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 |
1  | 薄伐玁狁,至于太原。毛鄭皆不詳其地。其以為今太原陽曲縣者,始于朱子。 |
2  | 而愚未敢信也。古之言太原者多矣,若此詩則必先求涇陽所在而後太原可得而明也。漢書地理志,安定郡有涇陽縣幵頭山在西。禹貢涇水所出。後漢書靈帝紀,段熲破先零羌于涇陽。註涇陽縣屬安定,在原州。郡縣志,原州平涼縣本漢涇陽縣地,今縣西四十里涇陽故城是也。然則太原當即今之平涼,而後魏立為原州。亦是取古太原之名爾。計周人之伐玁狁必在涇原之間。 |
3  | 若晉陽之太原,在大河之東,距周京千五百里。豈有寇從西來,兵乃東出者乎?故曰天子命我,城彼朔方。而國語宣王料民于太原,亦以其地近邊,而為禦戎之備,必不料之于晉國也。又按漢書,賈捐之言秦地南不過閩越,北不過太原,而天下潰畔,亦是平涼而非晉陽也。 |
4  | 若書禹貢,既修太原,至于岳陽。春秋晉荀吳帥師敗狄于太原,及子產對叔向。宣汾洮障大澤以處太原,則是今之晉陽,而豈可以晉之太原為周之太原乎? |
5  | 吾讀竹書紀年而知周之世有戎禍也。蓋始于穆王之征犬戎,六師西指,無不率服。于是遷戎于太原。以黷武之兵而為徙戎之事。懿孝之世,戎車屢征。至夷王七年,虢公帥師伐太原之戎。至于俞泉獲馬千匹,則是昔日所內徙者,今為寇而征之也。宣王之世雖號中興, |
6  | 三十三年王師伐太原之戎,不克。三十八年伐條戎奔戎,王師敗逋。三十九年伐羌戎戰于千畝,王師敗逋。四十年料民于太原。其與後漢西羌之叛大略相似。幽王六年命伯士帥師伐六濟之戎,王師敗逋。 |
7  | 于是關中之地戎得以整居其間。而陝東之申侯,至與之結盟而入寇。蓋宣王之世其患如漢之安帝也。幽王之世其患如晉之懷帝也。戎之所繇來非一日之故,而三川之震,檿弧之謠,皆適會其時者也。 |
8  | 然則宣王之功計亦不過唐之宣宗,而周人之美宣亦猶魯人之頌僖也。事劣而文侈矣。書不盡言,是以論其世也。如毛公者,豈非獨見其情于意言之表者哉?書不盡言,是以論其世也。如毛公者,豈非獨見其情于意言之表者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