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卷第三十三

《卷第三十三》[查看正文] [修改] [查看歷史]

1
前翰林院檢討加詹事府贊善銜六合徐鼒撰
2
列傳第二十六
3
傅作霖 李若星 張同敞於元燁、程峋 章曠 米壽圖 耿廷籙 郭承汾許藎忠 張孝起 洪淯鰲
4
傅作霖,武陵人。由鄉舉,仕閩中。大學士蘇觀生薦為職方主事,監紀其軍。觀生歿,依何騰蛟於長沙,改監軍御史。
5
丁亥,永歷帝駐全州,擢兵部左侍郎掌部事;尋進尚書,從至武岡。作霖夙與劉承胤善,故得驟遷;及大清兵逼武岡,承胤將降,作霖勃然大罵曰:『吾始以汝為人!汝挾天子作威福,惟所欲為,致天子蒙塵,罪已不容於死。擁兵數萬、糜餉十年,平日誇謂天下莫當;今議降,真狗彘不如也』!承胤不顧。王師入城,作霖冠帶坐堂上;承胤又與偏沅巡撫傅上瑞勸之降。作霖唾其面,遂遇害。妾鄭氏,有姿色;被執過橋,躍入水死。我朝賜通謚,曰「忠節」。
6
李若星紫垣,息縣人。萬歷甲辰一六○四進士。由知縣,擢御史;巡視庫藏,陣蠹國、病商四弊。巡按山西,請撤稅使;再劾南京兵部尚書黃克纘為沈一貫私人湯賓尹死友。皆不報。出為福建右參議,移疾歸。
7
天啟初,起官陝西;召為尚寶少卿,遷大理右少卿。三年春,以右僉都御史巡撫甘肅;陛辭,發客、魏之奸。明年,遣將討河套、松山諸部鎮番,斬二百四十級。會有訛傳若星起兵清君側者,魏閹誣以賄趙南星得節鉞;除名,下河南撫按提問,擬杖、戍廉州。崇禎初,赦還;起工部右侍郎兼右僉都御史,總理河道。追論甘肅功,進秩二品。黃河大決,請修祖陵,徙睢寧縣治;從之。病歸,丁父憂。久之,召為兵部右侍郎兼右僉都御史,代朱燮元總督川、湖、雲、貴軍務兼巡撫貴州。討安位餘孽,有功。聞京師戒嚴,遣兵入援;未至而南都立,諭止之。尋受代解職,僑居貴州。
8
永歷帝遷武岡,召為吏部尚書;未赴,遭亂,死於兵或曰死武岡之難。我朝賜通謚,曰「忠烈」。
9
張同敞別山,江陵人;大學士居正之曾孫也。崇禎中,都御史鄒元標禮部侍郎羅喻義先後訟居正冤,同敞得以武蔭補錦衣衛,改中書舍人。同敞負志節,感恩益自奮。十五年,奉敕慰問湖廣諸王,因令調兵雲南;未複命而北都陷,攜所懸牙牌徒步南奔。妻許氏,亦奉居正神主自江陵來,遇於江西。痛思宗之死,服喪三年,誓不仕。
10
南都陷,走福建。時隆武帝博求先朝舊臣,宰臣以同敞言;召見,命之官,力辭。上曰:『此爾祖蔭;今不受職,此爵湮矣。爾縱欲報先帝,奈祖爵何!爾文臣不當授武職,強為朕服錦衣官,毋過辭』!未幾,堵胤錫收降李赤心,表至行在;上謂同敞曰:『爾家世有名於楚;今賊在楚地,為朕撫之』!
11
汀州破,依何騰蛟於武岡。永歷帝以廷臣薦,改翰林院侍讀學士。劉承胤忌之,言「翰林、吏部、督學,必用科甲』。乃改尚寶卿。武岡之變,為亂兵所掠,避入黔中。時粵、黔隔絕,數月不聞行在消息,川、黔官紳議立榮、韓二藩;同敞與錢邦芑、鄭逢元、楊喬然力爭之,眾議乃沮。戊子,間道赴行在,擢詹事府詹事。瞿式耜薦其知兵得士心,乃命以兵部侍郎兼翰林侍讀學士,總督諸路軍務。王師敗王永祚於永州,同敞馳扼全州,檄武陵侯楊國棟救之;乃解去。
12
同敞健瘦而髯,有膽氣。詩文數千言,援筆立就。年四十無子,蕭然一榻。每督戰,輒躍馬為諸將先。或敗奔,則危坐不去;諸將複還戰,取勝。還自全州,遇庶吉士錢秉鐙於漓江,悲歌痛飲,自誓必死;手詩文一卷曰:『餘無子,此即餘子也』!秉鐙慰之曰:『往時封疆,朝廷為政;今者,我為政。我在,則失者可複也』!同敞曰:『無可為矣!往時兵敗吾不去,將士去而複回取勝者有之;昨兵敗,踣我而去矣。士心如此,不死何為』!桂林破,與瞿式耜同殉難事詳「式耜傳」;絕命詩云:『一日悲歌待此時,成仁取義有誰知!衣冠不改生前制,名姓空留死後詩。破碎山河休葬骨,顛連君父未舒眉!魂兮懶指歸鄉路,直往諸陵拜舊碑』。事聞,贈江陵伯,謚「文烈」。我朝賜通謚,曰「忠烈」。
13
於元燁,東阿人;大學士慎行子也。永歷帝建號,以蔭生起家,歷官兵部右侍郎,督粵西軍;被劾去。留守瞿式耜庇之甚力;明年,奉命督楚軍。楚地失,請複督廣西,頗與式耜相忤。滇將開國公趙印選方強,元燁欲結以自助;有少女,許字寧遠伯王永詐之子矣,乃改嫁為印選子婦。由是趙、王不睦,諸將心益離。庚寅一六五○十一月,王師逼桂林,微服遁;甫出城,為亂兵所殺。
14
程峋,吉安進士。崇禎末,官蘇松糧道。南都立,大理寺卿鄭瑄薦峋才可大用;適以爭妾事,與鄉紳彭某相訐,弘光帝命部臣嚴議。峋去官,猶擁鄉勇三百人自隨;用是,不為鄉里所喜。隆武帝授為惠潮巡撫,因盡室至粵西。永歷時,擢兵部侍郎。己丑正月,江西已陷,行在猶不知,命峋齎敕𧼈李赤心往援;赤心佯言:『清兵已逼,當亟入衛』。因自為殿,而以子女行裝托峋護之先行。界口守將張祥利其貲,發炮斃峋而取之。事聞,以不戒軍士,誅其將領楊宏遠焉或曰李元胤惡峋,召忠貞營入行在,使祥殺之
15
章曠于野,華亭人。崇禎丁丑進士,授沔陽知州。十六年,賊陷州城,同知馬飆死之;曠走免。謁總督袁繼咸於九江,署為監紀推官。從諸將方國安等複漢陽,署推官兼攝府事;尋署分巡道。明年四月,承德巡撫王揚基檄曠守德安;城空無人,有衛官數人齎印送賊,曠收而斬之,日夕為警備。居三月,代者李藻至;巡撫何騰蛟檄曠署荊西道。曠去,藻失將士心,城複失。曠亦以沔陽失城罪,為給事中熊汝霖、御史游有倫所劾,候訊黃州;用騰蛟薦,令戴罪立功。
16
乙酉夏四月,左良玉犯南都;騰蛟脫身至長沙,以曠為監軍。副將黃朝宣者,故巡撫宋一鶴部將也,駐燕子窩;張先壁以精兵三千屯漵浦。騰蛟悉令曠召之來,留先璧為標下親軍,而以朝宣戍茶陵;又令曠召劉承胤於武岡。闖賊死,其黨劉體仁等六大部擁眾數萬逼湘陰;乃用曠謀,盡撫其眾。會良玉亦死,部將馬進忠、王允成無所歸,突至岳州;偏沅巡撫,傅上瑞大懼。曠曰:『此亦無主之兵,可撫也』!入其營,與進忠握手指泉為誓;進忠皆從之進忠,即賊中渠魁混十萬也。南都既覆,王師逼湖南,曠悉力禦之。隆武帝擢為右僉都御史,巡撫湖北。曠有智略,行軍不避鋒鏑。嘗戰岳州,以後軍不繼而還。又大戰於大荊驛,身扼湘陰、平江之間,湘南恃以無恐;永歷帝加兵部右侍郎。
17
丁亥四月長沙之失也,何騰蛟走衡州,曠亦走寶慶;尋至祁陽與騰蛟會。騰蛟將謁上武岡,乃以兵事屬之,駐東安。已複移駐永州;見諸大將擁兵聞警輒走,抑鬱成疾。徇永安,卒於軍。
18
子有謨,字載謀;孤露無所歸。衡陽王夫之招之,同居雙髻山。飯糗然脂,三年學成,為夫之高弟子焉。
19
米壽圖,宛平人。崇禎中,由舉人知新鄉縣;破土賊,斬千二百級。以治行,徵授南京道御史。楊嗣昌倡練兵之議,壽圖疏陳十害;尋劾偏沅巡撫陳睿謨廣西巡撫林贄貪黷,監軍張若騏冒功罔上。帝皆納之。
20
甲申五月,南都建國,壽圖與推戴。馬士英之薦起阮大鋮也,壽圖論之。時川省已為獻賊所據,命壽圖巡按;又命吏部簡堪任監司、守令者,從之西行。至則與督師王應熊、總督樊一蘅聯絡諸將,收複川南郡縣;隆武帝擢為右僉都御史,巡撫貴州。
21
丁亥春,獻賊餘黨孫可望由川入黔,布政使張耀請發民兵守御;壽圖難之。俄,賊奄至貴陽,出奔沅州;尋沅州亦陷,死之。我朝賜通謚,曰「忠節」。
22
耿廷籙,臨安河西人。天啟甲子舉人。崇禎中,以知州疏陳時政;言『將多不若良,兵多不若練,餉多不若核』。又言:『諸臣恩怨當忘,廉恥當勵』。優旨褒納。擢山西僉事,改監宣府軍。
23
京師陷,走南都。以張獻忠亂蜀,加太僕少卿,赴雲南監沙定洲軍,由建昌入川討賊。尋命以僉都御史代馬乾為巡撫;未赴而定洲亂作,蜀地亦盡失,遂止不行。
24
丁亥三月,李定國陷河西,廷籙赴水死。妻楊氏,被執不屈,亦見殺。我朝賜通謚,曰「忠節」。
25
郭承汾懋袞,晉江人;崇禎癸未進士。由淮安府推官,入為浙江道御史。隆武帝命以原官巡按貴州,與定番侯皮熊、總制範爌協力剿撫o閩亡,粵中命未下,熊、爌疏留;詔晉太僕卿兼僉都御史,巡撫黔南。
26
孫可望之納款也,令李定國與承汾等會盟於龍里。可望入貴州,承汾貽書責之;謂『牛耳之血未幹,北門之師夜至。君父可欺,天地神明不可昧也』!可望襲執之;同執者見可望皆跪,承汾與平越知府黃應運獨挺然不屈曰:『頭可斷,膝不可屈』!可望羈之民舍中,餓十四日死或曰與應運等同日遇害;總兵許藎忠瘞其尸焉。我朝賜通謚,曰「節愍」。
27
許藎忠,不知何許人。永歷時,官平虜將軍。孫可望之殺郭承汾、黃應運等六人也,藎忠賂張護衛使說可望曰:『大王將建大業,宜袚除不祥。陳尸四衢,非宜也;曷瘞之』!乃列葬六棺於貴陽之毛家庵側。葬畢,語所親曰:『猘犬飢狼,逢人即噬;吾肉喂犬狼何益』!潛入頂耙苗洞,不複出。辛丑之春,應運子培鼎扶櫬歸;見藎忠率卒屯田,自食其力,猶服舊時衣冠云。
28
張孝起,吳江人。舉於鄉,為廉州推官。避兵海隅,舉兵謀恢複。戰敗,被獲;妻妾俱投海死。孝起羈軍中久之,李成棟歸附,得脫去。
29
永歷帝以為吏科給事中,清介不與流俗伍。從至梧州;時劉湘客、丁時魁、金堡、蒙正發失李元胤援,並辭職,乃以孝起掌吏科印。高必正為劉湘客鄉人,疾孝起之排湘客黨也,怒罵於朝;上為解之,始已。
30
尋擢右僉都御史,巡撫高、廉、雷、瓊四府。城破,走避龍門島。島破,被執;不食七日死。我朝賜通謚,曰「忠節」。
31
洪淯鰲字六生,晉江人;崇禎間,拔貢生。謁隆武帝於閩,授衡州通判;督師何騰蛟奇之,請改知道州。
32
閩亡,李赤心等十三鎮以所部奉使稱臣於粵,出道州;淯鰲迎,說曰:『兵所以異賊者,畏法、受官節制也。今縱劫,則依然賊耳』!諸將皆瞋目;獨郝永忠奇之曰:『子非百里才,行當佐吾軍』!偕之見永歷帝,擢右僉都御史,監諸鎮軍;駐湖南。何騰蛟死,孫可望入滇,朝問阻絕;乃與十三鎮退入西山,據楚之夷陵、歸州、巴東、均州、蜀之巫山、涪州等七州縣,屯田固守。久之,得安龍駐蹕信,間道上書;言『十三鎮公忠無二,今扼險據衝,窺晉、楚、蜀;有釁,隨時而動』。議者多其功,詔加淯鰲兵部右侍郎,總督粵、滇、黔、晉、楚、豫軍務。緬甸既覆,淯鰲猶偕諸鎮崛強湖、湘間。
33
康熙三年一六六四,王師分道定巴東,李來亨自焚死;或曰:『子未可以去乎』?淯鰲曰:『師亡與亡,去將何之』!遂被執;諭降,不從。臨刑之日,神色不變;投尸巫峰三峽中。我朝賜通謚,曰「忠節」。
URN: ctp:ws94236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5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Do not click this 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