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卷四十八 志第十五 |
2  | ○地理三 |
3  | 陕西诸道行御史台。大德三年罢,延佑二年复置。 |
4  | 陕西等处行中书省,领路三、府五、州十八,属州十一,属县七十九。 |
5  | 奉元路。上。金为京兆府,属京兆府路。宪宗三年,置从宜府于京兆。至元十五年,改京兆府为安西府。十六年,升安西府为安西路。皇庆元年,改为奉元路。旧领长安、咸宁、兴平、泾阳、临潼、蓝田、云阳、高陵、终南、栎阳、郿、咸阳十二县。至元元年,省云阳县入泾阳。旧志:并耀州之云阳。案云阳,宋隶耀州,金隶京兆府。四年,省栎阳县入临潼。七年,又以悛屋县来属,省终南入之。户三万三千九百三十五,口二十七万一千三百九十九。壬子年数。领司一: |
6  | 录事司。 |
7  | 县十一: |
8  | 咸宁,下。长安,下。咸阳,下。兴平,下。临潼,下。至元四年,并栎阳县入之。蓝田,下,泾阳,下,至元元年,省云阳县入之。高陵,下。至正末,李思齐筑鹿台城于县西南二十五里。悛屋,下,金故县,隶凤翔府,后升为恒州。至元初,降为县来属。郿县。下。金故县,隶凤翔府,后隶恒州。元初,升为州,增置柿林县。至元元年,复降郿州为县,省柿林入之。 |
9  | 州五: |
10  | 同州。下。金故州,属京兆府路。旧领冯翊,朝邑、白水、合阳、澄城、韩城六县。元初,省冯翊县入本州。领县五: |
11  | 朝邑,下。白水,下。合阳,下。宋旧隶同州,金改隶祯州。至元初废祯州,仍隶本州。澄城,下。韩城,下。金贞佑三年,升为祯州。至元元年废,二年再置,六年降为韩城县。 |
12  | 华州,下。金故州,属京兆府路。旧领郑、华阴、下邽、蒲城、渭南五县。元初,省郑县入本州,至元十二年,复置郑州,后省并。年分阙。省下邽县入渭南。领县三: |
13  | 华阴,下。蒲城,下。渭南。下。 |
14  | 耀州。下。金故州,属京兆府路。旧领华原、同官、美原、三原四县。至元元年,省华原县入州,复置富平县,省美原县入富平。领县三: |
15  | 三原,下。富平下。宋故县,金省入美原。至元元年,复置。同官。下。 |
16  | 乾州。下。金故州,属京兆府跻。旧领奉天、醴泉、武功、好畤四县。至元元年,省奉天县入本州。五年,复置奉天,省好畤入之,又析畤州之永寿来属。后又改奉天县为醴泉。领县三: |
17  | 醴泉,下。至正初,改筑新城于城西三十里。武功,下。金以嫌显宗讳,改为武功武亭。元复。后废。至正四年,复置。永寿。下。至元十五年,徙县治于麻亭。 |
18  | 商州。下。金故州,属京兆府路。领县一: |
19  | 洛南。下。 |
20  | 延安路。下。金延安府,属鄜延府路。元改延安路。旧领肤施、延川、延真、临真、甘泉、敷政、门山七县。元初析甘州之宜川来属,又省丹州入宜川县。户六千五百三十九,口九万四千六百四十一。壬子年数。领县八。 |
21  | 肤施,下。甘泉,下。宜川,下。元初,置司候司。至元六年,省入宜川。按金志,丹州具一:宜川。宋志,鄜州县一:宜川。宋志夺鄜州所属之四县,又夺丹州,误以宜川属鄜州也。旧志无丹州,以并丹州入宜川世。延长,下。延川,下。安定,下。本宋旧堡。宪宗二年,升为安定县。至元元年,析置丹头县。四年,并入本县。安塞,下。本金旧堡。宪宗二年,升为县。至治三年,徙县治于龙安镇。保安。下,金为保安州。至元六年。降为县。 |
22  | 州三: |
23  | 鄜州。下。金故州,属鄜延路,旧领洛交、直罗、鄜城、洛川四县。至元四年,省鄜城入洛川,又省洛交、直罗入州。六年。废坊州,以中部、宜君二县来属。领县三: |
24  | 洛川,下。中部,下。宜君。下。 |
25  | 绥德州。下。金故州,属鄜延路。旧领清涧一县,旧志:金领八县。误以城寨为县。十寨、一城、一堡。归附后,升米脂寨为县,省嗣武城入之,升怀宁寨为县,省绥平寨入之。至元四年,又省定戎寨入米脂,怀宁县入清涧,义合寨、绥德寨入本州。领县二: |
26  | 青涧,下。米脂。下。 |
27  | 葭州。下。金故州,属河东北路。后改属鄜延路。旧领八寨、九堡。至元六年,省通泰堡、弥川堡入州,省太和寨入神木县,建宁寨入府谷县。领县三: |
28  | 神木,下。元初,置灵州于古鄜州之神木寨。至元六年,改灵州为神木县。吴堡,下。旧为吴堡寨。府谷。下。宋为府州。元初,建州治。至元六年,改为府谷县。 |
29  | 兴元路。下。宋为兴元府,属利州路。元初,改兴元路总臂府。至正十五年,改兴元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旧领南郑、城固、褒城、西县四县。元初,以凤、金、洋三州来属,析本路所属西县隶沔州,以洋州西乡县隶本路。户二千一百四十九,口一万九千三百七十八。至元二十七年数。领县四: |
30  | 南郑,下。宋析置廉水县。元初并廉水入之。城固,下。褒城,下。元徙治于山河堰东南五里。西乡。下。宋端平中县废,元复置。 |
31  | 州三: |
32  | 凤州。下。宋故州,属秦凤路,后改隶利州路。元初,改隶兴元路。至元五年,以倚郭粱泉县省入本州。后至元二年,立留坝镇巡检司。 |
33  | 洋州。下。宋故州,属利州路。元初,改隶兴元路。旧领兴道、真符、西乡三县。元初,析西乡县隶兴元路。至元二年,并兴道、真符二县入本州。 |
34  | 金州。下。宋故州,属京西南路,后改隶利州路。元初,隶兴元路。旧领西域、汉阴、洵县、石泉、平利、上津六县。元初,俱省入本州。 |
35  | 陕西汉中道肃政廉访司。旧治安西路。延佑三年,徙治凤翔。 |
36  | 凤翔府。金故府,属凤翔府路。元初,属兴元路。寻属凤翔路总管府。至元九年,改为散府。旧领凤翔、宝鸡、虢、郿、悛屋、扶风、岐山、普润、麟游九县。元初,以郿、悛屋二县改隶安西路,虢、普润二县并废。户二千八十一,口一万四千九百八。壬子年数。领县五: |
37  | 凤翔,下。扶风,下。岐山,下。宝鸡,下。有益门城,元末李思齐所筑。麟游。下。 |
38  | 邠州。下。金故州,属庆原路。元初,直隶行省。旧领宜禄、新平、淳化、永寿、三水五县。至元七年,省宜禄入本州,省三水入淳化县,永寿改隶乾州。领县二: |
39  | 新平,下。淳化。下。 |
40  | 泾州。下。金故州,属庆原路。元初,隶都元帅府,又隶巩昌都总帅府,又隶平凉府,后直隶行省。旧领泾川、长武、良原、灵台四县。至元十一年,省良原具入灵台,长武县入泾川。领县二。 |
41  | 泾川,下。倚郭。灵台。下。至元七年,并入泾川。十一年,复置。 |
42  | 开成州。下。金为镇戎州,属凤翔路。元初为原州。镇戎州,本唐原州高县之地。至元十年,皇子西安王分治秦蜀,置开成府视上都,号为上路。至治三年。降开成州。旧领东山、三川二县,后改隶镇原州。置开成为附郭县。领县一: |
43  | 开成。下。 |
44  | 州一: |
45  | 广安州。下。金升宋东山寨为广安县,隶镇戎州,后废。至元十年,复置广安县。十五年,升为州,仍隶本路。开成路降州,广安州应直隶行省。无明文可证。仍依旧志,隶开成州之下。 |
46  | 庄浪州。下。本庄浪路。大德八年,降路为州。领县一: |
47  | 庄浪。下。延佑六年,升庄浪巡检司为庄浪县,移巡检司于比卜渡。 |
48  | 巩昌等处总帅府。元初为巩昌路便宜都总帅府,统巩昌、平凉、临洮、庆阳、隆庆五府及秦、陇、会、环、金、德顺、徽、金洋、安西、河、洮、岷、利、巴、沔、龙、大安、褒、泾、邠、宁、定西、镇原、阶、成、西和、兰二十七州。至元五年,析安西州居脱思麻路。六年,析河州属吐番宣慰司。七年,省洮州入安西州。八年,析岷州属脱思麻路。十三年,置巩昌路总管府。十四年,复行便宜都总帅府事。是年,析隆庆府,利、巴、大安、褒、沔、龙等州隶广元路。二十年,又析泾、郧二州隶陕西汉中道宣慰司。帅府所统者:巩昌、平凉、临洮、庆阳四府,秦、陇、宁、定西、镇原、阶、成、西和、兰、会、环、金、德顺、徽、金洋十五州。二十一年,仍置便宜都总帅府。二十五年,改为宣慰使司兼便宜都总帅府。二十六年,行省言:「巩昌便宜都总帅府已升为宣慰司,以旧兼府事,别立散府,调官分治。」从之。 |
49  | 巩昌府。金为巩州,属临洮路。元初,改巩昌府。旧领陇西、通渭、定西、通西、安西五县。金升定西为州,析通西、安西隶之。至元十三年,以金之宁远寨置宁远县,伏羌寨置伏羌县,盐川镇置漳县。户四万五千一百三十五,口三十六万九千二百七十二。壬子年数。领司一。 |
50  | 录事司。 |
51  | 县五: |
52  | 陇西,下。宁远,下。伏羌,下。通渭,下。宋通渭寨,金升渭县。漳县。下。宋名盐川寨,金为镇。至元十三年,置县。 |
53  | 平凉府。金故府,属凤翔路。元初,属巩昌帅府。旧领平凉、潘原、崇信、华亭、化平五县。后省潘原县太平凉,化平县入华亭。领县三: |
54  | 平凉,下。崇信,下。华亭。下。 |
55  | 临洮府。金故府,属临洮路。元初,隶巩昌帅府。泰定元年,更置临洮总管。旧领狄道、当川、康乐三县。元初,省当川、康乐二县入狄道。至元十三年,升渭原堡为渭源县。领县二: |
56  | 狄道,下。渭源。下。 |
57  | 庆阳府。金故府,属庆原路。元初,隶巩昌帅府。旧领安化、彭原、合水三县。至元七年,并安化、彭原二县入合水。领县一。 |
58  | 合水。下。 |
59  | 秦州。中。金故州,属凤翔路。元初,隶巩昌帅府。旧领成纪、治坊、甘谷、清水、鸡川、陇城、秦安七县。至元七年,省鸡川、陇城二县入秦安,治坊县入清水,甘谷县入通渭。领县三: |
60  | 成纪,中。清水,中。秦安。中。 |
61  | 陇州。中。金故州,属凤翔路。元初,隶巩昌帅府。旧领汘乾阳、汘干源、陇安三县。至元七年省陇安县大汘干源。延佑四年,又省汘干源县入本州。领县一: |
62  | 汘乾阳。下。 |
63  | 宁州。下。金故州,属广源路。元初,隶巩昌帅府。旧领安定、定平、真宁、襄乐四县。至元七年,省襄乐、安定、定平入本州。领县一: |
64  | 真宁。下。 |
65  | 安定州。下。宋为定西城,属兰州。金为定西县,升为州,属秦凤路。元初,隶巩昌帅府。至正十二年,以地震,改安定州。十五年,又置军民安抚司。旧领通西、安西二县。至元三年,省二县入本州。 |
66  | 镇原州。下。金原州,属广源路。元初,改镇原州,隶巩昌帅府。旧领临泾、彭阳二县。元初,以镇戎州之东山、三川二县来属。至元七年,省四县俱入本州。 |
67  | 西和州。下。宋岷州,徙治于长道县之白石镇,改西和州,属秦凤路。元初,隶巩昌帅府。旧领佑川、大潭、长道三县。大潭、佑川,军兴久废。至元七年,省长道入本州。 |
68  | 环州。下。金故州,属庆原路。元初,隶巩昌总帅府。旧领通远一县,至元七年,省入本州。 |
69  | 金州。下。本宋兰州龛谷寨。金升为龛谷县,又置金州,以龛谷县为治所。至元七年,省县入本州。 |
70  | 静宁州。下。金为德顺州,属凤翔路。元初,隶巩昌帅府。旧领陇干、永洛、威戎、隆德、通边、治平六具。元初,省治平、永洛县二县入陇干。后复省陇干入本州。改为静宁州。领县一: |
71  | 隆德。下。威戎、通边二县,金末已废。 |
72  | 兰州。下。金故州,属临洮路。元初,隶巩昌帅府。旧领定远、阿干二县。元初,置司候司。至元七年,省司侯司入本州。至大中,以定远县改隶金州,后废入金州。领县一: |
73  | 阿干。下。 |
74  | 会宁州。下。金会州,属临洮路。元初,隶巩昌帅府。至正十二年,以地震,改会宁州。旧领保川一县。金末,州陷于河西,侨治州西高百里会川城,名新会州。元初,迁于保川县,改保川县为西宁。至元七年,并县入州。 |
75  | 徽州。下。元初,置南凤州于凤州之河池县,又升永宁乡为县,析凤州之两当县,同隶南凤州。至元元年,改为徽州,七年,省河池、永宁二县入本州。领县一。 |
76  | 两当。下。宋徙治于广乡镇。元因之。 |
77  | 阶州。下。宋故州,属秦凤路。元初,隶巩昌帅府。旧领福津、将利二县,至元七年,省入本州。新州治在柳树城,距旧城东八十里。 |
78  | 成州。下。宋故州,属秦凤路。元初,隶巩昌帅府。旧领同谷、栗亭二县。太宗十三年,宋成都将田世显来降,命迁于栗亭管民司事,不隶成州。析秦州之天水县来属。至元七年,省同谷、天水二县入本州。太宗十年,宋雷、李二将来降,命迁于成州,行金洋州事,隶巩昌帅府。旧志别立金洋州,误。此是行金洋二州事,非又置金洋州。 |
79  | 吐番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以下宣慰司三、宣抚司二,俱隶宣政院。 |
80  | 河州路。下。金河州,属临洮路。元初,置河州路军民总管府。旧领枹罕、宁河二县。元初,省枹罕入本州,升定羌城为定羌县,安乡关为安乡县。领县三: |
81  | 定羌,下。安乡,下。宁河。下。 |
82  | 洮州路。下。金故州,属临洮路。元初,升洮州路,置元帅府。领县一: |
83  | 可当。下。金故县,元初因之。金志阙。 |
84  | 贵德州。下。本金积石州西界之地。元初,置贵德州,隶宣慰司,后废。 |
85  | 积百州。下。宋积石军溪哥城。金升为州,属临洮路。元初置元帅府。 |
86  | 雅州。下。宋故州,属成都路。宪宗八年,攻拔其城,改隶马湖路。后改隶吐番宣慰司。领县五: |
87  | 石山,下。泸山,下。百丈,下。荣经,下。严道。下。百山、严道二县,别隶六番招讨使司。 |
88  | 黎州。下。宋故州,属成都路。元初,隶马湖路,后改隶吐番宣慰司。领县一: |
89  | 汉源。下。 |
90  | 十八族元帅府。 |
91  | 帖成河里洋脱元帅府。 |
92  | 当阳元帅府。以上属吐番宣慰司。 |
93  | 脱思麻路宣慰司都元帅府。木为元帅府。至元三年,以西安州来属。五年,又以岷州来属。大德十一年,升为宣慰司,以礼店文州万户府隶之。领州三: |
94  | 西安州。宋故州,属秦凤路。至元三年,来属。 |
95  | 岷州。宋岷州,改西和州。元初,于佑川县故地置岷州。至元七年,来属。后置元帅府。 |
96  | 铁州。沿革阙。 |
97  | 礼店、文州蒙古汉儿军民元帅府。至元九年置。后改隶吐番宣慰司。大德十一年,以属吐番宣慰司不便,命仍隶脱思麻路。以上属脱思麻路宣慰司。 |
98  | 松潘、客叠、威、茂等处军民安抚司。至大二年,改为宣抚司,迁治茂州汶川县。 |
99  | 茂州。宋故州,属成都路。领县二:文山,下。汶川。下。 |
100  | 静州茶上必里溪安乡等二十六族军民千户所。 |
101  | 龙木头都留等二十二族军民千户所。 |
102  | 岳希蓬萝匐村二十二族军民千户所。 |
103  | 析藏军民万户府。以上属松潘等处宣抚司。 |
104  | 碉门、鱼通、黎、雅、长河西、宁远等处军民宣抚司。至元十九年,移成都宣慰司于碉门。大德二年,并土番碉门安抚司、运司,改为碉门、鱼通、黎、雅、长河西、宁远军民宣抚司。旧史《百官志》作安抚司,误。 |
105  | 鱼通路军民万户府。 |
106  | 碉门、鱼通等处管军守镇万户府。 |
107  | 长河西管军万户府。 |
108  | 朵甘思哈答李唐鱼通等处钱粮总管府。 |
109  | 亦思马儿甘军民万户府 |
110  | 朵甘思管军民万户府。 |
111  | 剌马儿刚等处招讨司。 |
112  | 奔不思招讨司。 |
113  | 奔不儿亦思刚百姓达鲁花赤。 |
114  | 唆尼招讨司。 |
115  | 征沔招讨司, |
116  | 天全招讨司。 |
117  | 六番招讨司。以上属碉门渔通宣抚司。 |
118  | 乌思藏纳里迷古鲁孙等三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 |
119  | 乌思藏管蒙古军都元帅府。 |
120  | 纳里迷古鲁孙元帅府。 |
121  | 担里管军招讨使司。 |
122  | 沙鲁思管民万户。 |
123  | 搽里八管民万户。 |
124  | 速儿麻加瓦管民官。 |
125  | 撒剌管民官。 |
126  | 出密万户府。 |
127  | 嗸笼荅剌万户府。 |
128  | 思荅笼刺万户府。 |
129  | 伯木古鲁万户府。 |
130  | 汤卜赤八千户所。 |
131  | 加麻瓦万户府。 |
132  | 札由瓦万户府。 |
133  | 牙里不藏思八万户府。 |
134  | 迷儿万户府。以上属乌思藏宣慰司。 |
135  | 四川等处行中书省,领路十一、府二、属府三,属州三十九,军一,属县九十四。蛮夷土官,不在此数。 |
136  | 西蜀四川道肃政廉访司 |
137  | 成都路。上。宋为成都府路。元初置成都路总管府。至元十三年,设录事司。旧领嘉定、崇庆二府,眉、邛、黎、雅、威、茂、简、汉、彭、绵十一州。后嘉定自为一路,以眉、黎、雅、邛隶之。二十年,又析黎、雅属吐番招讨司,茂州属松潘等处安抚司,降崇庆为州,省隆州入仁寿县。旧领成都、华阳、郫、新都、温江、新繁、双流、灵泉、广都九县。至元二十年,析灵泉县隶简州,省广都县入双流,以仁寿、金堂二县来属。户三万二千九百一十二,口二十一万五千八百八十八。至元二十七年数。领司一: |
138  | 录事司。 |
139  | 县九:成都,下。宋为府治所。至元十三年,以本县元管大城内西北隅,并入录事司。华阳,下。新都,下。郫县,下。温江,下。双流,下。新繁,下。仁寿,下。木宋隆州,领仁寿、井研二县。至元二十年,省隆州、井研入仁寿县来属。金堂。下。本宋怀安军,领金水、金堂二县。元初,升为杯州。至元二十年,省怀州、金水入金堂县来属。 |
140  | 州七: |
141  | 彭州。下。宋故州,属成都府路。元初因之。旧领九陇、蒙阳、崇宁三县。至元中,省九陇县入本州。领县二: |
142  | 蒙阳,下。崇宁。下。 |
143  | 汉州。下。宋故州,属成都府路。元初因之。旧领洛、什仿、绵竹、德阳四县。中统初,省洛县入本州。领县三: |
144  | 什邡,下。德州,下。至元八年,升为德州。十三年,仍为县,隶成都路。十八年来属。按旧纪:十八年以汉州德阳县属成都路。纪、志抵悟,未审孰是。绵竹。下。至元十三年,省入州。后复置。 |
145  | 安州。下。宋石泉军,属成都府路。中统五年,升为州。旧领石泉、神泉、龙安三县。是年,又省神泉、龙安二县入本州。领县一: |
146  | 石泉。下。 |
147  | 灌州。下。宋永康军,属成都府路。后废为灌口寨。元初,复置灌州。至元十三年,省所属导江、青城二县入本州。 |
148  | 崇庆州。下。宋崇庆府,属成都府路。至元十二年,置总管府。二十年,降为崇庆州。旧领晋原、江原、新津、永康四县。至元二十年,省江原县入本州。领县三: |
149  | 晋原,下。新津,下。永康。旧志漏此县。《明一统志》:「本朝省永康入崇庆州」,可证。 |
150  | 威州。下。宋故州,属成都府路。旧领保宁、通化二县。至元十九年,省保宁县入本州。领县一: |
151  | 通化。下。 |
152  | 简州。下。宋故州,属成都府路。旧领阳安、平泉二县。至元二十年,省阳安入本州。二十二年,又并成都府所属灵泉县入之。平泉县以地荒,亦废不置。 |
153  | 嘉定府路。下。宋嘉定府,属成都府路。至元十三年,升为路,置总管府。后罢。二十二年,复置。旧领龙游、夹江、犍为、峨眉、洪雅五县。二十五年,省洪雅县入夹江。领司一: |
154  | 录事司。 |
155  | 县四: |
156  | 龙游,下。夹江,下。峨眉。下。犍为。下。 |
157  | 州二: |
158  | 眉州。下。宋故州,属成都府路。至元十四年,改隶嘉定府路。旧领眉山、彭山、丹棱、青神四县。至元二十年,省州治眉山县用丹棱县,并入本州。领县二: |
159  | 彭山,下。青神。下。 |
160  | 邛州。下。宋故州,属成都府路。至元十四年。置安抚司,兼行州事。旧领临邛、火井、蒲江、依政、安仁、大邑六县。元初,省火井、安仁入大邑。至元二十一年,省州治临邛县及依政、蒲江二县入本州。领县一: |
161  | 大邑。下。 |
162  | 广元路。下。宋为利州路端平,后地荒民散者十有七年。宪宗二年,命汪特格城利州。三年,置都元帅府。至元十四年,罢帅府,改为广元路总管府。十六年,以广元等路为四川北边,置宣慰司。十九年,罢,仍为总管府。旧领绵谷、葭萌、昭化、嘉川四县。至元十四年,省葭萌县入昭化,省嘉川入绵谷。户一万六千四百四十二,口九万六千四百六。至元二十七年数。领县二: |
163  | 绵谷,下。昭化。下。 |
164  | 府一: |
165  | 保宁府。下。宋为阆州,属利州路,以兵乱,移治大获山。宪宗八年,宋守将杨大渊降,置东川路元帅府。至元十三年,升保宁府。二十年,罢元帅府,改保宁路。后仍改为府,属本路。旧领阆中、苍溪、南部、新井,奉国、新政、西水七县。又置新得、小宁二州来属。后并二州入阆中县,又省奉国入苍溪县,新井、新政、西水入南部县。领县三: |
166  | 阆中,下。倚郭。苍溪,下。南部。下。 |
167  | 州四: |
168  | 剑州。下。宋为龙庆府,属利州路。至元二十年,改剑州。旧领普安、武连、阴平、梓潼、普成、剑门六县。武连、阴平二县久废。至元二十年,省普成、剑门二县入普安。领县二。 |
169  | 普安,下。梓潼。下。 |
170  | 龙州。下。宋为政州,又改龙州,属利州路。宪宗八年,宋守将王知府以城降。至元二十二年,省所属江油县入本州。 |
171  | 巴州。下。宋故州,属利州路。旧领化城、恩阳、曾口、难江、通江五县。至元二十年,省难江、恩阳二县入化城。领县三: |
172  | 化城。下。曾口,下。通江。至元二十年,省通江入曾口县。二十九年,废新得州,又置通江县。 |
173  | 沔州。下。宋故州,属利州路。至元十四年,隶广元路。旧领略阳、长举二县。至元二十年,废褒州,置铎水县,迁州治于铎水,又降大安州为县来属,省所属长举县及兴元府之西乡县入略阳。领县三: |
174  | 铎水,下。倚郭。本西县旧镇,世祖始以其地升为褒州,改镇为县。大安,下。略阳。下。沔州旧治略阳,元移治铎水县。 |
175  | 顺庆路。下。宋为顺庆府。属潼川府路。以兵乱,徙治青居山。宪宗八年,宋裨将刘渊以城降。中统元年。置征南都元帅府。至元四年,置东川路统军司。后改东川府。十五年,复改顺庆府。十六年,置四川东道宣慰司。十九省所属流溪县入西充。户二千八百二十一,口九万五千一百五十六。至元二十七年数。领司一:录事司。 |
176  | 县二: |
177  | 南充,下。至元二十年,并合州之汉初县入之。西充。下。 |
178  | 府一: |
179  | 广安府。宋为广安军,又改宁西军,属潼川府路,后城大良平为治所。宪宗八年,宋守将蒲元圭以城降。至元十五年,废宁西军。二十年,置广安府。旧领和溪、新明、渠江、岳池四具。至元二十年,省和溪、新明二县入岳池。领县二: |
180  | 渠江。下。倚郭。岳池。下。 |
181  | 州二: |
182  | 蓬州。下。宋故州,属利州路。元初,置宣抚司都元帅府,后罢。至元二十年,又置蓬州路总管府。后复为蓬州。旧领蓬池、良山、仪陇、伏虞、营山、相如六县。至元二十年,省良山县入营山,并蓬池、伏虞二县入仪陇。领县三: |
183  | 相如,下。倚郭。省金城寨入之。宋州治蓬池,至元二十年,蓬池省并,移治相如。仪陇,下。营山。下。 |
184  | 渠州。下。宋故州,属潼川府路,中统三年,置渠州路军民总帅府。至元十三年,置安抚司。二十年,罢安抚司为渠州来属。旧领流江、鄱水、鄱山、大竹四县。至元二十年,并鄱水、鄱山二县入大竹。领县二。 |
185  | 流江,下。至元二十六年,省入本州。后复置。大竹。下。 |
186  | 潼川府。宋故府,属潼川府路。兵后地荒。中统元年,置潼川都元帅府。至元十五年,置宣慰司。后仍为散府。旧领郪、中江、涪城、射洪、通泉、盐亭、铜山、飞鸟、东关、永泰十县。元初,增置安岳县。至元二十年,省涪城县入郪县,通泉县入射洪,铜山、飞鸟二县入中江,东关、永泰二县入盐亭。领县五: |
187  | 郪县,下。倚郭。中江,下。射洪,下。宋末,县省。元初,复置。盐亭,下。安岳。下。宋普州,领安岳、乐至、安居三县,后州县俱废。元初,复置安岳县,并安居、乐至二县地入之。 |
188  | 州二: |
189  | 遂宁州。下。宋为遂宁府,属潼川府路。兵乱,权治蓬溪。元初,改为州,旧领小溪、长江、蓬溪、青石、遂宁五县。至元十九年,并遂宁、青石二县入小溪,长江县入蓬溪。领县二: |
190  | 小溪,下。蓬溪。下。宋末县省,元复置。 |
191  | 绵州。下。宋故州,属成都府路。至元二十年,改隶潼川府。旧领巴西、彰明、魏城、罗江、盐泉五县。盐泉久废。至元二十年,省巴西、魏城二县入本州。领县二: |
192  | 彰明,下。罗江。下。 |
193  | 永宁路。下。宋为泸州江安、合江二县之境。元初置西南番总管府。至元二十五年,改为永宁路。领县一: |
194  | 定川。下。 |
195  | 州一: |
196  | 筠连州。下。宋羁縻州筠州、连州。元初,合为一。州领县一: |
197  | 腾川。下。 |
198  | 九姓罗氏党蛮夷长官千户所。元初立夷民罗氏党九人为总把。至元中,改为长官千户。 |
199  | 四川南道宣慰司。至元十六年置。 |
200  | 重庆路。上。宋为重庆府,属夔州路。以兵乱,迁治无常。至元十六年,置重庆路总管府。二十一年,升为上路,析忠、涪二州为属郡。二十二年,又以泸、合二州来属。旧领巴、江津、璧山三县。至元二十年,以南川县来属,废南平军入之。二十二年,省璧山县入巴县。后至元四年,又置垫江县。户二万二千三百九十五,口九万三千五百三十五。至元二十九年数。领司一: |
201  | 录事司。 |
202  | 县四: |
203  | 巴县,下。倚郭。江津,下。至元十六年,赐四川行省参政昝顺田民百八十户于江津县。南川,下。至十二年,省重庆府隆化县入之。垫江。下。 |
204  | 州六: |
205  | 泸州。下。宋故州,属潼川府路。宋府将刘整以城归附。宋人复取之,改江安州,徙治江南。至元十六年,复改泸州,还故治。二十二年,来属重庆路。旧领潼川、合江、江安、纳溪四县。至元二十年,省泸川县入本州。领县三: |
206  | 江安,下。纳溪,下。合江。下。宋治安乐故城,元升为合江州,移治神臂江南。至元二十八年,复为县。 |
207  | 忠州。下。宋为忠州,又升咸淳府,属夔州路。元初,仍为忠州。旧领临江、丰都、垫江、南宾、龙渠五县。龙渠县久废。至元中,省临江县入本州,省垫江县入丰都。领县三: |
208  | 临江,下。南宾,下。丰都下。 |
209  | 合州。下。宋故州,属夔州路,后迁州治于钓鱼山。至元十五年,宋将王立以城降,复还旧治。二十二年,来隶重庆路。旧领隶事司,石照、汉初、赤水、铜梁、巴川五县。至元二十年,省隶事司及巴川县入铜梁,赤水县入石照,汉初县入顺庆路之南充;又省昌州及永昌、昌元二县入大足县来属。领县五: |
210  | 铜梁,下。旧治在县北列宿坝,后移治涪江南岸东溪坝。元初,移今治,省巴江县入之。定远,下。本宋地名女菁平。至元四年,便宜都总帅汪良臣立寨于母章德山。五年,改为定远城,置武胜军,行和溪安抚司事。后复改定远州。二十四年,降为县。石照,下。《明一统志》:元省石照县入本州。其省入年分阙。大足,下。旧隶昌州,至元二十年,州废来属。昌宁,下。本昌元县。至元二十年,省入大足县。后复置今县。 |
211  | 涪州。下。宋故州,属夔州路,后移治三台山。元初,复旧治。旧领涪陵、宾化、乐温、武龙四县。宾化县久废。至元二十年,省涪陵、乐温二县入本州。领县一: |
212  | 内江。下。 |
213  | 珍州。下。宋故州,属夔州中。领县二: |
214  | 乐源,下。绥阳。下。 |
215  | 绍庆路。下。宋绍庆府,属夔州路。至元二十八年,置总管府。泰定四年,绍庆路四洞酋何者等降,并命为蛮夷长官,仍设巡检司以抚之。户三千九百四十四,口一万五千一百八十九。至元二十七年数。领县二: |
216  | 彭水,下。黔江。下。 |
217  | 绍熙路。下。宋绍熙府,元初废。至正初,置绍熙路总管府。领县四: |
218  | 营怀,下。威远,下。资官,下。应灵。下。 |
219  | 怀德府宣抚司。至顺二年,四川行省招谕怀德府驴谷什用等四洞及生蛮十二洞内附。诏升怀德府为宣抚可以领之,诸洞各设长官司及巡检司。 |
220  | 领州四: |
221  | 来宁州。下。 |
222  | 柔远州。下。 |
223  | 酉阳州。下。宋思州,又改酉阳州,元初因之。领县三: |
224  | 务川,下。中水,下。宁夷。下。 |
225  | 服州。下。 |
226  | 石柱军民宣抚司。宋石柱安抚司,元初改宣抚司。 |
227  | 石耶洞军民府。本石柱宣抚司地,元初析置军民府。 |
228  | 邑梅沿边溪洞军民府。元初改并乡洞,置军民府。 |
229  | 夔州路。下。宋为夔州都督府。至元四年,置夔府路总帅府,戍开州。十五年,改夔州路总管府,以施、万、云安、天宁四州来属。二十二年,又以开、达、梁山三州来属。二十五年,析施州清江县地入本路。户二万二十四,口九万九千五百九十八。至元二十七年数。领司一: |
230  | 录事司。 |
231  | 县二:奉节,下。巫山。下。 |
232  | 州七: |
233  | 施州。下。宋故州,属夔州路。旧领清江、建始二县。至元二十二年,省清江县入本州。领县一: |
234  | 建始。下。 |
235  | 达州。下。宋故州,属夔州路。至元十五年,隶四川东道宣慰司。二十二年,改隶夔州路。旧领通川、永睦、新宁、巴渠、东乡、明通六县。永睦、巴渠、明通、东乡四县,至元中并省。领具二: |
236  | 通川,下。新宁。下。宋志作新兴,误。 |
237  | 梁山州。下。宋为梁山军,属夔州路。至元二十二年,改为州。领县一: |
238  | 梁山。下。 |
239  | 万州。下。宋故州,属夔州路。旧领南浦、武宁二县。至元二十年,省南浦县入本州。领县一: |
240  | 武宁。下。 |
241  | 云阳州。下。宋为云安军,属夔州路,又析置安义县,寻为云安监。至元十五年,置云安军。二十年,升云阳州,省云安监入之。 |
242  | 大宁州。下。宋为大宁监,属夔州路,至元二十年,升为州。省所属大昌县入之。 |
243  | 开州,下。宋故州,属夔州路。旧领开江、清水二县,元初,俱省入本州。 |
244  | 叙南等处蛮夷宣抚司。大德七年,改叙州宣抚司为叙南等处宣抚司。后至元三年,立横江巡检司。 |
245  | 叙州路。下。宋戎州,属潼川府路,后改叙州。宋末,城登高山为治所。至元十二年,宋将郭汉杰以城降。十三年。置安抚司,未几徙治三江口。罢安抚司,仍为叙州。十八年,升为路。二十二年,复置安抚司。二十三年,复为路,旧纪:降叙州为县,误。隶蛮夷宣抚司。领县四: |
246  | 宜宾,下。有宪宗神御殿。庆符,下。南溪,下。宣化。下。宋旧县,后废为镇。元初,复置县。 |
247  | 州二: |
248  | 富顺州。下。宋富顺监,属潼川府路。至元十二年,置富顺监安抚司。二十年,罢安抚司,置富顺州。 |
249  | 高州。下。宋为羁縻州,后属长宁军。熙宁八年,夷人得个祥献十州,内有高州。至元十五年,云南行省遣使招谕内附。十七年,知州郭安复行州事。 |
250  | 马湖路。下。本马蛮地。宋时,蛮主屯于湖内。至元十三年内附。十九年,置总管府,迁于夷部溪口,濒马湖之南岸为府治。二十五年,以沐川等五寨析隶嘉定者,还隶本府。领州二: |
251  | 长宁州。下。本羁縻州,宋政和中建为长宁军。至元十二年,守将黄立以城降。二十二年,设录事司,后与所属安宁县俱省入本军。泰定二年,又改军为州。 |
252  | 戎州。下。宋晏州,为羁縻州。熙宁八年,夷人得个祥献。至元十三年,蛮夷部宣抚司遣使招谕。十七年,部长得兰纽来见,授大坝都总管。二十二年,升为戎州,州治在箐前。所领长官司六: |
253  | 泥溪长官司 |
254  | 平夷长官司。 |
255  | 蛮夷长官司。 |
256  | 夷都长官司。 |
257  | 雷波长官司。 |
258  | 沐川长官司。以上六长官司,宋俱为马湖部落。后至元二年,并为三长官司。 |
259  | 镇安路。下。领州一: |
260  | 上林州。下。 |
261  | 长官司三: |
262  | 鹿林蛮夷长官司。 |
263  | 鹿长蛮夷长官司。 |
264  | 诸部蛮夷长官司。 |
265  | 上罗计长官司。领蛮地罗计、罗星,乃古夜郎境,为西南种族。宋设长宁军,十州族姓俱效顺,长宁晏奉高薛巩水育思峨等十州。各授以官。其后分姓他居,遂有上、下罗计之分。至元十三年,宣抚昝顺引本部夷酋得赖阿当归顺。授得赖阿当千户。十八年,黎州同知李奇以武略将军来充罗星长官。二十二年,夷入叛,诱诛罗星夷,行枢密院讨平之。 |
266  | 下罗计长官司。本唐珙州,领蛮地,与叙州、长宁军相接。至元十二年,长宁知军率之内附。十三年,昝顺引夷酋得颜个诣行枢密院降,奏充下罗计蛮夷千户。二十二年,诸蛮皆叛,惟本部无异志。后复为珙州。 |
267  | 四十六囤蛮夷千户所,领豕蛾夷地,在庆符县南抵定川。唐羁縻定州之文江县也。至元十四年收附,宣慰使昝顺招抚言誊串豕蛾昔霞等部。于庆符县侨置千户所,领四十六囤,曰:「黄水口上下落骨,山落牟许满吴,么落财,么落贤,腾息奴,屯莫面,落搔,么落梅,么得辛,上落松,么得会,么得恶,落魂,落昧下村,落岛,么得亨,落燕,落得虑,么得了,么腾斛,许宿,么九色,落搔屯右,么得晏,落能,山落寡,水落寡,落得雷,么得具,么得渊,腾日票彡,落昧上村,赖扇,许焰,腾朗,周头,卖落炎,落女,爱答落,爱答速,么得奸,阿郎头,下得辛,上得辛,爱得娄,落鸥。 |
268  | 诸部蛮夷: |
269  | 秦加大散等洞。以下各设蛮夷官。 |
270  | 斜崖冒朱等洞。 |
271  | 陇堤纣皮等洞。 |
272  | 石耶洞。 |
273  | 散毛洞。元初为柔远州。至元三十一年,散毛洞主覃顺来贡方物,升其洞为府。至正元年,降诏谕死可伐,散毛洞蛮覃全在叛,招降之,以为散毛誓崖等处军民宣抚使,置官属。按《百官志》有散毛洞安抚司,疑宣抚为字误也。 |
274  | 彭家洞。 |
275  | 黑土石等处。 |
276  | 市备洞。至元十七年,施州市备大盘散毛等洞款纳。 |
277  | 乐化兀都剌布白享罗等处。 |
278  | 洪望册德等族。 |
279  | 大江九姓罗氏。泰定三年湖广行省奏九姓长官招降叛蛮,当即罗氏也。 |
280  | 水西。 |
281  | 鹿朝。 |
282  | 阿永蛮部。至元二十一年,酋长阿泥入觐,自言阿永邻境乌蒙等蛮悉求皇太子位,请依例附属。诏从其请隶官府。 |
283  | 师壁洞安抚司。至元二十八年,赐师壁洞安抚司、师壁镔抚所、师罗千户所印。至正十一年,师壁安抚司土官田驴什用、盘顺府土官墨奴什用降,立长官司四,巡检司七。 |
284  | 永顺等处军民安抚司。至大二年,以永顺保靖南渭安抚司改永顺等处安抚司。至正十一年,改宣抚司。按旧志以南渭州、保靖州属新添葛蛮,隶湖广行省,当是至大三年改永顺安抚司后之制。 |
285  | 阿者洞。延佑七年,慈利州贼结怀德府阿者洞驴各什用、谢甲洞巨仙什用、恩石洞没尔什用、安坝洞重达义等入寇。阿者洞、谢甲洞又隶怀德府,未审何时改属。 |
286  | 谢甲洞。至正十二年,向亚甲洞主墨得什用出降,立盘顺府。向亚甲即谢甲。 |
287  | 上安下坝。 |
288  | 阿渠洞。 |
289  | 下役洞。 |
290  | 驴虚洞。 |
291  | 钱满等处。 |
292  | 水洞下曲等寨。 |
293  | 必藏等处。 |
294  | 酌宜等处。 |
295  | 蕹邦等处。 |
296  | 崖笋等处。 |
297  | 冒朱洞。 |
298  | 麻井柘歌等寨。 |
299  | 新附嵬罗金井。 |
300  | 沙溪等处。 |
301  | 宙窄洞。 |
302  | 新容米洞。至正十年,立四川容美洞军民总管府。容美即容米也。至大元年,唐伯圭言:「十七洞之众,惟容米洞、冈吉洞、抽拦洞有兵一千馀,皆不足惧。可分四道进兵:其一自红沙寨直趋容米坑珍昧惹谢加阿惹石驴等洞,其一从苦竹寨抵桑厨上桑厨抽拦洞,其一由绍庆至沙手摩大科阳蔓师大翁迦洞,其一征叉巴等洞兵接应,如此可平。」按伯圭所言,各洞。多旧志所无。今附载容米洞下,以资参考。 |
303  | 甘肃等处行中书省。领路七、州二,属州五。至元十八年,置行中书省。二十二年,罢,置宣慰司。隶宁夏行省。二十三年,复行省,罢宣慰司。 |
304  | 河西陇北道隶政廉访司。本为巩昌道。大德六年,移治甘州。至正三年,改河西陇北道。 |
305  | 甘州路。上。西夏改唐甘州为宣化府。元初,仍为甘州。至元元年,置甘肃路总管府。三年,置宣慰司。五年,罢宣慰司。旧纪作宜抚司,乃字误。八年,改甘州路总管府。户一千五百五十,口二万三千九百八十。至元二十七年数。 |
306  | 永昌路。下。宋为西凉府,西夏因之。太祖二十一年,克西凉府及所属槊罗、河罗等县。至元十五年以永昌王宫殿所在,置永昌路,降西凉府为州。领州一: |
307  | 西凉州。下。 |
308  | 巡检司一: |
309  | 古浪城巡检司。唐和戎城故地。 |
310  | 肃州路。下。宋为肃州。西夏因之。太祖二十一年,克肃州。至元七年,置肃州路总管府。户一千二百六十二,口八千六百七十九。至元二十七年数。 |
311  | 沙州路。下。宋为沙州。西夏因之。太祖二十二年,克沙州,隶拔都大王。至元十四年,复置沙州。十七年,升沙州路总管府。以贫民乞粮,须白于肃州路,往来甚远,故升沙州为路。领州一: |
312  | 瓜州。下。宋为瓜州,西夏因之。西夏亡,州废。至元十四年,复立,二十八年,徙居民于肃州,但名存而已。 |
313  | 亦集乃路。下。在肃州东北五百里,城东北有大泽,西北俱沙碛。西夏立威福军。太祖二十一年,归附。至元二十三年,置总管府。旧领山丹、西宁二州,后并直隶行省。 |
314  | 宁夏府路。下。西夏为兴州,升兴庆府,又改中兴。太祖二十二年,西夏主李璮以城降。中统二年,置行省于中兴府。至元八年,立西夏中兴等路行尚书省。九年,改为行中书省。十年罢。二十四年,以中兴府隶甘肃行省。二十五年,置宁夏路总管府。三十一年,分省按治宁夏。寻并归甘肃行省,领州三:按至元十二年,于中兴路改置怀远、灵武二县,分处新民。省并年分阙。 |
315  | 灵州。下。宋为灵州,西夏改翔庆军,元初,仍立州。 |
316  | 鸣沙州。下。宋灵州鸣沙县,西夏因之。元初,升鸣沙州。 |
317  | 应理州。下。西夏为应理县。太祖二十一年,克应理县。后升为州。 |
318  | 山丹州。下。宋为删丹县。西夏取之。置甘肃军。元初,为阿只吉大王分地。至元六年,行山丹城事,讹删为山字。二十二年,升为州。直隶行省。 |
319  | 西宁州。下。吐番青唐城。宋改为西宁州。元初,章吉驸马分地。至元二十三年,置西宁州等处拘榷课程所。 |
320  | 兀刺海路。太祖二年,伐西夏,克兀剌海城。故城在龙骨山与山丹州接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