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檢索內容: |
---|
檢索範圍: 舊唐書 |
條件: 提到「皇太后」 |
Total 19 |
《卷六 本紀第六 則天皇后》
4 ![]() | 弘道元年十二月丁巳,大帝崩,皇太子顯即位,尊天后為皇太后。既將篡奪,是日自臨朝稱制。庚午,加授澤州刺史、韓王元嘉為太尉,豫州刺史、滕王元嬰為開府儀同三司,絳州刺史、魯王靈夔為太子太師,相州刺史、越王貞為太子太傅,安州都督、紀王慎為太子太保。元嘉等地尊望重,恐其生變,故進加虛位,以安其心。甲戌,劉仁軌為尚書左僕射,岑長倩為兵部尚書,魏玄同為黃門侍郎,並依舊知政事。劉齊賢為侍中,裴炎為中書令。嗣聖元年春正月甲申朔,改元。 |
37 ![]() | 神龍元年春正月,大赦,改元。上不豫,制自文明元年已後得罪人,除揚、豫、博三州及諸逆魁首,咸赦除之。癸亥,麟臺監張易之與弟司僕卿昌宗反,皇太子率左右羽林軍桓彥範、敬暉等,以羽林兵入禁中誅之。甲辰,皇太子監國,總統萬機,大赦天下。是日,上傳皇帝位於皇太子,徙居上陽宮。戊申,皇帝上尊號曰則天大聖皇帝。冬十一月壬寅,則天將大漸,遺制祔廟、歸陵,令去帝號,稱則天大聖皇后;其王、蕭二家及褚遂良、韓瑗等子孫親屬當時緣累者,咸令復業。是日,崩於上陽宮之仙居殿,年八十三,謚曰則天大聖皇后。二年五月庚申,祔葬於乾陵。睿宗即位,詔依上元年故事,號為天后,未幾,追尊為大聖天后,改號為則天皇太后。太后嘗召文學之士周思茂、範履冰、衛敬業,令撰《玄覽》及《古今內範》各百卷,《青宮紀要》、《少陽政範》各三十卷,《維城典訓》、《鳳樓新誡》、《孝子列女傳》各二十卷,《內軌要略》、《樂書要錄》各十卷,《百僚新誡》、《兆人本業》各五卷,《臣範》兩卷,《垂拱格》四卷,並文集一百二十卷,藏於秘閣。 |
《卷十五 本紀第十五 憲宗下》
37 ![]() | 三月庚午,皇太后崩於興慶宮之咸寧殿。是日,群臣發喪於西宮兩儀殿,以宰臣裴度為禮儀使,吏部尚書韓皋為大明宮留守,設次於中書。辛未,敕諸司公事,宜權取中書門下處分。癸酉,分命朝臣告哀於天下。甲戌,見群臣於紫宸門外廡下。己卯,以宰臣李逢吉充大行皇太后山陵使。出內庫繒帛五萬匹充奉山陵。己丑,月近鎮星。 |
39 ![]() | 五月丁卯夜,辰、歲二宿合於東井。宥州軍亂,逐刺史駱怡。壬申,李光顏破賊於凌雲柵。六月甲辰,高霞寓敗於鐵城,退保新興柵,是日人情悚駭,宰相奏對,多請罷兵。上曰:「勝負兵家常勢,不可以一將失利,便沮成計。今但議用兵方略,朝廷庶務,制置可否耳。」是夜,月掩心後星。庚戌,田弘正軍討王承宗,次於南宮。辛酉,群臣上大行皇太后謚曰莊憲。 |
《卷十六 本紀第十六 穆宗》
2 ![]() | 十五年正月庚子,憲宗崩。丙午,即皇帝位於太極殿東序。是日,召翰林學士段文昌杜元穎沈傳師李肇、侍讀薛放丁公著對於思政殿,並賜金紫。丁未,集群臣班於月華門外。貶門下侍郎、平章事皇甫鎛為崖州司戶。戊申,上見宰臣於紫宸門外。辛亥,以朝議郎、守御史中丞、飛騎尉、襲徐國公、賜緋魚袋蕭俛為朝散大夫、守中書;舍人、翰林學士、武騎尉、賜紫金魚段文昌為中書侍郎:同平章事。上始御延英對宰臣。詔曰:「山人柳泌輕懷左道。上惑先朝。固求牧人,貴欲疑眾,自知虛誕,仍更遁逃。僧大通醫方不精,藥術皆妄。既延禍釁,俱是奸邪。邦國固有常刑,人神所宜共棄,付京兆府決杖處死。」金吾將軍李道古貶循州司馬。憲宗未年,銳於服餌,皇甫鎛與李道古薦術人柳泌、僧大通待詔翰林。泌於臺州為上鍊神丹,上服之,日加躁渴,遽棄萬國。甲寅,二王後介國公宇文仲達卒,有司與舊典葬祭之。以監察御史李德裕、右拾遺李紳、禮部員外郎庾敬休並守本官,充翰林學士。丁巳,以劍南東川節度使李逢吉為襄州刺史,充山南東道節度使;以吏部侍郎王涯檢校禮部尚書、梓州刺史,充劍南東川節度使。己未,改恆岳為鎮岳,恆州來鎮州,定州恆陽縣為曲陽縣。恆王房子孫改為泜王房。丙寅,以右神策大將軍張維清為單于大都護,充振武麟勝節度使。丁卯,上及群臣皆釋服從吉。戊辰,群臣始朝於宣政衙。是夜地震。庚午,冊大行皇帝貴妃郭氏為皇太后。貶諫議大夫李景儉為建州刺史。 |
4 ![]() | 三月癸卯朔,贈皇太后父郭曖太傅,母虢國大長公主贈齊國大長公主。壬子,召侍講學士韋處厚、路隨於太液亭講《毛詩關雎》、《尚書洪範》等篇。既罷,並賜緋魚袋。左右軍中尉馬進潭、梁守謙、魏弘簡等請立門戟,從之。以太子詹事分司東都韋貫之為河南尹。丁巳,御史中丞崔植奏:「元和十二年敕,御史臺三院御史據除拜上日為先後,未上日不得計月數。又準其年九月十七日敕,逾一個月不在此限,行立班次,即宜以敕內先後為定。臣觀此後敕未便事宜,請自今後三院御史職事行立,一切依敕文先後為定,除拜上日便為月數。」從之。戊午,吏部尚書趙宗儒奏:「先奉敕,先朝所放制科舉人,令與中書門下四品已上官同於尚書省就試者。臣伏以制科所設,本在親臨,南省策試,亦非舊典。今覃恩既畢,庶政惟新,況山陵日近,公務繁迫,待問之士,就試非多。臣等商量,恐須停罷。」從之。罷申州歲貢茶。乙丑,以皇太后兄司農卿郭釗為刑部尚書兼司農卿,右金吾衛大將軍郭鏦檢校工部尚書。丁卯,貶太子賓客留司東都孟簡為吉州員外司馬。戊辰夜,大風雹。 |
6 ![]() | 六月辛未朔。,丁丑,以司徒、兼中書令韓弘為河中尹,充河中晉絳慈隰等州節度使。安南都護桂仲武奏誅賊首楊清,收復安南府戊寅,以金吾將軍李祐檢校左散騎常侍,兼夏州刺史,充夏綏銀宥節度使,代李聽。以聽為靈州大都督府長史,充朔方靈鹽節度使。以中書舍人王仲舒為洪州刺史、御史中丞,充江西觀察使。己卯,放京兆府今年夏青苗錢八萬三千五百六十貫,宜委令狐楚,以楚山陵用不盡綾絹,準實估付京兆府,代所放青苗錢。庚辰,加邠、寧、慶節度使李光顏特進,以城鹽州之功也。以考功員外郎、史館修撰李翱為朗州刺史,坐與李景儉相善故也。癸未,並兗州萊蕪縣入乾封縣。己丑,工部尚書歸登卒。壬辰,詔:「帝王所重者國體,所切者人情。茍得其體,必臻於大和;如失其情,是由於小利。況設官求理,頒祿責功,教既有常,寧宜就減。近以每歲經費,量入數少,外官俸料,據數收貫。朕再三思度,終所未安。今則歲屬豐登,兵方偃息,自宜克己以足用,何得剝下以為謀。臨軒載懷,實所增愧。其今年五月敕應給用錢每貫抽五十文,都計一百五十萬貫,宜並停抽。」仍出內庫錢三十七萬五千貫,付度支給用。初,憲宗用兵,擢皇甫鎛為相,苛斂剝下,人皆咎之,以至譴逐。至是宰臣創抽貫之利,制下,人情不悅,故罷之。癸巳,皇太后移居興慶宮,皇帝與六宮侍從大合宴於南內,回幸右軍,頒賜中尉等有差。自是凡三日一幸左右軍及御宸暉、九仙等門,觀角抵、雜戲。 |
7 ![]() | 秋七月辛朔。壬寅,以河中、晉、絳觀察使李絳為兵部尚書。甲辰,以大理卿孔戢為潭州刺史、湖南觀察使。乙巳,詔:「皇太后就安長樂,朝夕承顏,慈訓所加,慶感兼極。今月六日是朕載誕之辰,奉迎皇太后於宮中上壽。朕既深歡慰,欲與臣下同之。其日,百僚、命婦宜於光順門進名參賀,朕於光順門內殿與百僚相見,永為常式。」非典也。鄆曹濮等州節度賜號天平軍,從馬總奏也。丙午,敕:乙巳詔書載誕受賀儀宜停。先是,左丞韋綬奏行之,宰臣以古無降誕受賀之禮,奏罷之。丁未,苑內假山毀。壓死役者七人。自五月五雨,至此月壬子始雨。甲寅,御新成永安殿觀百戲,極歡而罷。乙卯,敕自今後新除節度、觀察使到任日,具見在錢帛、斛斗、器械數目分析以聞。安南都護行立卒。是日,上幸安國寺觀盂蘭盆。邕管經略使楊旻卒。平盧軍新加押新羅、渤海兩蕃使,賜印一面,許置巡官一人。新作寶慶殿。庚申夜,熒惑入羽林。壬戌,盛飾安國、慈恩、千福、開業、章敬等寺,縱吐蕃使者觀之。丙寅,以新成永安殿,與中宮貴主密宴以樂之,嬪妃皆預。丁卯,以門下待郎、平章事令狐楚為宣州刺史、兼御史大夫,充宣、歙、池觀察使。楚為山陵使,縱吏於翬刻下,不給工徒價錢,積留錢十五萬貫,為羨餘以獻,故及於貶。 |
30 ![]() | 冬十月戊午朔。壬戌,前河中晉綘、慈、隰等州節度使、開府儀同三司、守司徒、中書令、河中尹、上柱國、許國公韓弘可守司徒、兼中書。甲子夜,月掩牽牛中星。戊辰,興元節度使烏重胤來朝,移授天平軍節度使。己夘,以工部侍郎鄭權為工部尚書,以前華州刺史許季同為工部侍郎。是日,上由複道幸咸陽,止於善因佛寺,施僧錢百萬,咸陽令絹百疋閏十月戊子朔入逥紇使金吾大將軍胡証副使光禄卿李憲、婚禮使衛尉卿李鋭、副使宗正少卿李子鴻等,送太和公主自蕃中廽。庚寅,以吏部尚書鄭絪為太子少傅以太常卿趙宗儒為吏部尚書;韋綬為興元尹,充山南西道節度使。壬辰,右驍衛大將軍韓公武卒,廢朝。以户部尚書楊於陵為太常卿丙申廻紇可汗遣使獻國信四牀、女口六人、葛祿口四人。己亥勅翰林侍講學士諫議大夫路隨、中書舍人韋處厚,兼充史館修撰《憲宗實錄》,仍更日入史館。《實錄》未成,且許不入內署,仍放朝叅甲寅詔江淮諸州旱損頗多所在米價不免踊貴,眷言疲困,須議優矜。宜委淮南、浙西東、宣歙、江西、福建等道觀察使,各於當道有水旱處,取常平義倉斛㪷,據時估減半價出糶,以惠貧民。」丙辰,以太子賔客令狐楚為陜、虢觀察使。十一月丁巳朔。丁夘尚書左丞庾承宣為陜、虢觀察使。令狐楚復為太子賔客分司東都楚已至陜州視事一日,追改之。庚午,命景王率禁軍五百騎,侍從皇太后幸華清宫,又幸石甕寺。辛未,以前安南都䕶桂仲武為邕管經畧使癸酉上幸華清宫迎太后廵狩于驪山下,即日馳還,太后翌日方還。丙子,集王緗薨。庚辰,上與內官擊鞠禁中,有內官歘然墜馬,如物所擊。上恐,罷鞠升殿遽足不能履地風眩就牀。自是外不聞上起居者三日。是夜,月近房。十二月丁亥朔,詔五坊鷹隼並解放,獵具皆毁之。庚寅,宰臣李逢吉率百寮至延英門請見,上不許。中外與裴度等三上疏,請立皇太子。是夜,司徒、中書令韓弘卒。辛夘上於紫宸殿御大繩牀見百官,李逢吉奏景王成長,請立為皇太子,左僕射裴度又極言之。癸巳,詔景王為皇太子。淮南奏和州飢,烏江百姓殺縣令以取官米。甲子內出絹二百疋,賑兩市癃殘窮者。己未,兩軍容內司公主戚屬之家,並以上疾痊平,諸寺為僧齋。仍勅在京諸司疏放繫囚。丙午,上御宣政殿冊皇太子。受冊畢,百寮謁太子於東宫太子舉簾執笏荅拜宫寮拜則受之。丁未,判度支户部侍郎張平叔貶通州刺史。是夜,月掩左角。己酉,以前天平軍節度使馬總檢校左僕射、守户部尚書。庚戌,以吏部侍郎竇易直為户部侍郎、判度支。癸丑,以太子冊禮畢,宣制赦囚徒。以前黔中觀察使崔元略為鄂岳蘄黄安等州觀察使太子賔客孟簡卒乙夘以前陜虢觀察使衞中行為尚書右丞。是冬十月頻雪,其後恒燠水不氷凍,草木萌發,如正二月之候 |
《卷十九下 本紀第十九下 僖宗》
2 ![]() | 八月,皇帝釋服。冊聖母王氏為皇太后。河南大水,自七月雨不止,至釋服後方霽。 |
《卷四十四 志第二十四 職官三》
121 ![]() | 府三人,史六人。樂正四人,從九品下。典事四人,掌固四人。鼓吹令掌鼓吹施用調習之節,以備鹵簿之儀。丞為之貳。凡大駕行幸,鹵簿則分前後二部以統之。法駕則三分減一,小駕則減大駕之半。皇太后、皇后出,則如小駕之例。皇太子之鼓吹,亦有前後二部。親王已下各有差。凡大駕行幸,有夜警晨嚴之制。 |
《卷五十一 列傳第一 后妃上 高祖太穆皇后竇氏 太宗文德皇后長孫氏 賢妃徐氏 高宗廢后王氏良娣蕭氏 中宗和思皇后趙氏 中宗韋庶人上官昭容 睿宗肅明皇后劉氏 睿宗昭成皇后竇氏 玄宗廢后王氏 玄宗貞順皇后武氏 玄宗楊貴妃》
25 ![]() | 六月,帝遇毒暴崩。時馬秦客侍疾,議者歸罪於秦客及安樂公主。後懼,秘不發喪,引所親入禁中,謀自安之策。以刑部尚書裴談、工部尚書張錫知政事,留守東都;又命左金吾大將軍趙承恩及宦者左監門衛大將軍薛崇簡帥兵五百人往筠州,以備譙王重福。後與兄太子少保溫定策,立溫王重茂為皇太子,召諸府兵五萬人屯京城,分為左右營,然後發喪。少帝即位,尊後為皇太后,臨朝攝政。韋溫總知內外兵馬,守援宮掖;駙馬韋捷、韋濯分掌左右屯營;武延秀及溫從子播、族弟璿、外甥高崇,共典左右羽林軍及飛騎、萬騎。播、璿欲先樹威嚴,拜官日先鞭萬騎數人,眾皆怨,不為之用。時京城恐懼,相傳將有革命之事,往往偶語,人情不安。臨淄王率薛崇簡、鐘紹京、劉幽求領萬騎及總監,丁未,入自玄武門,至左羽林軍,斬將軍韋璿、韋播及中郎將高崇於寢帳。遂斬關而入,至太極殿。後惶駭遁入殿前飛騎營,及武延秀、安樂公主皆為亂兵所殺。分遣萬騎誅其黨與韋溫、溫從子捷,及族弟嬰;宗楚客、弟晉卿,紀處訥,馬秦客,葉靜能,楊均,趙履溫,衛尉卿王哲,太常卿李𤤺,將作少匠李守質及韋氏武氏宗族,無少長皆斬之。梟後及安樂公主首於東市。翌日,敕收後尸,葬以一品之禮,追貶為庶人;安樂公主葬以三品之禮,追貶為悖逆庶人。 |
28 ![]() | 睿宗昭成順聖皇后竇氏,將作大匠抗曾孫也。祖誕,大理卿、莘國公。父孝諶,潤州刺史,景雲元年,追贈太尉、邠國公。後姿容婉順,動循禮則,睿宗為相王時為孺人,甚見禮異。光宅元年,立為德妃。生玄宗及金仙、玉真二公主。長壽二年,為戶婢團兒誣譖與肅明皇后厭蠱咒詛。正月二日,朝則天皇后於嘉豫殿,既退而同時遇害。梓宮秘密,莫知所在。睿宗即位,謚曰昭成皇后,招魂葬於都城之南,陵曰靖陵。又立廟於京師,號為儀坤廟。睿宗崩,後以帝母之重,追尊為皇太后,謚仍舊,祔葬橋陵,遷神主於太廟。 |
《卷五十二 列傳第二 后妃下 玄宗元獻皇后楊氏 肅宗張皇后 肅宗韋妃 肅宗章敬皇后吳氏 代宗崔妃 代宗睿真皇后沈氏 代宗貞懿皇后獨孤氏 德宗昭德皇后王氏 德宗韋妃 順宗莊憲皇后王氏 憲宗懿安皇后郭氏 憲宗孝明皇后鄭氏 女學士尚宮宋氏 穆宗恭僖皇后王氏 敬宗郭貴妃 穆宗貞獻皇后 蕭氏穆宗宣懿皇后韋氏 武宗王賢妃 宣宗元昭皇后晁氏 懿宗惠安皇后王氏 昭宗積善皇后何氏》
25 ![]() | 順宗莊憲皇后王氏,瑯邪人。曾祖思敬,試太子賓客;祖難得,贈潞州都督,封瑯邪郡公;父顏,金紫光祿大夫、衛尉卿。後幼以良家子選入宮為才人,順宗在籓時,代宗以才人賜之,時年十三。大歷十三年,生憲宗皇帝,立為宣王孺人。順宗升儲,冊為良娣。後言容恭謹,宮中稱其德行。順宗即位,疾恙未平,後供侍醫藥,不離左右。屬帝不能言,冊禮將行復止。及永貞內禪,冊為太上皇后。元和元年正月,順宗晏駕,五月,尊太上皇后為皇太后,冊禮畢,憲宗御紫宸殿宣赦。太后居興慶宮。後性仁和恭遜,深抑外戚,無絲毫假貸,訓厲內職,有母儀之風焉。元和十一年三月,崩於南內之咸寧殿,謚曰莊憲皇后。 |
27 ![]() | 憲宗懿安皇后郭氏,尚父子儀之孫,贈左僕射、駙馬都尉曖之女。母代宗長女升平公主。憲宗為廣陵王時,納後為妃。以母貴,父、祖有大勛於王室,順宗深寵異之。貞元十一年,生穆宗皇帝。元和元年八月,冊為貴妃。八年十二月,百僚拜表請立貴妃為皇后,凡三上章。上以歲暮,來年有子午之忌,且止。帝後庭多私愛,以後門族華盛,慮正位之後,不容嬖幸,以是冊拜後時。元和十五年正月,穆宗嗣位,閏正月,冊為皇太后,陳儀宣政殿庭,冊曰: |
《卷五十五 列傳第五 薛舉子仁杲 李軌 劉武周苑君璋附 高開道 劉黑闥徐圓朗》
3 ![]() | 十三年秋七月,舉僭號於蘭州,以妻鞠氏為皇后,母為皇太后,起墳塋,置陵邑,立廟於城南。其月,舉陳兵數萬,出拜墓,禮畢大會。仁杲進兵圍秦州。仁越兵趨劍口,至河池郡,太守蕭瑀拒退之。舉命其將常仲興渡河擊李軌,與軌將李贇大戰於昌松,仲興敗績,全軍陷於軌。及仁杲克秦州,舉自蘭州遷都之。遣仁杲引軍寇扶風郡,汧源賊帥唐弼率眾拒之,兵不得進。初,弼起扶風,立隴西李弘芝為天子,有徒十萬。舉遣使招弼,弼殺弘芝,引軍從舉。仁杲因弼弛備,襲破之,並有其眾,弼以數百騎遁免。舉勢益張,軍號三十萬,將圖京師。會義兵定關中,遂留攻扶風。太宗帥師討敗之,斬首數千級,追奔至隴坻而還。舉又懼太宗逾隴追之,乃問其眾曰:「古來天子有降事否?」偽黃門侍郎褚亮曰:「昔越帝趙佗卒歸漢祖,蜀主劉禪亦仕晉朝,近代蕭琮,至今猶貴。轉禍為福,自古有之。」其衛尉卿郝瑗趨而進曰:「皇帝失問。褚亮之言,又何悖也!昔漢祖屢經敗績,蜀先主亟亡妻子,戰之利害,何代無之?安得一戰不捷,而為亡國之計也!」舉亦悔之,答曰:「聊發此問,試君等耳。」乃厚賞瑗,引為謀主。瑗又勸舉連結梁師都,共為聲勢,厚賂突厥,餌其戎馬,合從並力,進逼京師。舉從其言,與突厥莫賀咄設謀取京師。莫賀咄設許以兵隨之,期有日矣。會都水監宇文歆使於突厥,歆說莫賀咄設,止其出兵,故舉謀不行。 |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 | 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5。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 | 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Do not click this lin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