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钦定四库全书 |
2  | 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五十三 |
3  | 职官考 |
4  | 吏部 |
5  | 宋寜宗嘉定六年二月,有司上《嘉定编修吏部条法总类》。 |
6  | 理宗淳佑时,右丞相杜范请拨堂除阙归吏部等。谨按:《杜范传》又云:帝命宰执各条当今利病与政事可行者,范上十二事:一曰专职任。谓吏部不可兼给舍,经筵亦必有专官,未知当日果从其言与否。以志未载,亦补录以备考。 |
7  | 辽南枢密院视吏部。王圻曰:「南枢密院虽掌文铨视吏部,而部族丁赋之政亦与焉,盖不专于吏部也」。 |
8  | 南面吏部官有尚书侍郎。 |
9  | 所属有郎中、员外郎。 |
10  | 金吏部掌文武选授、勲封、考课、出给、制诰之政官。有尚书、侍郎各一人。 |
11  | 以才行劳效比仕者之贤否,以行止文册、贴黄簿制阙之机要,正七品以上,以名上省。聴制授从七品以下,毎至季月,则循资格而拟注,自八品以上则奏以下则否,侍郎以下皆为尚书之贰。 |
12  | 凡内外官之政绩,所歴之资考,更代之期,去就之故,秩满皆备,陈于解由,吏部据以定能否,又撮解由之,要于铨拟时读之,谓之铨头。又㑹歴仕铨头而书于行止簿。又为簿列百司官名,有所更代,则以小黄绫书更代之期,及所以去就之故,而制其铨拟之要领也。 |
13  | 所属:郎中二人,一掌文武选流外迁用官吏差使、行止名簿、封爵制诰。一、掌勲级酬赏、承袭用荫、循迁致仕、考课、议諡之事。员外郎分制曹务及参议事所掌,与郎中同。主事四人,掌知管差除、校勘行止,分掌封勲、资考之事。惟选事则通署及掌受事付事、检勾稽失,省署文牍兼知本部宿直、检校、架阁。 |
14  | 等。谨按金史百官志,海陵,天徳二年,郎中、员外郎各增为四人,后省。熙宗皇统四年,六部主事始用汉人。世宗大定三年,用进士,非特㫖,不得拟吏人,如宰执保奏人材,不入常例。章宗承安五年,增女直主事一人。 |
15  | 又有架阁库,掌吏、兵两部架阁,兼检校吏部行止,管勾一人、同管勾一人,官诰院掌署院事。有提举二人。 |
16  | 等谨按金之六部,国初与左、右司通署,熙宗天眷三年,始分治焉。 |
17  | 元吏部。掌天下官吏选授之政令。有尚书三人,侍郎二人。 |
18  | 凡职官铨综之典,吏员调补之格,封勲爵邑之制,考课殿最之法,悉以任之。 |
19  | 所属有郎中、员外郎各二人,主事三人。世祖中统元年,以吏戸礼为左三部,尚书侍郎各二人,郎中四人,员外郎六人。至元元年,以吏礼自为一部。尚书三人,侍郎仍二人,郎中仍四人,员外郎三人。三年,复为左三部。五年,又合为吏礼部,尚书仍二人,侍郎、郎中、员外郎各一人。七年,始列尚书六部。吏部尚书一人,侍郎一人,郎中、员外郎各二人。八年,仍为吏礼部,尚书、侍郎、郎中各一人,员外郎仍二人。十三年,分置吏部尚书増至七人,侍郎三人,郎中二人,员外郎四人。十九年,尚书裁为二人,侍郎、郎中、员外郎各一人。二十一年,尚书三人,侍郎一人,郎中、员外郎如故。二十三年,定六部、尚书、侍郎、郎中、员外郎员额各二人。二十八年,仍増尚书为三人,主事三人等。谨按,以上设官不特左三部与吏、礼二部分合,随时并尚书、侍郎、郎中、员外郎、主事等官,亦增减不一。如前所列员数,则尚书侍郎乃至元元年所定,郎中员外郎则七年所定。主事三人,则二十八年所増也。或疑吏礼并为一部,止设尚书一人,何以十三年分置吏部,乃増至七人。考《帝纪是时平宋之后十二月定江南所设官府,则一时増置多人,既而裁为二人,志固未尝讹也。 |
20  | 又按《元史》《百官志》有左三部,照磨所一人,掌吏戸、礼三部、钱谷、计帐之事。右三部亦有照磨一人,不详所掌。 |
21  | 又按顺帝时六部,至元三年十二月,巴延太师等奏,准吏部考功郎中、员外郎、主事各设一人。至正元年四月,吏部置司绩一人,掌百官行止,以慿叙用荫袭。六月,中书奏准,戸部事繁,见设司计四人,宜依前至元二十八年例,添设二人。十一月,吏、礼、兵、刑分为二库,戸工分为二库,各设管勾二人。十二年正月,刑部添设尚书侍郎、郎中、员外郎各一人。十五年十月济寜,分省置兵、刑、工、戸四部,今类叙于此。 |
22  | 明吏部,掌天下官吏选授、封勲、功课之政令,盖古冡宰之职。视五部为特重。尚书一人,侍郎为之贰,左右各一人。 |
23  | 所属文选、騐封、稽勲、考功,四清吏司,以赞尚书各郎中、员外郎一人、主事一人,又有司务二人、文选司官吏班秩、迁升、改调之事,凡选,每嵗有大选,有急选,有逺方选,有嵗贡,就教选间有㨂选,有举人,乞恩选选人,咸登资簿,厘其流品,平其铨注而序迁之。凡升必考满,若员缺当补,不待考满日,推升。类推上一人,单推上二人,三品以上,九卿及佥都御史、祭酒,廷推上二人或三人。内阁吏、兵二部尚书,廷推上二人。凡王官不外调,王姻不内除,大臣之族不得任科道,僚属同族则以下避上,外官才地不相宜,则酌其繁简互换之。有传升乞升者,并得执奏,以署职试职、实授、奠年资,以开设裁并,兼摄适繁简,以荐举、起废徵召、振幽滞,以帯俸添注寄恩。冗以降调、除名驭罪过,以官程督吏治,以寜假悉人情。 |
24  | 騐封,掌封爵袭荫、褒赠、吏算之事,凡爵非社稷,军功不得封,封号非特㫖不得与,或世或不世,皆给诰劵,衍圣公及戚里恩泽,封不给劵,凡劵左右各一,左藏内府,右给功臣之家,袭封,则徵其诰劵,稽其功过,核其宗支,以第其世流降除之等,土官则勘其应袭与否,移文选司注拟。凡荫叙,京官三品以上,考满著绩,始荫一子曰官生,其出自特恩者,曰恩生。凡封赠,公、侯、伯之进封,皆递进一等。三品以上、政绩显异及死谏、死节、陈亡者,皆得赠官,其见任,则初授散阶。京官满一考及外官满一考而以最闻者,皆给本身诰敕,七品以上皆得推恩。其先五品以上授诰命,六品以下授敕命,曾祖、祖父皆如其子孙官,公、侯、伯视一品。外内命妇视夫若子之品生,曰封,死曰赠,若先有罪谴,则停给。文之散官四十有二,以歴考为差。外命妇之号九,因其子孙封者加太字,夫在则否。凡封赠之次,七品至六品一次、五品一次,三品、二品、一品各一次。三母不并封,两封从优品。父职髙于子则进一阶,父应停给及子为人后者,皆得移封。嫡在不封生母,生母未封,不先封其妻,妻之封,止于一嫡一继。其封赠后而以墨败者,则追夺。 |
25  | 稽勲掌勲级、名籍、䘮养之事,凡文勲十。自五品以上,歴再考,乃授勲。凡百官迁除、降调,皆开冩年甲,乡贯出身,每嵗十二月,贴黄,春秋清黄,皆赴内府,有故揭而去之。凡父母年七十无兄弟,得归养,凡三年,丧解职。守制,紏摘其夺丧。匿丧短丧者,惟钦天。监官奔丧三月,复任。 |
26  | 考功,掌官吏考课黜陟之事。凡内外官给由三年初考,六年再考,并引请九年通考,奏请综其称职。平常不称职而黜陟之。陟无过二等,降无过三等,其甚者黜之罪之。京官六年一察察,以己亥年五品以下考察其不职者,降罚有差。四品以上自陈,去留取㫖。外官三年一察,以辰戌丒未年前期,移抚、按官各综其属三年内功过状,注考,彚送覆核,以定黜陟。仓塲库官一年考,巡检三年考,教官九年考。府州县官之考,以地之繁简为差。吏之考三、六年满移騐,封司拨用。九年满,又试授官。惟王官及钦天御用等监官不考。凡内外官弹章,稽其功过,拟去留以请上裁。荐举、保留,则核其政绩旌异焉。 |
27  | 司务掌催督稽缓、勾销、簿书。 |
28  | 明初,设四部于中书省,分掌钱榖礼仪、刑名、营造之务。洪武元年,始置六部,设尚书、侍郎、郎中、员外郎、主事,仍𨽻中书省。六年,部设尚书、侍郎各二人,吏部设总部、司勲、考功三属部,部设郎中、员外郎各一人,主事二人。十三年,罢中书省,六部各设尚书侍郎一人,毎部分四属,部、吏部属部加司封,每属部设郎中、员外郎、主事各一人,寻增侍郎一人。二十二年,改总部为选部。二十九年,定为文选、騐封、稽勲、考功四司并五部属,皆称清吏司。建文中,设左、右侍中,位侍郎上,除去诸司清吏字。成祖初,悉复旧制。永乐元年,以北平为北京,置北京行部尚书二人,侍郎四人,其属置六曹清吏司。后又分置六部,各称行在某部。十八年,定都北京罢行部及六曹,以六部官属移之北,不称行在,其留南京者加「南京」字。仁宗洪熙元年,复置各部官属于南京,去「南京」字,而以在北京者加「行在」字,仍置行部。宣宗宣徳三年,复罢行部。英宗正统六年,于北京去「行在」字,于南京仍加「南京」字,遂为定制。景帝景泰中,吏部尝设二尚书。英宗天顺初,复罢其一。 |
29  | 等谨按明史》,《职官志》吏部尚书,表率百僚,进退庶官,铨衡重地,其礼数殊异,无与并者。洪熙时,大学士杨士竒等加至三孤兼尚书衔,然品叙列尚书蹇义、夏原吉下,景泰中左都御史、王文升吏部尚书兼学士入阁,其班位犹以原衔为序。自孝宗𢎞治六年二月内宴,大学士邱浚始以太子太保、礼部尚书居太子太保,吏部尚书王恕之上。其后由侍郎、詹事入阁者,班皆列六部上矣。南京吏部尚书、右侍郎各一人。 |
30  | 所属文选考功、騐封稽勲、四清吏司各郎中主事一人。司务㕔司务一人。 |
31  | 凡南京官六年考察,考功掌之,不由北。吏部等。谨按:《职官志:南京六部侍郎,至𢎞治后,始专设右。神宗万厯三年俱革,十一年复设。熹宗天启中,每部増侍郎一人。庄烈帝崇祯间,革又騐封稽勲,二司主事后并革。 |
32  | 戸部 |
33  | 宋髙宗绍兴中,置提举帐司,总天下帐状,以戸部左曹郎官兼之,右曹嵗具常平钱物总数,毎秋季具册以闻。七年,阎彦昭以太府寺丞兼右曹郎官。二十七年,徐康正除左曹郎官,又诏:「戸部事有可疑难裁决者,许长贰与衆郎官聚议文字,皆令连书,有定议,然后付本曹行遣。 |
34  | 等,谨按马端临《通考》所载,终于孝宗淳熙时,《宋史职官志既歴述之以上,则补其所未载者也。又若官有度支分案五:曰度支,曰发运,曰支供,曰赏赐,曰知杂。金部分案六:曰左藏,曰右藏,曰钱帛,曰𣙜易,曰请给,曰知杂。仓部分案六:曰㑹塲,曰上供,曰粜籴,曰给纳,曰知杂,曰开拆。亦端临所未备,今补录之。若寜宗、庆元以后,大约相承不改,然不可考矣。 |
35  | 辽北、南二大王院视戸部。 |
36  | 等:谨按辽史百官志,北南大王两院皆分掌部族,军民之政,各有大王,有知北院南院大王事、北院南院、太师、太保、司徒、司空及郎君,又有都统军司,掌从军之政令。详衮司掌部族军马之政令。都部署司掌部族军民之事,盖其职不仅考稽钱谷而云视戸部者,所谓以国制治契丹,概从简朴也。南面戸部官有尚书侍郎。 |
37  | 所属有郎中、员外郎。 |
38  | 金戸部。尚书一人,侍郎二人。 |
39  | 所属郎中二人,员外郎三人,郎中而下皆以一人掌戸籍、物力、婚姻、继嗣田宅财业、盐铁、酒麯、香茶、矾、锡丹粉、坑冶、𣙜塲、市易等事一人,掌度支、国用、俸禄、恩赐钱帛、寳货、贡赋、租税、府库、仓廪、积贮、权衡、度量法式、给授职田、拘收官物并照磨计帐等事。主事五人,女直司二人,通掌戸、度、金仓等事。汉人司三人,同员外郎分掌曹事,兼提控编附条格、管勾架阁等事。又架阁库管勾一人,掌戸、礼两部架阁,同管勾检法勾当官五人。贞佑二年,设干办官十人。三年置四人,寻罢之。四年,更设为勾当官,専提控支纳、管勾勘覆、经歴交钞及香茶、盐引、照磨文帐等事。又有𣙜货务以下皆属尚书戸部者,𣙜货务,掌发卖给随路香茶盐钞引,有使、副使。 交钞库使,掌诸路交钞及检勘钱钞、换易收支之事。副使、掌书、押印合同判官。又都监二人。 印造钞引库掌监视印造勘覆,诸路交钞、盐引兼提控抄造钞引纸,有使、副、判。 抄纸坊,有使、副使、判。 交钞库物料塲塲官,掌收支交钞物料,随处交钞库钞,纸坊有使。 平准务有使、副,又有勾当官六人等。谨按百官志,泰和八年,尝省戸部官员置三司,谓兼劝农、盐铁、度支、戸部三科也,贞佑罢之,今详转运使门。 |
40  | 元戸部,掌天下戸口钱粮、田土之政令。尚书三人,侍郎二人。 |
41  | 凡贡赋出纳之经,金币转通之法,府藏委积之实,物货贵贱之直,敛准驳之宜,悉以任之。 |
42  | 所属有郎中二人,员外郎三人,主事八人。世祖中统元年,所署官员,已见吏部。至元元年,分立戸部尚书三人,侍郎、郎中各四人,员外郎省为三人。三年,复为左三部。五年,复分为戸部,尚书一人,侍郎、郎中各一人,员外郎又省为二人。七年,始列尚书六部,尚书、侍郎、郎中各二人,员外郎如故。十三年,尚书增置一人,馀如故。十九年,郎中、员外郎俱増至四人。二十三年,六部尚书、侍郎、郎中、员外郎定以二人为额。二十四年,以戸部所掌,视他部特为繁剧,増置二人。成宗大徳五年,省尚书一人,员外郎亦省一人,各设三人,又主事八人,司计官四人。 |
43  | 等谨按:顺帝至正时,有增置司计官及戸部库官济寜,分置戸部,已见前吏部门。 |
44  | 所辖都提举万亿寳源库,掌寳钞玉器。 万亿广源库。掌香药、纸札诸物。 万亿绮源库,掌诸色段匹万亿。赋源库,掌丝绵布帛诸物,俱有都提举、提举、同提举、副提举、知事、提控、案牍各一人。 又四库照磨兼架阁管勾一人。 提举富寜库,分掌万亿寳源库出纳金银之事,提举、同提举、副提举各一人,又吏目一人。元史百官志曰:万亿四库,国初,以太府掌内帑之出纳,既设左藏等库,而国计之领在戸部,仍置万亿等库,为收藏之府。中统元年,置库官六人。至元十六年,始为提举万亿库。二十四年,升都提举。二十五年,分立四库,以分掌出纳。至二十七年,又别立富寜库焉。 |
45  | 又有诸路寳钞都提举司,达噜噶齐都提举、副达噜噶齐,提举、同提举各一人,副提举二人,知事、照磨、提控、案牍各一人。 寳钞总库达噜噶齐大使各一人,副使三人。 印造寳钞,库达噜噶齐一人,大使、副使各二人。 烧钞东西二库,达噜噶齐,大使、副使各一人 行用六库,提领、大使、副使各一人大都宣课提举司,掌诸色课程,并领京城各市。提举二人,同提举、副提举、提控案牍各一人。其属四。 大都酒课提举司掌酒醋𣙜酤之事,提举、同提举、副提举各一人,提控案牍二人。 钞纸坊,提领、大使各一人,副使二人。 印造、盐茶等引局,掌印造腹里、行省盐、茶、矾、铁等引大使、副使各一人。等。谨按《百官志》:戸部所属有京畿都漕运使司御、河上下都漕运使司、檀景等处采金铁冶都提举司,大都、河间、山东东路、河东、陜西等处三转运盐使司,各有所属,已详转运使司门畧见于此。明戸部掌天下戸口、田赋之政,令尚书一人,侍郎贰之,左右各一人。 |
46  | 稽版籍、嵗㑹、赋役、实徴之数以下所司十年攒黄册,差其戸上下畸零之等,以周知其登耗。凡田土之侵占、投献、诡寄、影射有禁,人戸之隐漏、逃亡、朋充花分有禁,继嗣、婚姻不如令有禁,皆综核而紏正之。天子耕耤,则尚书进耒耜以垦荒业,贫民以占籍,附流民以限田。裁异端之民以图帐,抑兼并之民以树艺,课农官以刍地,给马牧以召佃,尽地利以销豁,清赔累以拨给,广恩泽以给除差,优复以钞锭节赏赉以读法,训吏民以权量和市籴以时估平,物价以积贮之政恤民困。以山泽、陂池、关市、坑冶之政佐邦国,赡军输以支兑改兑之规,利漕运以蠲减、赈贷、均籴、捕蝗之令,悯灾荒以输转屯种、籴买、召纳之法,实邉储以禄廪之制驭贵贱。 |
47  | 所属浙江、江西、湖广、陜西、广东、山东、福建、河南、山西、四川、广西、贵州、云南十三清吏司,各郎中一人员外郎一人,主事二人,司务㕔司务二人,照磨所,照磨一人,检校一人。 |
48  | 十三司各掌其分省之事,兼领所分两京直𨽻贡赋及诸司衞所禄俸、邉镇粮饷,并各仓塲盐课钞闗,条为四科:曰民科,主所属省府州县地理人物图志古今沿革、山川险易、土地肥瘠寛狭、戸口物産多寡登耗之数,曰度支主㑹计、夏税、秋粮、存留、起运及赏赉、禄秩之经费。曰金科,主市舶鱼盐茶钞税课及赃罚之收折。曰仓科,主漕运军储、出纳料粮,凡差三等,由吏部选授,曰注差、疏名上请、曰题差札委,曰部差,或三年,或一年,或三月,而代照磨检校稽文书出入之数而程督之。 |
49  | 初,洪武元年置戸部。六年,设尚书二人,侍郎二人,分为五科:曰一科,二科,三科,四科。总科。每科设郎中、员外郎各一人,主事四人。惟总科郎中、员外郎各二人,主事五人。八年,中书省奏戸、刑、工三部事繁。戸部五科,每科设尚书、侍郎各一人,郎中、员外郎各二人,主事五人,内㑹总科主事六人,外牵照科主事二人,司计四人,照磨二人。分四属部曰总部、度支部、金部、仓部。每部郎中、员外郎各一人,总部主事四人,度支部、金部各三人,仓部主事二人。寻罢在京行用库。二十二年,改总部为民部。二十三年,又分四部为河南、北平、山东、山西、陜西、浙江、江西、湖广、广东、广西、四川、福建十二部,部设郎中、员外郎各一人,主事二人,各领一布政司戸口钱粮等事,量其繁简,带管京畿,毎一部内,仍分四科管理。又置照磨、检校各一人。二十九年,改十二部为十二清吏司,建文中仍为四司。成祖复旧制。永乐元年,改北平为北京司。十八年,革北京司设云南、贵州、交趾三清吏司。宣徳十年,革交趾司定为十三司,其后归并职掌,凡宗室、勲戚、文武官吏之廪禄,陜西司兼领之。北直𨽻府州衞所,福建司兼领之。南直𨽻府州衞所,四川司兼领之。天下盐课,山东司兼领之。闗税,贵州司兼领之。运漕及临徳诸仓,云南司兼领之。御马、象房诸仓,广西司兼领之。 |
50  | 所辖寳钞提举司、提举、副提举、典史各一人。 抄纸局,大使、副使各一人。 印钞局,大使、副使,各一人。 寳钞广惠库,大使一人,副使二。入。 广积库。天使、副使、典史各一人。 赃罚库,大使一人,副使二人。 甲字、乙字、丙字,丁字戊字库大使五人,副使六人。 广盈库,大使一人,副使二人。 外承运库,大使、副使各二人。 承运库,大使、副使各一人。 行用库,大使、副使各一人。 太仓银库大使、副使各一人。御马仓大使、副使各一人。 军储仓,大使、副使各一人。 长安、东安、西安、北安门仓各副使一人。 张家湾盐仓检校、批騐所大使、副使各一人,总督仓塲一人,掌督在京及通州等处仓塲粮储。洪武初,置军储仓二十所,各设官司其事。永乐中,迁都北京,置京仓及通州诸仓,以戸部司员经理之宣徳五年,始命李昶为戸部尚书,专督其事,遂为定制,以后或尚书或侍郎,俱不治部事。嘉靖十五年,又命兼督西苑农事。隆庆初,罢兼理。万厯二年,另拨戸部主事一人陪库,每曰偕管库主事收放银两,季终更替。九年裁革,命本部侍郎分理之。十一年复设。二十五年,以右侍郎张养䝉督辽饷。四十七年,增设督饷侍郎,天启五年,又増设督理钱法侍郎。 |
51  | 南京戸部尚书一人,右侍郎一人。 |
52  | 所属十三司,郎中十三人,员外郎九人。主事十七人。司务一人,照磨一人。 |
53  | 所辖寳钞提举司,提举一人。 广积承运赃罚三库,甲乙丙丁戊五字库、寳钞、广惠库、军储仓,各大使一人。 长安、东安、西安、北安四门仓,各副使一人。 龙江盐仓检校批騐所,各大使一人。 |
54  | 总督粮储一人等。谨按《职官志》有判录司,掌在京官吏俸给文移勘合,有判録一人、副判二人,洪武十三年置,寻改判录为司正,副判为左、右司副,十八年罢。虽不𨽻于戸部,而所掌则分戸部之职。乍设旋罢,附载于此。 |
55  | 礼部 |
56  | 宋礼部官有尚书,掌礼乐、祭祀、朝㑹、宴享、学校、贡举之政令,侍郎为之贰,郎中、员外郎参领之。凡讲议制度,损益仪物,则审覆有司所定之式,以次谘决,而质于尚书省,大祭祀则省牲,鼎镬视涤濯,荐腥则奉笾豆簠簋及饮福彻之,祼则奉瓒临鬯,侍郎奏中严外办,同省牲及视馔腥熟之节,祼受瓒。奉盘嵗祀昊天上帝,祭皇地祇,与尚书迭为亚献。祭太社、太稷、神州地祇,则迭为初献。祀九宫贵神、五帝感生帝、朝日、夕月蜡祭,东西方亦如之。大朝㑹,则尚书奏藩国贡物。凡庆贺若谢,则郎中、员外郎分撰表文,祠事与太常少官、祠部官迭为终献或亚献、亲郊,自景灵宫朝献太庙,朝享至望燎礼毕,乘舆还内,皆奏解严。祠部月奏祠祭、国忌休暇之曰:毎嵗大祀忌日,大忌前一日,皆不坐。元日、冬至、寒食假各七日。天庆、先天、降圣节各五,曰诞圣节、正七月望、夏至、腊各三日。天祺、天贶节、人日、中和、二社、上已端午、三伏、七夕、授衣重九、四立,春秋分及每旬假各一日。主客凡四夷至,则图其衣冠,书其山川风俗,有封爵礼命,则承诏颁付。掌嵩庆、懿陵祭享,崇义公承袭之事。膳部凡所用物,前期计度,以闗度支,若祭祀、朝㑹、宴享,则同光禄寺官视其善否,酒成则尝而后进焉辽多罗伦、穆腾视礼部。 |
57  | 多罗伦穆腾司,掌礼仪官,有多罗伦、穆腾总知朝廷礼仪事。 |
58  | 南面礼部官。有尚书侍郎。 |
59  | 所属有郎中、员外郎。 |
60  | 金礼部掌凡礼乐、祭祀、燕享、学校、贡举、仪式、制度、符印、表疏、图书、册命、祥瑞、天文、漏刻、国忌、庙讳、医卜、释道、四方使客、诸国进贡、犒劳张设之事。尚书、侍郎各一人。所属郎中、员外郎各一人,主事二人。 |
61  | 又有惠民司,掌修合发卖汤药,又有左三部检法司。司正二人,掌披详法状。检法二十二人,掌检断各司取法文字。 |
62  | 元礼部,掌天下礼乐、祭祀、朝㑹、燕享、贡举之政令。尚书三人,侍郎二人。 |
63  | 凡仪制损益之文,符印简册之信,神人封諡之法,忠孝贞义之褒,送迎聘好之节,文学僧道之事,婚姻继续之办,音艺膳供之物,悉以任之。 |
64  | 所属有郎中、员外郎,领㑹同馆事主事各二人。中统元年,以吏戸礼左三部。至元七年,别立礼部尚书三人,侍郎一人,郎中二人,员外郎如旧。明年,又合为吏礼部。十三年,又别为礼部。二十三年,尚书等官定以二人为额。成宗元贞元年,复增尚书一人领㑹同馆主事二人。又有侍仪司掌:凡朝㑹、即位、册后、建储、奉上尊号及外国朝觐之礼,有左右侍仪奉御二人,礼部侍郎、知侍仪事、引进使、知侍仪事各一人,左右侍仪使、左右直侍仪使、左右侍仪副使、左右侍仪佥事各二人,引进副使、侍仪令、承奉班、都知、尚衣局大使各一人。其属。拱衞直都指挥使司掌控鹤六百馀戸及仪衞之事,指挥使、副使、钤辖、提控案牍各一人,其属。 |
65  | 仪凤司,掌乐工供奉祭享之事。有大使五人,副使四人,经歴、知事各一人,其属五教坊司掌承应乐人,及管领兴和等署五百戸,有达噜噶齐一人,大使三人,副使四人,知事一人。其属三。㑹同馆,掌接伴引见诸番、蛮夷峒官之来朝贡者,有尚书领馆事一人,大使、副使各二人,提控案牍一人。其属。铸印局掌凡刻印销印之事,有大使、副使、直长各一人。 白纸坊掌造诏㫖、宣勅纸札,有大使、副使各一人。 掌薪司司令一人,司丞、工人。明礼部,掌天下礼仪、祭祀、宴飨、贡举之政令。尚书一人,侍郎佐之。左右各一人。 |
66  | 所属,仪制、祠祭、主客、精膳四,清吏司各郎中、员外郎一人、主事一人、司务㕔司务二人,仪制分掌诸礼文宗封、贡举、学校之事。天子即位,天子冠大婚、册立皇太子妃,嫔太子妃、上慈宫徽号,朝贺相见,大享宴享、大射宴射,则举诸仪注条上之。若经筵日讲耕耤,视学䇿士、传胪、巡狩、亲征、进厯、进春、献俘、奏㨗,若皇太子出阁,监国亲王读书之藩皇予女、诞生命名,以及百官命妇朝贺皇太子后妃之礼,与诸王国之礼,皆颁仪式于诸司。凡传制诰,开读诏勅表笺,及上下百官往来移文,皆授以程式焉,凡嵗请封宗室王、郡王、将军、中尉、妃主君,各以其亲疎为等,百官于宗王具官称名而不臣,王臣称臣于其王,凡宗室、驸马都尉、内命妇、藩王之诰命,则㑹吏部以请,凡诸司之印信,领其制度刓敝,则换给之。凡祥瑞,辨其名物,以学校之,政育士类,以贡举之法罗贤才,以乡饮酒礼,教齿让以养老,尊髙年以制度,定等威以恤贫,广仁政以旌表示,劝励以建言,㑹议悉利病,以禁自宫,遏奸民。 |
67  | 祠祭分掌诸祀典及天文、国恤、庙讳之事。凡祭有三:曰天神、地祇、人鬼,辨其大祀、中祀、小祀而敬供之。饬其坛壝、祠庙、陵寝,而数省阅之,蠲其牢醴、玉帛、粢羮、水陆、瘗燎之品,第其品侑、从食功徳之上下而秩举之。天下神祇在祀典者,则稽诸令甲,播之有司,以时谨其祀事,督日官颁厯象于天下。日月交食,移内外诸司救䕶,有灾异即奏闻,并或乞祭告修省。凡丧葬、祭祀、贵贱有等,皆定其程则而颁行之。凡諡帝后妃、太子、太子妃亲王、、郡王,以字为差勲,戚文武大臣请葬祭赠諡,必移所司核行,能传公论,定议以闻。其侍从勤劳忠谏死者,官品未应諡,皆得特赐。凡帝后愍忌祀于陵,辍朝不废务,凡天文、地理、医药、卜筮、师巫、音乐、僧道人,并籍领之。有兴造妖妄者,罪无赦。 |
68  | 主客分掌诸番朝贡、接待、给赐之事,诸番朝贡,辨其贡道、贡使、贡物、逺近多寡丰约之数,以定王若使迎送宴劳、庐帐、食料之等,赏赉之差,凡贡必省阅之,然后登于内府,有附载物货则给直,若番国请嗣封,则遣颁册于其国,使还,上其风土方物之宜,赠遗礼文之节,诸番有保塞功,则援勅印封之。各国使人往来,有诰勅则騐诰勅,有勘籍则騐勘,籍毋令阑入土官朝贡,亦騐勘籍,其返,则以镂金勅谕行之,必与铜符相比,凡审言语,译文字,送迎馆伴,考稽四夷馆译字生、通事之能否而禁止。其交通漏泄,凡朝廷赐赉之典、各省土物之贡咸掌之。 |
69  | 精膳,分掌宴飨、牲豆、酒膳之事。凡御赐、百官礼食,曰宴、曰酒饭,为上中下三等,视其品秩。蕃使、土官有宴,有下程,皆辨其等。亲王之藩王公、将军来朝及其使人,亦如之。凡膳羞、酒醴、品料、光禄是供,㑹其数而程其出纳焉。凡厨役,佥诸民以给,使于太常、光禄,年深者得选,充王府典膳。凡嵗藏,氷出冰移,所司谨洁之。 |
70  | 初,洪武元年置礼部。六年,设尚书二人,侍郎二人,分四属部:总部、祠部、膳部、主客部。每部设郎中、员外郎各一人,主事各三人。十三年,设尚书、侍郎各一人。每属部设郎中、员外郎、主事各一人,寻复增置侍郎一人。二十二年,改总部为仪部。二十九年,定置如前。所辖铸印局,大使一人,副使二人、僧道录司、教坊司奉銮一人,左右韶舞各一人,左右司乐各一人,掌乐舞承应,以乐戸充之。《职官志》曰:周宗伯之职,虽掌邦礼,而司徒既掌邦教,所谓礼者,仅鬼神祀祠而已。至合典乐典教,内而宗藩,外而诸番,上而天官,下逮医师、膳夫、伶人之属,靡不兼综,则自明始也。成𢎞以后,率以翰林儒臣为之。其由此陟公孤任辅导者,盖冠于诸部焉。 |
71  | 南京礼部尚书一人,右侍郎一人。 |
72  | 所属仪制、祠祭、主客、精膳四司,各郎中一人。仪制、祠祭二司,各主事一人。司务一人。 |
73  | 所辖,铸印局副使一人。教坊司,右韶舞一人,左右司乐各一人。 |
74  | 兵部 |
75  | 宋兵部官有尚书,掌兵衞、武选、车辇、甲械、厩牧之政令,侍郎为之贰,郎中、员外参掌之。 |
76  | 凡大礼,尚书充卤簿司,大祀奉鱼牲及爼,视朝则侍郎执班簿对立。小祀,则郎中、员外郎荐爼,并彻职方。凡土地所産,风俗所尚,具古今兴废之因,州为之籍,遇闰嵗,造图以进。四夷归附,则分𨽻诸州,度田屋钱粮之数以给之。驾部凡大礼戒,有司具五辂。凡奉使之官赴阙,视其职治,给马如格。官文书,则量其迟速,以付步马急递。总内外监牧,籍其租入多寡,孳産登耗。凡市马于四夷者,溢嵗额则赏之。驾部国之,武库𨽻焉。若御大庆文徳殿,应用卤簿名数,前期以戒有司,祭祀丧葬,则给以等差。总衞尉寺、金吾仗司兵匠之数,考其功罪嵗月,而以法升降之。辽北枢密视兵部。 |
77  | 南面兵部官有尚书侍郎。 |
78  | 所属有郎中、员外郎。 |
79  | 金兵部掌兵籍、军器、城隍、镇戍、厩牧、铺驿、车辂、仪仗、郡邑图志、险阻、障塞、逺方、归化之事。尚书、侍郎各一人。所属郎中一人,员外郎、主事各二人。 |
80  | 又有四方馆,掌提控诸路驿舍驿马,并陈设器皿等事使、副使各一人。 法物库掌卤簿仪仗、车辂法服等事,使、副使、直长各一人。 承发司,掌受发省部及外路文字。管勾、同管勾各一人。元兵部掌天下郡邑邮驿屯牧之政令。尚书三人,侍郎二人。 |
81  | 凡城池废置之故,山川险易之图,兵站屯田之籍,逺方归化之人,官司刍牧之地,駞马、牛羊、鹰隼、羽毛、皮革之徴,驿乘、邮运、祗应、公廨、皂𨽻之制,悉以任之。所属郎中、员外郎、主事各二人。 |
82  | 中统元年,以兵、刑、工为右三部,置尚书、侍郎各二人,郎中、员外郎各五人,总领三部之事。至元元年,别置工部,以兵刑自为一部,尚书四人,侍郎三人,郎中如旧。员外郎五人,三年,并为右三部。五年,复为兵。刑部,尚书二人,省侍郎二人,郎中如故,员外郎一人。七年,始列六部,尚书一人,侍郎如旧,郎中、员外郎各一人。八年,又合为兵刑部。十三年,复析为兵部。二十三年,定尚书、侍郎、郎中、员外郎以二人为额。至治三年,増尚书一人,主事二人。 |
83  | 等谨按《百官志》,载以兵、刑、工为右三部,既云郎中五人、员外郎五人,而以兵、刑为一部,下乃云郎中如旧员外郎五人,郎中旧设亦五人,安得独异其词,以别于员外郎乎?且刑部内载郎中四人,则员外郎如旧,郎中反不如旧矣。又以兵、刑》为一部,下载侍郎三人,而刑部内则云侍郎仍二人。当时纪载草率,致多舛谬,姑仍之」。 |
84  | 其属有管领随路打捕鹰房民匠总管府,达噜噶齐总管各一人,副总管二人,经歴知事、提控案牍各一人。 管领本投下大都路打捕鹰房诸色人匠都总管府,掌哈资大王位下事,达噜噶齐二人,总管、同知、副总管、知事、提控案牍各一人。 随路诸色民匠打捕鹰房等戸都总管府,达噜噶齐总管同知,经歴知事,提控案牍兼照磨,各一人。掌拜哲伯营𥂟事及管领大都路打捕鹰房等戸 管领本位下打捕鹰房民匠等戸都总管府,掌拜哲伯营𥂟城池。阿哈特、穆尔一应差发色彻肯定王位下事。达噜噶齐。总管副达噜噶齐同知、副总管、判官,经歴知事,提控案牍兼照磨。各一人。 又有大都陆运提举司 |
85  | 明兵部。掌天下武衞官军选授简练之政令。尚书一人,侍郎佐之,左右各一人。 |
86  | 所属武选、职方、车驾、武库、四清吏司,各郎中一人,员外郎一人,主事二人,司务㕔司务二人。 |
87  | 武选、掌衞所、土官、选授、升调、袭替、功掌之事,凡武官六品,其勲十有二,散阶、三十嵗,凡六选、有世官,有流官、世官九等,,皆有袭职、有替职,其幼也有优给,其不得世也,有减革,有通革流官八等,以世官升授,或由武举用之,皆不得世,即有世者出特恩,非真授者曰署职,曰试职曰纳职战功二等,首功四等,凡比试有旧官,有新官。军政五年一考选,先期抚、按官上功过状覆核而去留之。五府、锦衣衞堂上各总兵官,皆自陈取上裁推举上二人,都指挥以下上一人,凡土司之官九级,其子弟、属族、妻女、若壻及甥之袭替,胥从其俗。附塞之官,自都督至镇抚凡十四等,皆以诰勅辨其伪冐,赠官死于王事加二等,死于战陈,加三等,凡除授出自中㫖者,必覆奏然后行之,以贴黄徴图状以功绩,徵诰勅以効力课将领,以比试练卒,徒以优养恩故,絶以褒恤励死战,以寄禄驭恩幸,以杀降失䧟避敌激叛之法,肃军机,以典刑败伦行刼退阵之科断世禄。 |
88  | 职方掌舆图、军制、城隍、镇戍、简练、征讨之事,凡天下地里险易逺近邉腹疆界,俱有图本,三嵗一报,与官军车骑之数偕上。凡军制,内外相维,武官不得辄下,符徴发自都督府都指挥司、留守司、内外衞守御屯田、羣牧千戸所、仪衞司、土司诸番都司衞所,各统其官军及其部落,以聴征调守衞、朝贡保塞之令,以时修浚其城地而阅视之。凡镇戍将校五等:曰镇守、协守、分守、守备、备倭,皆因事增置,视地险要,设兵屯戍之,凡京营,练统以文武大臣,皆科道巡视之,若将军、四衞及勇士、幼官、舍人等营练,则计其军实,稽其什伍,察其存逸闻否,以教其坐作进退、疾徐、疏数之节,金鼓麾旗之号,征讨请命,将出师、悬赏罚、调兵食、纪功过,以黜陟之以保塞障邉徼,以烽火、传声息、以闗津诘奸细,以缉捕、弭盗贼、以快壮简乡民,以勾解、收充、抽选、并豁、疏放、存恤之法整军伍,车驾掌卤簿、仪仗、禁衞、驿传、厩牧之事,凡卤簿、大驾、大典礼、大朝㑹设之丹陛驾,常朝设之,武陈驾,世宗南巡时设之,皆辨其物数,以授所司,慈宫、中宫之卤簿,东宫宗藩之仪,仗亦如之。凡侍衞御殿全直、掌朝畨直守衞亲军衞,画前后左右四门为四行,而日夜巡警之,凡邮传在京师,曰㑹同馆,在外、曰驿,曰递运所,皆以符騐闗劵行之,凡马政其专理者,太仆、苑马二寺,稽其簿籍,以时程其登耗,惟内厩不㑹武库,掌戎器、符勘尺籍、武学薪𨽻之事。凡内外官军,有征行,移工部,给器仗,籍纪其数,制敕下各邉徵发,及使人出闗,必騐勘,合军伍缺,下诸省府州县勾之,以跟捕、纪录,开戸、给除停勾之法,核其召募垜集、罪谪、改调、营丁尺籍之数。凡武职幼官及子弟未嗣官者,于武学习业,以主事一人监督之、考稽学官之贤否、肄业之勤怠以闻。 |
89  | 初,洪武元年置兵部。六年,増尚书、侍郎各一人,置总部、驾部并职方三部,设郎中、员外郎、主事,如吏部之数。十三年,増置库部为四属部,部设郎中、员外郎、主事各一人。十五年,增设侍郎一人。二十二年,改总部为司马部。二十九年,定改四部为武选、职方、车驾、武库四清吏司。景泰中,增设尚书一人,协理部事。天顺初罢。隆庆四年,添置侍郎二人,寻罢。万厯末年复置。 |
90  | 所辖有㑹同馆大使一人,副使二人,大通闗大使、副使各一人。 |
91  | 协理京营戎政一人,掌京营练之事,或尚书,或侍郎或右都御史为之。 |
92  | 永乐初,设三大营,总于武将。景泰元年,始设提督团营,命兵部尚书于谦兼领之,后罢。成化三年复设,率以本部尚书或都御史兼之。嘉靖二十年,始命尚书刘天和辍部务,另给闗防,専理戎政。二十九年,以总督「京营戎政」之印畀仇鸾,而改设本部侍郎,协理戎政,不给闗防。万厯九年裁革,十一年复设。天启初,增设协理一人,寻革。崇祯二年复增一人,以庶吉士刘之纶为兵部侍郎充之。 |
93  | 南京兵部尚书参赞机务一人,右侍郎一人。所属武选、职方、车驾、武库四司,郎中四人,员外郎二人主事五人。司务一人。所辖,典牧所。提领一人,㑹同馆。大胜闗,各大使一人。明史职官志曰:参赞机务,自宣徳八年黄福始。成化二十三年,始奉敕谕,専以本部尚书参赞机务,同内外守备官操练军马,抚䘏人民,禁戢盗贼,振举庶务,故其职视五部为特重云。 |
94  | 刑部 |
95  | 宋刑部官有尚书,掌天下刑狱之政令。侍郎为之贰。郎中、员外郎分掌其事。 |
96  | 凡聴讼狱,或轻重失中,有能驳正,诏其赏罚。若颁赦宥,则纠官吏之稽违者,大祀则尚书涖誓,荐熟则奉牲。大礼肆赦,则侍郎授赦书付有司宣读。承㫖释囚,分案十三曰制勘曰体量,曰定夺,曰举叙,曰纠察,曰检法,曰颁降曰追毁曰㑹问,曰详覆,曰捕盗,曰帐籍,曰进拟。都官分案五:曰差次,曰磨勘,曰吏籍,曰配𨽻,曰知杂,各因其名而治其事。比部掌勾覆中外帐籍。司门,掌诸门启闭之节及闗梁馀禁,以时举行。 |
97  | 辽额尔竒木视刑部。 |
98  | 额尔竒木院掌刑狱,官有额尔竒木,左右额尔竒木知左右额尔竒木事。又有敞史、选底,掌狱南面。刑部官有尚书侍郎。 |
99  | 所属有郎中、员外郎。 |
100  | 金刑部尚书、侍郎各一人。 |
101  | 所属郎中一人、员外郎二人,一掌律令格式、审定刑名、闗津讥察、赦诏勘鞫、追徴给没等事。一掌监戸官戸、配𨽻诉良贱、城门启闭、官吏改正、功赏捕亡等事。主事二人。 |
102  | 所辖有架阁库,掌刑、工两部架阁,有管勾、同管勾各一人。 |
103  | 所属万寜宫提举司掌守䕶宫城殿位官,有提举、同提举庆寜宫提举司提举、兼龙门县令、同提举兼仪鸾监。 |
104  | 元刑部掌天下刑名法律之政,令尚书三人,侍郎二人。凡大辟之案覆,系囚之详谳,孥收産没之籍、捕获功赏之式寃,讼疑罪之辨,狱具之制度、律令之拟议,悉以任之。 |
105  | 所属郎中、员外郎各二人,首领官主事三人。中统元年,以兵、刑、工为右三部,置尚书、侍郎各二人,郎中、员外郎各五人,以郎中、员外郎各一人,専署刑部。至元元年,析置工部,而兵刑仍为一部,侍郎仍二人,郎中四人,员外郎置五人。三年,复为右三部。七年,始别置刑部尚书、侍郎、郎中各一人,员外郎二人。八年,改为兵刑部。十三年,又为刑部。二十三年,六部尚书等官定以二人为额。大徳四年,増尚书一人。其属有司狱司司狱、狱丞各一人。 司籍所,提领、同提领各一人明,刑部,掌天下刑名及徒𨽻勾覆闗禁之政令。尚书一人,侍郎佐之,左右各一人。 |
106  | 所属浙江、江西、湖广、陜西、广东、山东、福建、河南、山西、四川、广西、贵州、云南十三清吏司,各郎中、员外郎一人,主事二人。司务㕔司务二人,照磨所照磨、检校各一人。司狱司司狱六人。十三司各掌其分省及兼领所,分京府直𨽻之刑名凡军民官吏及宗室勲戚丽于法者,诘其辞,察其情伪,傅律例而比,议其罪之轻重以请。诏狱必据爰书,不得逢迎上意。凡有殊㫖,别勅诏例,榜例非轻,请议著为令甲者,不得引比。凡死刑,即决及秋后决,并三覆奏。两京十三布政司死罪囚,嵗谳平之,五嵗请勅遣官,审録寃滞,雪録重囚,㑹五府九卿科道官共録之矜疑者戍邉,有词者,调所司再问,比律者监候夏月热审,免笞刑,减徒流出轻系,遇嵗旱,特㫖録囚亦如之。凡大祭止刑,凡赎罪视罪轻重,斩绞,杂犯徒末减者,聼收赎。词诉必自下而上,有事重而廹者,许击登闻皷,四方有大狱,则受命往鞫之,四方决囚,遣司官二人往涖,凡㫁狱,嵗疏其名数以闻,曰嵗报月,上其拘释存亡之数,曰月报,狱成,移大理寺覆审,必期平允,凡提牢月更主事一人,修葺囹圄,严固扃钥,省其酷滥,给其衣粮,囚病,许家人入视,脱械鎻医药之簿録俘囚配没,官私奴婢,咸籍知之,官吏有过,并纪録之,嵗终请湔涤之,以名例摄科条,以八字括辞议以五服参情法:以墨湼识盗贼籍産不入茔墓,籍财不入度支,宗人不即市,宫人不入狱,悼耄疲癃不即讯,照磨检校,照刷文卷,计録赃赎。司狱率狱吏,典囚徒。 |
107  | 洪武元年置刑部。六年,増尚书、侍郎各一人。设总部、比部、都官部、司门部。部设郎中、员外郎各二人,惟都官各一人。总部、比部主事各六人,都官、司门主事各四人。八年,以部主事浩繁,増设四科,科设尚书、侍郎、郎中各一人,员外郎二人,主事五人。十三年,设尚书、侍郎各一人,仍分四属部,部设郎中、员外郎各一人,总部、比部主事各四人,都官、司门主事各二人,寻増侍郎一人。二十二年改总部为宪部。二十三年,分四部为河南、北平、山东、山西、陜西、浙江、江西、湖广、广东、广西、四川、福建十二部部,各设官如戸部之制。二十九年,改为十二清吏司。永乐元年,以北平为北京。十九年,革北京司增置云南、贵州、交趾三司。宣徳十年,革交趾司遂为十三清吏司。南京刑部尚书一人,右侍郎一人。 |
108  | 所属十三司郎中十三人,员外郎五人,主事十四人,分掌南京诸司及公、侯、伯、五府、京卫所刑名之事。又司务、照磨各一人,司狱二人。 |
109  | 工部 |
110  | 宋工部官有尚书,掌百工水土之政令,侍郎为之贰,郎中、员外郎参掌之。 |
111  | 凡官吏兵民,縁本曹事有功赏罪罚,则审实以上尚书省。大祭祀,则尚书荐爼与彻若诸监鼓铸钱寳,按年额而课其数,因其登耗以诏赏罚屯田,凡有司修葺种植之事以赏罚,诏其长贰而行之。虞部掌辨地産而为之厉,禁计所入登耗以诏赏罚,水部掌以时约束而计度其嵗用之物,修治不如法者,罚规画,措置为民利者赏之。又所𨽻有军器所、文思院,辽宣徽视工部。 |
112  | 等。谨按《百官志》,宣徽、北、南二院,掌御前祗应之事。详《宣徽院门》。 |
113  | 南面工部官。有尚书侍郎。 |
114  | 所属有郎中、员外郎。 |
115  | 又中京有文思院,院有使。 |
116  | 等谨按《百官志》,文思院使不详所掌,今以宋、明二史考之,属工部,故附载于此。 |
117  | 金工部掌修造营建法式、诸作工匠、屯田、山林川泽之禁,江河堤岸、道路桥梁之事,有尚书、侍郎各一人。所属:郎中一人、员外郎一人主事二人。 覆实司勾管一人,𨽻戸工部,掌覆实、营造、材物、工匠价直等事。 修内司,有副使,掌宫中营造事。直长二人,部役官四人,掌监督工役。受给官二人,掌支纳诸物。都城所有提举、副提举,掌修完庙社及城隍门钥,百司公廨,系官舍屋,并栽植树木等事。左右厢官各二人,掌监督工役。受给官二人,掌支纳诸物及埏埴等事。 祗应司提㸃,有令、丞,掌给宫中诸色工作,又有直长、收支库都监、同监 甄官署令、丞、直长,掌劖石及埏埴之事。 又上林署 又有右三部检法司,司正二人,检法二十二人,掌同左三部。元工部,掌天下营造百工之政令。尚书三人,侍郎二人。凡城池之修浚,土木之缮葺,材物之给受,工匠之程式,铨注局院、司匠之官,悉以任之。 |
118  | 所属:郎中、员外郎各二人,首领官主事五人,又司程官四人,右三部照磨一人。至元元年,始分立工部。尚书四人,侍郎三人,郎中四人,员外郎五人。三年,复合为右三部。七年,仍自为工部。尚书二人,侍郎仍三人,郎中三人,员外郎如旧。二十三年,尚书等官定以二人为额。二十四年,以曹务繁冗,增尚书二人。二十八年,省尚书一人。 |
119  | 其属有左右架阁库,掌六部文卷簿籍架阁之事,管勾二人 又诸色人匠总管府,掌百工之技艺,有达噜噶齐、总管各一人,同知、副总管各二人。经歴,知事、提控案牍各一人。其属十有一 诸司局人匠总管府,领两都金银器盒,及符牌等一十四局事。达噜噶齐总管、副达噜噶齐,同知、副总管各一人,经歴知事、提控案牍各一人。其属六。 诸路杂造总管府,达噜噶齐总管、同知、副总管各一人,知事、提控案牍各一人。其属二。 齐达勒局总管府,管领诸色人匠造作等事。达噜噶齐,总管、同知、知事、提控案牍各一人。其属二: 大都人匠总管府,达噜噶齐、总管、同知各一人。经歴提控案牍各一人。其属四。。 随路诸色民匠都总管府,掌仁宗潜邸诸色人匠,达噜噶齐、总管、同知、副总管各一人,经歴知事,提控案牍、照磨各一人。其属五提举右八作司,掌出纳内府漆器、红瓮梢只等,并在都局院造作镔铁铜钢、鍮石,东南简铁两,都支持皮毛、杂色羊毛、生熟斜皮、马牛等皮騌尾、杂行萨哩图等物。提举二人,同提举、副提举各一人。 提举左八作司,掌出纳内府氊货柳器等物。置官同上。 提举都城所掌修缮都城内外仓库等事,提举、同提举、副提举各二人,吏目、照磨各一人。其属一。 受给库,掌京城内外营造等事。提领、大使、副使各一人。 符牌局,掌造虎符,大使、副使、直长各一人。 旋匠,提举司。提举、副提举各一人。 萨达克齐提举司,提举、副提举、提控案牍各一人。巴实伯里局,掌织造御用领袖纳竒实等段,大使、副使各一人,又局官一人。 纳竒实毛段二局,院长一人。 朔州毛子局,大使一人。 和坦巴哩局大使一人。 平则门,光熙门、两窑塲及大都、通州两皮货所,提领、大使、副使各一人。 晋宁路织染提举司提举、照畧、案牍各一人,其属 冀寜、真定两路织染提举司、各提举,同提举、副提举照畧案牍各一人。其属二 永平路、纹锦等局、提举司、南宫中山保定云州宣徳府、五处织染提举司、𢎞州、大名、兴和路、荨麻林三处人匠提举司,设官,并如上深州、云内州、大同、恩州、大寜路、顺徳路、彰徳路、懐庆路八处织染局,各大使、副使照畧案牍一人。 东圣州织染局,院长、局副各一人。 阳门、天城织染局,提领、副使、照磨案牍各一人。 中山刘元帅局、中山察鲁局、深州赵良局,各大使、副使一人。 恩州东昌局,提领一人。 宣徳博罗局,提领、副使各一人。 东平路疃局直长一人。 巡河提领所,提领二人,副提领一人。 |
120  | 明工部。掌天下百工山泽之政令。尚书一人,侍郎佐之。左右各一人。 |
121  | 所属营缮、虞衡、都水、屯田四清吏司,各郎中一人,员外郎一人,主事二人。司务㕔司务二人。 |
122  | 营缮典经营兴作之事,凡宫殿、陵寝、城郭、坛场、祠庙、仓库、廨宇、营房、王府邸第之役,鸠工㑹材,以时程督之。凡卤簿、仪仗、乐器,移内府及所司,各以其职治之,而以时省其坚洁,董其窳滥,凡置狱具必如律,凡工匠二等,曰轮班,三嵗一役,役不过三月,皆复其家,曰住坐月役一旬,有稍食。工役二等,以处罪人轮作者,曰正工,曰杂工、杂工,三日当正工一日,皆视役大小而拨节之。凡物料、储偫,曰神木厰,曰大木厰,以蓄材木曰黑窑厰,曰琉璃厰,以陶瓦器,曰台基,厰以贮薪苇,皆籍其数以供修作之用。 |
123  | 虞衡典山泽、采捕、陶冶之事,凡鸟兽之肉,皮革、骨角、羽毛,可以供祭祀、宾客、膳羞之需,礼器军实之用,嵗下诸司采捕。水课禽十八、兽十二、陆课兽十八、禽十二,皆以其时冬春之交,置罛不施川泽,春夏之交,毒药不施原野,苗盛禁蹂躙榖,登禁焚燎,若害兽,聴为䧟穽,获之赏有差。凡诸陵山麓,不得入斧斤,开窑冶,置坟墓,凡帝王圣贤、忠义、名山、岳镇、陵墓祠庙,有功徳于民者,禁樵牧,凡山塲园林之利,聴民取而薄征之,凡军装兵械,下所司造,同兵部省之,必程其坚致,凡陶甄之事,有嵗供,有蹔供,有停减,籍其数,㑹其入,毋轻毁以废民。凡诸冶,饬其材,审其模范,付有司钱,必凖铢两,进于内府,而颁之牌符火器,铸于内府,禁其以法,式泄于外,凡顔料非其土産,不以征都水典、川泽、陂池、桥道、舟车、织造劵、契量衡之事、水利、曰转漕、曰灌田、嵗储其金石竹木埽,以时修其闸坝、洪浅、堰圩、堤防,谨蓄泄以备旱潦,无使坏田庐坟隧、禾稼、舟楫、磑碾者,不得与灌田,争利,灌田者,不得与转漕争利,凡诸水要㑹,遣京朝官専理以督有司,役民必以农隙不能至农隙,则僝功成之,凡道路津梁时,其葺治有巡幸及大丧、大礼,则修除而较比之,凡舟车之制,曰黄船,以供御用,曰遮洋船,以转漕于海、曰浅船,以转漕于河、曰马船、曰风快船,以供送官物,曰备倭船、曰战船,以御冦贼、曰大车、曰独辕车、曰战车,皆㑹其财用,酌其多寡、久近、劳逸而均剂之。凡织造、冕服、诰勅、制帛、祭服、净衣诸币布,移内府、南京、浙江诸处,周知其数而慎节之,凡公侯伯铁劵,差其髙广,凡祭器、册寳、乘舆、符牌、杂器,皆㑹则于内府,凡度量、权衡,谨其校勘而颁之,悬式于市,而罪其不中度者。 |
124  | 屯田,典屯种、抽分、薪炭、夫役、坟茔之事。凡军马守镇之处,其有转运不给,则设屯以益军储。其规办营造、木植、城砖、军营、官屋及战衣、器械、畊牛、农具之属,凡抽分征诸商,视其财物各有差。凡薪炭南取洲汀,北取山麓,或徵诸民有本,折色,酌其多寡而撙节之。夫役伐薪转薪,皆雇役,凡坟茔及堂碑碣兽之制,第宗室、勲戚、文武官之等而定其差。 |
125  | 洪武初,置工部及官属,以将作司𨽻焉。六年,增尚书、侍郎各一人,设总部、虞部、水部并屯田为四属部。总部设郎中、员外郎各二人,馀各一人。总部主事八人,馀各四人。又置营造提举司。八年,增立四科,科设尚书、侍郎、郎中各一人,员外郎二人,主事五人,照磨二人。十年,罢将作司。十三年,定官制,设尚书、侍郎各一人,四属部,各郎中、员外郎一人,主事二人。十五年,增侍郎一人。二十二年,改总部为营部。二十五年,置营缮所。二十九年,又改四属部为营缮、虞衡、都水、屯田四清吏司。嘉靖后,添设尚书一人,专督大工。 |
126  | 春明梦馀录曰:周礼冬官亡,汉时补以考工记》。夫冬官之职既不可考,岂待考工记》补之而后为冬官之全乎?太宰事典,以富邦国,以任百官,以生万民,小宰事职以富邦国,以养万民,以生万物,则事官之意,在周礼可覩也。周官亦曰:司空掌邦土,居四民,时地利,则司空之意,在周官可推也。况冬之为言终也,万物成终必归其根,亶空土而已,命之曰司空,岂无意义而云然哉?惟藏而固之富而生之,此所以为冬之象也。若夫考工记之事,虞书所谓共工也,共工,诚冬官之事,但其一属耳,故取以入冬官则可,用之以补冬官则不可。按工之官缺则民用不周,虞之官缺则物生不遂,故舜视百工万物,皆予一体,故皆曰予,而虞工列九官,自古重之矣。周礼属虞衡于夏官,今则并山泽、虞衡统属之于工部益垂,犹且让之,任是职者,可轻视之哉?所辖营缮所所,正一人,所副、所丞各二人。 文思院。大使一人,副使二人。 皮作局。大使一人,副使二人。 鞍辔局大使、副使各一人。 寳源局大使、副使,各一人。。 顔料局大使一人,军器局,大使一人,副使二人。 节慎库,大使一人 织染所杂造局,大使、副使各一人。广积通积卢沟桥、通州、白河各抽分竹木局,大使各一人,副使各一人。 大通闗提举司,提举一人,副提举二人,典史一人。 柴炭局。大使、副使各一人。 |
127  | 提督易州山厰一人,掌督御用柴炭之事。明初,于沿江、芦州并龙江、瓦屑二塲,取用柴炭。永乐间,迁都于北,则于白羊口、黄花镇、红螺山等处采办。宣徳四年,始设易州山厰,专官总理。景泰间,移于平山,又移于满城,相继以本部尚书或侍郎督厰事。天顺元年,仍移于易州。嘉靖八年罢革,改设主事,管理南京工部尚书一人,右侍郎一人。 |
128  | 所属营缮、虞衡、都水、屯田四司,郎中四人,员外郎二人,主事八人。 |
129  | 所辖营缮所,所正、所、副所丞各一人。 龙江、清江二提举司,各提举,副提举一人 文思院、寳源局、军器局、织染所、龙江抽分竹木局瓦屑抽分竹木局,各大使一人。 |
130  | 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五十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