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钦定四库全书 |
2  | 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九十二 |
3  | 王礼考 |
4  | 君臣冠冕服章 |
5  | 辽太祖丙寅岁,即皇帝位,朝服衷甲,以偹非常,其后行瑟瑟礼,大射栁,即此服。 |
6  | 太宗㑹同元年八月,诏羣臣及年高,凡授大臣爵秩,皆赐锦金带、白马、金饰鞍勒,著于令。 大同元年正月,入晋后,帝与南班汉官用汉服,太后与北班契丹臣僚用国服。等谨按欧阳修五代史:唐庄宗崩,明宗遣供奉官姚坤告哀于契丹,见太祖于慎州,锦袍大带垂后。又太宗送晋高祖于潞州,脱白貂裘以衣高祖。后伐晋,以龙鳯赭赐赵延寿,使衣以抚晋军,亦以赭袍赐杜重威。大同元年正月丁亥朔,入汴京,视朝于广政殿,被中国冠服。二月丁巳朔,冠通天冠,服绛纱,执大圭视朝。三月丙戌朔,服靴袍,御崇元殿入閤。又将视朝,有司给燕王赵延寿貂蝉冠,右仆射张砺三品冠服,延寿与砺皆不肯服,而延寿别为王者冠以自异。砺曰:吾在上国时,晋遣冯道奉册北朝,道赍二貂冠,其一宰相韩延徽冠之,其一命我冠之,今其可降服耶?卒冠貂蝉以朝,此可补辽史太祖、太宗两朝所未载者。圣宗统和元年六月朔,诏有司册皇太后日给三品以上法服,三品以下用大射栁之服。 开泰七年十一月,禁服用明金缕金贴金。 太平五年二月,禁天下服用明金及金线绮,国亲当用者,奏而后用。 重熈五年十月殿试,赐进士第及绯衣银鱼。 二十三年七月,诏八房族巾帻。 |
7  | 道宗清宁元年九月,诏除䕶卫士馀不得佩刀入宫,非勲戚后及额尔竒木,副使承应,诸执事人不得冠巾。又诏额尔竒木及副使之族并民奴贱,不得服驼尼水獭裘、刀柄儿鹘鞍勒、佩子、不许用犀玉骨突犀,惟大将军不禁。 四年十二月,弛驼尼、水獭裘之禁。 十年十一月,定吏民衣服之制。 太康四年十一月,禁士庶服用绵绮、日月、山龙之文。 |
8  | 等,谨案:马端临考冠冕服章,自天子以及士庶,人皆载之。今考《辽史仪卫志》,偹详国服汉服,而士庶人之服,畧可见于本纪者如右。 |
9  | 《辽史仪卫志》曰:契丹转居荐草之间,去䆳古之风未远,自太祖仲父苏哷以约尼氏裕悦之官,占居潢河沃壤,始置城邑,为树艺、桑麻、组织之教。太祖帝北方太宗治中国,紫银之鼠罗绮之筐,□载而至,纎丽耎毳,被土绸木。于是定衣冠之制,北班国制,南班汉制,各从其便焉。 |
10  | 国服之制 |
11  | 祭服。大祀,皇帝服金文金冠,白绫袍,红带悬鱼,三山红垂,饰犀玉刀错,络缝乌鞾。小祀皇帝硬帽,红克丝龟文袍。 |
12  | 朝服:皇帝服实鲁衮冠,络缝红毳饰,犀玉带,错络缝鞾,臣僚载氊冠,金花为饰,或加珠玉毳毛。额后垂金花织成夹带,中贮髪一縂。或纱冠,制如乌纱帽,无檐,不擫双耳。额前缀金花,上结紫带,末缀珠。服紫窄袍,系䩞鞢带,以红黄色縧裹革为之,用金玉、水晶、靛石缀饰 |
13  | 公服皇帝紫皂幅巾,紫窄,玉束带,或衣红袄。臣僚以幅巾,紫衣。 |
14  | 常服緑,花窄緑中单,多红緑色,贵者披貂裘,以紫黒色为贵,青次之,又有银鼠,尤洁白,贱者貂毛、羊鼠、沙狐、裘等。谨按常服一条,或疑志文未分出帝与臣僚者是不考,注语乃合帝与臣僚言之也。或谓专指冬裘而以贵贱二字分言臣僚者,是不知窄袍中单,不必冬间始服之也。若谓皇帝常服即汉服之柘黄袍等,则更鹘突不足辨矣。 |
15  | 田猎服,皇帝幅巾,擐甲,戎装以貂鼠,或鹅项鸭头为捍腰。畨汉诸司使以上并戎装衣,皆左袵,黒緑色。吊服,素服,乘赭白马汉服之制。 |
16  | 《仪卫志》曰:「唐以冕冠青衣为祭服,通天绛为朝服,平巾帻,袍襴为常服」。辽太宗㑹同元年,自晋北归,始用唐、晋文物矣。 |
17  | 祭服衮冕:祭祀宗庙,遣上将出征、饮至、加元服、纳后,若元日受朝则服之。金饰,垂白珠十二旒,以组为缨,色如其绶,黈纩充耳,玉簮。导元衣纁裳,十二章衣褾领为升龙织成文,各为六等。龙山以下,每章一行,行十二,白纱中单,黼领青褾,襈黻革带、大带,劒佩,绶舄,加金饰朝服,皇帝通天冠,诸祭还及冬至朔日受朝,临轩拜王公元㑹、冬㑹服之冠,加金博山,附蝉十二首,施珠翠,黒介帻,髪缨翠緌,玉若犀簮,导绛纱袍,白纱中单褾、领,朱裾,白裙襦,绛蔽膝,白假带,方心曲领。其革带、佩、劒、绶、袜、舄,若未加元服,则双童髻,空顶黒介帻,双玉导,加寳饰。 皇太子远游冠,谒庙、还宫、元日、冬至、朔日入朝服之。三梁冠,加金附蝉九首,施珠翠。黒介帻,髪缨,翠緌,犀簮导,绛纱袍,白纱中单,皂领、褾、襈、裾,白裙,白假带,方心曲领,绛纱蔽膝。其革带、劒、佩、绶、袜、舄与皇帝同,后改用白袜、黒舄。未冠则双童髻,空顶黒介帻,双玉导,加寳饰。 亲王逺游冠、陪祭、朝飨、拜表、大事服之,冠三梁,加金附蝉,黒介帻,青緌导,绛纱单衣,白纱中单,皂领襈裾,白裙,革带,鈎䚢,假带,曲领,方心,绛纱蔽膝,袜,舄劒,佩绶。 二品以上同亲王。 诸王逺游,冠三梁,黒介帻,青緌。 三品以上进贤冠,三梁寳饰。 五品以上进贤冠,二梁,金饰。 六品以上进贤冠,一梁,无饰。 七品以上去劒佩绶。 八品以下同公服。 |
18  | 《仪卫志》曰:景宗乾亨四年,圣宗即位,册承天太后,给三品以上法服,《杂礼》册承天太后仪,侍中就席,解劒,脱履。兴宗重熈五年尊号册礼,皇帝服龙衮,北南臣僚并朝服盖僚,制㑹同中太后、北面臣僚国服,皇帝、南面臣僚汉服,乾亨以后,大礼虽北面,三品以上亦用汉服,重熈以后大礼并汉服常朝仍遵㑹同之制。 |
19  | 等谨按:以上所载《仪卫志》,虽分祭服朝服,然朝服亦见于《祭祭服》,亦见于朝正。如国服之金文金冠与实薛里衮名虽异,而实互用也。 |
20  | 公服,皇帝翼善冠,朔视朝用之。柘黄九环带,白练裙,六合鞾。 皇太子远游冠,五日。常朝、元日、冬至受朝服之。绛纱单衣,白裙,革带,金鈎鞢,假带,方心,纷,鞶囊,白袜,乌皮履。 一品以下、五品以上,冠帻缨簮。导谒见东宫及馀公事,服之,绛纱单衣,白裙、襦带,鈎䚢,假带,方心,袜、履,纷、鞶囊。六品以下,冠帻缨簮,导去纷、鞶囊,馀并同常服。皇帝柘黄袍衫,折上头巾,九环带,六合鞾。 皇太子进德冠,九琪,金饰绛纱单衣,白裙,白韈,乌皮履。 五品以上幞头,,紫袍,牙笏,金玉带。文官佩手巾、算袋、刀子、砺石金鱼袋、武官䩞鞢七事,佩刀刀子、磨石、契苾真、哕厥计筒、大石袋、乌皮六合鞾。 六品以下幞头、绯衣、木笏、银带、鱼袋,佩鞾,同八品、九品幞头,緑袍、鍮石带、鞾同。 |
21  | 等谨按国服汉服具详如右,更有见于诸仪者,如皇帝受册仪,帝至閤服衮冕,宰相中谢仪,帝常服升殿册,皇太子仪,令史二人绛服,举案常朝起居仪,昧爽,臣僚朝服幞头袍笏入朝,各起居毕,退还幕次,公服紫衫帽,告庙谒庙仪,臣僚昧爽朝服,诣庙贺生皇子及贺祥瑞仪,北南臣僚金冠盛服,合班入正座仪。天庆二年冬,教坊并服藏阄仪,北面臣僚常服入,赐进士章服,仪臣僚公服宣勅,后引进士至章服所更衣,此又君臣冠服,可补仪卫志所未偹者。 |
22  | 金太祖天辅七年九月,诸王宗干等以赭袍被太宗体,置玺懐中,即皇帝位。 |
23  | 初即位,始服赭黄,自后视百官朝御、袍带。熈宗天眷二年四月,百官朝叅初用朝服。六月朔,帝初御冠服。 |
24  | 次年,有司以车驾将幸燕京,合用通天冠、绛纱袍,㨿见阙名件,依式成造。礼服袍裳,方心曲领,中单、蔽膝、革带、大带、玉具劒绶、佩舄袜,乘舆,服大绶六采,,小绶三,色同大绶,间施三玉环,大绶五百首,小绶半之,白玉双佩,革带,玉鈎䚢。 |
25  | 金史舆服志曰:金制,皇帝服通天,绛纱衮冕,逼舄,臣僚有貂蝉,法服,所谓朝服也。章宗时,礼官请更制祭服,青衣朱裳,去貂蝉,竖笔以别于朝服,惟公服,则又有紫绯緑三等之服,与夫窄紫服、展皂等事。皇统元年正月,上尊号,初御衮冕。 |
26  | 世宗大定七年六月,命地衣、龙文者罢之。七月,禁服用金线,其织卖者皆抵罪。 十二年五月,禁百官及承应人不得服纯黄油衣。 |
27  | 先是,九年三月,禁民间称言「销金」,条理内旧有者改作「明金」字。至十三年十一月,吏部尚书梁肃请禁奴婢服罗绮,帝曰:「近已禁其服,明金行之,以渐可也。且教化之行,当自贵近始。朕宫中服御常自俭约,旧服明金者,已减大半矣。近民间风俗,比正隆时闻稍淳俭,卿等当更务从俭素,使民知所效也」。 |
28  | 十五年闰九月,诏亲王百官、傔人所服红紫,改为黒紫。二十年四月,制宗室及外戚并一品命妇衣服听用明金。 二十五年五月,命尚书省奏事,衣窄紫。章宗明昌六年七月,始定文武官六贯石以上、承应人并及荫者、若在籍儒生章服制。 |
29  | 承应及荫者,许用牙领,紫圆板,皂绦,罗带,皂鞾。上得兼下,系籍儒生止服白衫领。系背带并以紫圆绦罗带,乾皂鞾。馀人用纯紫领,不得用縁。杂色圆板绦,罗带不得用紫。鞾用黄及黒油、皂蜡等。妇人各从便舆。服制载章宗即位,有司请御纯吉,不许,乃服淡黄袍、乌犀带。常朝则服小帽、红襴、偏带,或束带,附録于此。 |
30  | 皇帝冕服 |
31  | 冕制天,板长一尺六寸,广八寸,前高八寸五分,后高九寸五分。身围一尺八寸三分,并纳言,并用青罗为表,红罗为里。周围用金棱。天板下有四柱,四面珍珠网结子,花素坠子。前后珠旒共二十四旒,各长一尺二寸。青碧线织造天河带一,长一丈二尺,濶二寸,两头各有真珠金翠旒三节,玉滴子节花。红线组带二,上有真珠金翠旒,玉滴子节花。下有金铎子二枚,红线欵幔带一,黈纩二,真珠垂系。上用金蕚子二。簮窠欵幔,组带钿窠各二,内组带钿窠四,并玉镂尘碾造。玉簮一顶方二寸,导长一尺二寸。簮顶刻镂尘云龙衮,用青罗夹制,五采间金绘画,正面日一,月一,升龙四。山十二,上下襟华虫、火各六对。背面星一,升龙四,山十二,华虫、火各十二对,虎、蜼各六对。中单一,白罗单制,罗领褾。裳一带,褾襈,红罗八幅夹制,绣藻三十一,粉米各十六,黼、黻各三十二。蔽膝一,带、褾、襈并红罗夹制,绣升龙二。绶一幅,大绶以,六采织红罗托里。小绶三,色同大绶,销金黄罗绶头,上间施三玉环,皆刻云龙。大绶五百首,小绶半之。绯白大带一,销金黄罗带头,钿窠二十四。红罗勒帛一,青罗抹带一。玉佩二,白玉上中下璜各一,半月各二,皆刻云龙。玉滴子各二,皆以真珠穿制。金箆鈎,兽面水叶环钉。凉带一,红罗里镂金。上有玉鹅七,䤩尾束各一。金攀龙口以玳瑁板,衬钉脚,舄重底,红罗面,白绫托里,如意头销金罗縁口,玉鼻二,饰以珠。袜用绯罗加锦。 |
32  | 舆服志曰:「皇帝凡大祭祀、加尊号、受册寳,则服衮冕,行幸斋戒出宫,或御正殿,则通天冠、绛纱等」。谨按大绶五百首,所谓首者,凡合单纺为一系,四系为一扶,五扶为一首,见明史舆服志注皇太子冠服。 |
33  | 冕用白珠九旒,红丝组为缨,青纩充耳,犀簮导。衮,青衣朱裳,白纱中单,青褾襈裾。玉带,涂金银钩䚢,蔽膝随裳色。。瑜玉双佩,四采织成大绶,间施玉环三。白袜,朱舄,舄加金涂银扣。谒庙则服之。 逺游冠,十八梁,金涂银花,饰博山附蝉,红丝组为缨犀簮,导朱明服,红裳,白纱中单,方心曲领,绛纱蔽膝,白袜,黒舄,馀同衮冕,受册寳则服之。 |
34  | 《舆服志》曰:「太子入朝起居及与宴,则朝服、紫袍、玉带、双鱼袋。其视事及见师、少賔客,则服小帽、皂衫、玉束带」。 |
35  | 臣下朝服 |
36  | 正一品,貂蝉,笼巾,七梁额花冠,貂鼠立笔,银立笔,犀簮导,佩劒,绯罗大䄂绯罗裙,绯罗蔽膝各一,绯白罗大带,天下乐晕锦玉环绶一,白罗方心曲领、白纱中单、银褐勒帛各一,玉珠佩二,金涂银革带,乌皮履,白绫袜。 正二品:七梁冠,银立笔,犀簮,导不佩劔,绯罗大䄂,杂花晕锦玉环绶,馀并同。 正四品:五梁冠,银立笔,犀簮,白狮锦银环绶,珠佩,银革带。御史中丞则獬豸冠、青荷莲绶,馀并同。 正五品:四梁冠,簇四金雕锦铜环绶,银珠佩,馀并同。 正六品至七品,三梁冠,黄狮锦铜环绶,珠佩,铜束带,馀并同。《舆服志》曰:「凡导驾及行大礼,文武百官皆服之如右。大定二十二年祫享,摄官、导驾,二品冠七梁,三品、四品冠六梁,服有金花。五品冠五梁,六品冠四梁,七品冠三梁。监察御史獬豸冠、青绶,八品、九品冠二梁,馀制并同。 |
37  | 祭服 |
38  | 熈宗皇统七年,太常寺言:「太庙成后,奉安神主,祫享行礼,凡行事、执事、助祭、陪位官,准古典,当服衮冕,九章画降龙,随品各有等差。通典云:虞、夏、殷并十二章,日、月、星辰、山、龙、华虫作绘于衣,宗彛藻、火、粉米、黼、黻絺绣于裳。周升三辰于旗,登龙于山,登火于宗。彛作九章之服,山、龙、华、虫、火、宗𢑱绘于衣,藻、粉米、黼、黻绣于裳。公之服自衮冕而下如王之服,侯伯之服,自鷩冕而下,如公之服。又后魏帝服衮冕,与祭者皆朝服。又开元礼一品服九章,又五礼新仪:正一品服九旒冕,犀簮,青衣画降龙。今汴京旧礼直官言:自宣和二年以后,一品祭服七旒冕,大䄂无龙,唐虽服九章服,当时司礼少常伯孙茂道言:诸臣之章虽殊,然饰龙名衮,尊卑相乱,请三公服鷩冕八章为宜。臣等窃谓歴代衣服之制不同,若从后魏,则止服朝服,或用宋服,则为七章,若遵唐九章,则有饰龙名衮尊卑相乱之议。尚书省乃奏用后魏故事,止用燕京大册礼时所服朝服以祭。 |
39  | 世宗大定三年八月,诏遵皇统制,摄官则朝服,散官则公服,以皇太子为亚献,服衮冕。十四年,用唐制,若祭遇雨雪,则服常服,谓今之公服也。 |
40  | 章宗泰和元年八月,礼官言:「祭服所以接神,朝服所以事君,虽歴代损益不同,然未尝不有分别,是以衮冕十二旒,元衣纁裳偹十二章,天子之祭服也,通天冠、绛纱袍、红罗裳,天子之视朝服也,臣下之服则用青衣朱裳,以祭朱衣朱裳,以朝国朝为天子偹衮冕通天冠二等之服,今羣臣但有朝服,而祭服尚缺,每有祀事,但以朝服从事,实于典礼未当。请依汉、唐故事,祭服冕旒画章,然君臣冕服虽章数各殊,而俱饰龙名衮,唐孙茂道已有尊卑相乱之论,今三公法服有龙,恐伤于僭,国初礼官亦尝驳议,乞叅酌古今,改置祭服,其冠则如朝冠,而但去其貂蝉竪笔,其服用青衣、朱裳、白袜、朱履,非摄事者则用朝服,庶几少有差别」。帝曰:「朝祭之服,固宜分也」。 |
41  | 公服 |
42  | 大定官制,文资五品以上官服紫。三师、三公、亲王、宰相一品官,服大独科花罗,径不过五寸。执政官服小独科花罗,径不过三寸。二品、三品服散搭花罗,径不过寸半。四品、五品服小杂花罗,径不过一寸。六品、七品服绯芝蔴罗。八品、九品服緑、无纹罗,应武官皆服紫。凡散官执事皆从一高上得兼下,下不得僭上,窄紫亦同服色,各依官制品级。其诸局分承应人,并服无纹素罗。十五年制曰:「袍不加襴,非古也」。遂命文资官公服并加襴。 |
43  | 带制,皇太子玉带,佩玉双鱼袋。亲王玉带,佩玉鱼。一品玉带,佩金鱼。二品笏头球文,金带。佩金鱼。三品、四品,荔枝或御仙花金带,并佩金鱼。五品服紫者红鞓乌犀带,佩金鱼,服绯者红鞓乌犀带,佩银鱼服緑者并皂鞓乌犀带。武官,一品、二品佩带同,三品、四品金带,五品、六品、七品红鞓乌犀带,皆不佩鱼,八品以下并皂鞓乌犀带。司天、太医、内侍教坊,服皆同文武官,惟不佩鱼。应殿庭承应五品以下官,非入内不许金带,又展紫入殿庭者,并许服红鞓,不佩鱼。又二品以上官,许兼服通犀带,三品官若治事及见賔客,许兼服花犀带。 |
44  | 大定二年制,百官趋朝赴省,并须裹带,五品以上官,趋朝则朝服,赴省则展皂,雨雪沾衣则从便。凡朝恭主寳,主符展紫,御仙花,或太平花金束带,近侍给使供御笔砚、直长符寳吏、紫袄子、涂金束带。轮直则近侍给使并常服,常服则展紫閤门六尚,遇朝叅侍立,则服本品服。若宫中当直,则服窄紫、金带。学士院官、修起居注、补阙、拾遗、秘书丞郎朝恭侍立,则服本品服色带,当直则窄紫、金带。东宫左右卫率、仆正、副仆正、典仪、赞仪、内直郎、丞、当直,亦许服之。太子太师出入宫中则展紫,至东宫则展皂三,少则展紫,衣服通制。 |
45  | 金之常服,四带,巾盘领衣,乌皮鞾,其束带曰吐鹘。巾之制,以皂罗若纱为之,上结方顶,折垂于后。顶之下际两角各缀方罗,径二寸许,方罗之下各附带长六七寸,当横额之上,或为一缩襞积。贵显者于方顶循十字缝饰以珠,其中必贯以大者,谓之顶珠。带旁各络珠结绶,长半带垂之,海陵赐大兴国者是也。其衣色多白,三品以皂窄䄂盘,领缝掖下为襞积而不缺袴。其胸臆肩䄂,或饰以金绣,从春水之服,则多鹘捕鹅杂花卉之饰。从秋山之服,则以熊鹿山林为文,其长中骭,取便于骑也。吐鹘玉为上,金次之,犀象骨角又次之,銙周鞓,小者间置于前,大者施于后。左右有双䤩尾纳方束中,其刻琢多如春水秋山之饰。左佩牌,右佩刀刀,贵镔柄,尚鷄舌,木黄黒相半,有黒双距者为上,或三事五事。寳饰以酱瓣桦,𨭚口饰以鲛,或屑金鍮和漆,涂鲛隙而礲平之。大定十三年,太常寺拟士人及僧、尼、道女官有师号并闲官八品以上,许服花纱绫罗丝紬。在官承应有出身人,带八品以下官,未带官亦同许服花纱绫罗紵丝丝紬,家属同,妇人许用珠为首饰。其都孔目与八品闲官同。京府州县司吏皆与庶人同。庶人止许服絁紬绢布毛褐花纱无文,素罗丝绵。其头巾系腰领帕许用芝蔴罗縧用绒织成者,不得以金玉犀象、珠寳玛瑙玻瓈之类为噐皿,及装饰、刀靶、鞘、并银装钉床榻之类。兵卒许服无文压罗、絁紬绢布毛褐,奴婢止许服絁紬绢布、毛褐。娼优,遇迎接公筵承应,许暂服绘画之服,其私服与庶人同。 |
46  | 泰和四年,以亲王品官既分领,縁而复有皂鞾之禁,似渉太繁,遂听亲王用银褐领紫,縁品官皆紫领白縁,馀同明昌制。 |
47  | 《舆服志》曰:明昌间,帝谓宰臣曰:「今风俗侈靡,莫若律以制度,使贵贱有等,其令礼部具典故以闻」。既而以礼部所拟太繁,以尚书省所拟行之。帝以风俗为言,可谓知所务矣。 |
48  | 等谨按舆服志,又载书袋之制,大定十六年,世宗以吏员与士民之服无别,潜入民间受赇鬻狱,有司不能检察,遂定悬书袋之制,省枢宻院令译史用紫紵丝为之,台六部、宗正、统军司、检察司以黒斜皮为之,寺监随朝诸局并州县并黄皮为之,各长七寸,濶二寸,厚半寸,并于束带上悬带,公退则悬于便服,违者所司纠之,附録于此。元宪宗壬子年八月,祭天于日月山,始用冕服。世宗至元三年二月,初制太常礼乐工冠服。 六年七月,制太常寺祭服。十月,定朝仪物色。 七年十一月,禁缯段,织日月龙虎及以龙犀饰马鞍者。成宗大德六年三月,祭天于丽正门外,分献官以下诸执事,各具公服行礼。 |
49  | 时大都未有郊坛,大礼用公服,自此始。九年十一月冬至祭享,用冠服,依宗庙见用者制。其后节次祭祀,或合祀天地,増配位从祀,献摄执事,续置冠服,于法服库收掌。法服二百九十有九,公服二百八十,窄紫二百九十有五。 |
50  | 《舆服志》曰:武宗至大间,太常博士李之绍、王天佑疏陈亲祀,冕无旒,服大裘而加衮裘,以黒羊皮为之。臣下从祀冠服,歴代所尚,其制不同,集议得依宗庙见用冠服制度。 |
51  | 仁宗延佑元年十二月,定官员士庶服色等第,诏曰:「比年以来,所在士民,靡丽相尚,尊卑混淆,僭礼费财,朕所不取。贵贱有章,益明国制,俭奢中节,可阜民财」。命中书省定之。 |
52  | 英宗至治元年七月,禁服色逾制。 |
53  | 天子冕服: |
54  | 衮冕,制以漆纱,上覆曰綖,青表朱里。綖之四周,匝以云龙,冠之口围,萦以珍珠。綖之前后,旒各十二,以珍珠为之。綖之左右,系黈纩二,系以元紞,承以玉瑱,纩色黄,络以珠,冠之周围,珠云龙网,结通翠栁调珠。綖上横天河带一,左右至地,珠钿窠网,结翠栁朱丝组。二属诸笄,为缨络,以翠栁调珠,簮以玉为之,横贯于冠。 衮龙服,制以青罗,饰以生色,销金帝星一、日一、月一、升龙四、身龙四、山三十八、火、华虫、虎蜼各四十八。 裳,制以绯罗,其状如裙,饰以文绣,凡一十六行。每行藻二、粉米一、黼黻各二。 中单制,以白纱、绛縁黄勒帛副之。 蔽膝,制以绯罗,有标,绯绢为里,其形如襜,袍上著之绣身龙。 玉佩、珩、琚、瑀、冲牙,各一,璜二。冲牙以系璜,珩下有银兽面,涂以黄,金双璜夹之。次又有衡,下有冲,牙旁别施双的以鸣。用玉大带,制以绯白二色罗,合缝为之。 玉环绶,制以纳石失,上有三小玉环,下有青丝织网。 红罗鞾,制以红罗为之,高靿。 履制以纳石失有双耳,二带钩,饰以珠。 韈,制以红绫。 |
55  | 世祖至元十二年十一月,博士议拟:冕天板长一尺六寸,广八寸,前高八寸五分,后高九寸五分。身围一尺八寸三分并纳言,用青罗为表,红罗为里,周围縁以黄金。天板下四面珠网结子,花素坠子,前后共二十有四旒,以珍珠为之。青碧线织天河带,两头各有珍珠金翠旒三节,玉滴子节花。金红线组带二,上有珍珠金翠旒,玉滴子,下有金铎二,梅红绣欵幔带二,黈纩二,珍珠垂繋上,用金蕚子二簮窠欵幔。组带钿窠各二,内组带窠四,并镂玉为之。玉簮一,顶面镂云龙衮衣,用青罗夹制五采间金绘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宗彛正面日一,月一,升龙四,山十二,上下襟华虫、火各六对,虎、蜼各六对。背星一,升龙四,山十二,华虫、火各十二对,虎蜼各六对,中单用白罗单制。罗领褾裳一,带褾襈全红罗八幅夹造,上绣藻、粉米、黼、黻,藻三十三,粉米十六,黼、黻各三十二。蔽膝一,带褾红罗,夹造八幅,上绣升龙二,绶一副,六采织造,红罗托里。小绶三,色同大绶,销金黄罗绶头全。上间施三玉环,并碾云龙绯白大带一,销金黄带头,钿窠二十有四。红罗勒帛一,青罗抹带一。佩二,玉上、中、下璜各一,半月各二,并碾玉为云龙文,玉滴子各二,并珍珠。穿造金箆钩兽面,水叶环钉全。凉带一,红罗里,镂金为之。上为玉鹅七,挞尾束各一,金攀龙口玳瑁衬钉。舄一,重底,红罗面,白绫托里,如意头,销金黄绢縁口,玉鼻饰以珍珠,金绯罗锦袜一两。 |
56  | 成宗大德十一年九月,博士议:唐制,天子衮冕垂白珠,十有二旒,以组为缨,色如其绶,黈纩充耳,玉簮,导元衣纁裳,凡十二章。褾领为升龙,皆织成之。龙章以下,每章一行,毎行十二。白纱中单、黼领,青褾、裾,黻加龙、山、火三章。毳冕以上,火、山二章,绣冕山一章,元冕无章,革带、大带、玉佩,绶袜与上同。舄加金饰。享庙、谒庙及朝遣上将、征还、饮至、践阼、加元服、纳后、元日受朝,及临轩册拜王公则服之。又宋制,天子服有衮冕,广尺二寸,长四寸,前后十有二旒,二纩,并贯珍珠。又有珠旒十二,碧凤衔之,在珠旒外。冕板以龙鳞锦表,上缀玉为七星,傍施琥珀饼、犀各二十四,周缀金丝网,钿以珍珠杂寳玉,加紫云白鹤锦里。四柱饰以七寳,红绫里。金饰玉簮,导红丝绦,组带,亦谓之平天冠。衮服青色,七章,红裙五章。红蔽膝,升龙二,并织成,间以云彩,饰以金鈒花钿窠,装以珍珠、琥珀、杂寳玉。红罗裙,绣五章,青褾襈裾。六采绶一,小绶三结三,玉环三。素大带朱里青罗四绅盘结,白带中单,青罗袜带,红罗勒帛。鹿卢玉具,劒玉缥首,镂白玉双佩,金饰贯珍珠。金龙鳯革带,红袜赤舄,金鈒花四神玉鼻。祭天地、宗庙、受册尊号、元日受朝册、皇太子则服之。事未果行。至英宗延佑七年七月,命礼仪院使八思吉斯传㫖,令省臣与太常礼仪院速制法服。八月,中书省㑹集翰林、集贤、太常、礼仪院官讲仪,依秘书监所藏前代帝王衮冕法服图本,命有司制如其式。 |
57  | 皇太子冠服。 |
58  | 衮冕。 元衣。 纁裳 中单。 蔽膝 玉佩 大绶,朱韈。 赤舄 |
59  | 至元十二年,博士拟:衮冕,制用白珠九旒,红丝组为缨,青纩充耳,犀簮导,青衣朱裳,九章。白纱中单,青褾,革带,涂金银钩䚢。蔽膝随裳色,为火、山二章。瑜玉双佩,四采织成大绶,间施玉环三。白韈,朱舄,舄加金涂银扣。 |
60  | 大德十一年九月,诏拟前代制度。唐制,皇太子衮冕,垂白珠九旒,红丝组为缨,青纩充耳犀簮。导元衣纁裳,九章,织成之,每行一章,黼、黻重以为等,每行九,白纱中单,黼领,青褾、襈,革带,金钩䚢,大带,蔽膝随裳色,火、山二章。玉具劔,金寳,饰玉缥首,瑜玉双佩,朱组带,大绶四采,纯朱质,长丈八尺,首广九寸。小双绶,长二尺六寸,色同大绶,而首半之,间施玉环三。朱韈,赤舄,加金饰。侍从、祭祀及谒庙,加元服、纳妃服之。宋制,皇太子衮冕,垂白珠九旒,红丝组为缨,青纩充耳,犀簮导,青衣朱裳九章。白纱中单,青襈。革带,涂金银钩䚢。蔽膝随裳色,火、山二章。瑜玉双佩,四采织成大绶,间施玉环三。白韈朱舄,舄加涂金银饰。加元服。从祀、受册、谒庙、朝㑹服之,已拟其制。未果,造三献官及司徒、大礼使祭服。 |
61  | 笼巾貂蝉冠五,青罗服五,红罗裙五,红罗蔽膝五,白纱中单五,红组金绶。绅五,象笏,银束带,玉佩,白罗方心曲领各五,赤革履白绫袜各五对。 |
62  | 助奠以下诸执事官冠服 |
63  | 貂蝉冠,獬豸冠,七梁冠,六梁冠、五梁冠,四梁冠,三梁冠,二梁冠,二百,青罗服二百,红绫裙二百,红罗蔽膝二百,紫罗公服二百,白纱中单二百,织金绶。绅二百,铜束带二百,白罗方心曲领二百,铜佩二百,展角幞头二百,涂金荔枝带三十,乌角带一百七十,皂鞾赤革履,白绫袜各二百对,象笏三十,银杏木笏一百七十。《舆服志曰:凡献官诸执事行礼,俱依法服。惟监察御史二,冠獬豸服青绶。凡迎香、读祝及祝日,遇隂雨,俱衣紫罗公服,六品以下皆得借紫。又都监库、祠祭局、仪鸾局、神厨局头目、长行人等,交角幞头,窄袖,紫罗,服涂金束带,各五十,皂鞾五十。对社稷祭服。 |
64  | 青罗白纱中单,红梅花罗裙各一百二十三,蓝织锦铜环绶绅二,红织锦铜环,绶绅一百一十七,红织锦玉环绶绅四,红梅花罗蔽膝,革履,白绫袜,白罗方心曲领,黄绫带及佩各一百二十三,铜、珩璜者一百一十九,玉珩璜者四,蓝素紵丝带一百二十三,银带四,铜带一百一十九,冠一百二十三,水角簮金梁冠一百七,纱冠一十,獬豸冠二。笼巾纱冠四,木笏紫罗公服,黒漆幞头各一百二十三,展角全二色罗挿领一百二十三,镀金铜荔枝带一十,角带一百一十三,象笏一十三,木笏一百一十,黄绢单袍,复紫紵丝抺口青氊韈,皂鞾各一,百二十三,窄紫罗衫,黒漆幞头,铜束带,黄绢单包皂鞾,紫紵丝抹口、青氊韈各三十。 |
65  | 宣圣庙祭服 |
66  | 献官法服,七梁冠三,鸦青三,绒锦绶绅三,方心曲领,蓝结带,铜佩,红罗裙,白绢中单,红罗,蔽膝、革履各三。 执事儒服,软角唐巾,白襴挿领,黄鞓角带,皂鞾各九十有八。 曲阜祭服连蝉,冠四十有三,七梁冠三,五梁冠三十有六,三梁冠四,皂紵丝鞋三十有六,䩫舒角幞头二,软角唐巾四十,角簮四十有三,冠缨四十有三副,象牙笏七,木笏三十有八,玉佩七,铜佩三十有六,带八十有五,蓝鞓带七,红鞓带三十有六,乌角带二,黄鞓带,乌角偏带四十,大红金绶结带七,青罗大䄂夹衣七,紫罗公服二,褐罗大䄂衣三十有六,白罗衫四十,白绢中单三十有六,白纱中单七,大红罗夹蔽膝七,大红夹裳、绯红罗夹,蔽膝三十有六,绯红夹裳四,黄罗夹裳三十有六,黄罗大带七,白罗方心曲领七,红罗绶带七,黄绢大带三十有六,皂鞾,白羊毳。韈各四,十有二对,大红罗鞋七辆,白绢夹韈四十有三䩫。 |
67  | 天子济逊。 |
68  | 冬之服凡十有一等,服纳竒实克黙尔里克,则冠金锦暖帽,服大红桃红紫蓝緑,布哩叶苏则冠七寳重顶冠,服红黄粉皮,则冠红金荅子暖帽。服白粉皮,则冠白金荅子暖帽,服银鼠,则冠银鼠暖帽,其上并加银鼠比肩。夏之服凡十有五等,服塔纳图,纳竒实,则冠寳顶金鳯钹笠,服苏布特图纳竒实,则冠珠子卷云冠,服纳奇实,则帽亦如之,服大红珠寳里红毛子。塔纳则冠珠縁邉钹笠,服白毛子,金丝寳里,则冠白藤寳贝帽。服駞褐毛子则亦如之。服太红緑,蓝银褐、枣褐、金绣龙五色罗,则冠金鳯顶笠,各随其服之色。服金龙青罗,则冠金鳯顶漆纱冠,服珠子褐七寳珠,龙荅子则冠黄。雅库特寳贝珠子带后檐帽,服青苏普金丝䦨子,则冠七寳漆纱带后檐帽。 |
69  | 百官济逊。 |
70  | 冬之服凡九等:大红纳竒实:一,大红克黙尔里克,一大红冠,素一,桃红蓝緑,冠素各一,紫、黄、鸦、青各一。夏之服凡十有四等,素纳奇实一,聚线布哩叶,苏纳竒实一枣褐浑金,间丝蛤珠一,大红官素带,布哩叶苏一,大红明珠荅子一,桃红蓝緑、银褐各一,高丽鸦青云䄂罗、一駞褐、茜红、白毛子各一,鸦青官素带布哩叶苏一。 |
71  | 《舆服志》曰:济逊内廷大宴则服之,冬夏之服不同,然无定制,凡勲戚、大臣近侍赐则服之,下至于乐工、卫士,皆有其服。精粗之制,上下之别,虽不同,总谓之济逊云。 |
72  | 百官公服: |
73  | 公服,制以罗大䄂,盘领俱右衽。一品紫大独科花,径五寸。二品小独科花,径三寸。三品散荅花,径二寸,无枝叶。四品、五品,小杂花,径一寸五分。六品、七品,绯罗小杂花,径一寸。八品、九品,緑罗无文。 幞头,漆纱为之,展其角。 笏,制以牙,上圆下方,或以银杏木为之偏带。正从一品以玉,或花或素,二品以花犀。三品、四品以黄金为荔枝。五品以下以乌犀并八胯,鞓用朱革。 鞾,以皂皮为之。 |
74  | 仪卫服色 |
75  | 交角幞头,其制,巾后交折其角。 鳯翅幞头,制如唐巾,两角上曲而作云头,两旁覆以两金鳯翅。 学士帽,制如唐巾,两角如匙头下垂。 唐巾,制如幞头而椭,其角,两角上曲作云头。 控鹤幞头,制如交角、金缕。其额。 花角幞头,制如控鹤两角及额上簇象生杂花。 锦帽,制以漆纱,后幅两旁,前拱而高,中下后画连钱锦,前额作聚文。 平巾帻,黒漆,革为之,形如进贤冠之。笼巾,或以青,或以白。 武弁,制以皮,加漆甲骑。冠制以皮加黒漆,雌黄为縁。 抹额,制以绯罗绣寳花。 巾,制以絁,五色,画寳相花。 兠䥐,制以皮,金涂五色,各随其甲。 衬甲,制如云肩,青锦质,縁以白锦,衷以氊,里以白绢。 云肩,制如四垂云青縁,黄罗五色,嵌金为之。 裲裆,制如衫。 衬制用绯锦,武士所以禓裲裆。 士卒袍,制以绢絁,绘寳相花窄袖。袍,制以罗或絁。 辫线袄,制如窄袖衫,腰作辫线细摺。 控鹤袄,制以青绯,二色锦,圆荅寳,相花窄袖袄,长行舆士所服,绀緅色。 乐工袄,制以绯锦,明珠琵琶窄袖辫线细摺。 甲覆膊、腌心、捍背、捍股,制以皮。或为虎文狮子文,或施金铠锁子文。 臂鞲,制以锦緑,绢为里,有双带。 锦螣蛇。束麻长一丈一尺,裹以红锦。 束带,红鞓双獭尾,黄金涂铜胯,馀同腰带而狭小。 绦,环,制以铜,黄金涂之。 汗胯,制以青锦,縁以银褐锦,或绣扑兽,间以云气。 行縢,以绢为之。 鞋,制以麻。 䩺鞋制,以皮为履,而长其靿,缚于行縢之内。 云头鞾,制以皮幇,嵌云朶,头作云象,䩺束于胫。 |
76  | 服色等第 |
77  | 一䝉古人不在禁限,及见当集赛诸色人等,亦不在禁限,惟不许服龙鳯文 一,职官除龙鳯文外,一品、二品服浑金花,三品服金荅子,四品、五品服云䄂带襴,六品、七品服六花,八品、九品服四花,繋腰,五品以下许用银并减鐡。 一,器皿,除鈒造龙鳯文,不得使用外,一品至三品许用金玉,四品、五品惟台盏用金,六品以下台盏用镀金,馀并用银。 一,帐幕除不得用赭黄、龙鳯文外,一品至三品许用金花刺绣纱罗,四品、五品用刺绣纱罗,六品以下用素纱罗。 一、内外有出身考满应入流见役人员,服用与九品同。 一、授各投下令㫖,钧㫖,有印信见任勾当人员,亦与九品同。 一,庶人除不得服赭黄,惟许服暗花紵丝紬绫罗毛毳,帽笠不许饰用金玉,鞾不得裁制花様。首饰许用翠花,并金钗錍各一事,惟耳环用金珠碧甸,馀并用银。酒器许用银壶瓶台盏盂镟,馀并禁止。帐幕用纱绢不得赭黄一。诸色目人除行营帐外,其馀并与庶人同。 一、诸职官致仕,与见任同,解降者,依应得品级,不叙者,与庶人同。 一、父祖有官,既没年深,非犯除名不叙之限。其命妇及子孙与见任同。 一、诸乐艺人等服用与庶人同。凡承应妆扮之物,不拘上例。 一皂,𨽻公使人惟许服紬绢。 一,汉人、高、丽、南人等投充集赛者,并在禁限。 |
78  | 舆服志曰:服色等第,上得兼下,下不得僭上,违者职官解见任,期年后降一等叙,馀人决五十七下,违禁之物付告捉人充赏,有司禁治不严,从监察御史亷访司究治,惟御赐之物不在禁限等,谨按以上等第,即仁宗延佑元年所定也。又王圻续通考载:官民帽檐,或圆或前圆,后方其髪,或辫或打纱练,惟庶民椎髻,服用深金,縁为纳竒实,或腰线绣通神襴,上下均服焉。附録于此。叶世竒草木子曰:纱帽,圆领,唐服也,仕者用之。中笠襴衫,宋服也。中环领,金服也。帽子系腰,元服也,庶民服之。 |
79  | 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九十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