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欽定四庫全書 |
2  | 欽定續文獻通考》卷一百十五 |
3  | 樂考 |
4  | 樂歌 |
5  | 明洪武元年,圜丘樂章。 |
6  | 迎神,《中和之曲》: |
7  | 昊天蒼兮穹窿,廣覆燾兮龎洪。建圜丘兮國之陽,合衆神兮來臨之同。念螻蟻兮㣲衷,莫自期兮感通。思神來兮金玉其容,馭龍鸞兮乘雲駕風。顧南郊兮昭格,望至尊兮崇崇。 |
8  | 奠玉帛,《肅和之曲》: |
9  | 聖靈皇皇,敬瞻威光。玉帛以登,承筐是將。穆穆崇嚴,神妙難量。謹兹禮祭,功徴是皇。 |
10  | 進俎,《凝和之曲》 |
11  | 祀儀祗陳,物不於大,敢用純犢,告於覆載。惟兹菲薦,恐未周完,神其容之,以享以觀。 |
12  | 初獻,《夀和之曲》,《武功之舞》 |
13  | 眇眇㣲躬,何敢請於九重,以煩帝聰?帝心矜憐,有感而通。既俯臨於几筵,神繽紛而景從。臣雖愚䝉,鼔舞歡容,乃子孫之親祖宗。酌清酒兮在鍾,仰至徳兮元功。 |
14  | 亞獻,《豫和之曲》、《文徳之舞》: |
15  | 荷天之寵,睠駐紫壇,中情彌喜,臣庶均懽,趨蹌奉承,我心則寛,再獻御前,式燕且安。 |
16  | 終獻,《熙和之曲》。《文徳之舞》。 |
17  | 「小子於兹,惟父天之恩,惟恃天之慈,內外慇懃,何以將之?奠有芳齊,設有明粢,喜極而抃,奉神燕娭,禮雖止於三獻,情悠長兮逺而。 |
18  | 徹饌,《雍和之曲》: |
19  | 烹飪既陳,薦獻斯就,神之在位,既歆既右,羣臣駿奔,徹兹俎豆,物倘未充,尚幸神宥。 |
20  | 送神,《安和之曲》: |
21  | 神之去兮難延,想遐袂兮翩翩。萬靈從兮後先,衛神駕兮回旋。稽首兮瞻天雲之衢兮。眇然望燎,《時和之曲》: |
22  | 焚燎於壇,燦爛晶熒。幣帛牲黍,冀徹帝京。奉神於陽,昭祀有成。肅然望之,玉宇光明。 |
23  | 王圻《續通考》曰:命朱升等撰《圜丘方丘樂》章,洪武八年御製《圜丘樂》章。 |
24  | 迎神: |
25  | 仰惟兮昊穹,臣率百職兮迓迎,幸來臨兮壇中,上下䕶衛兮景從。旌幢繚繞兮四維,重悅聖心兮民獲年豐。 |
26  | 奠玉帛 |
27  | 民依時兮用工,感帝徳兮大化成,功臣將兮以奠,望納兮㣲𠂻。 |
28  | 進俎 |
29  | 庖人兮列鼎殽,羞兮以成。方俎兮再獻,願享兮以歆初獻。 |
30  | 聖靈兮皇皇,穆嚴兮金牀。臣令樂舞兮景張,酒行初獻兮捧觴。 |
31  | 亞獻 |
32  | 載斟兮載將,百辟陪祀兮具張,感聖情兮無已拜手稽首兮,願享終獻」。 |
33  | 三獻兮樂舞揚、殽,羞具納兮氣藹而芳,光朗朗兮上方况日吉兮時良徹饌。 |
34  | 粗陳菲薦兮神喜將,感聖心兮何以忘。民福留兮佳氣昻,臣拜手兮謝恩光。 |
35  | 送神: |
36  | 旌幢煜煜兮雲衢,長龍車鳯,輦兮駕飛揚遥,瞻冉冉兮去上方可見,烝民兮永康」。 |
37  | 望燎 |
38  | 進羅列兮詣燎方炬熖發兮煌煌,神變化兮物全於上,感至恩兮無量等謹案:自進俎至望燎七首,後十二年合祀同用,則此處自應作詣燎方,而合祀當從王圻《續通考》作燎。瘞即標題,亦當作望燎瘞也。 |
39  | 洪武二年方丘樂章。 |
40  | 迎神,《中和之曲》: |
41  | 坤徳博厚,物資以生。承天時行,光大且寧。穆穆皇祗,功化順成。來御方丘,嚴恭奉迎。 |
42  | 奠玉帛,《肅和之曲》: |
43  | 地有四維,大琮以方。土有正色,制幣以黃。敬存於中,是薦是將。奠之几筵,臨鑒洋洋。 |
44  | 進俎,《凝和之曲》: |
45  | 奉將純牡,其牡童犢。烹飪既嚴,登俎惟肅。升壇昭薦,神光下燭。眷佑邦家,報効惟篤。 |
46  | 初獻,《夀和之曲》,《武功之舞》 |
47  | 午為盛陽,隂徳初萌。天地相遇,品物光榮。吉日令辰,明祀攸行。進以醇醴,展其潔清。 |
48  | 亞獻,《豫和之曲》、《文徳之舞》 |
49  | 至廣無邊,道全持,載山岳所憑,海瀆,咸賴,民資水土,既安且泰,酌酒揭䖍,功徳惟大。 |
50  | 終獻,《熙和之曲》,《文徳之舞》: |
51  | 庸眇之資,有此疆宇。匪臣攸能,仰承佑助。恩崇父母,臣懽鼓舞。八音宣揚,疊侑明醑。 |
52  | 徹饌,《雍和之曲》: |
53  | 牲牷在俎,籩豆有實。臨之肹蠁,匪惟飲食。登歌乃徹,薦獻爰畢。執事奉承,一其嚴慄。 |
54  | 送神,《安和之曲》: |
55  | 神化無方,妙用難量。其功顯融,其祀悠長。飈輪云旋,龍控鸞翔。拜送稽首,瞻禮餘光。 |
56  | 《望時和之曲》: |
57  | 牲醴制幣餕饌,惟馨之於坎,以達坤靈。奉神於隂,典禮是程。企而望之,厚壤寛平。 |
58  | 朱國楨《明大政記》曰:「洪武二年五月癸卯夏至,祭皇地祗方丘,改望燎為望。 |
59  | 洪武八年,御製方丘樂章。 |
60  | 迎神: |
61  | 仰皇祗兮駕來,川嶽從迎兮威靈備開。香烟繚繞兮神臨御街。漸升壇兮穆穆,靄瑞氣兮應結樓臺。以㣲衷兮率職,幸望聖悅兮心諧。但允臣兮固請,願嘉烝民兮永懷。 |
62  | 奠玉帛 |
63  | 臣奉兮以筐,玉帛是進兮,嵗奠以常。百辟陪祀兮珮聲琅琅。惟南薫兮解慍,映燎炎兮煌煌進俎。 |
64  | 庖人兮進湯。大烹牲兮,氣靄而芳。以㣲衷兮獻上,曰享兮曰康。 |
65  | 初獻 |
66  | 初獻行兮捧觴,聖靈穆穆兮洋洋。為烝民兮永康,鑒豐年兮耿光。 |
67  | 亞獻 |
68  | 維殽羞兮己張,法前王兮典章。臣固展兮情悃,用斟醴兮載觴。 |
69  | 終獻 |
70  | 爵三獻兮禮將終,臣心眷戀兮無窮。恐殽羞兮未具,將何報兮神功。 |
71  | 徹饌 |
72  | 俎豆徹兮神熙,鸞輿駕兮旋歸。百神翼翼兮雲衣,敬奉行兮弗敢違。 |
73  | 送神: |
74  | 祥風興兮悠悠,雲衢開兮民福留。嵗樂烝民兮大有,想洋洋兮舉觴載酒。 |
75  | 望瘞: |
76  | 殽羞玉帛兮瘞坎中,遥瞻隠隠兮龍旗從。祀事成兮盡㣲衷,感厚徳兮民福雍雍。 |
77  | 陳仁錫《皇明世法録》曰:八年四月,上親製二丘樂,章成。初二丘樂章,皆翰林學士朱升等所撰。上謂其文深而詞藻,故更製之。 |
78  | 洪武十二年,合祀天地樂章。 |
79  | 迎神,《中和之曲》: |
80  | 荷䝉天地兮君主華夷,欽承踴躍兮備筵而祭,誠惶無已兮寸𠂻㣲,仰瞻俯首兮惟願來期。想龍翔鳳舞兮慶雲飛,必昭昭穆穆兮降壇壝。 |
81  | 奠玊帛,《肅和之曲》: |
82  | 天垂風露兮雨澤霑,黃壤氤氲兮氣化全。民勤𤱶畝兮束帛鮮,臣當設宴兮奉來前。 |
83  | 進俎以後,咸同八年圜丘詞。 |
84  | 《世法録》曰:十二年春正月,始合祀天地於大祀殿。初,上以即位以來,每當祭祀齋期,多有風雨,覽京房災異之說,乃定天地合祀禮,更其樂章,既奏草木不揺,卿雲縹緲,上大悅,特作歌十一章以紀之,祭告天地樂章。 |
85  | 迎神 |
86  | 天道大矣,物繇以生。地道廣矣,物因以成。惟鴻恩是資,惟禋祀是明。神之格兮瞻繽紛,其並迎奠玊帛。 |
87  | 奠以嘉玉栗而溫兮,薦以重幣。煜其文兮,庶鑒兹哉,斯禮之存兮! |
88  | 奉牲。 |
89  | 既䖍我祀,既具我牲,角貴繭,栗心之誠,有苾其芬,于豆于登,五音㑹,合祝而平上帝獻酌。 |
90  | 仰明明,瞻巍巍。如事父,栗以䕫,物莫稱徳。曷報之酌,用陶匏斯其宜。 |
91  | 地祗酌獻 |
92  | 勢廣厚徳,含𢎞五行,具百物生,承天之施。功之成,何以報貺,醑惟馨。 |
93  | 上帝亞獻 |
94  | 父事惟天,格神以心。赫赫在上,洋洋若臨。樂既具止,有鏘其音。酌言再之,庶明明之降歆。 |
95  | 地祇亞獻 |
96  | 母事惟地,物無不載。九賦既登,百貨是賴。罔敢煩而瀆,罔敢忽而怠昭。兹加貺沛兮未有艾,上帝終獻。 |
97  | 禮行匪懈,祀事兆明。瑤席菲菲,華鐙煌煌。豐我粢盛,潔我豆觴。隂陽之和,邦家之昌。 |
98  | 地祗終獻 |
99  | 六府孔修,生我兆民,廣厚之功,陸海之珍,洞洞屬屬,清醑以陳,所佑惟徳,禎祥其増」。 |
100  | 分獻 |
101  | 鸞輿下臨從百神。金支秀華耀五莖。雲峩峩靈欣。欣位以序,列享明禋。 |
102  | 徹俎 |
103  | 「禮嚴厥初,尤慎乎終。徹以示敬儀雍「雍」。嘒嘒,管簫五音從。 |
104  | 望燎 |
105  | 在繅維玉,在篚維幣。禮從厥初,乃燎乃瘞。凝屹立瞻,以匪終怠。 |
106  | 送神 |
107  | 神飈若馳,矞雲上翔,蒼龍並騰車以行,顧兹瑤壇兮尚有榮光。 |
108  | 等謹案:此十三首,未詳何時所撰,豈即十二年合祀之初擬撰,而其後復改用前九首耶?嘉靖九年,復定分祀圜丘樂章。 |
109  | 迎神,《中和之曲》: |
110  | 仰惟元造兮於皇昊穹,時當肇陽兮大禮欽崇,臣惟蒲柳兮螻蟻之𠂻,伏承眷命兮職統羣工,深懐愚昧兮,恐負洪徳,爰遵彛典兮,勉竭㣲忠。遥瞻天闕兮寶輦臨壇,臣當稽首兮祗迓恩隆,百辟陪列兮舞拜於前,萬神翊衛兮以西以東,臣俯伏迎兮,敬瞻帝御,願垂歆鑒兮,拜徳曷窮! |
111  | 奠玉帛,《肅和之曲》: |
112  | 龍輿既降兮奉禮先,爰有束帛兮暨瑤瑄。臣謹上獻兮進帝前:仰祈聴納兮荷蒼乾,進俎豆《凝和之曲》: |
113  | 殽羞珍饌兮薦上元,庖人列鼎兮致精䖍。臣盍祗獻兮馨醴牷,願垂歆享兮民福淵。 |
114  | 初獻,《夀和之曲》: |
115  | 禮嚴初獻兮奉觴,臣將上進兮聖皇。聖皇垂享兮穆穆,臣拜手兮何以忘。 |
116  | 亞獻,《豫和之曲》: |
117  | 禮觴:再舉兮薦玉漿,帝顔歆悅兮民福昻。民生有賴兮感上蒼,臣惟鞠拜兮荷恩長。 |
118  | 終獻,《熙和之曲》: |
119  | 三獻兮禮告成,一念㣲衷兮露悃情。景張樂舞兮聲鍠鋐,仰瞻聖容兮俯錫恩泓。 |
120  | 徹饌,《雍和之曲》: |
121  | 祀禮竣兮精意禋,三獻備兮誠己申敬。徹弗遲兮肅恭寅恐,多弗備兮惟賴洪仁。送神,《清和之曲》: |
122  | 禋事訖終兮百辟維張,帝垂歆鑒兮沐澤汪洋。龍車冉冉兮寶駕旋雲,靈風鼔舞兮瑞露清瀼。洪恩浩蕩兮無以為酬,粗陳菲薦兮已感歆嘗。香氣騰芳兮上徹,帝座仰瞻聖造兮賜福。羣方臣同率土兮載懽載感,祗迴寶輦兮鳯嘯龍翔,誠惶誠恐兮仰戀彌切。願福生民兮永錫亨昌,望燎時和之曲。 |
123  | 龍駕寶輦兮昇帝鄉,御羞菲帛兮奉燎方。環珮鏗鏘兮羅壇壝。炬熖特舉兮氣輝煌。生民䝉福兮聖澤霑。臣荷眷佑兮拜謝恩光。 |
124  | 嘉靖九年復定方丘樂章。 |
125  | 迎神,《中和之曲》: |
126  | 俯瞻兮鳯輦來,靈風兮拂九垓。川嶽從兮後先,百辟列兮襄陪。臣拜首兮迓迎,願臨享兮幸哉。奠玉帛,《廣和之曲》: |
127  | 祀禮有嚴兮奉䖍,玉帛在笥兮來前。皇靈垂享兮以納,烝民率土兮樂豐年。 |
128  | 進俎,《咸和之曲》: |
129  | 殽羞馨兮氣芳,庖人奉役兮和湯。奉進兮皇祗歆慰,臣稽首兮敬將。 |
130  | 初獻,《夀和之曲》: |
131  | 酒行:初獻兮樂舞張,齊醴明潔兮馨香。願垂享兮以歆,生民安兮永康。 |
132  | 亞獻,《安和之曲》: |
133  | 載獻兮奉觴,神顔和懿兮以嘗。功隆厚載兮配天,民感徳兮無量。 |
134  | 終獻,《時和之曲》: |
135  | 三進兮玉露清,百職奔繞兮佩環鳴鳬鐘鷺鼓兮韻錚鍧,願留福兮羣生徹饌。《貞和之曲》: |
136  | 禮告終兮徹敢違,深維一念兮誠意㣲。神垂博容兮聴納,恐未備兮惟慈依。 |
137  | 送神,《寧和之曲》: |
138  | 禮成兮誠已伸,駕還兮法從陳。靈祗列兮以隨,百辟拜兮恭寅。望坤宫兮奉辭,願普福兮烝民望燎{按「燎」當作「」},曲同《寧和。 |
139  | 等謹按大政記、世法録並云,洪武四年二月,詔太常司凡祭祀配享之位,不別奏樂,故終明代無配位樂章。 |
140  | 洪武三年,朝日樂章。 二十一年,罷 |
141  | 迎神,《熙和之曲》: |
142  | 吉日良辰,祀典式陳。純陽之精,惟是大明。濯濯厥靈,照鑒我心。以候以迎,來格來歆。 |
143  | 奠幣,《保和之曲》: |
144  | 靈旗莅止,有赫其威。一念潛通,幽明弗違。有幣在篚,物薄而㣲。神兮安留,尚其享之。 |
145  | 初獻,《安和之曲》,《武功之舞》: |
146  | 神兮我留,有薦必受。享祀之初,奠兹醴酒。晨光初升,祥徴應候。何以侑觴?樂陳雅奏。 |
147  | 亞獻,《中和之曲》,《文徳之舞》 |
148  | 我祀維何?奉兹犧牲。爰酌醴齊,貳觴載升。洋洋如在,式燕以寧。庶表㣲𠂻,交於神明。 |
149  | 終獻,《肅和之曲》,《文徳之舞》 |
150  | 執事有嚴,品物斯祭。黍稷非馨,式將其意。薦兹酒醴,成我常祀。神其顧歆,永言樂只。 |
151  | 徹饌,《凝和之曲》: |
152  | 春祈秋報,率為我民。我民之生,賴于爾神。維神佑之,康寧是臻。祭祀云畢,神其樂忻。 |
153  | 送神,《夀和之曲》: |
154  | 三獻禮終,九成樂作。神人以和,既燕且樂。雲車風馭,靈光昭灼。瞻望以思,邈彼寥廓。 |
155  | 望燎,《豫和之曲》: |
156  | 俎豆既徹,禮樂已終。神之云旋,倐將焉從。以望以燎,庶幾感通。時和嵗豐,維神之功。 |
157  | 嘉靖九年,復定朝日樂章,迎神熙和之曲》。 |
158  | 仰瞻兮大明,位尊兮王宫,時當仲春兮氣融。爰遵祀禮兮報功,㣲誠兮祈神昭鑒。願來享兮迓神聰。奠玉帛《凝和之曲》: |
159  | 神靈壇兮肅具。恭有帛在筐兮。赤琮奉神兮,祈享以納。予躬奠兮,忻以顒。 |
160  | 初獻,《夀和之曲》: |
161  | 玉帛方奠兮神歆酒,行初獻兮舞呈。齊芳馨兮犧色騂,神容悅兮鑒予情。 |
162  | 亞獻,《時和之曲》: |
163  | 二齊升兮氣芬芳,神顔怡和兮喜將。予令樂舞兮具張,願垂普照兮民康。 |
164  | 終獻,《保和之曲》: |
165  | 慇懃三獻兮告成,羣職在列兮周盈。神錫休兮福民生,萬世永賴兮神功明。 |
166  | 徹饌,《安和之曲》: |
167  | 一誠盡兮予心懌,五福降兮民獲禧。仰九光兮誠已申,終三獻兮徹敢遲。 |
168  | 送神,《昭和之曲》: |
169  | 祀禮既周兮樂舞揚,神享以納兮還青鄉。予當拜首兮奉送,願恩光兮普萬方。永耀熹明兮攸賴,烝民咸仰兮恩光。 |
170  | 望燎之曲: |
171  | 覩六龍兮御駕,神變化兮鳳翥鸞翔。束帛殽羞兮詣燎方,佑我皇明兮基緒隆長。 |
172  | 《明史樂志》曰:時方釐定南北郊,復朝日夕月之祭,命詞臣取洪武時舊樂歌,一切更改」。 |
173  | 洪武三年,夕月樂章 二十一年,罷迎《神》,《凝和之曲》: |
174  | 吉日良辰,祀典式陳太隂夜明,以及星辰,,濯濯厥靈,昭鑒我心,以候以迎,來格來歆」。 |
175  | 奠帛以下,咸同朝日。 |
176  | 嘉靖九年,復定夕月樂章。 |
177  | 迎神,《凝和之曲》: |
178  | 隂曰:「配合兮承陽,宗式循古典兮齊以恭,覩太隂來格兮,星辰羅從,予拜手兮迓神容。 |
179  | 初獻,《夀和之曲》 |
180  | 神其來止,有嚴其誠。玉帛在篚,清酤方盈。奉而奠之,願鑒㣲情。夫祀兮云何祈佑兮羣氓。 |
181  | 亞獻,《豫和之曲》: |
182  | 二觴載斟,樂舞雍雍。神歆且樂,百職惟供。願順軌兮五行。祈民福兮,惟神必從。終獻,《康和之曲》: |
183  | 一誠以申,三舉金觥。鐘鼓鍧鍧,環珮琤琤。鑒予之情,願永保我民生。 |
184  | 徹饌,《安和之曲》: |
185  | 禮樂肅具,精意用申。位坎居歆,納兹藻蘋。徹之弗遲,儀典肅陳。神其鑒之,佑我生民。 |
186  | 送神,《保和之曲》: |
187  | 禮備告終兮神喜旋,穹碧澄輝兮素華鮮。星辰從兮返神鄉。露氣清兮,霓裳蹁躚。 |
188  | 望瘞之曲 |
189  | 殽羞兮,束帛薦之於兮罔敢愆。予拜手兮奉送,願永貺兮民樂豐年。 |
190  | 嘉靖十年定祈穀樂章。 |
191  | 迎神,《中和之曲》: |
192  | 臣惟穹昊兮,民物之初。為民請命兮祀禮昭諸。備筵率職兮祈洪庥。臣衷㣲眇兮悃懇誠攄。遙瞻駕降兮霽色輝,歡迎鼓兮迓龍輿。臣愧菲才兮后斯民,願福斯民兮聖恩渠。 |
193  | 奠玉帛,《肅和之曲》: |
194  | 烝民勤職兮農事顓蠶,工亦慎兮固桑阡。玊帛祇奉兮暨豆籩,仰祈大化兮錫以豐年。 |
195  | 進俎,《咸和之曲》: |
196  | 鼎烹兮氣馨,香羞兮㫖醽。帝垂享兮以歆,烝民䝉福兮以寧。 |
197  | 初獻,《夀和之曲》: |
198  | 禮嚴兮初獻行,百職趨蹌兮珮琤鳴。臣謹進兮玉觥,帝心歆鑒兮嵗豐亨。 |
199  | 亞獻,《景和之曲》: |
200  | 二觴舉兮致䖍,清醴載斟兮奉前。仰音容兮忻穆,臣感聖恩兮實拳拳。 |
201  | 終獻,《永和之曲》: |
202  | 三獻兮一誠㣲禋,禮告成兮帝鑒是依。烝民沐徳兮嵗豐禨,臣拜首兮竭誠祈。 |
203  | 徹饌,《凝和之曲》: |
204  | 三獻周兮肅乃儀,俎豆敬徹兮弗敢遲。願留福兮丕而,曰雨曰暘兮若時。 |
205  | 送神,《清和之曲》: |
206  | 祀禮告備兮帝鑒彰,臣情上達兮感昊蒼。雲程肅駕兮返帝鄉,臣荷恩眷兮何以忘。祥風瑞靄兮彌壇壝,烝民率土兮悉獲豐康。 |
207  | 望燎,《太和之曲》: |
208  | 遥覩兮天衢長,邈彼寥廓兮告上方。束帛薦火兮升聞悃愊通兮沛澤長樂,終九奏兮神人以和,臣同率土兮感荷恩光。 |
209  | 等謹按嘉靖實録云:「九年六月,禮部請令翰林院撰祈穀樂章。明史樂志第一云:「嘉靖九年,帝親製祈穀樂章,命太常協於音譜」。明大政記云:「嘉靖九年七月,太常寺進御製祈穀樂章所叶音譜」。明史禮志第二云:嘉靖十年,始以孟春上辛日,行祈榖禮於大祀殿。嘉靖十七年,定大饗樂章。 |
210  | 迎神,《中和之曲》: |
211  | 於皇穆清兮,𢎞覆惟仁。既成萬寶兮,惠此烝民。祗受厥明兮,欲報無因。爰稽古昔兮,式展明禋。肅肅廣庭兮,遙遥紫旻。笙鏞始奏兮,祥風導雲。臣拜稽首兮,中心孔懃。爰瞻寶輦兮森羅萬神。庻幾昭格兮,眷命其申。徘徊顧歆兮鑒我恭寅。 |
212  | 奠玉帛,《肅和之曲》: |
213  | 捧珪幣兮瑤堂,穆將愉兮聖皇。秉予心兮純一,荷帝徳兮溥將。 |
214  | 進俎,《凝和之曲》: |
215  | 嵗功阜兮庶類成,黍稷飶兮濡鼎馨。敬薦之兮慙菲輕,大禮不煩兮惟一誠。 |
216  | 初獻,《夀和之曲》。 |
217  | 金風動兮玉宇澄,初獻觴兮交聖靈。瞻元造兮懷鴻禎,曷以酬之心怦怦。 |
218  | 亞獻,《豫和之曲》: |
219  | 帝眷我兮居歆,紛繁會兮五音。再捧觴兮,莫殫臣心。惟帝欣懌兮,生民是任。 |
220  | 終獻,《熙和之曲》: |
221  | 綏萬邦兮屢豐年,眇眇予躬兮實荷昊天。酒三獻兮心益䖍,帝命參輿兮勿遽旋。 |
222  | 徹饌,《雍和之曲》: |
223  | 祀禮既洽兮,神人肅雍。享帝享親兮勉竭臣衷。惟洪恩兮罔極,儼連蜷兮聖容。 |
224  | 送神,《清和之曲》: |
225  | 九韶既成兮金玉鏗鏘,百辟森立兮戚羽斯藏。皇天在上兮,昭考在旁。嚴父配天兮祇修厥常。殷薦既終兮神去無方。元雲上升兮鸞鵠參翔。靈光回照兮郁乎芬芳,載慕載瞻兮願錫亨昌。子孫庶民兮,惟帝是將。於昭明徳兮永懐不忘。 |
226  | 望燎,《時和之曲》: |
227  | 龍輿杳杳兮,歸上方。金風應律兮,燎斯揚。達精誠兮合靈光。帝廷納兮玉帛將。顧下土兮眷不忘。願錫吾民兮,長阜康。 |
228  | 嘉靖十七年,上皇天上帝泰號樂章 |
229  | 迎帝神,《中和之曲》: |
230  | 於昔洪荒之初兮,混濛。五行。未運兮,兩曜未明。其中挺立兮,有無容聲。神皇出御兮,始判濁清。立天立地立人兮,羣物生生。 |
231  | 升冊表,《元和之曲》: |
232  | 帝闢隂陽兮造化張神,生七政兮精華光圓,覆方載兮兆物康,臣敢祗報兮」。拜薦帝曰:皇奠玉帛《休和之曲。 |
233  | 帝垂聴兮,義若親子職庸昧兮,無由申冊,表荷鑒兮㤗號式尊敬,陳玉帛兮燕賀洪仁。 |
234  | 進俎,《豫和之曲》: |
235  | 大筵宏開,歡聲如雷,皇神賜享臣衷涓埃大鼎炮烹殽,羞馨裁上帝歆兮兆民之福,臣感恩兮何如幸哉! |
236  | 初獻,《夀和之曲》: |
237  | 大髙降恩鑒,㣲情何以承,臣愚端拜捧瑤觥,聖夀無極萬古,并奉祝景和》之曲。 |
238  | 帝皇立命兮肇三才,中分民物兮惟天徧該。小臣請命,用光帝陪庶,永配於皇穹哉。 |
239  | 亞獻,《太和之曲》: |
240  | 羣生總總兮悉䝉始恩,人物盡囿兮於帝仁,羣生荷徳兮誰識所從,來於惟皇兮億兆物之祖,真終獻《永和之曲》。 |
241  | 寶宴宏玉几,憑瓊液,升樂舞䎖。協氣凝,民物礽臣。衷蹇蹇兮報無能。 |
242  | 徹饌,《咸和之曲》: |
243  | 大奏既成,㣲誠莫傾,皇徳無京,陶此羣生,巨細幪帡,刻小臣之感衷兮,罔罄愚情,實𢎞㴠而容納兮,曲賜生成送神清和之曲》: |
244  | 禮祗册薦兮皇神垂享,萬舞畢舉兮九成已行。帝錫洪㴠兮大我家,慶金鳴玉振兮聲鏜鏜。羣僚環珮兮響玎璫,神人交賀兮賛帝皇,寶稱泰號兮曷有窮量。永固髙厚兮,宰御乆長,㣲臣頓首叩首兮攸沐。恩光奉燎《熙和之曲。 |
245  | 瑤簡拜書兮泰號成,奉揚帝前兮資離明。珍幣嘉肴兮與祝誠,均登巨熖兮達元清九垓四表兮莫不昻瞠,庶類品彚兮。悉慶洪名」。嘉靖十八年興都大饗章。 |
246  | 迎神,《中和之曲》: |
247  | 仰高高之在上兮皇穹,冒九圍之徧覆兮,罔止西東。王者出王㳺衍兮必奉天顧。愚臣之此行兮,亶荷帡幪。 |
248  | 初獻,《夀和之曲》: |
249  | 於昭帝庥兮,臣感恩淵淵。巡省舊藩之地兮,實止承天。下情思報兮,此心拳拳。巵蒼幣兮捧叩壇前,亞獻《敷和》之曲: |
250  | 樂奏兮三成,觴舉兮再呈。帝鑒凡㣲兮曰:爾誠小臣頓首兮,敢不嚴於此精,終獻《承和之曲》。 |
251  | 臣來兹土,本之思親,思親伊何,昌厥!嗣人,嗣人克昌,匪戴帝之臨汝,夫何因徹饌《永和之曲! |
252  | 肅其具兮祀禮行,備彼儀兮樂舞張退。省進止兮臣疎且,狂沐含仁兮何以量。 |
253  | 送神,《感和之曲》: |
254  | 王之狩兮,典有禋望,於維柴祀兮首重上蒼。臣情罔殫兮夙夜惶惶,祇伸愚悃兮允頼恩光。遙瞻兮六龍騰翔。帝垂祉兮,萬世永昌。 |
255  | 《嘉靖實録》曰:十八年三月甲申,享上帝於龍飛殿,奉皇考配,帝親製樂章。 |
256  | 等謹按:《明史》、《世宗本紀》云:十八年三月庚辰,至承天。辛巳,謁顯陵。甲申,享上帝於龍飛殿,奉睿宗配,秩於國社、國稷,徧羣祀。夏言桂洲文集云:謁顯陵樂章二闋,一奏報親恩之曲調,御鑾歌二,奏還朝之曲。調闕、祀國社稷山川壇,禮成樂章一闋,一奏,報神功之曲,調御鑾歌」云云。葢皆祭祀回鑾樂歌,樂志不載,附存其目,聊以備考云。 |
257  | 嘉靖十一年,定雩祀樂章。迎神中和之曲》。 |
258  | 於穆上帝,爰處瑤宮。咨爾黎庶,覆憫曷窮,旗幢戾止。委蛇雲龍霖,澤斯萬寶。有終奠帛,《肅和之曲》: |
259  | 神之格思,奠兹文纁。盛樂斯舉,香氣氤氲。精禋孔熯,徹於紫㝠。懇祈膏澤,渥我嘉生。 |
260  | 進俎,《咸和之曲》: |
261  | 百川委潤,名山出雲。愆𤾉孔熾,膏澤斯屯。祈年於天,載牲於俎。神之格思,報以甘雨。 |
262  | 初獻,《夀和之曲》: |
263  | 有嚴崇祀,日吉辰良。酌彼罍洗。椒馨飶香,元功溥濟。時雨時暘,惟神是聽。綏以多福,亞獻《景和之曲: |
264  | 皇皇禋祀,孔惠孔明。瞻仰來歆,拜首欽承。有醴惟醽,有酒維清。雲韶侑獻,肅雍和鳴。聖靈有赫,鑒享精誠。終獻,《永和之曲》: |
265  | 靈承無斁,駿奔有容。嘉玉以陳,酌鬯以供。禮三再稱,誠一以從。備物致志,申薦彌恭。神昭景貺,佑我耕農。徹饌,《凝和之曲》: |
266  | 有赫旱暵,民勞瘁斯。於牲於醴,載舞載時。禮成三獻,敬徹不遲。神之聽之,雨我公私。 |
267  | 送神,《清和之曲》: |
268  | 爰迪寅清,昭事昊穹。仰祈甘雨,惠我三農。既歆既格,言歸太空。式霑下土,萬方其同。 |
269  | 望燎,《太和之曲》: |
270  | 赤龍旋馭,禮洽樂成。燔燎既舉,昭格精禋。維帝降康,雨施雲行。登我黍稌,溥受厥明。 |
271  | 祭畢,樂舞,童羣歌《雲門之曲》: |
272  | 景龍精兮時見,測鶉緯兮宵懸。肆廣樂兮鏗鍧,列皇舞兮蹁躚。祈方社兮不莫,薦圭璧兮孔䖍。需宻雲兮六漠,霈甘澍兮九元。慰我農兮既渥,錫明始兮有年。洪武元年,太社稷異壇,同壝樂章。 |
273  | 迎神,《廣和之曲》: |
274  | 五土之靈,百穀之英。國依土而寧,民以食而生。基圖肇建,祀禮修明。神其來臨,肅恭而迎。 |
275  | 奠幣,《肅和之曲》: |
276  | 有國有人,社稷為重。昭事之初,玉帛䖍奉。維物匪竒,敬實將之。以斯為禮,兾達明祗。 |
277  | 進俎,《凝和之曲》: |
278  | 崇壇北向,明禋方闡。有潔犧牲,禮因物顯。大房載設,中情以展。景運既承,神貺斯衍。 |
279  | 初獻,《夀和之曲》,《武功之舞》 |
280  | 高為山林,深為川澤。崇邱廣衍,亦有原隰。惟神所司,百靈效職。清醴初陳,顒然昭格。 |
281  | 平治水土,萬世神功。民安物遂,造化攸同。嘉惠無窮,報祀宜豐。配食尊嚴,國家所崇。 |
282  | 黍稷稻粱,來牟降祥,為民之天,豐年穰穰,其功甚大,其恩正長。乃登芳齊,以享以將。 |
283  | 皇皇后稷,克配于天。誕降嘉種,樹藝大田。生民粒食,功垂萬年。建壇於京,歆兹吉蠲。 |
284  | 亞獻,《豫和之曲》、《文徳之舞》。 |
285  | 廣厚無偏,其體𢎞兮。徳侔坤順,萬物生兮。錫民地利,神化行兮。恭祀告䖍,國之禎兮。 |
286  | ,周覽四方,偉烈昭彰。九州既平,五行有常,壇位以妥牲醴之將。是崇是嚴,煥然典章。 |
287  | 億兆林林,所資者穀,雨暘應時,家給人足。倉庾坻京,神介多福。祗薦其儀,昭事維肅。 |
288  | 躬勤稼穯,有相之道。不稂不莠,實堅實好。農事開國,王基永保。有年自今,常奉蘋藻。 |
289  | 終獻,《豫和之曲》:《文徳之舞》,詞同亞獻。 |
290  | 徹豆,《雍和之曲》: |
291  | 禮展其勤,樂奏其節。庶品苾芬,神明是達。有嚴執事,俎豆乃徹。穆穆雍雍,均其欣悅。 |
292  | 送神,《安和之曲》: |
293  | 維壇潔清,維主堅貞。神之所歸,依兹以寧。土宇靖安,年穀順成。祀事昭明,永致昇平。 |
294  | 望瘞《時和之曲》: |
295  | 晨光將發,既侑既歆。瘞兹牲幣,達於幽隂。神人和悅,實獲我心。永乆禋祀,其始於今。 |
296  | 等謹按《明史樂志》第一云:「圜丘奏迎神、中和等九曲,方丘同太社、太稷,易迎神曰廣和省奉牲。餘並與方丘同」。曲詞各異。今此九曲即樂志第二所載現有進俎凝和一曲,與二丘奉牲奏凝和同,並未嘗省也。志一殆以奉牲、進俎為兩事耶?且志二詳載洪武元二年及八年二丘樂章,皆不稱奉牲而稱進俎,又寧可云省奉牲」也。 |
297  | 洪武十一年,合祭太社稷樂章。 |
298  | 迎神,《廣和之曲》: |
299  | 予惟土穀兮造化工,為民立命兮當報崇民,歌且舞兮朝雍雍,備筵率職兮候迓迎,想聖來兮祥風生,欽當稽首兮告年豐。 |
300  | 初獻,《夀和之曲》: |
301  | 氤氲氣合兮物遂䝉。民之立命兮荷隂功。予將玉帛兮,獻㣲衷,初斟醴薦兮民福洪。 |
302  | 亞獻,《豫和之曲》: |
303  | 予令樂舞兮再捧觴,願神昭格兮軍民康。思必穆穆兮靈洋洋,感恩厚兮拜祥光。 |
304  | 終獻熙和之曲干。羽飛旋兮酒三行,香烟繚繞兮雲旌幢。予今稽首兮忻且惶,神顔悅兮霞彩彰。 |
305  | 徹饌,《雍和之曲》: |
306  | 粗陳㣲禮兮神喜將,琅然絲竹兮樂舞揚。願祥普降兮遐邇方,烝民率土兮盡安康。 |
307  | 送神,《安和之曲》: |
308  | 氤氲氤氲兮祥光張。龍車輦兮駕飛揚。遙瞻稽首兮去何方,民福留兮時雨暘。 |
309  | 望瘞,《時和之曲》: |
310  | 捧殽羞兮詣方,鳴鑾率舞兮聲鏗鏘。思神納兮民福昻。予稽首兮謝恩光。 |
311  | 等謹按:是時罷句龍棄配位,以仁祖配享,其配位更不製樂章者四年,己有配位,不別奏樂之詔也。至奠幣、進俎未見改作,亦不云仍用舊詞。後嘉靖十年樂章亦闕,此二奏將省之耶,抑史略之耶?觀初獻有予將玉帛云云,而嘉靖十年樂章初獻,亦有菲幣在笥」云云。似屬并省。 |
312  | 嘉靖十年,初定帝社稷樂章。隆慶元年,罷迎神《時和之曲》: |
313  | 東風兮地脉以融,首務兮稼穡之工。祀神於此兮苑中,願來格兮慰予衷。初獻《夀和之曲》: |
314  | 神兮臨止,禮薦清醇。菲幣在笥,初獻式遵。神其鑒兹,享斯藻蘋。我祀伊何,祈報是因。神兮錫祉財阜吾民。 |
315  | 亞獻,《雍和之曲》: |
316  | 二觴載舉,申此殷勤。神悅兮以納,祥靄兮氤氲,終獻《寧和之曲》: |
317  | 《禮終兮酒《三》行,喜茂實兮黍稷,梁農事待兮豐康,予稽首兮以望。 |
318  | 徹饌,《保和之曲》。 |
319  | 祀事告終,三獻既周,徹之罔遲,惠注田疇,迓以休貺,庇兹有秋。 |
320  | 送神,《廣和之曲》: |
321  | 耕耨伊首,力事豆籩,粢盛頼之,於此大田。予將以祀,神其少延。願留嘉祉,副我潔䖍,肅駕兮雲旋,普予兮有年。 |
322  | 望曲同送神。 |
323  | 《明史禮志》曰:「隆慶元年,禮部言:帝社稷之名,自古所無,嫌於煩數,宜罷」。從之。 |
324  | 等,謹按嘉靖實録云帝社帝稷壇不設奠玉,此初獻所以,但云菲幣在笥也。至二十二年八月,以得瑞麥,嘉禾遣宫攝祭欽降樂章,命奏奠玉帛,乃借太社稷、玉奠獻。據此當有續製奠玉帛一章,今不可考矣。 |
325  | 洪武二年,分祀天神、地祗、樂章。 |
326  | 迎天神,奏《中和之曲》: |
327  | 吉日良辰,祀典式陳,太嵗尊神,雷雨風雲,濯濯厥靈,昭鑒我心,以候以迎,來格來歆。 |
328  | 奠帛以後,咸同朝日。 |
329  | 迎地祗,奏《中和之曲》: |
330  | 吉日良辰,祀典式陳。惟地之祗,百靈繽紛。嶽鎮海瀆,山川城隍。內而中國,外及四方。濯濯厥靈,昭鑒我心,以候以迎,來格來歆。 |
331  | 奠帛以後,咸同朝日。 |
332  | 洪武六年,合祀天神地祗樂章。 |
333  | 迎神,《保和之曲》: |
334  | 吉日良辰,祀典式陳。太嵗尊神,雷雨風雲。嶽鎮海瀆,山川城隍。內而中國,外及四方。濯濯厥靈,昭鑒我心。以候以迎,來格來歆。 |
335  | 奠帛以後,咸同朝日。 |
336  | 等謹案明史樂志第一云:祭太嵗、風雷、嶽瀆迎神奏中和,奠帛奏安和,初獻奏保和,亞獻奏肅和,終獻奏凝和,徹豆奏夀和,送神奏豫和,望燎奏熙和,此即合祀天、神地祗樂章也。乃樂志第二載此除迎神改保和外,餘並同朝日、朝日則奠幣保和,初獻安和,亞獻中和、終獻肅和,徹饌、凝和送神夀和望燎、豫和曲名節奏殊別。 |
337  | 嘉靖九年,復分祀天神地祗樂章。 隆慶元年罷迎天神《保和之曲。 |
338  | 吉日良辰,祀典式陳。景雲甘雨,風雷之神。赫赫其靈,功著生民。參贊元化,宣布蒼仁。爰兹報祀,鑒斯藻蘋。奠帛以後,俱如舊。 |
339  | 迎地祗,《保和之曲》: |
340  | 吉日良辰,祀典式陳。靈嶽方鎮,海瀆之神。京畿四方,山澤羣真。毓靈分隅,福我生民。薦斯享報,鑒我恭寅,奠帛以後,亦如舊。 |
341  | 洪武四年祀周天星辰樂章。 |
342  | 迎神,《凝和之曲》: |
343  | 星辰垂象,布列元穹。擇兹吉日,祀禮是崇。濯濯厥靈,昭鑒我心。謹候以迎,庶幾來歆。 |
344  | 奠帛,《保和之曲》,詞同朝日。 |
345  | 初獻,《保和之曲》: |
346  | 神兮既留,品物斯薦。奉祀之初,醴酒斯奠。仰惟靈耀,以享以歆。何以侑觴,樂奏八音。 |
347  | 亞獻《中和之曲》: |
348  | 神既初享,亞獻再升。以酌醴齊,仰薦於神。洋洋在上,式燕以寧。庶表㣲衷,交於神明。 |
349  | 終獻,《肅和之曲》: |
350  | 神既再享,終獻斯備。不腆菲儀,式將其意。薦兹酒醴,成我常祀。神其顧歆,永言樂只。 |
351  | 徹豆,《豫和之曲》: |
352  | 祀事將畢,神既歆只,徹兹俎豆,以成其禮,惟神樂欣,無間始終。樂音再作,庶達㣲悰。 |
353  | 送神,《雍和之曲》,詞同朝日。 |
354  | 望燎,《雍和之曲》: |
355  | 神既享祀,靈馭今旋,燎烟既升,神帛斯焚。巍巍霄漢,倐焉以適。拳拳余衷,瞻望弗及。 |
356  | 嘉靖八年祀太嵗月將樂章。 |
357  | 迎神 |
358  | 吉日良辰,祀典式陳,輔國佑民,太嵗尊神,四時月將,功曹司辰,濯濯厥靈。昭鑒我心,以候以迎。來格來歆,奠帛以後,俱與神祗壇同。 |
359  | 㑹典曰神祗壇。隆慶元年議罷,惟太嵗月將特祭於山川壇如初。 |
360  | 洪武元年宗廟樂章。 |
361  | 迎神,《太和之曲慶源發祥,世徳惟崇,致我眇躬,開基建功京都之中,親廟在東,惟我子孫永懐祖風,氣體則同,呼吸相通,來格來崇,皇靈顯融。 |
362  | 奉冊寶,《熙和之曲》 |
363  | 維水有源,維木有根。先世積善,福垂後昆。冊寶鏤玉,徳顯名尊。祗奉禮文,仰答洪恩。 |
364  | 進俎,《凝和之曲》。 |
365  | 明明祖考,妥神清廟。薦以牲牷,匪云盡孝,願通神明,願成治效。此帝王之道,亦祖考之教。 |
366  | 初獻,《夀和之曲》、《武功之舞》 |
367  | 思皇高祖穆然,深元其逺,厯年其神在天。尊臨太室,餘慶綿綿,歆於几筵,有永其傳」。 |
368  | 思皇曽祖,清勤純古,田里韜光,天篤其祜,佑我曽孫,宏開土宇,追遠竭䖍,勉遵前矩」。 |
369  | 維我皇祖,淑後貽謀,盛徳靈長,與泗同流,發於孫枝,明禋載修,嘉潤如海,恩何以酬?」 |
370  | 維我皇考,既淳且仁。弗耀其身,克開嗣人。子有天下,尊歸於親。景運維新,則有其因」。 |
371  | 亞獻,《豫和之曲》、《文徳之舞》: |
372  | 對越至親,儼然如生。其氣昭明,感格在庭。如見其形,如聞其聲。愛而敬之,發乎中情。 |
373  | 終獻,《熙和之曲》,《文徳之舞》 |
374  | 承先人之徳,化家為國,母曰予小子,基命成績,欲報其徳,昊天罔極,慇懃三獻,我心悅懌,徹豆《雍和之曲。 |
375  | 樂奏具,肅神其燕嬉,告成於祖,亦右皇妣,敬徹不遲,以終祀禮,祥光煥揚,錫以嘉祉。 |
376  | 送神,《安和之曲》: |
377  | 顯兮幽兮,神運無迹。鑾馭逍遥,安其所適。其靈在天,其主在室。子子孫孫,孝思無斁。 |
378  | 王圻《續通考》曰:朝享太廟諸樂章,詔梁寅等分撰。二十一年更定,初獻合奏。思皇先祖,耀靈於天,源衍慶流,由高逮元,元孫受命,追逺其先。明禋世崇,億萬斯年。 |
379  | 等謹案永樂以後改迎神章「致我眇躬」句為助我祖宗」又改終獻章首四句,為「惟前人之功,肇膺天厯,延及予小子爰受方國,嘉靖十五年孟春九廟特享樂章。 |
380  | 太祖廟迎神,《太和之曲》: |
381  | 「於皇於皇兮,仰我聖祖,乃武乃文,攘夷正華,為天下大君,粤比隆於古,越比放勛,肇造王業,佑啓予小,孫功徳超邁,太室攸尊,首稱春祀,誠敬用申,維神格思,萬世如存。 |
382  | 初獻,《夀和之曲》: |
383  | 薦帛於篚,潔牲於俎,嘉我黍稷,酌我清酤。愚孫毖祀,奠獻初舉。翼翼精誠,對越我皇祖。居然顧歆,永錫純祜。 |
384  | 亞獻,《豫和之曲》: |
385  | 籥舞既薦八音洋洋,工歌喤喤。醇醴載羞,齊明其將之。永佑於子孫,嵗事其承之。俾嗣續克承,百世其保之。 |
386  | 終獻,《寧和之曲》: |
387  | 三爵既崇,禮秩有終。盈溢孚顒,顯相肅雍。惟皇祖格哉,以繹以融,申錫無窮。暨於臣民,萬福攸同。徹饌,《豫和之曲》: |
388  | 禮畢樂成,神悅人宜。籩豆靜嘉,敬徹不遲。穆穆有容,秩秩其儀。益祗以嚴,矧敢斁於斯。 |
389  | 還宮,《安和之曲》: |
390  | 於皇斯祖,陟降在天。清廟翼翼,禋祀首䖍。明神既留,寢祏靜淵介福綏祿,錫䕃綿綿,以惠我家邦,於萬斯年。 |
391  | 成祖廟迎神,《太和之曲》: |
392  | 於維文皇,重光是宣。克戡內難,轉坤旋乾。外讋百蠻,威行八埏。貽典則於子孫,不忘不愆。聖徳神功,格於皇天。作廟奕奕,百世不遷。祀事孔明,億萬斯年。三獻徹饌還宮,俱與太祖廟同。 |
393  | 仁宗廟迎神,《太和之曲》 |
394  | 明明我祖,盛徳天成。至治訏謨,遹駿有聲。専奠致享,惟古經是程。春祀有嚴,以迓聖靈。惟陟降在庭,以賚我思成。 |
395  | 初獻,《夀和之曲》: |
396  | 幣牲在,陳金石在懸,清酒方獻百,執事有䖍。明神洋洋,降歆自天,俾我孝孫,徳音孔宣。亞獻,《豫和之曲》: |
397  | 中誠方殷,明神如存。醴齊孔醇,再舉罍尊。福祿穰穰,攸介攸臻。追逺報酬,罔極之恩。 |
398  | 終獻,《寧和之曲》: |
399  | 樂比聲歌,佾舞婆娑。稱彼玉爵,酒㫖且多。獻享維終,神聽以和。孝孫在位,受福不那。 |
400  | 徹饌,《雍和之曲》: |
401  | 牷牲在俎,稷黍在簠。孝享多儀,格我皇祖。稱歌進徹,髦士膴膴。孝孫受福,以敷錫於下土。 |
402  | 還宮,《安和之曲》: |
403  | 犆享孔明,物備禮成,於昭在天,以莫不聴神明即安維華寢,是憑肇祀,迄今百世,祗承宣廟。英廟、憲廟,俱與仁廟同。 |
404  | 孝廟。迎神,《太和之曲》: |
405  | 列祖垂統,景運重熙,於維孝皇,敬徳允持,用光於大烈,化被烝黎,專廟以享,經禮攸宜,俎豆式陳,庶幾來思。 |
406  | 初獻,《夀和之曲》: |
407  | 粢盛孔蠲,腯肥牷牲。考鼓淵淵,萬舞躚躚。清醑初酌,對越在天。明神居歆,式昭厥䖍。 |
408  | 亞獻,《豫和之曲》: |
409  | 祀事孔勤,精意未分。樂感鳳儀,禮䖍駿奔。醖齊挹清,載奠瑤尊。神其格思,福祿來臻。 |
410  | 終獻,《寧和之曲》: |
411  | 樂舞既成,獻享維終。明明對越,彌篤其恭。篤恭維何?明徳是崇。神之聽之,萬福來同。 |
412  | 徹饌,《雍和之曲》: |
413  | 牲牢醴陳,我享我將。黍稷蘋藻,潔白馨香。徹以告成,降禧穰穰。神錫無彊,祐我萬方。 |
414  | 還宮,《安和之曲》: |
415  | 禮享既洽,神御聿興,廟寢煌煌,以憑以寧,維神匪遐,上下在庭,於寢孔安,永底我烝民之生,武廟迎神,《太和》之曲。列祖垂統,景運重熙。於維武皇,昭徳敕威,用剪除奸兇,大業弗隳。專廟以享,經禮攸宜,俎豆式陳,庶幾來思。 |
416  | 三獻及徹饌、還宮,俱與孝廟同。 |
417  | 等謹按明㑹典,直以睿廟六章列武廟,前躋僖之逆,史志正之。 |
418  | 睿廟。迎神,《太和之曲》: |
419  | 於穆神皇,秉徳凝道,仁厚積累,配於穹昊,流慶顯休,萃於眇躬,施於無窮,以似以續,以光紹我皇宗,惟兹氣始,俎豆是供。循厥典禮,式敬式崇,神其至止,以鑒愚衷。 |
420  | 初獻,《夀和之曲》: |
421  | 制帛牲牢,庶羞芬膫。玉戚朱干,協於韶簫。清醑在筵,中情纒綿。神之格思,儀形僾然。 |
422  | 亞獻,《豫和之曲》: |
423  | 瑤爵再陳,侑以工歌。籥舞蹌蹌,八音諧和。孝思肫肫,感格聖靈。致慤則存,如聞其聲。 |
424  | 終獻,《寧和之曲》: |
425  | 儀式弗踰,奠爵維三。樂舞雍容,以雅以南。仰仁源徳澤,岳崇海淵。願啓我子孫,緝熙光明。維兩儀是參,徹饌《雍和之曲》: |
426  | 嘉饌甘只,亦既歆只。登歌迅徹,敬終維始。惟神孔昭賚,永成於孝矣。 |
427  | 還宮,《安和之曲》: |
428  | 幽顯莫測,神之無方,祀事既成,神返諸帝鄉,申發休,祥俾䕃嗣蕃昌宜君兮宜王,厯世無彊」。嘉靖十五年,定九廟時祫樂章。 |
429  | 孟夏迎神,《太和之曲》: |
430  | 序届!夏首兮風氣薰,禮嚴時祫兮戞擊鐘。鼖迎羣主,來合享交,歆於皇列。聖正南面,以申崇報。皇勲。初獻,《夀和之曲》: |
431  | 瞻曙色,方昕仰。列聖在上,奠金觥而捧幣紋。小孫執盈兮,敢不懼慇。 |
432  | 亞獻,《豫和之曲》: |
433  | 思皇祖,仰聖神,來列主,㑹太宸時,祫修循古倫,惟聖鑒歆,愚孫忱、恂。 |
434  | 終獻,《寧和之曲》: |
435  | 齊醴清兮麥熟新。籩豆潔兮孝念申。仰祖功兮宗徳,願降祐兮後人。 |
436  | 徹饌,《雍和之曲》: |
437  | 樂終兮禮成,告玉振兮訖金聲。徹之弗違,以肅精誠。還宮《安和之曲》: |
438  | 三獻就兮祖宗鑒享,一誠露兮念維長,思弗盡兮思弗忘,深荷徳澤之啟佑,小孫惟願以餘光。神返宮永安,保家國益昌。 |
439  | 孟秋。迎神,《太和之曲》: |
440  | 時兮孟秋火西流,感時毖祀兮爽氣回。喜金風兮飄來,仰祖宗兮永慕哉。秋祫是舉兮希鑒歆,小孫恭迓兮捧素裁。 |
441  | 初獻,《夀和之曲》: |
442  | 皇祖降筵,列聖靈聫,執事恐蹎,樂舞蹁躚,小孫捧盈兮敢弗䖍。 |
443  | 亞獻,《豫和之曲》: |
444  | 再酌兮玉漿,潔浄兮馨香。祖宗垂享兮錫允,昌萬嵗兮此禮行。 |
445  | 終獻,《寧和之曲》: |
446  | 進酒三觥,歌舞雍韺,鐘鼓轟錚。皇祖列聖,永享愚誠。徹饌,《雍和之曲》: |
447  | 秋嘗是舉,稌黍豐農。三獻既周,聖靈顯容。小孫時思,恩徳兮惟𢥞。 |
448  | 還宮《安和之曲》: |
449  | 仰皇祖兮聖神功,祀典陳兮報莫窮。嘗祫告竣,鸞馭旋宮。皇靈在天主在室,萬陟降何有終?孟冬迎神,《太和之曲》。 |
450  | 時兮孟冬,凜以淒,感時毖祀兮氣潛回。遡朔風兮北來,仰祖宗兮永慕哉。冬祫是舉兮希鑒歆,小孫恭迓兮捧素裁。 |
451  | 三獻俱同孟秋。 |
452  | 徹饌,《雍和之曲》: |
453  | 冬烝是舉,俎豆維豐。三獻既周,聖靈顯容。小孫時思,恩徳兮惟𢥞。 |
454  | 還宮同孟秋,但改「嘗祫」為「烝祫」。 |
455  | 嘉靖十五年定大祫樂章。 |
456  | 迎神,《太和之曲》: |
457  | 仰慶源兮大發祥,惟世徳兮深長。時惟嵗殘大祫,洪張祖宗聖神明明,皇皇遙瞻兮頓首,世徳兮何以忘,初獻夀和之曲。 |
458  | 神之格兮慰我思。慰我思兮捧玉巵。捧來前兮慄慄。仰歆納兮是幸已而。 |
459  | 亞獻,《豫和之曲》: |
460  | 再舉瑤漿,樂舞羣張。小孫在位,陪助賢良。百工羅從,大禮肅將。惟我祖宗,顯錫恩光。 |
461  | 終獻,《寧和之曲》: |
462  | 思祖功兮深長,景宗徳兮馨香。報嵗事之既成兮,典則先王,惟功徳之莫報兮何以量。 |
463  | 徹饌,《雍和之曲》: |
464  | 三酌既終,一誠感通。仰聖靈兮居歆。萬禩是舉兮,庶乎酬報之衷。 |
465  | 還宮,《安和之曲》: |
466  | 顯兮幽兮,神運無迹,神運無迹兮化無方,靈返天兮主返室。願神功聖徳兮啓佑無終,元孫拜送兮以謝以祈。 |
467  | 嘉靖十年定大禘樂章。 |
468  | 迎神,《元和之曲》: |
469  | 於維皇祖,肇創丕基。鍾祥有自,曰本先之。奄有萬方,作之君師。追報宜隆,以申孝思。瞻望稽首,介我休禧。初獻,《夀和之曲》: |
470  | 木有本兮水有源,人本祖兮物本天。思報徳兮禮莫先,仰希鑒兮敢弗䖍。 |
471  | 亞獻,《仁和之曲》: |
472  | 中觴載升,於此瑤觥,小孫奉前,願歆其誠。樂舞在列,庶職在庭,祖鑒孔昭,錫祐攸亨,終獻,《徳和之曲》: |
473  | 於維兮先祖,延慶兮深髙。追報兮曷能三進兮香醪徹饌《太和之曲》: |
474  | 芬兮豆𥸅,潔兮黍粢。祖垂歆享,徹乎敢遲。《禮》云:告備以訖,陳詞永裕。後人億世丕而送神,永和》之曲。 |
475  | 禘祀兮具張,佳氣兮鬱昂。皇靈錫納兮喜將,一誠通兮萬載昌。祈鑒祐兮天下康,仰源仁浩徳兮曷以量。小孫頓首兮以望,遥瞻冉冉兮。聖靈皇皇嘉靖二年御製改題興獻帝家廟祭告樂章迎神《太和之曲》。 |
476  | 秉徳奉藩,仁孝謙恭。委祉沖人,入紹大宗。故國綿邈,新此閟宫。以安明靈,萬世攸崇。祀事孔嚴,精神感通。來格洋洋,風雲景從。 |
477  | 初獻,《夀和之曲》。 |
478  | 明靈在天,陟降于庭,聲容肅然,顧兹嘗烝,舞以八佾,庶將其誠,於萬斯年,禋祀永承亞獻《豫和之曲》。 |
479  | 裳衣既設,籩豆更新。惟祭之豐,至養莫伸。再酌清酤,以薦明禋。有秩斯祜,錫我後人。 |
480  | 終獻,《寧和之曲》: |
481  | 荷勤勞以生深,恩罔極舉。追崇之典,萬舞有奕。禮以三成,䖍恭無斁。江漢湯湯,延我世澤。 |
482  | 徹饌,《雍和之曲》: |
483  | 菲薦具陳,既歆既享。敬徹不遲,顧瞻下上。濯濯厥靈,式慰遐想。嘏告以慈,錫之景貺。 |
484  | 還宮,《安和之曲》: |
485  | 倏來忽往,神化無方。風馭雲軿,返於帝鄉。祥光奕奕,旌斾央央。衣冠在廟,孝思不忘。 |
486  | 嘉靖五年,御製世廟樂章。 |
487  | 迎神,《永和之曲》: |
488  | 初獻,《清和之曲》: |
489  | 亞獻,《康和之曲》: |
490  | 終獻,《沖和之曲》: |
491  | 徹饌,《太和之曲》: |
492  | 送神,《寧和之曲》。 |
493  | 嘉靖十七年九月,上成祖、睿宗廟號樂章。迎神,《太和之曲》: |
494  | 天眷不遲,誕降我皇祖,夙秉文徳,聿昭聖武。攘除姦兇,戢寧寰宇,維典章未備,翳孝孫是補。大號鴻名,卓絶千古。寶冊攸躋,精禋斯舉。將降休兮聖靈騰,爐烟兮燎炬尚來格來,歆以篤天之祜。 |
495  | 舉冊寶,《熙和之曲》: |
496  | 於穆文祖,貽我丕基。昊天罔極,永言孝思。爰薦徽稱,以協民彞。勒賁琬琰,昭哉厥詞。以詔於萬世,神其聴之。 |
497  | 初獻,《夀和之曲》: |
498  | 制帛孔純,滌牲腯肥。黍稷醴羞,蠲潔芬馡。穆穆孝孫,敬徳淵微。獻享初陳,仰威顔其靡違。 |
499  | 亞獻,《豫和之曲》: |
500  | 干戚武成,於昭神功。文治太平,沕穆皇風。樂舞既遷,禮儀肅雍。奠獻載將,致其孚顒。願申佑我孝孫,萬福攸同。 |
501  | 終獻,《康和之曲》: |
502  | 三爵既登,禮秩斯成。駿奔就列,虎拜盈庭。匪臣工之䖍,孝孫之徳孔明。錫皇釐於普天,奠邦家兮永寧。徹饌,《永和之曲》: |
503  | 古禮之經,有儀有節,將享既終,登歌以徹,祀事利成,神人胥悅。惟孝孫之衷情,猶纒綿其糾結,送神安和之曲。 |
504  | 髙皇謨烈,我祖是成。誕垂裕於後昆,孝孫是徵。稽古酌今恭,薦兹尊稱。奕奕閟宮,嵗事有恒。子子孫孫,百世其承。。迎神,《太和之曲》: |
505  | 於皇烈考,濬發慶源,欽明宣哲,敦徳允元,克昌厥祚,以釐我子孫。筮薦徽稱,惟大徳是尊,惟烈考鑒兹,臨享如存。 |
506  | 舉冊寶,《熙和之曲》: |
507  | 月吉兮良辰,薦鴻號兮受命溥將。日星赫奕兮,玊冊輝煌。啓中興兮七葉,頌貞符兮萬方。 |
508  | 初獻,《夀和之曲》: |
509  | 載清酤兮,犧尊瑟笙。喤喤兮,鐘鼓於論樂,一奏兮爵一獻。靈來享兮鑒兹熏熏。 |
510  | 亞獻,《豫和之曲》: |
511  | 瑤觴濯兮元酒登,懐明徳兮薦椒馨。翳昭考兮陟降在庭,顧孝享兮靈心載寧。 |
512  | 終獻,《康和之曲》: |
513  | 三獻畢,陳八音。舉百辟,相予祀事。毖愛敬極兮,揚名始。兾皇考兮,綏孝子。 |
514  | 徹饌,《永和之曲》: |
515  | 笙鏞止豆籩徹,禮莫愆,孝靡竭。神具醉兮,以莫不懌。賚我思成兮,純嘏是錫。 |
516  | 降座,《安和之曲》。 |
517  | 神之來,思天路,修神之去思路寢。幽幽既安,既妥兮靡淹留。奠宗祊兮,永錫洪庥。 |
518  | 嘉靖十七年九月,睿宗升祔,九廟合享樂章,迎神《太和之曲》: |
519  | 太室巍巍,九廟肇祀,皇聖居歆,惟昭,假只昭假維何欣。天倫攸敘,宗祏有嚴。開萬禩伊始初獻,《夀和之曲》: |
520  | 酌彼鬱鬯,玉瓉是將。敬哉捧盈,有飶其香。儼皇祖在上,八聖在旁。合享交欣,天容洋洋。 |
521  | 亞獻,《豫和之曲》: |
522  | 樂奏既和,禮嚴再獻。黃流載觴,玉露斯湛。烝畀祖考,式衎以宴。神其醉止,用嘉我明薦。 |
523  | 終獻,《寧和之曲》: |
524  | 玉齊維醑,萬舞盈廷。尊祖享親,樂奏禮行。式序式和,祀事孔明。於赫聖靈兮,賚我思成。 |
525  | 徹饌,《雍和之曲》: |
526  | 籩豆有踐兮,敬徹不遑。禮儀卒度兮,既敕既匡。神之聴之兮,昭格洋洋。保我子孫兮,惠錫無疆。《送神《安和之曲》: |
527  | 雲。輿肅肅兮靈駕歸,閟宫侐兮瞻依我。其夙夜兮敬敢違,願言顧歆兮,俎豆光輝。嘉靖十七年十一月,加上太祖諡號,樂章。迎神,《太和之曲》: |
528  | 繄中夏之遘艱兮,汙羶羣皇。天厭亂兮眷求大君,降錫元命兮挺生聖。神惟我太祖兮,首出人倫一戎衣奄四海兮為帝王真。 |
529  | 舉冊寶,《鴻和之曲》: |
530  | 皇祖受命兮闢乾坤,驅逐異物兮復中,原陳常時夏兮佑元元,克配彼天兮功髙業。尊寅薦册寶兮鑒我曽孫。 |
531  | 初獻,《崇和之曲》: |
532  | 苾彼玉瓉兮酌黃流,敬而將之兮冕凝旒。有赫在上兮,右享羊牛。保我子孫兮,永荷鴻庥」。亞獻《豫和之曲》: |
533  | 於皇祖兮,帝中華廓。清氣氛兮,一統為家。除兇雪恥兮,功蔑以加,視湯武兮,徳音不瑕。 |
534  | 終獻,《永和之曲》: |
535  | 爵三獻兮㫖酒熏,樂和鳴兮萬舞肅。陳率百辟兮偕駿奔,衎我祖兮神忻忻。 |
536  | 徹饌,《彰和之曲》: |
537  | 孝享畢兮禮弗愆,羃牲俎兮徹豆籩。於昭對越兮神在天,益篤皇祜兮萬斯年。 |
538  | 還宮,《綏和之曲》: |
539  | 薦鴻號兮大禮成,仰瞻威赫兮陟降在庭。列聖左右兮懽忻合,并鐘鼔響答兮祀事孔明。粤有大徳兮必得其名,天地罔極兮欲執奚能,庶幾鑒享兮寸草微。誠永賴祉福兮用保我後人。 |
540  | 嘉靖十八年,獻皇后祔廟樂章。 |
541  | 迎神,《太和之曲》: |
542  | 肅肅清廟,駿奔在焉。奉我母慈,升祔告䖍。百禮有壬,八音在宣。惟列聖降靈,臨享一筵。 |
543  | 初獻,《夀和之曲》。 |
544  | 清酤載酌,筐帛既陳。肴核維旅,有飶其芬。玉瓉初舉,翼翼欽欽。以衎我祖考,庶幾格歆。 |
545  | 亞獻,《豫和之曲》: |
546  | 苾彼黃流,酌言至再。以烝以享,必敬必戒。惟九聖在天,景福是介。伊嘏考妣,俾式昌以大。 |
547  | 終獻,《寧和之曲》: |
548  | 爵獻既終,鏞鼔有翼。濟濟蹌蹌,率我百辟。於皇聖神,既歆既懌。惠我無疆,保子孫千億。 |
549  | 徹饌,《雍和之曲》: |
550  | 享禮既備,豆徹敢違。終事有嚴,敬而將之。肇祀孔明,式永我孝思。 |
551  | 送神,《安和之曲》: |
552  | 瞻雲駕兮翩翩,神洋洋兮在天。清廟兮肅肅。奉烝嘗兮,於萬斯年。 |
553  | 洪武七年,御製祀歴代帝王樂章。 |
554  | 迎神,《雍和之曲》: |
555  | 仰瞻兮聖容,想鑾輿兮景從,降雲衢兮後先,來俯鑒兮微衷,荷聖靈兮蒼生,有崇睠諸帝兮,是臨予頓首兮幸䝉。 |
556  | 奠帛,《安和之曲》。秉微誠兮動聖躬,來列坐兮殿庭。予今願兮効勤,奉禮帛兮列酒尊。鑒予情兮忻享,方旋駕兮雲程。初獻《保和之曲》、《武功之舞》 |
557  | 酒行兮爵盈,喜氣兮雍雍。重荷蒙兮,載瞻載崇。羣臣忻兮躍從,願覩穆穆兮聖容。 |
558  | 亞獻,《中和之曲》,《文徳之舞》: |
559  | 酒斟兮禮明,諸帝熙和兮悅情。百職奔走兮滿庭。陳籩豆兮數重,亞獻兮願成。 |
560  | 終獻,《肅和之曲》、《文徳之舞》 |
561  | 獻酒兮至終早。整雲鸞兮將還宮。予心眷戀兮神聖。欲攀留兮無從。躡雲衢兮緩行。得遙瞻兮達九重。徹饌《凝和之曲: |
562  | 納殽羞兮領陳。烝民樂兮幸生。將何以兮崇報。惟嵗時兮,載瞻載迎。 |
563  | 送神,《夀和之曲》: |
564  | 旛幢繚繞兮導來蹤,鑾輿冉冉兮歸天宮。五雲擁兮祥風從,民歌聖佑兮樂年豐。 |
565  | 望燎,《豫和之曲》: |
566  | 神機不測兮造化功,珍羞禮帛兮薦火中。望瘞庭兮稽首,願神鑒兮寸衷。 |
567  | 洪武六年定祀先師孔子樂章。 |
568  | 明史樂志》曰:「釋奠,孔子初用大成登歌舊樂」。洪武六年,始命詹同、樂韶鳯等更製樂章」。 |
569  | 迎神,《咸和之曲》: |
570  | 大哉宣聖,道徳尊崇!維持王化,斯民是宗。典祀有常,精純益隆。神其來格,於昭聖容。 |
571  | 奠帛,《寧和之曲》: |
572  | 自生民來,誰底其盛。惟王神明,度越前聖。粢帛具陳,禮容斯稱。黍稷非馨,惟神之聴。 |
573  | 初獻,《安和之曲》: |
574  | 大哉聖王,實天生徳。作樂以崇,時祀無斁。清酤惟馨,嘉牲孔碩。薦羞神明,庶幾昭格。 |
575  | 亞終獻,《景和之曲》: |
576  | 百王宗師,生民物軌。瞻之洋洋,神其寧止。酌彼金罍,惟清且旨。登獻惟三,於戲成禮。 |
577  | 徹饌,《咸和之曲》: |
578  | 犧象在前,豆籩在列。以享以薦,既芬既潔。禮成樂備,人和神悅。祭則受福,率遵無越。 |
579  | 送神,《咸和之曲》: |
580  | 有嚴學宫,四方來宗,恪恭祀事,威儀雍雍,歆格惟馨,神馭旋復,明禋斯舉,咸膺百福。 |
581  | 嘉靖十年,改宣聖曰孔聖,惟王曰惟師聖王曰聖師。等。謹按《明㑹典》所載六曲,與《明史樂志》同。據《樂志》云云,應是詹同等所更製矣。考之《宋元樂志》,則迎神咸和一曲,即元襲宋舊迎神凝安》曲詞奠帛寧和》一曲,即宋元奠帛《明安》曲。詞初獻安和》一曲,即宋元正位酌獻《成安》曲、詞亞終獻景和》一曲,即宋元亞終獻文安》曲詞。徹饌《咸和》一曲,即宋元徹豆《娛安》曲詞。送神《咸和》一曲,即宋元送神《凝安》曲詞。其《迎神》等五曲,皆大晟樂府所撰。而《徹饌》一曲則又《大晟》襲景祐之舊也。然則終明世用《大晟》舊樂,洪武所定嘉靖所改,皆是物也。詹同等所製,竟安在耶?此與元製新曲而不用正同,殊不可解。洪武二年享先農樂章。 |
582  | 迎神,《永和之曲》: |
583  | 東風啓蟄,地脈奮然。蒼龍掛角,奕奕天田。民命惟食,創物有先。圜鍾既奏,有降斯筵。 |
584  | 奠帛,《永和之曲》帝出乎震,天發農祥。神降於筵,藹藹洋洋。禮神有帛,其色惟蒼。豈伊具物,誠敬之將。 |
585  | 進俎,《雍和之曲》。制帛既陳,禮嚴奉牲。載之於俎,祀事孔明。簠簋攸列,黍稷惟馨。民力普存,先嗇之靈。 |
586  | 初獻,《夀和之曲》。九穀未分,庶草攸同。表為嘉種,實在先農。黍稌斯豐,酒醴是供。獻奠之初,以祈感通。 |
587  | ,厥初生民,粒食其天,開物惟智,䆳古奚傳思文后稷農官之先,侑神作主,初獻惟蠲。亞獻《夀和之曲》倬彼甫田其隰,其原耒耜云:「載御之間,報本思享,亞獻惟䖍,神其歆之,自古有年。 |
588  | 后稷配天,興於有邰。誕降嘉種,有栽有培。俶載南畝,祇事三推。佑神再獻,歆我尊罍。 |
589  | 終獻,《夀和之曲》。帝耤之典,享祀是資。潔豐嘉栗,咸仰於斯。時維親耕,享我農師。禮成於三,以訖陳詞。 |
590  | 「嘉徳之薦,民和嵗豐,帝命率育,報本之功,陳常時夏,其徳其功。齊明有格,惟獻之終」。 |
591  | 徹饌,《永和之曲》。於赫先農,歆此潔脩。於篚於爵,於饌於羞。禮成告徹,神惠敢留。餕及終畝,豐年是求。 |
592  | 送神,《永和之曲》神無不在、於昭于天,曰迎,曰送於享之筵,冕衣。在列金石在懸,往無不之。其佩翩翩,望太和之曲。 |
593  | 祝帛牲醴先農,既歆不留。不䙝瘞之,厚深有幽,其有赫其臨。曰禮之常,匪今斯今。 |
594  | 嘉靖九年,定享先𧖟樂章。 |
595  | 迎神,《貞和之曲》: |
596  | 於穆惟神,肇啓蠶桑。衣我萬民,保我家邦。兹舉曠儀,春日載陽。恭迎霞馭,靈氣洋洋。 |
597  | 奠帛,《夀和之曲》: |
598  | 神其臨只,有苾有芬。乃獻玉齍,乃奠文纁。仰祈昭鑒,淑氣氤氲。顧兹𧖟婦,祈祈如雲。 |
599  | 初獻,曲同奠帛。 |
600  | 亞獻,《順和之曲》: |
601  | 載舉清觴,𧖟事孔明。以格以享,鼔瑟吹笙。隂教用彰,坤儀允貞。神之聴之,鑒此禋誠。 |
602  | 終獻,《寧和之曲》: |
603  | 神之格思,桑土是宜。三繅七就,惟此繭絲。獻禮有終,神不我遺。錫我純服,藻繪皇儀。 |
604  | 徹饌,《安和之曲》: |
605  | 俎豆具徹,式禮莫愆。既匡既敕,我祀孔䖍。我思古人,葛覃惟賢。明靈歆只,永顧桑阡。 |
606  | 送神,《恒和之曲》: |
607  | 神之升矣,日霽霞蒸,相此女紅,杼軸其興,兹返元宮,鸞鳯翔騰,瞻望弗及,永錫嘉徵。 |
608  | 望燎,曲同送神。 |
609  | 祀海神樂章 |
610  | 迎神: |
611  | 金節晃兮繽繙,翥翠華揺兮葳㽔。舉沆瀣兮駕旬始。屏翳驅兮豐隆駛,鞭雷霆兮叱風雨。逆惟怒兮惠惟喜。香芬茀兮景淒靡。羌洋洋兮如誶。語神兮神兮斯戾止。 |
612  | 禮神 |
613  | 鼓鐘奏兮鏜鏜,簫管揚兮琅琅。帛有元兮玉有璜。羌煜煜兮爛盈廂。黍稷芬兮,有苾其芳。簠簋飾兮,厥文孔章。肅元端兮斂衣裳。儼誠敬兮靡不將。神兮神兮假有光。 |
614  | 初獻 |
615  | 爵初獻兮誠已萃,鼻欲嚏兮志不悖。衣冠肅兮容體懿。昭對越兮凝念慮。答元功兮靡自媚。瞭予鑒兮饗予意。時雨暘兮醖和,氣蓊穰穰兮育羣類。神兮神兮民所庇。 |
616  | 亞獻 |
617  | 爵再獻兮誠正精,虛室白兮靈府澄。澄震雷迅兮神靡驚,匕鬯安兮端不傾。犧尊圭瓉兮兩楹,太羮元酒湛且明。民與嘉貺國與禎,千古萬古恒不攖。神兮神兮予爾盟。 |
618  | 終獻 |
619  | 爵終獻兮誠彌篤,神安娯兮光耀燭。宥災𤯝兮降釐祿。柄予奮兮梮禍福。失恒道兮殃品物。陵為波兮川為陸,稼不登兮人不育。苦墊溺兮慉怨讟,神兮神兮爾之辱。 |
620  | 承釐。 |
621  | 膳膏芬兮酹酒溫,罍尊彛俎羅繽紛。明禋傑制全本文,既醉既飽神載欣嘉貺蕃釐乃爾分。惕息受命如有聞,錫爾人民錫爾馨。 |
622  | 樂神 |
623  | 擁靈姬兮侍元女蠵吹笙兮鼉擊鼔,長鯨清歌,老蛟舞河伯行酒御龍脯。百神效順,恩湛溥嘘為清風噀為雨,風雨維時澤下土神兮神兮樂何許,終國家兮萬萬古。 |
624  | 送神 |
625  | 飈輪展兮雲為衢,羽葆張兮蜺化旗,雷公蹕道俾雨師,電母舉鞭驅封夷,千騎萬騎魚龍隨山為烈兮,川為移去矣。直與元㝠期神不厭兮,民永禧年年嵗嵗春秋祠。 |
626  | 等謹按:此與代祀《大濟樂章樂志》不收,《會典》亦未之見。考之《禮志,洪武二年,命官十八人,祭天下嶽鎮海瀆之神。三年,詔定嶽鎮海瀆神號,遣官以更定神號告祭。十年,又命官十八人分祀此樂章,不知何時所定。祭海者固可通用,祭瀆者又不知何以惟濟有之也? |
627  | 代祀《大濟樂章》: |
628  | 降神: |
629  | 太行之西兮王屋之東,危巔宻岫兮實神所」。「宮發」為「沇兮,注,為滎注流顯,伏勢愈雄,出雲致雨兮,灌濟千秋萬嵗兮。報祀同迎神。 |
630  | 隂雨颼颼寒景流,神之來兮驂兩虬。蠙珠結佩,琅玕球。湘靈作儐原胥儔先驅欲至妖氛。收䕫魖斂跡,魍魎愁。 |
631  | 禮神 |
632  | 招揺轉兮,夜未央庭。燎舉兮天有光。象在陛兮,登歌在堂。庶羞盈俎兮醖酒盈觴。神兮神兮爾惟嘗。玉帛煌煌兮誠所將。 |
633  | 初獻 |
634  | 神兮至止御法宮,縞衣元裳蟠兩龍。元精耿兮貫白虹,休徵應兮來清風。駿奔走兮嚴百工,爵一奠兮誠始通。 |
635  | 亞獻 |
636  | 綵雲宻疇流蘇敷,錦裀重匝鸚武鋪。明靈妥兮歡且娯,慰我明兮錫以符。和氣暢兮甘霖煦,爵再獻兮誠已孚。 |
637  | 終獻 |
638  | 馮蠵鼔舞,忻且抃蜿蜒嬉逰隠。無見羣靈,百怪歘變幻。神載歆兮樂昭鑒。福我君兮夀無算,爵終獻兮誠靡間。 |
639  | 承釐: |
640  | 天子夀考民物休。降神祉兮,該九州。尊神和氣迎神庥,虎拜稽首誠愈修。神兮神兮,良厥猷。作神羞兮,予爾尤。 |
641  | 樂神 |
642  | 吹管兮鳴簫,鼔鐘兮伐鼛都盧曼衍騰。神鼇元㝠起舞黔雷跳,神再歡兮何所昭。休嘉砰隠,妖祥消送神。 |
643  | 膏鳯輦兮排龍馬蜺,旌羽蓋兮紛布野,赭鞭鞭山兮山為赭,金戈指天兮天亦挎九垓八埏兮恣上下,雲旗飛兮神去也。 |
644  | 洪武七年,定祭祀囬鑾樂歌。 |
645  | 《神降祥等曲三十九首,詞闕。 |
646  | 王圻續通考》曰:洪武癸丑,翰林院進回鑾樂歌。先是,帝以祭祀還宮,宜用樂舞生前導,遂命翰林院儒臣撰樂章,以致敬慎戒鑒意諭之曰:「古人詩歌樂曲,皆寓諷諫之意,後世樂章,惟聞頌美,無復古意矣。常聞諷諫,則使人惕然有警,若頌美之詞,使人聞之,意怠而自恃,自恃者日驕,自警者日強。朕意如此,卿等其撰述,毋有所避」。至是,儒臣上所撰神降祥、神貺惠、酣酒、色荒、禽荒諸曲凡三十九章,曰回鑾樂歌,其詞皆存規諌。其樂舞分為八隊,隊皆八人,上命禮部付樂工肄習之。 |
647  | 《明史樂韶鳳傳》曰:「洪武七年,帝以祭祀駕還,應用樂舞前導,命韶鳳等撰詞,因撰《神降祥》、《神貺惠》、《酣酒》、《色荒》《禽荒》諸曲以進。 |
648  | 太廟時享回鑾樂歌 |
649  | 《敬祖宗之曲》: |
650  | 等謹按此曲,不知何時所定,或與神歡之曲,皆即在三十九首中耶? |
651  | 洪武二十六年定祭祀傳制樂章。 |
652  | 《萬嵗樂》 |
653  | 典祀之曲: |
654  | 氤氲滿殿香,八音絲竹弄,笙簧金石音韻彰匏。土革木度,鏗鏘,髙捧降明香。吾皇誠念,詣神方,神不妄禍淫福,善理之常。 |
655  | 成化元年,視學還宫《導駕《御鑾歌》。 |
656  | 《神歡之曲 |
657  | 臣聞古帝王受天命統,四方宵衣,旰食治道,章一心誠,敬感昊蒼,龍翔鳳舞,神心樂康,臣民讃時皇,萬夀無疆。 |
658  | 明㑹典曰:凡大祀天地、祭社稷、山川、幸太學,耕耤田,禮畢,囬鑾教坊樂,俱奏《神歡之曲。 |
659  | 駕至奉天門升座,百官行禮,奏《萬嵗樂》、《朝天子》之曲》,還宮,奉萬嵗樂。 |
660  | 隆慶三年,大閲禮成,回鑾樂章。 |
661  | 《武成》之曲》 |
662  | 吾皇閲武成,簡戎旅,壯帝京。龍旗照耀虎豹營,六師雲擁甲胄明。威靈廣播,蠻夷震驚。稽首頌昇平,四海澄清。 |
663  | 洪武十八年,定王國祭社稷樂章。 |
664  | 迎神,《廣清之曲》: |
665  | 初獻,《夀清之曲》,《武功之舞》: |
666  | 亞獻,《豫清之曲》、《文徳之舞》: |
667  | 終獻,《熈清之曲》,《文徳之舞》。 |
668  | 徹饌,《雍清之曲》: |
669  | 送神,《安清之曲》: |
670  | 《望時清之曲》 |
671  | 祭山川儀與社稷同,但改詣位為燎位及樂歌不同。 |
672  | 洪武十八年定王國宗廟樂章。 |
673  | 迎神,《太清之曲》: |
674  | 仰祖考兮徳容,陳時祝兮奉迎。思眷顧兮一氣感通。神其格兮,鑒此微衷。 |
675  | 初獻,《夀清之曲》: |
676  | 胙土於兹兮,宗祀是承。廟奕奕兮安神靈。薦常祀兮以享以寧,禮初獻兮心屏營。 |
677  | 亞獻,《豫清之曲》: |
678  | 祖有徳兮垂至今,享恩封兮皇恩深。仰神眷兮酒重斟,嵗烝嘗兮具來歆。 |
679  | 終獻,《熙清之曲》: |
680  | 禮三獻兮酒在尊,思形容兮想聲音。頻瞻聴兮若見聞,神其享兮佑兹後人。 |
681  | 飲福,徹饌,《雍清之曲》: |
682  | 祀禮兮既終,奏樂兮雍容。𥸅豆兮斯徹,儀物兮匪豐。祥光兮昭煥,神心兮感通。 |
683  | 送神、望燎,《安清之曲》: |
684  | 惟祖考兮有靈,植厚徳兮深仁。惠子孫兮世相承,再拜送神兮鑒此衷情。 |
685  | 《明實録》曰:𢎞治十三年,命各王府宗廟禮樂,悉遵國初頒降定制。先是,寧王宸濠奏:「本國社稷、山川壇禮樂俱有舊制,惟廟祀禮樂未有定式,乞敕該部查國初曽賜王國宗廟禮樂,則申明施行,倘當時未遑,則創制頒賜,得㫖所司看詳以聞」。禮部以洪武先年學士宋濂等奏,准諸王國祭祀樂章用清字,迎神用太清等,凡六曲,今但有曲名而無曲詞,請下各王府查考。至是,靖江王府長史司具上迎神等六曲云云,禮部覆准頒行各王府一體遵守。 |
686  | 欽定續文獻通考》卷一百十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