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Wiki
-> -> 卷一百七十·陈纪四 临海王光大元年至二年 宣帝太建元年至三年

《卷一百七十·陈纪四 临海王光大元年至二年 宣帝太建元年至三年》[View] [Edit] [History]

1
資治通鑑卷第一百七十端明殿學士兼翰林侍讀學士朝散大夫右諫議大夫充集賢殿修撰提舉西京嵩山崇福宮上柱國河內郡開國侯食邑一千八百戶食實封六百戶賜紫金魚袋臣司馬光奉敕編集
2
後學天台胡三省音註陳紀四起彊圉大淵獻(丁亥),盡重光單閼(辛卯),凡五年。
3
臨海王諱伯宗,字奉業,小字藥王,文帝嫡長子也。
4
光大元年春正月癸酉朔,日有食之。
5
尚書左僕射袁樞卒。卒,子恤翻。
6
乙亥,大赦,改元。改元光大。
7
辛卯,帝祀南郊。
8
壬辰,齊上皇還鄴。去年八月如晉陽,今還。
9
己亥,周主耕藉田。藉,秦昔翻。
10
二月壬寅朔,齊主加元服,大赦。
11
初,高祖為梁相,高祖殺王僧辯,立梁敬帝,遂相之,因以受禪。相,息亮翻;下同。劉師知中書舍人。師知涉學工文,練習儀體,儀體,謂朝儀國體。歷世祖朝,雖位宦不遷,而委任甚重,朝,直遙翻;下同。與揚州刺史安成王頊、尚書僕射到仲舉同受遺詔輔政。師知、仲舉恆居禁中,參決衆事,恒,戶登翻。頊與左右三百人入居尚書省。師知見頊地望權勢為朝野所屬,心忌之,屬,之欲翻。與尚書左丞王暹等謀出頊於外。暹,思廉翻。衆猶豫,未敢先發。東宮通事舍人殷不佞,素以名節自任,按蕭子顯《齊志》,東宮職僚,未有通事舍人。《五代志》,梁東宮有通事守舍人、典事守舍人、典法守舍人員,陳因之。又受委東宮,言在東宮,為上所親委。乃馳詣相府,是時以尚書省為相府。矯敕謂頊曰:「今四方無事,王可還東府經理州務。」州務,謂揚州事務。
12
頊將出,中記室毛喜《五代志》:梁制:蕃王國及庶姓有持節,府有中錄事、中記室。馳入見頊曰:「陳有天下日淺,國禍繼臻,謂八年之間,國連有大喪。中外危懼。太后深惟至計,惟,思也。令王入省共康庶績,今日之言,必非太后之意。宗壯之重,願王三思,三,息暫翻,又如字。須更聞奏,無使姦人得肆其謀。今出外卽受制於人,譬如曹爽,願作富家翁,其可得邪!」曹爽事見四[七]十五卷魏邵陵厲公嘉平元年。頊遣喜與領軍將軍吳明徹籌之,明徹曰:「嗣君諒闇,闇,音陰。萬機多闕。殿下親實周、邵,當輔安社稷,願留中勿疑。」
13
頊乃稱疾,召劉師知,留之與語,使毛喜先入言於太后。太后曰:「今伯宗幼弱,政事並委二郎。文帝居長,頊居次,故稱為二郎。此非我意。」喜又言於帝。帝曰:「此自師知等所為,朕不知也。」喜出,以報頊。頊因囚師知,自入見太后及帝,見,賢遍翻。極陳師知之罪,仍自草敕請畫,請畫可也。可師知付廷尉,其夜,於獄中賜死。以到仲舉為金紫光祿大夫。王暹、殷不佞並付治。付治,付有司治罪也。或作「付冶」,付東冶使徒作也。以下文不害免官言之,「治」字為是。暹,息廉翻。不佞,不害之弟也,少有孝行,不佞少居父喪,以至孝稱。江陵之陷,不佞母死于亂兵。不佞在吳,道路隔絕,久不得奔赴,四年之中,晝夜號泣,居處飲食,常為居喪之禮。後其兄不齊迎母喪歸葬,不佞居處之節,如始聞問,若此者又三年。身自負土,手植松柏,每歲時伏臘,必三日不食。少,詩照翻。行,下孟翻。頊雅重之,故獨得不死,免官而已。王暹伏誅。自是國政盡歸於頊。劉師知之事,大類楊愔。
14
右衞將軍會稽韓子高,鎭領軍府,在建康諸將中士馬最盛,會,工外翻。將,卽亮翻。與仲舉通謀。事未發。毛喜請簡士馬配子高,幷賜鐵炭,使脩器甲。頊驚曰:「子高謀反,方欲收執,何為更如是邪?」邪,音耶。喜曰:「山陵始畢,邊寇尚多,而子高受委前朝,名為杖順。若收之,恐不卽授首,或能為人患。宜推心安誘,朝,直遙翻。誘,音酉。使不自疑,伺間圖之,一壯士之力耳。」頊深然之。間,古莧翻。《考異》曰:《陳書·文沈后傳》云:「安成王旣專,沈太后憂悶,計無所出,乃密賂宦者蔣裕,令誘建安人張安國,使據郡反,冀因此以圖高宗。安國事覺,並為高宗所誅。時后左右近侍頗知其事,后恐連,逮黨與並殺之。」按后欲圖高宗,而令安國據建安反,理不相涉。且后若實有此謀,高宗旣立,后豈得自全!今删去。
15
仲舉旣廢歸私第,心不自安。子郁,尚世祖妹信義長公主,信義,郡名。《五代志》:吳郡常熟縣,梁置信義郡。長,知兩翻。除南康內史,未之官。子高亦自危,求出為衡、廣諸鎭;郁每乘小輿,蒙婦人衣,與子高謀。會前上虞令陸昉及子高軍主告其謀反。昉,分罔翻。頊在尚書省,因召文武在位議立皇太子。平旦,仲舉、子高入省,皆執之,到仲舉旣廢歸私第,非在位者。蓋頊召其會議,因而執之。幷郁送廷尉,下詔,於獄賜死,《考異》曰:《陳書·子高傳》,死在光大元年八月。按《華皎傳》,子高誅後,皎始謀叛。《帝紀》,此年五月,皎已謀反。又慈訓太后令,先言劉師知、子高誅,後乃及余孝頃。《始興王伯茂傳》,師知等誅後,伯茂乃進號中衞。然則《子高傳》誤也。餘黨一無所問。
16
辛亥南豫州刺史余孝頃坐謀反誅。
17
癸丑,以東揚州刺史始興王伯茂為中衞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梁置四中將軍,軍、衞、撫、護,止施於內。伯茂,帝之母弟也,劉師知、韓子高之謀,伯茂皆預之;司徒頊恐扇動內外,故以為中衞,專使之居禁中,與帝遊處。處,昌呂翻。
18
三月甲午,以尚書右僕射沈欽為侍中、左僕射。史言沈欽官兼兩省。
19
夏四月癸丑,齊遣散騎常侍司馬幼之來聘。散,悉亶翻。騎,奇寄翻。
20
湘州刺史華皎華,戶化翻。聞韓子高死,內不自安,皎與劉師知、韓子高皆為文帝所親任,二人旣死,故皎不自安。繕甲聚徒,撫循所部,啓求廣州,以卜朝廷之意。司徒頊僞許之,而詔書未出。皎遣使潛引周兵,又自歸於梁,以其子玄響為質。使,疏吏翻。質,音致。
21
五月癸巳,頊以丹楊尹吳明徹湘州刺史
22
甲午,齊以東平王儼為尚書令。
23
司徒頊遣吳明徹帥舟師三萬趣郢州,帥,讀曰率;下同。趣,七喻反;下同。丙申,遣征南大將軍淳于量帥舟師五萬繼之,又遣冠武將軍楊文通從安成步道出茶陵,梁置冠武將軍,與折衝同班。《五代志》:廬陵郡安復縣,舊置安成郡。茶陵縣,漢屬長沙郡,吳分屬湘東郡,隋幷入衡山郡湘潭縣。《九域志》:茶陵縣屬衡州,在州東三百五十五里。巴山太守黃法慧從宜陽出澧陵,宜陽,卽豫章郡宜春縣也,晉孝武帝更名宜陽,避太后諱也。隋復曰宜春縣,帶袁州。後漢立醴陵縣,屬長沙郡。《九域志》:在郡東一百六十里。自宜春至醴陵二百二十里。守,式又翻。共襲華皎,幷與江州刺史章昭達郢州刺史程靈洗合謀進討。六月壬寅,以司空徐度車騎將軍,總督建康諸軍,步道趣湘州。
24
辛亥,周主尊其母叱奴氏為皇太后。魏收《官氏志》:拓跋興於代北,兼幷他部,以本部中別族為內姓;其他諸部隨方分之,北方有叱奴氏。
25
己未,齊封皇弟仁機為西河王,仁約為樂浪王,樂,音洛;下同。浪,音琅。儉為潁川王,仁雅為安樂王,仁直為丹楊王,《考異》曰:《北齊書·帝紀》:名統,今從《列傳》。統,謂仁直。仁謙為東海王。皆郡王也。《五代志》:安樂郡密雲縣,舊置安樂郡。
26
華皎使者至長安;梁亦上書言状,且乞師;華,戶化翻。使,疏吏翻。上,時掌翻。周人議出師應之。司會崔猷曰:「前歲東征,死傷過半。謂攻齊洛陽也,事見上卷文帝天嘉五年。會,古外翻。比雖循撫,瘡痍未復。今陳氏保境息民,共敦鄰好,比,毗至翻。好,呼到翻。豈可利其土地,納其叛臣,違盟約之信,興無名之師乎!」晉公護不從。閏六月戊寅,遣襄州總管衞公直督柱國陸通、大將軍田弘、權景宣、元定等將兵助之。將,卽亮翻,又音如字,領也。
27
辛巳,齊左丞相咸陽武王斛律金卒,年八十。長子光為大將軍,相,息亮翻。卒,子恤翻。長,知兩翻。次子羨及孫武都並開府儀同三司,出鎭方岳,斛律羨鎭幽州,武都鎭梁、兗二州。其餘子孫封侯顯貴者甚衆。門中一皇后,二太子妃,金子光長女,孝昭納為太子妃;次女,武成納為太子妃,後主受內禪,立為皇后。三公主,按後祖珽言光男尚公主,蓋光子武都、世雄、恒伽皆尚主也。事齊貴寵,三世無比。自肅宗以來,禮敬尤重,每朝見,常聽乘步挽車至階,朝,直遙翻。見,賢遍翻。步挽車,不用牛馬,令人步挽之。或以羊車迎之。然金不以為喜,嘗謂光曰:「我雖不讀書,聞古來外戚鮮有能保其族者。鮮,息淺翻。女若有寵,為諸貴所嫉;無寵,為天子所憎。我家直以勳勞致富,何必藉女寵也!」史言斛律金有識。
28
壬午,齊以東平王儼錄尚書事,以左僕射趙彥深尚書令,幷省尚書左僕射婁定遠為左僕射,自幷省入為鄴省左僕射。中書監徐之才為右僕射。定遠,昭之子也。昭,婁后之弟。
29
秋七月戊申,立皇子至澤為太子。
30
八月,齊以任城王湝為太師,任,音壬。湝,音皆,又戶皆翻。馮翊王潤為大司馬,段韶左丞相,賀拔仁為右丞相,侯莫陳相為太宰,婁叡為太傅,斛律光為太保,韓祖念為大將軍,趙郡王叡為太尉,東平王儼為司徒。
31
儼有寵於上皇及胡后,時兼京畿大都督、領軍大將軍,領御史中丞。魏朝故事:中丞出,與皇太子分路,分路而行,不引車避道。朝,直遙翻。王公皆遙駐車,去牛,頓軛於地,以待其過;去,羌呂翻。軛,於革翻。其或遲違,不卽駐車頓軛,是遲,遲為違法。則前驅以赤棒棒之。棒,部項翻。自遷鄴以後,此儀廢絕,上皇欲尊寵儼,命一遵舊制。儼初從北宮出,將上中丞,將上,時掌翻。今人謂領職視事為禮上。凡京畿步騎、領軍官屬、中丞威儀、司徒鹵簿,莫不畢從。騎,奇寄翻。從,才用翻。上皇與胡后張幕於華林園東門外而觀之,遣中使驟馬趣仗。趣儼前導儀仗也。使,疏吏翻。趣,七喻翻。不得入,自言奉敕,赤棒卒應聲碎其鞍,馬驚,人墜。上皇大笑,以為善,更敕駐車,勞問良久。勞問儼也。勞,力到翻。觀者傾鄴城。
32
儼恒在宮中,坐含光殿視事,恒,戶登翻;下同。諸父皆拜之。上皇或時如幷州,晉陽宮在幷州。儼恒居守。恒,戶登翻。守,式又翻。每送行,或半路,或至晉陽乃還。還,從宣翻,又音如字。器玩服飾,皆與齊主同,所須悉官給。嘗於南宮見新冰早李,齊主時居鄴之南宮,儼從上皇、胡后居北宮。還,怒曰:「尊兄已有,我何意無!」儼常謂齊主為尊兄。自是齊主或先得新奇,屬官及工人必獲罪。儼性剛決,嘗言於上皇曰:「尊兄懦,何能帥左右!」上皇每稱其才,有廢立意,胡后亦勸之,旣而中止。儼與齊主旣定君臣之分,而常以兄弟相呼,又有奪嫡之意。史歷言之,為儼怙寵致禍張本。帥,讀曰率。
33
華皎遣使誘章昭達,昭達執送建康。又誘程靈洗,靈洗斬之。華,戶化翻。使,疏吏翻。誘,音酉;下並同。皎以武州居其心腹,《五代志》:武陵郡,梁置武州。遣使誘都督陸子隆,子隆不從;遣兵攻之,不克。巴州刺史戴僧朔等並隸於皎,文帝命皎都督湘、巴等四州。《五代志》,巴陵郡,梁置巴州。長沙太守曹慶等,本隸皎下,遂為之用。湘州與長沙郡同治所,以州統郡,故曰本隸皎下。守,手又翻。司徒頊恐上流守宰皆附之,乃曲赦湘、巴二州。九月乙巳,悉誅皎家屬。
34
梁以皎為司空,遣其柱國王操將兵二萬助之。周權景宣將水軍,元定將陸軍,衞公直總之,與皎俱下。將,卽亮翻,又音如字,領也。淳于量軍夏口,直軍魯山,使元定以步騎數千圍郢州。騎,奇寄翻。《考異》曰:《陳·帝紀》云「步騎二萬」, 蓋夸誕之辭。今從《周·帝紀》。皎軍于白螺,《水經》:江水過長沙下雋縣北,湘水從南來注之。江水又東過彭城口,又東過如山北,又東過白螺山南。螺,盧戈翻。雋,辭兗翻。吳明徹等相持。徐度、楊文通由嶺路襲湘州,嶺路,卽前所出安成、宜陽步道也。盡獲其所留軍士家屬。
35
皎自巴陵與周、梁水軍順流乘風而下,軍勢甚盛,戰于沌口。沌,柱兗翻。量、明徹募軍中小艦,多賞金銀,令先出當西軍大艦受其拍;西軍諸艦發拍皆盡,然後量等以大艦拍之,西軍艦皆碎,沒于中流。戰船置拍竿,發之以拍敵船。艦,戶黯翻。西軍又以艦載薪,因風縱火。俄而風轉,自焚,西軍大敗。皎與戴僧朔單舸走,舸,古我翻。過巴陵,不敢發岸,「發」,恐當作「登」。徑奔江陵;衞公直亦奔江陵。
36
元定孤軍,進退無路,斫竹開徑,且戰且引,欲趣巴陵。趣,七喻翻。巴陵已為徐度等所據,度等遣使僞與結盟,許縱之還國;定信之,解仗就度,度執之,盡俘其衆,《考異》曰:《陳書》云「獲萬餘人,馬四千匹」。亦恐夸誕,今不取。幷擒梁大將軍李廣。定憤恚而卒。恚,於避翻。卒,子恤翻。
37
皎黨曹慶等四十餘人並伏誅。唯以岳陽太守章昭裕,昭達之弟,桂陽太守曹宣,高祖舊臣,衡陽內史汝陰任忠,嘗有密啓,皆宥之。
38
吳明徹乘勝攻梁河東,拔之。守,式又翻。《五代志》:巴陵郡湘陰縣,梁置岳陽郡。桂陽郡郴縣,梁置桂陽郡。長沙郡衡山縣,舊置衡陽郡。陳以衡陽為王國,故置內史。南郡松滋縣,舊置河東郡。任,音壬。
39
周衞公直歸罪於梁柱國殷亮;梁主知非其罪,然不敢違,遂誅之。
40
周與陳旣交惡,周沔州刺史裴寬白襄州總管,請益戍兵,幷遷城於羊蹄山以避水。《五代志》:沔陽郡甑山縣,梁置梁安郡,西魏改曰魏安郡,置江州,廢帝三年,改曰沔州。甑山有陽臺山,在漢川之南三十五里,土俗訛為羊蹄山。總管兵未至,程靈洗舟師奄至城下。會大兩,水暴漲,靈洗引大艦臨城發拍,擊樓堞皆碎,堞,徒協翻。矢石晝夜攻之三十餘日;陳人登城,寬猶帥衆執短兵拒戰;帥,讀曰率。又二日,乃擒之。
41
丁巳,齊上皇如晉陽。山東水,饑,按李百藥《書》:山東大水,人饑。僵尸滿道。僵,居良翻。
42
冬十月甲申,帝享太廟。
43
十一月戊戌朔,日有食之。
44
丙午,齊大赦。
45
癸丑,周許穆公宇文貴自突厥還,卒于張掖。宇文貴與陳公純等如突厥逆女,突厥留之;貴以疾先得還。厥,九勿翻。還,從宣翻,又音如字。卒,子恤翻。掖,音亦。
46
齊上皇還鄴。
47
十二月,周晉公護母卒,卒,子恤翻。詔起,令視事。令,力丁翻。
48
齊秘書監祖珽,與黃門侍郎劉逖友善。珽欲求宰相,乃疏趙彥深、元文遙、和士開罪狀,令逖奏之,逖不敢通;彥深等聞之,先詣上皇自陳。上皇大怒,執珽,詰之,珽,它鼎翻。詰,去吉翻。珽因陳士開、文遙、彥深等朋黨、弄權、賣官、鬻獄事。上皇曰:「爾乃誹謗我!」珽曰:「臣不敢誹謗,陛下取人女。」上皇曰:「我以其饑饉,收養之耳。」珽曰:「何不開倉振給,乃買入後宮乎?」上皇益怒,以刀環築其口,鞭杖亂下,將撲殺之。撲,弼角翻。珽呼曰:「陛下勿殺臣,臣為陛下合金丹。」呼,火故翻。為,于僞翻。合,音閤。遂得少寬。少,詩照翻。珽曰:「陛下有一范增不能用。」漢高帝之言。上皇又怒曰:「爾自比范增,以我為項羽邪?」邪,音耶。珽曰:「項羽布衣,帥烏合之衆,五年而成霸業。帥,讀曰率。陛下藉父兄之資,纔得至此,臣以為項羽未易可輕。」上皇愈怒,令以土塞其口。易,以豉翻。塞,悉則翻。珽且吐且言,乃鞭二百,配甲坊,尋徙光州,《五代志》:東萊郡,舊置光州。敕令牢掌。別駕張奉福曰:「牢者,地牢也。」乃置地牢中,桎梏不離身;離,力智翻。夜,以蕪菁子為燭,眼為所熏,由是失明。《本草》曰:蕪菁主明目。今珽由是失明,蓋其子餌之則明目,以之為燭,則煙熏眼而失明。《衍義》曰:蕪菁,今世俗謂之蔓菁,夏則枯,蔬圃復種之,謂之雞毛菜。正在春時採擷之餘,收子為油。審是,則菜油也,東南之人多以之照夜,未嘗熏眼失明。
49
齊七兵尚書畢義雲,杜佑曰:魏始置五兵尚書,謂中兵、外兵、別兵、都兵、騎兵也。晉分中、外各為左、右,雖與舊為七曹,唯有五兵尚書,無七兵尚書之名。至後魏,始有七兵尚書。今諸家著述,或謂晉太康中置七兵尚書,誤矣。為治酷忍,非人理所及,治,直吏翻。於家尤甚。夜,為盜所殺,遺其刀,驗之,其子善昭所佩刀也。有司執善昭,誅之。史書此以垂戒。然以情觀之,善昭果弒其父,必不遺刀以待驗,蓋盜為此計以殺其子。
50
二年春正月己亥,安成王頊進位太傅,領司徒,加殊禮。
51
辛丑,周主祀南郊。
52
癸亥,齊主使兼散騎常侍鄭大護來聘。
53
湘東忠肅公徐度卒。卒,子恤翻。
54
二月丁卯,周主如武功。
55
突厥木杆可汗貳於周,厥,九勿翻。杆,公旦翻。可,從刊入聲。汗,音寒。更許齊人以婚,留陳公純等數年不返。純等逆女,見上卷文帝天嘉六年。會大雷風,壞其穹廬,壞,音怪。旬日不止。木杆懼,以為天譴,卽備禮送其女于周,純等奉之以歸。三月癸卯,至長安,周主行親迎之禮。迎,魚敬翻。古者天子娶于諸侯,使同姓諸侯為之主。桓八年,遂逆王后于紀。杜預《注》云:祭公來,受命於魯,是也。周主行親迎,與突厥為敵國之禮。甲辰,周大赦。
56
乙巳,齊以東平王儼為大將軍,南陽王綽為司徒,開府儀同三司徐顯秀為司空,廣寧王孝珩為尚書令。珩,音行。
57
戊午,周燕文公于謹卒。燕,因肩翻。卒,子恤翻。謹勳高位重,而事上益恭,每朝參,所從不過二三騎。朝廷有大事,多與謹謀之。朝,直遙翻。騎,奇寄翻。謹盡忠補益,於功臣中特被親信,禮遇隆重,始終無間;被,皮義翻。間,古莧翻。敎訓諸子,務存靜退,而子孫蕃衍,蕃,音煩。率皆顯達。
58
吳明徹乘勝進攻江陵,乘沌口之勝也。引水灌之。梁主出頓紀南以避之。劉昭曰:江陵縣北十餘里有紀南城。周總管田弘從梁主,副總管高琳與梁僕射王操守江陵三城,晝夜拒戰十旬。梁將馬武、吉徹擊明徹,敗之。將,卽亮翻。敗,補邁翻。明徹退保公安,梁主乃得還。
59
夏四月辛巳,周以達奚武為太傅,尉遲迥為太保,齊公憲為大司馬。
60
齊上皇如晉陽。
61
齊尚書左僕射徐之才善醫,上皇有疾,之才療之,旣愈;中書監和士開欲得次遷,乃出之才為兗州刺史。為齊主疾作、追之才不及張本。《五代志》:魯郡,舊兗州,治瑕丘。五月癸卯,以尚書右僕射胡長仁為左僕射,士開為右僕射。長仁,太上皇后之兄也。
62
庚戌,周主享太廟;庚申,如醴泉宮。醴泉宮,卽漢甘泉宮之舊地,在漢馮翊池陽縣西,後魏於此置寧夷縣,隋改曰醴泉縣。
63
壬戌,齊上皇還鄴。還,從宣翻,又音如字。
64
秋七月壬寅,周隨桓公楊忠卒,卒,子恤翻。子堅襲爵。堅為開府儀同三司、小宮伯,《周禮》:宮伯屬天官,中士二人,下士二人。鄭玄《注》云:伯,長也;掌王宮宿衞之官及其政令,行其秩敍,作其徒役之事。後周置左、右宮伯,掌侍衞之禁,各更直於內,小宮伯貳之。晉公護欲引以為腹心。堅以白忠,忠曰:「兩姑之間難為婦,汝其勿往!」堅乃辭之。史以楊忠有識,因書其卒而書之。楊堅始見于此。
65
丙午,帝享太廟。
66
戊午,周主還長安。
67
壬戌,封皇弟伯智永陽王伯謀桂陽王
68
八月,齊請和於周,周遣軍司馬陸程聘于齊;九月丙申,齊使侍中斛斯文略報之。
69
冬十月癸亥,周主享太廟。
70
庚午,帝享太廟。
71
辛巳,齊以廣寧王孝珩錄尚書事,左僕射胡長仁為尚書令,右僕射和士開為左僕射,中書監唐邕為右僕射。
72
十一月壬辰朔,日有食之。
73
齊遣兼散騎常侍李諧來聘。散,悉亶翻。騎,奇寄翻。
74
甲辰,周主如岐陽。《五代志》:太原郡雍縣有岐陽宮。
75
周遣開府儀同三司崔彥等聘于齊。
76
始興王伯茂以安成王頊專政,意甚不平,屢肆惡言。頊,吁玉翻。甲寅,以太皇太后令誣帝,云與劉師知華皎等通謀。言「以」者,明太皇太后令,頊為之也。華,戶化翻。且曰:「文皇知子之鑒,事等帝堯;傳弟之懷,又符太伯。今可還申曩志,崇立賢君。」遂廢帝為臨海王,以安成王入纂。又下令,黜伯茂為溫麻侯,溫麻縣侯也。沈約曰:晉武帝以溫麻船屯立縣,屬晉安郡。晉安,隋改為建安。寘諸別館,安成王使盜邀之於道,殺之車中。
77
齊上皇疾作,驛追徐之才,未至。辛未,疾亟,以後事屬和士開屬,之欲翻。握其手曰:「勿負我也!」遂殂於士開之手。殂,祚乎翻。年三十二。明日,之才至,復遣還州。還兗州也。復,扶又翻。
78
士開秘喪三日不廢。黃門侍郎馮子琮其故,士開曰:「神武、文襄之喪,皆秘不發。神武卒,見一百六十卷梁武帝太清元年;文襄卒,見一百六十二卷太清三年。今至尊年少,少,詩照翻。恐王公有貳心者,意欲盡追集於涼風堂,然後與公議之。」士開素忌太尉錄尚書事趙郡王叡及領軍婁定遠,子琮恐其矯遺詔出叡於外,奪定遠禁兵,乃說之曰:說,式芮翻。「大行先已傳位於今上,羣臣富貴者,皆至尊父子之恩,但令在內貴臣一無改易,王公必無異志。令,力丁翻。世異事殊,豈得與霸朝相比!高歡、高澄未卽篡魏,握魏之政,北齊君臣皆謂之霸朝。朝,直遙翻;下同。且公不出宮門已數日,升遐之事,鄭玄曰:升,上也;遐,已也。上已者,若仙去云耳。行路皆傳,久而不舉,謂不舉哀成服也。恐有他變。」士開乃發喪。
79
丙子,大赦。戊寅,尊太上皇后為皇太后。
80
侍中尚書左僕射元文遙,以馮子琮,胡太后之妹夫,恐其贊太后干預朝政,朝,直遙翻。與趙郡王叡、和士開謀,出子琮為鄭州刺史。
81
世祖驕奔淫泆,役繁賦重,吏民苦之。史言亡齊者武成。甲申,詔:「所在百工細作,悉罷之。鄴下、晉陽、中山宮人、官口之老病者,悉簡放。齊有鄴宮、晉陽宮、中山宮。官口,罪人家口沒官為奴婢者。諸家緣坐在流所者,聽還。」緣坐,謂罪非正犯,緣親戚而坐罪者。
82
周梁州恒稜獠叛,據《趙文表傳》:恒稜,地名,所在險固,方數百里,羣獠居之。文表旣平獠,遂置為蓬州。恒,戶登翻。獠,魯皓翻;下同。總管長史南鄭趙文表討之。趙文表為梁州總管府長史。長,知兩翻。諸將欲四面進攻,將,卽亮翻。文表曰:「四面攻之,獠無生路,必盡死以拒我,未易可克。今吾示以威恩,為惡者誅之,從善者撫之。善惡旣分,破之易矣。」易,以豉翻。遂以此意遍令軍中。時有從軍熟獠,多與恒稜親識,卽以實報之。境上內附者,謂之熟獠。恆稜猶豫未決,文表軍已至其境。獠中先有二路,一平一險,有獠帥數人來見,帥,所類翻。請為鄕導。鄕,讀曰嚮。文表曰:「此路寬平,不須為導。卿但先行慰諭子弟,使來降也。」降,戶江翻;下同。乃遣之。文表謂諸將曰:「獠帥謂吾從寬路而進,必設伏以邀我,當更出其不意。」乃引兵自險路入。乘高而望,果有伏兵。獠旣失計,爭帥衆來降。降,戶江翻。文表皆慰撫之,仍徵其租稅,無敢違者。周人以文表為蓬州長史。蓬州本漢宕渠之地,李勢時為獠所據。蕭齊立歸化郡,梁置安固縣及伏虞郡。後周置蓬州,因蓬山而以為名也。
83
高宗宣皇帝上之上諱頊,字紹世,小字師利,始興王道譚第二子也。
84
太建元年春正月辛卯朔,周主以齊世祖之喪罷朝會,朝,直遙翻。遣司會李綸弔賻,賻,音附。《公羊傳》曰:貨財曰賻。會,古外翻。且會葬。
85
甲午,安成王卽皇帝位,改元,大赦。復太皇太后為皇太后,皇太后為文皇后;立妃柳氏為皇后,世子叔寶為太子;封皇子叔陵始興王,奉昭烈王祀。文帝以子伯茂奉始興昭烈王祀,帝旣殺伯茂,以叔陵奉祀。乙未,上謁太廟。丁酉,以尚書僕射沈欽為左僕射,度支尚書王勱為右僕射。勱,份之孫也。度,徒洛翻。勱,音邁。份,府巾翻。份,奐之弟,肅之叔父也。
86
辛丑,上祀南郊。
87
壬寅,封皇子叔英豫章王叔堅長沙王
88
戊午,上享太廟。
89
齊博陵文簡王濟,世祖之母弟也,為定州刺史,語人曰:「次敍當至我矣。」言以兄弟之次,亦當為天子也。語,牛倨翻。齊主聞之,陰使人就州殺之,葬贈如禮。
90
二月乙亥,上耕藉田。藉,秦昔翻。
91
甲申,齊葬武成帝于永平陵,廟號世祖。
92
乙丑,齊徙東平王儼為琅邪王。邪,音耶。
93
齊遣侍中叱列長叉聘于周。《姓纂》:叱列,複姓,出於拓跋氏西部。
94
齊以司空徐顯秀為太尉,幷省尚書令婁定遠為司空。
95
初,侍中、尚書右僕射和士開,為世祖所親狎,出入臥內,無復期度,復,扶又翻。遂得幸於胡后。乃世祖殂,齊主以士開受顧託,深委任之,威權益盛;與婁定遠及錄尚書事趙彥深、侍中·尚書左僕射元文遙、開府儀同三司唐邕、領軍綦連猛、高阿那肱、李延壽曰:綦連,其先姬姓,六國末,避亂出塞,保祁連山,因以山為姓,北人語訛,故曰綦連。魏收《官氏志》:綦連氏出於西方諸部。度支尚書胡長粲俱用事,時號「八貴」。樂,音洛。太尉趙郡王叡、大司馬馮翊王潤、安德王延宗與婁定遠、元文遙皆言於齊主,請出士開為外任。會胡太后觴朝貴於前殿,朝,直遙翻。叡面陳士開罪失云:「士開先帝弄臣,城狐社鼠,受納貨賂,穢亂宮掖。掖,音亦。臣等義無杜口,冒死陳之。」太后曰:「先帝在時,王等何不言?今日欲欺孤寡邪?邪,音耶。且飲酒,勿多言!」叡等辭色愈厲。儀同三司安吐根曰:「臣木商胡,安吐根,本安息胡人。天平初,柔然主使至晉陽,吐根密啓柔然情狀,高歡因為之備,柔然入掠,無獲而返。其後歡與柔然和親,結成婚媾,皆吐根為行人。旣而歸歡,由是見親待。得在諸貴行末,行,戶剛翻。旣受厚恩,豈敢惜死!不出士開,朝野不定。」太后曰:「異日論之,王等且散!」叡等或投冠於地,或拂衣而起,明日,叡等復詣雲龍門,復,扶又翻。令文遙入奏之,三返,太后不聽。左丞相段韶使胡長粲傳太后言曰:「梓宮在殯,事太怱怱,欲王等更思之!」叡等遂皆拜謝。長粲復命,太后曰:「成妹母子家者,兄之力也。」長粲,胡太后之兄,故云然。厚賜叡等,罷之。
96
太后及齊主召問士開,對曰:「先帝於羣臣之中,待臣最厚。陛下諒闇始爾,闇,音陰。大臣皆有覬覦。覬,音冀。覦,音俞。今若出臣,正是翦陛下羽翼。宜謂叡云:『文遙與臣,俱受先帝任用,豈可一去一留!並可用為州,且出納如舊。尚書出納帝命,令且如舊領職。待過山陵,然後遣之。』叡等謂臣眞出,心必喜之。」喜,許記翻。帝及太后然之,告叡等如其言。乃以士開為兗州刺史,文遙為西兗州刺史。西兗州,時治滑臺。葬畢,叡等促士開就路。太后欲留士開過百日,古者葬日虞,旣三虞,用剛日卒哭;後人百日而卒哭,至今猶然。叡不許;數日之內,太后數以為言。后數,所角翻。有中人知太后密旨者,謂叡曰:「太后意旣如此,殿下何宜苦違!」叡曰:「吾受委不輕。今嗣主幼沖,豈可使邪臣在側!不守之以死,何面戴天!」遂更見太后,苦言之。太后令酌酒賜叡,叡正色曰:「今論國家大事,非為巵酒!」為,于僞翻。言訖,遽出。
97
士開載美女珠簾詣婁定遠,謝曰:「諸貴欲殺士開,蒙王力,武成帝封婁定遠臨淮郡王,故稱之。特全其命,用為方伯。今當奉別,謹上二女子,一珠簾。」上,時掌翻。定遠喜,謂士開曰:「欲還入不?」不,讀曰否。士開曰:「在內久不自安,今得出,實遂本志,不願更入。但乞王保護,長為大州刺史足矣。」定遠信之。送至門,士開曰:「今當遠出,願得一辭覲二宮。」定遠許之。士開由是得見太后及帝,進說曰:見,賢遍翻。說,式芮翻。「先帝一旦登遐,臣愧不能自死。觀朝貴意勢,欲以陛下為乾明。乾明,齊濟南王年號也,事見一百六十八卷文帝天嘉元年。臣出之後,必有大變,臣何面目見先帝於地下!」因慟哭。帝、太后皆泣,問:「計安出?」士開曰:「臣已得入,復何所慮,正須數行詔書耳。」復,扶又翻;下將復、后復、復以同。行,戶剛翻。於是詔出定遠為青州刺史,責趙郡王叡以不臣之罪。
98
旦日,叡將復入諫,妻子咸止之,叡曰:「社稷事重,吾寧死事先皇,不忍見朝廷顚沛。」至殿門,又有人謂曰:「殿下勿入,恐有變。」叡曰:「吾上不負天,死亦無恨。」入,見太后,見,賢遍翻。太后復以為言,叡執之彌固。出,至永巷,遇兵,執送華林園雀離佛院,《釋氏西域記》:龜茲國北四十里,山上有寺,名曰雀離,大清淨,故倣以建佛院。令劉桃枝拉殺之。拉,盧合翻。《考異》曰:《北齊·帝紀》:「天統三年六月,以幷省尚書左僕射婁定遠為尚書左僕射。五年二月,殺趙郡王叡。三月,以幷省尚書令婁定遠為司空。」蓋定遠旣為僕射,復為幷省尚書令也。按《和士開傳》,先出定遠,然後殺叡,叡死必在定遠作司空後,《帝紀》誤也。但不知果在何時耳。又《士開傳》云「出為青州」。《定遠傳》云「尋除瀛州」。蓋先出為青州,後乃除瀛州也。叡久典朝政,文宣帝時,濟南以太子監國,立大都督府,與尚書省分理衆事,以叡攝大都督府長史。至武成之世,拜尚書令,又進攝錄尚書事,又進太尉。朝,直遙翻;下同。清正自守,朝野冤惜之。復以士開為侍中、尚書左僕射。定遠歸士開所遺,遺,于季翻。加以餘珍賂之。
99
三月,齊主如晉陽。夏四月甲子,以幷州尚書省為大基聖寺,晉祠為大崇皇寺。魏收《志》:太原郡晉陽縣有晉祠。乙丑,齊主還鄴。
100
齊主年少,多嬖寵。少,詩照翻。武衞將軍高阿那肱,素以諂佞為世祖及和士開所厚,世祖多令在東宮侍齊主,由是有寵;累遷幷省尚書令,封淮陰王。
101
世祖簡都督二十人,使侍衞東宮,齊左、右衞府領左、右府,其御仗屬官,各有正、副都督。昌黎韓長鸞預焉,齊主獨親愛長鸞。長鸞名鳳,以字行,累遷侍中、領軍,總知內省機密。
102
宮婢陸令萱者,其夫漢陽駱超,坐謀叛誅,令萱配掖庭,子提婆,亦沒為奴。齊主之在襁褓,令萱保養之。令萱巧黠,善取媚,黠,戶八翻。有寵於胡太后,宮掖之中,獨擅威福,封為郡君,和士開、高阿那肱皆為之養子。齊主以令萱為女侍中。後魏孝文改定內官,左·右昭儀、三夫人、九嬪、世婦、御女之外,又置內職,典內司,視尚書令、僕;作司、大監、女侍中三官,視二品監。令萱引提婆入侍齊主,朝夕戲狎,累遷至開府儀同三司、武衞大將軍。宮人穆舍利者,斛律后之從婢也,從,才用翻。有寵於齊主;令萱欲附之,乃為之養母,薦為弘德夫人,《河清新令》:弘德、崇德、正德三夫人,位比三公。因令提婆冒姓穆氏。然和士開用事最久,諸幸臣皆依附之以固其寵。
103
齊主思祖珽,齊主受內禪,祖珽啓其謀,故思之。就流囚中除海州刺史。祖珽去年徙光州。《五代志》:東海郡,梁置南、北二青州,東魏改為海州。珽乃遺陸媼弟儀同三司悉達書曰:「趙彥深心腹深沈,欲行伊、霍事,遺,于季翻。媼,烏老翻。陸媼,卽謂令萱。沈,持林翻。儀同姊弟豈得平安,何不早用智士邪!」和士開亦以珽有膽略,欲引為謀主,乃棄舊怨,虛心待之,與陸媼言於帝曰:「襄、宣、昭三帝之子,皆不得立。謂文襄、文宣、孝昭之子也。今至尊獨在帝位者,祖孝徵之力也。祖珽,字孝徵,事見上卷文帝天嘉元年。人有功,不可不報。孝徵心行雖薄,行,下孟翻。奇略出人,緩急可使。且其人已盲,必無反心,請呼取,問以籌策。」齊主從之,召入,為秘書監,加開府儀同三司。
104
士開譖尚書令隴東王胡長仁驕恣,出為齊州刺史。長仁怨憤,謀遣刺客殺士開。事見,士開與珽謀之,珽引漢文帝誅薄昭故事,薄昭事見十四卷漢文帝十年。胡長仁,帝舅也,故引此事以誅之。遂遣使就州賜死。使,疏吏翻。
105
五月庚戌,周主如醴泉宮。
106
丁巳,以部尚書徐陵為左僕射。
107
秋七月辛卯,皇太子納妃沈氏,《考異》曰:《陳書》、《南史·沈后傳》,皆云太建三年拜皇太子妃,誤也。今從《帝紀》。吏部尚書君理之女也。
108
辛亥,周主還長安。
109
八月庚辰,盜殺周孔城防主,以其地入齊。魏收《志》:漢、晉河南新城縣,後魏置新城郡,治孔城。其地在隋河南郡伊闕縣界。
110
九月辛卯,周遣齊公憲與柱國李穆將兵趣宜陽,杜佑曰:宜陽郡,今福昌縣。築崇德等五城。趣,七喻翻。
111
歐陽紇在廣州十餘年,武帝永定二年,紇與父頠定廣州,至是凡十二年。紇,下沒翻。威惠著於百越。自華皎之叛,帝心疑之,華,戶化翻。徵為左衞將軍。紇恐懼,其下多勸之反,遂舉兵攻衡州刺史錢道戢此始興之衡州。《五代志》:南海郡始興縣,梁置安遠郡及東衡州。
112
帝遣中書侍郎徐儉持節諭旨。紇初見儉,盛仗衞,言辭不恭。儉曰:「呂嘉之事,誠當已遠,呂嘉事見二十卷漢武帝元鼎五年、六年。將軍獨不見周迪、陳寶應乎!周迪、陳寶應皆以叛換敗死,事並見《文帝紀》。轉禍為福,未為晚也。」紇默然不應,置儉於孤園寺,累旬不得還。紇嘗出見儉,儉謂之曰:「將軍業已舉事,儉須還報天子。儉之性命,雖在將軍,將軍成敗,不在於儉,幸不見留。」紇遣儉還。儉,陵之子也。徐陵時貴顯於陳朝。
113
冬十月辛未,詔車騎將軍章昭達討紇。
114
壬午,上享太廟。
115
十一月辛亥,周鄫文公長孫儉卒。鄫,茲陵翻。長,知兩翻。卒,子恤翻。
116
辛丑,齊以斛律光為太傅,馮翊王潤為太保,琅邪王儼為大司馬。十二月庚午,以蘭陵王長恭為尚書令。庚辰,以中書監魏收為左僕射。
117
周齊公憲等圍齊宜陽,絕其糧道。
118
華皎之亂,與周人絕,至是周遣御正大夫杜杲來聘,請復修舊好。杜杲屢聘于陳,故使來修舊好。復,扶又翻。好,呼到翻。上許之,遣使如周。使,疏吏翻。
119
二年春正月乙酉朔,齊改元武平。
120
齊東安王婁叡卒。東安郡王。《五代志》:琅邪郡沂水縣,舊置東安郡也。
121
丙午,上享太廟。
122
戊申,齊使兼散騎常侍裴讞之來聘。散,悉亶翻。騎,奇寄翻。讞,魚蹇翻,又魚列翻。
123
齊太傅斛律光將步騎三萬救宜陽,屢破周軍,築統關、豐化二城而還。還,從宣翻,又如字。周軍追之,光縱擊,又破之,獲其開府儀同三司宇文英、梁景興。周軍雖屢敗,而攻宜陽不輟。二月己巳,齊以斛律光右丞相、幷州刺史,又以任城王湝為太師,賀拔仁錄尚書事。任,音壬。湝,音皆,又戶皆翻。
124
歐陽紇召陽春太守馮僕至南海,《五代志》:高涼郡陽春縣,梁置陽春郡。廣州,治南海郡。守,式又翻。誘與同反。僕遣使告其母洗夫人。夫人曰:「我為忠貞,經今兩世,僕及父融為兩世。誘,音酉。使,疏吏翻。洗,息典翻。不能惜汝負國。」遂發兵拒境,帥諸酋長迎章昭達帥,讀曰率。酋,茲秋翻。長,知兩翻。
125
昭達倍道兼行,至始興。紇聞昭達奄至,恇擾不知所為,出頓洭口,《水經》,洭水出桂陽縣盧聚,東南過含洭縣,南出洭浦關,左合溱水,謂之洭口。洭,去王翻。多聚沙石,盛以竹籠,盛,時征翻。置于水栅之外,用遏舟艦。昭達居上流,裝艦造拍,艦,戶黯翻;下同。令軍人銜刀潛行江中,以斫籠,篾皆解,篾,莫結翻。縱大艦隨流突之。紇衆大敗,生擒紇,送之;癸未,斬於建康市。
126
紇之反也,士人流寓在嶺南者皆惶駭。前著作佐郎蕭引獨恬然,曰:「管幼安、袁曜卿,亦但安坐耳。管寧,字幼安,依公孫度,度安其賢;魏文帝初,卒還鄕里。袁渙,字曜卿,為呂布所拘而不為布所脅;布敗,歸魏武。君子直己以行義,何憂懼乎!」紇平,上徵為金部侍郎。《唐六典》曰:漢置尚書郎四人,其一人主財帛委輸,蓋金部郎曹之任也。歷魏、晉、宋、齊、後魏、北齊,並有金部郎中,梁、陳、隋為侍郎,煬帝但曰郎。引,允之弟也。蕭允見一百六十二卷梁武帝太清三年。史言蕭允兄弟,處大難而不懾。
127
馮僕以其母功,封信都侯,遷石龍太守,《五代志》:石龍縣屬高涼郡,蓋梁、陳置郡也。今為化州。遣使持節冊命洗氏為石龍太夫人,賜繡幰油絡駟馬安車一乘,幰,許偃翻。安車加繡幰油絡也。乘,繩證翻。給鼓吹一部,幷麾幢旌節,吹,尺瑞翻。幢,傳江翻。其鹵簿一如刺史之儀。
128
三月丙申,皇太后章氏殂。
129
戊戌,齊安定武王賀拔仁卒。
130
丁未,大赦。
131
夏四月甲寅,周以柱國宇文盛為大宗伯。
132
周主如醴泉宮。
133
辛酉,齊以開府儀同三司徐之才為尚書左僕射。
134
戊寅,葬武宣皇后於萬安陵。章太后,諡武宣。
135
閏月戊申,上謁太廟。
136
五月壬午,齊遣使來弔。使,疏吏翻。
137
六月乙酉,齊以廣寧王孝珩為司空。珩,音行。
138
甲辰,齊穆夫人生子恆。恆,戶登翻。齊主時未有男,為之大赦。為,于僞翻;下請為、為之同。陸令萱欲以恒為太子,恐斛律后恨怒,乃白齊主,使斛律后母養之。
139
己丑,齊以開府儀同三司唐邕為尚書右僕射。
140
秋七月,齊立肅宗子彥基為城陽王,彥忠為梁郡王。甲寅,以尚書令蘭陵王長恭為錄尚書事,中領軍和士開尚書令,賜爵淮陽王。
141
士開威權日盛,朝士不知廉恥者,或為之假子,與富商大賈同在伯仲之列。朝,直遙翻。賈,音古。嘗有一人士參士開疾,參者,候問其疾。值醫云:「王傷寒極重,應服黃龍湯。」陶弘景曰:今近城寺別塞空罌口,內糞倉中,久年得汁,甚黑而苦,名為黃龍湯,治溫病,垂死者皆差。士開有難色。人士曰:「此物甚易服,易,以豉翻。王不須疑,請為王先嘗之。」一舉而盡。士開感其意,為之強服,強,其兩翻。遂得愈。
142
乙卯,周主還長安。
143
癸酉,齊以華山王凝為太傅。華山郡王。《五代志》:京兆郡鄭縣,後魏置華山郡。華,戶化翻。
144
司空章昭達攻梁,章昭達破歐陽紇而還,遂引兵攻梁。梁主與周總管陸騰拒之。周人於峽口南岸築安蜀城,峽口,西陵峽口也。杜佑曰:安蜀城在夷陵郡界。橫引大索於江上,編葦為橋,以度軍糧。昭達命軍士為長戟,施於樓船上,仰割其索。索斷,糧絕,索,昔洛翻。因縱兵攻安蜀城,下之。
145
梁主告急于周襄州總管衞公直,直遣大將軍李遷哲將兵救之。遷哲以其所部守江陵外城,自帥騎兵出南門,使步出北門,將,卽亮翻。帥,讀曰率。「步」下有「兵」字,文意較明。道尾邀擊陳兵,陳兵多死。夜,陳兵竊於城西以梯登城,登者已數百人,遷哲與陸騰力戰拒之,乃退。
146
昭達又決龍川寧朔隄,《水經注》:紀南城西南有赤坂岡,岡下有瀆水,東北流入城,又東北出城,西南注于龍陂。陂在靈溪東江堤內,水至淵深,有龍見於其中,故曰龍陂。「寧朔」,《周書·陸騰傳》作「寧邦」。引水灌江陵。騰出戰於西隄,昭達兵不利,乃引還。還,從宣翻,又如字。
147
八月辛卯,齊主如晉陽。
148
九月乙巳,齊立皇子恒為太子。
149
冬十月辛巳朔,日有食之。
150
齊以廣寧王孝珩為司徒,上洛王思宗為司空。上洛,古郡名。復以梁永嘉王莊為開府儀同三司、梁王,復,扶又翻。許以興復,竟不果。乃齊亡,莊憤邑,卒于鄴。史終言之。卒,子恤翻。
151
乙酉,上享太廟。
152
己丑,齊復威宗諡曰文宣皇帝,廟號顯祖。齊改文宣諡號,見上卷文帝天嘉六年。諡,神至翻。
153
丁酉,周鄭桓公達奚武卒。《諡法》:辟土服遠曰桓。卒,子恤翻。
154
十二月丁亥,齊主還鄴。
155
周大將軍鄭恪將兵平越巂,置西寧州。西寧州,後改曰巂州。巂,音髓。
156
周、齊爭宜陽,久而不決。勳州刺史韋孝寬謂其下曰:周置勳州於玉壁。「宜陽一城之地,不足損益,兩國爭之,勞師彌年。彼豈無智謀之士,若棄崤東,宜陽在三崤之東。來圖汾北,我必失地。今宜速於華谷及長秋築城以杜其意。《水經》:涑水出河內聞喜縣黍葭谷。《注》云:涑水所出,俗謂之華谷。又曰:汾水過臨汾縣東,又屈從縣南西流,又西過長修縣南,又西與華水合,水出于北山華谷。此所謂長秋,蓋卽漢長修縣故墟也。俗語訛以「修」為「長秋」耳。脫其先我,先,悉薦翻。圖之實難。」乃畫地形,具陳其狀。晉公護謂使者曰:「韋公子孫雖多,數不滿百,汾北築城,遣誰守之!」事遂不行。
157
斛律光果出晉州道,於汾北築華谷、龍門二城。《五代志》:絳郡稷山縣有後魏龍門郡。光至汾東,與孝寬相見,光曰:「宜陽一城,久勞爭戰。今已舍彼,舍,讀曰捨。欲於汾北取償,幸勿怪也。」孝寬曰:「宜陽,彼之要衝,汾北,我之所棄。我棄彼取,其償安在!君輔翼幼主,位望隆重,不撫循百姓而極武窮兵,茍貪尋常之地,塗炭疲弊之民,竊為君不取也!」為,于僞翻。
158
光進圍定陽,築南汾城以逼之。魏收《志》:後魏延興四年,置定陽縣及定陽郡。《五代志》:文城郡吉昌縣,後魏置定陽縣及定陽郡。文城郡,東魏置南汾州,後周改曰汾州吉昌縣,後唐避李國昌諱,又改為吉鄕縣。《九域志》:屬汾州。宋白曰:慈州吉鄕縣,本漢北屈縣,後魏孝文帝置定陽郡及定陽縣。時會有河西定陽胡人渡河居此,因以為名。周人釋宜陽之圍以救汾北。晉公護問計於齊公憲,憲曰:「兄宜暫出同州以為聲勢,憲請以精兵居前,隨機攻取。」護從之。汾,扶云翻。
159
三年春正月,乙丑,以尚書右僕射徐陵為左僕射。
160
丁巳,齊使兼散騎常侍劉環儁來聘。散,悉亶翻。騎,奇寄翻。
161
辛酉,上祀南郊;辛未,祀北郊。
162
斛律光築十三城於西境,汾北之地,於鄴為西。馬上以鞭指畫而成,拓地五百里,而未嘗伐功。又與周韋孝寬戰於汾北,破之。齊公憲督諸將東拒齊師。將,卽亮翻。
163
二月辛巳,上祀明堂。丁酉,耕藉田。藉,秦昔翻。
164
壬寅,齊以蘭陵王長恭為太尉,趙彥深為司空,和士開錄尚書事,徐之才尚書令唐邕為左僕射,吏部尚書馮子琮為右僕射,仍攝選。仍攝吏部選。選,須絹翻;下典選同。
165
子琮素諂附士開,至是,自以太后親屬,且典選,頗擅引用人,不復啓稟,由是與士開有隙。為子琮勸琅邪王儼殺士開張本。復,扶又翻。
166
三月丁丑,大赦。
167
周齊公憲自龍門渡河,此自夏陽渡汾陰也。《考異》曰:《北齊書·段韶傳》云:「二月,周師來寇。」《周書·帝紀》云:「三月,憲渡河。」今從之。斛律光退保華谷,憲攻拔其新築五城。齊太宰段韶、蘭陵王長恭將兵禦周師,攻柏谷城,拔之而還。此齊遣段韶等出伊、洛以牽制汾北也。將,卽亮翻;下同。
168
夏四月戊寅朔,日有食之。
169
壬午,齊以琅邪王儼為太保。邪,音耶。
170
壬辰,齊遣使來聘。使,疏吏翻。
171
周陳公純取齊宜陽等九城,《考異》曰:《北齊·斛律光傳》云:「周柱國紇干廣略圍宜陽。」今從《周·帝紀》。斛律光將步騎五萬赴之。騎,奇寄翻。
172
五月癸亥,周使納言鄭詡來聘。《唐六典》:後周天官府,置御伯中大夫二人,天子出入則侍于左右。武帝改御伯為納言,蓋侍中之職也。
173
周晉公護使中外府參軍郭榮城於姚襄城南、定陽城西,姚襄城者,襄為桓溫所敗,奔平陽所築,後人因以為名。杜佑曰:今汾州吉昌縣西,則姚襄所築城,西臨黃河,控帶龍門之險,春秋時晉之北屈也。「郭榮」之下有「築」字,文意乃明。段韶引兵襲周師,破之。六月,韶圍定陽城,《考異》曰:《韶傳》:「七月,屠其外城。」《周書》、《北齊·帝紀》,皆云「六月陷汾州」,今從之。汾州刺史楊敷固守不下。周汾州治定陽城,隋改為吉昌縣。汾州,唐改為慈州。韶急攻之,屠其外城。時韶臥病,謂蘭陵王長恭曰:「此城三面重澗,重,直龍翻。皆無走路;唯慮東南一道耳,賊必從此出。宜簡精兵專守之,此必成擒。」長恭乃令壯士千餘人伏於東南澗口。城中糧盡,齊公憲總兵救之,憚韶,不敢進。敷帥見兵突圍夜走,帥,讀曰率。見,賢遍翻。伏兵擊擒之,盡俘其衆。《考異》曰:《周書·齊王憲傳》:「屢破齊師。」《北齊書·斛律光》、《段韶傳》:「屢破周師。」要之,周失汾州,齊師勝耳。乙巳,齊取周汾州及姚襄城,唯郭榮所築城獨存。敷,愔之族子也。楊愔以死殉齊,而敷為周死於城郭,各盡忠於其所事也。愔,於今翻。
174
敷子素,少多才藝,少,詩照翻。有大志,不拘小節,以其父守節陷齊,未蒙贈諡,上表申理。周主不許,至於再三,帝大怒,命左右斬之。素大言曰:「臣事無道天子,死其分也!」分,扶問翻。帝壯其言,贈敷大將軍,諡曰忠壯,《諡法》:武而不遂曰壯。以素為儀同三司,漸見禮遇。帝命素為詔書,下筆立成,詞義兼美,帝曰:「勉之,勿憂不富貴。」素曰:「但恐富貴來逼臣,臣無心圖富貴也。」
175
斛律光與周師戰於宜陽城下,取周建安等四戍,捕虜千餘人而還。軍未至鄴,齊主敕使散兵,光以軍士多有功者,未得慰勞,乃密通表,請遣使宣旨,宣慰勞之旨也。勞,力到翻。使,疏吏翻;下待使同。軍仍且進,齊朝發使遲留。朝,直遙翻;下同。軍還,將至紫陌,光乃駐營待使。帝聞光軍已逼,心甚惡之,惡,烏路翻。亟令舍人召光入見,然後宣勞散兵。史言齊主已有疑斛律光之心。見,賢遍翻。勞,力到翻。
176
齊琅邪王儼以和士開、穆提婆等專橫奢縱,意甚不平。橫,戶孟翻。二人相謂曰:「琅邪王眼光奕奕,數步射人,向者暫對,不覺汗出;吾輩見天子奏事尚不然。」由是忌之,乃出儼居北宮,北宮,在鄴之北城。五日一朝,不得無時見太后。見,賢遍翻。
177
儼之除太保也,餘官悉解,猶帶中丞及京畿。士開等以北城有武庫,欲移儼於外,然後奪其兵權。京畿大都督總京畿兵。治書侍御史王子宜,治,直之翻。與儼所親開府儀同三司高舍洛、中常侍劉辟彊說儼曰:「殿下被疏,正由士開間構,說,式芮翻。被,皮義翻。疏,與疎同。間,古莧翻。何可出北宮入民間也!」儼謂侍中馮子琮曰:「士開罪重,兒欲殺之,何如?」馮子琮,胡太后之妹夫,故儼自稱曰兒。子琮心欲廢帝而立儼,因勸成之。
178
儼令子宜表彈士開罪,請禁推。請收禁而推鞫之。彈,徒丹翻。子琮雜他文書奏之,帝主不審省而可之。「主」子衍。據《北齊書·琅邪王儼傳》云:「後主不審省而可之。」《通鑑》就舊史刪潤以成一家言,本云「帝不審省而可之」,書吏繕寫,因舊史之文,遂衍「主」子。杭本作「齊主」。省,悉井翻。儼誑領軍庫狄伏連曰:「奉敕,令領軍收士開。」魏收《官氏志》:次南諸姓有庫狄氏。誑,居況翻。伏連以告子琮,且請覆奏,子琮曰:「琅邪受敕,何必更奏。」伏連信之,發京畿軍士,伏於神虎門外,神虎門,卽神武門。南、北國四史成於唐臣之手,避唐諱,凡「虎」字悉改為「武」,此獨存舊。幷戒門者不聽士開入。秋七月庚午旦,士開依常早參,依常日早入禁中朝參。伏連前執士開手曰:「今有一大好事。」王子宜授以一函,云:「有敕,令王向臺。」因遣軍士護送。儼遣都督馮永洛就臺斬之。
179
儼本意唯殺士開,其黨因逼儼曰:「事旣然,不可中止。」儼遂帥京畿軍士三千餘屯千秋門。帥,讀曰率。帝使劉桃枝將禁兵八十人召儼,將,卽亮翻。桃枝遙拜,儼命反縛,將斬之,禁兵散走。帝又使馮子琮召儼,儼辭曰:「士開昔來實合萬死,謀廢至尊,剃家家髮為尼,剃,他計翻。臣為是矯詔誅之。尊兄若欲殺臣,不敢逃罪。若赦臣,願遣姊姊來迎,臣卽入見。」齊諸王皆呼嫡母為家家,乳母為姊姊,婦為妹妹。為,于僞翻。見,賢遍翻。姊姊,謂陸令萱也,儼慾誘出殺之。誘,羊久翻。令萱執刀在帝後,聞之,戰栗。
180
帝又使韓長鸞召儼,儼將入,劉辟彊牽衣諫曰:「若不斬穆提婆母子,殿下無由得入。」廣寧王孝珩、安德王延宗自西來,珩,音行。曰:「何不入?」辟彊曰:「兵少。」少,詩沼翻;下謂少同。延宗顧衆而言曰:「孝昭帝殺楊遵彥,殺楊愔事見百六十八卷文嘉元年。止八十人。今有數千,何謂少?」
181
帝泣啓太后曰:「有緣,復見家家;復,扶又翻。無緣,永別!」乃急召斛律光,儼亦召之。
182
光聞儼殺士開,撫掌大笑曰:「龍子所為,固自不似凡人!」以儼帝子,故謂之龍子。入,見帝於永巷。見,賢遍翻。帝帥宿衞者步騎四百,授甲,將出戰,帥,讀曰率。光曰:「小兒輩弄兵,與交手卽亂。鄙諺云:『奴見大家心死。』大家,謂主也。臣妾呼天子為大家,亦此義。至尊宜自至千秋門,琅邪必不敢動。」帝從之。
183
光步道,道,讀曰導,言步而前導也。使人走出,曰:「大家來。」儼徒駭散。帝駐馬橋上遙呼之,儼猶立不進,光就謂曰:「天子弟殺一夫,何所苦!」執其手,強引以前,強,其兩翻。請於帝曰:「琅邪王年少,腸肥腦滿,輕為舉措,稍長自不復然,邪,音耶。少,詩照翻。長,謂年長,音展兩翻。願寬其罪。」帝拔儼所帶刀鐶,亂築辮頭,辮頭,示將斬之也。良久,乃釋之。
184
收庫狄伏連、高舍洛、王子宜、劉辟彊、都督翟顯貴,翟,萇伯翻,又音狄。於後園支解,暴之都街。帝欲盡殺儼府文武職吏,光曰:「此皆勳貴子弟,誅之,恐人心不安。」趙彥深亦曰:「《春秋》責帥。」《春秋左氏傳》:韓獻子謂中行桓子曰:「子為元帥,師不用命,誰之罪也?」帥,所類翻。於是罪之各有差。
185
太后責問儼,儼曰:「馮子琮敎兒。」太后怒,遣使就內省以弓絃絞殺子琮,使,疏吏翻。使內參以庫車載尸歸其家。內參,宦者也。庫車,載庫物者也。自是太后常置儼於宮中,每食必自嘗之。慮鴆毒也。
186
八月己亥,齊主如晉陽。
187
九月辛亥,齊以任城王湝為太宰,任,音壬。湝,音皆,又戶皆翻。馮翊王潤為太師。
188
己未,齊平原忠武王段韶卒。韶有謀略,得將士死力,卒,子恤翻。將,卽亮翻。出總軍旅,入參幃幄,功高望重,而雅性溫愼,得宰相體。事後母孝,閨門雍肅,齊勳貴之家,無能及者。
189
齊祖珽說陸令萱,出趙彥深兗州刺史。齊主以珽為侍中。
190
陸令萱說帝曰:「人稱琅邪王聰明雄勇,當令無敵;觀其相表,邪,音耶。說,式芮翻。相,息亮翻。殆非人臣。自專殺以來,常懷恐懼,宜早為之計。」幸臣何洪珍等亦請殺之。帝未決,以食轝密迎珽,問之。食轝,載粱肉以輸太官者也。珽稱「周公誅管叔,周公使管叔監殷,管叔以殷畔,周公誅之。季友酖慶父。」《左傳》:魯莊公有疾,問後於叔牙。對曰:「慶父材。」問於季友。季友曰:「臣以死奉般。」乃使鍼季酖叔牙而立般。慶父使人弒般。季友立閔公,慶父又使人弒之。季友以僖公適邾。慶父奔莒,季友乃入,立僖公。以賂求慶父于莒,莒人歸之。及密,使公子奚斯請,弗許,哭而往。慶父聞之曰:「奚斯之聲也。」乃縊。慶父、叔牙、季友,皆桓公之子,兄弟也。然而以酖死者,叔牙也。夫漢儒固有以《經》義斷獄者,若祖珽者,舞《經》義以成其獄者也,不可不察。帝乃攜儼之晉陽,使右衞大將軍趙元侃誘儼執之,誘,音酉。元侃曰:「臣昔事先帝,見先帝愛王。今寧就死,不忍行此。」帝出元侃為豫州刺史。
191
庚午,帝啓太后曰:「明旦欲與仁威早出獵。」儼,字仁威。夜四鼓,帝召儼,儼疑之。陸令萱曰:「兄呼,兒何為不去!」儼出,至永巷,劉桃枝反接其手。儼呼曰:「乞見家家、尊兄。」桃枝以袖塞其口,呼,火故翻。塞,悉則翻。反袍蒙頭負出,至大明宮,鼻血滿面,拉殺之,拉,盧合翻。時年十四,裹之以席,埋於室內。帝使啓太后,太后臨哭,十餘聲,卽擁入殿。遺腹四男,皆幽死。
192
冬十月,罷京畿府,入領軍。以儼以京畿兵弄兵,故罷之。
193
壬午,周冀公通卒。
194
甲申,上享太廟。
195
乙未,周遣右武伯谷會琨等聘于齊。《五代志》:周置左、右武伯,掌內、外衞之禁令,兼六率之士,左、右小武伯各二人貳之。谷會,虜複姓。
196
齊胡太后出入不節,與沙門統曇獻通,諸僧至有戲呼曇獻為太上皇者。齊主聞太后不謹而未之信,後朝太后,朝,直遙翻。見二尼,悅而召之,乃男子也。於是曇獻事亦發,皆伏誅。
197
己亥,帝自晉陽奉太后還鄴,至紫陌,遇大風。舍人魏僧伽習風角,伽,戍迦翻。奏言:「卽時當有暴逆事。」帝詐云「鄴中有變」,彎弓纏弰,馳入南城,弰,所交翻,弓末也。《北齊書·胡后傳》作「纏矟」。鄴都有南、北城。遣宦者鄧長顒幽太后北宮,幽母之事,隱於心而未發,而暴風已應於上,天人之際可畏哉!顒,魚容翻。仍敕內外諸親皆不得與胡太后相見。太后或為帝設食,為,于僞翻。帝亦不敢嘗。
198
庚戌,齊遣侍中赫連子悅聘于周。
199
十一月丁巳,周主如散關。散,悉亶翻。
200
丙寅,齊以徐州行臺廣寧王孝珩珩,音行。錄尚書事;庚午,又以為司徒。癸酉,以斛律光左丞相
201
十二月己丑,周主還長安。
202
壬辰,邵陵公章昭達卒。
203
是歲,梁華皎將如周,華,戶化翻。過襄陽,說衞公直曰:「梁主旣失江南諸郡,吳明徹章昭達再攻梁,江南諸郡皆為陳所取。說,式芮翻。民少國貧;朝廷興亡繼絕,理宜資贍,望借數州以資梁國。」直然之,遣使言狀,周主詔以基、平、鄀三州與之。《五代志》:竟陵郡豐鄕縣,西魏置基州及章山郡。又,竟陵郡樂鄕縣,舊置武寧郡,西魏置鄀州。又,南郡紫陵縣,其城南面,梁置鄀州。今周以與梁者,蓋武寧之鄀州也。當陽縣,後周置平州。少,詩沼翻。贍,昌艷翻。使,疏吏翻。鄀,音若。
URN: ctp:ws90615

Enjoy this site? Please help.Site design and content copyright 2006-2025. When quoting or citing information from this site, please link to the corresponding page or to http://ctext.org. Please note that the use of automatic download software on this site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nd that users of such software are automatically banned without warning to save bandwidth. 沪ICP备09015720号-3Comments? Suggestions? Please raise them here.Do not click this 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