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夫在天成象,聖人是觀,日月五星,象之著者,變常舛度,徵咎隨焉。然則明晦暈蝕,疾餘犯守,飛流欻起,彗孛不恆,或皇靈降臨,示譴以戒下,或王化有虧,感達於天路。《易》稱「天垂象,見吉兇」,「觀乎天文,以察時變」;《書》曰「歷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時」。是故有國有家者之所祗畏也。百王興廢之驗,萬國禍福之來,兆勤雖微,岡不必至,著於前載,不可得而備舉也。班史以日暈五星之屬列《天文志》,薄蝕彗孛之比入《五行說》。七曜一也,而分為二《志》,故陸機云學者所疑也。今以在天諸異咸入天象,其應徵符合,隨而條載,無所顯驗則闕之云。 |
2  | 太祖天興五年八月,天鳴。 |
3  | 六年九月,天鳴。 |
4  | 皇始二年十月壬辰,日暈,有佩璚。占曰「兵起」。天興元年九月,烏丸張超收合亡命,眾黨三千餘家,據渤海之南皮,自號征東大將軍、烏丸王,鈔掠諸郡。詔將軍庚岳討之。 |
5  | 天興三年六月庚辰朔,日有蝕之。占曰「外國侵,土地分」。五年五月,姚興遣其弟義陽公平率眾四萬來侵平陽,乾壁為平所陷。 |
6  | 六年四月癸巳朔,日有蝕之。占曰「兵稍出」。十月,太祖詔將軍伊謂率騎二萬北襲高車,大破之。 |
7  | 天賜五年七月戊戌朔,日有蝕之。占曰「後死」。六年七月,夫人劉氏薨,後謚為宣穆皇后。 |
8  | 太宗神瑞二年八月庚辰晦,日有蝕之。 |
9  | 世祖始光四年六月癸卯朔,是有蝕之。占曰「諸侯非其人」。神䴥元年二月,司空奚斤、監軍侍御史安頡討赫連昌,擒之於安定。其餘眾立昌弟定為主,走還平涼,斤追之,為定所擒。將軍丘堆棄甲與守將高涼王禮東走蒲阪,世祖怒,斬堆。 |
10  | 神䴥元年十一月乙未朔,日有蝕之。 |
11  | 太延元年正月己未朔,日有蝕之。 |
12  | 四年十一月丁卯朔,日有蝕之。 |
13  | 太平真君元年四月戊午朔,日有蝕之。 |
14  | 三年八月甲戌晦,日有蝕之。 |
15  | 六年六月戊子朔,日有蝕之。占曰「有九族夷滅」。七年正月戊辰,世祖車駕次東雍州。庚午,圍薛永宗營壘。永宗出戰,大敗,六軍乘之,永宗眾潰,斬永宗,男女無少長皆赴汾水而死。 |
16  | 七年六月癸未朔,日有蝕之。占曰「不臣欲殺」。八年三月,河西王沮渠牧犍謀反,伏誅。 |
17  | 十年夏四月丙申朔,日有蝕之。 |
18  | 六月庚寅朔,日有蝕之。占曰「將相誅」。十一年六月已亥,誅司徒崔浩。 |
19  | 十一年十二月辛未,日南北有珥。 |
20  | 高宗興安元年十一月己卯,日出赤如血。 |
21  | 二年三月,日暈。 |
22  | 興光元年七月丙申朔,日有蝕之。 |
23  | 和平元年九月庚申朔,日有蝕之。 |
24  | 三年二月壬子朔,日有蝕之。占曰「有白衣之會」。六年五月癸卯,高宗崩。 |
25  | 顯祖皇興元年十月己卯朔,日有蝕之。 |
26  | 二年四月丙子朔,日有蝕之。占曰「將誅」。四年十月,誅濟南王慕容白曜。 |
27  | 十月癸酉朔,日有蝕之。占曰「尊後有憂」。三年,夫人李氏薨,後謚思皇后。 |
28  | 三年十月丁酉朔,日有蝕之。 |
29  | 高祖延興元年十二月癸卯,日有蝕之。占曰「有兵」。二年正月乙卯,統萬鎮胡民相率北叛,遣寧南將軍、交阯公韓拔等滅之。 |
30  | 三年十二月癸卯朔,日有蝕之。 |
31  | 四年正月癸酉朔,日有蝕之。占曰「有崩主,天下改服。有大臣死」。五年十二月己丑,征北大將軍城陽王壽薨。六年六月辛未,顯祖崩。 |
32  | 七月丙寅,日有背珥。 |
33  | 五年正月丁酉,白虹貫日,直珥一。 |
34  | 承明元年三月辛卯,日暈五重,有二珥。 |
35  | 太和元年冬十月辛亥朔,日有蝕之。 |
36  | 二年正月辛亥,日暈,東西有珥。 |
37  | 二月乙酉晦,日有蝕之。占曰「有欲反者,近三月,遠三年」。四年正月癸卯,洮陽羌叛,枹罕鎮將討平之。 |
38  | 九月乙巳朔,日有蝕之。占曰:「東邦發兵」。四年十月丁未,蘭陵民桓富殺其縣令,與昌慮桓和北連太山群盜張和顏等,聚黨保五固,推司馬朗之為主,詔淮陽王尉元等討之。 |
39  | 三年春正月癸丑,日暈,東西有珥,有佩戟一重,北有偃戟四重,後有白氣貫日珥,狀如車輪。京師不見,雍州以聞。 |
40  | 三月癸卯朔,日有蝕之。占曰「大臣誅」。四月,雍州刺史宜都王目辰有罪,賜死。 |
41  | 四年正月辛酉,日東西有珥,北有佩,日暈貫兩珥。 |
42  | 五年正月庚辰,日暈,東西有珥;南北並白氣,長一丈,廣二尺許;北有連環暈。又貫珥內,復有直氣,長三丈許,內黃,中青,外白。暈乍成,散,乃滅。 |
43  | 七月庚申朔,日有蝕之。 |
44  | 七年十二月乙巳朔,日有蝕之。 |
45  | 八年正月戊寅,有白氣貫日。占曰「近臣亂」。十年三月丁亥,中散梁眾保等謀反,伏誅。 |
46  | 十一年十一月丁亥,日失色。 |
47  | 十二年三月戊戌,白虹貫日。 |
48  | 十三年二月乙亥朔,日十五分蝕八。占曰「有白衣之會」。十一月己未,安豐王猛薨。 |
49  | 十四年二月已巳朔未時,雲氣班駁,日十五分蝕一。占曰「有白衣之會」。九月癸丑,文明太皇太后馮氏崩。 |
50  | 十五年正月癸亥晦,日有蝕之。占曰「王者將兵,天下擾動」。十七年六月丙戌,高祖南伐。 |
51  | 十七年六月庚辰朔,日有蝕之。 |
52  | 十八年五月甲戌朔,日有蝕之。 |
53  | 二十年九月庚寅晦,日有蝕之。 |
54  | 二十三年六月已卯,日中有黑氣。占曰「內有逆謀」。八月癸亥,南徐州刺史沈陵南叛。 |
55  | 十二月甲申,日中有黑氣,大如桃。 |
56  | 世宗景明元年正月辛丑朔,日有蝕之。 |
57  | 七月己亥朔,日有蝕之。 |
58  | 二年四月癸酉,日自午及未再暈,內黃外白。 |
59  | 七月癸巳朔,日有蝕之。 |
60  | 八月戊辰,日赤無光,中有黑子一。 |
61  | 三年正月乙巳,日中有黑氣如鵝子,申酉復見,又有二黑氣橫貫日。 |
62  | 二月辛卯,日中有黑氣,大如鵝子。 |
63  | 七月丁巳朔,日有蝕之。 |
64  | 正始元年十二月丙戌,黑所貫日。壬子,日有冠珥,內黃外青。占曰「天下喜」。三年正月丁卯,皇子生,大赦天下。 |
65  | 三年二月甲辰,日左右有珥,內赤外黃。辛亥,日暈,外白內黃。 |
66  | 十月乙巳,日赤無光。 |
67  | 十二月乙卯,日暈,內黃外青,東西有珥,北有背。巳時,白虹貫日。 |
68  | 永平元年三月己酉,日南北有珥,外青內黃,暈不匝;西北有直氣,長尺餘;北有白虹貫日。 |
69  | 八月壬子朔,日有蝕之。 |
70  | 二年八月丙午朔,日有蝕之。丁卯旦,日旁有黑氣,形如月,從東南來沖日。如此者一辰,乃滅。 |
71  | 三年二月甲子,日中有黑氣二。 |
72  | 十二月乙未,日交暈,中赤外黃,東西有珥,南北白暈貫日,皆匝。 |
73  | 四年十一月癸卯,日中有黑氣二,大如桃。占曰「天子崩」。延昌四年正月丁巳,世宗升遐。 |
74  | 十二月壬戌朔,日有蝕之。在牛四度。占曰「其國叛兵發」。延昌二年二月庚辰,蕭衍鬱洲民徐玄明等斬送衍鎮北將軍、青冀二州刺史張稷首,以州內附。 |
75  | 延昌元年二月甲戌至於辛巳,日初出及將沒,赤白無光明。 |
76  | 五月己未晦,日十五分蝕九。占曰「大旱,民流千里」。二年春,京師民饑,死者數萬口。 |
77  | 二年閏月辛亥,日中有黑氣。占曰「內有逆謀」。三年十一月丁巳,幽州沙門劉僧紹聚眾反,自號凈居國明法王,州郡捕斬之。 |
78  | 五月甲寅朔,日有蝕之,京師不見,恆州以聞。 |
79  | 三年三月庚申,日交暈,其色內赤黃,外青白;南北有佩,可長二丈許,內赤黃,外青白;西有白暈貫日。又日東有一抱,長二丈許,內赤黃,外青。 |
80  | 肅宗熙平元年三月戊辰朔,日有蝕之。丁丑,日出無光,至於酉時。占曰「兵起」。神龜元年正月,秦州羌反;二月己酉,東益州氐反;七月,河州民卻鐵忽聚眾反,自稱水池王。 |
81  | 四月甲辰卯時,日暈幣;西有一背,內赤外黃;南北有珥,內赤外黃;漸滅。 |
82  | 十二月己酉,日暈,北有一抱,內赤外白,兩傍有珥,北有白虹貫日。 |
83  | 神龜元年三月丁丑,白虹貫日。占曰「天下有來臣之眾,不三年」。十一月乙酉,蠕蠕莫緣梁賀侯豆率男女七百口來降。 |
84  | 二年正月辛巳朔,日有蝕之。 |
85  | 正光元年正月乙亥朔,日有蝕之。占曰「有大臣亡」。七月丙子,殺太傅、領太尉、清河王懌。 |
86  | 二年五月丁酉,日有蝕之,夏州以聞。 |
87  | 三年正月甲寅,日交暈,內赤外青,有白虹貫暈;外有直氣,長二丈許,內赤外青。 |
88  | 五月壬辰朔,日有蝕之。占曰「秦邦不臣」。五年六月,秦州城人莫折大提據城反,自稱秦王。 |
89  | 十月己巳,太史奏自八月已來,黃埃掩日,日出三丈,色赤如赭,無光曜。 |
90  | 十一月己丑朔,日有蝕之。占曰「有小兵,在西北」。四年二月己卯,蠕蠕主阿那瑰率眾犯塞。 |
91  | 四年十一月癸未朔,日有蝕之。 |
92  | 五年閏月乙酉,日暈,內赤外青;南有珥,上有一抱兩背,內赤外青。 |
93  | 三月丁卯,日暈三重,外青內赤。占曰「有謀其主」。孝昌元年正月庚申,徐州刺史元法僧據城反,自稱宋王。 |
94  | 十二月丙申,日暈,南北有珥,上有兩抱一背。 |
95  | 孝昌元年十二月丙戌,白虹刺日不過,虹中有一背。占曰:有臣背其主」,一曰「有反城」。二年九月己卯,東豫州刺史元慶和據城南叛。 |
96  | 三年十一月戊寅辰時,日暈,東面不合,其色內赤外黃;東西有珥,內赤外黃;西北去暈一尺餘,有一背,長二丈餘,廣三尺許,內赤外黃。 |
97  | 莊帝永安二年三月甲戌未時,日暈三重,內黃赤,外青白,暈東西兩處不合,其狀如抱。 |
98  | 五月辛酉,日暈,東西兩處不合。辛未申時,日南有珥;去一尺餘有一背,長三丈許,廣五尺餘,內赤外青。 |
99  | 七月丙寅,直東去日三尺許有一背,長二丈餘,內赤外青。半食頃,從北頭漸滅至半,須臾還如初見,內赤外青,其色分炳。 |
100  | 十月己酉朔,日從地下蝕出,十五分蝕七,虧從西南角起。占曰「西夷欲殺,後有大兵,必西行」。三年四月丁卯,雍州刺史爾朱天光討擒萬俟醜奴、蕭寶夤於安定,送京師斬之。 |
101  | 三年五月戊戌辰時,日暈幣,內赤外白,暈內有兩珥;西有白虹貫日;東北有一背,內赤外青;南有一背,內赤外青;東有一抱,內青外赤。京師不見,青州表聞。 |
102  | 六月辛丑,日暈,白虹貫日。 |
103  | 前廢帝普泰元年三月丁亥,日月並赤赭色,天地溷濁。 |
104  | 六月己亥朔,日蝕從西南角起,雲陰不見,定相二州表聞。占曰「主弱,小人持政」。時爾朱世隆兄弟專擅威福。 |
105  | 後廢帝中興二年二月辛丑辰時,日暈,東西不合,其色同內赤外青;南北有珥;西北去暈一尺餘有一背,長二丈許,可廣三尺,內赤外青。 |
106  | 十一月,日暈再重;上有背,長三丈餘,內青外赤。 |
107  | 出帝太昌元年五月,日暈再重;上有兩背,一尺許。癸丑午時,日南有珥;去日一尺餘有一背,長三丈許,廣五尺,內赤外青。 |
108  | 十月辛酉朔,日從地下蝕出,虧從西南角起。占曰「有兵大行」。永熙二年正月甲午,齊獻武王自晉陽出討爾朱兆。丁酉,大破之於赤洪嶺,兆遁走自殺。 |
109  | 永熙二年四月巳未朔,日有蝕之,在丙,虧從正南起。占曰「君陰謀」。三年五月辛卯,出帝為斛斯椿等諸佞關構,猜於齊獻武王,托討蕭衍,盛暑徵發河南諸州之兵,天下怪惡之。語在《斛斯椿傳》。 |
110  | 三年四月癸丑,日有蝕之。占曰「有亂殺天子者」。七月丁未,出帝為斛斯椿等迫脅,遂出於長安。 |
111  | 孝靜元象元年春正月辛丑朔,日有蝕之。占曰「大臣死」。八月辛卯,司徒公高敖曹戰歿於河陰。六月己丑,日暈一重,有兩珥;上有背,長二丈餘。十一月己巳辰時,日暈,南面不合,東西有珥、背;有白虹,至珥不徹。 |
112  | 二年二月己丑巳時,日暈幣,白虹貫日不徹。 |
113  | 興和二年閏月丁丑朔,日有蝕之。占曰「有小兵」。七月癸巳,元寶炬廣豫二州行臺趙繼宗、南青州刺史崔康寇陽翟,鎮將擊走之。 |
114  | 武定三年冬十一月壬申,日暈兩重,東南角不合;西南、東北有珥;西北有兩重背;東北、西北有白氣,並有兩珥;中間有一白氣,東西橫至珥。 |
115  | 十二月乙酉,竟天微有白雲,日暈,東南角不合;西南、東北有珥;西北有一背,去日一尺。 |
116  | 五年正月己亥朔,日有蝕之,從西南角起。占曰「不有崩喪,必有臣亡,天下改服」。丙午,齊獻武王薨。 |
117  | 三月辛丑,日暈幣,西北交暈貫日,並有一珥一抱。 |
118  | 六年七月庚寅朔,日有蝕之。虧從西北角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