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檢索內容: |
---|
檢索範圍: 唐會要 |
條件: 提到「州刺史」 |
Total 2 |
《卷七十九》
50 ![]() | 肅剛德克就曰肅執心决斷曰肅贈左衛大將軍長平王叔良、益州大都督鄼國公竇軌兵部尚書信都男竇靜台州刺史㐮,武郡公劉師立、侍中齊國公敬暉、禮部尚書孟溫禮贈工部尚書呂譚度支員外郎嚴郢駁曰:「今太常議制諡之說詳矣,近日台司齷齪,無匪躬之能者,乃挟瑕掩德,非中道之言也。國家故事,宗臣之諡,皆有二字,以彰善旌德為大。呂公文能無害,武能禁暴,正則幹事,忠則利人,盛烈宏規,不可備舉。傳敘八元之德曰忠肅恭懿,若以此諡擬于形容請諡,呂公,忠肅博士獨孤及議曰奉符必加諡二字,且以忠配肅謹。按舊議,凡歿者之故吏,以行狀請諡于尚書省,而考行定諡,則有司在朝廷辨可否,宜在衆議命,駁擢諡異同之說,並故吏専之,伏恐亂庖人尸祝之分,違公器不私之譏,宜非唐虞師錫。僉曰之道諡法在懲惡勸善,不在字多,必稱其大而畧其細,故言文不言,武言武不言文,三代以下,質㪚禮壊,乃有二字之諡,非古也。其源起衰,周漢蕭何、張良、去病、霍光俱以文武大畧佐漢致太平,其業非一文,遂足以紀其善,于是有文,終文成、景桓、宣成之諡,雖黷禮甚矣,然褒不失人。唐興恭用周秦之制,以魏徴為文貞,蕭瑀為貞褊,其杜如晦、封徳彞、陳叔達、溫彦博、岑文本、唐休璟、魏知古、崔日用,並當時赫赫以功名居宰相者謚之不過一字,不聞子孫佐吏,有字少稱屈,此言二字不必為褒一字,不必為貶,果在字數,則堯、舜、禹、湯、文、武、成、康不如周威、烈慎靚也,齊桓、晋文不如趙武靈、魏安釐也、杜如晦、王珪以下,或成或明,或懿或憲,不如蕭瑀之貞褊也,然肅者,盛德克就之名,足以表之矣,如譚之從政,威能閑邪,德可濟衆,故以肅易名而忠在其中矣,亦猶隨會寗俞之不稱文,豈必因重之然後為美?魏晋以賈誼之籌䇿,賈逵之忠壮,張既之政能,程普之智勇,顧雍之宻重王渾之器量,劉惔之鑒裁,庾翼之志畧,彼八君子者,方之東平,宜無慚徳死之日,並諡曰肅,當代不以為貶,何嘗徴一字二字之升降乎?上稽前典,下據甲令,恭之禮經,而究其徃事,請依前諡曰肅。贈户部尚書栢正節、台州刺史崔昭、贈右僕射李巽,贈太子太保李鄘、贈太子少傅杜亞,贈太子少保崔俊,贈司徒韓充。 |
《卷八十五》
37 ![]() | 貞元十二年六月,趙州刺史皇甫政奏,貞元十年進綾縠一千七百匹,至汴州,值兵逆叛,物皆散失,請新來客户續補前數。上使謂宰臣曰:「百姓有業則懷土,失業則離鄉。客戶者,咸以遭罹苛暴變成瘡痍之人,豈可重傷哉!可罷其率,特免所失物」。 |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 | 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5。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 | 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Do not click this lin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