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维基
简体字版
-> -> 卷一百四十

《卷一百四十》[查看正文] [修改] [查看历史]

该资料的标点符号由人工智能制作。此过程难免引入错误;若遇到标点错误,敬请自行修改。
1
钦定四库全书
2
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一百四十
3
刑考
4
赦宥寛恤
5
宋宁宗嘉定十七年闰八月,理宗即位,大赦。九月,祀明堂,大赦。 宝庆三年十一月,南郊,大赦。 绍定三年九月,祀明堂,大赦。 四年正月,帝诣慈明殿行庆夀礼,大赦。 五年十月,以星变大,赦。十二月,皇太后违豫,大赦。六年九月,祀明堂,大赦。 端平三年九月,祀明堂,大赦。 嘉熙三年九月,祀明堂,大赦。 四年二月,大赦。淳佑二年九月,祀明堂,大赦。
6
三年七月,臣寮奏:「乞今后疏决先期降㫖,犯罪在指挥前,许引用恩赦。如指挥后有犯,虽有停决,不在原减之数。其合引赦人,不许于停决前轻行断遣。如或违戾,并从故出入人罪,条制施行」。令刑部详度上于尚书省。
7
五年九月,祀明堂,大赦。 八年九月,祀明堂,大赦。 十一年九月,祀明堂,大赦。 寳佑二年九月,祀明堂,大赦。五年九月,祀明堂,大赦。 景定元年,皇太子行册礼,大赦。九月,祀明堂,大赦。 五年十月,帝有疾,大赦,理宗大赦凡二十,别有徳音、二京、湘沔州军县镇,以诏悔开边责。已四川等州、军、府、县、镇,以被兵及转输劳役。
8
是月,度宗即位,大赦。 咸淳五年,祀明堂,大赦。邱浚曰:「赦之初设,为𤯝灾也,后世相承不能复古,然旷荡之恩,如雷雨之施,不时而作,使人莫可测知可也。宋人为之常制而有定时,则人可揣摩以需其期,非独刑法不足以致人惧,而赦令亦不足以致人感也」。
9
辽太祖神册元年二月,上尊号,建元,大赦。 天显元年二月,以渤海平,改元,大赦。
10
太祖大赦凡二,又赦殊、死以下二:一,渤海国内。一,天赞元年军前。
11
二年十一月,太宗即位,上尊号,大赦。 㑹同元年十一月,上尊号,改元,大赦。 大同元年正月,建国号大辽,改元大赦。
12
太宗大赦,凡三乂曲赦系囚,一以在凉陉观市。世宗天禄元年九月即位,大赦。 三年正月,肆赦。穆宗应厯十一年六月赦。
13
穆宗赦一,又曲赦一,释囚二,俱以生日。又曲赦京畿囚一。
14
景宗保宁元年二月,即位,改元,大赦。 乾亨元年十一月,改元,赦。
15
四年九月,圣宗即位。十月,始临朝,上尊号,大赦。 统和元年六月,以上尊号,大赦。 二十四年,以上尊号,大赦。二十七年十二月,以皇太后不豫,肆赦。 开泰元年十月,以上尊号,改元大赦。 六年九月,以皇太子生,大赦。 太平元年十一月,以上尊号,大赦,圣宗大赦凡七。又曲赦二一以观市,赦中系囚:一以至上京,赦畿内囚。
16
十一月六月,兴宗即位,改元,大赦。 重熙元年十一月,以上尊号,改元,大赦。 四年十月,行柴册礼于白岭,大赦。 八年十一月,以皇太后行再生礼,大赦。按《礼志》,再生仪,凡十有二成,一举行于禁门北,除地置室。皇帝诣室,三遇岐木之下而卧于其旁。羣臣进襁褓、彩结等物,若初生时。然皇帝起,拜先帝诸御容,遂宴羣臣。盖辽祖苏尔威汗制此礼,以发嗣君孝思,而其后皇太后亦行之也。九年三月,以应圣节,大赦。 十年十月,以皇子生,肆赦。十一年十一月,以上尊号,大赦。 十六年四月,以皇太后疾愈,肆赦。 二十年十二月,以皇太后行再生礼,肆赦。 二十三年十一月,以上皇太后尊号,大赦。 二十四年八月,帝不豫,大赦。
17
兴宗大赦,凡十一,又曲赦凡六:一以幸南京,赦析津府境内囚,一以圣宗在时生辰,一以应圣节,并赦徒以下。一以开泰寺铸银佛像,赦在京囚,再以皇太弟重元生子,赦死罪以下,一赦行在及长春、镇北二州,徒罪以下,又徳音凡四:一、以枢密使萧孝忠薨,一以应圣节,一以皇太后疾愈,一以燕赵国王洪基疾愈,又释役徒凡二:一、临潢府。一役徒限年者等。谨按史称兴宗好名,又溺浮屠法,务行小恵,数降赦宥,以故释死囚及犯罪应加而特赦其罪者甚衆。
18
道宗清宁元年八月即位,改元,大赦。 二年十一月,上尊号,大赦。 四年三月,肆赦。 十一月,受大册礼,大赦。咸雍元年正月,以上尊号,改元,大赦。 八年十二月,以坤宁节大赦。 十年十二月,以明年改元,大赦。 太康二年三月,以皇太后崩,大赦。 大安五年十一月,燕国王延禧生子,大赦。 九年十月,燕国王延禧生子,肆赦,道宗大赦凡十。又曲赦凡五,一以应圣节。赦百里内囚一,以太皇太后不豫,赦行在五百里内囚,一以皇太后行再生礼。赦西京囚一,以为燕国王延禧行再生礼,赦上京囚,一赦三百里内囚。又赦凡六一:以圣宗在时、生辰赦上京囚,一以南京地震,赦其境内,一以行再生礼,一以明年改元,并赦杂犯死罪以下。又徳音凡二:一,以皇太子行再生礼,一以明年改元。又曲赦役徒凡五一:西京一,春州一,泰州。一、奉圣州,一中京、蔚州。又曲赦南京徒罪以下囚一。乾统元年正月,天祚帝即位。二月改元,大赦。 三年十一月,上尊号,大赦。 六年十一月,行柴册礼,大赦。 保大元年正月,改元,大赦。
19
天祚帝大赦凡四。
20
金太祖天辅七年二月,大赦。
21
时先曲赦平州,以辽平州节度使时立受降故也。太宗天㑹元年九月,即位,改元,大赦中外。 十年十月,以天清节,大赦。
22
十四年正月,熙宗即位。十二月,诏明年改元,大赦。 皇统元年正月,受尊号,改元,大赦。 二年二月,以皇子生,赦中外。 五年十二月,赦。 九年五月,以天变肆赦。十月,大赦。
23
熙宗大赦凡六,又曲赦一,以太白经天赦畿内。十二月,海陵簒立,改元,大赦。 贞元四年二月,改元,大赦。
24
世宗大定元年十月即位,改元,大赦。 十一年十一月,有事于圜丘,大赦。
25
次年,尚书省言:「内邱令富察台布,自科部内钱立徳政碑,复有馀钱二百馀贯,罪当除名。今遇赦当叙,仍免徴赃」。上以贪伪勿叙,且曰:「乞取之钱,若以赦原,予者何辜?自今可并退还其主,惟应入官者免徴」。十九年十一月,以改𦵏昭徳皇后,大赦。 二十七年,以皇太孙受册,赦。 二十八年十二月,上不豫,赦天下,世宗大赦,凡五乂曲,赦凡二,一行次东京,赦百里内徒以下,一赦㑹宁府,又徳音一,以安抚山东。二十九年五月,章宗即位,以世宗祔庙,礼成,大赦。 明昌四年八月,大赦。 承安元年十一月,有事于南郊,改元,大赦。 泰和三年五月,以定律令、正土徳,鳯凰来,皇嗣建,大赦。
26
时亳州医者孙士明擅用黄纸大书,勅赐「神针先生等十二字,纸尾年月,摹作宝様朱篆「青龙」二字,以诳市人,有司捕治欵伏,值赦,大理寺议,宜准伪造御宝,虽㑹赦,不应原。㕘知政事贾鋐奏:「天子八宝,其文各异,若伪造不限用泥及黄蜡,今用笔描成青龙二字,既非八宝文论,以伪造御寳,非本注意。上悟,遂以赦原。章宗大赦凡四,又曲赦一,以如氷井,赦西北路,又赦凡三:一以山东路灾一,唐邓、頴、蔡、宿、泗六州,一、鳯成、西和、阶山五州,又徳音凡四:一以河北、山东旱,一以羣臣累上尊号不受,一以皇子生,一以边事定。卫绍王大安元年正月,改元,大赦。 三月,道陵礼成,大赦。 崇庆元年正月,改元,赦。
27
卫绍王大赦凡三,又曲赦凡二,一以大旱赦西京。太原两路:一西京、辽东、北京。
28
宣宗贞佑元年九月即位,改元,大赦。 二年三月,赦国内。 四月,赦国内。 三年八月,大赦。 四年十月,祔享,礼成,赦。 兴定元年九月,改元赦国内。 二年十一月,大赦。 六年六月,大赦。 八月,以彗星见,改元,大赦。元光二年二月,大赦。
29
宣宗大赦凡十,又曲赦凡十五:一、彰徳府境内,一、以南迁。一、中都路再,山东路。三、辽东路。一、招抚北京作乱者,一、中都河北等路:一、河东南北路。一、陜西路以地震。一、山东西路。一、东平府以伐宋。一、河南路以旱灾,又徳音一,以京畿不雨。
30
十二月,哀宗即位,诏赦中外。 正大元年四月,宣宗祔庙,大赦中外。 八年四月,赦: 九年正月,改元,肆赦。四月,又改元,肆赦。
31
哀宗大赦凡五,又赦凡六,再以旱,一以夏全,降赦诸路从宋及淮楚官夫军民及其家属。一赦陜西东、西两路一以济河,赦河朔一以入归徳,赦在府囚。又曲赦一蔡州管内杂犯以下。
32
元太宗十三年二月,帝有疾,诏赦天下囚徒。宪宗二年十二月,大赦天下。
33
世祖中统元年五月,以额哷布格反,诏赦天下。至元元年八月,以改元大赦天下。
34
十年五月,诏天下狱囚除杀人者待报,其馀一概踈放,限以八月内自至大都,如期而至者,皆赦之。八月,前所释诸路罪囚,自至大都者,凡二十二人,并赦之。十三年九月,以平宋赦天下。 二十一年正月,以上尊号,大赦。 二十五年正月,大赦。 三十年十月,赦天下。世祖大赦凡六:别有释罪轻者二,一释京系囚。一赦囚徒,黥其面者一,减天下罪囚。一,释天下。非杀人扺罪囚,一释诸路死罪以下囚。
35
赵天麟上䇿曰:赦者欲以荡涤瑕秽,与民更始,以负罪者言之,则为莫大之深恩,以致治者论之,则非太平之常事也。近世以来,郊天祝宗,建储立后,未有不肆赦者,侥幸之子,逆知期㑹,能不启非滥之心哉?养稂莠于良田,纵豺狼于当道,独不念害嘉谷而伤平民乎?又况大赦之后,奸邪未尝衰止,朝脱囹圄,夕撄缧绁,其不能承化自新,亦已明矣。夫当罪而宥之,当杀而生之,亦犹来暄风于霜雪之辰,行春令于秋冬之际,如此而欲天道之成,臣不知其可也。伏望陛下信赏决罚,无肆赦宥,使上下有纪,内外絶幸,则治天下可运之掌上矣!」三十一年四月,成宗即位,大赦天下。 大徳元年二月,改元,赦天下。 六年三月,诏赦天下。 九年二月,诏赦天下。 六月,以立皇太子,诏赦天下。
36
成宗大赦凡五,又徳音凡二,一颁寛令,一以灾异,又释囚凡七。又以有疾,释重囚。一、又用帝师奏释大辟及杖以下者二。
37
等:谨按元世西僧每嵗为佛事,必请释轻重囚徒以为福利,谓之都勒斡,豪民犯法者,皆贿赂之以求免,虽大臣有罪,莫不假是逭其诛。迨仁宗延佑元年,始以僧人作佛事,择释狱囚,命中书审察乂功徳,使额,琳沁以佛事奏释重囚,帝不允。时御史台亦言西僧以作佛事之故,累释重囚外任之官,身犯刑宪,辄营求内㫖以免罪,请革其弊。制曰:可。六年,皇姊大长公主以作佛事释全宁府重囚二十七人,勅按问全宁守臣何从不法,仍追所释囚还狱,若仁宗者,可谓善守宪典者矣。然而终元之世,故事相沿,迄不能革,壊法长奸,弊政未有,甚于此也!
38
十一年五月,武帝即位于上都,大赦天下。 十二月,以明年改元,赦天下。 至大二年二月,以受尊号,大赦。十月,以饥疫旱蝗相仍,大赦中外。 三年十月,以皇太后受尊号,赦天下。 四年正月,帝不豫,赦天下,武宗大赦凡六。又曲赦御史台见系犯赃官吏一。又以皇太后有疾,释大辟百人一。
39
三月,仁宗即位,大赦天下是月,命母赦十恶大逆等罪。 皇庆元年十月,赦天下。 延佑二年十一月,以星变赦天下,仁宗大赦凡三,又释囚凡四:一以改元,一以天夀节,再以作佛事。又曲赦大都路大辟囚一人,并流以下罪。一、又遣使分道减决,笞以下囚一。
40
七年三月,英宗即位,大赦天下。 十二月,以明年改元,赦天下。
41
时定四孟月,时享太庙,帝亲祭,羣臣以祀。事毕请赦。帝曰:「恩可常施,赦不可屡下,使杀人获免,则死者何辜?」又以受尊号。丞相拜珠请释囚,帝不允。英宗大赦凡二,又曲赦金城县囚,徒一,又释囚凡二。至治三年九月,泰定帝即位,大赦天下。 二年闰正月,大赦天下。 三年十一月,以地震,赦天下。 四年闰九月,以灾变赦天下。
42
泰定帝大赦凡四,又赦上都笞罪以下一,释笞罪并轻罪流人。一,为三宫祈福。曲赦重囚三十八人,一以修佛事,释重囚,一以改元,释三嵗不决疑狱一,致和元年,文宗即位,改元,大赦天下。 十二月,赦天下。二年八月,帝复即位,大赦天下。
43
时勅使者,颁诏赦,率日行三百馀里,既受命,逗遛三日,及所至饮宴稽期者治罪,取赂者以枉法论。至顺元年十二月,以郊祀礼成,大赦天下。 三年六月,以伊噜特穆尔等罪,诏告中外,赦天下,文宗大赦凡五,又以亲祀太庙,释三年不决,狱囚一。又以作佛事释囚者再。
44
十月,宁宗即位,大赦天下。
45
四年六月,顺帝即位,大赦天下。 元统二年八月,以星变赦天下。 十月,以皇太后上尊号,赦天下。 至元元年七月,诛答里等,诏赦天下。 十一月,以改元赦天下。四年正月,以地震赦天下。 至正三年十一月,以郊祀礼成,大赦天下。 六年闰十月,赦天下。 十年四月,赦天下。 十三年六月,以立皇太子,大赦。 十五年十二月,以天下兵起,下诏罪已,大赦天下。 十七年二月,以征河南大捷,诏赦天下。 二十一年正月,赦天下。二十三年三月,大赦天下。 二十五年七月,大赦天下。顺帝大赦,凡十五。又初即位,依皇太后行年之数,释罪囚二十七人一,又以帝师请释囚,一以皇太子修佛事。释囚一。
46
元统时,苏天爵上疏云:「自昔国家务明刑政,茍或赦宥之数行,必致纪纲之多紊,是以先王既兴礼乐以教民,又严法制以惩恶也。唐太宗贞观二年,谓侍臣曰:凡赦惟及不轨之辈。古语云:君子不幸,小人幸之。一嵗再赦,善人喑哑。夫养稂莠者伤禾稼,惠奸凶者贼良人,朕有天下以来,尝须慎赦,盖数赦则愚人尝冀侥幸,惟欲犯法不复能改过矣。诚哉太宗斯言也。昔我世祖皇帝即位之初,未尝肆赦,临御既久,圣徳深仁,丕冒天下,是以刑政肃清,礼乐修举,奸贪知惧,善良获伸,故中统至元之治,比隆前古,钦惟圣天子承顺天心,子爱百姓,践阼伊始,已降寛恩,然自近嵗以来,赦宥太数,诚恐奸人贪吏,各懐侥幸,大为奸利,非国之福也。夫以世祖皇帝在位三十五年,肆赦者八,近自天厯改元至元统初年,六年之中,赦宥者九,盖敷恩宣泽,虽出于朝廷之羙意,然长奸惠恶,诚为政所当慎也,伏愿自今以始近法,世祖皇帝之所行逺鉴、唐太宗之所言,使中外臣民,洗心革虑,守法奉公,知非常之恩,不可复觊,不胜幸甚!
47
明制,凡有大庆及灾荒,皆赦。然有常赦,有不赦,有特赦十恶及故犯者不赦。律文曰:「赦出临时定罪名,特免或降减从轻者,不在此限。十恶中不睦,又在㑹赦原赦之例,此则不赦者亦得原。若传㫖肆赦,不别定罪名者,则仍依常赦不原之律」。
48
凡停刑之月,自立春以后,春分以前停刑之日,初一,初八十四十五十八,二十三,二十四、二十八,二十九,三十凡十日。
49
凡牢狱禁系囚徒,年七十以上、十五以下废疾、散收轻重,毋混杂枷杻。常须洗涤席荐常须铺置、冬设暖匣、夏备凉浆,无家属者,日给仓米一升,冬给絮衣一件,夜给灯油、病给医药。有官者,犯私罪除死罪外,徒、流、锁收杖以下散禁公罪自流以下,皆散收。司狱官常拘钤,狱卒不得苦楚囚人,提牢官不时㸃视。
50
太祖吴元年七月,以雷震宫门兽吻,赦中外罪囚。后洪武十三年五月,雷震谨身殿。英宗正统八年五月,雷震奉天殿鸱吻。十四年六月,南京谨身诸殿灾。天顺元年七月,承天门灾。孝宗𢎞治十一年十二月,清宁宫灾。世宗嘉靖二十年四月,九庙灾,俱诏赦天下。
51
洪武元年八月,以元都平,大赦天下。
52
诏赦殊死以下,毋非时决囚。
53
二年十二月,诏临洮将士之亡匿山谷者,罪无大小,并行赦之。
54
三年正月,吏部请谪有罪于儋崖,不许。帝曰:「前代谓儋、崖为化外以处罪人。朕今天下一家,若有风俗未淳,宜更择良吏治之,岂宜居罪人耶?」五年八月,命中书省凡指挥、千户、镇抚,以罪谪在军伍,或降为巡检者,悉令赴京,仍録用之。其见犯者,令从征立功赎罪。
55
九月,定赦欵事例。
56
先是,帝谕中书省曰:「凡犯赃罪者,罪虽已赦,仍徴其赃。赦文内有云已发觉未发觉,已结正未结正之类,其详定以闻」。至是,刑部议:「凡谋反大逆、谋杀祖父母、父母、妻妾、杀夫、奴婢杀本使谋故杀人,及强盗蛊毒厌魅不赦外,其馀轻重咸赦。有以赦前事相告讦者,抵罪。若系官钱粮事,须推究罪,虽遇原,依律改正徴收。民间户婚田産钱债,虽已经赦,应合改正归还者,并听追理。凡今后官吏受赃,遇赦免罪,赃并追纳。其在赦前犯赃事,发惧罪逃避及革后发落,依律追究。奏上制。从之。七年十一月,诏分别应赦诸人。
57
诏曰:「古人谓赦乃小人之幸,君子之不幸。朕为生民主,恐悖理乖仁。脱凶顽于侥幸,长奸佞于姑息,有乖圣人明刑慎罚之意」。中书具陈狱囚,若果真犯,但笞罪以上,俱各不原。其馀诖误过失,因人致罪者,悉皆宥之」。
58
八年正月,释请代父受杖者罪。
59
时山阳县民有父得罪当杖,请以身代,帝以出于至情,特释之。后十一月,杭州民有罪,律当杖戍,其子请代,帝亦释之。十五年九月,北平民以诬逮,其子诉于刑部,法司坐以越诉。帝曰:「子诉父枉,出于至情,不可加罪」。二十五年,天策卫卒吴英父系狱,英诣阙自陈,愿没入为官奴,以赎父罪。帝曰:「汝之情固可矜,但平时何不劝父使不犯法?姑念尔爱父之至,屈法宥之」。十四年九月勅刑部:自今惟十恶真犯者,决之如律,其馀杂犯死罪皆减死论。
60
又十五年正月,谕刑官方春万物发生,而无知之民有犯法至死者,虽有决不待时之律,然于朕心有所不忍。其犯大辟者,皆减死论。
61
五月,命刑官,凡狱囚贫不能自给者,人日给米一升。二十八年六月,谕羣臣禁黥、刺、剕、劓、阉、割之刑、大政纪曰:「刑部尚书开济,议法巧密,诏戒之曰:刑罚禁民为奸,使之逺罪,非以䧟民也。汝张密法以罔民,无乃用心太刻,夫竭泽而渔害,及鲲鲕焚山而田祸,及麛鷇巧密之法,百姓其能免乎?非朕所以望汝也。又《刑法志》曰:帝数宣仁言不欲纯任刑罚㕘政,杨宪欲重法,帝曰:「求生于重典,犹索鱼于釡,得活难矣」。御史陈宁曰:「法重则人不轻犯,吏察则下无遁情」。帝曰:「不然。古人制刑,以防恶卫善,故唐、虞画衣冠而民不犯,秦有凿颠抽胁之刑而囹圄成市,未闻用商、韩之法,可致尧、舜之治也」。又尝谓尚书刘唯谦曰:「仁义者,养民之膏粱。刑罚者,惩恶之药石。舍仁义而专用刑罚,是以药石养人,可谓善治乎?帝之徳念如此」。
62
三十一年闰五月惠帝即位,大赦天下等谨按,有明诸帝,凡即位改元,俱大赦天下。后不具载。
63
七月,诏行寛政,赦有罪。
64
十二月,释黥军及囚徒还乡。
65
成祖永乐元年五月,宥死罪以下递减一等。又五年八月,録囚命,杂犯死罪减等论,戍流罪以下皆释之。
66
三年六月,定文官三,犯杖者如律,正罪。大理卿吕震言:「近例,官犯杖罪者记罪,还职,停俸三月。盖使之改过自新,乃玩法者恃㤙轻犯,不正其罪,无以示惩。请自今有再犯者,论如律」。帝曰:「再犯,仍宥之。三犯如律。
67
年八月,宥强盗,初犯不置重法。
68
时侍臣有言「用刑太寛,强盗刼人者,多谪戍边,不置重法,何以示惩?」帝曰:「好善恶恶,人情皆同,岂本心乐于为恶,或迫于饥寒,不得已为之,且为不善者,能改过为善,圣人未尝絶之。朕怜其初出于不得已,又冀其终能改过耳。若再犯,必不宥矣」。
69
五年六月,诏自永乐二年六月后犯罪去官者,悉宥之。七年三月,诏起兵时将士及北京効力人民,杂犯死罪咸宥之。充军者官复职,军民还籍伍。
70
十一年,御北京新殿,大赦天下。
71
诏曰:「朕荷天地,祖宗眷佑,继承大统,统驭万方,夙夜祇惧,率遵成宪。乃者仿成周卜洛之规,建立两京,为子孙帝王万世之基。爰自经营以来,赖天下臣民殚心竭力,趋事赴功。今宫殿告成,朕欲正朝祇,事天地宗社,懋图治理,嘉与维新。宏敷寛恤之仁,用洽好生之徳,大赦天下」。
72
十三年正月,释工作囚徒。
73
先是,命出系囚输作赎罪,既而多亡者,有司请捕之,帝曰:「此皆衣食空乏,出于不得已」。遂命见役者俱还家,共释四千九百馀人。
74
等谨按大政纪载:二年十一月,江浦县周益以罪当刑,其妻梅氏诉益母老无养,愿代夫死,帝悯其情,特宥之。又《实録》载九年三月,有县官以赃罪谪戍边,撃鼓陈情,言年逾七十求免,帝命宥之,其屈法以恤刑如此。
75
七月,命法司:自今武职官犯杖罪以下系狱者,有疾许出就医药,著为令。
76
十九年,迁都北京,大赦天下。
77
二十二年十一月时仁宗已即位,赦建文奸党族属还家,仍以其田産给之。
78
帝语侍臣曰:「方孝孺軰皆忠臣也,宜从寛典」。明日,御札付礼部尚书吕震曰:「建文奸臣,其正犯已悉受显戮。家属初发教坊司、锦衣卫、浣衣局并习匠及功臣家为奴,今有存者,既经大赦,可宥为民,给还田土。凡前为言事失当谪充军者,并宥之」。
79
宣宗宣徳二年十一月,以皇长子生,大赦天下。后世宗嘉靖十二年八月,皇子生。十五年十一月,皇子生神宗。万厯十年九月,皇长子生。三十三年十二月,太子生第一子熹宗。天启三年闰十月,皇子生。庄烈帝。崇祯二年二月,皇长子生,俱诏赦天下。五年二月,颁寛恤之令。
80
《刑法志》曰:仁宗在位未一年,仁恩该洽,而宣宗承之,益多惠政,常著《帝训》五十五篇,其一恤刑也。寛诏:嵗下閲,囚屡放遣,有至三千人者,谕刑官曰:「吾虑其瘐死,故寛贷之,非常制也」。
81
七年三月,令极刑家子孙皆得仕进。
82
时吏部奏,第二甲进士王懋应授从七品官,其兄尝为御史,以误决死囚抵罪,懋乃极刑家属,当罢不録。帝曰:「士勤苦学问,始登一第,弃之可惜。朕记忆皇祖时一进士,以极刑家属当罢,念其成材之难,特命吏部録用,此故事也,其以懋为州判官」。
83
八年十二月,谕法司,宥京官过犯。
84
英宗正统六年十一月,乾清、坤宁二宫,奉天、华盖、谨身三殿成,大赦。
85
十一年二月,诏恤刑狱。
86
十四年十二月时景帝已即位,大赦,以尊母妃为太后,立妃为皇后也。
87
景帝景泰元年八月,以上皇还京,诏赦天下。二年十二月,命妇人犯死罪,䝉恩审録当,宥死者皆杖八十,释之。
88
从都御史王文等请也。
89
三年五月,立皇太子,大赦天下。
90
后宪宗成化七年十一月,孝宗𢎞治五年三月,世宗嘉靖十八年二月,穆宗隆庆二年三月,神宗万歴,二十九年十月,册立太子,皆诏赦天下。
91
七年五月,以彗星见,诏赦天下。
92
后成化二十一年正月,以星变诏赦天下。英宗天顺元年四月,命给监候囚犯米日一升,时都御史耿九畴以此奏请,帝曰:「淹囚待勘日久,家乡离逺,不能无饥瘐者,其如所请给之」。等,谨按:此系洪武旧制,二十四年革去,至正统二年,刑部侍郎何文渊言:给罪人衣粮,具有律文,近惟锦衣卫行之夫,罪人有去,家乆且逺者,有孑然一身者,有贫且老疾者,其衣食何自仰给?徃往有因饥寒死者,宜令内外法司举行如锦衣卫」。帝命法司议行。十四年,奏准日给米一升,且令有赃罚破碎衣服,分给穿用,至是,又申明之云。十月,释建庶人文圭。
93
文圭,建文帝少子也。成祖幽之,中都,号为建庶人,帝怜其无罪,乆系释之。
94
五年七月,以平反贼曹吉祥等,诏赦天下。宪宗成化元年正月,诏释戍边陈循、江渊、俞士悦等各回原籍王文子、宗彛、于谦子冕、谦、壻朱骥并放囬籍。十月,刑部以万夀圣节在迩,请先将轻囚续放,从之。十一月,申明赦例。
95
时法司㑹奏请㫖帝命人命,故杀者不宥,馀皆宥之。犯在十恶者,罪虽轻亦不可宥。官吏贪淫,事无显迹,证佐者具奏。区处边逺为民者,自天顺元年为始,于谪所成家业不愿囘者听。有犯赃追未完者,悉免之,仍令通行知㑹。
96
六年八月,以旱涝相仍,诏除真犯死罪不宥,外徒以上降等发落,杖以下悉寛宥。
97
后武宗正徳五年三月,以祷雨释囚。四月,诏赦天下。十一年二月,禁酷刑。
98
祭酒周洪谟言:「天下有司听讼,辄用夹棍等刑,具百姓不胜苦楚。请勅法司禁约除人命,强盗、窃盗、奸犯死罪,须用严刑,其馀止用鞭扑,违者风宪官録其酷暴,以备考劾」。诏可。后嘉靖五年六月,帝戒谕问刑官自今有严刑死伤人者,降革如法,上官容纵不即㕘究者,罪如之。
99
十二年,令有司买药饵送部。又令广设惠民药局,疗治囚人。
100
二十一年正月,申明淹禁罪囚之条。
101
时大理卿田景晹言:「内外刑狱展转委复,有至三五年不成狱者,淹系无辜,多至瘐死。宜令情轻者皆亲鞫,不得转奏」。诏如议。
102
刑法志曰:宪宗时,山西巡抚何乔新劾奏迟延狱词佥事尚敬、刘源,因言凡二司不决断词讼者,半年之上,悉宜奏请执问。帝曰:「刑狱重事,《周书》曰:要囚服念五六日,至于旬时,特为未得。其情者言苟得其情,即宜决断。无罪拘幽,往往瘐死,是刑官杀之也。故律著淹禁罪囚之条,其即以乔新所奏通行天下。
103
孝宗𢎞治十八年八月时武宗已即位,上两宫尊号,诏徒流以下悉宥其罪。
104
后嘉靖三年四月,以加圣母及本生父母尊号,诏徒流以下悉宥其罪。十五年闰十二月,加两宫徽号诏,大赦天下。
105
武宗正徳十四年,令囚犯煤油药料,皆设额银定数。十六年三月,颁遗诏于天下,释系囚还四方,八月时世宗已即位,刑部奏今嵗当差官审録,若即行奏,决恐有辜䘏典,请姑停一年,俟明秋举行。报可。世宗嘉靖四年二月,诏:内外理刑官母淹禁轻罪,凡轻罪,狱成,各即放遣,其应追赃,无産者多,则散羁营纳,少则奏请裁夺,毋淹禁无辜以干。天和六年,令每嵗冬给囚绵衣裤各一事,提牢主事验给之。六月,命恤狱囚。
106
给事中周琅言:「律令所载,凡逮系囚犯,老病必散,收轻重以类分,枷杻荐席必以时饬,凉浆暖匣必以时备,无家者给之衣服,有疾者予之医药,淹禁有科疏,决有诏。此祖宗良法羙意,宜勅臣下同为奉行。凡逮系日月并已竟、未竟、疾病、死亡者,各载文册,申报长吏,较其结竟之迟速、病故之多寡,以为功罪而黜陟之」。帝深善其言,且命中外有用法深刻致戕民命者,即斥为民,虽才守可观,不得推荐。
107
九年十一月,祀南郊,大赦天下。
108
是时以大报礼成,钦恤刑狱,法司释放罪囚一千八百五十五人。又十七年祀南郊,诏赦天下。十年七月,令每年热审并五年审録之期,凡杂犯死罪准徒五年者,皆减去一年,永为定例。
109
从刑部请也。又二十三年,刑科罗崇奎言:「五六月间,笞罪应释放,徒罪应减等者,亦宜如成化时钦恤枷号例,暂与蠲免,至六月终止,南法司亦如之」。报可。二十四年七月,安列圣神主,诏赦天下。十月,命停刑。
110
自九年举秋,谢醮免决囚,后或因祥瑞,或因郊祀大报,停刑之典,每嵗举行。
111
四十三年,以甲元建嵗,命停刑。
112
《刑法志》曰:帝虽屡停刑,尤慎无赦,廷臣屡援赦令,欲宥议礼大狱,暨建言诸臣,益持不允。及十六年,同知姜辂酷杀平民,都御史王廷相奏当发口外,乃特命如诏书宥免,而以违诏责廷相等。至三十七年,出手谕言:「司牧未尽得人寃,抑不知其㡬,尔等宜体朕心,加意矜恤,通行天下,咸使喻之,䘏䘏乎?有哀痛之意」。末年,主事海瑞上书触忤,刑部当以死,帝持其章不下,瑞得长系。穆宗立,徐阶縁帝意为遗诏,尽还诸逐臣,优恤死亡,纵释幽系,读诏书者无不叹息云。
113
穆宗隆庆元年八月,申明赦欵。
114
从大理评事高文荐奏也。
115
神宗万厯元年五月,诏慎刑狱。
116
时刑科候于赵疏请恤刑,言:「匹妇含寃,三年不雨,茍一物之失所,皆足上干天和。今在监诸囚,既无复生之理,当恤其待死之日,需索吓诈,狱卒不可不禁。祁寒暑雨,狱舍不可不修,秽汚丛积,扫除不可不勤,瘟气传染汤药不可不时。其未成狱者,尤当详审,勿令凶残之吏横加棰楚罗织,诬陷大小。问刑衙门事无干渉,勿得槩繋老幼妇女,非奸盗人命,勿得轻用惨刑,如是,则好生之徳同天地矣」。疏入,遂有是命。九月,以建元之始,命停刑。
117
后三年,以京师地震,命停刑。六年,以大婚庆典,命停刑。自后率以为常。
118
十二年二月,释建文诸臣外亲之谪戍者。仁宗初即位,已宥方孝孺等家属为民,至是,以御史屠叔明言,始赦其外亲后裔。诏自齐泰、黄子澄外,其坐,方孝孺等连及者皆免之,于是浙江、江西、福建、四川、广东得免者凡三千馀人。
119
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一百四十
URN: ctp:ws51325

喜欢我们的网站请支持我们的发展网站的设计与内容(c)版权2006-2025如果您想引用本网站上的内容,请同时加上至本站的链接:http://ctext.org/zhs。请注意:严禁使用自动下载软体下载本网站的大量网页,违者自动封锁,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在此提出Do not click this 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