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钦定四库全书 |
2  | 《钦定天禄琳琅书目》卷八明版史部 |
3  | 廿一史,明万厯间奉勅刋史记,汉司马迁撰,宋裴駰集解,唐司马贞索隠张守节正义》一百三十卷。前贞索隠前后二序,补史记。序駰《集解序,守节正义,序论例,諡法。解汉书》,汉班固撰。唐顔师古注一百卷。前师古汉书序例,宋余靖刋误。进表,宋祁叅校诸本目録,刘之问《识语后汉书》,宋范蔚宗撰。唐章懐太子贤注一百三十卷,内志三十卷。梁刘昭注补,前宋余靖序。《三国志》,晋陈夀撰。宋裴松之注。六十五卷。《晋书》,唐太宗御撰。一百三十卷。后附唐杨齐宣序,并音义三卷。《宋书》梁沈约撰。一百卷。《南齐书》梁萧子显撰。五十九卷。前宋曽巩序。《梁书》,唐姚思㢘撰。五十六卷。陈书,唐姚思㢘撰。三十六卷,前宋曽巩序。《魏书》,齐魏收撰。一百十四卷。前宋刘攽等序。《北齐书》,隋李百药撰,五十卷周书》,唐令狐徳棻等撰,五十卷。前宋梁焘等序。《南史》,唐李延夀撰,八十卷。《北史》唐李延夀撰,一百卷。《隋书》唐魏徴长孙无忌等撰。八十五卷《唐书》,宋欧阳修、宋祁撰。二百二十五卷,前宋曽公亮等进《书表》,后宋董冲《唐书释音》二十五卷。《五代史》宋欧阳修撰。七十四卷,前宋陈师锡序。《宋史》元脱脱等撰四百九十六卷。《辽史》元脱脱等撰,一百十六卷。前脱脱等进书表,《金史》元脱脱等撰一百三十五卷。前元阿鲁图进书表、元史,明宋濓、王褘等撰。二百十卷。前明李善长等进书表。 |
4  | 明万厯二十一年,刻《十三经》既成,随于二十四年开雕此书,閲十有一载至三十四年竣事,版式与十三经》同。所列较刋,重修之祭酒、司业衔名,亦仿前式。 |
5  | 《史记》汉司马迁撰,宋裴駰集解,唐司马贞补《三皇本纪》并索隠张守节《正义》一百三十卷前守节正义序,贞索隠序补《史记序裴駰集解,序后贞索隠后序,明仿宋刋,畧得形似而已。 |
6  | 明赵宦光藏本。按《姑苏志》,宦光字凡夫,太仓人。卜居于寒山。所著书多至数十种,而尤専精字学,创作草篆《说文长笺》,是其所独解也。馀印无考《史记》。 |
7  | 篇目同前。 |
8  | 此与前书同出一版,《前书目录》后之第三行,四行有割去重补之痕,当是明人所记刻书年月,书贾以其形似宋版,故为割去。此书《目録》后无《史记目録》,终五字,而有校对宣徳郎秘书省正字张来𨽻《书木记》,较前书所补之痕,増寛一倍。若果为原版所有,前书何以割去?即或割之,而补痕寛窄,何以不合?按秘书省正字,虽是宋代官名,而张来者亦无可考。其为书贾欲伪充宋椠别刋,目録未叶増入木记,彰彰然矣。 |
9  | 明,兴宗第四子衡王允熞,藏本有衡王图书,馀印无考。 |
10  | 《阙补传七传五十传六十传六十三传六十七 |
11  | 《汉书》 |
12  | 汉班固撰,唐顔师古注。一百卷《前叙例》一卷。此书未知谁氏所刋,字画颇具,顔体似系明初之本阙。《补传二十八之《传》三十六《传》七十二《汉书》。 |
13  | 篇目同前。 |
14  | 仿宋本橅印,纸质颇佳,而字拙墨淡,惜不能称之。武林、高氏藏本印记见前,馀印无考。 |
15  | 阙补𫝊三十三𫝊五十九《后汉书》 |
16  | 宋范蔚宗撰,梁刘昭补志,唐章《懐太子贤注》一百三十卷,前宋余靖进刋误表。 |
17  | 与《汉书》前一部同,版纸、墨亦复相等阙。补纪四𫝊九𫝊二十《后汉书》 |
18  | 篇目同前不载宋余靖表。 |
19  | 版式长短,不齐其中,亦有似宋刋者系书贾,得不全旧版,従而补成耳。 |
20  | 书中冇清虚、𤣥妙之宝,考明史,世宗好修斋醮,尝命夏言充监礼使,湛若水、顾鼎臣充导引官,鼎臣进步虚词七章,上嘉之,自是词臣多以青词干进。继又以道士邵元节为礼部尚书,加方士陶仲文少师,则所谓清虚𤣥妙,当为世宗之宝也。陆氏春雨,堂印无考。 |
21  | 阙补志十𫝊七十晋书 |
22  | 唐太宗御撰。一百三十卷载记。前有太宗序各卷,后附唐杨齐宣音义。 |
23  | 字画不能圆劲,系翻刻使然。宋讳仍従缺笔,亦沿原版之旧。 |
24  | 阙补志三志四志十五晋书 |
25  | 篇目同前。 |
26  | 此亦従宋版翻出,以刋行在先,橅印较为清朗。其《目録》后仍存淳熈丁未季春宏文馆校刻一行,葢刻是书者竟欲作宋椠,为贾利之资耳。明蒋文藻《藏本》、李目华《六研斋笔记》,文藻与姚丹、邱同𨼆、大云执师资之礼,书画皆步趋之,颇臻其妙。馀印无考。 |
27  | 三十四传五十四载记十四晋书 |
28  | 篇目同前。 |
29  | 与第一部同,版橅印稍《后晋书》,篇目同前,前有明人序。序阙末,叶失其名,又太宗原序。 |
30  | 明人序称旧版存南国子学宫,久多脱误。邑人周文学若年氏,见宋秘阁本,欣然授之,剞劂未成而卒。丁进士、孟嘉,委産续成」云云。今以版式字画较之,与前第一部大畧相似可知。是书之版,大半皆出翻刻,但惜此序阙去末叶,不知其名,而他本欲求此失名之序复不可得,总由书贾作伪割去者多也。周若年、丁孟嘉、爵里俱未详。 |
31  | 《阙补志》十五志十九传六十六传九十载记十载记十二梁书 |
32  | 唐姚思㢘撰。五十六卷。此明南监本版,心中有称「嘉靖八年补刋」者,亦有称九年及十年者,亦有不记刋刻之年者。是其中本有旧版,不尽为南监所梓行者矣。 |
33  | 收藏印记无考。 |
34  | 《阙补传》四十《梁书》,篇目同前。 |
35  | 与《晋书》版式相等,其中间有字画模糊者,当是宋椠所遗残版。 |
36  | 阙补纪一纪二纪三纪四纪五传一传五传六传七传八传九传十传十一传十二传十三传十五传十六传十七传十八传二十 传二十七传二十八传二十九传三十传三十三传三十五传三十七传三十八传三十九传四十传四十一传四十二传四十三 传四十四 传四十八传四十九传五十 陈书 |
37  | 唐姚思㢘撰。三十六卷《目録》后有宋曽巩序。版心上方有割补处,其字画版式与《梁书》前一部同,葢去嘉靖某年刋补字样图》作宋椠也。书中有裴字并闲主人二印钤,版心补纸之上,明系书贾作伪,以掩补痕者。其裴字乃取裴菴印左方之字观裴菴印,与李葆贞庆东两印每牵连并用篆法,俱不工,印色复相似,皆出伪造无疑,均不足録。惟有沈率祖印,篆刻颇精,惜其人不可考。又秀峯方文印。考《庐山志》有开先寺。 |
38  | 本朝更名曰秀峯,此书或经收藏也。 |
39  | 阙补纪一纪四传十一传十三传十四传十五传十八传二十一传二十七 |
40  | 《陈书》篇目同前。 |
41  | 字画模糊系新旧参半之板,与梁书后一部同。阙补目録纪一纪二纪三传一 传二传三传五传六传十三传十五传十六传二十二传二十五传二十八传二十九北齐书 |
42  | 隋李百药撰五十卷 |
43  | 版式亦与《梁书》后一部同,兼属一时,橅印之本《周书》。 |
44  | 唐令狐徳棻等撰。五十卷《目録》,后有宋梁焘等序。版心上方,亦间载嘉靖补刋之年。其年分并与前《梁》书脗合。 |
45  | 《周书》篇目同前。 |
46  | 版心上方亦经割补,其无补刋字様之叶,字画反较清朗者橅印在先也。 |
47  | 宛陵太守,藏本其子翰臣,亦无考。 |
48  | 阙补纪八传二十四传二十八《旧唐书》 |
49  | 石晋刘昫撰。二百卷前明闻人铨文徵明、杨循吉三序。 |
50  | 《闻人铨序》,称「刘氏《唐书》,欝絶不传酷,志刋复苦无善本。逮弭节姑苏,穷搜力索。呉令朱子得列传于光禄张氏,长洲贺子得纪志于守溪公遗籍,俱出宋时模板。旬月之间,二美璧合。乃督同苏庠,严为校刻。司训沈子,独肩斯任,効勤四载。书幸成编,匮直千金,刻未竟业。石江欧阳公闻而助以厚镒,午山冯子、西郭陈子,以迨郡邑诸长贰,成力辅以终事。肇工于嘉靖乙未,卒刻于嘉靖戊戌云云。诠循吉《明,史》俱无传。按朱彝尊《明诗综小序》,诠字邦正,馀姚人。嘉靖丙戌进士,除宝应知县,擢山西道御史,巡视两闗。歴湖广按察副使。有《芷兰集》。今观书中列衔,称督学畿南,彝尊作《小序》,时未经考。及循吉字君谦,呉县人,成化甲辰进士,除礼部主事,以病乞归。有《松筹堂集》徴明见前所云司训沈子名。桐,嘉兴人,诠之门人也。 |
51  | 阙补纪十二志二十志:二十四传:一百十五传:一百三十五上传一百五十下 |
52  | 《五代史记》、宋欧阳修撰。徐无党注七十四卷,前宋陈师锡序。版之径围,较诸史缩十之三,葢取便行箧所携者。《南唐书》 |
53  | 宋马令撰。三十巻前令自序二篇。马令阳羡人。具序作于崇宁乙酉。按乙酉为宋徽宗崇宁四年,陈振孙《书録解题》称其书畧备纪传体,而亦言徐铉、汤悦之疎畧焉。此书虽系坊间刻梓,而字画清朗,纸墨精洁,亦足为插架之珍也。檇李项笃夀藏本有万卷楼印笃夀,见前馀印无考。 |
54  | 文公先生《资治通鉴纲目》。宋朱子编。五十九卷前批抹纲目,凡例,次朱子《纲目》凡例,次朱子《序例》、《王幼学集览序例》,尹起莘《发明序》,次朱子《与赵师渊论纲目》书附宋王柏《识语》。此书仿宋椠式,不能精善。所采《王幼学集览》、尹起莘《发明》、汪克寛《考异》,皆分标于《纲目》。毎条之下,其中亦间有载陈济正误者。数人之名,皆于每卷标题后按行分列,并称京兆刘寛裕刋行寛裕,为何如人不可考。按汪克寛、陈济皆明人,而书首所载《纲目凡例视各卷之版缩半寸馀,似是従他本割取补入。葢凡例従宋王柏《识语》,有锓梓于涵古堂,与同志共之之语。书贾得是书,不知克寛济为明人,欲借柏识语以充宋椠耳。克寛字仲裕,祁门人。元举于乡不第,遂𨼆居教授。明初预修《元史》,程敏《政目》为史局第一人,见凌迪知《万姓统谱》。陈济字伯载,武进人。成祖诏修《永乐大典》,用大臣荐,以布衣召为都总裁。书成,授右赞善,《明史》有传,《收藏印记无考。 |
55  | 《资治通鉴纲目》、宋朱子编五十九卷,前明宪宗序,次《纲目》,凡例目録,次《纲目》。《凡例》,后附《宋王幼学习览》五十九卷并序尹起莘《发明》五十九卷,并序续纲目》二十七卷,幷宪宗序》、《续纲目》凡例、商辂、万安等进书表。宪宗《纲目》序,称传刻既久,间有缺讹,甚至书法与所著《凡例提要或有不同,是以后人疑焉。有考异考证之作,尝求其故。葢凡例提要乃朱子亲笔以授门人,使据之以成书。及书既成,再加笔削,则随事立文,时有小异,而大体终不出乎劝惩之外,所有书法与凡例小异无大闗涉者,悉仍其旧,尽去考异考证,不使并传。此重刋纲目之意也。《续纲目序》称宋、元二代之史,迄无定本,虽有《长编》、《续编》之作,然概以朱子书法未能尽合,乃申勅儒臣遵朱子成例,编纂二史,上接《纲目》,共为一书。此重编续《纲目》之意也。其书刻印精良,纸洁墨润,洵推明刻善本。当时董其事者为商辂万安。考明史辂字宏载,淳安人。登正统十年进士及第,除修撰。歴官至吏部尚书,进谨身殿大学士,加少保。卒赠太傅,諡文毅。安字循吉,眉州人。正统十三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累官至吏部尚书,进华葢殿大学士,加少傅,卒赠太师,諡文康。恩遇常优于辂,而品节则逺不逮焉。 |
56  | 明内府藏本,有广运之宝、表章经史之宝。 |
57  | 《资治通鉴纲目》篇目同前。 |
58  | 此坊间翻刻之本,橅印之工,次于《前部《资治通鉴纲目》,篇目同前阙。王幼学《集览》、尹起莘《发明考》、明、王圻《续文献通考》所载朱子《资治通鉴纲目》、王幼学《集览》、尹起莘《发明》,皆各为单行之书。此本以《正续纲目》合装,则本文已成全帙。虽无《集览》发明,正不得以阙佚弃之。 |
59  | 书中有「项氏家藏汪氏象家二印篆文,杜撰昧于古法。又二印字画模糊,不可辨识,均出书贾僞造之手,不足存也。 |
60  | 《资治通鉴纲目》篇目同前阙,《续通鉴纲目》 |
61  | 宪宗《续纲目序》有朱子《通鉴纲目》,既命儒臣重加校定,锓梓颁行」之语,是《续纲目》未成帙。时此书已𫝊宇内,非始全而终阙也明矣。 |
62  | 明内府所钤之宝,与前第一部同。又有道卿顿首印。考《明太学进士题名碑》,有吴道卿者,山东平山衞人,隆庆五年进士。或即其人,馀印无考。 |
63  | 《资治通鉴纲目集说》。明扶安辑。纲目五十九卷,前编》二卷。首列朱子序例,次朱子。与赵师渊论纲目书、次元汪克寛《考异序》、徐昭《文考证序》、宋王幼学集览序》,明陈济正《误序》、冯智舒《质实序》,尹起莘《发明序,元》掲徯斯《书法序》,次歴代先儒姓氏,次明晏宏《识语》,次《朱子纲目凡例》、《纲目目録》。次明刘玑序。 |
64  | 刘玑序称镇守陜西,束斋晏先生集、胡三省音注、吕东莱大事记、少微通鉴、大明一统志、邱济世史、正纲诸家之说,合而为一稿,虽其师马平扶,先生自立,然实托诸先生以成之也。又称马平讳安,字世宁,卒年七十有二,朝廷赐祠额昭义䕃,其侄孙数人束斋名宏字,约之云云。考明史职官志》有以文臣而称镇守者,永乐时命尚书、侍郎、都御史、少卿等官巡行天下,初名巡抚,亦名镇守。后定为巡抚,或加提督,或加賛理参賛,并总督诸名,不复称镇守。惟内监为镇守者,始于洪熙,徧于正统,凡各省、镇无不有之,至嘉靖八年后始革。今按玑序作于嘉靖己丑,正嘉靖八年其犹称晏宏为镇守,则为宦官无疑矣,而扶安之赐祠赐䕃,亦明代内寺㤙幸之常数也。王道浚收藏诸印无考。 |
65  | 《通鉴纪事本末》《宋袁枢编》四十二卷前宋杨万里、赵与●元、陈良弼三序。 |
66  | 前宋版中是书,有三部宋印者,二元印者,一寛行大字,精妙出羣,此本橅刻,虽亦清朗,然不免相形见绌矣。 |
67  | 《厯代通鉴纂要》明𢎞治间,奉勅辑九十二卷,前明武宗序次,李东阳等进《书表及编纂儒臣衔名,次凡例,次引用书目,次先儒姓氏。 |
68  | 武宗序作于正徳二年,称孝宗好观《通鉴纲目》,苦其繁多,特勅儒臣撮其要畧,赐名《纂要》。昔在东宫,预闻是举,乃𢎞治乙丑冬,《翰林以首帙备讲读,又明年丁夘夏,始克成编云云。考《明史》武宗印位于𢎞治十八年五月,明年丙寅改元正徳,又明年丁夘即正徳二年,所云。𢎞治乙丑,乃𢎞治十八年也。是书之作,葢创始于𢎞治之末,而藏事于正徳二年者,观其纸墨精良,当是橅印最初之本。明内府藏本有广运之寳,表章经史之寳。 |
69  | 阙补卷五十二《歴代通鉴纂要》篇目同前。 |
70  | 此系通行之本,橅印逺逊《前部阙补》卷八《通鉴总𩔖》,宋沈枢撰,二十卷前宋楼钥序,前元版中有是书,以此较之,橅刻则犹出其上也。少微《通鉴节要》 |
71  | 宋江贽撰《外纪节要》四卷,《通鉴节要》五十卷,前明武宗序次。《歴代帝王𫝊授总图》,后附《资治通鉴节要续编》三十卷。 |
72  | 考凌迪知《万姓统谱》,江贽字叔圭,崇安人。初游上庠,与龚深之以学易,并著名𨼆居里中。近臣荐其贤,明不赴。政和中,太史奏少微星见,赐号少微先生。所著《通鉴节要》行于世。其说与王圻《续文献通考》所载畧同。武宗序称偶检《少㣲通鉴》,悦之,详不至泛,畧不至疎。一开卷间,首尾具见前日《纂要》,之修亦备采。择第嵗久,字画模糊,因命司礼监重刻之。又附《宋元节要》续编于其后」云云。书中不著撰续编人姓氏。前扶安《通鉴纲目集说》载歴代先儒姓氏,内称建阳刘剡字用章,号仁斋,著少微。宋、元二鉴是《通鉴节要续编》,正为刘剡所作也。明内府藏本有广运之宝。 |
73  | 卷二十 卷二十一《少微通鉴节要》篇目同前 |
74  | 此亦正徳间初印本纸墨俱极光洁,有「广运之宝」。 |
75  | 阙补《续编》卷二十三《呉越春秋》、汉赵晔著元徐天佑音注》十卷,前天佑序。赵晔字长君,山隂人。尝従杜抚受韩诗,所著有诗细歴神渊,并此书见《后汉书》。徐天佑字受之,越州人,见凌迪知万姓统谱。天佑序称此书越尝锓梓,嵗久不存。汴梁刘侯治越,重刻于学,侯名世昌世大其字云云。卷十后刋,大徳十年丙午三月音注。越六月书成,刻版十二月毕工。又刋文林郎国子监书库官徐天佑音注,并列绍兴路学官及提调学校官衔名。考《宋史职官志》,淳化后改国子监印书钱物所为国子监书库官,而《元史百官志》无国子书库之名。又考《万姓统谱》,称天佑登进士第,徳佑二年以文林郎国库书监召,不赴云云。按徳佑为宋瀛国公年号,则知天佑本宋末人,入元不仕,其结衔葢于刻音注时追叙宋官耳。此本《目録》后有万歴丙戌之秋武林冯念祖重梓于卧龙山《房木记》。考卧龙为越郡山名,则又因元版而翻刻于越中者。其橅印极精固,翻版最佳之本也。《十六国春秋》,后魏崔鸿撰。一百巻前明朱国祚序,并载北齐魏收撰崔鸿本传。 |
76  | 《朱国祚序》称此书不传,已久屠侍御之孙乔孙与诸友校讐其阙于是此书复完云云。《目録》后列乔孙及同校姓氏十人。末行称万歴三十七年兰晖堂镂版。是此书为明代新刋,非仿旧翻刻之本,故字画俱极清朗。国祚字兆隆,秀水人。万厯十一年进士第一。歴官至武英殿大学士,累加少傅兼太子太傅。卒赠太傅,諡文恪。立朝能持大体,详见《明史本传。乔孙爵里未详。 |
77  | 阙补卷八卷十三卷三十九卷四十四卷五十九卷六十六卷七十二巻七十六卷七十八卷八十一路史 |
78  | 宋罗泌撰。泌子苹注。《前纪九卷,《后纪》十三卷,《馀论》一卷,《国名记》六卷,《归愚子大衍数》一卷,《国姓衍庆纪原》一卷,《国名纪信》一卷,《路史发挥》六卷,共三十八卷。前泌《自序》,《馀论》前有宋费辉序。发挥后有宋曽大鼎序》。 |
79  | 此书不载刋刻年月,惟首卷标题下称钱塘洪楩校刋,洪楩未详其人,而橅印颇佳,葢亦深于嗜古者。按乾隆元年有泌裔孙玉藻重刻是书,书前载明金堡序文,称呉子伯持妙年好,古有路史之役,较讹订譌,斯已精矣云云。考金堡仁和人,登崇祯庚辰进士。《玉藻》刻是书,独载其序者。似所刋即従呉本摹出,然版式字画不及此本逺甚。则知洪本逺在呉本之前,惜玉藻未得而见之也。泌字长源,江西庐陵人。 |
80  | 《贞观政要》,唐呉兢撰。元戈直集论十卷,前明宪宗序,次元呉澄序,次郭思贞、戈直二序,次呉兢原序,次集论诸儒姓氏。 |
81  | 宪宗序》称《贞观政要》有元儒士临川戈直复加考订注释,附载诸儒论说以畅其义。顾《传》刻嵗久,字多讹谬,因命儒臣重订刻梓云云。是此书之凡有集论者,皆为元后所刋。此本系奉勅重梓,纸墨亦精。然较前金版之书,则逺逊其古香古色矣。明内府藏本有「广运之寳」。 |
82  | 《贞观政要》篇目同前。 |
83  | 此书橅印在后,乃坊间鬻市之本阙。补宪宗序、吴澄题辞,郭思贞、戈直二序卷四卷五卷七卷九 |
84  | 帝学,宋范祖禹编八卷,前齐砺序。前宋版已有是书,卷帙并同。本朝何焯藏本有印记。焯字屺瞻,长洲县人,翰林院编修,赠侍读学士。 |
85  | 《厯代君鉴》,明代宗御撰。五十卷前代宗序。是书编辑汉、唐以来诸君嘉言善行,掲曰善可为法,其恶可为戒者则附之。末考《明史艺文志》,惟载宣宗御制《歴代臣鉴》三十七卷,而不及代宗。此书葢自英宗复辟之后代宗御制之书,中外已鲜流传。且有明一代,独无代宗《实録》,仅以事迹附见《英宗实録》中,故史家遂无従纪载耳。此本墨香纸质,完好如新,正不得不以少见珍矣。 |
86  | 明内府藏本有「广运之宝」。 |
87  | 《文献通考》,宋马端临撰。三百四十八卷,前明世宗序,次元至治二年访《文献通考》文移,次元王夀延进书表,次端临自序》。 |
88  | 明世宗序作于嘉靖三年,以是书为有益于世,特命司礼监重刻。此本橅印极精。所载王夀延《进书表》,题延佑六年,自称宏文辅道粹徳真人。考延佑为元仁宗年号,陶宗仪《辍耕録》载夀延字眉叟,杭州人,出家为道士,受知晋邸,后以宏文辅道粹徳真人,管领开元宫所云晋邸者。考《元史》,仁宗尝出封懐州、懐州,即今懐庆本晋地也。但进书宜在访书之后,而书中所载访书文移,反称至治二年,至治为英宗年号。按英宗以延佑七年即位,明年方改元至治,则书中所刋必有差悞,或至治系至大」之讹,访书在武宗时,未可知也。 |
89  | 明内府藏本,有广运之宝、表章经史之宝。 |
90  | 《文献通考》,篇目同前。 |
91  | 此书橅印稍后,墨色,亦逊前本。 |
92  | 《文献通考》篇目同前。 |
93  | 此书与第二部纸墨相埒阙补。卷一百二十三《文献通考》,篇目同前。 |
94  | 以上三部,橅印并出,一时皆坊间售本,故无「内府收藏之宝。 |
95  | 阙补卷一百五十二卷三百三卷三百四文献通考 |
96  | 篇目同前。 |
97  | 此亦前版而书贾将嘉靖「靖」字割去《补书》「定」字,亦充宋椠。且所钤广运之宝,篆笔薾弱,亦非明时内府原玺,不足采録。 |
98  | 阙补卷二十三卷七十卷一百五卷一百八卷一百五十五卷一百五十六卷一百六十一卷一百六十六卷二百七卷二百十一卷二百十八卷二百二十二卷二百二十四卷二百二十九卷二百三十三卷二百三十四卷二百五十一卷二百五十六卷二百六十一卷二百六十五卷二百六十八卷二百七十六卷二百八十一卷二百八十三卷三百三卷三百四卷三百六卷三百九卷三百十 卷三百十二卷三百十五卷三百二十三卷三百二十四卷三百三十四卷三百三十六大明㑹典 |
99  | 明万厯间重修二百二十八卷,前孝宗𢎞治十五年御制序次,武宗正徳四年御制序,次神宗万厯十五年御制序,次𢎞治、正徳、嘉靖、万厯四朝勅谕,次纂辑诸书,次开报文册衙门,次𢎞治间凡例,次嘉靖间续纂凡例,次万厯四年张居正、吕调阳、张四维等,请勅礼部编辑事例,送馆剳子。次万厯间重修凡例,次万厯十五年申时行许国、王锡爵等进书,表次重修诸臣衔名。 |
100  | 考《大明㑹典》一书,始修于𢎞治,重订于正徳,嘉靖时复加参补,増入𢎞治十六年以后事例,至万厯间又増入嘉靖二十八年以后条例,校刋成书。故《明史艺文志》称为万厯中重修《大明㑹典》第。此书自孝宗迄神宗四朝俱经纂辑,而世宗独无御制序文。按书中所载万厯四年谕㫖,谓世宗申命儒臣,重加校辑,比及进览,讫未颁行,似于圣心犹有未当。据此,则世宗时仅以稿本进览,并未刋行,故不为制序,非有阙佚也。张居正字叔大,江陵人。嘉靖丁未进士,隆庆初以礼部侍郎入内阁。万厯中累加太师、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諡文忠。张四维,字子维,蒲州人。嘉靖癸丑进士。隆庆时歴官吏部侍郎。万歴间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累加至少师、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赠太师,諡文毅。申时行,字汝黙,呉县人。嘉靖壬戌进士第一。累官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諡文定。许国字维桢,歙县人。嘉靖乙丑进士,累官少傅、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赠太保,諡文穆。王锡爵字元驭,太仓人。嘉靖壬戌进士。累官少保兼太子太保、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赠太傅,諡文肃。俱见《明史》本传。吕调阳,临桂人。嘉靖庚戌进士。第二,见太学题名碑。 |
101  | 《大明集礼》,明太祖御撰。五十三卷前明世宗序。考《明史艺文志》载《大明集礼》一书,称洪武中梁寅等纂修,初系写本,嘉靖中,诏礼部校刋。今观世宗御制序,亦称礼部请刻布中外,俾人有所知见,乃命内阁发秘藏,令其刋布,兹以讫工,遂使广行宣传云云。与史所言脗合是本。版非初印,纸亦不精,盖为书肆通行之本。 |
102  | 《水经》:《山海经》《水经》汉桑钦撰,魏郦道元注,四十卷。《山海经》,晋郭璞撰。十八卷《山海经》前载璞原序,并刘歆《目録》。序《水经》前有明黄省曽总序。 |
103  | 黄省曽序称二经一主,叙山而水归详缀一専,纪水而山,亦寓列山者水之根柢,水者山之委枝」云云。葢言二经所以合刋之故也。省曽字勉之,呉县人。嘉靖辛夘举人。尝著《五岳山人集》,见朱彝尊《明诗综小传》。此序作于嘉靖甲午,即省曽发解后之三年。书贾以其规仿宋椠,因将嘉靖靖字割去填,改定字于「补纸之上,谬称宋刻。此作伪之显然者,二书版式,字画并同。惟《山海经》版心上方有前山书屋」四字,而《水经》无之。或《水经》刋梓在先,其时尚未有此书,屋额名也。 |
104  | 朱卧菴《收藏印记》见前馀印无考。 |
105  | 《阙补水经》卷二十六《古今游名山记》,明何镗撰,十七卷。前明黄佐、吴炳、王世贞、王穉登四序,次凡例,次《总録纪胜》一卷,《总録名言》一卷,《总録类考》一卷。后镗《自序,蔡文范《跋》。 |
106  | 镗自序作于嘉靖四十四年,其书以前人所作《名山游记》及自记所经游者合为一编,故以古今为称。镗,嘉靖丁未进士,浙江处州衞军籍,顺天府宛平县人。见《太学题名碑》。明史王佐字才伯,香山人。正徳中举乡试第一,成进士,改庶吉士。嘉靖初授编修。歴国子祭酒、少詹事,兼翰林学士。赠礼部侍郎,諡文恪。呉炳,宜兴人,万厯末进士,崇祯中官江西提学副使。后従永明王。至桂林,以兵部侍郎兼东阁大学士,死事衡州。朱彝尊《明诗综小传》:蔡文范字伯华,瑞州新昌人。隆庆戊辰进士,歴官广东布政司参议。王世贞、王穉登并见前。 |
107  | 泊如斋重修考古图》,宋吕大临辑十卷。前大临自序,此书刋刻极精。楷体仿二王书,篆法亦古,乃明版中杰出之本。第《考古图》别本均有元大徳二年茶陵陈才子、翼子兄弟二序。才子序且云,属罗兄更翁临本,刻以传世。是自元以后,所刋者方谓之重修。书前应载其序,而此本无之,则书贾之所私汰也。 |
108  | 收藏诸印记无考。 |
109  | 宝古堂重修宣和博古图》,宋徽宗御撰,三十卷。明吴公宏重刋。前明焦竑、洪世俊、蒋𤾉三序。 |
110  | 按《蒋𤾉序作于嘉靖七年,言属掌盐司黄君景星翻刻焦竑、洪世俊二序,作于万厯三十一年,俱言新安吴氏公宏重刻,则此书当是公宏所刋。縁其仿照蒋本,故载旸原序也。第竑序标题,称为《考古》、《博古》二图序,且序中有以古王图附焉之语。今书则仅存博古,其《考古图》、《古玉图》二种葢已佚矣。考《明史艺文志》惟载程士庄《博古图録》三十卷,而蒋、呉二家所刋均不著録,则此书之流传希少概可知也。是本橅刻极精。《竑序》作篆书,系出欧阳序之手,用笔深有古致。考《江宁府志》,欧阳序字惟礼,江宁人。能诗词,工篆籕,仕福州府幕官。蒋𤾉,山东乐安人,正徳辛巳进士。洪世俊,歙县人。万厯乙未进士,并见太学题名碑。焦竑见前呉公宏无。考馀菴《珍藏印记》,未详何人。 |
111  | 阙补卷五卷六卷七卷十五卷十六卷十七卷十八卷二十二卷二十九卷三十大事记 |
112  | 宋吕祖谦著《大事记》十二巻,解题十二卷,共二十四卷。前祖谦自序,后宋呉学《识语》。 |
113  | 考祖谦既作《大事记》十二卷,又作《解题》十二卷,《通释》一卷,见陈振孙《书録解题》、马端临诸家著録》,皆合《通释》为一书,而是本佚而不刋,知非宋椠之旧。且宋时传本,亦非一板,如《宋史艺文志》所载又作二十七卷,非二十四,亦非二十五也。 |
114  | 按祖谦自序作于淳熙七年,呉学识语》称嘉定壬申锓木,相去已三十馀年。则疑宋时初刻原合三书,而呉学重刋不及通释,其源流固可考而知。但此本又为明人翻刻,故字画益不能精整矣。至书中所标校正诸人姓氏,一无可考见。观其结衔有免解进士及府学直学学録、武义县主簿等名,则皆祖谦同郡后学,与呉学同为嘉定时人耳。又呉学识语》,称学掾东阳李大有《书》考,大有字谦仲,庆元二年进士,官至太常博士,见《浙江志》,则呉学疑亦东阳人,未可知也。 |
115  | 阙补大事记》卷八卷九解题卷五卷九卷十一卷十二 秦汉印统 |
116  | 明罗王常编。呉元维、顾晋亨同校八卷。前明王穉登、黄姬水二序。 |
117  | 按:王穉登序作于万厯乙亥,黄姬水序作于隆庆辛未,穉登之序后于姬水,故所序始末转従其畧但言顾呉二君同撰斯编,嘉名印统。姬水序》则称东川御医顾公博雅嗜古,厥嗣、汝由、光禄、汝修、鸿胪、汝和、廷评暨光禄仲子天锡太学三世五君,极搜穷购,得古印章,俾登诸册,名曰《秦汉印统》,以贻好事云云。而罗王常之名二序,俱不及之本书,但刋鄣郡人,馀无可考。呉元维亦未详其人。考《松江志》称:顾定芳字世安,上海人。博综典籍,尤深于医。以夏文愍荐,授太医院御医,直至济殿。今黄序称御医顾公,当即其人,晋亨其别字也。《志》又称:顾従礼字汝由,上海人。以夏文愍荐,修《承天大志》,特授翰林院典籍,累官光禄寺少卿。顾従义,字汝和,嘉靖二十八年以善书应御试第一,授中书舍人,加大理评事。顾九锡字天锡,国子生。万厯中以荐授詹事府主簿。所言官爵世系,悉与《黄序》符合,但遗汝修鸿胪一人。以前宋版《汉书》中王世贞跋语并收藏印记证之。则汝修当名従徳也。又考《六馆日钞》,言嘉靖三十八年丁士美榜进士题名碑,为中书舍人顾従礼书。则汝由又歴官中书,而后为光禄,且素工于书者。《松江志》又称汝由楷书逼锺尚书行,草宗右军父子径尺大字,仿顔平原云云。据此,则顾氏世工书学,故于是书搜采宏富,摹刻独臻。妙品罗氏所编,特其蓝本耳。其书并以朱印,古色莹然,迥殊俗本。閲第一卷末行刋,万厯丙午春王正月望日,新都呉氏树滋堂绣梓,距万歴乙亥穉登作序之年,又三十二载。所称《树滋堂是否即呉元维所居,惜无可考。然此书告竣,实在天锡为詹事、主簿之后,嵗久功深,概可见也。 |
118  | 《阙补卷六《读史漫録》,明于慎行撰。十四卷前明叶向高《题辞、谢肇淛、黄体仁二序。《目録》后有郭应宠识语》二篇,按郭应宠识语》二篇,其一识于万厯己酉,称慎行为师。又称慎行子纬将图剞劂属之,厘次订讹,彚为十四卷。其一识于万厯癸丑,则言是编业已梓于闽建。书林》未经讐校。兹公子中《翰君图》并《笔麈》锓之,余深嘉其是举,徧搜遗稿,复得读史五十通,补入,始为完书云云。是此书系重刋之本,然橅刻不工,纸墨俱劣,又何说也。慎行字无垢,东阿人。隆庆戊辰进士,累官吏部尚书、东阁大学士,赠太子太保,諡文定。叶向高字进卿,福清人。万厯癸未进士,累官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赠太师,諡文忠。并见《明史》谢肇。淛字在杭,长乐人。万厯壬辰进士,官至广西左布政使。见《福建通志》黄体仁,松江人。万厯甲辰进士,见《太学题名碑》,收藏诸印记无考。 |
119  | 班马《字类》宋娄机撰。上、下二卷,前宋洪迈、楼钥二序,后机自序二篇。 |
120  | 考陈振孙《书録解题》及马端临《文献通考》、《宋史艺文志》俱载是书,篇目并同。惟《艺文志》称为字韵,则史臣之误也。娄机字彦发,嘉兴人。乾道间进士,累官参知政事,赠金紫光禄大夫,加赠特进。见《宋史》本传,洪迈、楼钥俱见前此本明仿宋刋,颇得其似。选纸选墨,皆不苟焉。 |
121  | 钦定天禄琳琅书目卷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