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钦定四库全书 |
2  | 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二百二十七 |
3  | 《物异考》 |
4  | 毛虫之异 |
5  | 宋度宗咸淳九年十一月辛夘黎明,有虎出于扬州市,毛色㣲黑,都拨𤼵官曹安国率良家子数十人射之,制置使李庭芝占曰:「十日之内,杀一大将」。于是脔其肉于城外而厌之。 |
6  | 王圻曰:建炎间,荆南张四者,虎突至其家,急登梁喘,伏虎未之见也,升堂,脱其皮,变为男子,遍歴室中,及居侧林,莾中寻之张,乃下,取其皮縳置梁,上暮,虎还,视其皮,大咤曰:「吾奉天符取十七人止馀,汝在善还我!皮当舍汝」。张乃应之,曰:「还皮易耳,汝即食我。奈何?」曰:「我虽异类,不忍负信」。遂出懐中天符索笔,勾其名掷皮下,虎䝉于体,复故形,哮吼奋迅跳出,明日,闻六十里外夜大雷震死。一虎,辽太祖神册六年十二月癸亥,有白虎縁垒而上,时围涿州,是日破其郛。 |
7  | 太宗以唐天复二年生猎者获白鹿,人以为瑞。 天显三年二月己亥,特哩衮尼噜古进白狼。 九年正月己亥,南京进白麞。 㑹同元年二月壬午,室韦进白麃。十月壬寅,晋遣使进独峯駞。 二年四月癸巳,东京路奏狼食人。 三年三月癸未,猎水门,获白鹿。 四年二月丙申,皇太子获白麞。 六年六月己未,奚楚库勒部进白麝。 |
8  | 穆宗应厯二年十一月己夘朔,州民进黒兎。 十四年十二月丙午,以黒兎祭神。 十八年六月甲戌,特烈于雕巢中得牝犬来进。 十九年三月甲子,汉遣使进白麃。 |
9  | 圣宗统和四年十二月辛卯,伐宋㨗,还次白佛塔川,获自落驯狐。 |
10  | 帝以为吉徴祭天地。 |
11  | 兴宗重熈五年九月癸巳,猎黄花山,获熊三十六等:谨按辽史》所载,白狼、白麝等多互见土贡门,金太祖未即位时,使乌色伐髙丽,为具于球塲,以待㨗音,有二麞渡水而至,获之。 |
12  | 帝曰:「此休徴也,克之必矣」。言未既而㨗书至,衆大异之。 |
13  | 熈宗皇统三年七月庚辰,太原路进獬豸。 七年十一月乙亥,兵部尚书秉德进三角羊。 |
14  | 等,谨按三年七月庚辰志作丙寅,今从纪。海陵正隆六年十月丁未,大军渡淮,将至庐州,获白鹿,时自将伐宋,以为武王白鱼之兆。 |
15  | 章宗泰和八年八月乙酉,有虎至阳春门外,驾出射,获之。 |
16  | 宣宗兴定元年十月,邠州进白兎。 二年五月庚子,秦、陜狼害人。 元光元年十月,上猎近郊,获白兔,羣臣以为瑞。明日,御便殿,置铃于项,将纵之,兔惊跃不已,忽毙几上。 |
17  | 二年十一月,开封有虎昼害人。 |
18  | 是时屡有妖怪,二年之中,白日虎入正门,吏部及宫中有狐狼,鬼夜哭于辇路。 |
19  | 哀宗天兴初,荆王守纯府第,每夜羣狐号鸣,秉烛逐捕,则失所在。 |
20  | 未几,哀宗迁归德,崔立以城降,而守纯等皆死青城。元太祖十九年,角端见。 |
21  | 时帝至印度国,驻军鐡门闗,有兽髙数丈,鹿形,马尾色緑而独角,作人言谓侍卫者曰:「汝主冝早还,以问耶律楚材,对曰:「此瑞兽也,其名角端,旄星之精也,能言四方语,好生恶杀,圣人在位,则此兽奉书而至,且能日驰万八千里,异如鬼神,不可犯也。今大军征西已四年,盖上天恶杀,遣之告陛下,愿承天心,宥此数国人命,实无疆之福」。乃班师。 |
22  | 陶九成曰:稽之前志,神禹氏治水,功成,天降飞兔,日行三万里,而未尝善言也。又后土鐡蹄之兽,善言而未闻独角也,轩辕获飞黄而独角,汉武获兽并角而五蹄,又未尝闻其善言能走也,及圣祖诞膺天命而角端出焉。夫一角者,所以明海宇之一万八千里之渉者,所以示无逺弗届也。世祖至元十九年,俱蓝国进黑猿一。 二十四年三月丙辰,马八儿国进竒兽一,类骡而巨,毛黑白闲错,名「阿塔必即。 二十六年六月己未,西畨进黑豹。 二十八年八月戊子,咀喃藩邦进黒狮子。 |
23  | 王圻曰:至元二十八年,虎入南城,翰林侍讲学士赵与𤍟上䟽,言权臣专政之咎。 |
24  | 成宗元贞二年正月,海州牟平县获白鹿于圣水山以献。 |
25  | 等谨按元贞惟有二年志,作三年,误也。武宗至大二年九月,占八国贡白面象。英宗至治二年二月辛亥,诸王彻伯尔遣使进文豹。泰定帝泰定三年九月,湖州长兴州民王俊家牛生一兽,鳞身牛尾,口目皆赤,堕地即大鸣。 |
26  | 母不乳之,具图以上,不知何兽。或曰:此瑞也,宜俾史纪録》。 |
27  | 四年三月,诸王保赛音遣使献狮子。十二月,𤓰哇遣使献金豹、白猴各一。 |
28  | 文宗天厯二年四月,占腊国贡白猿。 |
29  | 顺帝至正十年,彰德境内狼狈为害。 |
30  | 夜如人形,入人家哭,就人懐抱中,取小儿食之。王圻曰:是年浙江乡试,八月二十二日夜,院中彷佛见一物驰过,甚疾,其状如猛兽者,军卒从而喧哄,因出角端为赋题。 |
31  | 二十三年正月,福州连江县有虎入于县治。 二十四年七月,福州白昼获虎于城西。 |
32  | 时绩溪县尝有羣虎入境,又有猛兽如彪逐虎食之,虎骇而悉去。 |
33  | 等谨按《元史》所载毛虫之异,亦多互见于土贡门。 |
34  | 明太祖洪武九年十月,有虎昼入汉西门,伤二人。成祖永乐十六年正月,陜西耀州民献元兔。尚书吕震请贺,不许。 |
35  | 宣宗宣德八年闰八月,编修许彬进麒麟、狮子、福鹿、元虎称为「四祥」。 |
36  | 孝宗𢎞治十一年六月,有熊自西直门入城。时郎中何孟春谓:「熊入城当备盗,亦宜慎火。宋绍兴间,熊抵永嘉城,州守髙世则以熊字能火,戒郡中慎火,果延烧庐舍,此其兆也。是年,城内多火灾。世宗嘉靖五年七月,南城县有虎具人手足。 四十五年六月,大医院吏目李乾献免体备五色,以为瑞兔等。谨按王圻《续通考:三十七年,胡宗宪献白虎白鹿。三十九年秋,宗宪又进白鹿夀芝。四十年春正月,陜西商南山万夀宫前芝丛中,土人得白鹿,廵抚以献。是年二月,南京锦衣卫指挥徐继勲献白鹿四十三年,甲子五月十八日,又得一瑞桃。是日,内畜玉兔生二子,阁臣徐阶等率百官上表贺。盖其时乐报嘉祥,羣相献媚,故不特医院小臣已也。又其事见于土贡门者甚多,兹不赘载。 |
37  | 麒麟 |
38  | 金熈宗皇统五年闰十月戊寅,大明府进牛生麟。元成宗大徳。九年二月,大同平地县穆尔德济家牛生麒麟而死。 |
39  | 武宗至大四年六月,大同宣宁县民玛竒家牛生一犊,其质有鳞无毛,其色青黄类麟,以其鞟上之等。谨按王圻《续通考》载:「仁宗皇庆元年六月,武安乐阳村産麒麟。二年二月乐阳村麒麟又生始生,其母惧而不近,三步之外直视之,而鸣麟亦鸣声,不类犊,史不载。 |
40  | 英宗至治元年三月己丑,大同路麒麟生。泰定帝泰定三年,湖州府长兴州民家牛生一兽,麟身、牛尾。 |
41  | 顺帝至正九年三月,陈州牛生黄犊火光满室,麻顶緑,角间生緑毛,不乳而死。 |
42  | 明成祖永乐十二年,榜葛剌王表献麒麟,上命免贺。 |
43  | 十三年,麻林国进麒麟。 |
44  | 尚书吕震请表贺,上曰:「翰林徃日修五经、四书,性理大全,朕则许之麒麟有无何所损益?其已之!等谨按外国献麒麟,互见土贡考驺虞。 |
45  | 等谨按马端临《通考》,麒麟后附以驺虞。今考宋宁宗庆元以后及辽、金、元、明正史内,俱未之见。惟王圻《续通考》有三条,载入毛虫之异一门,谨録于左。 |
46  | 明成祖永乐二年秋,周王以驺虞来献。 十一年六月,山东曹县献驺虞,白质黑章,性仁而驯。宣宗宣徳四年二月,襄城伯李隆献驺虞二,素质黒文,驯狎不惊。 |
47  | 马异 |
48  | 宋宁宗嘉定十三年,华容邓氏马産龙驹,事闻,命有司立马监于此,以识其祥,后复産于其隣。又蒋粹翁,政和人,宋季为太学生。元混一天下,隠于满月山,尝言其先世家九峰山下畜一牝马,舍侧有龙潭马入浴其中,龙与之媾,而生龙驹,龙首马身,状如负河图者。后牧于山林,竟失所在。 |
49  | 等,谨按辽、金二代,无马异可考。元顺帝至正二年七月,拂郎国贡异马,长一丈三尺三寸,髙六尺四寸,身纯黒后,二蹄皆白。 |
50  | 明成祖永乐十八年九月,诸城进龙马,民有牝马牧于海濵,一日云雾晦𡨕,有物蜿蜒与马接産,驹具龙文,其色青苍,谓之龙马云。宣宗宣德七年五月,忻州民武焕家马生一驹,鹿耳牛尾,玉面,琼蹄,肉文被体如鳞。七月,沧州畜官马,一産二驹,州以为祥,献于朝。帝曰:「物理之常,何足异也」。宪宗成化十七年六月,兴济马生二驹。孝宗𢎞治元年二月,景宁屏风山有异物成羣,大如羊,状如白马,数以万计,首尾相衔,迤逦腾空,而去牛祸。 |
51  | 宋理宗端平元年八月,绍庆府黄登进对,奏到任后,牛生独角。 |
52  | 等谨按黄登进对,叠奏祥瑞,王圻续通考备载之,不足信也,辽则无可见者。 |
53  | 金熈宗皇统七年十一月乙亥,兵部尚书完顔秉德进三角牛。 |
54  | 元世祖至元十六年四月,益都乐安县朱十五家牛生㹀犊,两头四耳三尾,其色黄,生而即死。武宗至大四年,大同、宣宁牛生一犊,状类麟泰。定帝泰定三年,湖州长兴州牛生一兽,鳞身牛尾等。谨按上二条互见毛虫之异,及麒麟门。顺帝至正十年秋,襄阳民家牛生犊,五足,前三后。二十六年春,汴梁祥符县牛生犊,双首,二日即死。 二十八年五月,东昌聊城县钱镇抚家牛生黄犊,六足,前二后四,二日而死。 |
55  | 明武宗正德十二年,徐州牛産犊一头二舌,两尾八足。世宗嘉靖五年七月,南阳牛産犊一首两身。 六年十一月,漳浦有牛産犊三,目三角。 十一年二月,铜仁黄㹀産犊,满身有纹,即死。 十二年,山东平山卫牛生犊,有纹,前两足及尾悉具鳞甲中,皆毳毛。王圻曰嘉靖四十年,福建漳浦县牛生犊,三目三角,人以为牛妖。 |
56  | 神宗万厯十三年九月,光山牛産一物,火光满地,鳞甲森然,一夕毙。 三十七年五月,歴城、髙苑二县,牛各産犊,双头三眼,两鼻二口。 三十八年三月,获嘉牛産犊,一身两头,四眼四耳,两口两足一尾。 三十九年二月,汲县牛産犊一膞两头,两口四眼,两耳七蹄,四月降夷部牛産犊,人头羊耳。 四十五年八月,开州牛産犊两口三眼。 |
57  | 等谨按王圻续通考》:「万厯二十四年正月,泸州张四儿家讼于州,称四儿业屠牛卫军马,洋回回种也。性亦嗜食牛,自乡牵牛赴州,至大渡口登舟,牵绳忽断,牛奔入市,过四儿家,四儿恃力直前縳之不能制,大惧,奔入一店中,牛亦追入店。四儿登楼,牛亦登楼,触四儿,肠出死牛下楼,复转入一牛肉肆,适其主他出,尽毁其家噐业。始徐徐出郊,闻之客店,楼小,梯狭而牛,上下无碍,其事甚怪。熹宗天启元年十月,㑹宁牛産异兽,徧体鳞甲,有火光。三年十月,沅陵㹀生犊,一身两头三尾。 七年三月,莒州牛産犊如麟。 |
58  | 愍帝崇祯十三年,襄阳牛産犊,两头二目豕祸。 |
59  | 等,谨按马端《临通考》:豕祸起春秋,迄庆元。自后宋、辽、金三朝,无可见者。 |
60  | 元顺帝至正三年秋,建寜浦县民家豕生豚,二尾八足。十五年,镇江民家豕生豚,如象形。 二十四年春正月庚辰,保徳州民家豕生豚,一身二首、八蹄二尾等。谨按王圻续通考》载:至正十二年,江宁永宁乡陆氏家一,猪産十四儿,内一豚,人之首,靣手足而猪身。二十四年,海盐赵氏宰猪小肠皆已修治,忽并如蛇蜿蜒而走,将及里许而止,此亦豕异也。明世宗嘉靖七年,杭州民家有豕肉膜间,生字神宗。万厯二十三年春,三河民家生八豕,一类人形,手足俱备,额上一目。 三十八年四月,燕河路营生豕,一身二头,六蹄二尾。六月,大同后卫生豕,两头四眼、四耳。四十七年六月,黄县生豕,双头四耳,一身八足,七月,宁逺生豕,身白无毛,长鼻象嘴。 |
61  | 熹宗天启三年七月,辰州玩平溪,生豕猪身,人足,一目。四年三月,神木生豕,额多一鼻逆生,目深藏皮肉,合则不见。四月,榆林生豕,一首二身,二尾八足。六月,霍州生豕二,身二眼,象鼻四耳四乳。 |
62  | 愍帝崇祯元年三月,石泉生豕,类象鼻,一目甚大,身无毛,皮肉皆白。 六年二月,建昌生豕,二身一首,八蹄二尾。 十五年七月,聊城生豕,一首二尾,七蹄羊祸。 |
63  | 等,谨按马端临《通考》,羊祸亦起《春秋左传》迄庆元三年。自后宋、辽、元无所考。 |
64  | 金熈宗皇统七年十一月乙亥,兵部尚书秉徳进三角羊。 |
65  | 等,谨按,此已见毛虫之异,反牛祸门,以志作牛纪作羊,故互载之。 |
66  | 明神宗万厯三十八年四月,崞县民家羊産羔,一首,二眼、四耳、三尾、八足。 三十九年四月,降夷部産羊羔人而羊身。 |
67  | 犬异 |
68  | 宋恭帝德佑元年五月壬申,扬州禁军民毋得蓄犬,城中杀犬数万,输皮纳官。 |
69  | 辽穆宗应厯十八年六月甲戍,特烈于雕巢中得牝犬来进。 |
70  | 等谨按金史,无犬异可见,王圻续通考亦阙之。元成宗元贞丙申秋,大都南城武仲祥家有乳犬,懐胎左脇,下忽肿成疮。六七日后,于疮内生五子,色皆青苍,每当脊梁,自顶至尾,生逆毛一道,又数日,疮亦平复。顺帝至正二十一年,昆明县玊案山下産赤小,犬色如火,羣吠遍野。 二十二年八月,上海县金夀一家已阉雄狗生小狗八,其一嘴,爪红如鲜血。 |
71  | 明世宗嘉靖二十年,民家生一犬,八足四耳四目。神宗万厯四十七年七月,懐宁民家産一犬,长五寸,髙四寸,一头二身八脚,状如人。 |
72  | 下体生上之疴。 |
73  | 等谨按马端临《通考》载下体生上之疴,所有禽兽凡三条,考宋宁宗以后及辽、金、元、明正史,俱无所见,谨从其阙。 |
74  | 羽虫之异 |
75  | 等谨按王圻《续通考》载:「宋永州澹岩有驯狐凡贵客,至则鸣。邹浩将至,而狐鸣寺,僧出迎,浩怪之,僧以狐鸣为言。浩常有诗云:走入山来亦偶然,初闻消息与人传,驯狐底事先知得,隔夜飞鸣报老禅」。此应载入毛虫之异,不宜混入羽虫也。又长安女绍兰适任宗宗,为贾湘中,数年不归,暏梁燕而语之曰:「吾闻燕自海东来往,必由湘中,欲凭汝附书于夫」。言讫,泪下,燕颉颃若有所诺,复曰:若允,当拍我怀燕。遂栖膝上。兰以诗系定云:一自去重湖,临窗泣血书。殷勤慿燕翼,寄与薄情夫」。宗时在荆州,忽燕子柏于肩,解足书,视之感泣,遂归以年月,无所系附录之。 |
76  | 辽太宗生时,猎者获白鹰,人以为瑞。 天显九年八月,帝自将南伐伊喇嘉哩,手接飞雁。帝异之,因以祭天地。十一年九月,自将援石敬塘,有飞鸳自坠而死,南府额尔竒木和伦得之以献,卜之吉。帝曰:「此从珂自灭之兆也」。 |
77  | 景帝乾亨二年闰三月庚午,有鸨飞止御帐,获以祭天。圣宗统和四年四月,亲伐宋,次沙姑河之北淀,以近侍纳穆尔所进自落鸨祭天地。 九年八月壬午,东京进三足鸟。 |
78  | 兴宗重熈中,崇义军乌、鹊同巢。 |
79  | 崇义节度使刘伸,政务简静,民用不扰,致有此应。诏褒迁其官。 |
80  | 金太宗天会四年八月甲寅,新城县进白乌。 九年七月丙申,咸州所贡白雀音忽异常。 |
81  | 时帝御西楼听政,闻白雀音,忽有异起视之,见东楼外光明中有像巍然髙五丈许,下有红云承之,若世所谓佛者,乃擎跽修䖍,久之而没。 |
82  | 熈宗天眷十五年七月辛巳,有司进四足雀。世宗大定二十九年十二月丁亥,宻州进白鹑、白雉各一。 |
83  | 章宗明昌元年六月庚子,都水进异卵。宣宗元光二年正月辛酉日午,有鹤千馀翔于殿庭,移刻乃去。又乌鹊夜惊,飞鸣蔽天。 |
84  | 哀宗正大六年五月,陇州防御使舒穆噜栋尔进黄鹦鹉。 |
85  | 元太祖十世祖孛端,又儿得驯鹰以给膳。时勃端察尔居巴尔圗敖拉之地,食饮无所得,适有苍鹰抟野兽而食,以缗设机取之,鹰即驯狎,乃臂鹰,猎禽以为膳,或缺即继,似有天相之。 |
86  | 世祖至元十五年四月,济南无棣县获白雉以献。 二十年十月癸未,罗斛国贡丹顶鹤、五色鹦鹉、黄瑜《双槐《嵗抄》曰:元成宗元贞二年,双燕巢于燕人栁汤佐之宅,一夕,家人举灯,照蝎其雄,惊坠猫食之雌,彷徨悲鸣不已,朝夕守巢,哺诸雏,成翼而去。明年,雌独来,复巢其处,自是春去秋来,凡六稔,观者哗然,目为贞燕。 |
87  | 成宗大徳三年七月,扬州、淮安蝗,在地者为鶖啄食,飞者以翅击死,乃禁捕鶖。 |
88  | 泰定帝泰定四年十二月,爪哇遣使献白鹦鹉一。文宗天厯元年十月,赐特穆尔海东、白鹘、青鹘各一。至顺三年二月,诸王逹尔吗、实哩哈尔满各遣使来贡金鸦鹘。 |
89  | 顺帝至元三年七月,河南武陟县鹰食蝗。时禾将熟,有蝗自东来,县尹张寛仰天祝曰:「寜杀县尹,毋杀百姓!」俄有鱼鹰羣飞啄食之等。谨按叶梦得《石林诗话》:江、淮间有水禽,号鱼虎,或即中州,所谓鱼鹰也。 |
90  | 等。谨按王圻《续通考》载:「世祖至元五年秋七月,螟生牧野南,寻有鸜鹆自西北逾山,来方,六七里间,林木皆满,遂下啄,蝗食且尽,乃作阵飞去」。此与淮扬之鶖、武陟之鹰事相类,《纪》、《志》皆不载。至正十一年五月,兴国有大鸟百馀,飞至郡西白郎山巅,状如人立,去而复至者数次。 十九年,京师鸱鴞夜鸣逹,旦连月乃止,有杜鹃啼于城中,居庸闗亦如之。二十七年三月丁丑朔,莱州招逺县大社里黑风大起,有大鸟自南飞至。 |
91  | 鸟状类,鹤色,苍白,展翅如席,俄顷飞去,遗下粟黍稻麦,黄黒豆荞麦于张家屋上,约数升许,是年大稔。明太祖洪武十一年戊午元旦早朝,有鸱鴞自天而陨,见者异之。 |
92  | 孝宗𢎞治十四年正月,保定知府献白鸦,尚书傅浣劾其不当,奏诏斥遣之。 |
93  | 世宗嘉靖四十一年,湖广廵抚徐南金献白鹊。神宗万厯二十五年二月壬午,岳州民家有鸭,含絮裹火,飞上屋,入竹椽茅茨中。火四起,延烧数百家。 四十三年四月壬午,双鹤衔火,飞集掖县海神庙殿。明日,庙火。愍帝崇祯六年,汝宁有鸟鸠身猴足,鳯阳恶鸟数万,兔头、鷄身、鼠足、供馔甚肥,犯其骨立死。 |
94  | 鳯凰。 |
95  | 等。谨按马端临通考载鳯凰自虞至宋熈寕七年止,此后宋无,可考。 |
96  | 辽天祚帝乾统四年十月己酉,凤凰见于漷隂。金章宗泰和二年八月丙申,鳯凰见于磁州武安县鼓山石圣台。 |
97  | 时有大鸟十集于台上,其羽五色烂然,文多赤黄,赭冠鸡项尾濶而修,状若鲤尾而长髙可逾人,九子差小侍,旁亦髙四五尺,禽鸟万数,形色各异,或飞或蹲,或歩或立,皆成行,列首皆正向如朝拱然,初自东南来,势如连云,声如殷雷,林木震动,牧者惊惶,即驱牛击物以惊之,殊不为动。俄有大鸟如雕鹗者,怒来搏击之,民益恐,奔告县官以为鳯凰也,命工圗上之,留二日西北去,按视其处,粪迹数顷,其色各异,遗禽数千,累日不能去,所食皆巨鲤,大者丈馀,鱼骨蔽地,以其事告宗庙,诏中外。 |
98  | 元顺帝至正十一年,广西庆逺府有异禽双飞,见于述昆乡,飞鸟千百随之。 |
99  | 其一,飞去,其一留止者为獞人射死,首长尺许,毛羽五色,有藏之以献于帅府者,久而其色,鲜明如生。明熹宗天启二年九月,鳯凰至河南禹州,身长丈馀,百鸟相从,止七日去。 |
100  | 等,谨按明史、帝纪及五行志,俱无可考鸡祸。 |
101  | 宋度宗咸淳五年,常州鸡羽生距。 |
102  | 等谨按辽、金二代鸡祸无可考。元顺帝至正十七年春三月,上海李胜一家鸡伏七鸡,一雏作牡鸡状,鼓翼长鸣。 十八年戊戌春正月,钱塘卢子明家一鸡伏九雏一雏,有四足,二足在翼下,不数日皆死。 二十二年,龙泉县人家一鸡二形,翼左右分雄,雌能鸣,能伏。 二十五年,瑞安县郑镇抚家有雄鸡生子,杀之,腹中有子累累然。 |
103  | 明孝宗𢎞治十四年,华容民刘福家鸡雏三足。 十七年六月,崇明民顾孟文家鸡生雏,猴头而人形,身长四寸,有尾,活动无声。 |
104  | 世宗嘉靖四年,长垣民王宪家鸡抱卵,内成人形,耳目口鼻,四肢皆具。 |
105  | 神宗万厯二十二年六月,靖邉营军家雌鸡化为雄。愍帝崇祯九年,淮安民家牝鸡啼跃,化为雄。 十年,宣武门外民家白鸡喙距纯赤,重四十斤。十四年,太仓卫指挥姜周辅家鸡伏子两头四,翼八足。 |
106  | 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二百二十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