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钦定四库全书 |
2  | 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二百一 |
3  | 帝系考。 |
4  | 后妃 |
5  | 宋理宗皇后谢氏讳道清,天台人,寳庆三年册为后。。 |
6  | 度宗皇后全氏,㑹稽人,咸淳三年册为后。淑妃杨氏,端宗之生母,咸淳三年册封。等。谨按马端临考载,至宁宗后韩氏妃杨氏而止。今考《宋史后妃传》,宁宗有曹美人,理宗有贾贵妃、阎贵妃,度宗有帝、昺之母俞修容,史皆无传,不可详考。 |
7  | 辽太祖淳钦皇后萧氏讳平,小字鄂尔多,其先回鹘人,后为契丹右大部人。后父曰渊神册元年,册号应天大明地皇后。太祖崩,称制摄军国事。《契丹国志曰:太祖之崩,后屡欲与身殉,诸子泣,后惟截其右腕置柩中,朝野号为断腕。太后。辽史后妃传曰:辽因突厥称皇后曰哈屯,国语谓之「多尔吉」,尊称曰纳额黙,盖以配后土而母之云。后族唯伊苏济勒巴哩氏,而世任其国事。太祖慕汉髙皇帝,故耶律俨称刘氏,以伊苏济勒巴哩比萧相国,遂为萧氏。 |
8  | 《外戚表》曰:契丹外戚,其先曰二舒敏氏,曰巴哩、曰伊苏济勒,至太祖娶舒噜氏舒噜本囬鹘诺苏之后。大同元年,以外戚小汉为汴州节度使,赐姓曰萧翰,以从中国之俗。由是巴哩、伊苏、济、勒舒噜三族皆为萧姓。巴哩二房曰大父少父。伊苏济勒,亦二房曰大翁小翁。世宗以国舅塔喇噶为国舅别部。圣宗合巴哩、伊苏济勒二国,舅帐为一,与别部为二。 |
9  | 等谨按辽史后妃传,肃祖后諡昭烈懿祖后,諡庄敬。元祖后,諡简献,徳祖后、諡宣简,皆萧氏。宣简后见皇太后,门肃、懿、元徳四祖帝号,歴年内所不载,不应独于后妃直从其最初而书之也,故断自太祖后始。 |
10  | 太宗靖安皇后萧氏,小字温,淳钦皇后弟舒噜之女。初纳为妃,生穆宗。太宗即位,立为皇后。天显十年崩。,諡彰徳,重熈中更谥靖安王。圻续通考曰:按太宗天显八年七月,行纳后礼,此时靖安后犹在,不知所纳何人,将纪载有误也。按契丹国志曰:后,涿州人,为辽兴节度使萧延思之女,太宗崩于镇城,后时在国,后崩,与帝合葬,所载与正史殊异,惟生穆宗同,则又非别是一后也。附録备考。 |
11  | 世宗懐节皇后萧氏,小字苏克济,淳钦皇后弟,阿固齐之女,帝为永康王时纳之,生景宗,天禄四年,立为皇后。五年,察克作乱,弑太后及帝,后乗歩辇直诣察克,请毕收殓,明日遇害,諡曰孝烈。重熈中,更諡懐节妃甄氏,后唐宫人,世宗从太宗南征得之,即位,后立为皇后,察克作乱,遇害。 |
12  | 等谨按甄氏曽为皇后传,文书之矣。考世宗本纪,天禄四年册皇后萧氏,明年九月即遇弑,无册「甄氏为后」之文,疑「皇后」二字当为某妃字之讹。又考契丹国志,世宗朝止载甄皇后一人,甄后生六子,长曰明纪,后为景帝、世宗既登位册为皇后,则又似甄氏实尝为后矣。考正史,景宗乃懐节皇后所生,非甄氏所生。皇子表甄氏生一子扎穆,字呼喇济,非景宗与志大异,今附録之以备考。穆宗皇后萧氏,内供奉翰林承㫖知璠之女,帝居藩,纳为妃后,正位中宫。 |
13  | 景宗睿知皇后萧氏,讳绰,小字燕,燕北府宰相思温之女,初选为贵妃,寻册为皇后,生圣宗。契丹国志曰:景宗后燕燕,侍中、守尚书萧守真之女,或云北宰相思温之女。按圣宗纪,统和四年六月,皇太妃、诸王、公主迎上岭表。九月,皇太妃以上纳后,进衣服駞马,以助㑹亲。十二年,诏皇太妃领西北路乌尔古等部兵。十五年,皇太妃献西邉㨗,二十四年,幽皇太妃呼纽于懐州,二十五年,赐死幽所,皇太妃据名而论,当是景宗之妃也。后妃传不载,故其姓氏,事迹莫得而详焉。又圣宗纪,统和元年赵妃进助山陵,费赵妃亦无可考。 |
14  | 圣宗仁徳皇后萧氏,小字菩萨格,睿知皇后弟乌延之女,㓜选入掖庭。统和十九年,册为齐天皇后,生二子,皆早卒。开泰五年,宫人讷木锦生兴宗后,养为子。圣宗崩,纳木锦自立为皇太后,迁后上京,寻诬以罪,弑之后,妃传曰后养兴宗,如己出纳木锦,以兴宗侍之,谨不悦。圣宗崩,䕶卫冯嘉、努、吉逊等希㫖,诬告北府宰相萧珠卜国舅萧必塔谋逆,诏令鞫治,连及后,兴宗闻之曰:「皇后侍先帝四十年,抚育渺躬,当为太后,今不果,反罪之,可乎?」讷木锦不从,迁于上京。车驾春蒐讷木,锦虑帝懐鞠育,思遣人加害。元妃萧氏,小字讷木锦,淳钦皇后弟。阿固齐五世孙,生兴宗。 |
15  | 《契丹国志》曰:后父托果追封陈王等谨按后妃传,止载圣宗仁徳钦哀二后,钦哀于兴宗即位时,由元妃尊为皇太后,当圣宗时,并未册为后也。圣宗纪:「统和四年九月,纳皇后萧氏。十九年三月,皇后萧氏以罪降为贵妃。五月,册萧氏为齐天皇后,是齐天之前,以罪降妃者,别是一后,而传中无有不可考。又圣宗纪,开泰旦年正月,以马氏为丽仪。耿氏淑仪,尚寝白氏昭仪,尚服李氏顺仪,尚功艾氏芳仪,孙氏和仪则宫中女官之制极为详。僃马氏、白氏、李氏、艾氏皆生女,见公主表,亦不可得而详考矣。 |
16  | 兴宗仁懿皇后萧氏,小字塔拉,钦哀皇后弟,大丞相孝穆之长女。帝即位,入宫,生道宗。重熈四年,立为后。二十三年,号贞懿慈和文惠孝敬广爱崇圣皇后。 |
17  | 贵妃萧氏,小字伞察,驸马都尉必鲁之女。兴宗即位,立为皇后。重熈初,以罪降为贵妃。 |
18  | 等谨按圣宗纪:太平八年十一月,诸族僃㑹亲帐,十二月,皇太子纳妃。萧氏当即贵妃也。兴宗纪:景福元年七月,谒神主帐,时阿尔威萧氏始入宫,亦命拜之」。当是仁懿后也。据传文,应是初立伞察为后,重熈初降贬,乃于重熈四年更立仁懿为后耳。然本纪于重熈三年以前,亦不载立后事。道宗宣懿皇后萧氏,小字观音,钦哀皇后弟枢密使惠之女,重熈中纳为妃。帝即位,册为皇后。清宁二年十一月,上尊号曰懿徳皇后,生太子浚,太康元年十一月被诬,赐死。天祚,帝乾统初,追諡宣懿。 |
19  | 后妃传》曰:后好音乐,伶官赵惟一侍左右,宫婢单登,教坊朱顶鹤诬后与惟一私诏,耶律伊苏与张孝杰劾状,因而实之,族诛惟一,赐后自尽。《契丹国志》曰:道宗后,平州人,赠同平章事。萧显然女生库济,是为秦王,名元吉。道宗登位后,正位宫中。鲁王宗元之乱,道宗与同射猎,内外震恐,未知音耗。后勒兵镇帖中外,甚有声称。后崩。 |
20  | 等,谨按契丹国志所载后事,与正史迥不相同。考道宗止一子,即太子浚,并无秦王元吉其人者。正史云天祚为太子,浚子志云天祚为秦王元吉子,以一人而位号,与名字之不同如是,殊不可解。惠妃萧氏,小字塔斯,驸马都尉锡黙之妺,太康二年,选入掖庭,册为后。八年,降惠妃后,贬为庶人,幽于宜州。天祚帝天庆六年,召还,封太皇太妃。后二年,奔黒顶山,卒。后妃传曰:妃因伊苏誉之,立为后,居数嵗,未见皇嗣后妺,额特埒,先嫁伊苏子苏页。后以宜子言于帝,离婚,纳宫中。八年,皇孙延禧封梁王,降为妃,。徙乾陵额特埒还其家。顷之,其母燕国夫人厌魅,梁王伏诛,贬庶人。 |
21  | 等谨按道宗纪,太康二年六月,册皇后萧氏,封其父祗侯郎君必埒哩为赵王,叔西北路招讨使,额哩页辽西郡王,汉人行宫都部署、驸马都尉锡黙桞城郡王,则后为锡黙侄女传作妺所载不同。又按后妃传,似降妃不乆,即有厌魅事而贬庶人也。考大安二年书惠妃母燕国夫人锡库以厌魅事觉,伏诛,是年距太康八年已四年矣。终道宗世本纪无贬为庶人之文,直至天祚帝纪,乾统二年始书降惠妃为庶人,纪传孰是孰非,无由订正矣。天祚帝皇后萧氏,小字图鲁拉,大安三年入宫,寻封燕国王妃。乾统初,册为皇后。女直乱,从天祚西狩,以疾崩等。谨按契丹国志曰:濵海王后萧氏,平州人,节度使萧和拉之女。山金司之祸,后并被擒,纳罕纳为次室。其后耶律伊都云中兵起,乌克绅诛伊都,并及于后,所言与正史异。 |
22  | 徳妃萧氏,小字锡衮。寿隆二年入宫,封燕国王妃,生子塔鲁。乾统三年,改徳妃,以柴册礼,封塔鲁为燕国王,加妃号賛翼。王薨,以哀戚卒。 |
23  | 文妃萧氏,小字色色,国舅大父房之女。乾统三年,立为文妃,生晋王额噜温。以柴册加号承翼保大元年,诬以谋立皇子晋王事,赐死。 |
24  | 元妃萧氏,小字贵格,燕国妃之妹。册为元妃。从天祚西狩,以疾终。 |
25  | 等,谨按天祚帝长子,赵王母。赵昭容,史无传不可考。 |
26  | 又按:义宗、顺宗之妃,皆追尊为皇后。顺宗妃萧氏于天祚帝,乾统初,追尊为贞顺皇后、义宗端顺后。已附见皇太后门。 |
27  | 后妃传论曰:辽以鞍马为家,后妃徃徃长于射御,军旅田猎,未尝不从,如应天之奋击室韦承天之御戎澶渊,仁懿之亲破重元,古所未有,亦其俗也。靖安无毁,无誉齐天巧思乃奢侈之渐,宣懿度曲知音,岂致诬蔑之阶乎?文妃能歌诗讽諌,而谓谋私其子非矣,若简宪之艰危保孤,懐节之从容就义,虽烈丈夫何以过之?钦哀狠桀,贼杀嫡后,而兴宗不能防闲其母,惜哉! |
28  | 等,谨按辽代后妃凡有传者,皆已载入。考皇子表,太祖四子,宫人萧氏,生其二,太宗五子、宫人萧氏,生其三,圣宗六子布威氏生,其二姜氏生其一。公主表:景宗女有渤海妃生者,圣宗女有止。言贵妃生者,不言何氏。又有云,萧氏生二女,萧氏为国舅。伊勒希,巴房之女,不言封号,又有白氏李氏,艾氏皆生女,当即开泰二年封昭仪顺仪芳仪者也。又景宗本纪,保宁三年四月,世宗妃卓琳及普格以厌魅赐死,以上诸妃皆无传不可考,故类志于此,使不全冺没云。 |
29  | 又按《契丹国志》止载太祖舒噜皇后、太宗萧皇后、世宗甄皇后、穆宗萧皇后、景宗萧皇后、圣宗萧皇后、兴宗萧皇后、道宗萧皇后、濵海王、萧皇后文妃共十人,较正史少其半,与正史相叅,多有异同,虽纂述自当以正史为㨿,然《纲目》所载,辽诸帝事往往采叶氏书为多,则其书未可尽废也。今一以正史为主,而附载其同异,以俟恭检焉。 |
30  | 金太祖圣穆皇后,唐古氏,熈宗天㑹十三年,追諡金史后妃传曰:「金代后不娶庶族,甥舅之家,有周姫、齐姜之义。国初诸妃皆无位号,熈宗始有贵妃、贤妃、徳妃之号,海陵滛嬖,后宫寖多,大定后宫简少,明昌以后,大僃内官制度,诸妃视正一品,比三夫人、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视正二品,比九嫔,媫妤九人,视正三品。羙人九人,视正四品。才人九人,视正五品,比二十七世妇寳林,二十七人视正六品,御女二十七人视正七品,采女二十七人视正八品,比八十一御妻,又有尚宫、尚仪、尚服、尚食、尚寝、尚功,皆内官也。光懿皇后,费摩氏,熈宗天㑹十三年追諡钦宪皇后,赫舍哩氏。宣献皇后布萨氏,睿宗母也,熈宗天㑹十三年,追册徳妃,世宗大定元年追諡。 |
31  | 崇妃,萧氏,熈宗时封贵妃。海陵天徳二年正月,封元妃。是月,尊封太妃,诬以隠恶,杀之。世宗大定十九年,追封崇妃。 |
32  | 后妃传曰:海陵母大氏事萧氏甚谨,海陵簒立,尊大氏为皇太后,毎有宴集,太妃坐上坐,大氏执妇礼,海陵积不能平,及杀宗义等,诬太妃以隠恶杀之,并杀所生子任王威赫。大定十九年,欲复太妃旧号,下礼官议,言:「前代称太妃者,皆以子贵,古者入称后繋,夫在朝称太系子,与今萧妃事不同,恐不得称太,止当追封妃号」。从之。 |
33  | 等,谨按崇妃萧氏传云熈宗时封贵妃。考熈宗纪不载追封崇妃,世宗纪文亦不载,皆作史者畧之耳。又按金始祖明懿皇后、徳帝思皇后、安帝节皇后、献祖恭靖皇后、昭祖威顺皇后、图克坦氏、景祖昭肃皇后唐古氏、世祖简翼皇后纳喇氏,肃宗宣靖皇后,富察氏。穆宗贞惠皇后乌库哩氏。康宗敬僖皇后,唐古氏,史皆有传。今准辽代例,断自太祖时始。 |
34  | 太宗钦仁皇后,唐古氏。。熈宗悼平皇后费摩氏,初封贵妃。天眷元年,立为皇后。皇统元年,册为慈明恭孝顺徳皇后。九年,杀之。海陵簒立,追諡为悼皇后。大定间,加諡悼平。 |
35  | 后妃传曰:后干预政事,熈宗内不能平,乆之积怒,遂杀后而纳胙。王常胜妃萨茂入宫,继又杀徳妃,乌库哩氏,妃𤓰尔佳氏、张氏费摩氏,熈宗遇弑,海陵欲收人心,以后死无罪,故追諡之。 |
36  | 废帝海陵后图,克坦氏,初为岐国妃。天徳二年,封惠妃,寻立为皇后。海陵遇害,归父母家。大定十年卒。后妃传曰:「正隆六年,海陵幸南京,僃法驾与后及太子光英共载而入,海陵伐宋,后与光英居守,海陵遇害,图们额哩页杀光英于汴,后至中都,居于海陵母大氏故宫,顷之,世宗怜其无依诏,归父母家于上京,嵗赐钱二千贯,奴婢皆给官廪。元妃,大氏,初封贵妃,进惠妃,贞元二年,进姝妃,正隆二年,进元妃。 |
37  | 宸妃,萧氏。初封昭容,天徳二年,封淑妃。贞元二年,进宸妃。 |
38  | 丽妃,耶律氏。初封修容。天徳四年,进昭媛。贞元元年进昭仪。三年进丽妃。 |
39  | 后妃传》曰:「海陵即位之初,后宫止此三人,尊卑之叙,等威之辨,若有可观者。及其侈心既萌,滛肆蛊惑,不可复振。后宫诸妃十二位,又有昭仪至充媛九位、媫妤羙人、才人,三位殿直最下,其他不可举数。 |
40  | 等谨按海陵诸嬖,如昭妃富察氏等后妃传》中详载之,今亦约载于左。其不与诸代后妃同列者,以滛宠溺惑皆多中冓之言,固不得与正名定位之人连类而并观也。 |
41  | 昭妃阿里库,姓富察氏。初嫁宗盘子阿固岱。阿固岱诛,再嫁宗室囊嘉。特囊嘉特死。及海陵簒位,以婚礼纳之,封贤妃,再封昭妃,后缢杀之。贵妃,定格姓唐古氏,崇义节度使乌逹之妻,海陵令定格缢杀乌达而纳之。贞元二年封贵妃。后以取所私家奴阎乞儿入宫,缢死。 |
42  | 丽妃实格者,定格之妺,秘书监文之妻,海陵纳之,封修容。贞元三年,进昭仪。正隆元年,进柔妃。二年,进丽妃。 |
43  | 柔妃宻哷,姓耶律氏。天徳二年,使礼部侍郎萧拱取之于汴。初封充媛,后封柔妃。 |
44  | 昭妃阿兰,海陵叔曹国王宗敏妻也,杀宗敏而纳之,封昭妃,后令出宫。 |
45  | 修仪髙氏,秉徳弟嘉哩妻也。海陵杀诸宗室,释其妇女,宗本子萨尔拉妻、宗固子、呼喇勒妻、和色哩妻及嘉哩妻,皆纳之。未几,髙氏封修仪后,遣还父母家。 |
46  | 昭媛扎巴,姓耶律氏,尝许嫁奚人萧唐古特,海陵纳之,封昭媛。后以事诛。 |
47  | 等谨按,以上,所述虽皆滛嬖,然犹实有封号,其他宗室戚属,肆意滛乱,史中已详载之,兹不缕述世宗昭徳皇后、乌凌阿氏,世宗在济南海陵召后来中都,行至良乡自杀。大定二年,追册昭徳皇后,章宗时改諡明徳。 |
48  | 后妃传曰:「海陵召后时,后念若身死济南,海陵必杀世宗,惟奉诏去济南而死,世宗可以免。谓世宗曰:我当自勉,不可累大王也」。行至良乡,从者防之稍缓,后得间即自杀。 |
49  | 元妃张氏,世宗纳为次室,早卒。大定二年,追封宸妃,进惠妃。十九年进元妃。 |
50  | 元妃李氏,南阳郡李石女。大定元年,封贤妃。二年,进贵妃。七年,进元妃。世宗感念昭徳皇后,不复立后元妃,下皇后一等在诸妃上。大定二十一年薨。卫绍王即位,追諡光献皇后。贞佑三年,削皇后号。 |
51  | 等谨按后妃传:元妃陪葬昭徳皇后,坤厚陵所与俱者,尚有贤妃舒穆噜氏。徳妃图克坦氏,柔妃大氏。又豫王允成之母早卒,上命为元妃养子,豫王之母,则昭仪梁氏也。史皆无传,不可考。章宗钦懐皇后,富察氏,上京路和硕河人,大定二十三年,章宗为金源郡王,僃礼纳之,后进封妃。帝即位,遂加追册。 |
52  | 元妃李氏实勒其家,㣲贱,以监户女子入宫。明昌四年,封昭容。明年,进淑妃,后进元妃。章宗崩,卫绍王即位,以事赐自尽。 |
53  | 后妃传曰:「自钦懐皇后没,中宫虚位乆,章宗欲立李氏,而国朝故事,皆图克坦唐古、富察纳喇布、萨赫舍哩、乌凌阿、乌库哩诸部长之家,世为婚姻,李氏㣲甚,大臣固执不从,仅封元妃。泰和二年,生皇子徳里,二嵗而薨。大定八年,承御贾氏及范氏皆有娠。章宗崩,元妃召平章政事完顔匡定䇿,遗诏立王叔衞,绍王即位,俟内人有娠者二人,生男立为储贰。大安元年二月,诏言贾氏乳期已过范氏胎形已失,贾氏有娠,本由李氏诈谋,乃赐李氏,贾氏自尽。 |
54  | 卫绍王后,图克坦氏。大安元年,立为皇后。至宁元年,呼沙呼乱,与卫王俱迁于卫邸。宣宗即位,削皇后号。贞佑二年,徙卫绍王家人于郑州。 |
55  | 宣宗皇后王氏,中都人,明恵皇后妹也。宣宗封翼王,章宗诏诸王求民家子,以广继嗣,后与龎氏偕入王邸,又纳后姊。贞佑元年,封后元妃。后无子,姊淑妃生哀宗,飬以为子,二年,赐姓温都氏,立为后。明恵皇后,王皇后之姊也,生哀宗。初封淑妃及妹,立为后,进元妃。。 |
56  | 后妃传曰:或曰:宣宗为诸王时,庄献太子母为正妃,及即位,尊为皇后。贞佑元年九月,诏曰:「元妃某氏久奉侍于潜藩,已赐封于国号,可立为皇后」,其名氏葢不可考也。或又曰:自王氏姊妹入宫,而后宠衰寻为尼,王氏遂立为后,皆明惠之谋也。等。谨按宣宗纪,贞佑元年九月,无立后之诏,至二年七月,诏立元妃温都氏为皇后,此后妃传所云贞佑元年九月诏,以元妃某氏为皇后,固传疑之辞也。又考荘献太子传,其母未详。元龄传云:或曰庄献同母弟,或曰丽妃史氏所生,又传载龎氏与王皇后偕入邸,后龎氏为真妃,生荆王守纯。又哀宗遣图克坦肆喜迎两宫,时柔妃费摩氏等乘马出宫,史氏龎氏、费摩氏皆无传,不可深考。又载寳符李氏从至宣徳州,居摩诃院,将北行,于佛像前缢死,柔妃费摩氏、寳符李氏,不知为宣宗之妃,哀宗之妃。 |
57  | 哀宗皇后,图克坦氏。正大元年立为皇后。哀宗迁归,徳遣后弟肆喜诣汴奉迎,夜至陈留,不敢进,复归于汴。城破,北迁,不知所终。 |
58  | 等,谨按景宣皇帝,睿宗、显宗之妃,皆追尊为皇后。景宣帝妃,富察氏。熈宗即位,追尊为惠昭皇后。睿宗妃,富察氏,大宗之妺之女也。世宗即位,追尊为钦慈皇后。又妃李氏,世宗生母也。世宗即位,追尊贞懿皇后。显宗妃二人,章宗母图克坦氏,已载皇太后门。宣宗生母刘氏,辽阳人。宣宗即位,追尊为昭圣皇后。其辽王宗干之妃已详皇太后门。元太祖光献翼圣皇后,名布尔特格勒津,鸿吉哩氏。托音色辰女。。世祖至元二年,追諡光献。武宗至大二年,加諡翼圣。 |
59  | 《续𢎞简録》曰:太祖在沙汉时,有哈喇齐伞扎尔都尔本、塔塔尔、伊竒喇斯、鸿吉哩等部将合谋不利于太祖,太祖起兵尽诛之,惟鸿吉哩入降,赐名色辰。其子阿禅从太祖征伐有功,赐号诺延,约曰:「生女世为后,生男,世尚公主」。以故诸后多出其族。 |
60  | 等,谨按《后妃传》于光献、翼圣之諡,皆云世祖二年十二月所上僃载册文。而𢎞简録则曰据武宗纪,有至大二年追諡光献皇后之文,又有上荘圣皇后尊諡册文,体例正同。且至元初,百事草创,未闻有制册之礼,故依武宗纪而正之。今考世祖至元二年十二月纪,并无上諡之事。武宗至大二年,本纪则大书之,且元史后妃表固云至元二年追諡光献,至大二年加諡翼圣,则传文之讹甚明。邵氏之言,得其实矣。 |
61  | 和拉衮皇后果勒济雅坦皇后托果斯皇后特黙伦皇后额琳沁巴勒皇后巴延呼图克皇后呼实罕妃子右大鄂尔多 |
62  | 呼兰皇后哈勒巴津皇后伊实琳沁皇后托欢彻尔皇后伊津妃子伊埒呼图克妃,子彻辰妃子哈喇沁妃子右第二鄂尔多 |
63  | 伊苏皇后和拉哈喇皇后阿齐兰皇后图勒古尔皇后彻尔皇后阿实克黙色皇后鄂勒哲呼图克皇后呼噜古岱妃子呼噜古尔妃子拉拜妃子。 |
64  | 右第三鄂尔多。 |
65  | 伊苏肯皇后珲塔噶皇后哈达皇后鄂勒哲和斯皇后雅尔皇后托欢妃,子鄂勒哲妃子金莲妃子鄂勒哲台妃子纳兰妃子玛尔沁妃,子索隆噶妃子右第四鄂尔多 |
66  | 巴拜,岱妃子。 |
67  | 见嵗赐録,不知所守鄂尔多。 |
68  | 等谨按传云:后妃有四鄂,尔多四十馀人,不记氏族,其名悉见于表。今表中所列止三十九人,岂尚有阙佚耶?又考金史本纪,宣宗贞佑二年,奉卫绍王公主归于大元太祖皇帝,是为公主。皇后不知是元史表中何后也。 |
69  | 《元史后妃表》曰:元初因其国俗,不娶庶姓,非此族也,不居嫡选,盖有姫姜之遗意,固可嘉也。然其居则有曰:鄂尔多之分,没复有继承守宫之法,位号之淆,名分之凟,则亦甚矣。 |
70  | 等谨按太祖之母名谔楞,不详其氏。世宗时,追上尊諡曰宣懿皇后,不知卒于何时。今据元史后妃传,表断自太祖时始。 |
71  | 太宗正宫巴喇噶沁皇后昭慈皇后托里格讷鼐玛锦氏,至元二年崩,追諡昭慈。 |
72  | 等谨按后妃传,六皇后崩于世祖至元二年,追諡昭慈。考世祖本纪、后妃表皆不言六皇后崩年,夫果至元二年,则书法不当云追諡,疑传文或有误耳。 |
73  | 昻辉二皇后克勒竒库塔纳三皇后塔纳竒纳六皇后额尔吉讷妃子 |
74  | 等谨按宪宗纪曰:太宗在潜邸,养宪宗为子,属昻辉,皇后抚育之,即二皇后也。宪宗二年纪文云:「迁太宗皇后克勒竒库塔纳于库腾所居地之西,即三皇后也。但鼐玛锦氏既号六皇后,何以塔纳?竒纳又称六皇后哉?不可得而考矣。表言额尔吉讷妃子系黙埒之母。 |
75  | 定宗钦淑皇后名乌拉海额实。定宗崩,后以太宗尝有㫖,以皇孙实勒们为嗣,抱之垂帘听政者。六月,诸王大臣皆不服,议立宪宗。宪宗二年,后及实勒们母以厌禳事觉,并赐死。至元二年,追諡钦淑等。谨按实勒们为太宗第三子库春之子,太宗尝抚之宫中,称太孙遗命嗣立者也。太宗后立,定宗故实勒们不立。 |
76  | 宪宗呼尔察皇后,果罗罗部人。 |
77  | 贞节皇后,名呼图克台,鸿吉哩氏,阿禅之从孙,孟克沁之女,早崩。至元二年,追諡贞节约索尔皇后,贞节,后之妺也,出卑三皇后,嵗己未,从宪宗南伐,七月,宪宗崩。九月,后亦薨于六盘莾赉呼图克皇后。泰定三年,诏守巴图尔营帐等。谨按莾赉呼图克皇后,𢎞简録亦载之。考宪宗长子为巴图尔大王,所云诏守巴图尔营帐,其即此乎?但自宪宗时至泰定帝三年,已几七十年矣。考泰定帝纪亦无此文,疑后妃表所载或误,今据书之以俟考。 |
78  | 世祖大皇后名特古抡,鸿吉哩氏、济宁忠武王阿禅裔孙托里女。 |
79  | 右大鄂尔多。 |
80  | 彻伯尔皇后,鸿吉哩氏,济宁忠武王阿禅诺延女。中统初,立为皇后。至元十年,授册寳,十八年,崩。。成宗即位,上尊諡曰昭睿顺圣等。谨按后妃传表,皆载彻伯尔后授册寳后,寻上尊号曰贞懿昭圣顺天睿文光应皇后。𢎞简録亦载之而存。其疑曰:世祖至元二十一年始受尊号,而后以十八年崩,恐无先受尊号之理。今考传表所载尊号,乃至元十二年羣臣欲上而帝不许者,定属误载。 |
81  | 又按后妃传云彻伯尔后济宁忠武王阿禅之女,表则云鲁忠武王阿禅诺延女。考托音色辰之子,阿禅赐号诺延。又考成宗纪,元贞元年,追封皇国舅阿禅诺延为济宁王,諡忠武,封驸马曼济台为济宁王,后进封鲁王。则阿禅当亦追进鲁王。以此考之,彻伯尔一后传与表究相符合矣。特古抡后传不载表载之,不云何氏何人之女,惟𢎞简録则云亦鸿吉哩氏,济宁王阿襌孙托里之女。考特色辰传所载同,故从之。第彻伯尔为阿禅女,而特古抡诺尔布又为托里仙童女,何辈行相逺若此是亦可疑耳。 |
82  | 诺尔布皇后,鸿吉哩氏,纳沁孙仙童之女。至元二十年,纳为皇后,继守正宫。 |
83  | 右与彻伯尔后皆第二鄂尔多。 |
84  | 塔喇海皇后诺木欢皇后 |
85  | 右第三:鄂尔多。 |
86  | 巴延乌珍皇后库库楞皇后 |
87  | 右第四鄂尔多。 |
88  | 巴拜哈斯妃子苏喀逹实皇后、萨巴罕妃子。 |
89  | 成宗布尔罕,皇后,巴约特氏,驸马托里和斯之女。贞元初,立为皇后。大徳三年,授册寳大徳。十年,后谋贬顺宗妃,塔济与其子仁宗往懐州。明年,成宗崩,后谋立安西王阿南达实哩,仁宗自懐州入清宫,禁诛安西王,并构后以私通事,出居东安州,赐死。实哩达喇元妃鸿吉哩氏额埒春女,生子徳寿,早薨。武宗至大三年,追諡贞慈静懿皇后。 |
90  | 等,谨按后妃传,于实哩逹喇亦云大徳三年十月立为后。考武宗至大三年十月,册文尚称惟先元妃鸿吉哩氏中云:「虽小星之逮下,岂衆曜之敢齐,用是究成先志,式阐徽称」,则其当成宗时,位止元妃,无疑也。表云:「配享成庙」。盖巴约特氏既废成庙,遂无配后,故追尊元妃以配之。今据年表及册文,以正后妃传及𢎞简録之讹焉克勒竒库塔纳皇后。 |
91  | 武宗宣慈惠圣皇后,名珍格,鸿吉哩氏,托里子班巴尔之女。至大三年,册为后。泰定四年崩,諡曰宣慈惠圣苏喀实哩皇后鸿吉哩氏,阿禅从孙哈尔吉之女,珍格皇后之从妺也。又有鄂勒哲岱皇后。 |
92  | 妃,伊竒哩氏,世宗子。安西王莾噶拉之女所出,生明宗。天厯二年,追諡仁献章圣皇后。至正六年,改諡庄献嗣。圣唐古氏,生文宗,天厯二年,追諡文献昭圣皇后。 |
93  | 仁宗庄懿慈圣皇后,名阿南逹实哩,鸿吉哩氏,生英宗。皇庆二年三月,册为皇后。諡曰荘懿慈圣。等谨按凡鸿吉哩氏之为后者,皆依世次详载,托音色。辰传中,独此后不载。 |
94  | 达尔玛实哩皇后 |
95  | 英宗荘静懿圣皇后,名苏喀巴拉,伊竒哩氏,昌国公主伊勒噶雅女,至治元年,册为后。泰定四年崩,諡曰荘静懿圣。 |
96  | 雅本呼图克皇后多尔济巴勒皇后 |
97  | 泰定帝巴拜哈斯皇后,鸿吉哩氏,阿禅孙鄂兰彻尔之女。泰定元年,册为后。文宗天厯初,徙居乐安州,呼喇皇后伊苏皇后布延库哩页额实皇后。实喇特穆尔皇后塔纳皇后又有额琳沁巴拉皇后。昌国公主,伊勒噶雅女也。又有萨都巴拉皇后,,帝子寿宁公主女也,泰定三年六月,纳于中宫,早卒。妃二人:一曰巴罕,一曰苏喀达喇,皆鸿吉哩氏托里孙,兖王迈珠罕之女。文宗天厯初,俱安置东安州等。谨按巴拜哈斯为阿禅孙鄂兰彻尔之女巴罕苏喀达喇为迈珠罕之女。后妃传与托音色,辰传所载相同。𢎞简録亦同。惟后妃表以巴拜哈斯亦为迈珠罕之女,且以巴罕为巴拜哈斯之妹,苏喀逹喇为巴罕之妹,与传互异。今姑从后妃传,托音色,辰传载之。又按雅克持穆尔传有取泰定后为夫人事,未详所取为何后。 |
98  | 明宗班布尔实皇后。成宗甥寿宁公主之女也,侍明宗潜邸,生宁宗。至顺元年四月,文宗后布达实哩与宦者拜珠谋弑后后,暴崩。贞裕徽圣皇后名玛勒岱哈喇鲁特氏,郡王阿尔斯兰之裔。明宗北狩,过其部,纳焉,生顺帝。顺帝至元二年,追尊为贞裕徽圣皇后。 |
99  | 等谨按:此后妃传之文哈喇鲁特氏,实生顺帝,与庚申帝记所载回回女子者迥异,是岂可曲信草野讹传而反蔑正史耶?其追尊在至元二年,而后妃传则云文宗立,即上諡册,以理揆之。当是上明宗諡册时已及后妃,而顺帝正位后,复追尊所自出,以昭示天下,故纪传两存之也。 |
100  | 温绰欢皇后伊埓实克皇后布延呼图克皇后伊苏皇后托果斯皇后 |
101  | 等谨按元代后妃所守某鄂尔多,多称皇后考。文宗本纪,至顺元年十月,勅累朝宫分官署,凡移文无得称皇后,止称某位下娘子。其委用官属,并用中书拟闻,始得定其称谓云。 |
102  | 文宗皇后布逹实哩,鸿吉哩氏、驸马鲁王多阿克巴拉女,天厯元年立为后,生子雅克特古斯。宁宗皇后塔哩雅图黙色、鸿吉哩氏,至顺三年十月,立为后,至正二十八年崩,等,谨按此乃据后妃传书之也。𢎞简録所载同第后妃表,与托音色辰传皆不载。考宁宗崩时年七嵗,本纪无立后事,顺帝纪亦不载至正二十八年后崩,升祔宁宗庙事。考至正二十八年顺帝北奔,元亡当此危急之秋,何暇行升祔之礼,传文所载,疑其失实,但一帝必有一后,故存之以俟再考。顺帝喇特纳实哩皇后钦察氏太平王雅克特穆尔女,帝即位,立为后。元统二年授册寳。至元元年,丞相巴延奏后兄腾吉斯弟塔喇海谋逆,诛之。迁后出宫。巴延鸩杀后于开平民舍。 |
103  | 巴延呼图克皇后,鸿吉哩氏,武宗珍格皇后,侄毓徳王博罗特穆尔女,至元三年,立为后。至正二十五年崩,鄂勒哲呼图克皇后。竒氏,髙丽人,起家㣲初,进为宫女,生皇太子阿裕实哩达喇巴延呼图克皇后崩,立为后,改赐索隆噶氏。至正二十八年,从帝北奔等。谨按顺帝纪,至正七年十二月,隆福宫三皇后鸿吉哩氏薨,史无传,不可考。 |
104  | 又按睿宗、显宗之妃皆追尊为皇后。睿宗妃。缫勒噶塔纳竒唻氏,生宪宗、世祖,相继为帝。至元二年,追尊荘圣皇后。至大二年,加諡显懿显宗元妃,名布延库哩页额实,鸿吉哩氏,生泰定帝。泰定帝即位,追尊宣懿淑圣皇后。其裕宗、顺宗之后,已详皇太后门。 |
105  | 又按元代后妃多鸿吉哩氏,仁宗、裕宗、显宗之后,史传不言为何人女,馀诸后每从其自出者言之矣,第托音色,辰传中世次已半不可考,据后妃传,叅校往往不符,如托里为阿禅之孙,武宗真格后为托里子,班巴尔女苏喀实哩皇后,为阿禅从孙哈尔吉女,而谓即真格之从妹。世次舛矣。且托里称阿勒达尔图为族父,阿勒达尔图即特穆尔系阿禅之孙,琳沁之子则托里当为阿禅曽孙行,以此班之真格与苏喀实哩之辈行尤逺也。举一以例其馀,盖皆不可得而深考矣。又按马端临考,凡奉册皇太后、皇太后临朝称制,册后妃、皇太子、皇子、公主、公主下嫁诸仪注,皆分载帝系考各门下。今以此类礼仪无一,非王礼也。故仍王圻续通考本,槩列于王礼考,而此不録。明大祖孝慈髙皇后马氏,宿州人。父为徐王马公后,㓜时育于郭子兴,子兴竒,太祖以后归焉。洪武元年,册为皇后。十五年崩,永乐元年,加上尊諡曰孝慈昭宪至仁文徳承天顺圣髙皇后,嘉靖十七年加上尊諡曰孝慈贞化哲顺仁徽成天育圣至徳髙皇后成穆贵妃。孙氏,陈州人,年十八,太祖纳之,及即位,册封贵妃,位衆妃上。洪武七年薨。 |
106  | 淑妃李氏,寿州人,广武卫指挥杰之女。洪武十七年册封淑妃,摄六宫事。未几薨。 |
107  | 宁妃郭氏,濠人,父为营国公山甫,太祖㣲时,山甫以相当极贵,遣妃侍之,后封宁妃。李淑妃薨,妃摄六宫事等。谨按诸王公主传:太祖有胡充妃、逹定妃、郭惠妃、胡顺妃、韩妃、余妃、杨妃、周妃、赵贵妃、李贤妃、刘惠妃、葛丽妃、髙丽韩妃。郑安妃,或生皇子,或生公主,史皆无传,不可考。其肃王楧之母郜氏,并无封号。 |
108  | 惠帝皇后马氏,光禄少卿全之女。洪武二十八年册为皇太孙妃。建文元年册为皇后。四年六月,京城䧟,崩于火。 |
109  | 成祖仁孝皇后徐氏,中山王达长女。洪武九年册为燕王妃。成祖即位,册为皇后。永乐五年崩。仁宗即位,上尊諡曰仁孝慈懿诚明庄献配天齐圣文皇后。昭献贵妃王氏,苏州人。永乐七年封贵妃。十八年薨。恭献贤妃权氏,光禄卿永均女,朝鲜所贡。永乐七年封贤妃。八年薨。 |
110  | 仁宗诚孝皇后张氏,永城人,彭城伯麒之女。洪武十六年封燕世子妃。永乐二年封皇太子妃。仁宗立,册为皇后。 |
111  | 等谨按诸王𫝊,仁宗有李贤妃、张顺妃、郭贵妃,史皆无,𫝊不可考。 |
112  | 宣宗恭让皇后胡氏,济宁人。永乐十五年选为皇太孙妃,后为皇太子妃。宣宗即位,立为皇后。宣徳三年上表辞位。至正统八年崩。天顺七年上尊諡曰恭让诚顺康穆静慈章皇后。 |
113  | 后妃传曰:后无子,又善病,而孙贵妃有宠,宣宗令后上表辞位,退居长安宫,赐号静慈仙师,而册贵妃为后。诸大臣张辅、蹇义等皆不能争。张太后悯后贤,常召居清宁宫,内廷朝宴,命居孙后上。至天顺六年,孙太后崩,钱皇后为英宗言后贤而无罪,因劝复其位号。英宗问大学士李贤贤,对曰:陛下此心,天地鬼神实临之。然臣以陵寝、享殿、神主俱宜如奉先殿式,庶称陛下明孝」。明年七月,乃上尊諡,并修陵寝。 |
114  | 孝恭皇后孙氏,邹平人,安国公忠之女。㓜入宫,成祖选为皇太孙嫔。宣宗即位,封贵妃。宣徳三年,胡后废,遂册为皇后。 |
115  | 后妃传曰:「册封故事,惟皇后金寳金册,贵妃以下有册无寳,孙妃有宠,宣宗请于大后,制金寳赐焉,贵妃有寳自此始,妃亦无子,隂取宫人子为己子,即英宗也。英宗生母,人卒无知之者。 |
116  | 呉后,景帝母也。丹徒人,彦名之女宣宗为太子时,选入宫。宣徳三年,封贤妃惠妃郭氏,名爱,鳯阳人,入宫为嫔,二旬而卒。正统元年,追赠皇庶母惠妃,时又赠諡何氏为端静贵妃,赵氏为纯静贤妃,呉氏为贞顺惠妃,焦氏为庄静淑妃,曹氏为庄顺敬妃,徐氏为贞惠顺妃,袁氏为恭定丽妃,诸氏为贞静淑妃,李氏为恭顺充妃,何氏为肃僖成妃,皆宣宗殉塟宫妃也。 |
117  | 后妃传曰:「初,太祖崩,宫人多从死者。建文、永乐时,相继优恤,若张鳯、李衡、赵福、张璧、汪宾诸家,皆世袭千户人,谓之太祖朝天女户,成、仁、宣三朝亦用殉。及景帝以郕王薨,犹用其制,盖王府皆然,至英宗遗诏始罢之。 |
118  | 英宗孝庄皇后钱氏,海州人,金吾右卫指挥使贵之女,正统七年立为后。。贵妃周氏,昌平人,庆云侯能之女,天顺元年封贵妃。。 |
119  | 等:谨按诸王公主传,英宗有杨安妃、魏徳妃、万宸妃、髙淑妃、韦徳妃,史皆无,𫝊不可考。其嘉祥公主、母刘氏,并无封号。 |
120  | 景帝废后汪氏,顺天人。锦衣指挥佥事瑛之女。正统十年册为郕王妃。景帝即位,册为皇后。景泰三年废。天顺时,仍称郕王妃。正徳元年薨。二年,上尊諡曰贞惠安和景皇后。 |
121  | 后妃传曰:后生二女,无子。景泰三年,妃杭氏生子见济,景帝欲立为太子而废宪宗,后执不可,以是忤帝意,故废。景帝崩后,英宗以其后宫唐氏等殉,议及后。李贤曰:「妃已幽废,况两女㓜尤可悯」。乃已。肃孝皇后杭氏,锦衣卫指挥使昱之女,初为妃。景泰三年,废汪皇后,册妃为皇后。七年,崩。英宗复辟,削后号等。谨按弇州史料后集载英宗天顺元年,发都督唐舆充军,以其女为郕王贵妃,舆受郕王厚赏故也。唐贵妃史无传,不可考,当即用以为殉者。宪宗废后呉氏,顺天人,都督同知俊之女,天顺八年七月,立为皇后,甫逾月,以杖万贵妃而废。正徳元年薨。后妃传曰:「后薨,刘瑾欲焚之,大学士王鏊持不可,乃以妃礼塟。 |
122  | 孝贞皇后王氏,上元人、阜国公镇之女。呉后废,遂册为皇后。 |
123  | 孝穆皇后纪氏,贺县人,本蛮土官女。成化中,俘入掖庭,命守西藏,帝幸之,生皇子,是为孝宗育于西内。十一年,帝遣使迎皇子,颁诏天下,移妃居永寿宫。是年六月暴薨,諡恭恪庄僖淑妃。孝宗即位,追諡为孝穆慈慧恭恪庄僖崇天承圣纯皇后。 |
124  | 后妃传曰:妃生孝宗于西内,时万贵妃专宠而妬,使门监张敏溺焉,敏藏之他室。宪宗自悼恭太子薨后,鬰鬰不乐,敏乘间言之,宪宗大喜,即日幸西内,遣使迎皇子,时已六嵗矣,妃抱皇子泣曰:儿去,吾不得生!儿见黄袍有须者,即儿父也。及移居永寿,数召见,万贵妃日夜怨泣曰:羣小绐我!六月,妃暴薨,或曰贵妃致之死。或曰自缢。后孝宗时,大学士尹直撰哀册,有云:覩汉家尧母之门,増宋室仁宗之恸,帝燕闲念诵,輙欷歔流涕。 |
125  | 贤妃柏氏,生悼恭太子,为万贵妃所害。孝惠皇后邵氏,昌化人,父林生兴王。成化十二年,封宸妃,进封贵妃。。恭肃贵妃万氏,诸城人。锦衣卫指挥使贵之女,㓜选入掖庭,及长,侍宪宗于东宫。成化二年,封贵妃。二十三年,暴疾薨。諡曰恭肃端慎荣靖皇贵妃。 |
126  | 后妃传曰:「妃善迎帝」,意䜛废呉后,六宫希得进御,纪淑妃之死,实妃为之及。𢎞治初,御史曹璘请削妃諡号,鱼䑓县丞徐顼请逮治诊,视纪太后诸医,捕万氏家属,究问当时薨状,孝宗以重违先帝意已之。 |
127  | 等:谨按诸王传,宪宗有张徳妃、姚安妃、杨恭妃、潘贵妃,史皆无传,不可考。 |
128  | 孝宗孝康皇后张氏,兴济人昌国公峦之女。成化二十三年选为太子妃。是年,孝宗即位,册为皇后。武宗孝静皇后夏氏,上元人,庆阳伯儒之女。正徳元年,册为皇后。世宗嘉靖元年,上尊称曰荘肃皇后。十四年崩,諡曰孝静荘惠安肃毅皇后。十五年,加諡温诚顺天偕圣。 |
129  | 后妃传曰:「后崩,议諡,大学士张孚敬曰:大行皇后,帝嫂也,与累朝元后异,宜用二字,或四字。李时曰:「宜用八」。左都御史王廷相、吏部侍郎霍韬等曰:均帝后也,何殊」。礼部尚书夏言集衆议,因奏曰:「古人尚质,諡法简称其行,后人増加,臣子情也。大行皇后宜如列圣元后諡,二四及八,于礼无㨿」。帝不从。再议,羣臣请如孚敬言,帝曰:用六合,隂数焉」。于是上諡孝静「庄惠安肃」六字,后帝觉孚敬言非是,后諡不备,不称配,武宗乃增諡。 |
130  | 世宗孝洁皇后陈氏,元城人。泰和伯万言之女。嘉靖元年册为皇后。七年,以触帝怒惊悸崩,諡曰悼灵。十五年,改諡孝洁。隆庆元年,上尊諡曰孝洁恭懿慈睿安庄相天翊圣肃皇后。 |
131  | 废后张氏,世宗第二后也。初封顺妃。陈皇后崩,册为皇后。嘉靖十三年废。十五年薨。 |
132  | 孝烈皇后方氏,世宗第三后也,江宁人,安平侯鋭之女。嘉靖十年三月册为嫔。张皇后废,册为皇后。二十六年崩,諡孝烈。隆庆元年,上尊諡曰孝烈端顺敏惠恭诚祗天卫圣皇后。 |
133  | 《后妃传》曰:「帝即位十年,未有子。张孚敬言:古者天子并立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所以广嗣也。请博求淑女为嗣子计」。从之。十年三月,方后与郑氏、王氏、阎氏、韦氏、沈氏、卢氏、沈氏、杜氏同册为九嫔,冠九翟冠,大采鞠衣,圭用次玊榖,文册,黄金涂,视皇后杀五分之一。至期,帝衮冕告太庙,皮弁御华盖殿,传㫖遣大臣行册礼。既册,从皇后朝奉先殿。礼成,帝受百官贺,盖创礼也。张后废方氏立为后,封沈氏宸妃阎氏。丽妃旧制,立后,谒内庙而已。至是,下礼臣议庙见礼。至期,帝率后谒太庙及世庙,颁诏天下。 |
134  | 端妃曹氏以宫婢杨金英谋弑帝,被诛,曹妃有色,帝爱之,册为端妃。二十一年,宫婢杨金英等谋弑逆,帝赖后救得免。时帝宿曹端妃宫,后命内监捕宫人杂治,言金英等弑逆,王宁嫔首谋端妃虽不与,亦知谋。时帝病悸不能言,后传帝命收端妃、宁嫔及金英等,悉磔于市,并诛其族属十馀人,然妃实不知也。 |
135  | 孝恪后杜氏,大兴人,庆都伯林之女,穆宗生母也。嘉靖十年封康嫔。十五年进封妃。三十二年薨,諡荣淑。穆宗立,上尊諡曰孝恪渊纯慈懿恭顺赞天开圣皇太后等:谨按诸王传》,世宗有阎贵妃、王贵妃、卢靖妃、江肃妃、赵懿妃、陈雍妃、赵荣妃,史皆无传。阎、王、卢三妃,即嘉靖十年所册为嫔者。江、赵、陈、赵四妃,则不知何年所选,皆不可详考。 |
136  | 穆宗孝懿皇后李氏,昌平人,徳平伯铭之女。穆宗为裕王,选为妃。嘉靖三十七年薨。帝即位,諡曰孝懿。神宗即位,上尊諡曰孝懿贞惠顺哲恭仁俪天襄圣庄皇后。孝安皇后陈氏,通州人,固安伯景行之女。嘉靖三十七年选为裕王继妃,隆庆元年册为皇后。孝定后李氏,漷县人。安国公伟之女,神宗生母也,侍穆宗于裕邸。隆庆元年三月,封贵妃。。神宗孝端皇后王氏,馀姚人。永年伯伟之女。万厯六年,册为皇后。四十八年崩,諡孝端。光宗即位,上尊諡曰孝端贞恪荘惠仁明嫓天毓圣显皇后。 |
137  | 孝靖后王氏,永宁伯天瑞之女,光宗生母也。隆庆十年封恭妃。二十四年进封皇贵妃。四十年薨,諡温肃端靖纯懿皇贵妃。光宗即位,诏议尊諡。熹宗即位,上尊諡曰孝靖温懿敬让贞慈参天允圣皇太后。恭恪贵妃郑氏,大兴人,都督同知成宪之女。万厯初入宫,封贵妃,生皇三子,进皇贵妃。神宗崩,遗命封皇后。礼部侍郎孙如游争之,乃止。崇祯三年薨。諡曰恭恪惠荣和靖皇贵妃。 |
138  | 等谨按传言,妃有宠于帝,以生皇三子,即进贵妃,而玊恭妃之子,册为太子,尚未进封。外廷疑妃有立己子,谋羣争,国本章奏,累数千百。嗣是而忧危竑议之书及疯颠梃击之案起矣。 |
139  | 昭妃刘氏,崇祯时尚为太妃。十五年薨。神宗王皇后传曰妃于天启。崇祯时,居慈宁宫,掌太后玺,庄烈帝事之如大母。 |
140  | 等谨按诸王传,神宗有周端妃、李贵妃,史皆无传,不可考。 |
141  | 光宗孝元皇后郭氏,顺天人,博平侯维城之女。万厯二十九年册为皇太子妃。四十一年薨,諡恭靖。熹宗即位,上尊諡曰孝元昭懿哲惠庄仁合天弼圣贞皇后。孝和后王氏,顺天人,父钺,熹宗生母也。侍光宗东宫,为选侍后,进才人,四十七年薨。熹宗即位,上尊諡曰孝和恭献温穆徽慈偕天鞠圣皇太后。孝纯后,刘氏,海州人,后籍宛平。新乐侯应元之女,庄烈帝生母也。初入宫为淑女。万厯三十八年生庄烈帝。后五年薨。庄烈帝长,追封贤妃。及即位,上尊諡曰孝纯恭懿淑穆庄静毗天毓圣皇太后。 |
142  | 康妃李氏,光宗选侍也。光宗即位不豫,命封为皇贵妃,未举行,熹宗即位,敕停封号。天启四年,封为康妃,乆之始薨。 |
143  | 等谨按,传言光宗力疾御暖阁,命大臣封李选侍为皇贵妃,未及封而帝崩。时选侍以侍疾尚居乾清宫,谋挟皇长子自重东宫伴读。王安以刘一燝谁敢匿新天子之言入白,选侍乃抱皇长子出。于是一燝、周嘉谟、杨涟、左光斗等䟽请选侍移宫议数日,移居哕鸾宫。既而御史贾继春以选侍失所,具揭移宫一案,遂成聚讼。熹宗即位之初,敕言:「选侍阻朕暖阁,司礼监固请得出,又使李进忠再三趣,囬明,欲要挟朕躬,垂帘听政,且选侍殴崩,圣母自忖有罪,不令朕与圣母旧侍交言,今停封号,以慰圣母在天之灵。已复削贾继春籍,是时委任王安,故敕谕如此乆之魏阉乱政,遂矫帝命,封为康妃,复召继春,与前㫖大异矣。 |
144  | 庄妃李氏,光宗选侍。天启元年封。庄妃以魏忠贤、客氏用事,愤鬰而薨。 |
145  | 《后妃传》曰:宫中有二李选侍,故以东西别之。封康妃者为西李,此为东李。庄烈帝失母,光宗命东李抚视之。 |
146  | 选侍赵氏,光宗时未有封号,天启时为魏忠贤客氏,矫㫖赐自尽。 |
147  | 等,谨按诸王传,光宗有定懿妃、王敬妃,史皆无传,不可考。 |
148  | 熹宗懿安皇后张氏,祥符人,太康伯国纪之女。天启元年,册为皇后。庄烈帝立,上尊号曰懿安皇后。崇祯十七年,流㓂䧟都城,后自尽。 |
149  | 后妃传曰:「后数于帝前言客魏过失,客、魏交恨,遂诬后非国纪女,几惑帝听。三年,后有娠,客魏尽逐宫人异己者,而以其私人承奉,竟损元子。后宫门有匿名书列忠贤逆状,疑出国纪及被遂诸臣手,奸党欲因此揺动中宫,㑹有阻者,事乃已。熹宗大渐,折忠贤逆谋、传位信王者,后力也。 |
150  | 朱彛尊曰:「甲申㓂难,朝野相传,谓懿安皇后不死,然我 |
151  | 世祖章皇帝《实録》大书元年五月𦵏,明天启皇后张氏于昌平州,足以洗其寃矣! |
152  | 裕妃张氏,慧妃范氏。成妃李氏。 |
153  | 张妃为客,魏幽于别宫,絶食而死。范妃生悼懐太子不育,复失宠。成妃李氏于帝前密为乞怜客,魏知之,亦幽成妃于别宫,以有豫藏食物半月不死,斥为宫人。崇祯初,皆复妃号。 |
154  | 等,谨按诸王传》,熹宗有范贵妃、任容妃,史皆无传,不可考。 |
155  | 愍帝愍皇后周氏,苏州人,徙居大兴。嘉定伯奎之女。天启中,选入信邸,册为妃。帝即位,立为皇后。崇祯十七年,京城䧟,帝命后自裁,遂崩。 |
156  | 大清定京师,諡后曰庄烈愍皇后。 |
157  | 贵妃袁氏,父佑,当京师䧟时,帝令自尽,絶而复苏。大清定京师,命有司给居宅赡养,终其身。贵妃田氏,陜西人,后家杨州左都督𢎞遇之女。崇祯元年,封礼妃,进皇贵妃。十五年薨,諡曰恭淑端惠静,懐皇贵妃。 |
158  | 明史后妃传曰:太祖鉴前代女祸,首严内教。洪武元年,命儒臣修女诫,谕翰林学士朱升曰:治天下者,正家为先后妃。虽母仪天下,然不可俾预政事。至于嫔嫱之属,不过备职事,侍巾栉,恩宠或过,则骄恣犯分,上下失序,厯代宫闱,政由内出,鲜不为祸。卿等其纂女训,使后世知所持守」。五年,命礼臣议宫官女职之制,礼臣言:汉设内官一十四等,凡数百人。唐设六局二十四司,官凡一百九十人,女史五十馀人,皆选良家女充之。帝以所设过多,命加裁定,于是立六局、一司局曰尚宫、尚仪、尚服、尚食、尚寝、尚功,司曰宫正,皆正六品。每局领四司,其属二十有四,而尚宫总行六局之事,戒令责罚,则宫正掌之。官七十五人,女史十八人,视唐减一百四十馀人。诸妃位号,亦惟取贤淑、庄、敬、惠顺、康宁为称。终明之代,宫壼肃清,论者谓其家法之善,超轶汉、唐矣。 |
159  | 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二百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