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欽定四庫全書 |
2  | 唐會要卷七十 |
3  | 宋 王溥 撰 |
4  | 量戸口,定州縣等第例。《武德令》,三萬戸以上為上州永徽令,二萬戸以上為上州。至顯慶元年九月十二日勅,戸滿三萬以上為上州,二萬以上為中州,先已定為中州、下州者仍舊,至開元十八年三月十七日,勅太平時久,戶口日殷,宜以四萬戸以上為上州,二萬五千戶為中州,不滿二萬戶為下州,其六雄、十望州三,輔等及別勅同上州都督及畿內州並同。上州縁邊州三萬戸以上為上州,二萬戸以上為中州,其親王任中州、下州刺史者,亦為上州王,去任後仍舊。武德令:戶五千以上為上縣,二千戸以上為中縣,一千戶以上為中下縣。至開元十八年三月七日,以六千戶以上為上縣,三千戶以上為中縣,不滿三千戶為中下縣。其赤畿、望𦂳等縣不限戸數,並為上縣。去京五百里內并緣邊州縣,戶五千以上亦為上縣,二千以上為中縣,一千以上為下縣。 |
5  | 州縣分。望道。 |
6  | 貞觀元年三月十日,併省州縣,始因闗河近便,分為十道。 |
7  | 一曰闗內 二曰:河南道,三曰河東道。 四曰河北道,五曰山南道 六曰隴右道七曰淮南道。 八曰江南道,九曰劍南道 十曰嶺南道,凡天下三百六十州。自後并省,迄於天寳,凡三百三十一州存焉。 |
8  | 凡覉縻之,州八百。京兆府尹有三,大都督有五潞、揚、益、荊、幽。 |
9  | 都䕶府有六,又有上中、下都督府,凡天下軍有四十府,有六百三十四鎮,有四百五十戍五百九十守捉有三十五。景雲二年五月,出使者以山南控帶江山,疆界濶遠,於是分為山南東西兩道,又自黃河以西,分為河西道闗內道。 |
10  | 新升都督府。 鹽州。永泰元年十一月,升新升雄州。 寧州。至德元年十月二十九日升原州,乾元三年正月十一日升。 |
11  | 新升望州。 寧州、原州並㑹昌四年四月十日升新上州。 㑹州,永泰元年十一月升丹州,大厯六年五月升。 |
12  | 宥州元和九年五月復置夏州新升赤縣。 京兆府雲陽縣。元和二年十月升,以崇陵故也。 |
13  | 奉先縣。開元十七年十一月十日升,以奉陵寢,以張愿為縣令。 |
14  | 醴泉縣。廣德元年五月一日升,以崔演為縣令。 |
15  | 富平縣,貞元四年正月十六日升,以薛兟為縣令。 三原縣同。上年月,升以王鄫為縣令。 |
16  | 咸陽縣。天授二年四月二十一日以管武氏陵升,以宇文意為縣令。神龍元年十月二十九日,復為畿。 |
17  | 奉天縣。興元元年正月一日升,以杜元為縣令。 |
18  | 新升次赤縣。 華州鄭縣,光化元年六月升,至天祐四年閏十一月復為一縣。 |
19  | 華州鄭縣、華隂、下邽三縣,開元四年二月二十六日升。 同州馮翊朝邑、蒲城、澄城、白水等縣,開元四年二月二十六日升。 |
20  | 岐州雍縣扶風、陳倉三。縣同上年,月日升。 |
21  | 靈州廻樂縣。至德元年七月十二日升寧州安定縣。至德元年十二月九日升邠州新平縣,正元十年十二月升新升𦂳縣。 靈州懷遠縣。至德元年十月三日升寧州彭原縣。至德元年二月九日升。 |
22  | 鄜州洛交縣。正元六年三月三十日升新升上縣。 靈州靈武、𢎞靜、溫池、鳴沙等縣,至德元年七月十三日升。 |
23  | 原州平高縣。乾元三年正月十一日升。夏州朔方縣,貞元四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升。 |
24  | 鹽州五:原白池縣。永泰二年十月升丹州汾川縣。大厯六年五月,升延州膚施門山縣同上年月日升河南道。 |
25  | 新升都督府。 登州。大厯九年五月,升新升雄州。 汝州㑹昌四年四月升虢州,同上年月日升。 |
26  | 新升望州。 青州。大厯九年五月升新升𦂳州。 鄆州、徐州並㑹。昌四年五月升蔡州,元和十四年四月重定淮西州縣及官吏祿俸,以蔡州為𦂳,其刺史俸錢一百八十千,長史以下有差。 |
27  | 新升上州縣 海州,宻州。貞元五年八月六日升。泗州。貞元二十年正月內升。 |
28  | 宿州元和四年正月,以徐、泗、符離、蘄、虹三縣置。 |
29  | 亳州元和三年九月升潁州,㑹昌二年十一月升唐州,貞元十五年四月升新升赤縣。 河南府緱氏縣。天祐二年四月四日升,以奉昭宗和陵故也。 |
30  | 新升望。縣 虢州閿鄉、汴州浚儀尉氏開封等縣,並開元四年二月二十六日定。 |
31  | 雍邱縣。開元十二年九月八日升滑州酸棗縣,開元四年二月二十五日定。 |
32  | 白馬縣。大厯五年三月升許州扶溝縣,開元四年二月二十六日定。 |
33  | 鄭州管城、陽武、新鄭、滎澤等縣,並開元四年二月二十六日升。 |
34  | 宋州宋城縣,開元四年二月二十六日升。 |
35  | 襄邑縣,㑹昌四年十一月升陜州陜縣桃林、河北芮城等縣,開元四年二月二十六日升。 |
36  | 兖州金鄉縣。開元四年二月二十六日升。 |
37  | 汝州梁縣,開元十二年七月八日升仙州襄城縣同上年月日升。蔡州汝安縣。貞元七年正月二十二日升。 |
38  | 徐州彭城縣,貞元六年十月升鄲州須昌鉅野縣等。貞元二年二月一日升。 |
39  | 青州益都縣。大厯五年正月升新升𦂳縣。 虢州𢎞農縣,乾元三年二月一日升。鄆州鄆城東阿壽張盧縣,貞元二年二月一日升。 |
40  | 兖州曲阜縣,㑹昌二年二月升宿州符離縣,㑹昌四年十二月升宋州。括城縣,同上年月日升潁州汝隂縣,同上年月日升青州臨淄壽光縣,大厯五年正月升新升上縣。 虢州盧氏、朱陽玉城縣。乾元三年四月十四日升。 |
41  | 汝州臨汝縣。正元八年二月二十六日升。 |
42  | 蔡州遂平縣。元和十二年四月內置潁州潁上縣。元和六年九月升唐州方城縣。貞元十五年四月升陜州垣縣。太和三年十一月升河東道。 |
43  | 新升次赤縣。 河中府河東河西縣。乾元三年三月改新升望縣。 蒲州河東安邑、桑泉、汾隂、虞鄉縣等,並開元四年二月二十六日升。 |
44  | 猗氏解縣。開元十二年二月二十六日升。 |
45  | 絳州正平、翼平、龍門、聞夏縣、開元同上年月日升。 |
46  | 汾水、孝義、隰城、介休、平遙等縣,同上年月日升。 |
47  | 洪洞縣等同上年月日升。并州太原、晉陽、祁縣等縣,同上年月日升。 |
48  | 潞州上黨縣,同上年月日升河北道。 |
49  | 新升望州。 貝州大厯七年正月升新升上州。 媯州貞元七年五月七日升定州,元和四年六月改。 |
50  | 涿州。大厯五年十一月升新升望縣。 瀛州河間縣,開元四年二月二十六日升。 |
51  | 博野縣。大厯七年正月升。 冀州南宮信都縣。 |
52  | 深州饒陽縣。 貝州宗城縣,俱同上年月日升。 |
53  | 臨清縣。大厯七年正月升相州滏陽縣。開元四年二月二十六日升。 |
54  | 魏州貴鄉、昌樂魏縣、頓邱縣等同上年月日升。 |
55  | 館陶冠氏縣,大厯七年正月升洺州永年縣,開元四年二月二十六日升。 |
56  | 懷州河內、武德、武陟、獲嘉縣,同上年月日升。 |
57  | 德州安陵縣,天寳八年五月一日升恒州真定縣。興元元年十一月十九日升。 |
58  | 幽州昌平縣,貞元十九年九月升薊縣,開元三十三年十二月一日升新升𦂳縣。 魏州臨黃縣。大厯七年正月升貝州清陽縣。同上年月日升。 |
59  | 恒州石邑藁城縣。興元元年十一月十九日升。 |
60  | 滄州清池縣。大厯七年正月升莫州鄚縣。貞觀十九年八月升新升上縣。 媯州懷戎縣,貞元十七年五月七日升幽州潞縣。貞元十五年九月升。 |
61  | 山南道 |
62  | 新升都督府。 利州,大厯十四年十一月七日升龍州。長慶四年十月升。 |
63  | 新升雄州 洋州。興元元年十一月七日升新升望州。 襄州商州。㑹昌四年五月升梁州。永泰元年二月升。 |
64  | 新升上州。 隨州,貞元十五年四月,復州、郢州並元和六年九月升金州㑹,昌四年五月升。 洋州永泰元年二月升。 |
65  | 新升中州。 硤州。建中二年四月三十日升新升次赤縣。 江陵府江陵縣。貞元元年九月升為畿縣。 |
66  | 興元府南鄭縣。興元元年六月升新升望縣。 荊州江陵縣、襄州襄陽縣並開元四年二月二十六日升。 |
67  | 商州商潞縣梁州南鄭縣,並永泰元年二月升置。 |
68  | 鄧州穰縣,大厯四年十一月升新升𦂳縣。 商州上路縣。乾元三年四月十四日升梁州固城縣、洋州興道縣、閬中縣,並永泰元年二月升。 |
69  | 新升上縣。 硤州夷陵縣,上元二年六月十五日升復州竟陵沔陽縣。元和六年九月升。 |
70  | 隨州光化縣,同上年月日升。 |
71  | 商州洛南縣。貞元四年三月二十日升。郢州富水京山縣。元和六年九月升隴右道。 |
72  | 新升都督府。 沙州。永泰二年五月升新升中州。 威州大中三年七月収復安縣,州改為威州。 |
73  | 淮南道 |
74  | 新升𦂳州。 壽州㑹昌四年五月升新升上州。 滁州和州舒州濠州蘄州並元和六年九月升。 |
75  | 光州。大中四年六月升新升中州。 申州元和十四年四月升揚州江都縣,開元四年二月二十六日升。 |
76  | 海陵天長縣。㑹昌四年十一月升揚子縣,大厯八年五月升新升𦂳縣。 揚州六合縣,㑹昌四年十二月,升楚州盱眙縣,廬州合肥、廬江慎縣、壽州安豐、盛唐、霍丘等縣、舒州桐城縣、濠州定遠鍾離縣、滁州全椒縣。以上㑹昌四年十二月升。 |
77  | 新升上縣。 楚州山陽盱眙縣,貞元四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升。 |
78  | 鹽城縣。元和六年九月升壽州霍丘縣、蘄州蘄水縣,舒州太湖宿松縣,同上年月日升。 |
79  | 江南道 |
80  | 新升都督府。 辰州。大厯五年十一月升為中都,督新升雄州。 蘇州。大厯十三年二月十一日升新升望州。 潤州、宣州、越州常州並㑹昌五年四月升。 |
81  | 新升𦂳州。 鄂州。㑹昌四年五月升新升上州。 𧆛州袁州撫州、饒州並元和六年九月升。 |
82  | 池州㑹昌四年五月升。 信州同。上年月升。 |
83  | 新升中州。 岳州。大厯五年六月升新升望縣。 潤州曲阿,寧江等縣,開元四年二月二十六日升。 |
84  | 丹徒縣。大厯十二年二月二十六日升句容縣,㑹昌四年十一月升。 |
85  | 常州晉陵縣,開元四年二月二十六日升。 |
86  | 武進無錫縣,大厯十二年二月二日,升江隂縣,㑹昌四年十一月升。 |
87  | 蘇州呉縣。開元四年二月二十六日升長洲縣。大厯十二年二月二十六日升加陵縣。大厯六年二月升。 |
88  | 崐山縣,㑹昌四年十一月升宣州宣城縣,天寳十載二月二十五日升。 |
89  | 南陵縣。大厯五年三月升杭州餘杭縣,開元四年二月二十六日升。 |
90  | 錢唐縣,㑹昌四年十一月升越州㑹稽縣,開元四年二月二十六日升。 |
91  | 諸暨剡縣,並大厯十二年二月九日升。婺州金華縣,開元四年二月二十六日升。 |
92  | 東陽永康縣,大厯十二年正月九日升湖州烏程縣,大厯十二年二月二十一日升。 |
93  | 長城縣,㑹昌四年十一月升衢州信安縣,大厯十二年正月九日升台州臨海縣,㑹昌四年十一月升鄂州江夏縣,貞元十一年九月升洪州高安縣,㑹昌四年十一月升潭州長沙縣,同上年月日升新升𦂳縣。 越州蕭山縣,大厯十二年正月升湖州安吉縣,㑹昌四年十二月升。 |
94  | 信州上饒縣。 杭州鹽官縣並同上年月升。 |
95  | 衢州龍丘縣,大厯十二年正月十九日升。 |
96  | 婺州蘭溪縣,同上年月升海鹽縣,㑹昌四年十二月升宣州南陵,溧陽當塗縣,天寳十載二月二十五日升。 |
97  | 寧國縣。㑹昌四年十二月升歙州歙縣。 池州、秋浦縣俱同上年月日升。 |
98  | 鄂州武昌永泰等縣,貞元二年九月升。洪州建昌,大厯十二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升。 |
99  | 潭州長沙縣、湘鄉湘潭衡陽縣等,大厯四年四月二十四日升。 |
100  | 吉州廬陵縣。㑹昌四年十六月升新升上縣。 鄂州唐平、蒲圻等縣。元和六年九月升岳州巴陵縣。同上年月日升。 |
101  | 華容縣。大厯六年五月升澧州石門縣,元和六年九月升潭州益陽縣,貞元十二年二月升衡州衡陽來山縣。大厯四年二月二十四日升。 |
102  | 洪州武寧新呉縣。元和六年九月升辰州沅陵、敘浦、大鄉等縣。大厯五年十一月升。 |
103  | 江州彭澤縣。元和六年九月升郴州平陽縣。 䖍州信豐南康縣,袁州萍鄉縣。 杭州新城縣,撫州南豐縣已上俱同上年月日升陵州分水縣,大厯六年六月升歙州婺源黟縣,並元和六年九月升新升中縣。 洪州分寧縣。貞元十五年二月,分寧武為寧縣。 |
104  | 劍南道 |
105  | 新升都督府。 遂州,大厯二年二月升昌州。大厯十三年六月升。 |
106  | 新升𦂳州。 梓州㑹昌四年五月升新升望縣。 益州成都蜀縣,郫縣新繁等縣,並開元四年二月二十六日升。 |
107  | 蜀州晉原青城縣,同上年月日升唐興新津縣,貞元十年十一月升。彭州九隴道江縣,開元四年二月二十四日升。 |
108  | 唐昌縣。貞元十年十二月升漢州雒縣,開元四年二月二十六日升什邡縣。貞元二年十二月升。 |
109  | 新升𦂳縣。 彭州濛陽縣、漢州德陽綿竹縣眉州通義彭山縣嘉州龍逰縣邛州臨邛縣以上並貞元五年十二月升。 |
110  | 新升上縣。 嘉州夾江峨嵋縣,邛州依政縣、陵州、籍縣,並貞元十年十二月升。 |
111  | 閬州南部奉國縣。永泰元年十月升綿州羅江縣。元和六年九月升嶺南道。 |
112  | 新升都督府。 峯州、驩州,並貞元七年四月二十日升新升上州。 達州泉州。元和六年五月升新升。望縣。 福州閩縣。貞元元年四月升廣州南海縣。㑹昌四年十月升。 |
113  | 新升𦂳縣。 泉州彭山縣,貞元七年四月二十日升黔州彭山縣,貞元七年四月二十三日升。 |
114  | 容州晉陵縣,同上年月日升。福州,福唐長樂縣連山侯官縣。貞元二年四月。 |
115  | 泉州晉江莆田縣、建州建陽縣。並元和六年六月升。 |
116  | 巫山龍標縣。大厯六年五月升新升中縣。 容州北流縣。貞元七年四月升梧州蒼梧縣,大厯九年七月升。 |
117  | 州縣改置。上 |
118  | 闗內道 |
119  | 京兆府武德以來稱京城,開元元年十二月三日稱西京至德二年十二月十五日改為中京,上元二年九月二十一日停中京之號元年建,邜月一日改為上都。天授二年七月二十八日,勅雍州依舊以萬年、長安、乾封、明堂、咸陽、鄠縣、藍田等七縣𨽻焉。又以武功為稷州,割奉天、始平、盩厔、好畤等五縣𨽻焉,以雲陽為鼎州,割三原、涇陽、醴泉等四縣𨽻焉。以零口置鴻州,以慶山、渭南兩縣十二鄉,於郭下置鴻門縣,割慶山、高陵、櫟陽、渭南等五縣𨽻焉,以永安置宜州,割同官富平、美原等四縣𨽻焉,令地官員外郎周允元充樹置使,至乆視元年八月二十四日廢鴻、鼎二州,至大足元年四月四日廢宜、稷二州並𨽻雍州。 長安縣。總章元年十一月二十二日新置乾封縣,以王德真為縣令,分理京城內。至長安二年六月二日廢。 萬年縣。武德元年九月,始改大興為萬年縣。天寳七年八月十四日,改為咸寧縣。至德三年二月五日,復為萬年縣。初,總章元年,新置明堂縣,以鄧、鄆為縣令。長安二年六月二日廢。 昭應縣。垂拱二年二月二日,新豐縣東南三十里有慶山湧出。二十八日,改新豐為慶山縣。荊州人俞文俊上疏曰:「臣聞天氣不和而寒暑併,人氣不和而疣贅生,地氣不和而塠阜出。今陛下以女處陽位,反易剛柔,故地氣陽塞而山變為災,陛下謂之慶山,臣以為非慶也。臣愚以為宜厲自修德,以答天譴,不然,禍災至矣」。疏奏則天怒,流文俊於嶺南。神龍元年二月四日,復為新豐縣。天寳三載,十二月五日,析新豐縣於㑹昌山令置㑹昌縣。四載十月二十八日,以㑹昌為赤縣,以薛融為縣令。七載十二月一日,改㑹昌為昭應縣,仍廢新豐𨽻入昭,應以薛伯連為縣令。 奉先縣開元四年十月二十八日,改桐州蒲城為奉先縣,以奉橋陵𨽻京兆府。元和十五年四月,以美原縣龍原鄉櫟陽縣萬年鄉𨽻奉先縣,以奉景陵。長慶四年五月以富平縣置水鄉,華州下封縣,翟公鄉同州澄城縣撫道鄉白水鄉㑹賔鄉,並𨽻奉先縣,以奉光陵。天祐四年閏十二月二十七日,却割𨽻同州富平縣。元和元年六月,以先天奉縣神泉鄉、櫟陽縣大澤鄉、美原縣義林鄉族義鄉,並𨽻富平縣,以奉豐陵三原縣。㑹昌元年七月,京兆府奉德三原縣申當縣仁化鄉,開成五年六月,勅割送冨平縣,光奉章陵訖,准承前流例,合於陵近縣界接近割還當縣,以奉莊陵。今請割高陵縣、青平鄉。從之。 奉天縣。文明元年八月十五日,以乾陵置奉天縣,𨽻京兆府。 盩厔縣。天寳元年八月二十四日改為宜壽縣,至德二年二月十五日,改為盩厔縣。 美原縣。隋置丘門縣。貞觀七年廢。咸亨元年十二月二十一日,于故丘門地置美原縣,割𨽻京兆府。 櫟陽縣。天祐四年十月割𨽻華州同官縣。貞觀十七年六月十七日廢置宜州,來屬。 興平縣。景雲四年二月一日改始平縣為金城縣。至德五年十月改為興平縣。 雲陽縣。自武德五年分雲陽縣為石門,仍置泉州,移雲陽於縣南十五里水。衡城貞觀元年廢泉州,改石門縣為雲陽。八年併池陽入雲陽縣。 雍州天授中置鼎州,後廢。 華原縣。貞觀十七年六月十四日廢宜州來屬。垂拱二年九月二十日改為永安縣。神龍元年二月四日復為華原縣。 好畤縣。武德二年二月五日置於隋莊陵。貞觀二十二年七月十四日勅,岐陽既非要害,好畤又近醴泉,二縣並廢,依舊置上宜縣。其年十一月三日,改上冝縣為好畤縣。 鳯翔府天興縣。至德元年七月二十七日,分雍縣置。 雍縣。至德二年八月二十一日改為鳯翔縣,寳應元年十二月廢,併入天興縣。 扶風縣武德元年,分岐山縣于圍川城置。四年,𨽻入稷州。貞觀元年,廢稷州來屬。八年六月,改為扶風縣 岐陽縣。貞觀七年割扶風、岐山並京兆上宜縣置焉。二十一年廢。永徽五年十二月又置。元和三年三月併入扶風岐山縣。 陳倉縣。至德二年八月二十一日改為寳雞縣,貞觀七年廢。天授二年七月二十八日割岐陽縣置普潤縣,貞觀十一年正月𨽻隴右經畧使。 行原縣。元和三年十二月臨涇縣,改為行原,遂命鎮將朱泚為刺史。始,泚為刺史,嘗以臨涇地冝,蕃息蕃戎,每月㓂屯臨涇,為休養便地,嘗白其帥,願以城控之,前帥不從。其後叚祐為節度使,泚復白祐,祐多其䇿,乃表請城。 同州河西縣。武德七年分韓城、郃陽置,屬韓州,州廢來屬。乾元三年三月二十三日,改為夏陽縣。 韓城縣。天祐年十二月,改為韓原縣。 華州下邽縣。垂拱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割同州下邽縣𨽻。 太州潼津縣,聖厯二年三月二十日割虢州潼津縣𨽻入太州。神龍三年四月十六日,廢仙掌縣邠州。開元十三年二月二十二日,改豳字為邠永壽縣,神龍元年三月二十五日割屬雍州。唐隆元年七月八日,又屬豳州三水縣。元和十五年正月移縣於隴堡下舊城。先是,大厯中,吐蕃嘗焚其縣,故移之堡,上人不便之,及是,從節度使郭釗奏也。 坊州武德七年七月,於鄜州南故馬坊置。坊州。 冝君縣。貞觀十七年六月十七日廢冝州來屬,尋廢。二十年閏三月十四日又置。永徽二年十二月十四日又省。龍朔三年八月二十五日又置。 昇平縣。天寳二載十二月一日分宜君縣置。 鄜州直羅縣,武德二年割三川洛交縣置。 涇州。開元八年四月十七日割寧州豐義縣𨽻焉。 鶉觚縣。天寳元年八月二十四日改為靈臺縣。 臨涇縣。貞元十一年正月,節度使劉昌奏請於臨涇縣界堡定城置。 隂盤縣,勅改潘原。貞元十一年以彭信堡置。寧州豐義縣,武德四年分彭原縣置。 勝州河濵縣貞觀二年置。 連谷縣。貞觀八年置。 豐州貞觀二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分靈州置。 九原縣。永徽四年置。 永豐縣永徽元年正月置。 豐安縣。麟德元年置。 延州開元二年,升為都督府。 延水縣隋鎮武德縣。初為利州,縣名安人。貞觀二年,州廢,安人屬北基州。八年,割屬延州。二十三年五月,改為延水縣 延川縣。貞觀五年置北基州,至八年廢。 罷交縣。天寳元年八月二十四日,改為延昌縣。 金城縣。本因城縣。武德二年改為金城縣。天寳元年八月二十四日改為敷政縣。 綏州上縣,天寳元年八月二十四日改為龍泉縣。 夏州朔方縣。本隋岩銀縣。貞觀三年,改為朔方縣。 寧朔縣。武德六年置南夏州。貞觀二年廢。 鹽州五原縣。貞觀八年與同州置 白池縣景龍三年置。 伏陸縣。天寳元年八月二十日改為甘泉縣。 慶州懷安縣。開元十一年十月八日置。 方渠縣。神龍三年三月二十五日分烏陵縣置。 結交縣。天寳元年八月二十四日改合水縣白馬縣同上勅改為「延慶縣。 麟州開元十二年閏十二月二十九日置,十四年十月九日廢。 乾元元年五月一日於新泰縣置鐵麟縣,開元十三年六月十三日置。 隴州定縣。元和三年𨽻寧州。 宥州延㤙縣,元和九年二月勅:「天寳末年宥州寄理於經畧軍,寳應以後,因循遂廢,由是昆夷屢擾,党項靡依,蕃部之人,撫懷莫及,朕方𢎞遠畧,思復舊規,冝於經畧。軍置宥州,仍為上州,於郭下置延恩縣,為上縣,仍屬夏州。元和十五年九月,夏州節度使太請置宥州於長澤。 原州蕭闗縣。神龍三年三月,廢地樓縣置。 威州。大中三年七月,靈武節度使朱叔明奏収復安樂州,其州即故靈州鳴沙縣,其年八月遂改為威州。 |
120  | 河南道 |
121  | 河南府河南縣,垂拱二年改為合宮縣,以薛充構為縣令。神龍元年五月,卻為河南縣。二年十一月五日,又改為合宫縣,以蘇成為縣令。右補闕權若訥上疏曰:「臣聞詩人闡教,深懐罔極之㤙。孔氏立言,或崇無改之道。今陛下置聖善報恩之閣,義貫於終天存合宮永肩之號,敬深於如在。伏見天地日月,君臣等字,皆先朝創制,已久施行。陛下纘承丕緒,嗣守洪業,母子相傳,國家如舊,此則天能事生人,積習何所要切?登時除之無益於淳化,存之有光於孝理。又神龍元年三月三日制書,一事以上,並依貞觀故事者。但則天遺訓誠曰:母儀太宗舊章,事稱祖德。昔永徽之始,不聞依武德舊事。今陛下膺期,乃遵貞觀故事,如其遠依貞觀,實恐未益先期。以臣愚識,請更詳審。唐隆元年七月八日,復改為河南縣。洛陽縣,垂拱四年七月一日析置。 永昌縣。長安二年六月二日廢。神龍二年十一月二日改洛陽為永昌,以王俊為縣令。唐隆元年七月八日,又改為洛陽縣。 來庭縣。天授三年三月九日置,以陸寳績為縣令,長安二年六月二日廢。 緱氏縣。隋置。貞觀十六年省。上元二年七月九日又置,以管孝敬陵。 嵩陽縣隋置。貞觀十七年省,永淳元年七月八日復置。文明元年四月十三日廢。光宅元年二月四日又置。登封元年臘月十九日改為登封縣。神龍元年二月五日改嵩陽縣。二年十一月五日又改為登封縣。 新安縣義寧二年,置新安郡,領新安一縣。武德元年,改為穀州,領新安、澠池、東垣三縣。四年,省東垣入新安。貞觀元年,徙穀州於澠池。至顯慶二年十二月九日,廢穀州,以福昌、新安、澠池、永寧四縣,並懷州河陽、溫縣、王屋、鄭州氾水,並𨽻洛州。 告成縣。武德四年,王世充降,陽城縣令王雄以縣歸順,乃置嵩州,領陽城、嵩陽、陽翟、康成四縣,以雄為刺史。貞觀三年,省嵩州,以陽城屬洛州。登封元年臘月九日,改為告成縣。神龍元年二月五日,改為陽縣。二年十一月五日,又改為告成縣。天祐二年十二月,改為陽邑。 興泰縣。長安四年五月二十九日以興泰宮城置。神龍元年二月四日廢。 河隂縣,開元二十二年四月,侍中裴耀卿奏氾水、滎澤、武陟三縣,於河口輸塲置焉,𨽻河南。㑹昌三年九月勅,置𨽻孟州,仍改為望縣。 潁陽縣貞觀七年廢。咸亨四年閏五月一日,分河南洛陽、伊闕、嵩陽等縣置武臨縣。開元十五年九月二日改為潁陽縣。 武泰縣。天授二年七月二十八日分滎陽置焉。𨽻洛陽,尋廢。後又改滎陽縣為武泰縣。神龍元年二月四日,改為滎州,屬鄭州。 伊陽縣。先天元年十二月二十三日,洛州長史李傑奏割陸渾置陽翟縣。武德四年𨽻嵩州。貞觀二年省州,縣改𨽻許州。龍朔二年十二月十六日,割𨽻洛州。 福昌縣。義寧元年,置宜陽郡,領冝陽、澠池、永寧三縣。武德元年,改熊州故冝陽縣為福昌,取隋福昌宫為名,領福昌、壽安、永寧三縣。貞觀元年,省態州以福昌改𨽻榖州。顯慶二年十二月十六日廢州,以縣屬洛州永寧縣。義寧二年置,治永固城,屬宜陽郡。武德元年,屬熊州。三年,改屬函州。八年,省州却屬熊州。貞觀元年,改屬榖州 長水縣。武德元年屬虢州。貞觀八年改屬穀州。州廢來屬。 濟源縣。武德二年三月,王世充將丁伯德以縣歸順,遂置西濟州,領源湨陽、燕川、呂原四縣,以伯德為刺史。四年省縣,𨽻懐州。顯慶二年十二月十三日,屬溫縣。令周仲隠以縣歸,乃於縣置平州,以仲隠為刺史,溫縣為李城縣。其年八月,省州縣復名,温屬孟州。 王屋縣。武德元年,改為邵州。貞觀元年,省州縣屬懷州。顯慶一年十二月十三日,改𨽻洛州。光化三年八月,割𨽻河陽。 河陽縣,武德二年置,名大基,屬懐州。四年割屬孟州,八年省。咸亨五年八月,河南洛陽、新安、王屋、濟源、河陽六縣置大基縣,屬洛陽。先天元年,以國諱改為河陽縣。㑹昌三年九月,中書門下奏曰:「臣聞艱難以後,割屬河陽三城使,令河南、河管五縣中租賦色役,盡屬河陽、河陽使歸一統,便為定制。既是雄鎮,足壯三城。臣等商量,其河陽縣望改為孟州,仍為望州河、氾水。溫縣河、河清、濟源等五縣,改為望州。其縣令以下,望且令守本官至吏部注官日替」。詔從之。 氾水縣。武德四年置,屬鄭州。貞觀七年,州移理官城縣。垂拱四年七月一日,改為廣武縣。神龍元年,復為氾水縣 宻縣武德三年,置密縣,四年廢,縣屬鄭州。 龍朔二年十二月二十日,自鄭州割𨽻。 河清鞏縣。光宅三年八月,割𨽻河陽耿州。隋廢。武德元年復置。廣德二年二月,升為大都督府,以皇甫溫為長史。 硤石縣,隋廢。武德元年置 芮城縣武德二年置芮州。貞觀元年,廢縣來屬。 安邑縣,貞觀十七年六月十七日廢虞州及桐鄉縣,以安邑屬蒲州。至德二年八月二十三日為虞邑縣。 乾元三年正月二十一日,割𨽻陜州,復為安邑縣。 夏縣。乾元三年正月二十一日自絳州來屬。 桃林縣,天寳元年二月二十一日改。 靈寳縣河北縣,天寳元年二月二十一日改為平陸縣。先是,陜郡太守李濟物䟽,鑿三門得古鏵甚大,其上有「平陸」二字,後因改為「平陸。 鄭州武德三年,改為管州。貞觀元年復為鄭州。 圃田縣,武德元年,改為中牟縣。貞觀元年,屬汴州 龍朔二年十二月十六日,來屬。 豫州寳應元年十二月改為蔡州。新息縣武德四年置息州,貞觀元年廢。 吳房縣。貞觀元年置,八年廢汝南縣。貞元七年正月二十三日於郭下置。元和十三年正月,汝南縣宜却停省。 西平縣貞觀元年廢,天授二年十一月一日又置。 遂平縣。元和十二年四月,呉房縣改為遂平縣,仍移於文城柵南新城內置,便為上縣,權為𨽻唐州褒城縣。天祐三年十二月改為苞孚縣。 汝州武德初,從隋舊制為伊州。貞觀十年以西城置伊州,遂改為汝州。光化三年八月,割去𨽻洛京。梁州隋為承林縣。貞觀元年,改為梁縣。魯山縣。王世充置魯州。武德四年正月二日,廢入伊州。其年,復置魯州。貞觀元年三月,又廢入伊州。 龍興縣。證聖元年四月一日置武興縣,神龍元年十月十九日改為龍興縣襄城縣,天寳七載正月二十四日自許州來屬。 臨汝縣。先天元年十二月二十三日置。 亳州武德四年,改為譙州。貞觀元年改為亳州。 臨渙縣。貞觀十七年六月十七日廢譙州來屬。 太和九年五月,亳州臨渙縣冝割屬宿州永城縣。貞觀十七年六月十七日,廢譙州來屬。 陽谷縣。麟德二年二月二十八日改為貢源縣酇縣。開元二十六年三月二十四日,移汴州南垣縣驛置。 山桑縣,貞觀十七年六月十七日廢譙州來屬,天寳元年八月二十四日改為䝉城縣。 曹州武城縣,貞觀十七年六月十七日廢載州來屬。 離狐縣,天寳元年八月二十四日改為南華縣。 仙州武德二年置萊州,五年廢。貞觀八年置魯州,九年廢。開元四年,析許、魯、唐三州復置仙州。至十一年十二月,勅以仙州頻喪長,史欲廢之,令公卿議其可否。中書侍郎崔沔議曰:「仙州四面去餘,州界雖近,若據州而言,則𤣥遠土地饒沃,戶口稀踈,逃亡所歸,頗成泉藪,舊多刼盜,兼有宿冦,所以往年患之,置州鎮壓。今興役幾年,主司粗定,累年成規,一朝廢省,前功盡棄,後弊方深。今廢州則生患,置州則稱煩,所以武德以來,迭為廢置,足明利害,不專一途,至於田疇勞損,即與許蔡何殊?寧為位卑,獨當廢省?若以州管新戶,驛長難得,唐許州路僻戶多,均出傍州,非無成例,州以鎮俗,官以利人,所在皆然,雖憚其廢,然自創置,未盈十年,州將員寮,屢卒於位,天道性命,聖人罕言,而共理分憂,朝寄尤切,視死亡而不恤,何以得其歡心?計不自安,政必茍且,下承斯弊,為傷必多而通之,則可永久。州東新置舞陽縣,則漢樊噲之舊國,噲豐沛故人又高祖之婭,惟勲惟舊,且親且賢,亦既受封,亦稱吉土,保全良吏,庶在兹邦。又南接白羊川口,村聚幽僻,妖訛宵聚,此為根柢,自置縣來十減七八,今若移州鎮之,亦可杜絶其仙州,望且未廢。至今年十月,移向舞陽置,仍為樊州刺史。司馬銓頗聞守法公勤望,稍加慰勞,使其說以成務,庶其益於公家。至二十六年十月三日廢。大厯三年三月二十八日復置,仍置仙鳧縣,五年二月初六日,又廢仙鳧縣亦停。 登州隋為牟州。武德二年,改為登州。貞觀元年廢。天授二年閏五月二十一日,又置黃縣。神龍元年四月,改為蓬萊縣 牟平縣武德元年置。貞觀元年廢,麟德二年又置。 潁州武德四年,置信州。六年,改為潁州。長慶二年八月,潁州移潁鄭州。 沈丘縣。神龍年置。 淮川縣。武德八年,改為下蔡縣。 齊州元和十五年正月二十三日,平盧州軍奏,當管五州共二十九縣,內四縣録,戶口凋耗,計其本縣税錢,自供官員不足,今請權冝併省,各具如後。齊州都九縣內三縣請併省豐齊縣,與本州長清縣相近,今請廢豐齊縣併入長清縣,全節縣與歴城縣相近,請廢全節縣,併入歴城縣,亭山縣與章丘相近,今請廢亭山,併入章丘、豐齊等四縣,權停廢待以後,户口滋繁,物力殷贍,即請仍舊」。從之。 行齊州。元和十三年冬十月,齊州刺史高士榮奏:䝉㤙受任,其州猶在賊中,須置行州及倚郭,歴城縣行印」,從之。 平陵縣。貞觀十七年四月改為全節縣祝阿縣。天寳元年八月二十四日改為禹城縣。 山莊縣武德元年置,天寳元年七月二十四日改為豐齊縣。章丘縣武德二年置,貞觀元年廢。 歸化縣太和四年十二月,本州奏廢八邑縣。 泗州,開元二十五年九月十日,移就臨淮縣。 臨淮縣長安二年二月分徐城縣置。 下邳縣武德年置邳州,貞觀元年州廢,來屬。 虹縣本名夏丘,屬仁州。武德六年,改名虹縣。貞觀八年州廢,來屬兖州。 金鄉縣。貞觀十七年六月十七日廢戴州來屬。元和十四年正月,以兖州金鄉縣權𨽻屬徐州宿豫縣。寳應元年六月十一日改為宿遷縣。 博城縣。神龍二年十一月五日改為乾封縣。 方興縣。寳應元年六月十一日改為魚縣萊蕪縣,貞觀元年廢入博城縣,長安四年正月十日又置,貞元四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割屬兖州。元和十四年六月,兖海節度使曹華奏:「兖州萊蕪縣在當道邊界,去縣山路三百餘里,人戶絶少,年税絹一千,官吏名數亦與大縣不殊。竊以此縣最小,虛置無取。請准淄、齊等州,章丘、臨濟縣例,特從併省。案:圖經》萊蕪,貞觀三年廢入博城縣,即今當州乾封縣是也。相去接近,伏請依前併入乾封縣」。從之。太和元年九月,兖州奏復置縣,從之。 平陸縣。天寳元年八月二十四日割鄆縣。 魚臺縣。元和四年十一月,淄青節度使李師道請移兖州魚臺縣置於黃臺市,從之。十四年正月,權𨽻徐州。 密州莒縣,貞觀八年廢莒州來屬。 安丘縣。貞元二年九月改為輔唐縣。淄州武德四年置沂州水縣。武德二年置莒州,貞觀二年廢。 承縣武德四年,於檀丘置縣。貞觀二年,廢之。 新泰縣武德二年屬苢州。貞觀八年來屬。濟天寳十三年六月一日廢。所領五縣,並𨽻鄆州陳州南頓縣。武德二年省入項城縣。證聖元年,改為光武縣。景龍元年復為頓丘縣。 項城縣隋置沈州。貞觀元年,州廢來屬。 西華縣武德八年,改為基城縣。貞觀元年又置,名武城。神龍元年二月四日,改基城縣。景龍元年,又改為西華 汴州開封縣,武德四年自鄭州來屬。貞觀元年廢。元和元年五月十五日分浚儀縣又置。 尉氏縣。武德四年置。 洧州貞觀元年州廢。 雍丘縣。武德四年置杞州。貞觀元年州廢。唐州方城縣,武德初置。 北禮州貞觀元年改為魯州,九年廢。 鄆州鄆城縣舊是郭下縣,貞觀八年,州移於須昌縣。 天祐二年十二月,改為萬安縣。 鉅野縣。貞觀十七年六月十七日廢戴州來屬。 宿城縣景雲三年十二月十八日置,貞元四年七月改為東平縣,移郭就下,仍是望。太和四年五月改為天平縣,六年七月併入須昌縣平隂縣,太和六年七月,併入阿盧縣。開成二年,鄆州節度使王源中奏:「當道先廢天平、平陽兩縣,並在東境,東西一百一十三里,南北一百八十里,無縣邑以理居人,兼制賊盜。請復置平隂縣,兼下吏部注縣令、主簿各一人」。詔從之。 青州壽光縣。武德二年改為乘州,至八年廢。 徐州沛縣。武德五年置。 符離縣。武德四年置。 蘄縣貞觀十七年六月十七日廢譙州,來屬。濮州武德四年置。 宋州祐城縣,貞觀七年廢。永淳元年十月二十四日又置。 穀熟縣。貞觀七年置南穀州,四年廢。 單父楚丘縣。貞觀七年六月十七日廢戴州來屬。 碭山縣。光化三年正月,建為輝州移理所單父縣。 考城縣。元和十四年正月,權𨽻宋州。 許州節城縣,元和十二年二月,淮西賊中百姓窮困,相率歸順,其數甚多,冝於許汝營側,近置行郾城縣,委韓𢎞詳議,揀擇穏便處置。其年十一月,以郾城縣、蔡州上蔡、西平、遂平三縣𨽻焉。是年十二月,溵州冝屬許州,長慶元年廢溵州,復為郾城縣,依前𨽻屬許州,其先割屬溵州上蔡、西平、遂平等三縣,依𨽻屬蔡州。 舞陽縣,開元四年置。元和十三年正月,陳許觀察使李光顔奏許州舞陽縣為逆賊呉元濟所毀,令請移縣。權請置於呉城鎮,從之。豪州元和三年六月改「豪」「州」字為「濠」失「印」故也。 宿州。元和四年正月,以徐州符、離、蘄泗州虹三縣置,遂為上州,理符離,仍𨽻徐、豪、泗等州觀察使。長慶元年三月,徐州觀察使崔羣奏:「頃以蔡孽未平,遂割前件三縣及徐州將士一千四百人,權置宿州,以阨其奔軼,爭闗偹禦,非務便人,今寰宇無虞,封圻罷警,權創支羣理合,併除其宿州,伏請卻廢三縣,各還本州」。至太和七年二月,勅冝准元和四年正月,割徐州符離蘄泗州虹縣依前置宿州,𨽻屬徐、泗、濠等州觀察使,其州於埇橋置六品以下官,便委吏部注擬。 |
122  | 河東道 |
123  | 太原府文水縣,天授元年十月十四日改為武興縣,品秩同赤縣,以史兼恕為縣令,神龍元年二月十五日復舊。 石艾縣。天寳元年八月二十四日改為廣陽縣。孟武縣。陽德三年置授州,貞觀八年省州來屬。 陽曲縣武德三年,改為邠陽。七年,又改為陽曲縣。 太谷縣。武德四年置太州,六年又省之。 河中府。元和三年三月,改蒲州為河中府,兩縣為赤縣,餘為畿縣官吏所置,並准京兆府河南府、河西縣,乾元三年三月二十日,割同州朝邑、河西縣置焉,仍改同州河西縣為夏陽縣。桑泉縣天寳十二年十二月一日勅,改桑泉縣為臨晉縣。 汾陽縣。開元十一年二月十六日改為寳鼎縣。潞州開元十年七月二十五日置大都督府。 襄垣陟縣銅鞮,貞觀十七年六月十七日廢韓州來屬。 潞城縣。天祐二年十一月,改為潞子縣。 黎城縣。同上年月改為黎亭縣。 虢州𢎞農縣,顯慶二年改為垣縣。開元十六年二月二十八日復州𢎞農縣。 湖城縣。武德二年置。乾元三年二月一日,改為太平縣。大厯四年七月四日改為湖城縣。 閿鄉縣。貞觀元年移鼎邑於屯縣。八年,州移來屬。 絳州翼城縣。義寧元年改為澮州。武德六年廢州來屬。天祐二年十二月改為澮州縣。 萬全縣武德三年置,為太州。貞觀十七年六月十七日,州廢來屬。 垣縣,貞元三年七月以絳州垣縣𨽻陜州。元和三年二月復𨽻絳州夏縣。貞觀十七年六月,太州廢,來屬。乾元二年正月二十一日割屬陜州。 龍門縣。武德元年置太州。貞觀十七年,州廢來屬。 汾州武德元年,改為浩州。三年,改為汾州。 介休縣。武德元年,置介州,貞觀元年却廢。 河西縣西河縣晉州太和元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勅晉州置,割𨽻河觀察使収管。 汾西縣。貞觀十七年六月十七日廢莒州,與霍邑、趙城來屬。神山縣。武德二年九月置浮山。三年九月十九日以告善行於羊角,老君改焉。 澤州㑹昌四年九月,中書門下奏:「河陽近雖置制土,寺宇猶偏,澤州全有太行之險,實為固東洛之藩垣,將務遠圖,所冝從便」。望割屬河陽晉城縣。武德三年,置建州,並置晉城縣。六年,州廢,來屬。天祐二年十一月,改為高都縣。 獲澤縣。天寳元年八月二十四日改為陽城縣。 武鄉縣武德初,置韓州,貞觀元年廢之。 壺闗縣武德四年置隰州太寧縣。武德二年置中州。貞觀元年州廢,來屬。 蒲城縣武德二年置,貞觀元年廢。 慈州武德元年為汾州,貞觀八年改為慈州,太和元年十一月二十日勅慈州冝割,𨽻屬河中府觀察使収管。 文城縣。天祐二年十二月改為屈邑縣。 代州唐林縣。證聖元年,於忻、代二州界乃置朔州安邊縣。開元十二年七月置,在橫野軍。 石州林泉本名太和縣。武德二年置北和州。貞觀二年廢,改為臨全縣是也。 嵐州冝芳縣。隋嵐城縣。武德四年改焉。合和縣隋臨泉縣。武德七年,改臨津縣。貞觀元年,改焉。嵐谷縣。長安三年置,景雲二年廢。開元十二年,又復置之 儀州本遼州,隋末廢。武德三年,又置遼州。貞觀八年改為其州,先天元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又改為儀州。 |
124  | 唐㑹要卷七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