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Wiki
-> -> 卷一百九十六·經籍考二十三

《卷一百九十六·經籍考二十三》[View] [Edit] [History]

1
○史傳記

·國史補》二卷》

1
鼂氏曰:唐李肇撰。起開元,止長慶閒事。初,劉食束記元魏迄唐開元事,名曰《國朝傳記》故肇續之。

·幸蜀記》三卷》

1
鼂氏曰:唐李匡文、宋巨周、宋居白撰。初,匡文《記》盡孝明崩,巨周《記》止於歸長安,敘事互相詳略。居白合二《記》,以宋為本,析李為注,取二敘冠篇,復掇遺事增廣焉。

·次柳氏舊聞》一卷》

1
鼂氏曰:唐李德裕撰。中元中,史臣柳芳與高力士同竄黔中,為芳言開元天寶禁中事,乃論次,號「問高力士」。李吉甫與芳子冕,貞元初俱為尚書郎,嘗道力士之說,吉甫每為其子德裕言。歲祀既久,遺槁不傳,但記十七事。後文宗訪力士事於德裕,德裕編次上之。多同《明皇雜錄》。

·奉天錄》四卷》

1
氏曰:唐趙元一撰。起建中四年涇原叛命,終興元元年克復神都。

·《燕南記》三卷》

1
陳氏曰:唐恒州司戶谷況撰。專記成德一鎮事,自建中二年,至大和七年,起張志忠,終王承元。古語有「燕南垂,趙北際」,今以其在燕之南,故名。然河北諸鎮連叛事跡,亦大略具矣。

·建中河朔記》六卷》

1
陳氏曰:唐李公佐撰。序言與從弟正封讀《國史》,至建中、貞元之際,序述河朔故事,未甚詳備,以舊聞於老僧智融及谷況《燕南記》所說略同,參錯會要,以補史闕。

·《邠志》三卷》

1
陳氏曰:唐殿中侍御史凌準宗一撰。邠軍即朔方軍也。此本從盱江鼂氏借錄,其末題曰:「文忠脩唐史,求此書不獲,今得於忠憲范公之孫伯高。其中尚舛誤,當訪求正之。紹興乙丑鼂公酇。」

·涼公平蔡錄》一卷》

1
陳氏曰:唐山南東道掌書記鄭澥撰。涼國公者,李愬也。

·開成承詔錄》二卷》

1
鼂氏曰:唐李石撰。石與鄭覃、李固言相文宗,錄當時延英奏對事。開成,年號。

·《太和野史》三卷》

1
陳氏曰:不著名氏,但稱大中戊辰陳郡袁濤序。自鄭注而下十七人,本共為一軸,濤分之為三卷。

·《太和摧兇記》一卷》

1
陳氏曰:文與上同,而不分卷,豈其初本邪?

·《野史甘露記》二卷》

1
陳氏曰:不著名氏。上卷記甘露之禍,下卷記諸臣本末。

·《乙卯記》一卷》

1
陳氏曰:唐布衣李潛用撰。末又有吳郡李實者述訓、注本謀附益之。乙卯,太和九年也。

·《兩朝獻替記》三卷》

1
鼂氏曰:唐李德裕撰。德裕相文宗、武宗,錄當時奏對議論。

·元和朋黨錄》一卷》

1
鼂氏曰:唐馬永易記牛、李朋黨始末。自牛僧孺試賢良,迄令狐綯去位。
2
氏曰:池州石埭縣尉維揚馬永易明叟撰。自元和三年牛、李對策,以至大中十三年令狐綯罷相,唐朋黨本末具矣。永易嘗著《唐職林》、《實賓錄》等書,崇、觀、政和閒人也。又有馬永卿大年者,從劉元城游,大觀三年進士,當是其群從。《館閣書目》以永易為唐人,大誤也。

·會昌伐叛記》一卷》

1
陳氏曰:李德裕撰。記平澤潞事。

·《四夷朝貢錄》十卷》

1
陳氏曰:唐給事中渤海高少逸撰。會昌中,宰相李德裕以黠戛斯朝貢,莫知其國本原,詔為此書。凡二百一十國,本二十卷,合之為十卷。

·《東觀奏記》三卷》

1
鼂氏曰:唐裴廷裕撰。昭宗時,長安寇亂相仍,自武宗以後日曆、起居注散軼不存,詔史臣撰宣懿僖三朝實錄。廷裕次《宣宗錄》,特採大中以來耳目聞見,撰次此書,奏記于監脩杜讓能,以備史閣討論云。
2
陳氏曰:記宣宗朝事,凡八十九條。

·貞陵遺事》二卷 《續》一卷》

1
氏曰:唐中書舍人令狐澄撰,吏部侍郎柳玭續之。澄所記十七事,玭所續十四事。

·《咸通庚寅解圍錄》一卷》

1
陳氏曰:唐成都少尹張雲景之撰。言南詔圍城扞御事。

·《金鑾密記》一卷一作三卷

1
鼂氏曰:唐韓偓撰。偓天復元年為翰林學士,從昭宗西幸。朱溫圍岐三年,偓因密記其謀議及所聞見事,止於貶濮州司馬。予嘗謂偓有君子之道四焉。唐之末,南北分朋而忘其君,偓,崔允門生,獨能棄家從上,一也。其時搢紳無不交通內外,以躐取爵祿,偓獨能力辭相位,二也。不肯草韋貽範起復麻,三也。不肯致拜於朱溫,四也。《詩》曰:「風雨如晦,雞鳴不已。」偓之謂矣。而宋子京薄之,柰何?一本釐天復二年、三年各為一卷,首尾詳略頗不同,互相讎校,凡改正千有餘字云。
2
陳氏曰:具述在翰苑時事,危疑艱險甚矣!昭宗屢欲相之,卒不果而貶,竟終於閩。非不幸也。不然,與崔垂休輩駢首就戮於朱溫之手矣!

·《大唐補記》三卷》

1
陳氏曰:南唐程匡柔撰。序言懿宗朝有焦璐者撰《年代紀》,述神堯止宣宗。
2
匡柔襲摭三百年曆,補足十九朝。起咸通戊子止癸巳,附璐書中;乾符已後,備存《補記》。末有《後論》一篇,文詞雖拙,議論亦正。

·南部新書》五卷》

1
鼂氏曰:皇朝錢希白撰。記唐故事。

·桂苑叢談》一卷》

1
鼂氏曰:題云馮翊子子休撰。雜記唐朝僖、昭時雜事,當是五代人。李邯鄲云姓嚴。

·中朝故事》二卷》

1
氏曰:偽唐尉遲偓撰。記唐懿、昭、哀三朝故事,故曰中朝。

·三朝見聞錄》八卷》

1
陳氏曰:不知作者。起乾符戊戌,至天祐末年,及莊宗中興後河東事跡。三朝者,僖、昭、莊也。其文直述,多鄙俚。

·廣陵妖亂志》三卷》

1
陳氏曰:唐晉陽鄭廷誨撰。言高駢、呂用之、畢師鐸等事。

·汴水滔天錄》一卷》

1
氏曰:唐左拾遺王振撰。言朱溫篡逆事。

·呂夏卿兵志》三卷》

1
鼂氏曰:皇朝呂夏卿撰。公武得之於宇文時中。季蒙題其後云:「夏卿脩唐史,別著《兵志》三篇,秘之,戒其子弟勿妄傳。鮑欽止吏部好藏書,苦求得之。其子無為太守恭孫偶言及,因懇借鈔錄於吳興。」

·耳目記》二卷》

1
鼂氏曰:題云劉氏,未詳何時人。雜記唐及五代事。

·朱梁興創遺編》二十卷》

1
陳氏曰:梁宰相敬翔子振撰。自廣明巢賊之亂,朱溫事跡,訖於天祐殺逆。大書特書,不以為愧也。其辭亦鄙俚。

·莊宗召禍記》一卷》

1
陳氏曰:後唐中書舍人黃彬撰。

·入洛記》一卷》

1
鼂氏曰:蜀王仁裕撰。仁裕隨王衍降,入洛陽,記往返塗中事并其所著詩賦。

·賈氏備史》六卷》

1
陳氏曰:漢諫議大夫賈譚撰。敘石晉禍亂,每一事為一詩系之。

·晉朝陷蕃記》四卷》

1
鼂氏曰:皇朝范質撰。質,石晉末在翰林,為出帝草《降虜表》,知其事為詳。記少主初遷於黃龍府,後居於建州,凡十八年而卒。按契丹丙午歲入汴,順數至甲子歲為十八年,實國朝太祖乾德二年也。
2
陳氏曰:據莆田鄭氏書目云范質撰。本傳不載,故《館閣書目》云不知作者。未悉鄭氏何所據也。

·晉太康平吳記》二卷》

1
隋氏曰:周吏部尚書張昭撰。世宗將討江南,昭采晉武平孫皓事跡,為書上之。

·唐餘錄》六十卷》

1
鼂氏曰:皇朝王皥奉詔撰。皥芟《五代舊史》繁雜之文,采諸家之說,仿裴松之體附注之。以本朝當承漢唐之盛,五代則閏也,故名曰《唐餘錄》。寶元二年上之。溫公脩《通鑑》,間亦取之。皥,曾之弟。
2
陳氏曰:是時惟有薛居正《五代舊史》,歐陽修書未出。此書有紀有志有傳,又博采諸家小說,仿裴松之《三國志注》附其下方,蓋五代別史也。《館閣書目》以入雜傳類,非是。

·唐末汎聞錄》一卷》

1
鼂氏曰:皇朝閻自若纂。乾德中,王溥《五代史》成,自若之父觀之,謂自若曰:「唐末之事,皆吾耳目所及,與史冊異者多矣。」因話見聞故事,命自若志之。
2
陳氏曰:題常山閻自若撰。記五代及諸僭偽事。其序自言乾德中,得於先人及舅氏聞見。且曰:「傳者難驗,見者易憑。考之史策,不若詢之耆舊也。」然所記亦時有不同者,如李濤納命事,本謂張彥澤,今乃云謁周高祖,未詳孰是。

·《五代補錄》五卷》

1
鼂氏曰:皇朝陶岳撰。祥符壬子,以五季史書闕略,因書所聞,得一百七事
2
陳氏曰:每代為一卷,凡一百七條。岳,雍熙二年進士。

·五代史闕文》一卷》

1
鼂氏曰:皇朝王禹撰。錄五代史筆避嫌漏略者,以備闕文,凡一十七事。

·《建隆遺事》一卷》

1
鼂氏曰:皇朝王禹偁記太祖事。按太祖崩時,趙普已罷為河南節度使,盧多遜亦是太宗太平興國元年始除平章事,今云「上將晏駕前一日,召趙、盧入宮,」其謬甚矣。世多以其所記為然,不足信也。
2
王氏《揮麈錄》曰:《建隆遺事》,世稱王元之所述,其閒率多誣謗之詞。至於稱趙普、盧多遜受遺詔昌陵,尤為舛繆。案《國史》,韓王以開寶六年八月免相,至太平興國六年九月,始再秉衡鈞。當太祖升遐時,普政在外,何緣前一日與盧丞相同見于寢邪?稱太祖長子德昭為南陽王,又誤矣,初未嘗有此事。元之當時近臣,又秉史筆,豈不詳知?且載《秦王傳》中云云,安有淳化三年而見《三朝國史·秦王傳》稱?可謂亂道。此特人名為之。又案元之自有《小畜集》,《序》及《三黜賦》與《國史》本傳俱云:「淳化二年,自知制誥舍人貶商州。至道二年,自翰林學士黜守滁上。咸平二年,守本官知齊安郡。」而此序年月次序悉皆顛錯,其偽也明矣!
3
巽岩李氏曰:世傳王禹偁所記《建隆遺事》十三章,考其章句,大抵不類禹偁平日之文。其七章、十三章,鄙悖益可駭,幸而史官弗信,然學士大夫不習朝廷之故者,猶以禹偁所作私信之。余常反復證驗,力排其誣,決知其不出於禹偁矣。蓋禹偁,世所謂名賢者,而數以直道廢,故羣不逞輙假借竄寄,謂世可欺。殊不知普實愛重禹偁,而禹偁於普尤拳拳也。普遺槁四六表狀,往往見禹偁集,蓋禹偁代作也。彼小人烏得識之!
4
陳氏曰:其記陳橋驛前戒誓諸將事,元出熙陵。而序文云:「近取實錄,入禁中親自筆削。」然則此書之作,誠何謂也。《邵氏聞見錄》亦嘗表而出之,而或者亦辯此書之偽,當攷。

·祖宗獨斷》一卷》

1
陳氏曰:皇朝陸經記祖宗獨斷事十事。

·龍飛日曆》一卷》

1
氏曰:皇朝趙普撰。記顯德七年正月藝祖受禪事。是年改建隆,二月,普撰此書。普時為樞密學士。

·《景命萬年錄》一卷,《藝祖受禪錄》一卷》

1
鼂氏曰:未詳撰人。記趙氏世次、藝祖歷試,迄受禪事。

·聖宋掇遺》一卷》

1
鼂氏曰:皇朝歐陽靖撰。記國初至仁宗君臣美事,以備史闕。

·晉公談錄》三卷》

1
鼂氏曰:皇朝丁謂撰。多本朝事。每章之首,皆稱「晉公言」,不知何人為潤益。初,董識志彥得之於洪州潘延之家。延之,晉公甥,疑延之所為。

·涑水記聞》十卷》

1
鼂氏曰:皇朝司馬光撰。記賓客所談祖宗朝及當時雜事。
2
陳氏曰:此書行於世久矣。其間記呂文靖數事,呂氏子孫頗以為諱,蓋嘗辨之,以為非溫公全書,而公之曾孫侍郎伋季思遂從而實之,上章乞毀板。識者以為譏。

·嘉祐時政記》一卷》

1
氏曰:吳奎、趙概、歐陽脩記立英宗事,并賈易《論韓琦定冊疏》附于後。

·《甘陵伐叛記》一卷》

1
陳氏曰:題文升撰,不知何人。末有諭,稱「甘陵人蘇朔為余言,其大父慶曆中陷賊,親見賊初叛時事」。按《中興書目》有《甘陵誅叛錄》,稱殿中丞王起撰。起時為文彥博幕客,然則別自一書也。

·《隆平集》二十卷》

1
鼂氏曰:皇朝曾鞏撰。記五朝君臣事跡。其閒記事多誤,如以《太平御覽》與《總類》兩書之類。或疑非鞏書。

·濮王中陳》一卷》

1
鼂氏曰:記治平中封濮安懿王時宰相奏狀及臺諫言章。

·歐陽濮議》四卷》

1
鼂氏曰:皇朝歐陽脩永叔撰。其序云:「武王之作,人皆謂君可代,濮議之興,人皆謂父可絕。孟津之會,獨夷齊不食周粟而餓死,世未之知也,後五百年得孔子而後顯。然則濮議其可與庸人以口舌一日爭邪?」熙寧初,永叔知亳州日,書成上之。蘇子瞻,永叔客也,亦以臺諫之論為直云。

·《書壬戌事》一卷》

1
隋氏曰:不知何人作。記永樂之敗甚詳。
URN: ctp:ws67854

Enjoy this site? Please help.Site design and content copyright 2006-2025. When quoting or citing information from this site, please link to the corresponding page or to http://ctext.org. Please note that the use of automatic download software on this site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nd that users of such software are automatically banned without warning to save bandwidth. 沪ICP备09015720号-3Comments? Suggestions? Please raise them here.Do not click this 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