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钦定四库全书 |
2  | 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二百十四 |
3  | 《象纬考》 |
4  | 杂星变 |
5  | 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六月戊午,大角星东北生角。孝宗隆兴二年十月丙子,弧矢九星内矢一星偏西,不向狼星。 乾道元年八月乙巳,大角光体揺动。 淳熈元年七月辛亥,奎宿生芒。 |
6  | 等谨按:马端临谓宋代杂星变天文志,失于纪録,多错见流星间,故《通考》所载止「绍兴、淳熈」二条,而以上四事俱不载。今据《天文志、补録,岂其事皆出元代搜罗,宋时国史固未及载耶? |
7  | 理宗端平二年春,天狗坠怀安金堂县,声如雷。三州之人皆闻之,化为碎石,其色红。 |
8  | 度宗咸淳十年九月壬寅,有星见西方,曲如蚓。恭帝徳佑元年二月丁亥,有二星鬬于中天,顷之一星坠。 |
9  | 辽圣宗统和八年三月庚辰,太白荧惑鬬凡十有五次,道宗咸雍元年十一月壬戌,有星如斗逆行,隠隠有声。十二月壬子,荧惑与月并行,自旦至午等。谨按:统和八年即宋太宗淳化元年咸雍元年,即英宗治平二年。以上数条,马端临考所载宋代事俱无之。 |
10  | 金太宗天会七年十一月甲寅,天旗明,河鼓直。世宗大定二十九年十一月戊辰,荧惑退行,其色稍怒。章宗明昌二年十一月乙丑,太白岁星见,在日前,十三日方伏而顺行,危宿在羽林军上,垒壁阵下,光芒。明大。三年四月己未,荧惑色怒而稍赤。 |
11  | 哀宗正大七年十二月庚寅,有星出天津下,大如塡星而色,不明,初犯辇道,二日见于东北,在织女南。乙未,入天市垣,戊申方出。癸丑,厯房北,复东南行入积薪,凡二十五日而灭。 |
12  | 等谨按,天㑹七年即宋高宗建炎三年,大定二十九年即孝宗淳熈十六年,明昌二年、三年,即光宗绍熙二年三年,马端临考俱与此不符。又正大七年即理宗绍定三年,考宋史纪志俱无之。元成宗大德元年八月丁巳,妖星出奎。九月辛酉朔,妖星复犯奎。 |
13  | 顺帝至正十年六月壬子,有星大如月,入北斗,声震若雷,三日复还。 十八年三月丁卯,太白在井宿,失行于北,生芒角。十二月戊寅,太白生黒芒,环绕太白,乍东乍西,乍动乍静,癸未复生,黒芒忽明,忽暗,乍东乍西。 二十二年四月丁亥,荧惑离太阳三十九度,不见当出不出。七月丙辰,荧惑见西方,须臾成白气如长蛇,光炯有文,横亘中天,移时乃灭。 |
14  | 明太祖洪武二十八年闰九月辛巳,垒壁阵疎坼复聚。二十九年八月戊子,钦天监言井宿东北第二星,近岁渐暗小,促聚不端列。 三十一年五月癸亥,垒、壁阵疎者复聚。 |
15  | 等。谨按洪武实録,九年闰九月庚寅,五星紊度,日月相刑。二十五年三月丙午至四月戊辰,辰星不见,凡二十有三日。志不载附録于此。宪宗成化六年六月丁巳,荧惑无光。 十三年九月乙丑朔,岁星光芒炫耀而有玉色。 |
16  | 武宗正德元年八月,大角及心中星动,揺北斗中璇玑权三星不明。 |
17  | 钦天监五官监候杨源奏:「自八月初,大角及心宿中星动揺不止,大角,天王之座,心宿中星,天王正位也,俱宜安静,而今乃动揺。其占曰:人主不安,国有忧,又北斗第二、第三、第四星,明不如常。第二曰天璇法星,后妃之象,后妃不遇其宠则不明,广营宫室,妄凿山陵则不明。第三曰:天机令星不爱百姓,聚兴征徭则不明,第四曰天权,伐星号,令不明则伏,伏望祇畏天戒,安居深宫,絶嬉戱、禁游猎、罢弓马,严号令,毋轻出入逺宠幸、节赏赐、止工役,亲元老大臣,日事讲习,克修厥德,仍敇内外,廷臣同加修省,章下礼部,源精于占騐,见象纬异常,则忧形于色,必据实具奏,无所讳,然为刘瑾所恶,竟杖毙焉,士论伤之。 |
18  | 神宗万厯四十四年,权星暗小,辅星沉没。 四十六年九月,太白光芒四映如月影。 |
19  | 熹宗天启五年七月壬申,荧惑色赤,体大,有芒。愍帝崇祯九年十二月,荧惑如炬,在太微垣东南。 十二年十月甲午,塡星昏晕。 十三年六月,泰堦坼。九月,五车中三柱隠。十月,参足突出玉井。 十七年二月,荧惑怒角。三月壬辰,钦天监正戈承科,奏帝星下移,又轩辕絶续不常,大小失。次文昌星坼,天津坼,瑶光坼,芒角黑青。 |
20  | 流星星陨星揺 |
21  | 宋理宗宝庆元年十月癸巳,有流星大如太白。 二年四月辛亥,星出,大如太白, 绍定元年六月己酉,流星昼陨。 二年正月庚辰、九月壬辰,皆星出,大如太白,三年十一月丁未,流星昼陨。 四年七月庚戌,星出,大如太白,九月甲辰,流星昼陨。 五年八月甲寅,星夕陨。闰九月己酉,星出,大如太白, 端平元年六月丙戌,有星西南行,大如太白,有尾迹,照地明。 二年四月戊子,星出,大如太白,六月庚辰,星昼陨。七月丁酉,星出,大如太白。辛丑,流星昼陨。十月辛卯,星出,大如太白, 三年五月庚辰,星出心宿,大如太白,六月癸巳,星夕陨。尚书魏了翁奏:「臣伏见比日以来,天文示异,何其稠也!六月流星昼陨,其占为覆军,为阴谋。越十七日己丑,荧惑入太微垣,其占为饥,为逆为丧。七月戊戌,太白经天,其占为兵,为臣强,此金火二星之变,至于今未退也,而火迫内垣,尤为急切。越六日丙午以后,金星入东井。夫孽非天作变不虚生,陛下亦思所以省已愆回天心乎?汉相王嘉谓:动民以行不以言,应天以实不以文,下民微细犹不可诈,况于上天神明而可欺乎?臣谓民与天一也。安有为欺民之事而可以应天?亦安有为欺天之事而可以动民者?臣每见近年封章多言毎遇祀飨,必逢开霁,每有祈祷,无不飨答,臣以为此特浅浅之见耳,大水大火,大兵大盗无岁无之,而不此之问,姑以今年所闻。如正月徐邳覆军,二月惠㓂作乱,三月黄陂逐将,四月建卒,违命五月,禁衞失伍,六月京口起祸,七月髙邮阻兵,封章奏疏,非不多矣,而不以是为异也,不特此也,虽乾文示异,无月无之,能尽彻于陛下之听乎?陛下闻灾异闻变,故未尝不知畏惧也,而臣半年之间,渉万里长途,所接州县民吏,语及亲政,未有能深信者,至江淮以来,则忧危之语日闻,以此知民未可以虚言动也,民未可动,则天决不可以虚文应也,惟陛下实体而笃行之。 |
22  | 等谨按王圻续通考载此疏于景定三年后,今考魏了翁卒于嘉熈元年三月,而此疏所言端平二年事应载于此。 |
23  | 嘉熙元年正月壬午,星出,大如太白,二月己丑,星夕陨。九月癸丑,星出七公西,至浊没。十月戊戌,星出,大如桃。二年四月甲子,星出,大如太白。六月甲辰,星昼陨。七月辛卯,星出,大如太白,八月癸亥,星昼陨。九月乙未,星出,大如太白, 三年三月甲戌,星昼陨。八月辛丑,星出,大如太白, 四年正月辛巳,星出,大如太白,二月辛丑,星昼陨。三月癸未,亦如之。六月戊午,星出,大如太白。淳佑元年六月癸酉,星出,大如太白,己卯,星昼陨。 三年六月甲戌,星出氐宿距星,大如太白,八月乙卯,星昼陨。 四年四月丙子,星出尾宿距星下,大如太白,六月乙未,星出毕宿,大如太白, 六年七月癸酉,星出室宿,大如太白,九月甲子,星出斗宿,尾迹青白照地,大如太白, 七年九月丙辰,星出室宿。 八年六月甲辰,星出河鼓,大如太白,十月丙辰,星出角宿距星。 九年六月壬戌,有星自南方急流,至浊没,赤黄色,大如太白,十月壬申,星出织女。 十年四月丁酉朔,星夕陨。 十一年七月丁丑,星出毕宿距星,赤黄色,大如太白,八月己丑朔,星夕陨。 十二年四月庚申,星出角、亢,大如太白,八月癸丑,星出角,色赤,照地。 |
24  | 等。谨按理宗纪,「淳佑六年九月甲子,有流星出于斗,大如太白。与志合。又云:「戊辰,太白昼见。癸酉,孟珙薨」。考《孟珙传:「是年九月朔,大星陨于江陵府境内,声如雷。戊午,珙薨」。纪与传不同。据传则纪所称戊辰星变巳在,孟珙薨后矣,未知孰是。宝佑元年四月丁巳,星出,大如太白。 二年七月庚戌,星出,大如太白, 三年七月辛酉,星出,大如太白,十月丁丑,星出毕宿距星。 五年七月丁卯,星出,大如桃。六年九月戊辰,透霞星出。 开庆元年六月己亥,星出斗宿,河鼓急流,自东南至浊没,赤黄色,有音声,尾迹照地明,大如太白。 景定元年七月丙子,星出东南,大如太白,十月乙卯,星出东北,急流向太阴,有音声,尾迹照地明,大如桃。 三年四月甲辰,星出,大如盏。六月己酉,星出,大如荧惑。九月丙子,星出,大如太白,闰九月丙戌,透霞星出,大如太白,庚子,星出,大如太白, 四年五月戊戌,星出自角宿距星。六月丁卯,星出河鼓。八月乙卯,星出天仓。 五年二月壬戌,星出自毕宿。五月甲午,星出河鼔大星东南,急流向西北,至浊没,赤黄,有尾迹,照地明,大如太白,七月己卯,星出右摄提。度宗咸淳二年六月甲戌,星出左摄提。 三年七月庚寅,星出昴宿东南,急流至浊没,赤黄,有尾迹,照地明,大如太白, 四年七月戊午,星出氐宿距星西北,急流入骑官星没,赤黄,有尾迹,照地明,大如桃。 五年五月庚申,星出斗宿距星东北,急流向牛,至浊没。六月庚寅,星出斗宿。七月壬戌,星出东南河鼓距星西北,急流至浊没。 |
25  | 恭帝德佑元年四月癸亥,有大星自心东北急流,入浊没。 |
26  | 端宗祥兴元年六月己巳,有大星东南流坠海中,小星千馀随之,声如雷,数刻乃止。 |
27  | 等谨按续通鉴纲目,是年八月,有星坠广州南,初陨色红,大如箕,中爆烈为五,既坠地,声如鼓,一时顷止。 |
28  | 辽太祖天显元年七月甲戌夕,大星陨于幄前。 九年,五月癸丑,大星昼陨。九月庚子,西南星陨如雨。 |
29  | 《辽史赵思温传》曰:「太宗会同二年,检校太师赵思温家有星陨于庭,未几卒」。 |
30  | 太宗大同元年四月,帝次赤冈,夜,大星陨于旗鼓前。金太宗天㑹。十一年七月己巳昏,有大星陨于东南,如散火。 |
31  | 熈宗天㑹十四年三月丁酉夜,中星揺。九月癸未,有星大如缶,起西南,流于正西。十一月己巳,狼星揺海陵。贞元元年四月戊寅,有星如杯,自氐入于天市,其光烛地。 正隆三年正月丁亥,有流星如杯,长二丈馀,其光烛地,出太㣲,没于梗河之北。 |
32  | 《金史世宗纪》:「正隆六年,世宗为东京留守。五月夜,有大星流入第中,至十月,即帝位」。 |
33  | 世宗大定二年十月戊辰,有大星如太白,起室壁间,没于羽林军,尾迹长丈馀。 |
34  | 章宗泰和六年八月癸丑,夜半,有流星如太白,其色赤,起于娄宿。 八年十一月庚子,未刻,有流星如太白者二,光芒如炬,几一丈,起东北,没东南。 |
35  | 衞绍王大定元年正月辛丑,有飞星如火,起天市垣,尾迹如赤龙之状,移刻散。 二年正月庚戌朔,日中有流星出,大如盆,其色碧,西行渐如车轮,尾长数丈,没于浊中,至地复起,光散如火,移刻乃灭。 |
36  | 宣宗贞佑三年七月庚申,有流星如太白,其色青白,有尾,出紫微垣北极之旁,入贯索中。 四年正月乙卯夜,中天有流星大如日,色赤,长丈馀,坠于西南,其声如雷。兴定元年十月癸丑夜,有流星大如杯,尾长丈馀,自轩辕起贯太微,没于角宿之上。 二年八月壬戌,有流星大如杯,尾长丈馀,其光烛地,起建星,没尾中 三年七月壬寅,初昏,有星自西南来,其光烛地,状如月而稍不圆,色青白,有小星千百环之,若迸火然,坠于东北,少顷有声如鼓。元成宗大德三年九月壬辰,流星色赤,尾长尺馀,其光烛地,起自河鼓,没于牵牛之西,有声如雷。 五年十月辛卯夜,有流星大如杯,色赤,尾长丈馀,光烛地,自北起,近东,徐徐而行,分为二星,前大后小,相离尺馀,没于危宿。 |
37  | 元史廉希宪传》曰:「世祖至元十七年十一月十九日夜,有大星陨于平章政事廉希宪正寝之旁,久之方灭,是夕希宪卒」。 |
38  | 《巴延传》曰:「至元三十一年十二月丙申,有大星陨于东北。庚子,开府仪同三司太傅巴延卒。武宗至大元年七月庚申,流星起自勾陈,南至于大角旁,尾迹约三尺,化为白气,聚于七公,南行,圆若车轮,微有鋭,经贯索灭。 |
39  | 泰定帝泰定四年十月乙巳,昼有流星。 致和元年五月庚辰,流星如缶大,光明烛地。 |
40  | 等谨按王圻续通考》载:泰定四年十月,有大星陨于𥔲嘉县之虚,初山为黑石,状如东,𤓰上有㸃,如星击之,锵然有声,人不言,举之则动,言则弗动。土人以为怪,积薪焚之,雷雨交作,乃止。考云南通志》,虚初山,今名黑初山,岂以星化黑石而改耶?顺帝元统二年七月己酉夜,流星如酒杯大,色赤,尾迹约长五尺馀,光明烛地,起自天津之侧,没于离宫之南。至元四年九月癸酉,奔星如酒杯大,色白,起自右旗之下,西南行,没于近浊。 至正十年十一月冬至夜,陜西耀州有星陨于西原,光耀烛地,声如雷。鸣者三,化为石,形如斧, 十一年正月丁卯,兰阳县有红星大如斗,自东南坠西北,声如雷,光芒数十丈,久之乃灭。 十六年十月丁未,大名路大名县有星如火,从东南流,芒尾如曳篲,坠入于地,化为石,青黒光,状如狗头十一月丁亥,流星如酒杯大,色青白,尾迹约长五尺馀,光明烛地,起自西北,东南行,没于近浊,有声如雷。 十七年闰九月癸卯,有飞星如酒盂大,色青白,光明烛地,尾迹约长尺馀,起自王良,没于勾陈之下。十二月己亥申时,流星如太白大,尾迹约长三尺馀,起自太阴近东,往南行,没后化为青白气。 十九年正月癸丑,流星如酒盂大,色赤,尾迹约长五尺馀,起自南河,没于螣蛇,其星将没,迸散随落处,有声如雷。四月己丑,建宁路瓯宁县有星坠于营山前,其声如雷,化为石。十月辛巳,流星如桃大,色黄润,后离一尺,又一小星相随,色赤,尾迹通约长三尺馀,起自危宿之东,缓缓东行,没于毕宿之西。 二十年闰五月乙亥,流星如桃大,色赤,尾迹约长丈馀,起房宿之侧,缓缓西行,没于近浊。 二十二年九月己巳,流星如酒杯大,色青白,光明烛地。 二十三年六月庚戌,益都临朐县龙山有星坠入于地七月乙酉,有星坠于庆元路西北,声如雷,光芒数十丈,久之乃灭。 二十四年六月甲辰,河南府有大星夜见南方,光如昼。丁未,大星陨,照夜如昼,及旦,黒气晦暗如夜。 二十五年五月辛酉,流星如酒杯大,色青白,光明烛地,起自房宿之侧,缓缓西行,没于太微垣右㼬法之下。 二十六年六月癸酉,流星如酒杯大,色青白,尾迹约长尺馀,起自心宿之侧,东南行,光明烛地,没于近浊。七月辛巳朔,石州大星如斗,自西南而落。十一月己丑,流星如酒杯大,分为三,星𦂳相随前星色青明后二星,色赤,尾迹约长二丈馀,起自东北,缓缓往西南行,没于近浊。 二十七年七月丁酉,绛州星陨,光耀如昼。二十八年三月,有星流于东北,衆小星随之,其声大震。陶宗仪《辍耕録》曰:松江孙元璘言,至正乙未七月六日夜,自平江归泊舟城西栅口地方掀篷露坐,忽见一星大如杯碗,色白而微青,尾长四五尺,光焰烛天,戛然有声,由东北方飞入月中而止。此时月如仰瓦,正乘之无偏倚,若人以手合置其中者。松江自丙申二月十八日军乱,越三日苗来尅复首尾,两月之间,焚杀掳掠十里之城,悉化瓦砾之区,视他郡尤可畏。 |
41  | 明太祖洪武三年十月庚辰,有赤星如桃,起天桴至垒壁阵,抵羽林军,爆散有声。五小星随之,至土司空旁,发光烛天,忽大如椀,曳赤尾至天仓没,须臾东南有声。二十一年八月乙巳,赤星如杯,自北斗杓东南行三丈馀,分为二,又五丈馀分为三,经昴宿复为二,经天廪合为一,没于天苑。 三十年五月庚申夜,流星大如鸡子,尾迹有光,自天厨入紫微垣后,有二小星随之,至㳺气中没。 |
42  | 帝观天象,以流星入紫微,占在北方,屡敇晋、燕、代辽宁谷,诸王愼防边鄙。 |
43  | 等。谨按洪武实録:七年十二月庚申夜,四鼓,有流星,青赤色,尾迹长五尺馀,起紫微垣北斗魁上,约长五尺馀,发光照地,徐徐南行,至轩辕右角旁,分作五星没。十四年五月己酉,有星黄白色,自羽林军西南,委曲行复还至羽林军没。十五年十一月己巳,有流星初出,大如鷄子,青赤色,有尾起天苑,西南行丈馀,发光烛地,大如椀,至㳺气中没。二十二年七月甲午夜,有星自外屏西南流三丈馀,化为白云。二十八年八月丁卯夜,有星大如椀,尾光烛地,起河鼓,入天市垣,至侯星旁,没后有二小星,随之以上皆纪志所不载者,然比事属辞宁详无,畧以实録,非野史可比,故毎朝皆附载于后。成祖永乐元年闰十一月丁卯,有星色苍,大如斗,光烛地,出中天云中,西南行,隆隆有声,入云中。 二年五月丙午,有赤星大如斗,光烛地,出中天,西北行入云中。十月庚辰,辇道东南有星如盏,黄色,光润而不行。 十六年十二月辛巳,有星大如斗,色青赤,光烛地,自柳东行,至近浊。 二十二年五月己亥,有星如盏,色青白,光烛地,起东南云中,西北行入云中,有声如炮。七月庚寅,有星如椀,色赤,有光,自奎入,参炸散,衆星揺动。九月。戊戌,有星见斗宿,大如椀,色黄白,光烛地,有声,如撒沙石。 |
44  | 《永乐实録》:二年九月庚申,赤星大如椀,有尾,光烛地,出羽林军西南行,后二小星随之。三年三月己未夜,有星大如椀,青赤色,有尾,光烛地,出角宿,有声,西北行,至井宿炸散。六年五月丙辰,赤星大如椀,光烛地,出狗国,东南行入游气后二小星随之。十四年五月甲寅,有星大如椀,青赤色,出天桴旁,如遗火光,东南行至云中。二十一年九月庚子夜,有星大如月,青白色,光烛地,尾迹黄色,起垒壁阵西方星,东南行至羽林军。 |
45  | 宣宗宣德元年十二月己巳,有星大如椀,光赤,出卷舌,东行过东井坠地,有声如雷。 |
46  | 《宣德实録》:元年六月戊辰,有赤星大如椀,光烛地,出紫微东蕃外,入紫微垣。三年二月壬戌,有流星大如斗,色赤,光烛地,起右摄提,有声如雷,后有五小星随之,至近浊炸散。七年正月戊寅,有流星大如椀,色青白,光烛地,起中天,北行,有声如雷。十二月乙未,晓刻,有流星,大如椀,色青白,光烛地,出轩辕西,南行至云中,有声如雷。九年二月己未,有流星大如斗,色赤,有光,西行至浊。十月甲辰朔,有流星大如杯,色青白,有光,起正东游,气行丈馀,大如椀,至东南浊,有声如雷。 |
47  | 英宗正统元年八月乙酉,昏刻至晓,大小流星百馀。四年八月癸卯,大小流星数百。 十四年十月癸丑,有星大如杯,赤光烛地,自三师西北抵少弼,尾迹化苍白气,长五尺馀,状如蛇,屈曲西行。十二月戊申,有星大如杯,色青白,有声,光烛地,自太乙旁东南行丈馀,发光大如斗,至天市垣没,四小星随之。 |
48  | 《正统实録》:元年九月丁巳,参宿、狼星动揺。四年七月辛未夜,北方有星大如鸡子,流二丈馀,发光大如椀,有声,尾迹,赤出紫微垣右枢旁,东南行至天囷,尾迹化为赤白云,徐、徐南行。十二年六月戊寅夜,西方有星如椀,流丈馀,发光如斗,色青白,光明烛地,起天津,东南行,至羽林军,尾迹炸散,后有十馀小星随之,有声如雷。十四年十月辛亥,狼星复动揺。 |
49  | 景帝景泰二年六月丙申,大小流星八十馀。八月壬午,有赤星二,光烛地,皆有小星随之,尾迹炸散声如雷。英宗天顺三年四月癸丑,有星大如椀,赤光烛地,自左旗东南行抵女宿,尾迹炸散。 八年二月壬子,有星如椀,光烛地,自天市至天津,尾化苍白气如蛇形,长丈馀,良久散。 |
50  | 《天顺实録》:三年九月乙酉,赤星大如杯,尾迹屈曲如蛇,西行至危宿。四年八月辛亥,南方赤星大如椀,发光如斗,有声如雷,起昴宿,西南行至近浊。五年九月庚子,有流星大如杯,色青白,光烛地,出危宿,东西行,至北落师门,化苍白云,长丈馀,屈曲南行。 |
51  | 宪宗成化十二年十一月乙丑,延绥波罗堡有星二,形如辘轴坠地,红光烛天。 十三年九月乙丑朔,岁星光芒炫耀而有玉色。 二十年五月丙申,有大星坠番禺县东南,声如雷,散为小星十馀,旣而天地皆晦,良久乃复。 二十一年正月甲申朔,申刻,有火光自中天少西下坠,化白气,复曲折上腾,有声逾时。西方有赤星,大如椀,自中天西行近浊,尾迹化白气,屈曲如蛇行,良久正西轰轰如雷震。 |
52  | 《成化实録》:元年正月己酉朔,有流星光烛地,自左摄提东南行至天市西垣。四年七月己未,北方有流星青白色,光明烛地,自阁道旁西北行冲勾陈尾,迹后炸散。六年十月丙午夜,东北流星赤色,光明烛地,自昴宿北行至井宿。十六年九月癸卯,有流星大如盏,赤色,光芒烛地,自娄宿西北行,至霹雳旁,尾迹散。二十年九月己亥,山西泽州星陨,声如雷。十二月己卯,广东阳江县有大星坠西方,光熖烛天,有声如雷。 |
53  | 二十三年十月。丙子,有大星起西北,亘东南,光芒烛地,蜿蜒如龙。 |
54  | 时朝宁之间,人马辟易,因下诏求直言。孝宗𢎞治元年八月戊申巳刻,南方流星如盏,自南行丈馀,大如椀,西南至近浊,尾化白云,屈曲蛇行而散。四年十月丁巳,有星赤,光如电,自西南往东北,声如鼓,陨光山县,化为石如斗。光州商城亦见大星飞空,如光山所见。十一月甲戌,星陨眞定西北,红光烛天。 七年五月,宣府、山西、河南有星昼陨。 八年四月辛未,有星如轮流,至西北,陨于铅山县,其声如雷。 九年三月戊午,平凉东南有流星如月,红光烛地,至西北止。 十年正月壬子,有星大如斗,色黄白,光长三十馀丈,一小星随之,陨于宁夏西北隅。九月乙巳,有星如斗,光掩月,流自西北,陨于永平,有声。 十一年正月癸亥,有流星陨于肃州,大如房,响如雷,良久灭。十月壬申晓,东方赤星如椀,行丈馀,光烛地,东南行,小星数十随之。 十四年闰七月辛巳,山东有星大如车轮,赤光烛天,自东南往西北,陨于夀光。 十六年正月己酉,南京有星昼流。《𢎞治实録》:二年七月戊辰夜,辽东都司有大星光如电,起东北,坠西北,有声如雷。十月甲午,辽东广宁卫有星自西北往东南,光如电,声如雷。五年九月丁亥,河南信阳州有大星红光映天,自西北流至东北而陨,声如鼓。七年三月丙辰,河南陜州有星大如斗,光芒照地,自东南流于西北,凌散而陨,声如雷。八年四月丁巳,山东厯城县有星自东北流坠西南,红光烛天,声如雷。十年正月壬子,鄜州有星自西北流至东北。四月辛丑,大同阳和衞有星红光如火,自东南流至西南而陨,声如雷。十二年十月庚寅,有流星陨于鳯𦍤,光如火,声如雷。十四年七月戊申夜,南城有火星如蛇,红光青熖,自西流东约九丈馀。八月丙辰,广西融县有星,大如箕,尾长丈馀,自西南流至西北。十五年十月丙午,济宁有星起西南,光如电,至东北陨。十七年三月丁卯夜,合浦有流星大如箕,红光烛地,自西北至东南而裂声如鼓。五月辛丑,南京有星昼流。十八年正月癸巳,登州等府有流星昼陨,光丈馀。武宗正德元年八月,大角及心中星动,揺北斗中。璇玑、权三星不明。十二月庚午,有星如椀,陨宁夏,中卫空,中有红光,大二畆。 二年八月己亥,宁夏有大星自正南流西南而坠,后有赤光一道。 五年四月丁亥,雷州有大星如月,自东南流西北,分为二,尾如彗,随没,声如雷。 六年八月癸卯,有流星如箕,尾长四五丈,红光烛天,自西北转东南,三首一尾,坠四川崇庆衞,色化为白,复起緑焰,髙二丈馀,声如雷震。 十五年正月丁未,酉刻,有星陨于山西龙舟谷,廵检司㕔事。四月丙戌,陜西巩昌府有星如日色赤,自东方流西南而陨。《正德实録》:元年三月壬午夜,流星如椀,青白色,光烛地,起天市西垣内,东北行至紫微垣东蕃内,尾迹炸散,声如雷,二小星随之。癸未旦,有星大如月,光如电,自东南流于西北。六月丙寅戌刻,山东沂州有星如斗,色赤,自东南流于西北,后一小星随之。十二月庚午,巩昌有流星红光如火,自东北往西南,声如雷,数小星随之。二年二月乙酉,有星大如盘,色赤,自西北流,往东南。八月戊寅夜,流星如弹,色青白,光烛地,起毕宿正,南行至云中,沈沈有声如雷。三年十一月己亥夜,东方流星起井宿,东北行至轩辕,青白色,发光如葢,尾迹炸散。四年八月丙戌夜,大星见山东益都、临淄、乐安等县红光如虹起,西南向东北而散。五年四月辛亥,四川通江县有星昼陨,大如斗,芒青,尾长丈馀。六年六月壬午,江西临江府夜见火星交流,顷之,火大如车轮,尾长数丈,陨府城东北。吉安府火星如斗,赤光烛天,自西北流东南坠声如雷。十二月丁亥,有流星如斗,陨于山西泽州西南。七年三月丁未夜,河南柘城流星如火,自东北至西北。六月壬子,陕西汉中府火星如斗,起西南,陨于东北。八月丙午,河南开封府夜有流星如月,起东南至西北散。八年八月甲辰,广东雷州府有流星大如月,起东南,没于西北,声如雷。九年正月戊辰,扬州府通州有流星大如斗,自西南至东北,光耀如昼。二月丁未夜,山东单县有流星大如斗,红光如电,自东北至西南没。十月庚寅朔夜,四州松潘衞有星大如斗,尾长八尺,自东流西,声如雷。戊午,大足县有流星如火,自东南往西北,尾长数十丈,光芒烛地。十一月辛酉,有流星如火,坠于陜西巩昌府正北,声如雷。十年四月,南直𨽻通州,有星如火,自西北流东南,声如雷。十一年二月甲戌,有星陨于蓟州,大如斗,随有白气蜿蜒上升,久之乃灭。十二年六月壬申,江西建昌有星自东南流至西北,光熖烛天。九月,帝驻跸宣府。丙子夜,南方流星如盏。壬辰、戊戌并如之。庚子昏刻,北方流星如盏,发光如椀,后有五小星,随之。十三年正月癸丑,陜西庄浪衞有流星如电,自西北陨于东南。十四年十月壬戌,东方流星如盏,赤色,光明照地起下台,东北行至招揺,尾迹化为白气。十五年二月甲申,山西平阳府及洪洞赵城县有流星如火,自东而西,有声如雷,山东临淄、乐安县亦如之。十六年九月丁巳,渖阳有星起西北,光如火,有声,往东方落。十二月乙未,甘肃行都司有星如火,大如车轮坠地,复上而散。世宗嘉靖十二年九月丙子,流星如盏,光照地,自中台东北行近浊,尾迹化为白气,四更至五更。四方大小流星纵横交行,不计其数,至明乃息。 十四年九月戊子,开封白昼有星如盌,东南流,衆小星从之如珠。 十九年五月辛丑夜,星陨枣强,为石四。 |
55  | 《嘉靖实録》:元年十月壬午,流星如盏大,赤色,尾迹有光,起自勾陈,西北行至紫微西蕃外,尾迹化为白气,曲如蛇行,良久乃散。二十一年十月壬寅,四川建昌衞有火星如车轮,从北方出流行,带有尾,至南方散,声如雷。二十四年五月癸未,有星大如斗,首緑尾赬,自北流入南,荧然有声。二十五年八月戊戌午时,南方流星大如椀,赤色,光如斗,起中天,西南行至近浊。三十二年九月庚午,高唐州有星如日,起自东北,飞向西北而陨,光烛天。穆宗隆庆元年十二月丁亥,西宁衞有星光从正北起,陨于西南。甲午辰刻,有流星如盏大,青白色,自中天东行,尾迹有光,长二丈馀。 |
56  | 神宗万厯三年五月癸亥,昼景州陨二星,化为黑石。四年十一月甲午,有四星陨费县火,光照地,质明,落赤,㸃于城西北,色如朱砂。是月,临漳有星长尺许,白昼北飞。 十三年七月辛巳,有星如盌陨于沈邱莲花集。 十五年六月丙寅,平阳昼陨星。丁卯,辰刻,有星如斗,陨于平阴,震响如雷。 十七年正月庚申,有星陨西宁衞,大如月。 二十年二月丙辰,有三星陨闽县东南。 二十二年正月戊戌,保定青山口有大飞星,馀光若彗,长二十馀丈。 二十七年三月庚子,盖州衞连陨大星三。 三十年九月己未朔,有大星见东南,赤如血,大如椀,忽化为五,中星更明,久之㑹为一,大如簏。辛巳,有大小星数百交错行。十月壬辰五更,流星起中天,光散七道,有声如雷。 三十三年九月戊子,有星如椀,坠于南京龙江后营,光如火,至地逰走如萤,移时灭。明日,复有星如月,从西北流至閲兵台,分为三,坠地有声。十一月,有星陨南京教塲,入地无迹。 三十五年十一月癸巳,有星陨于泾阳、淳化诸县,大如车,轮赤色,尾长丈馀,声如轰雷。 三十八年二月癸酉,有流星大如斗,坠阳曲西北,碎星不絶。 四十一年正月庚子,流星昼陨,有光。 四十三年三月戊申昼,星坠清丰东流村,声如雷。 四十六年十月辛酉,有星如斗,陨于南京安德门外,声如霹,化为石。 |
57  | 万厯实録》:三年十一月丁酉,四川松潘有流星二,各长丈馀,起正东向,西南流去。十五年三月戊午,大星坠于平凉,光如电。十九年十一月丁丑,火星陨于永昌古城堡。二十年五月乙丑,有星大如斗,自西北流,至东南而陨,四小星随之,皆红録色,尾长二三丈。二十二年八月壬戌,东北方流星如盏,赤色,有声如雷,三小星随之。十月己酉,有星陨渤海所南门楼上,烧毁殆尽。二十三年九月癸巳,火星坠永宁堡,大如房。二十七年三月癸巳,遵化县有星自西北流至东北,光如皎月。三十年八月甲寅五更,有长星头大红色,尾尖,白色,发响,一声裂,开中红边白,自东飞向西南,前直后,曲能动,红色星团圆一半徐散。三十四年五月丁丑,卯刻,有流星如盂,赤色,尾迹有光。三十九年七月丁卯,流星如椀,青白色,光明烛地,尾迹炸散,起织女,西北行入贯索。四十六年十一月乙巳,有星如斗,自北陨南,声如雷,炸裂分散。 |
58  | 熹宗天启三年九月甲寅,固原州星陨如雨,天启实録》。三年三月乙巳,有星陨蓟、鎭,大如车轮,火光四烛。九月壬子,南方流星大如盏,赤色,尾迹有光,自虚宿东南行入垒壁阵后,二小星随之。五年七月丙子,流星如盏,尾迹有光,自室入危后,二小星随之。七年三月己巳,有流星大如椀,色赤黄,光照地,起天棓,西北行入紫微垣,过少宰入勾陈,尾迹炸散为白云。 |
59  | 愍帝崇祯十五年夏,星流如织。 十七年三月己丑朔,有星陨于御河。 |
60  | 等谨按,自正德以下史载流星之变渐繁,又益以实録虽腕,脱书之不尽。夫实録之不可尽信,已于天变门内粗明其畧,兹于流星星陨之属,必谛审其首尾起讫,及所坠处所确有指名者,则附録焉。若但云光如斗,声如雷,火光一道,化为某色等,语涉率易,畧无证佐,皆置不载。又《实録》星陨下,往往书天随鸣,天鼓随鸣,凡星之坠旣有声如雷者,则声之出自星与出,自天不知其从何辨之,此大概不足信,而天鼓鸣且已详天变门,故悉从删。 |
61  | 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二百十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