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hinese Text Project Wiki |
Search details: |
---|
Scope: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
Condition : References 「小爾雅」 |
Total 3 |
---|
《經部四十三·小學類存目一·《小爾雅》一卷》 |
1  | 案《漢書·藝文志》有《小爾雅》一篇,無撰人名氏。《隋書·經籍志》、《唐書·藝文志》並載李軌注《小爾雅》一卷,其書久佚。今所傳本則《孔叢子》第十一篇抄出別行者也。分《廣詁》、《廣言》、《廣訓》、《廣義》、《廣名》、《廣服》、《廣器》、《廣物》、《廣鳥》、《廣獸》十章,而益以《度》、《量》、《衡》為十三章,頗可以資考據,然亦時有舛迕。如《廣量》云:「豆四謂之區,區四謂之釜。」本諸《春秋傳》「四升為豆,各自其四以登於釜」之文。下云:「釜二有半謂之藪。」與《儀禮》「十六斗曰藪」合。其下又云:「藪二有半謂之缶,缶二謂之鍾。」則實八斛,乃《春秋傳》所謂陳氏新量,非齊舊量六斛四斗之鍾。是豆、釜、區用舊量,鍾則用新量也。《廣衡》曰:「兩有半曰捷,倍捷曰舉,倍舉曰鋝。」《公羊傳疏》引賈逵稱俗儒以鋝重六兩者,蓋即指此。使漢代小學遺書果有此語,逵必不以俗儒目之矣。他如謂「鵠中者謂之正」,則並正鵠之名不辨。謂「四尺謂之仞」,則《考工記》澮深二仞,與洫深八尺無異矣。漢儒說經,皆不援及。迨杜預注《左傳》,始稍見徵引。明是書漢末晚出,至晉始行,非《漢志》所稱之舊本。晁公武《讀書志》以為孔子古文,殆循名而失之。相傳已久,姑存其目。若其文則已見《孔叢子》,不複錄焉。 |
1  | 舊本題明崔銑撰。銑有《讀易餘言》,已著錄。此書凡分十篇。核檢其文,實即《孔叢子》中之《小爾雅》也。閔元衢《歐餘漫錄》曰:「《小爾雅》,漢孔鮒撰,汝郡袁氏《金聲玉振集》誤為崔仲鳧撰,收入《撰述部》。以漢為本朝,以崔易孔,豈其不詳考耶?抑以世可欺也?」則是偽題姓名,明人已言之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