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钦定四库全书 |
2  | 钦定天禄琳琅书目》卷七明版经部 |
3  | 《韩诗外传》,汉韩婴著十卷。前元钱惟善序钱惟善序作于元顺帝至正十五年,称海岱、刘侯贞来守嘉禾,聴政之暇,因以所藏诸书悉刋郡庠」云云。是此书实为元末刋本。然观其纸质,与明版诸书相同,当属元刋而明印者。考《明史》惟善字思复,钱塘人。至正元年,以省试罗刹江赋》得名官,副提举张士诚据呉,遂不仕。既殁,与杨维桢、陆居仁同葬干山,人目为三高士墓。《浙江通志》载刘贞于顺帝时任嘉兴路总管,以惟善序证之,其时适相脗合也。 |
4  | 《韩诗外传》篇目同前阙,钱惟善序此书即是前版而橅印,则愈后纸色墨光逺逊之矣。 |
5  | 明文彭藏本按:王世贞呉中往哲像賛文,彭字夀,承号三桥待诏徴,明子也。少承家学,善真行,草书尤工,篆𨽻咄咄,逼其父以秀水训导,擢国子助教于南京清白堂。印无考。 |
6  | 《诗经集传》,《宋朱子集传》二十卷,此书前后俱无序跋,亦不载刋刻年月,而板式字体实属明刋。其刻手印工,咸出上选,惜墨色少差耳。 |
7  | 阙补卷九 卷十一卷十七 |
8  | 《诗缉》 |
9  | 宋严粲著。三十六卷,前宋林希逸序。粲自序:袁甫《手帖并条例、清浊音图、《十五国风、地理图》。粲自序作于宋理宗淳佑八年,称缉诸家说句,析其训章。括其㫖,使之了然易见,命锓之木」云云。是宋时此书,业经》刋行,而此本固非宋椠。按音图》后别行有「赵府刋于居敬堂」七字。考《明史》赵王佑采子厚煜嗣封,事祖母杨妃以孝闻。嘉靖七年,玺书褒予。厚煜性和厚,构楼读书,文藻曕丽。则所刋赵府,或即厚煜所自记欤?书前载林希逸序,袁甫手帖皆极称粲,深得风人之㫖。凌迪知《万姓统谱》:严粲字明卿,邵武人。精毛氏诗、闽县志。林希逸字肃翁,号鬳斋。端平间登进士第,歴官学士。《宋史》袁甫字广微,鄞县人。嘉定七年进士第一。由秘书省正字累官至吏部尚书,卒谥正肃。 |
10  | 《诗缉》篇目同前。 |
11  | 《诗缉》篇目同前,林希逸、严粲二《序》,袁甫手帖俱阙《诗缉》。 |
12  | 篇目同前。 |
13  | 以上三书皆与前部同,版橅印并出,《一时阙补卷十三 |
14  | 《周礼》,汉郑康成注,唐陆徳明《音义》十二卷。此书不载,刋刻年月,而纸色甚旧,是明初橅印阙补卷十一。 |
15  | 《仪礼》汉郑康成注十七卷。此书系规仿宋椠,毎卷末详记经注字数,与前宋版《周易》之式相同。然以彼较之,书手刻工皆大相迳庭矣。 |
16  | 书中有赵氏子昻枢密之章,允文三印,篆法庸俗,皆出一手,其为书贾,伪造无疑,不足载三礼。 |
17  | 汉郑康成注《周礼》十二卷,《仪礼》十七卷,《礼记》二十卷,共四十九卷。 |
18  | 此书与前《周礼》、《仪礼》皆无校刻人《序》《跋》,当是坊间所刻之本。葢明永乐中命儒臣纂修《五经》风声所及,或有以倡之也。 |
19  | 曲江张氏《收藏印记》,未详其人。 |
20  | 《三礼考注》,元呉澄撰。六十四卷前明罗伦序,谢士元跋,夏时正求校三礼考注,书杨士奇跋后时正跋夏时正跋,作于明宪宗成化九年正月。称三礼考注版刻无传。成化庚寅间,时正以使命莅南昌。按察司副使夏君寅以録本相示,系得之翰林编修张君元。祯余因建昌守谢君士元以礼乐为教,乃许以堂食之馀锲梓,并命録请状。元罗君伦访善本正字讹阙,留谢守所原本还之。张君。去年冬,谢守书来上,锲有日喜无量也,用谨书其锲梓始末云云。书前所载,求校三礼考注书,即时正所致伦者,伦故为之序。谢士元跋作于成化九年七月,葢在刋刻成书之后矣。其载杨士奇跋,以士奇谓是书经元季兵乱,藏于吾邑。康氏后为郡中晏璧所得,遂掩为已作。书中所増义,率多混淆,岂璧所为云云,疑非确论。罗伦序中亦深辨之。今按朱彝尊《经义考》称草庐先生诸经解各有序録,余购得《周官礼》,乃先生孙当所补。其馀《仪礼》则有逸经》,《戴记》则有《纂言》。今所传《三礼考注》以验对先生之书,论议体例,多有不合,其为晏氏伪托无疑云云,是时正当时得见,此书过于偏信,遂欲开雕。而罗伦之校讐,亦仅取资于三礼考注》别本,而未能如彝尊之旁叅互证也。考《明史》夏时正,字季爵,仁和人。正统十年进士。除刑部主事。成化六年以南京大理少卿巡视江西。坐上奏,不具赍奏人姓名。吏科论其简恣,遂乞休归。罗伦,字彝正,吉安永丰人。成化二年擢进士第一,授翰林修撰。以上疏论大学士李贤,谪福建市舶司副提举。后因商辂荐召,复原职,改南京。居二年,引疾归,筑室著书,年四十八卒。嘉靖初,追赠左春坊谕徳,諡文毅。谢士元,字仲仁,长乐人。景泰五年进士。授户部主事。天顺七年擢建昌知府。后巡抚四川,坐事下狱。事白,遂致仕。夏寅,字正夫,松江华亭人。正统十三年举进士,授南京吏部主事。成化间,迁江西副使,累官至山东布政使。张元祯,字廷祥,南昌人。天顺四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武宗时,擢吏部左侍郎兼学士,入东阁,専典诰勅,寻卒。天启初,追諡文裕。杨士奇,名寓,以字行,泰和人。建文初,以史才荐,召入翰林,充编纂官。寻命吏部考第,史馆诸儒,擢第一。成祖即位,改编修,屡迁至礼部侍郎兼华葢殿大学士。寻以少保兼兵部尚书。正统三年进少师。九年卒。赠太师,諡文贞。 |
21  | 明邵宝藏本有锡山邵氏家藏,印宝见前,馀印无考。 |
22  | 《大戴礼记》、汉戴徳著十三卷,前宋韩元吉序。此书系明仿宋刋,仅能效其版式,而字画则拘滞矣。韩元吉《宋史》无传。凌迪知《万姓统谱》载:元吉字无咎,颍川人。绍兴间知建阳县,用广而赋啬,乃贸迁盐鹾,以佐其费。迁守建川,以军兴调发功,转朝奉大夫。赴召去,民甚懐之。后官至吏部尚书。 |
23  | 明李应升藏本。考《明史》,应升字仲达,江隂人。万厯四十四年进士。由南康府推官擢福建道监察御史。以劾魏忠贤、崔呈秀等人为阉党,曹钦程诬谕,削籍归。复以李实劾周起元疏入应升名,逮下诏狱,酷掠毙之。崇祯时,赠太仆卿。福王时,追諡忠毅。其所著有《落落斋集》,见《常州府志》。 |
24  | 《大学衍义》,宋真徳秀撰。四十三卷前明世宗序,后杨一清序此,世宗特命司礼监重刋之本也。寛行大书,笔法在顔栁之间,不减宋椠。杨一清实董其事,故作后序》。考《明史一清,字应宁,巴陵人。少能文,以奇童荐为翰林秀才。年十四,举乡试,登成化八年进士,授中书舍人,累官至户部尚书。嘉靖间转吏部,寻加特进、左柱国、华葢殿大学士。继以张璁等构朱继宗狱,坐一清受张容金钱,遂落职。疽发背卒。后数年,复故官。久之,赠太保,諡文襄。 |
25  | 书中钦文之玺钤,世宗序后所记年月之上,又「广运」之宝」皆钤毎卷上,方当即为世宗宝也。 |
26  | 《大学衍义》篇目同前前録真徳、秀原序并进表申状,尚书省剳子。 |
27  | 此书即前版而阙。明世宗及杨一清两序,毎卷首叶皆钤广运之宝,亦是当时内府所藏,后流传于外,失去序文得是书者,不知为嘉靖时所刋。遂依宋本抄録、原序、进表等篇,以为补原书之阙,而原书所阙则固不在此也。 |
28  | 《大学衍义》篇目同前阙。明世宗、杨一清二《序》此书版式字体亦与前同,而无内府所钤诸玺,其橅印亦逺不相及,当属坊间翻刻之本。《大学衍义》,明邱浚撰。一百六十一巻,前明神宗序浚《自序》并《进书表》、周洪谟《进书表》。 |
29  | 丘浚进表,作于宪宗成化二十三年。考《明史》孝宗本纪,以成化二十三年嗣位,其明年为𢎞治元年。周洪谟进表系是年作,称邱浚所进《大学衍义补》原书。副本俱已装潢成册。中间字样,亦各校正无差合,无顺付公差人员赍去。福建布政司转发建宁府,著落书坊照样誊写,务要字画端楷,就将原书比对,校正停当,翻刻完日,仍将印过书籍并发去原本送部查考云云。是孝宗命所司刋行。是书郑重周详,已可概见。此本为万厯二十三年所刋,神宗复为之序,亦极褒扬是书之善。乃刋印草草,不求精良。观洪谟《进表》中有「谨撰表文一通」之句,其时竟将谨撰二字截㫁,分为两篇,编校者俱未之见,抑何漫不经心耶?丘浚字仲深,琼山人。景泰五年成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官至礼部侍郎。孝宗嗣位,表上是书,特进礼部尚书。寻命兼文渊阁大学士,加少保。卒赠太傅,諡文庄。周洪谟,字尧弼,长宁人。正统十年进士及第,授编修,官至礼部尚书。𢎞治三年卒,諡文安。《明史》俱有传。 |
30  | 监本附音《春秋谷梁传注》《疏》、晋范甯集解,唐杨士勋疏。陆徳明《音义》二十巻,前范甯序。 |
31  | 按:前宋版亦有此书标题,称监本附音,《春秋谷梁》注疏》。此书标题于谷梁下刋入传字,其非宋本无疑。观毎卷之版,长短不齐,其长者,规仿宋椠,犹有似处短者则逺逊之。葢系书贾,偶得旧印不全之本,翻刻者半补刋者半耳。纸、墨亦俱不佳,非善本也。 |
32  | 泰兴季氏藏本。 |
33  | 《春秋经传集解》,晋杜预集解三十卷前预序后预后序,此书寛行大字,橅刻极精,书贾得之,遂伪作咸平辛丑刋五字,补印于板心上方,以当宋椠,不知墨色浓淡,一望可知。且其中有不能容五字者。其「咸」字已印出边䦨」之外,而刋字复缩,其结体用墨笔,补填于下,「心劳日拙」,此之谓也。 |
34  | 明内府藏本有文渊阁印吕雄印见前,馀印无考。 |
35  | 《春秋经传集解》篇目同前。 |
36  | 此与前书同出一版,惟閲嵗既久,版之径围稍缩,书之,橅印亦差。其版心上方并无咸平辛丑刋」五字,益足证前书之伪矣。 |
37  | 明焦竑藏本有《澹园印见前。 |
38  | 《国语》吴韦昭解,宋宋庠补。音明,张一鲲辑。二十一卷前一鲲序、昭庠二序。 |
39  | 书首标题「次行刋明侍御史蜀张一鲲」,「楚李时成閲」,虞部郎豫章郭子章、选部郎东粤周光镐校」。一鲲《序》,称先是同年李惟中刻《内传》于督学署中。不佞与郭相奎敢外传,各分四国●之注。仍韦氏益以宋氏《补音》条注其下,字画剞劂,一放内传,庶几称《左氏完书》」云云。一鲲等四人,《明史》俱无传。朱彝尊《明诗综》载:「郭子章字相奎,泰和人。隆庆辛未进士,歴官都御史,巡抚贵州,进兵部尚书。周光镐字国雍,潮阳人。隆庆辛未进士,除宁波推官,升南京户部主事,改吏部。厯郎中,出知顺庆府。屡迁至佥都御史,抚宁夏,入为大理寺卿。一鲲、时成二人亦未载。考明太学进士题名碑,此四人者,皆登隆庆辛未进士。《序》所称李惟中者,即时成之字。其刋刻是书,葢合四同年而互相讐校者也。碑载张一鲲,四川重庆府合州定逺县人李时成,湖广黄州府蕲水县人。 |
40  | 《国语》篇目同前。 |
41  | 此书纸墨之色皆逊前部,葢版同而后印也。书中有震宫育徳弱侯杨爵之印,斛山金坛王氏书画珍藏二酉藏书铁笛道人东楼书画、印记、香炉式印九印,篆法既不能佳,其印色亦复相等,且兼以油污模糊,几不可辨。系书贾伪造,一时所钤,不足采录。其馀四印,亦俱无考。 |
42  | 《国语》,吴韦昭解二十一卷前昭序》。此书専载韦解,橅刻精良,其版在一鲲所刋上,如定窝中人收藏印记,未知谁氏。 |
43  | 《国语》呉韦昭解二十一卷前昭序,宋宋庠补音序并注解诸家名氏诸国世系说。 |
44  | 《诸国世系说》后有明许宗鲁识语,则此书当为宗鲁所刋,第书首空载宋庠序文,而其《补音并未采録,体例不孚,未为尽善也。凌迪知《万姓统谱》载,宗鲁字伯诚,长安人。正徳丁丑进士,嘉靖初任湖广提学佥事。刚明峻洁,不为权势所屈。博学能诗文,所取皆知名士。擢山东副使,屡迁至佥都御史,寻免归。 |
45  | 十三经注疏《周易九卷上下经,魏王弼注系辞》,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疏,前颖达序,后附唐陆徳明音义》、王弼《畧例尚书》二十卷。汉孔安国传,唐孔颖达疏,陆徳明音义,前颖达序,次安国序。毛诗二十卷,汉郑康成笺,唐孔颖达疏,陆徳明音义,前颖达序,次诗谱序》。《春秋左传六十卷,晋杜预注,唐孔颖达疏,陆徳明音义,前颖达序,次预序,后预,后序,春秋公羊传二十八卷。汉何休学疏,不者名,或云徐彦撰。陆徳明音义。前载宋景徳二年校刋牒文,次休序春秋谷梁传二十卷,晋范甯集解,唐杨士勋疏,陆徳明音义、前甯序周礼四十二卷,汉郑康成注,唐贾公彦疏。前公彦序,次序周礼废兴仪礼十七卷,汉郑康成注,唐贾公彦疏,前公彦序。礼记六十三卷,汉郑康成注,唐孔颖达疏,前颖达序。孝经九卷,唐元宗注,宋邢昺校前昺序,次宋传注序,唐元宗御制序论语二十卷。魏何晏集解,宋邢昺疏,唐陆徳明音义。前晏上集解序。孟子十四卷,汉赵岐注,宋孙奭疏。前奭序次,奭题辞解。尔雅十一卷,晋郭璞注。宋邢昺疏,唐陆徳明音义前昺序。 |
46  | 此明北监本也。其板心皆记刋刻之年,系创始于万厯十四年,逮二十一年而工毕计閲。八载之久,每卷标题次行,分别校刋及重修者,各列其祭酒、司业衔名。其校刋之祭,酒经八人,司业经七人而重修之,祭酒、司业则祇二人始终其事。葢校刋者系合计八载中歴,任是官之人,故其数多。而所谓重修者,不过于书成之后。讐勘一通,其功易竣,其日无多也。第是当时奉勅刋行,宜加郑重。乃所载陆徳明音义》于《周易》,则别为一卷,附于书后。其《尚书毛诗》三《传》以及《论语》、《尔雅》,忽散列于书中,而三礼之音义又不采録。去取混淆,漫无体例,抑独何耶? |
47  | 明内府藏本有钦文之玺钤,葢上方《九经释音》,宋赵孟至撰,不分卷前孟至自序。孟至序称暇日取陆氏《释文》,质以韵书采其可音者音之不可,则以四声纪之,又不可则著翻切于其下」云云。孟至《宋史》无传。朱彝尊《经义考》引郑元庆曰:「孟至宋燕懿王后,祖希怿,自青田徙湖州。父与●,嘉定中登第孟,至咸淳乙丑进士。官运判彝尊又称未见此书。则知流传于世者少。此本规仿宋椠,橅刻颇精,惜字体不能如宋人书之流丽耳。明内府藏本有东宫书府印,张璁亦经收藏,有赐名孚敬印。考《明史》,张璁字秉用,永嘉人,登正徳十六年进士第。世宗初践阼,议追崇所生父兴献王。廷臣持之,议三上三却。璁时在部观政,上疏曲排廷议。世宗大喜,擢璁南京刑部主事。寻召赴都,授翰林学士。继由兵部侍郎屡迁至华葢殿大学士,进少师。璁以名嫌御讳请更,乃赐名孚敬字茂恭,御书四大字赐焉。继引疾归,卒。赠太师,諡文忠。李先开《明史》无传。考太学万厯己未进士,题名碑先开,系直𨽻河间府景州人。 |
48  | 《七经图》。《易》、《书》、《诗》、《周礼》、《礼记》、《春秋六经图》,宋杨甲撰。《仪礼图》,宋杨复撰,明呉继仕编。校不分卷。前明焦竑序。继仕《自序》、《仪礼图》前,继仕又序。 |
49  | 前宋版经部中有《六经图》,其《仪礼图》则元版中有之,而橅印不及《六经图》之善。此本为继仕合刋一规,宋椠制极精良。焦竑《序》云:新安呉君见宋刻《六经图》而奇之,手自摹画考校,授之梓人,与好学者共焉。又念《仪礼》为朱子所定,其徒杨复篇为之图,幷加编纂,合为《七经图》,以传学者得而读之,可谓粲然明备,无复遗憾云云。今以此书观之,竑之所许,良不诬也。继仕始末未详。 |
50  | 《六经图》,宋杨甲撰。不分卷前明顾起元序。次载校刋姓氏,宋苗昌言原序。 |
51  | 顾起元序》称:「新都呉氏购得宋本,始授梓人计部大夫。汝南方公览而善之,谋于同寮,诸大夫出帑,羡复刻而存于署」云云。是此书之刻在呉氏,刋《六经》图甫成之后。其时《仪礼图》尚未付诸剞劂,遂不获摹入耳。应明时为南京戸部郎中,掌戸部者系南京吏部尚书衞承芳兼摄其事,故首列之。其馀司曹同寮计三十四人,皆备载姓氏。起元曽官南京国子司业,故为之序。其作序时,则官右庶子也。顾起元字太初,江宁人。万厯二十六年赐进士第三,除翰林编修。累官至吏部侍郎,兼翰林学士。卒諡文庄,见《江南通志》。方应明,汝宁府光州人,登万厯三十二年进士,见《太学题名碑》。其歴官事迹无考。《明史列传。衞承芳字君大,达州人。隆庆二年进士,万厯中官温州知府。公㢘善橅字,屡迁至南京吏部尚书,卒于官。赠太子太保,諡清敏。《六经图》 |
52  | 篇目同前,顾起元《序》及校刋姓氏俱阙此书即前版书贾见其橅刻精良,遂割去《序》文并校刋姓氏,以希伪充宋椠也。 |
53  | 明檇李项氏藏本,孙克𢎞亦经收藏有汉阳太守印。按《松江志》,孙克𢎞字允执,号雪居,文简公承㤙子也。以䕃为应天府治中,擢汉阳知府。精于六法,山水花鸟,无不臻妙,馀印无考。 |
54  | 《六经图》篇目同前。顾起元序及校刋姓氏俱阙《六经图》 |
55  | 篇目同前,顾起元《序》及校刋姓氏俱阙以上二书与前第二部皆曽经书贾之手,作伪伎俩,如出一辙。然是书之善摹宋椠,亦可概见矣。《五经图》。 |
56  | 明卢谦辑。不分卷,前明李维桢、章达二序。经图目録后别行刋章,达卢谦同辑。今閲达序,称卢公自永丰令归,携信州学《五经图》石本以授余,且曰:公幸割俸镌之,余亟命工刋石,树之学宫。又念石本摹拓之艰,更损为卷帙,刻于金陵」云云。是章达系校刋之人,而辑是图者则卢谦也。考《明史》,卢谦字吉甫,庐江人。万厯三十三年进士。授永丰知县,擢御史,出为江西右叅政,引疾归。崇祯八年,流贼犯庐江,城陷,谦服命服,骂贼死。赠光禄卿。章达楚人,事迹无考。刻是书时,以无为州知州摄庐江县事。是书所载各图,亦采宋人《六经图》中所列者小变其前后之序详畧之文,而以《周礼》、《礼记》合为一经,遂名之曰《五经图》,殊失古制之旧也。李维桢字本宁,京山人。隆庆二年进士。由庶吉士授编修,官至南京礼部尚书。此书系刻于金陵,故有其序。 |
57  | 《六经正误》,宋毛居正撰。六巻前宋魏了翁序。陈振孙《书録解题》称:「柯山毛居正谊甫校监本经籍之误,所欲刋正者,魏鹤山为之序而刻传之」云云。是《六经正误》一书为了翁所付刋者方为宋椠。此本每卷前俱刋,江都郝梁子高重校刋九字,郝梁为何如人。虽无可考,以书中字体纸质校之,系明时坊刻之本,亦非其至者也。居正毛晃子。考衢州志,晃字叔明,江山人。绍兴中免解进士。尝増注《礼部韵》,学者称为铁研先生。子居正,亦第进士,有名于时。 |
58  | 收藏诸印,无考。 |
59  | 阙补卷一卷三巻四卷五卷六五经四书性理大全明永乐间奉勅辑首载胡广等进书表易、宋程愿传、朱子本义二十四卷,前总目:次凡例程頥序、朱子上下篇义、图说五赞筮仪易说纲领书,宋蔡沈集传十卷前凡例书图、沈集传序、书说纲领汉孔安国序后书序诗朱子集传二十卷前凡例、诗图,朱子序、诗传纲领后大小序辨说、春秋宋胡安国传三十七卷。前凡例序论年表、诸国兴废说、东坡图说、礼记,宋陈浩集说三十卷前,凡例总论浩序,大学朱子章句前读大学法或问,朱子序凡例,中庸朱子章句前或问,朱子序,读中庸法,论语朱子集注二十卷,前读论语孟子法,朱子序说、孟子、朱子集注十四卷。前朱子序说性理七十巻,前明成祖序,次先儒姓氏。 |
60  | 此书中《五经大全》皆攘前人成书,以为已有。顾炎武、朱彝尊尝讥之,已载前元版经部中矣。其辑《性理大全》附于《书》后者,葢以先儒议论格言,足以辅翼《五经、四书》也。成祖序、诸臣进表,皆作于永乐十三年,书前所列编纂儒臣衔名共四十有二,而胡广、杨荣、金幼孜实董其成。刋印之善,亦足称焉。考《明史》胡广,字光大,吉水人。洪武三年,以文学选为御史。成祖即位,偕解缙迎附,擢侍讲,迁学士,兼左春坊。进文渊阁大学士。卒,赠礼部尚书,諡文穆。杨荣,字勉仁,建安人。建文三年进士,授编修。成祖入京,以请先谒陵受知,屡迁其官。仁宗初,由谨身殿大学士进工部尚书。正统间,进少师。卒,諡文敏。金幼孜,名善,以字行,新淦人。建文二年进士。授戸科给事中。成祖即位,改翰林检讨,官至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卒諡文靖。 |
61  | 五经、四书。明正统间奉勅刋,首载英宗谕㫖,易宋程頥传。《朱子本义》十卷,前頥序,次易图易说、纲领后上下篇义,五赞筮仪书,宋蔡沈集传六卷。前沈序,次书图,书说纲领,汉孔安国序,后书序,诗朱子集传二十卷。前朱子序诗图诗说纲领大小序辨说、春秋宋胡安国传三十卷,前安国序,春秋图,春秋兴废说,春秋总例、礼记,宋陈浩集说,十六卷前浩序集说凡例,大学朱子章句,前朱子序,后大学或问》,《中庸朱子章句,前朱子序,《后中庸或问、论语。朱子集注十卷,前朱子序说,孟子、朱子集注十四卷。前朱子序说,后读《论语、孟子》法。 |
62  | 英宗谕㫖,以五经、四书经注书坊刋本譌误者多,令司礼监誊写重刋以取,便于观览,其版寛行,大字橅印颇精,嘉恵艺林,亦盛典也。 |
63  | 《诗经》内有枕流、漱石、君则氏二印,系先割去旧有之印钤于补纸上者。其君则氏印本小乃平列二方,与枕流漱石配合,明属书贾伪为又。四书内有尚宝寺卿袁忠彻家藏书画印。考《明史职官志》有尚宝司,而无尚宝寺之名。其列传内载袁忠彻字静思,鄞人。従父珙谒燕王,王厚遇之。及即位,召授鸿胪序班,赐赉甚厚。迁尚宝司丞,寻进少卿。今印记中以司为寺,以袁为表,谬误尤甚,均不足存真赏。斋荆溪邵氏收藏二印亦无考。 |
64  | 《五经》,《明正统间,奉勅刋篇目同前四书阙,是书之首,不载《英宗谕㫖》。葢因《四书》已佚,书贾従而汰之,然橅印精洁,与前部相埒。且《五经》具存,未可以阙《四书》而弃之也。 |
65  | 《乐律全书》。明朱载堉著《律吕精义》,内篇十卷,外篇十巻,律学新说四卷,乐学新说一卷,算学新说一卷,圣夀万年歴二卷,万年厯备考三卷,律厯融通四巻,附録一卷,操缦古乐谱一巻,旋宫合乐谱一卷,乡饮诗乐谱六卷,六代小舞谱一卷,小舞乡乐谱并二佾,缀兆图一卷,灵星小舞谱一卷,共四十七卷。首载堉书成进表,其馀各书进表序文并勅谕、题跋,俱散见各卷。 |
66  | 万厯三十四年,载堉《进书表,称臣检閲书笥,除厯书已进外,其律书内有《数目字样及乐舞图》,恐誊写舛误,就令画图刋板。是以延迟十载,今始成书,为此具本。谨以所撰《律吕精义》一部、计六册,《律学新说》一部、计六册,《乐舞全谱》一部,计八册,装潢成帙,専差右长史李徳赍捧进献」云云。是载堉此书,非由一时进御,故各自为卷,可分可合也。考《明史》郑恭、王厚烷以言时政获罪,降为庶人,锢之鳯阳子。载堉笃学有至性,痛父见系,筑土宫室门外,席藁独处者十九年。厚烷还邸,始入宫上厯算嵗差法及所著乐律书,考辨详确,识者称之。卒諡端清。朱彝尊《经义考》谓河间献王之后,言礼乐者莫有过焉,良不诬也。 |
67  | 明内府藏本有广运之宝宝见前。 |
68  | 《乐舞全谱》。明朱载堉著首《操缦古乐谱》,次《旋宫合乐谱》,次《乡饮诗乐谱》,次《六代小舞谱》,次《小舞乡乐谱》,并二佾缀兆。次《灵星小舞谱》。 |
69  | 观前书载堉进表,称乐舞全谱一部,计八册,是此书原可单行。今所分册数,与《表》所云适合,且系初印本纸墨并出前部之上。 |
70  | 《尔雅》三卷,晋郭璞注。前璞序坊间刋行之本,橅印亦不能工明。内府藏本,有广运之宝,其醉茗斋书,画印无考。 |
71  | 《埤雅》宋陆佃著二十卷,前佃子宰序宰序》称其父作《埤雅》,言为《尔雅》之辅。按马端临《文献通考》,载「陆佃曽撰《尔雅新义》,其曽孙子遹刻于严州,为二十卷。是佃撰此书,在《尔雅新义》既成之后。陈振孙《书録解题》曽并载之。此本与前《尔雅》板式字画如出一手,葢书贾锓木,祗谓《埤雅》为《尔雅》之辅,遂将郭璞所注并刋,而不知佃自有《尔雅新义》一书,《宰序所指,非璞注也。考《宋史》,佃字农师,山隂人,熈宁中擢甲科,官至尚书左丞。《㑹稽志》:宰字元钧,佃子官,朝请大夫。 |
72  | 收藏二印,与前尔雅同。 |
73  | 《埤雅》篇目同前。 |
74  | 此书与前部同版,而橅印在先,遂觉明朗纸墨亦俱过之。 |
75  | 《埤雅》篇目同前。 |
76  | 此仿宋巾箱本式而不能作蝇头细书,且字法端楷有馀流丽,不足去宋刋逺矣。 |
77  | 刘杏収藏印记无考。 |
78  | 重刋许氏《说文解字、五音韵谱》,宋徐锴编辑,十二卷前汉许氏《说文》序,慎子冲序,锴兄铉进表,雍熈三年,中书门下牒文,规仿宋刋,颇殊俗本,而篆法抚刻未精,亦形笔弱。叶氏収藏印记,未详其人。 |
79  | 许氏《说文解字五音韵谱》,篇目同前。 |
80  | 此书标题,虽无重刋」二字,而篆法逊于后一部,葢欲伪充宋椠而不能上者也。 |
81  | 文彭、钱谦益俱经収藏,印记见,前其渔阳子郊无考。又有赵子昻印篆刻甚庸劣,其为伪作可知。 |
82  | 重刋许氏《说文解字五音韵谱》,篇目同前。 |
83  | 此本篆法亦劣,以书中印记证之,乃建本也。太山赵氏收藏,未详其人。 |
84  | 重刋许氏《说文解字五音韵谱》,篇目同前。 |
85  | 此书橅印,稍后,亦前版也。闵声収藏印记,无考重刋。许氏《说文解字五音韵谱》,篇目同前。 |
86  | 纸墨在前,二部之下,虽出一版实,逺逊之𨽻释。 |
87  | 宋洪适著二十七卷,前适自序。《宋中兴艺文志》称适取古今石刻,法其字为之韵,辨其文为之释,以辨𨽻书曰𨽻释。陈振孙亦称年来北方旧刻不可复得,览此犹可慨想。此本虽非宋椠,橅印不精,而其书则固足重也。 |
88  | 《歴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明万,岳山人校刋二十卷,前山人自序万,岳山人,不知何许人。序后有宣公后裔之印,则为陆氏可知,惜未详其名,始末无考。其序作于万厯十六年,称苏人货古物者有《博古图録》,予厚价而得之,每自称快。又数年得钟鼎款识》一集,与《博古图》相为表里。然有钞本无刻本,意欲梓焉。谋之数年,因艰于摹写之手,遂不果。迩年偶得松石姜君能兼诸家书,又工篆𨽻,遂以是集付之,不半月而就,于是遂得而梓焉云云。是此书非山人所撰,而序中亦未及作者之名。考宋人诸书目,祇载《钟鼎篆韵》七卷,亦无此书,葢亦以未有刋本,罕传于时也。书中篆法古雅,竟似従钟鼎彝器中摹拓而出其橅,印以朱不以墨,亦别饶古色,明版之杰出者矣。 |
89  | 《六书精藴》,明魏校著六卷,前校自序后附校门人徐官《音释举要》一卷。 |
90  | 《明史》魏校,字子才,昆山人。𢎞治十八年成进士。歴南京刑部郎中,累迁至太常卿,寻致仕。所著有《大学指归、六书精藴》,卒諡恭简。书中字法,或以古篆翻楷,或以小篆翻楷,弗混于俗,深得先民之遗刻,手亦能传其笔意,足称良工。徐官因字有难识者为音俗,字于书端,并附《举要》于书末,以便披览。官吴人,登正徳十二年进士第,见《太学题名碑韵补》。 |
91  | 宋吴棫著五卷,前宋徐蒇序书目,后有棫《识语》。吴棫作此书,自《易》、《诗》、《书》而下,以及欧、苏撰著。所采凡五十种。其用韵有与时不同者,皆载之。凡字有一义,或二义、三义必有所证。陈振孙《书録解题》备详其说,吴棫《宋史》无传,凌迪知万姓,统诸棫字才老,建安人,时号通儒朱子评。近代考订训释之学,亦亟称之。《姑苏志》,徐蒇字子礼,工汉𨽻由进士,知饶州,后改浙东提举常平,知秀州。此本系明时坊刻,其板式犹规宋椠,而字画纸墨,迥乎不系矣。 |
92  | 吴岫収藏邱记见前馀印无考。 |
93  | 改并五音类聚四声篇金韩道昭著十五卷,前明宪宗序次,昭兄道升序,并重编杂部一篇,五音改并増添明头号样一篇。目録》后附重编并部,依三十六母再显之图。书后附金窦庆补背篇列部之字一篇。 |
94  | 道昭,字伯晖,松水人。其书成于金章宗泰和八年。系取《玉篇》、《类篇》等书之字,改并部次,别以五音,系以三十六字母。葢宗婆罗声音之学者,此本为明成化十年所刋。宪宗《序》,称其上下縦横,律度精密,有益学者,特命工绣梓以广其传。故橅印精良,迥殊坊本。 |
95  | 改并《五音集韵》。金韩道昭著十五卷,前昭兄道升序。前书以字母分排此书,以声韵分排,而每韵中亦各以字母分纽,皆因其父孝彦未成之编续加修定者。道升《序》作于金崇庆元年,则道昭此书系后前书,五年而成。是本橅印颇佳,似従金时原版翻刻者也。 |
96  | 改并《五音集韵》篇目同前。 |
97  | 此书即前板橅印之时,亦不相逺,惟纸墨稍差耳。书中有杨●印记》,未详其人。 |
98  | 重刋改并《五音集韵》《金韩道昭编十五卷。前载金崇庆元年原序,次唐郭知元、孙愐《唐韵旧序二篇,后附明沙门真空《贯珠集》八卷。刘序又《真空直指玉钥匙门法》一卷,夏元序。 |
99  | 《五音集韵目録》前标题,称至元庚寅《重刋目録后标题,又称成化庚寅重刋,而各卷首标题则称正徳乙亥,亦有称正徳丙子者。其第十五卷之末行总标正徳乙亥春日重刋,至丙子孟秋。完颇疑《目録》所记年月,前后何以悬殊。且成化庚寅距正徳乙亥,已閲四十六年之久,亦觉相去太逺。及观书中版心下,方往往载出赀刋书姓氏大半,皆御马监中之官员。《太监目録》与各卷所载畧同,则所标至元,或系沿元时刋本之旧。其标成化者,或系尔时集赀,未足仅刋目録而止。至正徳间始获成书,遂以旧存目録凑合,其仍为一版可知。且姓氏上有称信官者,其为沙门集赀刋版,又可知矣。刘聪作《贯珠集》序,时虽称𢎞治戊午,而夏元之序作于正徳癸酉,越二年即为乙亥,则《贯珠集》之与《五音集韵》同刋,不更彰彰乎真。空自号讷菴,始末无考。刘聪称其于经史子集之外,凡荒徼重徼,如象胥、天竺诸域,元言梵典如《云笈》、《楞严》诸经,悉搜剔纂采,族分类合。又为歌诀词法以概诸首。夏元亦称其于旧本芟繁就简,取易去难,意不深刻,声不聱牙,一覩之馀,即得止宿。则讷菴于声韵之学深契其理矣。刘聪,江西宜春人。登成化十四年进士第,见太学题名碑。夏元未详其人作。序时官湖广京山县令。 |
100  | 《诗韵释要》明潘云杰著五卷,附《古韵释要》一卷,并《切韵》要法。前明王穉登序。 |
101  | 潘云杰,云间人,其始末不可考。按《松江志》有潘云㑹者,为刑部尚书潘恩之子,登万厯四十七年进士第,云、杰或其雁行。此书注释声韵,㕘订颇详。王穉登《序》极称之橅印精善,似非坊刻所能为者。穉登字伯谷,长洲人。四嵗能属对,六嵗善擘窠大字。十嵗能诗,长益骏发,有盛名,以布衣终。《明史》有传。明陈龙光藏本龙光,云南石屛州人,万厯三十二年进士,见《太学题名碑》来「鸿轩」「亲义」、「礼堂」二印,未知即龙光所钤否也。 |
102  | 《童䝉训》,宋吕本中著上、下二卷,前宋楼昉序。昉序作于宋宁宗嘉定八年,称金华太守邱公长隽出钱五万,镌刻于吕氏祠堂。此本书末别行刋。绍定己丑,郡守眉山李●得此本于详刑使东莱吕公祖烈,因锓木于玉山堂,以恵后学。按绍定己丑为理宗绍定二年,去嘉定八年已閲十有四载,则吕祖烈所藏即邱长隽所刋,以置吕氏祠堂者,李●特取而翻刻其版耳。此本又从李版翻出,橅刻再三,故字画不能圆劲,纸亦不佳,系坊间所印行者也。考《宋史》吕本中字居仁,夀州人,公著之曾孙,好问之子。宣和六年,由大名府帅司干官除枢密院编修,迁职方员外郎。绍兴六年,特赐进士出身,擢起居舎人,官至侍讲兼权直学士院。不附秦桧,为御史萧振所劾罢,提举太平观。卒諡文清。楼昉,《宋史》无传。凌迪知《万姓《统谱》:昉,鄞县人。少従吕祖谦学,号迂斋。绍熈中登进士第。 |
103  | 《养正图解》 |
104  | 明焦竑撰。不分卷前祝世禄《序》。竑《自序》。《明史焦竑传》称:「皇长子出阁,竑为讲官,竭诚启迪。尝采古储君事可为法戒者为《养正图说》,拟进之同官郭正域辈,恶其不相闻,目为贾誉。竑遂止是当时此书,以猜阻未经进奉,故无官刻之本。此本《祝世禄序》,称绘图为丁云鹏《书,解为呉继序,捐赀镌之为呉懐让。按云鹏继序,名重一时,书画皆臻其妙。懐让欲刻是书,先以作图书解属斯二人,亦不苟于剞劂者矣。祝世禄,饶州徳兴县人,登万厯十七年进士,见《太学题名碑》作《序》。时官南京吏科给事中。 |
105  | 《养正图解》篇目同前。 |
106  | 橅印与前部并出一时纸质墨光,故无轩轾。 |
107  | 钦定天禄琳琅书目卷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