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檢索 "ctext:986100"
檢索內容:
檢索範圍: 全唐文
條件: 提到「國子祭酒
Total 8

卷三十三

53
近日以來,時雨未降,在於宿麥,慮有所傷。雖憂勤之心,不忘於黎庶,而精誠之至,冀展於靈祗。宜令太子太師陳希烈祭元冥,光祿卿李心登祭風伯,國子祭酒李麟祭雨師。仍取今年二十三日,各申誠請。務令蠲潔,如朕意焉。

卷四十二

73
崇黨近名,實為害政之本;黜華去薄,方啟至公之路。房鈾乇砦難В夙推名器,由是累階清貴,致位台衡。而率性自任,怙氣恃權。虛浮簡傲者,進為同人;溫讓謹令者,捐於異路。所以輔佐之際,謀猷匪宏。頃者時屬艱難,擢居將相,朕永懷仄席,冀有成功。而喪我師徒,既虧制勝之任;升其親友,悉彰浮誕之跡。曾未逾時,遽從敗績。自合首明軍令,以謝師旅,猶尚矜其萬死,擢以三孤,或云緣其切直,遂見斥退。朕示以堂案,令觀所以,咸知乖舛,曠於政事。誠宜效茲忠懇,以奉國家,而乃多稱疾疹,莫申朝謁。蓨臀政,曾不疾其迂迴;亞夫事君,翻有懷於鬱怏。又與前國子祭酒、前京兆少尹嚴武等,潛為交結,輕肆言談,有朋黨不公之言,違臣子奉上之體。何以儀刑王國,訓導儲闈?但以嘗踐台司,未忍致之於理。況秩、武遽更相尚,同務虛求,不議典章,何成沮勸?宜從貶秩,俾守外藩。湧滲怪荽淌罰秩可閬州刺史,武可巴州刺史,散官封如故,並即馳驛赴任,庶各增修。

卷六十三

5
維元和四年,歲次己丑,十月癸酉朔十三日乙酉,皇帝若曰:自我有國,大諸侯之勛勞者,必勒功圖形,播於鐘鼎,藏於盟府,歿則極異等之禮,以嘉魂魄,使奮乎百代之上。百代之下為臣者,莫不興起也。咨爾故鼓慶等州節度支度營田觀察處置等使充京畿諸軍都統開府儀同三司檢校司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持節怪葜罹事兼怪荽淌飛現國南平郡王食邑三千戶高崇文,英姿絕群,雄略神授,上通星辰之氣,克扶期運之數。少事塞門,保寧朔漠。千秋之勇,常冠軍鋒,吳芮之忠,早書令甲。頃以井絡之下,咨臣流毒,獸心狼顧,誘脅我人,遂拜於齊壇,授以蕭斧。束馬蓐食,先命戒途,曾無再籍之役,不用一卒之死,生致首惡,戮屍天街,西南晏清,按堵如故。禮加九命,秩尊三事,貴列東第,壤踰徹侯。動盪夷夏,缸票膆潁進律遷秩,兼制舊疆,臥鼓翳扉,解甲休卒,期以無征,逮乎三垂。暗忽生災,壽量中輟,維屏之嘆,瞿然懷。故命國子祭酒劉宗經、副使司勳郎中李直方、持節冊贈爾為司徒,賻示遂命數,率禮加等。式表無原之功,用申不檢之賞,將我痛悼,告於幽神。

卷六百九

38
僕射有三子。長子早終。次子處元,少嬰沈恙,慕道士養生之術,高尚其趣,強仕而沒,積善不試,後來果大焉。季子彥威,字子美,始以五經登甲科,歷太常博士祠部員外郎,遷屯田郎中,轉戶部司封,並充禮儀使判官、宏文館學士、京兆少尹、諫議大夫、史館修撰。以直諫出為河南少尹,入為少府監司農卿,改淄青節度使,徵拜戶部侍郎判度支。勢逼生患,出為衛尉,分司東都。尋起為陳許節度使檢校禮部尚書,充汴、宋、亳等州節度觀察處置等使,北海縣開國子,食邑五百戶。娶潁川韓氏,主客員外郎衢之女,國子祭酒楊頊之外孫。夫人有三弟,皆材,無子,早謝,已如禮讜犰頓褚卦。僕射厚德覆露之,尚書丕承之,以蚤孤,銳意嚮學。嘗閱《詩》至《蓼莪》篇,感激流涕,故其志如刃始淬。及學成,立遂為鴻儒,入用為能臣。參定儀制,財成經費。起書生,擁旌節。今又領全師鎮上游,握神符,垂三組,皆嚮時感發之所激也。志就而學成,名聞而身達。欲報無所,外榮中悲。人子之孝,在乎揚其先德以耀於遠,乃俾學古者書本系所自,且銘於龜趺螭首云。銘曰:

卷六百四十七

78
敕:國子祭酒韓愈父贈秘書少監仲卿等:子生則射,桑弧蓬矢,以告四方,三月孩而名之,十年出就外傅。孔子雖欲遠於鯉也,而猶教之《詩》《禮》,所以相承先而重後嗣也。然而免水火之災,從師友之後,服軒冕以為卿大夫者,一族幾何人?惟爾愈雄文奧學,秉筆者師之,與某等各用所長,列官朝右。榮則至矣,其父皆不及焉,歿而有知,能不望顯揚於地下?贈以崇秩,慰其幽魂,推吾永懷,示用怛然於此。可依前件。

卷六百六十三

43
敕:王者有褒贈之典,所以旌往而勸來也,其有淑順之德,標表母儀者,聖善之訓,照燭子道者,又有名高秩尊,祿養之不逮者,霜降露濡,孝思之罔極者,非是典也,則何以顯其教而慰其心焉?國子祭酒韓愈母某氏等,蘊德累行,積中發外,歸於華族,生此哲人,為我藎臣,率由茲訓。教有所自,恩不可忘,是用啟郡國之封,極哀榮之飾。嗚呼!歿而無知則已,苟有知者,則顯揚之孝,追寵之榮,可以達昊天而貫幽穸矣。往者來者,監予心焉。可依前件。

卷七百三十

78
今月九日,孟秋饗太廟。攝太尉國子祭酒韓愈,准式合令起今月六日於太廟致齋,今於國子監宿,有違格令。

卷九百六十四

3
伏見李淳風表稱:古歷分日,起於子半。勘得今歲十一月當甲子合朔冬至,故太史令傅仁均欲苟異張胄元法,減餘稍多,子初為朔,遂差三刻,用乖天正。又南宮子明、薛頤等並云:子初及半,日月未離。淳風子午之法,推校春秋以來晷度薄蝕,事皆符合。奉敕付所司及公卿詳加考定。謹與國子祭酒孔穎達等一十一人尚書八座參議得失。惟仁均定朔,事有微差;淳風推校,理尤精密。請從淳風議。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5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Do not click this 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