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欽定四庫全書 |
2  | 御批歴代通鑑輯覽卷四十五南北朝。 |
3  | 春正月,魏宇文泰自加都督中外諸軍事。 |
4  | 三月,梁武陵王紀伐江陵。魏遣大將軍尉遲迥伐成都以救之。 |
5  | 武陵王紀帥諸軍東下,留蕭撝守成都,梁主甚懼,與魏書曰:「子糾,親也,請君討之」。宇文泰曰:「取蜀制梁,在茲一舉」。諸將咸難之。大將軍尉遲迥,泰之甥也,獨以為可克,泰問以方畧,迥曰:「蜀與中國隔絶百有餘年,恃其險逺,不虞我至,若以鐵騎兼行襲之,無不克矣」。泰乃遣迥自散闗伐蜀至涪水,潼州刺史楊乾運以州降,迥分兵守之,進襲成都,蕭撝嬰城自守,迥圍之,紀聞有魏兵遣梁州刺史譙淹還救蜀,迥撃破之。初,紀世子圓照鎮巴東,啟紀云:「侯景未平,荆鎮已為所破,宜急進討」。紀信之,趣兵東下,及至巴東,知景已平,乃悔,召圓照責之,對曰:「侯景雖平,江陵未服。紀亦以既稱尊號,不可復為人下,欲遂東進,將卒日夜思歸,皆以為宜救根本,更思後圖。圓照及劉孝勝固言不可,紀從之,遂至西陵䕶軍,陸法和拒之于峽口, |
6  | 夏六月,梁復以王琳為湘州刺史。陸納降。先是,王僧辯及蕭循進攻陸納,拔其二城。納衆大敗,走保長沙,僧辯進圍之。至是,梁主遣使送王琳,令說諭納僧辯,使送示之。納衆悉拜且泣,使謂僧辯曰:「朝廷若赦王郎,乞聽入城」。梁主從之,納遂降。梁主復琳官爵,使將長沙兵西援峽口。 |
7  | 秋七月,梁武陵王紀衆潰,梁主殺之,及其諸子。武陵王紀遣將軍侯叡與陸法和相拒,梁主遣使與紀書,許其還蜀,専制一方。紀不從。紀頓兵日久,頻戰不利,又聞魏寇深入,成都孤危,憂懣不知所為」。乃遣樂奉業詣江陵求和。奉業啟梁主曰:「蜀軍乏糧,士卒多死,危亡可待」。梁主遂不許其和。巴東民斬峽口城主降于王琳,謝答仁、任約進攻侯叡,破之。于是兩岸十四城俱降,紀不獲,退順流東下。將軍樊猛追撃之,紀衆大潰,赴水死者八千餘人,猛圍而守之。梁主密敕猛曰:「生還,不成功也」。猛遂斬紀及其幼子圓滿。陸法和收圓照兄弟三人送江陵。梁主絶紀屬籍,下圓照等于獄,絶其食,至囓臂啖之,十二日而死。逺近聞而悲之。 |
8  | 八月,成都降魏,魏以尉遲迥為益州刺史。魏尉遲迥圍成都五旬,蕭撝屢戰皆敗,乃請降,諸將欲不許,迥曰:「降之則將士全逺人悅,攻之則將士傷,逺人懼」。遂受之。吏民皆復其業,唯收奴婢及儲積以賞將士,軍無私焉。魏以迥為益州刺史。 |
9  | 九月,梁遣王僧辯還建康,陳霸先還京口。梁主下詔將還建康,將軍宗懔黃羅漢皆楚人,不願移胡,僧祐亦以為不可。梁主令朝臣議之,㑹者五百人。梁主曰:「勸吾去者左袒!左袒者過半。朱買臣言于梁主曰:「建康舊都,山陵所在,荆鎮邊疆非王者之宅,願陛下勿疑,以致後悔。臣家在荊州,豈不願陛下居此!但恐是臣富貴,非陛下富貴耳」。梁主以建康凋殘,江陵全盛,意亦安之,卒從僧祐等議。乃詔王僧辯還鎮建康,陳霸先復還京口。 |
10  | 梁以陸法和為郢州刺史,法和為政,不用刑獄,専以沙門法及西域幻術、教化部曲數千人 |
11  | 齊納蕭退,于梁不克。齊主使郭元建治水軍于合肥,將襲建康,納梁湘潬侯退。梁主使南豫州刺史侯瑱與戰于東闗,敗之,齊師退。 |
12  | 冬十一月,突厥攻柔然,齊主撃之,遷柔然于馬邑川,突厥請降。 |
13  | 先是,突厥伊利可汗死,弟木杆俟斤立。至是,木杆攻柔然,柔然舉國奔齊,齊主撃突厥迎納柔然,廢其可汗庫提,立阿那瓌子菴羅辰為可汗,置之馬邑川,給其廩餼繒帛。親追突厥,突厥請降,許之而還。自是貢獻相繼。 |
14  | 春正月,齊主撃山胡敗之。齊主討山胡,大破之,男子十三以上皆斬,女子及幼弱皆賞軍,遂平石樓。石樓絶險,自魏世所不能至,于是逺近山胡莫不懾服,魏作九命、九秩之典。 |
15  | 宇文泰始作九命之典,以敘內外官爵,改流外品為九秩,魏宇文泰廢其主欽而立齊王廓,復姓拓跋氏。 |
16  | 先是,魏尚書元烈謀殺宇文泰,事覺,泰殺之。魏主有怨言,密謀誅泰。泰諸子皆幼,以諸壻為心膂。清河公李基義城公李暉、、常山公于翼分掌禁兵。至是,魏主謀泄,泰廢,魏主,置之雍州,立其弟齊王廓,去年號稱元年,復姓拓跋氏。魏初,統國三十六,大姓九十九,後多滅絶。泰乃以諸將功髙者為三十六國,次者為九十九姓,所將士卒亦改從其姓。魏遣使如梁。 |
17  | 魏侍中宇文仁恕聘于梁㑹,齊使者亦至。梁主接仁恕不及齊,使仁恕歸,以告宇文㤗。梁主又請據舊圖定疆境,辭頗不遜。泰由是有圖江陵之志。梁主詧聞之,益重其貢獻。魏荊州刺史長孫儉屢陳攻取之策,泰徴儉入朝,問以經畧,復命還鎮。密為之備馬伯符,密使告梁主,梁主弗之信。 |
18  | 齊主殺其尚書左丞盧斐、李庶齊中書令魏收撰《魏書》,頗用愛憎為褒貶。毎謂人曰:「何物小子,敢與魏收作色!舉之則使升天,按之則使入地」。既成,中書舍人盧潛、左丞盧斐、李庶皆言其誣罔不直,收啟齊主云:「臣既結怨彊宗,將為刺客所殺」。齊主怒。于是斐、庶皆坐謗史,鞭二百,配甲坊,潛亦坐繋獄,斐、庶死獄中。然時人終不服,謂之「穢史」。 |
19  | 夏四月,魏宇文泰弑其故主欽。五月,梁以王琳為廣州刺史。廣州刺史蕭勃自以非梁主所授,內不自安,啟求入朝。梁主徙勃為晉州。刺史以琳部衆彊盛,又得衆心,故使代勃以逺之。 |
20  | 六月,齊冀州刺史段韶伐梁,拔宿預。先是,梁侵齊,陳覇先圍廣陵,嚴超達圍涇州,侯瑱、張彪俱出石梁,杜僧明將兵助東方白額。至是,齊冀州刺史段韶討白額,留兵圍之,而自引兵倍道趣涇州,撃破超逹。迥趣廣陵,覇先觧圍走,僧明、瑱、彪等皆還。韶至宿預,使人說白額,白額出迎,執而斬之。 |
21  | 秋九月,梁主講《老子》于龍光殿。冬十月,魏遣柱國于謹帥師伐梁。十一月,入江陵。十二月,執梁主繹,殺之。 |
22  | 魏遣柱國于謹、中山公宇文䕶、大將軍楊忠將兵五萬伐梁。武寧太守宗均告魏兵且至,領軍胡僧祐、黃羅漢曰:「二國無隙,必應不爾」。乃復遣侍中王琛使魏。于謹至樊、鄧,梁王詧帥衆㑹之,梁主乃停講戒。嚴琛至石梵,馳報羅漢曰:境上帖然,前言皆兒戲耳。梁主乃復講百官戎服以聽。徵王僧辯為大都督,命陳霸先徙鎮揚州。僧辯遣侯瑱帥程靈洗為前軍,杜僧明帥吳明徹為後軍。十一月,魏軍濟漢,于謹令宇文䕶、楊忠帥精騎先據江津,斷東路。梁主出城行柵,插木為之,周六十里,以將軍胡僧祐、僕射王褒分督城東、西軍事。魏軍至柵下,梁主乃徵王琳為湘州刺史,使引兵入援。于謹令築長圍,中外遂絶。梁主巡城,猶口占為詩,羣臣皆有和者。魏人百道攻城,胡僧祐親當矢石,晝夜督戰,奬勵將士,朋行賞罰,衆咸致死,所向摧殄,魏不得前。俄而僧祐中流矢死,內外大駭。魏悉衆攻柵,反者開西門納魏師,梁主退保金城,諸將皆散。梁主乃焚古今圖書十四萬卷,以寳劍撃柱折之,歎曰:「文武之道,今夜盡矣!」命御史中丞王孝祀作降文,梁主遂白馬素衣出門,詧使鐵騎擁之入營,囚于烏幔之下。十二月,魏人殺梁主及太子元良等于謹,收府庫珍寳及宋渾天儀、梁銅、晷表及諸法物,盡俘王公以下及選百姓男女數萬口為奴婢,分賞三軍,小弱者皆殺之。 |
23  | 魏取襄陽,徙梁主詧使,稱帝于江陵,屯兵守之。魏立詧為皇帝,取雍州之地而資以荆州,延袤三百里,又置防主,將兵居西城,名曰助防,實以制詧也。 |
24  | 梁王僧辯、陳霸先奉晉安王方智,承制,春正月,梁王詧始稱帝。 |
25  | 梁王詧即位,改元于江陵,賞刑制度,並同王者,唯上疏于魏則稱臣,奉其正朔,以蔡大寳為侍中、尚書令,王操為五兵尚書。大寳嚴整有智謀,雅達政事,文辭贍速,操亦亞之。 |
26  | 梁廣州刺史王琳救江陵,弗及,次于長沙,遣兵伐後。梁琳將兵北下,至蒸城,聞江陵已陷,為世祖發哀,三軍縞素,遣別將侯平帥舟師攻後梁。琳屯兵長沙,傳檄州郡,為進取之計。長沙王韶及上游諸將皆推琳為盟主。 |
27  | 齊遣梁貞陽侯淵明還梁,稱帝,以兵納之。二月,梁王方智立。 |
28  | 晉安王方智自尋陽入建康,即梁王位,以王僧辯為中書鑑録尚書事、驃騎大將軍、都督中外軍事。加陳霸先征西大將軍。夏五月,梁王僧辯奉淵明歸建康,以梁王方智為太子。先是,齊主遣殿中尚書邢子才詣建康與僧辯書,令迎淵明,僧辯不從。已而淵明至東闗,散騎常侍裴之横禦之敗死。僧辯大懼,乃出屯姑孰,遣使奏啟于淵,明定君臣之禮,因求以梁王為太子,淵明許之,自采石濟江。齊師還,淵明入建康,望朱雀門而哭,道逆者以哭,對入即位。以方智為太子,王僧辯為大司馬,陳霸先為侍中。 |
29  | 六月,齊人歸郢州于梁。 |
30  | 魏師之圍江陵也,齊主遣清河王岳救之。至義陽,江陵已陷,岳因進軍臨江。梁郢州刺史陸法和以州降,齊主遣儀同三司慕容儼戍之。儼始入州,王僧辯遣侯瑱攻之,奄至城下,儼隨方備禦,瑱等攻之,不克。城中食盡,煮草木根葉及靴皮帶角食之,堅守半歲,人無異志。至是淵明立,命瑱還豫章,齊人以地逺難守,割以予梁,凡梁民亦還之。秋八月,齊以道士為沙門。 |
31  | 齊主以佛、道二教不同,欲去其一,集二家學者,論難于前,遂敇,道士皆剃髪為沙門,有不從者,殺四人,乃奉命。 |
32  | 九月,梁陳霸先殺王僧辯,廢淵明。冬十月,復立方智稱藩于齊。 |
33  | 王僧辯之納淵明也,陳霸先遣使争之,不從。霸先歎曰:「武帝子孫甚多,唯孝元,能復讐雪恥,其子何罪,而忽廢之!吾與王公並處託孤之地,而王公一旦改圖,外依戎狄,援立非次,其志欲何為乎!」乃密謀襲建康。會有告齊師至者,僧辯遣人告霸先使為備。霸先部分將士,使徐度、侯安都等水陸俱進,人皆以為將禦齊師,不之怪也。至石頭,安都先帥衆踰北城而入。霸先軍入自南門,僧辯方視事,外白有兵,俄而兵自內出,僧辯與子頠帥左右苦戰,敗走,就執,霸先曰:「我有何辜,公欲與齊賜討,而乃無備如此」。僧辯曰:「委公北門,何謂無備?」霸先殺之。既而竟無齊兵,淵明遜位就邸。十月,方智即皇帝位,告齊以僧辯隂圖簒逆,仍請稱藩于齊,封淵明為建安公。 |
34  | 梁陳霸先自為尚書令、都督中外諸軍事。梁吳興太守杜龕叛梁,遣陳倩討之。杜龕素恃王僧辯之勢,不禮于陳霸先,霸先深怨之。及僧辯死,龕據吳興以拒霸先。義興太守亦載以郡應之。僧辯弟僧智為吳郡太守,亦據城拒守。先是,霸先將圖僧辯,密遣兄子蒨還長城,立柵以備龕。及是,蒨至長城,收兵纔數百人,龕遣其將杜泰攻之,數旬,不克而退。霸先使周文育攻義興,不利,自表東討,至義興,拔其水柵,以書諭韋載。載降,霸先還建康,使周文育討杜龕、裴忌攻吳郡,忌輕行,夜至城下,皷譟薄之。僧智奔吳,興忌入據郡。明年,蒨克吳興,獲龕,殺之。 |
35  | 梁譙、秦刺史徐嗣徽、南豫州刺史任約襲建康,不克,入于石頭以叛,齊遣兵援之,敗還嗣徽,約奔齊。徐嗣徽從弟嗣,先王僧辯之甥也。僧辯死,亡就嗣徽,嗣徽以州入于齊,㑹陳霸先東討義興,嗣徽密結任約,將兵乗虛襲建康,據石頭,游騎至闕下。時侯安都杜稜居守安都,閉門示弱,下令城中登陴窺賊者斬。及夕,嗣徽等還安都,夜為戰備,將旦,嗣徽等又至,安都出戰,大破之,嗣徽等奔還石頭,霸先卷甲還自義興,引韋載與共謀議。十一月,齊遣兵渡江據姑孰以應嗣徽,又遣兵渡糧馬入石頭城,霸先用韋載計,使侯安都夜燒齊船千餘艘,周鐵虎斷齊運輸,仍遣載于大航築壘,使杜稜守之。齊人亦立柵與相拒,使都督蕭軌將兵屯江北。十二月,霸先帥諸軍攻嗣徽柵,齊將栁達摩等渡淮,置陳霸先疾戰,燒柵,齊兵大敗,溺死者以千數。嗣徽與任約引齊兵頓浦口,霸先遣侯安都襲破之,嗣徽等單舸脫走。霸先攻石頭,城中無水,達摩請和,且求質子。時建康虛弱,糧運不繼,乃與齊和,以霸先從子曇朗及永嘉王莊等為質而與齊盟,嗣徽、約皆奔齊。 |
36  | 齊主殺其清河王岳。 |
37  | 初,齊平秦王髙歸彥幼孤,髙祖令清河王岳養之,情禮甚薄,歸彥心銜之。岳屢將兵立功,有威名,而性豪侈,好酒色,起第城南歸,彦譖之,言其僭擬,齊主惡之。齊主納倡婦薛氏有寵,既而知其嘗與岳通,益怒,使歸彥鴆岳,殺之。 |
38  | 魏降其宗室王者為公。 |
39  | 突厥滅柔然可汗鄧叔于奔魏,突厥取而殺之。突厥木杆可汗撃柔然,滅之。柔然主鄧叔子收其餘燼奔魏。時木杆西破嚈噠,東走契丹,北幷契骨,威服塞外。其地東自遼海,西至西海,長萬里,南自漠北五六千里皆屬焉。木杆恃其疆,請盡誅鄧叔子等于魏。宇文泰收叔子以下三千餘人付其使者,盡殺之于青門外。 |
40  | 春正月,魏初建六官,以宇文泰為大冡宰。 |
41  | 初,宇文泰以漢、魏官繁,令蘇綽及尚書令盧辯依《周禮》定六官,至是行之。以泰為太師、大冡宰,李弼為太傅、大司徒,趙貴為太保、大宗伯獨孤信為太司馬,于謹為大司寇,侯莫陳崇為大司空。自餘百官,皆倣《周禮》。 |
42  | 梁遣兵擊侯瑱于湓城。 |
43  | 江州刺史侯瑱本事王僧辯,擁兵據豫章,及江州,不附陳霸先。霸先使周文育將兵撃湓城,又遣侯安都、周鐵虎立柵于梁山以備之。 |
44  | 三月,齊儀同三司蕭軌侵梁,次于蕪湖。齊遣蕭軌等與任約、徐嗣徽合兵十萬侵梁,出柵口,向梁山,陳霸先帳內盪主,黃叢逆撃,破之,齊師退保蕪湖。 |
45  | 夏五月,梁建安公淵明卒。六月,陳霸先及齊師戰,敗之,殺蕭軌及徐嗣徽。 |
46  | 齊人召建安公淵明詐許退師,陳霸先具舟送之,㑹其病卒,齊兵遂至秣陵,陳霸先令周文育與徐度、杜稜禦之,齊人跨淮立橋柵,度兵自方山進及兒塘,建康震駭,霸先拒嗣徽等于白城,適與文育㑹,將戰,風急,霸先曰:「兵不逆風」。文育曰:「事急矣,何用古法!」抽槊上馬先進,衆軍從之,風亦尋轉。安都帥十二騎突嗣徽,陳破之。六月,齊兵至幕府山,霸先遣別將撃其糧運,盡獲之。齊兵殺馬驢以食,轉至元武湖,西北連日大雨,平地水大餘,晝夜坐立泥中,懸鬲以爨,而臺中及潮溝北路燥,梁軍每得番易。然四方糧運不至,士卒皆饑疲,㑹陳蒨饋米三千斛、鴨千頭。霸先命炊米煮鴨,裹以荷葉,未明蓐食,出幕府山,與吳明徹等首尾齊舉,縱兵大戰,侯安都自白下引兵橫出其後,齊師大潰,死者不可勝計。擒徐嗣徽,斬以狥,追奔至于臨沂,諸軍相次克㨗,虜蕭軌等斬之,齊軍士縛荻筏以濟,溺死甚衆,唯任約、王僧愔得免。 |
47  | 梁王琳遣使奉表于魏于齊侯平頻破後梁軍,以王琳兵威不振,不受指麾,琳遣將討之,平收其衆奔江州。侯瑱與結為兄弟,琳軍勢益衰,遣使奉表于齊。江陵之陷,琳妻子沒于魏,琳又獻欵于魏以求之,亦稱臣于梁。 |
48  | 齊大治宮室。 |
49  | 齊發丁匠三十餘萬,修廣三臺宫殿,秋七月,梁陳霸先自為司徒、揚州刺史,進爵長城公。九月,梁陳霸先自為丞相,録尚書事。 |
50  | 魏及突厥襲吐谷渾,敗之。 |
51  | 突厥木杆可汗假道于涼州以襲吐谷渾。魏宇文泰使涼州刺史史寜帥騎隨之。吐谷渾奔南山,木杆將追之,寜曰:「樹敦賀真。二城,吐谷渾之巢穴也,拔其本根,餘衆自敗」。木杆從之,與寜分道破二城,復與會于青海,歎寜勇决,贈遺甚厚。 |
52  | 冬十月,魏太師大冡宰、安定公宇文泰卒。世子覺嗣。 |
53  | 泰北巡度河,還至牽屯山,而病,驛召中山公䕶至涇州,謂曰:「吾諸子皆幼,外寇方彊,天下之事屬之于汝,宜努力以成吾志」。遂卒。世子覺嗣位,為太師、柱國、大冡宰,安定公出鎮同州。齊併省州縣。 |
54  | 齊主詔:「以魏末豪傑糾合鄉部,因縁請託,各立州郡,公私煩費,丁口減于疇日,守令倍于昔時」。于是併省三州、一百五十三郡,五百八十九縣,三鎮三十六戍。十二月,魏宇文覺自為周公。 |
55  | 齊築長城。 |
56  | 先是,齊自黃櫨嶺,起長城,北至社平戍四百餘里,置三十六戍。。已而發民一百八十萬,自幽州夏口西州、恒州,築長城九百餘里,。至是,復自西河總秦戍,築長城,東至于海,前後所築,東西凡三千餘里,率十里一戍,其要害置州鎮凡二十五所。 |
57  | 春正月,周宇文覺稱天王,,廢魏主為宋公,宇文䕶自為大司馬, |
58  | 魏宇文䕶以周公覺幼弱,欲早使正位以定人心,以魏主詔奉册璽禪位于周,遷魏主出居大司馬府,覺即天王位, |
59  | 周主祀圜丘,定郊廟之制。 |
60  | 周主祀圜丘,自謂先世出于神農,以神農配二丘,始祖獻侯莫那配南北郊。文王配明堂,廟號太祖,仍用鄭康成義,立太祖與二昭二穆為五廟。其有徳者,别為祧廟不毀。二月,梁蕭勃起兵廣州,次于南康,陳霸先遣將軍周文育撃之,獲其將歐陽頠、傅泰勃為其下所殺。勃起兵于廣州,遣歐陽頠及其將傅泰、蕭孜為將軍、南江州刺史余孝頃以兵會之。 陳霸先遣周文育帥諸軍進討,頠出南康,屯苦竹灘,泰據蹠口城。孝頃在豫章,據石頭。文育于豫章立柵,分遣老弱乗故船,沿流俱下,燒豫章柵,偽若遁去者。孝頃望之,大喜,設備文育由間道兼行,據頠及孜、泰、孝頃之間,築城饗士,頠等大駭。文育遣周鐵虎等襲頠,擒之。文育盛陳兵甲,與頠乗船而宴,巡蹠城下,使其徒丁法洪攻泰,擒之。孜、孝頃退走勃軍聞之忷懼,遂殺勃,周宇文䕶殺冡宰趙貴,大宗伯獨孤信。 |
61  | 周楚公、趙貴、衛公獨孤信,故皆與太祖等夷,及晉公䕶専政,皆怏怏不服,貴謀殺䕶信,止之,䕶聞之,遂殺貴,免信官,自為大冡宰,未幾,復殺信。 |
62  | 周宇文䕶弑宋公。 |
63  | 夏六月,梁陳霸先遣兵撃王琳于郢城。先是,陳霸先徵王琳為司空,琳不就徵,大治舟艦,將攻霸先,霸先遣侯安都、周文育將舟師㑹武昌以撃之。 |
64  | 齊大蝗。 |
65  | 河南、北大蝗,齊主以問魏郡丞崔叔瓚,對曰:「《五行志》,土功不時,蝗虫為災。今外築長城,內興三臺,殆以此乎!」齊主大怒,使左右毆之,擢其髮,以溷沃之,曳足以出。 |
66  | 秋八月,周人歸故。梁主繹之喪于王琳,琳請之也。 |
67  | 九月,梁陳霸先自為相國,封陳公,加九錫。周宇文䕶弑其君覺及其柱國李逺而立寜都公毓。 |
68  | 周主覺性剛果,見宇文䕶執政,深惡之司會李植軍司馬,孫恒以先朝佐命入,左右亦疾䕶之専,乃與宮伯乙弗鳯賀拔提潛謀,請周主誅䕶,周主然之。植等又引宮伯張光洛同謀,光洛以告䕶䕶,乃出植恒于外,鳯等益懼,更請周主召羣公入讌,因執䕶誅之,光洛又以告䕶時領軍尉遲剛,總統禁兵,䕶召之,共謀廢立,因遣入宮執鳯等,罷散宿衛兵,周主方悟,獨在內殿,令宫人執兵自守,䕶遣柱國賀蘭祥逼周主遜位,幽于舊第,召公卿議廢周主,為畧陽公,迎立岐州刺史寜都公,毓鳯,恒等皆被殺。時李植父柱國逺鎮,𢎞農䕶召逺及植還朝,既至,植自陳初無此謀䕶,令畧陽公與相質,植辭窮,乃曰:「本為此謀,欲安社稷,利至尊耳!今日至此,何事云云?」于是䕶乃害植,并逼逺令自殺。尋弑畧陽公,黜其后元氏為尼寜都公,至自岐州即天王位, |
69  | 冬十月,梁陳霸先自進爵為王,遂稱皇帝,廢梁主為江隂王。 |
70  | 梁主禪位于陳,陳王使中書舍人劉師知引將軍沈恪勒兵入宫衛,送梁主如別宫,恪排闥見王,叩頭謝曰:「恪經事蕭氏,今日不忍見此分受死耳,决不奉命!」王嘉其意,更以王僧志代之,王遂即位于南郊,奉梁主為江隂王。 |
71  | 陳以蔡景歴為中書通事舍人。是時政事皆由中書省置二十一局,各當尚書諸曺,總國機要,尚書唯聽受而已。 |
72  | 陳主祠蔣帝廟。 |
73  | 梁王琳及陳人戰,敗之,獲其將周文育、侯安都,遂克江州。 |
74  | 侯安都至武昌,王琳將樊猛棄城走,周文育自豫章會之。安都聞陳主受禪,歎曰:「今兹必敗,戰無名矣!」時兩將俱行,不相統攝,部下交争,稍不相平。軍至郢州,圍之,未克而王琳至安都乃悉衆詣沌口,合戰,大敗,安都、文育及禆將周鐵虎、程靈洗皆被擒。鐵虎辭氣不屈,琳殺之,囚安都等,總以長鎖繋之,移湘州軍府就郢城,遣樊猛襲據江州。 |
75  | 陳以蕭乾為建安,太守時,熊曇朗在南昌,周迪在臨川,留異在東陽,陳寳應在晉安,往往立砦以自保,陳主患之,使侍郎蕭乾諭以禍福,豪帥皆降,即以乾為建安太守 |
76  | 周以令狐整為豐州刺史。 |
77  | 初,梁興州刺史席固以州降魏,魏以為豐州刺史。久之,固不遵北方制度,周人密欲代之,乃以司憲中大夫、令狐整權鎮豐州,整傾身撫接,人情遂洽。于是除整刺史,徙固湖州。整遷州于武當,旬日之間,府城周備,遷者如歸。固曲部多願留,為整左右,整諭以朝制弗許,莫不流涕而去。 |
78  | 十二月,齊主幽其弟永安王浚,上黨王渙于地牢。 |
79  | 初,齊有術士言亡髙者黒衣,齊主因問左右:「何物最黒?」對曰:「無過于漆」。齊主以上黨王渙于兄弟第七執之,渙殺使者而逃,為人所獲,送鄴。齊主又與永安王浚有舊怨,及即位,浚為青州刺史,聰明矜恕,吏民悅之。浚以齊主嗜酒敗徳,欲乗驛至鄴面諌,或密以白齊主,齊主益銜之。已,浚入朝,從幸東山,齊主裸裎為樂,浚進諌曰:「此非人主所宜」。又于屏處召楊愔,譏其不諌。時齊主不欲大臣與諸王交通,愔懼奏之,齊主大怒。浚尋還州,又上書切諫,詔徵浚,浚懼禍,謝疾不至,齊主遣馳驛収之,老幼泣送者數千人,至鄴,與上黨王渙皆盛以鐵籠置于地牢,飲食溲穢,共在一所。 |
80  | 。春正月,梁王琳伐陳,次于白水,乞師于齊。 |
81  | 王琳引兵十萬下至湓城,屯于白水浦,以魯悉達為將軍。陳主亦以悉逹為將軍,各送鼓吹,女樂悉逹,兩受之而無所就。琳不敢下,乃遣使求援于齊,且請納永嘉王莊以主梁祀。 |
82  | 周宇文䕶自為太師。 |
83  | 二月,齊北豫州刺史司馬消難叛入于周。消難以齊主昏虐滋甚,隂為自全之計,曲意撫循所部。上黨王渙之亡也,鄴中大擾,疑其赴成臯。御史中丞畢義雲遣御史詣北豫州,先禁消難典籖、家客等。消難懼,密請降于周。周遣柱國達奚武、大將軍楊忠帥騎士迎之, |
84  | 齊納梁永嘉王莊于梁軍,以王琳為梁丞相,琳遂以莊稱帝。 |
85  | 夏四月,陳主霸先弑江隂王。五月,陳主捨身干大莊嚴寺。 |
86  | 冬,齊以常山王演,録尚書事。初,常山王演以齊主沈湎,憂憤形于顔色,齊主覺之,謂曰:「但令汝在,我何為不縱樂?」演雖啼泣拜伏,竟無所言,齊主亦大悲,抵盃于地曰:「自今敢進酒者斬!」未幾,沈湎益甚,演又密撰事條,將諫其友王晞以為不可,演不從,因間極言。齊主大怒,召演于前,以刀鐶擬脇,求演之過,不得,乃釋之,及演録尚書事除官者皆詣演,謝去必辭,晞言于演曰:「受爵天朝,拜恩私第,自古以為不可,宜一切約絶」。演從之。久之,演從容謂晞曰:「主上起居不恒,吾豈可以前逢一怒,遂爾結舌!卿宜為撰諌章,吾當伺便極諌」。晞遂條十餘事以呈,因謂演曰:「今朝廷所恃,唯殿下乃欲學匹夫耿介輕一朝之命,一旦禍至,奈家業何!」演欷歔不自勝,即焚之。後復乗間苦諌齊主,使力士亂捶之,㑹醉得觧, |
87  | 齊減百官祿。 |
88  | 齊主北築長城,南助蕭莊,士馬死者以數十萬計,重以修築臺殿,賜與無節,府藏之積,不足以供,乃減百官祿,撤軍人常廩,併省州郡縣鎮戍之職,以節費用焉。 |
89  | 十二月,陳髙涼太守馮寳卒。時海隅擾亂,寳妻洗氏懐集部落,數州宴然。其子僕生九年,是歲,遣帥諸酋長入朝,詔以為陽春守。 |
90  | 春正月,周主始親政,宇文䕶上表歸政周主,始親萬機,軍旅之事,䕶猶總之。 |
91  | 夏四月,齊主殺其膠州刺史杜弼。閏月,復殺其僕射髙徳政。 |
92  | 齊主之為魏相也,弼為長史,齊主將受禪,弼諌止之,僕射高徳政用事,弼又不為之下,徳政數短之,齊主因飲酒,遣使斬弼,既而悔之,驛追不及,徳政以齊主酣飲,數彊諌,齊主不悅,謂左右曰:「高徳政恒以精神陵逼人」。徳政懼稱疾。楊愔素忌徳政,因謂齊主曰:「若用徳政為冀州病,當自差。從之,徳政即起。齊主大怒,殺之。 |
93  | 五月丙辰朔,日食。 |
94  | 六月,霖雨。 |
95  | 周以霖雨,詔羣臣極諌,左光祿大夫樂遜上言時宜其尤切于政要者凡四事。周主賜處士韋夐號逍遥公,徵魏將軍寇儁入見。 |
96  | 夐志尚夷簡,魏、周之際,十徵不屈。太祖重之,不奪其志。周主禮敬尤厚,號曰「逍遥公」。晉公䕶延之至第,訪以政事,夐仰視歎曰:「酣酒嗜音,峻宇雕牆,有一于此,未或不亡!」䕶不悅。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寇儁,少有學行,家人嘗賣物,多得絹五匹,儁知之,曰:「得財失行,吾所不取」。訪主還之。敦睦宗族,與同豐約,教訓子孫,必先禮義。自大統中稱老疾不朝謁,周主欲見之,儁不得已入見周主,引與同席,問以舊事,以御輿送之。 |
97  | 陳主霸先殂,兄子臨川王蒨立。先是,陳主詔臨川王蒨築城于南皖,及是,陳主以疾殂,時子昌姪頊,皆江陵之陷,沒于長安,內無嫡嗣,外有彊敵,宿將在外,朝無重臣,唯中領軍杜稜典宿衛兵。章皇后召稜及中書侍郎蔡景歴入禁中定議,急召臨川王蒨于南皖侯安都軍還,適至,遂與王俱還。至建康,羣臣奉王嗣位,王謙讓不敢當,后以昌故,未肯下令,羣臣猶豫不能決,安都曰:「今四方未定,何暇及逺!臨川王有大功于天下,今日之事,後應者斬!」即按劍上殿曰:「皇后出璽」。是日,蒨即位,以侯瑱為太尉,安都為司空。秋八月,周主始稱皇帝。 |
98  | 周御正中大夫崔猷建議以為:「聖人沿革,因時制宜。今天子稱王,不足以威天下,請遵秦、漢舊制,稱皇帝建年號」。從之。 |
99  | 冬十月,齊主洋殂,太子殷立。齊主嗜酒成疾,自知不能,久謂李后曰:「人生必有死,何足致惜!但憐正道尚幼,人將奪之耳」。又謂常山王演曰:「奪則任汝,慎勿殺也」。召尚書令楊愔、領軍平秦王歸彥、侍中燕子獻、侍郎鄭頥受遺詔輔政,十月,殂于晉陽,羣臣無下泣者,唯楊愔涕泗嗚咽。太子殷即位,詔諸雜作一切停罷。 |
100  | 春二月,梁丞相琳伐陳,敗績,與梁主莊皆奔齊。 |
101  | 王琳聞陳髙祖殂,乃以孫㻛為郢州刺史,總留任,奉梁主莊出屯濡須口。齊行臺慕容儼帥衆臨江,為之聲援。琳攻大雷,陳遣侯瑱、侯安都及徐度將兵禦之。吴明徹夜襲湓城,琳遣兵撃敗之,因引兵東下。二月,琳至柵口,侯瑱出屯蕪湖,相持百餘日。周人聞琳東下,遣荊州刺史史寜將兵數萬乗虛襲郢州,孫㻛嬰城自守,琳恐衆潰,乃帥舟師去蕪湖十里而泊。齊軍屯于西岸,軍勢盛甚。時西南風急,琳引兵直趣建康,瑱等徐躡其後,風反為瑱用,琳擲火炬皆反,燒其船,瑱發拍,撃艦以牛,皮冐蒙衝,小船觸之,琳軍大敗,齊軍自相蹂踐,陳軍乗之,斬獲萬計,琳走奔齊。梁主莊左右皆散,獨侍中袁泌以輕舟送莊達于齊境,拜辭而還,遂奔陳。御史中丞劉仲威奉莊奔齊。樊猛及其兄毅帥部曲降陳。 |
102  | 齊太傅常山王演殺尚書令楊愔等,自為丞相、都督中外諸軍事。 |
103  | 齊顯祖之喪,常山王演居禁中䕶喪事,婁太后欲立之而不果,齊主殷立演乃居東館,事皆咨決,楊愔等以演與長廣王湛位地親逼,恐不利于嗣主,忌之,居頃之,演出歸第,自是詔敕多不闗預。齊主將發晉陽,時議謂演必留守本根,楊愔疑之,使與長廣王湛俱從還鄴,外朝駭愕。先是,領軍將軍可朱渾天和每曰:若不誅二王,少主無自安之理。及是,燕子獻謀處婁太后于北宮,使歸政李太后,楊愔又以爵賞多濫,悉加澄汰,由是失職之徒歸心二王。平秦王歸彥,初與楊燕同心,既而中變,盡以其謀告二王,侍中宋欽道向侍東宫,面奏齊主曰:「二王權重,宜速去之。齊主不許。愔等乃奏李太后出二王為刺史,宮人李昌儀即高仲密之妻也,李太后以啟示之,昌儀密啟婁太后,愔等又議不可令二王俱出,乃奏以湛鎮晉陽,演録尚書事,二王拜職于尚書省,大會百僚,愔等將赴之,鄭頥止之,愔不聽。湛伏家僮數十人干後室,及宴,與賀拔仁、斛律金等于坐執愔及天和,欽道子獻歐之愔大言曰:「諸王反逆,欲殺忠良邪?尊天子,削諸侯,赤心奉國,何罪之有!」使人執頥頥曰:不用智者,言至此命也。二王與歸彥等擁愔等突入雲龍門,至昭陽殿,婁太后出坐殿上,李太后及齊主側立,演叩頭曰:「臣與陛下骨肉至親,楊遵彦等欲獨擅朝權,威福自己,若不早圖,必為宗社之害。臣與湛等已共執之,未敢刑戮,専輒之罪,誠當萬死。婁太后乃讓齊主曰:「此等懐逆,欲殺我二子,次將及我,爾何為縱之!」齊主不能言。婁太后怒且悲,曰:「豈可使我母子受漢老嫗斟酌!」李太后拜謝。齊主乃曰:「天子亦不敢為叔惜,況此漢輩!但匄兒命自下殿去,此屬任叔父處分」。遂皆斬之。以中書令趙彥深代楊愔總機務,演為大丞相、都督中外諸軍録、尚書事。 |
104  | 陳衡陽王昌自周歸于陳,陳主殺之。初,陳髙祖以其子昌姪頊在長安,屢請于周,周不遣,至是乃遣昌還。昌致書陳主,辭甚不遜。陳主召侯安都謂曰:「太子將至,須別就一藩歸」。老安都曰:「自古豈有被代天子?臣愚不敢奉詔,請自迎之」。于是陳主遂以昌為衡陽王。昌濟江,安都于中流,殞之以溺告安都,因進爵清逺公。 |
105  | 陳遣使如周。 |
106  | 初,髙祖遣毛喜從安成王頊詣江陵,梁元帝以喜為侍郎,沒于長安。至是,與昌俱還,因進和親之策。陳主乃使周𢎞正通好于周。 |
107  | 夏四月,周宇文䕶進毒弑其君毓。毓弟魯公邕立。 |
108  | 周主明敏有識量,宇文䕶憚之,使膳部中大夫李安寘毒于糖䭔而進之。周主覺之,口授遺詔五百餘言,且曰:「朕子年幼,未堪當國。魯公邕,朕之介弟,寛仁大度,海內共聞,能𢎞我周家,必此子也!」遂殂。邕即位,邕初為世宗所親愛,大事多與之㕘議,性深沉有逺識,非因顧問,未嘗輙言。 |
109  | 秋八月,齊常山王演廢其主殷為濟南王而自立。 |
110  | 演以王晞為司馬,嘗密謂曰:「比諸勲貴,敦迫言我違天不祥,恐當有變,吾欲以法繩之,何如?」晞曰:「比者殿下倉猝所行,非復人臣之事,上下相疑,何由可久?殿下雖欲謙退,恐墜先帝之基」。演曰:「卿勿多言」。晞又密以問趙彥深,彥深曰:「我比亦驚此聲論,毎欲陳聞,則口噤心悸,弟既發端,吾亦當昧死一披肝胆」。因勸演,演遂言于婁太后、趙道徳曰:「相王不效周公輔成王,而欲骨日相奪,不畏後世,謂之簒邪?」未幾,演復啟太后以人心未定,恐奄忽變生,須早定名位,太后從之。八月,下令廢齊主殷為濟南王,出居別宫,以常山王演入纂大統,且戒之曰:「勿令濟南有他也」。演遂即位于晉陽,詔封功臣,禮賜耆老,延訪直言,褒賞死士,追贈名徳。 |
111  | 陳太尉侯瑱攻湘州,周遣軍司馬賀若敦救之。江陵之陷也,巴湘之地皆入于周,周使梁人守之,至是,陳太尉侯瑱等將兵逼湘州,周遣軍司馬賀若敦將歩騎救之,又遣獨孤盛將水軍與敦俱進,㑹秋水汎溢,糧援斷絶,敦恐瑱知之,乃于營內多為土聚,覆之以米,召旁村人,陽有訪問,隨即遣之,瑱以為實,瑱又増修營壘,為久留之計,已而瑱襲破獨孤盛于楊葉洲,盛収兵登岸,築城自保, |
112  | 冬十一月,齊以盧叔虎為太子庶子,齊主問時務于叔虎,叔虎請伐周,曰:「我彊彼弱,我富彼貧,其勢相懸,然未能併吞者,此失于不用彊富也。宜立重鎮于平陽,與彼蒲州相對,深溝髙壘,運糧積甲,彼閉闗不出,則蠶食其地,若彼出兵,則費損必多。我軍士年別一代,榖食豐饒,彼來求戰,我則不應。彼若退去,我乗其弊,與我相持,農業且廢,不過三年,彼自破矣!」齊主深善之。 |
113  | 十二月,陳制春夏不斷死刑。齊置屯田。 |
114  | 初,齊境糴貴,左丞蘇珍芝建議修石鼈,等屯,自是淮南軍防足食。平州刺史嵇曄建議開督亢陂,置屯田,歲収稻粟四十萬石,北境周贍又于河內置懐義等屯,以給河南之費,自是稍止轉輸之勞。 |
115  | 春正月,周宇文䕶自加都督中外諸軍事。 |
116  | 又詔五府總于天官,事無巨細,皆先斷後聞。齊以王琳為揚州刺史。 |
117  | 齊主使王琳出合肥召募,更圖進取,陳合州刺史裴景徽請為鄉導,齊主使琳與盧潛將兵赴之,琳沈吟不決。景徽恐事泄,挺身奔齊,齊主以琳為驃騎開府、揚州刺史,鎮夀陽。 |
118  | 二月,周以韋孝寛為勲州刺史。 |
119  | 周人以韋孝寛嘗立勲于玉壁,乃置勲州于玉壁,以孝寛為刺史,孝寛有恩信,善用間諜,故齊之動靜皆先知之。 |
120  | 三月,周制十二丁兵。 |
121  | 周改八丁兵,為十二丁兵,率歲一月役 |
122  | 夏四月丙子朔,日食。 |
123  | 秋七月,周更鑄錢。 |
124  | 文曰:「布泉一當五,與五銖並行」。九月,齊主演弑濟南王。 |
125  | 濟南王在鄴,望氣者言鄴中有天子氣,平秦王歸彥恐王復立,勸齊主除之,齊主乃使歸彥詣鄴,徵濟南王至晉陽,殺之。 |
126  | 冬十月甲戍朔,日食。 |
127  | 十一月,齊主演殂,弟長廣王湛立。廢太子百年為樂陵王。 |
128  | 齊主演出畋,馬驚墜,地絶肋婁。太后視疾,問濟南所在者三,齊主不對。太后怒曰:「殺之邪?不用吾言,死其宜矣!」遂去不顧。齊主乃徵湛立之,又與書曰:「百年無罪,可以樂處置之,勿效」。前人遂殂。遺命至鄴,湛猶疑其詐,使所親先詣殯所發視。使者復命,乃喜,馳赴晉陽即位,立百年為樂陵王。 |
129  | 周遣使如陳。 |
130  | 周人許歸,陳安成、王頊使司㑹上士杜杲如陳,陳主遣使報之,并貽以黔中地及魯山郡。十二月,陳立鹽賦𣙜酤法。 |
131  | 庶子虞荔中丞孔奐以國用不足,奏立之。 |
132  | 春閏二月,齊以高歸彥為冀州刺史。和士開為黃門侍郎。 |
133  | 平秦王歸彦為肅宗所厚,恃勢驕盈,至是侍中髙元海等言其必為禍亂,齊主亦尋其反覆之跡,漸忌之,以為冀州刺史。齊主之為長廣王也,和士開以善握槊,彈琶琶有寵,及即位,累遷黃門侍郎,高元海及中丞畢義雲、黃門郎高乾和皆疾之,將言其事,士開乃奏元海等交納朋黨,欲擅威福,乾和由是被疎,義雲納賂,得為兗州刺史。 |
134  | 陳改鑄五銖錢。 |
135  | 梁末喪亂,鐵錢不行,民間私用鵝眼。至是,改鑄五銖錢,一當鵝眼之十。 |
136  | 後梁主詧殂,太子巋立。後梁主安于儉素不好酒色,以封疆褊隘,邑居殘毀,鬱鬱不得志,疽發背而殂。 |
137  | 三月,陳安成、王頊自周歸于陳周,遣杜杲送頊南歸,陳以為中書監,陳主謂杲曰:「家弟今䝉禮遣,實周朝之恵,然魯山不返,亦恐未能及此杲對曰安成、長安一布衣耳,而陳之,介弟也,其價豈止一城而已哉?本朝敦睦九族,恕己及物,上遵太祖遺㫖,下思繼好之義,是以遣之南歸,今乃云以尋常之土,易骨肉之親,非使臣之所敢聞也。陳主甚慚,曰:「前言戲之耳!待杲有加頊妃栁氏,及子叔寳猶在穰城,陳主復遣毛喜如周請之,周人皆歸之。夏四月,齊太后婁氏殂。 |
138  | 齊主不改服,服緋袍,登三臺,置酒作樂,宮女進白袍。和士開請止樂,齊主怒,撾之。 |
139  | 齊青州言河水清。 |
140  | 齊主遣使祭之,改元。 |
141  | 周始命貴臣食邑。 |
142  | 先是,周之羣臣受封爵者,皆未給租賦,至是詔聽寄食他縣。 |
143  | 春正月,齊以高元海為兗州刺史。 |
144  | 齊主終日酣飲,朝事専委高元海,又以元海庸俗輕之。兖州刺史畢義雲作書與元海論時事,給事中李孝貞得而奏之。齊主由是疎元海,以孝貞兼中書舍人,徵義雲還朝。和士開復譛元海,齊主以馬鞭箠,元海責曰:「汝昔教我,反以弟反兄,不義也。以鄴城抗并州,無智也」。出之兗州。 |
145  | 二月,周頒大律。 |
146  | 周主命司憲大夫拓跋廸,造《大律》二十五篇行之。其制罪:一曰杖刑,自十五至五十。二曰鞭刑,自六十至百。三曰徒刑,自一年至五年。四曰流刑,自二千五百里至四千五百里。五曰死,刑磬絞斬梟、、裂,凡二十五等。 |
147  | 三月乙丑朔,日食。 |
148  | 齊城軹闗,齊詔司空斛律光督步騎二萬築勲掌城,于軹闗,仍築長城二百里,置十二戍。 |
149  | 夏四月,周主養老于太學。 |
150  | 周主將視學,以太傅、燕國公于謹為三老,仍賜以延年杖。遂幸太學。謹入門,周主迎。 謹答拜。有司設席于中楹,大師䕶設几,謹升席,南面憑几而坐,大司馬豆盧寜正舄,周主立于斧扆之前,西面。有司進饌,周主跪設醬豆,袒割,謹食畢,周主跪受爵以酳。有司徹周主北面立而訪道謹,起立于席後以對,周主再拜受言,「謹答拜。禮成而出。 |
151  | 六月,陳殺其司空侯安都。初,安都鎮京口,恃功驕橫,陳主銜之,安都弗之覺。嘗陪樂遊園禊飲,謂陳主曰:「何如作臨川王時?」陳主曰:「此雖天命,抑亦明公之力」。宴訖,啟借供帳水飾。明日,載妻妾入宴,安都坐御座,賔客居羣臣位,陳主惡之,舍人蔡景歴希㫖,稱安都謀反,陳主慮其不受召,故以為江州刺史。安都過建康,陳主與宴,又集其將帥會于朝堂,于坐悉収之,下詔暴其罪惡,明日,賜死, |
152  | 齊主殺其河南王孝瑜,齊侍中和士開有寵,姦諂百端,賞賜不可勝計,每侍左右,言辭容止,極諸鄙䙝,無復君臣之禮,齊主使士開與胡后握槊,河南王孝瑜諌曰:「皇后天下之母,豈可與臣下接手!趙郡王叡及士開共譖孝瑜奢僭山東,唯聞有河南王,不聞有陛下。齊主酖殺之。諸侯在宫中者莫敢舉聲,唯河間王孝琬大哭而出。 |
153  | 秋九月,周及突厥侵齊。 |
154  | 初,周人欲與突厥連兵伐齊,許納其女為后,遣楊荐及王慶往結之。齊人懼,亦遣使求昏于突厥。木杆貪齊幣重,欲執荐等送齊,荐知之,責木杆背恩。木杆慘然良久,乃許為周出師,然後送女。于是周遣楊忠將歩騎出北道,與突厥伐齊,又遣達奚武出南道,期㑹于晉。楊忠拔齊二十餘城,突厥以十萬騎會之,三道俱入。時大雪,平地數尺。齊主自鄴倍道赴晉陽,斛律光將步騎三萬屯平陽。周師及突厥逼晉陽,齊主欲走避之。趙郡王叡、河間王孝琬叩馬諌齊主,命六軍進止,皆取叡節度,而使并州刺史段韶總之。 |
155  | 春正月,齊主及周師戰于晉陽,周師敗績。 |
156  | 齊主登北城,軍容甚整,突厥咎周人曰:「爾言齊亂,故來伐之,今齊人眼中亦有鐵,何可當邪?」周人以步卒為前鋒,從西山下,去城二里許,諸將咸欲逆撃之,段韶曰:「步卒力勢有限,今又積雪,逆戰非便,不如陳以待之,彼勞我逸,破之必矣」。既至齊,悉其鋭兵鼓譟而出,突厥震駭,引上西山,不肯戰,周師大敗而還。突厥引兵出塞,比至長城,馬死且盡,逹奚武至平陽,聞忠退,亦還。 |
157  | 二月庚寅朔,日食。 |
158  | 三月,齊頒律令,制田賦。 |
159  | 初,齊顯祖命刋定齊律,久而不成,決獄者罕依律文,相承謂之變法從事。及齊主即位,思革其弊,乃督修者,至是而成。其刑名有五:一曰死轘,梟斬絞。二曰流,投邉裔為兵。三曰刑,自五歲至一歲。四曰鞭,自百至四十。五曰杖,自三十至十,凡十五等。其流內官及老小閹癡并過失應贖者,皆以絹代金。是後為吏者始守法令。又令民十八受田輸租調,二十充兵,六十免力役,六十六還田,免租調,一夫受露田,八十畝,婦人四十畝,奴婢依良人,牛受六十畝。大率一夫一婦調絹一匹,綿八兩,墾租二石,義租五斗。奴婢準良人之半。牛調二尺,墾租一斗,義租五升。墾租送臺,義租納郡,以備水旱。 |
160  | 周初,令百官執笏。 |
161  | 夏六月,白虹貫日。齊主殺其兄之子樂陵王百年。時白虹圍日再重,又橫貫而不達。赤星見,齊主欲以百年厭之,百年嘗作數敕字,教書者封奏之。齊主怒,使召百年。百年知不免,割帶决留,與其妃斛律氏而入。齊主遣左右亂捶之,氣息將盡,乃斬之,棄諸池,池水盡赤。妃把玦哀號不食,月餘亦卒,玦猶在手,拳不可開,其父光自擘之,乃開。 |
162  | 秋八月丁亥朔,日食。 |
163  | 九月,周封李昞為唐公。昞,虎之子也。以追録佐命元功封。後昞卒,子淵襲爵。 |
164  | 齊人歸宇文䕶之母于周。初,周太祖之從賀拔岳在闗中也,遣人迎䕶于晉陽䕶母閻氏及周主之姑,皆留晉陽,齊人以配中山宫及䕶用事,遣間使入齊求之,莫知音息。及是,周人謀與突厥再伐齊,齊主懼,許歸䕶母,且求通好,先遣其姑歸,令人為䕶母作書,言䕶幼時數事,又寄其所著錦袍以為信騐䕶得書,悲不自勝,齊人復使其母與書邀䕶重報,往返再三,乃遣之,閻氏至周,舉朝稱慶,周主為之大赦 |
165  | 冬十月,周宇文䕶會突厥侵齊。十二月,齊人及䕶戰于洛陽,大敗之。 |
166  | 突厥自幽州還,留屯塞北,更集諸部兵,遣使告周,欲與共撃齊如前約,宇文䕶新得其母,未欲伐齊,又恐負突厥,約更生邉患,不得已,徵內外諸軍凡二十萬人,遣尉遲迥將前鋒趣洛陽,權景宣趣懸瓠楊𢶏出軹闗,十一月,周人攻洛陽,不克,䕶命諸將塹斷河陽路,遏齊救兵,諸將以為齊兵必不敢出,唯張斥堠而已。齊主遣蘭陵王長恭及大將軍斛律光救洛陽,又召并州刺史段韶督精騎繼進,齊主亦自晉陽赴之。韶至洛陽,與諸將觀周軍形勢,至太和谷,與周軍遇,馳告諸營,追集騎士,結陳以待。韶為左軍,長恭為中軍,光為右軍。周人不意其至,皆忷懼。韶遥謂曰:「汝宇文䕶纔得其母,遽來為寇,豈欲送死邪!周人以步兵上山逆戰,韶且戰且却以誘之,待其力弊,然後下馬撃之。周師大敗,死者甚衆,在城下者亦觧圍遁去,委棄資械,彌滿川澤。唯齊公憲達奚武王雄在後拒戰,至夜収軍,憲欲待明更戰,武曰:「洛陽軍散,人情震駭,若不因夜速還,明日欲歸不得矣,乃還䕶本,無將畧,是行又非本心,故敗。 |
167  | 周滅宕昌,置宕州。宕州王梁彌定屢寇周邉,周討滅之,一其地置宕州。夏四月,陳侍中安成王頊免。頊以帝弟之重,勢輕朝野,直兵鮑僧叡恃頊勢為不法,御史中丞徐陵為奏彈之,從南臺,官屬引奏案而入,陳主為斂容正坐。陵進讀奏版,時頊侍殿上,流汗失色。陵遣殿中御史引頊下殿,陳主為之免頊侍中,朝廷肅然。 |
168  | 彗星見,齊主以湛傳位于太子緯,自稱太上皇帝,以祖珽為秘書監。 |
169  | 珽有文無行,齊主以為中書侍郎,遷散騎常侍。㑹彗星見,太史奏云除舊布新之象」。珽于是上書言:「陛下雖為天子,未為極貴,宜傳位東宫,且以上應天道」。齊主從之,傳之于緯,以太子妃斛律氏為后。于是羣公上尊號為太上皇帝,軍國大事咸以聞。使侍郎馮子琮、左丞胡長粲輔導少主。珽拜秘書監,大被親寵。 |
170  | 秋七月辛巳朔,日食。 |
171  | 冬十月,周殺其中州。刺史賀若敦周以函谷闗城為通洛防,以賀若敦為中州刺史鎮之。敦恃才負氣,以湘州之役,全軍而返,謂宜受賞,翻得除名對臺,使出怨言。宇文䕶怒,徵還,逼令自殺。 |
172  | 春正月己卯朔,日食。 |
173  | 夏四月,陳以孔奐為太子詹事,陳主不豫。尚書孔奐與安成王頊、僕射到仲舉等入侍醫藥。陳主以太子伯宗柔弱,謂頊曰:「吾欲遵太伯之事」。頊拜泣固辭。陳主又謂仲舉、奐等曰:「今三方鼎峙,四海事重,宜須長君,卿等宜遵此意」。孔奐流涕對曰:「皇太子聖徳日躋,安成王足為周旦,若有廢立之心,臣誠不敢奉詔」。陳主曰:「古之遺直,復見于卿」。乃以奐為太子詹事。 |
174  | 陳主蒨殂,太子伯宗立。陳主疾甚,遂殂。遺詔:太子即位。五月,陳以安成王頊為司徒,録尚書事,徐陵為吏部尚書。 |
175  | 陵以梁末以來,選授多濫,乃為書示衆曰:「永定之時,聖朝草創白銀,難得黃札。易營權以官階,代于錢絹,致令員外常侍路上比肩,諮議㕘軍,市中無數。今衣冠禮樂,日富年華,何可猶作舊意,非理望也」。衆咸服之。 |
176  | 冬十二月,齊始用士人為縣令,魏末以來,縣令多用廝役,由是士流恥為之。齊僕射元文遙以為縣令治民之本,遂請革選,密擇貴遊子弟發敇用之,悉召集神武門,令趙郡王叡宣㫖慰諭而遣之。齊之士人為縣令自此始。 |
177  | 春正月癸酉朔,日食。二月,陳安成王頊殺中書舍人劉師知,又殺僕射到仲舉。 |
178  | 師知與安成、王頊、到仲舉同受世祖遺詔輔政,師知見頊為朝野所屬,忌之,謀出頊于外。東宮舍人殷不佞素以名節自任,馳詣相府,矯敇謂頊曰:「今四方無事,王可遷東府經理州務」。中記室毛喜馳語頊曰:「此必非太后意,須更聞奏」。領軍將軍吳明徹亦賛之,頊乃稱疾,召師知與語,使喜,入言于太后,太后曰:「伯宗幼弱,政事並委二郎,此非我意」。陳主亦曰:「此自師知等所為,朕不知也,喜以報頊,頊因囚師知,入見太后,以師知付廷尉,賜死,以仲舉為光祿大夫。不佞少有孝行,頊雅重之,免官而已,自是國政盡歸于頊。右衛將軍韓子髙人與仲舉通謀,事未發,仲舉廢,心不自安,子髙亦自危求出,或告其謀,頊召文武議立皇太子,仲舉、子髙入,皆執之,下獄賜死。 |
179  | 夏四月,陳湘州刺史華皎叛附于周皎,與韓子髙俱為世祖所親任。子髙死,皎內不自安,遣使潛引周兵,又自歸于梁,陳安成、王頊遣吳明徹等襲之,皎使至長安,梁主亦上書言狀,宇文䕶遣襄州總管衛公直等,帥師助皎。九月,梁遣其柱國王操將兵二萬會之,周衛公直總水陸軍,與皎俱下,與吳明徹戰于沌口,西軍以艦載薪,因風縱火,俄而風轉自焚,西軍大敗,皎、直俱奔江陵。 |
180  | 秋八月,齊以東平王儼為司徒。儼有寵于上皇,及胡后為司徒,領御史中丞。儼性剛決,嘗言于上皇曰:「尊兄懦,何能帥左右!」上皇每稱其才,有廢立意。胡后亦勸之,既而中止。 |
181  | 冬十一月戊戍朔,日食。 |
182  | 齊流祖珽于光州,珽與黃門侍郎劉逖友善,珽欲求宰相,乃疏僕射趙彥深、元文遥及和士開罪狀,令逖奏之,逖不敢通。彥深等聞之,先詣上皇自陳。上皇大怒,執珽詰之。珽因陳士開等朋黨㺯權、賣官鬻獄事,上皇曰:「爾乃謗我!鞭配甲坊!」尋徙光州,桎梏置地牢,中夜,以蕪菁子為燭眼為所熏,由是失明。 |
183  | 秋七月,周隨公楊忠卒,忠子堅為小宫伯,宇文䕶欲引以為腹心,忠曰:「兩姑之間難為婦,汝其勿往」。堅乃辭之。至是,忠卒堅襲爵。 |
184  | 冬十一月壬辰朔,日食。 |
185  | 陳安成王頊廢其主伯宗為臨海王,而殺始興王伯茂。 |
186  | 始興王伯茂以安成王頊専政,不平,肆惡言,頊遂以太后令誣陳主,云與劉師知、華皎等通謀,廢為臨海王,以安成王入簒。又下令黜伯茂為溫麻,侯置諸别館,使盜殺之。 |
187  | 齊主湛殂。 |
188  | 先是,齊上皇有疾,僕射徐之才善醫療之,既愈,和士開欲得次遷,乃出之才為兗州刺史而代之。及是,上皇疾,復作驛追之。才未至,疾亟,以后事屬和,士開握其手曰:「勿負我!」遂殂。士開秘喪三日不發,黄門侍郎馮子琮謂曰:「升遐之事,行路皆傳,久而不舉,恐有後變」。士開乃發喪。 |
189  | 御批歴代通鑑輯覽》卷四十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