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翰林院侍講臣周煌恭輯 |
2  | 國統 |
3  | 國統 |
4  | 天生民,立之君。自堯、舜以來,正朔相承,尊無二上;國統歷歷可紀。至若四陲荒眇,彈丸黑子之地,莫不各君其國;而聲教之所未通,即皆甲子無稽,世次湮滅,理有固然。其列於圖經——如內地郡國志者,惟朝鮮最詳,而琉球即次之;則唯其回面內向、沐浴雅化之已久也。我朝定鼎燕京,琉球率先歸附;不敢自王,敦請襲封。嗣後貢職恪共,世守藩臣之分;憑借寵靈,鎮撫荒徼,享祚綿遠,長作東南屏蔽:有由來矣。臣使役甫竣,諏詢往跡,知中山一區,禪革互乘。匪特「隋書」歡斯,茫無可據;即如洪、永初封,亦非姓尚。爰按「前錄」,博採歷史;並其國中撰述,亦必詳譯核審。上自天孫遞至今爵,原流悉著,年世胥陳,務期信者有傳、疑者備考;且以告守茲上者,毋恃險隘、毋敢驕淫、毋作威福、毋忘鑒戒云!志國統。 |
5  | 天孫氏:琉球始祖。其初有一男、一女,生於大荒,自成夫婦,曰阿摩美久。生三男、二女。長男即天孫氏,開國始主也。次男為諸侯始,三男為百姓始。長女曰君君,次女曰祝祝,為國守護神;一為天神,一為海神。今寺院有三首六臂女神,手執日月,名曰天滿大自在天神。「汪錄」云:『名「辨戈天」,崇祀特隆』;蓋即此也。「隋書」云:『王姓歡斯,名渴刺兜,國人呼王為「可老羊」、王妻曰「多拔茶」』;其即天孫氏之世歟!「天滿」、「歡斯」,國語音皆相混;故訛耳。傳二十五代,姓氏俱無考。起洪荒乙丑;至宋淳熙十三年,逆臣利勇鴆而弒之,遂自立。浦添按司舜天討之,利勇死;諸按司群奉為王,天孫氏遂亡。凡一萬七千八百零二年。 |
6  | 舜天:日本人皇後裔,大里按司朝公子,為浦添按司。宋淳熙間,天孫氏逆臣利勇弒君自立;舜天討之,眾推為王,年二十一。嘉熙元年,薨;在位五十一年,壽七十二。子舜馬順熙嗣。 |
7  | 舜馬順熙:舜天長子。淳熙十二年,生。嘉熙二年立,年五十四。淳佑八年,薨;在位十一年,壽六十四。子義本嗣。 |
8  | 義本:舜馬順熙長子。開禧二年,生。淳佑九年立,年四十四。期年,國中大飢;三年,疾疫:人民□失。君嘆息,謂群臣曰:『飢疫並行,不德誰讓』!群臣舉天孫氏後惠祖嫡孫英祖。義本悅,召試國政。舉賢、退不肖,疾疫遂止。攝政七年,義本讓位,退隱北山。在位十一年,壽五十四。 |
9  | ——舜天至義本,凡三傳,共七十三年。 |
10  | 英祖:天孫氏裔惠祖世主孫。宋紹定二年,生。長為伊祖按司。寶佑元年,攝政。景定元年,受義本讓位,年三十二。元大德三年,薨;在位四十年,壽七十一。子大成嗣。 |
11  | 大成:英祖世子。淳佑七年,生。大德四年立,年五十四。至大元年,薨;在位九年,壽六十二。子英慈嗣。 |
12  | 英慈:大成次子。咸淳四年,生。至大二年立,年四十二。皇慶二年,薨;在位五年,壽四十六。子玉城嗣。 |
13  | 玉城:英慈第四子。元貞二年,生。延祐元年立,年十九。世衰政廢,內色外禽,諸按司不朝。大里按司稱「山南王」,今歸仁按司稱「山北王」;玉城惟有首里等數國,自稱「中山王」:國分為三,時發兵相攻戰。至元二年,薨;在位二十三年,壽四十一。子西威嗣。 |
14  | 西威:玉城長子。至和元年,生。至元三年立,年十歲。政歸母妃,牝雞亂政。至正十年,薨;在位十四年,壽二十二。時浦添按司察度有德,人心悅服;國人廢世子,奉察度為王。 |
15  | ——英祖至西威,凡五傳,共九十九年。 |
16  | 察度:浦添間切謝那村奧間大親之子。始為浦添按司。西威薨,世子五歲,母妃亂政;元至正十年,國人廢世子而立之。明洪武二十八年,薨;在位四十六年,年壽無考。子武寧嗣。 |
17  | 武寧:察度世子。至正十六年,生。洪武二十九年立,年四十一。違父遺命,荒於禽色,晝夜逸游;諸侯背叛。永樂三年,薨;在位十年。 |
18  | 臣按洪武二十八年察度卒,武寧以二十九年立。「明實錄」:永樂改元,武寧始訃告于朝。二年,遣行人時中往祭賻,并詔武寧襲爵。三年,時中使琉球還。當是時,尚巴志既滅山南、山北,並滅中山。武寧遂以三年薨,巴志又奉其父思紹為王,故五年思紹以父武寧之喪來告也。若「世纘圖」及「中山世鑑」俱云「武寧在位二十六年,以永樂十九年卒,巴志以二十年立」;則是誤謂巴志滅武寧而自立,追封其父思紹為王;故紀年不合耳。至「明實錄」間有故王已薨,尚書王貢者,則以未及赴喪故也。「徐錄」云:「武寧,永樂四年受封,薨於永樂三年」;亦非是。 |
19  | ——察度至武寧,凡二傳,共五十六年。 |
20  | 思紹:初為山南王佐鋪按司,其子尚巴志嗣職。山南王無道,糾合義兵攻之,并攻山北王、中山王,次第滅之;奉思紹為王。永樂四年立,五年以父武寧之喪來告;實非父子也。成祖賜祭武寧,詔思紹嗣爵。永樂十九年,薨;在位十六年,壽無考。子尚巴志嗣。 |
21  | 臣按「中山世鑒」謂「宣德初,封尚巴志為中山王,乃追封其父思紹為王」;非也。追封之王,主不入廟;今先王廟中有思紹神主,況「實錄」又鑿然可據也。 |
22  | 尚巴志:思紹嫡子。洪武五年,生。三十五年,年三十一,嗣佐鋪按司,後奉思紹為王。永樂二十年立,年五十一。正統四年,薨;在位十八年,壽六十八。子尚忠嗣。 |
23  | 尚忠:巴志次子。洪武二十四年,生。正統五年立,年五十。九年,薨;在位五年,壽五十四。子尚思達嗣。 |
24  | 尚思達:尚忠子。永樂六年,生。正統十年立,年三十八。十四年,薨;在位五年,壽四十二。無子,叔尚金福嗣。 |
25  | 尚金福:巴志第六子。洪武三十一年,生。景泰元年立,年五十三。四年,薨;在位四年,壽五十六。子尚泰久嗣。 |
26  | 尚泰久:金福長子。永樂十三年,生。景泰五年立,年四十。天順四年,薨;在位七年,壽四十六。子尚德嗣。 |
27  | 尚德:泰久第三子。正統六年,生。天順五年立,年二十一。君德不修,朝暮漁獵,暴虐無道。鬼界島叛、不朝貢數年,自將伐之;歸,彌自滿。成化五年,薨;在位九年,壽二十九。世子幼,國人廢之,奉內間里主御鎖側為王。 |
28  | ——思紹至尚德,凡七傳,共六十四年。 |
29  | 臣按「明史」、「實錄」云:『金福卒,其弟布里與其子志魯爭立』;則爭者必應立之世子耳。而「中山世鑑」乃云:『泰久,尚金福第一子』;志魯,又果金福之第幾子耶?景泰六年詔書,則曰『金福既薨,其弟尚泰久……』;勒書亦曰『傳及爾兄,益隆繼述。爾乃王弟,宜紹國封』。「汪錄」引「世纘圖」則云:『泰久係尚志達之弟』;「志」疑當作「思」。思達乃尚忠之子,而金福為思達之叔;假泰久果係思達之弟,則泰久亦為尚忠子而非金福子,尤非金福弟明甚。蓋「實錄」據請封疏,原無舛謬;而「世纘」、「世鑒」二記,亦不勝矛盾矣。 |
30  | 尚圓:字思德,全伊平人。其先不可知;父尚稷,為伊平里主。圓生有異瑞,長為內間里主;累轉御鎖側;德盛民歸。尚德卒,子幼;國人廢而弒之,迎圓為王。成化十二年,薨;在位七年,壽六十二。世子尚真年十二,王弟尚宣威攝位。 |
31  | 臣按「中山世鑑」云:『尚圓,當尚金福時,始給黃帽;泰久時,領內間里主——即今遏闥理官』。又云:『久旱,獨其田不雨而潤,民驚傳為異。圓懼,載妻子隱避十四年。尚金福聞其賢,召為黃帽官,轉御鎖側——即今耳目官』云云。自尚忠至金福三世共止十四年,泰久僅七年;何以云「隱避一十四年」耶?且金福在泰久之前,何以金福時始給黃帽、泰久時旋領內間,而十四年隱避之後,金福復召為黃帽官;此金福又果何屬耶?以臆考之,始給黃帽,當是尚忠前事;領內間,當是尚思達前後事;所云「尚金福聞其賢」,當是尚泰久聞其賢耳。 |
32  | 臣又按「世纘圖」云:『尚圓王,成化六年庚寅即位,在位七年;成化十二年七月二十八日,卒』。夫六年為庚寅,則十二年當是丙申;「汪錄」固辨之矣。今據圓覺寺西序「諱辰牌」所錄,實作丙申;當是字訛無疑。觀下書成化十三年,益信。 |
33  | 臣又按「世纘圖」云:『成化十三年,尚宣威即王位;在位僅六月,丙申八月四日卒』。既於丁酉即王位,而先以丙申卒耶!此「丙申」不知何指?且圓以丙申七月二十八日卒,宣威以丙申八月四日卒;則相距僅六日耳;何以云「在位六月」乎?「世鑒」云:『尚圓卒,世子尚真年十三,宣威攝國事六閱月,國人樂附。後引尚真掖就王位,己東向立;退隱於越來。其年卒』。據此,則是退隱後之年耳。若即謂是攝位之年,則圓以丙申七月卒,至年終僅五閱月;丁酉攝位六閱月之說俱不符矣。又云:『宣威,尚圓之弟。宣德五年生,壽四十八』;尤謬。宣德五年為庚戌,若以丙申八月卒,則壽止四十七矣。 |
34  | 尚宣威:尚圓弟,少育於兄。九歲,從渡國頭至中山,為黃帽官。圓卒,宣威立。成化十三年,引真掖就王位,己東向立;退隱越來。是年八月,薨;壽四十八,國中私謚「義忠」。今其子孫尚存。立凡六閱月。 |
35  | 尚真:尚圓世子。成化元年,生。十三年立,年十三。嘉靖五年,薨;在位五十年,壽六十二。子尚清嗣。 |
36  | 尚清:尚真子。弘治十年,生。嘉靖六年立,年三十一。三十四年,薨;在位二十九年,壽五十九。子尚元嗣。 |
37  | 尚元:尚清次子。嘉靖七年,生。三十五年立,年二十九。隆慶六年,薨;在位十七年,壽四十五。子尚永嗣。 |
38  | 尚永:尚元次子。嘉靖三十一年,生。萬歷元年立,年二十一。十六年,薨;在位十六年,壽三十五。無子,尚寧嗣。 |
39  | 尚寧:尚真孫、尚懿子。萬歷十七年立,年二十六。四十年,倭入中山,襲執。王不屈,倭酋慶長異之,曰:『有此氣象,無惑乎受天朝封號也』!卒放回。泰昌元年,薨;在位三十二年,壽五十七。無子,尚豐嗣。 |
40  | 尚豐:尚永弟、尚久第四子。萬歷十八年,生。天啟元年立,年三十二。崇禎十三年,薨;在位二十年,壽五十一。子尚賢嗣。 |
41  | 尚賢:尚豐第三子。天啟五年,生。崇禎十四年立,年十七。國朝順治四年,薨;在位七年,壽二十三。弟尚質嗣。 |
42  | 尚質:尚賢弟。崇禎二年,生。順治五年立,年二十一。康熙七年,薨;在位二十一年,壽四十一。子尚貞嗣。 |
43  | 尚貞:尚質子。順治二年,生。康熙八年立,年二十五。四十八年,薨;在位四十一年,壽六十五。子尚益嗣。 |
44  | 尚益:尚貞世子尚純之子。康熙十七年,生。純為世子,先卒;四十九年,以嫡孫立,年三十三。五十一年,薨;在位三年,壽三十五,未及請封。子尚敬嗣。 |
45  | 尚敬:尚益世子。康熙三十九年,生。五十二年立,年十四。乾隆十六年,薨;在位三十九年,壽五十二。子尚穆嗣。 |
46  | 尚穆:尚敬世子。乾隆四年,生。十七年立,年十四。 |
47  | 臣按汪楫「錄」據「世纘圖」尚清王謂為「天纘王卜稱第五子」。徐葆光「錄」則云中山王無稱「天纘王」者,直謂為尚真第五子。然中山王亦多有他號者,如尚圓稱思德金而尚寧稱康翁、尚豐稱宗盛、尚賢稱秀英、尚質稱直高之類,「天纘」得無亦係尚真之別稱歟!不然,何以傳元及永已歷三世,忽又及圓之孫寧、寧又及元之孫豐耶!但有疑當闕,斷以為非尚真子,不可;既以為尚真子,亦未見其可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