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Text Project Wiki |

Search details: |
---|
Scope: 御定淵鑑類函 |
Condition : References 「盧毓」 |
Total 4 |
《卷七十六》
8 ![]() | 原掌人物華譚集《尚書二曹論》云:「劉道真問薛令長曰:漢氏重賊曹為是,吳、晉重吏部為非。薛令長曰:八座秩同班等,其𨕖並清,宜同一揆,以光廊廟,不足偏有所重。葢人才或多或少,𨕖例難精,如不得已。吏部職掌,人物難明,謂吳、晉為得君,何是古而非今?」。 主計官。周禮天官司㑹之職。鄭注云:會,大計也。司會主天下之大計,計官之長,若今之尚書。 掌計要《禮記王制》云:「司會,以歲之成質於天子」。鄭康成注云:「司會,冢宰之屬,掌計要者也。質猶平其計要也」。。 位處三曹。華譚集《尚書二曹論》云:今吏部非為能刋虛名,舉沉朴部,盤石而名未齒也。《故録》已成之人,位處三曹署,聽採公卿譽而用之者矣。 銓管為任。晉起居注云:惠帝元康元年,詔曰:「夫興治成務,要在官人,銓管之為任,不可假人授侍中、中書。今光祿大夫王戎,經徳靜正,鑒識明逺,其以戎領吏部」。 銓管人才又太康四年八月詔曰:「𨕖曹銓管人才,宜得忠恪無欲抑華崇本者。尚書朱整、周慎敬讓以道素自居,是其人也。其以整為吏部尚書」。建九品之法《魏略》云:陳羣字長文,延康元年,始建九品官人,法拜吏部尚書也。 吏部宜重。華譚《尚書二曹論》云:人有精粗,事有難易,在於朝野者,率難精擇。此吏部宜重者也。 舉無失才,王隠《晉書》曰:山濤為吏部,前後所𨕖,周徧百官,舉無失才,凡所題目,皆終如其言。惟詔用陸亮,濤畢力爭之,不得。亮尋以賄敗。 𨕖曹尤劇。李重𨕖部尚書箴曰:難以𨕖曹,尤鍾其劇,三季凌遲請謁,互起書牘,交横貨賄,若市濁清,難從亦不可杜,惟在善察斷,因舉主。 先舉性行,《魏志》曰:盧毓,字子家,遷吏部尚書。典𨕖先舉性行而後言才。李豐常以問毓,毓曰:「才所以為善也,故大才成大善,小才成小善。今稱之有才而不能為善,是才不中器也」。豐服其言。 多被拔擢。《魏略》云:何晏,字平叔,遷侍中、尚書。主𨕖宿,與有舊者多被拔擢。 心精體密。《吳志》:薛綜字敬文,為𨕖官尚書,固讓。顧譚,心精體密,貫通逺微,才昭人物,德服衆望,誠非愚臣所可越,先後遂代綜也。 執心平當。晉諸公賛云:劉維字公平,遷吏部尚書。執心平當,不能顧憚。 當時內外肅然。王隠晉書云:鄧攸遷吏部尚書,當時清淨,內外肅然。 一時之俊華譚集《尚書二曹論》云:劉道真才識髙妙,一代名俊,昔與梁相薛令長往見之,問曰:「薛君在吳何官?」荅曰:「為吏部尚書」。問「吳待吏部何如」,餘曹曰:「並通髙𨕖,而吏部特取一時之俊」。劉曰:「魏、晉以來俱爾」。 主司。 理典《周禮》:太宰掌理典也」。 考課之典《魏志》,韓暨為吏部,立考課之典法也 品藻九流。 四科取士: 知人取士。 射䇿之初,既無失於正鵠。 掄材之際,必有適於輪轅。 當垂拱之朝,實資共理。 奉持衡之職,必在至公。白帖》。 増文昌六卿楊億代表 中臺職司又中臺職司願講,求於故實,未央朝會,待瞻望於清光。 四事擇其良六典:四亊、身、言、書、判。 三𩔖觀其實又三𩔖:徳、行、才、用、勞、效 𨕖妙秩清。見後白制 懸衡處物唐臨吏部尚書冊,懸衡處物,虛心待士。 恐妨賞適」。北齊楊休之為吏部尚書,謂人曰:「此官實是清華,但煩劇,妨吾賞適」。 半面不忘。《北齊書》:楊愔字遵彥,拜吏部尚書。典𨕖二十餘年,取士多以言貌,時以愔之用人如貧士市𤓰,取其大者。其聰記強識,半面不忘。每有所召問,呼姓名無誤者,有𨕖人魯漫漢,自言猥賤,獨不見識,愔曰:「卿前在元子思坊騎秃尾草驢經過,見我不下,以方麴障面,我何不識卿漫漢歎服」。揺扇厲聲。元順為吏部尚書,時朱暉事髙陽王雍,欲以為廷尉評,順不為用。雍撫几曰:「身,天子之子,天子之弟,天子之叔,天子之相,元順何人?棄身成命!」順揺白羽扇,徐謂雍曰:髙祖遷宅中土,創定九流,官方清濁,軌儀萬古,而朱暉小人身為省吏,何合為廷尉清官?」雍曰:「身為丞相録尚書,如何不得用一人為官!」順厲聲曰:「殿下必如是,順當依事奏聞」。 方嚴不侵,宋孝武帝好狎侮羣臣,自太宰以下,不免穢辱。又寵一崑崙奴令,以杖擊羣臣,惟憚吏部尚書蔡興宗方嚴,不敢侵媟。儀曹郎。王耽之曰:「蔡豫章昔在相府,方嚴不狎,武帝宴私之日,未嘗相召。蔡尚書今日可謂能負荷矣」。注云:豫章,興宗之父廓,曽出為豫章太守。 摘發若神。《職官分紀》:梁范雲為吏部尚書,寄任隆重,書牘盈案,賔客滿門,應荅如流,無所壅滯,官曹文墨,摘發若神,時人莫不服其明贍。 為書示衆,陳以徐陵為吏部尚書。陵以梁末以來,𨕖授多濫,乃為書示衆曰:「永定之時,聖朝草創,白銀難得,黃札易營,致令員外常侍,路上比肩,諮議、參軍,市中無數。今衣冠禮樂,日富年華,何可猶作舊意,非禮望也」。衆咸服之。 不畏彊禦。唐中宗景龍四年,以宋璟為吏部尚書,李乂、盧從愿為侍郎,皆不畏彊禦,請謁路絶,人服其公。 首言朋黨:言行録:王存字正仲,召為吏部尚書,時在朝朋黨之論正。熾公入對,首言人臣朋黨,誠不可長,然或不察,則濫及善人,東漢朋黨之獄是也。 諌屏鞠戲陳俊卿為吏書時,上未能屏鞠戲公,上疏力諫,入對,上迎,謂曰:「前日之奏,備見忠讜,朕決意用卿矣」。拜同知兼參政。 後多知名范仲淹判吏部尚書,參議朝政,前後表薦四十餘人,後多知名者。 人材可惜。《獻徵録》:嘉靖間,科道互紏題覆二次,俱以尚有奸惡顯著者,責吏部黨護兵部尚書史道時掌都察院,過大明門,遇吏部尚書汪鋐,乃立言人材可惜,公留得一分是一分,汪亦以為然。及有㫖再考,汪並奏公語,替科道作說客,坐是奪俸。 用舍,天下以為當孝宗即位,起三原王宗貫為吏部尚書,以劉紹和、楊守陳為左、右侍郎,三人協心為政所用舍,天下以為當,屹然如泰山,喬嶽不可撼宣徳、朝南,吏部尚書黄宗載,南雖無銓敘之勞,而難於馭吏。宗載正已率物,屹然如泰山,喬嶽不可撼。 令接海內賔客。王恕為冢宰時,子承裕隨任令接海內賔客籍其所長,恕依而用之,一時號稱公明。當時既不疑其子,而海內亦無他議。承裕後官至南戶部尚書,人稱其濟美,有范忠宣、繼文正之風。 良玉溫潤而栗。嘉靖初,冢宰汪鋐與侍郎霍韜持議,每不合,數面詆譏。張邦竒時為右侍郎,數婉譬曲解之,事幸不廢。霍嘗語人曰:「古人稱良玉溫潤而栗,如甬川非邪」。 剗革宿弊,品藻人物。明吏部尚書姚䕫。 久掌衡鑑,博采公議明吏部尚書尹旻。 辨論官材,總統百度明吏部尚書喬宇。 端方強毅,清白儉約。 惕厲交勤,仰思待旦。明吏部尚書王翺,俱獻徵録 以上尚書。 銓衡之任《通典》:唐掌𨕖部流內六品以下官,是為銓衡之任,凡初仕進者無不仰屬。 銓綜之司《唐書》:考功員外郎劉思立子憲為河南尉,思立今日亡。明日𨕖,人有索憲闕者。時馬載為吏部侍郎,書曰:「無行注冬集」,朝廷咸曰真銓綜流品之司,可謂振理風俗也,典𨕖十載又楊纂除吏部侍郎,前後典𨕖十餘載,時論稱為允當。 典𨕖六年又唐席豫為吏部侍郎,明皇謂之曰:「卿前為考功,職事平允,故有此授」。豫典𨕖六年,有令譽。又盧從愿精力於官,偽牒詭功,檢擿無所遺,銓綜六年,以平允聞。 四代居𨕖分紀:房穎叔拜天官侍郎,自其髙祖至穎叔,四代咸居𨕖部,時論榮之 行儉知人,裴行儉為吏部侍郎,典𨕖,有知人之鑒,見王勮與蘇味道謂人曰:「二子亦當掌銓衡之任」。後勮果為天官侍郎,味道至相位。 甄別士庶。唐本傳:陸彦師為吏侍,隋承周制,官無清濁,彦師在職,凡所任人,頗甄別於庶士。 華侈《唐書》:韋陟遷吏部侍郎,𨕖人多偽集,與正調相冒,陟有風采,擿辨無不伏者,銓綜號為「公平。俄襲郇國公。陟性華侈,每食視庖中所棄,其直猶不減萬錢。嘗以五采牋為書記,使侍妾主之,以裁荅授意而已,皆有楷法,陟惟署名,自謂所書「陟」字若五朶雲。 不能摘發精明。又貞元中,奚陟為吏部侍郎時,謂與李朝、隠略等,不能摘發精明,如裴行儉、盧從愿也。 相對終日無慍言。又天寶中,苖晉卿為吏部郎中,𨕖人訴索好官,厲言倨色紛於前。晉卿與相對,無愠言。久之,進侍郎。 平判皆誦扵口。又韋見素為吏部侍郎,平判,皆誦於口。 熟於典故。李益能撰綦《北海行狀》:綦北海先生崈禮,當維揚兵革之後,省曹簿書殘毁幾盡,公為吏部侍郎,熟於典故,衣冠調集及朝政沿革,漫無成案,可倣公援據該審,徐出一言以決之,吏不得容其私,公所建明,悉著於令」。自是省曹除授,皆有案驗。 不負朝廷」。唐會要:吏部侍郎鄭杲注:韓思復為太常博士,元希聲為京兆士曹,嘗謂人曰:「今年掌𨕖得韓、元二子,則吏部不負朝廷矣」。 隨事疏理。言行録:洪文安公遵字景嚴,為吏部侍郎。先是,𨕖人諸曹改秩予奪,一出吏手,公乃隨事疏理,吏不得肆。 即引見。《宋史》:熙寧初,王益柔判流內銓。舊制,𨕖人當改京官,滿十人乃引見,由是士多困滯,且過舉者有故,輒不用。益柔請才二人,即引見,士論翕然稱之。 覈職田又宋制,為吏者有職田。仁宗朝,謝絳判流內銓,吏部議官舊視職田有無,不問多寡,以是不均。絳為覈其實,以多寡為差,其有名而無實者皆不用,人以為便。 百爾明慎,題奏周詳」。《獻徵録》:明,吏部侍郎林文俊郎以上侍。 |
《卷二百四十九》
7 ![]() | 原因心 本性:詩維此王季,因心則友則友,其兄則篤其慶。 庾袞列傳:次兄有疾,癘氣方殷,衮納漿粥扶持,不舍晝夜,友愛之至,本之天性。 棣華。 荊葉上詳詩傳》,周景式孝子 ,古有兄弟,意欲分異,出見三荊同根,接葉連陰,嘆曰:「木猶欣聚,況我而殊異哉!」還共雍和。 致美: 立敬史佚,有言兄弟致美 ,下詳兄弟 增竹筍。 鸞龍《開元遺事》:「明皇游後苑,有竹叢密笱不出外,帝顧諸王曰:「父子兄弟相親,當如此」。因謂之「義竹 《藝文》:「昔我兄弟如鸞如龍」,喻兄弟之賢也營産。 哭麻《南史》:孔顗為長史,弟道存、從弟徽頗營産業。二弟請假歸,輜重十餘船,皆緜絹紙席之屬,顗正色曰:「汝軰忝為士流,何𩔖賈客邪!」命燒盡而去。 劉崇龜弟崇魯與崔緯善,帝以李磎輔政,緯懼見奪,共謀沮之。及磎白麻出,崇魯輒掠麻大哭。帝問之,崇魯曰:「今雖乏人,豈宜取憸人為宰相?」磎由是不得相。崇龜聞之曰:「吾兄弟未始以聲名敗,今不幸,乃生是兒」。 麈尾 鹿車,晋書李矩表郭誦為揚武將軍,屢敗石勒,誦弟元為賊所執,賊遣元以書說矩曰:「去年東平曹嶷,西賔猗盧,矩如牛角,何不歸?命」矩以示誦,誦曰:「昔王陵母在,賊猶不改意,弟當何論!」石勒復遺誦麈尾馬鞭,誦不答。 《後漢書》:杜林字伯山,初為郡吏,客河西,隗囂深相敬待。林雖拘于囂而終不屈節。弟成物故,囂聼林持喪歸。既遣而悔,追令刺客楊賢于隴坻,遮殺之。賢見林,身推鹿車,載致弟喪,乃歎曰:「當今之世誰行義!我雖小人,何忍殺義士!」因亡去。 原萌肥。 禮瘦,《東觀漢記》:倪萌字子明,齊國臨淄人。常勤身田農,遭歳倉卒,人民餒飢相啖,與兄俱出城採蔬,為赤眉賊所得,欲殺啖之。萌詣賊叩頭,言兄年老羸瘠,不如萌肥健,願代兄賊義而兩釋之。 下趙孝事見前。 分甘美。 同衣食《東觀漢記》:孔奮篤骨肉弟竒在雒陽為諸生,分祿俸以供給,其糧用四時送衣,下至脂燭,每有所食,廿美輒分減以遺竒 」。《江徽陳留志》:「李銓,平邱人,有至行。銓兄前母子後母甚不愛,而衣食皆使下銓。銓始年五歳,覺已衣服,勝兄即脫不著,須兄得已同,然後服之,其母遂不得有偏」。 梁王同輦。 清河共室,《漢書》:梁孝王入朝,景帝使使持乘輿駟馬迎梁王于闕下,入則侍帝同輦,出則同車游獵。太張瑩《漢南記》:孝和皇帝諱肇,章帝中子也。兄慶為皇 子,母被䜛死。慶為清河王帝,年四歳代為太子,而特親慶。入則共室,出則同車。 許荊解劒。 李鴻刻印,上見叔姪𩔖育《後漢書:李鴻,字奉遜,友于兄弟弟育為人所侵辱, 後陰結客報怨,為執法吏所得,當伏罪。時未立,嗣鴻為太尉掾,在京師傷育,以義刷恥,門戶㫁絶,自分代育,遂刻印還歸,欲過家,恐見妻子,虧移其意,到縣北亭預作記,乞代育通記》,便飲鴆而死。縣令省記,怛然驚感。 孔融爭死。 冷平讓生,司馬彪《續漢書》:山陽張儉為中常侍侯覽所忿疾,下州郡捕儉。儉與孔融兄褒有舊,亡投,褒遇褒出。時融年十五六,留舍藏之後,以客發洩,覺知儉脫走收融及褒送獄,融曰:「保納藏舍者,融也。融當坐。褒曰:「彼來投我,罪我之由,非弟之過,我當坐兄弟争死」。郡縣疑不能决,乃上讞,詔令坐褒,融由是著名。 崔鴻《南燕録》:冇司奏沙門僧智夜入臨淄人冷平舍,滛其寡嫂李氏平,與弟安國殺之郡縣。按平兄弟以殺人論,而平安國各引手殺讓生競死,義形急難。 陰慶推第 李孟讓田,張瑩《漢南記》:陰慶為鮦陽侯,其弟員及丹皆為即慶,以明尚書修儒術,推居第園田,奴婢錢悉分與員,丹慶但佩印綬而已。 陳壽《益部耆舊傳》:李孟元修《易、論語》,大義畧舉,質性恭順,與叔子就同居,就有痼疾。孟元推所有田園,悉以讓就,夫婦紡績以自供給。 夀子載、旌。 姚萇授馬,《左傳》:衛宣公烝于夷姜,生急子為之娶于齊,而美公娶之,生壽。及朔使諸齊,使盜待諸莘,將殺之。夀子告之,使行,不可。及行,夀子飲以酒,載其旌,以先盜殺之。授崔鴻《後秦録》:姚襄與李歴戰,馬中流矢,弟萇下馬以 ,襄襄曰:「汝何以自免?」萇曰:「兄濟此監子,安敢害萇!天下可無我,不可無兄會!」救至,俱免。 盧毓飬寡 仙偉、訓孤,《漢書》:盧毓字子家,涿郡人。父植,冇名于時,毓十歳而孤,遇本州亂,二兄死難,當袁紹、公孫瓚交兵,幽冀年荒,飬寡嫂兄子,以學行稱㤙。《魏書》:仙偉弟少亡,偉撫寡訓孤,同居二十餘年, 義甚篤,不營産業,身亡之後,賣宅營葬。 姜肱同被。 李克易衣上見前妻,下詳見去 請代得免。 爭死,遂釋淳于恭弟為賊所得,請代,得免死。肱《漢書》:姜肱與弟季江謁郡,夜于道逄,賊欲殺之, 兄弟爭前死,賊遂兩釋之,但奪衣資。 束帶後語。 掩戸自撾,劉璡兄瓛每隔壁呼璡,璡束帶而後語分《後漢書》。繆彤字。公豫兄弟四人同財。及各娶兄弟,求 異,彤乃掩户自撾曰:「修身謹行,學聖人法,將以齊整風俗,奈何不能!」正家」及諸婦聞之,叩頭謝過,更為敦睦之門。 增封之有庳。 逃于荊蠻。孟子象至不仁,封之有庳之。《史記》:吳太伯與弟仲雍,皆周太王之子季歴。 ,兄也,季歴賢而有聖子,昌太王欲立季以及昌,于是太伯、仲雍乃逃荊蠻,文身㫁髪,示不可用,以避季歴。 弟優于兄。 兄勝,其弟,世說,王獻之常與兄徽之、操之俱詣謝安。二兄多言俗事,獻之寒暄而已。客問王氏優劣,安曰:「少者佳」。客問其故,曰:「吉人之辭寡」。使李義琰使髙麗,其王據榻召見,義琰不拜,曰:「吾天子 ,可當小國君,君奈何倨見我?」王辭屈,為加禮。及義琛再使,亦坐召之,義琛匍匐拜伏。時人由是見其兄弟優劣焉。聞聲乃識。 唾面自乾,《後漢書》:夏馥以聲名為中官所忌,遂被誣陷。詔下,州郡捕為黨魁。馥乃自剪鬚變形,為冶家傭,親突烟炭,形貌毀瘁。弟靜于湼陽市,遇馥不識,聞其言聲,乃覺而拜之。《綱鑑》:婁師德弟守代州,辭之官,師徳教之,耐事弟曰:「人有唾面潔之而已」。師德曰:「潔之是逄其怒,正使自乾耳」。憐兄受撻。 質弟給需,唐書:李景莊老于塲屋,每被黜,母必撻其兄景讓,宰相謂主司曰:「李景莊今歳不可不收,可憐彼兄每嵗受撻」。由是始得及第。 桓沖𫝊:桓温弟冲,小字買得,即初温兄弟俱少,家貧,母病,需羊解濕,溫乃以沖為質,羊主言不欲為質,幸為飬買,得即」。 增兄弟友恭、夢草。 分荆南史》:謝惠連十嵗能屬文,兄康樂賞愛之。甞于永嘉西堂思詩,竞日不就,忽夢見惠連,即得池塘生春草,園栁變鳴禽,曰:「此語有神助,非吾所能及也」。 續齊諧記:京兆人田真,與弟廣慶三人分財各居,堂前有紫荊花一株甚茂,共議破而為三,至明旦即枯死。真驚,謂二弟曰:「荊本同株,當分折,便憔悴,况人兄弟而可離?是人不如木矣」。兄弟相感復合,荊亦復茂。 射牛不問。 傷犬得差,《隋記》:牛宏寛厚弟弼,好酒,因醉射殺宏駕車牛。宏還宅,其妻迎謂之曰:「叔射殺牛」。宏無所推問,直答云:「作脯」。坐定,其妻又曰:「叔忽射殺牛,大是異事」。宏曰:「已知之矣」。顔色自若,讀書不輟。 《宋書》:張暢弟收為猘犬所傷,醫曰食蝦,蟇膾即愈,收甚難之,暢含笑先嘗,收因啖得差。 逃遁讓封。 孤惸相育。《後漢書》:居巢侯劉般薨,子愷當嗣,稱父遺意,讓其弟憲,逃遁十餘嵗,有司稱絶其國。賈逵上書曰:「孔子稱能以禮讓為國乎?何有有司不原樂善之心,而䋲以尋常之法,非所以表克讓之風,成含宏之化也」。和帝詔聼憲嗣爵,徵愷為即域。《唐書》:陽城,字亢宗,舉進士第,後隱中條山,與二弟堦、 ,常易衣而出,長不肯娶,謂弟曰:「吾與若孤惸相育,既娶則間外姓雖共處,而亦疎我,不忍為弟義之,亦不娶終身」。 樹,字連枝。 樓名花萼謝靈運《答惠連詩》:「況我連枝樹,與子同一身 」。《唐書》明皇與諸王友悌造花萼相輝之樓」。 恭順處兄。《後村詩話》:曹植以葢代之才,他人猶愛之,況于父兄乎!雖丁儀等坐誅,辭不連植。黃初之世,數有貶削,方責躬上表,求以自試,兄不見察,而不敢廢恭順之義,卒以自全,可謂仁且智矣。文中子曰:「至哉思王!以天下讓。真」篤論也。 惟取圖書。 不私錢帛。《南史》:王曇首,太保宏之弟。㓜冇素尚兄弟分財,曇首惟取圖書而已。命《唐書》崔孝暐奉兄孝芬盡恭順之禮,坐食進退,兄不 ,則不敢也。一錢、寸帛不入私房,吉凶所須,坐對分給。諸婦亦相與親愛,有無共之。 兄代弟官。 弟為兄友,髙元裕自侍講為中丞,文宗難其代,元裕表言兄少逸才可任,因以命之,世榮其遷。 《晉書》:劉審理與弟延景為友,得祿多資之,蕭介與兄弟文酒會賞,時人以比謝氏烏衣之游。 伏願內徙」。 得免外出」。《唐書》:張嘉貞奏事京師,明皇數慰勞嘉貞自陳:「少孤,與弟嘉祐相恃以長,今為鄯州別駕,伏願內徙,使少相近」。帝為徙嘉祐忻州刺史。本又岑文本弟文昭任校書,即多交輕薄。帝不悅,謂文 曰:「卿弟多過,朕將出之」。文本曰:「臣少孤,母所鍾念者弟也,不欲離左右。今若外出,母必憂。無此弟,是無母也」。泣下嗚咽。帝愍其意,召文昭讓責,得免出。 名標亷讓。 志勵清髙,《交州記》:李祖仁兄弟十人,並慈孝亷讓,因名其江曰亷讓、江伐。《東觀漢記》:鄧彪,字伯智,南陽人,父邯,世祖中興,從征 ,以功封鄳侯,彪以嫡長為世子,邯薨,彪當嗣爵,讓國,與異母弟鳯明帝髙其節,詔書聼許鳯襲爵,彪仕州郡。 讓産擔金,聚堂還室。《列女傳》:廣漢汝婦者,汝敦之妻也,居世殷富,兄弟早孤,而嫂貪吝。敦所受田宅奴婢三百餘萬,悉讓于兄,裁留地數十畝起舍耕作。土中得金一器,敦以示妻,妻曰:「本言讓先祖所有,此獨非其有耶?」敦曰:「固吾意也」。乃俱擔金與兄、嫂、嫂見金而喜,兄乃惻然感悟,棄妻還。金 《魏書》:楊播,字元慶,昆季相事,有如父子。播剛毅,椿、津恭讓,兄弟旦則聚于堂。椿年老,曾他處醉歸,津扶持還室,仍假寐閣前,承候安否。椿、津年過六十,並登台鼎,而津嘗旦暮參問子姪,羅列堦下,椿每近出,或日斜不至,津不先飯。椿還,然後共食。食則津親授匙箸,味皆先嘗,椿命食然後食。 事兄如父。 呼弟以君。《宋書》:謝宏微少孤,事兄如父,號蘇子。由己夘生。東坡嘗 為夘君。 相約早休。 同時請老,蘇子由曰:轍初從子瞻兄讀書,未嘗一日相舍,既仕宦,游四方,讀韋蘇州詩,那知風雨,夜復此對,牀眠惻然感之,乃相約早休,為閒居之樂。其後熈寧十年二月,始會于澶、濮之間,留百餘日,宿于逍遙臺,追感前約,作小詩以紀之。《大宋史》:韓獻肅公絳兄弟,天性友愛,自忠獻公為兩府, 臣至公兄弟為宰輔者三人。公將歸許,而兩弟時亦皆七十同時請老,朝廷雖未之許,其為榮盛前古未有也。忠獻乃獻肅公之父億也。 詩酒相娛 清白交勵,宋周益公,名必大,字子充,廬陵人。以太傅退休,其兄承成先生以將作監丞退休,年皆八十,詩酒相娯,終其身。弟宋史李綸,提舉廣東,適伯兄維守恩平,酌別江濵,兄 相勵以清白,綸臨江矢言曰:「倘負君民,有如此水!」遂投杯于江,杯停不沒者久之,觀者驚歎,民歌曰:「石門之水清且清,晋吏一歃千古榮,爭如李公投杯罌,江流洶洶杯停停」。 怒其辭召。 戒以擇交。《宋史》:范純仁兄純祐有心疾,奉之如父,藥膳居服皆躬親。賈昌朝守北都,請參幕府,以兄辭。宋庠薦試館職,謝曰:「輦轂之下,非兄養疾地也」。富弼責之曰:「臺閣之任豈易得,何庸如是!」卒不就。 蘇東坡泛愛天下,無賢不肖歡如也。弟子由少許可,嘗戒擇交東坡曰:「吾眼前見,天下無一箇不好人」。 增兄弟齊名兩驥。 八龍劉正兄弟二人,時號「兩驥龍」。《世說》:荀爽兄弟八人,時號八 二陸 三張本傳士衡士龍陽,本傳孟陽景 季陽 五常。 二惠《蜀志》:馬良字季常。眉間有白毫兄弟五人,時人為之語曰:「馬氏五常白,眉最良 ,《左傳》:二惠競爽競,爽猶皆善。 六龍 八逹,晋書卞壺兄弟並登宰輔,世稱卞氏六龍逹,安平王兄弟八人,時號「八」。 雙丁 兩到,《魏志》:丁儀、丁廙俱有文才,人稱雙丁貧。《南史》:到溉字茂灌,撝弟子也。父坦,齊中書郎。溉少孤, 與兄●、弟洽俱知名,起家王國,左常侍樂安任昉大相賞好,提擕溉、洽二人,廣為聲價稱兩到云。 東漢二龍。 北齊兩鳳《後漢書》:許邵字子將,汝南平輿人也。兄䖍,亦知名。汝南人稱平輿之淵,有二龍焉。 《北齊書》,崔陵與弟仲文俱有名,同日受拜,時號「兩鳳連飛」。。 賈門三虎。 張氏《十龍》,《後漢書》:賈彪字偉節,兄弟三人,並有髙名,而彪最優,故天下稱之曰:「賈氏三虎,偉節最怒」。 《語林》:魏張魯冇十子」。時人語曰:「張氏十龍,儒雅溫恭」。 王氏三珠。 陸家雙璧,《唐書》:王勃與兄勮、勔皆著才名。杜易簡稱為三珠𣗳三珠」,𣗳生赤水之上年。陸暐與弟恭之並有時譽,洛陽令見之曰:「僕已 老,更睹雙璧」。 孟氏雙珠。 蘇庭連璧,《南史》:孟㫤與弟顗並美風姿,時人謂之「雙珠 」。蘇東坡與弟子由及孔文仲、經甫與弟武仲、常甫、平仲毅甫,俱以才名播天下。《黃山谷贈詩》曰:「二蘇稱連璧三孔分立鼎,天不墜斯文,俱來集臺省」。 山稱二隱。 秦號兩君,梁書:何說為中書令,後去職,居㑹稽若邪山雲門寺,二兄求㸃,並棲遁求先卒,至是允又隱,世號㸃為大山,允為「小山」。 本傳:唐初,漢書學大興,其章章者若劉伯莊、秦景通兄弟劉納言,皆名家。景通與暐皆有名,精漢書號大秦君、小秦君。 慈孝亷讓。 酪酥、醍乳上李祖仁事,見前友恭𩔖員唐書》,穆賛為御史中丞,弟質右補闕, 侍御史,賞監察御史,皆以守道行誼。顯兄弟和粹,世以珍味目之。賛少俗,然有格為酪,質美而多文,為酥員為醍醐,賞為腐乳。貞元間,言家法者稱之。 為聮珠集》。 號《花萼篇》。又曰:竇羣與兄常年、弟庠、鞏,五人皆為郎,工詞章,義取五星,故名為《聮珠集》,行于世。 又曰:李義山與兄弟俱以文章名,同為一集,號曰《李氏花萼集》 俱善文辭。 皆敦士行,又曰:劉知幾與弟知柔俱以善文詞有名人,號其鄉曰髙陽里曰居巢」。象又曰陸象先弟景倩、景融、景猷。景裔僧一行少時,與 先兄弟相善,嘗謂人曰:「陸氏兄弟皆敦士行,古之茍陳,無以過也」。 汝潁無對。 貢舉兩收。陳羣與孔融論汝、潁人物,羣曰:「荀文若休,若仲豫,當今無對也」。俱乾𦠆子。唐張越、石楚金同舉,有以兄弟不可兩取,欲 退之。李靖歎曰:「貢舉本求才行,何妨雙舉!」 西州五:鳳。 北魏九龍》《宋史》:永康人謝發冇五子固田,因圓困,以文詞迭魁,太學號「西州五鳳」。《九北史》:魏王昕字元景,生九子,並風流醖籍,世號王氏 龍。龍駒鳳雛。 玉昆金友《南史》:晋陸雲,崑山人,六歳能屬文,與兄機齊名。㓜時,吳尚書閔鴻見而竒之,曰:「此兒若非龍駒,定是鳳雛人」。梁書,王琳二子,銓、錫、銓,雖學不及錫,而孝行齊焉。時 以銓錫」為「玉昆金友」。按銓,字公衡,錫字公嘏。 洛下三嘏。 汝南、二應、《晉書》:劉宏,字終嘏。兄粹,字純嘏,弟演,字沖嘏,並在中朝。《世人語曰:洛下雅雅有三嘏。 《魏志》:應劭字仲逺,弟珣,字季瑜,生二子,瑒字徳璉,璩字休璉,咸以文章顯。 龍,文驥子。 《龜駒、玉鴻》裴寅明二子。景鸞、景鴻並有逸才。河東稱其兄為驥子,弟為龍文,次《宋史。洪師民四子,長朋字龜父,有詩百篇,為郡舉首。 芻,字駒父,第進士,有詩千餘篇。靖康中為諫議大夫。次炎,字玉父,登第,官至著作,即秘書少監。次羽字鴻父,元符末入黨籍,遂終其身。紹興中,官其一子。按師民娶黃山谷妹,四洪皆山谷甥也,俱有名。潘邠老,曽贈以詩 神思清發 大器晩成,《晉書》:劉實,字子眞,平原髙唐人也。弟知,字子房,貞潔有兄風,為潁川太守。平原管輅嘗謂人曰:「吾與劉潁川兄弟語,使人神思清發,昏不假寐,自此之外,殆白日欲寢矣」。 《後漢書》,馬援字文淵,三兄況、余員,並有才能,王莾時皆為二千石援。年十一而孤,少有大志,諸兄竒之嘗授齊詩,意不能守,章句乃辭,况欲就邊郡田牧,況曰:「汝大器當晩成良工,不示人以朴,且從所好」。 濟世保家內潤外朗上,東漢韋元將,仲將事,見父子𩔖許。後漢荀靖與弟爽俱有才名。或問汝南 章曰:「爽與靖孰賢?」章曰:「二荀,皆玉也。慈明、外朗,叔明內潤」。 名相上下。 表奏短長,盧奕與兄奐名相上下,而剛毅過之名。《唐書》,王維三遷尚書右丞,弟縉為蜀州刺史,俱有才。 維自表已有五短,縉有五長,臣在省戶,縉在逺方,願歸所任官,放回田里,使縉得還京師。 令伯六龍。 兖西三馬,《華陽國志》:李宻字令伯,六子皆英挺逸秀,號曰六龍 。《北齊書》:馬子結兄弟三人,皆渉文學。陽休之牧兖西子亷、子尚子結與諸朝士各有詩言,贈休之總為一篇。酬答曰:三馬皆白眉者也」。 一門龍友。 二子:鳳、毛。《前涼録》:辛攀,字懐逺,與二兄鑒、曠、弟寳、迅,皆以才識知名。秦雍語曰:「五龍一門,金友王昆行。《金史:鄭宏,遼金源,令二子、子京、子聃、楊邱 ,嘗謂人曰:「金源二子,鳳、毛也」。 増兄弟俱貴,皆為郡縣。 並作臺郎,《漢書》:何武,字君公,蜀都郫人,兄弟五人,皆為郡縣。晋書祖逖,字士雅,范陽人,與弟約將母詣洛,交結人流。逖舅程元,良良弟收,並臺郎。州郡有勢于洛。 使俱兩綬。 愧無一言。《漢書》:金日磾兩子,賞、建俱為侍中,賞為奉車,建駙馬都尉。及賞嗣侯,佩兩綬。上謂霍光曰:「金氏兄弟不可使俱兩綬耶?」光對曰:「賞自嗣父為侯耳」。上笑曰:「侯不在我與將軍乎?」光曰:「先帝之約,非功不侯。之後漢書:鄧悝字叔招。安帝即位,拜城門校尉。自延平 。初、悝兄弟率常在中,供飬兩宮,悝上疏曰:幸得遭值聖明,兄弟充列顯位,並侍幃幄,與聞政事,無拾遺一言以補萬分,而久在禁省,日月益長,罪責日深,惟陛下哀憐之」。 前後象州。 大小上郡《南史》:夏侯夔為象州刺史,兄亶先經此任,並有㤙惠,百姓歌曰:「前兄後弟,布政優優」。馮、馮立,與兄野王相代為西河上郡太守,民歌之曰:「大君、小馮君兄弟,繼踵相因循,聰明賢知惠,吏民政如魯、衛、徳化均周公,康叔猶二君」。 俱官八座,皆登三品。唐書》:閻立本代兄立徳,為工部尚書,兄弟相代為八座,時人榮之。 又曰:崔、鄯兄弟六人至三品,邠、郾、鄲凡為禮部五,吏部再,唐興無有也。 對管華近。 同為幕官,又曰:溫大雅遷黃門侍,即弟彥博亦為中書侍,即對管華近,識者榮之。髙祖從容謂曰:「我起晉陽,為卿一門耳官」。西川,杜憬辟楊收節度判官,弟嚴觀察判 , 兄弟同幕,時人榮之。未幾,同入為御史。 大小大夫 兄弟節度。唐書:李光進,其先河曲諸部姓阿鐵氏,王承宗救易宗表,光進為將。時光顔亦至大夫,故軍中呼「大小大夫軍」。又曰:涼國李愬自鳳翔隴右節度代其兄愿為武寜 節度使,弟兄交換徐、岐兩鎭。 碑稱棠棣。 第有梧桐,賈敦頤為洛州司馬,人為刻碑市旁,弟敦實又為長史,人復為立碑,其側號「棠棣碑」。韓、韓子華兄弟皆為宰相所居第有梧桐,京師稱桐木 家,以別康公其家呼子華為三相公,持國為「五相公。 兄草弟麻。 弟書兄制。金坡遺事:錢希白,惟演從兄也,惟演拜相,希白當制,世稱「弟拜相兄草麻」,前代未有。 。元豐官制行,曲阜之除天官南封,為西掖行詞。元符末,魯公拜相,曲阜以學士草制對便殿,以親嫌辭。上云:禁中已檢見韓維故事,乃批㫖云:兄弟迭居詞禁,兄行、弟辭弟草兄制」。 時羡三楊。 人稱七薛。楊憑與弟凝、凌皆有名,大歴中,踵擢進士第,時號「三楊第」。《唐書》,薛播兄弟七人,皆擢進士 ,時號「七薛」。 三人:輔、相。 一時貴顯上韓獻、肅、絳事見前兄弟友恭,𩔖度宋史》,陳堯叟,堯佐俱拜平章,堯咨以儒臣換節 ,使一時貴顯。召弟代兄。 同時出守,《唐書》:韋嗣立為萊蕪令,太宗召問曰:「卿父嘗言,臣有兩子,堪事陛下。卿兄弟在官,誠如父言,朕今以卿代兄」。即日拜鳳閣舍人。 《南史》:梁簡文帝餞臨海太守劉孝儀,蜀郡太守劉孝勝詩曰:「兩杜昔夾河,二龍今出守」。 同官兩省。 繼美三司:《唐書》:裴寛兄弟八人,皆擢明經,任臺省。弟張暐贈開府儀同三司。子履,氷金吾將軍。 ,季良殿中監。 自稱仕宦。 世羡,顯家。《唐書》:崔湜與弟液、澄,從兄涖,並以文翰居要官,每宴,私比東晉王,謝曰:「吾一門入仕,歴宦未嘗不為第一,丈夫當先據要路以制人,豈能黙黙受制于人哉!」 孫簡,歴河中、興元、宣武節度,而弟範亦為淄青節度使,世推顯家。 疊至詔書。 對擁旄節唐闕,史左丞盧渥,字子章,軒冕之盛,近代無比。伯仲四人,咸登顯列。乾符初,母憂,服闋,渥拜陜西觀察使。沼除給事中,沅除左拾遺治,遷監察御史。詔書疊至,及赴任陜郊洛城,朝臣以下設祖筵,洛城為之一空,都人聳觀,亘數十里,有白髯,驛吏聲指曰:「某自擁篲清郵,五十載未嘗觀祖,送之盛有如此者」。渥題詩于嘉祥驛云:「 《唐書》:楊汝士為東川節度使時,嗣復鎭西川,乃族昆弟,對擁旄節,時人榮之。 增從兄弟河東、三鳳。 轅門二龍《唐書》:薛元敬,隋𨕖部郎中邁之子,與從兄弟收及族兄。徳音齊名,世號「河東三鳳,收為長離,徳音為鸑鷟,元敬年少為鵷雛,武徳中為文學館,學士杜如晦重之, 孔帖、烏承玭與族兄承恩皆為先鋒,沈勇剛决,號轅門二龍」。 貲財無異 鄉里同稱牛敬則與三從兄弟居四十餘年,貲産無異世。《後漢書》蔡邕與從弟同居,三 不分財鄉里,髙其義 念生平語。 思自全計」。又曰:馬援為新息侯,從容謂官屬曰:吾從弟少游,哀吾慷慨多大志,曰:士生一世,但取衣食粗足,若求贏餘,徒自苦耳。當吾在浪泊西里間,下潦上霧,毒氣薫蒸,仰看飛鳥,跕跕墮水中,臥念少游語,何可得也! 《晉書》曰:王衍居宰輔,思自全之計,以弟澄為荊州,從弟敦為青州,曰:荊州有江漢之固,青州有負海之險,卿二人在外而吾留此,足以為三窟矣」。識者鄙之。 封胡遏末 龍子釋奴《世說》:謝夫人曰:羣從兄弟則有封胡、遏末。按封胡、謝韶小字遏末。謝淵小字。或曰:封,謂朗,遏謂元末,謂「韶」一作「胡」,謂淵,遏謂元末。謂韶稱《隋書》,盧昌衡小字龍子,從弟思道,小字釋奴。宗中俱 英妙,故幽州為之。語曰:「盧家千里,釋奴龍子」。越俗超塵。 聮冠積笏,《南史》:梁劉歊字子元,博學能文。族弟訏,字彥度,㓜稱純孝,兄弟二人卜築鍾山,有終焉之志。劉孝標稱之曰:「訏超超越俗,如天半朱霞,歊矯矯出塵,如雲中白鶴,皆歉嵗之梁稷,寒年之纖纊也。《宫唐書》:崔儷諫議大夫,羣從數十人自興寜里謁大明, ,冠葢蟬聨,嵗時宴于家,以一榻置笏,猶重積其上,琳與弟太子詹事珪、光祿卿瑶俱列棨㦸,號「三㦸崔家」。 升殿偕榮,詞林同貴,又曰:鄭善果詔與裴寂等十人每奏事得升殿,而從父兄元璹亦與時以為榮。 元史:鄭滁孫,宋景定進士,至元間為學士。弟陶孫亦登進士,授編修,修國史,至宋徳祐末年事。陶孫曰:「臣嘗仕宋,宋是年亡,義不忍書」。遂終不書」。 原義兄弟小一月。 侍終日,《吳志》:孫權母謂權曰:「公瑾、伯符同年小一月耳,我視之如子,汝可兄事之《恩」。蜀志》:雲長翼徳為別部司馬,先主與二人寢則同牀,若兄弟稠人,廣坐立侍終日。 增兄事鄭僑。 交懽趙禹,《史記》:孔子過鄭,與子産如兄弟兄,事子産湯。《漢書》張湯、趙禹共定律令,務在深文。禹至少府, 為廷尉。交懽,湯兄事禹。 原兄事袁盎。 弟畜、灌夫《史記》:季心任俠殺人,亡吳從袁。絲兄事之,弟畜灌夫 增兄弟不睦,小忿。 私情《左傳》:兄弟雖有小忿,不廢懿親。 《蜀志》:許靖與從弟劭俱知名,有人倫盛名,私情不協。劭為郡功曹排擯,靖不得齒敘也。 尋斧。 散金:《左傳》:宋昭公將去,羣公子樂豫曰:「公族,公室之枝葉也。葛藟猶庇其根本,故君子以為比而縱尋斧焉,必不可 」。《通鑑》:主父偃為齊相,徧召昆弟,散五百金與之,曰:「無復入偃之門」。 鞠子。 友生書兄亦不念鞠,子哀,大不友于弟。《注》言為人兄不念稚子之可哀,大不能和。友于弟 《詩》,雖有兄弟,不如友生。 絶國 䦧牆晉信莒祈訴以絶魯曰:信蠻夷之訴,絶兄弟之國。 詩:兄弟閲于牆,外禦其侮。 奴畜。 火攻《史記》,衛青少時,自平陽公主家歸其父,父使牧羊先母之子皆奴畜之,不以為兄弟 下周伯仁,事見前,相瘉。 不協《詩》不令兄弟交相為瘉之《左傳,吾兄之不協焉。怨諸侯 不睦。 擁馬寄牋,《前燕録》:慕容廆父渉歸,分部落七百戶,與長庶子吐谷渾分馬以給之。廆嗣位而部馬鬬,廆怒,遣使讓渾,渾曰:「兄弟至親,而以馬鬬加怒,當去汝萬里」。于是遂西移八千里。瘣後悔之,遣乙那樓追渾謝之。乃擁回渾馬馬東行數百步,輒悲鳴西奔樓,曰:「此非人事!」遂附陰山,面黃河,後遷隴右。 談苑、韓浦、韓洎咸有詞學,洎常輕浦,語人曰:「吾兄為文,譬如繩樞草舍,聊庇風雨」。予之為文,是造五鳳樓手浦。竊聞其言,偶得蜀牋,以詩贈泊曰:「十様蠻牋出益州,寄來新自浣溪頭,老兄得此全無用,助爾添修五鳳樓」。 尋干戈 謡,粟布。《左傳》:髙、辛二子,長曰閼伯,季曰實沈,居于曠林,不相能也,日尋干戈,以相征討。 《綱鑑》、《漢文》:徙淮南王于蜀,嚴道不食而死。《人謡》曰:「一斗粟,尚可舂,一尺布,尚可縫」。兄弟二人不相容。 譬斷手,譏失教,又曰:袁譚欲攻弟尚,王修諫曰:「此敗亡道也!兄弟左右手,譬人將鬬,斷右手曰:我必勝乎!」 《春秋》「鄭伯克段于鄢,《傳》曰:稱鄭伯,譏失教也。 哭影堂 泣家廟,宋史:王安國嘗陳于兄,安石曰:「天下洶洶,不樂新法,恐為家禍」。安石不聼,安國哭于影堂曰:「家門滅矣!」 朱子嘗言陳亨伯創經制錢時,兄弟有名某者,勸止之,不從,乃率其子姪泣于家廟,以為作俑之罪,祖宗將不祀矣。 謗訕免官,輕侮損譽。晋書散騎常侍祖納,初與弟約不睦,中宗甚任約,疎納納,乃言于中宗曰:「約為人,外有國士之形,內懐凌上之性,抑而使之可也,若假其權,必為亂階」。中宗弗納。納遂以兄弟相謗,免官。及後約為逆,論者始知納忠誠素。《宋史》:和嶠為少保、散騎常侍,性至儉悋,同母弟郁 無名稱,嶠輕侮之,以此為損。升沉構怨。 感悟為善。唐書:劉仁軌既宦達,其弟仁相在鄉曲,升□不同,遂搆嫌,恨與兄別。籍每于縣祗奉戸課,或謂之曰:「何不與給事同籍五品家,當免差科」。仁相曰:「誰能向狗尾,底避陰凉耶?」宋史:王魏公有弟傲,不可訓。一日,遇冬至祠家廟,列百壺于堂,弟皆擊破之,家人惶駭。魏公忽自外來,入見,酒流滿路,不可行,公無一言,但攝衣歩入,其後弟忽感悟為善。 飲乳輟爭 噉棗中毒,韓思彥廵察劍南,有兄弟相訟,累年不决,思彦令廚宰飲,以乳兄弟泣曰:「公以吾兄弟同乳而生耶?」遂輟争訟棊。世說,魏文帝忌弟任城王驍壯,因在卞太后閣共圍, 並噉棗文。帝以毒置諸棗蔕中,自選可食者而進。王不悟,遂雜進之。既中毒,太后索水救之,帝預勅左右毀缾罐,太后徒跣趨井,無以汲,須臾,遂卒復欲害東阿。太后曰:「汝已殺我任城,不得復殺我東阿」。 不睦不弟。 不友不恭《周禮》:「以八刑糾萬民,二曰不睦之刑。三曰不弟之刑 。下詳見兄弟一。 用刑誅管。 克段《詩序》管、蔡流言以亂周室,周公乃誅管叔而放蔡叔 。 《左傳》□伯克叚于鄢詳前。 揚干亂行,晉侯不罪其用鉞。 叔魚鬻獄,叔向亦明其正刑又曰:晉侯弟揚干亂行于曲梁,魏絳戮其僕。晉侯謂絳曰:「寡人有弟,不能教訓,使干大命」。絳謝曰:「不敢廢命。至于用鉞 ,叔魚為理官,納雍子之女,蔽罪邢侯。邢侯怒,殺叔魚與雍子于朝」。叔向曰:「三人同罪,施生戮死可也」。雍子:買,直鮒也。鬻獄,邢侯専殺,其罪一也」。仲尼曰:「叔向,古之遺直也。治國制刑,不隱于親」。。 |
Enjoy this site? Please help. | Site design and content copyright 2006-2025. When quoting or citing information from this site, please link to the corresponding page or to http://ctext.org. Please note that the use of automatic download software on this site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nd that users of such software are automatically banned without warning to save bandwidth. 沪ICP备09015720号-3 | Comments? Suggestions? Please raise them here.Do not click this lin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