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Wiki
-> -> 卷198 集部·詞曲類一 詞集上

《卷198 集部·詞曲類一 詞集上》[View] [Edit] [History]

1
欽定四庫全書總目卷一百九十八

集部五十一》

集部五十一·詞曲類一》

1
詞、曲二體在文章、技藝之間。厥品頗卑,作者弗貴,特才華之士以綺語相高耳。然三百篇變而古詩,古詩變而近體,近體變而詞,詞變而曲,層累而降,莫知其然。究厥淵源,實亦樂府之餘音,風人之末派。其於文苑,尚屬附庸,亦未可全斥為俳優也。今酌取往例,附之篇終。詞、曲兩家又略分甲乙。詞為五類:曰別集,曰總集,曰詞話,曰詞譜、詞韻。曲則惟錄品題論斷之詞,及《中原音韻》,而曲文則不錄焉。王圻續文獻通考》以《西廂記》、《琵琶記》俱入經籍類中,全失論撰之體裁,不可訓也。

集部五十一·詞曲類一·珠玉詞》一卷江蘇巡撫採進本

1
晏殊撰。有《類要》,已著錄。陳振孫書錄解題》載殊詞有《珠玉集》一卷。此本為毛晉所刻,與陳氏所記合,蓋猶舊本。《名臣錄》稱「殊詞名《珠玉集》,張子野為之序」。子野,張先字也。今卷首無先序,蓋傳寫佚之矣。殊賦性剛峻,而詞語特婉麗。故劉攽中山詩話》謂元獻喜馮延巳歌詞,其所自作,亦不減延巳。趙與旹賓退錄》記殊幼子幾道,嘗稱殊詞不作婦人語。今觀其集,綺艷之詞不少。蓋幾道欲重其父名,故作是言,非確論也。集中《浣溪沙春恨詞》「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二句,乃殊示張寺丞、王校勘七言律中腹聯,《複齋漫錄》嘗述之。今複填入詞內,豈自愛其造語之工,故不嫌複用耶?考唐許渾集中「一樽酒盡青山暮,千里書回碧樹秋」二句,亦前後兩見,知古人原有此例矣。

集部五十一·詞曲類一·六一詞》一卷江蘇巡撫採進本

1
歐陽修撰。有《詩本義》,已著錄。其詞陳振孫書錄解題》作一卷。
2
此為毛晉所刻,亦止一卷,而於總目中注原本三卷。蓋廬陵舊刻,兼載樂語,分為三卷。晉刪去樂語,仍並為一卷也。曾慥樂府雅詞序》有云:「歐公一代儒宗,風流自命,詞章窈眇,世所矜式。乃小人或作艷曲,謬為公詞。」蔡絛《西清詩話》云:「歐陽修之淺近者,謂是劉輝偽作。」《名臣錄》亦云:「修知貢舉,為下第舉子劉輝等所忌,以《醉蓬萊》、《望江南》誣之。」則修詞中已雜他人之作。又元豐中崔公度《跋馮延巳陽春錄》,謂「其間有誤入六一詞者」,則修詞又或竄入他集。蓋在宋時已無定本矣。晉此刻亦多所厘正,然諸選本中有梅堯臣《少年游》「闌幹十二獨憑春」一首,吳曾能改齋漫錄》獨引為修詞。
3
且云不惟聖俞、君複二詞不及,雖求諸唐人溫李集中,殆難與之為一。則堯臣當別有詞,此詞斷當屬修。晉未收此詞,尚不能無所闕漏。又如《越溪春》結語「沈麝不燒金鴨,玲瓏月照梨花」,系六字二句。集內尚沿坊本誤「玲」為「冷」、「瓏」為「籠」,遂以七字為句。是校讎亦未盡無訛。然終較他刻為稍善,故今從其本焉。

集部五十一·詞曲類一·樂章集》一卷江蘇巡撫採進本

1
柳永撰。初名三變,字耆卿,崇安人。景祐元年進士,官至屯田員外郎,故世號柳屯田。葉夢得《避署錄話》曰:「柳永為舉子時,多游狹斜,善為歌詞。
2
坊樂工每得新腔,必求永為詞,始行於世。餘仕丹徒,嘗見一西夏歸朝官云:「凡有井水飲處,即能歌柳詞。」言其傳之廣也。張端義貴耳集》亦曰:「項平齋言「詩當學杜詩,詞當學柳詞。杜詩、柳詞皆無表德,只是實說」云云。蓋詞本管弦冶蕩之音,而永所作旖旎近情,故使人易入。雖頗以俗為病,然好之者終不絕也。陳振孫書錄解題》載其《樂章集》三卷,今止一卷,蓋毛晉刊本所合並也。宋詞之傳於今者,惟此集最為殘闕。晉此刻亦殊少勘正,訛不勝乙。其分調之顯然舛誤者,如《笛家別久》二字,《小鎮西久離》闕三字,《小鎮西犯路遼繞》三字,《臨江仙蕭條》二字,皆系後段換頭。今乃截作前段結句。字句之顯然舛誤者,如尾犯之「一種芳心力」,「芳」字當作「勞」,《浪淘沙慢》之「幾度飲散歌闌」,「闌」字當作「闋」,「如何時」「如」字當作「知」。《浪淘沙令》之「有一個人人」,一字屬衍,「促盡隨紅袖舉」,「促」字下闕「拍」字,「破陣樂之各明珠」,「各」字下脫「採」字。《定風波》之「拘束教吟詠」,「詠」字當葉韻作「和」字。《鳳歸云》之「霜月夜」,「夜」字下脫「明」字。《如魚水》之「蘭芷汀洲望中」,「中」字當作「里」。《望遠行》之「亂飄僧舍,灑歌樓」二句,上下倒置。《紅窗睡》之「如削肌膚紅玉瑩」句,已屬叶韻,下又誤增「峰」字。《河傳》之「露清江,芳交亂」,「清」字當作「淨」。《塞鴻》之「漸西風緊」,「緊」字屬衍。《訴衷情》之「不堪更倚木蘭」,「木蘭」二字當作「蘭棹」。《夜半樂》之「嫩紅光數」,「光」字當作「無」。「金斂笑爭賭」,「斂」字當作「釵」。萬樹作《詞律》,嘗駁正之,今並從其說。其必不可通者,則疑以傳疑,姑仍其舊焉。

集部五十一·詞曲類一·安陸集》一卷、《附錄》一卷兵部侍郎紀昀家藏本

1
張先撰。案仁宗時有兩張先,皆字子野。其一博州人,樞密副使張遜之孫,天聖三年進士,官至知亳州,卒於寶元二年,歐陽修為作墓志者是也。其一烏程人,天聖八年進士,官至都官郎中,即作此集者是也。《道山清話》竟以博州張先為此張先,誤之甚矣。張鐸《湖州府志》稱:「先有《文集》一百卷,惟樂府行於世。」《宋史藝文志》載:「先詩集二十卷。」陳振孫《十詠圖跋》稱「偶藏子野詩一帙,名《安陸集》。舊京本也。鄉守楊嗣翁見之,因取刻之郡齋」云云。案此跋載周密齊東野語》。則振孫時其集尚存。然振孫作《直齋書錄解題》,乃惟載張子野詞一卷,而無其詩集,殊不解其何故也。自明以來,並其詞集亦不傳,故毛晉刻六十家詞,獨不及先。此本乃近時安邑葛鳴陽所輯,凡詩八首,詞六十八首。其編次雖以詩列詞前,而為數無幾。今從其多者為主,錄之於詞曲類中。考《蘇軾集》有《題張子野詩集》後曰:「子野詩筆老妙,歌詞乃其餘技耳。《華州西溪詩》云:『浮萍破處見山影,野艇歸時聞草聲。』案《石林詩話》、《瀛奎律髓》,「草聲」並誤作「棹聲」,近時安邑葛氏刊本據《漁隱叢話》改正,今從之。與餘和詩云:『愁似鰥魚知夜永,懶同蝴蝶為春忙』。若此之類,皆可以追配古人。而世俗但稱其歌詞。昔周昉畫人物,皆入神品。而世俗但知有周昉士女。皆所謂未見好德如好色者歟」云云。然軾所舉二聯,皆涉纖巧。自此二聯外,今所傳者惟《吳江》一首稍可觀。然「欲圖江色不上筆,靜覓鳥聲深在蘆」一聯,亦有纖巧之病。平心而論,要為詞勝於詩,當時以張三影得名,殆非無故。軾所題跋,當由好為高論,未可據為定評也。

集部五十一·詞曲類一·東坡詞》一卷江蘇巡撫採進本

1
蘇軾撰。有《易傳》,已著錄。《宋史藝文志》載軾詞一卷。《書錄解題》則稱《東坡詞》二卷。此本乃毛晉所刻,後有晉跋云:「得金陵刊本,凡混入黃、晁、秦、柳之作俱經芟去。」然刊削尚有未盡者,如開卷《陽關曲》三首,已載入詩集之中,乃餞李公擇絕句。其曰以《小秦王》歌之者,乃唐人歌詩之法。宋代失傳,惟《小秦王》調近絕句,故借其聲律以歌之。非別有詞調謂之《陽關曲》也。使當時有《陽關曲》一調,則必自有本調之宮律,何必更借《小秦王》乎。以是收之詞集,未免泛濫。至集中《念奴嬌》一首,朱彞尊詞綜》據《容齋隨筆》所載黃庭堅手書本,改「浪淘盡」為「浪聲沉」,「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為「多情應是我笑生華髮」。因謂「浪淘盡」三字於調不協,「多情」句應上四下五。然考毛幵此調,如「算無地」、「閬風頂」,皆作仄平仄,豈可俱謂之未協。石孝友此調云:「九重頻念此,袞衣華發。」周紫芝此調云:「白頭應記得,尊前傾蓋。」亦何嘗不作上五下四句乎。又趙彥衛雲麓漫鈔》辨賀新涼《詞版本》「乳燕飛華屋」句,真跡「飛」作「棲」。《水調歌詞》版本「但願人長久」句,真跡「願」作「得」。指為妄改古書之失。然二字之工拙,皆相去不遠。前人著作,時有改定,何必定以真跡為斷乎。晉此刻不取洪、趙之說,則深為有見矣。詞自晚唐、五代以來,以清切婉麗為宗。至柳永而一變,如詩家之有白居易。至軾而又一變,如詩家之有韓愈。遂開南宋辛棄疾等一派。尋源溯流,不能不謂之別格。然謂之不工則不可。故至今日,尚與花間一派並行而不能偏廢。曾敏行獨醒雜志》載「軾守徐州日,作燕子樓樂章。其稿初具,邏卒已聞張建封廟中有鬼歌之」。其事荒誕不足信。然足見軾之詞曲,輿隸亦相傳誦,故造作是說也。

集部五十一·詞曲類一·山谷詞》一卷江蘇巡撫採進本

1
黃庭堅撰。庭堅有《山谷集》,已著錄。此其別行之本也。《宋史藝文志》載《庭堅樂府》二卷。《書錄解題》則載《山谷詞》一卷,蓋宋代傳刻已合並之矣。陳振孫於晁無咎詞調下引補之語曰:「今代詞手,惟秦七、黃九。他人不能及也。」於此集條下又引補之語曰:「魯直間作小詞固高妙,然不是當行家語,自是著腔子唱好詩。」二說自相矛盾。考秦七、黃九語在《後山詩話》中,乃陳師道語,殆振孫誤記歟?今觀其詞,如《沁園春望遠行》,《千秋歲》第二首,《江城子》第二首,《兩同心》第二首、第三首,《少年心》第一首、第二首,《醜奴兒》第二首,《鼓笛令》四首,《好事近》第三首,皆褻諢不可名狀。至於《鼓笛令》第三首之用「𨉶」字,第四首之用「𡱰」字,皆字書所不載,尤不可解。不止補之所云不當行已也。顧其佳者則妙脫蹊徑,迥出慧心。
2
補之著腔好詩之說,頗為近之。師道以配秦觀,殆非定論。觀其《兩同心》第二首與第三首,《玉樓春詞》第一首與第二首,《醉蓬萊》第一首與第二首,皆改本與初本並存。則當時以其名重,片紙隻字,皆一概收拾,美惡雜陳,故至於是。
3
是固宜分別觀之矣。陸游老學庵筆記》辨其《念奴嬌》詞「老子平生,江南江北,愛聽臨風笛」句。俗本不知其用蜀中方音,改「笛」為「曲」以葉韻。今考此本,仍作「笛」字,則猶舊本之未經竄亂者矣。

集部五十一·詞曲類一·淮海詞》一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1
秦觀撰。有《淮海集》,已著錄。《書錄解題》載《淮海詞》一卷,而傳本俱稱三卷。此本為毛晉所刻,僅八十七調,裒為一卷。乃雜採諸書而成,非其舊帙。其總目注原本三卷,特姑存舊數云爾。晉跋雖稱訂訛搜遺,而校讎尚多疏漏。如集內《長相思鐵甕城高》一闋,乃用賀鑄韻,尾句作「鴛鴦未老否」,《詞匯》所載則作「鴛鴦未老綢繆」。考當時楊無咎亦有此調,與觀同賦,注云用方回韻,其尾句乃「佳期永卜綢繆」,知《詞匯》為是矣。又《河傳》一闋尾句作「悶損人天不管」。考黃庭堅亦有此調,尾句作「好殺人天不管」。自注云:「因少游詞,戲以『好』字易『瘦』字。」是觀原詞當是「瘦殺人天不管」,「悶損」二字為後人妄改也。至「喚起一聲人悄」一闋,乃在黃州詠海棠作,調名《醉鄉春》,詳見《冷齋夜話》。此本乃闕其題,但以三方空記之,亦為失考。
2
今並厘正,稍還其舊。觀詩格不及蘇黃,而詞則情韻兼勝,在蘇黃之上。流傳雖少,要為倚聲家一作手。宋葉夢得避暑錄話》曰:「秦少游亦善為樂府,語工而入律,知樂者謂之作家歌。」蔡絛鐵圍山叢談》亦記「觀婿範溫常預貴人家會。貴人有侍兒喜歌秦少游長短句,坐間略不顧溫。酒酣歡洽,始問此郎何人。
3
溫遽起叉手對曰:『某乃「山抹微雲」女婿也。』聞者絕倒」云云。夢得,蔡京客。絛,蔡京子。而所言如是,則觀詞為當時所重可知矣。

集部五十一·詞曲類一·書舟詞》一卷安徽巡撫採進本

1
程垓撰。正伯,眉山人。其家有《擬舫名書舟》,見本集詞注。《古今詞話》謂號虛舟,蓋字誤也。《書錄解題》載垓《書舟詞》一卷,傳本或作《書舟雅詞》二卷,而《宋史藝文志》乃作陳正伯《書舟雅詞》十一卷,則又誤程為陳,誤二為十一矣。此本為毛晉所刻,仍作一卷。前有王偁序,與《書錄解題》所載合。序云「尚書尤袤曾稱其文過於詩詞,今其詩文無可考,而詞則頗有可觀。楊慎《詞品》最稱其《酷相思》、《四代好》、《折秋英》數闋。蓋垓與蘇軾為中表,耳濡目染,有自來也。集內《攤破江神子》「娟娟霜月又侵門」一闋,諸刻多作康與之《江城梅花引》,僅字句小有異同。此調相傳為前半用《江城子》,後半用《梅花引》,故合云《江城梅花引》。至過變以下,則兩調俱不合。考《詞譜》載《江城子》亦名《江神子》。應以名《攤破江神子》為是。
2
詳其句格,亦屬垓本色。其題為康作,當屬傳訛。又卷末毛晉跋,《意難忘》、《一剪梅》諸闋,俱定為蘇作,悉行刪正。今考《東坡詞》內已增入《意難忘》一首,而《一剪梅》尚未載入。其詞亦仍載此集中,未嘗刊削。然數詞語意淺俚,在垓亦非佳制,可信其必非軾作。晉之所云,未詳其何所據也。

集部五十一·詞曲類一·小山詞》一卷江蘇巡撫採進本

1
晏幾道撰。幾道叔原,號小山。殊之幼子。監潁昌許田鎮。熙寧中鄭俠上書下獄,悉治平時所往還厚善者,幾道亦在其中。從俠家搜得其詩,裕陵稱之,始得釋。事見《侯鯖錄》。黃庭堅《小山集》序曰:「其樂府可謂狹邪之大雅,豪士之鼓吹。其合者高唐洛神之流,其下者豈減桃葉、團扇哉?」又《古今詞話》載程叔微之言曰:「伊川聞人誦叔原詞:『夢魂慣得無拘檢,又踏楊花過謝橋。』曰鬼語也。」意頗賞之。然則幾道之詞固甚為當時推挹矣。馬端臨文獻通考》載《小山詞》一卷,並錄黃庭堅全序。此本佚去,惟存無名氏跋後一篇。據其所云:「似幾道詞本名《補亡》,以為補樂府之亡。單文孤証,未敢遽改,姑仍舊本題之。」至舊本字句,往往訛異。如「泛清波摘遍」一闋,「暗惜光陰恨多少」句,此於「光」字上誤增「花」字,衍作八字句。《詞匯》遂改「陰」作「飲」,再誤為「暗惜花光飲恨多少」。如斯之類,殊失其真,今並訂正焉。

集部五十一·詞曲類一·晁無咎詞》六卷江蘇巡撫採進本

1
晁補之撰。補之有《雞肋集》,已著錄。是集《書錄解題》作一卷,但稱晁無咎詞。《柳塘詞話》則稱其詞集亦名雞肋,又稱補之常自銘其墓,名《逃禪詞》。考楊補之亦字無咎,其詞集名曰《逃禪》。不應名字相同,集名亦複蹈襲,或誤合二人為一歟?此本為毛晉所刊,題曰《琴趣外篇》。其跋語稱《詩餘》不入集中,故名《外篇》。又分為六卷,與《書錄解題》皆不合,未詳其故。卷末《洞仙歌》一首,為補之大觀四年之絕筆,則舊本不載,晉摭黃昇《花菴詞選》補錄於後者也。補之為蘇門四學士之一。集中如《洞仙歌》第二首填盧仝詩之類,未免效蘇軾《隱括》、《歸去來詞》之顰。然其詞神姿高秀,與軾實可肩隨。陳振孫於《淮海詞》下記補之之言曰:「少游詞如『斜陽外,寒鴉數點,流水繞孤村』,雖不識字人,亦知是天生好言語。」觀所品題,知補之於此事特深,不但詩文之擅長矣。刊本多訛,今隨文校正。其《引駕行》一首,証以柳永樂章集》及集內《春雲輕鎖》一首,實佚其後半。無從考補,今亦仍之。至《琴趣外篇》,宋人中如歐陽修、黃庭堅、晁端禮、葉夢得四家詞皆有此名,並補之此集而五,殊為淆混。今仍題曰《晁無咎詞》,庶相別焉。

集部五十一·詞曲類一·姑溪詞》一卷安徽巡撫採進本

1
李之儀撰。之儀有《姑溪集》,已著錄。《書錄解題》載《姑溪詞》一卷。
2
此本為毛晉刊,凡四十調,共八十有八闋。之儀以尺牘擅名,而其詞亦工,小令尤清婉峭蒨,殆不減秦觀。晉跋謂「《花菴詞選》未經採入,有遺珠之歎」。其說良是。疑當時流傳未廣,黃昇偶未見之,未必有心於刪汰。至所稱「鴛衾半擁空床,月步懶,恰尋床。臥看游絲到地長。時時浸手心頭潤,受盡無人知處涼」諸句,亦不足盡之儀所長。則之儀之佳處,晉亦未能深知之也。其和陳瓘、賀鑄、黃庭堅諸詞,皆列原作於前,而己詞居後。唱和並載,蓋即《謝朓集》中附載王融詩例。使贈答之情,彼此相應,足以見措詞運意之故,較他集體例為善。所載庭堅《好事近》後闋「負十分蕉葉」句,今本《山谷詞》「蕉葉」誤作「金葉」,亦足以互資考証也。***《溪堂詞》一卷安徽巡撫採進本
3
謝逸撰。《宋史藝文志》載逸有集二十卷。《溪堂詩》五卷。歲久散佚。
4
今已從《永樂大典》中蒐輯成編,已著錄。《書錄解題》別載《溪堂詞》一卷。
5
今刊本一卷,末有毛晉跋,稱既得《溪堂全集》,末載樂府一卷,遂依其章次就梓。蓋其集明末尚未佚,晉故得而見之也。逸以詩名宣、政間,然《複齋漫錄》載其嘗過黃州杏花村館,題《江神子》一闋於驛壁,過者必索筆於驛卒。卒苦之,因以泥塗焉。其詞亦見重一時矣。是作今載集中,語意清麗,良非虛美。其他作亦極煆煉之工。卷首有序,署漫叟而不名。其所稱「黛淺眉痕沁,紅添酒面潮」二句,乃《菩薩蠻》第一闋中句。「魚躍冰池拋玉尺,雲橫石嶺拂鮫綃」。乃《望江南》第二闋中句。然「紅潮登頰醉檳榔」本蘇軾語,「魚躍練江拋玉尺」亦王令語,皆剽竊前輩舊文,不為佳句。乃獨摘以為極工,可謂舍長而取短,殊非定論。晉跋語又載《花心動》一闋,謂出近來吳門抄本,疑是贗筆。乃沈天羽作《續詞譜》,獨收此詞。朱彞尊《詞綜選》逸詞,因亦首登是闋。考宋人詞集,如史達祖、周邦彥、張元幹、趙長卿、高觀國諸人皆有此調。其音律平仄,如出一轍。獨是詞隨意填湊,頗多失調,措語尤鄙俚不文。其為贗作,蓋無疑義。晉刊此集,削而不載,特為有見。今亦不複補入,庶免魚目之混焉。

集部五十一·詞曲類一·東堂詞》一卷江蘇巡撫採進本

1
毛滂撰。有《東堂集》,已著錄。此詞一卷,載於馬端臨經籍考》。
2
與今本相合。蓋其文集久佚,今乃裒錄成帙。其詞集則別本孤行,幸而得存也。
3
端臨又引《百家詩序》,稱其罷杭州法曹時,以贈妓詞「今夜山深處,斷魂分付潮回去」句見賞於蘇軾。其詞為《惜分飛》,今載集中。然集中有《太師生辰詞》數首,實為蔡京而作。蔡絛鐵圍山叢談》載其父柄政時,滂獻一詞甚偉麗。驟得進用者,當即在此數首之中。則滂雖由軾得名,實附京以得官。徒擅才華,本非端士。方回瀛奎律髓》乃以為守正之士,蓋偶未及考。其詞則情韻特勝。陳振孫謂滂他詞雖工,終無及蘇軾所賞一首者。亦隨人作計之見,非篤論也。其文集、詞集並稱東堂者,滂令武康時改盡心堂為東堂。集中《驀山溪》一闋,自注其事甚悉云。

集部五十一·詞曲類一·片玉詞》二卷、《補遺》一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1
周邦彥撰。邦彥美成,錢塘人。元豐中獻《汴都賦》,召為太樂正。徽宗朝仕至徽猷閣待制,出知順昌府。徙處州卒。自號清真居士。《宋史文苑傳》稱「邦彥疏雋少檢,不為州里推重。好音樂,能自度曲,制樂府長短句,詞韻清蔚」。《藝文志》載《清真居士集》十一卷。蓋其詩文全集久已散佚,其附載詩餘與否,不可複考。陳振孫書錄解題》載其詞有《清真集》二卷,後集一卷。
2
此篇名曰《片玉》,據毛晉跋,稱為宋時刊本所題,原作二卷。其補遺一卷則晉採各選本成之。疑舊本二卷即所謂《清真集》,晉所掇拾乃其後集所載也。卷首有強煥序,與《書錄解題》所傳合。其詞多用唐人詩句隱括入調,渾然天成。長篇尤富艷精工,善於鋪敘。陳郁《藏一話腴》謂其以樂府獨步,貴人、學士、市儈、妓女皆知其詞為可愛。非溢美也。又邦彥本通音律,下字用韻,皆有法度。
3
故方千里和詞,一一案譜填腔,不敢稍失尺寸。今以兩集互校,如《隔浦蓮近》「拍金丸驚落飛鳥」句,毛本注云「案譜,此處宜三字二句。」然千里詞作「夷猶終日魚鳥」,則周詞本是「金丸驚落飛鳥」,非三字二句。又《荔枝香近》「兩兩相依燕新乳」句,止七字。千里詞作「深澗斗瀉飛泉灑甘乳」句,凡九字。
4
柳永吳文英二集,此調亦俱作九字句,不得謂千里為誤。則此句尚脫二字。
5
又《玲瓏四犯》「細念想夢魂飛亂」句七字。毛本因舊譜誤脫「細」字,遂注曰:「案譜,宜是六言。」不知千里詞正作「顧鬢影翠雲零亂」七字,則此句「細」字非衍文。又《西平樂》「爭知向此征途,區區佇立塵沙」二句,共十二字。千里和云:「流年迅景霜風敗葦驚沙」止十字,則此句實誤衍二字。至於《蘭陵王》尾句「似夢裡淚暗滴」,六仄字成句。觀史達祖此調,此句作「欲下處似認得」,亦止用六仄字,可以互証。毛本乃於夢字下增一「魂」字,作七字句,尤為舛誤。
6
今並厘正之。據《書錄解題》,有曹杓,字季中,號一壺居士者,曾注《清真詞》二卷。今其書不傳。

集部五十一·詞曲類一·初寮詞》一卷安徽巡撫採進本

1
王安中撰。安中有《初寮集》,已著錄。其為人反覆炎涼,雖不足道。然才華富艷,亦不可掩。《花菴詞選》載其詞,如《小重山》之「椽燭垂珠清漏長,庭留春筍緩飛觴」,《蝶戀花》之「翠霧縈紆消篆印,笛聲恰度秋鴻陣」等句,皆為當世所稱。就文論文,亦南北宋間佳手也。《書錄解題》載《初寮詞》一卷,與今本合。考集內《安陽好》九闋,吳曾能改齋漫錄》稱「韓魏公皇祐初鎮維揚,曾作《維揚好》詞四章。其後熙寧中罷相鎮安陽,複作《安陽好》十章。人多傳之」云云。據曾所錄之一首,即此集內《形勝魏西州》一首。安陽為魏郡地,安中未曾鎮彼。似此詞宜屬韓琦,顯然誤入。殆又經後人裒輯,非陳氏所見原本矣。疑以傳疑,姑存之以備考証焉。

集部五十一·詞曲類一·聖求詞》一卷安徽巡撫採進本

1
呂濱老撰。濱老聖求,嘉興人。陳振孫書錄解題》作呂渭老。考嘉定壬申趙師屷序,亦作濱老。二字形似,其取義亦同,未詳孰是也。濱老在北宋末頗以詩名。師屷稱其《憂國詩》二聯、《痛傷詩》二聯、《釋憤詩》二聯,皆為徽欽北狩而作。《憂國詩》有「尚喜山河歸帝子,可憐麋鹿入王宮」語,則南渡時尚存矣。其詩在師屷時已無完帙,詞則至今猶傳。《書錄解題》作一卷,與此本相合。楊慎《詞品》稱其《望海潮》、《醉蓬萊》、《撲蝴蝶近》、《惜分釵》、《薄幸》、《選冠子》、《百宜嬌》等闋,佳處不減少游。《東風第一枝詠梅》,不減東坡之《綠毛么鳳》。今考《詠梅詞》集中不載,僅附見毛晉跋中。晉跋亦不言所據,未詳其故。晉跋又稱其《惜分釵》一闋尾句用二疊字,較陸游《釵頭鳳》用三疊字更有別情。不知濱老為徽宗時人,游乃寧宗時人,《釵頭鳳》詞實因《惜分釵》舊調而變平仄相間為仄韻相間耳。晉似謂此調反出於《釵頭鳳》,未免偶不檢也。

集部五十一·詞曲類一·友古詞》一卷安徽巡撫採進本

1
蔡伸撰。伸道,莆田人。襄之孫,自號友古居士。宣和中官彭城倅,歷官左中大夫。《書錄解題》載伸《友古詞》一卷,此本卷數相合。伸嘗與向子諲同官彭城漕屬,故屢有贈子諲詞。而子諲《酒邊詞》中所載倡酬人姓氏甚夥,獨不及伸,未詳其故。伸詞固遜子諲,而才致筆力亦略相伯仲。即如《南鄉子》一闋,自注云:「因向詞有『憑書續斷腸』句而作。」今考向詞乃《南歌子》。
2
以伸詞相較,其婉約未遽相遜也。毛晉刊本,頗多疏舛。如「飛雪滿群山」一詞,晉注云:「又名『扁舟尋舊約』。」不知此乃後人從本詞後闋起句改名,非有異體,亦不應即以名本詞。《惜奴嬌》一調,晉注云:「一作《粉蝶兒》。」不知《粉蝶兒》另有一調,與《惜奴嬌》判然不同。至《青玉案》和賀方回韻,前闋「處」字韻訛作「地」字。賀此調南宋諸人和者不知凡幾,晉不能互勘其誤,益為失考矣。

集部五十一·詞曲類一·和清真詞》一卷安徽巡撫採進本

1
方千里撰。千里,信安人。官舒州簽判。李蓘《宋藝圃集》嘗錄其《題真源宮》一詩。其事跡則未之詳也。此集皆和周邦彥詞。邦彥妙解聲律,為詞家之冠。所制諸調,不獨音之平仄宜遵,即仄字中上、去、入三音亦不容相混。
2
所謂分刌節度,深契微芒。故千里和詞,字字奉為標准。今以兩集相校,中有調名稍異者。如《浣溪沙》目錄與周詞相同,而調則誤作《浣沙溪》。《荔枝香》周詞作《荔枝香近》,吳文英夢窗稿》亦同,此集獨少「近」字。《浪淘沙》周詞作《浪淘沙慢》。蓋《浪淘沙》制調之始,皇甫松惟七言絕句。李後主始用雙調,亦止五十四字。周詞至百三十三字之多,故加以「慢」字。此去「慢」字,即非此調。蓋皆傳刻之訛,非千里之舊。又其字句互異者,如《荔枝香》第二調前闋「是處池館春遍」,周詞作「但怪燈偏簾卷」。不惟音異,平仄亦殊。《霜葉飛》前闋「自遍拂塵埃玉鏡羞照」句,止九字,周詞作「又透入清輝半晌特地留照」,共十一字,則和詞必上脫二字。《塞垣春》前闋結句「短長音如寫」句,止五字,周詞作「一懷幽恨如寫」,乃六字句,則和詞亦脫一字。後闋「滿堆襟袖」,周詞作「兩袖珠淚」,則第二字不用平聲。和詞當為「堆滿襟袖」之誤。
3
《三部樂》前闋「天際留殘月」句,止五字,周詞作「何用交光明月」,亦六字句。則和調又脫一字。若六丑之分段,以「人間春寂」句屬前半闋之末,周詞刊本亦同。然証以吳文英此調,當為過變之起句。則兩集傳刻俱訛也。據毛晉跋,樂安楊澤民亦有《和清真詞》,或合為《三英集》刊行。然晉所刻六十一家之內無澤民詞,又不知何以云然矣。

集部五十一·詞曲類一·石林詞》一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1
葉夢得撰。夢得有《春秋傳》,已著錄。是編陳振孫書錄解題》作一卷,與今本同。卷首有關注序,稱「其兄聖功元符中為鎮江掾,夢得為丹徒尉,得其小詞為多。味其詞,婉麗有溫、李之風。晚歲落其華而實之,能於簡淡時出雄傑。
2
合處不減靖節、東坡」云云。考倚聲一道,去古詩頗遠。集中亦惟《念奴嬌故山漸近》一首雜用陶潛之語,不得謂之似陶。注所擬殊為不類。至於「雲峰橫起」一首,全仿蘇軾「大江東去」,並即參用其韻。又《鷓鴣天一曲青山》後闋,且直用軾詩語足成。是以舊刻頗有與東坡詞彼此混入者。則注謂夢得近於蘇軾,其說不誣。夢得著《石林詩話》,主持王安石之學,而陰抑蘇、黃,頗乖正論。
3
乃其為詞,則又挹蘇氏之餘波。所謂是非之心有終不可澌滅者耶?卷首《賀新郎》一詞,毛晉注或刻李玉。考王楙《野客叢書》曰:「章茂深嘗得其婦翁所書《賀新郎》詞,首曰『睡起啼鶯』語。章疑其誤,頗詰之。石林曰:『老夫常得之矣。
4
流鶯不解語,啼鶯解語,見《禽經》』」云云。則確為夢得之作,晉蓋未核。又《野客叢書》所記,正謂此句作「啼鶯」語,故章衝疑「啼」字「語」字相複。
5
此本乃改為「流鶯」,與王楙所記全然抵牾。知毛晉疏於考証,妄改古書者多矣。

集部五十一·詞曲類一·丹陽詞》一卷安徽巡撫採進本

1
宋葛勝仲撰。勝仲有《丹陽集》,已著錄。其詞則《書錄解題》別載一卷。
2
此為毛晉所刻,蓋其單行之本也。勝仲與葉夢得酬唱頗多,而品格亦複相埒。惟葉詞中有《鷓鴣天》「次魯卿韻觀太湖」一闋,此卷內未見原唱。而此卷有《定風波》「燕駱駝橋次少蘊韻」二闋,葉詞內亦未見。非當時有所刊削,即傳寫佚脫。至《浣溪沙》三首在葉詞以為次魯卿韻,在此卷又以為和少蘊韻。則兩者必有一訛,不可得而複考矣。其《江城子》後闋押「翁」字韻,益可証葉詞複押「宮」字之誤。《鷓鴣天》「生辰」一詞獨用仄韻,諸家皆無是體。據調當改《木蘭花》。至於字句訛闕,凡《永樂大典》所載者,如《鷓鴣天》後闋「歡華」本作「歡娛」,第二首後闋「紅囊」本作「紅裳」。《西江月》第二首後闋「禜塗」本作「榮塗」。《臨江仙》第三首後闋「擂鼓」本作「釂鼓」。《浣溪沙》第二首後闋「容貌」本作「容見」。《驀山溪》第一首前闋「裋服」本作「袨服」,「摸名」本作「摸石」,第二首後闋「橫石」亦本作「摸石」,第三首前闋「使登榮」本作「便登榮」,「隨柳岸」本作「隋岸柳」。《西江月》第三首後闋「鱸魚」本作「鱸蓴」。《瑞鷓鴣》後闋「還過」本作「還遇」。《江城子》第二首後闋「歌鐘」下本有「卷簾風」三字。《蝶戀花》後闋今本作「二方空」者,本「黃紙」二字,「龍濩」本作「龍護」《臨江仙》前闋「儒似」本作「臞仙」,第二首後闋今本闕十二字,本作「憑誰都卷入芳樽,賦歸歡靖節」二句。《醉花陰》前闋「凍𢬵萬林梅」句本作「凍枿萬林梅」。《浪淘沙》第二首後闋「關宴」本作「開燕」。皆可証此本校讎之疏。又《永樂大典》本尚有《小飲浣溪沙》一首,《九日南鄉子》一首,《題靈山廣瑞禪院虞美人》一首,為是本所無。則訛脫又不止字句矣。

集部五十一·詞曲類一·筠溪樂府》一卷兩淮鹽政採進本

1
李彌遜撰。彌遜有《筠溪集》,已著錄。此編舊本附綴《筠溪集》末。考彌遜家傳,稱所撰奏議三卷,外制二卷,詩十卷,雜文六卷,與今本《筠溪集》合。而不及樂府,則此集本別行也。凡長短調八十一首,其長調多學蘇軾,與柳、周纖穠別為一派,而力稍不足以舉之,不及軾之操縱自如。短調則不乏秀韻矣,中多與李綱、富知柔、葉夢得張元幹唱和之作。又有《鵬舉座上歌姬唱夏雲峰》一首,考岳飛與湯邦彥皆字鵬舉,皆彌遜同時,然飛於南渡初倥傯戈馬,不應有聲伎之事。或當為湯邦彥作歟?開卷寄張仲宗《沁園春》一首,注《蘆川集》誤刊字,然《蝶戀花》第五首今亦見《蘆川集》中,又不知誰誤刊也。自《虞美人》以下十二首,皆祝壽之詞。顢頇通用,一無可取。宋人詞集,往往不加刊削,未喻其故。今亦姑仍原本,以存其舊焉。

集部五十一·詞曲類一·坦庵詞》一卷安徽巡撫採進本

1
宋趙師使撰。師使字介之。燕王德昭七世孫。集中有和葉夢得、徐俯二詞,蓋南宋初人也。案陳振孫書錄解題》載《坦庵長短句》一卷,稱趙師俠撰。陳景沂《全芳備祖》載《梅花》五言一絕,亦稱師俠。與此本互異,未詳孰是。蓋二字點、畫相近,猶田肯、田宵史傳亦姑兩存耳。毛晉刊本謂師使一名師俠,則似其人本有兩名,非事實也。是集前有其門人尹覺序,據雲坦庵為文,如泉出不擇地,詞章乃其餘事。其模寫體狀,雖極精巧,皆本情性之自然。今觀其集,蕭疏淡遠,不肯為剪紅刻翠之文,洵詞中之高格。但微傷率易,是其所偏。師使嘗舉進士,其宦游所及,系以甲子。見於各詞注中者,尚可指數。大約始於丁亥,而終於丁巳。其地為益陽、豫章、柳州、宜春、信豐、瀟湘、衡陽、莆中、長沙,其資階則不可詳考矣。

集部五十一·詞曲類一·酒邊詞》二卷江西巡撫採進本

1
向子諲撰。子諲伯恭,臨江人。欽聖憲肅皇后再從侄。元符初,以恩補官。南渡初,歷徽猷閣直學士,知平江府。事跡具《宋史》本傳。子諲晚年以忤秦檜致仕,卜築於清江五柳坊楊遵道光祿之別墅,號所居曰薌林。既作七言絕句以紀其事,而複廣其聲為《鷓鴣天》一闋。樓鑰攻愧集》嘗紀其事。然鑰僅述其詩而不及其詞。又子諲之號薌林居士,據《西江月》「五柳坊中煙綠」一闋注,是已在政和年間,鑰亦考之未審也。《書錄解題》載子諲詞有《酒邊集》一卷,《樂府紀聞》則稱四卷。此本毛晉所刊,分為二卷。上卷曰《江南新詞》,下卷曰《江北舊詞》,題下多自注甲子。新詞所注皆紹興中作,舊詞所注則政和、宜和中作也。卷首有胡寅序,稱退江北所作於後,而進江南所作於前,以枯木之心,幻出葩華;酌元酒之尊,棄置醇味。玩其詞意,此集似子諲所自定。然《減字木蘭花》「斜江疊翠」一闋注,兼紀絕筆云云。已屬後人綴入。而此詞以後所載甚多,年月先後,又不以甲子為次。殆後人又有所竄亂,非原本耶?其《浣溪沙》「詠岩桂」第二闋,「別樣清芬撲鼻來」一首,據注云,曾端伯和。蓋以端伯和詞附錄集內,而目錄乃並作子諲之詞,題為《浣溪沙》十二首。則非其舊次明矣。

集部五十一·詞曲類一·無住詞》一卷安徽巡撫採進本

1
陳與義撰。與義有《簡齋集》,已著錄。陳振孫書錄解題》載其《無住詞》一卷,以所居有無住庵,故以名之。與義詩師杜甫,當時稱陳、黃之後無逾之者。其詞不多,且無長調,而語意超絕。黃昇《花庵詞》選稱其可摩坡仙之壘。
2
至於《虞美人》之「及至桃花開後卻匆匆」,《臨江仙》之「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等句,胡仔《漁隱叢話》亦稱其清婉奇麗。蓋當時絕重其詞也。此本為毛晉所刊,僅十八闋。而吐言天拔。不作柳嚲鶯嬌之態,亦無蔬筍之氣。殆於首首可傳,不能以篇帙之少而廢之。方回瀛奎律髓》稱杜甫為一祖,而以黃庭堅、陳師道及與義為三宗。如以詞論,則師道為勉強學步,庭堅為利鈍互陳,皆迥非與義之敵矣。開卷「法駕導引」三闋,與義已自注其詞為擬作。而諸家選本尚有稱為赤城韓夫人所制,列之仙鬼類中者。証以本集,亦足訂小說之誣焉。

集部五十一·詞曲類一·漱玉詞》一卷江蘇周厚堉家藏本

1
李清照撰。清照易安居士,濟南人。禮部郎提點京東刑獄格非之女,湖州守趙明誠之妻也。清照工詩文,尤以詞擅名。胡仔《苕溪漁隱叢話》稱其再適張汝舟,未幾反目。有啟事上綦處厚云:「猥以桑榆之晚景,配茲駔儈之下材。」
2
傳者無不笑之。今其啟具載趙彥衛《雲麓漫抄》中。李心傳建炎以來繫年要錄》載其與後夫構訟事尤詳。此本為毛晉《汲古閣》所刊。卷末備載其軼事逸文,而不錄此篇,蓋諱之也。案陳振孫書錄解題》載清照《漱玉詞》一卷,又云別本作五卷。黃昇花庵詞選》則稱《漱玉詞》三卷。今皆不傳。此本僅詞十七闋,附以《金石錄序》一篇,蓋後人裒輯為之,已非其舊。其《金石錄後序》與刻本所載,詳略迥殊。蓋從《容齋五筆》中抄出,亦非完篇也。清照以一婦人,而詞格乃抗軼周、柳。張端義貴耳集》極推其《元宵詞永遇樂》、《秋詞聲聲慢》,以為閨閣有此文筆,殆為間氣,良非虛美。雖篇帙無多,固不能不寶而存之,為詞家一大宗矣。

集部五十一·詞曲類一·竹坡詞》三卷安徽巡撫採進本

1
周紫芝撰。紫芝有《太倉稊米集》,已著錄。《書錄解題》載《竹坡詞》一卷,此本作三卷。考卷首高郵孫兢序,稱離為三卷,則通考一卷乃三卷之誤。
2
兢序稱共詞一百四十八闋,此本乃一百五十闋。據其子栞乾道九年重刊跋,則《憶王孫》為絕筆,初刻止於是篇。其《減字木蘭花》、《採桑子》二篇乃栞續得佚稿,別附於末,故與原本數異也。集中《鷓鴣天》凡十三闋。後三闋自注云:「予少時酷喜小晏詞,故其所作,時有似其體制者。此三篇是晚年歌之,不甚如人意,聊載乎此」云云。則紫芝填詞,本從晏幾道入,晚乃刊除穠麗,自為一格。兢序稱其少師張耒,稍長師李之儀者,乃是詩文之淵源,非詞之淵源也。栞跋稱是集先刻於潯陽,訛舛甚多,乃親自校讎。然集中《瀟湘夜雨》一調實與《滿庭芳》兩調相似,而實不同。其《瀟湘夜雨》本調有趙彥端一詞可証。自是集誤以《滿庭芳》當之,詞匯遂混為一調。至選聲集列《瀟湘夜雨調》,反不收趙詞,而止收周詞。是愈轉愈訛,其失實由於此。又第三卷《定風波》,今實為《琴調相思引》,亦有趙彥端詞可証。其《定風波》另有正體,與此不同,皆為疏舛。殆後人又有所竄亂,非栞手勘之舊矣。

集部五十一·詞曲類一·蘆川詞》一卷安徽巡撫採進本

1
張元幹撰。元幹有《蘆川歸來》集,已著錄。《宋史藝文志》載其詞二卷,陳振孫書錄解題》則作一卷,與此本合。案紹興八年十一月,待制胡銓謫新州,元乾作《賀新郎》詞以送,坐是除名。考《宋史胡銓傳》,其上書乞斬秦檜在戊午十一月,則元幹除名自屬此時,毛晉跋以為辛酉,殊為未審,謹附訂於此。又李綱《疏諫和議》,亦在是年十一月,綱斯時已提舉洞霄宮,元幹又有寄詞一闋。今觀此集,即以此二闋壓卷,蓋有深意。其詞慷慨悲涼,數百年後,尚想其抑塞磊落之氣。然其他作,則多清麗婉轉,與秦觀、周邦彥可以肩隨。
2
毛晉跋曰:「人稱其長於悲憤,及讀《花庵》、《草堂》所選,又極嫵秀之致。」
3
可謂知言。至稱其「灑窗間惟稷雪」句,引《毛詩疏》為証,謂用字多有出處。
4
則其說似是而實非。詞曲以本色為最難,不尚新僻之字,亦不尚典重之字。「稷雪」二字,拈以入詞,究為別格,未可以之立制也。又卷內《鶴衝天》調本當作《喜遷鶯》,晉乃注云「向作《喜遷鶯》誤」,今改作《鶴衝天》,不知《喜遷鶯》之亦稱《鶴衝天》。乃後人因韋莊《喜遷鶯》詞有「爭看鶴衝天」句而名,調止四十七字。元幹正用其體。晉乃執後起之新名,反以原名為誤,尤疏於考証矣。

集部五十一·詞曲類一·東浦詞》一卷江蘇巡撫採進本

1
韓玉撰。案是時有二韓玉。劉祁歸潛志》曰:「韓府判玉,字溫甫,燕人。少讀書,尚氣節。擢第入翰林,為應奉文字。後為鳳翔府判官。大安中,陝西帥府檄授都統。或誣以有異志,收鞫死獄中。」《金史》、《大金國志》並同。
2
此一韓玉也,其人終於金。葉紹翁四朝聞見錄》曰:「司馬文季使北不屈,生子名通國,蓋本蘇武之意。通國有大志,嘗結北方之豪韓玉舉事,未得要領。紹興初,玉挈家而南,授江淮都督府計議軍事。其兄璘在北,亦與通國善。癸未九月,以扇寄玉詩。都督張魏公見詩,甲申春,遺信往大梁,諷璘、通國等。至亳州,為邏者所獲,通國、璘等三百餘口同日遇害」。此又一韓玉也,其人由金而入宋。考集中有張魏公生旦、上辛幼安,生日自廣中出過廬陵贈歌姬段雲卿《水調歌頭》三首,廣東與康伯可《感皇恩》一首,則是集為歸宋後所編。故陳振孫書錄解題》有《東浦詞》一卷著於錄也。毛晉刻其詞入宋六十家詞,又詆其雖與康與之、辛棄疾唱和,相去不止苧蘿、無鹽。今觀其詞,雖慶賀諸篇不免俗濫,晉所摘「且坐令中」二句亦體近北曲,誠非佳制。然宋人詞內此類至多,何獨刻責於玉。且集中如《感皇恩》、《減字木蘭花》、《賀新郎》諸作,未嘗不淒清宛轉,何獨擯置不道,而獨糾其「冤家何處」二語。蓋明人一代之積習,無不重南而輕北,內宋而外金。晉直以畛域之見,曲相排詆,非真出於公論也。又鄙薄既深,校讎彌略。如《水調歌頭》第二首前闋「容飾尚中州」句,「飾」字訛為「飭」字。《曲江秋》前闋「淒涼颺舟」句本無遺脫,乃於「颺」字下加一方空。
3
後闋「蕭然傷」句「傷」字下當脫一字,乃反不以方空記之。《一翦梅》前闋「只怨閒縱繡鞍塵」句,「怨」字據譜不宜仄。《上西平調》即「金人捧露盤」,前闋「暗惜雙雪」句,「惜」字據譜亦不宜仄。後闋「不知早」句,「早」字下據譜尚脫一字。《賀新郎》第三首後闋「冷」字韻複,當屬訛字。《一翦梅》一名《行香子》,乃誤作《竹香子》。不知《竹香子》別有一調,與此迥異。上辛幼安《水調歌頭》誤脫一「頭」字,遂不與《水調歌頭》並載,而別立一《水調歌》之名。排比參錯,備極訛舛。晉刻宋詞,獨此集稱托友人校讎,殆亦自知其疏漏歟?至《賀新郎詠水仙》以「玉曲」與「注女」並葉,《卜算子》以「夜謝」與「食月」互葉,則由玉參用土音,如林外以「掃」葉「鎖」,黃庭堅之以「笛」葉「竹」。非校讎之過矣。

集部五十一·詞曲類一·孏窟詞》一卷江蘇巡撫採進本

1
侯寘撰。案陳振孫書錄解題》,寘字彥周,東武人。紹興中以直學士知建康。今考集中有《戲用賀方回韻餞別朱少章》詞,則其人當在南宋之初。而《眼兒媚》詞題下注曰:「效易安體」。易安為李清照之號,亦紹興初人。置已稱效,殆猶杜牧、李商隱集中效沈下賢體之例耶?又有《為張敬夫直閣壽詞》,《中秋上劉其甫舍人詞》,皆孝宗時人。而《壬午元旦》一詞,實為孝宗改元之前一年。則乾道、淳熙間其人尚存。振孫特舉其為官之歲耳。置為晁氏之甥,猶有元祐舊家流風餘韻,故交游皆勝流,其詞亦婉約嫻雅,無酒樓歌館簪舄狼籍之態。雖名不甚著,而在南宋諸家之中,要不能不推為作者。《書錄解題》著錄一卷,與今本同。毛晉嘗刻之六十家詞中,校讎頗為疏漏,其最甚者,如《秦樓月》即《憶秦娥》。因李白詞中有「秦娥夢斷秦樓月」句,後人因改此名,本屬雙調。
2
晉所刻於前闋之末脫去一字,與後闋聯屬為一,遂似此調別有此體,殊為舛誤。
3
他如《水調歌頭》之「歡傾擁旌旄」,「傾」字不應作「平」。《青玉案》之「咫尺清明三月暮」。「暮」字與前闋韻複。又「冉冉年元真暗度」句,「元」字文義不可解,當是「光」字。其「遙天奉翠華引」一首,尤訛誤幾不可讀。今無別本可校,其可改正者改正之,不可考者亦姑仍其舊云。

集部五十一·詞曲類一·逃禪詞》一卷安徽巡撫採進本

1
揚无咎撰。无咎補之,自號逃禪老人,清江人。諸書「揚」或作「楊」。
2
按《圖繪寶鑒》稱:「无咎祖漢子云,其書從才,不從木,則作楊誤也。」高宗時秦檜擅權,无咎恥於依附,遂屢徵不起。其人品甚高。所畫墨梅,歷代寶重,遂以技藝掩其文章。然詞格殊工,在南宋之初,不忝作者。陳振孫書錄解題》載无咎《逃禪詞》一卷,與今本合。毛晉跋稱或誤以為晁補之詞。則晁无咎亦字補之,二人名字俱同,故傳寫誤也。集中「明月棹孤舟」四首,晉注云:「向誤作《夜行船》,今按譜正之。」案此調即是《夜行船》,亦即是《雨中花》。諸家詞雖有小異,按其音律,要非二調。无咎此詞,實與趙長卿、吳文英詞中所載之《夜行船》無一字不同。晉第見《詞譜》收黃在軒詞名「明月棹孤舟」,不知明月即夜,棹即行,孤舟即船。近時《萬樹詞律》始辨之,晉蓋未及察也。又《相見歡》本唐腔正名,宋人則名為《烏夜啼》,與《錦堂春》之亦名《烏夜啼》名同實異。晉注向作《烏夜啼》,誤,尤考之未詳。至《點絳唇》原注用蘇軾韻,其後闋尾韻,舊本作「裹」字。晉因改作「堁」字,並詳載「堁」字義訓於下。實則蘇詞末句乃破字韻,此「裹」字且誤,而「堁」字尤為臆改。明人刊書,好以意竄亂,往往如此。今姑仍晉本錄之,而附糾其謬如右。

集部五十一·詞曲類一·于湖詞》三卷安徽巡撫採進本

1
張孝祥撰。孝祥有《于湖集》,已著錄。《宋史藝文志》載其詞一卷。
2
陳振孫書錄解題》亦載《于湖詞》一卷。黃昇《中興詞選》則稱紫微雅詞,以孝祥曾官中書舍人故也。此本為毛晉所刊,第一卷末即系以跋,稱恨全集未見。
3
蓋只就《詞選》所載二十四闋,更摭四首益之,以備一家。後二卷則無目錄,亦無跋語。蓋其後已見全集,刪其重複,另編為兩卷以續之。而首卷則未重刊,故體例特異耳。卷首載陳應行、湯衡兩序,皆稱其詞寓詩人句法,繼軌東坡。觀其所作,氣概亦幾幾近之。《朝野遺記》稱其在建康留守席上賦《六州歌頭》一闋,感憤淋漓,主人為之罷席。則其忠憤慷慨,有足動人者矣。又《耆舊續聞》載孝祥十八歲時,即有《點絳唇流水泠泠》一詞,為朱希真所驚賞。或刻孫和仲,或即以為希真作,皆誤。今集不載是篇,或以少作而佚之歟?陳應行序稱《于湖集》長短句凡數百篇,今本乃僅一百八十餘首。則原稿散亡,僅存其半,已非當日之舊矣。

集部五十一·詞曲類一·海野詞》一卷安徽巡撫採進本

1
曾覿撰。覿有《海野集》,已著錄。初孝宗在潛邸時,覿為建王內知客,常與觴詠唱酬。卷首《水龍吟》後闋有云:「攜手西園,宴罷下瑤台,醉魂初醒。」
2
即紀承寵游宴之事,故用飛蓋西園故實。以後常侍宴應制,如「阮郎歸賦燕」、「柳梢青賦柳」諸詞,亦皆其時所作。覿又嘗見東都之盛,故奉使過京作《金人捧露盤》,邯鄲道上作《憶秦娥》,重到臨安作《感皇恩》等曲。黃昇《花菴詞選》謂其語多感慨,淒然有黍離之悲。雖與龍大淵朋比作奸,名列《宋史佞倖傳》中,為談藝者所不齒。而才華富艷,實有可觀。過而存之,亦選六朝詩者不遺江總,選唐詩者不遺崔湜、宗楚客例也。

集部五十一·詞曲類一·審齋詞》一卷安徽巡撫採進本

1
王千秋撰。千秋錫老,審齋其號也,東平人。陳振孫書錄解題》載《審齋詞》一卷,而不詳其始末。據卷內有《壽韓南澗生日》及《席上贈梁次張》二詞。南澗名元吉,隆興中為吏部尚書。次張名安世,淳熙中為桂林轉運使。是千秋為孝宗時人矣。惟安世詩稱千秋為金陵耆舊,與陳振孫所稱為東平人不合。
2
或流寓於金陵耶?毛晉跋稱其詞多酬賀之作。然生日嘏詞,南宋人集中皆有,何獨刻責於千秋。況其體本花間,而出入於東坡門徑,風格秀拔,要自不雜俚音。
3
南渡之後,亦卓然為一作手。黃昇《中興詞選》不見採錄,或偶未見其本耳。晉跋遽以絕少綺艷評之,亦殊未允。集中如《憶秦娥》、《清平樂》、《好事近》、《虞美人》、《點絳唇》以及詠花諸作,短歌微吟,興複不淺。何必屯田樂章始為情語也。

集部五十一·詞曲類一·介菴詞》一卷安徽巡撫採進本

1
趙彥端撰。彥端德莊,號介菴。魏王廷美七世孫。乾道、淳熙間以直寶文閣知建寧府,終左司郎官。《宋史藝文志》載彥端有《介菴集》十卷,外集三卷,又有《介菴詞》四卷。《書錄解題》則僅稱《介菴詞》一卷。此本為毛晉所刻,亦止一卷。然據其卷後跋語,似又舊刻散佚,僅存此一卷者,未之詳也。
2
張端義貴耳集》載彥端嘗賦《西湖謁金門》詞,有「波底斜陽紅濕」之句,為高宗所喜,有「我家裡人也會作此等語」之稱。其他篇亦多婉約纖穠,不愧作者。
3
集末《鷓鴣天》十闋,乃為京口角妓蕭秀、蕭瑩、歐懿、劉雅、歐倩、文秀、王婉、楊蘭、吳玉九人而作。詞格凡猥,皆無可取。且連名入之集中,殆於北里之志,殊乖雅音。自唐、宋以來士大夫不禁狹邪之游。彥端是作,蓋亦移於習俗,存而不論可矣。

集部五十一·詞曲類一·歸愚詞》一卷安徽巡撫採進本

1
宋葛立方撰。方立有《歸愚集》,已著錄。宋人之中,父子以填詞名家者,為晏殊、晏幾道。後則立方與其父勝仲為最著。其詞多平實鋪敘,少清新宛轉之思。然大致不失宋人規格。流傳既久,存之亦可備一家。卷末毛晉跋稱集內《雨中花》、《眼兒媚》兩調,俱不合譜,未敢妄為更定。今參考諸家詞集,其《眼兒媚》乃《朝中措》之訛,歐陽修「平山欄檻倚晴空」一闋可以互証。至《雨中花調》,立方兩詞疊韻,初無舛誤。以音律反覆勘之,實題中脫一「慢」字。京鏜、辛棄疾皆有此調。立方詞起三句,可依辛詞讀。第四、第五句京、辛兩作皆作上五下四,立方則作上六下三。雖微有不同,而同是九字。其餘則不獨字數相符,平仄亦毫無相戾。其為《雨中花慢》,亦可無疑。晉蓋考之未審。他如《滿庭芳》一調,連城十闋,凡後半換頭二字有用韻者,亦有不用韻而直作五字句者。考宋人此調,此二字本無定式。山谷詞用韻,書舟詞不用韻。立方兩存其體,亦非傳寫有訛也。

集部五十一·詞曲類一·克齋詞》一卷安徽巡撫採進本

1
沈端節撰。端節約之,吳興人。是集見陳振孫書錄解題》,然振孫亦不詳其始末。毛晉跋語疑其即詠賈耘老苕上水閣沈會宗之同族,亦無確証。惟《湖州府志》及《溧陽縣志》均載端節寓居溧陽。嘗令蕪湖,知衡州,提舉江東茶鹽,淳熙間官至朝散大夫。其說必有所據。獨載其詞名《充齋集》,則「充」、「克」二字形近致訛耳。其詞僅四十餘闋,多有詞而無題。考《花間》諸集,往往調即是題。如《女冠子》則詠女道士,《河瀆神》則為送迎神曲,《虞美人》則詠虞姬之類。唐末五代諸詞,例原如是。後人題詠漸繁,題與調兩不相涉。若非存其本事,則詞意俱不可詳。集中如《念奴嬌》二闋之稱太守,《青玉案》第一闋之稱使君,第三闋之稱賢侯,竟不知所贈何人。至《念奴嬌》「尋幽覽勝」一闋,似屬端節自道。據詞中「自笑飄零驚歲晚,欲挂衣冠神武」,及「群玉圖書,廣寒宮殿,一一經行處」云云。則端節固當曾官京職。以其題已佚,遂無可援據。宋人詞集似此者頗少,疑原本必屬調與題全。輾轉傳寫,苟趨簡易,遂遭刪削耳。今無可考補,姑仍其舊。至其吐屬婉約,頗具風致,固不以《花庵》、《草堂》諸選不見採錄減價矣。

集部五十一·詞曲類一·龍川詞》一卷、《補遺》一卷安徽巡撫採進本

1
陳亮撰。有《三國紀年》,已著錄。《宋史藝文志》載其詞四卷,今不傳。此集凡詞三十首,已具載本集。然前後不甚銓次。此本為毛晉所刻,分調類編,複有晉跋,稱據家藏舊刻,蓋摘出別行之本。又補遺七首,則從黃昇《花菴詞選》採入者。詞多纖麗,與本集迥殊,或疑贗作。毛晉跋稱「黃昇與亮俱南渡後人,何至謬誤若此。或昇惟選綺艷一種,而亮子沈所編本集,特表其父磊落骨幹,故若出二手」云云。考亮雖與朱子講學,而不廢北里之游。其與唐仲友相忤,讒構於朱子,朱子為其所賣,誤興大獄。即由亮狎台州官妓,囑仲友為脫籍,仲友沮之之故。事載《齊東野語》第十七卷中。則其詞體雜香奩,不足為異。晉之所跋,可謂得其實矣。

集部五十一·詞曲類一·稼軒詞》四卷江蘇巡撫採進本

1
辛棄疾撰。棄疾有《南燼紀聞》,已著錄。其詞慷慨縱橫,有不可一世之概,於倚聲家為變調。而異軍特起,能於翦紅刻翠之外,屹然別立一宗,迄今不廢。觀其才氣俊邁,雖似乎奮筆而成。然岳珂桯史》記「棄疾自誦《賀新涼》、《永遇樂》二詞,使座客指摘其失。珂謂《賀新涼》詞首尾二腔,語句相似,《永遇樂》詞用事太多。棄疾乃自改其語,日數十易,累月猶未竟。其刻意如此」云云。則未始不由苦思得矣。《書錄解題》載《稼軒詞》四卷,又云信州本十二卷,視長沙本為多。此本為毛晉所刻,亦為四卷,而其總目又注原本十二卷。殆即就信州本而合並之歟?其集舊多訛異。如二卷內《醜奴兒近》一闋,前半是本調,殘闕不全。自「飛流萬壑」以下,則全首系《洞仙歌》。蓋因《洞仙歌》五闋即在此調之後,舊本遂誤割第一首以補前詞之闕,而五闋之《洞仙歌》遂止存其四,萬樹詞律》中辨之甚明。此本尚未及訂正,其中「嘆輕衫帽幾許紅塵」句,據其文義,「帽」字上尚有一脫字。樹亦未經勘及,斯足証掃葉之喻矣。今並詳為勘定。其必不可通而無別本可証者,則姑從闕疑之義焉。

集部五十一·詞曲類一·西樵語業》一卷江蘇巡撫採進本

1
楊炎正撰。炎正濟翁,廬陵人。陳振孫書錄解題》載《西樵語業》一卷,楊炎正濟翁撰。馬端臨文獻通考》引之,誤以「正」字為「止」字。毛晉刻六十家詞,遂誤以楊炎為姓名,以止濟翁為別號。近時所印,始改刊楊炎正姓名。跋中止濟翁字,亦追改為楊濟翁。然舊印之本,與新印之本並行,名字兩岐,頗滋疑惑。故厲鶚宋詩紀事》辨之曰:「嘗見《西樵語業》舊抄本,作楊炎正濟翁。後考《武林舊事》載楊炎正《錢塘迎酒歌》一首。《全芳備祖》亦載此詩,稱楊濟翁。是炎正其名,濟翁其字可見」云云。今觀辛棄疾稼軒詞》中屢有與楊濟翁贈答之作。又楊萬里誠齋詩話》曰:「餘族弟炎正,字濟翁,年五十二乃登第。初為寧遠簿,甚為京丞相所知。有啟上丞相云:『秋驚一葉,感蒲柳之先知;春到千花,嘆桑麻之後長。』丞相遂厚待,除掌故之令。」其始末甚明,足証厲鶚所辨為不誤,而毛氏舊印之本為不足憑矣。是集詞僅三十七首,而因辛棄疾作者凡六首。其縱橫排奡之氣,雖不足敵棄疾,而屏絕纖穠,自抒清俊,要非俗艷所可擬。一時投契,蓋亦有由云。

集部五十一·詞曲類一·樵隱詞》一卷安徽巡撫採進本

1
毛幵撰。平仲,信安人。舊刻題曰「三衢」,蓋偶從古名也。嘗為宛陵、東陽二州倅。所著有《樵隱集》十五卷,尤袤為之序。今已不傳。陳振孫書錄解題》載《樵隱詞》一卷。此刻計四十二首,據毛晉跋,謂得自楊夢羽家秘藏抄本。不知即振孫所見否也?幵他作不甚著,而小詞最工。卷首王木叔題詞,有「或病其詩文,視樂府頗不逮」之語。蓋當時已有定論矣。集中《滿江紅》「潑火初收」一闋,尤為清麗芊眠。故楊慎《詞品》特為激賞。其《江城子》一闋注次葉石林韻,後半「爭勸紫髯翁」句,實押「翁」字。而今本《石林詞》此句乃押「宮」字,於本詞為複用。可訂《石林詞》刊本之訛。至於《瑞鶴仙》一調,宋人諸本並同。此本乃題與目錄俱訛作《瑞仙鶴》。又《燕山亭》前闋「密映窺亭亭萬枝開遍」句,止九字。考曾覿此調作「寒壘宣威紫綬幾垂金印」,共十字。則「窺」字上下必尚脫一字。尾句「愁酒醒緋千片」,止六字。曾覿此調作「長占取朱顏綠鬢」,共七字,則「緋」字上下又必尚脫一字。其餘如《滿庭芳》第一首注中「東陽」之訛「東易」。第三首注中「西安」之訛「四安」。
2
《好事近》注中「陳天予」之訛「陳天子」,魯魚糾紛,則毛本校讎之疏矣。陳正晦《遯齋閒覽》載,「幵為郡,因陳牒婦人立雨中,作《清平調》一詞。事既媟褻,且幵亦未嘗為郡。此宋人小說之誣。晉不收其詞,特為有識。今附辨於此,亦不複補入」云。

集部五十一·詞曲類一·放翁詞》一卷江蘇巡撫採進本

1
陸游撰。有《入蜀記》,已著錄。《書錄解題》載《放翁詞》一卷,毛晉所刊《放翁全集》內附長短句二卷。此本亦晉所刊,又並為一卷,乃集外別行之本。據卷末有晉跋云:「餘家刻《放翁全集》,已載長短句二卷,尚逸一二調。
2
章次亦錯見,因載訂入名家」云云。則較集本為精密也。游生平精力盡於為詩,填詞乃其餘力。故今所傳者僅及詩集百分之一。劉克莊《後村詩話》謂其時掉書袋,要是一病。楊慎《詞品》則謂其纖麗處似淮海,雄快處似東坡。平心而論,游之本意,蓋欲驛騎於二家之間。故奄有其勝,而皆不能造其極。要之,詩人之言,終為近雅,與詞人之冶蕩有殊。其短其長,故具在是也。葉紹翁四朝聞見錄》載韓侂胄喜游附己,至出所愛四夫人號滿頭花者索詞,有「飛上錦裀紅皺」之句。今集內不載。蓋游老而墮節,失身侂胄,為一時清議所譏。游亦自知其誤,棄其稿而不存。《南園閱古泉記》不編於《渭南集》中,亦此意也。而終不能禁當代之傳述,是亦可謂炯戒者矣。

集部五十一·詞曲類一·知稼翁詞》一卷安徽巡撫採進本

1
黃公度撰。公度有《知稼翁集》,已著錄。所作詞一卷,已見集中。此則毛晉所刊別行本也。詞僅十三調,共十四闋。據卷末其子沃跋語,乃收拾未得其半,錄而藏之以傳後裔者。每詞之下,系以本事,並詳及同時倡酬詩文。公度之生平本末,可以見其大概。較他家詞集特為詳備。至汪藻《點絳唇》詞「亂鴉啼後,歸思濃於酒」句,吳曾能改齋漫錄》改竄作「曉鴉啼後,歸夢濃於酒」,兼憑虛撰一事實,殊乖本義。沃因其父有和詞,辨正其訛,自屬確鑿可據。乃朱彞尊選《詞綜》,猶信吳曾曲說,改藻原詞,且坐《草堂》以擅改之罪。不知《草堂》惟以「歸思」作「歸興」,其餘實未嘗改。彞尊殆偶誤記歟?

集部五十一·詞曲類一·蒲江詞》一卷江蘇巡撫採進本

1
盧祖皋撰,祖皋申之,又字次夔,號蒲江,永嘉人。登慶元五年進士,嘉定中為軍器少監,權直學士院。祖皋為樓鑰之甥,學有淵源,嘗與永嘉四靈以詩相倡和。然詩集不傳。惟《貴耳集》載其《玉堂有感》、《松江別友》二絕句,「舟中獨酌」一聯。梅磵《詩話》載其《廟山道中》一絕句。《全芳備祖》載其《酴醿》一絕句。《僧北磵集》附載其《讀書》、《種橘》二絕句。《東甌詩集》載其《雨後得月小飲懷趙天樂》五言一律而已。《貴耳集》又稱其小詞纖雅,曰《蒲江集》,然不言卷數,陳振孫書錄解題》著錄一卷。其篇數多寡亦不可考。此本為明毛晉所刻,凡二十五闋。今以黃昇花庵詞選》相校,則前二十四闋悉《詞選》之所錄,惟最後《好事近》一闋為晉所增入。疑原集散佚,晉特抄撮黃昇所錄,以備一家耳。其中字句與《詞選》頗有異同。如開卷《賀新郎》「荒詞誰繼風流後」句,詞選作「荒祠」;《水龍吟》「帶酒離恨」句,「帶酒」《詞選》作「帶將」;《烏夜啼》第三首後闋「昨日幾秋風」句,「昨日」《詞選》作「昨夜」。並應以《詞選》為長,晉蓋未及詳校。惟《賀新郎》序首沈傳師字,晉注《詞選》作「傅師」,然今《詞選》實作「傳師」,則不知晉所據者何本矣。至《鷓鴣天》後闋「丁寧須滿玉西東」句,據文應作「玉東西」,而此詞實用東韻,則由祖皋偶然誤用。如黃庭堅之押「秦西巴」為「巴西」,非校者之誤也。

集部五十一·詞曲類一·平齋詞》一卷安徽巡撫採進本

1
洪咨夔撰。咨夔有《春秋說》,已著錄。是編為毛晉所刊。晉跋稱未見其集。蓋汲古閣偶無其本,僅見其詞也。咨夔以才藝自負,新第後上書衛王,自宰相至州縣,無不捃摭其短。遂為時相所忌,十年不調。故其詞淋漓激壯,多抑塞磊落之感,頗有似稼軒、龍洲者。晉跋乃徒以王岐公文多富貴氣擬之,殊為未允。
2
咨夔父名鋮,號谷隱,有詩名。咨夔出蜀時,得書數千卷,藏蕭寺。父子考論諷誦,學益宏肆。詞注內所稱老人,即其父也。其子勛、燾、熹,亦皆能紹其家學。
3
《鷓鴣天為老人壽》後闋云:「諸孫認取翁翁意,插架詩書不負人。」可想其世業之盛。又《漢宮春》一闋,乃慶其父七十作。據《平齋集》有《壬辰小雪前奉親游道場何山》五言古詩一首,中有句云:「老親八十健。」而集內未載其詞,疑其傳稿尚多散佚矣。

集部五十一·詞曲類一·白石道人歌曲》四卷、《別集》一卷監察御史許寶善家藏本

1
姜夔撰。有《絳帖平》,已著錄。此其樂府詞也。夔詩格高秀,為楊萬里等所推。詞亦精深華妙,尤善自度新腔。故音節文採,並冠絕一時。其詩所謂「自制新詞韻最嬌,小紅低唱我吹簫」者,風致尚可想見。惟其集久無善本,舊有毛晉《汲古閣》刊版,僅三十四闋。而題下小序,往往不載原文。康熙甲午,陳撰刻其詩集,以詞附後,亦僅五十八闋。且小序及題下自注多意為刪竄,又出毛本之下。此本從宋槧翻刻,最為完善。卷一宋鐃歌十四首,越九歌十首,琴曲一首。卷二詞三十三首,總題曰令。卷三詞二十首,總題曰慢。卷四詞十三首,皆題曰自制曲。別集詞十八首,不複標列總名。疑後人所掇拾也。其九歌皆注律呂於字旁,琴曲亦注指法於字旁。皆尚可解。惟自制曲一卷,及二卷《鬲溪梅令》、《杏花天影》、《醉吟商小品》、《玉梅令》,三卷之《霓裳中序》第一,皆記拍於字旁。宋代曲譜,今不可見,亦無人能歌。莫辨其似波似磔,宛轉欹斜,如西域旁行字者,節奏安在。然歌詞之法,僅僅留此一絲。錄而存之,安知無懸解之士,能尋其分刌者乎?魯鼓、薛鼓,亡其音而留其譜,亦此意也。舊本卷首冠以詩說,僅三頁有餘。殆以不成卷帙,附詞以行。然夔自有白石道人詩集,列於詞集,殊為不類。今移附詩集之末,此不複錄焉。
URN: ctp:ws884017

Enjoy this site? Please help.Site design and content copyright 2006-2025. When quoting or citing information from this site, please link to the corresponding page or to http://ctext.org. Please note that the use of automatic download software on this site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nd that users of such software are automatically banned without warning to save bandwidth. 沪ICP备09015720号-3Comments? Suggestions? Please raise them here.Do not click this 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