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hinese Text Project Wiki |

This textual edition has had punctuation added automatically using artifical intelligence. The results of this process are inevitably imperfect; please help correct mistakes by editing the text.
Search details: |
---|
Scope: 資治通鑑後編 |
Condition : References 「皇慶」 |
Total 2 |
---|
8  | 皇慶元年春正月庚子,帝諭御史大夫塔斯布哈曰:「凡大臣不法,卿等劾奏毋避,朕自裁之」。 癸卯,敇:諸僧犯姦盗詐偽、鬭訟,仍令有司專治之。 壬戌,升國史院秩從一品。帝諭省臣曰:「翰林、集賢儒臣,朕自選用,汝等毋輒擬進。人言御史臺任重,朕謂國史院尤重,御史臺是一時公論,國史院實萬世公論也」。 二月丁卯朔,徙大都路學所置周宣王石鼓於國子監。燕京之始平也,宣撫使王檝以金樞密院為宣聖廟,春秋率諸生行釋菜禮,仍取石鼔列廡下,及國子監立,以其廟為大都路學,至是,復從石鼔於國子監。 壬申,以霸州文安縣屯田水患,遣官疏決之。 甲戌,制定封贈名爵等級,著為令。己卯,八百媳婦來獻馴象二。 以國子監虞集言,升監丞呉澄為司業,與齊履謙同日並命,時號得人。澄用程顥《學校奏疏》、胡安國《六學教法》、朱熹《學校貢舉私議》,約之為教法四條:一曰經學,二曰行實,三曰文藝,四曰治事。未及行而履謙以遷去,澄亦移病歸,諸生有不謁告而從之南者。俄拜集賢直學士,授奉議大夫,俾乘驛至京師,次真州,疾作而還,學制稍為之廢。 三月丁酉朔,罷諸王、大臣私第營繕。 己亥,以生日為天壽節。戊申,以前河南行省平章政事達實哈雅為御史大夫。乙丑,命河南省建故丞相阿珠祠堂。 初,帝元日臨朝,謂中書省臣曰:「汴省王右丞,可即召之」。至是約至,召見慰勞,特拜集賢大學士,推恩三世,贈諡樹碑。約首奏河南行省丞布琳濟逹勲閥舊臣,不宜久外,召至,封河南王,約又上疏薦國子博士姚登孫、應奉翰林文字掲傒斯、成都儒士楊靜,請起復中山知府致仕輔惟良、前尚書參議李源、左司員外郎曹元用,皆除擢有差。 夏四月辛未,給鈔萬錠修香山永安寺。 癸酉,帝如上都。癸未,熒惑犯積尸氣。 庚寅,太白經天。 五月丙申朔,以中書平章哈克繖為中書左丞相,江浙行省平章張律為中書平章政事。 壬寅,諸王托斯和黙色等以農時出獵擾民敇禁,止之,自今十月方許出獵。 丁未,縉山縣行宮建涼殿。 六月乙丑朔,日有食之。 丁卯,天雨毛。 己巳,敇李孟博選中外才學之士,任職翰林,丁亥敇罷,封贈,誡左右守法,度勤職業,勿妄僥倖加官。時封拜繁多,羣臣無功而受公王之爵者,前後相繼,故有是敇。 秋七月丙午,升大司農司秩從一品。帝諭司農曰:「農桑衣食之本,汝等舉諳知農事者用之」。 中書參知政事賈鈞以病請告,賜鈔三百錠,給安車還鄉。八月己卯,以吏部尚書許師敬為中書參知政事。 庚辰,帝至自上都。 九月丁酉,增江、浙海漕糧二十萬石。戊戌,罷征八百媳婦、大、小徹里蠻,以璽書招諭之,獻馴象及方物。 壬戌,瓊州黎賊嘯聚,遣官招諭。 冬十月甲子,有事於太廟。 雲南行省右丞色勒濟爾威有罪,國師楚斯莭巴咱爾奏請釋之,帝斥之曰:「僧人宜誦佛書,官事豈當與耶?」 癸未,以中書參知政事察罕為平章政事,商議中書省事。 戊子,翰林學士承㫖伊爾齊布哈等進順宗、成宗、武宗實録。 辛卯,赦天下。 賜李孟潞州田二十頃。 十一月甲辰,捕滄州盜阿實克岱爾等,擒之,支解以徇。 丙午,諭六部官毋踰越中書奏事。中書平章政事李孟請告歸𦵏其父母,帝勞餞之,曰:「事訖宜速還,勿久留,孤朕所望」。十二月,孟入朝,帝大恱。孟因請謝事,優詔不允,請益堅。癸亥,乃命孟以平章政事議中書省事,承㫖翰林。 甲申,熒惑、填星、辰星聚斗。丁亥,中書省臣言:「中書職在總挈綱維,比者行省六部諸司應決不決者,徃徃作疑咨呈,以致文繁事弊」。詔體世祖立中書初意,定擬成式以聞。 是嵗,以左司郎中張思明為兩浙鹽運使,嵗課充盈,僚屬請上增數,思明曰:「贏縮不常,萬一以增為額,是我希一己之榮,遺百世之害也,不可」。乃止。 前翰林學士承㫖姚燧卒,諡曰文燧,年十八,受學於許衡,其為文宗韓愈衡賞其辭,且戒之曰:「弓矢為物,以待盜也,使盜得之,亦將待之,文章固發聞士子之利器,然先有能一世之名,將何以應人之見役者哉?非其人而與之與非其人而拒之,鈞罪也,非周身斯世之道也!」及為國子祭酒,召燧自太原驛致館下,燧於是窮理致知,反躬實踐,為世名儒,當時孝子順孫,欲發揮其先徳者,必得燧文,始可傳信,其不得者,深為媿恥,故三十年間,國朝名臣世勲,顯行盛徳,皆燧所書,每來謁文,必其行業可嘉,然後許可,辭無溢羙。時高麗、瀋陽王父子連姻帝室,傾貲結朝臣,一日,欲求燧詩文,燧靳不與,至奉㫖,乃與之王贈謝幣帛、金玉、名畫五十篚,燧即時分散於人,一無所取,或問之,燧曰:「彼藩邦小國,唯以貨利為重,吾能輕之,使知大朝不以是為意」。其器識過人類如此。 |
4  | 泰定二年春正月乙未,以畿甸不登,罷春畋。 禁后妃、諸王、駙馬毋通星術之士,非司天官不得妄言禍福敇,御史臺選舉與中書合議以聞」。 中書省臣言:「江南民貧僧富,諸寺觀田土,非宋舊置幷累朝所賜者,請仍舊制與民均役」。從之。 以籍入巴爾斯濟蘇地,賜故監察御史觀音保索約勒哈迪宻,實妻子各十頃。 戊戌,造象輦藏布凌采,降賜其酋班珠爾銀、鈔、幣、帛。 辛丑,懐王圗卜特穆爾出居于建康。 甲辰,奉安顯宗像于永福寺,給祭田百頃。 廣西山獠為㓂,命所在有司捕之。庚戌,詔諭宰臣曰:「向者珠爾罕、楚古爾蘇及山後皆地震,內郡大小民飢。朕自即位以来,惟太祖開創之艱,世祖混一之盛,與人民共享安樂,常懐祗懼,災沴之至,莫測其由,豈朕思慮有所不及而事或僣差,故以此示儆,卿等其與諸司集議便民之事,其思自死罪始,議定以聞,朕將肆赦焉」。 閏月壬子朔,詔赦天下,除江、淮創科包銀,免被災地差税一年。 庚申,修野狐嶺色。 桑乾嶺道 丁夘,中書省臣言國用不足,請罷不急之費,從之。 壬申,罷永興銀場,聴民採鍊,以十分之二輸官。罷松江都水庸田使司,命州縣正官領之,仍加兼知渠堰事。 癸酉,作棕毛殿。 丙子,浙西道亷訪使言:「四方代祀之使,棄公營私,多不誠潔,以是神不歆格,請慎擇之」。 山南亷訪使特穆爾請削降特克實所驟陞官。己、夘、階州土蕃為㓂鞏昌總帥府,調兵禦之。 山東亷訪使許思敬請頒族葬制禁,用隂陽相地邪說。 雄州歸信諸縣大雨,河溢,被災者萬一千六百五十户,賑鈔三萬錠。 二月甲申,祭先農。 丙戌,頒道經于天下,名山宫觀。 丁亥,平伐苗酋的娘率其十萬來降,土官三百六十人請朝。湖廣行省請汰其衆還部,令的娘等四十六人入覲,從之。 己丑,加嗣漢三十九代天師張嗣成太𤣥輔化體仁應道大真人。 庚寅,熒惑、辰星、填星聚于畢。 辛夘,廣西猺潘寳陷栁城縣。 己亥,命西僧作燒壇佛事于延華閣。 庚子,姚煒以河水屢決,請立行都水監于汴梁,倣古法備捍,仍命瀕河州縣皆官皆兼知河防事,從之。 丙午,造玉御牀。 戊申,命道士祭五福太一神。 三月癸丑,修曹州濟隂縣河堤,役民丁一萬八千五百人。 甲寅,禁捕天鵝。 辛酉,咸平府清河㓂河合流失故道,壊堤堰,勅蒙古軍千人及民丁修之。 乙丑,帝如上都。 夏四月丁亥,作吾殿。 癸巳,和市牝馬有駒者萬匹,敕宿衛駞馬散牧民間者,歸官厩飼之。 丁酉,濮州鄄城縣言城西堯冢上有佛寺,請徙之,不報。 丙午,僰夷及蒐雁遮殺雲南行省所遣諭蠻使者,敕追捕之。 丁未,封后父浩里烏齊爾為威靖王。戊申,鞏昌路伏羌縣大雨,山崩。 五月辛酉,高麗國王王章卒。章之留京師也,構萬卷堂於其邸,招致名儒閻復、姚燧、趙孟頫、虞集等與之逰處,以考究自娯。時有鮮卑僧上言帝師帕克斯巴製蒙古字以利國家,乞令天下立祠,比孔子有詔公卿耆老㑹議國公,楊安普力主其說,章謂安普曰:「師製字有功於國祀之自應古典,何必比之孔氏、孔氏?百王之師,其得通禮以徳,不以功,後世恐有異論言」。雖不納,聞者韙之。科舉之設,章甞以姚燧之言白於仁宗,許之,及李孟執政,遂奏行焉,其端實自章𤼵也。右丞相圖嚕罷,帝欲以章為相,章固辭曰:「臣小國蕃宣之寄,猶懼不任,乞付於子,況朝廷之上相哉!敢以死請」。帝笑曰:「固知渠善避權也」。性好賢疾惡,尤喜談宋事,嘗使僚佐讀東都事略至王旦、李沆、富弼、韓琦、范仲淹、歐陽修、司馬光諸傳,必舉手加額,以致景慕。至丁謂、蔡京、章惇等傳,未嘗不切齒憤惋,及是,卒于京邸,賜諡曰忠宣。 辛未,遣察納使于周王和實拉。 丙子,舒瑪爾節等以國用不足,請减厩馬,汰衛士及節諸王濫賜,從之。 浙西諸郡霖雨,江湖水溢,命江浙行省興役疏洩之。 置諫議書院于昌平縣,祀唐劉蕡。大都路檀州大水,平地深丈有五尺,汴梁路十五縣河溢,江陵路江溢。 六月己、夘朔,皇子生,命巫袚除於宮。 葺萬嵗山殿。 癸未,潯州平南縣猺為㓂逹嚕噶齊都爾嘉,都監姚泰亨死之。 丙申,中書參知政事左塔卜台言:「大臣兼領軍衛,前古所無,特克實以御史大夫、額森特穆爾以知樞宻院事,皆領衛兵,如虎而翼,故成逆謀。今軍衛之職,乞勿以大臣領之,庻勲舊之家,得以保全」。從之,仍賜幣帛以旌其直。 息州民趙丑、厮郭菩薩、妖言彌勒佛當有天下,有司以聞,命宗正府、刑部、樞宻院、御史臺及河南行省官雜鞫之。 丁未,立都水庸田使司,浚吳、松三江。 通州三河縣大雨水丈餘。 潼川府:綿江中。江水溢入城郭,冀寧路汾河溢。秦州秦安山移。 秋七月庚戌,遣阿爾薩巴祀宅神于北部行幄。 甲寅,寧珠、許師敬編類《帝訓》成,請於經筵進講,仍俾皇太子觀覽,有㫖譯其書以進。 丙辰,播州蠻黎平愛等集羣夷為㓂湖廣行省請兵討之,不許,詔播州宣撫使楊伊埓布哈招諭之。 戊午,遣使代祀龍虎、武當二山。己未,置車里軍民總管府,以土人哈沙為總管,佩金虎符。 中書省臣言,徃嵗征猺亷訪使劾其濫殺,今凡出師,請亷訪司官一員莅軍糾正」。從之。 癸亥,修大乾元寺。 廣西諸猺㓂城邑,遣湖廣行省左丞竒珠、兵部尚書李大成、中書舍人瑪魯將兵二萬二千人討之,仍以諸王烏爾圖罕監其軍。 庚午,以國用不足,罷書「金」字藏經。 辛未,立河南行都水監。 申禁漢人藏執兵仗,有軍籍者,出征則給之,還,復歸于官。 壬午,御史臺臣言:「亷訪司莅軍,非世祖舊制,賈胡鬻寳,西僧修佛事,所費不貲,於國無益,並宜除罷」。從之。 勅太傅托迪、太保圖古勒,日至禁中,集議國事」。 勅山東州縣收養流民,遺棄子女。 是月,宗仁、衛屯田隕霜殺禾。睢州河決。八月戊子,修上都香殿。 辛丑,勅:「諸王私入京者,勿供其所用。諸部曲宿衛私入京者,罪之」。 衛輝路汲縣河溢。 九月戊申朔,分天下為十八道,遣使宣撫。詔曰:「朕祗承洪業,夙夜惟寅,凡所以圖治者,悉遵祖宗成憲。曩屢詔中外百司,宣布徳澤,蠲賦祥刑,賑恤貧民,思與黎元共享有生之樂。尚慮有司未體朕意,庻政或闕,恵澤未洽,承宣者失於撫綏,司憲者怠於糾察,俾吾民重困,朕甚愍焉。今遣奉使宣撫,分行諸道,按問官吏不法,詢民疾苦,審理寃滯。凡可以興利除害,從宜舉行。有罪者,四品以上停職申請,五品以下就便處決。其有政績尤異,暨晦迹丘園,才堪輔治者,具以名聞」。太史院使齊履謙之江西、福建宣撫,黜罷官吏之貪汙者四百餘人,蠲免括地虛加糧數萬石。州縣有以先賢子孫充防夫諸役者,悉罷遣之。福建憲司職田,每畝嵗輸米三石,民不勝苦,履謙命准令輸之,由是召怨。及還京,憲司果誣以他事。未幾,誣履謙者皆坐事免,履謙始得直,復為太史院使。 以郡縣饑,詔運粟十五萬石貯瀕河諸倉,以備賑救,仍勅有司治義倉,募富民入粟。拜官二千石,從七品。千石,正八品,五百石,從八品,三百石,正九品,不願仕者旌其門。 己酉,海運江南糧百七十萬石至京師。癸丑,帝至自上都。 甲寅,禁饑民結扁担社傷人者,杖一百,著為令。 己未,懐逺大將軍、來安路總管岑世興上言自明其不反,請置蒙古、漢人監貳官,優詔從之。丁丑,浚河間陳玉𢃄河。 禮部員外郎元永貞言,時克實弑逆,皆由特們徳爾始禍,請明其罪,仍録付史館,以為人臣之戒」。 漢中道文州霖雨,山崩,開元路三河溢。冬十月戊寅朔,張珪歸保定上冢,以病辭祿,不允。 岑世興及子特穆爾率衆㓂上林等州,命撫諭之。 癸未,以都爾蘇為御史大夫。 翰林學士吳澄致仕。先是,澄廟議不行,已有去志,㑹修《英宗實録》,命總其事,居數月,《實録》成,未上,即移疾不出。中書左丞許思敬奉㫖賜宴國史院,仍致朝廷勉留之意,宴罷,即出城登舟去,中書聞之,遣官驛追不及而還,言於帝曰:「吳澄,國之名儒,朝之舊徳,今請老而歸,不忍重勞之,宜有所褒異」。詔加資善大夫,仍以金織文綺二及鈔五千貫賜之。 乙未,皇后琳沁巴勒受佛戒于帝師。 十一月戊申朔,周王和實、拉以豹來獻。 庚戌,舒瑪爾節以嵗饑請罷皇后上都營繕,從之。 寧珠以病乞罷,不允。 丙辰,郭菩薩等伏誅,杖流其黨。 丁巳,幸大承華普慶寺,祀昭獻元聖皇后于影堂,賜僧鈔千錠。 岑世興結八番蠻班光金等合兵攻石頭等寨,勅調兵御之八番宣慰使官,以失備坐罪。 庚申,倭舶來互市。初,成宗遣僧寜一山者,加妙慈𢎞濟大師,附商舶徃使日本,而日本人竟不至,至是,越二十餘年,始有來互市者。 壬戌,勅軍民官䕃襲者,由本貫圖宗支,申請銓授」。 丙寅,都爾蘇復為中書左丞相,録軍國重事。 丁夘,罷蒙山銀冶提舉司,命瑞州路領之。 十二月戊寅,以達實特穆爾為中書右丞相,録軍國重事,監修國史,封薊國公。 乙酉,帝復受佛戒於帝師,元起朔漠,固已崇尚釋教,及得西域,世祖以其地廣而險逺,獷而好鬬,思有以因其俗而柔其人,乃郡縣土番之地,設官分職而領之於帝師立宣城院,其為使位居第二者,必以僧為之,出帝師所辟舉而總其政於內外者,帥臣以下,亦必僧俗並用而軍民通攝,於是帝師之命與詔勅並行於西土,百年之間,朝廷所以敬禮而尊信之者,無所不用,其至,雖帝后妃主皆因受戒而為之膜拜,正衙朝,㑹百官班列,而帝師亦或專席於坐隅,且每帝即位之始,降詔褒䕶,必敕章佩監絡珠為字以賜,蓋其重之如此,其未至而迎之,則中書大臣馳驛,累百騎以徃,所過供億迎送,比至京師,則勅大府假法駕半仗以為前導,詔省臺院官以及百司庻府,並服銀䑕濟遜用,每嵗二月八日,迎佛威儀徃迓,且命禮部尚書、郎中專督迎接,及其卒而歸葬舍利,又命百官出郭祭餞大徳九年,專遣平章政事特穆爾乗傳䕶送,賻金五百兩、銀千兩、幣帛萬匹、鈔三千錠。皇慶二年,加至賻金五千兩、銀一萬五千兩、錦綺雜綵共一萬七千匹,雖其昆弟子姓之徃來,有司亦供億無之,至是,以帝師弟袞噶伊實戩將至,詔中書持羊酒郊勞,而其兄索諾木藏布遂尚公主,封白蘭王,賜金印,給圓符其弟子之號,司空、司徒、國公,佩金玉印章者,前後相望,為其徒者,怙勢恣睢,日新月盛,氣燄熏灼,延於四方,為害不可勝言。 丁亥,修鹿頂殿。 鎮南王圖卜布哈薨,遣中書平章政事奈瑪台攝鎮其地。 中書省臣言山東、陜西、湖廣地接戎夷,請議選宗室性鎮,從之。 申禁圖䜟,私藏不獻者罪之。 京師多盜,癸巳,達實特穆爾請處決重囚,增調邏卒,仍立捕盜賞格。從之。 甲午,召張珪于保定。壬寅,中書左丞趙簡請行區田法於內地,以宋董煟所編《救荒活民書》頒州縣。 是嵗,御河水溢。 廣西溪洞自岑世興而外,諸猺所在為㓂,朝廷命行省督所屬討捕之,尋遣使奉詔分諭,或梗或降,終未能悉平也。以故翰林學士布哈、中政使布延圖、指揮使布延呼喇勒為特克實等所繋死,贈功臣號及階勲爵諡。 都爾蘇宻專命,令不使中外預知。監察御史趙師魯上言:「古之人君,將有言也,必先慮之於心,咨之於衆,决之於故老大臣,然後斷然行之,渙若汗不可反,未有獨出柄臣之意,不咨衆謀者也」。不報。都爾蘇雖剛狠,亦服其敢言。有朝士年未及致仕,其子請預䕃其官,而執政者為之地,師魯駁其非,事遂止。 富珠哩翀以國子司業出為河南行省左右司郎中丞,相曰:「吾得賢佐矣」。翀曰:「世祖立國成憲具在,慎守足矣。譬若乗舟,非一人之力所能運也」。翀乃開壅除弊,省務為之一新。 監察刺史李昌言:「臣甞經平凉府、靜、㑹、定、西等州,見西畨僧佩金字圓符,絡繹道路,馳騎累百,傳舍至不能容,則假館民舍,因廹逐男子,姦汙婦女。奉元一路,自正月至七月,徃返者百八十五次,用馬至八百四十餘匹,較之諸王行省之使十多六七,驛戶無所控訴,臺察莫得誰何。且國家之製圓符,本為邊防警報之虞,僧人何事而輙佩之?乞更正僧人給驛法,且令臺憲得以糾察」。不報。 監察御史策丹扈從至上都,糾中書參知政事楊庭玉贓罪,不報,即納印還京師。帝遣使追之,俾復任。即再上章劾廷玉鞫訊,竟如其言。又劾奏平章政事圖們岱爾入集賽之日,英宗被弑,必預聞其謀,帝不省,而贈圖們岱爾黄金繋腰策丹,遂辭職,改工部員外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