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Text Project Wiki |
《卷四十一》[View] [Edit] [History]

1 ![]() | 欽定四庫全書 |
2 ![]() | 萬姓統譜》卷四十一 明。 凌迪知。 撰下平聲。 |
3 ![]() | 七陽 |
4 ![]() | 楊●農商,音唐,叔虞之後。伯僑自晉歸周,封楊侯,食于楊因氏。一云:周宣王曽孫封,為晉所滅,其後為氏焉周。楊朱,有鄰亡羊請楊子堅追之。子曰:「亡一羊,何追之者!」衆曰:「多」。岐路。既反,問羊獲乎?」曰:「亡」。岐路之中,又岐焉,不知其所之。子曰:「大道以多岐亡羊」。 |
5 ![]() | 楊端和秦將軍 |
6 ![]() | 楊囘居鄉,三逐事君,三去趙簡子用為相,其國大治漢。楊僕福昌人,武帝時為樓船將軍,伐南粤有功,後封梁侯。楊王孫,城固人,治黃老。術家業千金,厚自奉養。臨終,告其子曰:「我死躶葬,以返吾真」。楊敞華隂人莊重謹畏,昭帝時,屢遷至御史大夫。霍光、張安世謀廢昌邑王,議定報敞,敞驚懼不知所言,乆之,始許諾。帝即位,月餘,卒。 |
7 ![]() | 楊宣什邡人,仕為太蒼令,上言宜封周公、孔子,詔從之,薦龔勝等四人楊惲字子幼。敞子漢宣時為中郎將,居殿中,廉潔無私。答孫㑹宗書云:「烹羊炰羔斗酒,自勞酒後耳熱而呼烏。人生行樂,須富貴何時」。 |
8 ![]() | 楊賢杜林避難西州,隗囂不能屈弟成物故,囂乃聽林持喪東歸。扶風既遣而悔,追令刺客楊賢于隴坻,遮殺之。賢見林,身推鹿車,載致弟喪,乃歎曰:「當今之世,誰能行義!我雖小人,何忍殺義士!」因亡去。 |
9 ![]() | 楊益南雄路總管為政安詳,務禁淫祀,興利剔蠧,不受私謁,吏民悅之。楊終,字子山,成都人。習《春秋》,為郡小吏,詣京師受業。顯宗時,召拜校書郎,官至郎中,嘗受詔刪太史公書為十餘萬言。又著《春秋外傳》十二篇,改定章句十五萬言。 |
10 ![]() | 楊仁閬中人,學習韓詩》,舉孝廉,補北宮衛卜令,條對時政稱㫖,明帝崩,馬氏諸子爭入宮,仁披甲執㦸,嚴勒行衛,莫敢進者,章帝立,拜什邡令,為政寛惠,後辟司徒掾。 |
11 ![]() | 楊統新都人,習天文,推步術。建初中為彭城令,歲大旱,統推隂陽,消伏縣界●澤太守,使統為郡,求雨雨即大降。自是朝廷災異多訪之。 |
12 ![]() | 楊政字子行,京兆人。少從范升受梁邱易善《說經》,書教授嘗數百人,京師語曰:「說經鏗鏗,楊子行」。章帝時,官至左中郎將。 |
13 ![]() | 楊厚,字仲桓,新都人。統子厚,少學父業。順帝徴至長安,因陳漢三百五十年之戹,宜蠲法改憲,以削伏灾異。累官侍中,拜議郎。後稱病歸,教授門生三千餘人。卒,年八十二。鄉人諡曰文父。 |
14 ![]() | 楊震字伯起,華隂人。八世祖喜,高帝時,赤泉侯震明經,博覽諸儒語曰:「關西夫子楊伯起,年五十,始仕,歴郡守。安帝時拜太尉,居官清白,以四知卻所饋金。或勸殖産業,震曰:「使後稱清白吏子孫,不亦可乎?」 |
15 ![]() | 楊秉震子,桓帝時,以侍中、尚書拜太尉,毎朝廷得失,盡忠規諫,多見納用。嘗歴豫、荊、徐、兖四州刺史,所至以純白稱子賜。 |
16 ![]() | 楊綸,字仲理,東昬人。少師事丁鴻,習古文,尚書請辟,皆不就。後拜侍中,以上書直辭不遜,免歸。後為將軍梁商長史,諫諍不合,出補常山王傅,以疾自止,坐稽王命免。 |
17 ![]() | 楊璇,字機平,㑹稽人,舉孝廉,靈帝時,為零陵太守。是時蒼梧、桂陽宼起,吏人恐懼,璇乃製馬車數十乘,又為兵車彀弓弩與戰,大破平之,境內以寧。荊州刺史凱誣璇冐功,檻車徴逮,乃噬臂血書,詣闕上之,詔原璇拜議郎,三遷為渤海太守。張溫薦之,遷尚書僕射。 |
18 ![]() | 楊匡陳留人。初為杜喬掾,喬與李固坐黨錮死,匡衛其屍。都官從事執詣梁太后,太后義之,因上書乞送二人骸骨,歸葬之,遂隱不仕 |
19 ![]() | 楊彪秉孫,獻帝時拜太尉,李催、郭汜之亂,盡節衞主。魏文帝立,欲拜為太尉,彪固辭,乃賜几杖,待以賔禮子脩。 |
20 ![]() | 楊阜天水,冀人。為安定長史,後去官察孝廉,辟丞相府,言于曹操曰:「馬超得西羌,若不為之嚴備隴上非國家有」。操善之。後與超戰,超敗,隴右平,累官武都太守。 |
21 ![]() | 楊戲武陽人,為督軍從事,職典刑獄,論法決疑,號為平當。累拜護軍監軍,出領梓橦太守,入為射聲校尉。所在清約不煩延禧間,著《季漢輔臣贊》。 |
22 ![]() | 楊賜字伯獻,少傳家學,篤志博聞。靈帝召侍讀光華殿,遷司空。自震至賜三葉宰相,自震至彪四世為太尉,故東京楊氏為漢名族。 |
23 ![]() | 三國楊儀字威公,襄陽人,昭烈即位,以為丞相。亮長史,亮數出軍儀,嘗規晝分部籌度糧穀,亮深愛其才。後隨亮出屯谷口,亮卒,儀領軍還,又誅討魏延,自以當代亮乗政,既至,拜中軍師。 |
24 ![]() | 楊顒字子昭,儀族子,襄陽人,為諸葛亮主簿。亮自校簿書顒諫曰:「坐而論道,謂之三公。今明公親校簿書,不亦勞乎!」及顒死,亮哭三日。 |
25 ![]() | 楊洪武陽人,諸葛亮常咨以事,累遷蜀郡太守,洪清忠欵,亮憂公如家事,繼母至孝。楊俊字季才,太祖時,以亂兵方起,而河內處四達之衢,必為戰塲,乃扶持老弱,詣宗宻山間,同行者百餘家,俊賑濟貧乏,通其有無,宗族知故為人所畧,作奴僕者凡六家,俊皆傾財贖之。 |
26 ![]() | 楊脩字德祖,好學有俊才。漢末為曹操主簿,能解《曹娥碑隱語》,脩即解操行水路三十里方解曰:「有智無智,校三十里」。操後殺之。父彪悼痛,答操曰:「猶懐老牛䑛犢之愛」。 |
27 ![]() | 楊沛字孔渠,馮翊萬年人也。初平中,為公府令史,以牒除為新鄭。長興平末,人多飢窮,沛課民畜乾椹,收䝁豆,閲其有餘,以補不足,如此積得十餘斛,藏在小倉。㑹太祖為兖州刺史,西迎天子,所將千餘人皆無糧。過新鄭,沛謁見,乃皆進乾椹,太祖大喜 |
28 ![]() | 楊軻天水人,好易,弟子受業至數百人。後趙徵之固辭過之,乃發,既見,不拜,與語不言,命舎之。既而上疏求還歸秦,乃教授不絶。 |
29 ![]() | 楊佺期漢太尉震之後,曽祖準大常,自震至準七世,有名徳南北。楊愔字遵彥,六歲受史書,十一歲受《詩》、《易》,從兄昱器重之曰:「此兒駒齒未落,已是吾家龍文更十年,當求之千里之外」。梁保大,初拜太子少保,封開國公。 |
30 ![]() | 楊懿●農,華隂人,延興末為廣平太守,有稱績。魏高祖南巡,吏人頌之,加寧逺將軍,賜帛三百疋,徴為選部給事中,有公平之舉。懿父真,亦曽為清河太守,而懿能廣其家聲云。 |
31 ![]() | 楊侃字士業,愛琴。書:父播,叔父椿一門朱紫盈庭,侃獨不仕,曰:「茍有良田,何憂!」晚歲,仕魏為大都督。楊機冀人祖闕恩,徙居洛陽。機少有志節,為士人所稱。魏永熈中,除度支尚書,方直之心,乆而益勵,家貧無馬,多乘小犢車,時論許其清白。 |
32 ![]() | 楊津字羅漢,除定州刺史。時賊殘掠州境,津置爐鑄鐵,持以灌賊,遂相告曰:「不畏利槊堅城,唯畏楊公鐵星」。 |
33 ![]() | 楊●正平人,少豪俠,仕後魏,拜伏波將軍。元顥入洛,孝莊帝南討,至馬渚,●具舟以濟王師。顥平,封肥如縣伯。後從孝武入關,進侯爵。 |
34 ![]() | 楊慶河間人。祖●,父剛,並以至孝知名。慶美姿儀,頗涉書記。察孝廉,以侍養不行。其母有疾,不解襟帶者七旬。及居母憂,哀毀骨立,負土成墳。北齊表其門,賜粟帛。隋高祖受禪,版授平陽太守,卒年八十五。 |
35 ![]() | 楊播字延慶,●農人,本字元休,孝文改焉。母王氏,文明太后之姑,征蠕蠕,賊圍急,播廼令精騎三百歴其船,大呼曰:「我欲度能戰者出!」遂擁而濟,賊莫敢當。賜爵華隂州子。 |
36 ![]() | 楊仲宣字●就,幼而俊㧞。魏孝章帝時,爾朱隆入洛,收捕時年九歲,牽挽兵人曰:「欲害諸尊,乞先就死」。兵以刀斫斷其臂,猶請死不止,遂先殺之。 |
37 ![]() | 楊纂,廣寧人,少慷慨有志畧,勇力兼人。徙北齊神武起兵信都,以功遷武州刺史。後入關,周文授以征南將軍,累封隴東郡公,進柱國大將軍。纂性質樸,不識文字,但推誠信,吏人,懐其忠恕。子睿,位至上柱國、漁陽郡公。 |
38 ![]() | 楊文思字溫才,素從叔。後為魏州刺史,甚有惠政,及去,吏民思之,為立碑頌德。轉冀州刺史。焬帝嗣位,徵為民部尚書。 |
39 ![]() | 楊公則字君翼,天水人,父仲懐戰死,公則隨父至軍,年未弱冠,冐陣抱父尸,號哭幾絶,徒歩負䘮歸田,由此著名。歴荆州節度使,嘗與敵對壘,矢貫胡牀,左右失色,公則談笑如初。 |
40 ![]() | 楊紹字子●,華隂人。少慷慨有志畧,屢從征伐有功,為鄜城郡守。性剛直,有威惠,百姓安之。累遷驃騎大將軍。 |
41 ![]() | 隋、楊雄紹子美姿容,有器度,雍容閑雅,進止可觀,為太子司旅大夫。雄寛容下士,朝野傾屬,累官司空。楊伯醜,馮翊人讀易,隠于華山,文帝召與語,竟無所答,賜衣服捨之而去。其論易辭義,皆異先儒之㫖,而思理●妙,出于獨得,非常人所及。 |
42 ![]() | 楊素字處道,華隂人。少有大志,為御史大夫,數進取陳之策。及伐陳,為行軍元帥。江南平,與高熲專掌朝政。累加上柱國,封越國公。 |
43 ![]() | 楊武通華隂人,性果烈,善馳射。以討西南夷功,封白水郡公。後羌為邊患,朝廷以其威名,歴岷、蘭二州總管以鎮之。 |
44 ![]() | 楊善㑹,華隂人,大業中為鄃令,以清正聞,後以擊賊,拜清河郡丞。時山東思亂,從盜者如市,郡縣陷没相繼,能抗賊者,惟善㑹而已 |
45 ![]() | 楊恭仁隋仁夀中,甘州刺史臨政不苛細,微人安之。文帝謂其父雄曰:「匪特朕得人,乃卿善教子矣」。 |
46 ![]() | 楊●成隋帝好征伐,成隂求將領,帝嘉之,曰:「將門有將,故虛之也」。楊達字士達,為鄯、鄭、趙三州刺史。文帝差品天下牧宰,達為第一,擢拜工部尚書。楊素每曰:「有君子貌兼君子心者,唯楊達耳」。 |
47 ![]() | 唐、楊琮字孝璋為上津令,㑹天下亂,去官,與秦王同里居。武德初,為王府叅軍兼庫直,隠太子事平,詔親王、宰相一人入宴,而琮獨預,太宗賜懐昔賦,申以恩意。歴沔、綏二州刺史,姆饋孺子以餅妻。 |
48 ![]() | 偽受而棄之垣,其人咨其廉。 |
49 ![]() | 楊師道字景猷,清景有才思,客洛陽,為王世充所拘。貞觀十年,拜侍中,預朝政。性周謹,朱嘗語禁省事,遷中書令,善草書,●工詩,毎與名士燕集,歌咏自適。後賜燕卒,諡曰「懿」。 |
50 ![]() | 楊●禮字履荘,素從子。太宗征遼東,●禮為中書舍人,與褚遂良等掌行在機務。還,拜司農卿。弟●、武,高宗時為西臺侍郎,居職以清簡稱。 |
51 ![]() | 楊元琰,字溫卿,虢州受鄉人,性孝,居父喪,七日不食。初補梓州司倉叅軍,累遷右羽林將軍,與張柬之等謀誅二張,後以削髮免禍。睿宗立,四遷刑部尚書,以太子賔客致仕。 |
52 ![]() | 楊●武少修謹。唐高宗永徽中,累為吏部郎中、太子中書舍人。高宗東封泰山,自荆州司馬擢司戎太常伯,從帝還,詔補授吏部五品官,遷西臺侍郎。帝嘗讓曰:「爾在戎司,授官多非其才,何耶?」●武曰:「臣妻剛悍,此其所屬,不敢違」。以諷帝,用武后言也。帝笑不罪。 |
53 ![]() | 楊烱中童科,授校書郎,年十一,待制●文館。武后朝,與宋之問分直藝館,終盈川令。張說曰:「楊盈川文如懸河注水,酌之不竭,與王勃等為四傑」。 |
54 ![]() | 楊相如南昌人,聰明博古,神龍初進士,補當塗尉,屢上書言當世事,改歴晉陵陸渾。又上《君臣政要》三卷,明皇曰:「朕身之寳也」,拜右拾遺。開元末,復上書,語益切直,出為懐州別駕。 |
55 ![]() | 楊仲昌字蔓卿,●宗時,以通經對策●宗,擢第一,授蒲州法曹叅軍,判入異等,遷監察御史,坐累為孝義令。鸞降庭樹,太守蕭恕表其政,徙下邽,終吏部郎中。仲昌常分父邑租,振宗黨,御身以約,善與人交,士樂從之游。 |
56 ![]() | 《楊汝士與元楨白居易賦詩「席上汝士後成最佳警」句云:「文章舊價留鸞掖,桃李新隂在鯉庭」,歸曰「今日壓倒元白」。。 |
57 ![]() | 楊德幹相州刺史,歴四郡,所至威嚴,時人語曰:「寧食三斗炭,莫逢楊德幹」。楊光翼肅宗時,信州刺史治有惠愛,州人立祠祀之。 |
58 ![]() | 楊朝晟邠寧節度使請城方渠,合道木波以遏吐蕃路,從之。吐蕃悉衆引去。楊元卿河陽節度使何進滔亂魏博,元卿請自齎三月粮,舉軍出討,文宗嘉美之。楊憑字虛受,●農人,善文詞,與弟凝凌齊名。大厯中,踵擢進士第,累官至太常少卿、湖南江西觀察使,入拜京兆尹,終太子詹事。 |
59 ![]() | 楊凌字恭履,憑之弟,大厯進士,貞元中為協律郎,韋蘇州有寄楊協律者是也。子敬之,亦有詩名,《先名記》云:楊氏兄弟者,虢州●農人,凌以大理評事卒,最善云」。 |
60 ![]() | 楊綰字公瓘,華隂人,少孤貧,事母甚孝,性沈靜,大厯中拜相制下,朝士相賀奢侈者,靡然改行。楊於陵字達夫,華隂人,有奇志,擢進士,德宗時,拜中書舎人,遷浙東觀察使,政聲流聞,入為京兆尹,請限丁制,姦人無所隠賴。元和初,為嶺南節度,以尚書左僕射致仕,子嗣復。 |
61 ![]() | 楊炎,天興人。祖哲,以孝行稱。父播,舉進士,拜諫議大夫,棄官歸養。炎豪爽尚氣,父喪廬墓,號慕不廢,聲有紫朱、白鵲之祥,詔表其閭。炎三世以孝行聞,至門樹六闕,唐德宗時拜相。 |
62 ![]() | 楊懐賔朔方人,為韓游瓌將,李懐光反懐賔,斬賊黨張昕及同謀者,告行在。德宗勞問,位御史中丞,子朝晟為懐光所縶。 |
63 ![]() | 楊巨源字景山,蒲州人,貞元進士,文宗太和中為河中少尹。詩一卷。楊扶浦江人,為武源令,遷交州刺史,所至有恩惠,州人為之謠曰:「楊聖儀,政多奇」。楊敬字茂,孝憑子。擢進士第,兼太常少卿。是日,二子戎、戴登科,時號「楊家三喜」。楊茂謙臨洺令,有治績,擢制舉,授左拾遺內供奉,為吏介。而勤歴秘書郎,當道推重其才,薦為大理正、左臺御史中丞。 |
64 ![]() | 楊儀之湖南度支使韓愈稱其智足以造謀,才足以立事,忠足以存下」,而又侈之以詩書六藝之學。 |
65 ![]() | 楊虞卿●農人。父寧,國子祭酒虞卿,第進士、博學宏詞,累官監察御史。穆宗初,上疏極諫,累遷●文館學士,出為常州刺史,遷京兆尹,後貶䖍州司戶叅軍。 |
66 ![]() | 楊收,字藏之,馮翊人。早孤,母授之經,遂善屬文,號神童。懿宗時,為學士承㫖,累遷尚書右僕射。兄發,弟嚴,及長子鉅,皆翰林學士。次子鏻,民部尚書。嚴二子。渉,吏部尚書。汪,翰林學士。 |
67 ![]() | 楊瑒麟遊令時,竇懐貞大營金仙、玉真二觀,暴徵畿內佐費,瑒拒不應,懐貞怒曰:「縣令而拒大夫命乎?」瑒曰:「所論者民寃,抑也位高下乎?何取懐貞壯!」其對為止。 |
68 ![]() | 楊發收兄字至之,登進士,又中㧞萃科,累官左司郎中,為蘇州刺史,治以恭長、慈幼為先。楊嚴收弟,字凜之,由進士累遷給事中、工部侍郎、翰林學士。 |
69 ![]() | 楊嗣復字繼之於陵子,其舅韓滉撫其頂曰:名與位皆踰其父,楊氏之慶也,字之曰慶門,文宗朝與李珏同相。 |
70 ![]() | 楊復光僖宗時以節義自高有謀畧,王仙芝反,闕岌受賊命,嘗夜召復光飲,復光往泣曰:「丈夫不顧恩義,利害與禽獸等爾!」岌流涕,因持盃盟,即遣子斬賊。 |
71 ![]() | 楊彦伯新淦人,幼穎敏。大順間,擢童子科,昭宗親試之,彥伯應對詳雅,帝謂左右曰:「劉晏之徒也」。御製詩賜之。後宰安福境內按堵,牛産六犢,蓮莖四花,州以狀聞,賜緋魚 |
72 ![]() | 楊行宻合肥人,唐末刺史鄭綮奇其貌,以功補隊長,後累官至諸道行營都統、檢校太師、中書令,封吳王。行宻仁恕善御衆,持身節儉,淮南人多歸之。第四子溥稱帝,國號吳。 |
73 ![]() | 五代楊師厚斤溝人,梁時累立戰功,為天雄節度使。太祖與晉戰河北,乃為招討使,悉領勁兵。朱友珪欲圖之,召計事,其吏勸勿行,師厚曰:「吾不負梁,今雖往,無如我何」。乃朝京師。 |
74 ![]() | 楊邠冠氏人,仕漢,官至中書侍郎、兼吏部尚書、同平章事。為人頗儉靜,長於吏事。楊端,乾符初,南詔陷播州。端本太原人,應募領兵復播州,能諭以威德,縻以恩信,蠻人懐服。五代以來,子孫世襲其職,宋開禧間,贈太師。 |
75 ![]() | 楊涉涉,性端厚,祖收,唐名家,世守禮法,歴吏部尚書、中書門下平章事。楊義方眉山人,仕蜀舉進士。長於詩,自以其才過唐羅隠,嘗有春詩云:「海邊紅日半離水,天外暖風輕對花」。又上王處四詩,兩聲鞭自禁中出,一簇人從天上來」。 |
76 ![]() | 宋、楊信瀛州人,以武功累官至殿前都指揮使、鎮武軍節度,卒贈侍中。質實自將御軍有紀律,太祖嘗稱之為「真忠臣弟」,嗣以功累官保州團練使,乆居北邊,以善戰聞。 |
77 ![]() | 楊美文水人,狀貎雄偉,初仕後,周為鐵騎都指揮使。宋初為北海軍使,政尚簡易,民德之。以平蜀功,累遷端州防禦使,卒贈侍中。美凡得賜予及俸祿盡周給親戚,故舊死之日,家無餘財。 |
78 ![]() | 楊礪字汝礪,鄠縣人。曽祖守信,唐山南西道節度使。祖知禮,後唐均州刺史。父仁儼,孟蜀丹陵令。礪,建隆元年舉進士第一,仕至翰林學士。咸平初,遷工部侍郎、樞宻副使,有文集二十卷,行于世。楊克讓字克讓,馮翊人,晉末,舉進士不第。宋初,為西川轉運副使,蜀民懐其善政,後知廣州,卒。克讓少好學,于寫經籍,歴官廉謹,所至有聲。子希閔生而失明,令諸弟讀經史一歴,耳輒不忘。所著有文集二十卷,自教其子曰華、曰嚴、曰休,皆登進士。 |
79 ![]() | 楊澈,字晏如,北海人。幼聰警。建隆初,舉進士,歴青州司戶叅軍,鞫獄平允,無所阿畏。太祖知其名,召試禁中,改著作佐郎,出知渠州,令就大將曹彬分兵以行。既入境,偽帥郭再興擁兵自固,澈單騎趨壘,諭以威信。土豪黎、羅二姓聚謀亂,澈平之,累官度支郎中。 |
80 ![]() | 楊察,字隠甫,合肥人。舉進士,累官至戶部侍郎,充三司使。察美風儀,敏于為文,其為制誥,若不用意。及藁成,皆雅綴有體。遇事明決,勤于吏職。卒,贈禮部尚書,諡宣懿。弟寘舉,進士第一,通判潤州,以母憂不赴,毀瘠而卒,時人傷之。 |
81 ![]() | 楊業太原人。父信,漢麟州刺史。業事劉崇,屢立戰功,時號「楊無敵」。太宗征太原,業勸其主繼元降,以保生聚。太宗召見業,以為代州兼三交駐泊兵馬都部署。屢與契丹戰,被擒,不食而死。業不知書,忠烈武勇,有智謀,與士卒同甘苦,故士卒樂為之用。 |
82 ![]() | 楊延昭業子,太宗朝以崇儀使知保州,屢敗契丹後為高陽闗副都部署。延昭智勇善戰,號令嚴明,與士卒同甘苦,遇敵必身先,行陣克捷,推功于下,在邊二十餘年,契丹憚之,目為楊六郎。楊朴管城人,善詩,少與畢士安同學,士安為宰相薦之。太宗召見,面試簔衣,詩云:「狂脫酒家春醉後,亂堆漁舍晚晴時。除官不受,聽歸山」,以其子從妙為長水尉。 |
83 ![]() | 楊徽之,字种獻,浦城人。父澄,閩浦城令。徽之純厚清介,尚名教。周顯德間舉進士,累官右拾遺。見太祖為人望所歸,上書言之,太宗見其書,稱為「周室忠臣」,官至翰林侍讀學士。卒,贈兵部尚書。有集二十卷。宗人澈為祠部郎中,澈子巒、巒,為職方員外。 |
84 ![]() | 楊瓊,西河人。初●太宗帳下,以材勇稱。從征太原,及平蜀,累遷單州刺史,後為領軍大將軍、賀州團練使。 |
85 ![]() | 楊億,字大年,浦城人,祖文逸,南唐玉山令,夢懐玉山人,來覺而生億七歲,善屬文,太宗召見,試《喜朝京闕詩》,下筆立成,有「願秉貞忠節,終身立聖朝」之句,除「正」字,後賜進士,兩為翰林學士。億性耿介,尚名節,文格雄健,學者宗之。卒,諡曰文。所著文集一百九十四卷。 |
86 ![]() | 楊偉字士奇,億弟。天僖初,獻頌試,賜進士,知衢州龍游縣,通判單州,權開封府判官,皆以清慎聞。累遷翰林學士,進中書舍人。卒,贈禮部侍郎。 |
87 ![]() | 楊允恭,綿竹人。少倜俶任俠。初,丁德裕討賊至州,允恭以策干之,署綿、漢招收巡檢。太宗時捕賊,累官荊湖、江、浙都巡檢使。允恭有心計,好言事。子可,咸平初進士,喜屬文,有吏幹,累召試,歴戶部、鹽鐵判官,知洪、宣、潤、夀、潭州,累遷至都官員外郎。弟告,累官右諫議大夫、知江寜府。楊大雅字子正,錢塘人。十歲作《雪賦,日誦書數萬言。交趾獻犀大雅獻犀賦。咸平中,上書自獻所為文二十餘萬言,直集賢院二十餘年不遷,或笑其違世自守。大雅曰:「吾不學乎世而學聖人,吾之所有,不薦於人,而嘗獻之天子矣,今孰附以進耶?」久次始進修●知制誥,拜諫議大夫、集賢學士、知亳州,卒。所著有《大隱集》五十卷、《職林》二十卷、《兩漢博聞》十二卷。 |
88 ![]() | 楊璞新鄭人。善謳詩,士大夫多傳誦。每乘牛往來郭店,自稱東里野民。嘗入嵩山,窮絶處構,思為歌詩,凡數年,得百餘篇。既被召還,作《歸耕賦》以見志。真宗朝諸陵,道出鄭州,使以粟帛賜之 |
89 ![]() | 楊輔遂寧人,舉進士。才足以有用,明足以知姦。累官龍圖閣學士兼江、淮制置使,愛君憂國,知無不言。兄弟五人,自為師友,以孝著聞。卒,諡荘惠。 |
90 ![]() | 楊應詢,益州郫人,真宗楊淑妃之族孫。歴知信安、保定軍,為河北安撫使,有政績,知雄州,治兵積粟,契丹不敢犯。後為定州、真定、大名副都總管。卒,諡康理。 |
91 ![]() | 楊畋字樂道,新泰人。舉進士,累官殿中丞。討平湖南猺賊,後累遷龍圖閣直學士、知諫院。性清介,家無餘貲。卒,贈右諫議大夫。 |
92 ![]() | 楊居政開寳中知賔州,築城禦㓂,賊不敢犯,以前守●延氷,與其弟延錫為賊所害,創田宅,使其二子居之,後延氷之孫傳登第,實居政之力焉。 |
93 ![]() | 楊崇勲,薊州人,祖守斌,父全美,皆官至指揮使。崇勲知兵法及前代興廢事,真宗時為郡牧使,仁宗時,拜同平章事、判定州,卒,諡恭毅。 |
94 ![]() | 楊文廣延昭子,從狄青南征,為廣西鈐轄,知宜、邕二州,英宗稱為名將,累遷興州防禦使、秦鳳副總管,後徙定州,遷歩軍都虞候。遼人爭地界,文廣獻陣圖,并取幽燕䇿,未報而卒。 |
95 ![]() | 楊燧開封人,善騎射,從征貝州,穴城以入,賊平功第一,累官殿前副都指揮使,卒諡荘敏。燧初穴城時,為叛兵所傷,劉順救之得免。及貴順死,訪恤其家甚至,故人妻子貧不能活者,一切收養之,人推其義 |
96 ![]() | 楊日嚴河南人。兄日華,官至太常少卿、三司副使,日嚴進士及第,試校書郎,歴知襄、廬、鄆州,累遷集賢院學士、知河中府,加樞宻直學士、知益州,為蜀人所信愛。 |
97 ![]() | 楊仲元,管城人,第進士,調宛邱簿,歴知光、䖍、虢三州,累官光祿卿。戒諸子曰:「吾入官五十年,未嘗以私怒加人,雖杖刑之微,茍有兩比,不敢與輕法,以是為報國耳」。 |
98 ![]() | 楊光輔,宻州安邱人,居馬耆山,教授州守王博文薦為太學助教。孫奭知兖州,又薦為太常寺奉禮郎、州學講書。仁宗召至,命說尚書,光輔講無逸,時年七十餘,論說明暢,帝悅,欲留為學官,以國子監丞老于家。 |
99 ![]() | 楊安國光輔子,以《五經》及第,仁宗時為崇政殿說書,乆之,進天章閣侍講學士,歴判尚書刑部、太常寺,卒贈尚書禮部侍郎,在經筵二十七年。仁宗稱其行義淳實,比崔遵度云。 |
100 ![]() | 楊寘,字審賢,察弟。少有雋才。慶厯二年舉進士。京師,試國子監、禮部皆第一。既試崇政殿,帝臨軒啟封,見名喜動于色,謂輔臣曰:「楊寘也」。遂擢第一,公卿稱賀為得人,授將作監丞、通判潁州。未至官,持母喪,病羸卒,特詔賻恤其家。先是,其友夢寘作龍首山人,寘自謂:「龍首,我四冠多士,山人無祿位之稱,我其終是乎!」巳而果然。 |
101 ![]() | 楊適字安道,慈谿人。年七十餘,以行義聞。仁宗嘗賜以粟帛,遣官捧詔具袍笏以起之,辭不受,號大隱先生。 |
102 ![]() | 楊慶鄞縣人。父病,貧不能召醫,乃刲股肉啖之,輒已。其後母病不能食,慶取右乳焚之,以灰與藥進焉,入口遂差。久之,乳復生郡守樓,异名其坊曰「崇孝,詔旌其門 |
103 ![]() | 楊昭述字宗魯。賦性醇雅,而長於議論,逺近之人,爭遣子弟師之。陳襄主浦城簿,以鄉先生待昭述。嘉祐奏名出身,授池州石埭尉。始至,選秀民進而教之。邑人於是相率趨學,以楊夫子稱昭述刺史,見昭述曰:「得非所謂楊夫子者歟?」遂薦之。任滿,調雷州海康縣令。踰年,以疾卒。楊翊字正臣,有聲塲屋。天聖八年,擢進士第,授泉州南安尉。偶得微疾,投檄去郡,太守留之,不可。未幾,疾愈,或勉之仕弗,願以詩酒自娛。平淡簡古,有晉、宋間風,度翊與蔡君謨同年,尤相厚。慶厯初,君謨以諫官給告迎侍,道經僊陽,因作詩十九韻遺翊,云作詩,欲招隠翻愧林泉人。及還京,又率同列薦之,堅臥不起。嘗遊武夷,每至勝處,必有題詠。既歸,有道士來謁,刺字稱張湛然。翊令子弟館之南園中,夜月明如晝,道士長嘯池上,須臾雲氣慘淡清飈,四起雙鶴嘹唳,諸子弟寒慄,道士遂不見。明日,以告,公始悟。十三真君中所謂張湛、白馬者也,取刺視之,迺白紙耳。楊蟠字公濟,臨海人,舉進士,為宻和二州推官、通判揚州,歐陽脩稱其詩。蘇軾知杭州,蟠通判州事,與軾倡和居多,終知夀州卒。所著詩文數千篇,號《章安集》。 |
104 ![]() | 楊明復字復翁,臨海人。操履純正,博通經籍,著述有《周易㑹粹》、尚書暢㫖詩學發微,冠婚喪祭,圖號浦城先生。 |
105 ![]() | 楊紘字望之,億之從子。賜進士,授通判越州,遷江東轉運按察使,歲飢開義倉。 持州 不可,紘曰:「稍遲,人將殍矣」。官至書數千卷。紘性嚴,雖家居兒女不敢妄言笑。聚 手抄事實,名《窺豹篇》。 |
106 ![]() | 楊匯成都人杜門委巷之下,著書賦,詩人無知者。邵伯溫為部使者,薦其學行甚高,節甚簡,不報。及卒,學者諡為靜恭先生。 |
107 ![]() | 楊佐,宣州人,進士及第,為陵州推官,累遷江淮發運使、天章閣侍制、判都水監,皆有能名。英宗時,使契丹,卒于道,詔䕶喪歸,賻以黃金,恤其家 |
108 ![]() | 楊傑無為人,舉進士。元豐中,官太常者數任,一時禮樂之事,皆預討論。元祐中,為禮部員外郎。自號無為子,所著有《文集》二十餘卷、《樂記》五卷。 |
109 ![]() | 楊汲晉江人,登進士第,調趙州司法。讞獄得情,主管開封界常平,權都水丞。行汴水淤田法,神宗嘉之,提舉淮西常平,修古芍陂,灌田萬頃。召判都水監。紹聖中,為戶部侍郎。 |
110 ![]() | 楊訓,字公發,浦城人。歴川陜茶幹,調山陽、東陽二縣令。問學精博,嘗著《禮記解》二十卷。初,訓受業王安石之門。時蔡京同學,後京當國,余深備道京,欲見訓之意。訓曰:「某三十勤力學問,今老矣。榮除非所望,他日蹟足,豈能僕僕與諸公為嶺嶠之行耶?」故卒老常調,人咸高之。 |
111 ![]() | 楊公度字元宏,訓子。政和中登第,歴福建提舉常平司主管趙鼎常薦其才,秦檜弟梓與公度同年稱公,度學問於檜,或勸使往見,公度誦其父言謝之。公度常攝潭州事,軍兵更戌,有以浮言動衆者,立召主將,誅首惡數百人。有《玉峰集》二十卷。 |
112 ![]() | 楊偕字次之,中部人。少從种放學,舉進士,性剛而忠朴。在官數上書論時政,郭皇后廢,偕與孔道輔等力爭。元昊入冦,詔偕選強壯策應麟、府,偕奏請以兵法從事,于是軍政肅然。累遷翰林侍讀學士,以工部侍郎致仕。有兵書十五卷,文集十卷。 |
113 ![]() | 楊申新喻人,天聖間舉進士,累官光祿卿。立朝頗有風節。王安石當國,以論新法不合,出知濟州,多善政,尋乞致仕,呂大防表其所居為耆德坊 |
114 ![]() | 楊天惠郫縣人。幼警敏,嘗取韓愈、歐陽脩文集,縱觀作歌行十數篇,老師宿儒相傳警嘆。元豐中進士。徽宗時,上書言宮禁,事甚剴切。後入黨籍,有文集行于世。 |
115 ![]() | 楊繪,綿竹人。少奇警,讀書五行俱下,名聞西州。進士上第,通判荊南府,遇事迎刃而解。仁宗愛其才。神宗時知諫院,改兼侍讀。繪以諫官不得其言,則去不拜。後累官翰林學士,繪表裏洞達,一出于誠,為搢紳所推重。 |
116 ![]() | 楊孟容眉山人,累官知懐安軍,在治平時與濮議不合,在熈寧間議新法,又不合,元祐中乞致仕,哲宗書「清節」二字賜之 |
117 ![]() | 楊迹青神人,少有文名,嘗謁黃庭堅,論學術邪正,自是學有指歸,時用王安石新經,屏黜孔安國《訓註。迹笑曰:「吾不能強束縛進身」。遂棄去。子旻,城固主,簿晃監石羊鎮酒稅 |
118 ![]() | 楊丙晉江人。少力學,精于《左氏春秋》。第進士,累官左司諫。嘗論贓吏當自大吏始,且謂「大臣不為私,則小臣不敢干以私,臺諫不為私而後可以責人之私。累遷刑部侍郎、中書舍人。所著有《易說》、《禮記解》、《西掖藁諫》、《垣存藁》。 |
119 ![]() | 楊時字中立,將樂人,潛心經史。熈寧中登進士,從二程游,得河、洛之傳,浮沈州縣者四十餘年。後為諫議大夫,僅三閱月,所論列皆關世道。又為國子祭酒。高宗時,除工部侍郎、直學士,世號●山先生。卒,諡文肅 |
120 ![]() | 楊震崞人,宗閔子。弓馬絶倫,從折可存討方臘有功,還知麟州建寧寨。靖康初,夏人圍建寧,震與士卒戰,矢盡力乏,與子居中、執中力戰没,唯長子存中從征河北,獨免。建炎中,贈官,諡恭毅。 |
121 ![]() | 楊存中,字正甫,震子少警敏,誦書日數百言。為人魁梧沈鷙。宣和中,應募擊賊,積功至忠翊郎。靖康初,金人再圍汴,存中入援,金人攻明州,從張浚死戰,破之,累官檢校少保,後封同安郡王,卒,諡武恭。子偰,工部侍郎。倓,僉書樞宻院事。 |
122 ![]() | 楊授字夢錫,幼警悟,卓犖過人,入太學屢中前列。崇寧中,擢進士第,任銅鞮尉,㑹攝邑事,習俗極陋,前此無應進士舉者。建學擇秀民教之士,始務學,秩滿陞上津令,終更東歸,道經光化,愛其地沃民淳,買田築室,因居焉。無意進取,日事唱酬,優游自適。卒,司令楊㬇為作墓銘曰:「性成而孝,弟學優而從仕。蒞官而辨治,三者備而不顯于位,勇於退而優游卒,歳是為君子之知命」。楊維武陵人,登進士第。幼穎悟,嘗撰宮栁詩百篇以進,上大稱賞,御書「清白傳家」四字賜之。族人楊縯志在泉石,不樂仕進,隠居桃源山,崇寧間,賜號沖真處士。時有楊枋者,號存齋,弟岊,號字溪,嘗師晦翁友。其門人晏敦復所得益深,世稱為「大楊、小楊」。 |
123 ![]() | 楊次山上,虞人,少好學能文,補太學生,以恭聖仁烈太后兄霑恩,累封至㑹稽郡王,能避權勢,時論賢之。子谷封新安郡王,石封,永寧郡王谷之子,蕃孫,節度使蕃孫,子鎮,尚理宗女,周漢公主楊廷璋字陽玉,真定人,累功官至右千牛衛上將軍。嘗鎮涇州,多惠愛,吏民請立碑頌德。廷璋為人謙謹,雖見小吏,未嘗有怠容,幕史皆名士,子坦、塤皆進士及第,坦官至屯田員外郎,塤至都官郎中 |
124 ![]() | 楊粹中真定人,建炎初,知濮州,時金人大入攻城,粹中固守月餘,城陷,粹中登浮圗不下,尼雅滿嘉其忠,許以不死,粹中竟不屈而死。事聞,贈徽猷閣侍制。 |
125 ![]() | 楊由義字宜之,開封人,家世為將。建炎初,京師失守,父奉直以軍前正將扈從至杭。未幾,敵復㓂杭,奉直捍敵于外,由義奉母避地鹽官,敵騎踵至,母沈于河,由義被執,累日而逸,領漕薦不第,吏部朱松延請誨其子,熹後以父恩補右階,監贍軍南庫。隆興初,盧仲賢使敵辱命,由義請行,以閣門祗候充奉使金國,敵折之使,拜不屈,全節而歸,官至刑部侍郎,轉朝奉大夫。朱熹銘其墓,嘗曰:「忠義大節,夷夏稱歎」。子九鼎,以父任帥襄漕,䕫有善政,統領蜀賦,死國事,加贈五官。楊政臨,涇人。崇寧初,夏人入冦,父忠戰殁。建炎間,政從吳玠破金烏珠等于箭括闗、和尚原諸處,累官涇原路經畧安撫使、知渭州,守漢中。十八年後,拜太尉,卒,諡襄毅。 |
126 ![]() | 楊邦義吉水人,博通古今,以舍選登第,每以節義自許。建炎中,通判建康府。金人至,守臣率屬迎拜,惟邦義不屈,以血大書衣裾曰:「寧為趙氏鬼,不作他邦臣」。極口嫚罵而死。事聞,謚忠襄,加贈至徽猷閣侍制。子再興為岳飛部將,從飛戰郾城,单騎入陣,幾殪烏珠,身被數十創而還。楊勛知新化,以善政聞。金人犯順,勛親率民往征,王民樂從之,晝夜疾馳至襄陽,以 邑人德勛之深,不容其柩歸葬長沙,堅留葬邑,下爭負土成墳。 |
127 ![]() | 楊富老麗水人,七歲喪父,廬墓三年不反,巢木生連理之異。紹興中,太守葉。 入來 郡學奏于朝,詔賜粟帛録付國史。 |
128 ![]() | 楊愿臨江人,紹興間舉進士,累官車輅院。愿於書無所不讀,邑有考德,問禮之事,必求是正,郷人稱夀岡先生。 |
129 ![]() | 楊䚘新喻人,紹興間舉進士,知吉水縣,救荒有政,累官司農少卿、知明州,沿海有小冦,䚘悉平之,海道晏然。生平廉介自持,博覽強記,為後學所師法,鄉人至今祠之于學 |
130 ![]() | 楊載,涪陵人,以功名自負。金人立劉豫,載白張浚,得白刃橫行敵中,當手刃劉豫并敵酋以報丞相,浚壯其言,遂遣之。載偕十士至,金偽降金任之,官行反間,豫果廢,及欲行謀而十士已亡其八,遂决歸計,浚以其名聞,特賜從事,知達州永陸縣。 |
131 ![]() | 楊晨永睦人。宣和初,試禮部第一,丞相趙鼎薦其才,召試館職,論荆蜀形勢之說,除督府機宜,俾撫諭四蜀。吳玠饋遺過禮,晨不欲阻其意,既還,悉上諸郡,督以佐用。 |
132 ![]() | 楊㬇字元輝,天資英邁,年二十預薦,再舉國學。崇寧中,擢進士第,調濠州鍾離主簿,表進中臺《甘露頌》闋,陞從政郎,授郴州司録,改宣教郎。還朝,表進所業二十卷,天子奇其才,擢知大寧監,遷奉議郎,上殿稱㫖,除主管官。宣和五年,新制明堂,除明堂,頒朔布政府司令,轉奉朝大夫,出知蘄州,陞朝散大夫。有文集三卷,《宦遊集》十卷。 |
133 ![]() | 楊椿,眉山人,省試第一,累任憲節,甚有風績,後以不附秦檜罷政家居。紹興末,始自兵部尚書兼權翰林學士,除叅知政事,卒,諡文安 |
134 ![]() | 楊再興岳飛部將烏珠合龍虎大王逼飛,再興以单騎入其軍,擒烏珠不獲,手殺數百人以還。烏珠憤甚,併力復來,頓兵十二萬三百騎,遇敵于小商橋,殺二千。 及再興以 萬戶千戶再興戰死,後獲其屍,焚之,得箭鏃二升。 |
135 ![]() | 楊掞字純父,臨川人。少能詞賦,以薦叅淮閫杜杲幕。杲凡治法征謀,多資于掞。安豐被兵,掞出奇策解圍,未幾,叅孟珙幕,大將來謁,珙坐受其拜,掞歎曰:「信兠鍪不如毛錐子也!」于是復業進士,遂登第,官至潭州節度推官。 |
136 ![]() | 楊萬里,字廷秀,吉水人,舉進士,調零陵丞,時張浚謫居寓焉,勉以正心誠意之學萬里,遂以誠名齋,改知奉新。孝宗時,召為國子監博士,後以寳文閣侍制致仕,進寳謨閣學士,諡曰文節,祠于學。 |
137 ![]() | 楊令問蜀人,淳熈中進士,為職方員外郎,真宗時,契丹入冦,以為防禦使。孫友諒、博聞皆登科。楊王休。象山人,初肄業僧舍,雪積背而不自覺。乾道中,進士,仕為黃巖尉,鉏治奸豪,人稱鐵門少府,累遷至禮部侍郎。子曄,官至工部尚書。 |
138 ![]() | 楊簡,字敬仲,慈溪人。師事陸九淵,自為一家之學。乾道中進士,嘉定中授秘書郎,出知溫州,累遷寳謨閣學士,學者稱為慈湖先生。所著有《甲乙藁昏記》、《易啓蔽》等書。 |
139 ![]() | 楊懿孺字彛甫,長洲人,以行義隠處與方惟深同,時號「吳中二老」,以承奉郎致仕。平居 自信,不知世間有傾巧事。 |
140 ![]() | 楊震仲,成都人,負氣節,有志當世,登淳熈初進士,知新井縣,後權知大安軍。吳曦叛來要,震仲辭疾不行,先遺書家人曰:「武興之事,從之失節,不從禍立見我死,禍止一身,不及于家矣」。遂飲藥死,贈朝奉大夫,諡節毅,賜廟額曰「旌忠。 |
141 ![]() | 楊汝明青神人,舉進士,為成都府觀察推官。及吳曦叛,汝明不受逆儔之招。及曦,平宣 獵以聞,遂招汝明,入補官,累遷工部尚書。 |
142 ![]() | 楊巨源益昌人,倜儻有大志,善騎射,誅叛將吳曦,功第一,補承事郎,後為安丙殺之,贈寳謨閣直學士,諡忠愍,子履正為四川制置使。 |
143 ![]() | 楊大全青神人,乾道中進士,調溫江尉,召監登聞鼓院,時光宗乆,不省重華宮,大全為書萬言以諫,時稱「忠直。寧宗時,累官司農寺丞,㑹御史虛位,有力薦大全者,屬大全一往見,大全,笑謝决不往,明日,遂丐外知金州。 |
144 ![]() | 楊與立,字子權,浦城人。受業朱子知遂昌縣,以道淑人,學者多宗之,稱為船山先生。所著有《朱子語畧》二十卷。 |
145 ![]() | 楊復長溪人,受業朱子,與黃幹相友善,著《祭禮》十四卷,《儀禮圖》十四帙,又有《家禮雜說》、《附註》二說,楊焯金華人。嘉定中教授學政,修舉足以繼京。初學毀於開禧,兵火器用圖籍蕩無存者,焯乃索圖考制,裒金命工,鑄為祭器數百,仍置書籍以資生徒,學校稍復其舊。 |
146 ![]() | 楊景隆字伯淳,晉江人,開禧進士,博學强識,講授經史,鈞●提要,生徒常數百人。所著有《春秋、漢唐通鑑》、《史志解》,學者傳之官,終建寧司戶叅軍。 |
147 ![]() | 楊宏中字克甫,侯官人。慶元中,韓侂胄使李沐論罷趙汝愚。祭酒李祥、博士楊簡抗疏救之,有命補外。宏中為太學生,與徐範、張道、蔣傳、周端朝伏闕上書,乞竄李沐以謝天下,號為「六君子」。宏中,後登進士,通判潭州。 |
148 ![]() | 楊應龍字汝濟,徽宗時朝散大夫敏求孫,居外岡,有文武才。仕寧宗,官武功大夫、兩浙西路兵馬鈐轄。暮年丐祠,主管建寜府沖祐觀使。嘗著《進授冊》五萬餘言,又有《知見録》,凡三十卷,《性齋詩稿》若干卷。子光輔,終承節郎。孫滋,生有神異,以邊功殁。理宗朝,敕贈護國忠惠侯廟,食里中楊泰之青神人。少刻志,于學臥不設榻几。十歳,慶元初類試,累官知富順縣及普果州,有異政,後遷大理少卿,出知重慶府,所著文篇甚多。 |
149 ![]() | 楊大異,字同伯,醴陵人。從胡宏授《春秋》。嘉定中登進士,授衡陽主簿,調龍泉尉,皆有惠政。後元兵入成都,大異從制使丁黼巷戰,被數鎗死。詰旦復甦,獲免。後召對,極言時政,進直秘閣。 |
150 ![]() | 楊方,字子直,長汀人,清修篤孝,行已㧞俗。隆興初登第,平生心慕朱熹,調弋陽尉,還,道崇安叅謁,面受所傳而歸。趙汝愚帥蜀辟機宜,汝愚尋薦于朝,召對,擢宗正寺簿,丐外,通判吉州、知建昌軍,召除編修官,首乞朝重華宮,辭甚懇切,寕宗立,除秘書郎,出知吉州。偽學禁興,坐汝愚熹黨,罷居贛州,閉門讀書,自號「淡軒嘉定更化」,召為侍右郎官,進考功郎官,不三月,復積忤以去楊楫字通老,長溪人,與楊方、楊簡俱師,事朱文公為高弟,時號「三楊。楫」累官司農寺簿,奏劄進君子,退小人,勿狥左右之請,以重中書之權,飭執政之臣可否相濟,以任憂責,奬廉靜之操,絶奔競之風,除國子博士,臺臣或予以闕,答曰:「臺有紀綱,學有規矩,當各守其職」。後出知安慶,移湖南提刑、江西運判,卒,祀其像于學,所著有奏議悅堂文集》。 |
151 ![]() | 楊价璨子未生時,將校有夢神自靖州來,號蜀威將軍者,暨价生,貌壯如之,紹定中襲職,以邊功授閣門宣賛舍人,卒,追贈威靈英烈侯。 |
152 ![]() | 楊文价子,寳祐間授武德郎,修學勤治,累官播州安撫使,卒,贈光祿大夫、同知樞宻院事。楊長孺萬里子,自少頴悟超羣,讀書一過成誦。歴官刑部郎中、福建路安撫,後除直敷文閣致仕。憂人之憂,急人之急,閭里德之。理宗即位,詔除屯田郎官,不出。平生著作甚多,尤工于詩。 |
153 ![]() | 楊珏字君寳,性敏不凡,年十五,通舉子業。紹定初,登進士,授迪功郎、上虞尉,調贛州教授。先是,學計蠧于前,官廩餼不給,乃捐私槖以助庠校一新後,改通直郎、知饒州。景定間,轉朝奉大夫,官至朝議大夫、知肇慶府。珏為人剛明正直,不附權貴,始終廉介,貧至鬻器以自給,裕如也。曽孫恕,字仲如,篤學力行,歴陞憲司知事。宋祚將危,以忠義自勵,不食數日,赴菱塘而死。楊棟汝明從子,紹定二年進士第一,為宗正少卿,進對,理宗曰:「止是正心修身之說乎?」棟對曰:「臣所學三十年,止此一說,用之事為至為簡易」。後累官禮部尚書,進叅知政事,後以資政大學士奉祠,卒,贈少保。棟之學,本諸周、程,負海內重望。所著有《崇道集》、《平舟文集》。 |
154 ![]() | 楊文仲字時發,棟從子。㓜孤,母胡守節自誓,教養諸子文仲、䆳于春秋,淳祐間入太學,兩試皆第一。寶祐初,登進士,累官太常丞兼崇政殿說書,每以積誠感動帝意,官至工部侍郎,兼國子祭酒,後知泉州,卒。有《見山文集》。 |
155 ![]() | 楊闕伯字祥甫,沙溪人。入太學登進士,任揚州觀察推官。嘗置田為義庄,以濟貧乏,為義學以教鄉里。 |
156 ![]() | 楊權旴江人,自少頴悟,不羣聞。張真牧有道行,即往從之。真牧授以九返之術,曰:「逢江莫行,至沱則止」。後舟次九江,江沱觜始悟,遂結茅修煉其中,時大疫,施以符水,輒效逺近慕之,後作頌而逝。宋咸淳中,拜通慧孚惠真人。 |
157 ![]() | 楊邦弼字良佐,文公六世孫。以紹興壬戌射策大廷,上親擢第三人,授常州軍事判官,改真州教授。太學初興,妙選學官,召邦弼與陳鵬飛同對,即日並除博士,以幸學恩,改宣義郎、通判信州,後為中書舍人。 |
158 ![]() | 楊霆字振仲,大異子,少有志節,授桂嶺主簿,有能聲,擢知監利縣,以薦通判江陵府,庶務叢集,隨事裁决。德祐初,為湖南安撫司叅議,與李芾恊力戰守,善出奇應,變城西北隅,破霆麾兵巷戰,増築月城復完,策勵將士,以死守之,城破,霆赴水死。 |
159 ![]() | 遼楊佶沂津人,弱冠聲名籍甚。統和中,進士第一,累官翰林學士,文章號得體。遷吏部尚書、中書門下平章事,以進賢為己任,事總大綱,人人樂為之用。所著有《登瀛集》。 |
160 ![]() | 楊績良鄉人,舉進士,累官南院樞宻使。遼主嘗召見,論及古今治亂,人臣邪正,績曰:「何代無賢遇,亂世則獨善其身,遇明主則兼濟天下。陛下銖分邪正,升黜分明,天下幸也」。後封趙王。 |
161 ![]() | 楊伯雄藁城人。族兄伯淵舉進士,歴知平定軍,有惠政。伯雄舉進士,為右補闕。海陵嘗問治「天下之道何貴,對曰:「貴靜」。顯宗在東宮時,伯雄為少詹事,集古太子賢不肖,為書,號「《瑤山往覽」,獨見嘉納,官至翰林學士承㫖,卒,諡荘獻」。 |
162 ![]() | 楊伯仁雄弟。性孝友,讀書一過成誦。累遷禮部侍郎、翰林直學士。海陵嘗召夜賦詩,未二,鼓奏十詠,海陵解衣賜之,伯仁文詞典麗。世宗嘗曰:「自韓昉後有翟永固,今則伯仁而已」。 |
163 ![]() | 楊雲翼,樂平人。弱冠有文名,醫卜咸皆精究。舉進士第一,累官翰林學士、禮部尚書。卒,諡文憲。所著有《文集》及《續通鑑》、《周禮辨》等書。子恕,亦舉進士,仕元為翰林學士。 |
164 ![]() | 楊慥,五臺人,舉進士,累官南京司農卿、戶部侍郎,擢尚書,有清望,資器雅重處巨細,事皆有法,知朝廷大體,非他人所能及。 |
165 ![]() | 楊文安天水人,父大全守敘州,元兵入蜀,大全戰死,贈眉州防禦使,官其長子文仲。文安,方二歲,依叔大淵於閬州,中統初,授監軍,遷閬州䕫東路安撫使,積功甚多,再遷叅知政事。 |
166 ![]() | 楊湜藁城人。習章程學工書算,與同郡楊珍、無極楊卞齊名,時以「三楊」目之。中統間,累官戶部侍郎,乃因民戶第其高下,而賦役之人以為平。子克忠,終安豐路總管 |
167 ![]() | 楊少愚青陽人,少好學,博通羣書,所著有《孝經術》、《孝編秋浦集》、《九華外史》、元、楊浚字子元,高安人。博洽書傳,精練吏事。至元間,辟為掾吏,枉直一任,理活人甚多。壯年即投筆杜門養親課子溪船,嘯月山屐訪春蓋,泊然於世。姚雲賛其影曰:「材周於用,而獨能平允無害事」。 |
168 ![]() | 「當其可而不以文法致身,趙子昻為書「紫源」二字,繫之,以詩云:「紫源賢功曹,四十巳投筆。杜門勤耕桑,教子習儒術。世方貪譎顯,斯人可圭璧。吾非私吾友,乃實敬其得。何時一尊酒,相與保空寂」。二公不輕許,可浚之所養,可知矣。 |
169 ![]() | 楊桓,兖州人,為秘書監丞,有得玉璽於木華黎曽孫家者。桓辨其為歴代傳國璽,即文述其本末,上之。又上時務二十一事,成宗嘉納,官至秘書少監。為人寛厚篤孝,博覽羣籍,尤精 之學。、楊闕中。字志行,上元人,受業於導江張氏。為文醇古簡質,不為世俗語,觀者歎異之。幼有節操,為江東憲司照磨,風采凜然。泰定中,除江浙儒學提學,學者多推尊之。子翮亦有文名,其文森嚴有法,頗不類其父。至正末,亦為江浙提學人,以其父子前後相繼為提學,頗稱之云。楊載字仲●,其先建之浦城人,後家于杭州。少孤,博涉羣書,年四十,薦為國史院編修官。延祐中,舉進士,歴寕國路推官。載為詩文,以氣為主。嘗語學者曰:「詩當取材於漢魏,而音節則以唐為宗,與虞伯生、掲曼石、范德機齊名,世稱虞、楊」。范掲云。 |
170 ![]() | 楊邦憲襲職:端平間,蠻人掠境,親率兵拒之,擒其酋長,進武節大夫。宋亡,元世祖詔諭之,始內附,授播州沿邊安撫使。卒,贈平章政事,追封播國公,諡惠敏。 |
171 ![]() | 楊惟中●,州人,知讀書有膽畧,事太宗,奉使西域三十餘國,宣暢國威,歸從伐宋,凡得名士數十人,收伊、洛諸書,送燕都,建太極書院,延儒講授,慨然欲以道濟天下,拜中書令,累遷江、淮、京湖宣撫使,卒,諡忠肅。 |
172 ![]() | 楊士●襄城人,寓臨江。好學,善屬文,尤工于詩。嘗選唐人詩,名曰《唐音》。其自著有《覽池春草集》。楊奐奉天人,蚤喪母,哀毀如成人。金末嘗作萬言策,指陳時病,欲上不果。元初,隠居鄠縣,講道授徒,學者稱為紫陽先生。以耶律楚材薦,為河南廉訪使,約束一以簡易,所著有《還山等集》。 |
173 ![]() | 楊恭懿,奉元人,力學強記,書無不讀。父歿,水漿不入口者五日。世祖時與許衡俱被召,未至數年,太子又下教聘,乃至時議設取士科,恭懿言:「宜敕有司舉有行檢,通經史之士,試以經義論䇿,則民俗趨厚,國家得才矣」。尋歸鄉里。又詔改厯授集賢學士,辭歸。是後凡三召,皆不至。楊瓊曲陽人,自少聰慧,奇巧出人,意表既長,名譽逺洽。中統初,召用領大都等處山塲右局總管,以功除武畧將軍。瓊平生寡嗜慾,食不兼味,衣必純素。子謙以䕃加翰林直學士。 |
174 ![]() | 明楊維禎字廉夫,諸暨人。舉進士,署天台尹。天台多黠吏,號人鵰,維禎廉其姦,中以法,民皆稱快。維禎為文擬先秦、兩漢詩,尤號名家。有詔修遼、金、宋三史,維禎作《正統辨千言,司徒歐陽●讀之。 |
175 ![]() | 歎曰:「百年後,公論定于此矣」。四海兵亂,遂浪跡浙西山水間。及我明興,天下大定,詔徴遺逸之士修纂《禮樂書》,頒示郡國。維禎被召至京師,肺疾作而卒。 |
176 ![]() | 楊基,字孟載,無錫人。讀書日記數千言。尤工于詩,穠麗纎蔚,為時所重。與高啟及吳興徐賁、潯陽張羽為詩友,時稱高、楊、張、徐。所著有《眉菴集》。洪武初,仕至山西按察司僉事。 |
177 ![]() | 楊大中臨海人,博學洽聞,仕元為秘書著作郎,致仕家居。洪武中,遣行人齎楮幣聘之,留文淵閣。數月,以老瞶歸。所著《赤城志》及《隨手録》三十卷。 |
178 ![]() | 楊文倉山人,甲辰領神鎗,從征功,陞右軍都督僉事,世指揮使。二十七年,充總兵,率舟師鎮守太倉,仍督浙江海船,召掌中都留守,充總兵,率十五萬人,征廣西,築城,議奉議南丹、潯州、慶逺四軍民指揮使司。三十年,遼東練軍屯田充總兵征虜前將軍,率京師、湖廣、江西兵征五開,擒殺蠻賊。建文初,充總兵部署大寕守遼寕府護軍,屯開平。北平兵起,宋忠敗,文移 佐吳高,時出兵攪北,平吳高,削爵徙廣西,文專領遼東。建文三年冬,文引兵萬餘掠薊州,殺戮極慘,遇劉江兵,戰敗,王雄七十一人皆被執。北平後召文還,憐其開國老將,得不死,永樂四年卒,世羽林右衞指揮使。 |
179 ![]() | 楊本中牟人,或曰處州人,初為太學生,精于遁法,建文元年十二月,募才畧之士,本應募起家,兵部試之,授錦衣衞鎮撫,時吳王撫軍一日,本請王出觀兵,及登將臺,見大水,淼茫下階,而一軍皆不見,本曰:此水遁也。及帥師北向,本常持一鐵棒,重三十斤,臨陣馳突,北師披靡不敢前,遂破之,景隆忌本不上其功,已而本約日出戰,諸軍為後繼,景隆謂諸將曰:「今日譬之一園●,我輩種得熟,乃被別人採去耶?」竟擁兵不救,本上疏畧曰:「刑屬三千,罪莫大于不孝。人倫有五德,莫大于盡忠忘君,虐民者不可以不懲,喪師失律者不可以不罪。今都督袁宇與耿炳文征討,喪軍士二十萬于燕地,皇上憐其為太祖故舊,不忍加刑。又如魏國公徐輝祖征燕,私存姊妹之情,虧士喪馬,皇上召囘京師,命大教塲操練軍士,又曹國公李景隆,四月進兵喪,失軍馬無限,皇上責問,乃歸罪羣下,此實總兵之罪也。乞假臣為大總兵,用能官一員,召募義勇,招撫軍伍,凡先鋒、叅謀、軍政稽考等官,臣自當保舉,仍特命親王為監軍,疾馳燕師,則可免生民于塗炭,奠宗社于泰山矣。本遂帥孤軍獨出被擒,繫北平獄,後文皇攻濟南失利,趙王奪還北平,恐人心動搖,索本殺之,文皇大怒曰:本有才畧,予且欲用,奈何殺之!本頸後無髮,力戰有功,而爵賞不及」。 |
180 ![]() | 楊靖山陽人。洪武乙丑進士,才識出衆。累官戶部右侍郎,陞刑部尚書,轉左都御史楊砥澤州人。頴敏好學,洪武乙丑進士,累官禮部左侍郎 |
181 ![]() | 楊士奇名遇,以字行,泰和人。蚤以博學徵入翰林,編纂書籍。時共事者皆天下宿儒,獨士奇為首稱。永樂初,擢翰林編修,歴春坊大學士。洪熈,宣德正統中,累官至少師、兵部尚書兼華蓋殿大學士,預機宻重,務典冊制,命悉委焉。其文章德業重天下,卒贈太師,諡文貞,有東里文集行于世。 |
182 ![]() | 楊翥,字仲舉,吳縣人。自幼端謹凝重,嘗師楊士奇,受《易》學讀書,至溫公與不妄語為誠之始,即知守此言,為文章平實,似其為人。洪熈初,用薦為翰林檢討,累官禮部尚書,致仕。祿之終身卒,年八十五。有《希顔集》若干卷。 |
183 ![]() | 楊溥字●濟,石首人,湖廣鄉試第一,洪武庚辰進士,授編修,進洗馬。洪熈初,陞翰林學士,累官禮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卒,贈特進、光祿大夫、左柱國、太師,諡文定。 |
184 ![]() | 楊寧,字彥謐,錢塘人。父孟濳,為徽州府教授,因家焉。寧,宣德中進士,歴官刑部主事、郎中,聽訟明決。後以功陞本部右侍郎,後巡撫江西。未幾,召為禮部尚書,以疾轉南京刑部。卒。 |
185 ![]() | 楊勉,江寧人。風姿俊偉,有應變才。永樂初,登進士第,改庶吉士,擢刑部主事,有能聲。累遷刑部侍郎。楊榮,字勉仁,建安人。洪武末登進士第。永樂初,授翰林編修,即入閣典機務,知制誥,有果斷通敏之才。累遷少師、工部尚書,兼謹身殿大學士。歴仕五朝,特見寵任。宅心仁惠,薦用人才,經筵輔導,禆益良多。卒,贈太師,諡文敏。所著有《兩京類藁》。 |
186 ![]() | 楊鑑洪武初,率其屬張坤、趙簡來朝,授宣慰使,賜寇敕奬諭,俾其永堅臣節,後屢隨大軍討平叛卒,贈懐逺將軍。子昇襲職,蒞政勤敏,邊境綏寕。永樂初,請開學校,薦士典教,州民益崇習詩、書、禮義。 |
187 ![]() | 楊士英洪武初,知福州,持身廉潔,為政嚴明,興禮讓厚風俗,凡百建置,俱有條理,吏民無不感服,清譽大振鄰郡,皆取則焉 |
188 ![]() | 楊儀知鄧州,學術正大以禮化,民事爭訟者,必諄諄勸諭,使相感悔,不得已然後用刑,所一毫不茍,立規設法,逺過常情,務追古之循吏,在任未乆而卒。 |
189 ![]() | 楊節洪武末,徐州知州為政,以厚風俗為務,州大疫,遣醫四出治療,躬自督視,又捐俸以給病之,貧者喜奨,㧞士類所薦士,後皆知名 |
190 ![]() | 楊璟,合肥人,儒家子。讀書不事章句,元季聚衆保鄉里,率衆來歸,授管軍萬戶。以從征累功,官至平章政事,封管陽侯。卒,追封芮國公,諡武信。 |
191 ![]() | 楊廣仁上饒人,讀書識大體。永樂間,為虞城知縣,百廢具興,民有火災,值風烈弗禁,廣仁以誠禱,得大雨以熄。後大雨,潦將傷稼,廣仁齋沐禱之,雨止。遭喪,民哭送者千數百人。 |
192 ![]() | 楊善,,大興縣人。永樂初,以守城功歴官鴻臚鳴賛,累陞本寺卿、禮部右侍郎。扈從北征,進陞右都御史。尋使北敵有功,陞左都御史。天順改元,封興濟伯,兼禮部尚書。善練習朝章,歴官恭勤。卒,加封興濟侯,諡忠敏。 |
193 ![]() | 楊元杲字文素,家世業儒,少好學,以文雅稱。歲甲午,太祖駐兵滁城,適丁旱暵,欲致于神,而文素對以禱雨之由甚悉,太祖以志士目之,日見親幸。明年,護蹕渡江,擢江南行省右司員外郎,尋陞中書省右司郎中。未幾,知應天府,練達政體,智慮周宻,時論推允,明太祖益重之。未幾,以疾卒于官。 |
194 ![]() | 楊丹珉,龍溪人。永樂間由國子生授奉新知縣。先是,邑有民道,宿于鋪鋪,長意其有重貲,謀殺之,匿其屍。其母訴于縣,誣逮者衆,丹珉訪得其人,遂釋所誣者。嘗歲旱,禱雨輒應,蝗起不入其境。後知溧水縣,終泰州同知,俱有顯績。 |
195 ![]() | 楊慈莆田人,幼頴敏,下筆數千言,立就其文,豐瞻典則,直欲追蹤古作者。永樂戊子鄉試第一,辛夘登進士,改庶吉士。慈體貌豐偉,志氣軒昻,以科第文辭為儒者末,事抱負甚大,未及用而卒楊復長興人,刻苦問學,為詩文尚奇古,日抄唐韻數過,得字義之精。永樂初,浙江鄉試第一,登進士,拜監察御史。累遷大理少卿,決獄判案,人服其能。 |
196 ![]() | 楊信民新昌人。永樂中舉人,授工科給事中,仕至巡撫廣東都察院右僉都御史,諡恭惠信民公,勤廉明,最得民心。守南海,宣著恩威,撫歸數萬人。病卒,廣人手香燈弔者幾萬,又奏請立祠,載在祀典。。 |
197 ![]() | 楊洪字宗道,漢中人,昌平侯起行伍有機智,累立邊功,善用奇劫敵,營●其虛,敵人呼為「楊王」。宣德、正統間,受知、宻勿諡,武襄從子。四人:能、武,強、伯。信,彰武伯。仁,錦衣指揮使。智,開平指揮使。 |
198 ![]() | 楊能,字文敬,世開平指揮使。己巳之變,㧞為將,驍雄善戰有功,陞督府同知。景泰初,總兵鎮宣府,與李秉共事。天順元年,陞都督,仍充總兵,鎮宣府,援大同有功,遂封武強伯,食祿千石。四年卒,無子。父林乞以能弟倫嗣伯,得世指揮使。 |
199 ![]() | 楊信字文實,幼武勇。正統初,從洪征興州,敵轉戰西凉亭、白塔兒斬首功,累陞指揮僉事。十四年薦陞都指揮僉事,守柴溝堡,戰陞河有功。景泰二年出宣府歴。 僉馬五郎 事充叅將,再守懐來,㑹洪病,移信協總兵。天順元年,召還京,陞 移府五年,充副 鎮延綏。明年,敵博囉瑪勒噶入塞擊信,合武平伯陳友兵於。 邊明年,敵入寧夏塞 營來擊,敵遁去。四年,封彰武伯,食祿千石,與世劵。五年,移鎮大同。成化二年,瑪勒噶入河套,出沒塞上,召信至京問方畧,信言兵難遙度,乞精騎疾走,至榆林圖上大喜。 |
200 ![]() | 楊景衡,瑞安人。永樂中領鄉薦,擢兵部主事,陞本部郎中。勤於職務,進陞福建布政司左叅政,致仕。卒,有詩文。 |
201 ![]() | 楊集字浩然,常熟人,天順進士。上書救鍾同,出為知州。楊瑄字廷獻,豐城人。景泰進士,死,釋戍南丹,成化元年。 至浙、江直諫下獄,坐 按察使,卒于官。子源,任欽天監五官監候,亦以直諫死。瑄正色昌言,首 ,石身貫三,本幾死。狴,犴,直聲。 |
202 ![]() | 聞天下而源以京房之術與恭顯之義,託志 忠慷慨有父之風名 ,天壤俱敝也。楊●陜西人,成化鄉㑹試俱第一。廷試,一甲進士第二,歴官戶部尚書,執法不羣,在翰林逈然自異。楊守陳,字維新,鄞縣人,景泰進士,歴官南京吏部侍郎。陳孝友方正,與人交,篤于信誼。居常恂恂,身若不勝衣,言若不出口,至說理,論事辨是非,毅然不可屈。博學多識,文詞藻雅,惜未竟用耳。諡文懿,贈尚書。子茂元刑部侍郎,茂仁,按察使。 |
203 ![]() | 楊繼宗,字承芳,陽城人。天順丁丑進士,授刑部主事,歴都察院左僉都御史。公剛方清正,善善惡惡,出於天性,與人不茍合,人亦憚其莊嚴。居官三十餘年,民懐父母,吏畏神明,忠鯁諒直,光明俊偉,雖庸人孺子皆知其名。當出知嘉興府,止帶家僕,小蒼頭人如旅寓,壯年即獨居。在任九年,朝夕飯兩盂蔬兩盤,不知兼味。按察浙江,任滿將行,廨舍器物一毫不以自隨,篋中惟《大明律》一卷,衣數襲而巳。 |
204 ![]() | 楊文卿字質夫,鄞人。少頴敏不凡十三通,舉子業,弱冠入郡,庠發解浙省第一舉,㑹試第二,初授刑部主事。時有尹清者,夜飲殺人,事發,匿豪家,令其妻賄同飲者。張鐸承之,文卿一訊,知其誣,根捕尹清豪長者為請,不聽,竟坐清而釋左驗者。陞山西提學僉事,嚴條約,公勸懲,嘗曰:「考試糊名,此以革提學之。●非革士子●也,不自為●安,用是●●者哉?」乃竟不糊名,士無異議。陞山東提學副使,以積勞致疾而卒。文卿外圓而內方平居,恂恂和易,臨事即確然不可奪,居官律已務為清約,門無私謁,室無長物。其死也,槖無餘貲,惟圖書數篋而已。所著有《菘畦集、筆談類藁、苕溪集》若干卷。子叔通,第戊辰進士,歴南京兵、刑、吏、禮四曹,陞湖廣提學副使,積官至山西左布政使,乞納祿而歸,廉儉不愧其父。如從宦山東,卻賻金數千在山西,歸餘金鉅萬于公,人皆高之。 |
205 ![]() | 楊守隨字維貞,守陳從弟。成化丙戌進士,授監察御史。有權貴相招延者,守隨獨不往。 犯法,獨按問如律。又疏奏明諡法七事,闕上濠九事、陳時政五事,又劾奏奸僧妖術。 之罪,直聲動朝野。巡按江西,風裁凜都結。按李孜省姦暴之罪,當謫戍,而孜省走京 納中貴,得近倖守。隨自江西憂歸,服滿進京,時孜省已為太常寺丞,即劾奏:「孜省 得罪,不宜典郊廟。銓曹陞擬孜省。 府丞遭誣黜,守南京操。 南政司叅政稍遷按察使,進南 大理寺卿,改北大理,歴工部尚書入。 削諸豎罪狀,而斥劉瑾尤甚,瑾衘之 ,奪官職。瑾伏誅,復原職致仕,年八十五而卒。贈太子少師,諡康簡。 |
206 ![]() | 楊守阯字繼立,守陳弟。成化乙酉鄉試第一,戊戌試禮部第四,廷試一甲第二,授編修,進南京侍讀、左春坊左諭德、翰林侍讀學士、南京吏部右侍郎,轉左侍郎。年七十,乞骸骨。進尚書致仕,贈太子少保。所著有《集程朱議論》、《碧川文抄》、《困學寡聞録》,詩文各若干卷。 |
207 ![]() | 楊守隅字惟德,鄞人,守陳從弟,成化進士,授工部主事,改兵部車駕司,時南和伯方夀祥恃寵不法,守隅論置之罪,出按陜西,馬政剗剔,宿蠧百度,以貞陞江西左叅政。先是,寧藩闕米例石銀一兩,寢逾其半,守隅啟之曰:「朝廷分封藩室,冀以庇民,今江右災傷,所宜軫念,撫巡官欲裁減如例,然不即請者,務俾惠出睿思,而天下以為賢也,俟其請而曲從之恩,不將歸之人乎?寕藩允之」。時逆瑾弄權,流毒搢紳,有誣人不法事,罪應籍沒,守隅獨廉其誣。瑾怒,先後罰米四百石,遂奪職以歸。瑾誅,詔起原職,陞廣西布政使,懇乞骸骨。守隅端謹淳厚,性溫而勵,事有不可,則義形於色。比歸日,與諸伯仲觴詠自適,未嘗一跡,城府人尤高之。 |
208 ![]() | 楊茂仁字志仁,守陳子。成化進士,授刑部主事,抗法不阿。時巨璫汪直誣主事楊仕偉受賄徴其贓,部僚莫敢近,乃獨助之輸,且署名其封,直驚而罷其徴。歴山東副使,上疏論太監李興不法,被逮,謫長沙府同知。復薦起為知府,歴刑部右侍郎。生平倜儻有膽畧,見義當為毅然不可奪。為詩文,飄逸俊麗,而尤工書法,徧布高門,有《麟洲存藁》若干卷。弟茂義,字志道,丁未進士,歴官四川按察使。 |
209 ![]() | 楊光溥沂水人,進士,任刑部主事、員外郎中。成化間,元勲魏國公,兄弟讐訐,累年不竟,上命理之。溥至昭宣德意,振舉國章累年之訟,一旦俱釋,上嘉奬,賜以寳楮,陞山西按察司副使致仕。所居建亭曰素封,鑿池引水,吟咏其間。著《剪燈瑣話》、《沂川文集》、《素封亭稿》、《梅花集》,詠傳于世。楊廷和,字介夫,新都人。年十二,中鄉試成化進士。歴官少師、吏部尚書、大學士,議大禮削籍。隆慶改元,贈太保,諡文忠。子慎,正德辛未,一甲進士第一。惇、恂俱進士。弟廷儀,兵部侍郎。父春,成化進士、提學僉事。公明達,有謀敢于任事。康陵巡幸不草敕,又擒滅元兇,中興一詔,朝野肅清。尊號之議,首尾數十,疏掲家族,以博中興,古社稷臣也,豈可易議哉! |
210 ![]() | 楊昇,字起同,吳縣人。●治間,以進士為庶吉士,除給事,慨以論議弼違為任㑹,上方詔海內直言無隱,昇隨事有所規益,奉使遼、碣,素羸,以勞悴得疾,值奔母喪卒,婦孕且未産,已而得子伊志,能續父業,累官刑部侍郎。 |
211 ![]() | 楊一清,字應寧,丹徒人。八歲舉神童,成化進士。歴官少師、吏部尚書、大學士,贈太保,諡文襄。學博才雄,善調停,應變濟務,尤曉暢邊事。羽檄旁午,一夕十疏,口占指授,悉中機宜。又好汲引人人,或訾已顧揚薦之,一時俊達名流亦爭趨其門。 |
212 ![]() | 楊志學字遜夫,長沙人,繫籍彭城衛。●治癸丑進士,授户部主事,轉員外郎、郎中,出補知府,陞都御史,巡大同。值邊卒桀傲,屢戕主,師部疑弗靖,志學感以至誠士,如挾纊召入,為戶 侍郎,陟尚書,扈從,駕大狩闕。 |
213 ![]() | 楊廉,字方震,豐城人,成化進士。歴官南京禮部尚書,諡文恪。廉好學能文,負時名吏。事精敏,性介耿耿恥,囘互學問,可擬古醇儒,事業可擬。古名臣德性可擬古君子,求之當世,鮮有其儔。 |
214 ![]() | 楊子器字名父,慈谿人,成化進士,授崑山縣知縣,陞吏部主事,言事下詔獄,尋釋去,為湖廣叅議,仕至河南布政使,卒,請諡,不報。子器天性剛介,沈黙重厚,風儀峻整,而中實和易,持己克堅,利害不計,位重方岳,無異寒素。 |
215 ![]() | 楊果字實夫,興化人。●治進士,歴官南京戶部侍郎。果理學淵懿,制行端良,推誠任朴,舉動恂恂,足以消人富貴浮薄之態。 |
216 ![]() | 楊循吉,字元敬,長洲人。少與趙寛名,皆擅多士,已而寛先登第,循吉次起家主,事禮部,游諸王公間,益有名。然尚氣好競性執,而汚漸不偕於時,乃乞歸,少年無復之,惟玩文史自娛,所撰著亦時雜闡,諧獨購書甚富。既性所嗜,聞某有所異本,即夙夜求之。所著遼、金小史》最善,曰金山,曰廬陽二志。嘗苦使子上書,請復建文年,不報。 |
217 ![]() | 楊琠,字景瑞,掲陽人。正德戊辰進士,授御史。性剛方,慷慨有大節。師事白沙,與王陽明友善,講究正學。嘗立家訓族,規鄉約以教宗族、鄉黨官。南臺彈劾,不避權貴。按南畿,激揚有聲。以養病疏歸,卒于家。 |
218 ![]() | 楊守謙字允亨,志學之子。嘉靖中進士,歴兵部郎中,擢督學副使,累遷都御史,督保定軍務。㑹北敵南牧,卒逼都城,中外震恐,守謙不候調發,擁兵馳至城下,列陣橫絶敵營,敵逡巡不敢四掠,京都遂定。上大悅,即日晉兵部右侍郎,責戰益急。守謙策:「敵衆十數萬,紛散四塞,我兵殊寡,營兵不敢出,援未至,宜持之以凝其心,稍俟兵合,間出奇擊之」。策未及聞,上怒,以為逗遛詔獄伏辜,時論惜之。守謙以學行稱,聞變赴敵,蹈死不悔,其朴忠足稱云。隆慶初,贈兵部尚書,諡忠愍。楊慎字用脩,文忠長子。正德進士第一,授修撰。以議大禮謫戍雲南,卒。隆慶元年,贈太常少卿。慎以卓絶之才、●博之學,登高第,謫滇南。端居覃省,發憤著書,神瑩理解,垂文表義,竟坎●終,其身,哀哉! |
219 ![]() | 楊爵字伯修,富平人。嘉靖進士。歴御史直言,下獄,釋為民。隆慶元年,贈大理丞。爵天性孝友,真誠直諒,屢進讜言,輒批鱗逆狴犴,首尾八年,曽不少挫。 |
220 ![]() | 楊上林字子漸,山陽人,嘉靖進士,授長興知縣,寛厚通達,文學優長,官至吏科都給事中楊最字殿之,射洪人,嘉靖初,知黃州府,清介嚴明,忠誠直諒,人不敢干以私,歴官不避權勢,臨民平易,得為民父母之體。薦陞太僕寺卿,中外倚以為重,後建言四廟事,忤㫖,廷杖死之,天下痛悼。隆慶改元,贈副都御史,諡忠節。 |
221 ![]() | 楊宜,字伯時,衡水人。嘉靖癸未進士,授御史,督南直●學校。考鑑精當,一時名士,多出其門。歴總督軍務、兵部右侍郎、都察院右副都御史。 |
222 ![]() | 楊博,字惟約,蒲州人。嘉靖己丑進士,歴官太傅、吏部尚書,諡襄敏。博抱經濟之宏才,屢當邊防,功勲丕著。居銓曹,甄別精當。性慷慨端重,不肯依阿,嘉靖間稱端方大臣。子俊民,壬戌進士,歴都御史。俊彥,武舉第一,歴錦衣指揮俊士,萬厯甲戌進士。 |
223 ![]() | 楊闕,字實卿,四川遂寜人,嘉靖己丑進士第三授。楊九澤,字子德,華隂人,嘉靖戊戌進士,任御史,巡按浙江,有風裁,稱名御史。 |
224 ![]() | 楊挺高字叔謙,金鄉人。嘉靖辛丑進士,任工部主事,擢蕪湖關,毫不入私家。歴河南左布政使,清介自持,與人無交接,雖性氣少粗,然亦確然有守之士也。 |
225 ![]() | 楊載鳴字虚卿,泰和人,嘉靖戊戌進士,任文選郎中。甄,别得人,歴左叅政。楊繼盛字仲芳,容縣人。嘉靖進士,授南京吏部主事,陞兵部職方司員外郎。諫馬市逮獄,降陜西狄道縣典史。歴陞兵部、車駕司員外郎。以上言輔相嚴嵩罪死。隆慶元年,贈太常少卿,諡忠愍,敕祠旌忠。 |
226 ![]() | 楊允繩字翼少,華亭人。嘉靖甲辰進士,任刑科給事中,巡視光禄寺丞,誣奏謾上,論死。隆慶改元,贈光祿少卿。 |
227 ![]() | 楊道亨字豫甫,華亭人。嘉靖丙辰進士。歴雲南按察副使,守真定。時撫臣以他故誣罷,尋為監司,奏覈非罪,復故官,方命下而卒。道亨風骨聳秀而溫然謙卑長者性孝友,好施與,蓋惇實之君子也。 |
228 ![]() | 揚天水羽,音揚。雄自序,手昜別一族,周宣王子尚父封為揚侯漢。揚雄字子雲,成都人。好學,博極羣書,口吃不能劇談,而好沈思。成帝時為郎,給事黃門。嘗奏《甘泉》、《河東校獵、長楊》四賦,又著《法言》及《太●經》等書。性嗜酒,劉奔載酒問奇字,嘗校書天祿閣王莽殺。 |
229 ![]() | 奔詞及雄乃投閣,幾死,莽、釋之頌。莽功德比隆周。召鑑曰:莽大夫揚雄,卒明其罪也。揚王休字子美,調台州黄岩尉,斷豪民。州閭稱賀,號為。 少府唐《揚之蜉》從韓愈學公有闕揚之蜉詩 |
230 ![]() | 宋揚避舉,瓊州人李守奉使至,瓊道遇之,至其家,見諸父年百二十。余祖宋卿年百九十餘,又見雞窠小兒出頭下視宋卿曰:「此九代祖也」。不語「不食,不知其年。 |
231 ![]() | 揚賔浙江處州人,永樂九年舉人。 |
232 ![]() | 揚光休東明人,隆慶庚午舉人 |
233 ![]() | 萬姓統譜》卷四十一 |
URN: ctp:ws675396
Enjoy this site? Please help. | Site design and content copyright 2006-2025. When quoting or citing information from this site, please link to the corresponding page or to http://ctext.org. Please note that the use of automatic download software on this site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nd that users of such software are automatically banned without warning to save bandwidth. 沪ICP备09015720号-3 | Comments? Suggestions? Please raise them here.Do not click this lin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