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總錄部 知人第二。 |
2  | 晉劉爻蹺,宣帝相國參軍。時鍾會、鄧艾之伐蜀也,有客問卦「唬憾,將其平蜀乎?」卦唬浩剖癖匾印6,皆不還。客問其故,笑而不答,竟如其言。刂先見,多此類也。懷帝時,為太尉。 |
3  | 趙元儒,名為知人,為鄴市長石。苞少為吏,被使到鄴,事久未決,乃販鐵於鄴市。元儒見苞,異之,因與結交,歎苞遠量當至公輔,繇是知名。 |
4  | 許允為吏部郎,石苞嘗見允,求為小縣。允謂苞曰:「卿是我輩人,當相引在朝廷,何欲小縣乎?」苞還,歎息,不意允之。知己乃如此。 |
5  | 孫登高尚不仕,嵇康從之游。登謂康曰:「子才多識寡,難乎免於今之世矣!子無求乎!」康不能用,果遭非命,仍作《幽憤詩》曰:「昔慚柳下,今愧孫登」。潘岳為黃門郎。熊翹嘗為石崇蒼頭,而性廉直,有士風。岳見而稱異,勸崇免之,乃還鄉里。 |
6  | 胡母輔之,字彥國,為湘州刺史。初,光逸為門亭長,迎新令至京師。輔之與荀邃共詣令家,望見逸輔之,謂邃曰:「彼似奇才,便呼上車」。與談良久,果俊器。 |
7  | 阮修,字宣子,梁國張偉志趣不常,自隱於屠釣。修愛其才美,而知其不真。偉後為黃門郎、陳留內史,果以世事受累,修為太子洗馬。 |
8  | 郭奕字大業,為野王令。羊祜字叔子,祜嘗過之,奕嘆曰:「羊叔子何必減郭大業!」少選復往,又歎曰:「羊叔子去人遠矣!」遂送祜出界數百里,坐此免官。奕後為雍州刺史,亭長李含有俊才,而門寒為豪族所排,奕用為別駕。含後果有名位,時以奕為知人。奕遷尚書,名重當世,朝臣皆出其下。時帝委任楊駿,奕表駿小器,不可任以社稷,帝不聽,駿後果誅。 |
9  | 鄭袤為儀同三司,初年十七,在鄉里,時濟陰魏諷為相國掾,名重當世,袤同郡任覽,與結交,袤以諷姦雄,終必為禍,勸覽遠之。及諷敗,論者稱焉。 |
10  | 張華為司空。初,陶侃至雒陽,數詣華華,初以遠人,不甚接遇。侃每往,神無忤色,華後與語,異之。除郎中、伏波將軍。 |
11  | 裴楷字叔則,為開府儀同三司,有知人之鑒。初在河南,樂廣僑居郭界,未知名,楷一見而奇之,致之於宰府。 |
12  | 裴擼ㄓ慊僨校┳,忠菝褳踅有約蚵什恍匏,撞儐繢鉲笞。宥嗖荒萇浦,惟匡胖焉呶。左僕射嵇紹為汝陰太守,呱釔髦每曰:「使延祖為吏部尚書,可使天下無復遺才矣」。哚崳侍中。 |
13  | 李薦,樂安孫。璞亦以道德顯,時人稱為知人。官至特進。 |
14  | 閻德,東海人也。唐彬初受學於德,門徒甚多,獨目彬有廊廟才。後拜使持節、前將軍、領西戎校尉、雍州刺史。及彬官成,而德已卒,乃為之立碑。 |
15  | 左,綠原人也。魏舒少質樸,性好騎射,著韋衣,入山澤,以漁獵為事。惟攣絞嬖、唬呵、渲盞蔽台輔,然未能令妻子免饑寒,吾當助卿營之」。嘗賑其匱乏,舒受而不辭。果位至儀同三司,祿賜如前幾,杖不朝,賜錢百萬。 |
16  | 山濤字巨源,為尚書僕射。初,王衍總角造濤,濤嗟歎良久,既去,目而送之曰:「何物老嫗,生寧馨兒!然誤天下蒼生者,未必非此人也」。 |
17  | 王戎為司徒,衍從兄也。初,孫秀為琅琊郡吏,求品於鄉議,衍將不許,戎勸品之。及得志,朝士有宿怨者皆被誅,而戎衍獲免焉。 |
18  | 范晷為少府,鄉人郭舒幼,請其母從師,歲餘便歸,精識大義。晷及舒宗人武陵太守郭景咸稱舒當為後來之秀,終成國器。 |
19  | 盧欽,范陽涿人也。為尚書僕射。初,同郡人張華少孤貧,自牧,欽見而器之。鄉人劉放亦奇其才,以女妻焉。嵇紹為侍中。初,沛國戴諫儆脅胖與紹從子含相友善,時人許以遠至。紹以為必不成器巹、崳司州主簿,以無行被斥,州黨稱紹有知人之明。又元帝初封琅琊王,幼有令聞,及惠皇之際,王室多故,帝每恭儉退讓,以免於禍。沈敏有度量,不顯灼然之迹,故時人未之識焉。惟紹異之,謂人曰:「瑯琊王毛骨非常,殆非人臣之相也」。 |
20  | 劉公榮,濟陰人也。有知人之鑒。范喬弱冠,受業於樂安蔣國明。公榮見喬深相器重,喬父沒足不出邑里,供養衡門,至於白首。元康中,除樂安令,辭疾不拜。喬凡一舉孝廉,八薦公府,再舉清白,又舉寒素,一無所就。又同郡武陔,字元夏。父周,魏衛尉。陔沈敏有器量,早獲時譽,與二弟紹,字叔夏、茂字季夏,並總角知名,雖諸父兄弟及鄉閭宿望,莫能決其優劣。公榮有知人之鑒,嘗造周周見三子焉,公榮曰:「皆國士也。元夏最優,有輔佐之才,陳力就列,可為亞公。叔夏、季夏不減常伯納言也」。 |
21  | 江統有才識。東海王越為兗州牧,以統為別駕,委以州事。與統書曰:「昔王子師為豫州,未下車,辟荀慈明,下車辟孔文舉,貴州人士有堪應此者,不統舉高平卻鑒為賢良」。陳留阮修為直言,濟北程收為方正,時以為知人。統累遷至黃門侍郎、散騎常侍,領國子博士。 |
22  | 山簡,河內人,為征南將軍,鎮襄陽。初,蔡充未仕時,簡嘗與琅琊王衍書曰:「蔡子尼,今之正人」。衍以書示眾曰:「山子以一字拔人,然未易可稱」。後衍聞充在選官,曰:「山子正人之言,驗於今矣」。 |
23  | 潘京,武陵漢壽人也。為泉陵令。初,同郡人戴若思除沁水令,不就,遂往武陵省父。時京素有理鑒,名知人,其父遣若思就京與語,既而稱若思有公輔之才。 |
24  | 顧榮,字彥先。嘗見吳伏波將軍孫秀之曾孫晷為兒童,未嘗被呵怒,謂其外祖薛兼曰:「此兒神明清審,志氣貞立,非常童也」。榮位至散騎常侍、安東軍司。 |
25  | 周浚,字開林,為安東將軍,有人倫鑒識。鄉人史曜素微賤,眾所未知,浚獨引之為友,遂以妹妻之。曜竟有名於世。 |
26  | 張公,陳留高士也。王遵少有風鑒,識量清遠。年十四,張公見而奇之,謂其從兄敦曰:「此兒容貌志氣,將相之器也」。 |
27  | 賀循,會稽山陰人也。為奉常。雅有知人之鑒,拔同郡楊方於卑陋,卒成名於世。 |
28  | 周ダ為僕射。初,顧和幼為王導揚州從事,月旦當朝,未入停車門外,ダ遇之。和方擇虱,夷然不動。ダ既過,顧指和心曰:「此中何所有?」和徐應曰:「此中最是難測地」。ダ入謂導曰:「卿州吏中有一令僕才」。導亦以為然。王澄為荊州刺史,范汪父稚早卒。汪少孤貧,六歲過江,依外家新野庾氏。澄見而奇之,曰:「興范族者,必是子也」。 |
29  | 王應王敦,兄含子也。敦養應為子,敦從弟彬為江州刺史,舒為荊州刺史。敦死,含欲投舒,應勸含投彬,含曰:「大將軍平素與江州云何?汝欲歸之」。應曰:「此乃所以宜往也。江州當人強盛時,能立同異,及人危厄,必興愍惻。荊州守文,豈能意外行事!」含不從,遂共投舒。舒果沈含父子於江。彬聞應來,密具船以待之,既不至,深以為憾。 |
30  | 王導,字茂弘,為丞相。初,諸葛恢弱冠知名,值天下大亂,避地江左,名亞王導、庾亮。導嘗謂曰:「明府當為黑頭公」。及導拜司空,恢在坐,導指冠謂曰:「君當復著此」。恢後累遷尚書右僕射、尚書令,加侍中、金紫光祿大夫。又劉心炎少清遠,有奇操,與母任氏寓居京口,家貧,織芒ハ以為養,雖蓽門陋巷晏如也。人未之識,惟導深器之。後稍知名,論者比之袁羊心。炎喜,還告其母,其母聰明婦人也,謂之曰:「此非汝比,勿受之」。又有方之范汪者,心炎復喜,母又不聽。及心炎年德轉升,論者遂比之荀粲。 |
31  | 劉心炎為丹陽尹,嘗薦吳郡張憑,憑卒為美士,眾以此服其知人。又桓溫豪爽,有風踝嗣採,蹺懊嬗釁,吱巧儆脞,嘌咨柒嘌。壯⒊浦曰:「溫眼如紫石棱,須作蝟毛磔,孫仲謀」。晉宣王之流亞也。 |
32  | 潘水の洗馬見王敦而目之曰:「處仲,蜂目已露,但豺聲未振,若不噬人,亦當為人噬」。東海王越以敦為揚州刺史,水に翟,皆唬航袷鞔χ鳧督外,使其肆豪強之心,是見賊也。越不從。元帝以為都督江、揚、荊、湘、交、廣六州軍事。明帝即位,敦遂叛。 |
33  | 庾亮領江州,孟嘉少知名,亮闢補廬陵從事。嘉還都,亮引問風俗得失,對曰:「還轉當問吏」。亮舉麈尾掩口而笑,謂弟曰:「孟嘉故是盛德人」。轉勸學從事。 |
34  | 褚裒為豫章太守。正旦朝,庾亮以裒有器識,亮大會州府人士孟嘉,坐次甚遠。裒問亮:「聞江州有孟嘉,其人何在?」亮曰:「在坐,卿但自覓」。裒歷觀指,嘉謂亮曰:「此君小異,將無是乎?」亮欣然而笑,喜裒得嘉。 |
35  | 謝安,字安石,為太傅。初,褚爽少有令稱,安甚重之,嘗曰:「若期生不佳,吾不復論士矣」。 |
36  | 萬嗣為長沙太守,時陶侃為廬江太守張夔督郵,領λ之小字陽令,有能名。遷主簿。嗣過廬江,見侃虛心敬悅,曰:「君終當有大名」。命其子與之結友而去。夔察侃為孝廉。 |
37  | 楊髯課豫章國,郎中令髯刻召┲堇。鏌病N鄉,論所歸,侃詣之髯吭,唬閡壯普。旯套鬩札皇綠帳,啃惺且病S,臚乘見中書郎顧榮,榮甚奇之。吏部郎溫雅謂髯吭、唬耗、魏斡、胄∪斯、蒼佝、髯吭唬捍巳朔,欠財饕病。 |
38  | 黃慶為武庫令,尚書樂廣欲會荊、揚,士慶進陶侃於廣,人或非之,慶曰:「此子終當遠至,復何疑也」。慶後為吏,舉侃補武岡令。 |
39  | 劉弘為荊州刺史,將之官,闢陶侃為南蠻長史,遣先向襄陽討賊張昌,破之。弘既至,謂侃曰:「吾昔為羊公參軍,謂吾其後當居身處。今相觀察,必繼老夫矣」。後以軍功封東鄉侯。 |
40  | 桓彞字茂倫,為西陽太守。性通朗,早獲盛名。有人倫識鑒,拔才取士,或出於無聞,或得之孩抱,時人方之許、郭。初見謝安始四歲,彞歎曰:「此兒風神秀徹,後當不減王東海」。 |
41  | 溫嶠為驃騎將軍,鎮武昌。初,桓溫生未期,而嶠見之曰:「此兒有奇骨,可試使啼」。及聞其聲,曰:「真英物也」。彞以嶠所賞,故遂名之曰溫。嶠笑曰:「果爾,後將易吾姓也」。 |
42  | 王蘊為會稽內史,時王悅來拜墓,蘊子恭往省之,素相善,遂留十餘日方還。蘊問其故,恭曰:「與阿大語,蟬連不得歸」。蘊曰:「恐阿大非爾之友」。阿大,悅小字也。後竟乖初好,時以為知人。 |
43  | 庾翼,字稚恭,為征南將軍。少有經綸大略。京兆杜魯驢ひ蠛撇⒉琶冠世而翼弗之重也。語人曰:「此輩宜束之高閣,候天下太平,然後議其任矣」。見桓溫總角之中,便期之以遠略,因言于成帝曰:「桓溫有英雄之才,願陛下勿以常人遇之,常固閾籩,宜委以方召之任,必有弘濟艱難之勳」。 |
44  | 王臀司徒左長史。初,謝安弱冠詣頹、逖,粵季眉熱,妥有拊,唬合蚩禿、穩鞜、筧他馱唬捍絲,威峻糾幢,迫送醯家嗌釔髦。繇是少有重名。 |
45  | 卻超為桓溫參軍事,聞謝安以苻堅之侵,舉兄子玄為將。超雖素與玄不善,聞而嘆之曰:「安違眾舉親,明也。玄必不負舉才也」。時咸以為不然。超曰:「吾嘗與玄共在桓公府,見其使才,雖履屐間亦得其任,所以知之」。 |
46  | 桓溫字元子,王廊豕謨氤驢ば,恍為溫掾,俱為溫所敬重。嘗謂之曰:「謝掾年四十,必擁旄杖節」,「王掾」當作「黑頭公」。溫後為丞相、大司馬。 |
47  | 王雅為太子少傅,孝武世時,帝以會稽王道子無社稷器,宦頃碳葜後,皇室傾危,乃選時望以為藩屏。將擢王恭、殷仲堪等,先以訪雅。雅以恭等無當世之才,不可大任,乃從容曰:「王恭風神簡貴,志氣方嚴,既居外戚之重,當親賢之寄,然其秉性峻隘,無所包容,執自是之操,無守節之志。仲堪雖謹于細行,以文義著稱,亦無弘量。且宦圓、懷ぁ、H粑以連率之重,據形勝之地,令四海無事,足能守職。若道不當隆,必為亂階矣」。帝以恭等為當時秀望,謂雅疾其勝已,故不從。二人皆被升用,其後竟敗。有識之士,稱其知人。 |
48  | 王胡之為郡太守時,南平車武子父育為郡主簿。胡之名知人,見武子于童幼之中,謂武子父曰:「此兒當大興卿門,可使專學」。 |
49  | 王謐見劉裕在布衣,眾未之識也,惟謐獨奇貴之,嘗謂裕曰:「卿當為一代英雄」。及裕破桓玄,謐以本官加侍中,領揚州刺史、錄尚書事。 |
50  | 桓玄字敬道,為大司馬。初,京兆霸城人王修南渡見玄,玄知之,謂曰:「君平世吏部郎才」。又謝景仁以不附會司馬元顯,年三十,方為著作郎。玄誅元顯,見景仁甚知之,謂四坐司馬庶人父子,云何不敗?」遂令謝景仁方作著作郎。 |
51  | 楊珧,駿之弟也。魏咸熙中,劉元海為任子,在雒陽,晉文帝深待之。泰始之後,王渾又屢言之於武帝。帝召與語,大悅之,謂王濟曰:「劉元海容儀機鑒,雖繇餘日┪摶約右病,<枚栽唬涸海,容儀機識,實如聖旨。然其文武才幌,挽抖子遠矣。陛下若任之以東南之事,吳會不足平也」。帝稱善。珧及孔恂進曰:「臣觀元海之才,當今懼無其比。陛下若輕其眾,不足以成事,若假之威權,平吳之後,恐其不復北渡也。非我族類,其心必異,任之以本部,臣竊為陛下寒心。若舉天阻之,固以資之,無乃不可乎?」帝默然。後秦、涼覆沒,帝疇咨將帥上黨李曰:「陛下誠能發匈奴五部之眾,假元海一將軍之號,鼓行而西,可指期而定」。恂曰:「李公之言,未盡殄患之理也」。勃然曰:「以匈奴之勁悍,元海之曉兵,奉宣聖威,何不盡之有!」恂曰:「元海若能平涼州,漸樹機能,恐涼州方有難耳。蛟龍得閿攴歉,闖刂形鏌病5,勰酥圭蜆僦仗僕。 |
52  | 董仲道隱者也,王彌有才,徊┥媸榧巧儆蝸讕┒賈俚蘭而謂之曰:「君豺聲豹視,好亂樂禍,若天下騷擾,不作士大夫矣」。彌後事劉元海。劉曜為石勒所殺,張華仕前燕,為安北將軍。雅有知人之鑒,慕容M冠,時往謁之。華甚歎異,謂曰:「君至長必為命世之器,扶難濟時者也」。因以所服簪幘遺=嵋,笄詼別。 |
53  | 張載,灌津人也。同郡韓嘗少能屬文,師事載載,奇之曰:「王佐才也」。嘗後仕慕容俊為揚烈將軍,與李產俱傅東宮,從太子噯。氤俊顧謂左右曰:「此二傅一代偉人,未易繼也」。其見重如此。 |
54  | 苻宏,前秦苻堅之太子也。堅以士馬強盛,有圖西域之志,乃授呂光使持節、都督西討諸軍事,率將軍姜飛、彭馬、杜進、康盛等總兵十萬,鐵騎五千以討西域,以隴西董方、馮翊郭抱、武威賈虔、弘農楊穎為四府佐將。宏執光手曰:「君器相非常,必有大福,宜深保愛」。毛興仕前秦鎮上わ,時苻登兄同成為興長史,以登為司馬。後姚萇作亂,遣其弟碩德率眾伐興,相持久之。興將死,告同成曰:「與卿累年共擊逆羌,事終不克,何憾之深!可以後事付卿少弟司馬殄碩德者,必此人也。卿可總攝司馬事」。 |
55  | 徐統見王猛於鄴都,奇之,召為功曹,遁而不應。 |
56  | 王猛,字景略,為苻堅丞相。呂光沈毅凝重,寬簡有大量,喜怒不形於色,時人莫之識也。惟猛異之曰:「此非常人也」。 |
57  | 劉化者,道術之士也,見李特第三子雄化,每謂人曰:「關、隴之士,皆當南移,李氏子中,惟仲雋有奇表,終為人主」。 |
58  | 趙鏑要袢艘病@鉬蘊,氐諶弟也,為威寇將軍,封陽泉亭侯。初至蜀,鍔釔髦與論兵法,無不稱善,每謂所親曰:「李玄序蓋亦一時之關張也」。 |
59  | 王齊,北燕人。初,馮素弗跋之長弟,任俠放蕩,不修小節,故時人未之奇,惟齊異焉,曰:「撥亂才也」。及為宰輔,謙虛恭慎,非禮勿動。成藻為南宮令,馮素弗弱冠,自詣慕容熙尚書左丞韓業請婚,業怒而距之。復求尚書郎高邵女,邵亦弗許。時藻豪俊有高名,素弗造焉。藻命門者勿納,素弗逕入,與藻對坐,旁若無人。談飲連日,藻始奇之曰:「吾遠求騏驥,不知近在東鄰,何識子之晚也!」當世俠士莫不歸之。 |
60  | 宋謝景仁為桓玄黃門侍郎,時高祖為桓循撫中兵參軍,嘗詣景仁諮事,景仁與語悅之,因留高祖共食未辦,而景仁為玄所召。玄性促急,俄頃之間,騎詔續至。高祖屢求去,景仁不許,曰:「主上見待,要應有方,我欲與客共食,豈當不得待」。竟安坐飽食,然後應召。高祖甚感之。 |
61  | 江豈又為建武將軍。初,劉穆之世居京口,少好《書》《傳》,博覽多通,為豈又所知及?豈又為將軍,以穆之為府主簿。 |
62  | 謝混,字叔源。高祖義旗初建,以徐羨之為鎮軍參軍、尚書庫部郎,領軍司馬。與混共事,混甚,知之。混官終左僕射。 |
63  | 蔡堪之見謝密兄弟,謂人曰:「弘微貌類中郎,而性似文靖」。 |
64  | 沈慶之為建威將軍,元嘉三十年,元凶弒立,孝武入謝,義興太守王僧達歸孝武,孝武命為長史。初發潯陽,慶之謂人曰:「王僧達必來赴義」。人問其所以,慶之曰:「虜馬飲江,王出赴難,見其議論開張,執意明決。以此言之,其至必也」。僧達果來。 |
65  | 桓序為輔國將軍,劉敬宣父牢之為鎮北將軍。敬宣八歲喪母,晝夜號泣,中表異之。序鎮蕪湖,牢之參序軍事。四月八日,敬宣見眾人灌佛,乃下頭上金鏡,以為母灌像,因悲泣不自勝。序歎息謂牢之曰:「卿此兒既為家之孝子,必為國之忠臣」。 |
66  | 劉敬宣以劉毅為寧朔參軍,時人或以雄傑許之,敬宣曰:「非常人之才,當別有調度,豈得便謂此君為人豪耶?然其性外寬而內忌,自伐而尚人,若一旦遭逢,亦當以陵上取禍耳」。 |
67  | 韓伯為豫章太守,胡藩少孤,居喪以毀稱。伯見,謂藩叔尚書少廣曰:「卿此侄當以義烈成名」。 |
68  | 雷次宗,字仲倫,豫章南昌人。元嘉二十五年,徵至京師開館。車駕數幸,除給事中,不就。南齊衡陽元王道度,太子長兄也,與太祖俱受學於次宗。宣弟問二兒學業,次宗答曰:「其兄外朗,其弟內潤,皆良璞也」。 |
69  | 張邵拜征虜將軍、領寧蠻校尉、雍州刺史,加都督。時王華為侍中、護軍。初,華與邵有隙,及華參要,親舊為之危心。邵曰:「子陵,方弘至公,必不以私讎害正義」。是任也,華實舉之。 |
70  | 劉柳為尚書僕射,沈演之年十一,柳見而知之,曰:「此童終為令器」。 |
71  | 王韶之為吳興太守,郡人王道隆兄道迄涉學善書,形貌又美,韶之謂人曰:「有子弟如王道迄,無所少」。 |
72  | 荀伯子,潁川人,卒於東陽太守。王惠素不與謝靈運相識,嘗得交言,靈運辨博,辭義鋒起,惠時然後言。時伯子在座,退而告人曰:「靈運固自蕭散直上,王郎有如萬頃波焉」。 |
73  | 劉穆之為丹陽尹。謝方明性嚴恪,與從兄混俱有重名,惟歲節朝宗而已。穆之權重當時,朝野輻輳,不與穆之相識者,惟有混方,明卻僧施、蔡廓四人而已,穆之甚以為憾。方明、廓後往造之,大悅,白高祖曰:「謝方明可謂名家駒直置便」。自是台鼎人無論復有才用。南齊蕭摹之為丹陽尹時,高帝父承之少有大志,才力過人摹之及宗人北兗州刺史源之並見知重。張緒為會稽內史,陸慧曉清介正立,不雜交游。緒見慧曉童幼,便嘉異之,稱之曰:「江東裴樂也」。 |
74  | 張環為吳郡太守,郡人顧諑,較脅⑸倌晡粗名環,並引為綱紀,後並立名,世以為知人。 |
75  | 虞位嶧,餘姚人。初見武帝,帝始為從官,家尚貧薄,問相分遺,每行必呼帝同載,帝甚德之。卒於光祿大夫,加正員常侍。 |
76  | 曹武為散騎常侍。武雖武士,頗有知人鑒。梁武及崔惠景之在襄陽,於時崔方貴盛,武性儉嗇,無所餉遺,獨謂梁武曰:「卿必大貴,我當不及見,今以弱子相托」。每密送錢物并好馬。時帝在戎多乏,就武換借,未嘗不得,遂至十七萬。及帝即位,忘其惠。天監二年,帝忽夢如田塍下行,兩邊水深無底,夢中甚懼。忽見曹武來負,武帝得過,曰:「卿今為天下主,乃爾忘我顧托之言耶?我兒饑寒無依,昔所換十萬,可還其市宅」。帝覺,即使主書送錢還之,使用市宅。子世澄、世宗並蒙抽擢,三二年間,迭為大郡。 |
77  | 明諧之為衛尉,領中。庶子諧之有識計,每朝廷官缺及應遷代,密量上所用人,皆如言。 |
78  | 褚淵為錄尚書事。從弟炫少清簡,為從舅王景文所知。淵謂人曰:「從弟廣信獨立,乃十倍於我也」。 |
79  | 張融,吳郡錢塘人,與杜棲同郡棲徵士京產之子也。融與京產相友,每相造言論,棲嘗在側,融指栖曰:「昔陳太丘之名元方,比之為劣,今方古人何貴」融!後」終於司徒左長史。 |
80  | 殷水爾為尚書右丞,沈娉⒁橈叨水,爾與語及政事,甚器之,謂曰:「觀卿才壞本游崠酥啊」。 |
81  | 蕭惠開,征西將軍思話之子也。丹陽建康人,紀僧真、少隨、思話及惠開皆被賞遇。惠開性苛,僧真以微過見罰,既而委任如舊。及惠開罷益州,還都不得志,而僧真事之愈謹。惠開臨終歎曰:「紀僧真方當富貴,我不見也」。 |
82  | 沈寅之為領軍丘靈鞠,吳興烏程人也。靈鞠少好學,善屬文,州辟從事,寅之、寅之曰:「身昔為州職,詣領軍謝晦賓主坐處,正如今日,卿將來或復此」。 |
83  | 劉藏為尚書左丞,徐孝嗣始貌氐、萇。嶁⑺猛詣藏藏退語舍曰:「徐郎是令僕人三十餘可知矣,汝宜善自結」。 |
84  | 陸修靜與張融同郡。融弱冠修靜,以白鷺羽扇麈尾遺融,曰:「此既異物,以奉異人」。融後為黃門郎,太子中庶子。 |
85  | 王儉為衛軍,武帝起家巴陵王南中郎法曹行參軍,遷儉東閣祭酒。儉一見,深相器異,謂廬江何憲曰:「此蕭郎三十內當作侍中,出此則貴不可言」。又稱徐勉有宰輔之量。 |
86  | 王融,為中書郎劉孝綽之舅也。孝綽幼聰敏,七歲能屬文,融深賞異之。嘗與同載們子押旁唬荷褳,融每言曰:「天下文章若無我,當歸阿士」。阿士,孝綽小字也。梁劉孝綽父繪,齊世掌詔誥。孝綽年未志學,繪嘗使代草之。父黨沈約任鴟盯愕、任牌涿並命駕先造焉。鷯認嗌禿梅盯,隳瓿せ媸餘歲。其子孝才與孝綽年十四五,及閿魴⒋鹵閔瓴季,乃命孝才拜之。後累遷秘書監。 |
87  | 紀少瑜,早孤,幼有志節,嘗慕王安期之為人,年十三,能屬文。初為京華樂,王僧孺見而賞之,曰:「此子才藻新拔,方有高名」。後為武陵王記室參軍。 |
88  | 呂道惠,餘杭人。范述曾幼好學,從道惠受《五經》,略通章句。道惠學徒嘗有百數,獨稱述曾曰:「此子必為王者師」。齊文惠太子、竟陵文宣王幼時,高帝引述曾為之師友。 |
89  | 蔡樽為侍中,武帝嘗問曰:「卿門舊尚有堪事者多少?」樽曰:「臣門客沈約、范岫久已被升擢,此外無人」。約時為太子少傅,岫為右將軍。 |
90  | 張永,顧協之外從祖也。協字正禮,吳郡吳人。幼孤,隨母養於永。永嘗攜內外甥侄遊虎丘山。協年數歲,永撫之曰:「兒何戲?」協對曰:「正欲枕石水」。敕流永歎息曰:「顧氏興於此子!」後為散騎常侍、鴻臚卿。 |
91  | 顧歡,朱異外祖也。異年數歲,歡撫之,謂異祖昭之曰:「此兒非常器,當成卿門戶」。後為中領軍,贈侍中、尚書右僕射。 |
92  | 梁仲德,張緬外祖也。緬字元長,車騎將軍弘策子也。年數歲,仲德異之,嘗曰:「此兒非常器,非止為張氏寶,方為海內令名也」。仕至侍中。 |
93  | 裴子野,河東人,為鴻臚卿。張纘為太尉諮議參軍,尚書吏部,俄為長史兼侍中,時人以為早達。子野曰:「張吏部有喉唇之任,已憾其晚矣」。 |
94  | 阮孝緒,謝藺舅也。藺晉太傅安八世孫。孝緒以其有至性,謂之曾子,稍授以經史,過目便能諷誦。孝緒每曰:「吾家元陽也」。藺後遷散騎常侍。 |
95  | 張岱,陸人,垂外祖也。人垂,少勤學,為岱所異。岱嘗謂諸子曰:「此兒汝家之元陽也」。終於太常卿。 |
96  | 陸閑,字遐業。有風,跤肴私徊。還逗仙儻同郡張緒所知,仕至揚州別駕。 |
97  | 袁斗盯,闃親人也。闋盅,辶嘗就堆,е繅共壞,~陡其背曰:「卿精神秀朗而勤於學,卿相才也」。汜、崳,尚書右僕射。 |
98  | 袁粲為衛將軍,謝フ為粲長史。粲性簡峻,罕通賓客,時人方之李膺。フ謁既退,粲曰:「謝令不死」。フ,莊之子也。 |
99  | 韋硪云:「肽┒喙什,揮遠鄉里,求為上庸太守,加建威將軍。俄而太尉陳顯達、護軍將軍崔慧景頻迫京師,民心惶駭,未有所定。西土人謀之於懣碓,唬撼濾渚,山非命世,才崔頗更事,懦而不武。其取赤族也,宜哉!天下真人,殆興於吾州矣。乃遣其二子自結於高祖。 |
100  | 沈約為左衛將軍,張率為太子舍人,與同郡陸人垂幼相友狎。嘗同載詣、約、彌等,嘻、鷦、諮稍寄宋禁,鷦唬捍碩子,後進才秀。皆南金也。卿可與定交,繇此與鷯焉啤。 |
101  | 袁ダ為雍州刺史,傅昭幼孤,為外祖所養。十歲,於朱雀航賣歷日。ダ嘗來昭所,昭讀書自若,神色不改。ダ歎曰:「此兒神情不凡,必成佳器」。昭後為散騎常侍、金紫光祿大夫。 |
102  | 謝椅惱率㈧兌皇鋇角⑶寰有學行壹洽,深相賞好,日引與談論。每謂洽曰:「君非直名人,亦乃兼資文武、裔、崳吏部,洽去職矣」。薦之,洽睹世亂,深相拒絕。 |
103  | 任鵠職踩聳鋇角⒊,晉安王國左常侍不就,遂築室岩阿幽居者積歲。鷯兄人鑒與洽兄沼、溉並游,嘗訪洽於田舍,見之嘆曰:「此子日下無雙」。遂申拜親之禮。又伏縈脅潘己檬粑奈,五言詩善效謝康樂體鶘釹通疽斐⒃唬捍。俗尤障攣匏。 |
104  | 何點,字子駟,縭討脅瘓,投牌苡,醒б的芮。逖緣慵栖歎曰:「卿風韻如此,雖獲嘉譽,不永年矣」。棲果早卒。又知丘遲於幼童,稱江淹於寒素,悉如其言。 |
105  | 徐勉,為中兵郎、領軍長史。琅琊王元長才名甚盛,嘗欲與勉相識,每⑷蘇僦勉,謂人曰:「王郎名高望促,難可輕敝衣裙」。俄而元長及禍,時人莫不服其識鑒。後勉為僕射時,蔡大寶濟陽考陽人少孤,而篤學不倦,善屬文。初以明經對策第一,解褐武陵王國左常侍。嘗以書乾勉,大為勉所賞異,乃令與其子游處,所有墳籍,盡以給之。遂博覽群書,學無不綜。 |
106  | 諸葛璩,瑯琊人。臧盾幼從璩受《五經》,通章句。璩學徒常有數十百人,盾處其間,無所狎比。璩異之,嘆曰:「此生重器,王佐才也」。盾後為領軍將軍。 |
107  | 明僧紹,徵士也。劉杳字仲深,年數歲,僧紹見之,撫而言曰:「此兒實千里之駒」。杳後遷尚書左丞。趙伯符孫,謙親人也。謙字長遜,東莒人也。少為伯符所知。謙年十七,伯符為豫州刺史,引為左軍以懷啤。 |
108  | 周肴昴,先撕我嶙萸櫚節,時人未知之也。惟劉欠釔饕溜」。後累遷左丞、尚書,領驍騎、中書令,拜表辭職,居若耶山。高祖踐祚,詔為特進、右光祿大夫,不拜。 |
109  | 蔡大寶,有重名於江左柳莊。初為太府卿。少有遠量,博覽墳籍,兼善辭令。大寶時,為岳陽王蕭髭,岩榧莊便歎曰:「襄陽水鏡,復在於茲矣」。大寶遂以女妻之。王僧辨為申隨都督司馬,申為鎮西外兵記室參軍。及侯景寇郢州,僧辨據巴陵,每進籌策,皆見行用。僧辨歎曰:「此生腰膠孤,砘蚍撬長,若使撫眾守城,必有奇績」。 |
110  | 陳孔奐為中書令,虞世基幼沈靜,喜慍不形於色,博學有高才,兼善草隸。奐見而歎曰:「南金之貴,屬在斯人」。及煬帝即位,參掌朝政。 |
111  | 蕭饔⑽,吳興太守梁大同初嘗目高祖,謂僚佐曰:「此人方將遠大」。 |
112  | 鄧顯,沛國人也。孔奐,會稽山陰人也。奐數歲而孤,為叔父虔孫所養。好學,善屬文,經史百家,莫不通涉,顯時稱學府,每共奐討論,深相歎服,乃執奐手曰:「昔伯喈墳索,悉與仲宣,吾當希彼蔡君,足下無愧王氏。所保書籍,尋以相付。卒為散騎常侍、金紫光祿大夫,領前軍將軍。 |
113  | 蕭勵,江總之舅也。總七歲而孤,依於外氏。幼聰敏有志,性勵名重,當時特所鍾愛。嘗謂總曰:「爾行殊異,神采英拔,後之知名,當出吾右」。後為尚書令,給鼓吹一部。 |
114  | 王筠,為尚書謝貞從舅也。貞年七歲,母王氏授《論語》、《孝經》,讀訖便誦。八歲,嘗為春日丫游,逖允筠奇其有佳致,謂所親曰:「此兒方可大成,至如風定花猶落,乃追步謝惠連矣」。繇是名輩知之。遷南平王友,掌記室事,加招遠將軍。 |
115  | 張纘為吏部尚書,杜之偉補邵陵王田曹參軍,之偉年位甚卑,特以︹識俊才頗有名,當世纘深知之,以為廊廟器也。 |
116  | 徐陵為少傅,聞虞世基名,召之,世基不往。後因公會,陵一見而奇之,顧謂朝士曰:「當今潘、陸也」。因以弟女妻焉。 |
117  | 後魏劉庫仁初見道武,嶷然不群。嘗謂其子曰:「有圖天下之志,興復洪業,光揚祖宗者,必此主也」。 |
118  | 劉羅辰,代人,宣穆皇后之兄也。父春,為北部大人,帥部落歸國。羅辰有智謀,謂春曰:「從兄顯,忍人也,願早圖之」。春不以為意。後顯果殺春而代立。 |
119  | 王猛,北海人,為苻堅相。薛強字威明,幼有大志,懷軍國籌略。與猛同志友善。及桓溫入關中,猛以巾褐謁之。溫曰:「江東無卿比也。秦國定多奇士,如生輩尚有幾人?吾欲與之俱南」。猛曰:「公求可與撥亂濟時者,友人薛威明其人也」。溫曰:「聞之久矣」。方致朝命」。強聞之,自南山來謁,與猛皆署軍祭酒,強察溫有大志而無成功,乃勸猛止。俄而溫敗。及苻堅立,猛見委任。其平陽公融為書將,以車馬聘強,猛以為不可屈,乃止。 |
120  | 崔光為司徒,元子孝字季業。早有令譽,年八歲,光見而異之,曰:「後生領袖,必此人也」。又濟南王A倩賜踔孫也,W治摹H羯,儆脅叛,У筆鄙趺攔餳,而謂之曰「黑頭三公當此人也」。又元顯和,少有節操,歷司徒記室參軍。光每見之,曰:「元參軍風流清秀,容止閑雅,乃宰相之器」。又趙彥深年十歲,曾候光光,謂「賓客「古人觀眸子以知人,此人當必遠至」。 |
121  | 游肇為侍中、臨淮王昌弟孚少有令譽,肇及并州刺史高聰、司徒崔光等見孚,咸曰:「此子當進退人物憾,吾徒衰暮不及見耳」。 |
122  | 李孝伯為尚書,宋孝武鎮彭城,魏使孝伯至,帝遣長史張暢與語,而帝改服觀之。孝伯目帝不輟,及出,謂人曰:「張侯側有人風骨視瞻,非常士也」。 |
123  | 郝軒,太原人,世名知人。崔玄伯為著作佐郎,苻丕牧冀州,為征東功曹。軒稱玄伯有王佐之才,近代所未有也。 |
124  | 李彪為御史中尉,以李煥有揮,蒙儆、脎道元俱為彪所知。 |
125  | 崔浩為司徒,薛拔沈毅有器識,年始弱冠,浩見而奇之。 |
126  | 張讜為平壽侯李治相州刺史,以罪免,配為廝役。讜見與語,奇之,謂人曰:「此佳士也,終不久屈」。未幾而複為太倉尚書,攝南部事。 |
127  | 崔玄伯,清河人。卒,贈司空。初,高允少孤,夙成有奇度,玄伯見而異之,歎曰:「高子黃中內潤,文明外侗,匾淮偉器,但吾恐不見耳」。 |
128  | 崔挺為北海王司馬。初,崔光之在貧賤也,挺贍遺衣食,嘗親敬焉。又識邢巒、宋弁於童稚之中,並謂終當遠,至世稱其知人。後光位至司徒、侍中。 |
129  | 李沖為尚書,宋弁才學雋贍,少有美名。高祖初,曾至京師,見沖,因言論移日。沖竦然異之,退而言曰:「此人一日千里,王佐才也」。又崔亮年十歲,嘗依季父幼孫家貧,傭書自業。時沖當朝任事,亮從兄光往依之,言亮於沖沖,迎為館客。沖謂其兄子彥曰:「大崔生寬和篤雅,汝宜友之。小崔生峭整清徹,汝宜敬之,二人終將遠至。 |
130  | 李崇為尚書令,宋維字伯緒,諂事元攣時所忿。崇與尚書左僕射郭祚、右僕射游肇每云:「伯緒凶疏,終敗宋氏,幸得殺身耳」。論者以為有徵。後除營州刺史,仍以本將軍。靈太后反政,以碌吵名,遂還鄉里。尋追其前誣告清河王事,於鄴賜死。 |
131  | 清河王懌為太傅,劉懋性沈雅厚重,懌愛其風雅,嘗目送之曰:「劉生堂堂,縉紳領袖,若天假之年,必為魏朝宰輔」。 |
132  | 任城王澄為吏部尚書,裴夙為主客郎,時澄有知人鑒,每歎美夙,以遠大許之。 |
133  | 李苗為員外散騎常侍、太保城陽王徽,司徒臨淮王V刂二王,頗或不睦,苗諫之。及徽寵勢隆極,猜忌彌甚,苗謂人曰:「城陽蜂目先見,豺聲今轉彰矣」。 |
134  | 崔衡嘗舉李元愷、程駿等,終為名器,世以是稱之。 |
135  | 高允為中書監,祖瑩年十二,為中書學生,尤好屬文。允每曰:「此子才器,非諸生所及,終當遠至」。後為中書侍郎。 |
136  | 李神雋為吏部尚書崔彥穆,幼明悟神采,卓然神雋,有知人之鑒,見而歎曰:「王佐才也!」後位至侍中。 |
137  | 崔亮為吏部侍郎邢邵字子才,少時有避,遂稱子才焉。年五歲,亮見而奇之,曰:「此子後當大成,位望通顯」。常景,河內人,為儀同三司、車騎將軍。蘇亮字景順,武功人。少通敏,博學,好屬文,善章奏。初舉秀才,至雒陽,遇景,景深器之,退而謂人曰:「秦中才學,可以抗山東,將此人乎?」又溫子畈、├臘偌椅惱慮逋裎、廣陽王深賤客在馬坊教諸奴子書,作《侯山祠堂碑文》,常景見而善之,故詣深謝之。景曰:「頃見溫生」。深怪問之,景曰:「溫生是大才士」。深繇是稍知之。 |
138  | 北齊段長,遼西人。神武素,家貧,及聘武明皇后始有馬,得給鎮將。長嘗奇神武貌,謂曰:「君有康濟才,終不徒然」。便以子孫為托。及貴,追贈長司空,擢其子寧而用之。 |
139  | 蔡雋,廣寧石門人。高爽有膽略,高祖微時,深相親附,與遼西段長、太原龐蒼鷹,俱有先知之鑒。 |
140  | 甄琛為定州長史,同郡杜弼幼聰敏,琛簡試諸生,見而策問,義解閒明,應答如響,大為琛所歎異。其子寬與弼為友。州牧任城王澄聞而召問,深相嗟賞,許以王佐之才。澄、琛還雒,稱之於朝,丞相高陽王等多相召命。 |
141  | 彭樂以斛律光初為侯,景部下樂謂高敖曹曰:「斛律家小兒,不可三度。將行」。後奪人名。後至大將軍,加太傅。 |
142  | 邢邵,河間人。李繪儀貌端偉,神情朗雋。邵,繪舅也,與繪清言,歎其高遠,每稱曰:「若披鬮砣綞,災橛裾相之寄,良在此生」。後位至特進、太常卿。 |
143  | 任城王水皆以李德林器量沈深,時人未能測,惟水皆及趙彥深、魏收、陸邛,大相欽重,延譽之言,無所不及。後位至內史令。 |
144  | 元嶷為刺史郎,基任瀛州騎兵,時陳康元為司馬,畢義鬮屬與基並有聲譽。元嶷目曰:「三賢俱有當世才,後來皆當遠至。惟郎騎兵,任真過甚,恐不足自達」。陳、畢後並貴顯,而基位止郡守。 |
145  | 邢子良與王謨未諦∶沙。彌幼而孝謹,淹雅有器度,好學不倦,美容儀,有風則。隨母兄東煤S縲獻恿。及其清悟,與其在雒,兩兄書曰:「賢弟彌郎,意識深遠,曠達不群,簡於造次,言必詣理,吟詠性情,必臻麗絕。恐足下方難為兄,不暇慮其不進也」。 |
146  | 崔昂謂盧潛及弟士邃云此昆季足為後生之俊,但憾其俱不讀書耳。 |
147  | 劉仁之為彭城王韶定州長史。孟業家本寒微,為州小吏,性廉謹。韶拜定州,除典簽,仁之謂業曰:「我處其外,君居其內,同心戮力,庶有濟乎?」未幾,仁之徵入為中書令,臨路啟韶云:「殿下左右可信任者,惟有孟業,願專任之,餘人不可信也」。又與業別,執手曰:「今我出都,君便失援,恐君在後,不自保全。惟正與直,願君自勉」。 |
148  | 徐遵明為國子博士。楊慶字伯悅,美姿儀,性辨慧。年十六,遵明見而異之。 |
149  | 楊遵彥為尚書右僕射,見奉朝請薛道衡,嗟賞。吏部尚書隴西辛術與語,歎曰:「鄭公業不亡矣!」河東裴讞之曰:「自鼎遷河,吾謂關西孔子罕值其人,今復遇薛君矣」。 |
150  | 後周齊王憲嘗遇柳謇之於途,異而與語,大奇之。謇時為童兒,因奏入國子,以明經擢第,拜宗師中士謝舉為僕射,柳霞為邵陵王府功曹,頗協時論舉,引霞與語,甚嘉之,顧謂人曰:「江漢英靈,見於此矣」。 |
151  | 李賢,幼有志節,不妄舉動。嘗出遊,遇老人,鬚眉皓白,謂之曰:「我年八十,觀士多矣,未有如卿者。必為台牧,賢其勉之。賢」後至洮州總管。 |
152  | 裴俠為郢州刺史,梁竟陵守孫言、城守張建並以郡來附。俠見之,密謂人曰:「諛慷言肆,輕於去就者也。建神情審定,當無異心」。乃馳啟其狀。文帝曰:「裴俠有鑒,深得之矣」。遣大都督苻貴鎮竟陵,而ガ城竟不遣監統。及柳仲禮軍至,訥以郢叛,卒如俠言。 |
153  | 于翼為司會中大夫。文帝以翼有人倫之鑒,皇太子及諸王等相傅以下,並委翼選置。其所擢用,皆民譽也。時論僉謂得人。 |
154  | 隋劉臻為左僕射。初,楊汪問《禮》於沈重,受漢書於臻,二人推許之,曰:「吾弗如也」。繇是知名。汪仕至吏部尚書。 |
155  | 牛弘為吏部尚書,所有進用皆稱職。吏部侍郎高孝基鑒賞機悟,清慎絕倫,然爽俊有餘,迄似輕薄,文帝多以此疑之。惟弘深識其才,推心委任。隋之選舉,於斯為最,時論彌服。弘識度之遠,又見李靖為殿內直長,重之曰:「李生、王佐才也」。 |
156  | 顧言,河東人也。博學有才,罕所推仰。與虞世基相見,歎曰:「海內當共推此一人,非吾儕所及也」。世基後至金紫光祿大夫。 |
157  | 高構字孝基,為吏部侍郎,見杜如晦少聰悟,美風調,精彩絕人,深器重之。每謂人曰:「此子有應變之材,棟梁之用」。又房玄齡年十八,射策甲科,授羽騎尉,校讎秘書省。孝基見玄齡,嗟悒不已,謂河東裴矩曰:「僕閱人多矣,未見此賢,必成偉器,但憾不睹其縱壑凌霄耳」。 |
158  | 劉炫為太學博士,定州義豐人張行成少師事炫,勤學不倦,炫謂門人曰:「張子體局方正,廊廟材也」。 |
159  | 張弼,大業末為賊帥。李大亮,隴西狄道人也。好讀書,有文武才。晃賊所獲同輩百餘人皆就死,弼見而異之,獨識與語,遂定交於幕下。 |
160  | 盧思道,為散騎侍郎封倫舅也。封倫少時,思道每言曰:「此子智識過人,必能致位卿相」。 |
161  | 薛道衡為司諫大夫,溫彥博之父友也。彥博幼聰悟,有口辯,涉獵書記。初,道衡及李綱嘗見彥博兄弟三人,咸嘆異曰:「皆有卿相才也」。 |
162  | 唐劉曇輝,孔穎達邑人也。穎達年八歲,日讀千言,未嘗嬉戲。曇輝有知人之鑒,深奇之。穎達後仕為國子祭酒。 |
163  | 岑文本為中書侍郎,馬周為中書舍人,周有機辯,善敷奏文本謂所親曰:「吾見馬周論事多矣,援引事類,商確古今,舉要刪蕪,會文切理,奇鋒間出,高論橫飛,聽之靡靡,令人忘倦。昔之蘇、張終賈,徒聞斯語,今見其人。然鳶肩火色,騰上必速,恐不能久耳」。 |
164  | 李顧迥┦、呂蠲艸醯美柩舨志褪、癡呤十萬人,魏徵、高季輔、杜正倫、郭恪皆客游其所,一見於眾人之中,即加禮敬,引之內臥,談謔忘倦。及平武牢獲偽鄭州長史戴胄,知其所行能,尋即釋放,更加推薦,咸至顯達。當時稱其有知人之鑒,貫、崳、恢、了究鍘。 |
165  | 李文博有知人之鑒,張河幼而警悟,文博見而奇之,與共結友。河後為相州都督、范陽郡公。 |
166  | 盧承業,為揚州長史。婁師德弱冠進士擢第,授江都尉。承業奇其才,嘗謂之曰:「吾子台輔之器,當以子孫相ⅲ,豈可以官屬常禮行也」。師德後為相。 |
167  | 朱敬則為正諫大夫、同鳳閣鸞臺平章事。雅有知人之鑒,凡在品論者,後皆如其言。及知政事,以用人為先。桂州蠻叛,薦裴懷左鳳閣舍人缺,薦魏知古。右史缺,薦張思敬,則天以為知人。 |
168  | 裴行儉為吏部侍郎時,賞拔蘇味道、王劇謂曰:「二公後當相次,掌知鈞衡之任。時李敬玄盛稱王勃、楊ぁ、盧讀諑、奼、鐾、醯紉允拘屑笮屑笤唬,菏恐致遠,先器識而後文藝也。勃等雖有才名,而浮躁炫露,豈享爵祿者哉?楊稍似、沈靜應至令長,餘並鮮能令終」。其後皆如其言。 |
169  | 李義琛為雍州長史,蘇向為合匚疽,彖∥皆唬壺、合乇、徑嗨嗄,近日遂絕。訪聞其繇,明公為其疏理,因顧指廳事曰:「此即明公座也,但憾遲暮所見耳」。向後至吏部尚書。 |
170  | 桓彥範為雒州刺史,蕭嵩調雒州參軍,彥範見之雅重,待以殊禮。 |
171  | 姚崇為紫微令,蕭嵩為中書舍人,與崔琳、王丘齊煌列,咸未之異,而崇許其致遠,眷之特深。 |
172  | 獨孤信為雒州總管。孫思邈弱冠,善談《莊》、《老》及百家之說,兼好釋典,信見而嘆之曰:「此聖童也,但憾其器大識小,難為用也」。 |
173  | 吳競,仕至相州長史。初,張鎬風儀魁岸,廓落有大志,涉獵經史,好談王霸大略,少時師事競競,甚重之。李華,棲筠之族子也。棲筠,趙郡贊皇人。幼孤貧,而器度雄遠,體貌瑰傑,博覽墳籍,無所不通。屬文勁迅,然本於理道教化。性嚴重寡言,造次不妄交接,故當時高名之士,皆敬慕之。華有知人之鑒,每稱其王佐。才初自負器業,恥從賓貢,隱居於郡,共城山下。華固勉其應舉,一試登進士第。 |
174  | 程楚賓者,呂鄉人也,蒲州河東人。少修整勵,志於學。早孤,家貧不能自賑,楚賓家富於財,遂娶其女。楚賓與子震重其才,給其所欲。至天寶初,舉進士,調寧陵尉。 |
175  | 杜鴻漸為宰相,杜黃裳升進士宏辭科,鴻漸深器重之。黃裳後亦為相。 |
176  | 于邵為禮部侍郎,雅知人。初,山南東道樊澤嘗舉賢良方正至京師,一見之,謂人曰:「將相之材也」。五年,澤為節將。又北部郎中崔元荒杲五十始舉進士,邵異其文學,擢首甲科,且曰:「不十年當掌誥命」。竟如邵言。 |
177  | 裴儆為金吾將軍時,邵說遷吏部侍郎,以才懷鋪剛擼,或以宰相許之。儆語諫議大夫柳載曰:「以鄙夫所度說得禍不久矣,且說與史思明父子定君臣之分,居劇官,掌兵柄,亡軀犯順,前後百戰,於賊庭掠名家子女,以為婢僕者數十人,剽盜寶貨,不知紀極,力屈然後降,朝廷宥以不死,獲齒班序,曾無厚顏,而又遑遑求財,崇飾第宅,附⒐筘,樾乙鄖蟠笥貌恢愧,懼而有德色,其可久乎!」說竟卒於歸州刺史。 |
178  | 梁肅為翰林學士。初,崔群年未冠,舉進士。陸贄知貢舉,訪於梁肅,議其登第有才行者。肅曰:「崔群雖少年,他日必至公輔」。果如其言。 |
179  | 韋夏卿為東都留守,留心辟士,務得才彥,其後位至卿相。 |
180  | 高郢為僕射,張仲方之父友也。初,仲方為兒童時,郢見而奇之,曰:「此子非常,必為國器,吾獲高位,必振發之」。後郢為御史大夫,首請仲方為御史。 |
181  | 後唐盧質為張承業管記,承業辟馮道為本院巡官,承業重其文章履行,甚見待遇。時有周玄豹者,善人倫鑒,與道不洽,謂承業曰:「馮生無前程,公不可過」。用質聞之曰:「我曾見杜黃裳司空寫真圖,道之狀貌酷類焉,將來必副大用。玄豹之言,不足信也」。承業尋薦為霸府從事。 |
182  | 趙德均,明宗鄉人也。高行周,事明宗,嘗與清泰主分率牙兵,明宗所征無不拱從。德均謂明宗曰:「行周心好謹厚,必享貴位」。 |
183  | 陳紹光,驍將也。鄭仁誨幼事紹光,紹光恃勇使酒,嘗乘醉抽佩劍將廊,徐度駛遄笥椅薏槐,急芪┤駛宥肆,⒁再孤暈蘧逕,紹光因擲劍於地,謂仁誨曰:「汝有此器度,必當享人間富貴」。及紹光典郡,仁誨累為右職。 |
184  | 晉盧岳,明歷象,善知人。唐末,嘗謂李周曰:「子奇表方順隆,准眉目疏朗,身長七尺,乃將相之材也。河東李氏將有天下,子宜事之,以求富貴」。周辭以母老而歸。既而梁將葛從周拔邢、雒,唐武皇麾兵南下,築壘於青山口,周向背莫決,因思嶽言,乃拔青山寨將張沔落,武皇賞之,補萬黃領軍使。 |
185  | 司空圖為兵部侍郎。姚ダ少{春,心敦厚,靡事容貌,任其自然,流輩未之重,惟圖深器之,以女妻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