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钦定四库全书 |
2  | 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一百六十 |
3  | 经籍考 |
4  | 经 |
5  | 等谨案:马端临《通考》、《小学类》,自训诂音韵、字学各书之后,如《兰亭考》、《十七史》䝉求《弟子职》等书皆列焉,今续辑此门,惟训诂、字书、韵书以类相从。馀如帖考则归目録,蒙求》则附类书。其有闗于养正闲家者,皆入儒家类,庶区分部别,不使错杂云。《宋史艺文志》:小学类二百六部,二千五百七十二卷。 |
6  | 辽、金、元三史不立《艺文志》,散见各纪,𫝊中。《明史艺文志》,小学类八种,二百四十部,一千八百五十九卷。 |
7  | 焦竑曰:古者,八嵗入小学,习六甲四方,与书数之艺成童而授之。迨其大成也,知类通达,靡所不晰,而小学始基之矣。《尔雅》:「津渉九流,标正名物,讲艺者莫不先之,于是有训诂之学、文字之兴,随世转易,譌舛日繁。三苍之说,始制字法,而说文兴焉。于是有偏旁之学,五声异律,清浊相生,孙炎、沈约始作字音,于是有音韵之学。葢古昔六艺,乗其虚明,肄之以适用,而精神心术之微寓焉矣。古学久废,世儒采拾经籍格言,作为小学,以补亾失。昔人所叹,为数可知而义难知。今之所患,在义可知,而数难陈,孰知不得其数,则影响空疎,而所谓义者何可知矣。 |
8  | 宋 |
9  | 罗愿《尔雅翼》三十二卷 |
10  | 愿,字端良,号存斋,新安人。汝楫子。以䕃补承务郎。乾道二年,登进士第,知鄂州。 |
11  | 都穆序畧曰:《尔雅》,周公书也。昔之志艺文者附于《孝经志》,经籍附于《论语》,皆所以尊经也。唐《四库书目》始置之《小学》之首,至宋邢昺等奉勅为疏。《尔雅》,遂复与诸经并列。由周而来作者,汉孔鲋有《小尔雅》,魏张楫有《广雅》,宋陆农师有《埤雅尔雅。翼》者,宋知鄂州新安罗公端良所著也。是书之出,后于陆氏,而考核名物,援引百家,其博洽视陆氏,殆又过之。惜史阙公传、《文献通考》亦不载其书,非其裔孙文殊,曷能使其晦而复传耶? |
12  | 明 |
13  | 朱谋㙔《骈雅》七卷 |
14  | 谋㙔见《易》类。 |
15  | 谋㙔自序畧曰:《盘》、《诰》、《雅》、《颂》,选艰而挹赜,今去殷、周三千馀䙫,其雕章绘语,方言殊训,与夫制事锡名,岂不渊且博哉?畸文只句独得讯之颉籕,家书乃聨二为一,骈异而同析之,则呉越合之,则肝胆古故无其编,非艺事一大歉哉?暇日检诸解诂,排纂㪚出之文,经子史流、《稗官剩说》,㒺不搜括条贯,依《广雅》、《埤雅》之义,作《骈雅》七卷,又作《方国殊语》,虽所见异词所闻异语,皆不删废,要亦郭公、夏五之例云。 |
16  | 张萱彚《雅》二十卷,《续编》二十八卷 |
17  | 萱,字孟竒,博罗人。万厯时举人,官至戸部郎中。魏浚《方言》据二卷。 |
18  | 浚见《易》类。 |
19  | 陈与郊《方言类聚》四卷 |
20  | 与郊见礼类。 |
21  | 以上训诂 |
22  | 宋 |
23  | 郭忠恕《汗简》三卷《目録叙畧》一卷 |
24  | 忠恕,字恕先,洛阳人。工篆窃,尤善画。仕周为宗正丞,兼国子书学博士。宋太宗时,召为国子监主簿,事迹具《宋史文苑传》。 |
25  | 忠恕自述曰:「小篆散而八分生,八分破而𨽻书出,𨽻书悖而行,书作行书,狂而草书,圣自𨽻以下,吾不欲观」。 |
26  | 周越序畧曰:自苍颉逮我朝善书者,得三百九十八人,以古文大小篆𨽻飞白八分、行书草书,通为八体,附以杂书。以真书真行、行草、草书分为四等:朱彛尊曰周宗正博士,洛阳郭忠恕著汗简,编集七十二家篆法鸟迹蝌斗毕具,依说文》例,始乙终亥后,附宋虞部员外郎李直方、高士郑思肖跋等。谨案:《马考》止载《佩觹》三卷,未及汗简,今特补《録》。 |
27  | 侍其良器续千文》一卷 |
28  | 良器里贯未详。官左朝散大夫、知池州军事。元 |
29  | 戴侗《六书故》三十三卷 |
30  | 侗字仲达,永嘉人。淳佑中,登进士第,以国子监簿守台州。德佑初,由秘书郎迁军器少监,辞疾不起。吾邱衍曰:「戴侗《六书》,故以钟鼎文编此书,不知者多好之,以其字字皆有,不若《说文》与今不同者多也。形古字今,杂乱无法,钟鼎偏旁,不能全有,只以小篆足之,或一字两法,人多不知。 加,凢不过为「寰」字,乃音作官」,「村」字从邨,不从寸木,今乃书此为「村」,引杜诗无「村眺望賖为证,甚误学者。许氏解字引经汉时,犹篆𨽻,乃得其宜。今侗亦引经而不能精究经典古字,以近世差误等字作「证」,去说文逺矣。 |
31  | 杨桓《六书统》二十卷 《六书统原》十二卷桓字武子,号辛泉,兖州人。中统时以郡诸生补济州教授,累官太史院校书、监察御史,国子监司业。呉均増修《复古编》四卷。 |
32  | 均,字仲平,爵里无考。 |
33  | 周伯琦《说文字原》一卷 《六书正譌》五卷。伯琦字伯温,饶州人,官至兵部侍郎。 |
34  | 伯琦《自序畧》「曰:」字原以序制作之,全正譌以「刋」𫝊「冩」之误。 |
35  | 王禕曰:伯温于字学最用功,其作字结体,葢出泰山李斯旧碑。其著书发明斯义,有《说文》字原、六书正譌》云。 |
36  | 李文仲《字鉴》五卷 |
37  | 文仲,长洲人。 |
38  | 舒天民《六艺纲目》二卷 |
39  | 天民,字埶风,鄞县人。 |
40  | 《䝉古译语》一卷 |
41  | 不著撰人名氏。 |
42  | 明 |
43  | 《华夷译语》一卷 |
44  | 洪武二十二年,翰林侍讲火源洁等奉勅撰。《火源洁𫎇古人书,前有刘三吾序。 |
45  | 《篇海类编》二十卷 |
46  | 按𦾔题宋濓撰。屠隆订。正濓字景濓,浦江人。元至正末召为编修,不就。洪武中官至翰林学士承㫖。隆字长卿,鄞县人。万厯进士,官礼部主事。《明史文苑》𫝊附见徐、渭𫝊中。 |
47  | 等谨案是书,致为舛陋。且书中所引,如田汝耔、汤显祖辈,皆正德以后人,其为谬𡚶,不辨可知。所称屠隆订正者,亦托名也。 |
48  | 黄諌《从古正文》五卷 |
49  | 諌,字世臣,兰州人。天顺进士。累官侍讲学士。后坐与石亨交,谪广州府通判。 |
50  | 方仕《集古韵𨽻》五卷 |
51  | 仕字伯行,宁波人。 |
52  | 杨慎《石鼓文音释》五卷,《附録》一卷 《六书索隠》五卷,《经子难字》二卷 |
53  | 慎见礼类 |
54  | 陶滋《石鼓文正误》二卷 |
55  | 滋字时雨,绛州人。正徳进士。 |
56  | 丰道生《金石遗文》五卷 |
57  | 道生即丰坊所更名也。坊见《易》类。 |
58  | 王应电《同文备考》八卷,附《声韵㑹通韵要粗释》二卷,应电见礼类。 |
59  | 顾充《字义总畧》四卷 |
60  | 充,字囘澜,上虞人。隆庆举人。官至南京工部都水司郎中。 |
61  | 魏校《六书精藴》六卷,《音释》一卷 |
62  | 校见礼类 |
63  | 钱曽曰:此于六书之学详考极佳,尚是徐元懋手冩藁本,后附庄渠先生亲笔书四纸,亦墨庄中一古物也。 |
64  | 陈士元《古俗字畧》七卷 |
65  | 士元见《易类》 |
66  | 周宇《字考启蒙》十六卷 |
67  | 宇,字必大,西安左卫人。嘉靖举人。官戸部主事,并音连声《字学集要》四卷。 |
68  | 不著撰人名氏。万厯二年,㑹稽陶承学得此书于呉中,属其同邑毛曾删订。前有承学序。承学字子述,嘉靖进士,累官礼部尚书。 |
69  | 张士佩《六书赋音义》三卷 |
70  | 士佩,字澽濵,韩城人。嘉靖进士,官南京户部尚书。卞蓘古器铭释十卷。 |
71  | 蓘,扬州人。始末无考。 |
72  | 田艺衡同文集》五十卷 |
73  | 艺衡,字子艺,钱塘人。以岁贡生官休宁县训导。《明史文苑传》附见其父。汝成,𫝊中。 |
74  | 赵撝谦《童䝉习句》一卷 |
75  | 撝谦,原名古则,馀姚人。宋秦悼惠王之后。洪武中,徴修《洪武正韵》。持议不协,出为中都国子监典簿,罢归。寻以荐为琼山县教谕。事迹具《明史文苑𫝊》。本𫝊畧曰:撝谦博究《六经》,百氏之学,尤精《六书》,时目为《考古先王》。 |
76  | 撝谦自述畧曰:自许叔重以来,以同意相受,考老字为转注,依声托事,令长字为假借,其说既兴,康成以之而解经,渔仲以之而成畧,遂失假借转注之本,指萧楚谓一字转其声而读之,是谓转注。宋张有曰:转注者,展转其声,注释他字之谓也。假借者不转韵,而假借为他用之谓也。近世程端礼谓转注为转声,假借为借声,皆足正考老之谬。焦竑俗书》刋误十二卷。 |
77  | 竑见《易类》。 |
78  | 叶秉敬《字孪》四卷 |
79  | 秉敬,字敬君,衢州西安人。万厯进士,以部郎出知开封府,进河南提学佥事,再迁荆西道参议,呉元《满六书正义》十二卷。 《六书总要》五卷 《六书泝源直音》二卷 《谐声指南》一卷 |
80  | 元满,字敬甫,歙县人。万厯中布衣。 |
81  | 李登《六书指南》二卷 《摭古遗文》二卷,《补遗》一卷 《书文音义便考私编》五卷 《附虽字直音》一卷登,字士龙,上元人。官新野县知县。 |
82  | 林茂槐《诸书字考》二卷 |
83  | 茂槐,字穉虚,福清人。万厯进士,官至吏部郎中。袁子让《字学元元》十卷。 |
84  | 子让,字仔肩,郴州人。万厯进士,官眉州知州。五侯鲭字海》二十卷。 |
85  | 旧题汤海若订正。 |
86  | 等谨案明汤显祖号若士,亦曰海若,临川人。万厯进士,官至礼部主事,终于遂昌县知县。事迹见《明史》本传。据是书卷首标题,当为显祖所作,然颇多讹谬,体例亦杂,葢明末坊贾所伪托也。朱光家《字学指南》十卷。 |
87  | 光家字谦甫,上海人。 |
88  | 李当泰《字学订譌》二卷 |
89  | 当泰,字元祉,泗州人。 |
90  | 徐孝合《并字学集篇集韵》二十三卷 |
91  | 孝顺天布衣,始末无考。 |
92  | 夏宏《字考》二卷 |
93  | 宏,字用徳,号铭乾,海阳人。 |
94  | 都俞《类纂古文字考》五卷 |
95  | 俞字仲良,钱塘人。仕履无考,其《序》《跋》则万厯时也。赵宧光《说文长笺》一百四卷 《六书长笺》七卷宧光字凡夫,呉县人。 |
96  | 顾炎武曰:说文原本次第,不可见。杨慎六书索隠曰:「说文有孔子说,楚庄王说、左氏说,韩非说,淮南子说、司马相如说,董仲舒说,京房说、卫宏说,扬雄说刘歆说,桑钦说杜林说,贾逵说,傅毅说官溥说,谭长说王育说戸彤说,张林说,黄颢说,周盛说,逯安说,欧阳侨说,甯严说爰礼说,徐廵说,庄都说、张彻说叔重本诸人之说作《说文》,然则叔重已不能尽得古人之意矣。万厯时吴人赵凡夫作《说文长笺,适当喜新尚异之时,其书盛行而刺谬者甚多。如顾野王,陈人也,而以为晋之虎头。陆龟,䝉唐人也,而以为宋之象山。王筠,梁人也,而以为晋王禹偁宋人也,而以为南朝。恂字笺,汉宣帝讳而不知宣帝讳询衍字,笺汉平帝讳而不知平帝讳衎后汉书:刘虞𫝊故吏尾敦于路,刼虞首归𦵏之笺引云后汉尾敦路刼刘虞首归之。莽若以敦路为人名,而又以𦵏为莽,是刘幽州之首归于王莽也。叩京兆蓝田乡笺云:地近京口,故从口」。夫蓝田乃今之西安属,而京口,则今之镇江府寸十分也。汉书律厯志一黍为一分,十分为一寸,本无可疑,而増其文曰析寸为分,当为十分尺之一。此类不可胜数,姑举其尤谬者正之。 |
97  | 朱彛尊曰:凡夫以篆书名,畧以草书,体书之,名曰草篆。所撰《说文长笺》,一时纸贵,然自解人观之,未有不齿冷也。古之小学书数,方名大小二篆八分三真、六草诸体杂出,赖有叔重《说文》一编,自乙至亥本之仓颉,迨谱以四声《说文亾矣。顾野王《玉篇》,其文多于叔重,孙强又増益之,迨题以《大广益》,而《玉篇》又亡矣。葢书之最古者,莫如篆学野王,杂以𨽻书,已失其旧。李阳冰刋定《说文》,颇出私意,诋诃许氏,凡夫草篆,其又何所本乎? |
98  | 释道泰集钟鼎古文韵选》五卷 |
99  | 道泰,字来峯,泰州人。 |
100  | 张自烈《正字通》十二卷 |
101  | 自烈见经解类 |
102  | 等谨案:是书本自烈撰。其前列国书》十二字母则。 |
103  | 国朝廖文英所续加也。文英字百子,连州人。康熙中官南康府知府。 |
104  | 以上字书。 |
105  | 宋 |
106  | 司马光《切韵指掌图》二卷附《检例》一卷,光见《易类》。 |
107  | 等谨案:是书旧有《检例》一卷,元邵光祖以为断非光作,因自撰为检图之例,附于其后。光祖字宏道,呉人自署洛邑,殆其祖籍也。 |
108  | 李焘《说文解字五音韵谱》十卷 |
109  | 焘字仁父。程史云:一字子真,号巽岩,丹陵人。绍兴进士,官至敷文阁学士,赠光禄大夫,谥文简。等谨案:是编前后序,见马考、徐锴《系传》条下,而佚去标题,世遂不知焘有此书。今应续録毛晃《增修互注礼部韵畧》五卷。 |
110  | 晃见书类。 |
111  | 魏了翁曰:三衢毛氏増韵奏御之。六十二年,其子居正义甫应大司成校,正经籍之聘,始克録梓于胄庠,然人情异向,趋简厌繁,故轶其始著,尚多刋削,世之不遇者,非独一增韵也。 |
112  | 郭守正《増修校正押韵释疑》五卷 |
113  | 守正字正己,自号紫云山民。景定时人等谨案押韵释》,疑宋绍定时,庐陵进士欧阳德隆所撰,至景定甲子守正増修之。 |
114  | 杨伯嵒《九经补韵》一卷 |
115  | 伯嵒字彦思,号泳斋,代郡人。淳佑间,以工部郎守衢州。 |
116  | 伯嵒自序畧曰:礼部韵一书,政为声律,举子设,绍兴间三山黄进士尝补选进,上乃亦阙畧,如《礼记》敛般请以机封毛诗鳝鲔》发发之为鲅鲅,《周礼》舎采合舞之为释菜,或音义未顺,或非韵语可押,岂可任后学之𫝊讹?乃即经释蒐罗萃为一编,于嘉定十七年冬而书成焉。 |
117  | 俞任礼《后序》曰:礼部韵以畧,言多隘之,而议欲増自元佑国子博士孙谔随乞添収,其后黄啓宗有补韵,呉棫有《韵补补音》,毛晃有増韵,张贵谟有《韵畧补遗》。近世黄子厚、蒋全甫各有论泳斋先生补韵,凡九经,中字之假借,音之旁通,考订分彚,各疏其下。 |
118  | 金 |
119  | 韩孝彦《四声篇海》十五卷 |
120  | 孝彦字允中,真定松水人。 |
121  | 韩道昭《五音集韵》十五卷 |
122  | 道昭,字伯晖,孝彦子。 |
123  | 元 |
124  | 杨桓《书学正韵》三十六卷 |
125  | 桓见本类 |
126  | 刘鉴《经史正音切韵指南》一卷 |
127  | 鉴字士明,闗中人。 |
128  | 熊忠《古今韵㑹举要》三十卷 |
129  | 忠,字子忠,昭武人。 |
130  | 朱宗文《䝉古字韵》二卷 |
131  | 宗文字彦章,信安人。前有刘更《序》,又称为朱巴延。葢宗文尝充蒙古字学弟子,故别以「䝉」古语命名也。《四声等子》一卷。 |
132  | 不著撰人名氏。 |
133  | 《汉𨽻分韵》七卷。 |
134  | 不著撰人名氏。 |
135  | 明。 |
136  | 《洪武正韵》十六卷 |
137  | 洪武中,翰林侍讲学士乐韶凤宋濓等撰。赵撝谦《声音文字通》三十二卷。 |
138  | 撝谦见本类》。 |
139  | 章黼《韵学集成》十三卷 |
140  | 黼,字道常,嘉定人,隠居教授,以博闻。称兰廷秀韵畧易通二卷。 |
141  | 廷秀,字上菴,正统中人,爵里无考。 |
142  | 杨慎古《音丛目》五卷 《古音猎要》五卷 《古音馀》一卷,《古音附録》五卷 《竒字韵》五卷 《古音畧例》一卷,《转注古音畧》五卷 《古音骈字》一卷 |
143  | 慎见礼类 |
144  | 慎转注古音畧自序》曰:「六书分六体」。班固云:「象形、象事、象意、象声、假借、转注是也。六书以十分计之,象形居其一,象事居其二,象意居其三,象声居其四,假借借此四者也,转注、注此四者也。四象以为经,假借转注以为纬,四象之书有限,假借转注无穷也」。渔仲《六书考》论假借极有法,则至说转注之义则谬以千里矣。 |
145  | 张位《问竒集》一卷 |
146  | 位,字明成,新建人。隆庆进士,官至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 |
147  | 位自序》畧曰:「凡音必先辨五音,其浅深轻重全在齿脗间别之如宫喉音商,齿头正音、角,牙音徴舌头,舌上音羽唇,轻音切音之纽,不可不别」。茅溱韵谱本义》十卷。 |
148  | 溱字平甫,丹徒人。 |
149  | 方日升《韵㑹小补》三十卷 |
150  | 日升,字子谦,永嘉人。 |
151  | 陈第《毛诗古音考》四卷 《屈宋古音义》三卷第见《易类》。 |
152  | 第《屈宋古音义自序畧曰:「毛诗》、《易》象之音,若日月中天耿然不可易矣。考之屈、宋其音,往往与《诗易》合。其诗易所无者,又往往与周、秦、汉、魏之歌謡诗赋,合其为古音何?疑自唐顔师古太子贤,注《两汉书》,于长卿子云、孟坚平子诸赋音有与时者,后儒不察,自《毛诗》、《楚辞》、《汉赋》凡古昔有韵之篇,动以叶韵当之。余少好屈宋,一一以古音读之,声韵颇谐,因复集屈宋古音义,公之同好。 |
153  | 濮阳涞《韵学大成》四卷 |
154  | 涞,字贞菴,广德州人。嘉靖举人,官南昌府通判。叶秉敬韵表 |
155  | 秉敬见本类。 |
156  | 呉继仕《音声纪元》六卷 |
157  | 继仕见经解类》。 |
158  | 吕维祺《音韵日月灯》七十卷 |
159  | 维祺见仪注类。 |
160  | 张献翼《读易韵考》七卷 |
161  | 献翼见《易类》。 |
162  | 《甘雨《古今韵分注撮要》五卷 |
163  | 雨,字子开,永新人。万厯进士。由翰林院检讨谪德安府推官,迁南京刑部郎中。 |
164  | 等谨案:是书,雨所撰而注之者为陈士元,士元见《易类》。 |
165  | 吕坤《交泰韵》一卷 |
166  | 坤见仪注类 |
167  | 周嘉栋《正韵彚编》四卷 |
168  | 嘉栋,字隆之,黄州人。万厯进士。 |
169  | 程元初《律古词曲赋叶韵》十二卷 |
170  | 元初字全之,歙县人。 |
171  | 朱简《韵总持》三卷 |
172  | 简字修能,万厯时人。 |
173  | 释真空《篇韵贯珠集》一卷 |
174  | 真空号清泉。万厯中,京师慈仁寺僧。 |
175  | 金尼阁西儒耳目资》 |
176  | 尼阁,字四表,西洋人。 |
177  | 杨时伟《正韵笺》四卷 |
178  | 时伟见《春秋》类。 |
179  | 乔中和《元韵谱》五十四卷 |
180  | 中和见《易》类。 |
181  | 陈荩谟《皇极图韵》一卷 |
182  | 荩谟,字献可,嘉兴人,黄道周之门人。 |
183  | 等谨案:是书本邵子《皇极经世》声音倡和之说而推衍之。末以经纬子母为说,实即邵子之言隂阳刚柔也。 |
184  | 陈荩臣《元音统韵》二十二卷 |
185  | 荩臣始末无考。 |
186  | 等谨案是书,为其门人胡邵瑛增修,桑绍良《青郊杂著》一卷。 《文韵考衷》、《六声㑹编》十二卷。绍良,字遂叔,零陵人。 |
187  | 龚黄古《叶读》五卷 |
188  | 黄爵里,无考。 |
189  | 杨贞一《诗音辨畧》二卷 |
190  | 贞一,字孟公,新都人。 |
191  | 马自援等《音外集》一卷,《内集》一卷 |
192  | 自援,云南人,始末无考。 |
193  | 《纂韵》五十卷 |
194  | 不著撰人名氏。 |
195  | 《字韵合璧》二十卷 |
196  | 不著撰人名氏,但题「鄱东朱孔阳订正」,以上韵书。 |
197  | 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一百六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