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檢索 "ctext:986100"
檢索內容:
檢索範圍: 明史
條件: 提到「國子祭酒
Total 19

志第四十一 輿服一

28
傘蓋之制:洪武元年,令庶民不得用羅絹涼傘,但許用油紙雨傘。三年,令京城內一品二品用傘蓋,其餘用雨傘。十六年,令尚書、侍郎、左右都御史、通政使、太常卿、應天府尹、國子祭酒、翰林學士許張傘蓋。二十六年定一品、二品傘用銀浮屠頂,三品、四品用紅浮屠頂,俱用黑色茶褐羅表,紅絹裹,三簷;雨傘用紅油絹。五品紅浮屠頂,青羅表,紅絹裹,兩簷;雨傘同。四品、六品至九品,用紅浮屠頂,青絹表,紅絹裹,兩簷;雨傘俱用油紙。三十五年,官員傘蓋不許用金繡,朱丹裝飾。公、侯、駙馬、伯與一品、二品同。成化九年,令兩京官遇雨任用油傘,其涼傘不許張於京城。

列傳第二十四

27
陶凱,字中立,臨海人。領至正鄉薦,除永豐教諭,不就。洪武初,以薦徵入,同修《元史》。書成,授翰林應奉,教習大本堂,授楚王經。三年七月與崔亮並為禮部尚書,各有敷奏。軍禮及品官墳塋之制,凱議也。其年,亮卒。凱獨任,定科舉式。明年會試,以凱充主考官,取吳伯宗等百二十人程文進御,凱序其首簡,遂為定例。帝嘗諭凱曰:「事死如事生,朕養已不逮,宜盡追遠之道。」凱以太廟已有常祀,乃請於乾清宮左別建奉先殿,以奉神御。明奉先殿之制自此始。五年,凱言:「漢、唐、宋時皆有會要,紀載時政。今起居注雖設,其諸司所領諭旨及奏事簿籍,宜依會要,編類為書,庶可以垂法後世。下臺省府者,宜各置銅櫃藏之,以備稽考,俾無遺闕。」從之。明年二月,出為湖廣參政。致仕。八年起為國子祭酒。明年改晉王府左相。

列傳第四十

45
司馬恂,字恂如,浙江山陰人。正統末,由舉人擢刑科給事中,累遷少詹事。憲宗立,命兼國子祭酒。卒,贈禮部左侍郎。恂強記、敦厚,與物無忤,居官無所表見。

列傳第五十一

20
景帝立,進侍講學士,直經筵。三年,以高穀薦,遷國子祭酒。時以國計不足,放遣諸生,不願歸者停其月廩。鉉言:「養才,國家急務。今倉廩尚盈,奈何靳此?」遂得復給。又今甄別六館生,年老貌寢,學藝疏淺者,斥為民。鉉言:「諸生荷教澤久,豈無片長?況離親戚,棄墳墓,艱苦備至,一旦被斥,非朝廷育才意。乞揀年貌衰而有學者,量授之官。」帝可其奏。尋以母喪歸。服闕,赴都,陳詢已為祭酒。帝重鉉,命與詢並任。天順初,改少詹事,侍東宮講讀。明年十月卒。帝及太子皆賜祭,賻贈有加。憲宗立,贈禮部侍郎,謚文恭。
25
成化二年超遷國子祭酒。慈懿太后崩,議祔廟禮,讓率僚屬疏諫。兩京國學教官,例不得遷擢,讓等以為言,由科目者,滿考得銓敘。讓在太學,亦力以師道自任,修《辟雍通志》,督諸生誦小學及諸經。痛懲謁告之弊,時以此見稱,而謗者亦眾。為人負才狹中。意所輕重,輒形於詞色,名位相軋者多忌之。
37
燫,字貞恒,庭機長子。嘉靖二十六進士。改庶吉士,授檢討。景恭王就邸,命燫侍講讀。三遷國子祭酒。自燫祖瀚,父庭機,三世為祭酒,前此未有也。,隆度改元,擢禮部右侍郎,充日講官。寇犯邊,條上備邊七事。改吏部,調南京吏部,署禮部事。魏國公徐鵬舉廢長立幼,燫持不可。萬曆元年進工部尚書,改禮部。仍居南京。名位一與父庭機等。母喪去官。服闋,以庭機篤老侍養,家居七年,先父庭機卒。贈太子少保,謚文恪。明代三世為,並得謚文。林氏一家而已。子世勤,性篤孝。芝生者三,枯篁復青。御史上其事,被旌。

列傳第六十七

52
馬汝驥,字仲房,綏德人。正德十二年進士。改庶吉士。偕芬等諫南巡,罰跪受杖。教習期滿,當授編修,特調澤州知州。懲王府人虐小民。比王有所屬,輒投其書櫝中不視。陵川知縣貪,汝驥欲黜之。巡按御史為曲解,汝驥不聽,竟褫其官。世宗立,召復編修,尋錄直諫功,增秩一等。預修《武宗實錄》,進修撰。歷兩京國子司業,擢南京右通政,就改國子祭酒,召拜禮部右侍郎。尚書嚴嵩愛重汝驥,入閣稱之,帝特加侍讀學士。汝驥行己峭厲,然性故和易,人望歸焉。卒贈尚書,謚文簡。

列傳第六十九

11
成化元年,兩廣用兵,濬奏記大學士李賢,指陳形勢,纚纚數千言。賢善其計,聞之帝,命錄示總兵官趙輔、巡撫都御史韓雍。雍等破賊,雖不盡用其策,而濬以此名重公卿間。秩滿,進侍講。與修《英宗實錄》,進侍講學士。《續通鑒綱目》成,擢學士,遷國子祭酒。時經生文尚險怪,濬主南畿鄉試,分考會試皆痛抑之。及是,課國學生尤諄切告誡,返文體於正。尋進禮部右侍郎,掌祭酒事。

列傳第七十三

49
王鴻儒,字懋學,南陽人。少工書,家貧為府書佐。知府段堅愛其書,留署中,親教之。遣入學校為諸生,遂舉鄉試第一。成化末,登進士,授南京戶部主事。累遷郎中,擢山西僉事,進副使,俱督學政。居九年,士風甚盛。孝宗嘗語劉大夏曰:「籓臬中若王鴻儒,他日可大用也。」正德改元,謝病歸。劉瑾擅政,收召名流。四年夏,起為國子祭酒,以父喪去。再起南京戶部侍郎,歷吏部右侍郎,尋轉左。十四年遷南京戶部尚書。甫履任,宸濠反,命督軍餉,疽發於背,遂卒,謚文莊。

列傳第一百四

35
劉曰寧,字幼安,南昌人。萬歷十七年進士。改庶吉士,授編修。進右中允,直皇長子講幄。時冊立未舉,外議紛紜。曰寧旁慰曲喻,依於仁孝,光宗心識之。礦使四出,曰寧發憤上疏,陳六疑四患,極言稅監李道、王朝諸不法狀。疏入,留中。以母病歸。起右諭德,掌南京翰林院,就遷國子祭酒。奉母歸,吏進贏金數千,曰「例也」,曰寧峻卻之。尋起少詹事,母喪不赴。服闋,召為禮部右侍郎,協理詹事府。道卒。贈禮部尚書。天啟初,追謚文簡。
44
楊道賓,字惟彥,晉江人。萬曆十四年進士第二,授編修。累遷國子祭酒少詹事禮部右侍郎,掌翰林院事。轉左,改掌部事。嘗因星變,請釋逮繫知縣滿朝薦等,又請亟舉朝講大典,皆不報。南京大水,疏陳時政,略言:「宮中夜分方寢,日旰未起,致萬幾怠曠。請夙興夜寐,以圖治功。時御便殿,與大臣面決大政。章疏及時批答,毋輒留中及從內降。」帝優旨報聞。皇太子輟講已四年,道賓極諫,引唐宦官仇士良語為戒。其冬,天鼓鳴,道賓言:「天之視聽在民。今民生顛躓,無所赴愬,天若代為之鳴。宜急罷礦使,更張闕政,以和民心。」帝不聽。踰年卒官。贈禮部尚書,謚文恪。
47
屢遷左諭德。騰芳與山崑山顧天颭善。天颭險詖無行,為世所指名,被劾去,騰芳亦投劾歸。時遂有顧黨、李黨之目。詔論朝士擅去者罪,貶騰芳太常博士。三十九年京察,復以浮躁謫江西都司理問。稍遷行人司正,歷太常少卿,掌司業事。光宗立,擢少詹事,署南京翰林院。旋拜禮部右侍郎,教習庶吉士。御史王安舜劾騰芳驟遷。騰芳辭位,熹宗不許,竟以省母歸。天啟初,以故官協理詹事府,尋改吏部左侍郎。丁內艱,加禮部尚書以歸。魏忠賢惡騰芳與楊漣同鄉。御史王際逵因論騰芳被察驟起,丁憂進官,皆非制。遂削奪。崇禎初,再以尚書協理詹事府。京師戒嚴,條畫守禦,多稱旨,代何如寵掌部事。卒官。贈太子太保。蔡毅中,字宏甫,光山人。祖鳳翹,平陽同知。父光,臨洮同知。毅中五歲通《孝經》。父問:「讀書何為?」對曰:「欲為聖賢耳。」萬曆二十九年第進士,改庶吉士,授檢討。時礦稅虐民,毅中取《祖訓》、《會典》諸書禁戒礦稅者,集為二卷,注釋以上。大學士沈鯉於毅中為鄉先達,與首輔沈一貫不相能。而溫純參政河南,器毅中於諸生。至是為都御史,疏侵一貫。一貫疑出毅中手,為鯉地,銜之,遂用計典,鐫秩去。起麻城丞。旋以行人司副召擢尚寶丞。移疾歸。四十五年,以浮躁鐫秩。天啟初,大起廢籍,補長蘆鹽運判官。屢遷國子祭酒,擢禮部右侍郎,仍領祭酒事。楊漣劾魏忠賢得嚴旨,毅中率其屬抗疏言:
61
崇禎初,召復故官。歷遷國子祭酒。疏請復積分法,禮官格不行。錫疇復申言之,且請擇監生為州縣長。已,請正從祀位次,進士為國子博士者得與考選。帝並允行。省親歸,乞在籍終養。母服除,起少詹事,進詹事,拜禮部左侍郎,署部事。帝嘗召對,問理財用人。錫疇退,列陳用人五失,曰銓敘無法,文網太峻,議論太多,資格太拘,鼓舞未至。請先令用人之地一清其源。「精心鑒別,隨才器使,一善也。赦小過而不終廢棄,二善也。省議論而專責成,三善也。拔異才而不拘常格,四善也。急獎勵而寬督責,五善也。」末極陳耗財之弊,仍歸本於用人。帝善其奏。

列傳第一百六 申時行子用懋用嘉孫紹芳 王錫爵弟鼎爵子衡 沈一貫 方從哲 沈水隺弟演

27
方從哲,字中涵,其先德清人。隸籍錦衣衛,家京師。從哲登萬曆十一年進士,授庶吉士,屢遷國子祭酒。請告家居,久不出,時頗稱其恬雅。大學士葉向高請用為禮部右侍郎,不報。中旨起吏部左侍郎。為給事中李成名所劾,求罷,不允。

列傳第一百七 張四維子泰徵甲徵 馬自強子怡慥 許國 趙志皋 張位 朱賡子敬循

7
馬自強,字體乾,同州人。嘉靖三十二年進士。改庶吉士,授檢討。隆慶中,歷洗馬,直經筵。遷國子祭酒,振飭學政,請寄不行。遷少詹事侍讀學士,掌翰林院。

列傳第一百五十三

17
元璐歷遷南京司業、右中允。四年,進右諭德,充日講官,進右庶子。上制實八策:曰間插部,曰繕京邑,曰優守兵,曰靖降人,曰益寇餉,曰儲邊才,曰奠輦轂,曰嚴教育。又上制虛八策:曰端政本,曰伸公議,曰宣義問,曰一條教,曰慮久遠,曰昭激勸,曰勵名節,曰假體貌。其端政本,悉規切溫體仁;其伸公議,則詆張捷薦呂純如謀翻逆案事。捷大怒,上疏力攻,元璐疏辨,帝俱不問。八年,遷國子祭酒

列傳第一百七十二 儒林三

3
克堅,字璟夫。至正六年,中書言衍聖公階止嘉議大夫,與爵不稱,乃進通奉大夫,予銀印。十五年有薦其明習禮樂者,徵為同知太常禮儀院事,以子希學襲封。克堅累遷國子祭酒二十二年克堅謝病還闕里,後起集賢學士、山東廉訪使,皆不赴。洪武元年三月,徐達下濟寧,克堅稱疾,遣希學來見,達送之京師。希學奏父病不能行,太祖敕諭克堅,末言「稱疾則不可」。會克堅亦來朝,遇使者淮安,惶恐兼程進,見於謹身殿問以年,對曰:「臣年五十有三。」曰:「爾年未邁,而病嬰之。今不煩爾以官。爾家,先聖後,子孫不可不學。爾子溫厚,俾進學。」克堅頓首謝。即日賜宅一區,馬一匹,米二十石。明日復召見,命以訓厲族人。因顧侍臣曰:「先聖後,特優禮之,養以祿而不任以事也。」

列傳第一百九十六 奸臣

23
嚴嵩,字惟中,分宜人。長身戍削,疏眉目,大音聲。舉弘治十八年進士,改庶吉士,授編修。移疾歸,讀書鈐山十年,為詩古文辭,頗著清譽。還朝,久之進侍講,署南京翰林院事。召為國子祭酒嘉靖七年禮部右侍郎,奉世宗命祭告顯陵,還言:「臣恭上寶冊及奉安神床,皆應時雨霽。又石產棗陽,群鸛集繞,碑入漢江,河流驟漲。請命輔臣撰文刻石,以紀天眷。」帝大悅,從之。遷吏部左侍郎,進南京禮部尚書,改吏部。
27
久之,帝微覺橫。時贊老病罷,璧死,乃復用夏言,帝為加少師以慰之。言至,復盛氣陵,頗斥逐其黨,不能救。子世蕃方官尚寶少卿,橫行公卿間。言欲發其罪,父子大懼,長跪榻下泣謝,乃已。知陸炳與言惡,遂與比而傾言。世蕃遷太常少卿,猶畏言,疏遣歸省墓。尋加特進,再加華蓋殿大學士。窺言失帝眷,用河套事構言及曾銑,俱棄市。已而南京吏部尚書張治國子祭酒李本以疏遠擢入閣,益不敢預可否。既傾殺言,益偽恭謹。言嘗加上柱國,帝亦欲加乃辭曰:「尊無二上,上非人臣所宜稱。國初雖設此官,左相國達,功臣第一,亦止為左柱國。乞陛下免臣此官,著為令典,以昭臣節。」帝大喜,允其辭,而以世蕃為太常卿。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5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Do not click this 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