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檢索 "ctext:822194"
檢索內容:
檢索範圍: 舊唐書
條件: 提到「太子司議郎
Total 15

卷三 本紀第三 太宗下

47
夏四月辛亥,幸九成宮。秋八月甲子,至自九成宮。丁卯散騎常侍清苑男劉洎侍中中書侍郎江陵子岑文本中書侍郎馬周並為中書令九月黃門侍郎褚遂良參預朝政。冬十月辛丑朔,日有蝕之。甲辰,初置太子司議郎官員。甲寅,幸洛陽宮。安西都護郭孝恪帥師滅焉耆,執其王突騎支送行在所。十一月壬寅,車駕至洛陽宮。庚子,命太子詹事英國公李勣遼東道行軍總管,出柳城,禮部尚書江夏郡王道宗副之;刑部尚書、鄖國公張亮平壤道行軍總管,以舟師出萊州,左領軍常何、瀘州都督左難當副之。發天下甲士,召募十萬,並趣平壤,以伐高麗。十二月辛丑,庶人承乾死。

卷十五 本紀第十五 憲宗下

24
秋七月丙午朔。乙未,以御史大夫趙宗儒檢校尚書右僕射,兼河中尹、河中晉絳等州節度使。戊辰,以太子司議郎杜忭為銀青光祿大夫殿中少監駙馬都尉,尚岐陽公主。閏八月乙巳朔。辛酉,以河陽節度使烏重胤汝州刺史壬戌中書舍人王涯屯田郎中韋綬為皇太子諸王侍讀。己巳,加田弘正檢校右僕射,賞三軍錢二十萬貫。九月甲戌朔,以洺州刺史李光顏陳州刺史忠武軍都知兵馬使丙戌,以山南東道節度使袁滋檢校兵部尚書,兼江陵尹荊南節度使。以荊南節度使嚴綬檢校司空襄州刺史山南東道節度使己丑,月掩軒轅淮西節度使吳少陽卒,其子元濟匿喪,自總兵柄乃焚劫舞陽等四縣。朝廷遣使吊祭,拒而不納。壬辰,真臘國朝貢。戊戌河東節度使王鍔檢校司空同平章事,以給事中孟簡越州刺史浙東觀察使。贈吳少陽尚書右僕射

卷四十二 志第二十二 職官一

63
太學博士、《武德令》,從六品上,貞觀年改。太子詹事府丞、太子司議郎太子舍人、中郡長史、《武德令》,中州別駕從五品上,貞觀年改也。
119
職事官資,則清濁區分,以次補授。又以三品已上官,及門下中書侍郎、尚書左右丞、諸司侍郎、太常少卿太子少詹事、左右庶子、秘書少監國子司業為清望官。太子左右諭德、左右衛左右千牛衛中郎將、太子左右率府左右內率府率及副、太子左右衛率府中朗將、已上四品。諫議大夫御史中丞給事中中書舍人太子中允、中舍人、左右贊善大夫、洗馬國子博士、尚書諸司郎中、秘書丞著作郎太常丞、左右衛郎將、左右衛率府郎將、已上五品。起居郎起居舍人太子司議郎、尚書諸司員外郎、太子舍人侍御史秘書郎著作佐郎太學博士詹事丞太子文學國子助教、已上六品。左右補闕、殿中侍御史太常博士四門博士、詹事司直、太學助教、已上七品。左右拾遺、監察御史、四門助教已上八品。

卷五十七 列傳第七 裴寂 劉文靜弟文起 文靜子樹藝 李孟嘗 劉世龍 趙文恪 張平高 李思行 李高遷 許世緒 劉師立 錢九隴 樊興 公孫武達 龐卿惲 張長遜 李安遠

19
義節從子思禮,萬歲通天二年,為箕州刺史。思禮少嘗學相術於許州張憬藏,相己必歷刺史,位至太師。及授箕州,益自喜,以為太師之職,位極人臣,非佐命無以致之。與洛州錄事參軍綦連耀結構謀反,謂耀曰:「公體有龍氣。」耀亦謂思禮曰:「公是金刀,合為我輔。」因相解釋圖讖,即定君臣之契。又令思禮自衒相術,每所見人,皆謂之「合得三品」,使務進之士,聞之滿望,然始謂云:「綦連耀有天分,公因之以得富貴。」事發系獄,乃多證引朝士,冀以自免。所誅陷者三十餘家,耀、思禮並伏誅。鳳閣侍郎李元素夏官侍郎孫元亨、知天官侍郎事石抱忠、鳳閣舍人王劇、劇兄前涇州刺史勔、太子司議郎路敬淳等,坐與耀及思禮交結,皆死。初,則天命河內王武懿宗按思禮之獄。懿宗寬思禮於外,令廣引逆徒。而思禮以為得計,從容自若,嘗與相忤者,必引令枉誅。臨刑猶在外,尚不之覺,及眾人就戮,乃收誅之。

卷八十六 許敬宗 李義府少子湛

5
李義府,瀛州饒陽人也。其祖為梓州射洪縣丞,因家於永泰。貞觀八年,劍南道巡察大使李大亮以義府善屬文,表薦之。對策擢第,補門下省典儀。黃門侍郎劉洎、侍書御史馬周皆稱薦之,尋除監察御史。又敕義府以本官兼侍晉王。及升春宮,除太子舍人,加崇賢館直學士,與太子司議郎來濟俱以文翰見知,時稱來、李。義府嘗獻《承華箴》,其辭曰:

卷八十八 劉仁軌 郝處俊 裴行儉子光庭

10
郝處俊,安州安陸人也。父相貴,隋末,與妻父許紹據硤州歸國,以功授滁州刺史,封甑山縣公。處俊年十歲餘,其父卒於滁州,父之故吏賻送甚厚,僅滿千餘匹,悉辭不受。及長,好讀《漢書》,略能暗誦。貞觀中,本州進士舉,部尚書高士廉甚奇之,解褐授著作佐郎,襲爵甑山縣公。兄弟篤睦,事諸舅甚謹。再轉滕王友,恥為王官,遂棄官歸耕。久之,召拜太子司議郎,五遷吏部侍郎。乾封二年,改為司列少常伯。屬高麗反叛,詔司空李勣為浿江道大總管,以處俊為副。嘗次賊城,未遑置陣,賊徒奄至,軍中大駭。處俊獨據胡床,方餐乾糧,乃潛簡精銳擊敗之,將士多服其膽略。總章二年,拜東臺侍郎,尋同東西臺三品。咸亨初,高宗幸東都,皇太子於京師監國,盡留侍臣戴至德、張文瓘等以輔太子,獨以處俊從。時東州道總管高侃破高麗餘眾於安市城,奏稱有高麗僧言中國災異,請誅之。上謂處俊曰:「朕聞為君上者,以天下之目而視,以天下之耳而聽,蓋欲廣聞見也。且天降災異,所以警悟人君。其變茍實,言之者何罪?其事必虛,聞之者足以自戒。舜立謗木,良有以也。欲箝天下之口,其可得乎?此不足以加罪。」特令赦之。因謂處俊曰:「王者無外,何藉於守御。雖然,重門擊柝,蓋備不虞,方知禁衛在於謹肅。朕嘗以秦法猶為太寬,荊軻匹夫耳,而匕首竊發,始皇駭懼,莫有拒者,豈不由積習寬慢使其然乎?」處俊對曰:「此由法急所致,非寬慢也。」上曰:「何以知之?」對曰:「秦法:輒升殿者,夷三族。人皆懼族,安有敢拒者?逮乎魏武,法尚峻。臣見《魏令》云:『京城有變,九卿各居其府。』其後嚴才作亂,與其徒屬數十人攻左掖門,魏武登銅雀臺遠望,無敢救者。時王修為奉常,聞變召車馬,未至,便將官屬步至宮門。魏武望見之,曰:『彼來者必王修乎!』此由王修察變知機,違法赴難。向各守法,遂成其禍。故王者設法敷化,不可以太急。夫政寬則人慢,政急則人無所措手足。聖王之道,寬猛相濟。《詩》曰『不懈於位,人之攸塈』,謂仁政也;又曰『式遏寇虐,無俾作慝』,謂威刑也。《洪範》曰『高明柔克,沉潛剛克』,謂中道也。」上曰:「善。」又有胡僧盧伽阿逸多受詔合長年藥,高宗將餌之。處俊諫曰:「修短有命,未聞萬乘之主,輕服蕃夷之藥。昔貞觀末年,先帝令婆羅門僧那羅邇娑寐依其本國舊方合長生藥。胡人有異術,徵求靈草秘石,歷年而成。先帝服之,竟無異效,大漸之際,名醫莫知所為。時議者歸罪於胡人,將申顯戮,又恐取笑夷狄,法遂不行。龜鏡若是,惟陛下深察。」高宗納之,但加盧伽為懷化大將軍,不服其藥。尋而官名復舊。處俊授黃門侍郎。三年,加銀青光祿大夫,轉中書侍郎。四年,監修國史。上元元年,高宗御含元殿東翔鸞閣觀大酺。時京城四縣及太常音樂分為東西兩朋,帝令雍王賢為東朋,周王諱為西朋,務以角勝為樂。處俊諫曰::「臣聞禮所以示童子無誑者,恐其欺詐之心生也。伏以二王春秋尚少,意趣未定,當須推多讓美,相敬如一。今忽分為二朋,遞相誇競。且俳優小人,言辭無度,酣樂之後,難為禁止,恐其交爭勝負,譏誚失禮。非所以導仁義,示和睦也。」高宗矍然曰:「卿之遠識,非眾人所及也。」遽令止之。尋代閻立本中書令。歲餘,兼太子賓客、檢校兵部尚書。

卷九十二 韋思謙子承慶 嗣立 陸元方子象先 蘇瑰子頲

5
承慶,字延休。少恭謹,事繼母以孝聞。弱冠舉進士,補雍王府參軍。府中文翰,皆出於承慶,辭藻之美,擅於一時。累遷太子司議郎。儀鳳四年五月,詔皇太子賢監國。時太子頗近聲色,與戶奴等款狎,承慶上書諫曰:

卷一百三十

16
裴住,字士明,河南洛陽人。父寬,禮部尚書,有重名於開元、天寶間。住少舉明經,補河南府參軍,通達簡率,不好苛細。積官至京兆倉曹,丁父喪,居東都。是時,安祿山盜陷二京,東都收復,遷太子司議郎。無幾,虢王巨奏署侍御史、襄鄧營田判官,丁母憂。東都復為史思明所陷,住藏匿山谷。思明嘗為住父將校,懷舊恩,又素慕住名,欲必得之,因令捕騎數十跡逐得住。思明見之,甚喜,呼為郎君,不名,偽授御史中丞,主擊斷。時思明殘殺宗室,住陰緩之,全活者數百人。又嘗疏賊短長以聞,事洩,思明大怒詬罵,僅而免死。賊平,除太子中允,遷考功郎中,數召見言事。

卷一百四十一

2
徐浩,字季海,越州人。父嶠,官至洛州刺史。浩少舉明經,工草隸,以文學為張說所器重,調授魯山主簿。說薦為麗正殿校理,三遷右拾遺,仍為校理。幽州節度使張守珪奏在幕府,改監察御史。丁父憂,服除,授京兆司錄,以母憂去職。數年,調授河南司錄,歷河陽令,以善政稱。拜太子司議郎,遷金部員外郎,歷憲部郎中。安祿山反,出為襄陽太守、本郡防禦使,賜以金紫之服。肅宗即位,召拜中書舍人,時天下事殷,詔令多出於浩。浩屬詞贍給,又工楷隸,肅宗悅其能,加兼尚書左丞。玄宗傳位誥冊,皆浩為之,參兩宮文翰,寵遇罕與為比。除國子祭酒,坐事貶廬州長史。代宗徵拜中書舍人集賢殿學士,尋遷工部侍郎、嶺南節度觀察使、兼御史大夫,又為吏部侍郎集賢殿學士。坐以妾弟冒選,托侍郎薛邕注授京尉,為御史大夫李棲筠所彈,坐貶明州別駕。

卷一百五十三

51
奚陟,字殷卿,亳州人也。祖翰繹,天寶中弋陽郡太守。陟少好讀書,登進士第,又登制舉文詞清麗科,授弘文館校書,尋拜大理評事。佐入吐蕃使,不行,授左拾遺。丁父母憂,哀毀過禮,親朋愍之。車駕幸興元,召拜起居郎翰林學士。辭以疾病,久不赴職,改太子司議郎。歷金部、吏部員外郎左司郎中,彌綸省闥。又累奉使,皆稱旨。

卷一百九十五

22
咸亨中,孝敬監國,下令表其門閭。永淳元年,巡察使奏讓孝悌殊異,擢拜太子右內率府長史。後以歲滿還鄉里。鄉人有所爭訟,不詣州縣,皆就讓決焉。聖歷中,中宗居春宮,召拜太子司議郎。及謁見,則天謂曰:「卿既能孝於家,必能忠於國。今授此職,須知朕意。宜以孝道輔弼我兒。」尋卒。

卷一百九十六

61
梁國公房玄齡深稱播有良史之才,曰:「陳壽之流也。」玄齡以顏師古所注《漢書》,文繁難省,令播撮其機要,撰成四十卷,傳於代。尋以撰實錄功,遷太子司議郎。時初置此官,極為清望。中書令馬周嘆曰:「所恨資品妄高,不獲歷居此職。」參撰《晉書》,播與令狐德棻、陽仁卿、李嚴等四人總其類。

卷一百九十七

18
後舉進士。天授中,歷司禮博士、太子司議郎,兼修國史,仍授崇賢館學士。數受詔修緝吉兇雜儀,則天深重之。萬歲通天二年,坐與綦連耀結交,下獄死。

卷一百九十八

46
孟利貞者,華州華陰人也。父神慶,高宗初為沁州刺史,以清介著名。利貞初為太子司議郎,中宗在東宮,深懼之。受詔與少師許敬宗、崇賢館學士郭瑜、顧胤、董思恭等撰《瑤山玉彩》五百卷。龍朔二年奏上之,高宗稱善,加級賜物有差。利貞累轉著作郎,加弘文館學士。垂拱初卒。又撰《續文選》十三卷。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5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Do not click this 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