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Wiki
-> -> 卷一百六十五

《卷一百六十五》[View] [Edit] [History]

This textual edition has had punctuation added automatically using artifical intelligence. The results of this process are inevitably imperfect; please help correct mistakes by editing the text.
1
欽定四庫全書
2
《江南通志》卷一百六十五人物志
3
文苑 江、蘇二府
4
聖人之道,源逺而末分,自言子還呉,澹臺居楚,於是南方之學得其精華,而論者以為江左文章,流風綺靡,是亦沿其波不尋其源者矣。考諸載籍所傳,代多作者,春華秋實,兼可採掇,殆庶㡬彬彬文質者歟。
5
今國家作人之盛,雲漢昭回,光岳混同之氣,髙、謝六朝,雅頌和平之聲,同風三代,盖有道之長,人文化成,固不僅如《東京文苑篇》辭為貴者也。
6
江寧府:
7
晉王鑒字茂髙,堂邑人。少以文章著稱。杜弢作逆,鑒上疏勸元帝親征。後拜駙馬都尉,出守宜興。
8
許謐,句容人。博學知名,仕為郡主簿。王導、蔡謨並辟從事,皆不就。後歴官至散騎常侍。
9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導從子。起家祕書郎,拜右軍將軍、㑹稽內史。嘗遺殷浩書,止北伐,與謝安書,論賦役,深達時務,書翰之美,凌跨百代。子獻之書法,與父齊名。厯官中書令。
10
南北朝梁紀》:少瑜,字幼陽,秣陵人。年十三,能文賦。京華樂王僧孺見而賞之。嘗夢陸倕授以青鏤管筆,文綵益著。
11
隋諸葛穎,丹陽建康人。年八歲,能屬文。厯仕梁,周習《周易》、圖緯、《倉》、《雅》、《荘子清辨有俊才。隋晉王廣引叅軍事,轉記室。及即位,遷著作郎,賜詩優異。從征吐谷渾,加正議大夫。有集二十卷。
12
唐王昌齡,江寧人,開元進士,為秘書郎,工詩緒宻,而思清以不䕶細行貶龍標尉,詩家稱王江寧」。
13
五代朱存,金陵人。南唐時取孫呉而下六朝書,具詳成敗得失之要,作《覽古詩二百章,地志家多援以為證。
14
宋盧郢,昇州人。好學,有才藝,善吹鐵笛。李後主時,試賦,擢第一。嘗代徐鉉為文,口授吏書之。鉉以文進,後主曰:「語勢似非卿作」。鉉以實對,由是知名。後歸宋,累官知全州,有治績。
15
朱舜庸,建康人。好古博雅,為府學正。嘗編《金陵遺事》,自里巷口傳至仙佛之書,無不硏綜,名《續建康志》。
16
元李桓,上元人。以鄉舉累官江浙儒學副提舉,其文紆餘豐潤,有名江東。
17
楊剛中,字志行,上元人。為文竒奥,動法古人,而不屑為凡近語。元眀善極歎異之。終翰林待制,有《霜月集》行世。
18
夏煜,字允中,江寧人。好學,有俊才,以詩名。太祖召置幕下,為中書省博士。伐陳友諒,時煜侍太祖草檄賦詩。洪武初,總制浙東諸府。
19
楊勉,江寧人。永樂初進士。文皇選曾棨等二十八人,讀書中秘,勉其一也。時勉年最少,風姿俊偉,詩文舂容典則,出諸作者右。授刑部主事,陞本部侍郎,坐事出叅廣東政。
20
李荘,字敬中,父為灤城侯,殁於王。事荘從劉溥逰,刻意詞翰,人爭傳之。
21
倪謙,字克讓,上元人。正統己未進士第三人。奉使朝鮮,文翰風采傾動海邦,天順己。夘主試順天,黜權貴子,誣構,謫戍開平。成化初,復職,官至南禮部尚書,諡文僖。所著有《玊堂稿》、《遼海編》諸集。
22
陳鎬,字宗之,家南京。少與弟欽俱有文名。同舉成化丙午鄉試,眀年同登進士,同由郎署為督學副使。時詫兄弟三同、鎬督學山東,為衡文第一,厯官至巡撫。著矩菴漫稿、金陵人物志。欽知廣平,有恵政,郡人號為陳母。著自菴集、海山聨句集。
23
顧璘,字華玉,上元人。𢎞治丙辰進士。由知縣厯知開封府,忤鎮守中官,矯詔逮獄,謫知全州。遷知府,仕至南刑部尚書。璘少負才名,與陳沂、王、韋肆力為詩文,稱「金陵三俊」。晚歲家居構息園,接引勝流,坐客常滿。
24
王韋,字欽佩,上元人。徽子。𢎞治乙丑進士,改庶吉士,累遷太僕少卿。母喪毁,卒。詩文婉麗有雋味,著南原集。子逢元,亦詞翰有名。
25
陳沂,字魯南,上元人。十歲能文,著《孔墨辨、赤寳山賦銘。正德丁丑進士,選庶吉士,除編修。與修《武宗實錄》。歴山東叅政。疏捐馬種薪木,運布諸征。以不附張孚敬、桂蕚。改山西行太僕卿,致仕歸,杜門著述。
26
管景,字子山。嘉靖中,以貢授廣信府檢校。監司聞其才,檄署水豐、上饒二縣,撫定上饒、窑民之亂。遷布政司檢校,嘗修江寧府及上元縣志。
27
謝璿,字文卿,家金陵八歲賦暮秋有「紫塞風寒雁叫霜」之句,驚其座。人儲巏為考功,作檀園詩社。璿每擅埸,兄弟四人,各以詩畫名。璿子少南從顧璘㳺,亦知名。
28
陳芹,字子野。嘉靖甲午舉人,教諭崇仁。邑令有素所恨者,二生誣以罪,司牒提究,芹力白得免,人謂能舉其職。遷奉新令,調寧鄉歸。芹才藻敏贍,兼工繪畫,起邀笛閣於秦淮,結青溪社,與名士觴詠。許穀,字仲詒,上元人,嘉靖乙未,㑹試第一。是年親試進士,入中秘,穀對䇿剴切,讀卷者恐忤上意,故抑之,授戸部主事,厯南尚寳司卿,致仕。穀為顧璘髙弟,風流儒雅,以耆宿主盟詞,壇後先相望云:「盛時泰,字仲交,江寧人,歲貢生,才氣横溢,䑛筆伸紙滚滚不休。嘗攜所著兩都賦謁王世貞,和其擬古七十章,三日而就,世貞為氣奪。
29
焦竑,字弱侯,江寧人。為舉子即博極羣書,負重望。萬厯己丑,殿試第一,除修撰,充東宫講官,進講,必從容叩撃,隨機納誨。又采故事,繪圖演義,名《養正圖說》,進之忌者日甚。以丁酉主試北闈,文體險誕,謫州同知,復削籍歸。益專事著述,講求留都事宜,言於當事行之。所著有《經籍志》、《獻徴錄、筆乗類林》等書。同時有周暉,字吉甫,上元人。胸饒藴,蓄性好編纂,著有《金陵𤨏事正續集》。又黄應登字徴甫,萬厯中,以貢授教諭賣文養親,所修纂者有《獻徴錄》、《列卿紀》、《京學志》諸書。
30
張榜,字賓王,句容人。萬厯癸夘舉鄉試。聰穎絶人,書史過目成誦,落筆如風,雄談雅謔,沁人心腑。在南雍舉幡,留大司成馮夢貞,上疏請伏斧鑕以直先生,人皆義之。
31
凌世韶,字宫球,江寧籍為諸生,即以詩文名。崇禎甲戌進士,知福清縣,不事催科,坐謫汀州經厯,署寧化縣,遷處州推官,擢戸部歸。性介特,自矜重,其文有貴人持百金。介宻友求作其父墓銘,揮去之曰:「腕可斷,此等文不可作也」。
32
張文峙,字紫淀。家鍾山之陽。貫穿經史,辨覈掌故,務為根底有用之學。撰南樞志一百七十卷,纂明布衣詩一百卷。
33
陳丹衷,字旻昭,江寧人。崇禎癸未進士。少以孝聞,登第。後請纓自效,授御史,召募苖兵,未遂,志卒。為文閎奥自成一家。
34
國朝劉思敬,字純之,江寧人。十歲能文。順治丁亥進士,任刑部郎中。執法無所避,分校禮闈,得士最盛。尋擢參議。乞終,養修江南省志,著徹賸八編。
35
程邑,字翼蒼,江寧人。工詩能文。順治己丑進士,授庶吉士,以不諳
36
國書出為蘇州教授,課士有法。遷國子助教,纂修明史。
37
白夢鼐,字仲調,江寧人。少與兄夢鼎勤學尚志節,時有二白之目。鼐舉康熈庚戌㑹試第二,官大理評事。總憲魏象樞以博學宏詞薦,庚申,補行福建鄉試。鼐為考官,得士稱盛。
38
倪粲,字闇公,上元人。為諸生,即以淹雅著名。康熙丁巳,舉鄉試,應博學宏詞,薦官檢討。
39
胡任輿,字孟行,上元人。文筆秀雅,舉康熙辛酉鄉試第一。甲戌進士,廷對第一,授修撰、侍講筵。厯陞諭德。
40
朱圻,字次郊,上元人。性峭潔。工詩文書。翰為諸生祭酒。著夏雲堂天放居集。子元英,康熙己丑進士,官編修。詩、古文皆工,著左傳拾遺。
41
先著,字遷甫,江寧人。博覽多聞,工詩文及樂府長短句,與同里張㹅、徐時盛輩相唱和。所撰《嚴許集》、《藥裹集》、《勸影堂詞》及《易微詞潔等書行世。
42
黄越,字際飛,上元人。康熙己丑進士,官檢討。少以文名,凡所撰述,海內流傳,奉為矩矱。晚益沉酣,宋五子書能抉其藴。同里朱文鑣,字履安,性醇厚恬雅,亦以文學知名。
43
李東櫰,字兆三,句容人。嘗自言生平得力於精義二字,博通經史,工詩文。稟性醇厚。雍正癸夘舉於鄉,任寧化知縣,卒於官。
44
徐佩,字子燧,上元學生。生六歲而孤,家貧無力購書,每至書肆觀之,一屬目輙成誦。長通《六籍》、《百家臯比談經,得其指授,悉成名雋,學者多以胡安定稱之。母曹苦,節備極孝。養伯母袁氏,年十六,守志無子,養之如己母終身,其篤行又如此。
45
蘇州府:
46
漢嚴助呉人,舉賢良方正,對筞百餘人,武帝獨善助對,擢為中大夫,在左右見任用,嘗侍燕,從容帝問所欲,對願為㑹稽太守,於是拜為㑹稽太守,數年,復侍中,有竒異,輙使為文及賦頌。
47
三國呉沈友,字子正,呉人年十一,華歆行風俗,見而異之,呼「沈郎可登車語乎?」友逡巡曰:「先生銜命,將以裨補先王之教,整齊風俗,而輕脫威儀乎?」歆慚曰:「自桓靈以來,雖多英彦,未有幼童若此者」。及冠,博學,善屬文,兼好武事,注《孫子兵法,孫權以禮聘之,既至,論王霸之畧,權斂容敬焉。正色立朝,清議峻厲,為庸臣所譖以死。
48
張儼,字子節,呉人。弱冠知名,以博聞多識,拜大鴻臚,使於晉。孫皓謂曰:「今南北通好,以君有出境之才,故相屈行」。既至,賈充、裴秀等欲傲以所不知而不能。子勃翰勃撰《呉錄》三十卷,翰别見。
49
陸璣,字元恪,呉人。為太子中庶子,烏程令。撰《毛詩鳥獸草木蟲魚疏》二卷。
50
沈珩,字子山,呉郡人。少綜經學,尤善《春秋》內外傳》,有智謀,能専對使。至魏文帝引珩自近,談語終日,珩隨事響答,無所屈服。以奉使有稱,封永安鄉侯,官至少府。
51
晉張憑,字長宗,呉郡人。舉孝亷,初欲詣丹陽尹劉惔,鄉里皆笑之。既至,惔處之下坐,神意不接,㑹王濛就惔清言,有所不通,憑於末座判之言㫖深逺,足暢彼我之懷,一坐皆驚。惔延之上坐,清言彌日,留宿至旦遣之。既還船,須臾,惔遣傳教覓張孝亷船,便與同載,詣簡文帝。帝與語,歎曰:「張憑勃窣理窟」。官至御史中丞。
52
張元之,字祖希,呉人,少以文學顯。扶風,張業大儒也,間其才,引與語,曰:「今日真解矇矣」。遂請上堂,難問極日,范寗亦稱元之為呉士之秀,孝武時,厯吏部尚書,出為呉興太守,與㑹稽內史謝元稱「南北二元」。
53
南北朝宋張鏡,呉人與顔延之鄰,延之談義飲酒,喧呼不絶,而鏡靜黙無聲,後鏡與客談,延之從籬邉聞之,取胡牀坐聽,辭義清逺延之,心服,謂客曰:「彼有人焉」。由是不復酣叫。鏡兄演、弟永、辯、岱,俱知名,時謂「張氏五龍」。
54
顧愿,字子恭,呉人,覬之從子。好學,有文詞,名於世。大明中,舉秀才,對䇿稱㫖,擢著作佐郎,早卒。初,覬之嘗謂秉命有定分,非智力所移,以其意命愿著《定命論》。
55
張融,字思光,呉郡人。暢子有孝義,忌月三旬不舉樂,事嫂甚謹。為封溪令,浮海至交州,作海賦以示顧覬之,覬之曰:「卿此賦實超元虚,但恨不道鹽耳」。即求筆注曰:「漉沙搆白熬,波出素積雪,仲春飛霜暑。路領司徒從事中郎,乞假東出,武帝問住在何處?答曰:「臣陸處無屋,舟居非水」。後問其從兄緒,緒曰:「融未有居止,權牽小船於岸上住」。帝大笑。融元義無師法,而神解過人,髙談鮮能抗拒,永眀中卒,文集數十卷,行世自名為玉海。
56
陸澄,字彦淵,呉人。少好學,博覽無所不知。宋泰始中,為尚書殿中郎,累遷度支尚書。嘗與王儉書,陳王弼注《易》,元學之所宗,而鄭注亦不可廢。并言左氏杜學之長,穀梁舊有麋信近,益以范甯不足兩立,儉皆韙之。儉在尚書省,出巾箱几案雜物,令學士𨽻事,事多者與之,人各得一兩物。澄後来更出諸人所不知事,復數條,并奪物。將去。竟陵王子良得古器小口方腹,而底平可容七八升,以問澄,澄曰:「此名服匿,單于以予。蘇武詳視器底有字,彷彿可識」。如澄所言。隆昌中卒,諡靖。
57
陸倕,字佐公,呉人。慧曉子。少勤學,善屬文,晝夜讀書,一編,必誦於口。嘗借人《漢書》,失《五行志》四卷,乃暗冩還之,畧無遺脫。竟陵王子良開西邸,延英,俊與范雲、蕭琛、任昉、王融、蕭衍、謝眺、沈約並以文學稱八友。梁武帝雅愛倕才,乃敕撰新漏刻銘,又詔為《石闕銘》,敕褒美之。遷太常卿,卒。兄子繕,亦知名。張率,字士簡,呉人。性寛雅,能屬文。時陸少元家有父澄藏書萬餘卷,率與少元善,盡讀其書。梁天監中,直文德待詔使,抄乙部書,又撰古婦人事,寫給後宫取假東歸為待詔。賊奏之,手敕答曰:「相如工而不敏,枚臯速而不工,卿可謂兼二子於金馬矣」。歴黄門侍郎,丁生母憂,卒。率自少屬文七略及藝文志》所載詩賦,亡其文者,並補作之。
58
陸煦,呉郡人。徽孫。學有思理,位太子家令。撰《晉書》未就,著《陸史》十五卷、陸氏《驪泉志》一卷。兄子罩,字洞元,篤學多所該覽,善屬文,為簡文記室參軍,禮遇甚厚。以母老求去,公卿咸祖道皇太子賜黄金五十斤,時人方之疏廣。
59
顧恊,字正禮,呉人和六世孫。舉秀才,尚書沈約覽其筞,歎曰:「江左以來,未有斯作」。為廷尉正,冬服單薄,蔡法度欲解襦與之,不敢發口。謂人曰:「我欲解身上襦衣顧郎,恐顧郎難衣食者」。厯鴻臚卿,卒官,無衾以殮。協博極羣書,撰異《姓苑》五卷、瑣語文集若干卷。
60
陸雲公,字子龍,呉人。五歲誦《論語》、《毛詩》,九歲讀《漢書》,從祖倕與劉顯質問十事,對無所失,顯歎異之。及長,好學,有才思,製《泰伯廟碑》。呉興太守張纘經途,讀其文曰:「今之蔡伯喈也」,至都言之。武帝召為尚書儀曹郎,累遷中書黄門郎,兼掌著作,卒。陳陸瓊,字伯玉,雲公子六歲為五言詩,有詞采,都下號曰「神童」。朱异言之武帝召見,風神警亮,帝甚異之。陳天嘉中,以文學屢遷尚書殿中郎,諸大手筆,並勅付瓊。後主即位,直中書省,掌詔誥。初,雲公奉梁武勅撰《嘉瑞記》,瓊述其㫖而續焉。丁母憂,過毁以卒。子從典,八歲,讀沈約回文,援筆擬之,便有佳致。十二作《栁賦》,其詞甚美。從父瑜,特所賞愛,命家中墳籍皆付之。陳亡入隋,位著作佐郎楊素奏從典續司馬遷《史記》。迄於隋末,就坐事免。
61
陸琰,字温玉,瓊從弟。歴法曹參軍,直嘉德殿學士。博學,善占誦。世祖嘗使製《刀銘》,援筆即成副。琅邪王厚聘,齊厚病卒,琰為使主。時年二十餘,風神韶亮,占對閑敏,齊士大夫皆傾心焉。大建初,兼東宫管記,卒。後主求其文,撰成二卷。
62
陸瑜,字幹玉,琰弟。少篤學,美詞藻。官晉安王外兵參軍、東宫學士。兄琰時為管記,並以才學侍左右,時人比之二應。從父兄玠從父弟琛。玠字潤玉,𢎞雅有識度,善屬文。大建初,為《東宫管記》,有集十卷。琛字潔玉,少警俊,事後母以孝聞。為給事黄門侍郎、中書舍人,叅掌機宻。
63
隋陸士秀,字南容,呉人。博通百家,幼時在陳,容儀迅舉。齊使李騊駼問:「江南孟婆是何神?」答曰:「《山海。經》言:帝之二女㳺於江。郭璞注天帝二女尊為神。由此言之,則孟婆也。以天帝女尊之為孟,猶《郊祀志》以地神為泰媪也」。騊駼曰:「僑南之辯,無以加焉」。後仕隋為學士。
64
唐朱佐日,呉人,兩登制科,三為御史,武后嘗吟詩曰:「白日依山盡,黄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問是誰作,李嶠對曰:「御史朱佐日詩也」。賜綵百疋,轉侍御史。子承慶,與父齊名。
65
陸餘慶,蘇州人。元方從父已冠,名未顯,兄元表唶曰:「爾名宦不立,奈何?」餘慶感激,讀書三年,以博學稱。舉制䇿甲科,與陳子昻、杜審言等,號「方外十友」,好奬薦寒品。晚進人有過,輒面折,退無一言。終太子詹事,諡曰莊。
66
張從申,呉人,善書,世稱獨步擢第,為秘書省正字、後官長史。弟從師,仕終河南法曹叅軍。張說撰墓誌云:「冲和純粹,辯博閎達,卓犖好古,跌宕逸,羣忘懷樂道,終葬虎邱西原」。
67
張旭,字伯髙,呉人,善草書,與包融、賀知章、張若虚號「呉中四士」。嘗見公王擔夫爭道得筆法,觀公孫大孃舞劍器而得其神,每大醉,呼叫狂走,乃下筆,或以頭濡墨而書,既醒,自視以為神,世號「張顛得」。旭傳者,崔邈、顔真卿。
68
孫過庭,字虞禮,呉郡人。官胄曹工書。嘗著書譜》,自以行草書之。宋髙宗,謂妙備草法,手不少置。子翔,亦善書。
69
沈既濟呉縣人,經學該眀,拜左拾遺、史館修撰,議武后進非以德,請省其本紀。德宗時,詔兩省置待詔官,權公錢,収子贍用,既濟,諫止之。撰建中實録,時稱其能子傳。
70
于公異,呉人。擢進士第,李晟表為掌書記。朱泚平,露布於德宗曰:「臣既肅清宫禁,祗奉寢園,鐘簴不移,廟貌如故」。帝覽泣下,問誰為之?或以公異對,帝咨嗟久之。
71
張籍,字文昌,呉郡人。貞元中進士。韓愈薦為國子博士,厯水部員外郎,終國子司業。性狷介,工詩,與孟郊、元白並號元和體樂府,尤有名。
72
顧况,字逋翁,呉郡人。性詼諧,工詩歌。為韓滉節度判官,稍遷著作郎,怏怏不樂求歸。呉結廬茅山,自號華陽真逸」。皇甫湜撰集序云:「逸歌長句,若穿天心,出月脇,非尋常所能及。子非熊少俊悟,一覽成誦。好陵轢時輩,為衆所抑,久困塲屋。長慶中,陳商榜無非熊名,詔進所試勅及第,尋亦棄官隠茅山,或傳其得長生術云。
73
陸暢,字達夫,呉人。蚤有才名。舉進士,授祕書丞。雲陽公主出降詔作《催妝詩》,稱㫖,為劍南節度使韋臯所厚,作《蜀道易》以美臯。
74
陸扆,字祥文,呉人。舉進士第一,進學士,屬辭敏捷。嘗與諸學士金鑾殿作賦,獨先就。昭宗歎曰:「貞元時,陸䞇、呉通元兄弟善內廷文書,後無繼者。今朕得卿,斯文不墜矣」。與宗人希載、文才德器,名冠一時,朝中號二「陸」。天復初為朱全忠所害。
75
陸希聲,呉人,景融四世孫。博學善屬文,通《易》、《春秋》、《老子》,論著甚多。精書法,世所稱雙鈎撥鐙法,傳自二王,希聲以授沙門。𧦬光,昭宗時官至户部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76
呉仁璧,字廷寳,長洲人,大順中及第。善屬文,工詩,精星學。吳越錢鏐待以客禮,訪求天文,固辭非所知。鏐母殂,具禮幣,請為誌文,不從。鏐怒,沉之江中,時人憐之。有詩一卷。
77
宋劉少逸,長洲人。年十一,工文詞。其師潘閬攜謁長洲令王禹偁、呉縣令羅處約以所作為䞇。二令負重名,疑其假手,因與聨,句皆敏妙。二令驚異聞於朝,賜進士及第。
78
謝炎,字化南,呉人,太子賓客濤弟。端拱初,厯華容、公安二縣令,為文法韓栁,與杭州盧慎齊名。謝絳字希聲,呉人,濤子。以父任入官,又舉進士。楊億得其啓事,謂人曰:「此文中虎也」。厯兵部郎、知制誥,出知鄧州,卒。絳以文學顯兼,有政事才,歐陽修、王安石皆極稱之。子景初,字師厚,慶厯中擢第,累遷屯田郎。博學工詩。景平字師同。景囘,字師復,亦並有文名。景平,官至祕書丞。
79
陳睦,字子雝。祖司諫。絳自閩徙呉第進士。治平中,詔舉館閣才學之士,與劉攽、李清臣首被選,終寳文閣待制。
80
許洞,字洞天,呉縣人。舉咸平三年進士。以才學自負,曠放不羈,與潘閬、錢易為友。所著詩詞甚多,尤精《左氏》。官烏江主簿。
81
陸綰,字權叔,常熟人。舉進士,終職方郎中。工歌詩,蘇洵嘗贈詩,美其篤學好文,於諸經有造詣。米芾,字元章,呉人。厯太常博士,知無為軍,召為書畫學博士,擢禮部員外郎,出知淮揚軍。為文竒險,不蹈襲妙於翰墨,得王獻之筆意,畫山水人物,自名一家。工臨摹,善賞鑒,遇古器物、書畫,極力求之,必得乃已。子友仁,字元暉,力學嗜古,亦善書畫,世號小米。仕至兵部侍郎、敷文閣直學士。
82
黄䇿,字子虚,呉人。父彦,熙寧中進士,知浦江縣,清直眀恕,民畫像祀之。筞九歲,以詩見蘇軾,軾曰:「子異時必以文顯」。弱冠擢第,教授齊州,上書忤蔡京。崇寧初,以黨籍羈管登州。建炎中,除直袐閣、通判嚴州,有集四十卷。子維纓,字端冕,以文名。宣和末,屢上書言事。纓子季魯,有集十卷。
83
陸徽之,字彦猷,常熟人。由太學生上舍賜進士,官濮陽主簿。髙才博學。建中靖國初,詔求直言,徽之力陳時政闕失,放歸。大觀末,復徴用,已卒。
84
魏憲,字令則,呉江人。與弟志俱進士,有聲。熙豐問,累遷中書舍人、給事中。其文温厚雅正,得代言體,以直學士致仕。憲執親喪三年,不御酒肉,廬於冢上,有芝草、甘露之祥。
85
周南,字南仲,呉縣人。與孔元忠、滕宬皆從葉適,㳺紹熙元年對策,言甚切直,大要謂:「小人之倡為異說,以䝉蔽陛下者,一曰道學,二曰朋黨,三曰皇極。夫箕子謂有猷,有為,有守,乃有才,有道,有操執之人也。今所指為道學朋黨者,正斯人耳,奈何反棄之而謂建皇極哉?」考官得其文,驚嘆。光宗疑之,格置乙科官,終祕書省正字。
86
張公秀,字仲實,蘇州人。紹興中臨海縣令。有善政。嘗從葉適㳺,風流詞翰,推重一時。
87
邉純德,字公靜,崑山人。幼孤至孝,貧不廢禮。才思敏,給以能詩,為范成大所知。嘗與倡和,五中鄉舉,就奏名即致仕,撰《脂韋子》五十卷。子瀛、濟,並有學行。
88
孫緯,字彦文,呉人。擢進士第,官至尚書郎。精於典故,著《本朝人物志》。
89
王伯廣,字師德,常熟人。少從楊邦弼學,由進士乙科調德清尉。善詩文,四六亦膾炙人口。所著有《聽雨集》。
90
張攀,字從龍,常熟人。登進士,厯袐書丞,銓次中興館閣書目》,凡一萬四千九百四十三卷,上之。終起居郎。有《益齋文集》。
91
髙常,字履常,呉郡人。清癯灑落,性嗜吟咏,有《覆瓿集》五卷,尤焴、周弼、馮去非為之序。呉人之學詩於周弼者湯仲友、顧逢、陳瀧,逢字君際,弼稱為「顧五言」。瀧,字伯雨,博涉經史,百氏,深於《春秋》。仲友字瑞夫,淹貫經史,氣韵髙逸。同郡陳發嘗評髙、湯、顧、陳四子之詩,輯為一編,曰《蘇臺四妙》。
92
張慶之,字子善,呉人。棄舉子業,精思經史。百氏擬太元作測靈,撰孔孟衍語》、《老子注》,號《海峯逸民,自為傳,以伯夷、蔣詡、陶潛自况。
93
湯彌昌,字師言,呉郡人。父暉老,咸淳進士。父子皆以《周禮》發解,彌昌由建康路教授轉瑞安州判官,致仕。生平篤志義理,有文名,著《周禮解義》等書。衛培,字寧深,崑山人。涇曾孫。博通經史,習知前代典故,充貢龍虎榜賦,文不起草,有倚馬之才。聘為州學訓導。
94
劉岳,字公泰。祖開,宋神醫,世居星子。宋季来呉,元祖詔求南士岳應聘。入見,世祖詢其先世習醫官,以太醫院未㡬,詔以文合古作。改翰林學士、知制誥。所著有《東厓小稿》。
95
朱德潤,字澤民,崑山人。延祐末,用趙孟頫薦,官編修。至正間,浙省辟為參謀,攝守長興,招徠流離,以病免。讀書一過能記。工詩文,善畫,虞集稱之曰:「澤民。文章典雅,惜以畫掩其名」。
96
宋旡,字子虛,其先固始人,父遷於呉旡,遂為呉人,以才畧應樞府,辟典東征萬户,書檄入海,遭颶風失道,漂經髙麗諸山,罹沉,疴歸,以病薄。味清齋日從林下逰,與趙孟頫、鄧光薦輩稱詩,年八十一卒。所著有《翠寒啽囈》二集。
97
蔣堂,字子中,呉人。幼讀書,有大志,長以孝友間。中泰定鄉試,隠居教授,執經受業者,不逺千里而至。其後登左右榜者,多出其門。至正間,用薦為嘉定州敎授。
98
郭翼,字羲仲,崑山人。少從衛培學,邃於易,為文力追古人楊維貞,謂可方軌。西京。李孝先稱其詩與人不同調,晚得訓導官以終。著有林外野言。李世英,字伯英,長洲人。精書學,作韵類三十卷。以字為本,音為幹義,訓為枝葉,自一而二,井然不紊,凡十年成書。從子文仲又本說文,作字鑑五卷,辨㸃畫刋除舛謬,以備一家之書。干文傅黄溍為之序。
99
張雯,字子昭,呉人。力學嗜書,構樓藏書,自經傳、子、史、稗官,無不具其學,該通淵博。時宋亡已久,雯從故老訪宋遺文舊事,著書曰《繼潛録。子田,字芸已,亦工詩文。孫肯,字繼孟,從金華宋濓學,為詩文,清麗有法。
100
顧權,字用衡,崑山人。博通羣典,尤究心於《易》,為文章刻意有古作者。矩度一字不當不茍,出隠居教授。卒,無子,知州揭傒斯買地,葬之馬鞍山側。葛乾孫,字可久,呉人。生有竒氣,膂力絶人,好撃刺戰陣之法,以至隂陽,律呂星數,靡不精究,長乃折節治經,研覃淵,邃肆力古學,為文章,陵轢古今。父應雷以醫書授之,稍治輒精而不屑以自見,或試之,皆取異效。
101
周南老,字正道,敦頤之後,其先世自道州徙呉南,老用薦為呉縣主簿,又辟為浙省掾,入眀徴詣太常議郊祀禮,禮成,放還南老,端毅好學,本於義理而詳於制度,所著有《易傳集說》、《喪祭禮舉要》等書。顧阿瑛,字仲英,崑山人,輕財結客,年三十,始折節讀書,築别業於茜涇西,曰玉山佳處,四方文士若楊維貞、柯九思、方外、張伯雨等,咸主其家。其園池亭榭之盛,圖書之富,及餼館聲歌,並甲一時,而才情妙麗,與諸公亦略相當,嘗舉茂材,署㑹稽敎諭,辟行省官屬,皆不就。張士誠欲强以官,乃去,隠於嘉興,既而以子恩封武略將軍、水軍千户。洪武初,隨其子遷臨濠,卒。
102
周砥,字履道,呉人。博學工詩。嘗寓荆溪,與馬治孝常者,窮山水之勝,著《荆南倡和集》,晚歸呉中,與髙、楊輩結社。
103
錢逵,字伯行,呉縣人。父良佑,字巽之,博學工詩,尤工篆𨽻,逵刻意力學。至正間,官淮南行省員外郎。洪武初,選詣太常議禮,禮成放還,後以事逮京師,卒。逵淳厚雅飭,稽古考訂,雖老不倦。篆𨽻行楷,悉追古人。
104
繆侃,字叔正,常熟人。博雅工書,好蓄法書、古器。弟佚,亦能詩,善畫同。邑嚴煥,字子文。以進士終朝奉大夫。文章整健,詩學尤邃。
105
陸友,字友仁,呉縣人。博雅好古,有詩名。工漢𨽻,八分行楷,尤能鑒别鐘鼎銘,刻法書、名畫,嘗著《研史》、《墨史》、《印史》。
106
黄錫孫,字禹疇,常熟人。讀書勵行,窮約不易。其守,善造就,後進為文,尚理氣,詩尤精粹。
107
時太初大本,常熟人。淵雅善詞章,嘗詠白燕詩云:「珠簾十二中間捲,玉剪一雙髙下飛」。楊維貞極稱之。同邑陸景元,字子善,行義端飭,博學能文,詩尤髙古。又有朱桓,字仲威。盛彧,字季文。鄧士英伯琚錢甦,字更生,元季皆以文學知名於時。盧觀字彦逺,崑山人。敦行寛厚,記問該博,見道分眀,凡經史禮樂百氏之書,繕寫殆遍。
108
文質,字學古,崑山人。學行卓然,詞章竒放,為楊維貞所稱。與盧觀、趙天祐、衛琯、盛得瑞、范天與六人為邑中耆碩,有司月給禀膳焉。
109
俞日强,字曰莊,崑山人,以孝聞。淹貫經史,有集行世。又有金至善,字伯明,修德樂施老益力於學。明傅著,字則眀,常熟人,文詞典雅,見推於時。洪武初,與修《元史》,終潞州知府。
110
袁華,字子英,崑山人。少穎悟,不羣工詩,尤長於樂府,楊維貞極稱之。洪武初,為郡學訓導。同邑呂誠,字敬夫,與華齊名,時稱「袁、吕」。
111
張簡,字仲簡,呉郡人,初為黄冠師,以母老歸養,遂返巾服,博通儒家書,尤工詩。饒介嘗延諸文士賦詩,髙、楊輩咸在簡詩第一,有集若干卷。
112
虞堪,字克用,宋丞相允文裔孫。家長洲,隠居不仕。家藏書甚富,手自編輯工詩,兼善寫山水。洪武中,為雲南教授,卒官。呉中世儒家虞氏,與南園俞氏為最。
113
陳則,字文度,崑山人。洪武六年舉秀才,授應天府治中,厯户部侍郎,出為大同府同知。文詞清麗,元季以工詩名於呉下,髙啓北郭十友之一也。髙啓字季迪,長洲人。少孤,力學工詩。年十六,或薦於張呉。叅軍饒介,介見啓詩驚異,以為上客啓,不屑去,隠呉淞江之青邱。洪武初,以廷臣薦,與修《元史》,授編修,擢户部侍郎,以年少未習理財,辭,遂賜罷。放還,復居青邱。先是,啓以史事,為魏觀所知,觀為蘇守,為徙居城中,接見甚宻觀,得罪,連坐死,時年三十九。
114
楊基,字孟載,其先蜀人,大父宦㳺江南,遂家於呉。九歲能背誦《六經》,著書十萬餘言,名曰《論鑒》眀。師下蘇州,基以饒介客,安置臨濠。尋起為滎陽知縣,後為山西按察使,被讒奪職,卒於京基。尤工詩,與髙啓、張羽、徐賁齊名,號「呉中四傑」。
115
申屠衡,字仲權,長洲人。少從楊維貞學《春秋》,為古文有法。洪武三年,徵至京師,草《諭蜀書》,稱㫖授修撰,以病免。同時有陶琛,字彦珩,亦有文學,志尚髙潔,工古篆書,以薦為儒學官。
116
史謹,字公敏,崑山人。少與倪瓚、髙啓㳺,博學好古,工書畫。洪武間,翰林學士王景薦其才,授應天府推官,左遷湘隂縣丞,罷歸。
117
鄒奕,字宏道,呉江人。秀目美髯,議論英發,文詞髙古。至正間進士。洪武初,知贛州府,坐事謫甘肅二十年。永樂初,以蹇義薦,召還。有呉樵稿。
118
謝徽,字元懿,長洲人。博學能詩,與髙啓齊名。同召修《元史》,同授官,辭歸。再起為國子助教,卒。弟恭,亦能詩。
119
袁養福,字能伯,呉縣人。眀初為福建憲使,髙啓,有詩贈,行行潔才,髙有詩名,精於書法。呉寛稱其書《郭有道碑,得歐陽詢筆意。
120
劉以禮,字德讓,蘇州人。學識該博,儀觀偉然。洪武初,以貢授沛縣敎諭。時學徒久廢,以禮舉鄉人張倫為訓導,協心教之,多所成就。
121
瞿莊,字敬夫,常熟人。孝子嗣興子用薦授翰林典簿,宋濓稱其文學蔚茂,應制諸作,率皆稱㫖。終福建布政。
122
王履,字安道,崑山人。博通羣籍,能詩文,工繪事,精醫藥。洪武間,嘗㳺華山,作圖四十幅,記四篇、詩一百五十首。嘗云:「先輩言文章,當使移易不動,慎勿與馬首之絡相似。余㳺華之詩,敢謂軼昌黎而配少陵,庶免乎馬首絡之弊而已。畫師夏圭評者,謂作家士氣皆備。醫得金華朱彦修之傳,著《醫書百卷。
123
張適,字子宜,長洲人。七歲能賦詩、弹琴。十歲通《五經》,時號聖童。洪武初,以秀才舉,擢工部都水郎,病免。得朱長文樂圃故地,觴詠自得。有《甘白先生集》。梁時,字用行,長洲人。博學,工文章,亦善書札。洪武中,用薦授岷府紀善,遷翰林典籍。修《永樂大典》,充副縂裁。
124
盧熊,字公武,崑山人,觀子。洪武初,熊以元季教諭,廹遣赴京,以善書擢中書舍人,遷兖州知州。濬、兖河,事集而民不擾。熊少從楊維貞逰,博學工文,尤精篆籀。子彭祖、孫瑛,俱能傳家學。
125
沈澄,字孟淵,長洲人。洪武中,以人才應薦至京,尋引疾歸。周忱巡撫呉中,嘗就澄訪時政,多所舉行。雅善詩,尤好客人,擬之顧阿瑛、翰林金問。坐事繫獄十年,衣食之需,皆澄周之子貞吉、恒吉從陳繼逰蔚有聞望,隠跡尚義,有父風。俱能詩,又皆善繪事,妙處逼宋人。
126
王行,字止仲,呉縣人。髫時隨父為人讎,藥藥千品,悉志不爽。王異之,試授《論語》,翌日已成誦,遂以所儲書恣其披閱。三年,辭去,文名大譟,授徒城北,援據古今,纚纚不窮。家徒壁立,几無留帙,叩其所自曰:「向得之,藥肆翁耳」。洪武初,延為府學經師,諸生心易之,以《五經》雜進問難行,隨問辯答,無有疑滯,衆始嘆服。
127
葉顒,字伯卬,呉縣人,家洞庭東山。父國英,倜儻好結納名士,故顒學有端緒。元季中,江浙行省鄉試,署和靖書院山長,眀初故人長興侯耿炳文招顒,欲薦於朝,顒不可,放情詩酒,有許光逺,亦家洞庭。洪武初,應召至京,獻詩,又陳省刑薄賦》之䇿,以老乞歸,時稱「洞庭二老」。
128
朱應辰,字文奎,呉縣人。少從楊維貞學,為古文詞。洪武間,終江隂訓導詩文衍暢炳蔚,尤精篆籀之學。
129
呉文泰,字文度,呉縣人。耽於詩,清才逸思,雖罹憂困,嘲弄不輟。同郡丁敏,字遜學,亦喜吟詠,更相推敲,故所業益精。文泰,洪武間為涿州同知,謫戍雲中,卒。
130
宋克,字仲温,長洲人,博涉書史,少任俠,撃劍,走馬學,握竒陣法。張氏據呉,度其無成藩府,欲致之,不能得眀,初徵為侍書,出為鳳翔同知,旋歸,隠南宫里,工草𨽻時,作詩見志,髙啓有《南宫生傳》。
131
陶振,字子昌,呉江人。洪武末,舉眀經,終安化教諭。少學於楊維貞,兼治《詩》、《書》、《春秋》、《三經》、《詩語》,豪儁有名於時。
132
趙友同,字彦如,長洲人。自少篤學,從宋濂逰。洪武末,任華亭訓導大臣,薦其文學,召修《永樂大典》、《五經、四書》、《性理大全》。書成,以母喪歸。
133
滕用亨,字用衡,初名權,長洲人。問學博辨,文章爾雅,兼精六書篆籀之妙,髙出近世。永樂中,被召,年㡬七十矣,面試篆書,作麟、鳳、龜龍四大字,又獻貞符詩》,稱㫖,授翰林待詔。
134
王璲,字汝玉,以字行,長洲人。少穎異,落筆數千言,累官春坊贊善。嘗應制撰《神龜賦》,汝玉第一,解縉次之,聲名大譟。永樂中,宫僚多得罪,汝玉與焉。洪熙初,贈太子賓客,諡文靖。兄璉,字汝器。洪武中,編修文學,不減汝玉而早卒。
135
朱吉,字季野,崑山人。有文學,用薦授給事中,後以善書改中書舍人。子定安,字士隆,工古篆,得周伯琦之傳。定安弟永安,字士常,亦善筆札。同邑葉盛曰:「邑衣冠舊族,必推朱氏。士隆兄弟出處不同,清修苦節,同為時重」。
136
夏㫤,字仲昭,崑山人。以經術進,而書法特妙。永樂中,試其書第一,特命諸宫殿榜,皆㫤書之。厯官太常卿,致仕。㫤平易可親,而風流文雅,有高人之致。詩詞清麗,尤工畫竹石,擅名天下朝鮮、日本諸國皆懸金購之。兄昺,亦善書,官中書舍人。
137
屈昉,字季恒,崑山人。讀書不事章句。詩篇傳播為楊士竒所知,問邑令曰:「季恒安在?」令不能答,乃心識之。㑹詔舉經明行修之士,即以昉薦,授南海縣丞。久之,致仕。
138
錢紳,字孟書,呉人。父中,字孟則,娶於陳夫婦,皆讀書,善琴紳。與陳繼為內外兄弟,㳺同方學,同師各以所業更互辨難,俱為通儒。紳質淳行,端所藏書,皆手自繕冩。官鄞縣教諭。
139
劉珏,字廷美,長洲人。正統三年舉人。官至山西按察僉事。老而好學,工於唐律,時人稱為劉八句。行草師李邕、畫師王䝉皆得古人,筆意精於鑒賞,殘縑斷墨,靡不藏弆。
140
劉溥,字原博,長洲人。祖彦敬,以醫事太宗。溥㳺學兩京,研覃載籍,尤精天文律厯之學。宣德初,以文學徴,有言其善醫者,遂以為太醫院吏目,非其志也。其詩初效西崑,乆益竒肆,當時有晏鐸、王淮、鄒亮、湯印績、蘇平、沈愚、蔣主忠、蔣主孝、徐震諸人,以詩自豪,號十才子推溥為尸盟者。
141
鄒亮,字克眀,長洲人。才思藻麗,受知巡撫周忱。正統初,用况鐘薦,官至監察御史。為人謙謹,酷嗜書,積至千餘卷。
142
施槃,字宗銘,呉縣人。家東洞庭山。幼警敏,有都憲。張某令屬對曰:「新月如弓,殘月如弓上弦,弓下弦弓」。對曰:「朝霞似錦,晚霞似錦」。東川錦,西川錦張大驚。正統己未,年二十三,廷對,擢第一。入翰林日,立程限讀書,詩文逼古人楊溥深重之。
143
陳鑑,字緝熙,長洲人。父謫戍盖州。鑑依王,一居為道士,一居命索債浙東,乃從師受學,債無所問,市書數箧而歸。一居奇之,使卒濡業。正統戊辰及第,授編修,累遷祭酒。平生無聲色之好,精於鑑古,多藏法書名畫。
144
王穆,字仲逺,長洲人。博識古今,呉中稱為宿學。嘗築東郭草堂,讀書其中,王璲為之記。子肄,字敏道,從陳繼學。正統中,以賢良舉為安吉縣丞。
145
劉昌,字欽謨,呉縣人。讀書過目成誦。正統甲子,舉南闈第一。乙丑,㑹試第二,累官廣東左叅政。為文典雅,詩尤温麗,有中州文表等書。子嘉䋭,字協中,風儀如玉數。歳據小儿習書,選古詩儼如成人。十五喪父,盡讀其遺書,年二十四而卒。
146
鄭文康,字時乂,崑山人。登正統戊辰進士。以父母繼喪,遂不仕。居家枕藉,經史尚友古人操觚,頃刻千言,稿成輒為人持去。其存者有《平橋集》十八卷,多記載時事,有益勸懲,而文尤簡質,有法度。張淮,字豫原,呉縣人,棄舉子業,好攻詩,嘗於廣坐中賦牡丹詩一百首,依元僧眀本梅花詩韵,衆以為神,嗜酒落魄,一夕醉死。同邑有陳體方者,每為詩文,必酒酣以徃,才始縱發,嘗數篇並奏,或口授人書書者,腕脱不給。子韶,字太和,亦嗜酒工詩,語妙一時。
147
陳頎,字永之,長洲人。景泰庚午舉人,以陽武縣訓導歸博學。工古文,清修介特,人莫敢犯。
148
李應貞,字貞伯,長洲人。景泰癸酉舉人,選中書舍人,厯南太僕少卿。好古博學,篆、楷俱入格。
149
桑瑾,字廷璋。弟瑜,字廷瓚,常熟人。兄弟自為師友。瑾,景泰丙子瑜,天順己夘先後領鄉薦,同謁選。瑾判處州,瑜判温州,同日拜命出都,在任俱有政績。初仕時,兄弟相約,早乞休,後竟同時致仕還里,一時以為美談。瑾以䘵不逮養,終身不御甘美。詩文醇質,著《讀易備忘。瑜》有《吟忩選》《粹》等書。同時邑中兄弟競爽者,有錢寛字理容、錢洪字理平,博學修行詩並載《湖海耆英集》。
150
沈鐘,字仲律,長洲人。天順庚辰進士,終山東提學副使。與章懋、羅倫友善,時稱「十君子」。好賦詩,多至萬餘首。
151
徐震,字德重,呉縣人。家世好文,與其父章日相劘切,學益進,嘗同晏鐸、蘇平倡和,在景泰十才子之列。
152
沈愚,字通理,崑山人。父方,清修好學,積書數千卷,皆親㸃校。愚博涉百氏,以詩名呉,下與劉溥,諸人稱「十才子」。善行草,曉音律,詩餘樂府,傳播人口。弟魯,字誠學,専攻古學,為文閎博,一時稱作者:莫旦,字景周,呉江人。成化乙酉舉人,卒業太學。作一統、賢關二賦,名動京師。
153
謝晉,字孔昭,呉縣人。能詩,工山水,嘗自戱為「謝叠山」,呉寛贈詩有「風流前輩杳難攀,謔語空傳謝叠山」之句。
154
趙寛,字栗夫,呉江人。成化辛丑,㑹試第一,出呉寛之門,開榜日,頗以呉士為嫌。主司召試詩賦,下筆數千言,葩藻奪目,論者乃服。官終廣東按察使。文林宗儒,長洲人,成化壬辰進士。父洪,字公大,成化乙酉舉人,官淶水教諭,林知永嘉縣,陞南太僕寺丞,出為温州知府,居官廉平,所至見思好交㳺,為詩文眀暢,不蹈襲與楊循吉、李應貞、沈周善,而其子徴眀尤有名。
155
桑悅,字民懌,常熟人。生有異質,讀書一過,輒能黙記。年十九,舉成化乙酉鄉試。再試禮部,竒其文,以䇿論語竒肆置乙榜,選泰和訓導,考滿,謁吏部尚書王恕,惜其久滯,為遷長沙通判,改栁州。頃之,移疾歸。悅拓落自負,與世齟齬,文詞瑰麗。汗漫後頗厭華,繪趨《平易》、《春秋》、《周禮》,皆有傳解,凡六十餘卷。黄雲字應龍,崑山人。家貧力學,嘗就藏書家借録,卷帙甫畢,心口了然。凡刑名、錢榖、水利、算數、軍旅、儀注,無不究心。文宗、蘇軾書法黄庭堅。𢎞治中,以歲貢授瑞州訓導,庭謁監司,恥之。外艱歸,絶意仕進。
156
戴冠,字章甫,長洲人。生而穎異,篤學過人。其學自經史、諸子、百家山經、地志、隂陽、厯律、與夫稗官小說,莫不貫綜。議論髙逺,務出人意。表詩尤清麗,文亦儁朗。以貢授紹興訓導。
157
陳䝉,字允德,常熟人。好攻詩,涵音揉律,務底和平。一走筆連數十篇,泉決雲湧,名動一時。沈周志其墓。
158
楊循吉,字君謙,呉縣人。成化甲辰進士,除禮部主事。好讀書,每當得意處,則手足踔掉不能禁,人呼為「顛主事」。年未三十,即致仕。結廬支硎山下,課讀經史,以松枝為籌,不精熟不止。武宗南巡,召見,命賦《打虎曲》,稱㫖,每扈從,輒在御前承㫖。循吉恥與優伶雜處,請急歸自定。其詩文為《松籌堂集》、《㑹粹》諸類。書曰《奚囊手鏡》,最為該博。
159
盧儒,字為已,常熟人。充●子,博學能文,善筆札,文學韓栁書法。歐顔,自負甚髙,以薦授中書舍人。嘗被命作《雪賦》,諸臣未就,儒立成以進,詞林皆嘆服。都穆,字元敬,呉縣人。七歳能詩,杜門篤學,𢎞治己未進士,仕至太僕卿。嘗奉使至秦中,訪其靈勝形勢、故宫遺壤,作《西使記》,搜金石遺文,作《金薤琳琅》。歸老之日,齋居蕭然,日事讎討,或至乏食,輒笑曰:「天壤間當不令都生餓死,晏如也。
160
錢仁夫,字士宏,常熟人。少學於陳九疇,聞性理之學。舉𢎞治己未進士,官禮部員外郎。劉瑾方用事,即引疾歸。天性孝友,為族人置義莊,工書畫,與沈周輩倡和,呉中稱風流丈翰者必推焉。
161
祝允眀,字希哲,長洲人,叅政顥之孫。五歲作徑尺字,九歲能詩。及長,超穎過人,讀書過目成誦。鉅細精粗,咸貯腹笥,有觸斯應吐詞,命意逈絶。俗界效齊、梁月露之體,髙者凌徐、庾,下亦不失皮、陸玩世。自放書學,自急就以逮虞、趙,罔不得其結構。𢎞治壬子,舉於鄉,除興寧知縣,稍遷通判應天府,自免歸。子續,舉進士,官終布政使。
162
文徴明,初名璧,以字行,更字徴仲,長洲人。父温,州守林,有名德,與呉寛、李應貞、沈周為執友。徴明受文法於吳,受書法於李受,畫法於沈,又與徐貞卿、祝允眀、唐寅切劘為詩文。為人孝友温恭修長者之行。嘉靖初,以貢入京,用薦,授翰林院待詔。三載,謝病歸。以清名長德,主呉中風雅之盟者三十餘年。後生晚進逰,其門者皆得其造就。年九十,猶能蠅頭細書,方為人書墓誌,欠伸閣筆而逝。
163
唐寅,字子畏,呉縣人。中𢎞治戊午鄉試第一,坐同舍舉子事發為吏,不就,築圃桃花塢,㳺息其中。其學務研窮造化,尋究律厯,旁及風、烏、壬遁、太乙,出入天人之間。其於應世詩文,不甚措意,曰:「後世知我不在此」。竒趣時發。或寄於畫下筆直,追唐、宋名匠,雖遭放廢,坐客常滿,文章風采照耀江表寧籓以厚幣聘甫至,即佯狂以歸。同邑張靈,字夢晉,善圖畫,文思便敏,佻達自恣。祝允眀愛其才,令受業門下,與寅交最善。
164
蔡羽,字九逵,呉縣人。其學邃於《易》,以太學生赴選尚書,見其名曰:「此吾少日所聞,易蔡生耶?」奏授翰林院孔目為文法、《秦、漢洞庭》諸記。欲與栁宗元争長詩,沉著竒麗,人比之李賀。
165
朱存理,字性甫,長洲人。少從杜瓊逰,汲古不倦。聞人有異書,必欲訪求,手自鈔録。其所纂輯,有鐵網珊瑚》等書。元季明初中,呉南園何氏、笠澤虞氏、廬山陳氏,書籍金石之富,甲於海內。繼其後者,則存理與朱凱其尤也。時稱「兩朱先生」。
166
王渙,字渙文,長洲人。正德己夘舉人,官嘉興府通判,博綜羣書,善為古賦詩,宗白樂天。晚效范、陸,少與文徴眀齊名。呉中祀神,必祝云:「生子當如陸南王渙」。文徴眀南,亦與渙同舉於鄉。
167
黄魯曾,字得之,呉縣人,正徳丙子舉人,為文閎衍,好奇縱,詭詩多散佚。弟省曾美風姿,攻古文詞最為博洽。嘉靖辛、夘魁鄉薦,試禮部不第,學於王守仁、湛若水之門。詩宗李夢陽省,曽拙於書,命子姬水學書於祝允眀,遂傳其筆法。
168
朱凱,字堯民,長洲人。與朱存理齊名,日挾策呻吟,求昔人理言遺事而識之。對客舉似如引繩貫珠,纚纚不能休呉中故實,徃徃藉以考焉。正德中卒。遺書散軼,集亦不傳。僅有《句曲紀遊詩》一卷。湯珍子重,長洲人。嘉靖間以貢官崇徳縣丞詩文名一時。文嘉文、彭彭年咸出其門。
169
陸師道,字子傳,長洲人。嘉靖戊戌進士,官儀制主事,告歸侍養,年未三十也,杜門却掃二十五年,嘉靖末,用薦起,累官尚寳司卿。師道自儀部歸,已負重名,慕文徵眀北面稱弟子,手鈔典籍,積數千卷,丹鉛儼然,善詩,工小楷古𨽻傍,曉繪事,人謂徴眀四絶不減趙孟頫,而師道亦復似徴眀云。
170
陳道復,名淳,以字行,長洲人。少師文徴眀天才,秀發善畫,尤好冩生一花半葉,淡墨欹斜,非畫工可及。詩取適意子栝畫,亦放浪不俗。
171
周天球,字公瑕,長洲人。為諸生,從文徴眀遊篤,志古學,善大小,篆𨽻行草,徴眀後豐碑大碣,皆出天球手。隆慶中,遊京師,讌集倡酬之作,一時詞客皆為讓坐。
172
錢穀,字叔寳,吴人,少孤貧,家無典籍,㳺文徴明之門,日取架上書讀之,以其餘能習繪事,得沈周法,晚葺故廬,讀書其中,日夕校勘,至老不衰,手錄古文金石書數千卷。
173
錢同愛,字孔周,長洲人。邑諸生。為文竒崛深奥,讀之不能句,然思元語麗,自足成家,尺牘尤佳。同邑劉鳳,字子威,嘉靖庚戌進士,累官河南僉事,著古文數十萬言,觀者驚其繁,富憚其奥僻,盖皆振竒之士云。
174
彭年,字孔嘉,長洲人,長身玉立。少磊落,嗜讀書,書法宗歐顔㳺文,徵眀之門,家徒壁立,所交多賢豪,長者不肯一言干乞。
175
文彭,字夀承。弟嘉,字休承,長洲人。待詔徴眀子彭詩宗陶、謝、李。白字法鍾,王懷素尤精篆𨽻,又善篆印。逼真,漢人,以歲貢屢官教職,終國子監博士。嘉書畫皆超詣,能傳其家法。貢入太學,選吉水訓導,遷和州學正。歸嘉孫從簡,字彦可,善書畫,端方有品,歲薦未選卒。
176
皇甫沖,字子浚。弟涍,字子安。汸字子循,濓字子約,長洲人。𢎞治癸丑進士,順慶知府錄之子也。沖,嘉靖戊子舉人,博綜羣籍,留心世務,口好劇談。所撰緒言及申法等書凡數十萬言,皆不傳。涍中嘉靖壬辰進士,除工部主事,以才望改春坊。遭忌左遷,累官浙江按察僉事。其詩特工五言。汸嘉靖己丑進士,累官雲南按察僉事。其詩追溯魏、晉,含咀六朝,旁捜李唐,自成一家。濓,嘉靖甲辰進士,除工部主事,遷興化府同知。詩意元詞,雅律細調。清長於造景,務在幽絶。四甫之詩聲調彷彿相似。吴中風雅,於斯為盛。
177
王寵,字履吉,呉縣人。與兄守字、履約,並從蔡羽學,棲林屋三年。既而讀書石湖之上二十年,手寫經書,皆一再過文。徴眀長寵,二十四歲,折輩行與定交。尤工書,妙得晉法,自號雅宜山人。守舉,嘉靖丙戌進士,官至右副都御史,總理河道,未久卒。張鳳翼,字伯起,長洲人。與弟獻翼、燕翼並有才名。吳人語曰:「前有四皇後,有三張鳯。翼」嘉靖甲子舉人獻翼字,幼于刻意為歌詩,好《易》,十年中箋註,凡三易,於是三張之名獻翼,尤籍甚。燕翼字叔貽,亦有文名,與鳯翼同舉於鄉,早卒。
178
鄭若庸,字中伯,崑山人,以詩名吳下。趙康王聞其名,走幣,聘入鄴,與謝榛客王父子間與交賓主之禮。為王著書,採掇古文竒字累千卷,名曰《類雋》。潘一桂字無隠,呉江人。少負才名。南陽王好詞賦,厚幣聘之。居一月,謝不能曳裾王門,稱疾歸。詩多𢎞麗。
179
章美中,字道華,常熟人。九歳能屬文。嘉靖丁未進士,仕至廣西副使。子士雅,萬厯己丑進士,歴官工部郎中。父子皆能詩。曾孫在兹,字素文,有文名,以歲貢考授知縣,未仕卒。
180
沈啓,字子由,呉江人。嘉靖戊戌進士,官至湖廣副使。精眀英斷,所至有聲。生平博學閎覽,徧窺諸經。子史尤邃於《易》,著書甚多。其《呉江水利考》,言水道最為詳核。
181
盧襄,字師東,呉縣人。嘉靖癸未進士,歴兵部職方郎中。善廉事,有所審畫,必中機宜。性喜學,毎得異書,輒手自繕錄。既仕益勤,雖簿領叢沓,不廢佔畢為文敷腴眀暢,詩尤精詣。
182
袁袠,字永之,呉縣人。嘉靖丙戌進士,選庶吉士,忤張孚敬,改兵部主事。兵部火,謫戍湖州,㑹赦,歸薦,歴廣西提學僉事。袠七歳能詩,博習典故,著「《皇眀獻實等書,與兄表、褧褒從兄弟衮裘,皆以文行知名,呉中稱袁氏「六俊。
183
王懋眀,字僅初,長洲人。讀書經目輒誦,裒集舊聞,多所撰述,人稱為經笥。僑居錫山,華察贈詩,有「多間時起予」之句。
184
潘德元,字鄰玉,崑山人。嘉靖甲午舉人,官應天府治中。能詩,兼工書翰,為歸有光所稱。
185
徐繗,字紹卿,呉縣人,居洞庭山。父早殁,其母蔡依弟羽,以居繗受學焉。詩文皆得其指授。與皇甫汸、黄省曾兄弟互相摩切,經營用思愈老愈深。姜元,字元仲,呉江人。少博學嗜酒,不就博士。弟子試,晚善黄魯曾、徐繗、徐詩華美。姜務雅淡極意陶鍊一時人謂為「詩家逸民」。
186
呉子孝,字純叔,長洲人,一鵬子。嘉靖己丑進士。由翰林歴官湖廣叅議,議論秀發為文章。𢎞衍浩博,嘗病《宋史》繁蕪,欲加刪潤,稿未就而卒。
187
王穉登,字伯穀,呉縣人。十歲為詩長而駿發,雕香刻翠,名滿、呉㑹間。嘉靖中逰大學士袁煒之門賦:「瓶中紫牡丹有色,借相公,袍上紫香分,太極殿中烟」之句,一時紙貴,呉門自文徴眀殁後,穉登振華,啟秀擅詞翰之席者三十餘年,奬引寒素,敦篤故舊,有古人風義。
188
張元凱,字左虞,呉縣人。以世弁管蘇州衛事。折節讀書,寄於詩酒以自放。善王世貞兄弟,世貞序其詩,以沈慶之、曹景宗為比。
189
俞安期,字羨長,呉江人。慷慨尚氣節,盱衡抵掌,意興勃如。嘗以長律一百五十韻投贈王世貞,世貞為之傾倒。
190
孫樓,字子虚,常熟人。工古文詞,乞文者滿户對客口,授侍史、令書書者恒不給。中嘉靖丙午鄉試,選湖州推官。乞歸,杜門校訂藏書萬卷。
191
邵圭潔,字伯如,常熟人。工制舉業,尤工䇿論、古文詞。嘉靖己酉舉於鄉,五上公。車不第,選德清教諭,卒。為人篤行,留心經濟。
192
錢有威,字惟重,常熟人。嘉靖庚戌進士。歴官刑部郎中,忤時相,左遷廣州判。歸肆力為文詞,著《廣州集》。
193
王執禮,字子敬,崑山人。嘉靖乙丑進士,終應天府丞。居官以仁眀稱。少孤,事母極孝。篤志力學,從歸,有光授《經》。旁通諸史百家。有光謂可與評論古今者,獨執禮一人。
194
瞿景淳,字師道,常熟人。嘉靖甲辰㑹試第一,殿試第二。歴官禮部侍郎。有大度,能容物,而遇事確不可奪。與嚴嵩、陸炳慷慨爭事,力持大體,於書無所不窺。尤好《左傳》。攻制科業,與王鏊齊名,學者宗之,稱昆湖先生。
195
呉中英,字純甫,崑山人。生而竒穎,好讀書,守父書千卷,考論質辨,多先儒所未發。性孝友,善事繼母弟。産中落,歲有常給。嘉靖辛、夘舉鄉榜年,且老矣,營城東地藝橘千株,鬻以自給,閉户不與世徃還,令男女環侍,誦詩而已。書法遒勁,類其為人。歸有光方八歲,見其葬枯骨文,即與定交,曰:「班、馬之才也」。
196
張鴻,字子賓,崑山人。居新洋江口,讀書無晝夜。家貧,與兄並耕隴上,兄為里長,每催科受榜掠,鴻輒詣縣代,縣令怪其意氣,方受杖輒止,曰:「而何人者?」鴻曰:「里長實書生也」。試之,文立就,慰而免之。與田者負荷雜行,間過其友。呉中英歸有光家,便弛擔入,談徃復掊撃,既畢,仍擔而去。
197
沈立,字道立,呉江人。嘉靖甲子鄉試第一。戊辰成進士,厯官檢討。少逰唐順之之門,得其指授所為古文,兼歐陽修、蘇軾體法。
198
顧夢川,字禹祥,崑山人,侍御潛之子。性磊落,好讀書。父遺書萬卷,夢川取大白置兩楹間,客至則沃之。抽架上書,相與揚攉古今,考訂訛謬,焚膏繼晷不少倦。晚棲心元理,寄興澹泊。子二人,終身不異財,以孝友聞。
199
魏學禮,字季朗,呉縣人。篤學强識,其詩有云:「萬里彤雲江雁後,千家玉笛隴梅前」。王世貞見而嘆曰:「騷,壇上何可無此君!」
200
張文柱,字仲立,崑山人。年十二,賦《關山月詩》,一座嘆賞。萬厯戊子,舉於鄉,終臨清知州。孫七政曰:「仲立髙才燦發,託意幽元,如氷壺秋月,宜著烟霞之外。
201
徐漢稚,字榖梁,常熟人。擅詩名,嘗在松江莫是龍座賦》,詩客皆傾倒。同邑李茀,字永錫,孫柚,字遂初,俱積學工詩,為名流所重。又有陸昞者,少從文,徴眀逰書畫,得其遺意,亦能詩。
202
呉黙,字因之,吳江人,文學為時所推重,尤工制舉義,萬歴壬辰,㑹試第一,歴官太僕寺卿,立朝最淺,遷除皆不赴,時論髙之。
203
顧天埈,字升伯,崑山人。萬厯壬辰進士,授編修,掌記注,管理制敕,從容敏辦,以左諭徳致仕。天埈、敏秀通理讀書,都於無味處得想。初與王肯堂為沉博絶麗之文,力務獨詣謝。歸後,門館清寂,丹黄卷籍至萬餘,詠歌自得,味道以老。
204
王志堅,字淑士,崑山人。萬厯庚戌進士,歴湖廣提學僉事,部議為天下學政第一。讀書最有條理,先經次史,次子集,參核異同,考訂純駁,學者宗之,同時人題其墓曰「文學政事彬彬文質之君子。龔埏字季宏,崑山人。所居僅蔽風雨,下帷讀書,兼工行草。其書每借之人,作行草謝之,抉奥摘㣲,號稱「博雅。著書數萬言,性挺,遂急人之難,人尤重其髙義。范允臨,字長倩,呉縣人。宋參政,仲淹十七世孫。萬厯乙未舉進士,歴官福建參議。先僉事雲南,時值鳳克作亂,猝圍㑹城,允臨登陴百端防禦城,藉以完。致仕。後討論泉石,流連觴詠臨池尤得晉人法,逺近争購之,自仲淹置贍族義田三十頃,至明季,僅存三之一,允臨復以腴田十頃佐其入,人稱其善繼云。
205
俞允文,字仲蔚,崑山人。十五為馬鞍山賦,援據該博,長老皆推遜之。年未及強,謝去諸生,讀書汲古,才名日盛。工於臨池正書,規橅歐陽,行筆出入米芾。與王世貞交最善,列諸廣五子之首。都穆曰:「崑山有三絶,允文,詩歸有光文,張鴻舉業也」。
206
沈本初,字大中,崑山人。杜門耽詩有「韋孟風,小楷倣顔真卿,時稱二絶。
207
張廷臣,崑山人,覃精詞苑。王世貞極稱之,早卒。子士瀹,孤貧,困瘁,去之留都,折節讀書,毎一篇出,輒為人傳誦。
208
張應武,字茂仁,崑山人,從歸有光遊,上窮六經》,下鈎諸史抵掌論古今人物、山川四塞、兵農戰守之事,皆若身在其間。以三吳水利不修,時乗小艇出没太湖、呉淞間,著論三篇,為掌故家所稱。
209
薛學閔,字君叔,崑山人。工文,善書,與俞允文、梁辰魚切劘晚益工。王世貞謂讀之「如逰輞川清月映郭,淪漣上下」。同時夏暐,字士琰、王庚字于載,俱以詩文名。有《城南倡和稿》。
210
孫七政,字齊之,常熟人。淹通《五經》。由諸生入太學,與四方名士酬和篇什,名稱日起。王世貞、汪道昆皆折輩行與交。性任俠,喜結客,尊酒論文,座中常滿而生産,日挫延名宿。顧憲成課諸子,敦重孝友,不茍取,予苦吟,羸瘦卒。
211
宋奎光,字培岩,常熟人。萬厯壬子舉人。能詩、古文詞,工書法。謁選龍川知縣,調浙江寧海縣,為方孝儒立祠以表忠節。歸田後,家益貧,賦詩不輟。年八十七,卒。
212
俞琬綸,字君宣,長洲人。萬厯癸丑進士,任西安知縣。風流文采,掩映一時。性簡傲,不樂仕宦。嘗與友書云:「擢翼梯髙之志,胸中絶無捱。過一兩年,稍免堂下侏儒,即尋故邱籉笠矣。書法秀挺人。尤寳愛。陳元素,字古白,長洲人。通經史,兼善臨池,出入歐虞顔米間。片緘尺牘,人爭寳之。間畫蘭得趙孟頫法,修身如玉,不妄交㳺學者。私諡曰貞文先生。陳瓚,字叔祼,以字行,長洲人。熟精離騷文選。有詩名,工山水,一水一石,俱得古人意。著有嫗觧集。顧雲鴻,字朗仲,常熟人。起家孤貧,讀書修行,以忠孝名節為己任。中萬厯庚子鄉試,退而卜築虞山之藤溪硏精六籍一句,一義少有牴牾,穿穴古今訓故疏通,證明而後已。為古文詞,筆力雄健,頡頏古人。
213
邵濓,字茂齊,常熟人。治毛氏詩》,善談名理,學者宗之。累舉不中小,築於北城之麓,信筆為歌詩,傲兀可喜。
214
顧大韶,字仲恭,常熟人。學識淹洽,尤硏極《詩》、《經》、《三禮》論說,多人所未發。或勸著書,大韶曰:「《春秋》以前作者之事備矣,雖聖人但述而不作,宋、元以来述者之事備矣。雖志士但當誦而不述著。有秉《燭齋隨筆》。
215
徐桂,字茂呉,長洲人。萬歴丁丑進士,除袁州府推官。恃才自放,坐計吏免歸。以詩名。呉越間,尤工詠物艶體之作。
216
王叔承,字承父,呉江人。少孤,以好古謝去。博士弟子業,為詩豪宕莽蒼,為王世貞兄弟所推,聞趙王賢而好客,乃之鄴。及知客,見王必長,跪稱主臣,弗屑也。遂北入燕,訪燕市,酒人遺跡,悲歌縱酒,又之塞上,歸来縱逰。呉越閩、楚名山水,所至皆編成詩卷。
217
張大復,字元長,崑山人。少英邁絶倫。父維翰,授以經史、漢、魏、唐、宋諸家,故學有原本,文日、竒名日起。父殁哀毁,兩目喪眀,猶成筆談、《梅花》、《草堂》諸集。王煥如字仲玉,崑山人。有經世畧,凡先代典故、兵農禮樂,無不瞭如指掌。攻古文詞,搜覽考訂,準以體要,所著有《呉中水利等書。
218
瞿純仁,字元初,常熟人。孝子嗣興,後與顧雲鴻、邵濓輩讀書詠歌,為文鮮妍妙麗,終不得志。以殁時王宇春,字季和,讀書纘言,勇於為人。嘗冒暑急,顧大章之難傷暍,道卒。
219
何允泓,字季穆,年十四五,即為詩古文。長而自唐、宋以来經世大典如杜、鄭、馬、邱四氏書,窮極指要,好談三呉水利,訪問三江古道,及夏周疏濬遺跡,窮鄉沮洳,扁舟徃返,自負甚髙,人鮮當其意。陳仁錫,字眀卿,長洲人。父允堅,萬厯乙未進士,除諸暨知縣。邑田沃瘠迥殊,而起科均則允堅,履畝丈量,髙下其額,民困以蘇。卒於官,仁錫哀毁骨立,贈賻一無所受。天啟壬戌,殿試第三人,入翰林,每進講,多所規正,㑹魏璫,給鐵劵欲仁錫作誥詞,堅不屬草,削籍歸。崇禎初,起原官,終南京國子祭酒。好古博洽,著書甚富。卒,諡文莊。子濟生,名最著。孫元凱,字若士,崑山人,與太倉顧夢麟、常熟楊彝並以諸生持文柄為詩學。昌黎古,文詞嚴峭,近栁州,天性髙介,史可法開禮賢館,聘主其事,其題予職,辭弗受,讀書賦詩以終。
220
周永年,字安期,呉江人。少負才名,制義、詩文,倚待立就。所著詩累萬,首信筆匠,心不以劌鉥為能事。葉紹袁,字仲韶,呉江人。天啟乙丑進士,除武學教授,遷工部主事。明亡,薙髮為僧,感愴成疾卒。詩詞韶秀,忠君愛,國間出香奩,有韓偓之遺風焉。子燮,字星期,以嘉興籍中,康熙庚戌進士,選寳應知縣。好學有文,著已畦集。
221
馮復京,字嗣宗,常熟人。強學廣記、少業詩,鈎貫箋疏,著六家詩名物疏,謂冠婚喪祭,不當抗家禮於㑹典之上。作遵制家禮,晚見明實録,謂通紀詳而野,吾學裁而疏,史料炫博妄而繆,憲章典則白檜無譏作,眀右史,畧未就而卒。
222
馮夢龍,字猶龍,呉縣人。才情跌蕩,詩文麗藻,尤工經學。所著《春秋、指、月衡庫》二書,為舉業家所宗。崇禎時,貢選夀寧知縣。
223
葛一龍,字震父,吳縣人。以貲列選人范景文典銓,識其名,曰:「是呉下詩人葛髯者也」。除雲南理問,無何,謝歸。為詩刋落剪刻法、蔡羽清綺之體。
224
鄭敷教,字士敬,長洲人,光宙子,崇禎庚午舉人。湛深經術,天啓間,呉中倡為文社敷教。與楊廷樞、張溥、陳子龍為一時眉目。詩學杜甫書法。在蘇、米間,徜徉山水以終。
225
顧凝逺,字青霞,長洲人,通政使九思孫。好尚風雅,居北郭之花谿亭館蕭閒。愛蓄商、周、秦、漢法物,畫師董巨間,出入於荆關,一時名士多與為雲霞之交。
226
朱隗,字雲子,長洲人。治博士業,雅尚風藻。天啓中,呉中復社,聚四方績學之士,分主《五經》,隗驅馳江表,為一時㕑顧詩宗中。晚弟陵,字望子,亦能詩畫。許元溥,字孟宏,長洲人。父自昌,中書舍人。構梅花墅,聚書連屋,元溥日出其書徧觀之,於經義罔不淹通。尤邃於《易》,喜購書,自號千卷生。崇禎庚午,舉於鄉,不仕,卒。從子虬,字竹隠,順治戊戌進士,授思州府推官,再遷永州知府。其制義文稿,家絃户誦,所著有《周易註解》等書。
227
毛晉,字子晉,常熟人。好古博覽,構汲古閣,藏書數萬卷,開雕經史百家及祕本鈔傳之書,使古今典籍不致盡散亡銷蝕者,晉實有力焉。所著有《明詩紀事》等書。
228
國朝潘檉章,字聖木,呉江人。隠居力學,綜貫百家,尤精於史裁。同邑呉炎,字赤溟。才學,與檉章相埒。
229
呉䎖,字扶九,呉江人。貢生。博學工文,倡復社,一時羣彦咸来,㑹以文行相砥礪。弟□,字羽三,順治乙未進士,歴知澄邁、豐城、漢川三縣,有古循吏風。□子祖修,字慎思,克世家學,尤長於詩,豪邁能自成家,以諸生終。
230
孫永祚,字子長,常熟人。貫穿經史,工詩古文。崇禎乙亥拔貢,當受推官,待次歸里。闖賊變後,隠於山中。順治中,當事敦薦不起。教授生徒,每言文章事業不從,五倫中出者,縂為無本之學。所著有《雪屋集》。
231
馮班,字定逺,常熟人,復京子,為詩沉酣六代,出入温、李之間。其論詩,自三百篇以下,一一尋其脉絡,區其畛域。
232
葉襄,字聖野,長洲人。鋭志經籍,為名諸生。甲申後棄去,專攻詩律,一以唐人為宗。尤工儷語,有六朝風致同邑黄始,字靜御,亦工詩,善駢體。
233
汪琬,字苕文,長洲人。順治乙未進士,為户部主事。康熈己未舉博學宏詞,授編修。峻立標望,不諧於俗。在史館兩月,撰史稿七十五篇,杜門一年。稱疾乞歸。讀書堯峯,益以文章為己任。論者謂歸有光之後,一人而已。
234
沈世奕,字韓倬,呉縣人。順治乙未進士,官翰林,請假歸,杜門讀書,賞識尚書韓菼於未遇,時人服其精鑒。子旭,初字寅生,康熈丙辰進士,官編修。朝初字洪生,康熙己未進士,官侍讀,並工詩文。朝初子曾純,字天維。康熙庚辰進士,選義烏知縣,有善政。尤侗,字展成,長洲人。博物洽聞,馳聲藝苑,以恩貢為永平推官,鋤強扶弱,縁事罷歸,家居二十餘年,才望益著。康熙己未,舉博學宏詞,授檢討。纂修明史,未㡬,乞歸,優㳺林壑,復二十餘年,登大耋。子珍,字謹庸,康熙壬戌進士,亦官翰林,世其家學。宋實穎,字既庭,長洲人。順治辛夘舉人,興化教諭。淹貫經史,博綜旁搜,詩文典雅騷壇,推為名宿侍講。繆彤少而執經,其學得於實穎者為多。
235
錢陸燦,字湘靈,常熟人。順治丁酉,以第二名舉於鄉。詩歌骨力雄厚古文,磊落自喜。晚與王日藻、秦松齡、尤侗、徐乾學輩為耆年㑹,諸人皆兄事之,年㡬九十,猶馳騁文筆,間不少衰。
236
呉兆騫,字漢槎,呉江人。童時作膽賦累千餘言,長繼復社主盟,名動一時。順治丁酉,領鄉薦,被斥,徙尚陽堡。二十餘年,作長白山賦,名益逺著,宋德宜捐金贖之,得歸。同榜孫暘,字赤崖,常熟人。文社名,與兆騫相埒,亦同謫戍,同時放還。
237
孫承恩,原名曙,字扶桑,常熟人。為諸生,負才標望,文工六朝,詩學温李。順治戊戌,殿試第一,授修撰,數被顧問,從幸南海子。
238
賜騎御閑名馬。適大風揚沙,中寒疾卒,賜金歸𦵏。
239
錢中諧,字宫聲,呉縣人。順治戊戌進士。康熙己未,舉博學宏詞,授編修,詩文雄贍。條議三呉水利,開濬劉河,民利賴焉。
240
范必英,字秀實,允臨子。順治丁酉舉人。康熙己未,舉博學宏詞,授檢討。纂修明史,謝病歸。儲書萬卷,日誦讀其間。凡古今經世大典以及詩文源流,髙下歴歴,能指數詩。古文詞,綺麗雅馴。晚喜汲,後進從逰,多名雋之士呉縣金沈劼字,以時長洲汪嗣文字山文,並拔貢生,其尤著者。
241
顧有孝,字茂倫,呉江人。以詩名於時。嘗甄綜百家之詩,開雕分授,盛行於時。
242
呉愉,字敬生,長洲人。生而端慤,言規行,矩授徒數十輩,日披閱數百牘,不少倦,每當省㑹試,索閱闈牘,决其雋否,不爽毫黍,而愉獨屢蹶,僅以歳貢授溧水訓導。年八十卒,門人私諡曰端仁先生。
243
計東,字甫草,呉江人。順治丁酉舉人。為人慷慨磊落,嘗以唐馬周、宋陳亮自比,與汪琬講歐、曾之學。過中州,與湯斌講程、朱之學,故其文醇雅有矩矱。家貧,奔走四方,所至設几禮之。
244
葉方藹,字子吉,崑山人。父重華,字德元,明崇禎戊辰進士,歴官太常少卿,有才望。方藹順治己亥,殿試第三,授編修,屢被。 顧問康熙癸丑
245
賜宴瀛臺,撰八箴》以獻。
246
聖祖善之,命撰《太極圖說》,賜貂裘、文綺。累遷刑部侍郎。卒官,賜金營𦵏,諡文敏。
247
徐與喬,字揚貢,崑山人。順治辛丑進士,絶意仕宦,博涉多識。分經、史、子、集為四部,採擇評注,名曰《辨體》,學者稱之。
248
繆彤,字歌起,呉縣人。康熙丁未,殿試第一,授修撰,陞侍講,以艱歸。澹於宦情,遂専以課後學為事,巡撫湯斌內
249
召奏呉中薦紳,以道義自持者,彤為首。先是,彤為庚戌同考官,所抜如許自俊、郭琇輩,皆知名於世。
250
徐乾學,字原一,崑山人。八嵗能文,為顧錫疇所知。十三通五經,康熙庚戌殿試第三人,授編修。壬子,主順天鄉試,所拔皆夙學,文體一變。累遷左都御史、刑部尚書,罷歸。乾學以文章受。知試平蜀頌、瀛臺賦、經史賦、乾清宫讀書記、班馬異同,辨皆第一。直南書房,凡有叩問,應答如響。及歸。
251
詔攜《一統志》、《宋元通鑑》即家開局編輯。尋奉召復官,而乾學已卒。生平、敦兄弟之好,急友朋之難,尤勤於造進人物,海內有太邱、道廣」之目。
252
韓菼,字元少,長洲人。所為經義,力振庸靡。康熙癸丑,㑹試第一,對筞,力言三藩當撤,以第一人及第,授修撰。累遷內閣學士。謝病里居,㸃勘六經、漢、唐、宋箋詁義疏,靡不采獲而裁。其中史稱班馬、陳夀,文宗唐、宋六家詩,尚唐音,將著書以老。閱八年,起原官,晉掌翰林學士、禮部尚書。遇廷議,持論侃侃不阿,在部多所建白。卒於位。長子孝嗣,字祖語,康熙庚辰進士經義能世其家學。
253
徐秉義,字彦和,崑山人,乾學弟生,而嶷重攻,舉子業,務闡發經傳㣲㫖,康熙癸丑,㑹試第二,殿試第三,授編修,乙夘典試浙江,一時知名士幾盡,歴陞詹事,試萬夀,《無疆賦》為第一。壬午,典順天鄉試得士,如浙闈,遷內閣學士。
254
聖祖南巡,書「恭謹老成」四字以賜之。翁叔元,字寳林,常熟人。庚熙丙辰,殿試第三人,授編修,文望甚著。戊午,主山東鄉試得士,皆名雋。歴官祭酒,累遷刑部尚書致仕。
255
潘耒,字次耕,呉江人。以布衣舉博學宏詞,官檢討,纂修明史。以母憂歸,不復出。耒幼有聖童之目,試以厯日,首尾不遺一字。兄檉,章有史才。耒承受家學,復從顧炎武、徐枋戴笠逰,故其學貫穿淹洽,無所不通,旁及厯術、算數、宗乗、道藏,悉有神㑹。徐釚,字電發,呉江人。以布衣舉博學宏詞,授檢討,纂修明史,尋乞歸。所著詩文、膾炙、藝苑。少刻《菊莊樂府》。朝鮮貢使仇元吉見之,以金餅購去,貽詩云:「中朝擕得菊莊詞,讀罷煙霞照海湄。北宋風流何處是?一聲鐵笛起相思」。
256
黄儀,字子鴻,常熟人。精輿地之學,凡郡邑建置沿革、山川險易、畫圖著說、縷析條分,徐乾學修一統志》,多用其說。
257
蔡方炳,字九霞,崑山人,懋德子。性嗜學,涉獵羣書,兼工篆草。兄方熺,字涵之,痛父殉。闖賊之難,絶意人事,隠居以老,雖屢空不肯干人,卒日貧無以殮。彭寜求,字文洽,長洲人。祖行先,字務敏,明末抜貢生,當授知縣,隠居不出,內行完潔,雅善書法。寧求幼孤,事母孝,其祖課之,益邃於學。康熙壬戌,以第三人及第,授編修,歴中允。恬澹無競,工古文詞,書法遒媚。分纂殿閣諸書,以勞卒官。
258
蘇翔鳳,字苞九,常熟人。父祖䕃,順治壬辰進士,官户部主事,以廉幹稱。翔鳳積學,嗜古,収名早而遇合遲。康熙壬戌登進士,知沂水縣,半月而卒。同里曽倬,字漢瞻,康熙己夘舉人,文行兼粹。
259
孫岳頒,字雲韶,呉縣人。康熙壬戌進士,選庶吉士,改編修。歴官禮部侍郎,管國子監祭酒。為諸生時,母病,割股和藥入翰林,以能詩善書受知。
260
聖祖常召入內殿,賜坐論古今書法,毎有御製碑版,必 命書之居官,㢘謹進位司成,故鄉,尚無一椽以居。
261
聖祖特命賜第一區,并賜買田銀一千兩,里黨榮之,年七十奉。
262
㫖校勘二十一史,卒官。
263
陸肯堂,字邃升,長洲人。才氣磊落。康熙乙丑,㑹試殿試,皆第一。
264
國朝之連擢㑹狀者,韓菼、彭定求、肯堂及定求之孫啓豐,皆呉産也,咸稱科名盛事云。肯堂由修撰陞侍讀,卒官。
265
金居敬,字榖似,長洲人。少負才名,邃於經史,八大家為文取法歸有光,屢躓場屋。康熙乙丑成進士,年已暮矣,知靈邱縣人吏,浹和,未㡬卒官。呉中以文學成名進士,而仕宦不顯者,順治壬辰,則有陸夀名字處實,終寜國教授。辛丑則有蔣埴,字曠生,終樂清知縣。康熙甲辰則有周邦鼎,字璧侯,終郯城知縣,丁未則有趙炳,字明逺,庚戌則有管父才,字麟功,陳二酉,字泰逸,俱未仕。丙辰則有顧丁瑮,字湘珮,終弋陽知縣,戊辰則有湯傳渠,字子方,終清流知縣。
266
張尚瑗,字宏蘧,呉江人。康熙戊辰進士,選庶吉士,改興國知縣。自幼英異老,益嗜學,詩文古雅,尤好奬借後進,雖才長一藝,亦津津樂道之。
267
惠周惕,字元龍,長洲人。少從徐枋逰,究心經學及詩古文詞。汪琬以古文名,世少許可,雅重周惕。康熙辛未成進士,入翰林,調宻雲知縣,卒官。同時崑山徐昂發,字大臨。博學工詞翰,名與周惕等。庚辰進士,歴編修。
268
何焯,字屺瞻,長洲人。康熙乙丑選貢。癸未,欽賜舉人,進士,選庶吉士,充武英殿纂修,改編修。卒。 贈侍讀學士。焯性通敏,博覽淹貫,長於考訂,所論述後。
269
學奉為指南
270
汪份,字武曹,長洲人。年十四,隨祖希汲任沂州。希汲以官逋繫獄,份侍側,讀書連日夜。獄吏竒之,為文詞氣雄邁。康熙癸未進士,授編修。弟鈞,字右衡,壬午舉人。士鋐,字文升,工詩古文兼書法。丁丑,㑹試第一,官至右春坊。從弟倓,字安公。弱冠,文名籍甚。辛未進士,官編修。
271
汪繹,字玉輪,常熟人。康熙庚辰,殿試第一。少年髙科才名,籍甚,而謙退不矜醖藉,多風韻臚傳,日馬上口,占云:「歸計豈謀,千頃竹浮生只」辦十年官」。旋予告歸。乙酉,奉? 命校唐詩於揚州,尋卒,葢口占遂為詩讖云。
272
呉廷貞,字山掄,長洲人。夙慧工文。康熙丙子,舉順天鄉試,以寄籍詿誤己夘。
273
聖祖南巡,廷貞獻《迎鑾詩》得復還。舉人奉旨召入南薰殿。癸未成進士,選庶吉士。厯左春坊諭德,纂修《佩文、韻府》、《月令輯要》,兼教習進士,以勞卒官。
274
張大受,字日容,嘉定籍長洲人。父慶孫,字曾餘,順治甲午舉人,廬於匠門溪上,聚徒說經。學者稱履素先生。大受弱冠即能文,韓菼極稱之。康熙庚午,鄉薦闈牘,為天下傳誦。喜汲後進,四方造門講藝者無虛日。己丑,成進士,官檢討,視學貴州。
275
上亷其清勤,特令再任。以疾卒官。同里杜定京,字世求,康熙己卯舉人。郭豐貽,字子升,廩貢生。文筆韶秀皆
276
為菼所稱,定京逰。菼門,豐貽,大受弟子也。
277
顧嗣立,字俠君,長洲人。考功郎,子咸子,康熙己,夘順天舉人。壬辰
278
欽賜進士,選庶吉士,改中書,以疾歸。嗣立博學有才名,尤工詩。所居秀野草堂,常集四方知名士,觴詠無虚。
279
日輕財好義,家以日貧,而風流文雅,照映一時。所選詩集,皆盛行於世。
280
呉士玉,字荆山。為諸生,即以文名。四方。康熙丙戌進士,入翰林,陞侍講,督順天學政。癸夘,主江西鄉試,累官至禮部尚書,卒。詩宗韓蘇,所著有吷劍集。劉石齡,字介于,長洲人,孝子龍光子也。七歳即能誦三都兩京諸賦。及長,篤嗜古學,以能詩名,尤工五言韓菼、陳元龍。欲薦之朝,力辭,以布衣終。王世琛,字寳傳,長洲人,明大學士鏊八世孫。父銓,字東發,康熙庚午副榜,累官禮科給事中。敦氣誼,重然諾。善繪事書法。世琛,康熙壬辰殿試第一人,授修撰。歴侍講,督山東學政。勸實學,斥浮偽,青齊文體一變。累遷少詹事,視學未竣,以勞卒官。世琛工詩古文,兼善書畫,得父筆法。
281
謝志發,字雲翼,長洲人。父文昌,通經術。克承家學兼工詩。所著有一角山、樓詩稾。
282
周振業,字右序,呉江人,明御史宗建曾孫,以嵗貢中雍正癸夘副榜。才髙行潔,邃於理學,從逰甚盛,所得脩脯,悉以散宗黨之貧者。嘗遇故人子於途,哀其衣單,即解衣予之,忍凍而歸,因感疾卒。
283
江南通志》卷一百六十五
URN: ctp:ws917029

Enjoy this site? Please help.Site design and content copyright 2006-2025. When quoting or citing information from this site, please link to the corresponding page or to http://ctext.org. Please note that the use of automatic download software on this site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nd that users of such software are automatically banned without warning to save bandwidth. 沪ICP备09015720号-3Comments? Suggestions? Please raise them here.Do not click this 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