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檢索 "ctext:294727"
檢索內容:
檢索範圍: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條件: 提到「尚書考異
Total 4

卷11 經部·書類一

1
舊本題「漢孔安國傳」,其書至晉豫章內史梅賾始奏於朝。唐貞觀十六年孔穎達等為之疏,永徽長孫無忌等又加刊定。孔《傳》之依托,自朱子以來遞有論辯。至國朝閻若璩作《尚書古文疏証》,其事愈明。其灼然可據者:梅鷟尚書考異》攻其注《禹貢》「瀍水出河南北山」一條、「積石山在金城西南羌中」一條,地名皆在安國後。朱彞尊經義考》攻其注《書序》「東海駒驪、扶餘馯貊之屬」一條,謂駒驪王朱蒙至漢元帝建昭二年始建國,安國武帝時人,亦不及見。若璩則攻其注《泰誓》「雖有周親,不如仁人」與所注《論語》相反。

卷12 經部·書類二

經部十二·書類二·尚書考異》五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閣藏本

1
陳第撰。有《伏羲圖贊》,已著錄。是書前有第《自序》,稱「少受《尚書》,讀經不讀傳注,口誦心維,得其意於深思者頗多。後乃參取古今注疏,而以素得於深思者附著之。」然第學問淹博,所著《毛詩古音考》、《屈宋古音義》諸書,皆援據該洽,具有根柢。其作是書,雖其初不由訓詁入,而實非師心臆斷,以空言說經者比。如論《舜典》「五瑞」、「五玉」、「五器」謂不得以《周禮》釋《虞書》,斥注疏家牽合之非,其理確不可移。論《武成》無錯簡,《洪範》非龜文,亦足破諸儒穿鑿附會之說。惟篤信梅賾古文,以朱子疑之為非;於梅鷟尚書考異》、《尚書譜》二編,排詆尤力:則未能深考源流。經師授受,自漢代已別戶分門,亦聽其各尊所聞可矣。

卷13 經部·書類存目一

1
梅鷟撰。有《古易考原》已著錄。鷟因宋吳棫、朱子及元吳澄之說作《尚書考異》及此書。《考異》引據頗精核,此則徒以空言詆斥,無所依據。如謂孔壁之十六篇出於孔安國所為,實以臆斷之,別無確証。又謂東晉之二十五篇出於皇甫謐所為,則但據孔穎達引《晉書謐傳》「從其姑子外弟梁柳得古文」一語,其說亦在影響之間。且辭氣叫囂,動輒醜詈,亦非著書之體。故錄其《考異》,而是書僅存目焉。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5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Do not click this link