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欽定四庫全書 |
2  | 欽定續文獻通考》卷二百三十五 |
3  | 輿地考 |
4  | 古梁州 |
5  | 梁州東據華山之陽,西距黒水,其在天文兼參之宿,亦秦之分野。又得楚之交宋,平孟蜀,盡得其地,分為利州、䕫州、成都、潼川四路,而陜西路之商州、京西路之房州,並屬其境,南渡後,乃割商州與金。至元以房州𨽻河南,餘屬四川、陜西二省,明仍元舊,惟多湖廣、鄖陽一府,此宋、元、明、梁州疆域之大略也。若其南滇、黔之地,宋時並沒於蠻元,憲宗始立雲南行省,明分𨽻雲南、四川、貴州三布政司,其地本非禹跡所及,但考漢書地里志》,益州郡滇池有黒水祠,黒水為梁州界,而滇池有祠,是凡滇池毗連之域,並應參列梁州,此亦馬氏鄰接附入之意也。 |
6  | 宋 |
7  | 利州路。 陜西永興軍路 京西南路 䕫州路潼川府路 成都府路。 |
8  | 利州路。府三,州十三,軍一,縣六十三: |
9  | 興元府領縣六。 南鄭城固褒城西三泉亷水 |
10  | 等謹按宋志有亷水,無三泉,蓋由三泉。自至道二年建為大安軍,而亷水則南渡後置馬氏失載。今依志増一縣一軍。三泉原文仍存。 |
11  | 大安軍 |
12  | 洋州領縣三。 興道西鄉真符金州領縣五。 西城平利、洵陽、漢隂、石泉等。謹按金州本𨽻京西南路,南渡後來屬馬氏,列於商州之後,未便省覽。今類登於此。又馬氏謂南渡後以商州之上津、豐陽二縣來屬。考宋志有上津無豐陽,而金志上洛縣有豐陽鎮意,始與上津改𨽻本州,後歸金而廢為鎮歟? |
13  | 巴州領縣五: 化城恩陽曽口七盤其章 |
14  | 等謹按,巴州屬利州路,馬氏列於房、達、渠、恭、涪、瀘六州之後,未便省覽。今類登於此。又宋志有難江、通江而無七盤,其章考七盤,其章二縣,並廢於熙寧間。難江縣本屬集州,通江縣本屬壁州,熙寧間州廢來屬,今仍註明分載。 |
15  | 壁州領縣三。 通江白石符陽蓬州領縣六。 蓬池良山、儀隴、伏虞、蓬山營山等。謹按:宋志》有相如縣,註云寳祐六年自興州來屬。考相如縣初屬果州,後屬蓬州,其中間未嘗改屬興州,此史誤也。馬氏既列於果州,故此處不載。 |
16  | 集州領縣二: 難江清化閬州領縣九: 閬中新井晉安新政蒼溪奉國南部岐坪西水鳯州領縣三。 梁泉兩當河池 |
17  | 階州領縣二: 福津將利同慶府領縣二。 同谷栗亭 |
18  | 等謹按鳯、階、成三州,本𨽻秦鳯路,南渡後來屬馬氏,列於果、晉等州之後,未便省覽,今並類登於此。 |
19  | 沔州領縣二 順政長舉、文州。領縣一。 曲水龍州領縣二。 江油清川利州領縣五。 綿谷平蜀葭萌昭化嘉川 |
20  | 隆慶府領縣七:普安、武連、隂平梓潼臨津普成劔門。陜西永興軍路。州一,縣五: |
21  | 商州領縣五: 上洛上津豐陽商洛洛南京西南路。州一,縣二 |
22  | 房州領縣二。 房陵竹山 |
23  | 䕫州路。府二,州五、軍三、監一、縣三十四。䕫州領縣二。 奉節巫山達州領縣八。 通川永睦石鼓新興巴渠三岡東鄉通明 |
24  | 等謹按馬考無通明縣,依宋志増重慶府領縣三。 巴江津壁山涪州領縣五。 涪陵賓化武龍樂溫溫山 |
25  | 等謹按《宋志無賓化、溫泉二縣,考賓化改名隆化,熙寧八年撥𨽻南平軍馬氏失註。又溫山」之「山」,前考作「水」。 |
26  | 咸淳府領縣六: 臨江豐都墊江南賓桂溪龍渠 |
27  | 等謹按馬考無龍渠縣,依宋志増萬州領縣二。 南浦武寧 |
28  | 開州領縣三: 開江萬歳新浦雲安軍領縣一。 雲安梁山軍領縣一: 梁山大寧監領縣一。 大昌 |
29  | 南平軍領縣二。 南川隆化潼川府路。府三,州八、軍三,監一,縣六十。潼川府領縣十。 郪中江涪城射洪通泉鹽亭銅山飛烏東關永泰 |
30  | 渠州領縣四: 流江隣水隣山大竹瀘州領縣四: 瀘川合江江安納溪等。謹按馬考無納溪縣,依宋志,増合州,領縣五。 石鏡漢初赤水銅梁巴川順慶府領縣四。 南充西充相如流溪普州領縣四。 安岳安居普康樂至榮州領縣五。 旭川威逺應靈咨官公井資州領縣四。 盤石資陽內江龍水敘州領縣四。 僰道南溪宣化慶符遂寧府領縣五。 小溪長江蓬溪青石遂寧懷安軍領縣二。 金水金堂。 |
31  | 廣安軍領縣四。 渠江新明岳池和溪等謹按馬考無和溪縣,依宋志,増富順監。領縣一。 富順昌州領縣三。 大足昌元永川 |
32  | 長寧軍領縣一。 安寧等謹按宋志潼川府路有昌州及長寧軍,馬考未載,并漏卻所領大足等四縣矣。長寧軍,本羈縻州,熙寧八年,夷人得箇祥獻其地,因置淯井監。政和四年建為軍,與瀘州相接,並古梁州之域。今依志増。 |
33  | 成都府路,府三,州十,軍二,監一,縣六十五。成都府領縣九:成都華陽郫新都温江新繁雙流靈池廣都嘉定府領縣六: 龍游夾江犍為平羌峨眉洪雅簡州領縣二。 陽安平泉仙井監領縣四。 仁壽貴平井研籍眉州領縣四。 眉山彭山丹稜青神綿州領縣六。 巴西、彰明魏城羅江、鹽泉西昌等。謹按馬考有神泉、龍安二縣,查二縣已改𨽻石泉軍,既載於彼,此處從刪。 |
34  | 漢州領縣四: 雒什邡綿竹徳陽彭州領縣三: 九隴永昌濛陽崇慶府領縣四。 晉原江原新津永康卭州領縣七。 臨卭火井蒲江依政安仁臨溪大邑雅州領縣五。 嚴道、盧山、名山百丈榮經等謹按:雅州有羈縻州四十四,附録於後曰:當馬三井來鋒,名配鉗泰𨽻恭畫重羅林籠羊林波林燒龍篷敢川驚川禍眉木燭,百坡當品嚴城中川,鉗矣昌磊鉗并百頗,㑹墅富仁,推梅作重禍林金林諾祚,三恭布嵐欠馬羅蓬論川,讓川逺,南卑盧䕫龍,輝川金川,東嘉,梁西,嘉梁。 |
35  | 茂州領縣二。 汶山汶川 |
36  | 等謹按馬考有石泉縣石泉已建為軍治,見後,此處應刪。 |
37  | 威州領縣二。 保寧通化黎州領縣二。 漢源通望永康軍領縣二。 𨗳江青城石泉軍領縣三。 石泉、神泉龍安等。謹按以上馬氏按:古梁州地,詳列宋代、利州、陜西、京西南、䕫州、潼川、成都六路郡縣,凡為府十一,州三十七,軍七,監三,縣二百二十三。其中廢州二,縣二十四,應刪縣五,應増州一,軍二、縣九,合計實得州三十六,軍九,縣二百有三,餘如前數南州。 宕州 扶州 松州疊州 翼州 當州 悉州靜州 柘州 恭州 奉州巂州。 姚州 |
38  | 等謹按以上十四州,皆非宋有馬氏附載,以存唐職方之舊。今姑録其州名而屬邑,則槩從刪略金。 |
39  | 京兆府路: |
40  | 京兆府路州一,縣二: |
41  | 商州領縣二、鎮二 上洛 洛南商洛鎮、灃陽鎮。等謹按宋紹興十二年,金人求商州,乃割其半以與之,以大散關為界,則是金地之在梁州者,惟此一州二縣而已。 |
42  | 元 |
43  | 河南江北行中書省 陜西行中書省。 四川行中書省。 雲南行中書省。 |
44  | 河南江北行中書省,屬州一、縣二: |
45  | 河南江北道肅政亷訪司 |
46  | 襄陽路房州領縣二: 房陵 竹山陜西行中書省,路一,州七,屬州四,縣十四。宣撫司一,軍民府一。 |
47  | 奉元路商州。領縣一。 洛南興元路領縣四,州三: 南鄭 城固。 褒城西鄉鳯州洋州金州鞏昌等處總帥府。 |
48  | 徽州。領縣一。 兩當、階州成州金洋州土蕃等處宣慰司都元帥府。 |
49  | 雅州領縣五: 名山瀘山百丈榮經嚴道等謹按:元志名山作石山」,疑誤黎州。領縣一。 漢源茂州領縣二 汶山 汶川等:謹按:元志,汶山作文山,疑誤碉門、魚通、雅黎、長河、西寧等處。宣撫司等。謹按元有長河西魚通、寧逺三安撫司,與此名目稍異,考元志無之。又有松、潘二州屬土蕃宣慰司,志亦不載,盖土蕃在雅、黎、茂三州之外,其地荒落難稽,故記載踈畧,此外如朶、甘斯、烏斯藏之類尚多,今皆不得而詳矣。 |
50  | 禮店文州軍民元帥府等謹按宋有文州曲水縣,考元志無之,惟有禮店文州軍民府意,即文州改置,而以曲水縣省入。然考明志、禮文二縣,註云:禮縣本元禮店文州軍民府,文縣本元文州,是元別有文州也。但史志既闕,今亦無可詳考。 |
51  | 四川行中書省,路九,府二,屬府二,屬州三十五,屬軍一,縣八十。 |
52  | 西蜀四川道亷訪司 |
53  | 成都路領縣九,州七。州領十一縣。 成都華陽。 新都 郫 溫江 雙流: 新繁、仁壽金堂彭州領縣二。 濛陽 崇寧 |
54  | 漢州領縣三: 什邡徳陽綿竹安州領縣一。 石泉 |
55  | 灌州崇慶州領縣二。 晉原 新津威州領縣一。 通化簡州 |
56  | 嘉定府路領縣四、州二。州領三縣: 龍游 夾江 峨眉。 犍為 |
57  | 眉州領縣二: 彭山青神 |
58  | 卭州領縣一。 大邑廣元路領縣二、府一、州四。府領三縣,州領七縣。 綿谷 昭化 |
59  | 保寧府領縣三 閬,中 蒼溪 南部劍州領縣二。 普安梓潼龍州巴州領縣二。 化成 曽口沔州領縣三。 鐸水大安略陽順慶路領縣二、府一、州二。府領二縣。州領五縣。 南充 西充 |
60  | 廣安府領縣二。 渠江 岳池蓬州領縣三。 相如 營山 儀隴渠州領縣二: 流江。 大竹 |
61  | 潼川府領縣四、州二。州領四縣: 郪 中江射洪。 鹽亭遂寧州領縣二。 小溪 蓬溪綿州領縣二: 彰明羅江永寧路領州一,州領一縣:筠、連州領縣一。 騰川四川南道宣慰司 |
62  | 重慶路領縣三、州四。州領十縣。 巴江津南川瀘州領縣三。 江安 納溪、合江 |
63  | 忠州領縣三。 臨江 南賓豐都合州領縣三。 銅梁定逺石照涪州領縣一: 武龍 |
64  | 懷徳府。領州四: |
65  | 來寧州。 |
66  | 柔逺州。 |
67  | 酉陽州 |
68  | 服州 |
69  | 等謹按,以上一府、四州沿革未詳。惟酉陽一州至明玉珍偽改為沿邊溪洞軍民宣慰司、䕫州路,領縣二、州七,州領五縣。 奉節。 巫山 |
70  | 達州領縣二。 通川 新寧梁山州領縣一。 梁山萬州領縣一。 武寧雲陽州大寧州開州等謹按䕫州路領州七,其施州一州及所屬一縣,詳前荊州。 |
71  | 叙南等處蠻夷宣撫司。 |
72  | 敘州路領縣四、州二。 宜賓 慶符南溪。 宣化。 |
73  | 富順州髙州馬湖路領軍一、州一。 |
74  | 長寧軍戎州上羅計長官司。 |
75  | 下羅計長官司。 |
76  | 《元地理志》云:上羅計乃古夜郎境下,羅計境近烏蠻,與敘州、長寧軍相接,均為西南夷族,前代置之化外,宋設長寧軍,十州族姓俱効順,各命之官,其後分姓他居,遂有上下之分,蓋亦如唐羈縻之,以為西蜀後戶屏蔽。至元十三年,蠻夷宣撫昝順引本部苗得頼阿當等內附,㝷授得頼阿當上羅計千戶,得頼箇下羅計千戸。二十二年,諸蠻皆叛,惟本部無異志。 |
77  | 四十六囤蠻夷千戶所 |
78  | 《元地理志》云:豕蛾,夷地,唐羈縻定州之支江縣也,至元十三年內,附於慶符縣,僑置千戸所領之,其名曰:黃水口上下落骨山、落牟許滿吳麽落財、麽落賢騰息奴屯莫面落搔麽?落梅麽得辛上落松麽得㑹?麽得惡落魂落昧下村落島?麽得享落燕落,得慮麽得了麽?騰斛許宿麽?九色落搔屯右麽得宴落能?山落寡?水落寡,落得擂麽得具麽得淵騰日彯落昧上村賴扇,許熖騰朗周頭賣落炎落女愛答落愛答速麽得奸?阿郎頭下得辛上,得辛愛得婁落鷗」。 |
79  | 諸部蠻夷: |
80  | 秦如、大散等洞、敘崖、冒朱等洞、隴隄、紂皮等洞、石耶洞、散毛洞、彭家洞、黒土石等處,市備洞樂、化兀都剌布、白享羅等處,洪望冊得等族。大江九姓羅氏,水西鹿朝皆部,設蠻夷長官。 |
81  | 等謹按諸部蠻夷所有散毛洞及後永順軍民安撫司,至明改為宣撫、宣慰二司,並在荊州之域。其餘除石耶洞九姓羅氏可考外,餘皆省廢。不詳大都在荊、梁二州之界,今從元志類,登於此阿永蠻部。 |
82  | 等。謹按至元二十一年,酋長阿泥入覲,自言阿永鄰境烏䝉等蠻悉𨽻皇太子位,願依例附屬。詔從其請,以阿永蠻𨽻宮府。於是置師壁洞宣撫司、永順等處軍民安撫司。又設蠻夷官,分領其族,曰阿者洞、謝甲洞、上安下壩、阿渠洞、下役洞驢、虛洞、錢滿等處水洞、下曲等寨、必蔵等處酌宜等處,雍邦等寨、崖筍等寨、冒朱洞、麻峽、柘歌等寨,新附嵬羅、金井、沙溪等處。宙窄洞新容米洞。 |
83  | 又按以上㨿馬氏按:古梁州地,詳列元代四川行省郡縣,除襄陽、奉元兩路治地分入豫、雍二州。施州一州及所屬一縣,詳前荊州外,凡為路十、府二、州七,屬府二,屬州四十,軍一,縣九十六,宣撫司一,軍民府一,蠻夷諸名不在此數。 |
84  | 梁州南境。 |
85  | 雲南行中書省。路五十,府三,屬府三,屬州五十四,縣四十九。 |
86  | 雲南諸路肅政亷訪司。 |
87  | 中慶路領縣三、州四。州領八縣。 昆明富民宜良等。謹按元志,中慶路本唐姚州,南詔閤羅鳯叛取姚州,其子鳯伽異増築城曰柘東,六世孫劵,豐裕改曰善闡,歴五代迄宋,覊縻而已。元世祖征大理,凡收府八,善闡其一也,郡四部三十有七。考唐書夷語,王為詔,其酋長有六,自號六詔,曰䝉巂越析浪穹,邆睒施浪,蒙含䝉含詔在諸部南,故稱南詔都羊苴咩城,別都曰善闡府。其王䝉氏,開元中賜其王皮羅閤名歸義。是時五詔㣲歸義獨彊,乃併羣蠻破吐蕃,合六詔為一天子,册為雲南王,自苴咩徙治太和城。歸義死,閤羅鳯立,姚州太守張䖍陀多所求丐,由是忿怨,發兵攻殺䖍陀,取姚州,嶺南節度使鮮于仲通自將討之,大敗引還,㑹安祿山反,閤羅鳯因并取巂州。廣德初,其子鳯迦異築柘東城,鳯迦異前死,子異牟尋嗣立,復徙治苴咩城。後內附,與西川節度韋臯共破吐蕃,異牟尋之孫豐裕復叛,豐裕死,坦綽酋龍立,僣號建元,自號大禮國,數自將犯成都。龍之子曰法法之子曰舜化,建元中,遣使款黎州脩好,昭宗不答,後不復通。據此善闡府亦未見,即為柘東城所改。「大禮之改為理,則自石晉時叚氏始也。 |
88  | 嵩明州領縣二。 楊林邵甸 |
89  | 晉寧州領縣二。 呈貢歸化昆陽州領縣二。 三泊易門 |
90  | 安寧州領縣二: 祿豐羅次威楚、開南等路領縣二、州四。州領一縣。 威楚、定逺鎮南州南安州領縣一。 廣通開南州。 |
91  | 威逺州等謹按王圻續考,威楚路領崿嘉縣,元初立千戸,後改縣鎮南州,有石鼓、定邊二縣,至元二十四年置,後省入州。元志皆不載。 |
92  | 武定路軍民府領州二,州領四縣,和曲州領縣二:南甸元謀 |
93  | 祿勸州領縣二。 易籠石舊鶴慶路軍民府領縣一: 劍川 |
94  | 雲逺路軍民總管府徹里軍民總管府 |
95  | 等謹按王圻續考云:元征交趾,經蠻地車里部降之,因置徹里路。考元志:大徳中,雲南行省言:大徹里地與八百媳婦犬羊相錯,勢均力敵。今大徹里已降,小徹里復控扼地利,多相殺掠。大徹里日與相拒,乞別置帥,招其來附,以為進取之地。乃立徹里軍民總管府。是元已立徹里路於前,而此處無「路」字,乃專為小徹里而設也。又元末更置耿凍路及耿當、孟弄二州志,並失,載附録於此,廣南西路宣撫司。 |
96  | 等,謹按廣南西路元志,闕其沿革。王圻續考云:宋時名特磨道,儂智髙之裔居之。至元中,立宣撫司,領路城等五州。後來安路奪其路城。上林、羅佐三州,惟領安、寧、富二州。元志俱失載。 |
97  | 麗江路軍民宣撫司領府一、州七。州領一縣。 |
98  | 北勝府順州蒗渠州永寧州通安州蘭州寳山州巨津州領縣一。 臨西東川路等。謹按元志,自此至孟傑路沿革並闕,今據王圻續考及一統志補之,餘未詳。 |
99  | 茫部路軍民總管府益良州 |
100  | 強州 |
101  | 孟傑路 |
102  | 等謹按王圻續考云:「元遣使招附八百媳婦,置八百等處宣慰司」。又云:「八百媳婦請官守,置木安、孟傑二路於其地」。考元志但有孟傑一路,而無八百宣慰司及木安路。又明志云元置孟絹,路屬八百宣慰司志亦不載,大抵元史多有漏失,今特並存諸說,以備參考。 |
103  | 普安路 |
104  | 曲靖等路宣慰司領縣一、州五。州領六縣。 南寧陸凉州領縣二。 芳華河納 |
105  | 越州羅雄州等。謹按王圻續考有亦佐縣,本蠻夜苴部元併入羅雄州,後置縣,元志不載。 |
106  | 馬龍州領縣一。 通泉等謹按明志,馬龍州註有馬龍縣,屬州,元志不載。 |
107  | 霑益州領縣三:交水。 石梁 羅山澂江路領縣三、州二。州領三縣。 河陽江川陽宗 |
108  | 新興州領縣二。 普舍研和路南州領縣一: 邑市普定路等謹按王圻續考及一統志皆有永寧、鎮寧二州,本古荒服地,元始置州𨽻普定,路志並不載仁徳府。領縣二。 為美歸厚羅羅䝉慶等處宣慰司都元帥府。 |
109  | 建昌路領縣一、州九。州領一縣。 中建安州, |
110  | 永寧州 |
111  | 等謹按普定路有永寧州,元志不載,或即是此路之永寧。又明志建昌衛註,東有北社縣,元𨽻永寧州,洪武中改為碧舍縣,後廢。元志亦無此縣。瀘州禮州領縣一。 瀘沽里州 |
112  | 闊州卭部州 |
113  | 隆州姜州等謹按一統志,建昌路有蘇州,本禮州地分置,元志不載。 |
114  | 徳昌路軍民府領州四。昌州 |
115  | 徳州威龍州普濟州會川路領州五:武安州黎溪州永昌州㑹理州麻龍州栢興府領縣二。 閏鹽金臨安、廣西元江等處宣慰司兼管軍萬戸府。臨安路領縣二千。戶一、州三。州領二縣。 河西䝉自捨資千戶,建水州, |
116  | 石坪州寧州領縣二: 通海嶍峨等。謹按王圻續考有阿迷州,在元為阿寗萬戸府,領納樓、茶甸二千戶,𨽻臨安等處宣慰司,元志不載。 |
117  | 廣西路領州二: |
118  | 師宗州彌勒州等謹按王圻續考,廣西路有維縻州,本蠻維縻部,元初立千戸,後改為州,元志不載。 |
119  | 元江路步日部 |
120  | 馬龍部等謹按:元江路有羅槃、馬籠、步日、思麽、羅丑、羅陀、步騰、步竭、台威、台陽、設栖、儞陀十二部,又有虧容甸、溪處甸、和泥路、案版寨等名,今志祇列步日、馬籠二部,其餘並闕。 |
121  | 大理金齒等處宣慰司都元帥府 |
122  | 大理路軍民總管府領縣一、府二、州五。府領一縣。州領二縣。 太和永昌府領縣一。 永年騰衝府鄧川州領縣一: 浪穹等。謹按一統志有鳯羽縣,元志不載䝉化州。 |
123  | 趙州姚州領縣一。 大姚等。謹按唐姚州州治在弄棟川,元志於中慶路既云唐姚州,此復有姚州。註云:唐弄棟川都督府。蓋元於姚州善闡府,改立中慶路,而又於舊州治別立姚州,存其舊名也。又王圻續考,天厯間升姚州為姚安路,元志失註。 |
124  | 云南州等。謹按,元有十二關防送千戸所至正、中,本雲南州楚場地置,元志不載。 |
125  | 金齒等處宣撫司柔逺路。茫施路鎮康路鎮西路平緬路麓川路南睒順寧府領縣一: 慶甸等謹按,順寧在永昌、騰衝二府之東。王圻續考及一統志皆有之,元志不載,今補入。 |
126  | 䝉憐路:䝉萊路烏撒烏䝉宣慰司等。謹按元志,烏䝉部有六:曰烏撒部、阿頭部、易溪部、易娘部、烏䝉部、閟畔部,後蠻折怒強大,盡得其地,因取逺祖烏撒為部名,至元十年始附。十三年,立烏撒路。又按王圻續考及一統志,並有烏䝉路,亦至元中置,元志不載。然元志亦不於宣慰司外別列烏撒路,蓋舉其統轄之官而兩路在其中也。 |
127  | 木連路 |
128  | 䝉先路 |
129  | 木那路孟定路謀粘路 |
130  | 南甸路軍民府。等謹按元志無「路」字,今據王圻續考及一統志増。 |
131  | 六難路甸軍民府。 |
132  | 陋麻和管民官。 |
133  | 雲龍甸軍民府 |
134  | 縹甸軍民府。 |
135  | 二十四寨達魯花赤。 |
136  | 孟隆路軍民府 |
137  | 木朶路軍民總管府金齒孟定各甸軍民官。 |
138  | 孟愛等甸軍民府䝉兀路 |
139  | 通西軍民總管府,木來軍民府等。謹按《元志》木連路以下,其有註者仍之,無註者間參王圻《續考》及《明志》補入,餘則並仍其闕。又按梁州南境並屬徼外夷地,在漢為益州,兼屬牂牁、越巂二郡,自唐至宋,為䝉氏叚氏所據,元憲宗滅之,金齒、羅鬼、緬中相繼歸附。至元中,列為郡、縣,凡為路三十七、府三,屬府三,屬州五,縣四十八,千戸一,總管府二,宣慰司一,宣撫司一,千戸一。其餘甸寨官及軍民等府,不在此數。 |
140  | 明 |
141  | 陜西 四川 湖廣 雲南 貴州 |
142  | 陜西布政使司府一,州一,屬州四,縣二十。西安府商州。領縣四。 商南雒南山陽鎮安漢中府領縣七、州一。州領一縣。 南鄭 褒城 城固洋西鄉鳯沔 |
143  | 寧羌州領縣一:畧陽鞏昌府階州領縣一。 文徽州領縣一: 兩當興安州領縣六。 平利 石泉洵陽 漢隂白河紫陽四川布政使司。府八,州六,屬州十五,縣一百有七。成都府領縣十六、州六。州領九縣。 成都 華陽 雙流 郫 溫江 新繁新都彭崇寧灌金堂 仁夀井研資內江安簡州領縣一。 資陽崇慶州領縣一。 新津漢州領縣三。 什邡 綿竹 徳陽綿州領縣二。 羅江 彰明茂州領縣一。 汶川威州領縣一: 保保寧府領縣五、州二。州領三縣,閬中。 蒼溪 南部廣元昭化劍州領縣一: 梓潼 |
144  | 巴州領縣二:通江,南江順慶府領縣二、州二。州領六縣。 南充西充 |
145  | 蓬州領縣二。 營山 儀隴 |
146  | 廣安州領縣四。 岳池渠鄰水大竹䕫州府領縣十、州一。州領二縣: 奉節巫山大昌大寧雲陽萬開梁山新寧建始 |
147  | 達州領縣二 東鄉太平重慶府領縣十一、州三。州領六縣巴。 江津壁山永州榮昌大足安居綦江南川長壽黔江 |
148  | 合州領縣二。 銅梁 定逺忠州領縣二。 酆都墊江涪州領縣二。 武隆彭水 |
149  | 敘州府領縣七、州一。州領二縣。 宜賓南溪 慶符富順長寧興文隆昌髙州領縣二: 筠連珙龍安府領縣三。 平武江油石泉馬湖府領縣一,長官司四。 屏山平夷長官司。 蠻夷長官司沐州長官司雷坡長官司 |
150  | 潼川州領縣七。 射洪。 中江 鹽亭遂寧蓬溪安岳樂至眉州領縣三。 彭山丹稜青神卭州領縣二: 大邑蒲江 |
151  | 嘉定州領縣六:峩眉。 夾江洪雅犍為榮威逺瀘州領縣三。 納溪。 安江 合江 |
152  | 雅州領縣三。 名山榮經蘆山 |
153  | 等謹按元有長河西魚通、寧逺三安撫司,永樂初合為一。宣慰司𨽻雅州,明志不載。 |
154  | 永寧宣撫司領長官司二: 九姓長官司太平長官司等謹按一統志,洪武四年析元永寧路地置永寧衛,初𨽻貴州都司,後𨽻敘州府。明志不載天全六番招討司松潘衛領千戶所一、長官司十六、按撫司五。 小河守禦千戶所,占蔵先結簇長官司。 蠟匝簇長官司。 白河路簇長官司。 山洞簇長官司。 阿昔簇洞長官司。 北定簇長官司。 麥匝簇長官司。 者多簇長官司。 牟力結簇長官司班班簇長官司。 祈命簇長官司 勒都簇長官司。 包蔵先結簇長官司阿用簇長官司潘斡寨長官司別思寨長官司八郎安撫司麻兒匝安撫司阿角寨安撫司。 芒兒者安撫司思曩日安撫司疊溪守禦軍民千戶所領長官司二。 疊溪長官司 鬱即長官司 |
155  | 黎州守禦軍民千戶所安寧宣撫司領長官司二: 懷逺長官司、宣化長官司酉陽宣慰司領長官司三: 石耶洞長官司邑梅洞長官司麻兔洞長官司 |
156  | 石砫宣慰司等謹按,酉陽宣慰司所屬邑梅長官司及石砫宣慰司,皆本元舊改置。考元志》無佛鄉、石砫等名,蓋以廢置不常故也。今仍明志。 |
157  | 湖廣布政使司。府一,縣七: |
158  | 鄖陽府領縣七。 鄖房竹山竹谿上津鄖西保康等謹按,以上據馬氏按,古梁州地,詳列明代、陜西、四川、湖廣三道郡縣,除西安、鞏昌二府治地,編入雍州外。凡得府十、州七,屬州十九,縣一百三十四,衛一,宣慰司二,宣撫司二,招討司一、千戸所二,長官司三十一。 |
159  | 梁州南境 |
160  | 四川布政使司府四,衛五,所八,長官司十。鎮雄府領長官司五: 白氷江𥳽酬長官司懷徳長官司。 威信長官司。 歸化長官司。 安靜長官司烏䝉軍民府烏撒軍民府東川軍民府四川行都指揮使司建昌衛軍民指揮使司領千戶所四,長官司三。 守禦禮州後千戸所。 守禦禮州中千戸所守禦打沖河中前千戸所守禦徳昌千戸所昌州長官司威龍長官司普濟長官司寧畨衛軍民指揮使司領千戶所一。 守禦冕山槁後千户所越巂衛軍民指揮使司領千戸所一,長官司一。 鎮西後千戶所卭部長官司鹽井衛軍民指揮使司領千戸所一,長官司一。 打沖河守禦中左千戶所馬刺長官司。 |
161  | 㑹川衛軍民指揮使司。領千戸所一: 守禦迷易千戶所。 |
162  | 雲南布政使司。府二十一,州三,宣慰司九,宣撫司四,安撫司六,屬州四十二,縣二百七十。 |
163  | 雲南府領縣四、州四。州領五縣昆明。 富民 宜良羅次晉寧州領縣二。 歸化 呈貢安寧州領縣一。 祿豐昆陽州領縣二: 三泊 易門嵩明州曲靖軍民府領縣二、州四。 南寧亦佐霑益州陸涼州馬龍州羅平州㝷甸府臨安府領縣五,州六,長官司九。 通海河西嶍峨䝉自新平建水州石屏州阿迷州寧州 |
164  | 新化州 |
165  | 寧逺州。 |
166  | 等,謹按:明志,寧逺州元至治三年置,直𨽻雲南行省,洪武十五年來屬,宣徳元年,與安南又於建水州。注云:西有寧逺州,萬厯十四年析置,四十八年廢,彼此互異。今考元志無寧逺州,當是洪武初置,宣徳初廢,萬厯中復置,後省入建水州也。納樓、茶甸長官司教化三部長官司、王弄山長官司虧容甸長官司溪處甸長官司、思佗甸長官司左能寨長官司,落恐甸長官司,安南長官司等。謹按教化三部王弄山落、恐甸三長官司,皆本元舊改置。考元志無強現、王弄山伴溪落恐等名,今仍明志。 |
167  | 澂江府領縣三、州二: 河陽 江川陽宗 |
168  | 新興州路南州廣西府領州三。師宗州。 |
169  | 彌勒州。 |
170  | 維摩州 |
171  | 廣南州領州一。富州元江軍民府領州二。奉化州恭順州楚雄府領縣五,州二。 楚雄廣通定逺定邊𥔲嘉南安州 |
172  | 鎮南州姚安軍民府領縣一,州一大姚。 |
173  | 姚州武定府領縣一,州二。 元謀、和曲州禄勸州、景東府等。謹按王圻續考,景東府,洪武中本元開南州改置一統,志亦然。惟明志謂元至順元年置。考元志無景東府,今從續考。 |
174  | 鎮沅府領長官司一。 禄谷寨長官司大理府領縣一,長官司一、州四。州領二縣。 太和 |
175  | 十二關長官司趙州。領縣一。 雲南鄧川州領縣一: 浪穹賓川州雲龍州鶴慶軍民府劍川州順州麗江軍民府領州四。通安州。 |
176  | 寳山州 |
177  | 蘭州 |
178  | 巨津州永寧府領長官司四。 刺次和長官司。 革甸長官司。 香羅甸長官司。 瓦魯之長官司 |
179  | 北勝州永昌軍民府。領縣二,州一,安撫司四,長官司三。 保山永平 |
180  | 騰越州潞江安撫司鎮道安撫司。 楊塘安撫司瓦甸安撫司鳯谿長官司施甸長官司茶山長官司䝉化府順寧府領州一,州領長官司一。雲州孟緬長官司車里軍民宣慰使司 |
181  | 緬甸軍民宣慰使司領長官司一。 東倘長官司。 |
182  | 木邦軍民宣慰使司 |
183  | 八百大甸軍民宣慰使司 |
184  | 孟養軍民宣慰使司 |
185  | 老撾軍民宣慰使司南甸宣撫司千崖宣撫司 |
186  | 隴川宣撫司孟定禦夷府領安撫司一。 耿馬安撫司,孟艮禦夷府,威逺禦夷州 |
187  | 灣甸禦夷州等。謹按王圻續考云蠻名細睒,元屬鎮康路,洪武十七年置灣甸州,與眀志所載異。今從眀志。鎮康禦夷州孟宻宣撫司蠻莫安撫司者樂甸長官司鈕兀御夷長官司。芒市禦夷長官司孟璉長官司大古刺軍民宣慰使司、底馬撒軍民宣慰使司小古剌長官司。 |
188  | 茶山長官司。 |
189  | 底板長官司。 |
190  | 孟倫長官司。 |
191  | 八家塔長官司刺和莊長官司,促瓦長官司,散金長官司。 |
192  | 麻里長官司八寨長官司㡳兀刺宣慰使司廣邑州貴州布政使司。府一。屬州三,長官司六:安順軍民府領長官司二、州三州領長官司四。 寧谷寨長官司。 西堡長官司 |
193  | 等謹按明志,安順府本元安順州,萬厯中升為府。考元志無安順州,而王圻續考及明統志並云洪武十六年置,今從之。 |
194  | 鎮寧州領長官司二。 十二營長官司。 康佐長官司 |
195  | 永寧州領長官司二。 慕役長官司。 頂營長官司 |
196  | 普安州 |
197  | 等謹按,安順、普安,本元普定、普安二路所改二路,在元𨽻雲南行省,故編入梁州,至明立貴州布政司,因並改𨽻貴州,從其所𨽻類録於此。又貴州省志明有普定、普安二衛,而明志不載,但附見府州條下,今從此。 |
198  | 又按:以上,按古梁州南境,詳列明代、四川、雲南、貴州三道郡,縣凡為府二十六、州三,屬州四十五,縣二百七十,衛七,宣慰司九、宣撫司四、安撫司六千戸所八,長官司六十三。 |
199  | 欽定續文獻通考卷二百三十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