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hinese Text Project Wiki |
Wiki ->
文獻通考 -> Search for "ctext:940019"
Search details: |
---|
Scope: 文獻通考 |
Condition : References 「後漢書」 |
Total 3 |
---|
2  | 《隋·經籍志》曰:古者天下諸侯,必有國史,以記言行,後世多務,其道彌繁。夏、殷巳上,左史記言,右史記事;周則大史、小史、內史、外史、御史分掌其事,而諸侯之國亦置史官。又《春秋》、《國語》引《周志》、《鄭書》之說,推尋事跡,似當時記事各有職司,後又合而撰之,總成書記。其後陵夷衰亂,史官放絕。秦滅先王之典,遺制莫存。至漢武帝時,始置太史公,命司馬談為之,以掌其職。時天下計書,皆先上太史,副上丞相,遺文古事,靡不畢臻。談乃據《左氏》、《國語》、《世本》、《戰國策》、《楚漢春秋》,接其後事,成一家之言。談卒,其子遷又為太史令,嗣成其志。上自黃帝,迄於炎漢,合十二本紀、十表、八書、三十世家、七十列傳,謂之《史記》。遷卒以後,好事者亦頗著述,然多淺鄙,不足相繼。至後漢,扶風班彪綴後傳數十篇,并譏正前失。彪卒,明帝命其子固續成其志。以為唐、虞、三代,世有典籍,史遷所記,乃以漢氏繼於百王之末,非其義也。故斷自高祖,終於孝平王莽之誅,為十二紀、八表、十志、六十九傳。潛心積思二十餘年,建初中,始奏表及紀傳,其十志竟不能就。固卒後,始命曹大家續成之。先是明帝召固為蘭臺令史,與諸先輩陳宗、尹敏、孟冀等共成《光武本紀》,擢固為郎,典校秘書。固撰後漢事,作列傳、載紀二十八篇。其後,劉珍、劉毅、劉陶、伏無忌等相次著述東觀,謂之《漢紀》。及三國鼎峙,魏氏及吳并有史官。晉時,巴西陳壽刪集三國之事,唯魏帝為紀,其功臣及吳、蜀之主並皆為傳,仍各依其國,部類相從,謂之《三國志》。壽卒後,梁州大中正范頵表奏其事,帝詔河南尹、洛陽令就壽家寫之。自是世有著述,皆擬班、馬以為正史,作者尤廣,一代之史,至數十家。唯《史記》、《漢書》師法相傳,並有解釋。《三國志》及范曄《後漢書》雖有音注,既近世之作,並讀之可知。梁時明《漢書》有劉顯、韋棱,陳時有姚察,隋代有包愷、蕭該,並為名家。《史記》傳者甚微,今依其世代,聚而編之,以備正史。 |
《·《後漢書》九十卷,《志》三十卷》 |
185  | 寧有吐蕃中河從西南數千里向東北流,見與積石山下河相連,聘使涉歷,無不言之。吐蕃自云「崑崙山在國中西南」,則河之所出也。又按《尚書》云:「織皮,崑崙、析支、渠搜、西戎即敘。」又范曄《後漢書》云:「羌在漢金城郡之西,南濱於賜支。」《續漢書》曰:「河關西可千餘里,有典羌,謂之賜支,蓋析支也。」然則析支在積石之西,是河之上流明矣。昆崙在吐蕃中,當亦非謬。而不謂河之本源,乃引葱嶺、于闐之河,謂從蒲昌海伏流數千里,至積石方出,斯又班生之所未詳也。佑以《水經》僻書,代人多不知見,或有好事者於諸書中見有引處,謂其審正,此殊未之精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