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钦定四库全书 |
2  | 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七十九 |
3  | 羣祀考》 |
4  | 杂祠淫祠 |
5  | 宋寜宗庆元三年,加封雷州雷神为广佑王,庙在雷州英榜山,神宗熙寜九年,封威徳王,孝宗乾道三年,加昭显,至是封广佑王,理宗淳佑十一年,再加普济恭帝徳佑元年,加威徳英灵。 |
6  | 四年,封绍兴府寜济庙潮神为孚佑王。先是,徽宗政和六年,封顺应侯,孝宗淳熙末,以衞髙宗灵驾功,加忠应翊顺灵佑公,至是晋王爵,加莆阳顺济圣妃,号助顺。 |
7  | 神,莆阳湄州林氏女,少能言人祸,福殁,庙祀之,号通贤神女,屡著灵显、髙宗。绍兴二十六年,以郊典封灵恵夫人,屡加昭应崇福善利。光宗绍熙元年,易爵以妃,至是加助。顺帝嘉定元年,加显衞。十年,加「英烈神之祠,不独盛于莆、闽、广江、浙淮甸皆祠焉。封汉张衡为昭应侯。 |
8  | 庙在新喻县,祀汉张衡。水旱,有祷必应。淳熙十六年,赐额「贤恵」,至是始加封爵。 |
9  | 嘉定元年,封林浦为通济王。 |
10  | 浦,唐末人,避地海滨,凿井以给行人,谓之「林公井」。及卒甚著,显应里人祀之,有司上其状,赐封号。三年,封唐寨将夫人虞氏为显佑夫人,赐庙额冥。助庙在英徳县,是年赐封号敕云:「生能抗巢贼之锋,殁能制峝㓂之暴,有嘉一妇之节,殆过百夫之强,况雨𤾉之致祈,复利泽之随著,可无美号,以答阴功,用正小君之名,大彰显佑之实。 |
11  | 田年,封全州显佑庙神为威信侯。 |
12  | 庙祀唐邢州守柴崇□。孝宗隆兴元年赐额,显佑及是加封。 |
13  | 十一年十月,加泉山清源洞冲应善利灵济真人,号昭博。 |
14  | 真人,姓蔡氏,泉州人。事唐为金部员外郎、太原守,晚弃官学道,既仙去,灵迹显著。徽宗崇寜中,始封虚应先生,绍兴九年,封冲应真人。二十三年,加封善利。乾道三年,又加灵济。是嵗,州守真徳,秀以旱祷有应,上请加号昭博。 |
15  | 十七年,加封临安忠清庙神为忠武英烈威徳显圣王,神为伍员,庙在临安吴山。真宗大中祥符五年,始封英烈王。政和六年,加威显。绍兴三十年,加忠壮,至是别加八字。后理宗嘉熙三年,海潮大溢,京兆赵与欢祷于神而息,奏即庙中建英衞阁,并封王妃协清夫人,父奢、兄尚皆加封号。 |
16  | 又钱塘协顺庙祀宋陆圭及其三女。淳佑中,捍潮有功,封广陵侯,三女封显济通济永济夫人,赐额协顺。傍有小庙祀十二,潮神各主一时。 |
17  | 嘉定间,永春县乐山神祠祷雨有应,郡守蔡襄请于朝,封善利王,赐额显济从神,陈益累封仁福王,黄志累封辅国忠恵侯,又封秀水顺济龙王庙为灵泽侯。理宗寳庆三年,封徐偃王为灵恵慈仁圣济英烈王,庙在龙㳺县徐山下。唐元和中,刺史徐放重建韩愈为庙碑,屡毁于火,至是,郡守袁甫重新之,请于朝,加王封号,并封王妃。协济夫人,子寳宗佑顺侯,寳衡佑徳侯,寳明佑泽侯。 |
18  | 绍定六年,封古田、黄师葢为灵佑侯,赐庙额显应。时又有闽县广应庙,祀汉,闽越王郢第三子,以祷雨有应。唐封龙骧侯,五代时,封𢎞润王。熙寜八年,封冲济广应王。绍兴十一年,加封灵显帝。绍定间,加封孚佑。 |
19  | 端平元年,加武夷冲妙真君,号孚恵。 |
20  | 武夷山冲佑观之侧有㑹真庙祀山之主神,魏子骞以秦时上升,厯代祭用乾鱼。哲宗绍圣中,京师两浙大旱,遣使迎真君蜕骨于太一宫,甘雨十日,封冲妙真君。端平初,京师复旱,又迎之,雨随至,加封孚恵庙中从神潘遇,颇著灵迹,并封协济侯。 |
21  | 嘉熙元年,加封灵应庙神。鲍葢为忠嘉神圣威烈恵济广灵王。 |
22  | 神,鄞人,生晋太始中。既殁,屡著灵异,厯代封号不絶。二年,封永福县神长者三郎,为广灵将军,次四郎,助圣将军。 |
23  | 至四年,长进封协忠侯,次助顺侯。时又有履㤗将军孙显忠,钱塘人,仕吴越,故有庙在西湖。嘉熙中,赵与欢尹京祷雨有应,奏封天泽侯,重为建庙,赐额孚应。淳佑元年,封梅川侯为威应公。 |
24  | 侯姓陈氏,失其名事。王审知有功于民,民为立庙。绍兴元年,赐额徳威。三十年,封昭显侯,寻改英恵灵显,至是封公。 |
25  | 封灵应庙神为道爱侯。 |
26  | 庙在古田县,寜宗嘉定间建祀邑,令李堪端平三年赐额灵应,至是加封爵,后复加孚恵。 |
27  | 又古田县临水洞神邑人陈昌女,淳佑中封崇福昭恵慈济夫人,赐额顺懿福清县神,陈姓能,禁虎为暴。淳佑中,封显济灵佑侯,赐额孚应。 |
28  | 五年,封懐安县神张徳清为慈济侯,赐庙额善应。八年,封东天目山龙神为灵佑公,赐庙额恵济。十一年,赐闽县故唐将刘行全兄弟庙额显应行全淮甸人,弟徳全待全黄巢之乱,御㓂有功,闽人为立庙,是嵗大旱,祷雨立应,请于朝,赐今额。寳佑四年,改封广恵庙神为真君。 |
29  | 神张渤血,食广徳军之祠山,仁宗康定元年,始封灵济王。崇寜三年,赐庙额广恵,累封正佑昭显威徳圣烈王,至是改封真君,凡再加曰正佑圣烈昭徳昌福。南渡初,建庙钱塘门外之霍山,既又别为祠于金地山,以便祈祷。 |
30  | 开庆元年,封闽县陈礹为仁济侯,弟岩惠济侯祠。始剏于闽之芦川,祀唐观察使陈岩及其兄礹。仁宗嘉佑七年春一夕,雷雨大作,迁于饮井山之西麓。开禧、嘉定间,屡祷辄应。寳庆元年,赐额显应,至是始加封号。 |
31  | 度宗咸淳二年,封连江灵显庙神黄葢为福恵侯,封故钱塘令朱跸为显忠侯。 |
32  | 初,髙宗建炎三年十二月,完顔宗弼侵临安,钱塘令朱跸帅民兵逆战,遂遇害。时尉曹十将金胜,祝威亦战殁,乡人收瘗二人,即其地立祠,曰金祝二太尉庙。淳佑十年,赐庙额灵衞。景定二年,诏侯二神曰忠佐忠佑。至是,漕使以请,始封朱令为侯,并祀于庙。又县人岳琚输家财募勇士,同尉曹十将死战退,敌里人祀之。咸淳四年,诏封忠翊侯,赐额显功,改封渔溪庙神虞雄为徳显公。 |
33  | 雄闽王牙,将战殁渔溪民庙祀之。绍兴二十六年,赐额昭应。乾道二年,加封恵济。是年,改封。五年,封建安灵济侯林旺为显佑公。 |
34  | 庙在建安。政和初,封通灵尊胜太保。嘉熙三年,加封灵济侯。是年,郡城大火,神降雨灭火。有司以闻,封显佑公妻唐氏,封协灵翊恵夫人。 |
35  | 封沅州英显庙神为䕶国侯。 |
36  | 神林姓,唐时为溪洞首领,殁为神。绍兴中,阴助讨贼。乾道间,赐额英显,至是加封爵。 |
37  | 七年,封林僾为福恵侯,子衎协恵侯。 |
38  | 闽人林僾及其子衎以孝义称,里人祀之,祈祷辄应。康定间,赐额显灵,及是,父子并封。 |
39  | 封龙宫显应庙神为佑文侯。 |
40  | 神龎,管莆人,以殄㓂驱疠,反风降雨,特加封爵,封尤溪正顺庙神为广恵将军。 |
41  | 神谢佑,尤溪人。从劔浦黄裳,学素慕张廵忠烈,及卒,数著异迹。嘉定二年,立庙以祀。绍定二年,封灵恵将军,至是加广恵。 |
42  | 辽太宗天显三年四月,祭麃鹿神。 |
43  | 圣宗统和四年十一月,祭麃鹿神。 |
44  | 䓁谨按辽俗,好射麃鹿,毎出猎,必祭其神,以祈多获。 |
45  | 地理志曰:永州木叶山兴王寺有白衣观音像,太宗援石晋主中国,自潞州廻入幽州,幸大悲阁,指此像曰:「我梦神人令送石郎为中国帝,即此也」。因移木叶山建庙,春秋告赛,尊为家神。军兴必告之,乃合符𫝊箭于诸部。 |
46  | 又礼志曰:嵗除初夕,勅使及伊勒希巴率执事郎君至殿前,以盐及羊膏置炉中燎之,巫及太巫以次赞祝火神讫,閤门使赞皇帝面火再拜,初皆亲拜,至道宗,始令伊勒希巴拜之。 |
47  | 穆宗应厯十四年正月,奉安神纛。 |
48  | 兴宗重熙十八年六月,行十二神纛。 |
49  | 十二月,以黑兔祭神。 |
50  | 景宗保寜三年十月,以黒白羊祀神。 |
51  | 七年五月,祭神姑。 |
52  | 圣宗统和十六年五月,祭白马神。 |
53  | 金世宗大定二十七年正月,加郑州河阴县黄河神号曰昭应顺济圣后,赐庙额灵徳善利」。 |
54  | 尚书省奏言:「郑州河阴县圣后庙,前代河水为患,屡祷有应,尝加封号庙额,今因祷祈,河遂安流,乞加褒赠」。帝从其请,特加号赐额嵗,委本县长官春秋致祭。元世祖至元五年正月,上都建城隍庙。七年,大都始建庙,封神曰佑圣王。文宗天厯二年八月,加王及夫人,号曰「䕶国保寜。 |
55  | 十五年正月,封磁州神崔府君为齐圣广佑王。元好问崔府君庙记》曰:「唐崔子玉府,君祠在所有之,或谓之亚岳,或谓之显应。王者皆莫知所从来。府君,定平人,太宗时为长子令,有恵爱之风,本道采访使与长子尉、刘内行弗备,且有赃赇之鄙。时县有虎害府君,谓二人者宜当之。已而果然。及一孝子为所食,乃以牒摄虎,至使服罪,一县以为神,而庙祀之。 |
56  | 七月,建汉祖天师正一祠于京城。 |
57  | 十月,祠成,诏张留孙居之。 |
58  | 释老𫝊曰:正一天师者,始自汉张道陵,至三十六代宗演,当至元十三年,世祖平江南,遣使召之,至则待以客礼,命主领江南道教,仍赐银印,子与棣与材嗣成宗大徳。八年,授与材正一教主,领三山符籙,其徒张留孙从宗演入朝,世祖与语,称㫖留侍阙下,祈祷辄应,即命留孙为天师,固辞不敢当,乃号之上卿,建崇真观于两京,俾留孙居之,専掌祠事。 |
59  | 䓁谨按正一祠,疑即释老𫝊中之崇真观也。𫝊称建于两京,则上都亦有之矣。 |
60  | 八月,封泉州神女号䕶国明著灵恵协正善庆显济天妃。 |
61  | 其后二十五年六月,又加封广佑明著天妃大徳。三年二月,加䕶国庇民,天厯二年十月,加广济福恵赐庙额灵慈,遣使代祀顺帝。至正十四年十月,再加辅圣䕶国。 |
62  | 《祭祀志》曰:南海女神灵恵夫人,至元中,以䕶海运有竒应,加封天妃神号,积至十字,庙曰灵慈,直沽、平江、周泾、泉、福兴化䓁处,皆有庙。皇庆以来嵗,遣使賫香遍祭,金幡一合、银一铤,付平江官、漕司及本府官,用柔毛酒醴,便服行事。 |
63  | 䓁谨按天妃封号,至天厯二年始加至「十」字,不应至元十五年已加十二字。又二十五年六月但称「加南海明著天妃」为「广佑明著天妃」,即《祭祀志》亦曰神号积至十字,则十五字之封,似止明著二字,无骤加「十」二字之理。史书沿误,无可是正,姑存以俟考。 |
64  | 成宗大徳三年二月,加觧州盐池神恵康王曰广济资寳王曰永泽,浙西盐官州海神曰灵感𢎞佑公,吴大夫伍员曰忠孝威恵显圣王。 |
65  | 㤗定帝㤗定元年正月,封觧州盐池神曰灵富公。三年六月,遣使祀之。 |
66  | 䓁谨按㤗《定帝纪》,又载,致和元年改封盐池神为灵富公,灵富之号已见㤗定元年,及是改封,宜有加字,葢史失之。或一事两载,皆不可考矣。七年十二月,加封真武为元圣仁威元天上帝。仁宗延佑七年四月祭遁甲神于香山。英宗至治三年十一月,㤗定帝即位,祭遁甲五福神。天厯二年八月,遣毛頴达祭遁甲神于上都南屏山、大都西山。 |
67  | 顾炎武《北平古今记》曰:香山有金章宗祭星台》,于史无所考,或是元时祭遁甲之地。 |
68  | 英宗至治元年五月,海漕粮至直沽,遣使祀海神天妃。三年二月,粮至,复祀之。顺帝至元二年九月,海运粮至,遣使致祭。 |
69  | 㤗定帝㤗定元年二月,加封广徳路祠山神张真君曰普济寜国路广恵王曰福佑。 |
70  | 七月,加封温州故平阳侯曰英烈侯。 |
71  | 二年七月,遣鄂勒博祀宅神于北部行幄,遣使代祀龙虎、武当二山。 |
72  | 顺帝至元三年四月,遣使降香于龙虎、三茅、阁皂诸山。 |
73  | 八月,作天妃宫于海津镇。 |
74  | 十一月,加封庐陵江神曰显应。 |
75  | 致和元年正月,加封幸渊龙神曰福应昭恵公。文宗天厯元年九月,加封汉将军闗羽为显灵义勇武安英济王,遣使祠其庙。 |
76  | 至顺二年正月,封䝉古巫者所奉神为灵感昭应䕶国忠顺王」,号其庙曰灵佑」。 |
77  | 三年五月,太常博士王瓒请禁封非祀典之神。瓒言:「各处请加封神庙,滥及淫祠。按《礼经》,以劳定国,以死勤事,能御大灾,能捍大患则祀之。其非祀典之神,今后不许加封」。制可。 |
78  | 顺帝至元三年六月,加封文始尹真人为无上太初博文文,始真君徐甲为垂元感圣慈化徳御真君庚桑子洞灵感化超蹈混然真君,文子通元光畅升元敏诱真君,列子冲虚至徳遁世逰乐真君庄子南华至极雄文𢎞道真君。 |
79  | 五年五月,加封浏阳州道吾山龙神为崇恵昭应灵显广济侯。 |
80  | 至正元年闰五月,改封徽州土神汪华为昭忠广仁武烈灵显王。 |
81  | 四年十二月,禁淫祠。 |
82  | 二十年八月,加封福建镇闽王为䕶国英仁武烈忠正福徳镇闽尊王。 |
83  | 明太祖洪武元年十二月,立旗纛庙。 |
84  | 先是,礼官言:「军行旗纛所当祭者,考之于古旗,谓牙旗。黄帝出军诀曰:牙旗者,将军之精一军之形候,凡始竪牙,必祭以刚日。纛谓旗头太白。阴经曰:大将军中营建纛。天子六军故用六纛。唐、宋及元皆有旗纛之祭,今宜立庙京师春用惊蛰,日秋用霜降日,遣官致祭」。乃命立庙于都督府治之后,题主曰军牙之神、六纛之神,仍令天下衞所于公署后立庙京都之祭,牲用太牢币,黒色,笾豆各八,簠簋各二,登鉶各一,以都督为献官。衞所指挥使初献,僚属亚终献,祭用少牢仪物,杀京师王国,则遣武官戎服行礼。嵗春秋,皇帝合祭神祗于城南,仍列旗纛于太嵗诸神之次。七年二月,诏皇太子率诸王诣阅武塲,祭旗纛,为坛七,各用羊豕一、帛色赤行三献礼。是日,皇太子及诸王皆具仪衞,执事者捧旗纛于马上,以序前行,至坛,皇太子先行礼,次诸王礼毕,诸王诣皇太子行幕,进胙讫,奉旗纛还宫。九年正月,别建旗纛庙于山川坛左,定以躬祀山川日,遣旗手衞官行礼。其正祭旗头、大将、六纛、大神、五方旗神,主宰战船正、神金、鼔角铳礟之神、弓弩、飞枪、飞石之神,阵前阵后,神祗五昌䓁衆,凡七位共一坛,南向。祭物视先农,帛七黒二白五,瘗毛血、望燎,与风云雷雨诸神同。祭毕,设酒器六,于地刺雄鷄六,血衅之。霜降日,又祭于教塲。嵗暮享太庙,日祭于承天门外,后罢霜降之祭。凡旗纛皆藏内府,祭则设之。成祖永乐中,又有神旗之祭,専祭火雷之神。毎月朔望,神机营提督官祭于教塲,牲用少牢。二年正月,封京都及天下城隍。 |
85  | 帝谓中书及礼官曰:「城隍神,厯代所祀,宜新封爵」。遂封京都城隍为承天鉴国司民升福明灵王,开封为显圣王,临濠为贞佑王,太平为英烈王,和州为灵䕶王,滁州为灵佑王,秩正一品,其馀府为鉴察司民城隍威灵公,秩正二品,州为灵佑侯,秩三品,县为显佑伯,秩四品章服,京都衮冕十有二章,封王公者九旒,九章侯伯七旒七章,命词臣撰制文颁之。时诸神祗止合祭于城南享祀之所,未有坛壝専祀,乃议建坛祀天下神祗,畧曰:「城隍之祀,莫详其始,先儒谓既有社,不应复有城隍,故唐李阳氷缙云城隍记谓祀典所无,惟吴越有之。然成都城隍祠,太和中李徳裕所建张说有祭城隍文,杜牧有祭黄州城隍文,则不独吴越为然,又芜湖城隍建于吴赤乌二年,髙齐、慕容俨、梁武陵王祀城隍神,皆书于史,又不独唐而已。宋以来,其祀遍天下,或锡庙额,或颁封爵,或迁就傅㑹,各指一人为神姓名。按唐张说祭荆州城隍文曰:致知産物助天育人。张九龄祭洪州城隍文曰:城隍是保,氓庶是依。则前代崇祀之意有在,今宜祔祭于岳渎诸神之坛」。三年,诏去封号,止称某府州县城隍之神。七年,从祀郊坛。二十一年,复以从祀,罢山川坛春祭。世宗嘉靖九年,并罢山川坛从祀,嵗以仲秋祭旗纛日致祭。凡圣诞节及五月十一日神诞,皆遣太常寺卿行礼。国有大事则告庙,在王国者王亲祭之,各府、州、县守令主之。 |
86  | 三年,诏天下府州县立城隍庙,其制髙广,各视官署正衙,几案皆同。置木主,撤塑像,取其泥涂壁,绘以云山。九月,京师庙成。主用丹漆字,涂以金,旁饰龙文,迎主入庙,用王者仪仗,帝亲为文以告。六年,制中都城隍神主成,如京师之制,遣官賫香帛奉安。礼臣请有事合祭,以何主为上?帝命以建都所在为上。二十年,京师改建庙,诏刘三吾曰:「朕设京师城隍,俾统各府州县之神,以监察民之善恶而祸福之,俾幽明举不得幸,免其书所由于石。永乐中,建庙北京都城之西,曰大威灵祠。英宗正统十二年,以修城重建。嘉靖二十七年正月,庙毁再建。 |
87  | 春明梦馀録曰:城隍之名见于易,若庙祀则莫究其始。唐李阳氷谓城隍神,祀典无之,惟吴、越有耳。宋、赵与时辨其非,以芜湖城隍祠建于呉赤乌,二年,不始于唐。然考记曰:天子大蜡八,伊耆氏始为蜡。蜡祭八神,水庸居七。水则隍也。庸,则城也。此正祭城隍之始。春秋传:「郑灾祈于四。墉,宋灾,用马于四墉,皆其证也。庸字不同,古通用耳。由是观之,城隍之祭,葢始于尧矣。 |
88  | 䓁谨按城隍是保」二语为张九龄祭城隍,文礼志》误作「张说」。又《实録》载洪武二十年京师改建城隍庙,《礼志作二十一年,亦误,并改正。 |
89  | 命筑坛于后湖,祀马祖诸神。 |
90  | 勅礼官定仪奏言周官校人,春祭马祖,天驷星也。夏祭先牧,始养马者。秋祭马社,始乘马者,冬祭马𡵯,乃神之灾害马者。隋用周制,祭以四仲之月,唐、宋因之。今定春秋二仲月甲戊、庚日,遣官致祭,为坛四,牲用少牢,币白色,笾豆各四,簠簋登各一,乐用时乐,行三献礼。五年,并诸神为一坛,嵗止春祭。六年二月,置羣牧监于滁州,建司马神祠于柏子潭,遣官致祭。每嵗春秋二仲,有司祠以少牢。永乐十三年二月,建马神祠于都城莲花池,其南京马神,则南太仆主之。《太祖实録》曰:洪武四年,蜀明升献良马十,其一色正白,长丈馀,首髙九尺,足髙七尺,有肉隠起,项下贯膺络腹,精采流动,不可加鞯勒。帝谓「天生英物,必有神司之」,命太常以少牢祀马祖,囊沙四百斤压之,日令人骑行,苑中乆之渐驯,后帝夕月于清凉山,乃乘以出。比还,大恱,赐名飞越峯,复命祀马祖。 |
91  | 三年六月,禁淫祠。 |
92  | 制曰:「朕思天地造化,能生万物而不言,故命人君代理之,前代不察乎?此聴民人祀天地祈祷,无所不至,渎礼僭分,莫大于斯。古者,天子祭天地,诸侯祭山川,大夫士庻各有所宜,祭民间合祭之神,礼部其定议颁降,违者罪之」。于是中书省臣䓁言:「凡民庻祭先祖嵗,除祀竈乡村,春秋祈土糓之神,凡有灾患,祷于祖先,若乡邑郡厉祭,则里社郡县自举之。其僧道建斋设醮,不许奏章,上表投拜,青词亦不许塑画天神地祗。其白莲社、明尊教、白云宗、巫觋、扶鸾祷圣书、符咒水诸术,并加禁止,庻㡬左道不兴,民无惑志」。从之。十二月,命祭无祀鬼神。 |
93  | 帝以兵革之馀,死无后者,其灵无所依,命举其礼,礼官言:「按《祭法:王祭㤗厉,诸侯祭公厉,大夫祭族厉。又士丧礼:疾病祷于厉。郑氏谓,汉时民家皆秋祠厉,则此祀达于上下矣。《春秋传》曰:鬼有所归,乃不为厉。后世不举其祭无依之鬼,乃或依附土木,为民祸福,以邀享祀,葢无足怪。今定京都、王国各府州县及里社,皆祭祀之,使鬼无所归者,不失祭享,则灾厉不兴,亦除民害之一道也」。从之,命京都筑坛于元武湖中,天下府州县皆设坛于城北各里,又立坛以祭,嵗以三月清明、七月望日、十月朔日,长吏率僚佐候,晡时致祭。牲用羊豕各三炊三石米饭。前期七日,檄城隍祭日,正坛设城隍位羊一、豕一。坛下东西席地,焚香列炬,各设羊一、豕一,并饭羮以祭坛南。立石刻祭文:京都曰泰厉,王国曰国厉,府州曰郡厉,县曰邑厉,里曰乡厉,著为式。 |
94  | 二十六年七月,遣礼部员外郎潘善应䓁往庐山祠周颠仙。 |
95  | 颠仙姓周,自言建昌人,病颠入南昌,行乞常趋省府,曰:「告太平」。不数年,天下果乱,陈友谅引兵入南昌,颠仙隠迹不见。及帝自将伐友谅,既定南昌,将还,颠仙从道左拜谒,潜随至金陵,遇帝,出辄趋进曰:「告太平告」。太平间见。词多隠语。友谅复围南昌,帝勒兵往援,因与偕行,乆之,纵还庐山。友谅败死,遣人往求之,不得。洪武癸亥秋,有僧觉,显自言庐山岩中老人使来见,帝以其诞却之。至是,帝不豫,前僧复徒跣,至云周颠仙遣进药,帝不纳。僧具言前事,乃饵之,有菖蒲丹砂之气。是夕疾愈,僧亦去,不知所之。帝遂亲为文,勒石纪其事,命善应䓁往祠焉。 |
96  | 䓁谨按明㑹典,南京神庙,初称十庙,北极真武以三月三日,九月九日道林真觉。普济禅师,寳志以三月十八日,都城隍以八月祭帝王后一日,祠山广恵张王,渤以二月十八日五显、灵顺以四月八日、九月二十八日,皆南京太常寺官祭,合蒋子文、卞壶曹彬、刘仁赡福夀诸庙为十庙,后增功臣庙为十一,又闗公庙以四孟嵗暮,及五月十三日天妃庙以正月十五日、三月二十三日,太仓神庙以春秋仲月望日,凡祭皆少牢,惟真武与真觉禅师素羞诸神,虽不尽应祀典,然皆太祖所定,有明,一代因之,而不敢废异于淫祀,邀福者,特附载之。成祖永乐三年正月,建天妃庙于直沽,从平江伯陈瑄请也。五年,复建天妃宫于龙江闗。七年,封䕶国庇民妙灵昭应𢎞仁普济天妃,赐庙额曰𢎞仁普济。 |
97  | 十二年三月,建真武庙于北京。 |
98  | 「开国靖难,神多效灵」。至是特建庙于皇城北海子桥之东。武宗正徳二年,改灵明显佑官祭日,同南京。十六年十二月,武当山宫观成,赐名太岳,太和为祀神祝厘之所,又即天柱峯顶冶铜为殿,饰以黄金,范真武像,于中选道士九人为提㸃,秩正六品,分主宫观祀事。嘉靖三十一年,重修,赐坊曰治世元岳。十五年三月,建洪恩灵济宫,于北京祀徐知证,知谔知证,知谔为徐温子,及知诰代杨氏有国,封知证为江王,知谔为饶王,尝帅兵入闽靖羣盗,闽人徳之,立生祠于金鳌峯北。未㡬,相继化去,降神于闽,益䖍祠祀,累著灵应宋髙宗赐额灵济。是年,帝寝疾,医药㒺效,祷之即瘳,乃立庙于皇城西,封金阙玉阙真人。十六年,改封真君,神父亦封真君,母配皆仙妃。宪宗成化二十二年,加称上帝,父母及配称圣帝元君,嵗正旦、冬至,神诞日,遣重臣致祭。孝宗𢎞治十八年,以大学士刘健䓁言,乃罢遣,止令太常寺官行礼,国有大事,则告福州神祠,毎六年一挂袍,初遣官赍送神宗,万厯四年止,令本省布政司官更换。 |
99  | 黄虞稷《蟫窠别志》曰:南唐前后遣将攻闽者,具载于史,未尝有知。证知谔领兵之事,则所云屯兵金鳌峯下者,妄也。且知谔之死在升元二年,知证卒于保大五年云。兄弟相继化去,尤妄之妄矣。二百年来,淫祀矫诬,无有能正之者。倪岳、周洪谟䓁亦但言其簒臣逆子,不宜载祀典,未能举史𫝊事实始末,以证流𫝊之讹,宜当时之不能尽革也。仁宗洪熙元年二月,封大小青龙神。 |
100  | 平则门外三十里卢师山有潭,世𫝊有大小二青龙,遇旱,致祷辄雨,是年乆旱,即潭上祷焉,雨随注。乃封大青龙为𢎞济,小青龙为灵显,嵗以春秋仲月遣官致祭。 |
101  | 宣宗宣徳七年七月,命祀髙邮湖神祠,平江伯陈瑄言:「髙邮城西北湖中有神祠祀耿遇徳,宋哲宗时人累封灵应侯庙额曰康泽,至今祷者,辄应请令有司春秋致祭」。从之。 |
102  | 英宗正统三年三月,禁天下祀孔子于释老宫。四川、永州儒学训导诸华言:「孔子祀于学,佛氏祀于寺,老氏祀于观,俱有定制。乃无知僧徒欲假孔子以取敬信,绘肖三像,并列供奉,亵侮不经,莫此为甚。乞通勅禁革」。从之。 |
103  | 景帝景㤗七年十二月,建金龙四大王祠于沙湾,从左副都御史徐有贞请也。 |
104  | 宪宗成化元年二月,廵抚湖广右佥都御史王俭请禁革淫祀。 |
105  | 俭言八事:一请禁革淫祀,乞勅翰林儒臣博采三礼及诸经𫝊,自天子至于庻人,当祀之神,纂集成书,刋示四方。凡天下鬼神不系礼典及当代祀典者,并撤其庙宇,毁其象设,仍乞禁革塑绘人匠,违者付法司论罪,则礼制明而民志定矣。礼臣议如所言,从之。十三年,诏建汉夀亭侯庙。 |
106  | 初,洪武二十八年,建庙于南京鸡鸣山。永乐中,北京始建庙,至是时,建庙于宛平县东。嘉靖十年,南京太常寺少卿黄芳言:「汉夀者封邑,亭侯者爵也,止称夀亭侯,误矣」。乃改称汉前将军、汉夀亭侯,嵗五月十三日,祭以太牢,果品五帛一,遣太常寺官致祭,国有大事则告。 |
107  | 䓁,谨按:明初祀闗侯,止用本称,万厯中,特加封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逺镇,天尊㫖从中出,不由词臣撰拟。刘若愚《芜史云:时掌道经,厰太监林朝最有宠封号,实所奏请云。 |
108  | 孝宗𢎞治元年四月,礼科给事中张九功请正祀典疏言:「祀典正则人心正。今朝廷常祭之外,又有释迦牟尼文佛、三清三境、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金阙、玉阙真君、元君神父神母,诸宫观中又有水官、星君、诸天诸帝之祭,非所以法天下」。帝下其章礼部。尚书周洪谟䓁言:「佛、老二氏,凡遇万夀䓁节,不令修建斋醮。其大兴隆寺、朝天宫俱停遣官致祭。至大帝、天尊真君、帝君诸神,稽诸祀典,并无所据,俱当罢免」。议上,帝命修建斋醮,遣官祭告,并东岳、真武城隍庙、灵济宫祭祀俱仍旧。二,徐真君及其父母妻革去帝号,仍旧封冠袍,换回焚毁。馀如所议行之。䓁。谨按孝宗实録曰:福州二:徐真君祠,冠袍例,三年,遣内官赍换,后改命太常寺官。𢎞治十三年,尚衣监奏乞仍遣内官,礼部谓遣太常寺官便科道亦交论之。帝命毎十年一次,仍遣内官賫送,戒其驿骚。是二徐僭祀,虽经九功论罢,礼官议行不移时,崇奉如故,良由阉寺内擅以祸福之说,荧惑宸聴,有非盈庭谠论所能挽者矣。 |
109  | 七年十二月,诏安平镇建庙祀真武龙王天妃。时塞张秋决口成,改张秋镇为安平镇,建庙祀诸神,赐额显应。 |
110  | 武宗正徳五年十月,赐山西觧州盐池神号曰东盐池之神,西盐池之神。 |
111  | 至万厯十八年三月,廵按山西御史秦大䕫言:河东盐池屡遭水患,乃于东西二池条山风洞诸神,两举祭告,遂至水减盐生,倍于往日,乞各加封号,列之祀典。礼官以国朝厘正祀典,岳镇海渎,别无王公封号,宜于三祠总门,锡以祠额,以昭䖍报」。命赐额为灵佑。十四年二月,谕礼部将廵两畿、山东祀神祈福,大学士杨廷和言:「泰山,特五岳之一,古礼惟诸侯主祭。今制,郊坛分献亦惟命官行礼,非天子所宜亲祀。今欲尊奉神像,供献香帛,必不得已遣官一行」。礼部尚书毛澄䓁亦言欲遍告天下,山川遣使,足以将敬,不必亲行。科道亦交章谏,不报。 |
112  | 䓁谨按,帝将欲南幸,特以祀神为名耳。廷臣諌者数百人,皆杖于阙下。六月,宸濠反,乃决计亲征。八月,发京师。明年冬,乃还。事具告祭门。世宗嘉靖十四年九月,建西海神祠。 |
113  | 帝谕礼部尚书夏言曰:「西海子嵗以午日奉两宫逰宴,止行望祀,宜特建祠宇」。言退,乃上疏曰:「禁内西海子者,即古燕京积水潭也,源出西山神山一亩马眼诸泉,绕出瓮山后,滙为七里泺,东入都城,潴为积水潭,南出玉河,入于大通河,转漕亦頼其利,比之五祀,其功较大,礼宜特祀,请于北闸口涌玉亭后隙地建祠,以答神贶」。诏可,乃加神号曰宣灵𢎞济,并祀水府及司舟之神,嵗春秋仲月上壬日,遣太常卿致祭。二十二年,改名𢎞济神祠。穆宗隆庆元年罢祀。十五年五月,诏除禁中释殿,毁销佛骨诸物。时撤大善佛殿建太后宫,礼部尚书夏言请勅有司以佛骨瘗之中野。帝曰:「朕思此物。智者以为邪秽,必不欲观。愚者以为竒异,必欲尊奉,今虽埋之将来,岂免窃发」。乃焚之于通衢,毁金银佛像凡一百六十九座,佛骨佛牙凡一万三千馀斤。 |
114  | 《榖山茟麈》曰:嘉靖中,陶仲文、卲真以祈祷用事,请拆毁寺院,沙汰僧尼,焚佛骨于大通桥下。二十一年四月,建大髙元殿于西苑,奉祀上帝。先是,二年四月,太监崔文䓁于钦安殿修设醮供,请帝拜奏青词,大内建醮自此始,其后改钦安殿为元极寳殿,奉祀上帝,祈榖大享,皆于此行礼,而亲郊遂废,时帝居西苑,罕入大内,即元极寳殿亦不时至,故又即西苑建大高元殿,以奉玉皇及三清像,设殿之东北为象一宫中奉象一帝君范金为像,髙尺许,即帝修元御容也。三十六年,又建大光明殿,他如洪应雷坛,帝有祷必至,凝道雷轩书,日恒御之,其馀奉真之所,不可胜纪,帝崩,未逾月,诸宫尽毁,惟髙元、光明二殿仅存。 |
115  | 万厯野获编》曰:自西苑肇兴,寻营永夀宫于其地,未㡬元极髙元䓁殿,继起以元极为拜天之所,当正朝之奉天殿,以大髙元为内朝之所,当正朝之文华殿,又建清馥殿,为行香之所,毎建金籙、大醮坛,则上躬至焉,凡入撰青词诸臣,皆附丽其旁,即阁臣亦昼夜供事,不复至文渊阁,葢君臣上下,朝真醮斗㡬三十年。 |
116  | 䓁。谨按:《明实録,成化十二年,帝于宫北建祠祀玉皇,取郊祀祭服、祭品乐舞之具,依式制造,并新编乐章,令内官肄习,欲于神降日举祀典,以翰林学士商辂谏而止。𢎞治十一年,钦安殿设醮,欲树旛竿,工部尚书徐贯䓁谓非祖制,乃罢造,是明代大内祀神建醮,厯代皆然,不自世宗始也,独帝溺于元修,恶臣下,非毁时以威柄自忤㫖者,辄加诛斥,故诸臣率容黙保位甚,且假青词为固宠之计,无有抗顔直谏,如先代诸臣者矣。 |
117  | 三十二年十月,诏立桞将军庙于新安镇将军名匡,山东人,宋时从军阵亡,常见神于河道,总理河道都御史曾钧奏请立庙,特赐额致祭。三十三年六月,赐四川岷山土神显佑灵济大王,勅神在西畨宣徳中立祠,赐勅后毁于火,至是土官新其祠,请勅于朝,给之。 |
118  | 三十四年四月,诏修江西,许旌阳真人宫。三十五年五月,诏建真武殿于江南齐云山。神宗万厯二年十二月,礼科给事中梁式题请清祠,宇疏言:「禁左道三事:一曰清,祠宇寺观庙宇,俱载令甲间有剏建,必俟奏闻,所以重祠典而端好尚也。今各处大小菴观寺院,不可数计,而鼎建日繁,募徒相望,规制僭越,煽惑民风,甚非所以尊主威、伐奸萌也。请勅下所司,毁其太甚,罪其擅作,非但民归本业,而奸党渊巢亦厘剔过半矣」。从之。 |
119  | 二十六年四月,加封金山黒龙潭龙神为䕶国济民神应龙王。 |
120  | 黒龙潭在金山口北,旁有龙王庙,成化八年祷雨有应,重新之。万厯初,帝谒陵,还驻跸潭上,是后祷雨辄应。是年,帝忧旱甚,露祷宫中,复遣正一嗣教真人张国祥祷于龙潭,雨泽如期,特加号勒碑,名其潭曰「神应」。 |
121  | 熹宗天启元年三月,命太常寺官以六月二十二日祀大徳之神。 |
122  | 三年闰十月,建龙王庙于鹿岛。 |
123  | 赐神号曰显应庙额灵佑,从总兵官毛文龙请也。愍帝崇祯元年十一月,封䕶漕河神张六五为灵应英济侯。 |
124  | 䓁,谨按礼志,洪武元年,命中书省下郡县,访求应祀神祗,著于祀典,令有司嵗时致祭。二年,又诏天下神祗有功徳于民,事迹昭著者,虽不致祭禁,毁撤祠宇。三年,定诸神封号,尽革后世溢美之称,天下神祠不应祀典者,有司毋得致祭,㑹典所载南京诸庙,已见于前,其在天下郡县列祀典者,如南直𨽻凤阳显济庙,滁州丰山庙及栢子潭庙、徐州灵源、𢎞济庙、河平神庙、龙神庙、平阳平水祠、汾州永泽庙、沁州南山神庙及焦龙神庙、沁州龙泉神庙,兖州青山庙、安平、显恵䓁庙、衞辉黒龙神庙、严州乌龙庙,宜春仰山祠、常徳阳山庙、沅州显应庙、长沙洞庭庙,马湖显应祠、福州灵济宫、广州天妃庙、南海真武灵应祠、琼州灵山祠、琼州髙山庙、电白灵湫庙、敬诚夫人庙,皆有司春秋致祭,终明之世,飨祀不絶。又镇江水府庙、凤阳黒水将军庙、临江府晏公庙、新淦县萧侯庙、湘阴县黄陵庙、辽州㟦山神庙、琼州峻灵王庙、黎母庙、钦州乌雷庙、庆逺府灵潜庙、马湖府神水祠,间见《实録及志乘,悉从王圻续通考采出,附著于后。 |
125  | 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七十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