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御製歴代通鑑輯覧序

《御製歴代通鑑輯覧序》[查看正文] [修改] [查看歷史]

該資料的標點符號由人工智能製作。此過程難免引入錯誤;若遇到標點錯誤,敬請自行修改。
1
御製歴代通鑑輯覽序
2
編年之書,莫備於
3
皇祖御批之《資治通鑑綱目》,蓋是書集三編為一部,自三皇以至元末明初,振綱挈目,謹予嚴奪,足以昭萬世法,戒為人君者不可不日手其帙而心其義也然。
4
皇祖雖嘗抉精微徵辭㫖,著論百餘首,亦惟析疑正陋,垂教後世耳。於其書則一仍厥舊,無所筆削也。故全書篇幅雖多,而議論乃什倍於事實。即如前編之中,總論史論音釋,辨疑考證,紛不一家。正編之中,凡例發明,書法考異,集覽考證,正誤質實,濫觴益甚。至於《續編》之作,成於有明諸臣。其時《周禮》沿尹起莘例作發明,而廣義》則出於張時泰,效劉友益書法而為之者。夫發明書法,其於歴朝興革,正統偏安之際,已不能得執中之論,而況效而為之者哉?且以本朝之臣而紀其開國之事,自不能不右本朝而左勝國,此亦理之常也。況三編中嬗代崛起之際,稱太祖而繫以我者,不一而足,亦非體例也。故命儒臣纂《歴代通鑑輯覽》一書,盡去歴朝臣各私其君之習而歸之正自隆古,以至本朝四千五百五十九年事實編為一部,全書於凡正統偏安、天命人心,繫屬存亡,必公必平。惟嚴惟謹,而無所容心曲徇於其間。觀是書者,凜天命之無常,知統系之應守,則所以教萬世之為君者,即所以教萬世之為臣者也。書中批論,一依皇祖之例,自述所見,據事以書者十之三,儒臣擬批者十之七,而經筆削塗乙者七之五,即用其語弗㸃竄者亦七之二云。
5
乾隆丁亥秋月,御筆:
6
命《通鑑輯覽》附紀《明唐桂二王事蹟,諭「甲申嵗,我國家既定鼎京師,而明福王、朱由崧為南京諸臣,迎立改元,首尾一載。其後唐王朱聿鍵、桂王朱由榔相繼稱號者又十有餘年。當時以其事渉本朝開創之初,凡所紀年號,例從芟削。即朱璘之明紀輯畧》,亦以附三王紀年為浙江撫臣等所奏燬,兹以搜訪遺籍,外省奏進此書,閲其體例,非不尊崇本朝,且無犯諱字跡,徒以附紀。明末三王自不宜在概禁之列,前命編纂《通鑑》輯覽,館臣請不録福王事,寔因念厯朝嬗代之際,進退予奪,繫乎萬世公論,若前代偏私袒徇之陋習,以曲筆妄為髙下,朕寔鄙之,即如福王承其遺緒,江山半壁,疆域可慿,使能立國自强,未甞不足比於宋髙宗之建炎南渡,乃孱弱荒滛,自貽顚覆,而偏安之規模未失,不可遽以亡國法絶之,特命於崇禎末附紀福王年號,仍用雙行分注,而提綱則書,明以為别,至蕪湖被執,始大書明亡,葢所以折𠂻,至是務合乎人情天理之公也。至於唐王桂王,遁跡閩滇,茍延殘喘,不復成其為國,正與宋末昰、昺二王之流離海島者相類,本不得等於福王之例,是以輯覽內未經載入,今思二王究為明室宗支,與異姓僣竊者不同,非偽託也,且其始末雖無足道,而奔竄事蹟亦多有可攷,與其聴不知者,私相傳述,或致失實無稽轉,不若為之約舉大凡,俾知二王窮蹙情形,不過如此,更可以正傳聞之譌舛。又其諸臣以旅拒王師者,向多以偽官目之,然其間如白文選、李定國等本獻賊義子,反側無常,彼在明已合,稱賊稱偽,自當凖春秋書盗之例,又如金堡等之五虎横行,把持國是者,亦無足齒録,若其他各為其主,始終不屈,以至隕首捐軀者,不一而足,較宋末之文,天祥、陸秀夫,寔相彷彿,雖混一之初,兵威迅掃,不得不行抗命之誅,而諸人瑣尾間闗,有死無貳,洵無愧人臣忠於所事之義,迄今日乆,將遂冺沒,朕甚憫之,亦宜略為紀緑,使之有傳於後,設以為載筆有體,則凡事涉二王者,不妨,直以彼字稱之,用存偏正之别,而其臣則竟書為某王之某官某槩不必斥之為偽也。明紀輯畧,已命有司弛其禁,而通鑑》輯覽,校刋將竣,其令四庫全書館總裁,詮叙唐桂二王本末,别為附録卷尾,凡彼時仗節死義之人,考訂事跡,悉與備書,朕將親為裁定,宣付刋行,俾讀者咸知朕大中至正,未甞有一毫私意偏倚其間,而崇奨忠貞,亦足以為世道人心之勸。書成,即以此諭同御製,輯覽原序,並冠卷端,庻将來有所恭考,喻朕意焉。
URN: ctp:ws615516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5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Do not click this 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