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hinese Text Project Wiki |
Search details: |
---|
Scope: 弢園文錄外編 |
Condition : References 「荷蘭」 |
Total 1 |
---|
4  | 嗚呼!自泰西諸國議和立約以來,通商、傳教,二者並行,而中外交涉之事,變故多端,齟齬迭至,近且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如普國晏拿帆船被劫,英國探路人員見戕,此事之出於通商者也;川省之肆虐教民,大通之慘戮教士,此事之由乎傳教者也。顧中國之民往往不仇夫通商,而深嫉夫傳教,則以傳教之士深入內地,足以搖動人心,簧鼓世俗,其害至於漸漬而不可治。故近者如閩之建寧不許其建立會堂,皖之大通不許其宣傳福音,蜀之重慶,不許其習教傳徒,潛滋暗長,紛然與教為難,而且群起而肆其掊擊。其間因教以滋釁者,大抵天主教居多。夫天主教之囂然不靖,不獨在中國為然,即在歐洲諸國何莫不然。溯自天主教之興,始於羅馬,即今意大利國是也。此外,如法蘭西、澳地里、西班牙、葡萄牙、比利時,皆崇奉天主教者也。若耶穌之教,創猶未久,行猶未遠,三百年前路德崛起乃創行之。如英吉利、普魯士、瑞典、荷蘭、甸麥皆信耶穌教者也。天主、耶穌教各半者,則如瑞士、日耳曼列邦是也。當法國之強,天主教最盛行於泰西,幾於出主入奴,與耶穌教各立門戶,互相水火,窘逐焚戮,無所不至,而又主持國是,總攬朝綱,國君之廢立更易,得以為政。逮乎法蹶普興,教王失地,而普相俾思麥又設法整頓,隱為之制,於是氣焰漸衰,而教士亦漸知斂跡。蓋奉教諸國亦漸悟其教之非,如意大利則以教王之久據羅馬都城也,深為痛嫉;西班牙則以慫誘亂黨,從中翼助也,而惡之,屢謂政教二者勿相兼攝;法國之現任總統,英國之前任宰臣,無不欲削其權,俾其無侵國政。此近日歐洲裁抑教士之新章也。惟耶穌一教,不與天主教同日而語,其守己奉公,繩趨尺步,蓋有與天主教同源而異流,殊途而別轍者。而其入中國傳教,自華民視之,一若無所區別也。足跡所至,異言異服,因之滋事生釁者亦有之。況中國所守孔孟之道,往往為所詆毀,聽其宣講者,必至強者怒於言,弱者怒於色。前時髮逆之變,逆首洪秀全假其教名以倡亂,而耶穌教傳道之士,不但不昌言斥絕,反與之通問言情,時出入其中,視為同教。薄海士民以其昧於順逆,良深痛憤,此招物議之所由來也。議者以為誠如是也,將來易約之時,可否將傳教一款刪除,實可消無端之萌蘗,而絕無限之葛藤。如向者日本與泰西立約,教士但可旅居而不能傳教,我中國何不可援此以行?不知此恐不能也,蓋泰西諸國有所不許也。議者又謂如許教士深入內地,則事變繁興,中西以此斷不能言歸輯睦。且中國何以不將前後情形遍告歐洲,誠以和約之立,有所利益,固宜謹守,而有時多所妨礙,亦可刪除。即如蒲晏臣所立華民往美佣工之約,今美廷何以不守,而反擬請中國刪除也?豈彼可行之於我,而我不可行之於彼乎?此屈臣公法二百六十三款中所有也。然而我恐其不能行也。議者又謂數年前,天津擬換和約之時,我朝廷已力請改除此款,而諸國皆謂,傳教之士如遇有事,可交最近領事辦理。然如四川一省教士殊多,而最近者為漢口領事,相距甚遠,往返維艱,此中必多掣肘。夫保護天主教者法國也,法國今昔異形,與之妥商,或者可從。即法人仍蹈從前之積習,歐洲諸國斷不代為之左袒,以興戎而滋禍。顧以事理揆之法人,亦斷不能從也。蓋通商英為重,傳教法為亟,法人自傳教以外,別無所事。近來中廷一切措置,時為西人所藉口,謂中國惟欲閉關自守,不喜與諸國通往來,不然,何以遣使駐都,久未見其行之也?不知此皆臆測之詞。總之,天下事與其求諸人,莫如盡諸己。傳教之士則為西人,而入教之人則皆我民也。嗣後凡遇入教之民,則異籍貫,編門牌,給匾額,稍以示其區別。有事則歸地方官懲辦,教士無得袒護,而無事地方官民亦無得苛待。教士所至,須問民之願否,毋得以勢力相強。此皆各盡其分所當然而已,而又何齟齬之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