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卷二百五十六

《卷二百五十六》[查看正文] [修改] [查看歷史]

該資料的標點符號由人工智能製作。此過程難免引入錯誤;若遇到標點錯誤,敬請自行修改。
1
○儲宮部 總序
2
昔三王家天下以傳於子。司馬遷作本紀》,載夏、商之世系詳矣,而姒氏多父子繼立,商人率兄弟相及,儲嫡之制無聞焉。禮有文王世子之篇,《春秋傳》載王世子會于首止,而諸侯之嫡子亦稱世子。蓋成周之制,天王之子稱王世子,諸侯之子稱世子,又皆有太子之稱。秦併六國,兼皇帝而建號。漢承秦法,崇建儲貳,以嫡嗣為皇太子。諸侯王之嫡子稱世子焉,歷世以還,遵其位號。蓋《大易》述主器之義,實長於震宮。《書》紀元良之重,以正于萬國。前星少海之象,著乎穹厚。撫軍監國之任備乎出處。繼明承序,于以顯守祧之貴廟。趨郊見于,以彰率禮之教。授經齒學,所以敦道義之則。安車金璽,所以異車服之等。至於宮朝之設,則承華博望,越藩邸之範。官屬之次,則保傅三少,峻天秩之品。其後加四率之衛,益坊寺之職,命爵之敘,侔於上臺,奉養之給,亞於尊極。良以其承萬代之業,居群后之上,帝宸之貳體,率土之繫心。當副君之任,為天下之本,故其禮秩之尤重,而安危之斯屬焉。今之所紀者,自文、武而降,包舉鼎國,并敘南北,以迄于前唐,凡膺明兩之重,司匕鬯之祀,類其行事,辨其淑慝。若夫少陽毓德,終正南面,而有發誕彌之祥慶,挺淵穆之儀表,因心形于孝友,作事彰乎令德,智量越于群品,辭學昭乎世譽,係乎一人之善者,比不復徵。其於建樹明嫡之始,尊異師傅之禮,出統兵旅,居掌國政,賓待賢雋,諷諫違失。及夫胄延之尚齒,宮臣之講學,公朝之崇獎,優制之旌飾,咸用論次,以著于編。凡儲宮部一十七門。
3
○列國君部 建立。
4
王者建立儲貳,所以重宗廟社稷而安天下也。自內禪已還,或弟或子,尊尊親親,各以其道。故周文三朝之事,著于《禮經》。漢明四重之德,形于詩什。《書》曰:「一人元良,萬邦以貞」。《易》曰:「明兩作離,大人以繼明,照于四方」。此之謂也。若乃東海辭讓,劉氏隆於永平,晉王矯飾,楊宗覆于大業,以愛則臨淄京兆,幾遺魏嗣之賢。以功則貞觀開元,卒致唐祚之盛。繇斯而言,主匕鬯承大統者,非徒人事,蓋亦有天意焉。然自周以前,不載建儲之事,故以漢氏為首。
5
漢高祖初為漢王,二年六月壬午,立子盈為太子慝,快也
6
文帝元年正月,有司請蚤建太子,所以尊宗廟也。詔曰:「朕既不德,上帝神明,未歆饗也。天下人民未有м志重謂增益也。今縱不能博求天下賢聖有德之人,而嬗天下焉,而曰豫建太子,是重吾不德也,謂天下何猶言何以稱天下之望?其安之安,猶徐也,言不宜汲汲耳。有司曰:「豫建太子,所以重宗廟社稷,不忘天下也」。帝曰:「楚王,季父也。春秋高,閱天下之義理多矣閱猶更歷也。明於國家之體,吳王於朕兄也。淮南王弟也,皆秉德以陪朕陪,輔也,豈為不豫哉?諸侯王宗即惠帝也,室昆弟有功臣多賢及有德義者。若舉有德以陪朕之不能,終是社稷之靈,天下之福也。今不選舉焉,而曰必子必將傳位於子。人其以朕為忘賢有德者而專於子,非所以憂天下也,朕甚不取」。有司固請曰:「古者殷周有國,治安皆且千歲治安言治理而且安寧也,有天下者莫長焉言上古以來,國祚長久,無及殷周者也,用此道也所以能爾者,以承嗣相傳故也,立嗣必子,所從來遠矣。高帝始平天下,建諸侯為帝者,太祖、諸侯王列侯始受國者,亦皆為其國祖,子孫繼嗣,世世不絕,天下之大義也。故高帝設之以撫四海設,置立也,今釋宜建釋,捨也。宜建謂盟茫┒更選於諸侯宗室,非高帝之志也。更議不宜(,不當更議。子啟最長,敦厚慈仁,請建以為太子。帝乃許之,因賜天下民當為父後者爵一級。
7
景帝四年四月己巳,立皇子榮為皇太子。
8
七年正月,廢太子榮為臨江王。二月丁丑,立膠東王徹為皇太子。即武帝也。
9
武帝元狩元年四月丁卯,立皇子據為太子即戾太子也後元二年二月乙丑,立皇子弗陵為皇太子昭帝也,後單名弗。太子年八歲,以侍中、奉車都尉霍光為大司馬、大將軍,受遺詔輔少主。初衛太子即太子據也。其母,衛氏,為江充所敗,而燕王旦、廣陵王胥皆多過失。是時帝年老,寵姬鉤弋,趙人髯、杏心校ㄘ榀髫橛、杈庸、尺宮,故稱之。)帝心欲以為嗣,命大臣輔之,察群臣唯光任大重,可屬社稷任,堪也。屬,委也,帝乃使黃門畫周公,輔成王,朝諸侯以賜光黃門之署,職任親近,以供天子,百物在焉,故亦有畫工。及帝病篤,光涕泣問曰:「如有不諱,誰當嗣者?」帝曰:「君未諭前畫意邪?立少子,君行周公之事。
10
宣帝地節三年四月戊申,立皇太子。驁即成帝也
11
成帝綏和元年二月癸丑,詔曰:「朕承太祖鴻業,奉宗廟二十五年,德不能綏理宇內,百姓怨望者眾,不蒙天討。兩裎從屑趟錳煜,攣匏係心,觀于往古,近事之戒,禍亂之萌,皆繇斯焉始生曰萌。定陶王欣於朕為子,慈仁孝順,可以承天序,繼祭祀。其立欣為皇太子即哀帝也」。初,王祖母傅太后隨王來朝,私賂遺帝所幸趙昭儀及帝舅驃騎將軍曲陽侯王根昭儀。及根見帝亡子,亦欲豫自結,為長久計,皆更稱定陶王,勸帝以為嗣。帝於是召丞相翟方進、御史大夫孔光、右將軍廉褒、後將軍朱博皆引入禁中,議中山、定陶王誰宜為嗣者?方進根以為:「定陶王,帝弟之子,禮曰:「弟之子猶子也,為其後者為之子也,定陶王宜為嗣」。褒、博皆如方進根議。光獨以為:「禮立嗣以親。中山王,先帝之子,帝親弟也,以尚書盤庚、殷之及王為比師古曰:「兄終,弟及也。比,必寐反」。,中山王宜為嗣」。帝以禮,兄弟不相入廟,又皇后、昭儀欲立定陶王,故遂立為太子,為加元服而遣之,時年十七矣。明年,使執金吾任宏守大鴻臚,持節徵定陶王立為皇太子。王謝曰:「臣幸得繼父守藩,為諸侯王,材質不足以假充太子之宮。謙不敢言為太子,故云假充,若言非正。陛下聖德寬仁,敬承祖宗,奉順神祗,宜蒙福套鈾,鍇б謚報。《詩》曰:干祿百福,子孫千億。言成王宜民宜人天之所保佑,永得福祿,故子孫眾多也。臣願且得留國邸,旦夕奉問起居,俟有聖嗣,歸國守藩」。書奏,天子報聞。後月餘,立楚孝王孫景為定陶王,奉恭王祀,所以獎厲太子專為後之誼。
12
後漢光武建武二年六月戊戌,立子疆為皇太子。
13
十九年六月戊申,詔曰「《春秋》之義,立子以貴。東海王陽皇后之子,宜承大統。皇太子疆,崇執謙退,願備藩國父子之情,重久違之。其以疆為東海王,立陽為皇太子,改名莊即明帝也。時樂人作歌詩。四章日重光,月重輪星,重暉海重潤,以贊太子之德。明帝永平三年二月甲子,立皇子旦為皇太子即章帝也。章帝建初四年四月戊子,立皇子慶為皇太子。
14
七年六月甲寅,廢皇太子慶為清河王,立皇子肇為皇太子。即和帝也。詔曰:「皇子肇保育皇,后承順懷,任達善性,將成其器。蓋庶子慈母,尚有終身之恩,豈若嫡后事正義明哉!今以肇為皇太子」。
15
和帝元興元年十二月辛未,立皇子隆為皇太子。是夜,即皇帝位。時誕育百餘日即殤帝也
16
安帝永寧元年四月丙寅,立皇子保為皇太子即順帝也。順帝建康元年四月辛巳,立皇子炳為皇太子。
17
魏武帝既受漢封為魏王,建安二十二年十月,漢獻帝以五官中郎將曹丕為魏太子即文帝也。初,臨淄侯植既以才見異,而丁議、丁е、楊修等為之羽翼。帝狐疑幾為太子者數矣,而植任性而往,不自劾,飲食不節。文帝御之,以術宮人,左右並為之說,故定為嗣。
18
文帝黃初七年五月丙辰,立平原王,砦皇太子即明帝也。丁巳,即皇帝位。初,太子為平原王,時文帝以郭后無子,詔使子養帝平原,以母不道終,意甚不平。後不獲已,乃敬事郭后,旦夕因長遇問起居。郭后亦自以無子,遂加慈愛。文帝始以平原不悅,有意欲以他姬子京兆王禮為嗣,故久不拜。太子平原常從文帝射殺鹿母,使平原射鹿子平原不從,曰:「陛下已射其母,臣不忍復射」。其子」。因涕泣,文帝即放弓箭,以此深奇之,而樹立之意定。至是,文帝病篤,乃立為皇太子。
19
明帝景初三年正月丁亥,立齊王芳為皇太子即廢帝也。是日,即皇帝位。
20
蜀先主初為漢中王,立子禪為王太子。及即尊號,冊為皇太子。
21
後主延熙元年正月,以子游皇太子。
22
吳太帝初,受魏封為吳王,立子登為王太子。黃龍元年,帝即皇帝位,以吳王太子登為皇太子。
23
赤烏四年五月,太子登卒。五年正月,立子和為太子。十三年八月,廢太子和,處故鄣。十一月,立子亮為太子。亮字子明,大帝少子也。帝春秋高,而亮最少,故尤留意姊全。公主嘗言替太子,和子母心不自安,因倚帝意,欲豫自結,數稱述全尚女,勸為亮納妃。和廢帝,遂立亮為太子。
24
景帝休永安五年八月戊子,立子單為太子。
25
後主皓建衡元年正月,立子瑾為太子。
26
晉文帝既受魏封為晉王,咸熙元年十月,魏陳留王以中撫軍、新昌鄉侯司馬炎為晉世子。二年五月,命世子為太子即武帝也。初文帝以景帝既宣帝之嫡,早世無後,以次子攸為嗣,特加愛異。自謂攝居相位,百年之後,大業宜歸。攸每曰:「此景王之天下也,吾何與焉」。將議立世子,屬意於攸。問孫秀曰:「大將軍開建未遂,吾但承奉後事耳。故立攸將,功歸於兄,何如?」秀以為不可。又以問山濤。濤對曰:「廢長立少,為禮不祥。國之安危,當必繇之」。何曾固爭曰:「中撫軍聰明神武,有超世之材,湮地手過膝,此非人臣之相也」。太子位于是乃定羊猩嫜в兄巧儆,胛淶弁學,甚相親狎,每接延同席,帝未立為太子,而聲譽不及弟攸。文帝素意重攸,常有代宗之議。忻、芪,武帝書策,甚有條理,又密觀文帝為政損益,揆度應所顧問之事,皆令武帝默而識之。其後文帝與武帝論當世之務及人間可否,武帝答無不允,繇是儲位遂定。
27
武帝泰始三年,立皇子衷為皇太子即惠帝也詔曰:「朕以不德,托于四海之上,兢兢盼肪邐,摶鑰導莽饒,謁加胩煜,率矯魍醵,日本清源,於置嗣樹嫡,非所先務。又近世每建太子,寬宥施惠之事,間不獲已,順從王公卿士之議耳。方今世運垂平,將陳之以德義,示之以好惡,使百姓蠲多幸之慮,篤始終之行,曲惠小仁,故無取焉,咸使知聞」。
28
七年正月丙午,皇太子冠。
29
惠帝永熙元年八月壬午,立廣陵王瘴皇太子即愍懷太子也
30
永平元年正月丙午,皇太子冠兆,治踝,婊蕕鄢ぷ幽岡,唬盒徊湃,擻錐聰慧,武帝愛之,常在左右。嘗與諸皇子戲於殿上,惠帝來朝,執諸皇子手。次至太子,帝曰:「是汝兒也」。惠帝乃止元康九年十二月,廢為庶人
31
永康元年四月,立皇孫臨淮王臧為太孫。詔曰:「咎徵數發,奸回作變占缺品,戲敲而歿。今立臧為皇太孫,還妃王氏以母之稱太孫太妃。
32
永寧元年正月,趙王倫篡帝位,廢太孫臧為濮陽王。五月,立襄陽王尚為皇太孫。
33
太安元年正月,皇太子尚薨。六月,以清河王遐子覃為皇太子,持齊王。ぁ表曰:「東宮曠然,冢嗣莫繼。天下大業,帝王神器,必建儲副,以固洪基。今者後宮未有孕育,不可庶幸將來而虛天緒,非祖宗之遺志,社稷之長計也。禮,兄弟之子為猶子,故漢成無嗣,繼繇定陶,孝和之絕,安以紹興。此先王之令典,往代之成式也。清河王覃神姿岐嶷,慧智早成,康王正妃,周氏所生,先帝眾孫之中,於今為嫡。昔薄姬賢明,文則承位覃。外祖恢世,載明德覃,宜奉宗廟之重,統無窮之祚,以寧四海,朦脛望覃,兄弟雖並出紹,可簡令淑還為國裔,不替其嗣。輒諮大將軍、成都王[A13C]及群公卿士,咸同大願。請具禮儀,擇日迎拜」。遂立覃為皇太子。
34
永興元年九月,黜太子覃復為清河王。三月,河間王氡砬肓⒊啥紀跤蔽太弟。詔曰:「朕以涼德,纂承洪緒,于茲十有五年。禍亂滔天,姦逆仍起,至乃幽廢重宮,宗廟圯絕。成都王穎溫仁惠和,克平暴亂。其以穎為皇太弟,都督外中諸軍事,丞相如故」。時穎既入京師,復旋鎮于鄴,封二十郡,拜丞相。河間王氡磧幣舜⒏彼旆。咸子覃立穎為皇太弟,丞相如故。
35
十二月,詔曰:「天禍晉邦,蒙嗣莫繼。成都王穎自在儲貳,政績虧損,四海失望,不可承重,其以王還第。豫章王熾先帝愛子,令聞日新,四海注意。今以為皇太弟,即懷帝也。以隆我晉邦」。時熾以清河王覃,本太子也,懼不敢當。典書令盧陵修肅曰:「二相經營王室,志寧社稷,儲貳之重,宜歸時望。親賢之舉,非大王而誰!清河幼弱,未允眾心,是以既升東宮,復贊藩國。今乘輿播越,二宮久曠,常恐氐、羌飲馬於涇川,蚱裰誑鼐渺棟運宜及吉辰,時登儲副,上翼大駕,早寧東京,下允黔首喁喁之望」。熾曰:「卿,吾之宋昌也」。乃從之。
36
懷帝永嘉元年三月庚午,立豫章王詮為皇太子。
37
六年,帝蒙塵于平陽,前雍州刺史賈疋與京兆太守梁綜共奉秦王鄴為皇太子於長安。即愍帝也
38
元帝建武元年三月辛卯,即王位于建康。丙辰,立世子紹為晉王太子。
39
太興元年三月丙辰,即皇帝位。庚午,立王太子紹為皇太子。初,帝為晉王,有司奏立太子,帝以琅琊王褒有成人之量,過於紹,從容謂司空王導曰「立子以德不以年」。導曰「世子、宣城俱有昭俊之目,固當以年」於是太子位遂定。
40
明帝大寧三年三月戊辰,立皇子衍為皇太子。康帝建元二年九月丙申,立皇子聃為皇太子。戊戌,太子即皇帝位。
41
簡文帝咸安二年七月乙未,立會稽王昌明為皇太子。即孝武帝也。諱曜,字昌明。
42
孝武帝太原十二年八月,立皇子德宗為太子即安帝也。宋高祖初,封宋王,以子義符為王太子。永初元年六月,即皇帝位為皇太子即文帝也
43
文帝元嘉六年三月丁巳,立皇子劭為皇太子。臣欽若等曰:即元凶也
44
孝武帝孝建元年正月丙寅,立皇子業為皇太子即前廢帝也。未之,東宮、中庶子、二率並入直永福省。大明二年出,即明帝也,即成帝也,即穆帝也。居東宮七年,加元服。
45
明帝泰始二年,立皇子昱為皇太子。南齊太祖初封齊公,時以子賾為齊國世子。建元元年四月,太祖即位。六月,立賾為皇太子即後廢帝也
46
武帝以建元四年三月即位,六月甲申,立皇子長懋為皇太子即武帝也
47
永明十二年正月,皇太子長懋薨。四月,以長懋長子昭業為皇太孫。即鬱林王也。詔:「東宮文武臣僚,可悉改為皇太孫官屬」。
48
東昏侯永元元年四月己巳,立子誦為皇太子。梁高祖天監元年,既受齊禪,有司奏立儲副。帝以天下始定,百度多闕,未之許也。群臣固請,十一月甲子,立長子統為皇太子即昭明太子也,時太子年幼,依舊於內,拜東宮官屬,文武皆入直永福省。五年五月,皇太子始出居東宮。
49
十四年正月乙巳朔,皇太子冠。
50
中大通三年四月乙巳,昭明太子薨。
51
五月丙申,以晉安王綱為皇太子。即簡文帝也。
52
七月乙亥,臨軒策拜。以修繕東宮,權居東府。四年九月,皇太子移還東宮。
53
簡文帝太清三年五月辛巳,即皇帝位,立太子器為皇太子即哀太子也
54
元帝初,封湘東王。承聖元年十一月即位,立王太子方矩為皇太子,改名元良。即愍懷太子也。
55
後梁宣帝登,立子巋為皇太子即明帝也
56
明帝即位,立子琮為皇太子。臣欽若等曰:案後周《蕭登傳》無年月。
57
陳文帝永定三年六月,即位。九月,立皇子伯宗為皇太子即廢帝也。自梁室亂離,東宮焚燼,太子居于永福省。天嘉六年正月甲午,皇太子加元服。
58
廢帝光大元年七月戊申,立皇子至澤為皇太子。
59
宣帝太建元年正月,即位,立皇子叔寶為皇太子即後主也。二月辛未,太子謁太廟。
60
後主太建十四年正月,即位。四月,立皇子永康公裔為皇太子。
61
至德二年七月甲午,太子加元服。
62
禎明二年六月,皇太子廢為吳興王,立始安王深為皇太子。魏
63
太武延和元年正月丙午,立皇子晃為皇太子。即景穆太子也。
64
文成太安二年二月丁巳,立皇子宏為皇太子即獻帝也。獻文皇興三年六月辛未,立皇子宏為皇太子孝文帝也文帝太和十七年六月,立皇子恂為皇太子。及冠恂於廟,帝臨光極東堂,引恂入見,誡以冠義曰:「夫冠禮表之百代,所以正容體,齊顏色,順辭令,容體正,顏色齊,辭令順,故能正君臣,親父子,和長幼。然母見必拜,兄弟必敬,責以成人之禮。字汝元道,所寄不輕,汝當尋名求義,以順吾旨」。
65
二十年十二月丙寅,廢皇太子恂為庶人。
66
二十一年正月丙申,立皇太子恪為皇太子。即宣帝也。帝親告廟,冠於阼階。
67
西魏文帝立子欽為皇太子即廢帝也
68
東魏孝靜帝武定七年八月,立皇子長仁為皇太子。
69
北齊文宣帝天保元年六月丁亥,立子殷為皇太子即後主也
70
孝昭帝初,封常山王,以子百年為世子。皇建元年八月,即帝位。十二月辛亥,立為皇太子即後主也
71
武成帝河清元年正月丙戌,以皇子緯為皇太子。即孝昭也。
72
後主武平元年六月,皇子常生。九月,立為皇太子。
73
後周太祖既受魏封為安定公。恭帝三年,以略陽公覺為安定公世子。初,太祖嫡嗣未建,明帝居長已而有成德。孝閔處嫡,年尚幼沖,乃召群公謂之曰:「孤欲立子以嫡,恐大司馬有疑」。大司馬即獨孤信,明帝敬后父也。眾皆默然,未有言者。左僕射李遠曰:「夫立子以嫡不以長,禮經明義。略陽公為世子,公何所疑?若以信為嫌,請即斬信」。便拔刀而起。太祖亦起曰:「何事至此!」信又自陳說,遠乃止。於是群公並從遠議,出外拜謝。信曰:「臨大即廢帝也,事不得不爾」。信亦謝遠曰:「今日賴公決此大議」。
74
高祖武帝建德元年四月,魯國公立ど為皇太子即宣帝也,帝親告廟,冠於阼階。
75
宣帝大象元年正月戊午,行幸洛陽,立魯王衍為皇太子即靜帝也
76
隋高祖初封隋王,以子勇為王太子。開皇元年即位,立為皇太子。
77
二十年十月乙丑,太子勇廢為庶人。十一月戊子,以晉王廣為太子。即煬帝也。是月,當受冊。高祖曰:「吾以大興功成帝業」。令太子出舍大興縣。
78
煬帝大業元年正月丙申,立晉王昭為皇太子。即元德太子也。昭,煬帝長子也。仁壽三年,以晉王領雍州牧。煬帝即位,便幸洛陽宮,昭留守京師,遣使者立為皇太子。
URN: ctp:ws883009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5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Do not click this 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