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钦定四库全书 |
2  | 《弇州四部稿》卷一百三十一 |
3  | 王世贞撰。 |
4  | ○文部 |
5  | △墨迹跋中三十二首 |
6  | 赵子昂《枯树赋》真迹 |
7  | 禇《河南枯树赋》:为武延秀差,作二王屏风脚,欧、虞之迹不与焉,其在当时珍贵可知。赵吴兴,更取二王结法临之,茂密秀润,视真迹不知,孰叩山阴堂室耳?画树全得古籀法真,吾山房中二绝也。 |
8  | 又 |
9  | 昔人谓临书如双雕摩天,各极飞动之势,馀得禇河南双鈎真迹,与此卷对之。虽形模大小不甚异,而中间行笔绝不同。禇妙在取态,赵贵主藏锋,禇风韵遒逸,飞动真所谓谢夫人有林下风气,赵则结构精密,肉骨匀和,顾家妇清心玉暎,自是闺房之秀也。若买禇得赵,当亦不失所望矣。 |
10  | 赵吴兴小楷法华经 |
11  | 法华经兼明二宗,又似释门左右史。盖释迦阿弥陀佛及妙音观、世音普、贤药王文殊、弥勒诸菩提萨埵缘起功德皆在焉,然其大指多寓言以示摄化耳。十六,王子明得道于无始而不为远,舍利弗以至五百罗,汉明成道于无终而不为迟。若乃无学声闻弟子,即人皆可以为尧、舜,以至提婆逹,多见他山有攻玉之石。灭后多宝佛塔闻声即现表,吾道之不生不灭,三千万亿化身诸佛,随光而集,徵此理之万殊,为一药王品,见诚之无所不贯,妙音观世音,见诚之无所不应其言。若至宏奇诡伟不可涯涘,而修持供受之功,则甚切近要约。至于宿因超劫,与它经多相抵牾,而求名之懈,龙女之顿,要亦有不能尽然者。盖其时在会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闻声而先退者五千人矣。而况数千载之后,不亲见佛而读其遗编者乎?然使后世耳证之人焚身炼指以为福,创塔如多宝以为功,像千手千眼以为化,则又失之远矣。胜国之法,以因果调,杀心以饶益饵贪痴,故多粉金书大藏者以十数,独法华为胜书法华者人以十数,独赵吴兴为胜。而此卷乃吴兴自用了愿者,以小楷书精茧,其结构细密,肉骨丰遒,盖备有北海诚悬之妙,而时济以大令者也。第二卷缺为明夏太常■〈日上永下〉所补,尤圆洁可爱,吾弟其善护持之贤于多宝塔功德矣。 |
12  | 赵吴兴大通阁记》 |
13  | 仙人称五通所不能通者,出轮回之外耳,佛法则六通矣,亦有不能通者。能化有缘,不能化无缘也。此云大通则一切皆圆满矣。按《法华经》,佛与阿弥、陀弥俱为大通,智胜如来法,王子无央劫以来,今始成佛阁,所以名大通欤?文敏书此记,遒劲匀整,肉不隐骨,晩年最妙笔佛地位书也。元人跋至三十馀,皆具八法。盖其时多能书,而又好事,非今人所可及也。善嘱付善,护持吾弟其念之。 |
14  | 赵吴兴心经真迹: |
15  | 般若密「多心经是王,舍城中无上三昧」语。吴兴书是「兰亭,室中无上三昧笔」,昔有开士学,殷扬州咄咄法,写《莲华经》。能使方丈地毕劫,不被四风雨。今留此经山房中,邺侯三万卷,皆赖护持矣」。珍重珍重。 |
16  | 赵文敏书《济禅师塔铭》。 |
17  | 右济禅师塔铭誾禅师撰,二僧皆南渡后法门龙象也,毋论其文辞工拙要之,是本色语耳。赵文敏既夙精临池,诣极八法,而又服膺西来,深入三昧,故其所书,视他迹尤妙。盖本右军骨调以大令肉,即北海跳踉,不露一笔也。千八百骊珠入我槖中,月来卖文钱为之一洗,恐儿辈厌不能浮,大白快赏之第,以一瓣香展供耳。 |
18  | 赵文敏书詹舍人告。 |
19  | 右赵文敏所书宋起居舍人詹仲仪告辞奬谕各一通,丰丽遒逸,肉骨停整,其学李北海,殆如玉环之于飞燕,虽任吹多少,而霓裳一曲,足掩前调,后当有题名及胜国诸公跋,惜为俗子,益以松雪道人伪欵及印章,污其前后,遂成蛇足,聊为拈破留之勿令览者,有兰亭之讼也。 |
20  | 赵文敏公行书。 |
21  | 作书有全力而无先意,乃得佳耳。此卷赵吴兴行书二赞二图,诗及跋尾凡二百三十二字,李北海法十四米,襄阳法十六,而妙际时以大令发之。天真纵逸,中自紧密,波磔遒丽,外不废拙。古所谓「信手拈来头头是道,故曹溪以后境也。卞华伯以《眉山赞语》跋之,亦似见一斑者。立春日题「此觉芳英,烂漫笔端」。 |
22  | 赵子昂二《帖》后 |
23  | 昔人评赵,吴兴如丹凤翀霄,祥云捧日」,馀谓正书不足以当之,独以尺牍行草得山阴父子擫拓法,而以有意无意发之,盖不负此评耳。馀所有二帖,一开卷间,见其精采映注,姿态狎出,而结法复不疏。盖尤其合作者跋尾俱交游中书家董狐语可信也。 |
24  | 赵文敏公《篆书千文》 |
25  | 书家者流篆独为诸体之■大,较有字笔有字学不可废一者也。二李远矣,仅徐骑省兄弟。郭恕先有字学》,而不得笔,梦英而下亡论也。新安吴孝父示馀赵文敏,此卷馀不解篆学,第睹其配割匀整,行笔秀润,出矩入规,无烦造作。恍若所谓残雪滴漏蔓草含芳」之状,肃然敛容者久之。然读王氏跋衙官峄山,竖子阳冰语,又未尝不为一笑至错喉喷卷也。 |
26  | 又 |
27  | 新安吴生以赵文敏篆书千文乞馀跋文,敏此书极精整,有意出徐骑省。周右丞上绢素用织成乌丝栏,是南渡后修内司物目所未见,吴生别之二岁所,乃在馀质库中,惊问主事者,生质之得四十金,用为豪具,径去不顾矣。昔卢节度从山北卢匡求右军,借船帖一阅,渠宝之但许就视而已。卢除潞州行三舍客,有携此帖云:「有一郎君求售」。卢惊惋还之,不复问吴宝,此书不移时,而其身不能有,何况卢氏子也。余自是不以合浦珠,而以为楚人弓姑识之耳。 |
28  | 赵魏公千文篆书 |
29  | 赵魏公书贵重人间若拱璧然,往往有力辄易致,独篆体不甚经,见今年夏为歙人吴生跋一千字文,笔法之妙,旁佛斯冰复生,旋闻其鬻之。好事家为邑邑累日岁,聿云:「暮有以公别纸千字贽吾文者」,其用笔虽细,而结构愈密,焕若旧观。时病肺强,进一大白赏之,既而自悔其多好也,卷后老铁一铭亦自佳。当时闻有伯琦参政篆,不闻有铁,乃知前辈未易才也。 |
30  | 赵文敏公于归帖》 |
31  | 赵吴兴,于归帖淳雅有古法,是合作者,然此青凤一毛耳。生犹宝,爱之若周人,不知其得。吉光全裘,当更何如也。苏长公尝书赫蹏云:「吾此纸可以劖钱祭鬼。后五百年当受百金之享,古人自负定不虚耳」。 |
32  | 《十绝句诗画跋》 |
33  | 唐人十绝句,婉丽有情,得蓝田诗,中画趣赵文敏书,笔翩翩能发之会。钱叔宝尤子求避暑蓠薋园,令各作句,景十小幅,复走一价。《吴兴要文》,休承并作之,共成一册,不敢仿画院品第,庶几后之览者,如入宝山,各自有获也。或云,赵书有疵笔出俞紫芝手果尔,所谓买王得羊耳。 |
34  | 鲜于伯机《千文》 |
35  | 鲜于太常草书千文,初展卷间,不能大佳,久看始觉其精紧有笔,外意跋尾,楷书数行,轻纎自媚,乃谓是五十以后笔,岂亦有明远文通之恙耶! |
36  | 鲜于伯机《诗记》真迹 |
37  | 昔人谓赵文敏每以已书三纸」易「鲜于困学」一纸,今困学三纸,往往不敌赵一纸,岂古今人顿异嗜耶?馀所有《困学游》、《高亭华岩记》及诗,真迹殆数千言。见《铁网珊瑚》中行笔清圆,秀润芒角,不露隐然唐人家法,即与文敏鞭櫜中原不知合置谁。左跋尾、邓文原、龚璛亦临池老手可宝也。 |
38  | 杨铁厓卷 |
39  | 至元间,杨铁史声价倾海内,馀名往往借客,今其文与书俱在耳。独劲气时一见笔端,异日老客媍謡,此亦可窥也。 |
40  | 明宋太史手书郑濓名解后。 |
41  | 右包参军家藏宋太史书郑生名解示。余按《书述》称太史父子不失邯郸,此书行笔极萧散,而有纯绵裹铁之意,似非规规。学步者跋尾如乌伤王子充、金华、胡仲申、豫章掲。汯号能文章家,初不以临池名,而结法翩翩,自佳皆可重也。汯故曼硕,应奉子,太史名濓,郑生亦名濓,岂古所谓慕蔺齐庄之遗耶?则其文该洽,辨核固宜尔。昔斛律丞相至不能署其名而更之,犹以为繁,若太史者得无乃愧其简乎?此语颇有意然,当不免参军一卢胡也。 |
42  | 宋仲珩方希直书》。 |
43  | 参军又出二纸,其一为中书舍人宋璲、仲珩,其一文学博士,方孝孺希直也。仲珩,太史公,少子希直尝评其书,如威凤、翀、霄、祥云、捧日此书虽草率不经意,而时时见八法俊美,圆逸知方君非曲笔耳。希直不以书名,而刚方不折之气流溢,笔墨间其名磨损不可辨。盖永乐中有禁收公笔札者,同罪故耳。而百六十年间,学士大夫宝之若拱璧然,则人主之威有不能尽伸于天下之贤者,可慨也。希直在建文朝,以文学博士伏节其职,若今侍讲读学士者,因附记之。 |
44  | 宋克急就章》 |
45  | 馀往与徐献忠先生论书法叹章草,自二王后仅一萧子云,即颜、柳、苏、米以至赵、吴兴负当代,能声而不一,及之黄长睿刻意其学而无其法。国初,宋南宫仲温可备述者,然波险太过,筋距溢出,遂成佻。卞先生笑谓馀家藏仲温急就章二百年矣,差不露筋距举,以乞馀贉池零落若追蠡,而绢墨幸不败,结意纯美,馀欣然重表饰之,以为征诛之后,获睹揖让而后,偶取叶少藴刻皇象石本,阅之大小行模及前后缺处,若一惟波撇小异耳,此岂亦仲温手临象本耶?然一二傍释小字圆稳有藏蓄,与仲温他书不类,而仲温别自补急就阙文,与张梦辰则小而劲,此恐或非仲温笔也。然因是得睹皇象渥洼之种,远出仲温蹀躞上语曰:买王得羊,不失所望」。夫宁啻不失而已哉! |
46  | 宋仲温《书画帖》 |
47  | 宋仲温生平作,章草极多,然微涉佻而尖。此书画帖遂能藏颖,古法蔼然,大抵不经意乃佳耳。宋此书本无可疑,而为后人增二印章,遂成蛇足,吾故为拈出生,其善有之。 |
48  | 俞紫芝《急就章》 |
49  | 钱唐俞和子中颇得赵魏公三昧此帖,以宋经笺纸用章法书急就,觉古色蔼然,令人不忍释手。按章法自皇象索靖后,唯右军父子豹奴、孙权二帖,至黄米荡尽,黄长睿始振之,然往往笔不逮意子中,独能寻考遗则,于断墨残楮,遂与仲温并驱。昔孔北海思蔡中郎见虎贲貌类者,辄引与同饮曰:「虽无老成人,尚有典刑,俞此纸览之,能不兴北海之赏乎?」 |
50  | 凌中丞书《金刚经》。 |
51  | 晋世诸贤好写河上公《道德经》,自禇《河南圣教序》后,乃始有书释经典者。而金刚经》独苏眉山、赵吴兴往往作行楷散施阿兰。若《金刚经》是佛真谛语,故非他经比也。中丞凌公书此经,全用铁门限笔圆熟,有结体,得临池三昧,盖百馀年,而复归之公孙比部,岂古先生所为?善护念善属付者,至是始验耶?」因为题数言于后云:「若不见真相,愿以自护持,若见不真相愿以施比丘。若得见真相,无护亦无施」。 |
52  | 凌中丞临子敬洛神赋》 |
53  | 昔人谓右军书黄庭如飞,天仙人曹娥碑如幼女,漂流于波间。若大令此赋,则仙人凌洛,波容与而不憔悴,盖兼之者也。诚悬云子敬好写洛神人间,合有数十本馀,所见古刻,独十三行及一全本耳。十三行势稍竦侧,而用笔重翩翩。若迅鹘全本笔轻微,而秀媚儇逸,姿态不可言。此帖为故中丞凌公所临,盖全本也。公仕仁宣朝至中执法,以严重称。公卿间结法清婉乃尔。太史公见留侯像,能不忾叹已巳馀来吴兴公之诸孙工部君宝藏之,而间以示馀,庶几吾家石泉男之为右军,大令孙者矣」。因识其后。 |
54  | 沈民望姜尧章续书谱》 |
55  | 事固不可知。沈民望以一书遇人主备法,从更百五十年,乃不能与掺觚少年争价,问之,人有不识者。然此卷行笔圆熟,章法尤精,足称宋南宫入室,而所书乃姜尧章《续书谱》为临池,指南皆可玩也。因收而志之。 |
56  | 《天全翁》卷 |
57  | 右前一纸为联句诗,仅失诗题耳。后一纸为《水龙吟》,慢句词半已不全,皆天全翁手笔,故特存之。人谓翁书由米颠来,非也。其遒放波险,全得长沙面目,神彩风骨,亦自琅琅惜结体少踈耳。 |
58  | 《灵岩胜游》卷 |
59  | 天全先生游灵岩作此词,《寓水龙吟慢》,已载郡乘中。此卷为刘以则书者,以则灵岩之东道主也。其词不尽按格,而雄逸伉爽时一吐泄居。然有王大将军麈尾击唾壶态,书笔胜法,亦往往称是。卷首沈啓南画,足为兹山传神。刘西台祝,参省钱,学士皆有书名者,独桑民怿以文自豪,而语不甚称为可恠也。 |
60  | 徐天全二札 |
61  | 天全翁出入长沙、襄阳间,馀尝评其书,如「剑客醉舞,僛僛中,有侠气」。此二纸皆真迹,而《盘》、《谷》一章,尤横逸不可当,岂所谓遇其合者耶? |
62  | 徐天全词 |
63  | 天全翁自金齿还吴十馀年,多游吴中诸山水,醉后辄作小词宛然。晏元献《辛稼轩家语》,风流自赏,词成,辄复为故人书之。书法遒劲,纵逸得素师屋漏痕法。此卷盖以贻吴江史明古者词笔俱合作。后有吴文定、沈啓南二跋,亦可宝也。 |
64  | 名贤遗墨。 |
65  | 右一卷墨迹为学士承旨宋文宪公景濓、教授胡公仲申、太常丞张公来仪学士解公大绅、太师杨文贞公士奇、祭酒李文忠公时勉、太宰魏文靖公仲房、太保高文义公世用、太傅于肃愍公廷益、太师徐文靖公时用右都御史韩襄毅公永熙、太师王端、毅公宗贯、宫傅何文肃公廷秀、太保刘忠、宣公时雍、太师李文正公宾之、修撰张公亨、父少保倪文毅公舜咨、宫保戴恭、简公廷器、太保屠襄惠公朝宗、检讨陈公公甫、太仆李公贞、伯宫保、吴文定公原博、太师梁文康公叔厚、太傅王文恪公济之、太保洪襄惠公宣之、太宰王公辉、少保毛文简公宪、清新建侯王文成公伯安宫保湛文庄公原明、提学李公献、吉何公仲默、宫保刘清、惠公元瑞、詹事陆文裕、公子渊、修撰杨公用、修舒公国裳、少詹黄文裕、公才伯,赞善罗文恭公达。夫其人二百年名臣硕儒也,如景濓大绅原博贞伯子渊名能工八法者:士奇、时勉、仲房,世用宾之伯安,元瑞用修达,夫庶几中郎虎贲,他固不尽尔也。余袠而藏之,窃附于甘棠勿翦之义云尔。昔山谷老人谓王荆公书简远从杨少师法中流出。黄长睿谓章申公敦楷法妙入魏、晋,三昧米海岳,谓蔡鲁公京及弟开府卞俱得古人笔。然是四人者,其精缃菀翰,距今无一存,即有之,亦不能售数钸之直。而韩、范、富、欧率然之笔,流落人间,尚以拱璧视之。然则物之可传,固在此而不在彼也。仆既题此一友人,过视而笑曰:若自为拙书解嘲耳。且若论诗,何以不取高崇文而取宋之问乎?仆无以答,因记其语。 |
66  | 三吴墨妙 |
67  | 右三吴墨妙一卷,自建康至云间以南皆吴也。为赋草者二:徐武功金太学二元玉各一纸,为说者一。沈学士民则为诗歌者九,钱文通原博张、南安汝弼、桑柳州民怿、蔡孔目、九逵文待诏徵仲、陆文裕子渊、顾宪、副英玉、王山人子新王司业绳武、徐长谷伯臣各一纸,为尺牍者十三。沈少卿、民望、李太、仆贞伯、王文恪、济之、唐解元伯虎、顾尚书、华玉、王大仆、钦佩、丰考功人翁各一纸,吴文定原博祝,希哲、王履吉各二纸。国朝书法,尽三吴而三。吴鏦铮称名家者,则又尽数君子。其长篇短,言出于有意无意,或合与不合,固不可以是而槩其生平,然亦管中之一斑也。留山房中,异日便堪作吾乡掌故,儿辈其宝存之。 |
68  | 三吴楷法十册 |
69  | 第一册陈文东小楷圣主得贤臣颂》文。东名璧,华亭人。国初以书名家。「沈民则学士出师,表字颇大,「民望大理」。《虞书益稷篇》字小如文,东馀每见二沈」,以书取显贵翺翔玉堂」之上。文皇帝至称之为「我明右军,而陆文裕独推陈笔,以为出于其表。今一旦骈得之,足增墨池一段,光彩然。是三书皆圆熟精致,有黄庭庙堂遗法,而不能洗通微院气少,以欧、柳骨扶之则妙矣。盖所谓云间派也。 |
70  | 第二册徐元玉临禇河南哀册文字,差细而笔老,独不胜其佻逹,盖摹禇而用之以米者也。东原生传差精谨,当是中年。笔周伯器跋有微致,其人,即周疑舫也。钱原漙《陈氏墓碣,铭遒迅然欠雅,是宋仲温遗构云间人。至今仿之《吴原博墓表》,极得苏长公笔,而锋多含蓄,不露佳手也。蔡九逵嗣命,议书雅健,而辞不甚佳。陆子渊二柬在真行之间,元玉小而不楷,钱、吴楷而不小,聊备一家云尔。 |
71  | 第三册,祝京兆赋一首,杂诗三十首,后序一首,少年时槀耳。楷法甚精绝,间以小行若草率不经意者,而具种种姿态可宝也。又古近体诗十五首,是行卷上公卿者稍似经意,多大令风格而近纎长,其诗亦多秀儁语,视晩岁应酬若出二手,独拟元日早朝排律,而押韵用二新字,二人字、二臣字,不可晓也。 |
72  | 第四册祝京兆黄道中字,致甫说,用秃笔作「楷」,而间带行法,纯质古雅,隐然欲还锺索风道中,即吾故人淳父姬水也,为其尊人。五岳公乞集序,以此为贽,余固辞,谓此,汝南家乘奈何畀人,则曰使不佞而仍,故名与字,知非公有也。且公文成,非吾汝南家乘乎?」为一笑而留之,因记其语。又赤壁赋劲挺从禇河南来,而结法微佻。《约斋闲録》序出入锺太傅、王大令古法,郁浡指掌间,而雅致精密,削去畦迳,与黄道中字说皆晩岁笔也,人不可以无年信夫。 |
73  | 第五册为文待诏徵仲小楷》、《甲子杂稿》,凡诗四十七首、词四首、文八首。中亦有率意改窜者,楷法极精细,比之暮年气骨小不足,而韵差胜诗亦多楚楚情语,如《元日梅雨》言《怀无题梦中》诸篇,皆晩唐、南宋之佳境也。闻之吴人待诏,每新岁辄书旧诗文一册,至老无复遗而没后分散诸子有徽人某子甲以四十千,得廿册以去,今不知所在。此本乃故人子售,馀为直十千,因留置此比于吉光之片羽耳。 |
74  | 第六册文待诏徵仲小楷,其一为馀书早朝等近体十四首,用古朝鲜茧结构秀密,神采奕奕动人,是八十四时笔也。其二古诗十九首,极有小法,其妙处几与枚叔语争衡时,八十八时笔也。又一条三行射礼有鹿中云云,尤精甚。而考据详核,偶于散帙得之附于后。其三昼锦堂记》,差大于古诗,结力遒劲,是六十七时笔也。其四《拙政园记》及古近体诗三十一首为王敬止侍御作侍御费,三十鷄鸣候门而始得之。然是待诏最合作语,亦最得意笔。考其年癸巳是六十四时笔也。其五致仕三疏,中有窜改,当是稿草而精谨乃尔,令人作颜平原。想吾所缀集,皆待诏中年以后书真吉、光、凤羽,缉而为裘,后人其宝守之。 |
75  | 第七册,王履吉拙政园赋》及诗四章,皆小楷得锺、王笔意,张琴师傅亦类之。其下指极有媚趣微伤自然耳。退之琴操稍大,兼正行体,意态古雅,风韵遒逸,所谓大巧若拙,书家之上乘也。跋尾、仲蔚与家弟评、履吉书,若讼而各有致,并存之。 |
76  | 第八册文,夀承书五子诗,是于鳞辈初年作,盖未绌茂秦而进明卿也。休承书养生论二君号「太史箕裘」然,夀承觉淳古,休承虽自清俊,结法微佻。卞、彭、孔嘉书馀广五子诗及近体数首,是古高丽茧,能于率更内斟酌,温润秀劲,光彩射人,盖中年最合作笔也。许元复一纸老笔,圆熟流俊,而所书龎居士传语尤可喜。是四君者,仅一休承,在然老矣。而前后五子者复失其六,每一展卷,辄为噫叹。 |
77  | 第九册,陈道复千文,此君书不易楷,楷不易小,而吾兼得之。陈子兼三槐堂铭,妍秀而微少骨。蜀中诗古雅而小逊态。陆子传二歌出麻姑坛,遒丽肉满,览之煜然,然是二君最合作书,王禄之与其师尺牍,亦自佳。俞仲蔚前后杂诗二帧,共二十二首,诸与馀倡和者,是晩年笔稍纵,而有诚悬腕宝剑篇》以下是二十年前书尤精婉可爱,诗亦多警句,故并存之。 |
78  | 第十册顾德育《牡丹》一赋,酷有徵仲家风》,黄淳父《前长篇》。一、永兴》之有锋铩者,后十二章,小似不及周公瑕诗》二十章,用笔精雅有法。袁鲁望十五章,莫云卿十四章》、王舜华十二章,吾所不敢深论。若鲁望之流利,云卿之浓婉,舜华之轻俊,皆菰芦中翘楚者也。最后得张伯起,唐人数诗,伯起生平、临二王最多,退笔成冢,虽天趣小竭,而规度森然矣。 |
79  | 《弇州四部稿》卷一百三十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