1  | 欽定四庫全書 |
2  | 山堂肆考卷一百二十八 明。 彭大翼 撰文學。 |
3  | 詩 |
4  | 深逺閒雅。 |
5  | 《詩眼》云:「有一句內作兩節者,如老杜詩,不知西閣意肯别定留人」,謂肯别耶?定留人耶?黄山谷,愛其深逺閒雅也。 |
6  | 簡古淡泊。 |
7  | 志林、李、杜之後,詩人雖有逺韻,而才不逮意,獨韋應物栁子厚,發纎穠于簡古,寄至味于淡泊,非餘子所及也。赤手捕蛇。 |
8  | 孫樵《與王霖書玉川子月蝕詩》,韓吏部進學解》,莫不拔地倚天句句,欲活讀之如赤手捕長蛇不施,控勒騎生馬。 |
9  | 赤手縛麟。 |
10  | 陳后山詩》:「黃生學詩用力新,急手疾口如飜盆,邇來結字穏且勻,但須赤手縛麒麟」。 |
11  | 驚走樵夫。 |
12  | 唐末詩人周朴,吟詩尚苦澁,每遇物搜竒抉思,日旰忘返。嘗野逢負薪者,忽持之,且厲聲曰:「我得之矣!」樵夫矍然驚駭,棄薪而走。遇游徼卒,疑樵者為偷兒,執而訊之。朴徐往告卒曰:「適見負薪因得句耳」。卒乃釋之。 |
13  | 唐突京尹。 |
14  | 唐元和中,元、白詩尚輕淺,賈島獨變,入于癖以矯艶麗。嘗跨驢張蓋,橫截天街,時秋風正厲,黃葉可掃,島忽吟曰:「落葉滿長安,求足一聨杳,不可得,不知身之所從也」。因之唐突大、京兆尹劉栖楚被繫,一夕釋之。 |
15  | 《遂和》十篇 |
16  | 見嘲謔上。 |
17  | 止寄一句 |
18  | 見重陽。 |
19  | 析韋一言。 |
20  | 宋寇準為巴東令,巴東有秋風亭準析,唐韋應物野渡無人舟,自橫」一言為二句云:「野水無人渡,孤舟盡日橫」。識者預知其大用。 |
21  | 得杜一體。 |
22  | 臨川呉氏云:詩之體不一,人之才亦不一,各以其體才,各成一家言。自三百十一篇已不可一槩齊,而況後之作者乎?宋時王、蘇、黃三家各得杜之一體,涪翁于蘇迥不相同,蘇門諸人,其初略不之許。坡翁獨深器重,以為絶倫眼高一世,而不必人之同乎己也如此。 |
23  | 溫八吟》 |
24  | 唐溫庭筠,本名岐,字飛卿,并州祁人。彥博之後。為文不起草,每作賦一韻,一吟而已。場中號「《溫八吟》」。又云每入試,八义手而八韻成」。 |
25  | 張三影 |
26  | 見名士。 |
27  | 圓美流轉。 |
28  | 南史王詹事筠,字元禮,工于詩。沈休文謂其叔父次道曰:「賢弟子文章之美,可謂獨步。昔謝●暉嘗語曰:好詩圓美,流轉如彈丸。近見筠詩,方知此言為實」。 |
29  | 博雅●麗。 |
30  | 魏孝靜人日登雲龍門,崔悛侍宴,又勅其子瞻,令近御坐,亦有應詔詩。帝問邢邵曰:「此詩何如其父?」邢曰:「悛博雅●麗瞻氣調清新,並詩人之冠」。燕罷,共嗟賞之,咸曰:「今日之宴,并為崔瞻父子」。按悛字長孺,瞻字彥通,龍甲鳳毛。 |
31  | 《古今詩話》,張季鷹黃華之唱,潘正叔《緑繁》之良,雖不具美,而文彩髙麗,並得虬龍片甲,鳳皇一毛,事同駁聖,宜居中品。 |
32  | 相襭,鄂花 |
33  | 宋晁補之字無咎,工于詩。陳無已戲之曰:「聞道新詩能入樣,相州紅襭鄂州花」。以當時重此二物也。 |
34  | 忽變常調 |
35  | 唐殷璠云:「崔顥年少為詩,名陷輕薄,晩節忽變,常調風骨凜然。一窺塞垣,說盡戎族,可與鮑昭並駕也」。 |
36  | 多用助語。 |
37  | 宋王介,衢州人。以制科登第,終于館職知州。作詩多用助語足句,其《送人應舉詩》,落句云:「上林春色好,攜手去來兮。又贈人落第。詩命也。豈終否時乎不暫留」勉哉。藏素業以待嵗之秋,此格古未有也。 |
38  | 格韻髙絶。 |
39  | 東坡云:黃魯直詩如蝤蛑,江瑤柱,格韻高絶,盤飱盡廢,然不可多食。 |
40  | 㫖趣幽深。 |
41  | 朱晦庵與鞏仲至書:陸放翁筆力愈健,但恨無故被天津橋上胡孫擾亂,卻為大耳。三藏覷見栁州南澗等詩,最是放不下者,但其氣格高逺,㫖趣幽深,故讀之者苦不甚覺。又《語録》:陳后山初見東坡時詩不甚好,到得為正字時,筆力便髙妙,如題趙大年所畫髙軒過圖,晩知書畫,真有益卻悔,嵗月來無多,極有筆力。 |
42  | 超出畦徑。 |
43  | 《韻語陽秋》載米友仁不及陪東坡往金山,作《水陸與棲霞閣》二詩,謂其超出翰墨畦徑。蓋自邁往凌雲之氣流出,非尋常循規索矩者之可到也。友仁字元暉,芾之子陶,寫風物。 |
44  | 宋溫陵陳知柔,字體仁,自號休齋居士。初在天台,奉安輿徧遊名山,歸至㑹稽愛巖壑之秀,留止二年。後罷賀州歸,留惠陽三年。暇日泛澧湖,登白鶴峰,追和東坡,詩陶寫羅浮風物殆盡。 |
45  | 詩多態度。 |
46  | 韓文公詩云:「君詩多態度,藹藹春空雲。東野動驚俗,天葩吐竒芬。張籍學古淡,軒昻避雞羣。阿買不識字,頗知書八分。詩成使之寫,亦足張吾軍。險語破鬼膽,髙詞嫓皇墳」。 |
47  | 詩有句法。 |
48  | 《朱語録》:古人詩中有句法,今人只是直說去」,如陳簡齋詩亂雲交翠嶂,細雨濕青林,暖日薫楊栁濃隂,醉海棠是甚麽句法,按宋陳與「義」字去非號「簡齋」。 |
49  | 詩戒怨刺。 |
50  | 《后山叢談》:蘇詩始學劉禹錫,故多怨刺,學詩不可不慎也。晩學太白,至其得意則似之,然失于粗以其得之易也。 |
51  | 詩貴布置。 |
52  | 《苕溪詩話》:山谷言,文章必謹布置。予以此概考古人法度,如杜甫《贈韋見素》一詩,《前賢録》為壓卷,蓋布置最得正體。如宮府甲第,㕔堂、房屋各有定處,不可亂也。惟韓文原道與書之《堯典》如此,其他皆謂之變體可也。 |
53  | 散在人間。 |
54  | 僧齊已詩:李白、李賀遺機杼,散在人間不知處。聞君收在芙蓉江,日鬭鮫人織秋浦」。 |
55  | 獨立物表。 |
56  | 東坡見《山谷詩》,于孫覺之坐上異之。後過季,常于濟南見其詩,以為超逸絶塵,獨立萬物之表,由是名始震曹植「《七哀》」。 |
57  | 曹子建有《七哀詩》,謂痛而哀,義而哀,感而哀,怨而哀,耳目聞見而哀,口嘆而哀,鼻酸而哀。杜甫有《八哀》、《詩》、哀、李北海等八人。 |
58  | 《照鄰五悲。 |
59  | 唐盧照鄰,字杲之,作五悲文,傷不遇時也。張衡四愁 |
60  | 東漢張衡,字平子,不樂久處機密,陽嘉中,出為河間相,時國王驕奢,不尊法度,又多豪右,兼併之家,天下漸敝,鬱鬱不得志為四愁,其一曰:「美人贈我金錯刀,何以報之英瓊瑤,路逺莫致倚,逍遙何為懐?憂心煩勞,餘見文選」。又張景陽有擬四愁》詩,其一云:「佳人遺我緑綺琴,何以報之雙南金,願因流波超重深,終然莫致増永吟,曹鄴四怨 |
61  | 唐曹鄴,字業之,桂林人。大中進士,嘗作《四怨三愁五情詩》,其怨云:「庭花已結子,巖花猶弄色。誰令生處逺,用盡春工力」。其愁云:「別家鬚未生,到城鬚似髮。朝朝臨水望,灞水不入越其情云:「空城野雀饑,咬咬復飛飛」。忽見官倉粟,官倉無空時」。為舍人韋慤所知,力薦于主司,乃中榜。 |
62  | 小胥抄。 |
63  | 《老杜詩》云:「抄詩聽小胥,小胥,小吏也」。又《山谷詩》,豈非牛腰束,抄詩聽小胥。 |
64  | 老嫗解 |
65  | 《冷齋夜話》:白樂天每作詩,令一老嫗解之,問曰:「解否解則録之,不解則易之」。故唐末之詩,近于鄙俚。 |
66  | 緩轡吟詩 |
67  | 見叅知政事崔湜事。 |
68  | 閉門覓句。 |
69  | 《朱子語録》:閉門覓句陳無已對客揮毫秦少游無已,平時出行,覺有詩,思便急歸,擁被臥而思之,呻吟如病者,或累日而後起,真是閉門覓句也。如秦少游詩甚巧,謂之對客揮毫者,想他合下得句便巧耳。 |
70  | 名聞東南。 |
71  | 見名士。 |
72  | 名懸日月。 |
73  | 杜子美過陳子昻故宅詩》,位下曷足傷,所重在聖賢,有才繼騷雅,哲匠不比肩,公生揚馬後。名與日月懸,浮脆輕艶。 |
74  | 《玉壺清話》、《長沙徐東野詩》,浮脆輕艷如鉛華歌舞媚一時樽俎,其佳句不過牡丹宿醉蘭蕙春。悲霞宮,日城剪紅,刻翠而已。 |
75  | 鏗鏘幽眇 |
76  | 唐楊憑字虛受,善詩文。韓愈、《荊潭唱和詩序》:「常侍楊公,有唱斯和,鏗鏘發金石,幽眇感鬼神」。所謂才全而能鉅也。 |
77  | 縝密方嚴。 |
78  | 朱子曰:石曼卿詩極雄豪,而縝密方嚴,如《籌筆詩》有「意中流水逺,愁外,舊山青」之句極佳,惜不見其全集。按曼卿字延年,宋城人,少以氣自豪,遺落世事,自顧不合于時,乃隠于酒。 |
79  | 溫柔敦厚。 |
80  | 楊●山曰:「詩尚譎諫,唯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以戒,乃有補。《觀東坡詩》,只是譏誚朝廷,殊無溫柔敦厚之氣,以此人得而罪之。若程伯淳詩,則聞者自然感動。如《和溫公諸人禊飲詩》云:「未須愁日暮天際,是輕雲泛舟詩云只恐風花一片飛」,何其溫柔敦厚也。 |
81  | 詩有聲色。 |
82  | 張芸叟《詩話》:石曼卿詩如饑鷹乍歸,迅逸不可言。歐陽永叔詩如「春服既成,春酒既釃,登山臨水,竟日忘歸。王介甫詩如空中有聲,月中有色,執著不得」。蘇子瞻詩如武庫乍開,干戈森然,不覺神●子細㸃檢,不無利鈍。《梅聖俞》詩如「深山道人草衣葛屨,王公大人見之,不覺屈膝。《郭功甫詩如「大排筵席,終日揖遜,而適口者少,詩有香氣」。 |
83  | 宋王冀公未第,時寒窘,依于幕府,章聖以壽王尹開封,一日晩過其舍,左右不虞王且至,亟取紙屏障風,王顧屏間一聨云:「龍帶!晩烟離洞府,鴈拖秋色入衡陽」。大喜賞,愛曰:「此語落落,若有香氣,何人詩也?」對曰:「某門客王欽若作王」。遽召之,一見欽若,風采大喜,後信任頗專,致位上相,風雲之㑹,實基于此。 |
84  | 刻削情狀 |
85  | 《笠澤叢書》,陸●●作《李長吉詩序》:「吾聞淫畋漁者謂之暴天。物天物不可暴,又可抉摘刻削,露其情狀,天能不致罰耶?長吉夭,東野窮,玉溪生官不掛朝籍而死,正坐是耳。 |
86  | 髣髴形容。 |
87  | 呂氏童●訓李義《山雨詩》:「慽慽度●園,依依傍水軒」,不待說雨,自然知是雨也。所以後來諸人咏物,不待分明說盡,只髣髴形容,便見好處。如梅聖俞詩「蝟毛蒼蒼磔不死,錭盤矗矗飣頭生呉雞鬭敗絳綃碎海蚌抉出真珠明」誦,此則知是。《芡東坡》詩:「海上仙人絳羅襦,紅綃中單白玉膚,不須更待妃子笑風骨」,自是傾城姝誦,此則知是荔枝。張文潛詩「平池碧玉秋波瑩,緑雲擁扇青揺柄,水宮仙子鬭新妝,輕步凌波踏明鏡誦,此則知是蓮花。又雕蟲●記憶烹鯉」,問沈綿不說作賦,而說雕蟲不說,寄書而說烹,鯉不說病而說沈綿,又頌「椒」添諷味,禁火卜歡娯」,不說嵗節,但云頌椒不說寒食,但云禁火,亦文章之工也。此為髣髴形容格。 |
88  | 皆宗李義山。 |
89  | 《詩話》,宋楊大年、錢文僖、晏元獻、劉子儀為詩皆宗唐,李義山,號西崑體。景祐、慶厯後,歐陽公始矯西崑體,專以氣為主。 |
90  | 再見儲光羲。 |
91  | 宋韓駒政和間知黃州,有詩名。蘇軾題其詩卷。唐朝文士例能詩,李、杜髙,深到者稀。我讀君詩笑,無語,恍然再見。儲光羲按光羲唐魯國詩人,一作潤州人,為監察御史。 |
92  | 言用不言體 |
93  | 陳本明論詩,前輩作詩,言用不言體。如言冷,則云「可嚥不可潄。言靜則言不聞人,聲聞履聲。 |
94  | 言用不言名。 |
95  | 《冷齋夜話》用字琢句妙在,言其用不言其名。惟荊公《東坡山谷知之荆公》詩:「含風鴨緑鱗鱗起,弄日鵞黄裊裊垂山谷》詩管城子無食肉,相孔方兄有絶交」。書荊公又云:「繅成白雪桑重緑,割盡黃雲稻正青」。 |
96  | 各有所長。 |
97  | 秦少游評詩,蘇武、李陵之詩長于髙妙。曹植、劉公幹之詩,長于豪逸。陶潛、阮籍之詩,長于沖淡。謝靈運、鮑昭之詩長于峻潔。徐陵、庾信之詩,長于藻麗,杜子美窮髙妙之格,極豪逸之氣,包沖淡之趣,兼峻潔之姿,備藻麗之態,而諸家之作所不及焉。 |
98  | 各有所愛。 |
99  | 直方詩話洪駒父有詩,「胡生畫山水煙,雨山更好鴻鴈書,「逺汀,馬牛風雨草」,潘邠老愛其第二句,余愛其第三句,「《山谷愛》其第」四句,徐師川《愛其第三第四句,「逺汀」一作逺洲。 |
100  | 變永嘉體 |
101  | 鍾嶸詩評》潘安仁詩出于仲宣翩翩,如翔禽之有羽,毛衣被之有綃縠。張茂先詩出于王粲,託興不凡,而疏亮之音,猶恨其兒女情多,風雲氣少。郭景純憲章潘岳,彪炳可觀,始變永嘉平淡之體,故稱中興第一。陶彭澤出于應璩,大有左思風,力為古今逸詩之宗。二王、袁、謝諸賢,出于張華,才力苦弱,務為清淡,殊得風流媚趣。謝●暉詩出于謝莊,微傷細密,一章之內,自有玉石。然竒章秀句,足使叔源失步,明逺變色。范雲詩婉轉清便,如流風迴,雪丘遲詩,㸃綴映媚,如落花依草,故當淺于江淹,而深于任昉。 |
102  | 呼永明、體。 |
103  | 《南史》沈約等製韻,有平頭、上尾、蜂腰、鶴膝,世呼為永明體。 |
104  | 因詩致窮。 |
105  | 葛勝仲作《陳簡齋詩序》,世言詩能窮人。唐李太白以樂府忤妃子,卒阨窮不振。劉夢得坐種桃句黜連州白樂天以《新井篇》黜佐湓浦孟浩然、賈浪仙等俱有能詩聲。然以詩忤明皇、宣宗,終坎壈州縣,故言詩能窮人者,是為大驗。然予謂詩不惟不能窮人,且能達人參知政事。西洛陳公與義,政和三年以上舍解褐分教輔郡,沈酣書傳,大肆力于詩文,一洗舊常畦徑,意不拔,俗語不驚,人不輕出也。宣和中,徽宗皇帝見其所賦《墨梅》詩,亟命召對,有見晩之嗟,遂登冊府,擢掌符璽而進用矣。㑹兵興搶攘,避地湖廣,泛洞庭上,九嶷羅浮,雖流離困厄,而能以山川秀傑之氣益昌。其詩故縉紳士庶争傳誦,而旗亭傳舍摘句,題寫殆徧。今天子夢想名士,以臺郎召還,益以詩文被簡注,徧掌內外,翰無幾何,遂以器業預政,所謂詩能達人公,殆其一也。彼有「旌殿閣微涼」之句者,誠么麽不足道?又歐陽公謂梅聖俞曰:世謂詩人多窮非,詩能窮人殆窮者,而後工于詩也。聖俞以為知言,因詩被謫。 |
106  | 見貶謫。 |
107  | 非綺羅言。 |
108  | 《韓詩》云:「鏗金戛玉千餘篇,膾吞炙嚼人口傳。須知一一丈夫氣,不是綺羅人語言」。 |
109  | 無蔬筍氣。 |
110  | 蘇東坡稱僧道潛詩無一㸃蔬筍氣體製,絶似儲光羲,非近世詩僧可比。又《贈一詩僧》云:「語帶烟霞從古少,氣含蔬笋到君無」。 |
111  | 化杜甫語 |
112  | 《丹陽集》黃魯直謂陳后山學詩如學道,此豈尋常雕章繪句者之可擬哉?客有《為予言后山》詩,其意在于㸃化杜甫語耳。杜云:「昨夜月同行后山,則云「勤勤有月與同歸」。杜云:「林昏罷幽磬后山,則云「林昏出幽磬」,杜云:「中原鼓角悲,后山,則云「風連鼓角悲」,杜云「暗飛螢自照」,后山則云「飛螢無失照」,杜云「乾坤一腐儒后山,則云:「乾坤著腐儒」。如此之類甚多,豈非㸃化老杜之語而成者歟?余謂不然。后山詩格律髙古,真所謂「碌碌盆盎中,見此古罍洗」者也。用語稍同,乃是讀少陵詩,熟不覺在其筆下,又何足以病公。 |
113  | 效歐公體。 |
114  | 見雪。 |
115  | 足鎮浮靡。 |
116  | 陸象山、黃初而降,日以漸薄,惟彭澤一源來自天稷,與衆殊趣,而淡泊平夷,玩嗜者少,隋、唐之間,否亦極矣。杜陵之出,愛君悼時,追躡騷雅,而才力宏厚,足鎮浮靡,詩家謂之中興」。 |
117  | 足訂是非。 |
118  | 真西山》曰:古今詩人吟風弔古多矣,斷煙平蕪,淒風淡月荒寒蕭瑟之狀,讀者徃徃慨然以悲,而于世道無補也。惟杜牧之王介甫、髙才,逺韻《超邁》,絶出其賦,《息媯》、《留侯》等作,足以訂千古是非。 |
119  | 詩無僧字。 |
120  | 唐鄭谷,字守愚,袁州宜春人。與僧齊已為詩友,嘗有句云:「琴有調聲秋轉淡,詩無僧字格還卑」。 |
121  | 詩有仙才。 |
122  | 宋景文諸公在館中評唐人詩「太白仙才長吉鬼才」。然長吉有《鴈門太守》詩云:「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王安石曰:「是兒言不相副,方黑雲壓城,安得有向日之甲光也」。 |
123  | 誦詩變髮。 |
124  | 《老杜記蘇渙誦詩云:「再聞誦新作突過黃」初詩「今晨清鏡中勝食,齋居芝予髮喜卻,變白間生黑絲」。注云:變白為黑髮。以聞其詩故也。 |
125  | 吟詩斷鬚。 |
126  | 盧延慶詩吟成一個字撚斷,數莖鬚消暑。 |
127  | 宋王平甫《答蘇頌秋日詩》,忽吟佳句詩消暑逺勝,前人檄愈風」。 |
128  | 偷春 |
129  | 唐沈彬,字子文。唐末舉進士不第。後仕南唐,為吏部郎。嘗有句云:「清占月中三峽水,麗偷雲外小洲春」。又「湘江行數家漁網殘,烟外,一岸斜陽細」雨中人膾炙」之詩有三種。 |
130  | 《石林詩話》禪宗論空門有三種語,其一「隨波逐浪」句,謂隨物應機,不主故常。其二截斷衆流」句,謂超出言外,非情識所到。其三函蓋「乾坤」句謂冺然,皆契無間,可伺其淺深。余嘗戲謂老杜詩亦有此三種,語「波飄菰米,沈雲黑露冷,蓮房墜粉紅」為函,蓋乾坤句「落花遊絲白日,靜鳴鳩乳燕青春,深為隨波逐浪句,「百年地僻柴門迥,五月江深草閣寒」,為截斷衆流句。 |
131  | 詩有三變。 |
132  | 朱元晦與鞏仲至書古今詩,凡有三變,蓋自書傳所載,虞、夏以來,下及魏、晉,自為一等。自晉、宋間,顔謝以後及唐初自為一等。自沈、宋以後,定著律詩,下及今日,自為一等。然自唐初以前,其為詩固有高下,而法猶未變。至律詩出而後詩與法始皆大變,及至今日,益巧益密,而無復古人之風矣。 |
133  | 詩有八病: |
134  | 宋李淑《詩苑》梁沈約曰:「詩有八病:一曰平頭,二曰上尾,三曰蜂腰,四曰鶴膝,五曰大韻,六曰小韻,七曰旁紐,八曰正紐八種。惟上尾蜂腰,最為詩家所忌,平頭謂第一第二字不得與第六第七字同聲。如今日良宴㑹歡,樂難具陳,今歡皆平聲,日樂皆入聲也。上尾謂第五字不可與第十字同聲。如「青青郊畔草,鬱鬱園中栁草栁」,皆上聲也,蜂腰,謂第二字不得與第五字同聲。如聞君愛我甘,竊欲自修飾,君甘皆平聲,欲飾皆入聲也。「鶴膝」謂第五字不得與十五字同聲。如「客從逺方來,遺我」一札書,上言長相思,下言久別離來思」,皆平聲也。大韻已下俱見《事文類聚》。 |
135  | 詩有四深: |
136  | 《詩苑》釋皎然曰:詩有四:不四:深二要,二廢,四離六迷,七至七,德四。不謂氣高而不怒,力動而不努,情多而不暗,才贍而不疎。四深謂:氣象氤氲,深于體勢,意度盤薄,深于作用,用律不滯,深于聲對,用事不直,深于義類。二要謂要力全而不苦澁,要氣足而不怒張。二廢謂雖欲廢,巧尚真,而神思不得直,雖欲廢言尚意,而典麗不得遺。四離謂欲道情而離深僻,欲經史而離書生,欲高逸而離濶逺,欲飛動而離輕浮六迷,謂以虛大為高古,以緩慢為沖淡,以詭僻為新竒,以錯用為獨善,以爛熟為隠約,以氣弱為容易七。至謂「至險而不僻,至竒而不差,至苦而無迹,至近而意逺,至放而不迂,至難而若易,至麗而自然。七德謂:識理高古典麗風流精神,質幹體裁,詩有六對。 |
137  | 詩苑唐上官儀曰:詩有六對:一曰正名,對天、地、日、月是也。二曰同類,對花葉草芽是也。三曰連珠對蕭,蕭赫赫是也。四曰雙聲對,黃槐緑栁是也。五曰叠韻,對彷徨放曠是也。六曰雙擬,對春樹秋花是也。又有八對:一曰的名對送酒東南去迎琴西北來是也。二曰異類,對風織池間樹蟲穿葉上文是也。三曰雙聲對,秋露香佳菊,春風馥麗蘭是也。四曰叠韻,對放蕩千般意,遷延一個心是也。五曰連綿對殘河,若帶新月如眉是也。六曰雙擬對議月眉欺月論花頰勝花是也。七曰廻文對情新,因意得意得因情新是也。八曰隔句對相思復相思,夜夜淚沾衣,空嘆復空嘆,朝朝君未歸是也。 |
138  | 詩有三偷。 |
139  | 《詩苑》詩有三偷偷語,最是鈍賊,如「傅長日月光,太清,陳後主,日月光天德」是也。偷意事雖可,罔情不可原」,如「栁渾太液微波起,長楊高樹秋沈佺期小池殘暑退高樹,早涼歸」是也。偷勢則才巧意精略無痕迹,蓋偷狐白裘手也。如「嵇康目「送歸鴻手揮五絃」,王昌齡「手攜「雙鯉魚,日送千里鴈」是也。 |
140  | 散語韻語。 |
141  | 《后山叢談》:《世語》云:蘇明允不能詩,歐陽永叔不能賦,曽子固短于散語,黃魯直短于韻語,蘇子瞻詞如詩,秦少游詩如詞。 |
142  | 正格偏格 |
143  | 沈恬《筆談詩》文第二字側入謂之正格,如《鳳厯《軒轅紀》「龍飛四十春第二字,平入謂之「偏格」。如「四更山吐月殘、夜水明樓、唐明賢詩多正格,如杜律詩,用偏格者十無一二。又《青箱雜記》唐鄭谷與齊已黃損等定今詩體:一曰《葫蘆格》,先三後四,二曰轆轤,格雙出雙入,三曰進退格,一進一退,如李師中《送唐介》詩。「《孤忠自許》一首,正所謂進退韻格也。 |
144  | 歌行 |
145  | 師民云:「律詩拘于聲律古詩,拘于語句,以是詞不能達。夫謂之行者,達其詞而已。如雲行水行,曲折容洩,不為聲律語句之所拘,但于古詩句法中得増詞語耳。按歌行自唐陳子昻一變江左舊體,而歌行之體遂暴于世。扇對 |
146  | 凡詩四句,以第一句對三句,第二句對第四句謂之「扇對格」,蓋出于白氏金針。至梅聖俞作《續金針引》前人詩云:「昔時花下留連飲,暖日夭,桃鶯亂吟,今日江邊容易別,淡煙衰草馬嘶頻」。 |
147  | 響字 |
148  | 童●訓潘邠老云:「七言詩,第五字要響如返照,入江翻石壁歸雲,擁樹失,山村翻失」二字皆響。五言詩第三字要響,如「圓荷浮小葉,細麥落輕花」,「浮落」二字,皆響也。迴文。 |
149  | 唐皮日休《雜詩序》:晉溫嶠始有《迴文詩蹉對》。 |
150  | 筆談離騷,九歌云:「蕙殽蒸兮蘭籍,奠桂酒兮椒漿。當以蒸蕙殽對奠桂酒」。今倒用之謂之蹉對。又《藝苑雌黃》王介甫詩「春殘葉密花枝少睡起,茶多酒盞疎」惠洪」謂「多」字當作「親」字,蓋欲以少對密疎對親耳。江朝宗謂惠洪不曉古人意格,此一聨以密對,疎以多對,少正交股,用之所謂蹉對」是也。 |
151  | 假對 |
152  | 筆談如自朱邪之狼狽,致赤子之流離,又如「厨人具雞黍,稚子摘楊梅」等句,此皆假對格。按朱邪、李克用祖姓,狼狽獸名,流離禽名。 |
153  | 拗句。 |
154  | 《苕溪詩話》七言第五字反其平側,欲其氣挺。然如「田中誰問不納,履坐上,「適來何處,蠅負鹽出井」,此溪女「打鼓發船何郡郎」,即今俗謂之換字。拗句法乂有折句法,歐公詩云:「靜愛竹時來野寺,獨尋春偶過溪橋」。俗謂折句盧元贊《雪》詩云:「想行客過海橋滑,免老農,憂麥隴乾」,效此體也。 |
155  | 促句 |
156  | 禁臠有促句格三句,一換韻,三叠而止。山谷觀李伯時畫馬用此格。 |
157  | 次韻 |
158  | 齊、梁間倡和皆不次韻。至唐元稹作《春深》二十首,並用「家花車斜」四字為韻。白居易、劉禹錫和之,亦用其韻。故宋真宗時,楊文忠公億謂次韻始于此。 |
159  | 分韻 |
160  | 分韻如「王荊公在歐公坐作詩,《送裴如晦知呉江」,以「黯然消魂,唯別而已」,八字分與荊公等八人而老,蘇得而字是也。 |
161  | 象外句 |
162  | 唐僧詩多佳句,比物以意而不止言一物,謂之象外。句如齊已詩「聽雨寒江盡開,門落葉深」,是以落葉比雨也。按僧齊已與鄭谷為詩友。 |
163  | 意外語 |
164  | 唐顧況,字逋翁,姑蘇人。官至著作郎。皇甫湜為作文集,序呉中山水氣象,英淑怪麗,太湖異石,洞庭朱實,華亭清唳,與虎丘、天竺諸佛寺,鈎綿秀絶,君出其中,翕輕清以為氣,結冷淡以為質,喣鮮榮以為辭。逸歌長句,駿發踔厲,所以穿天心,出月脇」,多意外驚人語。 |
165  | 詩有二派。 |
166  | 唐張洎集序項斯詩晩唐之詩,分為二派:一派學張籍,與朱慶餘、陳標、章孝標、司空圖項,斯其人也。一派學賈島,與李洞、姚合、方干、喻鳬、周賀、九僧其人也。 |
167  | 詩有四家。 |
168  | 宋楊廷秀序:唐言李、杜,宋言蘇、黃四家者,流蘇似李、黃,似杜、蘇、李之詩子,列子之御風也。黃、杜之詩,靈均之乗靈虬、駕玉車也。 |
169  | 語險 |
170  | 《談藪:呉筠詩》:秋風吹白水鴈,足印黃沙」。沈約曰:「印黃語太險」。筠曰:「亦見公詩云:山櫻發欲然,約曰:「我始欲然,印則已印記也」。 |
171  | 思遲 |
172  | 摭遺賈島詩思遲澁,如「鳥從井口出」,「人自岳陽來,經年方遂偶」句。 |
173  | 山堂肆考卷一百二十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