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檢索內容: |
---|
檢索範圍: 四庫未收書提要 |
條件: 提到「陳振孫」 |
Total 12 |
《一v1》
1 ![]() | 宋楊仲良撰。案李燾取北宋九朝事,實仿司馬光《長編》之體,編年述事為《續資治通鑑長編》。成書一百五十卷,卷帙最為繁重。仲良乃別為分門編類,以成此書。每類之中,仍以編年紀事太祖七卷,太宗七卷,眞宗十四卷,仁宗二十四卷,英宗四卷,神宗三十四卷,哲宗二十六卷,徽宗二十八卷,欽宗六卷,共一百五十卷。各有事目目中復有子目。汴京百七十年禮樂兵刑之沿革,制度政令之舉廢,粲然具僃,可以案目㝷求。李燾而後陳均之前,煩簡得中,洵可並傳。而今所傳《長編》足本,徽、欽兩朝皆已闕失,藉此得以攷見崖畧,尢可貴也。仲良之名,不見於書中。卷端有寶祐丁巳廬陵歐陽守道序,亦不言著書人姓名。而陳均《九朝編年引用書目中有之云:《長編紀事本末楊公仲良,故知此事出仲良手。然其書不見於《宋史·藝文志》,而趙希弁、陳振孫、馬端臨諸家亦皆不著錄。近代藏書家惟季振宜、徐乾學兩家有之。徐目云,闕一百十四卷至一百十九卷。今此舊鈔本亦闕此六卷,又闕六七、兩卷,而五、八、兩卷亦非完袠,較乾學藏本蓋又多闕佚矣。據守道序,此書實祐元年刻於廬陵郡齋貢士徐琥重為校刻,則寶祐五年也。 |
1 ![]() | 宋胡元質撰。元質字長文,吳郡人。官給事中。攷《宋史〈藝文志〉》於「史部下載《西漢字類》五卷,注胡元質撰。而於經部春秋類下載《左氏摘奇》十二卷,則注不知作者。此疑當日或傳刻者失之,惟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中載此稍為詳悉。其姓氏爵里,實與今本相合。此本從吳中藏書家影宋鈔錄。卷後有元質《自記》一條云,左氏摘奇皆手所約,鋟木於當涂道院,與同志者共之。乾道癸巳元日書當係原刋所識。書中摘錄經傳一二字,必兼採杜預《集解》。其謹嚴處視林鉞《漢雋》、蘇易簡《文選雙字類要》為勝,《宋史》志入之經類,似不為過。至《文獻通攷》竟列於類書之中,猶未盡此書之要也。 |
1 ![]() | 宋錢諷撰。諷字正初,本錢塘人,為吳越王之裔,後卜居於嘉禾之回溪,故自號回溪。其書為近時著錄,家所罕見。惟宋趙希弁《讀書附志》以為依唐韻分四聲,以十七史之句注於下。而陳振孫《書錄解題》亦云,其附韻類事頗便檢閱。蓋宋人免園册類,摘雙字編四聲以便㝷檢,而回溪獨采成語,多至三四句,未嘗割裂原文,洵著書之良法也。秀水朱彝尊跋此云,予嘗見宋時鋟本於京師,僅存七册,嫌其殘缺未之錄也。歸田後始大悔之。從琴川毛氏、長洲何氏訪其所藏,合之才十七卷,亟寫而存之,笥天下之寶離者。會有合時,安知後來所求不適少。此十七卷,𫆀兹從影。宋本傳錄卷首祇存,慶元五年四月旣望郡人鄭僑一序,而《讀書志》所云錢文子序已無從復得。據《明成祖實錄》纂《永樂大典》時,諭解縉等稱嘗觀《韻府》、《回溪》二書,事雖有統,而採摘不廣,紀載太畧,爾等其如朕意。凡書契以來,經史子集百家之書僃,輯為一書,無厭浩繁,則此在明時曾入祕府。今書平韻,自一東至四江,七之至十一模,共五卷,上聲一董至三十六,養共八卷,去聲十四,泰至五十九。鑑共六卷。入聲十二,昔至三十四乏,共四卷,通計二十三卷。較彝尊見時已多五卷,安知後日不更有多於此者?是可以寶也。 |
1 ![]() | 梁陶宏景撰。宏景有《眞誥 四庫全書》,已著錄。此其生平雜文及與武帝往復論書之劉。據集中《㝷山誌》云,先生去世後久,無人編錄文集。至陳武帝貞明二年,勅令侍中尚書令江總始撰文集。先生以梁大同二年解駕,至是五十二載矣。文章頗多散落云云。然攷《隋書·經籍志》,梁隱居先生《陶宏景集》三十卷,又《內集》十五卷,至宋人作。《唐書藝文志》僅載《陶宏景集》三十卷,則疑其所作《內集》已佚。自是以後,傳述愈微。晁公武、陳振孫皆未著錄。是本從明道藏本錄出。卷首載昭臺弟子傅霄編集,大洞弟子陳桷挍勘,蓋亦道家者流。惟集前有江總序》一首,似尚存其舊,餘則存什之一二而已。若夫殘膏剩馥,實足以沾漑後人。蓋宏景在道家亦號學者,其著述與抱朴抗衡》,所謂列仙之儒也。 |
1 ![]() | 不著撰人名氏。案陳振孫《書錄解題》云,《三術掇要》一卷,無名氏,又一本名《擇日撮要術,大畧皆同。建安徐淸叟眞翁云,其尊人尚書公應龍所輯,不欲著名,疑卽此書,此從影宋版鈔錄亦無刋刻年月。惟中引周謂彈冠心用及沈括《夢溪筆談》,當是南宋閒人手筆。蓋陰陽家言,為術士所祕。六壬遁甲古法,除太白陰經》、《武經總要》之外載者寥寥無幾。宋以前百忌萬年,具注集聖、廣聖諸書,非此並無從舉其名目。故雖五行選擇家所用,而司天監據以鋪注頒朔者實不越,此亦足資攷鏡也。 |
《二v2~3》
1 ![]() | 唐羅隱𢰅,隱有兩同書 《四庫全書》,巳著錄。晁公武《讀書志》所載卷帙與此同。陳振孫《書錄解題》云,求之未𫉬,蓋佚巳久矣。《長編》依舊抄本影寫。方回跋稱「隱在京師,舉進士,畱七載不第。咸通八年丁亥著《讒書》,皆憤悶不平之言,不遇于當世,而無所以泄其怒之所作」。今觀是編,益信回言之不虛。然隱旣仕吳越,能請舉兵討梁,勸伐無道,侃侃大義,又豈僅以文士見稱哉! |
1 ![]() | 此書不知編集人姓名,起建炎元年訖淳熙十五年,書內標題,謂之增入名儒講義、皇宋中興兩朝聖政。其所采《中興龜鑑》、《大事記》等書各低一格,附後所謂增入講義是也。其書編年紀事體例,一倣《資治通鑑》為之。卷端有分類事目,列十五門興復,一任相,二君道,三治道,四皇親,五官職,六人才,七禮樂,八儒學,九民政,十兵事,十一財用十二,技術道,釋十三,邊事。十四,災祥十五。每門各有子目,共三百條。案《書錄解題》典故類,有高宗、孝宗《聖政編要》二十卷。陳振孫云:《高宗聖政》五十卷,《孝宗聖政》五十卷,乾道、淳熙中皆有御製序。此二帙書坊鈔節,以便舉子應用之儲者也。據振孫所述,知此卽彚,合兩書而冠以中興兩朝之名者。所有御製序,亦不復存。葢亦書坊所刻,故有增入講義,非進御之原本也。此書流傳絕少,今借宋刻本影鈔自三十卷至四十五卷惜已闕佚,無從訪補矣。 |
1 ![]() | 宋上官融𢰅融,華陽人,其字未詳。陳振孫云不知何人。案書中稱其父嘗宰建之浦城縣。是編前有天聖五年自序,卷帙與《宋史·藝文志》、《通志藝文畧》、焦竑《經籍志》並同。觀《文獻通考》所載則作一卷,疑轉寫之譌。但序稱記在人耳目者六十事,此則僅及其半,非有缺佚,或六為三之誤字。核其所紀,皆宋代故事多言報應示勸戒,纎悉臚載,間傷猥雜。然如紀吕端出使高麗,與《宋史》端本傳合,紀太平興國三年以定陶地建為廣濟軍,與《宋史〈地理志》〉亦同,要非絶無依據者可比也。 |
1 ![]() | 舊本題曰孔鮒𢰅,宋宋咸注。咸字貫之,建陽人。天聖二年進士,仕至都官郞中。詳何喬遠《閩書》,是編依宋巾箱本影鈔,與晁公武《郡齋讀書志》、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卷帙相合。以世所傳三《傳》之本校之,夐然不同。如《小爾雅·廣言》俗刻作俘罰也,此作浮罰也。《禮記》投壺若是者,浮《正義》所引可據也。咸注亦典核簡潔。卷首載《自序》,併《進書表。王伯厚《玉海》稱咸上所注《揚子》、《孔叢子》,賜三品服,今所注《揚子》,更不可得矣。 |
1 ![]() | 唐陸希聲𢰅案:希聲,吳郡人,景融四世孫。《唐書》本傳稱其善屬文,通《春秋》、《易》、《老子》,論著甚多。此書見于《唐書〈藝文志〉卷帙》相符。趙希弁《讀書附志》、陳振孫《書錄解題》皆不著錄,凡儲藏家亦皆無之,唯見于《道藏》,必字號明白。雲霽《道藏目錄》詳注,稱其以事理元會,通變機宜,探至精之賾,可謂神解。其稱許如此。今攷此書,發明老氏之㫖,條達曲鬯,視宋人之援老入佛者,大不侔矣。唐人遺書,傳世日少。今從《道藏》校錄,卷帙完善,洵可寶也。 |
1 ![]() | 宋陸佃𢰅佃有埤雅》二十卷, 《四庫全書》巳著錄。伏讀 《四庫全書總目》云:「《爾雅新義》僅散見于《永樂大典》中,文句譌闕,亦不能排纂成帙」。案朱彝尊《經義考》則云未見。陳振孫《書錄解題》云:「頃在城南,傳寫凡十八卷,其曾孫子遹刻于嚴州者為二十卷」。是編從宋刻依樣影抄,凡二十卷,殆卽子遹之所刻歟?陸宰為其父作《埤雅》序云,「注《爾雅》畢,更修此書。易名《埤雅》言為《爾雅》之輔。然二書體例,絶然不同,此則不若《埤雅》之貫穿諸書,旁通曲證也。而自序以為雖使郭璞擁篲淸道,跂望塵躅可也。陳振孫云:「以愚觀之,大率不出王氏之學,至句逗亦多不同。如《〈釋木〉》「樸枹」者,謂櫬采薪佃,則以「謂」字絶句注云:「謂之而後知《釋蟲》螼蚓蜸蠶佃,則以蠶字連下,莫貈為句」。注云:「蠶老而後眠」。不知《經典釋文》「讀蠶為他典切」。又「莫貈,螳蜋蛑佃」。則連下文「虰」字為句,雖本之方言,然刑昺已引《說文》,辨其失指。惟所據《經》文,乃當時至善之本。如《釋言》「搘,拄也」,則作「榰柱也。皇,華也」,則作「華皇也」。《釋天》「四時和謂之玉燭」,則作四氣。《和河鼓謂之牽牛」,則作「何鼓」。《釋邱堂途》「梧邱」則作「當途」。《釋水,河水淸且瀾漪」則作「灡漪」。《〈釋草〉》「萍蓱」則作「苹蓱莩麻母」則作「荸麻母」,「蕭荻」則作「蕭萩」,《卷斾草》則作「卷施」,草檴橐含」則作「欔橐」。《含〈釋木〉座接慮」,「李」則作「痤」。接慮李釋鳥》「楊鳥白鷢」則作「鸉白鷢鳥」,「鵲醜」則作「烏鵲醜」。並足以資考訂。亦讀《經》者之所不廢也。 |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 | 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5。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 | 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Do not click this lin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