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Wiki
Simplified Chinese version
-> -> 卷十三

《卷十三》[View] [Edit] [History]

This textual edition has had punctuation added automatically using artifical intelligence. The results of this process are inevitably imperfect; please help correct mistakes by editing the text.
1
钦定四库全书
2
钦定续文献通考》卷十三
3
户口考
4
户口丁中
5
元初算赋之制,中原以户,西域以丁,䝉古以马牛羊。至世祖定户籍之制,则有元管户、交、㕘户、漏、籍户、协济户于诸户之中。又有丝银全科户,减半科户,止纳丝户,止纳钞户。又有摊丝户储。伊苏岱尔所管纳丝户复业户,并渐成丁户详见《职役考》
6
太宗五年八月,括中州户,得户七十三万馀。至八年六月,复括中州户口,计得续户一百一十馀万。
7
等,谨按,此金故地所得户数也。地理志谓是时自燕京顺天等三十六路,户八十七万三千七百八十一,与此不同。考之兵志:太宗十三年八月,谕总管万户刘黑马据色埒黙,奏呼图克等元籍诸路民户一百万四千六百五十六户,除逃户外有七十二万三千九百一十户,随路总佥军一十万五千四百七十一名,㸃数过九万七千馀外,近因蝗旱,民力艰难,往往在逃。观此。是本纪所书者,括籍时实数也。地理志所载者,除逃户外之实数也。至耶律楚材𫝊谓呼圗克所括户一百四万,亦与兵志小异,则各就一时开见者言之耳。八年,初定中原户赋。
8
元初惟事进取,所降之户,因以与将士,自一社之民,各有所主,不相统摄,至是诏括户口,以大臣呼圗克领之民,始𨽻州县,时羣臣共欲以丁为户,中书令耶律楚材曰:「不可丁逃,则赋无所出,以户定之」。衆皆曰:「我朝及西域诸国,莫不以丁为户,岂可舍大朝之法而从亡国之政耶?」楚材曰:「自古有中原者,未尝以丁为户,若果行之,可输一年之赋,随即逃散矣」。帝从楚材之议。
9
七月,诏以真定民户奉太后汤沐,中原诸州民户分赐诸王、贵戚。
10
定宗二年十月,括人户。
11
宪宗九年,𠡠诸王不得擅招民户。
12
二年,籍汉地民户。
13
《元史良吏𫝊》曰:谭澄为交城令,宪宗二年,大籍其民,澄尽削交城之不土著者,赋以时集。董文炳𫝊曰:时朝廷初料民令,敢隠实者诛,籍其家,文炳为藁城令,使民聚口而居,少为户数,由是赋敛大减。
14
立儒人免丁之令。
15
时料民丁夫额讷格尔、赞卜只儿断事官事,中原凡业儒者,试通一经,即不同编户,著为令。儒人免丁自额讷格尔始。
16
三年正月,括乌鲁斯户口。
17
至八年二月,括兴元戸口。
18
世祖中统元年,立十路宣抚司,定户籍,凡元管交参等口籍,皆于是时定。
19
李昶𫝊曰:「世祖初即位,召昶至开平,访以国事,时徵需烦重,行中书省科徵税赋,虽逋户不贷,昶移书时相曰:侧闻欲据丁巳户籍科徵租税,比之见户,或加多十六七,止验见户应输,犹恐不逮,复令包补逃故,必致艰难,茍不以抚字安集为心,惟事供亿,则诸人皆能之,岂圣上擢贤更化之意哉?」于是省府为蠲逋户之赋。
20
二年六月,括漏籍老㓜等户协济编户赋税。是月,又罢舞阳姜户、藤花戸,还之有司。七月,诸王昌通括江南漏籍户五百,命付之有司。四年十二月,𠡠驸马阿尔布、哈葡萄户,依民例输赋。
21
八月,核实新増户口,措置诸路转输法。是月,命刘整招懐庆䕫府、嘉定等民户。三年五月,诏核实逃户户口,増者赏之,隠匿者罪之。其后数年,西蜀四川行省平章政亊赛音谔、徳齐沙木斯鼎莅官三年,増户九千五百六十五,诏赏银五千两。太原路总管伊埒蒙古岱坐匿户罢职为民。至元三年七月,诏令西夏之民还本籍,成都新民为豪家所庇者,归之州县。
22
六年二月,免单丁贫乏军士一千九百馀戸为民。六月,免益都新佥军单丁者千六百二十一人为民。十五年七月,复上都守城军二千人为民。九月,分拣诸路所括军验,事力乏絶者为民,又减至元九年所括三万军,半以为民。十六年九月,女直硕达勒达军不出征者,令𨽻民籍输赋。十七年三月,勑军户贫乏者还民籍。
23
七年五月,括天下户。
24
是嵗,新括协济合并户为数,凡二十万五千一百八十七月,閲实诸路礟手户。其后,九年七月,拘括开元、东京等路诸漏籍户,及诏分閲大都、京兆等处特黙齐奴户名籍。十二年四月,括诸寺䦨遗人户。十六年六月,拘括河西西畨䦨遗户。十一月,诏四川宣慰司括军民户数。十二月,括甘州户。十七年五月,括沙州户丁,定常赋。二十一年闰五月,括四州民户。二十六年闰十月,复籍之。二十七年二月,括河间实保齐户口。
25
八年三月,命尚书省閲实天下户口,颁条画谕天下。十二年正月,徙襄阳新民七百戸于河北。三月,于中兴路置懐宁、灵武二县,分处新民四千八百户。
26
诸蕃户始内附。
27
是年三月,侧布蕃官税昔礶州蕃官庄、寮、男、车甲等率四十三族户五千一百六十,诣四川行枢密院来附。十四年四月,宋特磨道将军农士贵等,以所属州县溪洞百四十七户二十五万六千来附。五月,西畨长阿立丁寗占等三十一族来附,得户四万七百十。五年十一月,攻漳州,得山寨百五十,户百万一十。六年六月,招忙木、巨木秃等寨三百,籍户十一万二百。七月,西南八畨罗氏等国来附,洞寨凡千六百二十有六,户凡十万一千一百六十有八。二十六年三月,金齿人塞完以其民二十万一千户有竒来归。六月,西南夷中下烂土等处洞长忽带等以洞三百、寨百一十来归,得户三千馀。七月,四川山济蛮民四寨五百五十户内附。闰十月,西南夷生畨心□等八族计千二百六十户内附。二十九年二月,乌鲁斯招附桑州、生猫、罗甸国古州等峒酋长三十一,所部民十二万九千三百二十六户,诣阙贡献。
28
等谨按山泽溪洞之民,虽不在版籍之内,然当时混一区宇,威震百蛮,不䞇不臣之人,咸思内向,亦开国时盛事也。因采世祖纪文,以存其畧。至成武以后,则未暇详焉。
29
十三年,平宋,通得江淮、浙东西、湖南北等路。户九百三十七万四百七十二,口一千九百七十二万一千一十五。
30
十二月,诏谕浙东西、江东西、淮南北、湖南北府州军县官吏军民:「昔以万户、千户渔夺其民,致令逃散,今悉以人民归之。元籍州县,凡管军将校及宋官吏有以势力夺民産业者,俾各归其主,无主则以给附近人民之无生産者。
31
十八年闰八月,以江南民户分赐诸王、贵戚功臣时先后受赐者,诸王十六人,后妃公主九人,勲臣三十六人,凡先朝勲戚,亦加赐诸王,自一二万户以上,有多至十万户者,勲臣自四万户以下至数千数百,数十户不等。
32
等谨按:此以江南民戸赐诸臣,令食其户钞也。详见《职役考》。
33
十九年二月,籍福建户数。
34
二十九年正月,江西行省左丞髙兴言,江西、福建、汀、漳诸路连嵗盗起,百姓入山以避,乞招谕复业。诏从之。
35
九月,籍云南新附民。
36
自乌梁海镇云南,凡八籍民户,四籍民田,民以为病。至是,令已籍者勿动,新附者籍之。其后二十九年正月,播州洞蛮因籍户懐疑窜匿,降诏招集之。五月,诏谕思州民,因閲户惊逃者,各使安业。
37
二十年正月,拨呼兰及塔尔巴噶等四千户𨽻皇太子位下。
38
二十九年二月,伊实布招无籍民千四百三十六户,请𨽻东宫,诏命之耕田。
39
元史裕宗𫝊曰:「世祖时,㕘政刘思敬遣其弟思恭以新民百六十户来献太子,问民所从来,对曰:思敬征重庆时所俘获者」。太子蹙然曰:归语汝兄:此属宜随所在放遣为民,毋重失人心。
40
招内地民戸之流移江南者使复业。
41
刑部尚书崔彧言:「江南既定,中原之民相率南迁,以避徭役者十八九,数年之间,亡失十五六万馀户。去家就旅,岂人之情?赋重政烦,驱之至此。乞特降诏㫖,招集复业,量免科役,蠲除积欠,给还事産郡县长吏满替,以户口增耗为黜陟。其徙江南不还者,与本土之人一例差徭,庶几流亡自归,田野日辟」。诏下廷臣议行之。
42
十一月,徙甘肃沙州民户复业。
43
二十一年五月,纵江南匠户无艺业者为民。阿尔呼木言:「曩于江南民户之中,拨匠户三十万,其无艺业者多,今已选定诸色人匠,馀十九万九百馀户,宜纵令为民」。从之。
44
二十二年二月,定京城民居。
45
时修完大都城,诏旧城居民之迁京城者,以赀髙及居职者为先,仍定制以地八畆为一分,其或地过八畆及力不能作室者,皆不得冒据,聴民作室。二十五年二月,料简江南站户。
46
二十六年二月十月,再籍江南户口,凡北方诸色人寓居者,亦就籍之。
47
二十七年四月,江淮行省言:「近朝廷遣使议令发兼并户,偕宋宗族赴京,人心必致动揺,江南之民方患増课,料民括马之苦,宜俟他日行之」。从之。二十七年正月,遣所籍髙丽民戸还其国。九年十二月,诸王呼喇珠尝拘括逃民髙丽界中,髙丽、达噜噶齐上其事,诏髙丽之民犹未安集,禁罢之。至是,髙丽国王王暙言:「臣昔宿衞京师,遭林衍之叛,国内大乱,髙丽民居大同者皆籍之,臣愿复以还髙丽为民」。从之。
48
二十九年八月,𠡠礼乐户仍与军站民户均输赋。世祖时,天下户口数。
49
中统二年,天下户一百四十一万八千四百九十九。至元十二年,天下戸四百七十六万四千七十七。二十八年,户部上天下戸数:内郡百九十九万九千四百四十四,江淮、四川一千一百四十三万八百七十八,口五千九百八十四万八千九百六十四,游食者四十二万九千一百一十八,僧尼二十一万三千一百四十八人。
50
《元史地理志》曰:初,太宗六年甲午,得金中原州郡,七年乙未,下诏籍民,自燕京、顺天等三十六路户八十七万三千七百八十一,口四百七十五万四千九百七十五,宪宗二年壬子,又籍之,増户三十馀万。世祖至元七年,又籍之,又増三十馀万。十三年,平宋,全有版图,二十七年,又籍之,得戸一千一百八十四万八百有竒,于是南北之戸总书于筞者一千三百一十九万六千二百有六,口五千八百八十三万四千七百一十有一,而山泽溪洞之民不与焉。
51
等谨按:以上世祖纪,至元二十八年,合计得户一千三百四十三万三百一十二,较地理志二十七年多二十万,当兵革之馀,流移未定,閲一年而数加于前,亦理势之常也。但地志载文宗至顺元年一千三百四十万六百九十九户,谓视前又増二十万有竒,是至元二十八年不应已有此数,若据此数而论,则至顺之视至元少三万户耳,何云増耶?二说不同,存之以偹㕘考。
52
成宗大徳三年七月,放江南僧寺佃户五十万为编民。时江南编民五十馀万,悉为杨琏真加冒入寺籍为佃户。中书省臣言,宜加厘正,从之。后武宗至大元年五月,禁白莲社毁其寺宇,以其民还𨽻民籍。仁宗延佑六年十月,省臣言:「白云宗总摄沈明仁,诳诱愚俗十万人,请汰其徒」。从之。
53
先是,世祖至元七年九月,𠡠僧道:「伊罗勒昆有室家不持戒律者,占籍为民,累朝屡申其禁。至英宗至治二年十一月,括江南僧有妻者为民,㤗定帝㤗定元年六月,平章政事张圭言:「僧道出家,屏絶妻孥,盖欲超出世表,是以国家优视无所徭役,且处之官寺,宜清净絶俗,诵经祝夀,比年僧道往往畜妻子,无异常人,如蔡道㤗、班讲主之徒,伤人逞欲,壊教干刑者,何可胜数?俾奉祠典,岂不亵天凟神?臣等议:僧道之有妻子者,宜罪以旧制,罢遣为民」。疏入,不能从。十一年十一月时武宗已即位,禁军、站、鹰坊、控鹤等户,冒站编氓。
54
武宗至大元年三月,罢括诸王散失人户。中书省言:「鄃王哲古讷人户散失,诏有司括索。臣等议,昔阿济格括索所失人户,成宗虑其为例,不许,今若括索,未免扰民,且诸王必多援例,乞寝其事」。从之。又荘圣皇后及诸王胡土克图人户散入他郡,降玺书括索。陜西行省及真定等路言:「百姓均在国家版籍,今所遣使辄夺军驿,编民等户非宜」。省臣以闻,帝曰:「彼奏误也」。速追以还。
55
仁宗皇庆元年三月,𠡠诸土托克托所招户,其未籍者,俾𨽻有司。
56
至延佑二年五月,桂齐等招户六千,勒还民籍。延佑二年二月,禁民转鬻养子。
57
英宗至治二年五月,置营于永平,收养蒙古子女,遣使谕四方,匿者罪之。
58
是年三月,给宗仁衞蒙古子女衣粮。九月,给蒙古子女贫乏者钞七百五十万贯,又赐百五十万贯。至三年正月,以宗仁衞䝉古子女额足万户,命罢收之㤗。定帝㤗定元年七月,罢广州、福建等处采珠蛋户为民。
59
三年八月,谕亷州蛋户使复业。
60
政和元年五月,遣官分䕶流民还鄊,仍禁聚至千人者,杖一百。
61
文宗时户口数:
62
至顺元年,户部钱粮户数一千三百四十万六百九十九,视前世又增二十万有竒。
63
元各路户口数:
64
腹里中书省,大都路户一十四万七千五百九十,口四十万一千三百五十。上都路户四万一千六十二,口一十一万八千一百九十一。兴和路,户八千九百七十三,口三万九千四百九十五。永平路户一万三千五百一十九,口三万五千三百。徳宁、净州、泰宁、集宁、应昌、全寜、宁昌砂井总管府以上户口俱缺。保定路戸七万五千一百八十二,口一十三万九百四十。真定路,户一十三万四千九百八十六,口二十四万六百七十。顺徳路户三万五百一,口一十二万四千四百六十五。广平路户四万一千四百四十六,口六万九千八十八。彰徳路户三万五千二百四十六,口八万八千二百六。大名路户六万八千六百三十九,口一十六万三百六十九。懐庆路户三万四千九百九十三,口一十七万九百二十六。卫辉路戸二万二千一百一十九,口一十二万七千二百四十七。河间路戸七万九千二百六十六,口一十六万八千五百三十六。东平路戸四万四千七百三十一,口五万一百四十七。东昌路戸三万三千一百二,口一十二万五千四百六。济宁路戸一万五百四十五,口五万九千八百一十八。曹州户三万七千一百五十三,口一十九万五千三百三十五。濮州户一万七千三百一十六,口六万四千二百九十三。髙唐州口一万九千一百四,口二万三千一百二十一。泰安州户九千五百四十,口一万七百九十五。徳州户二万四千四百二十四,口一十五万六千九百五十二。恩州户一万五百四十五,口三万七千四百七十九。冦州户五千六百九十七,口二万三千四十。益都路戸七万七千一百六十四,口二十一万二千五百二。济南路户六万三千二百八十九,口一十六万四千八百八十五。般阳府路户二万一千五百三十,口一十二万三千一百八十五。宁海州户五千七百一十三,口一万五千七百四十二。大同路户四万五千九百四十五,口一十二万八千四百九十六。冀寕路户七万五千四百四,口一十五万五千三百二十一。晋寕路,户一十二万六百二十,口二十七万一百二十一。岭北行省户口缺
65
辽阳行省辽阳路户三千七百八,口万三千二百三十一。广宁府路至顺钱粮数,户四千五百九十五。大宁路户四万六千六,口四十四万八千一百九十三。东宁路户口缺。渖阳路至顺钱粮数户五千一百八十三,开元路至顺钱粮数户四千三百六十七,咸平府户口缺,合兰府户口缺。河南、江北行省汴梁路户三万一十八,口一十八万四千三百六十七。河南府路户九千五百二,口六万五千七百五十一。南阳府,户六百九十二,口四千八百九十三。汝寕府至顺钱粮数户七千七十五。归徳府至顺钱粮数户二万三千三百一十七。襄阳路至顺钱粮数户五千九十。蕲州路戸三万九千一百九十,口二十四万九千三百二十一。黄州路户一万四千八百七十八,口三万六千八百七十九。庐州路:户三万一千七百四十六,口二十二万九千四百五十七。安丰路戸一万七千九百九十二,口九万七千六百一十一。安庆路户三万五千一百六,口二十一万九千四百九十。扬州路户二十四万九千四百六十六,口一百四十七万一千一百九十四。淮安路户九万一千二十二,口五十四万七千三百七十七。髙邮府至顺钱粮数户五万九十八。中兴路户一十七万六百八十二,口五十九万九千二百二十四。峡州路户三万七千二百九十一,口九万三千九百四十七。安陆府户一万四千六百六十五,口三万三千五百五十四。沔阳府,户一万七千七百六十六,口三万九百五十五。荆门州户二万九千四百七十一,口一十六万五千四百三十五。徳安府户一万九百二十三,口三万六千二百一十八。陜西行省奉元路户三万三千九百三十五,口二十七万一千三百九十九。延安路户六千五百三十九,口九万四千六百四十一。兴元路,户二千一百四十九,口一万九千三百七十八。鳯翔府,户二千八十一,口一万四千九百八。邠州、泾州、开成州以上户口俱缺。巩昌府,户四万五千一百三十五,口三十六万九千二百七十二。平凉府,庆阳府、秦州、陇州、寕州、定西州、镇原州、西和州、环州、金州、静寕州、兰州、会州、徽州、阶州、成州、金洋州、河州路、雅州、黎州、洮州、贵徳州、茂州脱思麻路、岷州铁州、碉门、鱼通、黎雅、长河、西宁等处,宣抚司以上戸口俱缺。四川行省成都路户三万二千九百一十二,口二十一万五千八百八十八。嘉定府路戸口数缺。广元路户一万六千四百四十二,口九万六千四百六。顺庆路户二千八百二十一,口九万五千一百五十六。潼川府户口缺,永宁路户口缺。重庆路户二万二千三百九十五,口九万三千五百三十五。绍庆府,户三千九百四十四,口一万五千一百八十九。䕫路户二万二十,口九万九千五百九十八。叙州路戸口缺,马湖路戸口缺。
66
甘肃行省甘州路户一千五百五十,口二万三千九百八十七。永昌路戸口缺。肃州路户一千二百六十二,口八千六百七十九。沙州路户口缺,亦集乃路,戸口缺宁夏府路户口缺,山丹州户口缺,西寕州戸口缺兀剌海路户口缺。云南行省户口缺
67
江浙行省杭州路户三十六万八百五十,口一百八十三万四千七百一十。湖州路至顺钱粮数户二十五万四千三百四十五。嘉兴路戸四十二万六千六百五十六,口二百二十四万五千七百四十二。平江路户四十六万六千一百五十八,口二百四十三万三千七百。常州路户二十万九千七百三十二,口一百二万一十一。镇江路户一十万三千三百一十五,口六十二万三千六百四十四。建徳路戸一十万三千四百八十一,口五十万四千二百六十四。松江府至顺钱粮数户一十六万三千九百三十一。江隂州,户五万三千八百二十一,口三十万一百七十七。庆元路,户二十四万一千四百五十七,口五十一万一千一百一十三。衢州路户一十万八千五百六十七,口五十四万三千六百六十。婺州路,户二十二万一千一百一十八,口一百七万七千五百四十。绍兴路户一十五万一千二百三十四,口五十二万一千五百八十八。温州路户一十八万七千四百三,口四十九万七千八百四十八。台州路户一十九万六千四百一十五,口一百万五千八百三十三。处州路户一十三万二千七百五十四,口四十九万三千六百九十二。寕国路户二十三万二千五百三十八,口一百一十六万二千六百九十。徽州路:户一十五万七千四百七十一,口八十二万四千三百四。饶州路户六十三万二百三十五,口四百三万六千五百七十。集庆路户二十一万四千五百三十八,口一百七万二千六百九十。太平路户七万六千二百二,口四十四万六千三百七十一。池州路户六万八千五百四十七,口三十六万六千五百六十七。信州路户一十三万二千二百九十,口六十六万二千二百五十八。广徳路戸五万六千五百一十三,口三十三万九千七百八十。铅山州至顺钱粮数户二万六千三十五。福州路户七十九万九千六百九十四,口三百八十七万五千一百二十七。建寕路户一十二万七千二百五十四,口五十万六千九百二十六。泉州路户八万九千六十,口四十五万五千五百四十五。兴化路戸六万七千七百三十九,口三十五万二千五百三十四。邵武路户六万四千一百二十七,口二十四万八千七百六十一。汀州路戸四万一千四百二十三,口二十三万八千一百二十七。漳州路户二万一千六百九十五,口一十万一千三百六。江西行省龙兴路戸三十七万一千四百三十六,口一百四十八万五千七百四十四。吉安路户四十四万四千八十三,口二百二十二万四百一十五。瑞州路户一十四万四千五百七十二,口七十二万二千三百二。袁州路戸一十九万八千五百六十三,口九十九万二千八百一十五。临江路戸一十五万八千三百四十八,口七十九万一千七百四十。抚州路戸二十一万八千四百五十五,口一百九万二千二百七十五。江州路户八万三千九百七十七,口五十万三千八百五十二。南康路戸九万五千六百七十八,口四十七万八千三百九十。赣州路户七万一千二百八十七,口二十八万五千一百四十八。建昌路户九万二千二百二十三,口五十五万三千三百三十八。南安路,户五万六百一十一,口三十万三千六百六十六。南丰州戸二万五千七十八,口一十二万八千九百。广州路户一十七万二百一十六,口一百二万一千二百九十六。韶州路户一万九千五百八十四,口一十七万六千二百五十六。恵州路户一万九千八百三,口九万九千一十五。南雄路户一万七百九十二,口五万三千九百六十。潮州路户六万三千六百五十,口四十四万五千五百五十。徳庆路户一万二千七百五,口三万二千九百九十七。肇庆路戸三万三千三百三十八,口五万五千四百二十九。英徳州户口缺梅州户二千四百七十八,口一万四千八百六十五。南恩州,户一万九千三百七十三,口九万六千八百六十五。封州户二千七十七,口一万七百四十二。新州户一万一千三百一十六,口六万七千八百九十六。桂阳州,户六千三百五十六,口二万五千六百五十五。连州,户四千一百五十四,口七千一百四十一。循州户一千六百五十八,口八千二百九十。
68
湖广行省武昌路戸一十一万四千六百三十二,口六十一万七千一百一十八。岳州路戸一十三万七千五百八,口七十八万七千七百四十三。常徳路户二十万六千四百二十五,口一百二万六千四十二。澧州路户一十万九千九百八十九,口一百一十一万一千五百四十三。辰州路戸八万三千二百二十三,口一十一万五千九百四十五。沅州路户四万八千六百三十二,口七万九千五百四十五。兴国路户五万九百五十二,口四十万七千六百一十六。汉阳路戸一万四千四百八十六,口四万八百六十六。归州戸七千四百九十二,口一万九百六十四。靖州路戸二万六千五百九十四,口六万五千九百五十五。天临路戸六十万三千五百一,口一百八万一千一十。衡州路户一十三万三千三百七十三,口二十万七千五百二十三。道州路户七万八千一十八,口一千万九百八十九。永州路户五万五千六百六十六,口一十万五千八百六十四。郴州路户六万一千二百五十九,口九万五千一百一十九。全州路戸四万一千六百四十五,口二十四万五百一十九。寳庆路戸七万二千三百九,口一十二万六千一百五。武冈路户七万七千二百七,口三十五万六千八百六十三。桂阳路,户六万五千五十七,口一十万二千二百四。茶陵州戸三万六千六百四十二,口一十七万七千二百二。耒阳州,户二万五千三百一十一,口一十一万一十。常寕州户一万八千四百三十一,口六万九千四百二。静江路户二十一万八百五十二,口一百三十五万二千六百七十八。南寕路户一万五百四十二,口二万四千五百二十。梧州路户五千二百,口一万九百一十。浔州路户九千二百四十八,口三万八千九。栁州路户一万九千一百四十三,口三万六百九十四。庆逺南丹溪洞等处军民安抚司,户二万六千五百三十七,口五万二百五十三。平乐府户七千六十七,口三万三千八百二十。鬰林州户九千五十三,口五万一千五百二十八。容州户二千九百九十九,口七千八百五十四。象州户一万九千五百九十八,口九万二千一百二十六。宾州戸六千一百四十八,口三万八千八百七十九。横州户四千九十八,口三万一千四百七十六。融州,户二万一千三百九十三,口三万九千三百三十四。藤州户四千二百九十五,口一万一千二百一十八。贺州,户八千六百七十六,口三万九千二百三十五。贵州户八千八百九十一,口二万八百一十一。恩明路户四千二百二十九,口一万八千五百一十。太平路户五千三百一十九,口二万二千一百八十六。田州路户二千九百九十一,口一万六千九百一。来安路户口缺,镇安路户口缺。雷州路户八万九千五百三十五,口一十二万五千三百一十。化州路户一万九千七百四十九,口五万二千三百一十七。髙州路户一万四千六百七十五,口四万三千四百九十三。钦州路户一万三千五百五十九,口六万一千三百九十三。亷州路戸五千九百九十八,口一万一千六百八十六。乾寕军民安抚司,户七万五千八百三十七,口一十二万八千一百八十四。南宁军,户九千六百二十七,口二万三千六百五十二万。安军,户五千三百四十一,口八千六百八十六。吉阳军,户一千四百三十九,口五千七百三十五。征东等处行省户口俱缺。
69
明制,凡行郊祀礼,中书省以户籍陈坛下荐之,天祭毕而藏之。
70
户凡三等:曰民,曰军,曰匠。民有儒,有医,有隂阳。军有校尉,有力士,弓铺兵匠,有厨役、裁缝、马舡之类。濒海有盐竈,寺有僧观,有道士,毕以其业著籍。人户以籍为断里。设老人,选高年为衆。所服者,导民善,平乡里争讼。其人户避径役者曰逃户。年饥或避兵他徙者曰流民。有故而出侨于外者,曰附籍。朝廷所移民曰移徙。
71
太祖洪武二年,令人户以籍为断。
72
凡军民、医匠、隂阳诸色户,许各以原报抄籍为定,不许妄行变乱,违者治罪,仍从原籍。
73
又令各处漏口脱户许自实。
74
三年七月,令户部榜谕天下军民,「凡有未占籍者,许自首军发,衞所民归有司,匠𨽻工部。
75
三年六月,徙苏州、松江、嘉兴、湖州、杭州民无业者四十馀户于临濠。
76
四年三月,徙山后民万七千户于北平。六月,魏国公徐达平沙漠,徙北平山后民三万五千八百馀户散处诸府衞,籍军给衣粮,民给田。又以沙漠遗民三万三千八百馀户屯田北平。其后复徙江南民十四万于鳯阳。二十一年,迁山西泽、潞民于河北。后屡徙浙西山西民于滁、和、北平、山东、河南,又徒登、莱、青民于东昌、兖州,又徙直𨽻浙江民二万户于京师,充仓脚夫。
77
《明史食货志》曰:太祖时,徙民最多,其间有以罪徙者,建文帝命武康伯徐理往北平度地处之。十一月,诏户部籍天下户口,置户帖。
78
谕省臣曰:「民者,国之本也。今天下已定,而民数未核实,其命户部籍天下户口,毎户给以户帖,于是户部置户籍户帖各书户之乡,贯丁口,名嵗以字号,编为勘合,用平印钤,记籍蔵于部帖,给于民。仍令有司嵗计其户口之登耗以闻,著为令」。
79
八年正月,设养济院。
80
命有司察穷民无告者,给屋舍、衣食。又设漏泽园,葬贫民,天下府州县立义冢。恵帝建文元年二月,诏鳏寡孤独疾废者,官为收养。
81
十四年正月,命天下郡县编赋役黄册,其法:以一百一十户为里,一里之中,推丁粮多者十人为之长馀,百户为十甲,甲凡十人,嵗役甲长一人,甲首十人董其事,城中曰坊,近城曰厢,乡都曰里先,后各以丁粮多寡为次,毎里编为一册,册之首总为一图,其里中鳏寡孤独不任役者,附十甲后为畸零,毎十年,有司更定其册,以丁粮増减而升降之,册凡四:一上户部,其三则布政司府、县各存一焉。上户部者,册面黄纸,故谓之黄册,年终进呈,送后湖东西二库庋蔵之,嵗命户科给事中一人、御史二人、户部主事四人,厘校讹舛。其后二十三年八月,户部奏:重造黄册,如丁口有増减者,即为收除,田地有买卖者,即令过割,务在不亏原额。其上中下三等人户,亦依原定编类,不许更改分丁析户,以避差徭,庶几无移易倚托之患,命颁行之。次年,天下黄册成互见田赋职役考》,凡册式内定到田地、山塘、房屋、车船各项欵目,所在官司有者,依式开冩,无者不许虚开,若类县总都总收除项下,止许开冩人丁,事産总数,不必备开花户,凡僧道给度牒,有田者编册,如民科无田者亦为畸零,凡云贵流官土官,附近驯熟通汉语者,编造其馀,夷民不造。
82
《明史食货志》曰:其后黄册祇具文,有司徵税编徭,则自为一册,曰白册云。
83
是年,天下户一千六十五万四千三百六十二,口五千九百八十七万三千三百五。
84
二十一年九月,编军户图籍。
85
时以内外衞所军伍有缺,遣人追取户丁,往往鬻法,且又骚动于民,乃诏自今衞所以亡故军士姓名、乡贯编成图籍送兵部,然后照籍移文取之,毋擅遣,违者坐罪。寻又诏天下郡县以军户类造为册,具载其丁口之数,如遇取丁补伍,有司按籍遣之,无丁者止。自是无诈冒不实,役及亲属同姓者矣。二十三年正月,谕兵部尚书沈溍曰:「兵以衞民,民以给兵。二者相湏也。民不可以重劳,军不可以重役。今天下各衞所,多有一户而充二军,致令民户耗减。自今二军者宜免一人还为民」。
86
二十三年,督令逃民归业。
87
令监生同各府州县官拘集里甲,审知逃户,有他郡流移者,即时送县,官给行粮,押赴原籍复业。老弱不能归及不愿归者,令在所著籍,授田输赋。二十四年,令选取富民充实京师。
88
帝惩元末豪强侮贫弱,立法多右贫抑富,尝命户部籍浙江等九布政司,应天十八府州富民万四千三百馀户,以次召见,徙其家以实京师,谓之富户。至成祖时,复选应天、浙江富民三千户,附籍北京。二十六年,令各处户口,毎嵗分豁旧管,新收开除实在总数。
89
仍定毎十年一造黄册,至孝宗𢎞治四年,定先年造册之时,有将丁口漏报或税粮诡寄户籍那移者,许自首改正,州县各计人户,填冩帖文各一纸,给发各户亲领执照,使知本户旧管,新收开除,实在丁粮各若干,州县以为凭据。
90
是年,天下户一千六十五万二千八百七十,口六千五十四万五千八百一十二。
91
浙江布政司户二百一十三万八千二百二十五,口一千四十八万七千五百六十七,江西布政司户一百五十五万三千九百二十三,口八百九十八万二千四百八十一。湖广布政司户七十七万五千八百五十一,口四百七十万二千六百六十。福建布政司户八十一万五千五百二十七,口三百九十一万六千八百六。北平布政司户三十三万四千七百九十二,口一百九十二万六千五百九十五。山东布政司户七十五万三千八百九十四,口五百二十五万五千八百七十六。山西布政司户五十九万五千四百四十四,口四百七万二千一百二十七。河南布政司戸三十一万五千六百一十七,口一百九十一万二千五百四十二。陜西布政司戸二十九万四千五百二十六,口二百三十一万六千五百六十九。四川布政司戸二十一万五千七百一十九,口一百四十六万六千七百七十八。广东布政司户六十七万五千五百九十九,口三百万七千九百三十二。广西布政户二十一万一千二百六十三,口一百四十八万二千六百七十一。云南布政司户五万九千五百七十六,口二十五万九千二百七十。应天府户一十六万三千九百一十五,口一百一十九万三千六百二十。苏州府户四十九万一千五百一十四,口二百三十五万五千三十,松江府戸二十四万九千九百五十,口一百二十一万九千九百三十七,常州府户一十五万二千一百六十四,口七十七万五百一十三。镇江府戸八万七千三百六十四,口五十二万二千三百八十三,庐州府户四万八千七百二十,口三十六万七千二百,鳯阳府户七万九千一百七,口四十二万七千三百三,淮安府户八万六百八十九,口六十三万二千五百四十一,扬州府户一十二万三千九十七,口七十三万六千一百六十五,徽州府戸一十二万五千五百四十八,口五十九万二千三百六十四,宁国府户九万九千七百三十二,口五十三万二千二百五十九。池州府户三万五千八百二十六,口一十九万八千五百七十四。太平府户三万五千二百九十,口二十五万九千九百三十七。安庆府户五万五千五百七十三,口四十二万二千八百四,广徳州户四万四千二百六十七,口二十四万七千九百七十九、徐州户二万二千六百八十三,口一十八万八百二十一,滁州户三千九百四十四,口二万四千七百九十七、和州户九千五百三十一,口六万六千七百一十一。三十一年八月时恵帝已即位,诏天下衞所军单丁者放为民恵帝。建文五年八月时成祖已即位,诏抚绥、直𨽻、淮安及北平、永平、河间诸郡避兵流移复业者,凡七万一千三百馀户。
92
成祖永乐元年,天下户一千一百四十一万五千八百二十九,口六千六百五十九万八千三百三十七。三年九月徙山西民万户实北平。
93
恵帝建文四年九月,既徙山西,民无田者实北平。至是,复核太原、平阳、泽、潞、辽、沁、汾丁多田少及无田之家,分其丁口,以实北平。十四年十一月,徙山东、山西、湖广流民于保安州。自是以后,移徙者鲜矣。五年五月,平安南,得府州四十八,县一百八十,户三百十二万。设交址布政司。
94
自唐之亡,交址沦于蛮服者四百馀年,至是复入版图。十一年七月,琼州府临商县民黄茂奉命招谕深峒、那呆等二十四峒生黎,黎民来归者,计户四百,有竒口千三百有竒。葢自初至今,招抚诸黎来归者六十七处,户三万有竒。十二年四月,户部言:「广东琼州府宜伦县民黄凯、临髙县吏王荣安招诱大小英豪及曹衙、南等村黎人二千三十七户,悉愿占籍为民」。至宪宗成化十一年,两广总督朱英招抚猺、獞效顺者,定为编户,给复三年。自是归附日衆,凡为户四万三千,有竒口十五万有竒。
95
宣宗宣徳三年二月,清理逃军户籍。
96
谕天下军逃还乡,有诈为死者,有更名充吏卒贴书倚官害民者,有为僧道生员者,有投豪势,官民为家人佃户,行财生理者,有隠,其丁口寄于别户,并于外境立民籍者,并许自告改正,违者并其隣里及容隠之人,俱如前例论罪。又谕:凡各州县勾解逃军及补役军丁,多于所在官司冐给家人文引供送,其家人不行随送,及到卫所,不一二月,即将文引照身逃回原籍及影射各处潜住,或经商受雇于人者有之,若此等者,许三月内赴官,出首,与免本罪,仍赴原卫所。著役故违不首,或事发挨究得出本犯,发邉逺充军户下,别选壮丁一人补原伍,两隣里甲并有司虗出文引官吏,一体问罪。
97
四月,招逃民复业。
98
时谕户部,限各处逃徙人民三月内复业,凡所负税粮,悉与蠲免,其有乆居于彼,産业已成者,许令占籍,仍命有司善加抚绥。五年十一月,巡抚河南侍郎许廊招抚开封等府逃民一十一万五千六百馀户,兵部郎中刘文勇,招抚汉中逃民一千九百馀人,松江府知府赵豫上安辑逃民,䟽曰:「比户部榜谕,凡逃移人户,皆限三月复业,违者与隠藏之家俱发充军,此法至严,人知畏惧,然亦有未复业者,葢以公赋有欠,私债无偿,故地荒芜,旧居毁撤,难以措手,不能安身,乞勅户部,偹榜通行晓谕,仍令有司从实取勘逃亡民户,凡有公私欠负,俱停徴三年,凡诸差徭,亦在三年之后,如是而犹不复业,人犹容隠者,依前例发遣充军,庶逃民来归者衆矣。英宗正统元年,造逃户周知册。
99
令山西、河南、山东、湖广、陜西南北、直𨽻保定等府州县造逃户周知文册,偹开逃民乡里、姓名、男妇、口数、军民、匠竈等籍,及遗下田地税粮若干,原籍有无人丁,应承粮差,若系军籍,则开某卫军役,及有无缺伍,送各廵抚,并清军御史处,督令复业。其已成家业愿入册者,给与户由执照,仍令照数纳粮,若本户原有丁多税粮十石以上,今止存一二丁者,认种地五十畆,原籍有人办粮者,每人认种地四十畆,俱照轻租民田例起科。原系军匠籍者,仍作军匠附籍该卫缺人则发遣一丁补役,该输班匠,则发遣一丁当匠。原籍民竈籍者,俱作民竈籍竈户,免盐课,量加税粮。如仍不首虽首,而所报人口不尽,或展转逃移,及窝家不举首者,俱发甘肃卫所充军。八年,令逃军逃匠、逃囚人等,自首免罪,各发著役,罪重者从实开奏,量与寛减。其逃民匠不报籍复业团聚,非为抗拒官府不服招抚者,户长照南北地方发邉卫充军。二年,令各处有司委官挨勘流民。
100
籍男妇大小丁口、排门、粉壁,十家编为一甲,互相保识,分属当地里长带管,若团住山林湖泺,或投托官豪势要之家,蔵躱抗拒官司,不服招抚者,正犯处死户下,编发邉卫,充军里老窝家知而不首,及占恡不发者,罪同。
101
三年,禁数姓合户附籍。
102
四年,添设山东、山西、河南、陜西、湖广布政司所属并顺天等府州,抚治流民之官。
103
时添设佐贰官各一员,自是之后,复添设大员。天顺八年,添设湖广布政司参议一员,于荆襄、汉阳等府,抚治流民。宪宗成化元年,添设陜西按察司副使一员,于汉中府抚冶流民。十七年,添设四川按察司副使一员于重䕫、保顺四府,抚治流民。孝宗𢎞治八年,添设河南布政司参政一员于南阳府抚治流民。九年,令河南分巡汝南道佥事兼理抚民。十三年,令老疾致仕事故官家属,附籍者离本籍,千里者许附,不及千里者发还。
104
景泰中,令民籍者收附军、匠、竈役冒民籍者发还。景帝景泰二年,申隠丁换户之禁。
105
凡攒造黄册,如有奸民豪户,通同书手,或诡寄田地,飞走税粮,或隠瞒丁口,脱免差徭,或改换户籍,埋没军伍匠役者,或将里甲那移,前后应当者,许自首改正,入籍,免罪。凡各里旧额人户,除故絶并全户充军,不及一里者,许归并馀剰人户,发附近外里,辏图编造,不许寄庄,各图人户。冇兄弟各㸑及幼子长而赘壻,愿归亲子生,而所养异姓子愿归宗者,俱准另籍。如人丁数少,及有军匠等役占碍者,仍不许分居。三年,又令各处攅造黄册,官吏里书人等,揑甲作乙,以有为无以无为有者,发口外为民。
106
英宗天顺元年,天下户九百四十六万六千二百八十八,口五千四百三十三万八千四百七十六。八年,令在营官军户丁舍馀不许附近寄籍原籍丁尽者,许摘丁发回。
107
成化二年,令在京军职漏报户下舍人者,发边方立功。三年、六年,令军户不许将弟男子侄过房,与人脱免军伍。𢎞治十三年,奏准:军户子孙畏惧军役,另开户籍,或于别府州县入赘寄籍等项,及至原卫发册,清勾买嘱。原籍官吏里书人等,揑作丁尽,户絶四申者,俱问罪。
108
宪宗成化二年,天下户九百二十万二千七百一十八,口六千六十五万三千七百二十四。
109
七年十一月,荆、襄贼平,流民复业者一百四十馀万人,时江西盗起,荆襄流民数十万,朝廷以为忧,祭酒周洪谟著《流民图说》,谓当增置府县,聴附籍为编氓,可实襄邓户口,俾数百年无患,帝善之。十二年五月,复命副都御史原杰抚治荆襄流民,杰徧厯山溪,宣朝廷徳意,诸流民欣然愿附,籍于是大㑹湖广、河南、陜西抚按官籍之,得户十一万三千,有竒口四十三万有竒,置郧阳府,设行都司卫所以处之。其后𢎞治十八年四月,又命刑部尚书何鉴抚治荆㐮流民,鉴得户二十三万五千,有竒口七十三万九千有竒,愿附籍者各给戸,由收入版籍。正徳元年十月,抚治郧阳都御史孙需奏,续清出荆襄、郧阳、南阳、汉中、西安南流民一十一万八千馀戸,愿附籍者九万二千馀户,皆给户田。
110
礼部尚书周洪谟条议流民疏曰:疏上于𢎞冶四年二月。西汉时召信臣守南阳,流民自附八万馀口。东晋时,雍州旧在陜西西安府,因流民来聚襄阳,乃侨置南雍州于襄水之侧。松滋县旧在直𨽻庐州府,因流民来聚荆州,乃侨置松滋县于荆江之南,其后南雍遂并于襄阳,松滋遂𨽻于荆州,此往事之可法者也。成化七年,从检讨张寛之奏,流民聚此处者,械归故里,适值溽暑,因饥渇而死,妻子被掠,瘟疫盛行,船夫逓觧者,惧其相杂,故覆舟于江,后令都御史原杰招抚,计死者九十馀万人,故当时四川、陜西地震五百馀次,灾伤徧于天下,今事之宜鉴者也。今宜著令流民与各郡县相隣者,仿召信臣故事,聴其附籍,仍复九年,待其安定,然后徵之逺而不可附籍者,仿晋南雍州松滋县故事,设州县,置官吏,编里甲,建庠序,以治教之。今流民在在有之,四川、湖广尤多,凡流民所在,宜令附籍,量为赈给寛徭,省刑承絶户田地者,使纳其粮力耕火种者免之,则流民即良民矣。
111
等:谨按洪谟此疏,则成化七年复业之一百四十馀万人,其械归而道死者已十之七矣。而《㑹典》乃谓成化六年令流民愿归原籍者,有司给文凭,沿途口给粮三升,原籍无屋者受草房四间,大口月粮三斗,小口半之,给牛种,令耕原业田。是以转死之民充还定安集之数也,不亦诬乎?十六年八月,申存恤孤老之令。
112
先是,成祖永乐三年二月,廵按福建,御史洪湛言:「存恤孤老王政所先,今各府州县飬济院多頽壊,有司非奉勘合,不敢修葺。又或有一县之内素无建置者,乞勅有司常加修葺,未建置者,即建置之,如例收养,庶无告之民,不致失所」。帝纳之,至是复申命焉。其后孝宗𢎞治十五年七月,命各边卫设飬济院、漏泽园。十八年,更定军丁附籍法。
113
各卫所附籍军丁,无粮草者,尽发原卫,当差有者,戸留一丁顶补。其原无籍名有産欲报者,亦准一丁附籍。
114
孝宗𢎞治四年,天下户一十一万三千四百四十六,口五千三百二十八万一千一百五十八。浙江布政司户一百五十万三千一百二十四,口五百三十万五千八百四十三,江西布政司户一百三十六万三千六百二十九,口六百五十四万九千八百。湖广布政户五十万四千八百七十,口三百七十八万一千七百一十四。福建布政司户五十万六千三十九,口二百一十万六千六十。山东布政司戸七十七万五百五十五,口六百七十五万九千六百七十五。山西布政司户五十七万五千二百四十九,口四百三十六万四百七十六。河南布政司户四十三万六千八百四十三,口二百六十一万四千三百九十八。陜西布政司户三十万六千六百四十四,口三百九十一万二千三百七十。四川布政司户二十五万三千八百三,口二百五十九万八千四百六十。广东布政司户四十六万七千三百九十,口一百八十一万七千三百八十四。广西布政司户四十五万九千六百四十,口一百六十七万六千二百七十四。云南布政司户一万五千九百五十,口一十二万五千九百五十五,贵州布政司戸四万三千三百六十七,口二十五万八千六百九十二。顺天府户一十万五百一十八,口六十六万九千三十三。永平府户二万三千五百三十九,口二十二万八千九百四十四。保定府户五万六百三十九,口五十八万二千四百八十二。河间府户四万二千五百四十八,口三十七万八千六百五十八。真定府戸五万九千四百三十九,口五十九万七千六百七十三,顺徳府户二万一千六百一十四,口一十八万一千八百二十五,广平府户二万七千七百六十四,口二十一万二千八百四十六。大名府户六万六千二百七,口五十七万四千九百七十二延、庆州户一千七百八十七,口二千五百四十四。保安州戸四百四十五,口一千五百六十。应天府户一十四万四千三百六十八,口七十一万一千三。苏州府户五十三万五千四百九,口二百四万八千九十七,松江府户二十万五百二十,口六十二万七千一百一十三。常州府户五万一百二十一,口二十二万八千三百六十三。镇江府户六万八千三百四十四,口一十七万一千五百八。庐州府戸三万六千五百四十八,口四十八万六千五百四十九。鳯阳府户九万五千一十一,口九十三万一千一百八。淮安府戸二万七千九百七十八,口二十三万七千五百二十七。扬州府户一十万四千一百四,口六十五万六千五百四十七。徽州府户七千二百五十一,口六万五千八百六十一。宁国府户六万三百六十四,口三十七万一千五百四十三。池州府户一万四千九十一,口六万九千四百七十八,太平府户二万九千四百六十六,口一十七万三千六百九十九,安庆府户四万六千五十,口六十万六千八十九、广徳州户四万五千四十三,口一十二万七千七百九十五、徐州户三万四千八百八十六,口三十五万四千三百一十一,滁州戸四千八百四十,口四万九千七百十二、和州戸七千四百五十,口六万七千一十六。十七年,令抚按官严督所属,清查流民流民,不愿囬还者,就令附籍,如只身无産并新近逃来军匠等籍,逓囬原籍。世宗嘉靖九年,令各省乘大造之年,查勘各属流民。四十一年,令辽东饥民流入永平、河间海傍住居,及航海渡登莱者,给文遣归,势家占恡不法者,以隠匿逃军论。
115
武宗正徳元年,天下户九百一十五万一千七百七十三,口四千六百八十万二千五。
116
十五年,令今后攅造里甲,止据人户丁産见在官第其等则。
117
如本里人户不敷十甲之数,就于附近里内人户拨补完足。若分析户籍,不问本里他图本图,果有消乏,亦许还并」。
118
世宗嘉靖元年,天下户九百七十二万一千六百五十二,口六千八十六万一千二百七十三。六年,诏巡城御史严督各该兵马司官查审京师,附住各处军民。
119
除浮居客商外,其居住年久,置立産业房屋铺面者,责令附籍。宛、大二县一体当差,仍暂免三年,以示存恤。若有冐假卫所籍贯者,行勘发遣」。
120
九年,令各处州县查审消乏里分不成甲者,验其丁産归并务,使一十一戸为甲。
121
四十四年九月,令将流寓人户编入版籍,从巡按御史孙丕扬奏也。丕扬言:「各州县里甲空缺,乞将流寓人户编入版籍,或补缺户缺丁,通融协济。应徴银两,照旧追纳,仍照客户徴入之数,以蠲主户之均徭」。从之。
122
穆宗隆庆五年,总括顺天府属人丁实数,㑹典原载府属户口六十六万九千三十有竒,至是,总括实在人丁止十四万七千三百有竒,葢因租庸正额之外,更多杂派,是以土著民多逃移,日就凋耗也。神宗万厯五年,府尹王之垣奏请优恤,从之。六年,天下户一千六十二万一千四百三十六,口六千六十九万二千八百五十六。
123
浙江布政司户一百五十四万二千四百八,口五百一十五万三千五。江西布政司户一百三十四万一千五,口五百八十五万九千二十六。湖广布政司戸五十四万一千三百一十,口四百三十九万八千七百八十五。福建布政司户五十一万五千三百七,口一百七十三万八千七百九十三:山东布政司户一百三十七万二千二百六,口五百六十六万四千九十九。山西布政司户五十九万六千九十七,口五百三十一万九千三百五十九:河南布政司户六十二万三千六十七,口五百一十九万三千六百二。陜西布政司户三十九万四千四百二十三,口四百五十万二千六十七。四川布政司户二十六万二千六百九十四,口三百一十万二千七十三。广东布政司户五十三万七百一十二,口二百四万六百五十五。广西布政司户二十一万八千七百一十二,口一百一十八万六千一百七十九。云南布政司戸一十三万五千五百六十,口一百四十七万六千六百九十二,贵州布政司户四万三千四百五,口二十九万九百七十二,顺天府户一十万一千一百三十四,口七十万六千八百六十一。永平府户二万五千九十四,口二十五万五千六百四十六。保定府户四万五千七百一十三,口五十二万五千八十三。河间府户四万五千二十四,口四十一万九千一百五十二,真定府户七万四千七百二十八,口一百九万三千五百三十二,顺徳府户二万七千六百三十三,口二十八万一千九百五十七。广平府户二万一千四百二十,口二十六万四千八百九十八,大名府户七万一千一百八十,口六十九万二千五十八,延庆府户二千七百五十五,口一万九千三百六十七,保安州户七百七十二,口六千四百四十五。应天府户一十四万三千五百九十七,口七十九万五百一十三,苏州府户六十万七百五十五,口二百一万一千九百八十五,松江府户二十一万八千三百五十九,口四十八万四千四百一十四,常州府户二十五万四千四百六十,口一百万二千七百七十九。镇江府户六万九千三十九,口一十六万五千五百八十九。庐州府户四万七千三百七十三,口六十二万二千六百九十八,鳯阳府戸一十一万一千七十,口一百二十万三十三百四十九。淮安府户一十万九千二百五,口九十万六千三十三,掦州府戸一十四万七千二百一十六,口八十一万七千八百五十六。徽州府户一十一万八千九百四十三,口五十六万六千九百四十八。宁国府戸五万二千一百四十八,口三十八万七千一十九。池州府户一万八千三百七十七,口八万四千八百五十一。太平府戸三万三千二百六十二,口一十七万六千八十五。安庆府户四万六千六百九,口五十四万三千四百七十六广徳州户四万五千二百九十六,口二十二万一千五十三。徐州户三万七千八百四十一,口三十四万五千七百六十六,滁州户六千七百一十七,口六万七千二百七十七、和州户八千八百,口一十万四千九百六十
124
天启元年,天下戸九百八十二万五千四百二十六,口五千一百六十五万五千四百五十九。王圻曰:「按国家户口登耗有絶不可信者,如洪武十四年天下承元之乱,杀僇流窜,不减隋氏之末,而户尚有一千六十五万四千三百六十二,口五千九百八十七万三千三百五,其后休养生息者二十馀年,至三十五年而户一千六十二万六千七百七十九,口五千六百三十万一千二十六。计户减二万七千五百八十三,口减三百五十七万二千二百七十九,何也?其明年为永乐元年,则户一千一百四十一万五千八百二十九,口六千六百五十九万八千三百三十七。夫是时,靖难之师连嵗不息,长淮以北鞠为草莽,而户骤增至七十八万九千五十馀口,骤增至一千二十九万七千三百十一,又何也?明年,户复为九百六十八万五千二十口,复为五千九十五万四百七十,比之三十五年,户却减九十四万一千七百五十九,口减五百三十五万五百五十六,又何也?九年,户九百五十三万三千六百九十二,口五千一百四十四万六千八百三十四。十年,户一千九十九万二千四百三十六,口六千五百三十七万七千六百三十仅一年耳,而戸忽增一百四十五万八千七百四十四,口增一千三百九十三万七百九十六。当是安南新入版图,其戸口之数至十年始上册籍耳,然十一年户复为九百六十八万四千九百一十六,计减一百三十万七千五百二十口,复为五千九十五万二百四十四,计减一千四百四十二万七千三百八十六,又大不可晓也。自是休养生息者五十年而为天顺七年,户仅九百三十八万五千一十二,口仅五千六百三十七万二百五十,比于旧有耗而无登者,何也?然不一年而户为九百一十万七千二百五减二十七万七千八百七十二,口为六千四十七万九千三百三十增四百十二万九千八十,其户口登耗之相反,又何也?成化中,户不甚相悬絶,二十二年而口至六千五百四十四万二千六百八十,此盛之极也。二十三年而仅五千二十万七千一百三十四,一年之间而减一千五百二十三万五千五百四十六,又何也?𢎞治十七年,口至六千一十万五千八百三十五十八年,户至一千二百九十七万二千九百七十四,此又盛也。不二年而为正徳元年,户仅九百一十五万一千七百七十三,减三百八十二万一千二百一口,仅四千六百八十万二千五十,减一千三百三十万三千七百八十五,又何也?自是而刘六等乱中原、蓝、鄢等乱,楚、蜀、江、广无处不被兵,而八年以后口却增至六千三百三十馀万,又何也?然则有司之造册,与户科、户部之稽查,皆仅儿戏耳。掌民部者,亦宜留心经理焉。
125
《明史食货志》曰:太祖当兵燹之后,户口顾极盛,其后承平日久,反不及焉。靖难兵起,淮以北鞠为茂草,其时民数反增于前,后乃逓减,至天顺间为最衰。成𢎞继盛,正徳以后又减戸口所以减者,周忱谓投倚于豪门,或冐匠窜两京,或冐引贾四方举家舟居,莫可踪迹也,而要之户口增减,由于政令张弛,故宣宗尝与羣臣论厯代户口,以为其盛也,本于休养生息,其衰也,由土木兵戎殆䔍论云等。谨按《春明梦馀録》曰:天启崇祯之季,荒燹相继,市井萧然,版籍不可问矣。今考《㑹典》所载,自万厯六年而止。后惟天启元年一见于《实録》,馀嵗皆不书。至《崇祯长编》洎《崇祯䟽钞》等书,无一言及于戸籍者,无由考索,谨从阙文之义。
126
钦定续文献通考卷十三
URN: ctp:ws664005

Enjoy this site? Please help.Site design and content copyright 2006-2025. When quoting or citing information from this site, please link to the corresponding page or to http://ctext.org/ens. Please note that the use of automatic download software on this site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nd that users of such software are automatically banned without warning to save bandwidth. 沪ICP备09015720号-3Comments? Suggestions? Please raise them here.Do not click this 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