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欽定四庫全書 |
2  | 欽定續文獻通考》卷二百二十五 |
3  | 《物異考》 |
4  | 雷震 |
5  | 宋寧宗嘉定十七年九月丁丑,雷。 |
6  | 等,謹按王圻續通考載寧宗嘉定十四年正月,地震大雷,是春金人入蘄、黃二州,吏部侍郎兼侍讀彭龜年知事勢將變,因極陳小人竊權,號令不時之弊,所奏極為剴切。今考列傳,龜年卒于開禧二年,距是時已十有五年矣。若馬端臨通考則載十四年十六年俱冬雷,亦不載正月大雷也。理宗寳慶二年九月庚申雷,十月辛丑又雷。 紹定元年十一月庚辰,雷。 二年九月庚辰,雷。 五年九月乙巳,雨雹,雷。 端平二年十二月辛亥,雷。 三年九月庚午,雷。辛未,祀明堂,大雨震電。十月戊戌,雷。 嘉熙元年九月丁巳,雷。 二年九月己酉,雷。十月庚戌,雷。 淳祐元年正月庚子,雷。十二月丙寅,雷。 二年九月己丑,雷。十一月己亥,日南至,雷電交作。 三年三月丙辰,雷。四年九月乙丑、丁卯,雷。十月戊申,雷。 五年正月己酉,雷。 七年九月癸酉,雷。 八年九月辛酉,雷。是日,祀明堂,大赦。 十年十一月壬午,雷。 十二年十二月丁丑,立春,雷。 寳祐二年十二月癸未,雷。 三年正月己未,迅雷。九月甲午朔,雷。 五年正月乙巳,雷。十月癸巳,雷。六年正月戊寅,雷。 開慶元年十月乙酉,雷。 景定二年十月戊戌、己亥,俱雷電。 |
7  | 等,謹按宋史理宗紀,寳祐三年正月,起居郎牟子才上疏言:「元夜張燈侈靡,倡優下賤,竒技獻笑,媟汚清禁,上累聖德,今震霆示威,願聖明覺悟,天意可回」。帝納其言録,以備考。 |
8  | 度宗咸淳三年十月甲戌,大雷電。 九年十月癸亥,雷。十二月丙辰、壬戌,雷。 |
9  | 王圻曰:宋季福州晝錦坊有賣米者,一夕雷震死,其家三人,大書屍上,凡九字,其文曰:「□口月□□口,月□□,人不能識。有一老者曰:但于其中直貫一畫,則成文矣」。謂米中用水,糠中用木查也。蓋賣米之家實如是云。 |
10  | 遼太宗天顯十二年五月壬申,雷震開皇殿。景宗乾亨二年五月,雷火乾陵松。金穆宗攻阿蘇,日辰巳間,忽暴雨昏曀,雷電環阿蘇所居。 |
11  | 是夕,有巨火聲如雷,墜阿蘇城中,遂攻下之。熙宗皇統九年四月壬申夜,大風雨,雷電震壞寢殿,䲭尾。 |
12  | 哀宗天興元年九月辛丑夜,大雷。 |
13  | 工部尚書博斯納震死。 |
14  | 元太祖即位之五年冬,大雷。 |
15  | 先是,四年六月,帝西討回回國,禡旗之日,雨雪三尺,帝疑之,耶律楚材曰:「元㝠之氣,見于盛夏,克敵之徵也」。至是,復問之,對曰:「回回,國主當死于野」。後果騐。順帝至正三年秋,興國路永興縣雷擊死縣人尹章。是時方大旱,雷擊死糧房,貼書:「尹章于縣治,有朱書在其背,云:「有旱,卻言無旱無灾,卻道有灾,未庸殱厥,渠魁,且擊庭前小吏」。 |
16  | 十年六月戊申,廣西臨桂縣雷震死,邑民廖廣達。十二月庚子,汾州孝義縣雷雨。 十一年十二月,台州大雨震電。 十三年十二月,汾州雷雨。 十四年十二月,孝義縣雷雨。 十九年十二月,台州大雷電。 二十一年十一月戊申,溫州樂清縣雷。 二十七年十月,奉元路雷電。 |
17  | 等謹按王圻《續通考》,順帝至正二十二年十月初五日,大雨雷電,《紀》、《志》皆不載。 |
18  | 明太祖洪武六年十一月戊申,雷電交作。 十三年五月甲午,雷震謹身殿。六月丙寅,雷震奉天門。十月甲戌,雷電。十二月己巳,廣州大風雨雷電。 十八年二月甲午,雷電雨雪。 二十一年五月辛丑,雷震元武門獸吻。六月癸卯,雷震洪武門獸吻。 |
19  | 宣宗宣德九年六月甲子,雷震大祀壇外西門獸吻。英宗正統八年五月戊寅,雷震奉天殿鴟吻。七月辛未,雷震南京西角門樓獸吻。是日,大同巡警軍至沙溝,風雷驟至,裂膚斷指者二百餘人。 九年正月辛亥朔,雷雷大雨。閏七月壬寅,雷震奉先殿鴟吻。 十一年十二月壬寅,大雨雷電,翼日乃止。 十四年六月丙辰,南京風雨雷電,謹身殿灾。 |
20  | 等謹按英宗正統八年五月,王圻,續通考作四月。十四年六月,則云震雷風雨驟作,謹身奉天,華葢殿俱灾」。今從志。 |
21  | 景帝景泰三年六月庚寅,雷擊宮庭中門,傷人。英宗天順二年六月己夘,雷震大祀殿鴟尾。 四年六月癸丑,雷毀薊州倉厫四。 |
22  | 等,謹按《明史英宗紀復辟之元年「六月己亥,大風雨電,壞奉天門鴟吻」。王圻續通考訛:「為大雷電,今入雨雹門」。 |
23  | 憲宗成化三年六月戊申,雷震南京午門正樓。 五年二月乙卯,又震山川壇具服殿之獸吻。 十二年十一月癸亥,南京大雷雨。 十三年二月甲戌,安慶大雪,既而雷電交作。十一月辛未冬至,杭州大雷雨。戊寅,荊門州大雷雷,雨雪。 十七年七月己亥,雷震郊壇承天門脊獸。十一月丁酉,江南大雷雨雪。 |
24  | 等謹按王圻《續通考》載「憲宗成化二十三年六月,雷震南京午門志不載。 |
25  | 孝宗𢎞治元年五月丙子,辰刻,南京震雷,壞洪武門獸吻,已刻,壊孝陵御道樹。六月己酉,雷壞應揚衛倉樓,聚寳門旗杆。 二年四月庚子,雷毀神樂觀祖師殿。 三年七月壬子,雷壞午門西城牆。 六年閏五月丁未,薊州大風雷,拔木偃禾,牛馬有震死者。十二月壬戌,南京雷雨抜孝陵樹。 七年六月癸酉,南京雷雨抜樹。七月丙辰,福州雷燬城樓。 八年十二月丙子,長沙大雷電,雨雪。丁丑,南昌、彭水俱大雷電,雨雪雹,大木折。 十年四月,雷震宣府西橫嶺之南山,傾三十餘丈。七月乙卯,雷擊吉王府端禮門獸吻。 十二年四月丙午,雷震楚府承運殿。 十四年閏七月庚辰,福州大風雷,擊壞教場旗杆城樓大樹。 |
26  | 武宗正德元年五月壬辰,雷震青州衣甲庫獸吻,有火起庫中。六月辛酉,雷擊西中門柱脊,暴風折郊壇松栢大祀殿及齋宮,獸瓦多墮落者。丙子,南京暴風雨,雷震孝陵白土岡樹。十二月己巳朔,南通州雷再震。 四年十二月壬寅,杭州大雨雷電,越二日復作。 五年六月丙申,雷震萬全衛紫溝堡,斃墩軍四人。 七年五月戊辰,雷震餘千萬春寨旗杆,狀如刀劈。閏五月丁亥,雷震成都衛門及教場旗杆。 十年閏四月甲申,薊州賺狗崖東墩及新開嶺闗雷火,震傷三十餘人。 十二年八月癸亥,南京祭歴代帝王。雷雨大作,震死齋吏。十二月庚辰,瑞州大雷電。 十六年八月,雷擊奉天門。世宗嘉靖二年五月丁丑,雷擊觀象臺。 四年七月己丑,雷擊南京長安左門獸吻。 五年四月戊寅,雷擊阜城門城樓南角獸吻及北酒舖旗杆。 十年六月丁巳,雷擊德勝門,破民屋柱,斃者四人。癸亥,雷擊午門角樓及西華門城樓柱。 十五年六月甲申,雷擊南京西上門獸吻,震死男婦十餘人。 十六年五月戊戌,雷擊謹身殿䲭吻。 二十八年六月丁酉朔,雷震奉先殿左吻及東室門槅。 三十八年六月丙寅,雷擊奉先殿門外南西二牆。 |
27  | 穆宗隆慶元年八月,大暑雷震。次日,大寒如嚴冬。是夕,雷震達旦。 四年六月辛酉,雷擊圜丘廣利門鴟吻。神宗萬厯三年六月己卯,雷擊建極殿鴟吻。壬辰,又擊端門鴟尾。 六年七月壬子,雷擊南京承天門左簷。十三年七月戊子,雷震郊壇廣利門,震傷榜題「利」字及齋宫、北門獸吻。 十六年八月壬午,雷震南京舊西安門鐘鼔樓、獸頭。 十九年五月甲戌,太平路喜峯路並雷,擊墩臺折,傷官軍。 二十一年四月戊戌,雷擊孝陵大木。 二十二年六月己酉,雷雨西華門灾。七月壬辰,雷擊祈穀壇東天門左吻。 二十五年七月庚寅朔,雷燬黃花鎮臺垣及火器。 三十二年五月癸酉,雷燬長陵樓,又燬薊鎮松棚路墩臺。 三十三年五月庚子,大雷電,擊燬南郊,望燈高杆。 三十七年八月甲寅,雷劈西城上旗杆。 |
28  | 光宗泰昌元年十月己未,雷燬淮安城樓。愍帝崇禎六年十二月丁亥,大風雪,雷電。 九年正月甲戌,雷燬孝陵樹。 十年四月乙亥,薊州雷火,焚東山二十餘里。 十二年七月,雷擊破密雲城鋪樓。十月乙未立冬,雷電大作。 十四年四月癸丑,雷火起薊州西北,焚及趙家谷。六月丙午,雷震宣府西門城樓。 十五年四月癸卯,雷震南京孝陵樹。十六年五月癸巳朔,雷震通夕不止。六月丙戌,雷震奉先殿鴟吻,物自鳴。 |
29  | 宋寧宗慶元元年夏,建昌軍民居木柱,有聲如牛鳴者,三日乃止。 |
30  | 等,謹按馬端臨《通考》,載物自鳴終於光宗紹熙二年。此條據《志補録》。 |
31  | 恭帝德祐二年五月乙未朔,黎明,有大聲出府中,衆皆驚仆。 |
32  | 是日,左丞相陳宜中等立帝㬎于福州,改元景炎。遼太宗大同元年四月丙辰朔,自汴州行次赤岡,夜有聲如雷,起于御幄。 |
33  | 聖宗太平五年三月,魚兒濼有聲如雷而徙。金海陵正隆六年,臨潢府聞空中有車馬聲時仰視,見風雲杳靄,神鬼兵甲蔽天,自北而南,仍有語促行者。未幾,海陵南征遇弑。 |
34  | 世宗大定十三年八月丁丑夜,空中有音樂聲時䇿試進士于憫忠寺,夜半,忽聞音樂聲,起東塔上,西達于宮,考官完顔佛寧、李宴等以為文運始開得賢之兆。 |
35  | 哀宗正大五年八月,御座上聞若有言者,索之不見其言。若曰不放捨,則何?」 |
36  | 元順帝至正七年五月庚戌,台州路黃巖州海濵無雲而雷。 十年六月戊申,廣西桂臨縣無雲而雷。 十二年三月丙午,寧國路無雲而雷。 |
37  | 王圻曰順帝,至正十二年冦起蘄,黃將由義興取道犯浙西,義興王子明多藏三代彞,鼎又購得一商彞,鑿深窖以埋之。既入窖彞作牛鳴者七夜,因取出寄田家窖,後遭發掘,獨此得存。 |
38  | 等,謹按王圻《續通考》:先是,順帝至元四年冬,江浙行省官立僧格、沙布鼎輩德政碑,穹窿莫比,特缺坐石。時若晦者,素善謟媚,因以楊和王墳域所有為言,役人夫數千,拖曳而至畢工之日,省中火爐鳴直,至昧爽方休,嗣是夜以為常。越明年,僧格敗,諸人俱罹竒禍,皆志所不載。 |
39  | 十三年十二月庚戍,京師無雲而雷,少頃,有火墜于東南。是日,懷慶之河南修武,潞州之襄垣縣,皆無雲而雷,聲振天地。 十八年三月辛丑夜,大同路西方有聲如雷,至夜半,空中有兵,戈聲。 |
40  | 等謹按王圻續通考》載:順帝至正十六年正月,嘉興楓涇鎮戴君實家柳樹若牛鳴者三,主人與僕從悉聞之,斬樹不一月,苗軍抄掠貲産,又兩月,屋燬于兵,是嵗寒食日海,鹽州趙初心率子侄輩詣先隴,汛埽松楸,忽聞如老鸛,作聲戞戞,不絶審所在,乃是一栢樹,頃間衆樹同聲和之,一二時方止,舉家惶惑,至八月,苗軍火其居。明年六月,紅巾掠貨財婦女,而姪善如死於難。二十四年四月十五日,華亭西清菴廊屋每間屋柱皆有聲,其聲如以桶覆水,面而擊其底者,人以手按之,則振掉而起,經時方止,志不載。 |
41  | 明太祖洪武五年八月己酉,徐溝西北空中有聲如雷。十一年,瑞昌有大聲如鐘,自天而下。 |
42  | 王圻曰:或以為鼓妖,次年,官民俱灾。又十三年三月,貴州布政司使蔣延瓚言:去年北征班師,詔至思南府婺川縣大岩山,有聲連呼萬嵗者三,咸謂恩威逺加山川效靈之徵。禮部尚書呂震請率羣臣表賀,帝以山谷空虛,呼噪相應,理或有之,布政司不察以為祥,大臣不能辨其非,皆事近阿諛,非君子事君之道也,不許。 |
43  | 英宗天順六年九月乙巳夜,天無雲,西北方有聲如雷。七年二月晦夜,空中有聲。 |
44  | 大學士李賢奏無形有聲,謂之「鼓妖」。上不恤民,則有此異。 |
45  | 憲宗成化十三年正月甲子,代州無雲而雷。 十四年八月戊戌,早朝聞,若有兵甲聲。 |
46  | 時東班官聞之,辟《易》不成列,久之始定。孝宗𢎞治六年六月丁卯,石州吳城驛無雲而震者再。十七年六月甲申,江西廬山鳴如雷。 |
47  | 武宗正德七年,文登秦始皇廟鐘鼓自鳴。等謹按,王圻《續通考》謂是年三月二十三日,山東文登縣奏聞,存以備考。 |
48  | 世宗嘉靖二十九年二月甲子,隆慶州張山營堡山鳴。穆宗隆慶二年三月,直𨽻新城縣空中迅響如雷。神宗萬厯十二年十二月己未,蕭縣山鳴如驚濤澎湃,竟夜不止。 二十八年八月戊戌,西北方有聲如雷等。謹按王圻續通考載西寧古浪城樓大鐘連鳴三日,係萬厯二十六年五月事。 |
49  | 熹宗天啟七年八月丁巳,朝時空中有聲如天,鼓發於殿西。 |
50  | 愍帝崇禎十二年十二月乙未,蕭縣山鳴。是月,西山大鳴如雷,如風濤。 十三年二月壬子,浙江省城門夜鳴。十六年冬,建極殿鴟吻中有聲。 |
51  | 聲似鵓鳩曰苦苦」,其聲漸大,復作犬吠聲,三日夜不止。明年三月辛丑,孝陵夜有哭聲,亦鼓妖也等。謹按馬端臨《通考》:「於物自鳴,後載自動」一門,始于周之鼎震,終于宋之鏡舞。考遼、金、元諸史,俱無可見。王圻《續通考》亦畧而不書,今姑仍其闕焉,物自壞。 |
52  | 宋度宗咸淳九年,賈似道家廟棟自壞,丞相賈似道起復之日,在越上私第,方拜家廟,忽聞內有裂帛聲,衆賓愕然,密詢左右,知家廟棟裂,皆逡巡而退。 |
53  | 遼天祚帝保大二年十一月,居庸闗崖石自崩金宣宗元光二年七月乙卯,丹鳯門壞,壓死者數人。元順帝元統二年二月甲申,太廟木陛壞。 至正八年五月丁酉,京城崩。 十一年,岳州府門忽自倒柱腳向天。 |
54  | 明太祖洪武十六年正月己巳朔,早朝鐘忽斷為二。 |
55  | 等,謹按王圻《續通考》祇載金宣宗元光二年、元順帝至正十一年,有物自壞二事,考歴代史亦不多見。 |
56  | 欽定續文獻通考》卷二百二十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