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欽定四庫全書 |
2  | 皇朝文獻通考》卷二百三十四《經籍考》 |
3  | 集 |
4  | 等謹按馬端臨於別集》外,復輯詩集》一門,凡無文而獨有詩,及有文而詩仍獨行者,胥隸焉。伏讀我。 |
5  | 皇上御製樂善堂文集並御製文初集。 |
6  | 奎藻、騰輝,裒成巨帙而。 |
7  | 御製詩自《初集》以至四集,篇逾三萬,騰誦寰瀛,不特為歴代帝王之所無。即上下千餘年,望重詞壇,著述浩博者亦疇能仰希萬一。自今以往。 |
8  | 富有日新更不知,以幾千萬億計是非,分門,恭輯曷由見。 |
9  | 典謨賡咏,各極其隆。有如是之空前軼後者,爰仍端臨舊例,別輯是門,而以臣下之單行詩集敬附於後。其已見《別集類》者,亦不復更載焉。 |
10  | 御製詩初集四十四卷,《目録》四卷,《二集》九十四卷,《目録》十卷,三集一百卷,目録十二卷,四集一百卷,目録十二卷。 |
11  | 皇上御製初集序曰:「向叙樂善堂集云:夙昔典學,所心得不忍棄置。後雖有作,或出詞臣之手,真贋各半,且亦不欲與文人學士爭長,故十數年來,臣工以編次詩文集為請者概弗許。然幾務之暇,無他可娛,往往作為詩古文賦文賦不數十篇,詩則托興寄情,朝吟夕諷。其間天時農事之宜,涖朝將祀之典,以及時巡所至,山川名勝,風土淳漓,罔不形諸咏歌,紀其梗概,積至今以數千百首計矣。而較晴、量雨,憫農疾苦之作為多,觀其詩可以知憂勞而驗今昔。使閲嵗逾時,或致殘缺失次,其不忍棄置,較先為甚。因取丙辰以迄丁夘所作,略加編定,都為四十四卷。古今體計四千一百五十首,有竒命翰林中字畫端楷者,分卷鈔録裝為一集,不付剞劂,猶初志也。 |
12  | 等謹按: |
13  | 御製詩己刻者凡四卷,皆合古今諸體,編年為次。自乾隆元年丙辰至乾隆十二年丁夘為初集。計詩四千一百五十餘首。自乾隆十三年戊辰至乾隆二十四年己卯為二集,計詩八千四百七十餘首,皆大學士蔣溥恭校。自乾隆二十五年庚辰至乾隆三十六年辛卯為三集,計詩一萬一千六百二十餘首。大學士于敏中恭校,自乾隆三十七年壬辰至乾隆四十八年癸夘為四集,計詩九千七百餘首。協辦大學士梁國治恭校通三萬三千八百七十餘首,三百七十二卷。極古今詩集之富,無有過於我。 |
14  | 皇上者仰見。 |
15  | 敬。 |
16  | 天法 |
17  | 祖勤民愛物之念殷於。 |
18  | 宵旰者五十年,猶如一日,故宣為歌詠者三萬篇,如出一源,至於 |
19  | 覽蹟考器,陟巘觀泉。 |
20  | 宸翰昭垂㒺,非道妙蓋。 |
21  | 天章富有積,萬首始彚成。編而海澨情殷閱,一紀始窺新製,故當四集奏竣在。 |
22  | 大聖人沖懐謙抑,猶是不令付梓之初心,而中外臣庶益思進覩。 |
23  | 鴻篇方冀,剞劂氏之雕鋟,無已也矣。《靜惕堂詩集》四十四卷。 |
24  | 曹溶撰。溶見《史類》。 |
25  | 《橘洲詩集》六卷 |
26  | 范士楫撰。士楫字箕生,定興人。前明崇禎丁丑進士入。 |
27  | 國朝官至吏部郎中。 |
28  | 等謹按士楫是集,皆順治乙酉以後所作諸詩。卷首有《自序》一篇,述其作詩梗概,詞多奧澁,尚沿明季風氣,故其詩亦未能湔除餘習戞然。自造《棲雲閣詩》十六卷,《拾遺》三卷。 |
29  | 高珩撰。珩字䓤佩,號念東,晚號紫霞道人。前明崇禎癸未進士入。 |
30  | 國朝官至刑部侍郎。 |
31  | 等謹按。王士禎《居易録》曰:「珩生平撰,著不減萬篇。今觀其詩,多不經意之作,蓋揮寫有餘,而凝鍊不足也。 |
32  | 《蕉林詩集》 |
33  | 梁清標撰。清標字玉立,清苑人。前明崇禎癸未進士,改庶吉士入。 |
34  | 國朝官至保和殿大學士,《九山游草》一卷 《梅花百咏》一卷李確撰。確見《史類》。 |
35  | 《二槐草堂集》 |
36  | 王翃撰。翃字介人,嘉興人。王晫《今世說》曰:「翃少失學,《論》、《孟》不卒讀,識字而已。弱冠偶覽傳竒,即欣然㑹意曰:此無難,吾亦能之,即據」。案唔唔學填詞,竟合調。自後學不稍懈,工詞曲,又進攻詩。然貧日甚,抱膝苦吟,落落不問家人産。 |
37  | 《直木堂詩集》七卷 |
38  | 釋本晝撰。本晝字天岳,號寒泉,子居紹興平陽寺。李鄴嗣《序》曰:天岳詩非有人作序,幾不知為曲彔座上人也。 |
39  | 黃宗羲序曰:「天岳五律,上入王、孟之室,次不落大復以下。 |
40  | 《南耕草堂詩稿》 |
41  | 曹亮武撰。亮武字渭公,號南耕宜興人。《雲龕遺稿》一卷。 |
42  | 梁春暉撰。春暉號淑三,福建長樂人。春暉孫澄漪䟦曰:初名《雲龕吟稿》,嘗謀鋟板而力未逮。藏弆既久,不幸為蟲鼠所戕,剝蝕斷爛,至不可讀。細加檢録,得其首尾完具者僅十之一二,裒為一卷,顔曰《雲龕遺稿》云。 |
43  | 《茂緑軒集》四卷 |
44  | 顧夢游撰。夢游字與治,江寧人。前明諸生《苧菴二集十二卷。 |
45  | 吳懋謙撰。懋謙字六益,松江人。《徐太拙詩稿》 |
46  | 徐振芳撰。振芳字太拙,山東樂安人,蘧廬詩 |
47  | 韓純玉撰。純玉字子蘧,別號蘧廬居士,歸安人。毛先舒序曰:「子蘧詩悲凉沈逺,矯然不羣」。朱彛《尊序曰:「子蘧五古詩,波瀾老成》、《南北行旅》諸篇,尤為竒崛」。 |
48  | 《張秦亭詩集》十三卷 |
49  | 張丹撰。丹字祖望,原名綱孫。錢塘人《蕊雲集》一卷,《晩唱》一卷。 |
50  | 毛先舒撰。先舒見《經》類。 |
51  | 《筠溪集》七卷 |
52  | 范青撰。青字筠堅,上海人。《橘苑詩鈔》十一卷。 |
53  | 諸匡鼎撰。匡鼎字虎男,錢塘人。《完玉堂詩集》十卷。 |
54  | 釋元璟撰。元璟字借山,浙江天童寺僧。等。謹按元璟居武陵,曽結西溪吟社,一時名流皆相過從,推服者頗衆。王士禎《居易録》亦摘録其句。雖根抵未深,而落筆清新,絶無一㸃塵俗之氣。《冬闗詩鈔》六卷。 |
55  | 釋通復撰。通復字文可,嘉興人。《蘭雪堂詩集》三卷 |
56  | 謝賓王撰。賓王字起東,臨淄人。順治丙戌進士,官南康府推官。 |
57  | 《黃山詩留》十六卷 |
58  | 法若真撰。若真字漢儒,號黃石,一字黃山,膠州人。順治乙酉以五經。 |
59  | 特賜中式,授中書舎人。丙戌,成進士,改庶吉士,官至南康府知府。 |
60  | 《心逺堂詩集》十二卷 |
61  | 李霨撰。霨字坦園,高陽人。順治丙戌進士,官至大學士,諡文勤。 |
62  | 等謹按霨詩,舂容和雅,不為呌囂之音,故能黼黻」。 |
63  | 昇平導揚,雅化際一時交泰之盛,荷九重特達之知。所謂和聲以鳴盛者,誠不同乎瓦缶之響也。 |
64  | 《且亭詩集》 |
65  | 楊思聖撰。思聖字猶龍,鉅鹿人。順治丙戌進士,官至四川布政使。 |
66  | 《夢吟集》一卷,《續集》一卷 |
67  | 王天春撰。天春字魯源,濟寧人。順治丙戌進士,官至兵部侍郎。 |
68  | 《佳山堂集》十卷 |
69  | 馮溥撰。溥字易齋,益都人。順治丁亥進士,官至大學士。 |
70  | 《馮定逺集》十一卷 |
71  | 馮班撰。班見《子類》。 |
72  | 等謹按:班與其兄舒,皆以詩名,稱海、虞二馮」。然舒之論詩,講起承轉合最嚴。班則欲化去此法,微有不同。要其所作,俱淵源於《才調集》、《玉臺新咏》二書,則其風格猶未能進而益上也。 |
73  | 《志壑堂詩》十五卷 |
74  | 唐夢賚撰。夢賚字濟武,淄川人。順治己丑進士,官翰林院檢討。 |
75  | 姜宸英序曰:讀其經世之言,所謂籌餉、積穀、銅鈔、改漕之法,訏謨、碩畫、鑿鑿,皆可見之施行。 |
76  | 王士禎序曰:夢賚文近於䝉莊,詩近於東坡、《慈溪前集》二十四卷,《後集》八卷,今選定為十五卷、《寶綸堂集》五卷。 |
77  | 許纉曾撰。纉,曾見《史類》。 |
78  | 等,謹按纉曾集》中樂府規倣舊文,七言古詩,多學初唐、四傑之作,頗能不為宋體所惑。 |
79  | 《漫餘草》一卷 |
80  | 王庭撰。庭見子類。 |
81  | 等謹按庭所為詩,有「秋間三仕,二西諸草。是集刻於康熈戊辰,乃其晚嵗所訂,大約近體,多於古體。七律一種又多於諸體。 |
82  | 《循寄堂詩稿》 |
83  | 朱廷燝撰。廷燝字山輝,富平人。順治己丑進士,官至河南布政使㕘政。 |
84  | 《容菴詩集》十卷,《辛卯集》一卷孫爽撰。爽字子度,錢塘人。《萬山樓詩集》二十四卷。 |
85  | 許虯撰。虬字竹隠,長洲人。順治辛卯舉人。官至思南府知府。 |
86  | 《林臥遙集》三卷 |
87  | 趙吉士撰。吉士見《史類》。 |
88  | 等謹按是集,凡詩一千五百餘首,題雖不一,皆疊金壇于漢翔所貽四首之韻。初名《疊韻千律》,尋又續得五百餘首,名曰《千疊波餘》,合為是集。夫和詩而至千餘首之多,亦古今所剏見,以云能工,則未之信也。 |
89  | 張康侯《詩草》十一卷 |
90  | 張晉撰。晉字康侯,狄道人。順治壬辰進士,官丹徒縣知縣。 |
91  | 《憗齋存稿》四卷 |
92  | 白乃貞撰。乃貞字亷叔,號蘂淵。順治壬辰進士,官翰林院檢討。 |
93  | 《堪齋詩存》八卷 |
94  | 顧大申撰。大申字震雉,一字見山,華亭人。順治壬辰進士,官至戶部郎中。 |
95  | 陳伯璣䟦曰大申七律高華可追王李天延閣詩前集》十六卷、後集十三卷,《花果㑹唱和詩》一卷,《贈言集》四卷。 《瞿山詩略》三十三卷梅清撰。清字潤公,號瞿山,宣城人。順治甲午舉人。《涑亭詩略》一卷。 |
96  | 林堯光撰。堯光字覲伯,莆田人。順治中㧞貢生,官行人司行人。 |
97  | 《浣亭詩略》二卷,《浣亭歸來吟》一卷,附山䕬《花埡長短句》一卷 |
98  | 林堯華撰。堯華字開伯,莆田人。堯光之弟。順治甲午舉人,官榆次縣知縣。 |
99  | 鄭王臣序曰:堯光、伯仲詩各臻妙境,堯光、尤秀㧞,當為馬氏、白眉」。 |
100  | 《鶴嶺山人詩集》十六卷 |
101  | 王澤宏撰。澤宏字涓來,黃岡人。順治乙未進士,官至禮部尚書。 |
102  | 《綿津山人詩集》十八卷附《楓香詞》一卷,《緯蕭草堂詩》一卷 |
103  | 宋犖撰。犖見《史類》。 |
104  | 劉榛序曰:「綿津集》如種樹,然方初植雖一病,葉不忍摘,久之而繁枝芟焉,又久之而歧幹斮焉」。等謹按是集合子目十有四種,大抵其初旋出放刻,故瑕瑜互見。後撫江右時,屢自刪削,併為是編,而諸集之目如舊。後又自訂《西陂類稿》,悉取此集中詩而去之,則學問愈深,故盡悔其少作耳。《漁洋詩集》二十二卷。 《續集》十六卷 《南海集》二卷 《雍益集》一卷 《精華録》十卷 |
105  | 王士禎撰。士禎見《史類》。 |
106  | 盛符升序《雍益集》曰:「先生自言再使秦蜀,往返萬里,得詩纔百餘篇,皆寥寥短章,無復當年蜀道南海豪放之格。 |
107  | 等謹按士禎詩正續集》三十八卷,皆其生平刻意之作。蓋士禎官詹事以前,文章聲譽,遍滿騷壇,方與天下作者馳逐矜名,故是二集為菁華所聚。至《南海集》,則其奉使祭告南海往還之作。趙執信謂其開卷二詩,似羈臣遷客之語。《雍益集》則為奉使祭告西岳西鎮江瀆時所作。嘗自言老躭禪寂,遇事短吟略,放西竺氏偈頌,不應作文字觀矣。《精華録》十卷,乃士禎刪掇諸集,手定成帙。其子啟汧以為曹禾,盛彦升所録,蓋託辭也。 |
108  | 掄山集選》一卷 |
109  | 王士禧撰。士禧字禮吉,山東新城人閒居草》一卷。 |
110  | 董含撰。含字榕菴,華亭人。《秋笳集》八卷 |
111  | 吳兆騫撰。兆騫字漢槎,吳江人。順治丁酉舉人,縁事戍寧古㙮䝉。 |
112  | 恩赦,還。 |
113  | 《嵩菴集》五卷 |
114  | 馮甦撰,甦見《史類》。 |
115  | 《行素堂詩集》一卷 |
116  | 李如淓撰。如淓字仲淵,高陽人。順治己亥進士,官鄷都縣知縣。 |
117  | 等謹按,如淓之祖父,均遭明末之難,如淓間闗冒,險尋訪遺,踪扶櫬歸里,鄉人至今稱其孝行,云笠山詩選》五卷。 |
118  | 孫蕙撰。蕙見《史類》。 |
119  | 王士禎序曰:蕙工五、七言詩,雖古作者無以加之。《谷口山房》詩集十卷。 |
120  | 李念慈撰。念慈字屺瞻,號劬庵,涇陽人。順治辛丑進士,官河間府推官,改補新城縣知縣。縁事禠職,後以運餉有功,再授天門縣知縣。 |
121  | 《證山堂集》八卷 |
122  | 周斯盛撰。斯盛字屺公,鄞縣人。順治辛丑進士,官即墨縣知縣,以事繫獄,後放歸。 |
123  | 《時一吟詩》四卷 |
124  | 黎耿然撰。耿然字介菴,晉江人。始為諸生。後從軍,積功至雲南總兵官。 |
125  | 積書巖《詩選》 |
126  | 劉逢源撰。逢源字津逮,廣平人。《稽留山人集》二十卷。 |
127  | 陳祚明撰。祚明字允倩,錢塘人。《浙江通志》曰:祚明博學善屬文,以貧傭書京師,歿於客邸。所著有詩二十卷、詞一卷,古文尤富。等謹按詞與古文,今皆未見。此其詩集也,亦名《敝帚集》。 |
128  | 《性學吟》二卷 |
129  | 徐世沐撰。世沐見《經類 |
130  | 等謹按是編,以詩講學,皆拈太極仁義之類為題,又時附夾注數語。 |
131  | 《定峯樂府》十卷 |
132  | 沙張白撰。張白原名一卿,號定峯,江陰人。《葭里集》六卷,《葭里二集六卷,《葭里三集》五卷,周鐈撰。鐈字若柯,南和人。順治中諸生。魏裔介《序》曰:「鐈詩溫潤清脫,唐人中項斯馬,戴可以伯仲」。 |
133  | 《突星閣詩鈔》十五卷 |
134  | 王戩撰。戩字孟榖,漢陽人。戩從子楠。識曰,前五卷阮亭付梓,後九卷朱愷仲、董養齋所鐫,末一卷則許謙次諸人所刻。 |
135  | 《杏村詩集》七卷 |
136  | 謝重輝撰。重輝字千仭,號方山,徳州人。大學士陞子。由䕃生,官至刑部郎中。 |
137  | 蕭亭詩選》六卷 |
138  | 張實居撰。實居字賓公,號蕭亭,鄒平人。王士禎序曰:肅然之隂,其東面曰大谷,谷中二十四村,皆隱逸之奥區,實居得靈芝五色於山麓泉上,因作《採芝山堂詩》千餘首。樂府古選》,尤有神解,為擇其最者三百篇,為此集云。 |
139  | 《後圃編年稿》十六卷 |
140  | 李嶟瑞撰。嶟瑞字蒼存,盱眙人。王士禎序曰:嶟瑞詩縱橫有竒氣,《丁野鶴詩鈔》十卷 |
141  | 丁耀亢撰。耀亢字西生,號野鶴,諸城人。順治中由貢生官至惠安縣知縣。 |
142  | 《吾好遺稿》一卷 |
143  | 章靜宜撰。靜宜字湘御,吳縣人。順治中諸生《菜山堂集》八卷,《遺稿》五卷。 |
144  | 章金牧撰。金牧字雲李,歸安人。官栢鄉縣知縣。《江泠閣詩集》十四卷。 |
145  | 冷士嵋撰。士嵋見《別集類、澄江集》 |
146  | 陸次雲撰。次雲見史類。 |
147  | 等謹按,尤侗《序》曰:「次雲尚有《玉山集》,附此以傳,今未之見。 |
148  | 《恕齋偶存》七卷 |
149  | 方士頴撰。士頴字伯陽,淳安人。諸生《耐俗軒詩集》三卷。 |
150  | 申頲撰。頲字敬立,廣平人,副榜貢生。《一溉堂詩集》一卷。 |
151  | 余光耿撰。光耿字介遵,婺源人,康熈初諸生。《江南通志》作「舉人」。 |
152  | 《陽山詩集》十卷 |
153  | 陳炳撰。炳字虎文,長洲人。黃中堅䟦曰炳詩有「松頂紅裙拖緑上,山腰白鳥破青飛」之句,由是知名。 |
154  | 《黄葉村莊詩集》十卷 |
155  | 吳之振撰。之振字孟舉,石門人。貢生。官中書科中書。 |
156  | 《璇璣碎錦》二卷 |
157  | 萬樹撰。樹字紅友,宜興人。等謹按是集皆迴文。詩圖組織頗巧,然敝精神於無用之地,固大雅所弗尚也。 |
158  | 《彊恕堂詩集》八卷 |
159  | 高之騱撰。之騱字仲治,淄川人。《重知堂詩》二卷 |
160  | 趙善慶撰。善慶字怡齋,德州人。貢生。官至金華府知府。 |
161  | 王士禎序曰:怡齋之詩,妙在本色。《寵夀堂詩集》三十卷。 |
162  | 張競光撰。競光字覺菴,杭州人。《雪菴詩存》二卷。 |
163  | 丁嗣徵撰。嗣徵字集虗,嘉善人,《尺五堂詩刪》六卷。 |
164  | 嚴我斯撰。我斯字存菴,歸安人。康熈甲辰進士第一,官至禮部左侍郎。 |
165  | 《珂雪詩》 |
166  | 曹貞吉撰。貞吉字升六,號實菴,安邱人。康熈甲辰進士,官至禮部員外郎。 |
167  | 等謹按王士禎嘗選十子詩略》,貞吉其一也。詩格遒鍊,為世所推,惜稿多散佚,故士禎《感舊集》所選《登望》、《海樓》、《吳山》、《晚眺》、《金山》諸詩,是集中皆未之見焉。 |
168  | 《戒菴詩存》一卷 |
169  | 邵逺平撰。逺平本名吳逺,字戒三,仁和人,康熈甲辰進士,官至光祿寺少卿,己未。 |
170  | 召試博學鴻詞,授翰林院侍讀,歴遷詹事府少詹事。逺平自序》曰:己未,再入京,五載內所作,多典禮紀頌之章。 |
171  | 《雪園詩集》六卷 |
172  | 梁珪撰。珪字至鋐,號雪園,福建長樂人。《樂圃詩集》七卷。 |
173  | 顔光敏撰。光敏字遜甫,一字修來,曲阜人。康熈丁未進士,官至吏部考功司郎中。 |
174  | 《栁村詩集》十二卷 |
175  | 董訥撰。訥見史類》。 |
176  | 張希良序曰:訥有別墅,在城南二里曰栁村,取以名集。今 |
177  | 上四十一年冬 |
178  | 法駕時巡幸栁村之南樓,御書「眷念舊勞」四大字,以旌其墓,又命其子思凝繕寫遺集》上之。 |
179  | 《石屋詩鈔》八卷,《補鈔》一卷,魏麐徵撰。麐徵字蒼石,溧陽人。康熈丁未進士,官至邵武府知府。 |
180  | 《慎修堂詩集》八卷 |
181  | 廖騰煃撰。騰煃字占五,號蓮山,將樂人。康熈己酉舉人,官至戶部侍郎。 |
182  | 《玉巖詩集》七卷 |
183  | 林麟焻撰。麟焻字石來,莆田人。康熙庚戌進士,官至貴州提學僉事。 |
184  | 《古鉢集選》一卷 |
185  | 王士祜撰。士祜字叔子,一字子側,號東亭,又號古鉢山人,山東新城人。康熙庚戌進士。 |
186  | 計東䟦》曰:「三王並工詩,西樵阮亭早達,故聲譽起,若東亭之才,詎肯作蜂腰哉!」 |
187  | 《世恩堂集》三十五卷 |
188  | 王頊齡撰。頊齡號瑁,湖華亭人。康熈丙辰進士,己未。 |
189  | 召試博學鴻詞,授編修,官至大學士,諡文恭。等謹按頊齡遭遇。 |
190  | 昌時荷,䝉 |
191  | 特㧞從容館閣,洊陟台衡,故其詩雍容和雅,多太平黼黻之音。昔人所謂臺閣文章,蓋如是也。 |
192  | 《寳嗇堂詩稿》四卷 《河上草》二卷 蘭樵《歸田稿》一卷 |
193  | 張榕端撰。榕端見《史類》。 |
194  | 龎塏序《寶嗇堂稿》曰:「榕端詩和而不迫,秀而不纎,逸而不肆,宛轉纒綿,一寫其胸中之趣,而未嘗借以宣其喜怒不平之氣。 |
195  | 宋犖序河上草》曰:榕端泥塗攆橇,楗石沈薪,卒以塞決。乃不見其有歌咏勤苦之勞,而往往道其達天適性之學。 |
196  | 《彭椒巖詩稿》二十二卷 |
197  | 彭開祐撰。開祐字孝緒,號椒巖,婁縣人。康熈丙辰進士,官至武岡州知州。 |
198  | 《翠滴樓詩集》六卷 |
199  | 馮雲驌撰。雲驌字懿生,代州人。康熈丙辰進士,官翰林院編修。 |
200  | 《清芬堂存稿》八卷 |
201  | 胡會恩撰。會恩字孟綸,徳清人。康熈丙辰進士,官至刑部尚書。 |
202  | 《西澗初集》六卷 |
203  | 劉然撰。然字簡齋,江寧人。受《祺堂詩集》三十四卷。 |
204  | 李因篤撰。因篤字子徳,又字天生,富平人,康熈己未。 |
205  | 召試博學鴻詞,授翰林院檢討。《深秀堂近草》五卷 |
206  | 潘鍾麟撰。鍾麟字層峰,華亭人。《因園集》十三卷。 |
207  | 趙執信撰。執信號秋谷,晚號飴山老人,博山人。康熙己未進士,官至左春坊左賛善。 |
208  | 門人丁際隆䟦曰:辛酉秋,重謁秋谷先生於因園,時先生病目彌甚,不作詩者六年矣,從仲君羮梅得先生手,定詩稿,分十三集,録副,未及校而羮梅,遂索原本,以去嵗寒無事,乃校一過,曩見手書《濟南竹枝》及《宿法慶寺》二律,皆不在,蓋所刪多矣。《艮齋倦稿》十五卷。 |
209  | 尤侗撰,侗見《史類》。 |
210  | 等,謹按侗詩,除已載全集及《鶴棲堂稿》外,此其晚嵗之作,故曰「倦稿。 |
211  | 《野香亭集》十三卷 |
212  | 李孚青撰。孚青字丹壑,合肥人,大學士天馥子。康熈己未進士,官翰林院編修。 |
213  | 《雪石堂詩草》 |
214  | 劉爾●撰。爾●字敬又,宜君人。康熈己未,嘗薦舉博學鴻詞。 |
215  | 蓮洋《詩鈔》十卷 《別本蓮洋集》二十卷吳雯撰。雯字天章,本遼陽人,寄籍蒲州。康熈己未,嘗薦舉博學鴻詞。 |
216  | 《晚樹樓詩稿》四卷 |
217  | 吳震方撰。震方見經類。 |
218  | 等謹按:震方以御史罷歸,康熈癸未,恭逢聖祖南巡,進所輯朱子論定文鈔䝉。 |
219  | 恩復職復。 |
220  | 御書白居易詩賜之,因摘詩中「晚樹」二字名其樓徐都講詩》一卷。 |
221  | 徐昭華撰。昭華字亦曰昭華駱加采之妻等謹按:昭華之父咸清,嘗與毛竒齡游,迨竒齡里居,年已垂暮。昭華以詩請業,稱女弟子,故有都講」之目。是編即附刻《西河集》後,陳維崧序之。《山曉閣詩》十二卷。 |
222  | 孫琮撰。琮字執升,嘉善人,《香草居集》七卷。 |
223  | 李符撰。符本名符逺,字分虎,號耕客,嘉興人《寶菌堂遺詩》二卷。 |
224  | 趙執端撰。執端號緩菴,益都人。等謹按,執端為執信之從弟,王士禎之甥,執信著《談龍録》以指摘士禎執端,獨舎兄而從舅字,摹句擬間,亦得其形似所過。士禎《舊居詩》,為其兄談龍録》而作,在執信負氣之過,誠所不免。然執端竟以羣兒謗傷詆之,是亦可謂已甚已。 |
225  | 《友栢堂遺詩選》二卷 |
226  | 馮協一撰。協一字躬暨,益都人。大學士溥第三子。以溥䕃官至臺灣府知府。 |
227  | 《雙溪草堂詩集》十卷,附遊《西山詩》一卷,汪晉徵撰。晉徵字涵齋,休寧人。康熈己未進士,官至戶部侍郎。 |
228  | 《老雲齋詩刪》十卷 |
229  | 沈不負撰。不負字集九一字,次山平湖人。陸奎勲序》曰:「康熙己卯,不負刪其詩存十之五,編年而不分體,以授其子方蕙曰:汝他日力能開雕,當名之曰《老雲齋詩刪》,不必更有増入。 |
230  | 《馮舎人遺詩》六卷 |
231  | 馮廷櫆撰。廷櫆字大木,徳州人。康熈壬戌進士,官中書舎人。 |
232  | 艾納《山房集》五卷 |
233  | 王九齡撰。九齡字子武,華亭人。康熈壬戌進士,官至都察院左都御史。 |
234  | 等謹按九齡之詩,純以情韻勝,蓋挹何、李之流波,而加以富艷者。 |
235  | 《嶺南二紀》二卷 |
236  | 茅兆儒撰。兆儒號雪鴻,錢塘人。等謹按。是編皆其紀遊之詩二卷,共三百八十題,每題皆以絶句一首系之。 |
237  | 《愛日堂詩》二十七卷 |
238  | 陳元龍撰。元龍見子類。 |
239  | 等謹按愛日堂者。 |
240  | 聖祖仁皇帝御書匾額也。其詩編年分集,多鳴盛之和聲。倚《雲閣詩集》一卷。 |
241  | 汪灝撰。灝字文漪,一字天泉,臨清人。康熈乙丒進士,官至貴州廵撫。 |
242  | 𡵚《老編年詩鈔》十三卷 |
243  | 金張撰。張字介山,錢塘人。 |
244  | 皇朝文獻通考》卷二百三十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