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Text Project Wiki |
Search details: |
---|
Scope: 梁書 |
Condition : References 「輕車將軍」 |
Total 17 |
《卷第二本紀第二 武帝中》
27 ![]() | 九年春正月乙亥,以尚書令、行太子少傅沈約為左光祿大夫,行少傅如故,右光祿大夫王瑩為尚書令,行中撫將軍建安王偉領護軍將軍,鎮北將軍、南兗州刺史始興王憺為鎮西將軍、益州刺史,太常卿王亮為中書監。丙子,以輕車將軍晉安王綱為南兗州刺史。庚寅,新作緣淮塘,北岸起石頭迄東冶,南岸起後渚籬門迄三橋。三月己丑,車駕幸國子學,親臨講肆,賜國子祭酒以下帛各有差。乙未,詔曰:「王子從學,著自禮經,貴遊咸在,實惟前誥,所以式廣義方,克隆教道。今成均大啟,元良齒讓,自斯以降,並宜肄業。皇太子及王侯之子,年在從師者,可令入學。」于闐國遣使獻方物。夏四月丁巳,革選尚書五都令史用寒流。林邑國遣使獻白猴一。五月己亥,詔曰:「朕達聽思治,無忘日昃。而百司群務,其途不一,隨時適用,各有攸宜,若非總會眾言,無以備茲親覽。自今臺閣省府州郡鎮戍應有職僚之所,時共集議,各陳損益,具以奏聞。」中書監王亮卒。六月癸丑,盜殺宣城太守朱僧勇。癸酉,以中撫將軍、領護軍建安王偉為鎮南將軍、江州刺史。閏月己丑,宣城盜轉寇吳興縣,太守蔡撙討平之。秋七月己巳,老人星見。冬十二月癸未,輿駕幸國子學,策試胄子,賜訓授之司各有差。 |
28 ![]() | 十年春正月辛丑,輿駕親祠南郊,大赦天下,居局治事賜勞二年。癸卯,以尚書左僕射張稷為安北將軍,青冀二州刺史,郢州刺史鄱陽王恢為護軍將軍。甲辰,以南徐州刺史豫章王綜為郢州刺史,輕車將軍南康王績為南徐州刺史。戊申,騶虞一,見荊州華容縣。以左民尚書王暕為吏部尚書。辛酉,輿駕親祠明堂。三月辛丑,盜殺東莞、瑯邪二郡太守鄧晣,以朐山引魏軍,遣振遠將軍馬仙琕討之。是月,魏徐州刺史盧昶帥眾赴朐山。夏五月癸酉,安豊縣獲一角玄龜。丁丑,領軍呂僧珍卒。己卯,以國子祭酒張充為尚書左僕射,太子詹事柳慶遠為領軍將軍。六月乙酉,嘉蓮一莖三花生樂遊苑。秋七月丙辰,詔曰:「昔公卿面陳,載在前史,令僕陛奏,列代明文,所以釐彼庶績,成茲群務。晉氏陵替,虛誕為風,自此相因,其失彌遠。遂使武帳空勞,無汲公之奏,丹墀徒闢,闕鄭生之履。三槐八座,應有務之百官,宜有所論,可入陳啟,庶藉周爰,少匡寡薄。」九月丙申,天西北隆隆有聲,赤氣下至地。冬十二月癸酉,山車見于臨城縣。庚辰,馬仙琕大破魏軍,斬馘十餘萬,剋復朐山城。是歲,初作宮城門三重樓及開二道。宕昌國遣使獻方物。 |
《卷第三本紀第三 武帝下》
15 ![]() | 五年春正月辛卯,輿駕親祠南郊,大赦天下,孝悌力田賜爵一級。先是一日丙夜,南郊令解滌之等到郊所履行,忽聞空中有異香三隨風至,及將行事,奏樂迎神畢,有神光滿壇上,朱紫黃白雜色,食頃方滅。兼太宰武陵王紀等以聞。戊申,京師地震。己酉。長星見。辛亥,輿駕親祠明堂。癸丑,以宣城王大器為中軍將軍。河南國遣使獻方物。二月癸未,行幸同泰寺,設四部大會,高祖升法座,發《金字摩訶波若經》題,訖于己丑。老人星見。三月丙辰,大司馬南平王偉薨。夏四月癸酉,以御史中丞臧盾兼領軍。五月戊子,京邑大水,御道通船。六月己卯,魏建義城主蘭寶殺魏東徐州刺史,以下邳城降。秋七月辛卯,改下邳為武州。八月庚申,以前徐州刺史元景隆為安右將軍。老人星見。甲子,波斯國遣使獻方物。甲申,中護軍蕭淵猷卒。九月己亥,以輕車將軍、臨賀王正德為中護軍。甲寅,以尚書令、司空袁昂為特進、左光祿大夫,司空如故。盤盤國遣使獻方物。冬十月庚申,以尚書右僕射何敬容為尚書左僕射,吏部尚書謝舉為尚書右僕射,侍中、國子祭酒蕭子顯為吏部尚書。 |
《卷第二十二列傳第十六 太祖五王》
19 ![]() | 南浦侯推,字智進,機次弟也。少清敏,好屬文,深為太宗所賞。普通六年,以王子例封。歷寧遠將軍、淮南太守。遷輕車將軍、晉陵太守,給事中,太子洗馬,秘書丞。出為戎昭將軍、吳郡太守。所臨必赤地大旱,吳人號「旱母」焉。侯景之亂,守東府城,賊設樓車,盡銳攻之,推隨方抗拒,頻擊挫之。至夕,東北樓主許鬱華啟關延賊,城遂陷,推握節死之。 |
《卷第二十三列傳第十七 長沙嗣王業子孝儼 弟藻 永陽嗣王伯游 衡陽嗣王元簡 桂陽嗣王象》
2 ![]() | 業幼而明敏,識度過人。仕齊為著作郎、太子舍人。宣武之難,與二弟藻、象俱逃匿。高祖既至,乃赴于軍,以為寧朔將軍。中興二年,除輔國將軍、南瑯邪、清河二郡太守。天監二年,襲封長沙王,徵為冠軍將軍,量置佐史,遷秘書監。四年,改授侍中。六年,轉散騎常侍、太子右衛率,遷左驍騎將軍,尋為中護軍,領石頭戍軍事。七年,出為使持節、都督南兗、兗、徐、青、冀五州諸軍事、仁威將軍、南兗州刺史。八年,徵為護軍。九年,除中書令,改授安後將軍、鎮瑯、邪彭城二郡、領南瑯邪太守。十年,徵為安右將軍、散騎常侍。十四年,復為護軍,領南瑯邪、彭城,鎮於瑯邪。復徵中書令,出為輕車將軍、湘州刺史。 |
14 ![]() | 象容止閑雅,善於交遊,事所生母以孝聞。起家寧遠將軍、丹陽尹。到官未幾,簡王妃薨,去職。服闋,復授明威將軍、丹陽尹。象生長深宮,始親庶政,舉無失德,朝廷稱之。出為持節、督司、霍、郢三州諸軍事、征遠將軍、郢州刺史。尋遷湘、衡二州諸軍事、輕車將軍、湘州刺史。湘州舊多虎暴,及象在任,為之靜息,故老咸稱德政所感。除中書侍郎,俄以本官行石頭戍軍事,轉給事黃門侍郎、兼領軍,又以本官兼宗正卿。尋遷侍中、太子詹事,未拜,改授持節、督江州諸軍事、信武將軍、江州刺史。以疾免。尋除太常卿,加侍中,遷秘書監、領步兵校尉。大同二年,薨,謚曰敦。子慥嗣。 |
《卷第二十四列傳第十八 蕭景弟昌 昂 昱》
8 ![]() | 昂字子明,景第三弟也。天監初,累遷司徒右長史,出為輕車將軍、監南兗州。初,兄景再為南兗,德惠在人,及昂來代,時人方之馮氏。徵為琅邪、彭城二郡太守,軍號如先。復以輕車將軍出為廣州刺史。普通二年,為散騎常侍、信威將軍。四年,轉散騎侍郎、中領軍、太子中庶子,出為吳興太守。大通二年,徵為仁威將軍、衛尉卿,尋為侍中,兼領軍將軍。中大通元年,為領軍將軍。二年,封湘陰縣侯,邑一千戶。出為江州刺史。大同元年,卒,時年五十三。謚曰恭。 |
《卷第二十九列傳第二十三 高祖三王》
2 ![]() | 南康簡王績,字世謹,高祖第四子。天監八年,封南康郡王,邑二千戶。出為輕車將軍,領石頭戍軍事。十年,遷使持節、都督南徐州諸軍事、南徐州刺史,進號仁威將軍。績時年七歲,主者有受貨,洗改解書,長史王僧孺弗之覺,績見而輒詰之,便即時首服,眾咸歎其聰警。十六年,徵為宣毅將軍、領石頭戍軍事。十七年,出為使持節、都督南、北兗、徐、青、冀五州諸軍事、南兗州刺史,在州著稱。尋有詔徵還,民曹嘉樂等三百七十人詣闕上表,稱績尤異一十五條,乞留州任,優詔許之,進號北中郎將。普通四年,徵為侍中、雲麾將軍,領石頭戍軍事。五年,出為使持節、都督江州諸軍事、江州刺史。丁董淑儀憂,居喪過禮,高祖手詔勉之,使攝州任,固求解職,乃徵授安右將軍、領石頭戍軍事,尋加護軍。羸瘠弗堪視事。大通三年,因感病薨于任,時年二十五。贈侍中、中軍將軍、開府儀同三司,給鼓吹一部。謚曰簡。 |
4 ![]() | 子會理嗣,字長才。少聰慧,好文史。年十一而孤,特為高祖所愛,衣服禮秩與正王不殊。年十五,拜輕車將軍、湘州刺史,又領石頭戍軍事。遷侍中,兼領軍將軍。尋除宣惠將軍、丹陽尹,置佐史。出為使持節、都督南、北兗、北徐、青、冀、東徐、譙七州諸軍事、平北將軍、南兗州刺史。太清元年,督眾軍北討,至彭城,為魏師所敗,退歸本鎮。 |
11 ![]() | 廬陵威王續,字世訢,高祖第五子,天監八年,封廬陵郡王,邑二千戶。十年,拜輕車將軍、南彭城瑯邪太守。十三年,轉會稽太守。十六年,為都督江州諸軍事、雲麾將軍、江州刺史。普通元年,徵為宣毅將軍,領石頭戍軍事。 |
13 ![]() | 邵陵攜王綸,字世調,高祖第六子也。少聰穎,博學善屬文,尤工尺牘。天監十三年,封邵陵郡王,邑二千戶。出為寧遠將軍、瑯邪、彭城二郡太守,遷輕車將軍、會稽太守。十八年,徵為信威將軍。普通元年,領石頭戍軍事,尋為江州刺史。五年,以西中郎將權攝南兗州,坐事免官奪爵。七年,拜侍中。大通元年,復封爵,尋加信威將軍,置佐史。中大通元年,為丹陽尹。四年,為侍中、宣惠將軍、揚州刺史。以侵漁細民,少府丞何智通以事啟聞,綸知之,令客戴子高於都巷刺殺之。智通子訴于闕下,高祖令圍綸第,捕子高,綸匿之,竟不出。坐免為庶人。頃之,復封爵。大同元年,為侍中、雲麾將軍。七年,出為使持節、都督郢、定、霍、司四州諸軍事、平西將軍、郢州刺史,遷為安前將軍、丹陽尹。中大同元年,出為鎮東將軍、南徐州刺史。 |
《卷第三十五列傳第二十九 蕭子恪弟子範 子顯 子雲 子暉》
15 ![]() | 子雲字景喬,子恪第九弟也。年十二,齊建武四年,封新浦縣侯,自製拜章,便有文採。天監初,降爵為子。既長勤學,以晉代竟無全書,弱冠便留心撰著,至年二十六,書成,表奏之,詔付秘閣。子雲性沈靜,不樂仕進。年三十,方起家為秘書郎。遷太子舍人,撰《東宮新記》,奏之,敕賜束帛。累遷北中郎外兵參軍,晉安王文學,司徒主簿,丹陽尹丞。時湘東王為京尹,深相賞好,如布衣之交。遷北中郎廬陵王諮議參軍,兼尚書左丞。大通元年,除黃門郎,俄遷輕車將軍,兼司徒左長史。二年,入為吏部。三年,遷長兼侍中。中大通元年,轉太府卿。三年,出為貞威將軍、臨川內史。在郡以和理稱,民吏悅之。還除散騎常侍,俄復為侍中。大同二年,遷員外散騎常侍、國子祭酒,領南徐州大中正。頃之,復為侍中,祭酒、中正如故。 |
《卷第三十九列傳第三十三 元法僧 元樹 元願達 王神念楊華 羊侃子鹍 羊鴉仁》
23 ![]() | 羊鴉仁,字孝穆,太山鉅平人也。少驍果有膽力,仕郡為主簿。普通中,率兄弟自魏歸國,封廣晉縣侯。征伐青、齊間,累有功績,稍遷員外散騎常侍、歷陽太守。中大通四年,為持節、都督譙州諸軍事、信威將軍、譙州刺史。大同七年,除太子左衛率,出為持節、都督南、北司、豫、楚四州諸軍事、輕車將軍、北司州刺史。侯景降,詔鴉仁督士州刺史桓和之、仁州刺史湛海珍等精兵三萬,趨懸瓠應接景,仍為都督豫、司、淮、冀、殷、應、西豫等七州諸軍事、司、豫二州刺史,鎮懸瓠。會侯景敗於渦陽,魏軍漸逼,鴉仁恐糧運不繼,遂還北司,上表陳謝。高祖大怒,責之,鴉仁懼,又頓軍於淮上。及侯景反,鴉仁率所部入援。太清二年,景既背盟,鴉仁乃與趙伯超及南康王會理共攻賊於東府城,反為賊所敗。臺城陷,鴉仁見景,為景所留,以為五兵尚書。鴉仁常思奮發,謂所親曰:「吾以凡流,受寵朝廷,竟無報效,以答重恩。社稷傾危,身不能死,偷生茍免,以至於今。若以此終,沒有餘憤。」因遂泣下,見者傷焉。三年,出奔江西,其故部曲數百人迎之,將赴江陵,至東莞,為故北徐州刺史荀伯道諸子所害。 |
《卷第四十四列傳第三十八 太宗十一王 世祖二子》
2 ![]() | 潯陽王大心,字仁恕。幼而聰朗,善屬文。中大通四年,以皇孫封當陽公,邑一千五百戶。大同元年,出為使持節、都督郢、南、北司、定、新五州諸軍事、輕車將軍、郢州刺史。時年十三,太宗以其幼,恐未達民情,戒之曰:「事無大小,悉委行事,纖毫不須措懷。」大心雖不親州務,發言每合於理,眾皆驚服。七年,徵為侍中、兼石頭戍軍事。太清元年,出為雲麾將軍、江州刺史。二年,侯景寇京邑。大心招集士卒,遠近歸之,眾至數萬,與上流諸軍赴援宮闕。三年,城陷,上甲侯蕭韶南奔,宣密詔,加散騎常侍,進號平南將軍。大寶元年,封尋陽王,邑二千戶。 |
5 ![]() | 南郡王大連,字仁靖。少俊爽,能屬文,舉止風流,雅有巧思,妙達音樂,兼善丹青。大同二年,封臨城縣公,邑一千五百戶。七年,與南海王俱入國學,射策甲科,拜中書侍郎。十年,高祖幸朱方,大連與兄大臨並從。高祖問曰:「汝等習騎不?」對曰:「臣等未奉詔,不敢輒習。」敕各給馬試之,大連兄弟據鞍往還,各得馳驟之節,高祖大悅,即賜所乘馬。及為啟謝,詞又甚美。高祖佗日謂太宗曰:「昨見大臨、大連,風韻可愛,足以慰吾年老。」遷給事黃門侍郎,轉侍中,尋兼石頭戍軍事。太清元年,出為使持節、輕車將軍、東揚州刺史。侯景入寇京師,大連率眾四萬來赴。及臺城沒,援軍散,復還揚州。三年,會稽山賊田領群聚黨數萬來攻,大連命中兵參軍張彪擊斬之。大寶元年,封為南郡王,邑二千戶。景仍遣其將趙伯超、劉神茂來討,大連設備以待之。會將留異以城應賊,大連棄城走,至信安,為賊所獲。侯景以為輕車將軍、行揚州事,遷平南將軍、江州刺史。大連既迫寇手,恒思逃竄,乃與賊約曰:「軍民之事,吾不預焉。候我存亡,但聽鐘響。」欲簡與相見,因得亡逸,賊亦信之。事未果。二年秋,遇害,時年二十五。 |
《卷第五十五列傳第四十九 豫章王綜 武陵王紀 臨賀王正德 河東王譽》
15 ![]() | 臨賀王正德,字公和,臨川靖惠王第三子也。少粗險,不拘禮節。初,高祖未有男,養之為子。及高祖踐極,便希儲貳,後立昭明太子,封正德為西豊侯,邑五百戶。自此怨望,恆懷不軌,睥睨宮扆,覬幸災變。普通六年,以黃門侍郎為輕車將軍,置佐史。頃之,遂逃奔于魏,有司奏削封爵。七年,又自魏逃歸,高祖不之過也。復其封爵,仍除征虜將軍。 |
17 ![]() | 河東王譽,字重孫,昭明太子第二子也。普通二年,封枝江縣公。中大通三年,改封河東郡王,邑二千戶。除寧遠將軍、石頭戍軍事。出為瑯邪、彭城二郡太守。還除侍中、輕車將軍,置佐史。出為南中郎將、湘州刺史。 |
Enjoy this site? Please help. | Site design and content copyright 2006-2025. When quoting or citing information from this site, please link to the corresponding page or to http://ctext.org. Please note that the use of automatic download software on this site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nd that users of such software are automatically banned without warning to save bandwidth. 沪ICP备09015720号-3 | Comments? Suggestions? Please raise them here.Do not click this lin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