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檢索 "ctext:291544"
檢索內容:
檢索範圍: 明史
條件: 提到「學正
Total 7

志第四十九 職官二

72
祭酒、司業,掌國學諸生訓導之政令。凡舉人、貢生、官生、恩生、功生、例生、土官、外國生、幼勳臣及勳戚大臣子弟之入監者,奉監規而訓課之,造以明體達用之學,以孝弟、禮義、忠信、廉恥為之本,以六經、諸史為之業,務各期以敦倫善行,敬業樂群,以修舉古樂正、成均之師道。有不率者,撲以夏楚,不悛,徙謫之。其率教者,有升堂積分超格敘用之法。課業仿書,季呈翰林院考校,文冊歲終奏上。每歲仲春秋上丁,遣大臣祀先師,則總其禮儀。車駕幸學,則執經坐講。新進士釋褐,則坐而受拜。監丞掌繩愆廳之事,以參領監務,堅明其約束,諸師生有過及廩膳不潔,並糾懲之,而書之於集愆冊。博士掌分經講授,而時其考課。凡經,以《易》、《詩》、《書》、《春秋》、《禮記》,人專一經,《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兼習之。助教、學正、學錄掌六堂之訓誨,士子肄業本堂,則為講說經義文字,導約之以規矩。典簿,典文移金錢出納支受。典籍,典書籍。掌饌,掌飲饌。
73
明初,即置國子學。乙巳九月置國子學,以故集慶路學為之。洪武十四年,改建國子學於雞鳴山下。設博士、助教、學正、學錄、典樂、典書、典膳等官。吳元年,定國子學官制,增設祭酒、司業、典簿祭酒,正四品,司業,正五品,博士,正七品,典簿,正八品,助教,從八品,學正,正九品,學錄,從九品,典膳,省注。洪武八年,又置中都國子學,秩正四品命國子學分官領之。十三年,改典膳為掌饌。十五年,改為國子監,秩從四品,設祭酒一人,司業一人,監丞、典簿各一人,博士三人,助教十六人,學正、學錄各三人,掌饌一人。各官品秩,如前所列。中都國子監制亦如之。十六年,以宋訥為祭酒,敕諭之曰:「太學天下賢關,禮義所由出,人材所由興。卿夙學耆德,故特命為祭酒。尚體朕立教之意,俾諸生有成,士習丕變,國家其有賴焉。」又命曹國公李文忠領監事,車駕時幸。以故監官不得中廳而坐,中門而行。二十四年,更定國子監品秩、員數。俱如前所列。中都國子監設祭酒、司業、監丞、典簿、博士學正、學錄、掌饌各一人,助教二人,品秩與在京同。二十六年,罷中都國子監。建文中,升監丞為堂上官,革學正、學錄。成祖復舊制。永樂元年,置國子監於北京,設祭酒、司業、監丞、典簿、博士學正、學錄、掌饌各一人,助教二人。後增設不常,助教至十五人,學正至十一人,學錄至七人。後革助教二人,學正四人,學錄二人。萬歷九年,又革助教四人,學錄一人。宣德九年,省司業。弘治十五年復設。明初,祭酒司業,擇有學行者任之,後皆由翰林院官遷轉。

志第五十一 職官四

63
儒學。府,教授一人,從九品訓導四人。州,學正一人,訓導三人。縣,教諭一人,訓導二人。教授、學正、教諭,掌教誨所屬生員,訓導佐之。凡生員廩膳、增廣,府學四十人,州學三十人,縣學二十人,附學生無定數。儒學官月課士子之藝業而獎勵之。凡學政遵臥碑,咸聽於提學憲臣提調,府聽於府,州聽於州,縣聽於縣。其殿最視鄉舉之有無多寡。

列傳第一百七十三 文苑一

7
蘇伯衡,字平仲,金華人,宋門下侍郎轍之裔也。父友龍,受業許謙之門,官蕭山令,行省都事。明師下浙東,坐長子仕閩,謫徙滁州。李善長奏官之,力辭歸。伯衡警敏絕倫,博洽群籍,為古文有聲。元末貢於鄉。太祖置禮賢館,伯衡與焉。歲丙午用為國子學錄,遷學正。被薦,召見,擢翰林編修。力辭,乞省覲歸。洪武十年,學士宋濂致仕,太祖問誰可代者,濂對曰:「伯衡,臣鄉人,學博行修,文詞蔚贍有法。」太祖即徵之,入見,復以疾辭,賜衣鈔而還。二十一年聘主會試,事竣復辭還。尋為處州教授,坐表箋誤,下吏死。二子恬、怡,救父,并被刑。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5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Do not click this 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