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檢索內容: |
---|
檢索範圍: 新唐書 |
條件: 提到「饒州刺史」 |
Total 9 |
《本紀第九 懿宗 僖宗》
31 ![]() | 三年三月癸未,蕭遘、裴澈、兵部侍郎鄭昌圖有罪伏誅。壬辰,如鳳翔。鄭從讜罷。韋昭度為司徒。癸巳,鎮海軍將劉浩逐其節度使周寶,度支催勘使薛朗自稱知府事。四月甲辰,六合鎮遏使徐約陷蘇州,逐其刺史張雄。甲子,淮南兵馬使畢師鐸陷揚州,執其節度使高駢。是月,維州山崩。五月甲戌,宣歙觀察使秦彥入於揚州。癸未,秦宗權陷鄭州。六月,陷孟州,河陽將李罕之人於孟州,張全義入於東都。己酉,鳳翔節度使李昌符反。庚戌,犯大安門,不克,奔於隴州。壬子,武定軍節度使李茂貞為隴州招討使。丁巳,護國軍將常行儒殺其節度使王重榮,其兄重盈自稱留後。壬戌,亳州將謝殷逐其刺史宋袞。七月丁亥,降死罪以下,貞觀、開元、建中、興元功臣後予一子九品正員官,減常膳三之一,賜民九十以上粟帛。七月,李昌符伏誅。八月,韋昭度為太保。壬寅,謝殷伏誅。朱全忠陷亳州。壬子,陷曹州,刺史丘弘禮死之。九月,戶部侍郎、判度支張濬為兵部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秦彥殺高駢。十月丁未,朱全忠陷濮州。甲寅,封子升為益王。杭州刺史錢升〗陷常州。丁卯,升殺周寶。是月,秦宗權將孫儒寇揚州。十一月壬申,廬州刺史楊行密陷揚州,秦彥、畢師鐸奔於孫儒。十二月癸巳,淮西將趙德諲陷江陵,荊南節度使張瑰死之。朱全忠為東南面招討使。饒州刺史陳儒陷衢州。上蔡賊馮敬章陷蘄州。 |
《列傳第四十五 五王》
51 ![]() | 高字公頤。少慷慨有節尚。擢進士第。代宗時,累遷給事中。建中中,拜京畿觀察使,坐累貶韶州長史,復拜給事中。德宗將起盧杞為饒州刺史,高當草詔,見宰相盧翰,劉從一曰:「杞當國。矯誣陰賊,斥忠誼,傲明德,反易天常,使宗祏失守,天下疣痏,朝廷不寘以法,才示貶黜,今還授大州,天下其謂何?」翰等不悅,命舍人作詔。詔出,高執不下,奏曰:「陛下用杞為相,出入三年,附下罔上,使陛下越在草莽,群臣願食其肉且不厭。漢法,三光不有,雨旱不時,皆宰相請罪,小者免,大者戮。杞罪萬誅,陛下赦不誅,止貶新州,俄又內移,今復拜刺史,誠失天下望。」帝曰:「杞不逮,是朕之過。朕已再赦。」答曰:「杞天資詭險,非不逮,彼固所餘。赦者,止赦其罪,不宜授刺史。願問外廷,並敕中人聽於民。若億兆異臣之言,臣請前死。」諫官亦力爭帝前。帝曰:「與上佐可乎?」群臣奉詔。翌日,遣使慰高曰:「朕惟卿言切至,已如奏。」太子少保韋倫曰:「高言勁挺,自是陛下一良臣,宜加優禮。」 |
《列傳第五十二 張源裴》
47 ![]() | 帝幸梁,佶奔見行在,授補闕。李懷光以河中叛,佶建議請討,帝深器之。詔用盧杞為饒州刺史,與諫官執不可。歷遷諫議大夫。黔中觀察使。韋士文為夷獠所逐,詔佶代之,部夷安服。 |
《列傳第五十八 二郭兩王張牛》
21 ![]() | 從弟獻恭,數有軍功,以右羽林軍代為節度使。大歷末,破吐蕃於岷州。久之,拜東都留守,累遷檢校吏部尚書。德宗欲徙盧杞為饒州刺史,給事中袁高上還詔書,苦爭。獻恭見帝曰:「高所奏宜聽。」帝不答。復前曰:「高乃陛下良臣,當優異之。」上遂不徙杞。世咨其不撓。 |
《列傳一百二 錢崔二韋二高馮三李盧封鄭敬》
40 ![]() | 簡能,見《鄭注傳》。其子知猷,字子謨,中進士第,登宏辭,補秘書省正字。蕭鄴鎮荊南、劍南,再闢掌書記。入遷右補闕,出為饒州刺史,以政最聞。累進中書舍人。硃玫亂,避難不出。僖宗還京,召拜工部侍郎、史館脩撰。歷太常卿、戶部尚書,至太子太師。昭宗為劉季述所幽,感憤卒,贈太尉。知猷器量渾厚,世推為長者。善書,有楷法。文辭贍麗。子文度,亦貴顯。 |
《列傳第一百九 馬楊路盧》
1 ![]() | 馬植,字存之,鳳州刺史勛子也。第進士,又擢制策科,補校書郎。由壽州團練副使三遷饒州刺史。開成初,為安南都護。精吏事,以文雅絢飾其政,清凈不煩,洞夷便安。羈縻諸首領皆來納款,遣子弟詣府,請賦租約束。植奏以武陸縣為陸州,即柬首領為刺史。既而州部廢池珠復生。以政最,檢校左散騎常侍,徙黔中觀察使。 |
《列傳第一百二十五 儒學下》
58 ![]() | 德宗在奉天,聞段秀實為賊所害,七日不朝。宰相以為「方多難時,不宜壅萬機,天下其謂何?」京曰:「丞相之言非也。夫褒大節,恤賢臣,天下所以安,況卓卓特異者乎?」帝曰:「善。」還京師,擢左補闕。帝以盧巳為饒州刺史,京與趙需、裴佶、宇文炫、盧景亮、張薦共劾:「巳輔政要位,大臣逾時月不得對,百官懍懍常若兵在頸。陛下復用之,奸賊唾掌復興。」帝不聽。京等爭尤確,帝大怒,左右闢易,諫者稍引卻。京正色曰:「需等毋遽退!」極道不可,以死請,巳遂廢。帝之立,迎訪太后,久不得,意且怠。京密白:「第遣使物色以求。」帝大悟,終代不敢置。 |
《列傳第一百二十九 方技》
46 ![]() | 是時籓鎮擅地無寧時,道茂曰:「年號元和,寇盜翦滅矣。」至憲宗乃驗。道茂居有二伯甚茂,曰:「人居而木蕃者去之,木盛則土衰,土衰則人病。」乃以鐵數十鈞埋其下,復曰:「後有發其地而死者。」大和中,溫造居之,發藏鐵而造死。杜佑與楊炎善。盧杞疾之,佑懼,以問道茂,答曰:「君歲中補外,則福壽叵涯矣。」俄拜饒州刺史,後終司徒。李泌病,道茂署於紙曰:「厄三月二日就饗,國與家吉而身危。」會中和日,泌雖篤,強入。德宗見泌不能步,詔歸第,卒。是日北軍謀亂,仗士禽斬之。李鵬為盛唐令,道茂曰:「君位止此,而塚息位宰相,次息亦大鎮,子孫百世。」鵬卒,後石至宰相,福歷七鎮,諸孫通顯云。 |
《列傳第一百四十八下 奸臣下》
6 ![]() | 始,帝即位,以崔祐甫為相,專以道德導主意,故建中初綱紀張設,赫然有貞觀風。及杞相,乃諷帝以刑名繩天下,亂敗踵及。其陰害矯譎,雖國屯主辱,猶謷然肆為之。後雖斥,然帝念之不衰。及興元赦令,俄徙吉州長史。杞乃曰:「上必復用我。」貞元元年,詔拜饒州刺史。給事中袁高當行詔書,不肯草,白宰相曰:「杞反易天常,使萬乘播遷,幸赦不誅,又委大州,失天下望。」宰相不悅,乃召它舍人作制,高固執不得下。於是諫臣趙需、裴佶、宇文炫、盧景亮、張薦等眾對,極言杞罪四海共棄,今復用之,忠臣寒膺,良士痛骨,必且階禍。其言懇到。帝語宰相曰:「授杞小州可乎?」李勉曰:「陛下與大州亦無難,如四方之謗何?」乃詔為澧州別駕。後散騎常侍李泌見,帝曰:「高等論杞事,朕可之矣!」泌頓首賀曰:「比日外謂陛下漢之桓、靈,今乃知堯、舜主也。」帝喜。杞遂死澧州。 |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 | 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5。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 | 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Do not click this lin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