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卷七十二

《卷七十二》[查看正文] [修改] [查看歷史]

該資料的標點符號由人工智能製作。此過程難免引入錯誤;若遇到標點錯誤,敬請自行修改。
1
欽定四庫全書
2
畿輔通志卷七十二
3
名臣
4
河間府:
5
6
劉 輔河間宗室舉孝㢘為襄賁令,上書言得失,擢為諫大夫。成帝欲立趙倢伃為后,輔上書諫繫秘獄,以辛慶忌等論,乃減死論為鬼薪。
7
張 敏伯達,河間鄚人。舉孝㢘,為尚書。建初中,有父為人侮而其子殺之者,肅宗貰其死,自後遂定為輕侮。法敏上書兩争之和,帝乃從。遷汝南太守,有理能名。又遷潁川,徵拜司空。
8
劉 淑仲承,河間樂成人,學名《五經》,隠居教授。桓帝徵赴洛陽,對䇿第一,拜議郎,遷尚書。納忠建議,多所補益。再遷虎賁中郎將,上疏請罷宦官。帝以淑宗室之賢,特加敬異,每有疑事,常宻諮之。靈帝時,為宦官所譖,下獄自殺。
9
三國魏
10
邢 顒子昂,河間鄚人。魏太祖定冀州,辟為從事,時人稱之曰德行堂堂」。邢子昂除廣宗長遷,行唐勸民農桑,風化大行。後為平原侯植家丞,防閑以禮,由是不合厯官、太子太傅。
11
張 郃字儁義,河間鄚人。仕魏拜偏將軍,與張遼俱為軍鋒,屢立戰功。諸葛亮出祁山,加郃位特進,督諸軍拒馬謖于街亭,大破之。郃善處營陣,料戰勢地形無不如計。後亮復出祁山郃,追至木門,中飛矢死,諡曰壯侯。
12
沐 並德信,河間人。少孤苦,為名吏,有志介,不畏強禦。
13
14
孟 觀叔時,東光人。惠帝時,累官積弩將軍。齊萬年反闗中,命觀討之。觀身當矢石,大戰十數,皆破之,生擒萬年,威慴氐羌。觀子平為淮南王允前鋒,將討趙王倫,戰死。
15
封 孚處道,渤海蓚人。慕容德時,外總機事,內參宻謀,雖位任崇重,謙虛博納,有大臣體南北朝魏
16
封 回叔念,渤海蓚人。父鑒,贈寧逺將軍。回仕宣武朝為安州刺史。明帝時,遷瀛州,以水潦表求賑恤,免其兵調,州內賴之。厯遷七兵尚書,領御史中尉,劾奏僕射元欽,時人稱之。終右光祿大夫。回兄琳,字彥寳,位中書侍郎,與侍中馮誕等議定律令,有識者稱之。琳子肅,字元邕,早有文思,博涉經史大傳,崔光見而貴焉。位尚書左中兵郎中。
17
封隆之祖裔,回之子,以開府中兵叅軍,討平法慶之亂,賜爵武城子。中興初,拜吏部尚書,卒於齊州刺史,贈太保,諡宣懿。隆之凡四為侍中,再為吏部,一為僕射,四為冀州刺史,毎臨冀部,州中舊齒咸曰:「我封公復來」。其得物情如此。弟興之,字祖胄,位平北府長史。恬素清靜,所厯有當官譽。隆之子子繪,字仲藻,釋褐秘書郎。齊文襄以為渤海太守,執其手曰:「誠知未允勲臣,官望,但須鎮撫。且衣錦晝遊,古人所貴,宜善加經略,不勞習常。太守向州叅也」。
18
封 軌字廣度,回族叔,以方直自業,常言務德慎言、修身之本,姦回讒佞,世之巨害,作務德、慎言、逺佞、防姦四戒官,終廷尉、少卿。子偉伯,字君良,博學有才思,除太學博士,參朝廷大議。正光初,經始明堂議其制度,偉伯上《明堂圖說》六卷,後為蕭寳夤行臺郎寳夤為逆,偉伯謀舉義兵,事發見害。
19
髙 允,字伯恭,渤海蓚人,博通經史天文術數,魏世祖使侍講東宮,為郎十七年不徙官,髙宗時,拜中書令,恒呼令公而不名。顯宗即位,引入禁中,參決大政,遷中書監,加散騎常侍,自文成迄於獻文,軍國書檄多出其手,進爵咸陽公。允厯事五帝,出入三省,忠勤㢘慎,隨事宻諫,多所禆益,年九十八,卒,贈侍中、司空,諡曰文子。忱字士和,長安太守,為政寛惠,百姓懐之。忱弟懐,字士仁,恬淡退靜,位東陽王諮議叅軍。子綽,字僧裕,官洛陽令,為政強直,不避豪右,京邑憚之。厯并州刺史。
20
髙道恱字文質,先遼東新昌人。父元,為武邑太守,遂家于蓚。道恱仕孝文朝為諫議大夫,正色當官,不憚強禦,兼太子中庶子,宮官上下,咸畏憚之。
21
邢 巒,字洪賔,河間鄚人。祖頴,以才學知名。巒少有幹局,宣武時,累遷至尚書,尋都督梁、漢諸軍事,開疆拓地,獲郡十四。豫州白早生殺刺史司馬恱,以城入梁,據懸弧。巒率精騎攻之,斬早生。加撫軍將軍,卒於官。巒才兼文武,朝野瞻望,及卒,上下悼惜之。
22
23
公孫景茂元蔚,河間阜城人。博涉經史,時稱書庫。開皇初,為伊州刺史,遷道州。仁壽中,又遷淄川。前後厯職,皆有德政。死之日,諸州人吏赴喪者數千人,或不及葬,望墳痛哭,野祭而去。
24
髙 熲字昭元,渤海蓚人。髙祖受禪,拜尚書左僕射,兼納言,封渤海公。開皇二年,伐陳,以熲為元帥長史,三軍皆取斷於熲。陳平,加上柱國,爵齊國公。熲有文武大畧,明達政務,進引貞良,以天下為己任,執政將二十年,朝野推服,論者以為真宰相。
25
張 煚士鴻,河間鄚人。父羡,少好學,當世推重,煚有父風。隋髙祖受禪,拜尚書右丞,累遷民部尚書。煚性和厚,有識度,甚得時譽。後刺冀州,稱良二千石。
26
27
李 綱文紀,蓚人,始名瑗,慕張綱為人,改焉。仕隋為太子洗馬。唐髙祖初,拜禮部尚書,兼太子詹事,甚有匡益,尋拜太子太保。帝以綱隋室名臣,手勅未嘗名。貞觀中,拜少師,卒,諡曰貞。自綱五世同居,孫安仁安靜,復以義烈聞,世稱李氏不衰。
28
髙 儉字士㢘,蓚人,敏惠有度量,累官吏部尚書,封許國公。雅負裁鑒,又詳氏譜,所署用人地無不當者。儉凡有獻納,縉紳屬目奏議,輒焚其藁,家人無見者。子履行,居母喪毀甚。
29
髙 馮字季輔,以字行,蓚人。居母喪,以孝聞。貞觀初,授監察御史,彈治不避權要。轉中書舍人,列上五事,帝稱善,進太子右庶子,數言得失,賜鍾乳一劑,曰:「爾進藥石之言,朕以藥石相報」。後為吏部侍郎,善銓敘人物,賜以金背鏡,況其清鑒。
30
張士衡,瀛州樂壽人。九嵗居母喪,哀毀過禮。仕隋為餘杭令。唐興,教授鄉里,太子承乾慕風迎致,太宗擢集賢學士,數規諫太子不能用,乃歸。子大隠,累遷中書舍人。垂拱中,博士周悰請立武氏廟為七唐廟為五大,隠奏言不可,武后不獲已,從之,官終禮部侍郎。
31
袁恕已、東光人為相王司馬,與誅二張,累官中書令、特進、南陽郡王,後貶流環州,遇害,諡貞烈。苗神客。東光人,初為周王府戸曹,後與元萬頃等選為著作郎,供奉左右二十餘年。朝廷疑議表疏,皆密使叅處,以分宰相權,時謂之「北門學士」。
32
王 晙,景成人。擢明經第。開元中,累官朔方軍節度使。晙氣貌偉特,時謂「熊虎相」,感慕節義,有大人風,其操下肅一,吏人畏愛吐蕃。突厥冦邊,屢建竒績,卒,諡忠烈。
33
邢君牙,樂壽人,以戰功厯平盧軍折衝郎將。代宗時,以扈從功,封河間郡公。德宗出奉天,李晟率君牙倍道赴難,晟入朝,代為鳳翔節度使。吐蕃嵗冦邊,君牙勸耕講戰,敵不得侵,又城隴州平戎川,號永信城,卒贈司空。
34
袁 髙恕已孫,字公頥,擢進士第,累遷給事中。德宗將起,盧杞為饒州刺史,髙當草詔,見宰相言不可,別命舍人作詔,髙執不下,奏曰:「杞為相,罔上行私,陛下赦不誅,止貶新州,今復拜刺史,誠失天下望」。翊日,帝遣使慰曰:「卿言切至」。已如奏。憲宗時,贈禮部尚書。
35
髙 瑀蓚人,少沈邃,喜言兵,遷陳、蔡二州刺史。宰相裴度、韋處厚以瑀治陳、蔡有狀,乃拜檢校左散騎常侍,領忠武軍節度使。自大厯後擇帥悉由內官所輸貨至鉅萬,貧者假貸富人,倍以酬息。及瑀有命,士相告曰:「裴、韋作相,天下無債帥」。瑀寛和,所至稱治。
36
張 署河間人,拜監察御史,中讒與韓愈、李方叔三人俱為縣令,累遷䖍州刺史,有異績。度支符州折民戸租,嵗徴綿六千觔,署疏言治迫嶺下,民不識蠶桑,月餘,免符下,民相扶攜,守州門呌讙為賀。改灃州,忤觀察使,改河南令,以病辭免。
37
封 敖碩夫,蓚人。元和中進士,為李德裕所器,累官翰林學士。武帝使作詔慰邊將,有曰:「傷居爾體,痛在朕躬」。帝善其如意,賜以宮錦。大中時,厯興元、平盧節度使,有平冦功,仕終尚書僕射。
38
張 濬,字禹川,河間人,屏居金鳳山。黃巢亂,僖宗立,召拜諫議大夫。時王敬武在平盧軍已臣賊,濬諭以君臣大分,敬武愧謝,引軍從濬而西。乾寧中,濬致仕居洛,聞劉季述亂,徒步泣,諭張全義謀王室之難,朱全忠刦昭宗東遷,惡濬殺之。
39
40
盧懐忠,河間人,少有膂力,善騎射。周顯德初,監沂州軍,以所部破海州,功居多。宋太祖時,為前軍步軍都監。荊湖平,拜知江陵府。及卒,錫其子熙為校書郎。
41
王繼升,阜城人,性謹愿。太宗在藩邸,信任之。即位,累遷泉州兵馬都監,令游洋洞民萬餘叛,攻泉,繼升夜撃破之,擒其魁,餘黨悉平。
42
王昭逺,繼升子,形貭魁偉,色黒,繼升名之曰鐵山。太宗時,補殿前指揮使,從征太原,又從征范陽,屢立戰功,累遷洺州都部署,太宗亟稱其能,可備使任,後知天雄軍,卒,諡惠和。
43
楊 嗣瀛州人。兄信,官殿前都指揮使,善部分士卒,嗣累拜團練使。時楊延昭方為刺史,嗣言「嘗與延昭同官,驟居其上,不可,願守舊官」。帝嘉其讓,乃遷延昭官。嗣與延昭久居北邊,俱以善戰聞,時謂之「二楊」。
44
劉 摯,字莘老,東光人。嘉祐中,擢甲科,遷監察御史裏行,未及陛對,即奏論數事,及入見,神宗問曰:「卿從王安石學耶?」安石極論卿器識,對曰:「臣東北人,少孤獨學,不識安石也」。又論率錢助役有十害,安石使曾布作十難以刦之,且劾摯欺誕懐向背,遂落職。哲宗時,召為侍御史,疏蔡確、章惇過惡,皆罷去。又請罷常平、免役法,引朱光庭、王巖叟為言官,百僚敬憚。累遷尚書右僕射。紹聖初,貶鼎州,卒。紹興中,追諡忠肅。
45
龔 夬,字彥和,瀛州人。第進士。徽宗時,累官殿中侍御史。始上殿,即抗疏請辨忠邪。時章惇、蔡卞用夬首論其惡,又論蔡京姦罪,於是三人者皆去。後編管房州,紹興中贈右諫議。弟大壯亦有重名,夬嘗稱為「畏友」。
46
張 慤誠伯,樂壽人,元祐進士,累遷都轉運使。髙宗為兵馬大元帥,募兵勤王,慤飛輓踵道以佐軍,髙宗器重之,權知北京留守,後官至中書侍郎,卒。慤在朝諤諤,遇事敢諫,有大臣節。
47
權邦彦,字朝美,河間人,崇寧中,登上舍第,厯知冀州。金兵入,邦彦提所部兵與宗澤守刀馬河。建炎元年,知東平府,與金兵死守數月,紹興初,除端明殿學士,嘗獻十議,以圖中興。
48
49
劉 景,字可大,河間人。應厯初,為翰林學士,屢直諫,不聴。景宗即位,遷尚書、宣政殿學士,上方欲倚用,書其笏曰:「劉景可為宰相,厯武、定、開逺二軍節度使致仕」。
50
51
許安仁,字子靜,交河人。大定七年進士,厯翰林修撰、同知詔誥。賈鉉、路伯達薦其守道端慤,立已純正,授禮部郎中兼左補闕。明昌四年,上將幸景明宮,安仁上疏切諫,遂罷幸。出刺澤州,作《無隠論》十篇上之。遷汾陽軍節度使,致仕,卒,諡文簡。
52
許。 古字道真,安仁子。明昌五年進士。貞祐初,拜監察御史。宣宗遷汴信任,丞相髙琪無恢復之謀,古上疏指畫方略,詔付尚書省。累遷右司諫,屢上疏言時事,世稱其直。哀宗時致仕。
53
54
賈 德景州人,金貞祐中,為衆所推,署故城丞,專徼巡事,設方略,招捕冦盜,數月悉平,元兵入州,將以城降,未幾復為宋將李全所取,元兵復至,將屠其城,德乗間詣主帥請命,城賴以全活德,累拜定逺大將軍、景州節度使,至元十一年卒,子十八,人孫四十九人,多列貴顯。
55
明。
56
道。 同河間人。洪武三年,以才幹舉太常贊禮郎,出知番禺、剛毅㢘潔。永嘉侯朱亮祖數以威福撼同,同不為懼,疏其事而奏之,未至,亮祖亦有疏,誣同謗訕。上不知其由,先命斬同。及見同奏,乃悟,特遣使宥之。二使同日繼至,而同已先死,邑民甚悼惜之。
57
李 玉,交河人。永樂初,由戍卒守邊,屢立戰功,累陞正定指揮使。宣德初,進中軍都督僉事,封新建伯。
58
邊 鏞,字克振,任邱人永之子,景泰中舉人,卒業太學選拜御史,在職二年,大著風采,累遷僉都御史,巡撫山西,兼督三闗,敵至大同,乗勝至闗下,鏞設伏以待,敵至,伏發遁去。尋召為左副都御史管院事,上時政十五事,帝嘉納之,改南京刑部侍郎,乞歸。
59
戈 瑄,字良玉,景州人。成化進士。授嵩縣知縣,多善政。擢御史,率同官劾萬貴妃怙寵,上怒予杖,出為四川副使。遷山東按察使,剖決滯獄,囹圄為空。累官南京刑部尚書,致仕歸。
60
張 泰,字世亨,肅寧人。成化進士,授鄒平知縣,政尚寛平,擢御史,累遷大理郷,因劉瑾竊柄,罷歸。瑾誅,起刑部侍郎,尋進右都御史,總制三邊,興修蘭州水利,邊人德之。卒於官,贈刑部尚書。
61
鄭宗仁,字體元,任邱人。成化進士,授戶科給事中。上崇聖學、嚴考察、理寃滯諸疏,皆見採納。累遷副都御史,巡撫山西,整飭邊備,軍民寧輯。尋召為戸部侍郎,卒於官。
62
邊 憲,字汝成,鏞子。成化進士。授青州推官。時憲年甫弱冠,人皆以少易之。憲發奸讞,獄如老吏,郡中畏服。擢御史,按山西,復按宣、大,風采凜然。累遷浙江按察使。逆瑾竊政,往往羅織士大夫,罰米困之。憲罰至二千餘石,不肯少挫。尋陞山東巡撫,罷歸。起撫寧夏禦虜有功。後遷南京戶部侍郎,卒。邊氏自永以來,三世皆為顯官,遂為畿南望族。
63
馬中錫天祿,故城人。父處州,為唐府長史,以直忤王械送京師。中錫方㓜奔訴訟屈,事得釋。登成化進士,授刑科給事中。極論萬貴妃弟恃勢不法,兩被廷杖。又劾中官汪直。直怒,使人詗之,無所得,乃止。𢎞治中,厯宣府、大同、遼東巡撫,邊政肅清,進兵部侍郎。武宗立,以忤劉瑾罷歸。大盜劉六等起,以中錫總軍南征。尋被逮下獄,以疾卒。朝廷知其無罪,追復原官。
64
王 濟河間人。成化進士,任戶部主事,以清慎自持,累遷太僕寺少卿。以得罪劉瑾繫獄,卒之日,家無餘貲,朝廷特賜祭葬,以表其忠。
65
孫 博,字約之,景州人,成化進士,授給事中。汪直用事,立西厰令,左右覘朝官得失,乗間宻奏,或徑捕繫拷鞫,博上疏論直,盜弄國柄,擅作威福,疏入,上令毀西厰直銜之,㑹大同有警,直與王越受命北伐,奏博隨征,隂欲中之,博意氣峭拔,毎隨直出戰,彎兩弓馳突萬衆,不啻宿將,直亦不能害也。後官終山西僉事。
66
廖 紀,字廷陳,東光人。𢎞治進士,為考功司主事,陞郎中,不阿時,宰士論髙之,累遷吏部尚書,轉兵部。清釐戎伍,盡奪權貴佔役。尋告歸,復起為吏部尚書,未幾,加少保致仕,給人夫月糧以示優。遇家居,杜門著書,有學庸論、孟管窺行世。卒,贈少傅,諡僖靖。
67
沈冬葵字伯貞,阜城人。𢎞治進士,授中書舍人,累遷副都御史,巡撫河南。凡所興革,先條列榜示,無不帖服。有石指揮者,倚權璫為暴。冬,葵發其奸,并劾權璫,中㫖詰責。冬,葵曰:「都御史第知有法,終不能阿中㫖,脫有罪」。尋召為工部侍郎,改戸部,遷南京禮部尚書,卒。
68
房。 瑄字廷獻,任邱人。𢎞治進士,授刑部主事,典內藏,中貴專利。給事中胡易疏發其奸,上怒,下獄。瑄抗疏申救,并劾太監韋太、尚書白昂比黨亂政,士論韙之。官終太僕寺卿。
69
李 時,字宗易,任邱人。父楘,成化進士,官萊州知府,有政績時,登𢎞治壬戌進士,改庶吉士。嘉靖初,進侍讀學士,累遷吏部尚書,加少傅兼太子太傅、謹身殿大學士、內閣辦事。無逸殿成,進講《無逸篇》,上歛容謝之。給事中魏良弼、御史馮恩論劾中官,并及輔臣,上震怒,時疏救之,得免。時立朝持大體,有重望。卒,贈太傅,諡文康。
70
李 汶,字宗齊,任邱人。嘉靖進士,任工部主事。厯官右僉都御史,巡撫陜西,總督三邊軍務。松兵犯邊,汶集宣、大、四處兵禦之,復松地。時延慶回回作亂,據山為壘,流刦州縣。汶設方略討平之。加左柱國、兵部尚書。卒,贈太師。
71
陳 瓚,字敬夫,獻縣人。嘉靖進士。任陽曲縣令,有聲,擢御史,累遷左都御史,掌院事。絶私交,抑㩲貴,朝右肅然。卒,贈太子太保,諡簡肅。
72
郭 乾,字孟陽,任邱人。嘉靖進士,授工部主事,改戸部,累陞右都御史,總督陜西三邊。恩威並著,軍民懐之。晉兩京兵部尚書,加太子少保。主議北邊互市不合,引疾乞休。卒,賜祭葬。
73
田 樂,字希智,任邱人。隆慶進士。累官至巡撫、陜西都御史,總制三邊,沈毅有謀。屢建竒功,開私山八里。遷兵部尚書。卒,諡襄敏。
74
劉元震,字元東,任邱人。隆慶進士。由庶吉士授編修,厯國子祭酒。檢束諸生,置旌善、紀過二簿,示懲勸,因進《詩經註,疏》規諷切,至帝嘉納之。累遷吏部侍郎。元震性至孝,得父母書,必南向頓首而後啟以養親歸。卒,贈禮部尚書,諡文莊。弟元霖,萬厯進士,累官都御史,巡撫浙江,有政績。
75
余繼登,字世用,交河人。萬厯進士,由庶吉士累遷春坊中允。以講筵久輟,與同官馮琦進《通鑑》講議,附以時政得失。厯禮部侍郎,攝部事。請罷一切株求開採之害民者。又請躬祀郊廟,撤礦稅中官,卒諡文恪。
76
天津府。
77
78
雋不疑。字曼倩,渤海人。武帝末,以暴勝之薦,徵拜青州刺史。昭帝初,郡國謀反不疑,收捕之,擢京兆尹,吏民服其威信。後趙廣漢為京兆尹,自謂禁捍姦邪,不及不疑逺甚。
79
鮑 宣,字子都,髙成人,好學明經。哀帝初,為諫議大夫。時丁、傅並進,董賢貴幸,宣上書切諫,上優容之。後拜司隸校尉,為王莽所害。
80
王 調渤海人梁冀誣李固與文𩷫共為妖言下獄,調固之門生貫械上書,證固之枉,太后乃赦固。
81
巴 肅,字恭祖,髙成人。初察孝㢘,累拜議郎,與竇武、陳蕃等謀誅宦官,坐党禁錮,中常侍曹節收之,肅自載詣縣,縣令解印,綬與俱去。肅曰:「為人臣者有謀不敢隠,有罪不逃刑」。遂被害。
82
三國魏
83
韓 宣字京然,渤海人。累官大鴻臚,始南陽。韓暨以夙德在宣前為大鴻臚,及宣在後,亦稱職,時人語曰:「大鴻臚,小鴻臚,前後治行曷相如」。
84
85
石 苞仲容,渤海南皮人。雅曠有智局,仕魏為驃騎將軍。武帝受禪,遷司馬,封樂陵郡公,在位稱為忠勤。子崇,為衛尉卿。
86
刁 協字元亮,饒安人。少好經籍,博聞強記,累官尚書左僕射。元帝南渡,朝廷草創,憲章未立,協諳練典故,凡所制度皆諮之。遷尚書令,加金紫光祿大夫。後死王敦之難。敦誅後,協子彞斬讐人黨,以首祭父墓,詣廷尉請罪,朝廷特宥之,由是知名,仕至刺史。
87
南北朝魏
88
刁 廱字叔和,協曾孫也。父暢,晉右衛將軍,後歸魏,授建威將軍、廱于河濟間,招集流散,與弟彌規共討宋,賜爵東安侯,除薄首律鎮將。以所管邊地,常懼不虞,造城儲穀,設兵備,守詔從之,名此城為刁公城,以旌異焉。皇興中,以耆老賜几杖劍履上殿,卒年九十五。曾孫沖,學通諸經,當世服其精博。性復剛烈,不畏強禦。延昌中,司徒髙肇擅恣威權,冲抗表極言,辭㫖懇直。神䴥末,襲祖爵東安侯,卒。
89
90
王 伽章武人。開皇末,為齊州行叅軍。被州使送流囚李叅等七十餘人詣京師,行次榮陽,伽憐其苦盡,脫去,叅等枷鎖與期曰:「某日當至京師」。流人咸悅,依期而至。上聞異之,於是召伽及流人賜宴於內廷而赦之,擢伽為雍令,政有能名。
91
92
髙 適,字達夫,渤海人,元宗時,舉有道科,累遷諫議大夫,負氣敢言,李輔國惡之,出為蜀、彭二州刺史,後為西川節度,適尚氣節,以功名自許,為政寛簡,所至人便之,年五十,始為詩,即工毎一篇成,人輒傳布。
93
賈 躭,字敦詩,南皮人。貞元九年,以尚書右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順宗立,進檢校司徒。左僕射王叔文干政,躭病之,屢疏乞骸骨,不許。卒,諡元靖。躭性嗜書,尤悉地理。著《貞元十道録》,雅不喜臧否人物。為相十三年,撿身厲行,家人近習,不見其喜慍,世謂淳德有常者。
94
髙元裕字景圭,渤海人,第進士。性勤約,通經術,敏于為吏,巖巖有風采。敬宗時為右補闕,宦官放恣,大臣不得進諫,元裕力諫不聴。李宗閔、髙其節,擢諫議大夫,進御史中丞,即建言:「紀綱地,官屬須選有不稱職者罷之」。於是杜宣猷、栁瓌等並奪職。終吏部尚書、山南東道節度使。
95
五代後唐
96
李 愚子晦,無棣人。遊闗中,劉季述幽昭宗於東內,愚以書說韓建,使圖興復,建不能用,乃之洛陽,舉進士、宏詞,唐莊宗拜為主客郎中、翰林學士,從魏王繼岌伐蜀,勸王速進,遂以滅蜀。明宗立,同平章事,借居延賔館,敗氊敝席,四壁蕭然。
97
98
劉 遇
99
賈黄中字媧民,南皮人,唐相躭四世孫。父玭,嚴毅善教,子黃中方五嵗,毎旦令正立展書卷比之,謂之等身書,課其誦讀。六嵗,舉童子科,十五第進士,雍熈初,掌吏部,選議官吏,品藻精當,累拜叅知政事。黃中性端謹,能守家法,多知臺閣故事,薦引當世文行之士,未嘗自言。
100
索 湘,字巨川,鹽山人。開寶進士,累官河東轉運使。長于吏,事厯邊郡,所至必廣儲蓄,出入軍旅間,頗著能名。
101
張 凝滄州,無棣人,初隸太宗親衛,累官髙陽闗都部署。澶淵之役,契丹北歸,所過侵掠,以凝為縁邊安撫使,躡其後,契丹乃不敢略奪。凝忠勇好功名,善訓士卒,賞賜皆以犒軍,家無餘貲,子昭逺,知邊略,為昭州防禦使。
102
張知白用晦,清池人,咸平中,上言當今要務,真宗異之,權右正言,獻《丹扆箴》拜,叅知政事。時王欽若為相,知白稱疾罷,仁宗即位,進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知白九嵗,其父終邢州,殯于佛寺,契丹冦河北,寺宇頽廢,殯不可辨,知白徒步訪之,得佛寺殿基,恍然識其處,既發,衣衾皆可驗,人歎其誠孝。
103
李之純,字端伯,無棣人,舉進士。熈寧中,累官御史,疏救蘇軾、蘇轍,被論誣妄,後出知單州。從弟之儀,字端叔,能為文登第幾三十年,乃從蘇軾于定州幕府,厯官通判原州。
104
吳 及幾道,靜海人。年七十,以進士起家。嘉祐三年,遷右正言,屢上疏言甚愷切。明年,勾管登聞鼓院,又上書條陳十餘事,多施用之。在職數年,以勁正稱。後出知廬州、桂州。
105
106
夏行美渤海人。太平九年,大延琳叛,時行美總渤海軍於保州,延琳使人來誘,行美執之,嬰城自守。累遷副都部署致仕。
107
108
帥安石字子安,清州人,本姓尹氏,避國諱改焉。正大三年,官尚書右丞。五年,臺諫劾近侍張文壽、張仁壽、李麟之,安石亦論列三人不已。上怒,有㫖切責,後以疾卒,時甚惜之。
109
陳 苛字和之,滄州人,大安元年進士,天興間為右司諫,遇事輒言無少隠。及汴京被兵,屢上封事言得失,切中時病,而時相持,嘉喀、齊喀等阻之,䇿不行,識者惜焉。
110
111
張 榮清州人,太祖時,授懐逺大將軍,從征西域,至穆稜河不能涉,太祖召問清河之䇿,榮請造舟以一月為期,乃督工匠造船百艘,遂濟河。太祖嘉其功,累陞鎮國上將軍。
112
陳 顯字仲明,清州人。仁宗入定內難,顯皆預謀,拜集賢大學士。時伺帝燕閒,輒取聖經載大經》大法有功治體者陳之,毎見嘉納,帝常坐便殿,望見顯喜曰:「陳仲明在列,所奏必善事矣」。次子敬伯,至正中,累官中書平章事。
113
劉 正,字清卿,清州人。少讀書,習吏事。仁宗初政,風動天下,正與諸老臣陳贊之力居多。累官吏部尚書,卒,諡「忠宣。
114
明。
115
王 翺,字九臯,鹽山人,永樂進士,改庶吉士,累遷僉都御史。正統中,四川松潘賊亂,命翺監軍賊率所部來降。遼東邊警,以翺提督軍務,三軍効命。景泰時,廣東西不靖,復命翺總督軍務。翺威望素著,蠻部聞其至,各効順。遷吏部尚書。英宗復辟,寵眷殊厚,凡大政,必令翺與馬昻知而後行。卒,諡文肅
116
馬 昻字景髙,滄州人,永樂中舉人。正統時,累官副都御史,叅贊甘肅軍務,討平蕃族,擒瑣南奔等,械送京師,自是不敢犯邊。景泰初,總督兩廣平蠻冦,進兵部尚書曹欽謀逆,昻討誅之。卒,諡恭襄。
117
强。 珍,字廷貴,滄州人。成化進士,知涇縣,奏減額賦,擢御史。巡按遼東,劾奏巡撫陳越罪,忤汪直,謫戍遼東。直敗,復官。𢎞治中,官南京右通政。
118
戴 才,字子需,滄州人。嘉靖進士,授行人,擢戸科給事中。㑹邊警,朝議加賦才切諫,不聴。累陞僉都御史,巡撫甘肅,開屯田,興水利,建學校,政教大行。晉副都御史,撫安西,尋改撫河南。召為刑部侍郎,改兵部,仍出督三邊軍務,才三厯。秦中悉其利病,相度地形,築牆建堡,屹然成巨鎮。諳達請開馬市,才上疏言其不便。當國者深忌之,票㫖切責。尋進兵部尚書,叅贊南京軍務,以母憂歸。
119
湯 賔南皮人,嘉靖進士,厯官按察司副使,備兵蘇、松時,有倭警賔,嚴飭守禦,民賴以安。挑濬七浦塘、白茆港河工程二百餘里,加叅政,累遷副都御史,巡撫鄖陽。
120
本朝
121
髙爾儼字中孚,靜海人。明崇禎庚辰一甲第三名進士,授翰林院編修入。
122
本朝補原官,累遷吏部尚書、𢎞文院大學士。爾儼秉銓四載,黜陟進退,推誠布公,朝野翕然誦之。齋居端恪,一言一動,必求無負。聖賢所著有《西銘衍義》、《孝經釋略》等書,卒。
123
贈少保諡文端,崇祀鄉賢。
124
勵杜訥近公,其先浙江人,祖𢎞遷於静海,遂家焉。杜訥年十九為諸生,學問淵通,尤善書法,以繕寫世祖章皇帝實録,議敘,除福寧州佐。
125
特㫖留侍內廷,食六品俸,㑹詔徵博學宏詞,召試體仁閣,授翰林院編修,累遷刑部右侍郎。杜訥久侍內廷,小心慎宻,居憲職,正色侃侃,無所瞻狥,九卿㑹議,一言首倡議,隨定三法司核擬及秋審諸重案,殫慮推詳,有當平反者,竭力争之,不避嫌怨,出入禁苑二十餘載,恩禮優渥,前後疏奏,多所建白,年七十六,卒。
126
賜諡文恪,祭葬如例,雍正九年,特㫖追贈禮部尚書。十一年,入祀賢良祠。
127
勵廷儀南湖,杜訥子,由康熈庚辰進士,入翰林,父子相繼直。
128
內廷二十餘年,誠敬慎宻,聖祖仁皇帝有學問既優,人品亦好之。
129
㫖:累遷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今上御極,授翰林掌院學士,一切大典,多所贊勷。累遷刑部尚書,十年,咸推明允。御書矜慎平恕,賜額褒之,并有忠誠宣猷,協贊朕躬之」。
130
㫖加太子少傅,晉吏部尚書,仍掌司冦,前後陳奏,悉闗大體,遇事無鉅細,一本小心,而廷議侃侃不避怨,不辭勞公直,自矢與人交,胸無城府,毎薦引士類,惟賢與能,年六十四卒,祭葬如例奉。
131
特恩復加祭一次,賜諡文恭。
132
正定府:
133
134
郤 縠行唐人。晉文公蒐於被廬,作三軍謀元帥。趙衰曰:「郤縠可。臣亟聞其言矣,說禮樂而敦詩書。詩書,義之府也。禮樂,徳之則也。德義,利之本也。君其試之」。乃使郤縠將中軍。
135
樂 毅靈壽人。燕昭王以為亞卿,使約諸侯合縱伐齊,破之。濟西昭王封毅昌國君。毅留狥,齊五載,下齊七十餘城。惠王立齊田單縱反間,毅西降趙,趙封為望諸君子樂閒燕,封昌國君。
136
周 紹蒲吾人趙武靈王立,紹為傅,曰:「寡人始行縣,過番吾自踐石以上,皆道子之孝。夫父之孝子,君之忠臣也,故寡人欲使子傅王子。紹辭不獲。卒,賜衣冠,具帶黄金,以傅王子。
137
138
李左車行,唐人,初仕趙,不用韓信,募得左車師事之,用其䇿,下燕、齊諸城。
139
田 叔趙陘城人趙王張敖以為郎中,㑹趙午貫、髙等謀逆,事覺,詔捕趙王及羣臣反者。田叔偕孟舒等赭衣自髠鉗隨王至長安。事白,以叔為雲中守,後為魯相,武帝時為司直。
140
三國漢
141
趙 雲,字子龍,常山真定人。先主為曹操,敗於當陽長坂,棄妻子南走,雲抱㓜主保䕶甘夫人皆得免,忠勇特著。後以平川功,封永昌亭侯,累遷鎮東將軍,卒諡順平侯。次子廣,以戰死節
142
143
劉 琨越石,中山魏昌人。惠帝拜琨廣武侯,懐帝立,進都督,諡曰愍。子羣,字公度,以才著。劉 輿慶孫。琨兄京都語曰:「洛中奕奕,慶孫越石」。以功封定襄侯,卒贈驃騎將軍。南北朝魏。
144
魏 釗字顯度,下曲陽人。世祖南侵,召為內都,直侍左右。師次淮南諸城有未下,釗請止殺掠示恩。信夜入城中諭意,明旦即開門迎降。自此而南,望風款附。世祖謂釗曰:「卿之一言,踰於十萬師」。即授義陽太守,後加建忠將軍。
145
杜 纂字榮孫,常山九門人。舉孝㢘,遷積弩將軍,以功封井陘男,厯武都、漢陽二郡太守,並以清白著。明帝初,累遷益州刺史,甚有恩紀,為百姓所思。
146
張普惠字洪賑,常山九門人。明帝時,為諫議大夫。任城王澄謂曰:「不喜君得諫議,惟喜諫議得君」。表論時政甚多。卒,諡宣恭。
147
石祖興常山九門人太守田文彪、縣令和真等喪亡,祖興自出家絹二百餘疋,營䕶喪事。孝文嘉之,賜爵二級,為上造。後拜寧陵令,卒。
148
甄 琛,字思伯,毋極人。世宗時,累遷通直散騎常侍。表請弛鹽禁公川澤之利,從之。詔琛叅八座議事。琛性至孝,喪父,母於塋兆之內,手種松柏,隆冬之月,負掘水土,鄉老哀之,咸為助力。後拜侍中,卒,諡孝穆。
149
甄 宻字叔雍,琛從父弟。肅宗末,葛榮侵擾河北,詔宻為相州行臺,援守鄞城,以功封安靜縣子。孝靜初,遷廷尉卿,有平直之譽。卒,諡曰靜。
150
賈顯度毋極人。建義初,除汲郡太守,假平東將軍。從爾朱榮破葛榮,封石艾縣公。又從上黨王天穆破邢杲。元顯入洛,仍與天穆渡河赴行在。顥平,除廣州刺史,假鎮南將軍。
151
賈 智,字顯智,顯度之弟,累遷郢州刺史。元顯達以城降梁,智勒城人不欲叛者,與顯逹交戰,相率歸闕。後從上黨王天穆破邢杲,又與爾朱兆同破元顥軍,封義陽縣伯,假衛將軍。與樊子鵠討呂文欣于東徐州,平之。出帝初,除開府儀同三司、滄州刺史。
152
魏子建字敬忠,下曲陽人。釋褐奉朝請,累遷東益州刺史,宣布恩信,大得氐、羌心。孝莊帝時,厯左光祿大夫、驃騎大將軍。子建自出為牧伯,董司山南,身處脂膏之中,正身潔已,不以財利,經懐清素之迹,著於終始。
153
魏蘭根下,曲陽人。儀貌竒偉,博學髙才。母憂,居喪有孝稱。孝昌時,為岐州刺史,部內麥多五穗,鄰州田鼠不入其境。武帝初,加侍中、開府儀同三司。
154
北齊
155
魏長賢下曲陽人釗之孫也,仕齊為著作佐郎。河清中,上書論時政,大忤㩲。倖出為屯留令,人皆為之怏怏,而長賢怡然,不屑懐抱,識者以此多焉。
156
157
魏 徵,長,賢子也,字元成,從李宻歸唐,為隠太子洗馬。太宗即位,拜諫議大夫,封鄭國公,知門下省事。及薨,帝歎曰:「以銅為鑑,可正衣冠」,以古為鑑,可知興替以人為鑑,可明得失!」魏徴死,一鑑亡矣。
158
魏元同字和初,鼔城人。進士擢第,拜吏部侍郎,上書言選舉法弊,不納。累遷地官尚書、檢校納言。後以救免狄仁傑,為周興所誣,賜死于家。
159
郭正一鼓城人,永隆中,遷中書侍郎,與魏元同並同平章事,明習典故,一時詔勅,多出其手。武后時,罷為國子祭酒,為周興搆死。
160
李 嶠,字巨山,趙州贊皇人,擢進士,累遷給事中。㑹來俊臣搆狄仁傑等獄,將抵死,敕嶠與大理少卿張德裕、侍御史劉憲覆驗,德裕等內知其寃,不敢異,嶠曰:「知其枉不申,是謂見義不為」。卒列其枉,忤武后㫖,出為潤州司馬,久乃召為鳯閣舍人。中宗時,累官修文館大學士,封趙國公、同中書門下三品。嶠富才思,前與王勃、揚烱接,後與崔融、蘇味道齊名,文章宿老,一時學者取法焉。
161
趙冬曦鼓城人,擢進士,厯左拾遺。神龍初,上書言律令,時人稱之。官終國子祭酒
162
倪若水子泉,藁城人。擢進士,官汴州刺史,修孔廟、興州學,風化大行。元宗遣使捕珍禽竒獸於南方,若水諫止,手詔褒諭。遷大理卿,尋拜尚書左丞。
163
甄 濟,字孟成,毋極人。少孤,力學安祿山強,徵為掌書記。濟察祿山有反謀,乃陽病不支,歸舊廬。祿山反,使蔡希徳封刀召之,曰:「即不可斷其頭來」。希德至,濟書「不可以行四字,希德持刀趨前,濟神色不變,希德乃歎息而去。肅宗立,徵至東都,館之三司,署命受偽爵者羅拜以愧其心。拜太子舍人,並侍御史。子逢,詳《孝義傳》。
164
李 華遐叔,趙州贊皇人,累中進士、宏詞科,天寳中,遷監察御史。揚國忠支婭,所在橫猾,華出使,按劾不撓,州縣肅然。安祿山反,上誅守之䇿,皆留不報,後去官客,隠山陽。
165
李 翰,華之宗子,擢進士第,天寳末為史官,張巡死節,或嫉其功,以為降賊。翰傳巡功狀,表上之,肅宗感悟,累遷左補闕、翰林學士。
166
李棲筠,字貞一,趙人,舉進士,為安西節度判官。肅宗駐靈武,發安西兵,棲筠料精卒七干赴難,擢侍御史。闗中舊仰鄭、白二渠溉田,而豪戚擁上游取磑利,棲筠請撤毀,嵗得租二百萬,民賴之。棲筠有宰相才,元載忌之,出為常州刺史,嵗旱,棲筠浚渠引江流灌田,遂大稔,捕斬盜賊大起,學校以治行,進銀青光祿大夫,封贊皇縣子,又増學廬,表宿儒為師,身執經問,義至,徒數百人,帝欲召相,憚元載輒止,然有進用皆宻訪焉,多所補助,卒,諡文獻。
167
李吉甫字𢎞憲,棲筠子,憲宗時為中書舍人,請絶朝貢以折劉闢,以西川授髙崇文,而屬嚴礪東川,使得相制。元和二年,擢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病方鎮強,恣為帝言,使屬郡刺史得自為政,則風化可成,又言李琦必反,韓𢎞在汴州,多憚其威誠,詔其子弟率兵為犄角,則賊不戰而潰,從之。琦衆聞徐梁兵興,果斬琦降,以功封趙國公。德宗以來,藩鎮有終身不易地者,吉甫為相,嵗餘,凡易三十六鎮殿最,分明節度,淮南居三嵗,奏蠲逋租數百萬,築塘溉田萬頃,并築平津堰,雖居外,每朝廷得失,輒以聞,乃以前官召還秉政,卒,諡忠懿。
168
魏 謩字中之,徵五世孫。擢進士第。宣宗時,拜御史中丞,進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帝嘗曰:「謩名臣孫,有祖風,朕心憚之」。
169
李 絳深之,系本贊皇擢進士宏詞,元和中知制誥,奏吐突承璀討王承宗喪師,當抵罪及宦官橫肆等事。又數論宜以孟元陽為澤潞,赦王承宗,趣立蔡功。帝毎有詢訪,絳隨事補益,言無不聴。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所言愈切直。帝謂左右曰:「絳言骨鯁,真宰相也」。累封趙郡公,諡曰貞。
170
李德裕文饒,吉甫子,以䕃補校書郎,擢翰林學士。敬宗朝,上《丹扆六箴》。裴度薦徳,裕材堪宰相,而李宗閔先秉政,引牛僧孺協力。踰年,德裕由鄭滑節度徙西川,建籌邊樓,圖山川險要,完殘奮怯,邊備日強。召拜中書門下平章事,以王璠等讒,坐貶。武宗立,復召同平書事,即進戒帝辨邪正,專委任,而後朝廷治。澤潞劉從諫死,其從子稹擅留事,以邀節度使德裕主討。太原將楊弁叛,議者言兵可罷,德裕復奏弁不可赦,卒斬楊弁、劉稹,籓鎮悚惕,歸命國威,復振䇿功,拜太尉,封衛國公。大中間以貶死。
171
五代
172
史。 圭常山,石邑人,為晉寧樂壽令,有善政,明宗時為尚書郎,樞宻使安重誨薦圭直學士,重誨素不知書,倚圭備顧問,許升殿侍立,樞宻直學士升殿自圭始。
173
張 允鎮州人,仕唐知制誥,以允剛介,拜給事中。髙祖即位,屢赦天下,允為駁赦論以獻
174
楊廷璋溫玉,真定人,周祖時,出討三叛,入平國難,數獻竒計。世宗立,征劉崇,以為建雄軍節度,前後入太原、河東禦冦有功。宋初,加檢校太尉。李筠叛上攻取之䇿,太祖即委以經略,賊平,改鎮邠州。廷璋善待士,幕府多知名人。
175
髙懐德字藏用,真定常山人,行周之子。晉末,行周鎮宋州,禦契丹,懐德留守京東,羣盜大起,懐德堅壁清野,敵不能入,從周世宗征髙平克捷,又從北征,克瓦橋闗,降姚內斌以歸,累官行營馬軍都指揮。太祖即位,拜殿前副都㸃撿,移鎮滑州,尚長公主李筠叛,攻破筠衆于澤州,以功遷忠武軍節度。太宗時,封冀國公,卒,諡武穆。
176
曹。 彬,字國華,靈壽人,建隆初,攻河東平樂縣,破之,遂建平晉軍。乾德初,契丹攻平晉,大敗之於城下。二年冬,伐蜀,兩川平,諸將多取子女玉帛,彬槖中,惟圖書、衣衾而已。六年,征太原。開寳七年,進克池中,進次秦淮,江南水陸軍十餘萬陳於城下,大敗之,進克潤州,圍金陵城,垂克,彬忽稱疾不視事,諸將皆來問疾,彬曰:「惟須諸公克城之日,不妄殺一人,則自愈矣」。諸將許諾,既而城陷,無輕肆者。太宗即位,加同平章事,進封魯國公。真宗即位,拜樞宻使。延平二年薨,追封濟陽郡王,諡武惠,詔與趙普配饗太祖廟廷。
177
董 樞元氏人,乾德初為主客員外郎,上書請伐蜀,蜀平,通判劍州,㑹全師雄叛,攻劍,刺史張仁謙欲棄城走,樞固爭與賊戰,敗之,因招餘衆降,仁謙誣樞與賊通,太祖召二人廷辨曲直,仁謙遂屈,擢樞比部郎中,出兼桂陽監使,上書請伐廣南,㑹劉鋹侵桂陽,樞擊退之。開寳三年,大舉伐鋹,令樞率兵趨連口,克之,嶺南平,累遷判西京留司御史臺。
178
賈 琰季華,獲鹿人,晉史官緯之子,有吏幹,佐太宗居幕府凡五年,勤於所職。及太宗即位,超拜左正議大夫、樞宻直學士。琰昆弟五人,琰最㓜及厯官,諸兄皆歿。琰拊循諸孤聚,族凡百口,分給衣食,庭無間言,士大夫以此稱之。
179
李 至,字言幾,真定人。舉進士,通判鄂州。太平興國中,參知政事。雍熈初,上疏諫親,征范陽,授禮部侍郎。淳化中,兼判國子監。上言:「《五經》書疏已板行,惟二《傳》、《三禮》、《孝經》、《論語》、《爾雅》七經疏未備,乞重加讐校,以備刋刻」。從之。至道初,真宗正儲位,以至與李沆兼賔客,詔太子事以師傅禮。及真宗即位,拜工部尚書、叅知政事。
180
王化基永圖,真定人。太平興國中進士,累遷諫議大夫。嘗慕范滂為人,獻《澄清略》,言時事有五,帝嘉納之。至道中,拜叅知政事,卒,諡惠獻。
181
趙延溥真定人。太平興國中,累官步馬軍都虞侯,從平太原,略地燕、薊。六軍有後期至者,帝欲置于法,延溥進曰:「敵人未殄,先誅將士,若舉後圖,誰為戮力乎!」帝納其言而止。
182
曹。 璨字韜,光彬子。性沈毅善射,以䕃補供奉官。契丹入冦,屢戰有功。後出蕃兵邀李繼遷,俘馘甚衆,授河陽節度使、同平章事。卒,贈中書令,諡武懿。璨起貴冑,以孝謹稱。善撫士卒,兼著威愛,仁敬和厚,亦有父風。
183
曹。 瑋字寳臣,彬第三子。太宗時,李繼遷叛,問誰可將者,彬薦瑋可任,即召見,除同知渭州,時年十九。真宗即位,累遷知鎮戎軍,邀擊繼遷於石門川,俘獲甚衆。繼遷死,其子德明請命于朝,瑋言願假精兵出其不意,擒德明送闕下,不報。既而諸羌大族請拔帳自歸,諸將猶豫不敢應。瑋即日將兵薄天都山,受降者內徙,德明不敢拒。擢涇原路都鈐轄兼知渭州。與秦翰破章埋族于武延川,分兵滅撥臧于平涼,於是隴山諸族皆來獻地。瑋築堡山外為籠竿城,募土兵守之,以計誅西羌謀叛者,賞樣丹,令叛羌入馬贖罪,還故地至者數千人,築十砦浚濠三百八十里。其年,西羌數萬人入冦,瑋迎戰破之。宗格大首領甘遵治兵于任奴川,瑋遣間殺遵。自是西羌勢蹙,退保磧中不出。終彰武軍節度使,諡武穆。瑋喜讀書,沈勇有謀,出入神速不可測。一日,張樂宴僚吏,坐中失瑋所在,明日,徐出視事,而賊首已擲庭下矣。其立馬社,開邊濠,後皆以為法。既卒,詔配享仁宗廟庭。
184
髙 化,字仲熙,真定人,累遷蜀州團練使。天聖六年夏,大雨,命䕶汴隄隄欲壊,時夏,守恩方典軍,積材木,城隅,化盡取以塞隄,乃得無患。仁宗嘉之,累進武安軍節度使、知相州,部有大獄已具,皆當論死,化款之,遣移訊,果出無罪者。踰年致仕,贈太尉,諡曰恭壯。
185
賈昌朝,字子明,獲鹿人。真宗時,賜同進士出身,授崇政殿說書,帝多所貭問,累遷右諫議大夫,擢御史中丞。上備邊六事,又請度經費,罷不急。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後除武勝軍節度使。討貝州賊有功,進封魏國公,諡文元。御書其墓碑曰「大儒元老」。
186
王舉正伯仲,化基子。仁宗時,累拜叅知政事,入謝,帝曰:「卿恬于進取,未嘗干朝廷以私,故不次用卿」。皇祐初,拜御史中丞,數言事,帝稱其得風憲體,以太子少傅致仕。卒,諡安簡」。
187
賈 逵藁城人,從狄青討儂智髙。賊既潰,諸將搜城,括取重貨,逵無所犯,青甚器之,以功累官延麟路副總管,所至皆有功能。元豐初,拜建武節度使,卒,諡武恪。
188
劉昌祚,字子京,真定人。父賀,戰歿于定州,録為右班殿直,主秦州威逺砦。夏人冦劉溝堡,昌祚出援,卒遇之,抽一矢殪其渠,餘衆悉遁,帥李師中上其功曰:「西事以來,以寡抗衆,未有如昌祚者」。知延州,先修馬政諸砦綿亙七百里,度其屯戍險易,地望逺近,事力強弱,立為定式,上諸朝。夏人冦塞門,昌祚殺其統軍,圖形以獻,進知渭州,復耗馬,又括隴山閒田,得萬頃,募士卒五千,勁悍出諸軍右,累遷武康軍節度,卒,諡毅肅。昌祚善騎射,夏人得箭以為神,持歸事之,所著《射法》行於世。
189
曹。 佾字公伯,彬之孫,慈聖皇后弟也。累拜平章事,封濟陽郡王。神宗毎諮訪以政,退朝終日,語不及公事。帝謂大臣曰:「曹王雖用近親貴,而端拱寡過,真純臣也」。
190
賈 炎長卿,昌朝從子,以䕃積遷知鄆州。永興初,陜西行鐵錢蔡京設法盡歛之,更鑄夾錫錢,後童貫復請盡廢夾錫不得用,民益以為苦。炎徙知延安,因上疏力争,又與貫制疆事不合,後入為工部侍郎,貫簽書樞宻院,同官邀炎往賀,炎曰:「彼非執政,何賀為?」卒不往。
191
192
鈕祐禄守愚字仲晦,真定府路烏濟赫明安人,明昌中進士,為臨沂令,有不逞輩五百人結為黨社,大擾境內,守愚下車即散去,蝗起莒宻,獨不入臨沂境。先是,括河朔、山東地,隠匿者沒入官,告者給賞,莒州刺史教其奴告臨沂人冒地,積賞錢三百萬,先給官鏹,乃徵于民,守愚聞于戸部,徵還之,流民歸業,縣人勒其事于石,性至孝,母喪,勺飲不入口三日,終喪,未嘗至內寢。
193
馮 璧,字叔獻,真定人,承安中經義進士,調遼濵主簿。縣餘和,糴米十萬斛,散貯民居,有腐敗則責償,璧白漕司罷之,民大恱。五年,伐蜀,充軍前撿察,招兩當潰卒,道逢軍士所得子女、金帛牛馬皆奪,使歸其家,軍士則決遣之,比到兩當,軍民三萬餘鼓舞迎勞。貞祐中,改大理丞,與臺官行闗中,劾奏姦贓之尤者十數人,自是權貴側目。十月,改禮部貟外郎、權右司諫,應詔言時務所當先者六事,以同知集慶軍節度使致仕。
194
楊伯雄,字希雲,藁城人,舉進士,應奉翰林文字。海陵執政時,時至其第,伯雄諾而不往。海陵怪問之,對曰:「君子當以禮進,附麗奔競,非所貴也」。遷諫議大夫,毎因事獻納,士論多之。弟伯仁,舉進士,文詞典麗。世宗嘗曰:「自韓昉後有翟永固,今則伯仁而已」。
195
王若虚字從之,藁城人,承安二年進士,累官翰林直學士。哀宗走歸德。明年春,崔立以城降。羣小附和,請立功德碑,以都堂命召若虛撰,若虛遜辭,拒之,得免,時論稱焉。
196
197
趙 迪,藁城人。以永安軍節度使從太祖西征,所過秋毫無犯。及破正定,俘獲男女千人,諸將欲分取之,迪曰:「是我所按,當歸我」。諸將許諾,迪乃縱之,使各還業。子椿齡,官正定路轉運使。
198
賈居貞仲明,獲鹿人,太宗時為行臺從事,有餽黃金五十兩者,居貞却之,帝旌其㢘。至元中,丞相巴延伐宋,居貞以僉行省事留鄂,多惠政。蘄州冦起司空山,屬縣民傅髙,亦起兵應居貞,平之,遷江西行省叅知政事。南安李枝發作亂,居貞慮將帥出兵擾民,請親征,卒纔千人,營於城北,遣人諭之,賊皆散匿,比還,不戮一人,卒。後追封定國公。
199
王 善,字子善,藁城人。元初,累進副元帥,從征河南有功,後知中山府事。地居衝要,善均其勞逸,所徵或未給,輒出家貲代償,民德之。卒,諡武靖。
200
董 俊用章,藁城人。少力田長,通書史,尤善射。穆呼哩率兵南下,俊迎降,承制拜俊左副元帥,升藁城為永安州,號匡國軍,以備武仙。俊提孤軍,屢破仙兵,復乗夜入奪正定,仙竞走死。後圍金主於歸德,金兵夜出,薄諸軍於水,俊以戰死,追封趙國公,傳詳忠節。
201
董文炳彥明,俊長子,以父任為藁城令,有惠政。世祖大舉伐宋,命諸軍分三道,文炳居左,由海道趨臨安。宋平,拜中書左丞。世祖北伐,命文炳處置中書省樞宻院,事無大小,悉令咨行。至元十五年,病卒,諡忠獻。文炳以忠勤為帝倚重,帝嘗曰:「朕心文炳所知,文炳心惟朕所知,故讒間不行」。
202
董文蔚彥華,俊次子。兄文炳為藁城令,厲精于政,家務悉以委之。世祖收大理還,授文蔚行軍千戸,南鎮鄧州。丁巳,攻襄樊城南據漢江,北阻湖水,卒不得渡。文蔚夜領兵於湖水狹隘之處,伐木拔根,立於水,實以薪草為橋梁,頃之即成。至曉,師悉渡,圍已合,城中大驚。文蔚復統拔都軍前行,拔其外城,論功居最。中統三年,李璮反濟南,文蔚從兄文炳率大軍圍之,璮就擒。論功還,卒,追封隴西郡伯。
203
董文用字彦材,俊第三子,弱冠,試詞賦中選,世祖在潛邸,命文用主文書,講說帳中,常見許重。至元初,除西夏中興等路郎中,始至開唐來漢延、秦家等渠墾中興、西涼、甘、肅、𤓰、沙等州之土為水田,流民復業者四五萬戸,累拜御史中丞。僧格當國,恩寵方盛,文用不之附宻,奏其姦狀,遷大司農。大徳元年,請老卒,贈少保。
204
董文忠字彦誠,俊第八子,侍世祖潛邸,王鶚嘗言詩,帝問:文忠能否,對曰:「臣少讀書,惟知入孝於親,出忠於君詩,非所學也」。世祖即位,以文忠為符寳郎,居近宻安圖,領中書陳十事,多忤㫖,文忠代對詳切,帝始允可,累遷資徳大夫、僉書樞宻院事,卒,贈司徒。
205
董士選舜卿,文炳子。㓜從父居兵間,晝治武事,夜讀書不輟。世祖時,拜中書左丞,鎮浙西。成宗即位,拜江西左丞,勦擒贑州巨盜劉六十。尋拜御史中丞,卒。士選生平以忠義自許,性㢘介,門生部曲無敢通饋獻者。
206
王慶端善子。至元中,累遷詹事丞。帝親征納延慶,端以所部從。征東之功,贊畫居多。成宗即位,論翊戴功,累加平章政事。
207
王 約彥博,真定人。至元中,拜監察御史。成宗即位,言二十二事,皆從之。條疏京東利病十事,請發米續賑,前後存活數十萬人。讞獄京師,多所平反。録功,特拜刑部尚書。仁宗在東宮,多所匡正,敬禮甚至。及即位,拜河南行省右丞,釐正冒獻河、汴無主地,給復其舊業。英宗時,致仕居家,毎日一至中書省議事。又嘗奉詔條定國初以來律令,名曰《大元通制》,頒行之。
208
鄭 温靈壽人,憲宗時從征西川,四月不解甲史,天澤言其功,帝曰:「朕所親見也」。賜名《伊克巴圖。中統初,討李壇有功,至元中,詔統䝉古、漢人諸部軍萬人,渡海征躭羅,平之,又從攻岳州等,皆有功,累遷至江淮行省叅知政事。
209
贍 思得之,真定人。泰定三年,徵至上都,以養親辭歸。天厯中,召為應奉翰林文字。進所著《帝王心法》,文宗稱善。至元中,拜陜西行臺御史,即上封事十條,皆人所不敢言者。襄、漢流民聚居紹熙府故地,至數千戸私開鹽井,自相部署不法,思擒其魁而釋其黨。復上言:「紹熙土饒利厚,若以流戸散還本籍,恐為邊患,宜設官府以撫定之」。詔即其地置宣撫司,除僉浙西肅政廉訪司事,即按問官之贓罪,浙右郡縣無敢為貪墨者。改浙東,以病歸。卒,追封恒山郡侯,諡文孝。
210
王守道仲履,平山人。元初為真定主簿,史天倪鎮真定,為府經厯。及金恒山公武仙降,署為副使。守道謂天倪曰:「是人位居公下,意有不平,宜先為備」。未幾,果為所害。及仙反,執守道家人,以重幣誘之,守道不顧,曰:「徵發調度以復仇」。卒逐仙去。積軍功,封壽國公,諡忠惠。
211
髙 鳴,字雄飛,真定人,以薦為彰徳路總管。至元中,擢侍御史,風紀條章,多其裁定,毎以敢言為帝所重,嘗入內,值大風雪,帝謂御史大夫曰:「髙學士年老,後有大政,就問可也」。其見敬禮如此。
212
王思㢘字中常,獲鹿人,至元中,授翰林待制,毎侍讀,帝命御史大夫、中丞、太師及學士承㫖,咸聴受焉。卒,封恒山郡公,諡文恭。
213
髙 源晉州人。事母以孝聞。至元時,僉江浙提刑按察使劾常州路逹嚕噶齊馬恕奪民田及他不法事,恕賂阿哈瑪,特以他事誣源,繫獄,尋免。累遷都水監,開通惠河,置閘七,世頼其利。後同知湖南道宣慰司事,卒于官。
214
賈 鈞元播,居貞子,拜監察御史,仁宗朝叅知政事,為政持大體,風裁峻整,不孑孑釣名譽。李元禮庭訓,真定人,元貞元年,拜監察御史,彈劾無所回撓,有㫖建五臺山佛寺,元禮上疏極諫,臺臣不敢以聞。大德元年,侍御史萬僧與中丞崔彧不合,取前章封之奏彧黨元禮大言謗佛,帝勅平章穆呼珠等鞫問,穆呼珠抗言曰:「他御史懼不言,惟一御史敢言,誠可賞也」。乃罷萬僧,復元禮職。
215
蘇天爵伯修,真定人。由國子生授薊州判官。至順初,擢江南行臺監察御史。慮囚湖北,明於詳讞。元統元年,復官御史四閱月,章疏凡四十五上。累遷吏部尚書,叅議中書省事,夙夜謀畫,鬚髪盡白。充京畿宣撫,究民所疾苦,察吏之奸貪,興除至七百八十有三事,糾劾至九百四十有九人。後總兵饒信克復一路六縣,以病卒於軍中。天爵為學博而知要身,任一代文獻之寄,討論講辨,雖老不倦。輯《國朝名臣事略》十五卷、《文類》七十卷。所著有《滋溪集》。
216
明。
217
崔 亮藁城人,元末為江浙行省掾,歸太祖為禮部尚書,凡郊廟祭祀、朝㑹賔射、學校科舉之制,皆其裁定。
218
馬 謹守禮,新樂人,宣徳進士,擢御史,巡按浙江,貪猾屏跡。厯湖廣布政使武崗等賊通廣西蠻為冦,謹督兵擊之,先後破寨十餘,擒斬甚衆。景泰中,以副都御史巡撫河南。謹素廉介,楊士竒稱之為氷霜鐵石。成化初,命吏部疏先朝大臣,操行尤異者,謹與焉。
219
張 春正定人。正統進士,授南京廣東道監察御史,進士,釋褐為御史自春始。時中官王振用事,南刑部尚書齊韶黨惡縱恣。徽、商犯法當死,韶受賂不為理。春按得實,據實劾奏,與韶並逮至京。商與韶俱伏法。詔復春官,由是春直聲動天下。厯官山西僉事,轉應天府治中,致仕。
220
石 玠,字邦秀,藁城人,成化進士,擢御史,條上邊務,悉中機宜。正德時,以兵部侍郎巡視遼東,撫諭海西,賊老䑕乃留等,并諭泰寧三衛受約束,修職貢,帝璽書嘉勞,屢遷戸部尚書。㑹廷臣諫,南巡跪闕下,玠獨論救,忤㫖切責,引疾去。卒,贈太子少保。
221
石 珤邦彥,與兄玠同舉進士,選庶吉士,授檢討。世宗時,厯吏部尚書,謝請託絶苞苴,進少保、文淵閣大學士。珤清介端亮,孜孜奉國,以力行王道勸。帝又素與張璁、桂萼不合,遂罷歸。卒,諡文介。
222
張子麟,字元瑞,藁城人。成化進士,授大理寺評事,累官至刑部尚書。子麟厯事四朝,更踐中外四十餘年,在刑部議定諸大獄。若宸濠、劉瑾、朱寧、江彬輩相繼不軌,毅然決斷,悉抵于法。嘉靖初,以終養乞歸,年八十有八。卒,予祭葬
223
王 宸正定,𢎞𢎞治進士,授吏科給事中。勘遼東守臣殺降事,察寧夏邊儲,俱卻賂執法,人憚清嚴。𢎞治末,番僧那卜堅以左道獲幸,出入禁中,宸疏劾之。正德初忤逆,瑾逮繫六月,幾斃于獄,終不為屈。遷光祿卿,革樣米様酒,陋例官至應天府尹。
224
梁夢龍,字乾吉,正定人。嘉靖進士,為兵科給事中。劾吏部尚書李黙,改吏科,復劾兵部侍郎殷學求、南京兵部尚書江東及督漕胡植、巡撫孟淮等,時論壯之。隆慶間,巡撫山東。是秋河決,覆漕艘八百,朝議通海運,以屬夢龍。夢龍請以河為正運海為備運,且言兼治海防,于軍事有備,已而卒不行。萬厯五年,總督薊、遼保定軍務,首除鎮軍疾苦,簡軍實,修馬政,慎擇將領,厚募間諜,累賜勅奬,加兵部尚書,以修築黃花鎮、古北口邊墻,加太子少保。尋録防邊功,加太保。
225
武 金井,陘人。嘉靖進士。由縣令累遷吏部郎。嚴考課,杜奔競,銓政肅清。擢太常卿,有清除馬政一疏,切中時弊。進都御史,巡撫鄖陽。時何黽倡亂,滇南震動。金發縱指示,竟梟逆首。上嘉其功,賜千金,卒於官。
226
賈應春,字東陽,正定人,嘉靖進士,由南陽知縣累遷陜西叅政,寧羌賊起,㑹兵討平之,厯陞巡撫,總督三邊軍務,冦入延綏,率諸將邀擊,以㨗聞。明年,總督宣、大屢有功,應春在鎮數載,築邊垣萬一千八百餘丈,以花馬池閒地二萬頃給軍屯墾,邊人賴之。晉南京戸部尚書,致政歸,卒,贈太子太保。
227
張主敬,正定人。萬厯進士,知長治縣,以㢘幹稱。擢工部主事,陞車駕司郎中。時上久不立,儲議並封三王,待嫡當國,遂奉行之。主敬上疏言:「無嫡立長,古所通行,未聞有待嫡者」。疏入,不報。未幾,以憂歸官,終職方郎。
228
傅永淳靈壽人,天啟進士,授湖廣房縣令。縣西南通蜀道,賊穴山麓,出為剽掠,永淳宻悉其人,與地突掩捕之,一時帖然,擢監察御史,當三黨角立,各援官寺為助,永淳屢章彈劾,黨人欲中傷之,以秦中流冦,橫發羣舉,永淳按秦永,淳慨然曰:「吾恨不滅此朝,食此行,正吾志也」。遂單騎入關,人服其忠壯。按秦之日,疏劾權督玩冦、失機黨惡、欺君數大罪,人咸為之咋舌。累遷左都御史,拜吏部尚書,以忤璫乞歸,卒。
229
梁維基夢龍孫,天啟中,以廕官厯戸部員外郎,監通州倉,稽核嚴明,一錙不染。陞郎中。㑹趙南星被逮,維基往來周旋,或為危之,維基曰:「趙公國之正人,鄉之君子,方以不與清流之禍自愧,何避之?」有璫聞,令邏者伺之,終無所得,擢知南雄府。未幾,以清執忤時歸,甲申冦變,憂憤成疾卒。
230
本朝
231
梁清標玉立,正定人,明兵部尚書夢龍曾孫。崇禎癸未進士,授翰林院庶吉士。順治元年,補原官,累遷秘書院學士、禮部右侍郎。㑹畿輔告饑,世祖章皇帝分遣重臣往賑,巡厯、保陽諸州縣,殫心察覈,人沾實惠。調吏部侍郎,擢兵部尚書。上嘗謂侍臣曰:「梁尚書不愧大臣,矩度時有武林斥生誣首」。
232
逆案叩閽,意在婪詐,株連甚衆,清標確訊,盡得其情,據實奏聞,立置之法,保全無辜甚衆。康熙九年,補刑部尚書,調戸部。時撤南國諸藩清標奉命之廣東,移尚可喜家口議,以尚之信攜屬於 月度嶺四
233
月中,可喜繼之,兵衆洶湧,民多驚悸,思竄匿,清標鎮靜以安人心,得無變㑹!
234
朝命至止可喜之行,諭令清標還朝,往來萬餘里,所至帖然復命之日。
235
上深嘉歎,二十一年夏,大旱,上問諸臣弭災之方,清標以省刑為對。
236
上嘉納之,拜保和殿大學士,兼兵部尚書,以疾卒於官。賜祭葬,崇祀鄉賢。傅維霖,字掌雷,靈壽人。順治丙戌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出為東昌兵備,道㑹大饑,多方設賑,全活甚衆。又奏除屯田以便民,修城垣以資保障,而民不擾,治行稱最。召為大理卿,遷左副都御史。上勸學疏,纚纚數百言,意極忠懇。遷戸部侍郎,晉工部尚書,加太子少保。以病歸。卒。
237
欽賜祭葬所著有《明書三百卷及歉齋說書、四思堂文集等書,行世崇祀鄉賢。順德府。
238
239
路温舒字長君,鉅鹿人。舉孝㢘,為山邑丞。宣宗即位,上尚德緩刑書,帝善其言,累遷臨淮太守,治有異迹。
240
耿 純字伯玉,鉅鹿人,為騎都尉,㑹世祖渡河,純即謁見,拜前將軍,封取鄉侯。從平邯鄲,又破銅馬,時赤眉、青犢、上江大槍、鐵脛、五幡十餘萬衆,純擊破之,還京師,請試治一郡,拜為東郡太守,坐事免,從擊董憲,道過東郡,百姓數千隨車駕涕泣曰:「願復得耿君」。帝謂公卿曰:「純年少,被甲胄為軍吏耳,治郡乃能見思,若是乎?」八年,濟隂盜起,命李通、王常擊之,拜純大中大夫,與大兵㑹於東郡,聞純入界,皆詣純降璽書,復以為東郡太守,吏民恱服,卒諡成信。顯宗時,圖於雲臺。
241
張 禹伯達,襄國人。舉孝㢘,拜揚州刺史,厯行郡邑,親録囚徒,多所平反。遷下邳相。徐縣有蒲陽陂,傍多良田,而湮廢莫修。禹為開水門,通行灌溉,遂熟千餘頃,民用溫給。入為大司農,安帝即位。
242
以定䇿功封安鄉侯。
243
時 苗德胄,建安中為壽春令。初之官用黄㹀牛牽車至縣生一犢,及去任,留其犢,謂父老曰:「是爾土所生,吾不可以歸」。人服其廉。
244
田 豐元皓,鉅鹿人。為袁紹別駕,勸紹迎天子,紹不納。後敗於官渡,紹軍皆曰:「田豐在,不至是也」。紹謂不用豐言,果為所笑,殺之。
245
246
張 賔字孟孫,中邱人,濶達有大節,為石勒謀主,機不虛發,勒呼曰右侯而不名,贈儀同三司,諡景。
247
南北朝魏
248
游 雅伯度,廣平任人。世祖時為東雍州刺史,有惠政,徵為秘書監。髙允作《徵士頌》,有云:「孔稱游夏,漢美淵雲,遐哉伯度,出類離羣」。其推服如此。
249
游明根字志逺,雅從弟。太武擢為中書學士,累遷東兖州刺史。為政清平,屢進讜言,以年踰七十,表求致仕。有大事,恒璽書訪之,髙祖行禮辟雍,以為五更。累被厚賜。卒,諡靖康。
250
游 肇伯始,明根子,孝文時為魏郡太守,為政清簡持法,仁平斷獄,務于矜恕。當元義既廢,靈太后將害清和王懌,集公卿㑹議,莫不畏威順㫖,肇獨抗言不可,終不下署。卒,諡文貞。
251
孟 業字敬業,鉅鹿人。皇建初,遷東郡守,以寛惠著。境中麥一莖五穗,嘉禾一莖九穗,民謂政化所感。帝嘉之,除廣平守。
252
253
李德饒柏人人,大業中,為司隸從事,毎巡四方,理雪寃枉,扶揚孝悌,為當時所稱。性至孝,丁父母憂,納言楊達巡省河北,詣其廬弔慰之,因改所居村名孝敬村,里為和順里,值渤海盜起,有勅許其歸首,賊使奏曰:「若德饒來,即相率歸」。帝於是遣德饒往慰諭諸賊,行至冠氏,㑹他盜陷城見害。
254
李孝貞元操,柏人人,射䇿甲科,拜給事中。髙祖為丞相,以討尉迥功,授上儀同。
255
魏德深鉅鹿人,煬帝時為貴鄉長,不嚴而治,㑹征遼賦歛無算,德深調度轉給,百姓不擾。時盜賊羣起,武陽諸城多陷,唯貴鄉獨全。
256
257
宋 璟南和人,舉進士中第,累遷鳳閣舍人。神龍初,為黃門侍郎,詔檢校貝州刺史,厯杭、相二州。睿宗立,以吏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開元中,累封廣平郡公。十七年,為尚書右丞相。卒,諡文貞。事詳《唐書》。
258
李嗣真,字承胄,柏人人。舉明經中第,為始平令,風化大行。擢太常丞,以來,俊臣誣,流藤州,久得還。卒,諡昭武后。常問儲貳,嗣真對曰:「程嬰、杵臼存趙氏孤,古人嘉之」。后悟,中宗乃安。神龍初,贈御史大夫。
259
李懐逺,字廣德,柏人人,擢四科第,累轉司理少卿,後以左散騎常侍、同中書門下三品,爵趙郡公,懐逺久貴,益素約。卒,諡成。
260
李景伯懐逺子,為諫議大夫,中宗宴侍臣,命各為迴波詞,或以諂言進,景伯獨為箴規,語中書令蕭至忠曰:「真諫官也」。終散騎常侍。
261
魏傳弓:鉅鹿人為監察御史,嫉中人輔信義,欲劾其姦,竇懐貞曰:是安樂主所任,安得繩之!傳弓曰:王綱壊矣!正坐此屬,今日殺之,明日死,無所悔」。
262
五代
263
李 周,字通理,內邱人。年十六,以勇聞。後歸晉,從征有功,為匡霸指揮使。明宗時,拜武信軍節度使,鎮靜、難、厯、武寧、安逺、永興、宣武四鎮,所至多善政,卒,贈太師。
264
265
陳 薦彥升,沙河人,舉進士,從韓琦定州幕府,琦毎語人曰:「廉于進勇于退嫌疑間豪髪,不處與人交而不變,如彥升者,無幾也」。神宗時,為河北都轉運使,河決棗強,水官議于恩、冀、深、瀛之間,築隄三百六十里,期一月就功,役丁夫八萬,薦曰:「河未為數州害,民力方困,宜寛嵗月」。後知蔡州兼西京留守,進資政殿學士。
266
成。 閔字居仁,邢臺人,隸劉韐麾下,從髙宗南渡,韓世忠追苗傅及襲烏珠,討范汝為,閔皆在戎行。又嘗拒金主亮,積功至忠州刺史,拜慶逺軍節度使,厯官太尉。
267
268
劉秉忠仲晦,邢臺人,初居雲中南唐寺為僧,世祖在潛邸,召見,應對稱㫖,屢承顧問。至元初,拜光祿大夫,位少保,叅預中書省事,既受命,以天下為己任,知無不言,言無不聴,如頒章服,舉朝儀,給俸祿,定官制,皆自秉忠發之,為一代成憲,卒,贈太傅,諡文貞。
269
劉秉恕長卿,秉忠弟。與兄同事世祖,為順德安撫使,改厯彰徳五路總管,所至有惠政,召除禮部尚書,厯湖州、平陽兩路總管,平陽賑荒,全活甚衆。
270
郭守敬若思,邢臺人。從劉秉忠學,張文謙薦之於世祖,面陳水利六事,授銀符、副河渠使,興復西夏瀕河五州諸渠及通惠、河成,皆其力。十三年,以守敬率南北日官,分掌測驗推步。守敬首言厯之本在於測驗,而測驗之器莫先儀表,乃盡考其失而移置之。又比次厯書,上表奏進,拜太史令,再遷至昭文館大學士。
271
張文謙仲謙,沙河人,劉秉忠薦於世祖,命掌王府書記。邢州當要衝,初分二千戸為勲臣,食邑嵗,遣人監領,徵求百出,民弗堪命,文謙言於世祖,擇人往治洗,蠹敝革,去貪暴,流民復歸,不期月,戶增十培。世祖征大理,國主髙祥殺信使遁去,世祖怒,欲屠其城,文謙曰:「殺使拒命者髙祥耳!非民之罪!」由是賴以全活。累官樞密副使,卒,諡文宣。
272
孔 璠,字誠甫,唐山人,宣聖裔。至元間,授陜西規措河渠副使,鑿鄭國渠,溉田四千五百頃。遷徽州路總管府判官,讞獄平恕,民自不寃。後以南陽府知府致仕
273
明。
274
髙從吉邢臺人。永樂初,授御史,巡按楚、越、秦、蜀四省以風力稱。十三年,交趾叛,命英國公張輔征之,以從吉為監軍。獻績有男女田地、衣服誥命之賜,累遷都御史,總督交趾軍務,尋卒於官
275
崔 恭,字克讓,廣宗人。正統進士,累官湖廣右布政使。弭叛苗,安流民,陞右副都御史,巡撫應天。所興革皆經久便民。濬儀真、𤓰州諸漕河。轉吏部左侍郎、晉尚書。卒,諡莊敏。
276
朱 裳,字公垂,沙河人。正德進士,授御史。按山東救御史王相,劾閹人黎鑑姦貪,士論壯之。武宗數事遊幸,抗疏力阻,又勸武宗正心、講學戒遊、佚近儒臣四事。出知鞏昌府。西冦猖獗,設方略困之,擢溫處兵,備礦徒,聚衆幾四十年,檄到即解散。累陞福建按察使,遇懐安縣獄之變,相機設法,悉擒治之。遷右副都御史,督理河道。時黃河南徙,糧運不通,裳相地宜量水勢,規畫以奏,上允之。以憂歸,卒,諡端簡。
277
趙孔昭,字子潛,邢臺人。嘉靖進士,官御史,首劾咸寧侯仇鸞恣橫。按福建,再按浙。以平倭功,累遷右僉都御史,巡撫宣府,有守禦功。尋撫浙江,奏罷織造及條陳十事,上嘉納之。萬厯初,以兵部侍郎總督鴈門等關,引疾歸。
278
趙文炳,字為光,任縣人,隆慶舉人。由知縣擢御史,出按湖廣,奏緩木綱之役。再按山西,首疏劾中使、殃民八事,有大奸,倚藩為虐,賄奪皇塲,有司莫敢問。文炳下檄清丈之,積弊一清。以疾卒于官。
279
朱正色,字應明,南和人。萬厯進士。除偃師令,調江陵。時張居正父喪歸里,使者奉詔䕶送,欲于文廟開讀,正色不可。擢兵部郎,時有「南都六君子」之稱,正色與焉。丁母憂,服除,備兵肅州教陣法,習技擊,遂解金佛之圍。轉甘州副使。水泉告變,正色分守要害,設伏出,竒以大捷聞。累遷僉都御史,巡撫寧夏,擒哱承恩、劉東陽,俘馘闕下。晉右副都御史,致仕歸,卒。予祭葬
280
李若珪,字昭華,南和人。萬厯進士,官給事中。神宗崩,光宗立。時梓宮在殯,中宫未冊,詔封李氏為貴妃,若珪奏曰:「四大禮未舉,不宜先冊貴妃。招天下議」。熹宗大婚,命中官劉實等出求淑女實等,請官役與俱。若珪恐大擾民,抗疏力争,不聴,謝病歸。召起,累遷刑部侍郎。時魏忠賢用事,起大獄,法司務殺人以媚閹,若珪偘偘持法,多所平反,忠賢銜之引去。卒,贈刑部尚書。
281
白儲玿,,字栗仲,南和人。萬厯進士,西安府推官,再補辰州、登州二郡,有勦番冦。及通海運功擢吏部主事,尋陞太常卿。推撫寧夏,忤魏忠賢,矯㫖以負氣,偏執落職。崇禎初,徵拜總督倉場侍郎。㑹病,卒於家。
282
廣平府:
283
284
趙 勝趙諸公子,號平原君相,趙惠文王及孝成王封于東武城,事詳《史記》
285
毛 遂趙人平原君與楚言合從不決,毛遂按劍厯階而上曰合,從者為楚,非為趙也」。遂定從于殿上,平原君以為上客。事詳《史記》。
286
廉 頗趙惠文、王時為將,伐齊,大破之。孝成王時,破燕軍于鄗,封信平君,居六年,伐魏,悼襄王使樂乗代,頗頗奔魏、楚,聞頗在魏,使迎之,卒于壽春。事詳《史記》。
287
藺相如趙人趙惠文,王時奉璧入秦,易十五城。秦留璧,無意償城,相如歸璧于趙,趙王以為賢,拜上大夫。後從趙王與秦㑹澠城,秦不能加勝于趙,以相如功,大拜為上卿。詳《史記》。
288
趙 奢趙之田部吏也。平原君言于王,王用之治國賦,國賦大平。秦伐韓軍于閼與,令奢將兵救之,解圍而歸,賜號馬服君。詳《史記》。
289
李 牧,趙之良將居代鴈門,備匈奴,大破之,其後十餘嵗,匈奴不敢近趙邊城,悼襄王時以為大將軍,擊秦軍于宜安,大破秦軍,封武安君。詳《史記》。
290
291
房。 植字伯武,甘陵人。桓帝時,尹河南有名。鄉人為之謡曰:「天下規矩房伯武」。
292
三國魏
293
朱 靈字文博,清河人。初為袁紹將,太祖之征陶謙,紹使靈督三營助太祖戰,有功,遂留不去。後為將名亞徐晃等至後將軍,封髙唐亭侯,卒,諡曰威。
294
295
程 衛字長元,曲周人,為劉毅都官從事,毅奏中䕶軍羊琇犯憲應死,武帝與琇有舊,遣齊王攸諭毅,毅許之,衛正色以為不可,徑自馳車入䕶軍營,收琇屬吏,考問隂私,先奏琇所犯,然後言於毅,由是名振遐邇,百官厲行,遂辟公府掾,遷尚書郎、侍御史,在職皆以事幹顯,厯安定頓邱太守,卒於官。
296
劉 遐正長,易陽人。開豁勇壯,毎擊賊,率壯士陷堅摧鋒,冀方比之關羽,張飛壁於河濟之間,間道遣使受元帝節度,朝廷嘉之,璽書慰勉,以為龍驤將軍、平原內史。建武初,領彭城內史,討周撫撫敗走,以遐為兖州刺史。太寧初,以功刲泉陵公。卒,贈安北將軍。子肇,官至散騎常侍。
297
南北朝齊
298
房叔安,字子仁,清河人,仕宋為青州長史。齊髙帝北通魏,遣書結青州刺史王元邈,叔安進曰:「將軍居方州之重,託君臣之義,無故舉忠孝而棄之,三齊之士,寧蹈東海死耳,不敢隨將軍也」。元邈意乃定。及髙帝即位,懐其忠正,就拜前將軍,㑹病卒,長子瑜亦有義行,永明中,為州中從事。
299
南北朝魏
300
崔 浩伯淵,清河人,常授太宗經書,與軍國大謀,料事成敗,若合符契,世祖嘗指示髙車渠帥曰:「汝曹視此人,尫纎懦弱,其胸所懐,乃踰於甲兵,朕前後克捷,皆此人導我也」。厯官,撫軍大將軍、司徒。
301
崔 休,字惠盛,清河人。世宗初,為渤海太守,下車,先戮豪、滑數人,廣布耳目,擒剪奸盜。厯官撫軍將軍、七兵尚書。休久在臺閣,明習典禮,朝廷疑議,咸取正焉。
302
宋 隠,字處黙,列人人。性至孝,專精好學。太祖時,拜尚書吏部郎,尋轉行臺右丞。母喪歸,被徵,以病辭。弟輔,字處仁,少慷慨有大操。州辟別駕,早卒。子溫,徵拜中書博士。演從征彭城有功,拜明威將軍、濟北太守。
303
宋 宣字道茂,隠從弟。父洽,為慕容垂尚書。太祖圍中山,當洽所統,多被傷殺,及賊平,遂殺之。宣年數嵗,親人竊負以免。後徵拜中書博士,賜爵中都侯。子謨,遼西太守。孫鸞,東莞太守。
304
程 駿字驎駒,曲安人,以孝稱。性機敏好學,為司徒崔浩所知,拜著作佐郎。顯祖屢引與論《易》、《老》之義,拜秘書令。駿性介直,不競時榮。卒,贈兖州刺史、曲安侯,諡曰憲。子公義,沛郡守公,稱尚書郎。
305
傅 永修期,清河人,有氣幹,年二十,乃發憤讀書,兼有才華王肅為豫州,以為平南長史。齊侵豫州,肅令永擊之,兩月再捷,拜汝南太守,髙祖毎曰:「上馬能擊賊,下馬作露布,惟𫝊修期耳」。還京,拜光禄大夫,卒。
306
房。 亮字景髙,清河人,譙郡太守法延之子。好學有節操,舉秀才。厯官平原太守、冀州刺史。京兆王愉反,遣人說亮,啖以榮利。亮即斬其使,發兵防捍,出城拒擊,大破之。遷東荆州刺史。時邊州刺史例得一子出身,亮不言其子而啟弟,議者稱之。入為光祿大夫,卒。子超,光祿大夫。
307
宋 弁字義和,列人人,廣平太守愔之孫,才學儁贍,見尚書李沖,沖竦然異之,曰:「此王佐才也」。除尚書殿中郎中。髙祖厯訪治道,于弁大被知遇。後南征,以右衛將軍兼祠部尚書,攝七兵事。弁劬勞王事,夙夜在公,名重朝野。卒,諡貞順。子維,營州刺史,紀北道行臺。
308
宋 翻字飛,烏弁族弟。世宗初,拜河隂令。順陽公主家奴為刦翻將兵圍主宅,執主婿馮穆,步驅至縣立之,署日中,流汗沾地。內監楊小駒入縣干請命,取大枷,號彌尾青者以鎮之,既免入訴,世宗大怒,勅河南尹推治其罪,翻辭對不屈,威震京師,累遷南兖州刺史。梁陷壽春,乗勢趨項城,翻遣將成僧逹潛軍討襲,頻戰破之,自是州境帖然。孝莊時,除河南尹,卒,諡貞烈。弟毓,字道和,敦篤有志行,為平西將軍、大中大夫。子思逺,司空從事中郎。
309
宋世景毓之弟精經義舉秀才,對䇿上第,為司徒法曹,行㕘軍,著律令,裁決疑獄,剖判如流。轉尚書祠部郎。世景既才長從政,加之夙勤不怠,兼領數曹,深著稱績。尋為尚書右丞,坐弟道璵事除名。世景孝友過人,道璵死,哭之哀切,酸感行路,嵗餘母喪,不勝哀而卒。
310
房。 恱字季欣,亮之弟,為髙陽、廣川、南清、河郡太守,凡厯三郡,民吏安之。遷大中大夫,卒。子超,司徒録事叅軍,昭驃騎大將軍府長史。
311
北齊
312
宋遊道廣平人。父季預,為渤海太守,遊道隨父在郡,父亡,吏人贈遺,一無所受。事母以孝聞,為魏廣陽王深府佐。廣陽王為葛榮所殺,與廣陽王子迎喪返葬。中尉酈善長嘉其氣節,引為殿中侍御史,臺中語曰:「見賊能討宋遊道」。後除司州中從事。神武見之曰:「此人宋遊道耶?嘗聞其名,今日始識其面」。以為尚書右丞。入省,劾太師咸陽王坦等,又奏駁尚書違失數百條。天保元年,以遊道兼太府卿,卒,諡貞惠。
313
慕容儼字侍德,清都成安人,魏南頓太守叱頭之子。歸齊髙祖,以勲累遷東雍州刺史。三年,梁司徒陸法和以郢州城內附,衆共推儼,遣鎮郢城。梁都督侯瑱、任約率水陸軍攻擊,儼與力戰,乃退。又并力圍城,儼申令將士死生以之。自正月至六月,城中糧盡,煑草木皮角食之,人無異志。後還,帝執其手,歎息久之。進爵義安王。卒,贈司徒、尚書令。子顒,給事黃門侍郎。
314
陳元康,字長猷,廣宗人,魏光禄大夫終徳之子,機敏有幹用,髙祖聞而徵焉,被任使掌機宻,甚濟速用,從髙祖破周文帝於邙山,以功封安平縣子,世宗嗣事,又見任待,卒,贈司空,諡文穆。子善藏,齊武平末,假儀同三司、給事黃門侍郎,隋開皇中,尚書禮部侍郎,卒於彭城郡贊治。
315
宋世良字元友,廣平人。應募從軍北討,屢有功。尋為殿中侍御史,詣河北括戸,大獲浮惰,還見汲郡城旁多骸骨,移書州郡,令悉收瘞。其夜,甘雨𩃎{
⿱雨池
,孝莊勞之曰:「如卿所括,得丁倍於本帳」。後齊天保中,除東郡太守,卒于官。所撰字略五篇,宋氏別録十五卷。
}
316
宋世軌世良弟好法律,稍遷廷尉卿。時大理正蘇珍之亦知名,寺中為之語曰:「決定嫌疑蘇珍之視表見裏,宋世軌以為寺中二絶。及卒,諸繫囚皆哭,曰:「宋廷尉死,我等豈有生路!」
317
宋士素遊道子有才識,趙彦深引入內省參典機宻,厯中書黄門侍郎,遷儀同三司、散騎常侍,自處機要近二十年,周慎溫恭,甚為彥深所重。弟士約,亦善士,官尚書左丞。
318
趙 起字興洛,廣平人,幽州録事叅軍達之子。起自髙祖世,頻為相府騎兵二局,典知兵馬十有餘年,至顯祖時,罷州還闕,雖位列九卿侍中,常以本官監兵馬,出內驅使,居腹心之寄。天統初,除滄州刺史,加六州都督,卒于官。
319
320
房山基清河人,開元中為考,功稱明幹
321
322
王君愕,邯鄲人,有沈謀。隋亂,王君廓掠邯鄲,君愕說取井陘,髙祖入關,與君廓偕來,拜大將軍。後從太宗征遼,死於陣,贈邢國公。
323
王及善君愕子,以父死事襲邢國公爵。神功元年,為魏州刺史。武后延問朝政得失,及善陳治亂,所宜留拜。內史來俊臣繫獄當死,后欲釋不誅,及善曰:「不勦絶元惡,憂未既也」。后納之。及善清正自持,有大臣節。廬陵王之還,宻贊其謀。二張怙寵,數裁抑之,后不恱,改文昌左相。卒,謚曰貞。
324
程名振,洺州平恩人。初仕竇建徳,歸髙祖,授永寧令,使經略河北,即夜襲鄴縣,俘男女千餘人,閱婦人方乳者九十餘,還之,鄴人感其仁。劉黑闥陷洺州,殺名振母妻,賊平,請手斬黑闥,以其首祭母,拜平壤道行軍總管,攻沙卑城,破獨山陣,皆以少擊衆,號為名將。卒,贈右衛大將軍,諡曰烈。
325
程務挺名振子,少從父征討,以勇力聞,拜中郎將,破突厥六萬騎於雲州,遷右武衛將軍。綏州部落稽白鐵余據城平叛,務挺生擒之,進左驍衛大將軍。後突厥聞務挺死,為立祠,毎出師,輒禱焉。
326
宋慶禮永年人,擢明經,補衛尉,厯殿中侍御史,以習識邊事,拜河東、河北營田使,開屯田八十餘所,追拔漁陽、淄青沒戸還舊田宅,不數年,倉廥充滿,居人蕃輯。卒,贈工部尚書。慶禮為政嚴,吏不敢犯。初諡曰「專」,張九齡申駁曰:「慶禮國勞臣,不宜醜諡」。改諡曰敬。
327
潘好禮,貝州宗城人。舉明經博學,能論議,節行修整,無所傾附。開元初,邠王為滑州刺史,好禮以長史兼府司馬,知州事。農月,王出獵遮道,諫不聴,乃臥馬下。謼曰:「今農在田,何得暴禾稼以損人!要先踐殺司馬,然後聴所為」。王慙為,還遷豫章刺史,卒。
328
傅良弼安道,清河人,德宗以良弼守樂壽,王廷湊之叛,良弼堅壁固守,有詔以樂壽為左神䇿行營,拜良弼為都知兵馬使,俄為沂州刺史,良弼率衆出力戰,乃得去,天子以良弼忠,乃更賜奴婢服馬。寳厯初,擢夏綏銀節度使,終橫海節度使。
329
崔彦昭,字思文,清河人。擢進士第數,應帥鎮辟奏,所至課最,累進戸部侍郎。僖宗立,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百職修舉,察不至苛。遷門下侍郎。彥昭雖宰相,退朝侍母膳,與家人齒,人多其孝。累拜兼尚書右僕射,以疾去位,卒。
330
五代
331
霍 存,曲周人,為梁將,驍勇善騎射。秦宗權攻汴,存以三千人夜破張晊柵,又以騎兵破秦賢有功。從攻潞州,與晉人遇,戰馬牢川,存入則當前,出則為殿,晉乃卻。梁得曹州,以存為刺史。攻鄆州,朱瑾來救,存發伏擊之,遂敗。瑾等存中流矢卒。
332
張歸霸清河人,為梁將。秦宗權攻汴,數戰有功。張晊以騎兵挑戰,矢中歸霸,歸霸拔之,反以射賊,一發而斃。太祖使守曹州,與朱瑾逆戰金鄉,大敗之,又破劉仁恭于內黃,功出諸將右,拜左衛上將軍、曹州刺史,以疾卒。
333
張歸厚德坤,歸霸弟,為將,能以少擊衆。張晊屯赤岡,歸厚與晊獨戰陣前,晊憊而卻,諸將乗之,晊遂大敗。從太祖攻鄆、鄆,兵大至,度不能支,以騎衛太祖先歸,歸厚馬中矢僵持槊,步鬭體,被十餘箭,張筠馳騎取之,得筠馬,乃歸。太祖見之,泣曰:「爾在,喪軍何足計乎!」厯、洺、晉、絳三州刺史,以疾卒。弟歸弁亦善戰。開平初,為滑州長劍指揮使。
334
司空頲貝州,青陽人,初為梁太府少卿,楊師厚鎮天雄,頲解官依之。師厚卒,賀德倫以魏博降晉,晉王兼領天雄,以頲為判官。梁、晉相距河上,常權軍府事。
335
霍彦威字子重,曲周人,事梁拜洺州刺史。唐莊宗滅梁,賜姓名曰李紹真,徙鎮武寧,從明宗擊契丹,甚親厚之。後明宗入洛陽,內外機事皆決焉,復鎮平盧,卒,諡「忠武。
336
崔居儉,清河人,美文辭。少舉進士,唐莊宗時為太常卿,厯戸部尚書。居儉居顯官,衣食常乏,死之日,貧不能葬,聞者哀之。所著有《崔氏家禮》。
337
338
范 質文素,宗城人。後唐舉進士,晉天福中,為監察御史。漢初,加中書舍人。周廣順初,拜中書侍郎、平章事,建議以律條繁冗,輕重無據,特命詳定,是為《刑統》。宋初,加兼侍中,時藩戚未建,請行册封,并薦呂餘慶、趙普為台司,帝嘉納之,進封魯國公。卒。貭性明悟,以廉介自持,未嘗受四方餽遺,身殁,家無餘貲。
339
解 暉洺州,臨洺人。父珪,後唐天成中沒于陣,暉以父死戎事隸兵籍,晉天福中,安重榮舉兵向闗,暉所殺獲甚衆。周廣順初,從征淮南。宋初,從征澤州。開寳九年,破太原軍,累擢雲、應、寰、忻、代等州都巡檢使。暉受詔征伐,常身先之,征李筠,矢中其目而戰自若,時稱驍將子守顒至闔門祗侯。
340
王 明如晦,成安人,為武寧軍節度掌書記,召為左拾遺。開寳三年,南征廣州,以為隨軍轉運使。山路險絶,供億不闕,太祖嘉其功,擢領韶州刺史。七年,用師南唐,唐將朱令贇領衆十五萬沿流而下,明以計疑之,令贇不敢進,遂與諸師相犄角,襲之於小孤山,大破其師。金陵平,詔明安撫諸郡。太宗時,累遷禮部侍郎、知真定府,卒。子挺、扶,皆知名。挺至殿中御史,扶至二部員外郎。
341
張 美元珪,清河人。周世宗時,為澶州糧料使,以幹敏稱。世宗連嵗征討,餉餽不乏,多所委賴。宋初,加檢校太尉。李筠鎮上黨,美度其必反,隂積粟於懐、孟間,筠後叛宋,太祖親討之,大軍十萬出太行,經費無闕,美有力焉。厯官左驍衛上將軍致仕,卒,諡恭惠。子守瑛,供備庫使。
342
丁德裕
343
范 旻貴參,貭之子。知開封縣,領京尹,嶺南平,遷知邕州。鄧存中刦衆攻州城,旻屢出親戰,賊少卻,堅壁固守,廣州救兵至,圍解,賜璽書奬之。開寳九年,知淮南轉運事,嵗運米百餘萬石給京師,當時稱有心計。征晉陽,召為三司副使,判行在三司,師還,加給事中,卒。子貽孫,官至主客員外郎。
344
李 炳肥鄉人,洺州團練判官淊之子。拜殿中侍御史、知舒州。太祖征金陵,緣淮供億,惟舒尤甚,以勞加侍御史,卒。
345
李 沆太初,炳之子,舉進士甲科,為翰林學士。真宗北幸,命沆留守,京師肅然,累加門下侍郎、尚書右僕射,卒,諡文靖。沆性直諒,識大體,居位慎宻,人莫能干以私。在中書日,取四方水旱、盜賊奏之,王旦以為不足煩上聴,沆曰:「人主少年,當使知四方艱難,不然不留意聲色犬馬,則土木、甲兵、禱祠之事作矣」。後旦,追思沆言,歎曰:「李文靖真聖人也」。
346
魏廷式君憲,宗城人。太平興國五年中第。淳化間,為審刑院詳議官,太宗恱其明辨,遷太子左贊善大夫。至道初,出知宋、潭二州,吏民咸服。累拜右諫議大夫、知審刑院,卒。廷式所至以嚴明稱、剛果敢言,為人主厚遇。
347
元 達雞澤人,太宗居晉邸,隸帳下。雍熙初,累遷媯州刺史。時州郡捕送亡命者至闕,左右諷殺之,達奏曰:「不如赦之,以開其自新之路」。上恱,因悉原之。端拱中,領幽州刺史,卒。
348
趙 瑫,清河人。由衛士累遷龍衛指揮使,以徐河戰功,加鎮州團練使。卒,贈歸義軍節度使郭 宻貝州經城人,隸晉王帳下,太宗即位,補指揮使。淳化間,以武略擢領安州觀察使,夏人畏服,邊境寧謐。卒,贈保順軍節度。
349
李 維,字仲芳,沆之弟。第進士,為保信軍節度推官,累遷尚書左丞、工部尚書。真宗時,契丹請和,以為賀正使。維還,具言必保盟好。㑹塞下傳契丹將絶盟,復遣維往其主。隆緒重維名館,勞加禮,使賦《兩朝悠久,詩》大喜,維以文章知名,景德以後,典章名物,多維所參定,既歿,家無餘貲。景祐中,贈尚書僕射。子師錫,虞部員外郎。公謹,太子中舍。
350
張君平士衡,磁州滏陽人。以父承訓與契丹戰死,補黔州指揮使,以功累擢闔門祗候,管勾汴口。天聖初,議塞滑州決河,以君平習知河事,命以左侍禁簽書滑州事。君平以京師數罹水災,請委官疏鑿近畿諸州古溝洫,累遷供備庫副使,卒。君平有吏材,尤明於水利,自議塞河,朝廷毎訪以利害。河平,君平且死,論者惜之。子鞏,以尚書虞部郎管勾汴口,嗣父職
351
孟 元,字善長,洺州臨洺人,仕至真定路鈐轄。王則據貝州,元赴城下,攻戰,被數十創,又中機石墜濠中,既出戰愈力,更募死士,由永濟渠穴地以進,賊平,擢普州刺史,尋管勾麟府軍馬事,䕶築永寧堡,敵不敢動,卒,贈遂州觀察使。
352
王廣淵才叔,明曾孫。以進士為大理法直官,編排中書文字,裁定祖宗御書十卷,仁宗嘉之,累遷龍圖閣學士、知渭州,卒。
353
王 臨大觀,廣淵弟,起進士。治平中,詔求武略,用薦知順安軍,上備禦數十䇿,契丹、剌兩輸人為義軍,來歸者數萬,或請遣還,臨曰:「彼歸而我遣之,必為亂,不如因而撫之」。詔從其請,來者益多,契丹深悔失計。尋召對,還文階,以寳文閣待制知廣州府,卒。
354
蘇 宷字公佐,磁州滏陽人。擢第,調兖州觀察推官,受知于守杜衍,為大理詳斷官、提㸃梓州益州路刑獄。文州嵗市羌馬,羌轉買蜀貨,猾駔上下物價,肆為奸漁,宷議置折博,務平貨直以易馬,宿弊頓絶。入判大理寺,糾察在京刑獄,累知河南府卒,宷長于刑名,故屢為法官,數以讞議受詔奬焉。
355
孟忠厚仁仲,元之孫,隆祐太后兄也,累官常德軍承宣使。苗博亂平,趙鼎謂張浚曰:「太后復辟,其功甚大,當推恩外家」。浚乃奏忠厚寧逺軍節度使,後封信安郡王。忠厚奉昭聖太后訓,不敢以私干朝廷,與秦檜忤。帝以太后功,故眷特優,及卒,三子皆除直秘閣。
356
李 椿壽翁,永年人,以父升死靖康之難,補迪功郎。張浚辟為制司凖備差遣,椿奔走淮甸,綏流民,布屯戍,察軍情,相視險要,周宻精審,所助為多。除吏部侍郎,極言閽寺當預防。孝宗時,屢進敷文閣直學士,致仕,卒。朱熹嘗銘其墓,謂其「逆知得失,不假蓍龜,不阿主好,不詭時譽」云。
357
358
董師中,字紹祖,永年人。擢進士第,補尚書省令史,累進尚書左丞,通古今,善敷奏,練達典憲,處事精敏。嘗曰:「宰相不當事細務,要在知人才,振綱紀,但一心正、兩目明,足矣」。致仕,卒,諡文定。
359
趙秉文,字周臣,磁州滏陽人。登進士第,厯官安定州刺史。前政苛于用刑,盜愈繁,秉文一從寛簡,旬月盜悉屏跡。累拜禮部尚書。凡仕五朝,官六卿,自奉養如寒士,天興元年卒。
360
361
劉 肅才卿,威州洺水人,金詞賦進士,為尚書省令史,嘗活寃盜十一人,元世祖以為邢州安撫使、肅興鐵冶,及行楮幣,公私賴焉。授左三部尚書,官曹典憲,多所議定。卒,贈邢國公,諡文獻。子憲,禮部侍郎。孫心,大名路總管。
362
王 磐文炳,永年人。父禧,嘗罄家貲以佐軍費,磐擢經義進士第,不赴官,大肆力於經史百氏。李璮以禮延致,及璮謀不軌,磐脫身入京師,因侍臣以聞,世祖嘉其誠節,累遷太常少卿,以資德大夫致仕。磐資性剛方,每奏對,必以正不肯阿意承順,帝嘗以古直稱之,卒諡文忠。
363
竇 黙,字子聲,肥鄉人。日與姚樞、許衡講習,以經術教授,世祖遣召之,問以治道,首以三綱五常對,以為翰林侍講學士。黙為人樂《易》,與人居,溫然儒者,至論國家大計,面折廷諍,人謂汲黯無以過之,累贈太師,諡文正。子履,集賢大學士。
364
劉 恩,字仁甫,洺州洺水人。㓜知讀書,以材武隸軍籍,為百戸,從入蜀,數有戰功。至元間,從伊蘇岱爾征建都,一日三戰皆捷。累授四川西道宣慰使,進都元帥,詔留屯田,得粟二萬餘石,僉行樞宻院事,卒。
365
石髙山洺水人父呼喇呼,從太祖定中原髙山,從世祖取光州,克棗陽,進攻襄樊,皆有功。宋平,巴延等朝京師,帝問:「有痩而善戰者,朕忘其名」。巴延以髙山對,即召見,命自擇一大郡以佚老,髙山辭曰:「臣筋力尚壯,猶能為國馳驅,豈敢為自安計!」帝從之,命領三衛軍戍和琳,因屯田以給軍儲,大德間,卒於家。
366
何榮祖,字繼先,永年人。以吏遷中書省掾,累官㕘知政事。時僧格急于理算錢穀,人受其害,榮祖數請罷之,未踰月而弊皆聞。帝召問所宜,榮祖請於嵗終立局考校,人以為便,立為常式。後拜昭文館大學士,卒,贈司徒,諡文憲。
367
吴元珪字君璋,廣平人。父鼎,燕南提刑按察副使,凡征謀、治法、律令章程,皆得於家庭之所授受。厯官、吏部尚書,悉謝絶請謁。武宗即位,詔議政中書,若惜人力,嚴選舉,節財用,定律令,謹賞罰,建科舉,課農桑,汰冗員,易封贈,皆切於時務者致仕。卒,諡忠簡。
368
秦起宗,字元卿,洺水人,辟武衛譯史,遷中臺使,時尚書省專制,更張起宗,持文嚴宻,無所泄累,遷太子家令典簿官,上言東宮官屬,輔導德義,財賦非所治也,朝廷是之,拜中臺御史,劾中丞和尚受人婦人,賤買縣官産,不報,起宗又奏不罪和尚,無以正國法,帝曰:「為御史當如是矣」。自是盡言無諱,皆見聴用,以兵部尚書致仕,卒,諡昭肅。
369
明。
370
史。 鑑成安人。洪武初,以人才入太學,擢都御史。時有宦寺謀干朝政者,鑑上言請鑒前史,以防異日弄權之患。又以用刑太繁,疏奏新國宜用輕典,上並嘉納之。
371
賈 銓,字秉鈞,邯鄲人,永樂進士,授刑科給事中。英宗即位,命讞在京重囚,常赦所不及者,多為原宥。出知大理府,㑹征麓川,軍需悉出大理,銓區畫有方,事集而民不擾。厯右副都御史,巡撫山東、河南二省,軍民咸頌威惠。卒,諡恭靖。
372
羅 綺,磁州人。宣德進士,擢御史。正統間,以忤王振戍遼東。景帝立,復官,擢刑部侍郎。尋鎮守松潘,累有破賊功,在鎮七年,威名甚著。天順初,為左副都御史,復忤石亨,坐貶。
373
劉 玉,字仲璽,磁州人。天順、成化間,數以偏將征慶逺蠻,討東苗,平固原賊有功,厯官左都督。玉勇敢善撫字,所至未嘗挫衂,卒贈固原伯,諡毅敏。
374
馬子聰舜達,廣平人,成化進士。𢎞治初,為南京禮科給事中。時僉都錢鉞以中㫖晉秩,移撫河南。中官蔣琮守備南京,肆為兇暴,子聰皆劾之。復陳土木繁興,并傳奉冗員之弊,前後數十疏,多排斥近倖。終工科都給事中。
375
連。 盛永年人,成化進士,為監察御史,彈劾有聲,貴戚為之歛手。正德初,擢山東運使,不附劉瑾,竄之海南,毅然攜家以往。瑾誅,詔復秩,㑹盛已卒,遣使諭祭。
376
胡 瓚,字伯珩,永年人。𢎞治進士,選御史,與劉瑾忤瑾誅,累擢大理少卿,巡撫大同。武宗幸雲中,力請回鑾。幸臣江彬等怙寵,又極言之,忤彬,告歸。大同軍叛,以瓚為提督軍務,殱其渠魁,一軍遂定。進南京工部尚書。
377
孫 修,字用吉,邯鄲人。𢎞治進士。正德初,由戸部主事擢陜西僉事,備兵延綏,以軍功進副使。巨盜嚴天柱擁衆陷商州,聲震關洛。修奉檄率兵五千討平之。擢山西按察使,尋陞浙江左布政使,以母憂歸。起拜右副都御史,巡撫湖、湘。修夙望素著,墨吏聞風解組。未幾,改南京操江。後因災異自陳歸。
378
陳于陛,字藎齋,曲周人。嘉靖進士。授慶陽推官,擢禮部郎,改吏部,陞太常卿,以忤張居正罷歸。起右副都御史,以戸部侍郎總督漕運,卻例金十三萬。進南京戸部尚書。以奉表過里,卒囊中,俸餘八金而已。贈太子太保。
379
張國彦,字熙載,邯鄲人,嘉靖進士。事祖母楊母趙。以孝旌官給事中,疏請訓儲及諫止買珠,並見採納。累遷都御史,巡撫鄖陽。上惑于開礦之說,國彥連疏極諫,乃止。協理兵部尚書。時驛遞疲敝,國彥奏設背包軍馬,令畿民遣戍者還籍充之,軍興無悮,而民尤感德。洮河之變,以軍功加太子少保,賜飛魚服。卒,贈太子太保,賜祭葬。
380
張學顔,字子愚,肥鄉人,嘉靖進士,性至孝,父母喪,皆廬墓三年,官給事中,直聲震中外。累遷都御史,撫遼東,陳戰守機宜十䇿,進戸部尚書,丈量天下田畝,定㑹計録,請免天下田租,改兵部,疏停內操,以老乞歸。
381
李 已子復,磁州人。嘉靖進士,厯給事中。頻詔戸部,有所徵索,已屢争執。既復詔市珍,寳再疏極諫。帝怒,杖之百,錮刑部獄,尋釋歸。神宗立,起原官,極言傳奉之弊,劾兵部尚書譚綸、平江伯陳王謨,時號敢言。累遷右僉都御史,巡撫保定。卒。
382
劉榮嗣,字敬仲,曲周人。萬厯進士。授戸部主事,管銀庫。時邊事孔急,餉金久不發,乃與鹿善繼矯發金花銀若干,中使以為不便,榮嗣曰:「濟國事耳,死何惜焉!」累遷工部尚書,總理河道。為嫉者所中,下獄卒。
383
王世揚,字孝甫,廣平人。萬厯進士。為御史,巡視陜西茶馬。開誠七監大災,奏發茶課賑濟,蠲餉邊銀。二年,免課馬七千五百四十二匹。巡撫浙江,減御衣織造三之一。擢撫宣府,總督宣、大。山西敵服其威信,邊境無事。官至戎政尚書。
384
路振飛,字見白,曲周人。天啟進士,除涇陽知縣。陜西撫按欲建魏閹生祠,振飛持不可,流賊入境,擊却之。授御史,劾周延儒、閔洪學、劉宇烈等。厯按福建蘇松温體仁修郤,謫官,累遷淮陽巡撫。圑練鄉兵,得勁卒二十餘萬。李自成遣其黨吕弼、周來代,勒兵擒之,軍聲大振。㑹馬士英欲用其所親田,仰乃罷,振飛尋卒。
385
畿輔通志卷七十二
URN: ctp:ws852308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5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Do not click this 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