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卷一百三十八

《卷一百三十八》[查看正文] [修改] [查看歷史]

該資料的標點符號由人工智能製作。此過程難免引入錯誤;若遇到標點錯誤,敬請自行修改。
1
●欽定四庫全書
2
《弇州四部稿》卷一百三十八
3
王世貞撰。
4
○文部
5
△畫跋四十二首
6
題王安衜《游華山圖》
7
游太華山者,往往至青柯平而止,至韓退之,登其顛不能下,慟哭與家訣,其語聞於人人。而仙掌蓮花間,永絕搢紳先生之跡,而僅為樵子牧豎所有。洪武中,吾州王履、安衜獨能以知命之歲,挾策冒險,凌絕頂,探幽宅與羽人靜姝問答,歸而筆之。記若詩又能托之畫,而天外三峰高奇曠奧之勝盡矣。畫冊凡四十絕,得馬夏風格,天骨遒爽,書法亦純雅可愛。安道歿歸之里,人武氏而失其四,後於長干酒肆見之宛然延津之合也。傾槖金購歸,為武家雅語垂二百年。而吾友人李憲使攀龍複能登其顛,所至書吾姓名於石。而吾又托友人王參政道行,刻石蓮花峰。今年夏複從武侯所借,觀安道畫冊及詩記,磅礡累日,太華既兩,有吾名姓,而吾胸中又具一太華矣,是何必減三君子耶?為大粲笑識其末。
8
戴文進《七景圖》
9
戴文進作圖,凡七幀,曰:「浣溪春行,臥聽松泉竹溪夜泊雷峰,夕照憑欄待月西湖雨霽,東籬秋晩」。予初閱之,以為沈啓南作,見題字不工,及驗其印章,而始知為文進也。然無一筆錢,唐意蒼老秀逸,超出蹊逕之外,乃知此君與啓南無所不師,法妙處,亦無所不合耳。吾鄉陸太宰,全卿各系以詩,其跋後乃云:「歲乙亥七月寒疾,盧院判宗尹,愈之未有以報,而盧君素輕阿堵物,乃舉以遺之。選事稍暇,當為君每景賦一詩以寄興。然則七詩蓋為盧補書也。今年乙亥忽得此於友人,而予與陸公後先丁未進士各一甲子,其事頗奇。陸公在政府,尚能以其間成此雅話,而餘飽飯山鎮中,其容忞忞耶?因感而次於後。
10
城南茅屋圖。
11
此圖乃錢唐戴文進作,有程南雲篆額,楊文貞諸公題詠。文進自謂仿陳仲梅,而中間大有米襄陽筆意,唯落色稍過濃潤耳。茅屋中紅袍人,豈秋江獨釣例耶?文貞一絕作古隸,頗俊整,吳餘慶及南雲皆以書名,而不能佳。有鮑相者,書甚婉媚有韻,而不以書名,皆所不可曉也。
12
戴文進山水平遠
13
錢唐、戴文進生前作畫,不能買一飽。是小厄後百年,吳中聲價漸不敵相,城翁是大厄。然令具眼觀之,尚是我明最高。手此卷,奕奕秀潤境意似近而遠,尤可寶也。
14
題王孟端竹。
15
孟端竹為國朝第一手,有石室居士梅花道人遺意,而清標高格,又似過之。餘嘗記其二事:其一沐黔公行金帛求孟端畫謝絕之後,忽作一幅,遺其僚素厚黔公者,使致之曰:「姑以是塞公意,毋言我為公也」。其二月,夜聞鄰笛乘興畫幅竹訪遺之,其人乃大賈,甚喜,具駝絨文綺各二,求孟端一配幅。孟端卻其幣,手裂畫壞之。嗚呼,即無論孟端竹求其人可更得否?
16
王孟端《湖山佳趣》卷
17
得一卷初閱之,以為黃鶴山樵也。清思直撲人眉睫間,應接不暇至題尾,知為九龍山人。王孟端、孟端在永、宣間聲價不下,黃鶴山樵,今來漸寂,寂然使有真鑒,賞者望而窺其胸中富丘壑也。吾東吳菰蘆人,步武之外,皆卷中境界,晚途複作,吏不覺自遠,聊置此卷。案頭於春明退朝之暇,時一展看,不令衿裾煙霞色盡也。卷初屬陸太宰時,乞李文正篆額、吳文定題字,邵文莊作歌。其為名士所推如此。
18
夏太常墨竹。
19
夏太常,墨竹,名價重,夷裔雖近小損,亦不減彭城韈,材余嘗題一卷云云。今年秋複從明輔所見。此卷掩映斐亹大有好致,而水石復妙,餘因輟以贈之。且戲明輔曰:「晉人不識竹,嘗謂是有節,薥吾太常,里人也,盍以歸我?」明輔笑不答。
20
沈石《田春山欲雨圖》
21
《石田畫卷》無過春山欲雨,其源出巨然僧梅花道人,而加以秀潤,不作驚風怒霆勃怒戰掣之狀,而元氣在含吐間,峰巒出沒草樹,滃鬰頹然若玉環。醉西涼蒲桃,後將賜溫泉沐者卷,距今垂百年。每一展覽,覺風格若生,墨瀋猶濕,真神品也。夏日九宜堂與沈山人嘉則舍弟敬美、曹甥子念相約為此歌。雖咄咄賞新,語猶自後塵。
22
石田山水
23
沈啓,南先生畫,於古諸名家無所不擬,即所擬無論。董巨乃梅道人,松雪房山大癡,黃鶴筆意往往勝之,獨於雲林不甚,似病在太有力耳。此卷二十六幀幀幀饒氣韻生趣秀溢楮墨間至雲林一筆,亦絕無遺憾,尤可寶也。卷初出湯舍人凡十六幀,汰其四為十二已。又從黃羽淵得十二幀,汰其八為四已。又從黃淳父得十六幀,汰其半為八已。又從沈生得十幀,汰其八為二,此所以精也。跋尾彭孔嘉稱文丈待詔云:石田先生神仙中人也。此語吾亦聞之。待詔且云:滿百文某,安敢望此老前輩風流推挹乃爾,令人歎慨深。
24
贈吳文定行卷山水
25
白石翁生平石交,獨吳文定公而所圖以贈文定,行者卷幾五丈許,凡三年而始。就草樹水石橋道,無一筆不自古人,而以胸中一派,天機發之千奇。萬怪種種有真理,至於氣韻神採,觸眼若新,落墨皴點,了絕蹊逕。予所閱此老畫多矣,無如此者。令黃鶴山樵梅道人見之,卻走三舍董北苑,僧巨然當驚而啼曰:「此子出藍,掩吾名矣!」鑒賞者亦以予為知言否?
26
27
白石翁,畫聖也。或云:此卷尤是畫中王也,毋論戴文進、唐伯虎,即勝國諸名家,誰能及之」。或云翁有《東莊圖》,可以狎主齊盟,然是十三幅幅,各作一體,此卷如「萬里長江千山夾之,當為翁第一筆》。
28
沈啓南畫虞山致,道觀昭明,手植三檜。
29
今天下闕里,檜已焚,秦松非舊,獨虞山致道,觀有昭明太子手植,七星檜然,其存者三耳。幽奇怪,崛種種橫出,意表且在理外,餘俱宋人補者,雖自遒偉,方之蔑如矣。余嘗欲令錢叔寶尤子求貌之,神手莫敢先。晩得沈石田翁畫,獨其最舊者三株,且為詩歌紀之,與餘意甚合。餘家小祗園縹緲臺望山頂蒼翠一抹,今復得此篋笥中,又有虞山矣,何必買百里舴艋也?
30
石田畫隆池阡。
31
石田先生游支硎之隆池阡,有記記中有詩,至其為圖,則後三百日而始成,以此知先生之易,於文而不易於畫也。一展卷際,便覺蒼翠秀潤之氣入人眉睫間,餘游其中再矣,不知視畫孰勝也。
32
沈石田《臨黃鶴山樵太白圖》
33
白石翁筆底走,董巨何。況黃鶴山,樵此畫《太白山圖》,不知視老樵原本何如當自勝之唯翁亦云:「榾榾追三月,極儗加精致」。便欲無此卷,後輩豈可易?」其自負出藍,亦不淺矣。遠浦良疇,扁舟矮屋,出沒於雲霧杳靄間連峰障天奇,石揷地楓丹,楸碧應接不暇茂來出示之幾欲移。家此間買兩觠角,犢墾十雙也。
34
石田畫錢塘山行圖》。
35
余嘗從桐廬陸行至錢塘諸山,不甚遒聳,而掩映草樹,出沒廬井,甚有意態,峰巒翠色,欲滴白雲間之,時時道坌江上,沿洄渺彌,帆檣相望,又別一境界也。王子猷云:「山陰道上行,使人應接不暇,豈欺我哉!比時有公事,不能出一語,博其勝,忽忽往來胸中。今得沈啓南先生所圖閱之,頓還舊觀,置山房中,比於宗生之游不讓矣」。
36
石田畫
37
昔杜少陵持花卿歌二語,為人已瘧。至其《自述》,則云三年猶瘧疾,一鬼不銷亡,傳之藝林為嗢噱。柄白石翁,此圖正病瘧時作爾。仲蔚乃欲令馬君寶此作奇方,豈痁鬼亦新畫,師與大曆詞人衝替耶?覽者能無一絕倒也。
38
石田載《酒圖》
39
《石田詩》落句云:「主人昨夜載春酒,酌月還須喚老夫」。似未得與此會也。其描寫風物,情景乃爾,佳知此老胸中丘壑矣。煙波畫舫垂楊曲岸事事徬佛小祗園獨具山磊塊奇勝耳。然吾園兩高對聳,湖石嵌空,若羅剎窈窕曲折花竹臺榭,又似過之,恨不與此老同生作天然一段其色也。
40
又《寒山圖》
41
石田此畫,品政如其畫,寒山嵳峩,丹楓翠竹,別有天地也。不經意處,亦自可人。
42
題石田寫生冊
43
此冊白石翁雜花果十六紙,折枝鳥三紙,鵝一紙,渡溪虎一紙,秋蟬一紙,其合者往往登神逸品。按五代徐黃而下至宣和主寫花鳥,妙在設色,粉繪隱起如粟,精工之極,儼若生肖,石田氏乃能以淺色淡墨作之,而神采更自翩翩,吾家三歲兒一一指呼不悞,所謂妙而真者也。意足不求顏色,似前身相馬九方臯,語雖俊似,不不必用,為公解嘲。
44
《石翁彩卉》卷
45
白石翁折枝自徐熙《易》,元吉來不作成都派,以故種種有生氣。此十五花望而知其非凡筆也。陸文裕以領解之。三年秋,游太學。跋此結法,疏俊妍美,隱然有陶貞白、吳興小兒,評是二絕足富小只園老圃矣。
46
題唐伯虎詩畫卷
47
唐伯虎《桃花庵歌》當有圖,不知落何人,手予後得一幀意,頗與歌似,而秀潤婉麗,妙入趙吳興三昧,因裝潢成卷。按《二科志》載伯虎首篇作「倀倀行,又有「何處逢春不惆悵,何處逢春不可憐」二語,今皆削去伯虎此詩,如父老談農桑,事事實際,中間作婉致情語,當由才未盡耳。然過此則胡釘鉸矣。餘十年弄筆墨,不敢置眼睫間今老矣。愛此畫,不妨並讀此詩一再過也。
48
唐伯虎寫生冊
49
人以為徐熙之野,逸勝,黃筌之富,艷品遂分矣。吾吳中寫生無過白石翁,而伯虎次之。此十六幅種種臻妙,蓋得徐氏三昧而稍兼筌筆,不分白石翁下山齋時》一展玩覺。乾坤一種生氣落翰墨間,為之欣然獨賞也。徵仲待詔,有「折枝小鳥二履吉」題句,附於冊後,足稱聨璧矣。
50
周東村《賓鶴圖》後。
51
周東村臣為賓,鶴翁作圖文太史題,字稱二絕,偶有長康之化,幾五十年,而翁諸孫幼,于復購得之,諸公嘖嘖嘆賞。幼於兄伯起,至以唐伯虎為其曾大父畫西園圖,失之不能復以為痛恨,為我謝伯,起公家司空。飛去古干將劍,吳中老人家藏長史批諾丞相燕公饋九公主,雞林夜光簾,可併覔也。幼于不忘其先,故當自媮,快人得人失,伯起亦姑置之,何如?
52
周東村韓熙載夜宴圖》
53
韓熙載《夜宴圖》,乃李主遣國手顧宏中於熙載第偷寫得者曲,盡其縱狎跌宕之態。宏中別寫本行人間宣和,帝收得凡四本,俱宏中筆。而又有顧大中二本,亦佳帝自著譜云,大中應是宏中昆季也。弘治間,杜堇古狂稍損益之,尋落江南。好事大姓家,以百斛米遺祝。希哲,為作一歌八絕句,手題其後,稱「吳中三絕。此則東村周臣摹堇圖,而白陽陳淳書祝詩周行筆精工不減杜,而陳書亦在逸品,蓋第四佳本也。熙載事絕不足道,顧其意欲自汚不肯作亡。國相有出於長卿犢鼻之上者。昔嚴續僕射,為其父可求,索熙載神道碑,以千金雙鬟為贐,熙載不肯作諛,辭重相苦,欲刪潤立,卻其婢題。一絕泥金帶曰:「風柳搖搖無定枝,陽臺雲雨夢中歸。他年蓬島音塵斷,留取樽前舊舞衣」。宋人傳奇所載陶學士風光好事,此老風流中耿介權譎,種種不乏也。
54
吳中諸名士畫
55
右周東村雜山水八幅,妙有郭馬筆意唐六如一幀,亦精絕陳白陽二幀。其一少年筆最工不減六。如一寫意亦自清遠似馬文璧,不若晚歲之草草也。文衡山四幅,清遠秀潤得元人趣仇。十洲四幅,秀氣逼人眉睫間,兩水雄逸,與東村俱不下。宋人陸包山游天池一幀,巉岩陡制秋懷一幀,蕭瑟而不寒儉,皆可賞也。
56
臨李伯時《蓮社圖》
57
宋李伯時作《蓮社圖》,其宗人元中為記甚悉。元趙吳興子昂重臨之,而予所得,則又子昂臨本也,即孫枝所不論。其人物儼雅,位置精密,益可以想見其二本之妙。餘乃乞俞仲蔚小楷書元中記,而仲蔚又畧敘所見於後,足補元中之闕,餘復考記。內佛陀耶舍者,華云覺佛陀跋陀羅者,華云覺賢。耶舍即鳩摩羅什,師與跋陀羅俱從羅什長安中譯經後跋陀羅南邁止廬山,與遠公社而耶舍辭姚秦還西域,足跡蓋未嘗度江也。且遠以晉元熙元年示寂,而道士陸脩靜至梁天監初上武帝科儀,相去可百歲,其不相及無疑。要之。蓮社事固佳是禪林游戲,三昧地不必計。其傅會與否,以慈氏蓮花藏例之,則三大劫中人皆在會,固無不相及也。異日仲蔚見之,能印證否?
58
凌氏藏文待詔畫冊后
59
吳人得文待詔一點染法,輒贗作欵,識覔生活,此三十六紙,真待詔得意筆,閒牕散懷,出倪入趙,極有意無意之妙,而都不著欵識,僅餘一詩,豈邢娙娥敝衣來前,令尹姬自色奪耶?玄旻必欲吾輩證明之,毋乃覺有待之為煩也?拈出題其後。
60
文徵仲雜畫後
61
文太史畫閒牕,散筆在有意,無意間,是以饒意。其書在中年,是以饒姿詩不作應酬語,是以饒韻。此十幀可謂文氏碎金置山房中,敵吾家琳琅矣。
62
文太史雲山畫》卷後。
63
文太史徵仲諸生時為黃博士,應龍作此卷畫仿老米,氣韻生色,遂不減高彥敬書法,圓熟翩翩,出晉人比之晩年,筆少骨而多韻詩。雖大曆以後,語亦是楚楚應龍絕寶愛之戒。其後人勿為餅金懸購者。所得去六十年,而其諸孫強以留。餘得厚直而去,餘聊以寓吾目而已。平泉莊草木不能畢文,饒身人失弓,人得之吾,又安能預為子孫作卷耶?
64
衡翁《詩畫》卷
65
癸丑,餘避地吳中,一日以間謁文太史手。此卷索題太史坐隅,畫蘭石畢覺秀色朗朗射人眉睫間,已書數古體。詩詩亦清抜,是平生合作者。而書法從豫章來,尤蒼老可愛。今日偶理散帙,得此卷出之,墨色尚如新,而太史游道山已七易寒暑矣,為之泫然一慨。
66
文徵仲《勸農圖》
67
祝希哲記文待詔作《勸農圖》,瀟灑衝玄,往往有意外色。是孟襄陽韋蘇州詩境,令田父覽之,亦解忘風雨作勞跋尾從蘭亭聖教來視暮年結法,小涉佻耳。祝京兆文,吾所不敢論。其書絕類禇河南,而老健過之,是平生最合作者。噫!二百年無此筆矣!
68
陳道復書畫》
69
白陽道人作書畫,不好模楷,而綽有逸氣,故生平無一俗筆。在二法中俱可稱散僧入聖,此卷尤其合作者。至書少陵贈王宰》一歌,自擬,亦不淺矣。吳中少年不勝家雞之賤,吾故存之,以俟夫賞識者。
70
陳道復《水仙梅》卷
71
後清池新月下看梅花水,仙全似苧蘿女為吳王縞素時狀,道復此卷,併其神情得之,當作百花,中周昉也。
72
題畫扇卷甲之五
73
右扇卷甲之五為名畫,凡七人,十八面。內戴文進《松崖圖》,筆簡而趣有餘,故是作者與祝希哲題字足稱二絕。沈啟南五面多老筆,槎蘗磊塊可畏,獨一面榴房妙絕詞語,似戲聾老人。且為祝生子,亦有希哲題字。唐伯虎二面,其一秀色射人眼睫間,其一布置精密,而逸趣不乏可與文進鼎足。張夢晉石湖秋渠風流名士,陳道復山水花卉九面,所謂「意足不求顏色似」者,題字亦多佳致。謝時臣,小米派也。比之本色差不俗耳。
74
畫扇卷甲之六
75
右扇卷甲之六,皆徵仲畫也。凡二十面,前一面乃癸丑秋送,餘北上者時年八十四矣。尚能作蠅頭小楷,題七言見贈彭孔嘉,以排律繼之,楷法遂不減公。餘十九面皆雜山水,夏木、寒林、清泉、白石,或題詩,或止押名,而蒼古、秀潤妙有勝國諸公遺意,內十面尤合作攬之,令人神爽,又一面於拳石中澹墨隱出一狸奴,若醉薄荷者,而威勢自足,信乎公胸中多伎倆也。世人往往見贗筆,不免有蜉蝣之撼,因拈出之。
76
畫扇卷甲之七
77
右扇卷甲之七,凡六人,為畫二十一。東村周臣七面,內榴房一面包山,陸治六面,內竹一面,餘皆山水十洲,仇英三面,文水文嘉二面,五峰文伯仁,二面沱江陳括一面。周之工力,可稱斵輪仇之精詣遠隃,葉玉伯虎而後當為第一手無疑。叔平格力本自超絕,伯仁才趣尤擅精麗,而俱好以新意發之,不無偶然之累。然其瑜者,尤足連城休承,淺於子久,穠於元鎮,抑在季孟之間乎?人謂括之視復甫頗足跨竈,不若崇嗣之脫骨有愧於熙也。吾所蓄畫扇凡六十餘,皆名筆也。考之古大令有駁牸之蹟。又文通擬班姬畫作秦王女,乘鸞向煙霧,茲其所由昉乎?然自宋以前,皆團扇餘所有。唐、宋人山水花鳥,其製猶存,而今之扇則自倭夷作貢始。以其適用而雅舉世尚之,即令士大夫袖一團扇,揮暑有不掩口者哉!故知觚哉之歎,不可作也。
78
畫扇卷乙之六
79
扇卷乙之六陶、翁、存仁圖、天文、地理各一文,太史徵明六,陳太學道復一,李東昌孔陽一,梁禮部孜一,尤山人求三,張生復一,皆畫也。又二面作梅杏花,似吳延孝筆,而《許太僕初小楷》二賦,其上書畫法多可觀,而不無作。阿婆面又間有劉司空之恨,聊為存之。
80
文伯仁《燕臺八景》。
81
永樂中,人主移蹕大都,而一時館閣諸先生扈從者,光侈其事,分勝標詠,大抵損益勝國之遺。如所傳《金臺八景》,然往往多七言近體。湯、王孫所以見屈於劉尚醫者此也。自李何《後護格》絕不作讇長語,而丹青之托則杜堇古狂外,亦不復再見。文德承薄游燕市久,取王藍田畫中詩法別貯奚囊隱隱。有盧龍龍虎氣,覽者果公子牟耶?江湖間亦足慰魏闕思矣。
82
陸叔平《游洞庭詩畫》十六幀後
83
餘以壬申之秋,九月游洞庭,而陸丈叔平時亦從諸少年往,蓋七十七矣。而簪履在雲氣間,若飛歸日,始草一記及古體若干首,以貽陸丈存故事耳。居明年之五月,而陸丈來訪,則出古紙十六幅,各為一景。若採餘詩之景不重犯者而貌之。其秋骨秀削浮,天渺彌的。然為太湖兩洞庭,傳神無爽也。妙處上逼李營、丘郭、河中,馬夏而下所不論矣。陸丈畫品高天下,遠近望里閭而趨者,求一水一石而不可得。今乃舉太湖全洞庭》之勝而贈我,且復巽辭以其畫,將托餘詩而不朽也。余固有偏幸陸丈,毋亦有偏嗜耶?問之陸丈自言至八十二畫當大成。審爾吾於其時上章,乞道士服策一杖,從探未竟之勝歸,而吾二人者,合作摩詰一身,毋謂獪少年得隴望蜀也。
84
陸叔平臨王安道華山圖》後
85
餘既為武侯跋、王安道華山圖,意欲乞錢叔寶手摹而未果。踰月,陸丈、叔平來,訪出圖難,其老侍之,至暮口不忍言,摹畫事也。陸丈手其冊不置,曰:「此老遂能接宋人不作勝國弱腕第少生耳。顧欣然謂餘為子。留數日,存其大都,當更細究,丹青理也。陸丈畫品與安道同,故特相契合。畫成,當彼此以筆意甲乙耳,不必規規驪黃之跡也。吾友人俞仲蔚、周公瑕、莫雲卿輩,特妙小楷,吾悉取安道敘記及古近體詩,托仲蔚唐人雜記并詩托雲卿、李于鱗一記六詩,喬莊簡一記,一賦托公瑕都少卿一記,托程孟儒別書作一冊。此冊成,安道有靈,不免作衛夫人泣矣。
86
錢叔寶《溪山深秀圖》
87
餘近獲高麗貢繭,潔白如玉,夏月錢叔寶見過,令作矮行長幀淺色溪山深秀圖》,結法一派,流自黃子。久而間以啟南、老、筆、蒼古秀潤,絕出蹊徑之外,一時吳中名士俱作歌,賞羨之,真勝事也。人或謂餘有所寄則不然,大丈夫好山水,便當謝去朝市,安用役役,寄此為然?人生有義命,要不當以一端成出處也。譬如見佳畫,輒云是真山水見佳山水,輒云一幅真畫,究竟何所歸書此?志感,且以解嘲。
88
又第二卷
89
叔寶為餘圖之兩月意不滿,會得佳紙,復作此圖,純用水墨,氣韻精神奕奕,射眼睫間,且要餘作歌酬之曰:「能事盡此二卷矣!」余既如其言,復戲謂:「叔寶,此浙東西山水也。昔趙大年出新意作畫,人輒嘲之曰:得非朝陵回乎?謂其所見不滿五百里也。叔寶當頰發赤然,異日老屐游秦、隴、巴、蜀、八桂、七閩還,吾更當得兩奇卷矣。
90
《夏山欲雨圖》
91
梁禮部思伯見訪心遠堂,出沈啓南春山欲雨圖》示之,後有吾兄弟沈嘉則三歌,嘉則獨作「夏山已雨」,語為不類。思伯遂以錢叔寶《夏山欲雨圖》見示,索跋叔寶此圖,晻曖鬱浡,生氣淋漓,遂足雁行。啓南獨二荷傘人,亦似已雨,狀幾欲書,嘉則長歌應之,嫌其形穢,相與一大笑而止。不然,少陵雷聲花氣二言或足塞白也,思伯其肯我否?
92
尤子求畫《華清上馬圖》
93
楊太真《華清上馬圖》,舊有粉本,而寂寥不甚稱,尤子求善白描。會餘得蜀箋,乃乞子求作圖而以意增損之,遂妙其太真上馬時態,與三郎停鞭顧盻之狀,儼有生色。太真及諸姨應俱善騎觀。麗人行所稱足下何所著?紅蕖羅襪穿蹬銀,又當軒下馬入錦茵,故自可想也。當其乘照夜白,扈從入蜀,尚自謂得策六師一小停,而馬嵬之騎不復前矣。吳中善書者俞仲蔚《連昌宮詞》,彭孔嘉《長恨歌》、周公瑕《津陽門行》、黃淳父《清平調》八首,及袁魯望、張伯起、王百穀、王元馭、華幼圜、舍弟輩,各以小楷書宮詞,遂成佳本,其他固所不暇論也。
94
錢叔寶《紀行圖》
95
吾家太倉,去神都為水道三千七百里,自吾過舞象而還,往者十二,而水居其八。得失憂喜之事,錯或接淅,卜夜所經,繇都會繁盛,若雲煙之過眼而已。去年春二月,入領太僕。友人錢叔寶以繪事妙天下,為餘圖。自吾家小祗園而起,至廣陵得三十二幀。蓋餘嘗笑叔寶:「如趙大年不能作五百里觀也」。叔寶上足曰:「張復附餘舟而北,所至屬圖之,為五十幀,以貽叔寶。稍於晴晦旦暮之間加色澤,或為理,其暎帶輕重而已。昔宗少文圖五嶽名山於齋壁,曰鼓琴動操,欲令衆山皆響。吾請老之日,以此冊置書齋阿堵得之,不自笑,令淚出耶?然終南山有捷徑,又安知長安道中之無隱淪也?且吾與二子俱幸而不死,是不能為向子平,亦終當為少文矣」。因題於後。
96
《鍾馗移家圖》
97
鍾馗事僅見唐傳奇中。楊用修以為喬鍾葵字闢邪,後人因而附會之,恐亦非也。李伯時舊戲作《嫁妹圖》,或云即《移家圖》,餘嘗見其副本。叔寶雖徬佛其意,而所增飾過半,作魈魑虛耗得志跳踉之態,深得小人情狀。昔謂橋神貌醜畏張平子,圖之不敢見,異日叔寶可免勾攝之苦矣。
98
《弇州四部稿》卷一百三十八
URN: ctp:ws7566702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5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Do not click this 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