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Wiki
-> -> 狷介類

《狷介類》[View] [Edit] [History]

·黃梨洲卻薦》

1
餘姚黃梨洲,名宗羲,聞翰林院掌院學士葉方藹將薦己,寓書拒之,葉不從。門人陳錫嘏知之,大驚,詣葉曰:「公如是,是將使吾師為殺身之疊山也。」葉愕然,乃又以老病奏聞。

林茂之遠避權要》

1
林茂之居金陵,年八十餘,貧甚,不受人憐,富商某欲招致之,不為屈。冬夜眠敗絮中吟詩,有「恰如孤鶴入蘆花」句。方爾止寄詩云:「積雪初晴鳥曬毛,閒攜幼女出林皋。家人莫怪兒衣薄,八十五翁猶縕袍。」茂之,福清人,順治初移居金陵,嗜客耽吟,遠避權要,殘氈破榻,讀書琅琅。「孤鶴蘆花」七字,王文簡公士禎嘗謂為雅韻清才。

查韜荒不應試》

1
查容,字韜荒,海寧人也。少時應童子試,有司例有搜檢,查怒曰:「朝廷以之取士,而有司以不肖待人,人之不肖固至此耶?」遂不應試,以布衣終。

張祖望傲慢難近》

1
秀水何蕤音,名元英,以順治乙未進士通籍,官侍御,與張祖望友善。或短張曰:「此君遺落世事,傲慢難近。」何曰:「今人不少便佞,吾正喜其傲慢耳。」祖望,名綱孫,仁和人。

王邁人不通京師一字》

1
嘉興王邁人參政庭自京外簡,事上官強項不屈,好為其難。在官八年,不通京師一字。所遷皆極邊,命下即單車就道,不惕利害。家計蕭條,幾不給朝夕,不問也。

張太阿不就廷試》

1
康熙丙辰,張斌金舉明經,不就廷試,或布以謁選諷之者,則曰:「吾年幾六十,老矣,寧貪一官,令五柳笑人耶!」斌金,字太阿,襄城人。

李二曲一再卻薦》

1
李顒,字中孚,陝西盩厔人,學者稱二曲先生。康熙癸丑,陝督以隱逸薦,書八上,皆以病為解。戊午,部臣以真儒薦之,乃固稱疾篤,至就臥於牀,使人舁之至行省,以示不起。及聖祖西巡,將召見,聞之,曰:「吾其死矣。」遂遣其子進所著《四書反身錄》,聖祖御書「關中大儒」四字賜之。

李雪木棄博士弟子》

1
關中二李,為康熙間大儒,亦有稱三李者,二曲、天生外,天生名因篤。一則郿之太白山人也,名柏,字雪木。九歲孤,稍長,讀小學,曰:「道在是矣。」遂盡焚所習帖括,日誦古書。會童子試,匿廢寺眢井以免,母命之,乃一就試。補博士弟子員,旋棄去,入山力耕苦學。

嚴繩孫自陳疾不能試》

1
嚴繩孫為康熙宏博大科四布衣之一,方被薦,貽書京師達官曰:「聞薦舉濫及賤名,某雖愚,自幼不希無妄之福,今行老矣,無論試而見黜,為不知者所姍笑,即不爾,去就當何從哉?竊謂堯舜在上,而欲全草澤之身以沒餘齒,詎有不得?惟幸加保護耳。」時有司奉詔敦趣,引疾,不許。既抵京,赴吏部,自陳疾不能應試狀,至再四,終不允。御試之日,發題賦詩各一首,嚴僅賦《省耕詩》一首而出,冀被放也。聖祖素諗其姓字,諭閣臣曰:「史局不可無此人。」仍用翰林。繩孫,字蓀友。

嚴繩孫拂袖遽歸》

1
嚴繩孫在職五年,嘗侍宴保和殿,和聖製《昇平嘉讌》詩稱旨,特命撤御前金盤棗脯以賜。又從容語左右:「嚴某好人,中外皆知。」時論謂旦夕當大用,而嚴竟拂袖遽歸。

萬季野不少寬假》

1
康熙己未,詔修《明史》,鄞縣萬季野在史局,周旋諸貴人間,不肯稍自貶抑。其題刺則曰布衣萬斯同,其會坐則攝衣登首席,岸然以賓師自居。故督師某之婣人方居要津,請少寬假,噤不答。

陶紫笥請從此辭》

1
陶紫笥進士元淳,江蘇人也。年少入都,能文章,尚志節,萬季野、閻百詩皆與訂忘年交。時徐乾學領史局,季野為之任考索,而頗委紫笥以文。已而為忌者所排,與徐絕。紫笥甫通籍,一日在某邸,某之子,妄人也,辱何義門於眾中,紫笥憤甚,請某出,以正誼責之。某護其子,甚不直紫笥,紫笥長揖出,且謂之曰:「明公之力,不過使陶生不為翰林,請從此辭。」已而果不與館選,出令粵之昌化,有惠政。

葉星期不見宋牧仲》

1
葉星期,名燮,字橫山,康熙時令寶應,以強項落職。時嘉定令為陸清獻公隴其,亦被劾,星期曰:「吾與廉吏同列白簡,榮於遷除矣。」既歸,移家入橫山,築小圃,顏曰「獨立蒼茫處」,著書其中。商邱宋牧仲犖聞其名,減從往訪,辭不見。牧仲曰:「獨立蒼茫處容一立否?」留二絕句而去,葉不往報也。晚年寓蕭寺,有富豪招之飲,星期曰:「吾忍飢誦經,豈不知屠沽兒有酒食耶!」

朱竹垞不攀援馳逐》

1
朱竹垞在禾中時,恆與里人王翊、周篔、繆泳、沈進、李繩遠、良年為詩課。然貧甚,僅一布袍,繩遠兄弟止一偏提,每會,則付質庫,兩家眷屬各以紡績助之,後會復然。及游京師,訪孫承澤,孫過寓,見插架書,謂人曰:「客長安者,務攀援馳逐耳。車塵蓬勃間,不廢著述者,惟秀水朱十而已。」

周青士耿介》

1
周篔,字青士,嘉興人。性耿介,游京師,未嘗投貴人一刺,朝士願與納交者,一飯後不復過其邸。徐乾學好延攬海內知名士,時有徐秀才善主其家,青士嘗就善同臥起,乾學欲見之,不可得。
2
某宗室所愛小妻周氏,買自楚,一日,謂其主曰:「妾實禾中人,公所識之周篔,妾季父也。」宗室以語青士,將令出拜,青士曰:「篔,農家子也,聚族不及二十人,未嘗有楚游者,誤矣。」遽拂衣出。

吳慶百不入社》

1
吳徵君農祥,字慶百,仁和人。康熙己未薦舉宏博,淹貫經史,與毛西河、朱竹垞相頡頏。其狀貌則鳶肩鶴頸,指爪長三寸,鬚鬑鬑然,頹然淵放,得錢輒付酒家。慶百識微見遠,時吳中人沿復社故態,角藝相徵逐,而浙西之讀書、秋聲、登樓、孚社等爭立名字應之,各欲得慶百以自重。慶百曰:「是載禍見餉也,諸君子忘東京鉤黨事乎?」不答書,書亦不發視。其後政府果切齒於為社集事者,悉搜所刊,拉雜摧燒之。

吳蓮洋耿介》

1
吳蓮洋,名雯,性耿介。康熙己未,嘗應博學宏詞之徵,在京待試。一日,益都相國馮文毅公溥以便面索書,蓮洋提筆濡墨,大書一絕句還之,不以拘守繩墨為足恭也。馮亦不介意。

申和孟不欲輕通貴交》

1
廣平申和孟不欲輕通貴交,惟致書汪鈍翁,微訊王吏部近狀,汪報之曰:「吏部蕭疏簡遠,不失故武,誠吾黨第一流也。」

徐伯調不諧於俗》

1
徐伯調居山陰梅市,扁舟箬笠,弋釣自娛,不諧於俗。時宋荔裳廉訪分守紹興,宣城施愚山寓書於宋曰:「山陰有徐緘者,渭之亞也。」宋遣人招之,久不至。比宋罷官,客西湖,徐乃時時往,相與盱衡抵掌,抗言今昔,意所不合,雖尊貴甚有氣勢,口期期不服。

翁仲謙不與俗諧》

1
吳江翁仲謙,名遜,性孤介,不與俗諧。家酷貧,值歲儉,不能餬口,終日啜水而已。鄰有招之食者,謝不赴,嘗曰:「耐飢易,耐俗子難。」惟徐介白、顧茂倫餉之方受。後病卒,茂倫賣古琴殮之。

宗定九數月兀坐》

1
宗定九性不喜煩,與人對終日即病,飲酌數夕亦然,或值勢利毀譽之場,便如溽暑置身赤日下。移家居鄉,未嘗至柴門外,或客至,或入郡,始一到門,不則數月兀坐草堂而已。

汪魏美與人落落》

1
汪魏美,名渢,錢塘人。年二十二,舉孝廉,甘貧不仕。嘗獨身提藥裹,往來山谷間,食宿無定處。與人落落,性不好聲華,時人號曰「汪冷」。當道或割俸金為壽,不得卻,坎而埋之。里貴人請撰墓銘,贈百金,拒勿許。

李良年不為翕翕熱》

1
李徵士良年,小字阿京,幼與朱竹垞齊名,其立品尤嶄然峻絕。康熙己未,被舉宏博入都,王公貴人多折節下交,徵士獨高矚雅步,不肯為翕翕熱。先是,御試未有期,寶應喬舍人萊語之曰:「馮相國論海內詩家,首推子矣。」他日有謂宜造謝者,徵士曰:「詩,小技也;窮達,命也。相公知吾詩,孰與相公知吾守乎?」堅不往。聞者以為誑,及見放,始信。

張惻庵與貴人不交一語》

1
張大俊,號惻庵,其先世自薛川遷於歙南東源,遂家焉。晚歲歸里門,衣冠古樸,見貴人,拱揖而外,不交一語。暇則幅巾拄杖,跨烏犍,往來霞山、柶雲、翠微諸勝,與田夫野老課晴雨,話桑麻,足跡不入城市,客至,或杜門避之。

孫宋光一宿不留》

1
孫璟,字宋光,金壇人,家素封,至宋光而業盡落,暮年至不免於飢寒,然雖有親知欲稍稍衣食之,不可得。子松,客授淮上,其主人慕宋光,具四十金脩脯,延至其家,宋光一宿謝去。松亦為主人跪而請留,乃瞪目曰:「汝乃能居是耶?」卒去不顧。

劉古塘不合即行》

1
懷寧劉捷,字古塘,家甚貧,僦屋窮巷,無一畝之地,而名滿天下。諸大府常不遠數千里以厚幣招之,一語不合,則命駕而行,無能留者。

劉古塘辭年羹堯》

1
年羹堯嘗撫四川,聘劉古塘以往,初不允,再三請,乃與之偕。年議加賦,力爭而止,遂以他故行,曰:「其心神外我矣,能守吾言以期月邪?」及督川陝,復固請以往,再三見,浹日而歸。

張彝歎不肯試為吏》

1
高淳張彝歎進士自超為諸生時,試必冠其曹,困舉場三十載,未嘗有慍色。為詩古文,皆警邁,而未嘗爭名於時。年近五十,始登甲科,而不肯試為吏。其既升於禮部也,宗伯韓文懿公菼昌言於朝,謂張自超宜在上甲,自超踵門曰:「某有母,病且衰,某登上甲,必以職留,公當愛人以德也。」

程召南不謁權貴》

1
程召南,滁、和間人。康熙初,嘗游京師,不一謁權貴。所為制藝、詩辭絕工,宦族某聞其才賢,羅致之,命子弟受業焉。京師固冠蓋雲集之地,名士之館於斯者,輒懷刺訪友,倒屣接賓,日不暇給,時時索脩金為酬酢資,或以飾冠服。程角巾短褐,如山中野客,然繡紈狐白之綺麗,書畫筆硯之精良,藏庋於笥,間一取之以被體,以置架,儼然貴游,非貧也。自入館,手一卷,不出門戶,亦絕無一士來謁者。

竇靜庵不可見》

1
康熙朝,柘城竇靜庵克勤官檢討,時索額圖當國,勢傾天下,王公百官逢迎恐後,靜庵未嘗投刺。索之子託賢為分校禮闈所得士,索言於朝曰:「小兒叨與科第,外人曾有物議否?」某答曰:「以明公貴盛,易滋物議,但出竇君之門,自無物議耳。」後索數延相會,靜庵辭不往,索歎曰:「名可聞,人不可見,吾於竇君益信。」

陳左原不謁徐乾學》

1
長洲陳學洙,字左原康熙甲子舉人。當戊辰會試時,主司徐乾學先期羅致諸名士,有約左原往謁者,左原曰:「中不中,命也。」卒不往。

劉言潔為狷者》

1
劉齊,字言潔,無錫人。康熙丙寅,以選貢入太學,聲譽壓其儕輩。應試順天,有欲援而進之者,齊作《閨女詞》五章以謝之。及教習官學生期滿,敘於吏部,以十之八授縣令為正途,下則授州佐為冗雜,且淹滯無選期,徐乾學遣人先於齊曰:「君來見,必為選首。」齊笑曰:「吾不以一刺易科第,肯易縣令耶?」卒不往。或勸納粟為教官,齊貽書邵羲曰:「教官雖微,當為諸生分義利之辨,奈何己先以納粟進耶?」亦卻之。及卒,方望溪侍郎苞大書其墓道曰「狷者劉言潔先生之墓」。

王文簡不以詩壽明珠》

1
王文簡公好士,為揚州推官時,一郡士子無不被其容接。及官京師,風裁嚴整,門無雜賓,以納蘭太傅明珠之赫奕,而不得其一詩。蓋文簡自重其作,不輕為人下筆。蓋明之稱壽也,朝士爭致禮物,徐乾學先期以金箋一幅,請於文簡,欲得一詩以侑觴,文簡念曲筆以媚權貴,君子不為,遂力辭之。文簡沒後,門人私諡之為文介。
2
當是時,世稱「南朱北王」,然朱竹垞猶結交成容若,以為梯榮之地,文簡則獨與湯文正暱。文正弟子郭琇,即劾明去位者,沆瀣相通,知文簡固不以此墮節也。

徐元夢不附索明》

1
明珠執政,好輕財厚施,以招徠新進及海內知名士。時滿洲文定公徐元夢方以庶常數被召見,講經論議,以不附索額圖,散館改部屬。明每與索以權勢相傾,用此尤欲致徐。徐為童子,試京兆,與明子成德名相次,又同榜,選庶吉士,屢招皆不就。
2
徐旋改官於部,時因公見明,明必贊之於廣眾中。及改中允,遷侍講,聖祖偶詢徐之為人,明以誠實對。選講官,列薦名,先於學士,徐終不一至其門。旋奉命為皇子師,明復使所親謂徐曰:「此非福也,惟歸誠於執政,或少安。」徐不答。
3
一日,上御瀛臺,教諸皇子射。徐不能挽強,上怒,以嚴辭詰責。徐奏辨,上震怒,命扑責,被重傷,命籍其父母,皆發黑龍江安置。然上意終憐之,其夜,命醫二人治其瘡,翌日復召詣皇子書堂。時大雨,裹瘡至宮門,跪泥中,見御前侍衛,號泣求轉奏,謂:「奉職無狀,罪應死。臣父廉謹,當官數十年,籍產不及五金,望明主察之。且臣父母皆老病,臣年正壯,乞代父謫戍,尚能勝甲兵,盡命力。」眾皆揜耳走。有關保者,最後至,斥徐而入,盡以所言奏上,立赦之。父母則已檻車就道矣,及諸途,觀者夾路皆感泣。遂復徐官,仍侍皇子。後復以德格勒私刪起居注,下徐於獄,幾死,然久之亦察其忠誠,復自司員擢用至正卿。比世宗登極,倚任益專,嘗賜詩,稱為「同學舊翰林」。論者謂康熙一朝,不附明珠、索額圖者,漢臣惟湯潛庵、魏環溪、郭華野,旗人則顧八代、德格勒與徐三人而已。

阿什坦不見鼇拜》

1
康熙初,給事中阿什坦既退閒家居,時鼇拜專政,欲令一見,終不往。嗣以薦起,聖祖嘗召入便殿,問節用愛人,對曰:「節用莫要於寡欲,愛人莫先於用賢。」聖祖顧左右曰:「此我朝大儒也。」

文與也辭薦》

1
長洲文與也,名君點。康熙時,薄游京師,有貴人欲以國子博士薦,力辭之,遂引去。嘗舍蓮涇慧慶寺,湯文正公撫蘇,屏騎訪之,問為政之要,文曰:「愛民先務,在去其害。如虎邱采茶,府縣吏絡繹徵辦,積弊有年,公能除之,即善政矣。」湯乃伐其樹,且語之曰:「聞先生存田三畝,何以給饘粥?」文對曰:「貧者,士之幸也。」湯稱善。

邵青門束書歸江南》

1
武進邵長衡,字子湘,自號青門山人。束髮能詩,弱冠,以古文雄一時,既又潛心經學。某年,橐所著書,游京師,名動公卿,親交強之入太學,已隨牒試吏部矣,長洲宋文恪公方為冢宰,得其文,驚曰:「今之歸震川也。」拔第一,例授州同知。時滇、黔猶開入貲例,立得選,親交欲為之地,笑不應。乃提筆研,再就京兆試,再報罷,笑曰:「吾大誤,吾今已為五十青帬媼,乃猶從少年為倚門妝耶?草堂松菊,遲吾久矣。」遽束書歸江南。

周六雲不為都講》

1
遂安周上治,字六雲,貌清而脩,長指爪,眼開合有紅光。好讀書,所與游者多一時名士,而於徐蘋村少宗伯尤投分。蓋六雲嘗受知於谷霖蒼學使,兩試皆第一,時蘋村實襄校試卷也。及蘋村官禁近,六雲方以年資貢太學,蘋村大喜,為言於祭酒,欲延之為都講。而六雲投策禮曹,則已單僕孱驢,出春明門矣。蘋村歎曰:「真可謂望塵不及也。」

顧文端不附執政》

1
文端公顧八代精韜略,善射,以擺牙喇從征雲南,先後參鎮南將軍襄壯公莽依圖、平南大將軍襄毅公賴塔軍,比有功。洊長禮部,列內臣班。文端雖以武功起,在家好治經義,矻矻如諸生。居母喪,三日不食,三年不入內。立朝持大節,不附執政索額圖,為所抑。居要津數十年,致仕卒,無以為殮。世宗在藩邸,遣王府官治其喪,乃克成禮。

蘇瑞一拒顯者》

1
蘇瑞一家居時,有顯者欲求其文,至其所居之聚賢坊,不能舁八轎,乃徒步入門,竟拒不納。

王白田不通竿牘》

1
王白田編輯《朱子年譜》,去取精審,於年月先後尤齗齗,少壯精力專注一書,世稱為紫陽功臣,不誣也。性介澹,嘗謂友人曰:「老屋三間,破書萬卷,平生志願於斯足矣。」後雖以薦起,特授編修,既入官華要,而無日不以山林為志。及丁母憂,世宗賜內府白金佽喪葬,踰年入都謝恩,遂以老病辭,時年僅五十餘耳。歸田後,杜門著書,當路貴人皆前時禁廷宿侶,未嘗以竿牘及之,即故人天上,偶落雙魚,亦未嘗以寸牋答覆也。白田,名懋竑,寶應人。

杜旭初避俗客》

1
杜曙,字旭初,杞縣人,鄉飲大賓。善畫水墨花草,灑落自適,有徐渭風,名聞梁宋間。兼長山水,偶寫白衣大士,亦雅秀。性孤高狷僻,善飲,醉後落墨不肯休,遇俗客則趨避,掩面臥,一顧不可得,客恆索然去。

汪惟憲充貢不出》

1
錢塘汪惟憲,字積山,性好靜,其知交有欲使之為州縣者,拍其肩曰:「可,且少住耳。」雍正己酉,例選士,貢國學,惟憲以疾未赴。學使大怒,遣學官押之入試,竟以充貢,且謂之曰:「子若務為名高,不隨牒上計,我將以箠扑報子矣。」惟憲謝不敢,然竟以病不出。

謝濟世母不欲子為藍衫屈》

1
金州謝觀察濟世,雍正朝之諫垣直臣也。年十八,應學使者試,學使跣而坐於堂,命跽而呈卷,謝不從,逐之出。請罪於其母,母笑曰:「兒何罪!今日為一領藍衫屈,它日仕宦,窺狗竇,為門生義兒,皆此忍辱求榮一念誤之也。汝能是,吾無憂矣。」

謝濟世謂自有我在》

1
謝濟世既以直聲震天下,慎郡王聞其名,思一見,平郡王為道意,謝曰:「曳裾王門,非義也。」值朝會,廷臣咸集,平指之曰:「此謝侍御也。」乃前握手,如平生歡。及在阿爾泰軍前效力時,為欽拜草疏。乾隆丁巳春,平入覲,高宗首贊欽疏曰:「欽拜有古大臣風。」平以實對,上顧左右曰:「果不出朕所料也。」平嘗遣嗣王從學,會得獵犬二,擬進奉,謝曰:「進犬非王事,孰與進賢?」平頷之。
2
其初至軍前也,姚中允三辰、陳御史學海亦以謫戍至,偕謁將軍,問儀節,或告曰:「三叩首。」姚、陳悽然,謝怡然曰:「此戍卒見將軍,非我見將軍也。」及見,將軍免禮,賜坐賜茶。出,姚、陳怡然,謝夷然曰:「此將軍待廢官,非將軍待我也。」曰:「然則子為誰?」曰:「我自有我在。」

周欽萊畏軒冕》

1
周欽萊絕嗜慾,好讀書,咿哦行途中,至得意時,人呼之不應。慕鹿門、峴山之勝,裹糧攜筇,歷荊襄,溯沔漢,足跡萬山中,盡探其奧。寡交游,尤畏軒冕,有造之者,匿身帳中,若恐其攫之而出也。

丁敬身兀傲自負》

1
錢塘丁敬身處士敬,韜伏荒江,兀傲自負。博物工詩,尤專研金石之學。制府方恪敏公觀承愛其鐵筆,媚之者欲得其一二,方通意指,而惡聲殷牆屋,驚而逸去。
2
江苑卿春,世所稱鶴亭主人者,雖起家禺莢,而頗嗜風雅。慕處士詩,將之武林,以幣贄,謝勿與通。江亦畏其鋒,瑟縮不敢進。雍、乾之間,杭人金冬心、厲樊榭、張畏廬、奚鐵生輩,咸以孤峭奧博著稱,而處士尤高絕也。

陳昆玉落落》

1
海寧陳昆玉,名璘,以屢試弗售,棄諸生。性耿介,不隨俗媕阿。時其族方盛,內而居揆席官侍從,外而乘朱軒任牧伯者,不知凡幾,昆玉未嘗一至其門,以故終落落無所遇。

梁文莊門庭闃然》

1
梁文莊公詩正官京朝日,自奉嗇於貧士,貲郎熱官不敢因緣造請。每下直,雙扉晝掩,門庭闃然,署所居為「味初齋」,示不忘舊也。

全謝山以詩辭官》

1
全謝山,名祖望,以翰林改外,宦情頓淡。李穆堂侍郎紱勸其就銓,乃呈詩曰:「生平坐笑陶彭澤,豈有牽絲百里才。秫未成醪身已去,先幾何待督郵來。」後高宗南巡,梁文莊將薦之,亦以詩代柬辭謝,有「故人代我關情處,莫學瓊山強定山」之句。

姚梧軒不私造邑廨》

1
黃陂姚梧軒孝廉之琅之居鄉也,其所受知者,適為令於其邑,不一私造,令召之,輒託故謝。及令去官候代,則日踵其寓,雖大風雨必往。

王存素不欲入畫苑》

1
沈文愨公德潛為詞林尊宿,且精賞鑑,尤愛王存素詩畫,招至吳門,一時名公鉅卿爭欲得存素畫,存素不受迫促也。京華故交有欲薦入畫苑者,遺書敦勸,笑曰:「余自知才不足用世,故寄意丹青,奈何借胸中邱壑為終南捷徑邪?」存素,名愫,鎮洋人。

朱東臣不為貴介作畫》

1
休寧朱東臣,名棟,僑居蘇州之楓橋,善畫山水人物,尤工荷花,得朱巨山祕傳。性耿介,頗嗜酒,嘗有貴介索其畫,東臣睨之而言曰:「若殆以我為賈豎耶?」揮之去。有載酒至者,則罄其胸臆,奮筆為之,輒淋漓滿幅。

姚姬傳卻特薦》

1
姚姬傳,名鼐,方在京纂修祕書時,于文襄公敏中雅重之,欲令出其門,竟不往。書竣,當議遷官,劉文正公統勳以御史薦,已記名矣,未授而劉薨,遂決計去。既退歸,以教讀為生。梁階平相國屬所親傳語曰:「姚君若出,吾當特薦,可得殊擢。」婉謝之。南康謝方伯啟昆見之,退而歎曰:「姚先生如醴泉芝草,使人塵俗都盡。」青浦王侍郎昶嘗集海內詩,至姚,曰:「姬傳藹然孝弟,踐履醇篤,有儒者氣象。」

毛叔成不干謁顯者》

1
錢塘毛叔成,名應鎬,性耿介,親交有顯者,絕不干請。間通禮意,必將以恭,曰:「傲,凶德也,我其敢以貧賤驕人,而狎士大夫之喜怒乎?」

沈冠雲授官不就》

1
吳江沈彤,字冠雲,乾隆朝宏博科徵士之表表者也。少醇篤,精研六經,尤善禮學,以與修《三禮》、《一統志》,書成授官,不就,歸。顧貧甚,無灶,以行灶炊爨。嘗絕糧,其母采羊眼豆以供晚食,寒齋絮衣,纂述不倦。

吳改堂耿介》

1
吳江吳改堂徵君燮性耿介,家貧,嘗作諸侯賓客,倦游歸,棲於蘇州紫陽書院。所居老屋一間,擁破書數百卷,夕陽映樹,四壁無聲,咿唔不輟也。每遇試,與新進爭頭角,如少年時。遇達官名士,則以前輩自居,據上座,兩目闔如線,抗顏講論古今不稍遜。然卒以諸生終,晚益困。有令吳江者,改堂館京師時舊徒也,之任,即謁改堂,不得面,乃屏騶從,往步上謁,始得面。既見,欲有言,改堂正色戒之曰:「若令於斯,但能廉潔愛民,於我有光矣,他勿言。」令唯唯,不得一言而退。及寢疾久,忽自言曰:「吾一生所讀書,不能無疑,今乃得無疑,死無恨,但惜無受吾學者。」言罷而卒,年七十六。

雷翠亭不欲自媒》

1
寧化雷翠亭副憲鋐嘗隨計入都,寓蔡文勤公世遠邸,高安朱文端公軾方居比鄰,文勤語雷曰:「高安素知子,子可一見。」雷以陸清獻不見魏敏果為比。後文端禮先焉,乃往見。又一日,孫文定公嘉淦過文勤,文勤語雷曰:「孫公實為子來,當一往以答其意。」曰:「不敢也。將有保舉,恐近自媒。」文定終薦之,補國子監學正。

王宜秋不干人》

1
鎮洋王諧,字宜秋,有清操。家貧甚,不干人。嘗以藝應人請,然稍不合,輒拂衣去。一宦家嘗緘白金餽之,請書其堂匾,艴然叱使者曰:「而主視我為何等人耶!」遂不復往。

年王臣未嘗有干謁》

1
年瘦生,名王臣,家本勳舊,不樂華膴,僦居邗上。時忍飢僵臥,未嘗有所干謁,其作畫,亦惟二三知己互相切磋,尤不可以貨取。生平雅慕倪雲林,畫山水,落筆輒似之,亦不畫人。且能詩,嘗寫枯木竹石贈黃煦堂,題一絕於上云:「幾度行吟問水濱,西風回首總無因。年來筆墨皆拘束,只寫溪山孏畫人。」

蔡于麓不見試官》

1
乾隆癸巳,高宗詔開四庫全書館,四方知名之士咸集焉。人多勸蔡于麓入都謀一官,蔡曰:「寒家自曾大父以來,大父兄弟多起家諸生明經,雖擁節旄,仕州縣,竟未一第。僕若假他途以進,非祖父志,不屑也。」比屢薦未售,試官有物色之而欲為之地者,卒謝之,不一見。

朱笥河為狷者》

1
大興朱笥河學士筠,嘗主劉文正公統勳家,文正大拜後,不復通刺往候。一日,文正遇朱於朝,戲之曰:「忘我邪?」朱正色曰:「非公事,不敢過丞相門。」文正應聲而言曰:「狷者,狷者!」

朱笥河不和同》

1
朱笥河視學安徽時,已官學士,以事降編修,在四庫全書處行走。比歸,總辦《日下舊聞》纂修事。是時,掌院金壇于敏中為總裁,並直軍機,凡書館稿本,披覈辨析,苦往復之煩,意欲學士就見面質,而學士執翰林故事,總裁、纂修相見於館所,無往見禮,訖不往。愛之者強曳之至西園相見,學士持論侃侃,不稍下。于間為上言朱筠辦書頗遲,高宗不之罪,曰:「命蔣錫棨趣之。」後學士弟文正公珪自山西歸,復入翰林,從容為兄言,宜稍和同,學士曰:「子亦為是言耶?」文正媿服。

陳在軒不求人憐》

1
陳璿,字在軒,益陽諸生。家貧力學,飭廉隅,不苟阿於世,嘗自署其門曰:「頗堪自問,不求人憐。」與鄉先達蔡璨善,璨教授衡州,為之薦於衡陽縣署,為館師。主人禮稍疏,即謝去。璨歸,益陽邑令聞璿賢且貧,欲璨介之見,璨語璿,璿曰:「吾修身潔行數十年,豈以貧故見邑宰乎!」卒不見。

胡稚威自謂不可招》

1
胡天游,字稚威,少好奇任氣,有異才。當《一統志》成時,鄂文端公爾泰、張文和公廷玉咸屬表於齊次風侍郎召南,齊倩天游為之。郭、張見之驚歎,欲招之入都,齊曰:「稚威奇才,豈可招乎!」及舉經明行修科,為忌者所中而罷。嘗與田山薑有舊,往依之於蒲州,數載而卒。

吳西林不應試》

1
吳穎芳,字西林,居仁和之臨江鄉,故自號臨江鄉人。其稱於釋氏,則曰樹虛。少而端重沈默,寡言笑,年十五而孤。一赴童子試,為隸所訶,曰:「是求榮而先辱也。」自是不復應試。

劉文定閉門杜客》

1
劉文定公綸在朝時,每下直,即閉門卻軌,兀坐書室,無所往還。

錢魯斯不強求進》

1
僕射山樵,姓錢氏,名伯坰,字魯斯,陽湖人,國子監生,以善書名,天下稱曰魯斯先生。體貌魁梧,瞻視不群。乾隆癸巳,至京師,時方開四庫全書館,天下寒畯競奔走,求試謄錄,期滿得以丞簿進身。其族父文敏公維城欲為之地,辭之。一試不入格,遂去,不強求進也。

褚廷璋膝不為和珅屈》

1
褚筠心廷璋,長洲人,為沈文愨公弟子。少時與趙文哲、曹仁虎結社,號「吳門七子」。詩宗盛唐,無宋、元卑靡之習。嘗修《西域同文志》,習新疆古蹟,所作《西域詠古》諸詩,蒼涼合格。性鯁直,和珅秉權,褚傲不為禮。和銜之,中以考事,改官部曹,遂終身不謁銓選,曰:「此膝不為權臣屈也。」

黃仲則拒權貴》

1
乾隆乙未,高宗東巡,武進黃仲則文學景仁被召試,列二等,在武英殿為書簽官。是年入都,都中士大夫如翁學士方綱、紀文達公昀、溫舍人汝适、潘舍人有為、李主事威、馮庶常敏昌皆奇仲則,仲則亦願與定交。比權貴招之,拒不往也。

錢湘舲卻和珅招》

1
錢棨,字湘舲,少嗜學,年二十八始補長洲庠生,縣府院試均第一,有小三元之目。六試鄉闈,至乾隆庚子始舉第一。明年,辛丑會試,聯捷會狀,座主贈詩,有「千古以來第七人」之句。時和珅方柄用,欲招致之,決意不往。及和敗,一歲間擢內閣學士,卒於雲南學政之任。

阿文成不與和珅通》

1
阿文成公桂與和珅同充軍機大臣者十餘年,除召見議政外,毫不與通,立御階側,必去和十數武,愕然獨立。和就與言事,亦漫然應之,終不移故處。

金方雪不阿和珅

1
和珅當權時,吏部司員金方雪有能吏稱,甚賞之,而金不甚通謁。一日,和笑語金曰:「京察已記名,不日可外任,當以蘇松太道處君,亦如意否?」金曰:「原籍在五百里內,例應迴避。」和笑曰:「君太迂,此細事,何足介懷!」蓋金為杭人,故云然。金終不自安。至省,即以告督撫,奏入,與江寧鹽法道對調,和大恚。未二載,值高郵冒賑案發,已訊結,和忽奏曰:「歷任藩司失察,亦應議處。」上頷之。蓋金曾兩署寧藩也,遂由是鐫職去。和記億力甚強,故巧中之。

陳小官不附和珅

1
陳小官,冀州人,佚其名字,其鄉人以其為七品小京官也,僉以陳小官稱之。小官當乾隆時,頗有清望。居第與和珅為鄰,時珅勢正盛,雅重小官名,思致之門下而未得。結鄰既久,兩家僕婦時攜兒同處嬉敖,情誼漸洽。一日,珅僕引陳兒至府,珅見而詰之,僕以陳家對。珅引至前,問以飲食冷暖諸瑣事。時兒方數歲,黠甚,隨問隨答,捷如響,珅大愛悅,使僕婦示意小官家人,肯納子為義兒者,顯達可立致。家人意動,白小官,小官詭詞謝之。然珅終不釋,時致果餌玩物,託言贈兒,以通殷勤。小官曰:「此比鄰之誼,不可卻也。」受之。逾一二日,輒酬以倍禮,自是數年無間言。然小官深憂遠計,自守甚堅,雖時相饋遺,而足未嘗一涉其門,始終亦未通一柬。及珅敗,或竊竊然議之,然以無毫髮證,得不株連。事後,小官語人曰:「曩時拒之則速禍,近之則同罪。徒以擇鄰不慎,致數年不得安枕,今而後吾知免矣。」

孫淵如不謁和珅

1
陽湖孫淵如,名星衍,乾隆丁未科以一甲進士授編修。散館時,《厲志賦》用《史記》「匔匔如畏」語,和珅指為別字,抑置二等。蓋珅方當國,朝官多趨走其門,孫獨不往謁,珅銜之,故有是舉。顧舊例,鼎甲散部,可奏請留館,即改官,亦可得員外郎。時珅掌院事,欲孫面謁,卒不往,毅然曰:「天子命,何官不可為!某男子,不受人惠也。」卒以主事分刑部,出為兗沂曹濟道,權臬事,告歸。

吳穀人卻和珅招》

1
吳穀人,名錫麒,乾隆末,嘗館阿文成公宅,授那繹堂尚書彥成讀。師範嚴肅,杜絕權要,故徜徉詞苑二十餘年,始至祭酒。嘗曰:「得為國子宗師,吾願足矣。」即日請假歸。世傳阮文達公元進身由和珅,吳時有以教之。和貴盛時,慕吳名,欲招致門下,卒謝不往。

白鎔不為和珅屈》

1
乾隆辛亥,通州白尚書鎔以春闈下第,待考教習在都。方赴試,途遇秀水汪宮詹潤之,且行且語,至則門已扃矣。方徙倚間,突有多騎擁華輿自內出者,則大學士和珅也。問兩少年奚為,具以對,復詢名貫,笑曰:「來何晏也?吾當為若計。」即頤指其奴,有所語,語畢,行矣,而門忽啟,白、汪乃得入。榜發,白裒然首列,汪殿焉。和雅重白,而白未往謁,欲招致之,竟不為屈。

長麟不媚和珅

1
乾隆末,長麟嘗撫山西,以陛見入都。時和珅覬覦上公爵,市人董二誣告山東逆匪王倫潛匿晉省某家,珅見長,與握手宮門之柳下,囑託再三曰:「無論真偽,務坐為逆黨,吾與公皆得上賞矣。」長至晉,訪之,無實據,某實董之仇家,故欲傾陷之也。慨然曰:「吾髮垂白,奈何滅人九族以媚權相!」因坐董二以誣告,大忤珅意。後因閩事牽連,謫戍西域。仁宗親政,起用之,歷任閩、陝諸督,以母老,入都參知政事,又以目眚致仕,久之卒。

湯文端不謝和珅

1
蕭山湯文端公金釗未第時,其封翁設酒肆於市,除夕,市闌矣,惟一叟獨留。翁促之曰:「歲除,人各有事,可歸矣。」叟唏噓曰:「垂死之人,何歸為!」翁訝曰:「叟何出此言也?」叟曰:「余半生止一愛女,昨歲被奸人誘拐,近始知其在都為和相之妾,欲往見之,而道途遙遠,徒手不能行,行死溝壑耳。」翁曰:「附糧艘入,僅十餘金可矣,我當代謀之。」叟拜謝而去。明年,叟至,翁出金與之。及至都,見女,知為和之專房。既相見,女問父何能來,叟告以故。是歲為乾隆某科鄉試,文端方應舉,和疏其名,以授浙主司,遂領解。明年,入都應禮部試,謁座主,語之曰:「子之得解,和相力也,宜急往謝。」文端愕然。返寓,即託病,匆匆南歸。
2
和敗,文端始赴會試,成進士。及入史館,朝貴爭羅致之,謝不往,而時時徒步從大興朱文正公珪游,請業督過,如古聖賢,相為師友。大庾戴文端公衢亨延館其家,雖居門下後進,諸國老大人皆嚴憚之。

馮秋鶴不交當道》

1
嘉興馮治,號秋鶴,為巡撫鈐之子。嘗隨任署中,未嘗私接賓客。家居,得父書,必正立恭讀,若親承教語者。偶有訓飭,雖嚴冬,汗輒霑衣。父罷歸,事之,得其歡心。及卒,奉生祖母曾太夫人、母莊夫人,受敬備至。有勸之仕者,輒辭以親老,杜門自守,不交當道,郡守伊某欲見之不得。伊遷官赴滇,馮讀其留別詩,乃送之舟次。伊喜曰:「吾乃今日得見澹臺滅明也。」

張翰宣自惟不能仕》

1
張士元,字翰宣,震澤人。乾隆戊申舉鄉試,七試於禮部,無所遇。老而需次,當為教諭,以耳聵,不肯就,或勸之,謝曰:「國家設學校,使師若弟子相從講學,豈漫以廩祿振貧士哉!吾自惟不能仕也,苟利焉而往,不可。」翰宣亦時時館於外,義不合,即去。嘗與其友書曰:「吾其壽歟,夭歟,抑餓而死歟?吾妻孥得保聚歟,終漂泊歟?皆命也。命不可知,則聽之可也。蓋至死生不足變於己,而目前之得失固已輕矣。此吾之所自得者,雖佹得佹失,終愈於無所得也。」

單德昭棄舉業》

1
常熟單德昭德棻,乾隆時人。年十三四時,曾一應縣試,見儕輩雜處堂下,縣吏抱牘呼名序進,便卻走疾出,自此割棄舉業不再試。

胡芋莊棄帖括》

1
毘陵胡芋莊香昊見金陵應試者披襟跣足,及隸卒搜檢狀,曰:「士不可賤,奈先自賤何!」遂棄帖括不赴試。

奚鐵生不就試》

1
奚岡,號鐵生,又號蒙泉外史,行九,人呼奚九,錢塘人。九歲作隸書,及長,工行書草篆,兼善詩詞,而尤以畫名。方應童子試,高宗南巡浙江,行在堊白壁,需畫,或以奚言。杭州府知府王瑞使人繫之至,呵之曰:「速畫壁。」岡笑曰:「焉有屬畫而繫至者乎!」居壁下三日,不畫,曰:「頭可斷,畫不可得。」繫者曰:「爾非童生,乃鐵生也。」童與銅音同,故戲云。後或為之解,及釋歸,因自號鐵生。自是遂不就試,惟以畫自給。

奚鐵生不謝過於貴官》

1
奚鐵生性介僻,所作書畫,必其人之可與者乃與之。錢塘有貴官慕其名,延請數四,不得已而徑至,則貴官猶高臥未起,奚已心鄙之。及見,命僕持絹素出,索畫,且剋期。奚大怒,謾罵之。貴官亦怒,愬於令。令語奚,宜稍貶,往謝過,奚堅不肯。令亦素聞奚名,曰:「吾豈以貴人故辱高士哉!」釋之。

奚鐵生卻徵》

1
奚鐵生少即見賞於杭堇浦、吳西林、方雪瓢諸人,四十後,名益重,性豪邁不羈,與人交,披露肝膽,周人之急,傾囊倒篋無所吝,久而相忘,不責償也。豪於飲,往往酣嬉淋漓,酒氣從襟間出。同席皆倦,猶左右叫呶不休,或稍避之,則大怒。座有俗客,醉後輒白眼睨之,繼以嫚罵。生平以友朋為性命,然非其人不與之接,大吏或屏騶從訪之,拒不納。汪志伊為方伯時,欲以孝廉方正徵,不就。阮文達公元、秦小峴侍郎瀛爭欲識其面,多方致之,終不可得。晚年疊遭家難,旬日中喪其同母弟鑾,又喪其三子濂、澧、沖,與女子子而四。無何,家燬於火。遷居後,又遭母喪。既除服,於嘉慶癸亥十月卒,年五十有八,所著有《冬花庵燼餘稿》。

桐城姚婦不義其夫之食》

1
桐城姚氏婦,不義其夫之食而弗食也,食豆漿一盂,僅不死。一日,攜其子之母家,不復歸。

翁春不見貴人》

1
大學士諸城劉文清公墉嘗以侍郎視學江蘇,行縣,聞華亭翁春名,欲見之。春不可,乃手書為卷以贈之。青浦王侍郎昶中歲假歸,亦禮先於春,春不率謁也。春,字曙鳩。

毛大瀛恥以苞苴進》

1
嘉慶丙辰,寶山毛大瀛從蜀督勒保平達州教匪,擒其酋,例得敘官。時和珅當國,凡敘官者必婪索,大瀛恥以苞苴進,遂弗敘。及珅敗,始以達州功,得官簡州知州。

黃鉞拒和珅

1
黃鉞為諸生,即有名,高宗南巡,獻賦行在,列二等。和珅思羅致之,不應。乾隆庚戌,成進士。未朝考殿試,和即使人招之,餂以鼎甲,笑不答,珅恨甚,遂失館選,其試卷實前十本也。官主事,不久假歸,有句云:「馳驅九陌逐下風,不肯輕投一人刺。」嘉慶己未,珅賜死,仁宗召黃入都,諭曰:「朕在藩邸,即聞汝名。」乃以主事授贊善,使直南齋,洊歷戶部尚書、軍機大臣。賜壽,謝摺有云:「夕陽無限,敢云已近黃昏;湛露方濃,竊喜長依化雨。」一時傳遍大江南北。以目微眚,故自號井西盲左。

鄧顯昌辭舉優行》

1
鄧顯昌,字子振,學行為世所重。某歲,新化教諭張家榘欲舉其優行,鄧聞之,陳書固辭。張得書,知不可強,遂不舉,亦不更舉它人。時學使為秀水汪世樽,試畢,謂張曰:「它庠皆舉薦優行,君獨不能得人耶?」張以鄧辭舉事告,汪嗟歎久之。又三年,張卒舉之於學使岳鎮南,鄧不知也。

鄧石如不謁翁覃谿》

1
鄧石如,號完白山人,工書,著名於世。初入都時,都中作篆分者,咸以翁覃谿閣學方綱為宗師,石如獨不謁,遂蒙詆諆。歸南中,則陽湖錢魯斯、嘉定錢獻之同負世譽,未免以私意相凌,石如亦不與校也。

鄧石如索鶴於某太守》

1
鄧石如長身脩髯,遇人落落,無款曲。常居集賢關,得一鶴,畜諸僧院中。某太守見而愛之,攜以去,石如大恚,立致書索之,卒得還。其書辭絕戛兀,某太守不以為忤。石如有詩云:「草漫衙門春復秋,年華如水稱東流。朝朝兩件閒功課,放鶴晴空理釣舟。邱壑閒身古畫圖,青松留客足清娛。向平志願何年遂,老矣須眉七尺軀。」即居集賢關時作也。卒時,年六十有三,為嘉慶乙丑,鶴哀鳴數日,亦化去。

周保緒不謁戴文端》

1
荊谿周濟,字保緒,所著《晉略》六十六篇,大體不失為精當,其風骨尤有不可及者。嘉慶戊辰成進士,在都有盛名。時大庾戴文端公衢亨方筦樞密,時贊美之,周不往謁。一日,猝相遇,備述傾慕之意,語之曰:「子必得大魁,廷試對策,幸無過激。」周對曰:「此乃士子進身之始,敢欺君乎?」文端失色,曰:「謹受教。」遂不得上第,以知縣歸班,改教。後數年,選淮安府學教授,與知府論事不合,投劾歸,游四方。既而客漢上,旋依曲阿周制軍天爵以老,制軍為刊其《晉略》以行世。

陳繼昌卻穆彰阿招》

1
嘉慶庚辰,廣西陳繼昌以解元聯得會狀。時穆彰阿當國,欲羅致門下,遣人招之,陳不往,遂外補,終江蘇布政司。

莫若謙不為勢脅利誘》

1
善化莫我愚,字若謙,性聰穎,於真行草書、指頭書、箸頭書,皆不學而能。善畫山水,有興到筆隨之致,尤善寫照,每一點染,或白描,莫不畢肖。然不苟作,有以縑素請者,心所弗善,雖以勢脅,以利誘,弗得也。每風日清佳,忻然縱筆,作種種書畫示同好,即為人所攫,亦一笑置之。間以持贈,必視其人,獲之者恆珍若拱璧。

溫靖介不應試》

1
溫靖介,名賢書,好學善屬文。年三十,始補博士弟子員。踰年,賓興,偕其曹偶出就試,至闈門,士眾蠭午相推排,或僵仆,衣被及筐中具狼藉滿地,眾蹂踐其肩背行,且譁於門。靖介見之,歎曰:「國家以科目招人,曰為國求賢也,曰明經取士也,若此者亦足當賢士選耶?」亟命僕襥被返。

李季眉不樂仕進》

1
湘陰李星漁,字季眉,性恬曠,不樂仕進。其兄文恭公星沅嘗官總督,從子輩亦皆顯達。而季眉少補諸生,兄貴即不應試。乃於宅旁構園,雜蒔花木,嘯傲其中,時或賦詩,與二三貧士酬倡,達官貴人皆不知文恭有能詩之同懷弟也。

彭甘亭未嘗有所私請》

1
鎮洋彭兆蓀,字甘亭,少隨父官山西,即神雋有聲。出應鄉試,諸公卿爭欲羅致。嘉慶丁卯,所知者主江南試,尤欲得彭。彭聞之,遂不復應。其集中有貽友人書,即指此也。父兄沒後,家貧甚,債集其門,議斥產以償。人曰:「得彭君一言,毋問舊事。」彭獨破產盡償所負,而自鞠幼弟,隻身客游以為養。諸大吏多資其才,傾身內交,彭未嘗有所私請,於義所不可,嶷如也。胡侍郎克家為江蘇布政使時,江督以國用不足議加賦,彭力贊侍郎白大吏,寢其事。曾侍郎燠轉運兩淮,尤重彭。間一至邗上,詩文外無他語。兩侍郎平居議論頗不合,於彭皆無間言。道光紀元,例舉孝廉方正,太倉牧以彭名應詔,力辭。未幾,赴修文之召矣。

楊譜香好與朔風鬬》

1
道光時,錢塘有楊尚觀號譜香者,習申韓家言,酷好飲,醉輒忤俗,以此貧甚,然意興自如,不鬱於境。壬辰冬,海鹽黃燮清遊杭,一日,值大雪,譜香邀黃泛西湖,鑿冰行舟,泊荒亭敗柳間。譜香衣薄寒慄,肌寸寸粟,猶流連不去,填《如此江山》詞一闋。是夕,下榻黃館舍,作竟夕談。黃諗其寒甚,衣以敝裘,笑而辭曰:「我鍊此傲骨,好與朔風鬬也。」

曹文正守舊例》

1
舊例,軍機大臣與入覲督撫不私覿,不留飲,惟於朝房公眾地延接數次,以其為人所共知共見之地也。曹文正在樞密時,守此例獨嚴。

陸二自願餓死》

1
咸豐庚申秋,粵寇陷常熟,寇出資覓丐為傭,爭應之,丐陸二則詈之為賊,曰:「是不可與有為。」官兵至,亦將有所役,許以重酬,亦不顧。人問之曰:「汝何強項乃爾?」陸厲聲曰:「吾寧餓死耳。」

朱丫頭甘饑寒》

1
朱丫頭,婁縣農家子也。家赤貧,又煢煢無所依,日行乞於市。咸豐辛酉,粵寇自嘉善趨楓涇,遇之,劫與俱去。朱曰:「我,丐也,既無錢自贖,又無藝可供用,何劫我為?」寇曰:「汝既丐,饑寒之困甚矣,從我去,不憂不富貴。」朱怒曰:「我惟甘饑寒,故丐耳。否則為竊為盜,胡不可!我不為竊為盜,乃從爾作賊乎?」抗聲大罵,遂見害。

徐舍人卻蔣果敏之招》

1
粵寇蹂躪東南,兩陷杭州。同治甲子二月,蔣果敏公益澧得法總兵德克碑洋槍隊之助,自富陽進兵。會左文襄公宗棠奉撫浙之命,統率楚軍,至自嚴州,大舉督戰,遂克之。時郡縣亦先後收復。亂既平,設賑撫局,辦理善後事宜,錢塘徐印香舍人恩綬與丁松生大令丙諸人從事其間,事無不舉。果敏嘉其才,屢稱賞之,然非公事不往謁也。果敏由浙藩擢撫粵東,欲挈以俱,徐不可,語所親曰:「某當為桑梓盡義務,不敢為一己謀富貴也。」

張春圃不羨齷齪富貴》

1
琴工張春圃,戇直而朴野,以彈琴為都中士大夫所賞。光緒辛巳、壬午間,孝欽后病,將有以自遣,欲學琴,召入寢殿,授琴焉。張與閹約,面孝欽不能跽,必坐彈始成聲,皆許之,故與孝欽異室而坐。設琴七八具,金徽玉軫,窮極富麗,取以彈,皆不中節。孝欽乃使以御用者令彈之,張落指,覺聲甚清越,贊曰:「好,好!」方闋,忽有若乳母者數人,攜一可十齡之童來,衣華美,睹琴而笑,撥其徽,抽其軫,張止之,曰:「此老佛爺物。」童瞪目視,旁婦怒以目,遂不言。自是張出宮後,更宣召則不入矣。
2
張入宮時,閹受孝欽恉,語之曰:「好自為之,異日可得一官,供職於內府,不患不富貴也。」然張竟絕跡不再往。或問之,則曰:「吾不希冀此齷齪富貴也。」
3
張亦嘗應肅王隆懃之招,受月俸,彈琴於其邸,恆晨往而夕返。一日,王以雨止其勿歸,張出言有所忤,因逐之,怡然也。
4
張有女兄,亦善琴,以孀居,就養於張。

朱棣垞學行高岸》

1
浙人朱棣垞,名啟連,籍於粵,學行高岸。張文襄公之洞督粵時,禮賢下士,首延其入幕,而數日不出晤,朱憤然貽書責之,即襥被而出。

崔朝慶不欲師張蔭桓》

1
崔聘臣,名朝慶,靜海人,精疇人家言。光緒時,嘗於京師大學堂、南京高等學堂教授算學,負時名。時溥玉岑侍郎良以江蘇學政任滿回朝,特疏保薦。故事,學政薦舉人才,仍許入京考試。崔至都,總署命題試之。閱卷者為席淦,席謂崔造詣精深,時張樵野侍郎蔭桓方為總署堂官,雅重崔名,遣人示意,欲羅而致之門下。崔大笑曰:「何物傖荒,乃欲我師事之耶!」張怒,遂黜之。

黃慎之不受外人之官》

1
光緒庚子,八國聯軍入都,美兵官聞黃慎之名,欲任以官。黃不可,力籌擁護主權之策,遂倡議以紳董名義劃界分設公所,籌濟民食,保護閭閻,措置裕如,遠近風效。時奸吏劣紳爭媚敵,德軍以其公使被害,聲言復讎,迫令戶懸德旗。而順治門大街以西黃主之,無一豎降幟者,凡所誅求,悉拒之。黃,名思永,江寧人。

黃慎之不冀起用》

1
黃慎之早罣吏議,及設商部,慶王謀起用之,屬其子中慧致殷勤者再。黃謝曰:「吾老矣,不能屈膝也。」其他王公之先施者,見亦長揖而已。

吳吉人不仰豎子鼻息》

1
吳吉人總戎杰,守甬東招寶山礮臺久,以臺官遞遷至定海鎮總兵,歷任疆吏咸禮重之。其在臺也,築塞增械,皇皇然如不可終日者,嘗語同僚曰:「孰謂吾國不能戰?以吾所知,招寶山之礮臺即一健者。」蓋亦勇於自信也。
2
宣統初,朝廷方謀興海軍,貝勒載洵至浙勘軍港,其時將擬經營象山港也。吳起家學生,於浙形勢瞭若指掌,乃屬幕賓草海軍十二策,繪圖貼詫,周密明瞭,將獻之於載洵,乞轉奏。挾策往,而三往三拒,大詫,語閽者曰:「余以公事來,非有所干也,何不達?」閽者笑曰:「若海上老兵,何尚不知門包例耶?速以二百金來,當俾若望見顏色也。」吳憤然而言曰:「老夫報國數十年,今白鬚盈尺矣,不欲仰豎子鼻息也。」趣左右回馬。歸而嘔血,未幾,竟不起。

李吉瑞不與女伶配戲》

1
李吉瑞為武生中之卓有聲譽者,性耿介。演劇於津門,不與女伶配戲。女伶勾引之,不為動。嘗衣大布之衣,遨遊廛市間,不與惡少遊。
URN: ctp:ws851261

Enjoy this site? Please help.Site design and content copyright 2006-2025. When quoting or citing information from this site, please link to the corresponding page or to http://ctext.org. Please note that the use of automatic download software on this site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nd that users of such software are automatically banned without warning to save bandwidth. 沪ICP备09015720号-3Comments? Suggestions? Please raise them here.Do not click this 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